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2024-08-28

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共10篇)(共10篇)

1.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篇一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课程教学日历

(本科)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罗光 电 话: 62559810 电子邮件: lg@hust.edu.cn

课时:48

一、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本课程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储蓄、投资和就业等经济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品、劳动和资本等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同时还研究政府基于以上因素所采取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二、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熟悉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3.学会应用所学宏观经济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堂作业等。

四、课程参考资料

[1] 教材:[美]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译丛)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 R.多恩布什,S.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 斯蒂格利茨,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五、考核方法

课堂作业: 30% 考试: 70% 合计: 100%

六、教学日程安排(40学时)1.绪论(2学时)

要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学习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工具:经济模型;价格的伸缩性和粘性;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1章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学时)

要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支出法计算 GDP;收入法计算 GDP;GNP 和其他数据(GNP、实际和名义GDP);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失业:失业率(失业率及劳动参与率);存量与流量;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2章

3.NI来去何方(2学时)

要点:总产出的决定因素(生产要素及规模效应);国民收入分配(要素价格及决定、劳动需求曲线、资本需求曲线);产品市场均衡;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可贷资金的需求、供给曲线及均衡);一般均衡和S,I变动; 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3章

4.经济增长 1(4学时)

要点:资本积累(单位工人的生产函数、资本增长和稳定状态、趋近稳定状态、储蓄率的效应);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转变到黄金规则稳态);人口增长(Solow 模型、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下的黄金规则);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4章

5.经济增长 2(2学时)

要点:Solow 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概念及简单模型);促进增长的政 策(评价储蓄率、提高储蓄率的政策、在不同资本间配置投资、鼓励技术进步);国家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5章 6.失业(2学时)

要点:摩擦性失业及其原因;结构性失业及其原因;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自然失业率(概念及模型);失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效应;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6章

7.货币供给与需求(2学时)

要点:货币及其分类;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及经济功能);货币需求函数(交易、投机、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第7章1-2节;高鸿业第15章第三节 8.通货膨胀论(2学时)

要点:货币数量论的概念;费雪效应的概念;考虑费雪效应的货币市场均衡;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超速通货膨胀(原因、现象);古典二分法的概念;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7章3-8节 9.国际贸易原理(2学时)

要点:国际贸易的一般原因;国际贸易的好处;比较优势原理;国际贸易的均衡;国际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本章小结。阅读:国际贸易相关教材 10.小型开放经济(2学时)

要点:贸易余额与净资本流出(相关概念);小型开放经济的可贷资金模型;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概念);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政策如何影响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购买力平价(定义及应用);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8章

11.AS-AD模型导论(2学时)

要点: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总需求(概念及总需求曲线);长期总供给(概念及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概念及供给曲线);两种AS-AD模型的分歧(古典和凯恩斯);两种AS-AD模型的综合;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9章

12.凯恩斯交叉模型(2学时)

要点:凯恩斯交叉图(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凯恩斯交叉图);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表达式及图示);投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曲线);净出口函数(定义及图示);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概念);计划总支出曲线的构成; 总支出曲线的变动;本章小结。

阅读:教材第10章1节;高鸿业第十四章1节、15章1节 13.财政政策理论与工具(2学时午)

要点:乘数概念(投资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自主支出乘数的制约因素;节约悖论(概念,公式及成立条件);财政政策及其挤出效应;政府预算(功能性预算、周期性与结构性赤字和赢余);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10章1节;高第十七章2节、14章6、7节 14.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2学时)

要点: 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一个货币供给模型(模型定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案例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18章;高鸿业第十七章3节 15.总供给和Phillips曲线(2学时)要点:短期总供给模型(粘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 Phillips 曲线(概念);通货膨胀变动的三个原因(适应性预期和通胀惯性、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及其代价;滞后假说;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13章

16.IS-LM模型(4学时)

要点:Keynesian 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与IS曲线(IS曲线定义及性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与LM曲线(LM曲线定义及性质);IS-LM模型与均衡点的变动;本章小结。

阅读:教材第10章

17.IS-LM模型的应用(4学时)

要点:IS-LM 模型用于政策分析(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IS-LM 模型中的冲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货币需求出现外生变化); IS-LM 模型和总需求(IS-LM推导需求曲线及对它的影响);短期与长期中的IS-LM 模型;大萧条(支出假说、货币假说);IS-LM模型的政策推论;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11章

18.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4学时)

要点:Mundell-Fleming 模型(模型定义及均衡);浮动汇率下的政策分析;固定汇率下的政策分析;浮动 vs.固定汇率比较);利率差别(原因及影响);Mundell-Fleming 模型和AD曲线(推导AD曲线、大型开放经济);本章小结。阅读:教材第12章

19.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2学时)要点:进行案例讨论 20.课程总结(2学时)要点:总结并答疑

2.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篇二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合并后的诸如系科结构调整、校园文化融合、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固然对大学合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笔者认为大学合并这一行为本身的合理性、可行性作为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则更为关键。大学的合并是否合理、可行受多方面条件制约,本文仅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1 规模效益是大学合并的初衷

合并后的新大学一般规模较大,使我国因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大学数量多、规模小的状况有所改善,高等教育管理者们的初衷正是期望通过大学合并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来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

规模效益,又称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对大学合并规模效益的分析需要引入教育总成本、教育平均成本和教育边际成本的概念。教育成本是指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教育总成本、教育平均成本和教育边际成本都是其下位概念。

教育总成本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教育总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是指一定的时间段内,当学生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学生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教育成本,如用于教学科研的实验设备等,固定成本在一定时间段内仅当学生数量发生急剧变化时才发生变化;变动成本是指随着学生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教育成本,如购买教学用品的费用、学生的奖助学金等。

教育平均成本是指教育总成本均摊到每一名学生的额度。教育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名学生所致的教育成本的增加额。将规模效益的概念移植到大学合并的活动中,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学生数量范围内,教育的平均成本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在大学合并后,办学规模扩大,如果合并后新大学的教育平均成本与合并前各所大学的教育平均成本相较降低了,即对于参加合并的每一所大学来说,合并后的教育平均成本低于合并前,则合并具有规模效益。显然,具有规模效益时,大学的合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如果学生数量用来n表示,固定成本用c0表示,教育成本在每增加一名学生时的增加额用c1表示,那么,在一定时间范围、一定学生数量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时,教育总成本TC、教育平均成本、AC教育边际成本MC可以表示为:

上述关系式是在每增加一名学生教育成本的增加额均相同的情况下建立的,但是在实际中,学生数量的增加不同的时候教育成本的增加额并不相同。

上述函数关系可表示如下图1:

从图1中与教育总成本曲线TC对应的教育平均成本曲线AC和教育边际成本曲线MC可以看出,当学生数量不超过n1时,教育平均成本和教育边际成本均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生数量达到并超过n1后,教育边际成本开始随学生数量增加而升高,直至学生数量为n2时,教育边际成本的升高和平均成本的降低相抵消;此后,边际成本的上升具有了主要影响力,学生数量继续增加时则教育平均成本升高。由此可知,学生数量在不超过n2范围内时具有规模效益,超过此范围规模效益便消失,亦即仅当教育边际成本不高于教育平均成本时具有规模效益,否则规模效益消失。

这样来看,大学合并办学规模扩大后是否真正具有规模效益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参加合并的每一所大学来说,并不是合并后大学的规模越大教育的平均成本就越低,当办学的规模超过了这个“度”规模效益就会枯竭。当大学的合并具有规模效益时,对于参加合并的每一所大学来说都可以降低教育平均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我国许多大学的合并正是遵循了这个规律实现了办学效益的提高。

2 成本次可加性与大学合并可行性

由规模效益的“度”联想到近年来我国大学合并浪潮中出现的一些超大规模大学,这些合并后的新大学的规模显然已超过了规模经济的范围。那么,是不是仅当体现规模效益时大学的合并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成本的次可加性理论将告诉我们:规模效益并不是衡量大学的合并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唯一标准。

成本次可加性,也称成本劣可加性,是指在某一行业中,由某一个生产部门生产该行业全部产品时,其成本比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分别生产时的总成本小。

将成本次可加性理论移植到大学合并的活动中,可以表述为如果高等教育产品由合并后的一所大学来提供时的成本比由合并前的两所或更多所大学分别提供时的总成本小,成本就具有次可加性。不难理解,具有成本次可加性时,大学的合并是合理的、可行的。

成本次可加性表示当把参加合并办学的若干所大学看作一个整体时,这个整体在合并后比合并前的教育总成本降低了,对于这个整体来说,教育的平均成本必然也是降低的,但是如果从每一所参加合并的大学个体角度来看,其教育平均成本并不一定都是降低的,对于某些参加合并的大学来说,合并后的平均成本可能反而是升高的。结合规模效益的特征可知,规模效益仅是成本次可加性的特殊情况。在大学合并中规模效益是成本次可加性在满足对于每一所参加合并的大学个体来说合并后平均成本均低于合并前平均成本的一种特殊情况。规模经济必然具备成本次可加性,成本次可加性却未必要求规模经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规模效益不是大学合并经济学可行性的唯一衡量标准,而只要大学的合并具有成本次可加性,就具有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大学的合并是否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并不能简单地以是否体现规模效益来衡量,体现规模效益情况下的合并必然是合理的,但是即使不能体现规模效益只要具有成本次可加性,大学合并同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摘要:大学合并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把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大学合并的分析中,探究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合并,教育成本,规模效益,成本次可加性

参考文献

[1]沈红等.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玉昆.教育经济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3]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 篇三

摘 要: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举措等进行了介绍,对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我国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举措,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源头[1]。以经济学科的教学为例,哈佛大学在保留了经济学科各项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开设了Workshop与Seminar,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经济学科科研的兴趣。斯坦福大学课程具有现代西方著名高校经济学课程的共性,开设的课程层次明显,基础性强。波士顿大学经济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除了按类分工的课程体系外,对于成绩较好的、有能力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增设了荣誉课程。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学有六个层次课程设置。以宏观经济学为例,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分宏观经济学Ⅰ和宏观经济学Ⅱ;研究生的中级宏观经济学分为中级宏观经济学Ⅰ和中级宏观经济学Ⅱ;博士生的高级宏观经济学也分为高级宏观经济学Ⅰ和高级宏观经济学Ⅱ。这样一来,学生经过六个层次循序渐进的学习,就可以逐步看懂大师的作品并掌握其研究和创新的方法。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教育是美国经济学培养模式的典型,也是当前全球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的主流。2014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全球排名第七(2013年列全球第四)。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的主要特色有:

第一,高水平的师资。斯坦福大学的声誉以及加州的气候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加盟。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目前有全职教师46名。这些教师不仅都毕业于名牌院校,且大多是活跃在各研究领域的高产研究者。

第二,教学中的互动机制保证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充分的交流。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管理系统了解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课堂上学生认真地做笔记,随时提问;课堂外,每个讲师都会安排师生互动时间,学生可以在这个时间到老师办公室交流。

第三,助教制度也是学生实现高质量学习的重要制度设计。助教通常由博士生担任,负责习题课,给学生批改作业,组织答疑。

第四,给本科生提供各种学习和研究机会。从周一到周五,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每天中午12点都有小型研讨会(节假日除外)。演讲者来自四面八方,有教授也有学生。学生可以获得各大学、各研究方向的学术信息辐射。斯坦福大学还专项资助本科生的学习和研究。2012—2013年期间,斯坦福大学投入530万美元资助938个本科生项目研究,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得到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支持。此外,斯坦福大学还提供海外学习项目(Bing Overseas Studies Program),给学生提供境外学习的机会。

第五,开设创业公开课,鼓励学生创业就业。2014年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创业”(how to start a startup),每节课都邀请硅谷地区的创业者来学校给学生讲述如何创业的问题,内容包括“如何寻求好的点子”“队伍及执行者”“如何找到用户”“如何生产伟大的产品”“公司文化和招聘”等,囊括了微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可能的问题。

世界一些著名高校为了解决在复杂环境下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改革方式(见表1)。

不难发现,这些高校尽管改革手段有所不用,但是改革的宗旨和目的殊途同归,都是为了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手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最终实现其个性化的发展。

二、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建设现状

1. 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差距

第一,师资力量的国际化程度略显薄弱。目前,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师资力量还是以本土教师为主,国际化程度相对不足,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相对较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相对较少,在英文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海外引进的全职教职人员也以助理教授为主,高水平人才(如诺贝尔奖得主或“千人计划”专家)的引进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培养创新型、创业型经济人才,不断优化本专业正在探索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平台建设要不断加强。当前,本专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是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在数据库建设以及与企业合作建立工作站、实习基地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2. 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特别是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且产出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

本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师资队伍必须不断提升。首先,在专业师资队伍增量上要做到“高、大、上”。以聘请国外著名大学优秀教师团队讲授前沿课程作为重要的补充形式。其次,在专业师资队伍存量上要进行整合、提升。在继续派遣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访问的基础上,通过立项资助科研与学术专著出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动现有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化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梯队。再次,继续强化、补充精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平师资。endprint

第二,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不断创新。经济学品牌专业建设要求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结合学生本人兴趣和爱好,既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要培养创业型人才。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围绕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三制”,让学生历经“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努力实现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突破。

第三,品牌专业建设的保障——产教研合作平台必须不断深化。产教研平台建设是专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搭建学生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数据库平台,构建开放式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

三、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结合南京大学经济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比较研究的成果,我们对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制定紧跟时代的纲领性教学规划。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战略层面,高校教学同样需要做到不断更新以顺应时代发展。制定紧跟时代的纲领性教学规划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所有的细化改革都应紧密围绕纲领性的总蓝图来逐一实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制定规划时,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绝对不能忘记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因为改革不能脱离实际。

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在学校全面推进“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制定了“既具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战略规划。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具有世界视野,能够直接进入经济学前沿、掌握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不仅体现本土特色,而且努力与发达国家接轨,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经济学家思维又能够从事经济建设的国际型人才。

第二,创造性构建多元化学科平台。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狭窄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们应当提升传统课程,引进前沿课程,创设实践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为培养国际视野拔尖人才提供合理的知识平台。

南京大学经济学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实现多元化的学科平台:一是提升传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在本科生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组合讲授。同时,也系统开设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二是开设现代经济学前沿课程,包括:开设双语课程;聘请境外著名华人学者短期集中讲授经济学前沿知识;聘请境外非华人高端专家团队短期集中讲授经济学前沿课程。三是强化研究性课程。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讲座、举办文献选读研讨会以及交流课程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不断追踪西方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关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问题。四是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保证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开设选修课,并且把平时的讨论、考察、调研、论文撰写等纳入考核范围,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五是创设经济实践课程,聘请知名企事业单位高管来校开展系列讲座传授实践经验。

第三,逐步形成针对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要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力构建本科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研究型学习的机制,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打破学生专业限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只有全面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自主发展空间。

为加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南京大学通过开展“三三制”教育改革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本科生进校不再戴有专业“帽子”,而是以院系大类为单位进入“通识培养阶段”,选修通识通修课程。学生经过自主选课,满足某个专业的“专业准入标准”后,进入“专业培养阶段”。专业培养为学生提供每个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学科专业课程。各院系通过重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精炼课程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时间与空间。最后,学生进入“多元培养阶段”,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学校提供针对不同发展路径的个性化课程模块。学生一方面须完成相关的“专业准出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才通道。

第五,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现在的本科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内,很少接触社会。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领导才能,在学生培养中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在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科研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构筑立体交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提出要建构学科发展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平台,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推动经济学科发展的中国化,强化经济学理论的生产力功能。在联系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努力把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与经济改革与转型结合起来,探讨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 教育教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

4.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篇四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一门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各个区域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本学科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工业布局与项目评估及环境保护,中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比较。

它是在经济地理、生产力布局、投资经济和城市经济学基础上形成的,与国民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密切相关。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而各地区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科研、教学、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能创造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实践工作。

2)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区域综合集成技术及其方法。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首选英语),能够阅读与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同济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城市与区域经济规划

(02)旅游经济开发与规划

(03)城市经济与管理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17 经济学

二、就业前景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在中国起步晚,所以目前发展速度很快,从国家政策来看,区域经济学的作用在加强,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等等,还有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等等,都是十一五规划重点。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对于我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着重大作用,这就需要大量这方面的高科技人才。

三、职业规划

可以通过考取经济师职称,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设在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分在两个半天进行,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

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且符合规定报考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新祥旭考研官网:

(一)申报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高中以上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2、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在报名时,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二)申报经济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专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

2、取得本科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3、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学位;从事相关工作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

四、推荐院校

以下学校本专业实力较强:

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大学

五、相近学科

与区域经济学专业相近的二级学科有: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六、课程设置(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主要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资本论》选读、马列经典选读

(2)学位专业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5.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篇五

204月1日,傍晚五点人大研究生院公布复试成绩,随后公布了录取名单。我有幸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员,同时也意味着我的考研征程落下了帷幕。之前,一直是从别的学长学姐发表的经验贴那里吸取经验,我想现在该轮到我把我的考研经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了,也算是一种对一直陪伴我考研征程的论坛的回馈吧。

我初试总分410分,其中数学146、英语77、政治64、802经济学综合123。成绩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除了政治。所以有关政治的复习我就不介绍了,以免误人子弟。

一、首先介绍一下专业课。

802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它是人大所有经济学类专业的考试科目,包括经院、财金的所有学术专业、商学院的产经、国贸,国关的世界经济、社会学院环境学院的人资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经,这些专业都是考802经济学综合。今年123分就是高分了,据我所知最高有考到128分的同学。我觉得对于专业课,我还是很有一套复习心得的。这几年人大专业课变化很大,、、年这是一个风格,难度上逐渐向北大靠拢(北大的真题我都做过),题型上比较重视计算、证明、经济问题分析。人大的题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鸿业 老师西方经济学 建议四版和五版都看 ,五版上的要素市场的一部分删去了,今年就考了劳动力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五版上新加的寡头模型和博弈论要好好掌握。

此外,尼克尔森的微观、曼昆的宏观也是必备的。这几年都考到了两本书的课后原题!所以课后题要好好掌握。曼昆的书要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这本书不难。尼克尔森的书重点看一下前16章。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只做课后题。关于两本书的课后习题答案强烈建议用英文原版答案,国内的一些配套参考书答案很多错的。今年曼昆的原题,有一本书给的答案就是错的,牺牲率明明就是无穷大……另外,北大经院,北大光华,清华,上财,南开,复旦,西安交大难的计算证明题我也都挑出来做了做,还是很管用的。流派的知识,我看的金圣才那本书总结的,我觉得没必要看方福前老师的那本流派书,东西太多。

关于政经,我用的逄锦聚老师的`政经和宋涛老师的政经。对于政经,很惭愧,今年的计算题做错了,这也是我专业课的一个缺憾!同学们!政经也要多做题!人大的政经只考很重要的,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人大不考。

总之,专业课的复习要多做题,重点是计算和证明题,可以适当做做别的学校的难题。此外,专业课答题的时间一定要安排好。考试的时候我因为前面的政经论述总想答的多一些,结果两道题费了我40分钟的时间,直接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最后政经的计算也没时间做了。

二、再谈谈数学。

李永乐老师的数学全书和历年的数学三真题解析是必备的资料。此外,我还做了400题,超越135分。关于数学课本,我就用我们学校自己编的课本。数学做题是很重要的,数学全书至少要做上两遍。全书是精华,记住是至少做上两遍,而不是看上两遍,实在做不出来才去看答案,这样自己理解要更深一些。全书的难度实际上就略微难于真题,做完全书后就可以研究历年的真题了。

先自己卡着时间做一做,找出不会的题和做错的题。认真地把这些题分类总结一下,查缺补漏。对不同类型的题,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出自己的做题方法,下一次再见到这类题就不会犯难了。此外,我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或是解法比较巧妙的题都会整理到一个小本上,小本上只记解题的思想,并且隔上一段时间就翻一翻。对于400题,时间充裕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做一做,这个题挺难,难度要大于真题,但是一些巧妙的做法是可以吸收借鉴的。时间紧的同学只做全书和真题就可以了。超越135分也是本好书,难度略高于全书,比400题容易,也可适当做一下。

三、英语的话,我觉得基础挺重要的。

我从小英语就很好,大学期间也没有放下。复试中的口语与听力满分是50分,老师给我打了46分。虽然在准备考研期间,用在英语上的时间不是太多,但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我认为单词是基础,掌握一定的语法也是重要的。我用的王若平老师的难句过关,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分析长难句,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另外张健老师英语真题黄皮书也是一大法宝,真题要多多研究。考研英语100分。其中,完形填空10分可以忽略。完形填空考的内容很杂很多,涉及语法、固定搭配、词组等等,短期内不好提分,需要长时间的英语学习的积淀。所以,完形填空可以不用准备。考试的时候,完形填空我都是放在最后做,时间不够了,就蒙上。像我这种英语好的人来说的,完型也就得个六七分吧,蒙的话,从概率的角度讲也能得2.5分,四舍五入以后就是3分(考研英语没有半分之说),损失并不大。

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完型上多费时间,这个题型投入产出太低,建议最多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我一般就用8分钟吧。要把时间节约下来用在作文和阅读理解上,这两部分是拿分的主战场,有70分之多,决定着大家的命运。阅读理解40分共四篇阅读,要认认真真的做,仔仔细细的品。建议第一遍做真题阅读的时候,半天只研究一遍。做题用的时间不限,做完以后好好分析答案,揣度真题命题的思路。同时把不认识的词查出来,分析里面的长难句,对于比较好的句子可以背下来,以后用在作文中。作文书市面上有很多,我觉得大同小异。买一本整理下自己的模板就可以了,再背背名言谚语之类的。我还按照王若平老师的难句过关仿写了一些倒装句、省略句、同位句、插入语之类的,这在考研作文中是亮点。新题型无非就是考语言的连续性和连贯性,是最讲究技巧的一个体型。这一部分可以参看张健老师的真题解析。另外,语法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翻译上下下功夫,今年的翻译挺难的,对于志在拿高分的同学是要啃的一块骨头。对于临考前的模拟题,推荐张健老师的最后五套题,这个还是比较接近真题的,其它的模拟题真的不敢恭维……做模拟题重在卡时间,必须在三个小时内做完。

6.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篇六

基本情况:二战,两年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一战报考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硕 二战报考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

一战总分250(政治59英语77数学74 802综合40)

二战总分400(政治69英语77数学141 802综合113)一战失败:四月开始准备考研且开始没有选定报考单位

六月到七月一直准备期末考试(14门,因大一大二抽签选不上选修课)

七月中正式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硕

九月中第一次正式看完尼克尔森、曼昆、宋涛专业课课本且没做课后题,感觉内容较难,深感考上无望,遂弃学。(政治完全没看)

十二月末裸考参加研究生初试。

写在前面:备考阶段得益于考研帮,决定如若录取一定要写经验贴给学弟学妹参考

18届考生,很高兴你们现在决定报考人民大学802,因为太晚选定报考单位,过于轻视初试专业课难度正是我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希望大家可以较早重视专业课,而且17年人大802风格大变,大家更要注意全面复习,不要仅抓所谓重点!

对于考研初试四门的整体复习经验:

1、学习在于精不在于多。一本书看三遍远比三本书看一遍强。

2、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思考,注意不是直接借鉴别人的思考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改变学习方法,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3、考研不仅是方法毅力战,更是记忆战,复习过累时可以适当休息,完全放松不可超过2天(我就因此吃亏后面会介绍),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

数学:第一年没太多说的,因为正式考试时3个月没看书,公式都忘了,考到这个分我还是很惊讶的。

第二年:今年大家认为数学有一定难度,但是我只用了李王全书和真题就考了140+且在考场上2小时零5分钟就答完了卷纸,检查时由于只检查了计算

结果所以第一大题变现积分dx忘记代换没检查出来,对答案时只错了这一处,表示有些遗憾。

我的数学学习方法:前期看张宇高数基础视频(我只看了基础)、张宇线代强化视频、张宇概率强化视频(只看了强化没看基础),并根据视频做笔记,强调一点:(做笔记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考研内容多,易遗忘,当我用一个月学完线代概率之后发现高数部分什么都没记住,正是笔记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高数的感觉。且在后期整理归纳的时候笔记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完笔记后我开始做李王全书(对于全书的选择,因为一战我选择的是双李全书,此书偏难是其次,重要的是它知识点整理、题目安排比较混乱,用它学习完全找不到整理方向,李王题量适中,且知识点整理很好,建议大家选这一本),做全书第一遍时,我勾住了自认为的重点题,做完第一遍后(中间穿插着反复看之前的视频笔记),我的心情莫名不好(我这个人比较情绪化),一气之下将近一个月没有学习,一直看过去的老港剧(这个特别不好!希望大家千万别学,有情绪时,跟家里人沟通,出去吃吃玩玩两天比我生了一个月的闷气要强的多),看第二遍全书的时候,我开始结合笔记在脑海里总结,总结每一章会考什么题型,这个题型会有什么变形,每种变形有什么方法可以解答,看第二遍的全书时,我又划出自认为的重点题,同时根据脑海中的总结思路和做题状态挑出了我不擅长的习题,找张宇36讲中对应章节习题去做(不是做整章,而是挑着做,很快的),到了第三遍时,我又重复结合笔记总结思路的过程,第三遍做完全书时,我对于各章能考什么题、变形、方法已经了然于胸了,大家都说全书要做几遍,我认为遍数不是最重要的,做的过程中总结思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考归纳才是最重要的。真题使用:因为论文、答辩、散伙饭、闹情绪,我开始练真题时已经10月末了,于是我每天两套,严格计时批分,且我打印了数学答题纸,每次做都像考试一样规范作答,并留了一套做考前模拟,也勾画了重点题留着第二次做,在第二轮做重点题时,我还是通过重点题认识了自己的弱点题,对这类题做了重点思路总结。考政治英语前一天我还在八点严格计时做了一套真题模拟,找找手感,我觉得对第二天我顺利完成数学考试很有用。

总结一下,我的数学主要用了全书和真题,但是知识框架的搭建、思考我进行了好几轮,且每次都有补充侧重,大家认为17年真题偏难,但是经过我的总结思考,这些题基本全部都是全书和真题的变形,所以对于我来说不是很难,因此学得精,善于有自己的思考很重要。英语:裸考跟准备了的成绩一样,我也很无奈。单词第一年我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背新东方绿皮书,过程很痛苦,到了中后期可能一天都要背单词,但是坚持下来就好了。第一年新东方绿皮我能背了五遍(没错就是五遍),以致我第二年极其厌恶背单词,除了考前看了半遍(没时间啦!)再也没背过单词,这个大家不要跟我学啊,单词要坚持背,我不背是因为我觉得看真题不会因为词汇造成困难。英语真题是从7月份开始的,且从04还是06年开始的(忘了),且只做了一遍(17年我客观扣了4.5,主观题将近扣了20分,因为没时间弄主观了,没特意练翻译,作文只背王江涛范文,没准备模板,写的也不好。),但是我对阅读的学习还是比较有心得的,重复前文,学习在于精和思考不在于遍数,阅读认真一遍后你会发现其实内容和答案记得清清楚楚,再来几遍也没什么用。下面是阅读方法:读阅读时不要像翻译一样精译(这是后来总结的工作),每次第一遍练时都要计时做,在反思时可以精译(但是不要写在纸上,在心里过就行,不浪费时间),且在反思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此时这篇的长难句词汇已经解决),重要的是分析出题人思路,这种分析是要分析每一道题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特别是错误选项,你要通过对错误选项的分析知道出题人的陷阱类型,我分析下来无外乎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程度范围扩大,主宾谓语错配替换(还有几种记不住了,名字都是自己起的请见谅),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各种陷阱后,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答题就会相对轻松了。另外(敲黑板!)我自己总结的答阅读的另一重要方法就是抓住中心,每道题的设置都基本围绕文章中心,有的选项什么都对,但还是没有选择它,为什么,因为它与中心无关,怎么总结中心呢,我的方法是读每一段在心里总结它的中心思想,把每一段中心连起来就是文章中心,在起标题、选作者态度时文章中心至关重要,且细节题具体到某一段时也要结合中心,这是决定你选的正确与否的重要方法,选项要与段中心乃至全文中心一致才是正确选项,这需要你在第一遍快读时读完一段总结一段,开始时可能很慢,但是长期练习下来对你的阅读正确率帮助特别大(注意是特别大)。这些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合,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政治:完全裸考时主观36,准备了主观31,我也是很无奈。对于政治我的心得不多,重点是题跟准肖秀荣,因为他的题跟真题感觉最一致,不建议看大纲,因为碎又没有重点,(我就是大纲受害者)建议看视频,一边看一边做1000题。风中劲草是总结重点知识的利器,建议入,但不要过于依赖,因为随着教育部反压题倾向越来越严重,应该紧追热点(例如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孙中山150岁诞辰,考试就考了,所以应该挑出类似的知识点细看),肖四今年押的很准,但是因为第一年裸考主观36,我没认识到北京主观的严峻性,就随便看了两遍有个大致印象,没有细背,18年考生一定要注意啊!努力和回报永远成正比的。(肖四肖八选择也很好,重点抓的很准,建议根据肖四肖八找选择题重点,再回顾有关知识点)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802综合:重点来了,大家会发现我在前面经验中总是强调时间紧时间不够,没错,我第二年从三月份开始,期间经历了论文、答辩、散伙饭、闹情绪,本身时间不够,再加上第一年书就是草草看了一遍,什么都没记住,专业课这块我相当于是从头开始的。吸取前一年教训,我三月份回学校直接开始看专业课,专业课我只看了尼克尔森、曼昆、宋涛、逄锦聚的书(对,高鸿业一点没看,结果考了上面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我直接就空着啦,10分啊,所以努力跟回报是成正比的)先啃最难的骨头,尼克尔森,这本书数理性极强,且知识点多而散乱,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做笔记,看一章,做一章的笔记(要尽量细致,这样日后再也不用看这本书了),边做笔记边记忆理解思考,做完笔记做课后题,一般我用4小时左右这么学,整本书下来用了将近两个月(我也知道我蠢呜呜呜),然后曼昆也是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做课后题,但是曼昆的笔记我认为主要是有助于记忆,因为这本书简明易懂,所以后来的几遍我一直看书,没有用到笔记,前后用了差不多一个月。

后来我就是看尼克尔森笔记做课后题,看曼昆的书做课后题,来回重复了2遍,但是最后阶段还有看书和笔记,课后习题就没有再做了,整个考研下来笔记和书我差不多看了5遍(但是每遍都有理解和收获哦,同时在脑海里建立知识框架),最后阶段我甚至可以把两本书按照知识结构细化知识点从头默写下来。政经九月份开始即可(宋涛资本主义部分、逄锦聚资本部分补充+社会主义部分,开始时以理解为主,不要上来就背!,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结构,10月中开始背诵即可,背诵的内容主要就是宋涛和逄锦聚课后题(你会发现这两本书的课后题基本涵盖了书的所有内容),像今年17年政经部分,虽然不涉及什么课后题,但是如果你理清知识框架,了解了政经究竟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即使出现类似21世纪资本论的题,结合知识框架以及课后题背诵的专业性语言(答题要规范专业性,不要用你所谓理解的大白话),相信不会丢太多分。真题的使用也很重要,因为人大近几年真题规律性重点极强,使一些同学过分依赖重点,而不全面看书,总结知识框架以及理解,导致802全面崩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真题最好做三遍,感受一下人大的命题风格和思路,并在圣才名校习题中找适当题做(我主要挑了圣才的题和平新乔部分题),同时通过做题知道对自己知识点理解的薄弱处。从上可以看出,我的802学习方法很笨,就是一遍遍看书,一遍遍梳理知识点,通过适当的习题锻炼活用知识点,这比找各种各样的题漫无边际地做但不看书理解知识点本身更重要。同时应试时不要紧张,要认真审题,我回答斯拉茨基替代和收入效应时,以为是斯拉茨基方程的希克斯替代和收入效应(这奇妙的脑回路),10分就这么没了,所以考试时的心态调整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数学和英语真的希望大家好好看看,重点还是坚持、考前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进行模拟、多思考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思考很重要,不要照抄别人的方法,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改良,并经过一定阶段适当总结,修正自己的方法,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心想事成啦。

7.因需施教:大学经济学教学的挑战 篇七

“因材施教”一词源于朱熹对孔子教学手段的总结,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对于大学经济学教学而言, 关于财富生产、分配的经济学教学, 有经济基本知识、基本经济规律、基本原理和个人认知经济现象、经济规律、驾驭经济事物之分, 前者可谓是学生的共性需求, 后者是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果教学只满足个性需求, 而不满足共性需求, 我们的本科教学就应该全部研究生化——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认知开发和建设为主的教育。而显然, 我们的传统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并没有这样做, 相反, 沿着传统教育体制刚性方向, 培养模式化文化群体的道路, 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在许多情况下抹杀着学生的个性需求, 远离了因材施教。导致因教材施教也就在所难免。要求体现“因材施教”, 而实际难以“因材施教”的教育实情, 在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教师和学生的中心地位问题, 教育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展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而传统教育的“因材施教”主动权掌握在学校和老师手里, 许多情况下, 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教育。即使你是千里马, 若不被承认或认可, 照样没有千里马待遇, 你只能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

如果我们把“因材施教”下降到因“教材”施教, 其效果就更堪忧了, 因为按“教材”施教完全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必然忽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功能, 同时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之“材”。

二、大学经济学教学“因需施教”的必要性

为目的的, 我们称之为知识本位的教育功能观” (2) 笔者认为, 大学教育的本体性功能应以人的发展为基点, 传统的纯粹政治化和社会化功能都是泯灭了人的本体需要, 企图将人“政治工具化”是左倾思想的产物, 是与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相冲突和矛盾的。因而笔者认为, 大学经济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学教学顺应人的全面发展功能观, 理应以满足大学生的本体需要 (创业、就业、投资理财、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判断市场状况等) 为目标。“因需施教”强调以受教育者的合理需要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 而大学生的最迫切需要是就业需要, 如果经济学教学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不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会排斥该学科。如果为了拿文凭不得不被动学习, 应付考试, 那么开设该学科教学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追求快乐就业是现代大学生合理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是“因需施教”的具体表现, 仍然沿着传统的惯性保守“因材施教”, 不管不问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是推卸责任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次, 大学经济学教学“因需施教”可以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教育目的。对于实施教育的教育者而言, 满足受教育者需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表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是大学教育满足社会有形需要的表现, 引领社会文化前进方向, 为社会精神生活指引方向是大学教育满足社会无形需要的表现。在追求物欲的旋涡中, 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自己已异化为物质的附属品和奴隶。社会风气败坏、精神危机、部分社会人群行为紊乱迫切需要教育者给出治理答案。大学的功能已经不只在于输送人才, 更需要承担提供社会精神食粮的责任。如果这种需要成为社会迫切需要, 大学就应该成为制造社会精神食粮的加工厂, 承担起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责任。大学经济学教学在这方面一定有所作为。

第三, “因需施教”是培养差异性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上看, 社会需要多样性、不同能力的经济人才, 社会有专用的需要, 大学就应该朋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这也是大学设立不同专业的初衷。社会业态既然是多样性的, 需要必然是差异性的, 大学培养人才的努力方向也应该是输送差异性人才。细化到某个行业内部, 差异性仍然随处可见,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正是因为社会的需要是多层面多层次的。大学经济专业传统的培养方向比较模糊, 按照传统的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存在着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现象, 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较低, 大学生自身信心不足, 社会对大学生的实际创造价值的能力不认可, 出现了专业技术学校学生比大学生抢手的现象, 大学生们感叹, 大学四年学习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用上的比较少, 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去应聘, 即使学习成绩全部优秀, 也不怎么被用人单位看。用人单位往往看重的是应聘人直接创造价值的能力。在此情形下, 如果大学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 实行“因需施教”——因社会需要施教, 因大学生的需要施教, 按人才个性特点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建设, 适当调整教育资源结构, 满足“因需施教”的需要, 将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起到一定高度, 定会受到社会和大学生的欢迎。笔者认为, “因需施教”应该成为我国大学, 特别是经济管理学院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因需施教”对大学经济学教学的挑战

多样性的社会需要和差异性的受教育者形态向大学教育提出了“因需施教”的客观要求, 面对社会和大学生双向需要的压力, 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急需进行改革。对于大学经济学教学而言, 来自“因需施教”客观要求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需要尽快确立。

这属于大学运行模式层面的高端课题, 需要教育部门的高层决策者发起改革的号令, 但也可以采取从下至上的探索性改革方式。在大学探索适合人群多样性特点, 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探索有利于快出人才和提高人才质量。在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 依据个体需要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方式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

2. 大学经济学教学适应“因需施教”应改变教学方法。

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满足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应依据这两方面的需要对经济学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转换, 除了依据社会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外, 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着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执行能力的培养, 应成为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3. 教育资源按个性化方式进行配置面临教育公平的挑战。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大学人才培养满足差异性的个体需要, 必须重新配置或适当调整教育资源, 这种配置将面临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质疑。但社会人群本身自然存在差异性, 是任何人无法改变和抹杀的客观事实。承认社会人群存在差异, 具体的教育方式就应该差异化进行, 这能够被公众和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大众满意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资源充分供应的教育, 是一种公平的教育, 是一种优质的教育 (3) 。而公平应体现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上 (4) 。就此论之, “按需施教”是相对公平的。

4.“因需施教”对大学经济学教师的挑战首当其冲。

要实施“因需施教”大学经济学教师首先必须知道社会和学生两方面的“需”是什么。满足他们的“需”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恰当的。这对经济学教师的阅历、知识量、观察社会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教学的能力、解答学生为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所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挑战。施教者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是检验教育者水平的重要尺度。

摘要:传统教育的“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在新形势下, 面对受教育者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大学经济学教学面临“因需施教”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探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因需施教”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需施教,经济学教学,挑战

参考文献

[1]朱新卓.教育的本体性功能:提升人的灵性[J].教育研究, 2008, (9)

[2]贾万刚.从“因材施教”到“因需施教”[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3]徐志勇,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8.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篇八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汇率;经济增长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外部政治或者经济方面的压力。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快速的增长引来了国内和国际的投资,从而导致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使人民币升值。

2.与美国政策相关。美国为促进本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鼓励人民币升值,这样美元汇率就下降,中国人民就更愿意去美国消费,因为同等数量的人民币可以买更多的美国商品,拉动消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企业的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有利的方面

第一,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我国出口商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靠低廉的价格来维持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与竞争力随之降低,使得中国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向,加大投资提升产品优势和创新性,进而将技术含量低,不达标的企业淘汰,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吸收外资,这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二,刺激对外消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人民币升值,这样人们就会感觉自己手里的钱更值钱,相比之下,国外产品就显得很便宜,人们就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比如出国留学或者去旅游,相对花的钱就会少。同样的钱可以办更多人们想做的事。

第三,有利于国与国关系的缓和。

人民币升值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也与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牵扯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主要的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如果直接拒绝会直接影响国家间的关系,甚至发生不可预料的冲突与摩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方面来讲,适当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节国家间的关系,减少贸易纠纷与冲突,使国家间关系得到缓和。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不利的方面

第一,不利于出口和外资的引入。

人民币升值代表着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国外购买者要花更多的钱。买你们国家的东西贵了,同一个产品,国外购买者就会寻求替代,所以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外资就会减少。因为人民币升值加大了外国投资者的成本,进而影响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或者选择其他国家进行投资,这就使得中国失去很多资金去加大我国产品的调整与优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失业率上升。

我国出口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企业的出口,这样企业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会进行人员优化甚至是裁员以减少成本,使更多人面临失业,使得我国能提供的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增加了就业的压力。

第三,外汇储备实质性缩水。

我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促进了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参与国际上的经济活动。但是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外汇储备实际金额面临缩水,从长远来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3.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建议

第一,宏观调控控制人民币升值力度。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相应的质变。人民币适度的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人民币过度升值,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甚至起着阻碍作用。中国实施的是由中央政府调控、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所以政府须运用宏观调控来调整汇率,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力度,防止其过度增长而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扩大内需发展实业。

可以这样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依靠出口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实践来看,因为对人民币汇率的估量没有到位,使得出口得到盲目的增长。人民币升值,使很多出口企业失去竞争优势,最后无力生存,导致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要不断扩大内需,通过内部需求来实现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同时多发展符合经济需求的实业,使我国经济拥有坚强的后盾,而不再因为外因受到影响。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

从我国产品结构来看,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相对较低。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价优势将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从这点来看,我国企业要想保持出口竞争力,必须创造出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并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这样才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总结

每件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机遇,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国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民币的升值,对待不利的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不利的影响,对待有利的方面我们更要进行合理利用,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瑞君.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现代商贸工业》[J].2010, 22(23):28-29.

9.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下册重点 篇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生产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指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

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

资源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的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经济体制:指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和管理制度。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内部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按劳分配:以劳动为尺度决定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哪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市场体系;指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市场整体。

价格体系;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相互利息和相互制约的各种商品价格的有机整体。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声场的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一般以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首日等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与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个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调控: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盒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调控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我国的改革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的特点。(2)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逐步走向城市。(3)我国的改革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实行双轨过渡、增量改革。(4)我国的改革是试点先行,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的。(5)我国的改革是将国有经济的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互结合的。(6)我国的改革是将改革与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

如何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 2. 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3.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4. 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5. 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即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计划方式是指国家通过制定计划对资源进行配置;市场方式是企业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散决策,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流向,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两者的关系如下:(1)计划与市场的目标都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因此在某种具体的经济体制中,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可以以不同形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计划与市场要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计划方式特别是指令性计划要求有一整套执行计划职能的组织和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系,对生产计划、物资分配、投资决策和人事工资安排等,分门别类地进行集权式管理。而市场方式则要求企业成为市场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相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1)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必须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但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是必须使国有经济掌握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是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

四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它们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迅速发展生产力是有利的。这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力量。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因素,推进公平准入和改善融资条件。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监督和管

理,使之健康发展。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1)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

(2)可以调节社会生产。(3)可以调节商品流通。(4)可以促进劳动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勤奋劳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必 须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实现效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和优点,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又要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而引发过度的分配不公,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既要效率又要公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来修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实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者给予补贴等。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如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机会,实现尽可能 的机会平等;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完善收入单一货币化进程,严格执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向低收入居民的补助制度。

(2)在处理工农城乡收入关系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继续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和 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通过财政、金融和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向农村注入资金,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村购买能力弱而不能为工业提供市场支持,以及城乡市场脱节、消费严重断层的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要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我国居民收入差 距不断被拉大,既是发展市场经济出现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革不够彻底造成的。我国目前的土地市场、就业市场、资本市场都不完善,许多领域存在着垄断问题,这造成了许多不公平的收入。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加快改革来解决,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 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为居民的生产提供稳定的安全网。

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别,实现社会公平。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须具备的条件。

流通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1)流通是保证社会主义再生产正常进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2)流通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丰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发展,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4)流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5)社会主义流通事业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6)加快流通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什么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的经济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精神实质 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和经济效益低下,只重视单纯的数量增加和速度增长,忽视质量、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忽视经济效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科技自主

创新能力还不强,因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从总体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为了破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第一,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答:(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什么?

答: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政府所具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作为宏观 经济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一)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调节经济结构,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什么?

10.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 篇十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是全日制经济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政治经济学部分。本考试是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关于考生在理论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

三、考试基本要求

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考生用中文答卷。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形式,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内容参见考试大纲。总分为50分。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解析:育明教育通过多年的辅导经验和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专业课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出题风格,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要遵循每年考试出题的风格、出题的规律把握考试的重点进行复习,育明教育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报考院校在职教师或在读博士亲力辅导,多年来助力众多学生成功圆梦报考院校,更多考研信息可以向天津分校郭老师了解。

复习进度时间 内容 准备

阶段

2016年1月-2016年6 月育明教育课程: 授课内容: 学科框架 考试重点 复习任务: 1.专业课: 专业课大概复习二遍。复习方法: 第一遍,在明确重点的基础上,把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 架。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首先掌握每本书的目录和框架,对于建立学科体系有莫大裨益。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

生来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建立学科体系,把握答 题的思路和脉络。在把握参考书的目录的时候,不是死 记硬背,这样是没有用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都是有 一定的逻辑体系的,否则,岂不是每个章节之间都可以

随意调换。因此,把握了参考书写作的内在逻辑,记忆起来就简单多了。第二遍,结合重点,把参考书认真研读一遍,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这一遍主要是帮助进一步理解参考书的脉络,其次,对整个参考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把握和了解。但是,不要太拘泥于细小的知识点。

2.考研英语

考研复习前期,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大概背诵两遍。采取的复习方法是“反复,快速,多次“。每天大概背诵的单词在150个以上为佳。

3.考研政治

此阶段,可以先不去关注政治。除非政治极差。2016年7月-8月 育明教育课程: 授课内容: 1.明确专业课具体的考 点

2.开始记忆1.专业课任务:记忆重要概念和知识框架

这个阶段基本安排是在专业课上安排36个课时,代课老师会给你讲解难点,考点,需要你能做好笔记,并且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会随时抽查!另外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和参

考书的框架,要有一个简单的记忆,这个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切记死记硬背。

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同时,重视英语单词的记忆和真题的分析。英语复习要运用“真题复习法”。

具体来说: 做考研英语真题,从2001年开始。在育明教育咨询师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做题方法,了解出题规律。

2.英语,继续真题的分析,通过育明教育的英语辅导小班,主攻真题

3.政治,参加育明教育的暑假政治集训小班,将所有的考点,范围,考试重点思路全部理清。

发力阶段2016年8月-10月 育明教育课程: 内容: 记住重要的考点

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开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专业课,重点进行英语真题的分析 和政治基础的强化。此外,掌握专业课复习重点和复习

方法。专业课复习得进度一般为每天50页以上。采用“车 轮复习法”。具体来说: 1.专业课明确辅导老师总结的要点并记忆。属于答疑, 重点归纳的阶段,需要12课时的答疑,整理思路。2.政治,背诵重要原理,理解知识点。2016年10月

1.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 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的复习,全面背诵记忆,理解。2.研究生报名 2016年11月前后

1.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开始,谨慎填报,牢记报名 信息。

2.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 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冲刺阶段2016年11月-12月初 育明教育课程: 内容:

加强记忆 练习答题方法

第三轮复习:政治、英语、专业课的进入冲刺复习。具体来说: 专业课重要考点必须全部记住并理解,并开始模拟考试。这个阶段需要安排12个课时,安排模拟考试之后的押题 模拟考试的1对1的试题分析讲解以及答题技巧的分析。育明教育的咨询老师会全面检查学员的记忆情况,并且 做检测,查缺补漏!政治所有知识点必须记住,并开始分析真题 英语,单词熟练掌握,每一道真题分析清楚,每一篇文 章没有不认识的单词,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段落。英语作文,通过育明教育咨询师(考研英语阅卷老师 的讲解,争取达到25分以上(两篇作文总分30分,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跟老师沟通。

2016年12月-考前进行模拟实训,查缺补漏,联系答题方法和应试心态,做考前整理。这个时期,专业课尤其需要模拟,往年考生在这个地方存在误区。

具体来说: 1.11月末12月初,模拟两套历年真题,主要是检查之前复习效果。2.12月初,再次模拟真题,通过育明教育咨询师讲解,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3.政治和英语,也需要进行全真模拟。将考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考前全部解决。

初试 阶段

2016年12月底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复试 调剂阶段2017年2月-5月

查询成绩、关注复习情况,参加育明教育考研复试辅导 班,联系导师。

上一篇:描写客厅优美的句子段落下一篇:公司年会的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