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精选8篇)
1.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一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民俗元素
在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内容,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交际障碍.
作 者:骆惠珍 Luo Huizhen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中语系,新疆,昌吉,831100刊 名:昌吉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年,卷(期):“”(3)分类号:H19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民俗元素
2.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二
近几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部分高校引进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现了以网络教学来辅助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然而,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发展并不平衡,国内较发达地区的一些院校如清华、北大等,拥有较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其他相对欠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的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也有部分引进网络教学平台,但大部分在教学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新疆教育学院于2011年引入了“清华教育在线”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了网络辅助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在一年多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该文基于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新疆教育学院的应用和推广情况,从需求差异、使用状况、推动过程等方面分析,解决系统平台在推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从而使网络教学平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需求差异性分析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清华教育在线”基于质量工程的一体化数字化学习综合支撑环境构建方案中的方案软件。该平台旨在促进多媒体与网络课程规范化和工程化建设,实现师生、生生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2]。平台分为个人管理区、课程教学区、精品课程区3部分,以课程为基本管理单位,围绕课程有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互动答疑、教学评价与评测、课程组织与管理、辅助教学工具等6个子系统。
平台包含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种角色,学生的课程教学区由教师在课程管理自由设定。个人管理区主要应用有日程安排、问卷调查、网上讨论区、个人资源、教学博客等,课程教学区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等,精品课程区主要有查看、申报、建设精品课程等功能[3]。尽管平台功能比较完善,但是每个学校根据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对平台功能的需求也不一样,以下是我院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的一些需求差异。
1)界面简洁,操作尽量简单化。THEOL网络教学平台功能非常全面,可是操作起来也很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由于我院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到了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差,难以理解系统中的部分信息,再加上其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比较差,使用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功能上,要求系统尽可能的通俗易通,操作上要简单明了。
2)平台部分功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比如在线测试,教师需要根据其提供的模板设计习题,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定,一方面增加操作难度,一方面也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由于教学的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对教学材料的设计也各不相同,现有平台基础提供的模板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需要进一步增加平台的灵活性,让教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设计各种模板,比如在线测试、课程作业、研究型教学等。
3)统计功能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统计学生的各种操作,包括提交的作业,在线讨论的情况,在线测试的情况等,而系统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比较有限,使得教师在统计学生学习情况方面很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系统平台设计时就把统计功能增加上去,更能体现出网络教学的便捷性。
2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分析
截止至目前,我院已完成了对全院在职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录入,所开课程也已经涵盖了所有分院,以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个时间段,以开课教师数量、课程总量、学生选课数量、教学大纲设计、个人资源总数、总访问量、人均访问次数,作为总计指标,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1年上学期到2011年下学期,开课教师数量增加了111人,课程总量增加了219门,学生选课数量也增加了1771人,总访问量增加了14754次,说明目前平台的使用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教师和学生已经开始使用平台。但是,教学大纲设计从2011年上学期到下学期只增加到298次数,人均资源总数仅在2MB到2.5MB之间,人均访问次数仅有2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和学生还没有真正去使用平台为教学服务。同时从课程总访问排行(图2)中也可以看出,访问次数最高的课程是小学数学,也才有23次,说明平台的使用率很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尚未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3 项目推动过程遇到的难点及推进建议
通过前面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有:
1)网络教学无形中会增加很多工作量,部分教师不愿意多花时间在网络教学上,认为网络教学是一个负担。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让被动变为主动是一个关键。
2)从统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而那些已经使用了的学生,也只是登录进去看看而已,对老师布置的各种网络教学作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生中的宣传,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
3)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薄弱,经常因为不会使用而放弃努力,而那些使用比较好的学生,也因为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最后也失去对网络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
4)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没有形成默契,由于重视程度不均衡,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项目推进缓慢。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助,使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快速的推进。
针对新疆教育学院THEOL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提出几点推进建议:
1)首先通过报告、座谈等多种形式,使学校主管领导、各院系主管领导充分意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2)通过行政命令干预,引起教师重视。学校主管领导、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及相关行政部门(校办、人事处等)充分重视并联合发布行政命令,激发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的积极性。
3)通过多种形式举办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使用培训,并时时跟踪引导学习,解决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4)结合教育部“质量工程”提出的特色专业点和课程建设要求,在校内启动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并确定激励机制,对确定立项建设的网络课程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5)考虑将网络课程建设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之一,建立多种奖励机制,以网络课程建设评定指标体系为标准,对检查评估获得优秀的网络课程单位适当予以奖励。
4 结束语
目前,新疆教育学院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应用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应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应用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教务管理单位要出台相应的推动政策和评价体系,为平台推广提供政策支持;技术部门要大力支持平台使用培训工作,为平台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总之,要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真正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上到领导、下到教师和学生,都要引起重视并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中来。
摘要:通过对新疆教育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推广使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使用率低、教学资源缺乏、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加强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应用培训,将网络课程建设纳入教学成果评价标准。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综合平台,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7.
[2]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内部资料[Z].2010,12.
[3]刘沂蒙,邵鹏.基于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12(13):272-273.
3.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新疆高校;体育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前言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充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了解大学生的现状及身心的特点,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认知能力共同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对新疆高校360名大学生进行体育课兴趣的调查,为提高高校体育课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新疆6所高校360名大一、大二学生(体育学院除外)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章,在学校图书馆查找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人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参考了大量资料选取有价值的内容设计了这次调查所用问卷,采用实地随机发放的形式,分为六个组,每所高校为一个组。每组发放问卷60份,男女各30份,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回收有效率达97.5%。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对所调查和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教师的年龄、性别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分析教师年龄,性别是否会对大学生体育课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7%的人认为体育教师性别对于体育课兴趣没有影响,仅有13.1%的认为教师性别对影响体育课兴趣有影响,这一小部分学生认为男老师比较严厉,容易使一些女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学生对体育教师年龄要求上,选择一般、无影响的占据72.3%,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有影响。据了解,其中一些喜欢年轻的老师,认为年龄相差不大,容易和学生们融合到一起,学生更容易接受。
2.2教师教学语气、态度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
2.2.1教师的语气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有61%的高校学生认为教师语气对他们上课兴趣有一定影响,对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心智趋于成熟,因此,平和的语气也是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2.2.2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89.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喜欢体育课有一定的影响。这表明,体育教师自身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例如老师对学生的一句表扬或者一句肯定都会使学生加倍的努力。
2.3教师课后评价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有37.3%的学生认为课后评价对他们体育课兴趣有一定影响,40.2 %的学生认为课后评价对他们体育课兴趣影响一般,22.5%的学生认为课后评价对他们体育课兴趣没有影响。以上数据体现了课后评价对高校学生上体育课兴趣还是有一定影响,而在大学阶段,评价更是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2.4学生上体育课动机情况分析
上课动机,是大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直接表现,好的上课动机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根据我们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60.1%的高校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就是为了娱乐、放松心情,50.7%的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是为了掌握技能,47.3%的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28.2%的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是发展个性;最后仅有22.5%的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是增进健康。以上数据说明新疆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动机大多数是以娱乐、放松为主;其次是为了掌握运动技能;选择为了通过考试的人数竟高达47.%;反而选择增进健康意识的仅仅只占了22.5%,这表明学生对于健康意识并不是太重视,因此,要传授终身体育意识,我们只有端正锻炼的动机,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5场地、器材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
一块好的体育场地,一种好的体育器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之美,由于种种原因新疆高校体育场地尚不能满足新疆高校学生,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体育场地更是无法保障,因此,学校应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场地和器材的保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6.7%的高校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对上体育课兴趣有一定影响,21.4%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对上体育课兴趣影响不大,仅有12%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对上体育课兴趣没有影响。
3结论
(1)新疆高校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对体育课兴趣的影响不是很大,从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性别要求不高。
(2)新疆高校体育教师上课的语气、态度及课后评价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及积极性。
(3)新疆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动机还是以娱乐、放松为主,对于健康意识不太重视,另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动机单纯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4)新疆高校场地、器材参差不齐,部分高校比较短缺,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学生上体育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小兰. 普通高校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2,22:290-291.
[2]崔春山,薛峰. 高校体育课兴趣对运动持续意识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7-9.
[3]任波,王霞,张强. 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学生兴趣和动机的调查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03:64-66.
[4]席海龙. 高等学校体育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足球普修课为例[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1:117-120.
4.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网络资源整合传播的重要职责,致力于教学及科研方面的网络资源支持。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传播迅速,数量激增,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诉求也更为急迫。网络资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传统资源更加多元,涉及图文资料、音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既包括文本信息也包括超媒体信息。同时,网络信息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1]。具体体现在:一是无序性。网络信息基于超文本的方式建立知识间的网状联系,但后期缺乏统一的管控,质量无法保证,知识分布分散,加大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二是开放性。开放的网络体系对应零散共享与开放的知识分布,因此网络信息也是开放的状态,不同的网络信息关联密切,可以通过链接任意检索,而开放性的特征也意味着其信息更新频繁,信息链接繁多,信息管理难度较大。三是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共享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此其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网络信息更新快,传播变化大,因此信息的稳定性差。这种动态的变化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创造和获取方式,与传统的信息整合方式并不匹配。四是多样化。图文资料、音视频资料等实现了视听一体化,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单一,如果沿袭传统的信息整合模式,用户将无法做好对网络信息新媒体资料的关注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必经过程,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赋予用户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大对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和关注,建立有序的网络信息知识空间,打造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知识链条,实现其价值的充分发挥。
2知识链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本质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以稳定成熟的知识型组织为前提,而知识型组织需要以知识链为导向,遵循知识采集加工—知识整合管理—知识传播共享的基本思路和流程[2],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再通过后期的知识链管理,实现知识链条运作中的价值共享和信息传播。知识链模型有活动功能和辅助功能两大模块,其中活动功能又细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知识的获取、知识的选择、知识的生成、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外化。而辅助功能则主要负责领导、合作及控制工作。基于两大模块,知识链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其构成主体十分丰富,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又可以是用户个体。二是具备动态的网状结构。一个要素的变化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知识链条实效的发挥。三是知识链在知识形成、共享及转移的过程中,知识扩散能力强,知识整合更到位。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转型发展中必须做好知识链条指引下网络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馆藏服务中的内化。面向用户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科研指导与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都属于知识服务链条功能的发挥和体现,都是高校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基于知识链的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5.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五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
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区各高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培养了大批科技、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使其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少数民族学生中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班。它们基本分为三类: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用汉语授课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其中前两种形式(统称民族班)是从入学时专业已确定,大学全过程中学员基本不变动(整班移动),专业设置以文科类、公共基础类和地方特色的专业为主。学制一般四年,教学、管理和毕业有相对独立的标准。预科班是经过预科期间的学习,转入普通班学习,除了预科期间学习和管理相对独立外,其它与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专业都对预科开放。预科形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见后面的叙述)。也是民族教育的典型的办学形式,其教育教学方式有普遍性、而对预科教育教学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本课题是对预科教育教学开展的初步研究。
办好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相互借鉴,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接受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后,作为本课题的一项任务,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典型,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医学院等四所院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及其模式开展了初步的调研工作。分析和发现各校办预科教育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办好预科教育教学、提高预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建议。对今后预科教育的改革有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调研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我区的民族预科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在我国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重要法规中都明确提出了重视和帮助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在财力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使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预科教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总水平相比,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差距还很大。
1、民族预科学生的基本特点
(1)基础差,起点低。我区的民族预科学生多来自边远的农村、牧区,中学阶段用蒙语授课,而且教学要求与内地多数学校不同,特别是汉语文、外国语的水平和所掌握的知识普遍低于内地学生,尤其是运用汉语的能力很差。进入大学后,全部课程用汉语讲授,学生的语言困难影响到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虽然我区的高校具有较好的学习语言、文字的环境和条件,但我们知道,汉语言并不比英、俄等语种好学。尤其是汉语中的某些成语、典故、特有概念等,能够正确理解是不容易的,所以,必然形成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局面。
民族预科学生的数理化基础较差。中小学阶段是真正积累知识模块(建立知识殿堂的砖块)的时期,而大学阶段则是学习如何组装这些模块的时期,在中小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模块越多越牢固,大学阶段的学习就会越轻松。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教育的低质量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的一个恶性循环。这就造成他们升入大学后,学习专业十分吃力,甚至不得不重新学习以往的课程。这些是多年积累的历史事实,只有承认它,才能改变它。
(2)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成绩差距大。预科学生的高考入学分数有线上录取的,也有线下录取的,成绩相差50—100分左右,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录取的民族学生的基础差。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民族基础教育薄弱,对参加高考的民族学生就采取了照顾政策。录取分数线降低100分左右,从而为参加高考的民族学生创造了能被录取的机会。按理讲,民族基础教育的水平越高,参加高考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就会相对提高。实际上,十几年来,高考录取分数线时高时低,尽管如此,也始终在400分左右上下浮动。另一方面,高校对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实行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材,形成教学内容、教学 2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模式、管理模式的统一。但是,由于被录取的民族学生的基础比汉族学生差,分析问题能力、掌握知识能力偏弱,学习热情低、学习方法不正确,尤其是汉语水平低,所以,教师即使把简单的教学内容重复几次,一部分民族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
(3)民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很好的模仿能力与语言天赋。他们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课内和课外的问题。
(4)民族预科生大多能歌善舞,身体素质也普遍较高。在学校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他们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为学校、班级赢得了荣誉。
(5)民族学生性格豪爽、思想纯朴、相互团结、上进心强,但是有自卑感,存在怕被其他同学歧视的心理。
(6)因预科生多数来自农村、牧区,贫困生比较多。
正视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努力帮助纠正其弱点,重视利用民族预科学生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2、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我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医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从1980年起开展民族预科教育至今,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也曾经招收过民族预科班,但由于一些客观上办学难度等原因,两校现已停止招生或改成其它形式的招生。内蒙古地区高校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预科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内蒙古大学从1980年开始,每年正式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40余名,招收对象为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大斡尔族等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学生。
1980—1984年间都是单独编班,由教务处属下专人组成的预科部负责管理,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开设一些补习高中课程性质的基础课程,着重学习汉语文和数学,学完一年基础课后,再把他们分配到理科各系。招收对象为纯蒙授学生,学制五年,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可留级一次。
1985—1993年间招收的预科生直接插入本科学习,采取一步到位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学习四年,招收对象有蒙授生也有汉授生。
从1994年开始至今,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又恢复了预科生五年学制,在重点分数线以下,普通分数线以上录取,单独编一个预科班,由教务处负责管理,专门配备一名班 3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主任,并聘请几位任课老师,在教学、德育和课余活动等方面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在第一年里,开设了《英语》、《基础汉语》、《数学》、《阅读与写作》等四门课程。虽然,内蒙古大学优先选择学生的优势,招的学生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是较为优秀的,但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尽快解决语言转换,加强理科基础和外语基础,如何使预科生转到本科后,能够很好地适应本科教育的问题。为此,该校预科教学一律采用汉语授课,而且特别强调外语学习,规定一年后外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升入本科,而继续读预科。
内蒙古师范大学从2002年恢复招收预科学生,至今已招收了约350名学生。根据预科生来源,设了文、理科两个班,学制为一年。该校成立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由教务处有关人员、由教务处主要负责预科班各项教学管理和专业分配工作。预科学生在预科及本科学习期间,享受学校有关蒙语授课班学生的一切待遇。预科期间除了汉语文教学外,其余课程用蒙语上课。民族预科生修满规定时间的课程内容,成绩合格后,均进入汉语授课专业本科班学习;凡通过预科进入本科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外语成绩要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否则不授予学士学位。预科生一学期有四门以上主干课程不及格者,令其退学。一学期有三门课程不及格者,给予补考机会。补考后仍有两门不及格者按降级处理。预科班课程的主讲教师由教务处聘请。所聘请的教师必须是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据本科专业招生名额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申报的志愿,合格者可进入本科专业学习。
根据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预科期间预科学生要学习《基础汉语》《阅读与写作》《英语》《数学》《蒙古族历史与文化》《音乐基础与欣赏》《美术基础与欣赏》等课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自1980年招收第一届民族预科生以来,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1980—1995年间每年招收20名预科生,1995—1997年每年招收40名,1998—2000年每年招收100名,2001—至今每年招收预科生150名。累计招收民族预科生约1200余名,已经毕业了650余名,在校预科生达550名。由理学院全面负责教学和管理。预科期间学生全部用汉语授课,修满预科期间规定的教学内容,转入各个专业(汉生班)的低一年级学习。在预科毕业时没有设置门槛(这是工业大学的特色),把预科和专业捆绑在一起,以大学全过程的学习和表现作为毕业的条件。由2001年前预科生只能转入准机类专业,不能转入一些理科基础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如,信息,计算机,管理,建筑等专业。这充分说明了预科基础差,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2001年后,全校专业向预科全面开放(预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实际性进步)。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内蒙古医学院也是从1980年起,面向全区每年招收40名民族预科生,主要招收中学时用蒙语授课的学生,学制六年(第一年为预科)。民族预科生学成后,大部分赴农村、牧区从事医疗工作,成为蒙、汉兼通的医护人员,为我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80年到2000年,民族预科生由基础医学部负责招生、管理工作,一年的预科期间主要学习基础文化课程,包括基础汉语、阅读与写作、数学和外国语,另外还开设了一些讲座课,所有课程一律用汉语授课。预科生经过一年的文化基础课学习,如果成绩全部合格,第二年可转入临床医学本科班学习专业课。预科生在第一年的文化课学习中,若有一门课不及格,可允许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要予以重修;若有两门课不及格,不允许补考,要予以重修,以上学生不允许升入本科,重修课程考试及格后方可升入本科;若有三门以上(含三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按退学处理。重修课程的预科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学或跟随下一年预科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对重修后仍有一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者,予以退学处理。
从2001年开始,由医疗系负责统一招收民族预科学生,教育教学模式基本未变。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从1980年开始,招收民族预科生,基本模式同医学院的教学模式相似,但由于预科生入学水平历来很低,教师队伍建设没跟上,预科教育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及农业大学本身纯民族班的比例在全校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等原因,1999年开停止招预科生,加大了扩大招收纯民族班的学生力度。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培养民族人才的重地。2000年-2002年也曾经招收过预科班,但由于预科生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难度,现除了“临床医学预科班”之外其它已停止招收预科生。
各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共同点有许多。学生来源基本一致和文理基础比较弱,汉语文交流能力很低。学制上都采用比普通本科多一年的模式,并且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和衡量转入专业的水平,在预科毕业时都设置一个门槛(内蒙古工业大学外)。预科期间主要加强学生汉语文和理科基础的提高。基础课中学习大学课程的内容同时补习中学内容为主。如何利用好预科一年的学习,使学生顺利转入专业学习是各学校预科教学面临的共同的关键问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革新;学生管理上,各学校实行了预科学生同班学习、同宿舍管理制。这样比较容易管理,但对预科学生的成长不利,也不利于民族团结。教学模式,管理等各方面面临着改革的迫切愿望。
各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各有自己的特点。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预科办学尤具特色,教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育教学改革开展的比较早,成果丰富。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对预科生没有采取单纯的一年的限制,也没有设置预科毕业的门槛。内蒙古大学生源相对好些,预科期间的主要精力除了加强汉语文和理科基础外重点考虑预科生的外语水平的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生除了汉语课,其余课程都用蒙语上,符合他们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特色。这些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非常必要的。
3、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情况
在对民族预科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所调研的四所高校始终注重把握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坚持关心爱护和严格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预科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预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爱、自强、自律的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1)始终坚持政治思想教育
较高的政治素质,是民族生应具备的所有素质中最终要的素质。为此,从预科学生入校那天起,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非常注重预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信念。在及时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的同时,还请有关人士做专题讲座,使学生们及早了解民族预科教育的实质和重要性,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以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抱负来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以中华民族事业为大局,摆脱民族狭义思想,搞好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少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大前提。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好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各校加强汉生和民族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互相了解和互学习的机会,努力打破蒙汉相对独立的传统管理模式。这样既能增强蒙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又能提高民族生的汉语和外语表达能力,也能创造民族团结的局面。
(3)不断加强学风和班风建设
规范民族生的行为,提高民族生的精神文明程度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认真选好班主任,尽可能选责任心强的少数民族教师担任;选拔能力强、威望较高、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逐步实现民族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 6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的;各级领导和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气氛、加强团结;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以此相配套地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生课堂出勤考核制度》、《早操出勤考核制度》、《宿舍卫生管理条理》和《禁酒规定》等。
4、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解放思想,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客观条件造成了预科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这种群体我们不能与普通班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特殊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达到普通班学生应有的标准,最终达到合格人才的标准。目前,对预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尽如人意,预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预科阶段的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抓的不够,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够外,还有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等靠的意识。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切实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首先,对预科生的文理基础差的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预科教育,要用变化的观点去看待预科生。其次,教育工作者对全国,甚至国际上教育教学发展要有很好的了解,以全国民族教育的大局去考虑问题,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符合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足够重视预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推进预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2)民族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僵化,需要改革。我国教育教学经几十年的改革,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预科教育教学模式几十年没有变化,没有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步伐。教材及教学内容要缺乏现代内容,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单调,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预科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衔接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实践教学,与计算机结合的少;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师资队伍建设不得力。
(3)教材建设急待加强。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民族学生能够轻松地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载体非常有限,学生除了看手中的教材,很少借阅各种参考书,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参考书可借阅。增加民族语言文字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必备资料之外,大量引进和翻译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是非常紧迫的。提高民族预科生的汉语言水平也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最佳途径。
(4)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除了民族预科生本身的客观条件外,从事民族预科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科教学水平。承担民族班教育教学的教师的负担比普通教师的负担重。他们为备好课,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大量的参考资料的翻译、参考对照等工作。从事民族预科教学的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经常受到挑战,他们的负荷很重,付出的劳动与相应的回报不成比例等问题长期存在。教学初期,教师和学生思想准备不足,学生学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觉得难度很大,造成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另外,师资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失衡,骨干教师的数量有限,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薄弱,教师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投入精力不足,教学效果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这些说明对民族预科特殊教学,更需要政治觉悟高、素质高、稳定的教师队伍。
(5)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应认真对待。由于本地区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缺乏,有部分往届毕生正在“待业”,所以影响到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很不利于社会稳定。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这个因素不得不考虑。
(二)、对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以试点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1、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与比较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预科教育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教学模式经过了六次变更: 第一阶段:1980—1983年,在校本部开设一年制民族预科班,由理学院(原基础部)负责管理。教学内容主要是强化高中课程,第二年转入本科汉生班学习。称为“1+4”模式。
第二阶段:1984—1985年,采取直接编入各专业本科就读的方式。学习能跟上的预科学生可以和汉生一样四年完成学业,学习跟不上者,在相应的年级重读一年,不视为留级。可称为“4+1”模式。
第三阶段:1986—1987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线下预科学生代培一年,复习强化高中课程,次年转入本科班学习。仍是“1+4”模式。
第四阶段:1988—1989年,民族预科学生用三年的时间直接学习大学基础课程,转入本科班后学习两年专业课。称为“3+2”模式。
第五阶段,1990—2000年,民族预科学生用两年半学习大学基础课,转入本科专业后再学两年半的专业。称为“2.5+2.5”模式。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第六阶段:2001—至今,采用了“1+4”和“2+3”并行及优秀生选拔制度的新模式。
2、教育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1)预科教育的第一、二、三阶段模式效果不好,尤其是第二、三阶段可以说是失败的。85—87届60名民族预科生补考三门者占90%以上,补考7门者占55%。只有44人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占总人数的73%。9人转入专科学习,4人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2人因违纪被开除学籍。实行第四阶段的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89—95级7届毕业生中因各种原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违纪、其他原因)未能毕业者只有4人。补考率由每人每学期0.8门次下降到0.2—0.3门次。到1998年以后,补考率有所上升,并基本稳定在15%左右。
(2)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它没能很好地利用第一年的预科阶段,学生对加强高中课程积极性不高,预科一年不但没有达到加强基础的目的,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
(3)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对民族预科生的基础差距估计不足,很多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受到挫折,学习积极性下降,最终被淘汰。
(4)第四和第五阶段教学模式,基本上合理利用了一年的预科期,达到了加强民族预科基础的目的,有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学计划的调整与预科学制的变动没有协调好。在这个模式下,预科学习内容过分集中,学生不但要对付数学、物理、力学、制图,工程数学等理科和工科基础课,还要学习两门语言课(汉语和外语)和政治课,负担很重,精力分散。预科学习与专业衔接不合理。转到专业学习之后有一段课程特别松散(本科的一部分已经在预科期间学过),而本科最后阶段学生又忙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概括为“头大脚粗腰细”,结构不协调,对预科生素质提高很不利。
(4)1998年以后,民族预科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第一、学生扩招直接影响了预科生的整体生源质量。第二、随着专业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本科生课程内容及进度的改动较大,而预科教学大纲和课程调整滞后于学校整体改革步伐。第三、从1998年起,内蒙古工业大学每年招收100名民族预科学生,分别比1994年以前增加了5倍。但是,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内容的力度明显不足。第四,重视程度相对下降。民族预科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其具有特殊性,需要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学校在一些方面应采取特殊措施来加强管理。过去,每年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只招收20名预科学生,管理工作比较容易进行,出的问题也较少,现在,每年招收150名,可是,各方面的重视程度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各部门基本上还是按照过去的模式进行管理,对预科学生仅仅从照顾或降低要求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第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够,教学质量滑坡。近年来,对预科教育教学研究得不够,不能适应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在预科教育模式上也缺乏创新,这样,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在校预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育质量下滑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
概括内蒙古工业大学20年的预科教育可得出以下结论:经历的教育模式多,说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和难度,另一方面,内蒙古工业大大学在预科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努力探索了有效的预科教育路子。经过六套模式的改革预科教育教学模式逐步趋于合理化。在第六种模式中我们完善了以前的经验,得到目前的较好的模式(该模式内涵的讨论见《结题报告》中的阐述)。
其它院校在举办预科教育时,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但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经验具有代表性。对预科教育教学,甚至其它民族教育教学,这个代表性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3、今后一定时期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
为提高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利用好预科阶段,立足打基础,面向未来大学学习和服务社会是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以预科主要基础课为中心开展民族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和班级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的总目标。为此,我们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在分析总结和借鉴过去的教改经验(含兄弟院校)的基础上,完善和深化已有改革成果,建立针对民族生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文化与科技素质的更合理有效的民族预科班教学模式;建立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全面素质的学生管理模式。
结合所建立的模式,对主要基础课在各自原有核心内容基础上进行课程结构重组,调整与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符合民族生学习特点、面向21世纪的主要基础课程体系。
编写教材。经过具体教学改革实践,在取得一定成果后,结合已建立的教学模式,重新编写更适用于民族预科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使各学科(包括后继专业课)能够有机衔接,同时能弥补针对性强且有新意的理工科教材的空白。
培养一批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安心从事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骨干教师队伍,保证预科教育持续发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转变学习观念,认识学习规律,掌握民族学生的特点,力争使有关学习理论和方法在预科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中有所突破,使最终的研究成果具有可推广性。创建预科教学模式时应贯穿以下教育教学思想:学习以个体经验为主;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实现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非灌输者。在新的模式里,教学内容应当紧凑,防止松散,学时稍短些,内容要新颖,注重在直观教学和提高学生悟性上下工夫。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场景、促进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认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努力体现学生有效学习的特点:主动性、情景性、合作性和多元性。
要做好从母语教学转为汉语教学的工作。虽然汉生班和预科班在各个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教无定式,学无定法,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教育教学及学习模式科学、合理,多数预科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学模式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与教学模式配套的管理模式是必需的。
预科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争取增加汉语文课时,实行小班上课制,加大训练力度,大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预科阶段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对培养他们全面素质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整预科教材体系中偏于温习、内容浅淡的趋向也是很必要的。如:给预科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数学实验等课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初上大学之际强烈的求知欲望,克服“上了大学不学大学课”的心理矛盾。
二、新疆大学的预科教育教学的调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大学的民族教育办学历史长、规模大,他们的工作对我们课题的研究很有启发。我们在比较新疆大学与我校民族预科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两校、两地的民族高等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建议。
(一)、新疆大学民族教育简介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成立新疆学院。1960年10月正式为新疆大学。现在新疆大学已成为一所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家面向21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新疆大学在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课题组有幸于2003年7月对新疆大学进行了短暂的参观考察,并就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新疆大学的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新疆大学自成立之日就把民族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目前,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能招收以维吾尔语授课的民族学生(民考民)。对民族生主要采用一年预科教育、四年专业教育的模式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在预科阶段重点学习汉语及高中数理化等课程,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等B级方可转入专业学习。在专业学习中采用多学时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与汉族学生相比部分课程课内学时增加20%左右。
预科教育统一由学校预科部负责,各专业教学由相关院系负责,教师队伍方面是两套人马,民族教师主要负责民族学生的教学。基本上不进行外语教学。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学生分配由国家统一管理,学生就业不成问题。随着自主择业政策的落实和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目前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全自治区已累计有十几万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落实工作,而且以民族生为主,对学校和社会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生源质量差,少数民族考试照顾100分左右,汉语水平低,不少学生大学毕业汉语的交流能力仍不高。当然专业水平低也是重要原因。其次,和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关,对毕业生的需求有限。
(二)、内蒙古地区与新疆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
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民族高等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民族生来源、背景基本相同:多数来自农村牧区,少部分来自城市;文化背景比较落后,学生的理科基础和汉语基础比较弱;中小学主要以民族语言授课,基本没学过外语。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类似:预科一年补习高中内容和汉语,然后转入大学本科学习,等于延长一年学制。学生有宗教倾向: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长环境和民族传统造成入学学生有一定的宗教倾向。这些都给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任务。
内蒙古和新疆地区民族高等教育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民族结构不同:内蒙古的民族生主要是蒙古族,新疆的民族学生民族结构复杂,由维、哈、蒙„等几个民族组成,其教育教学任务更艰巨。学生文化程度不同:内蒙古地区学生整体水平要比新疆地区的民族学生的文化水平高些。从录取照顾线就能看出:内蒙古地区民族生照顾50-80分,新疆地区照顾100-150分。民族生招生规模不同:新疆地区招生规模从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比内蒙古地区的招生规模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大。就业优势不同:内蒙古的民族学生就业率比新疆地区的民族学生高。主要因为:内蒙古地区离内地近,与发达地区联系较方便,在区外就业机会多,也说明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高等教育质量不错;新疆地区较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也说明学生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多数不学外语,这一点与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学生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出路窄了许多。民族生与汉生的交流积极性不同:内蒙古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强,新疆地区学生这方面弱一些。主要因为: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相对独立。专业设置方式不同:新疆地区对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开放专业,各个专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结构分配合理,对就业机会好的专业对民族生都有倾斜政策;内蒙古地区对少数民族学生开放专业程度跟不上形式的发展,有待挖掘。
(三)、新疆大学和新疆地区民族教育,对我校的民族预科教育和我区的民族高等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1、要把民族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始终牢记教育质量是民族教育的生命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整体。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同时,当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高时,又会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保证生源质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不顾就业形势的变化、不结合学校实际、盲目以扩大招生规模来发展高等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由于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这一点就尤为重要。一旦出现大量的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必然会给社会、给民族高等教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要努力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流能力,并积极提高其外语水平
对于中小学以母语授课的民族生来说,在以汉语授课为主的高校中,汉语水平是制约其顺利完成大学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预科阶段必须把汉语教学抓好,提高学生汉语的交流能力。新疆大学在民族生中推行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要求民族预科生HSK成绩达到中等B级者,方可进入院、系进行专业学习,HSK成绩达到中等A级者方可毕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民族生不仅汉语要过关,而且还得加强外语教学,这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只有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民族生才能攻读更高的学历,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才能更好的为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服务,才能面向世界。对我们工科院校尤为重要。
3、建设高质量的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教育水平的关键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建设高质量的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民族教育水平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吸引优秀教师从事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部分蒙汉兼通的教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从我校、我区的实际没必要非得建立蒙汉两套教师队伍。
4、内蒙古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内蒙古的教育基础与教育资源与新疆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以汉语授课为主的高校中,扩大民族预科生的招生规模是培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非常有效的途径。
5、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民族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具体的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办学模式、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还需要做大量的非常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6、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借鉴是非常有必要
民族地区很有必要借鉴新疆地区加强汉语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HSK”的制度和培养民族教师队伍采取的一些措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民族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办学层次和扩大培养规模,利用大学资源弥补中学教育教学的缺陷;需要加大民族教育教学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和资料,多出民族人才,快出民族人才。
三、关于民族预科班与其它类型班学生的比较研究
我们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实验基地,就内蒙古工业大学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毕业的一些民族预科生进行了一些调查,从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适应能力和成果业绩,听取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意见。又对其它学校(如、新疆大学)纯民族语言教学毕业的本科生和普通汉生班的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得到启示。
民族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比较:整体上看,民族班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知识结构和宽度方面与普通班学生有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英语和汉语的差距更大些。部分民族生学习等各方面确实优秀,民汉兼通,又懂外语,在深造和就业方面有相当的优势。民族学生留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比例很高,并且稳定性很好。在民族地区经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生存环境不理想,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转型等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毕业生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人不愿意,也不安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第一线工作,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人才短缺,尤其缺乏高层次的人才。相对而言,少数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民族人才稳定性比较好,绝大多数留在边疆地区工作,扎根在边疆。在边疆地区落后环境下,这种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了解和熟悉当地情况,更能发挥和挖掘当地优势,他们民汉兼通,在协调当地群众关系,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是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的人才力量。这也是我们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民族人才的有利的方面。这是社会对民族理工科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民族预科班学生与民族班学生的比较研究:预科班毕业生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预科阶段,然后转到汉生班学习的理工科民族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与普通班要求没有区别。一般来讲,由于民族预科生汉语和外语水平,比民族班(纯民族语言班)的学生强,民汉兼通,又懂外语,从而就业与继续深造等方面比民族班毕业的学生有较大的优势。甚至,在民族地区有些领域,比汉生还要有优势。相对来讲,民族班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比较低,有些地区待业情况严重(如新疆地区)。但八十年代培养的预科学生也存在着专业面比较窄、培养类型比较单一的缺点。九十年代的预科毕业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大多数是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其中佼佼者已崭露头角(有的工作在关键岗位,考入内地高校和研究所等单位就读研究生的人数在增加)。他们专业面比较宽,知识结构面比较合理,特别是在计算机等新技术和外语的水平上比过去有较大提高。
两种民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区别为:
教学模式不同,民族预科班学生完成预科学习(1-3年)之后转到普通本科学习专业,要求同汉生一致,学制一般五年或六年,他们在汉语文、外语和专业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纯民族语言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绝大多数课程用本民族语言或部分用双语教学,学制一般四年或五年,学习和毕业的标准与其它班相对独立。我们认为,预科模式出身所受教育更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及社会的发展规律。
培养侧重点不同,民族预科生完成预科学习时,完成了普通本科生的一年的课程,完成预科学习要达到汉生的入学水平(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入学时预科生和普通本科生的分数线有相当的差距,如内蒙地区近50-100分,新疆地区达到100-150分甚至更高),然后专业学习中与普通本科生的要求一致。其培养目标是立足地区,面向全国,培养的主要是理工科科技人才,直接面对经济建设和教育战线;而民族班的学生主要面向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以培养文科类、基础专业类人才为主。
四、对我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有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正视现实,勇于认识不足,深入了解制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能增添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其次,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实质,民族预科教学质量不高,肯定有其客观的原因,但是,我们更多地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必须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但是高等教育,首先有普遍性、一般性的特征,有共同的准则和标准,如果一味地强调特色或过于强调特色,我们终将游离于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外,被社会所淘汰。
(二)、要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高等教育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突出地表现为高等教育将由政府选择转变为社会选择,如果说在政府选择条件下,我们还有许多优势的话,那么,在社会选择条件下,我们原有的优势正在丧失,特别是在入世以后,在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能否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民族地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族地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国家和自治区特殊政策的支持,而且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一直在给予我们许多特殊政策支持,我校也正在争取更多的支持。但是,我们除了要进一步充分地用好这些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等、靠、要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改革精神,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从我校客观实际出发,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
(三)、今后应重点抓好的几个具体问题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的更新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讨,跟上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从知识传授的教学观转向能力培养的教学观;从教育终身观转向终身教育观;从专业对口培养的观念转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观念;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观念转向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由学生是客体的观念转向学生是主体的观念;由偏重共性的教育观转向兼顾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不改变观念就不能促进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
2、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应端正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热爱专业),找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拼搏、努力成才。(2)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独立完成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预习、阅读和自学的能力。(3)上课记笔记。因为听课记笔记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4)课后加强复习巩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并阅读一些其它相关资料。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去,更好地学习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为我区的发展、为西部大开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一份贡献。(5)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要学会主动。主动生活,主动学习。这是自我锻炼,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民族预科教育质量,教师起关键作用,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所以,高校民族预科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本身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创新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因此,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热爱教育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强,且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预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以师德教育为切入点,以德治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风;二是要加大对教师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考研、考博以及派到内地高校进修,以此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形成竞争格局,实行淘汰制,对于工作不努力、不称职、科研能力差的教师,调离教学岗位,甚至下岗。
由于学生班级层次的不同、学生生源有别、汉语水平的高低、基础知识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中暴露出的问题更是各种各样。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备课,掌握学生班级的特点(教学方法),以便引导学生完善其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采取建立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提问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大作业、课程设计、做实验、到施工现场参观或看录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编写出适合于我区人才培养特点的应用性强,例子较多的相关配套教材和同步使用的教学辅导材料,如阶段复习提高题集,民汉对照名词术语等。
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的目的。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应重视、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结合新世纪的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计划(适应市场)、不断完善新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汉生班统一要求,缩小与汉族学生的差距。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适合于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增加英语必修或选修课程(这是民族学生考不上研究生的原因之一)。经常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研讨会等。用专题讲座、专题作业、专题热题讨论的形式来讲授部分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和指导,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对学生适当增加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风建设。因此,①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②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提问时不论学生问什么,要求全面深入地回答。对他们多提出一些议论性、分析性的问题,留作业时不能只留阐述性的问题,要留一些讨论性的问题;③应该杜绝考前出题,划范围等不良现象,评卷时严格把关。改造考试制度,把考试变成促进学习的动力和手段,实行多方位考试制度;④实行宽进严出,什么时候达到标准什么时候让毕业的制度,实行民族生和汉生统一的严格的毕业标准。这样才能发挥预科办学形式的优势;⑤加强和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答辩、辩论、演讲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⑥教师对学生经常进行校规、校纪、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此外,从法律角度上讲,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年龄在18岁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因此,违反校规的学生无论什么人,按照校规及时、严格处理。违反法律的学生移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4、关于加强汉语文教学的建议
目前,虽然各学校办学特色和目标不同,但数学、外语和汉语文是共同的课程。而其中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为我区高校预科班全面实行汉语授课制,但是,由于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没有达到标准,用汉语授课的课程内容,能完全理解的学生的数量不多,因此,提高用汉语授课的质量,首先加强汉语教学,提高汉语教学效果是很必要的。整体上讲,目前汉语教育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汉语水平是制约民族预科教育质量的一个“瓶颈”。由于民族预科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用母语授课,而上大学后全部课程要用汉语讲授,使用汉文教材,他们在对课程内容的正确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民族生只有在短期内掌握汉语基础知识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并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课程,他们学习汉语质量的高低,对专业课的学习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汉语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提高民族预科教育的整体质量。汉语教学方面应当注意实际效果和应用汉语的能力的提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基础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使学生也由负担式向渴求式转变。语言是练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知识“成品”传授给学生,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学习语言是学习它负载知识的技能和习惯,必须强调其实践性特点。在课堂上可采取教读、自读、讨论、练习、复习等方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多练为主;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理论知识的讲解,由多而精转向少而粗,注重民族生汉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熟巧的训练。由于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基础较差,所以在做练习,做作业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强基础训练。例如,可采取听写、造句、改病句、听后笔答、缩写课文、句型转换、速写、写日记周记、朗读、课堂笔记、写作文、概括文章大意、写概括式提纲等形式。
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时,要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因材施教的辨证关系,不能搞“一刀切”,应努力创设并珍惜能充分展示学生才华和获得成功的每一次机会,尤其要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对成绩好点的学生,设计难度大一点的问题,然后让中下生重复,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获。
(2)针对民族预科生的特点,进行趣味教学。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牧区,汉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存在自卑心理,担心自己说错或发音不准,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课下不愿用汉语交流,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自信心不足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针对民族预科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应巧妙运用激励策略,多给学生创造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可进行以大声朗读、上台发言、师生对话、个人演讲等几个教学环节。
(3)创设语言环境,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提高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水平,应包括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由于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在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和突出民族生汉语交际能力的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培养。
我们应为民族预科生提供真实的汉语交际环境,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例如,让预科生同汉生经常在一起座谈访问、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举办汉语知识竞赛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预科生消除自卑心理,学习汉族同学的优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提高人文素质,还有利于民族团结。
另外,在预科班汉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开设综合课以外,还应增设一些听说课、听力课、阅读课等多媒体课型,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加速学生对汉语能力的“内化”过程。
(4)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要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努力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而不顾学生的反应,应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从他们的情绪、神态中体会对自己授课方式的喜好程度,以及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此外,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诚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根据不同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处理,必要时做一些解释,这样才能师生配合默契,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从练习中可获得反馈信息。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两种。对于在课堂练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纠正,也就是再反馈。对于在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除了认真批改外,还应该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学生。例如,由于蒙语的语序与汉语不同,所以,民族预科生在学汉语时,很容易犯语法错误,常常把谓语和宾语颠倒过来用,在使用“的、地、得”“在”和“再”等常用词时,也常会出错。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讲解。经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也针对自己的错误来听课,不明白之处很容易迎刃而解。
5、建议尽快制定《民族教育法》
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都依法享有接受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极大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重要基础。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时期,国家应尽快制定《民族教育法》,使民族教育事业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6、继续扩大规模,促进跨越式发展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整体上看仍然发展滞后。近几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内地高校相比,在数量上、规模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学率,要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相适应。要实现两个“相适应”,必须加大改革与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力度,措施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民族预科招生规模,促进民族预科教育加快发展。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在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为缩小民族地区与内地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差距而采取的特殊教育形式。只要存在这种差距,民族预科教育就要长期存在下去。优先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时,继续扩大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快民族预科教育发展,高效率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7、实行倾斜政策,在财力上予以扶持
民族预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经费少,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是其突出的问题之一。首先,国家在财政拨款上,拨给预科生的经费比本科生相差甚远。但实际上,由于预科教育强化教学的特点,预科生的培养费往往高于普通本、专科生。其次,由于民族预科在教育对象、教育层次、培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功能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在高等学校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办学条件有时亦不能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而同步得到改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族预科在招生中得到了政策的优惠,在办学过程中同样应该得到政策的扶持。因此,国家应采取倾斜政策,在对预科教育的财政拨款上至少要略高于本科生的标准;要采取专项拨款等特殊的扶持措施,增加对民族预科教育的投入,使之与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规模、发展要求相适应。
8、提供优惠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民族预科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在高等学校里的地位,使得预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难度增大。首先,长期从事预科教育的教师,必然在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术研究、论著的撰写等方面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晋升高级职称成了一大难题。这造成了预科教师在评定职称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次,很多人认为预科教育层次低而不愿意从事预科教学工作。第三,有的院校预科教师的讲课酬金标准偏低,“同工不同酬”。第四,民族预科教育只有为本专科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功能,而缺乏其他社会服务功能,因而福利待遇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凡此种种,极大地影响着预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结果,现有的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后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继乏人,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长此下去,令人深感忧虑。因此,要加强民族预科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9、提高办学层次,开创预科教育新阶段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多快好省地培养和输送大批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给西部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民族预科教育就应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举办研究生层次的民族预科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民族地区的需要,有利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将给民族预科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促进民族预科教育在规模、质量、层次、效益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开创民族预科教育的新阶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整体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关键与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现实社会在客观上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素质和社会技能。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各民族平等、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紧密团结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提高民族班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是一项长期性的、艰苦的工作。因此,提高民族班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总结。
6.新疆部分高校 篇六
学校简介:
新疆大学位于巍峨的天山脚下,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目前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211工程”百所大学之一,是教育部与自治区“区部共建”高校。
新疆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8月,改称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1930年9月改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41年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1938年-1941年间,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祁天民、张仲实、萨空了、史枚、高滔、江豪、涂冶、赵丹、郭春则等一批教育家、艺术家和进步人士,先后来学校担任领导、任教和讲学,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新疆传播革命真理的阵地和培养各族进步青年的摇篮。
1950年10月1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3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62年新疆大学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4月新疆大学由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1997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新疆工学院前身是1953年1月成立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1955年1月更名为重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6年9月易名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8年7月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并入新疆矿冶学院,1966年5月更名为新疆工学院。
2000年10月20日,教育部政发教字[2000]174号文件,批准了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新疆大学被国家教育部正式纳入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新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周恩来总理对办好新疆学院曾作过重要指示,朱德、董必武等领导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王震同志在任新疆分局书记期间曾多次率领驻疆人民解放军为学校修建校舍,中央教育部杨秀峰部长亲自来疆为学校选定校址并拨巨款建校,新疆和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包尔汗、赛福鼎同志曾先后任新疆学院院长和新疆大学校长。
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分别为新疆大学亲笔题词。1994年和2000年,李岚清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学校,强调新疆要集中力量办好新疆大学。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同志曾担任新疆大学名誉校长,现任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亲自担任新疆大学名誉校长。
新疆大学现有21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筹),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7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经、管、史、哲等8个学科门类;12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项目博士后招生单位;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2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有本专科学生1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56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53人。学校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新疆大学属自治区高水平科研基地,“十五”以来,学校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经费数,分别占全自治区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获准项目数的40%、经费数的50%;学校获得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数均占自治区的50%。
新疆大学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3689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学校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和体育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设施、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好的学习和学术环境,成为自治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新疆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前后,把新疆大学建成特色鲜明、整体办学实力居于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较高水平、在中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到新疆大学建校100周年(2024年),力争把新疆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新疆大学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电话:0991-8585671,8582972,8586161(传真)
新疆师范大学
学校简介:
新疆师范大学创立于1978年12月,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和新疆教师培训部。在学校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新疆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家、教育家办教育,努力成为支撑新疆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力量;始终不渝地追求科学、文明、进步与真理,秉承“博学笃行,为人师表”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开发建设新疆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喀什东路16号和观园路温泉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3181亩,其中温泉校区为2519亩。温泉校区为我校新建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0万㎡,总投资约18亿元,计划分三期用5—8年完成建设,温泉校区将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寓诗情于校园,寓画意于景观,新疆一流、中亚地标式建筑群。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学生250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5449人、研究生1852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6729人;留学生724人;学校现有19个学院,本科招生专业47个;1993年教育部授权我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授权招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硕士及本专科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2010年我校新增博士学位单位项目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2011年7月,学校顺利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期检查。学校现已形成包括普通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在内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学校有教职工2064人(含附中361人),大学部教职工1703名,其中专任教师97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28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8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64.8%。学校教师中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7人,自治区“四个一批”专家3人。
学校有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9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还设有中亚研究基地、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西域文化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亚美术研究所等36个研究机构。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立项16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此外,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新疆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新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疆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澳门-新疆英语研究中心附设于我校。学校使用汉语、维吾尔语两种语言分别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版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其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中文核心期刊(CSSCI)目录。
学校拥有专业基础型、研究型实验室16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7216平方米,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2588万元。拥有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共计102间,图书馆面积1.1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36.4万册,专业期刊1160种,精选电子图书5.6万种,已开通多种网上数据库检索,数字资源总量超过4TB,各类资源已涵盖我校各学科门类。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日本千叶大学等高
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还常年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同时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并常年聘请外国专家任教,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两所孔子学院和24个教学点,吉尔吉斯民族大学孔子学院连续两年被国家汉办评为优秀孔子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功能,推进实施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国际化三大方略,进一步团结全校各族师生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基础,以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的突破为契机,围绕一个目标(人才培养),突出两个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强化三个重点(科学研究、对内对外开放、教师教育),推进四项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校区建设),力争五个突破(双语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中亚研究与对外文化传播、新能源新材料研究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现代文化与丝路文化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六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国际化水平、民生改善水平),为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中亚一流,在若干领域全国领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地址:(新医路校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新医路102号(邮编:830054)(文光校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喀什东路16号(邮编:830013)
(温泉校区)乌鲁木齐市温泉东路(邮编:830017)
新疆科信学院
学校简介:
新疆科信学院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的,新疆最大的自考本科助学院校和新疆最大的俄语专门人才培训基地。北接历史悠久的新疆大学,南临风景秀丽的水上乐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位置优越。依托毗邻全国重点大学在师资、管理、设施上的总体优势,凭借自身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赖。现有全日制专、本科自考生、大专研修生共计8000多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除港、澳、台以外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国统考成绩和自考报考人数连续十年雄居全疆第一、名列全国前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助学示范组织”和“全国自律和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高等职业就业工作示范学校”。实力成就规模,诚信缔造品牌,新疆科信学院业已成为新疆教学质量最高、专业设置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的自考品牌院校。
新疆科信学院实行半封闭的严格管理,全日制授课。授课教师除了自己培养的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以新疆大学为主体的包括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富有责任心、教学经验的讲师、教授任教。每班配有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学习和生活管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后勤、安全和纪律。荟萃全疆名师,引领学生跨越成功之门。近几年来我院学生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律师、工程师、公务员或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日益成为新疆培养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2号新疆科信学院
邮编:830049 电话:0991-8522801 8522802
新疆教育学院 学校简介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质量。1978年,“十年**”结束之后,受害严重的教师队伍亟须整顿和提高,于是国务院决定,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设立教育学院,加快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这种情势下,新疆教育学院在原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的基础上,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正式成立了。
新疆教育学院成立三十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现学校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7.7万平方米,藏书35万余册;现有教职工818人,其中专任教师329人,副高以上职称118人;设有教育科学、人文科学、中国语言、外国语言、理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艺术、职业教育、体育等9个分院(部)。办有64个成人本、专科专业和47个普通本、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5个学科门类。三十年来,共为自治区培养输送以教师为主的各类人才8万余人,培训教师17万多人次;取得科研成果3000余项,与区内外几十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在的新疆教育学院已成为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和中心,“自治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考核办公室”、“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校长)国家级教育基地”均设在我院。同时,还办有享誉天山南北的实验小学。
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专注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她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宗旨,坚持以德育人,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疆教育学院除了努力培养培训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以外,还面向全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近几年,新疆教育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和教师教育体系的变化,加快了改革步伐,提出了“以教师教育为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建设,规范管理,向综合性过渡”的办学思路,进行了系科调整,加强了教学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过去的新疆教育学院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现在的新疆教育学院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推动教育学院向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向自治区教育决策信息的生成源,向建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迈进。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333号 邮编:830043
新疆医科大学 学校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新疆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新疆医学院的兴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将新疆医学院的建设纳入“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1998年6月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校名。2011年11月4日,国家卫生部与自治区签署了共建我校的协议,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学校有4个校区,共占地130.3万平方米。有14个院系,2个教学部,各类在校生21818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5人,硕士研究生2335人,普通本科生7561人,普通专科生4273
人,留学生577人,成人教育学生6820人,独立学院学生3516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13848人,校本部教职工1646人。专任教师893名,临床教师1090人。全校正高职称572人,副高1235人,教授187人,副教授524人。7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5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2009年、2010年连续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2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0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目前,学校共开设23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其中包含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自治区级思政重点课程。
学校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疾病医学),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有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包虫病基础研究实验室、新疆心血管病研究实验室、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新疆医学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室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有中维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病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生药学、药理学、肿瘤学、中医方剂学(培育)等1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有15个自治区级研究所(中心)。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我校是全国第三批、新疆第一家博士授权单位(1986年),是新疆唯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MD)培养单位,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学、药学、中药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在教育教学上,新医大长期坚持“严进严出、严格管理、从严治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构建起了各民族医学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同时,高度重视“以德育人”,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和理念,逐步向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发展。2011年,我校顺利完成了HSK向MHK考试转型工作,本、专科生MHK考试三级乙等通过率达95.56%,全疆排名第一。口腔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认证,哈萨克医学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并正式招生。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国三等奖,是西北医学院校参赛队中唯一进入决赛的队伍。
在科学研究上,多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始终围绕新疆重大疾病、特高发疾病防治及区域特殊药物资源开发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在包虫病学、中维西医结合学、新疆少数民族特高发疾病学等特色学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不断增加,1998年我校仅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11年期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35项、44项、65项、6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98年仅有3项,2007-2011年期间分别获省部项目26项、69项、64项、113项、146项。获得的各类科研经费额由1998年的26.8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766.92万元。
在医院建设和医疗服务上,学校临床教学及实习基地集中了全疆优质医疗资源,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5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医院建设和医疗工作中,学校紧紧围绕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各族人民健康需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的理念,推进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6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设施得到了较大改
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重大疾病不出疆即可得到满意治疗的目标,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一流的就医条件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了大批周边国家的病人到附属医院求医就诊,附属医院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一附院在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获得918.7分,位居西北第一,全国前十位,2010荣获“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1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单位”称号。附属中医医院是全国16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今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附属肿瘤医院病床数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今年,其乳腺、头颈外科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截止2011年12月底,各附属医院固定资产已达46.74亿元,总门诊人数416.03万人次,住院人数28.58万人次,手术例数10.63万例,实现业务收入46.86亿元。在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各附属医院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
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学校形成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遵循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创建高水平文明单位和构建学习型高校为载体,以努力形成新医大人的共同愿景与共同价值观、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医学职业精神和新医大精神,全面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促进和谐、激励创新、催人奋进的浓厚文化氛围,建成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和新医大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各族师生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校园里展现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维护新疆的社会安全稳定与团结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先后荣获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新医大一直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中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为我校全面对口支援大学,同时,我们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外,与美、日、英、法、德、俄、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国际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学历被阿联酋、沙特、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认可,学历教育人数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层次达到600多人,学校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被教育部授予首批接受政府奖学金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今年,我校被批准成为自治区首批来疆留学高校示范基地。
我们相信,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在“团结奉献、自强不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新医大精神的指引下,新医大一定能实现同类院校中全国先进、西北一流、在周边国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创造新的辉煌!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新疆医科大学 电
话:(0991)4362444
新疆财经大学 学校简介
新疆财经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担负着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学校坐落在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北京路上,南、北两个校区总面积近62万平方米。
新疆财经大学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干部培训班,1959年升格为新疆财经学院;1962年由于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新疆财经学院转制为新疆财贸学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疆财经学院建制;2000年12月,新疆财经学院、新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财政税务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新疆财经学院;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新疆财经大学。
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各类在校生1.8万人,其中研究生1451(含MBA和EMBA)人,普通本科生10017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学校现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六大学科门类,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和EMBA),32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16个学院和2个专业教学研究部,附设继续教育学院和商务学院(独立学院)。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和英国雅思考试(IELTS)新疆考点均设在我校。
学校共有教职工1449人,专任教师828人,占教职工总数57.1%,其中教授、副教授35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9%;硕士学位教师403人,博士学位教师8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7%。学校共有硕士生导师130人,其中7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学校教学设施良好,拥有74间多媒体教室、14个(42间)实验室、60个校外实习基地,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以及在新疆高校居领先地位的校园网络;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110万多册。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特色与优势日益显著。近三年共承担了200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等各级别科研课题,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五十余项。
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并与美国协和大学、日本亚细亚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等1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在服务中求支持,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努力创建高水平财经大学。
7.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七
关键词:新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1 引言
当前全国各类学校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为培养全面的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身心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全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全面性、整体性、主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研究教育都离不开体育,同样研究体育教育新疆普通高校又是必不可少的。新疆普通高校学生呈现多民族化,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相当比例,本科学制有4年有5年。新疆文化呈现多样性,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学生影响根深蒂固。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相对落后,学生体育素质参差不齐,民族学生对汉族教师的教学理解相对较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全疆11所普通本科院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塔里木大学《体育与健康》重点课程建设内容设计了《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表》《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文化调查表》对全疆11所本科院校发问卷11份。回收问卷11份,有效问卷11份,有效率100%。
2.2.2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2000-2010年全国相关专业期刊和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利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学理念改革
学校体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从健康、轻松、快乐出发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新疆社会和谐为宗旨。注重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工作提供基本的身体保障。通过体育课使学生掌握二至三项体育运动技能和比赛组织方法,为以后科学锻炼、健康工作、幸福生活打基础。
3.2 教学目标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高校教育的要求及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和新疆的地域特征,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将呈现出多元性的趋势。
(1)以野蛮学生的体魄、文明学生的灵魂,增强学生抵抗疾病和适应环境能力为基本目标。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保健,运动营养知识,培训学生体育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3)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体育实践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分工协作精神、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个性。
(4)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战胜失败,临危不惧,互助互爱的心理素质。
(5)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保护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7)通过体育课提高预科班学生的汉语交流水平。
3.3 教学大纲改革
在加强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应扩大地方和学校工作的自主权,各地区在执行国家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大纲时应结合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场地、气候、文化等特点。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将朝着统一性、指导性、灵活性,一纲多本的方向发展即在国家统一大纲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特点,各学校编制地方大纲。地方大纲是对统一大纲的补充和完善,地方大纲应兼有指导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新颖性、民族多样性、可实施性同时又不失权威性等特点。
3.4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按特定的结构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组织形式决定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过去的学校体育教学组织主要以体育课为主,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及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应从单一的体育课向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课堂与俱乐部相结合,课堂与学生体育协会相结合,课堂与学校体育文化节相结合的多种教学组织改革。课堂教学应从过去的行政班向按项目按技战术水平按性别分班,这样不但可以做到区别对待,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预科班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
3.4.1 课堂与民族传统节日庆典相结合
民族传统节日庆典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舞台。课堂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可以提高民族传统节日庆典的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堂内容应该穿插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带动汉族学生学习民族传统项目,为扩大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规模打基础。民族传统节日应作为课堂的补充,为课堂知识提供舞台,以鼓励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新疆普通高校应抓住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小活动、小比赛例如(库尔拜节、肉孜节、努肉孜节、萨拉姆大会)。
3.4.2 课堂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
体育俱乐部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校竞技体育的基础。课堂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新生入校第一年进行专业选项课。从第二年开始以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并要求每个学生最少参加一个俱乐部。选项课的教学为学生进入俱乐部阶段的教学打基础(技术、战术,运动保健、锻炼方法、组织形式)。俱乐部应有自己的法人代表、章程、管理办法、学分评定办法。俱乐部以发挥学生的体育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俱乐部应是课堂的升华。俱乐部内应按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级别,低水平主要为提高该项目的技能,了解该项目的文化,通过该俱乐部提高自己的体育文化素质,高水平主要是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为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而训练。目前新疆高校采用俱乐部型教学组织方式的仅占40%,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方便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受大学生和教师喜爱,以后必将成为高校的主要上课组织形式。
3.4.3 课堂与体育文化节相结合
体育文化节是课堂的外延,即可以检查课堂的效果,也可以拓宽课堂知识,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提供实战的机会,特别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通过体育文化节能使学生提高运动水平、体育赏析水平、科学锻炼的技能。要求课堂开设的内容应该和本学校体育文化节的内容有紧密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体育文化节节目的设定应补充课堂的不足例(科学健康讲座,体育摄影展,锻炼与恢复讲座,啦啦操大赛)等内容。
3.4.4 课堂与学生体育协会相结合
体育协会是由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自发的定期的开展练习或活动。学生协会他有自发性、自主性、全面性、随时性、时尚性。课堂上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了解哪些学生参加了什么协会,在完成教学内容之余给学生讲解一些协会的相关知识及一些项目的组织形式,训练方法。教师在上课之余,应该主动的辅导协会训练,定期开设一些培训班,提高协会负责人的体育素质。学校体育部门应支持协会的工作,为其开设训练、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新疆普通高校应充分利用协会为载体,促进民汉学生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协会,推广民族体育项目,使汉族学生加入到民族体育项目中去了解、发展民族体育项目。
3.5 教学方法
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应有利于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和各种体育文化的共荣,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促进个体社会化。特别是要落实素质教育,即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尊敬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待民族学生时即要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征和宗教信仰。教学方法要突出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当地的特点积极灵活的对一些民族项目在其本质不变的基础上,简化其比赛、练习的条件使其打破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应创造快乐型、娱乐性、享受性、引导性、全面型、时尚型的新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应新颖,应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的基础上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更清楚、生动、直观,使抽象的动作具体化,生动化。
3.6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通过教学评价对学校可以记载和积累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资料,对老师可以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教学评价应该从体育与健康课的目的、性质及不同民族学生体格特征出发突出注重参与、注重提高、注重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具体评价方法:
3.6.1 自我评价
以《体质健康测试》为标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明确哪些指标合格那些指标不合格,为学生以后有目的锻炼提供信息,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为运动锻炼提供处方。
3.6.2 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在学期开始或一个项目教学开始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评价,等到了学期末或一个项目学习结束时再对学生对该项目知识的掌握及体育能力作及时评价,通过两次评价比较提高的幅度。该评价可以启现出区别对待、人性化、效果化,但操作时特别是在作诊断性评价时一定要保证测试结果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要测出现有真实水平。
3.6.3 参与性评价
《体育与健康》体育是手段,健康是结果可以认为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只有锻炼那么健康水平才可能提高,如果不锻炼健康水平肯定不能提供,所以最直观的就是看参与锻炼的情况(参与锻炼的次数,锻炼的时间锻炼的强度)参与性评价可以启现出体育的本质,但操作起来相对繁琐,授课老师的工作量较大,但是该办法如果充分调动或利用见习生的协助将会取得好的效果。具体办法如下:
(1)建立上课情况统计卡。
(2)评价体系按百分制和合格、不合格两种形式相结合。
(3)评价指标由参与指标、提高性指标、自评指标、参与课外活动指标。
(4)各指标所占比例为60%、20%、10%、10%。
3.7 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个有组织能力,善于交往,有教育知识对教育事业忠诚的全面人才
(1)热爱学生,教师自身道德修养要高。
(2)有现代人的素质即开拓精神,民主精神,独立的意识,参与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感。
(3)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内在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4)应具有健壮的体格,保证能完成各种动作示范,有博大的文化修养应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习惯,具备简单的维语交流能力。
(5)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不但要掌握体育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要作一位体格健壮,动作潇洒,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幽默,的大师级的教师。
4 结论与建议
(1)21世纪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突出民族特点要重视预科班学生的特点,通过改革能使体育课在为健康服务的基础上,再加上为民族团结,为民族文化互溶服务。
(2)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体育课最大潜在的功能,要实现该目的,在改革时必须以国家教育制度为指导,根据当地学校和地区特点做到最大程度的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习惯性、科学性。
(3)体育教学形式要跳出过去单一的注重课堂,以行政班为上课班的单一模式,向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应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堂与体育文化节相结合;课堂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课堂与体育协会相结合;课堂与民族传统节日庆典相结合;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以人为本,尊重各民族的习惯,要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参与。
(4)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动作的示范者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了解新疆民族风情,了解新疆文化特征。
(5)在评价体系上,要向注重参与,注重提高,注重终身体育的能力的方向改革,要以多种评价指标,多种参照指标评价,不能以单一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董胜利.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7.
[3]夏云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8.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52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时代当然在教育领域也将会占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首先进入人们脑海中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学生们的交流变得便捷,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样,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
一、网络化教学的特点
(一) 教学环境的情境性。作为教学手段中不容忽视的“情景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记忆知识。网络为学生、老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并且它以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迅速,学习资源的更新也变得频繁,它的这些特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里面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通过身临其境的超近距离感官接触各种想象之内的或者是超乎想象的知识,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时空开放性。网络技术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的特点,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浏览任何时间的信息,不管是以前的、还是正在发生的,不管我们是否有参与其中,我们都能对知识、时间得到比较详细的了解。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中,那么日常的教学也便具有了与网络相同的特点。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约束。比如说,现在的教学教材都是很早之前编订的,然后一直延续下来使用,所以很大程度上存在信息陈旧,研究落后等现象。而网络教学就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分享平台,随时的更新最前沿的信息,最新鲜的资讯,最有热度的研究与文章,并且将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语言文字都一并的收入这个巨大的资料库里面,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也不只是局限在书本的上。
(三)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网络是一个信息丰富、图书丰富的大型可移动“图书馆”,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俘获了现代人的心,我们利用它实现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查阅。这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我们的见识,还是我们的语言文字学习的渠道得到了拓宽。语文学习作为一门和文字相关的学科,需要我们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提高,而网络作为新兴的学习渠道恰恰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些网络的优势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语文教学发展的作用
网络环境对高校语文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是从相关调查数据结果的出来的结论,因为网络媒体的應用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是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之中的,是螺旋向上式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网络是近年来全新的信息传播共享的载体,它能让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快速便捷的分享丰富的网络资源。因此,高校的语文教学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下,能及时高效的获取师生需要的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能够促进高校语文教学的发展。网络上的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都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高校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这些信息交流平台可以成为语文教学中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这种平台的优势是能让学生在虚拟的平台上更主动积极的接受语文知识,减少某些同学对老师的畏惧。同时,对于老师来说,这个网络平台减少了老师教课的压力。
三、我国高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设施不齐全。虽然网络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但很多学校还是因为教育经费的不足,无法使语文教学设备齐全。比如,用于语文教学专用的多媒体教室资源紧张,机房数量的有限使得老师不能正常的开展语文教学任务,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各高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质量上的提高。
(二)无法正确辨别网络资源的利弊。网络上大量的网络资源甚至是免费的网络资源是数不胜数的,但是,根据矛盾的两面性来看,一个事物有利则有其弊。随着高校的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后,他们手中的大量资源就存在利弊的问题。这是由于高校学生只是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而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因此,他们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信息所误导,如果得不到纠正和引导,便会造成很大的后果。
四、在网络环境下构建高校语文教学新模式
(一)网络教学模式。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低效率低质量问题。我们要勇敢创新,建立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比如,学生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可以根据自己听课过程中的感受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方面的建议,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气氛更加的轻松,更愿意主动的去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设置一些语文知识创意问答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给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二)网络讨论模式。在网上建立一个可以自由讨论的语文教学模式,老师根据语文教学计划,把一些有价值的语文资料放在一个以班级建立的网络公共平台上,老师也可以把一些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放在网络平台上面供学生们思考和讨论,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语文知识,也可以避免学生自己在网上盲目的找资料的情况,此外,还可以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构成一个平等交流的桥梁,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三)网络学习模式。老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给他们布置语文作业,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同时,除了平时的作业,期末考试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这是一种根据应试教育构建的一种新的考试教学模式。
结束语
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语文教学则完全满足了这种需要,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整个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新疆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09-08
现代文化视阈下的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08-06
新疆新增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名单09-20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11-27
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调查与思考12-10
移动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02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与建设教育论文10-28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