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讲座

2024-10-18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讲座(共13篇)

1.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讲座 篇一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在这里,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重点淡淡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教师为什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我非常认同史绍典主任上次说的一个观点,“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而不象是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万是历史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络式的,主体式的十分丰富。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第二点:教师为什么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

1、语言。

2、板书。

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点:说说教师为何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人。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发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一般来说,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本能喜欢之情,关心他们比较多,沟通较容易,这种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我这里想说的是:教师如何与那些后进生的学生搞好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而当他违反纪律时,你一定要严厉地批评他,但绝不能批评之后,与他反目为仇,流露出讨厌他的情绪,而是要继续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三、如何落实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大组(每组6或7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c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或4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如何由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教学中,通过从旧知识的分析、动手画图、实物模型的摆放,让学生自己先画,划不出来的,寻求帮助,找谁都可以。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练习个后,让画得快又准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马超的方法:先看主视图画好、再看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上,左视图补全立体图形。随即毛瑞敏补充。学生的方法简单易懂,按照他俩的思路学生学得快又准。学生掌握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形的方法,无需我的讲解,满堂灌。

(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相似》、《视图》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1)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图像信息大题复习》、《动点问题》等,一人进行讲解,另三人进行讨论,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2)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套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讲座 篇二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在利用合作学习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时,依然存在的如下几点问题:

1.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知识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但很多学生往往不知要探讨什么,如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学生认为只要对其理解即可,没有必要进行探讨,即使探讨也不知从何下手。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成绩稍差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很难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和其他同学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探讨,一般只听成绩稍好的同学侃侃而谈。另外部分同学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聊天的过程,因此会出现不聊学习而聊其他的情况。

3.数学教师过分关注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运用新方法就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意识到有些知识和内容值不值得进行探讨,只是一味的追求使用新方法。长期下去学生就会降低合作学习的兴趣,不仅无法实现高效课堂,还会浪费课堂学习的时间。还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在合作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只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并没有就解题思路和思想等进行交流,使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4.教师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调控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探讨外,教师还要起一定的辅导作用。但一些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探讨思路不对等原因过多的干预到学生探讨中,在旁给予太多的提示和帮助,没有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些教师完全让学生自由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觉得合作学习时间越长越好,没有有效的干预到合作学习过程中,这就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杂乱无章、过于自由的氛围。学生由于认识不全往往会偏离原来的探讨轨道,同样也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等做出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另外教师还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朝着既定问题方向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深入了解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1.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初中数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当作是课堂主体,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求知欲,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参与到问题情境中的太讨论中,加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另外教师应针对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或想法给予肯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时,教师事先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行对三角形相关内容如概念、特征等进行复习,并提出如何画出一个和黑板上图形全等的三角形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谈论,激发出学生对此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中极易打破常规,碰撞出思想火花,因此教师应通过设置出探究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实践创新。而教在探究情景设置过程中也需要打破常规,运用创意性思维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平行线性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主动的进行学习。一些学生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或同学,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同学喜欢抄袭别人作业,往往眼高手低,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的牢固性,无法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营造出和谐的探讨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问题谈论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方式,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主导,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篇三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反思归纳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平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之一。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要认真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效率才会高。下面就如何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是看教师是否做到了让学生去思考,会质疑,会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师: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纸,然后我们做折纸游戏。一张纸的厚度假设是0.1毫米,那么对折后的厚度是多少?再对折,厚度又是多少?对折20次后,它的高度是多少呢?猜猜看。

生1(直接):可能有20厘米高。

师:呵呵,看来你的胆子有点小啊!(大家开始有点兴奋)

生2(壮着胆子):可能有2米高

师:胆子还是不够大。(课堂开始沸腾)

生3(乱猜):可能有40米。

师(摇头):看来,同学们的胆子都不大啊!它有100米高,一间房如果有三米高,那么相当于30层的高(学生们都惊叹不已)。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这个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惊诧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想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愿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课堂上,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学习状态。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只要作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以通过探索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方法。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严密性、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求知欲望,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三、自主探究

围绕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他们从没遇到过的问题,学生获得了成就感,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如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

(1)已知在△ABC中,BC=10,高AD=8,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PQMN,使矩形的一边PN在BC上。

(2)使点P在BC边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探究完后出现第三步。

(3)设PQ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函数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让学生继续探索。

(4)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3)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拋物线。

(5)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总结规律。

在上述例子中,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四、反思归纳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像。(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2013网络研修专栏——高效课堂建设

4.初中数学“135”高效课堂前言 篇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怎样使先进的课改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与角色的转变?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正像有人所说,课改已进入高原期,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课堂教学上。目前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仍是“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江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树立唯有改革才能进步,唯有创新才能发展的观念,通过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并确定以“135”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11年,这项改革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二十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之一。

初中数学的“135”模式改革实践试点两年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参与实践学校的学生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突破相关教学资源缺乏的瓶颈,我们组织部分初中数学名师、高级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编写了本书。下面的老师曾参加了本书的前期编写工作:周利琴刘利燕汪琴毛爱英蔡增松姜江爱徐文英 毛根炳王云龙林茂恒钟启钧郑慧龙徐雅珍蔡志强杨爱园 郑海燕 王家雄毛燕玲 王翠丽 郑丽珍 姜肖敏占明清祝林华王剑英 陈军 廖小荣徐根阳黄彤明毛阳芬詹健姜小芬徐江湖王国虎 郑日亮 张同菊何容花毛金亮郑阿莲周小吉毛江萍姜志才何肖平周启祥 徐良忠徐菊梅姜子平姜丽萍姜永文邓美芬余红珠徐小娥 毛明华周松亮等,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5.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五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1、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温故知新,即教师提出复习问题的同时,巧妙与新知衔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注意问题:

1、导课的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温故知新导课;(3)、设计小测题导课等。

2、情境导课要符合:⑴有的放矢,适合合学生的经验(生活的、数学学习的)(2)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3)发人深思,激发学生思维,并能迅速引入主题,(4)能反映数学本质;

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

3、激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自信心。

二、展标设疑。(1—2分钟)

说明:

1、定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定科学、定准确、定具体。这既是对学生说 的,也是对教师说的。师生都应重视这一环节。

2、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注意问题:

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2、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目的:

1、培养概括知识的能力。

2、理解运用各种学习方法。

三、引导自学(3—6分钟)

说明:

1、在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明白的情况下,完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学习知

识或提升能力。

2、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认真、细致地洞察、了解学情,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注意问题:

1、教师要设计好导学提纲

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少说话,少讲解,学生之间少讨论,少研究,尽量发挥学生 个体的自学潜能,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动手,认真自学。

4、关注学困生,给以适当的启发指导。

目的:

1、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各种学习方法。

四、交流反馈,(6-10分钟)

说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

注意问题:

1、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反馈。

2、对于错误的信息,在“尊重”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兵教兵”的方法予以帮助 纠正。

3、学生订正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帮助订正。

4、据学情适时提出拓展性新问题,例题、习题的变式训练,点燃探究新激情。

目的: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会探究、辩论。

五、训练提升。(15—18分钟)说明:

1、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调查了解,抓住几个带有普遍性的关键问题,多种练习纷呈,精心设计,巧妙点拨。

2、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注意问题:

1、教师要选准点播的问题,设计梯度适宜的训练题组;

2、设计好质疑和讨论的问题,3、选好有探究空间的例题、习题

4、恰当选用课堂教学手段、策略。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创新。

2、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体现目标达成的巩固性,知识方法的规律性。

六、达标测评,(5-6分钟)

说明: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来测定他们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并以口头方式,简短的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

注意问题:

1、教师设计好测试题,(1)该测试题要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体现层次性。)(2)达标测试题的设计应紧扣学习目标,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和能力迁移。(3)试题要主客观相结合,注意课内外材料的兼顾,包括课内外材料的巧妙联系,恰当组合。

2、限定学生完成测试题的时间。

3、对于测试中的失误,应及时给予矫正补救。

4、测试要达到“短、平、快”的效果。

目的:

1、做好当堂评价,对后进生的作业,要给予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6.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篇六

巧家县第三中学施 翔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洋思中学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 “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片段,结合我们级部实际,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首先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我认为可以在班级里把同学进行分组,实行竞赛,每次考试比一比,落后的小组给先进的小组买一个小礼物。其次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初中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过渡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成包括两方面:

1、行为习惯养成:学生要会听讲、会学习,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

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学习规律,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的是数学是一门好玩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求孩子学习和作业时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任务,并确保正确率。若错得太多,采取错一罚三的方法,只要做错一题,就得再做三题。每个人都想偷懒,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往往为了少做一些而更认真,长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提高。孩子们星期天的作业大部分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完成,所以很少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

四、问题设计要科学。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

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

五、应用拓展反馈

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3)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4)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注: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1、教师讲在15分钟左右,学生课堂学习实践25分钟左右;

2、全体学生是否充分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讨论问题);

3、是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方法指导下学习;

7.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实现高效 篇七

一、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解决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问不仅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数学活动,而且把它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尝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地发问。这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提问,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的教学过程,必将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提问必须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指向十分清楚、明确,既能疏导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疑难,更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一)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教师在提问设计上,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提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至于出现因提问简单,使学生不感兴趣;或因提问过难,使学生信心受抑等现象。学习的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有的知识基础。一般来说,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个体又有差异,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提问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资料表明,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短暂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其他学生回答,其结果会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思维受到抑制,达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学会使用等待技巧。一方面,提问后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后,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他的回答,使他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以此来树立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提问不是目标,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好的提问设计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地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比如利用中学生具有好奇心、质疑求知欲望这一心理特点,以疑激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萌发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比较提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技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

二、组建“有效小组”,扩大展示交流

(一)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

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二)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

一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二是责任心强。即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能维持本组的学习纪律,起到组织、管理、检查作用。学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总结一次,公布一次。小组长的权力很大,每周都进行一次组内评比。监督并落实班级班规的遵守情况。

(三)学习小组的调整。

如果小组之间积分差距拉大了,老师就进行宏观调整,保证每个组的实力差不多,有竞争力。小组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有组牌,有组训,以便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唯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又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分组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原则,切记随意。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对各组讨论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正确与错误,并作出纠正。

三、设计“有效练习”,力求当堂达标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在实际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目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至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一)题材要有应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接近生活,能应用在生活中;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景,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参与兴趣。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生活中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求大楼高度或利用不等式分析比赛等问题。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长期坚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逐渐得到提高。

(二)选题要有典型性。

典型性的练习题,蕴含着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上的深刻规律性,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使学生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挖掘出来并掌握,使学生学后能以点带面,一通百通。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研讨、加强信息联络,依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设计典型习题,带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巩固,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内容要有层次性。

练习题的设计,既要适合学生,又要适合教学内容。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练习覆盖要宽,起点要低,内容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如果习题太容易或量太少,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不但应有的知识得不到巩固,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如果题目过难或量过大使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设计题目要使知识梯度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练习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给每个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知识要有联系性。

教师设计练习题时,一方面要考虑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与提高。另一方面要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从整体考虑设计练习,便于学生练习后,能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改变“学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题目要有纠错性。

在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完整或审题不够严密、思维面窄、方法不当等原因,教师会发现他们会多次在某个知识点上出现错误。因此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从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和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入手,适当设计一些题目,有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进入误区。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归纳出预防的措施。课后再配合题组练习,让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错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产生防错的“免疫力”。

8.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讲座 篇八

【关键词】深本数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深本数学学习法正是一种能让孩子爱学、会学、乐学的好方法!深本数学学习法深入问题本质,抓住了重点,让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进而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那么深本数学教学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

深本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化:①知识上的转化: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不会到会,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科学概念;②能力上的转化: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③情感上的转化: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从要我教到我要教(从职业上升为事业)。华罗庚说过,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很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做题,熟悉不同的题型。但深本数学却反其道而行之,题不在多而在精,通过一道题,贯穿起数学知识里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透过本质掌握规律,从而做到一通百通,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可以通过深本数学中的四大解题规律来解答,这四个规律是:弄通情景(把题目的意思彻底弄明白);知识联想(联想知识,用知识思考解决问题);顺逆推理(从条件和结论两头推理);运动思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二、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深本数学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他给我们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长远来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只要学会了深本数学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本质,那么,就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邹华权老师说过:“其实,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只不过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很多家长埋怨学生马虎、笨、不开窍,甚至厌学,归根结底,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经过适时点拨,孩子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对于一个爱学、会学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部分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和艰深难懂,而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头等头疼的问题。深本数学通过一题多解,启发思维来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打开了学生思维的万千视角

深本数学的教学主要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①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②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一个个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了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③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初中习新知识,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联想。④在解题中指导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多解归一,归纳共性,分离个性,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在思维的根源上具备了面对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开了思维的万千视角,让学生将这种领悟延伸到未来,受益终生。

总之,我们要充分体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就得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开发学生思维,就能实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怎样创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篇九

一、课前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创建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俗称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首先是我们教师要数学教材的章节设计,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好准确的教学目标[1]。其次是我们教师要认真地了解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是师生之间互动生成的,我们虽然会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但是课堂中还是会充满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认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课堂提问的预设,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再次是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善教学设计。信息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就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藏,它里边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参考一下其他教学同仁是如何展开教学活动的,是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是如何设计课堂练习的,是如何将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在多方参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特色设计出适合班级学生的教案。最后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备课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艺术的完善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反馈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2]。

二、课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建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学活动的主旋律,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建高效课堂。首先是翻转课堂,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分式的乘除》为例,课前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微课件。如导入新课的微课件:通过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导入新课;如新课讲授的微课件:范例讲解单项式的乘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项式的乘除法则;如引导学生课堂练习的微课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出不同的课堂练习。教师制作好这些微课件后,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者微课平台,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对这些微课件的学习。由于微课件的时间短、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学生们通过移动设备可以对微课件反复观看和学习。课堂上,学生们提出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明白的知识点。然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翻转课堂下,课堂教学的效率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其次是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会互帮互助,会展开横向的比较,在交流中思维会碰撞出火花,从而比较深入地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学《分式方程的.应用》,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列出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3]。

三、课后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目,创建高效课堂

数学练习题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单调的练习会降低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得学生疲于应付、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教师要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目,增加练习题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做练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后练习的实效性。例如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的课后练习,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在实践中验证一下边边边、角角角的这些判定定理,如引导学生随意制作一个三角形,暂且叫三角形A,量出这个A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再以其中的一个角为基础画一个角,并以这个角的两条边做出与A三角形相同的角,进而做出一个新的三角形B,比较一下A三角形和B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个实践性的练习就避免了学生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后练习本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知识,因此我们教师一定不能搞题海战术,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另外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层次性强的练习题目,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后练习学有所获。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不断地创新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目,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曹慧玲.探讨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04):108-108.

10.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讲座 篇十

摘要:作为教师,如何让四十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之一目的至关重要。本文中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首先解释了什么是高效课堂,再论述了如何建立起高效课堂,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最后浅析了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21-01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全身心投人到学习中去。倘若学生没有了兴趣,对学习索然无味,很容易就放弃学习。很显然兴趣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键是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我们从心理学上可知: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打造出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课堂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课堂问题。让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有所进步的喜悦心情,从而慢慢树立学习的信心,大大激?l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备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情境创设中,应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设疑问,进行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在检测训练上上,应注重基础练习,使得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多注意各个难度梯度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从而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就有理数乘方这一内容,我先准备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纸张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成一个正方体的小盒子,让他们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在有趣中说出结论,并找出规律,总结有数乘方的意义。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教室充满家园般的自由氛围和实验室般的探究氛围。因而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四即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3.充分的课前准备,既导学案的拟定

3.1 教学内容的拟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3.2 教学对象拟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11.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一

首先,如何落实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1、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 (每组6或8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而且尽量做到男生,女生各一人,多者D层有3人。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大组长下可以自设小组长,原则上是某个学生某科比较好,可担当该课程的小组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 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记录,如小组共同进步,给予小组内,每人2分的奖励,如果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还有同学不会,并且没有同学帮助该同学,那小组内每人扣2分的惩罚。以此来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使其共同进步。同时还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3、 因人而异,及时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1、2、3、4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另外,一周进行一次评比,小组得分高的进行奖励,得分低的,主动为班级服务一周的惩罚。这样使得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4、准确找到学习的目标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我们特别在开学之初,让孩子在组内找目标。找到目标后,就要向该目标奋斗,在期末考试中,能完成目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就会有一定的惩罚,如为小组服务一月。当然,目标可以在组外找,甚至可以在年级中找。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竞争意识,激烈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我们爱他,学生才能信任我们,我们讲的话才有感召力,我们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我们敞开心扉,经常向我们吐露心思,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我们应注意做到:

1、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2、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3、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

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4、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最后,要做到高效课堂,导学案是关键

1、教学内容的拟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教学对象拟定。课前备课必须充

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4、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

活,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与

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丰满、深刻。新教材注重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如“地砖的铺设”、“打折销售”等等,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思考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考试成绩不理想。素质教育要求: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如果学生课内课外都是忙于预习、作业、复习,就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长期以来困扰数学教学发展的难点问题,也是广大数学教师潜心探索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有关,离开时间不能说明效率。我们提倡课堂要向40分钟要质量。也就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把课堂上的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以所谓预习和作业的形式挤占学生课后所有的时间。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有关,离开目标也无所谓效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

二、关于目标

教师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教师如果由于对课标和教材不熟,领着学生绕圈子,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这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问题,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可以了,老师在上课前弄清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目标上路,做到有的放矢,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收获胜利的喜悦。

三、关于方法

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反观我们的课堂,“悟”的过程太短甚至没有,思考过程被高度浓缩,学生训练的时间不够,学习活动缺乏灵性,漠视学生的智慧,压抑学生的想象力。要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但自主学习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一堂课老师讲多少为宜?基本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为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指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一堂课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并不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表演。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关于时间

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课堂不热闹,但都非常扎实,教学成绩很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后却布置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与高效课堂不相吻合的。

五、关于效果

你如何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关键还得看信息的反馈。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这节课的核心知识、数学方法每个学生是否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好课。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课堂效率永远得不到提高。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六、关于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不在于习题数量的多少,而是要有针对性,保证作业质量。因此,作业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编,努力做到少而精。教师应本着切切实实为学生着想的精神,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设计阶梯状作业,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这样,我们的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七、关于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记下成功之举,记下败笔之处,记下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样,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1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篇十三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本期全市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何谓“高效课堂”?通过学习与探讨,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自己本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营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情境创设常从下面一些方面入手: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增加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怎样栽一排笔直的小树,电线铁塔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做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等等。

上一篇: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下一篇: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