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的反义词

2024-07-09

理直气壮的反义词(精选8篇)

1.理直气壮的反义词 篇一

【成语】理直气壮

【拼音】lǐ zhí qì zhuàng

【简拼】lzqz

【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他理直气壮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英文翻译】be bold and straight

【成语辩形】壮,不能写作“状”。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2.理直气壮的反义词 篇二

近10年来,全球企业在信息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IO面临的挑战越来越高,他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局限于技术人员的角色,而要懂得更多、做得更多。

然而,无论做CIO还是普通的IT部门经理,都要经过多次审慎考虑才能采取行动。CIO位居手握企业IT生命线的重要职位,对信息化工程慎重与周全的考虑,无疑将增加系统实施成功的可能性,为企业上马一套切合实际的信息系统。但现状或多或少有些令人悲观。

目前中国国内CIO能真正做到切合实际、根据所服务企业或行业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一套恰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少之又少。一方面大量的厂商宣传和部分不负责任厂商的夸大吹嘘蒙蔽了CIO的视线;另一方面国内信息化厂商自身参差不齐的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严重扰乱了信息化市场秩序;再加上上层管理单位或管理层的压力,以及CIO自身素质等问题,最终导致了他们未尽其才的现象。

这些现象让我想起《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将多年来探讨企业计算机化、信息化的文章集结成书,在这本名为“信息科技的商业价值”的书中,有几个要点,我认为很值得给中国大陆现阶段的CIO作参考。

首先,信息系统的建构必须要考虑人性。企业的管理,固然采用工业时代分工的原则,并且把流程模块化与标准化,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除了工厂高度自动化的营运外,其它的企业部门,雇用了相当多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往往是基于专业知识,来创造价值给顾客,但是他们的工作中不论是判断或者决策,都掺杂了很多个别的情景因素。往往个人的经验和主观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元素,信息系统的设计,如果不能让知识工作者觉得对他的工作有帮助,就难以提高这些人的绩效。

传统的信息系统非常重视流程规划,比较容易落入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未来应该多重视人性化的使用接口。

其次,CIO除了技术外,应该思考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率。太多的系统,花了百万、千万的资金,但是好的技术一定会创造好的投资回报率吗?资深CIO的经验显示,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关系。他们的忠告是,企业组织接受高的系统,投资回报率才会比较好。所以CIO必须去深入了解使项目成功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非技术的部分,其中往往牵涉到高层的承诺、组织的文化以及沟通的技巧等等。

信息系统的引进,除了在技术上的选择外,如何在公司内形成协同合作的建设性关系,非常重要。通常使用者,必须有足够的教育训练,才能够充分支持项目的进行,有了使用者的支持,系统的成功几率才能够增加。

第三,最成功的信息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改善内部绩效,而是能够配合公司策略,创造竞争优势的构想。最典型的发展,就是互联网普及后,许多公司把信息网络的投资放在电子商务,为公司创造新的事业和获利。所以现在有许多CIO,已经开始专注在建构一个有效率的外部网络(Extranet)上。在英国,汇丰汽车公司建构了PDA与计算机网络联机,让汽车维修人员掌握信息与顾客做更有效率的沟通,增加顾客满意度。

第四,善用外包资源。许多资深的CIO发现,公司的IT部门应该扮演规划者,而不是基础工作者,规划阶段也常常请外面的顾问协助,可以比较快速地吸取外部的知识,再把基础工作外包。这样做的话,可以避免庞大的人事开支,很多企业雇用了很多人员,等到事情完成后,发现他们没事可做,或让他们做比较基础的工作,实在是一种浪费。所以现在的思考是,公司培养一群充分了解自己公司的人员,由他们寻找、评估外包对象。有些公司不但将基础建设工作外包,连营运也如此。这就是跨国企业给印度和中国大量的营运外包(Operational Outsourcing)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统一超商就由日本野村顾问公司协助,利用POS联机,大量搜集便利商店的商业情报,并且形成店长订货的知识管理系统,同时让订货的网络与供货商及物流形成一个有效率的运筹体系以创造营收。

3.用理直气壮造句 篇三

2、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这件事明明的她的不对,可她就是不肯认错,嘴里还振振有辞,说的那样理直气壮。

4、有知识才能的人,无论人们怎样问,都能理直气壮地回答。

5、小红没有犯错当然理直气壮了。

6、问了个那么简单的问题他还理直气壮的,真拿他没办法!

7、他做错了事还理直气壮,应该吗?

8、他很理直气壮的反驳了他的错误观点

9、丁丁做错了事,不但不向同学道歉,而且出手伤人,甚至理直气壮地顶撞老师。

10、我理直气壮地对你说, 做人应该要讲原则!

11、做事情有依据,办起事情来就会理直气壮的。

12、他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

13、老师冤枉了李丽,李丽理直气壮的反驳了他。

14、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15、真想不到他捅了这么大的搂子,居然还能理直气壮的来要奖励.

16、这件案子终于解开了,他理直气壮的对大家诉说凶手是谁

17、她做了亏欠我的事儿,竟然还敢理直气壮的找人理论。

18、他们的自暴自弃和自我毁灭总是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义无返顾。

19、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并没有伤害到谁,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相信自己!

20、抄袭作业还理直气壮是不对的。

21、小明被老师批评后不但没认错,还理直气壮地走出教室。

22、我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23、他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对此事不知情。

24、如果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就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抗争。

4.《理直不必气壮》阅读答案 篇四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

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阅读题:

1.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2.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3.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答案:

1、B

2、C

3、B

5.理直气壮!我在法国卖牛粪 篇五

但你能想到吗,这种风靡欧洲大陆的整人礼物,竟然出自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牛粪礼物 新鲜出笼

2008年12月,内蒙古的张毅城来到法国的南特大学攻读工业自动化专业。南特大学位于法国大西洋岸卢瓦尔省的南特市。张毅城很快就适应了异国的环境,结交了一些法国朋友后,就一心扑在了学习上。

也许是法国人太追求浪漫,张毅城似乎没怎么用力就轻松获得了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和奖学金。因此,张毅城的法国女同学艾莉睫总是惊叹:“张,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勤奋了,你应该多花点时间发现生活中的浪漫,那才是生活的乐趣所在。”

在法国同学看来,张毅城虽然还缺少点法式浪漫情怀,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书呆子。平时在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张毅城同样也参加,例如戏剧、朗诵、演讲。

2009年暑假的一天,艾莉睫突然找上门来,邀请张毅城到她家里过暑假。原来,艾莉睫家就在南特市郊,她父母经营着一个大型农场。

虽说在农场过暑假很有诱惑力,但父母为了让自己来到法国读书,几乎倾其所有,一想到一个暑期几乎能挣上一年的学费,张毅城只好无奈地耸了耸肩,说:“艾莉睫,非常感谢你的邀请,但我早已经计划好这个暑假要打工的。”

艾莉睫的脸上写满了失望,正要离开,突然回过身来,惊喜地说:“张,我记得昨天我大哥还对我提过,我们家农场今年也要招几个暑期工,反正在哪里都是打工,不如来我家!”

抵不过艾莉睫的软磨硬泡,张毅城最后就同意了。

2009年7月25日上午,张毅城和艾莉睫另外邀请的几个同学一起,搭乘了2个半小时的公交车之后,来到了艾莉睫家的农场。和艾莉睫一起来迎接他们的,还有穿着白衬衣、牛仔裤的魁梧汉子,据艾莉睫介绍,这是她大哥雷诺,已经结婚了,嫂子是巴黎人。

雷诺热情地握着张毅城的双手说:“你就是艾莉睫常提起的神奇中国小子吧,不用功也拿好成绩的天才。欢迎来到农场,以后你给我讲讲你们神奇的中国,我来教你操作机器。”

农场除了种植着小麦、玉米、牧草和其他作物以外,还有一个机械化的养牛场,养着98头奶牛和54头小牛,张毅城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清扫养牛场的粪便。每天除了干活之外还有很多休息时间,雷诺就经常带着张毅城他们到处玩,舞会、烧烤、湖边PATY,整个农场到处都是年轻人的笑声。

8月3日,听说邻居有个舞会后,雷诺就答应带他们去玩。在去的路上,几乎所有人都有说有笑,可细心的张毅城却发现雷诺的兴趣似乎不高。

舞跳到一半,张毅城出来透透气,却发现平时喜欢热闹的雷诺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台阶上抽烟。张毅城走过去拍了拍雷诺的肩膀,问:“嗨,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雷诺先是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突然问:“张,你们中国的丈母娘是不是也这么讨厌?”

原来,雷诺的丈母娘总是喜欢打听小两口之间的私生活。当着妻子的面,极看重个人隐私的雷诺不好当面对老太太发作,可当天早上,丈母娘打听隐私的毛病又犯了,雷诺大为光火,甚至因此和妻子在电话里吵了一架。

唠唠叨叨说了半天,雷诺最后自嘲地说:“中国不是神奇的国家吗,你有什么能让我出口气,又不影响我和妻子感情的法宝吗?”张毅城无奈地说:“雷诺,我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但这样的情况,中国的神仙也没办法,何况是我这样的普通人。”

当晚回到宿舍后,张毅城把雷诺的遭遇告诉了其他几个同学,说:“雷诺平时对我们不错,大家也帮忙想想,看能不能找个办法让他出这口气。”大家七嘴八舌地提了不少建议,但没一个能行得通,平时鬼点子最多的路易没好气地说:“张,你负责的养牛场多的是牛粪,干脆塞一坨给老太太。”

虽然这话让所有人都笑得快直不起腰,可张毅城在笑过之后,却突然灵机一动。

几天后,雷诺突然变得兴高采烈,他笑着对张毅城说:“今天有人给我丈母娘寄了一包东西,结果那老太太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真是太解气了。”

张毅城也笑着说:“不就是一坨牛粪么,有什么好奇怪的。”雷诺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其他人呢?”说完,雷诺也反应过来了,大笑着拍着张毅城的肩,说:“原来是你这个家伙干的,干得好!早知道这样,让我掏钱买我都愿意。”

不久,张毅城的一个好朋友兼同学弗郎西斯发来电子邮件向他抱怨,说自己被负心女友抛弃,想要报复一下。张毅城想起了前不久自己发明的“牛粪礼物”,于是开玩笑地问弗郎西斯要不要买一份。

让张毅城没想到的是,弗郎西斯第二天真的汇来了2欧元,他只好硬着头皮又做了一份新鲜的“牛粪礼物”寄了过去。第三天,弗郎西斯打来电话,赞扬张毅城的“礼物”效果奇好,他看到前女友收到牛粪后的表情后,所有怨气都烟消云散了。

眼见自己的无心创意如此受欢迎,在几个同学的撺掇下,张毅城干脆在南特大学的校内论坛上发布了广告,专门出售为人出气的牛粪礼物,每份2欧元。暑假结束之后,除了挣到的工钱之外,张毅城竟然在这牛粪礼物上也小赚了一笔。

创业之路 走给你瞧

这时的张毅城还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一次意外的谈话让张毅城心态起了变化。

2009年10月,路易要到巴黎看望自己的姑父,顺便问张毅城有没有需要捎带的物品。张毅城说:“我就是个穷学生,哪有钱买那些东西。”路易笑着说:“张,你如今也算小财主了,还这么简朴,为什么多不添置些东西呢。”张毅城说:“我的‘牛粪礼物’最多也就是个小生意,哪里算得上财主。”

路易离开时留下一句话:“商学院的教授说过,生意没有大小之分,就看是否用心经营,也许你可以试着做大一些。”

路易的话让张毅城心中一动,是啊,这也算小小的考验吧,就算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毅城开始给一些投资公司投去了自己的“项目说明”,不出意外都被回绝了。惟一一个有兴趣面谈的公司,当负责人看到张毅城是个中国人时,带着偏见的态度说中国人喜欢盗版抄袭,自己决不和中国人合作。

听到这样的话,张毅城反而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把自己的“牛粪礼物”做下去。

虽然有满腔信心,可他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渠道。此时,好久没有联系的雷诺突然打来了电话。雷诺说:“我听艾莉睫说,你打算把那个有趣的牛粪礼物做大,是真的吗?”张毅城苦笑着说:“是啊,但我没有资金和渠道,牛粪的来源也成问题,如今还只是纸上谈兵。”

让张毅城没想到的是,雷诺竟然有解决办法。原来,雷诺有个做农场的朋友对张毅城的“牛粪礼物”非常感兴趣,于是想让雷诺出面来邀请张毅城面谈,这意外的好消息让张毅城大喜过望。

雷诺的朋友叫奥利维尔,他的农场也在南特市郊,2009年10月底的一个周末,张毅城坐了2小时的公交车来到了他的农场。

奥利维尔开门见山地说:“张先生,法国人是浪漫的,但骨子里也是叛逆的,我对这东西很感兴趣,我愿意提供资金和牛粪来源,你来做好计划,我们共同推出这份有趣的‘法式大餐’,如何?”

张毅城很快就同意了和奥利维尔的合作计划。为方便起见,由奥利维尔出面组建礼品公司,专门销售特制“牛粪礼物”,并约定利润三七分。

很快,他们的广告在网络、报纸上铺开,因为有趣新鲜,不少人打电话前来咨询,定单陆续飞来。

虽然两人都是全力投入,但因为思想文化上的差异,双方也出现了争议,而第一次的分歧就出现在商品包装上。张毅城认为,从节约成本起见,可以采用便宜些的包装材料;而奥利维尔则认为,牛粪礼物卖的就是创意,包装上绝对不能马虎,反而应该做成精品,这样才能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

一开始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事实证明,顾客更青睐奥利维尔的主张。明白自己的错误后,张毅城主动找到奥利维尔,认真地说:“因为我的固执给你带来了困扰和不便,我在这里表示真诚的道歉。”

奥利维尔显得很惊讶,说:“亲爱的张,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你的固执也挺恼火的,甚至还想是否该换一个合伙人。不过,你现在的真诚和坦率也打动了我,我愿意和你继续合作下去。”

在关于商品定价时,两人也曾出现过分歧。当奥利维尔听说张毅城之前的定价是每份100克,定价2欧元时,他摇了摇头,说:“你还是不了解我们法兰西民族。这东西虽然是整人的,但其实也是一种浪漫,只要是浪漫的,在法国就值钱。”

最后,奥利维尔定价每份5欧元,限时专送8欧元,特别定制10欧元。听完奥利维尔的定价,张毅城简直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难道真的有人愿意出大价钱买这样的东西?事实证明,奥利维尔又正确了。

在两人的努力之下,牛粪礼物越来越火,不仅下单的人越来越多,也有更多的顾客提出了要特定形状的牛粪的请求,有的要冰淇淋样式的,有的要蛋挞样式的,不一而足。公司包装的全是奥利维尔农场的牛粪,没有特定形状,但要想找特定样子的牛粪,在牛粪堆里找好几天可能也一无所获。

奥利维尔本来是不愿接这种定单的,因为只有请工人在牛粪堆里翻找,才有可能找到顾客满意的形状,这样一来,人工成本就太高了。张毅城听说后,主动揽下来了这活计。

有个周末,张毅城为了找齐当周的特定形状牛粪,在养牛场呆了整整一天,出来时全身都是牛粪的臭味。奥利维尔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张,你真是太厉害了!”

张毅城微微一笑,说:“这算不了什么,先前有人说中国人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创业,我就是要证明,中国人有这样的能力,也有与之匹配的勤劳,这才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牛粪礼物 我卖得理直气壮

牛粪礼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甚至一段时间出现了疯狂抢购的势头,这导致该礼物的价格一度飙升至8.5欧元(约合人民币85元)一件。虽然自己的创意卖得火,但张毅城一点出头的想法也没有,但凡有媒体采访之类的活动,他统统推给了奥利维尔。

奥利维尔疑惑地说:“张,这是出名的好机会,你真的不要吗?”张毅城没有多解释,因为在他看来,勤劳的工作和学习比出风头重要的多。

奥利维尔也曾把张毅城的谦逊看成了不自信的表现,可他后来才发现,这个中国留学生一旦出彩,就显得那样光彩夺目。

2010年情人节将近,公司的销售业绩直线上升,定单如潮水般涌来。正当张毅城偷偷高兴时,奥利维尔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当时张毅城正在准备期末考试,奥利维尔突然打来了电话,在电话里气急败坏地说:“张,我们有麻烦了。有人举报我们生产有毒商品,有关部门最近要来农场调查,说不定会强行要公司关门。”

张毅城大惊:“怎么会这样?我们的礼物都是经过了检疫检验的,怎么还有人来找麻烦?”奥利维尔苦笑着说:“也许有人嫉妒,也许是最近的一些议论影响到有关部门,不管怎么说, 我们得想个对策。”

张毅城明白奥利维尔说的议论是怎么回事,近来有一些评论家声称,他们的“牛粪礼物”是道德缺失的表现,强烈要求有关部门采取行动取缔。

在合计了好一阵之后,张毅城和奥利维尔终于商定了对策。

2010年2月11日,环保和商品检疫的官员来到了奥利维尔的农场,他们采集了几个样品,就准备下达停业整顿通知书。奥利维尔几番争辩,那些官员都无动于衷。

就在这时,法国一家电视台的摄制组突然出现在农场,原来他们接到电话举报,说如今正风靡的“牛粪礼物”有质量问题,正面临有关部门的审核,估计要被封存检验。

没想到一来到农场,电视台主持人就发现官员们正在现场,于是赶紧上前采访。

刚才还大谈质量问题的官员,面对镜头竟然变得躲躲闪闪。奥利维尔在电视台的镜头面前大倒苦水,说自己的产品是绝对的纯天然环保产品。

最后,奥利维尔说,这只是个供人们消遣一笑的礼物,却被人上升到道德层面,是以言论杀人。

眼看形势不妙,官员们纷纷落荒而逃。这些人一离开,张毅城就从农场的房子里出来,和奥利维尔对望一眼后,哈哈大笑。

原来,今天这场戏是由张毅城策划的,巧妙地引来电视台的报道,把所有问题都当场揭开,使得背后有人驱使的官员不敢乱来。而且有了这个报道,以后也能堵住怀疑者的嘴,简直是一举多得。

事到如今,奥利维尔再次对张毅城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是好样的,等节目一播出,这些官员等于为我们的产品打了广告了。”张毅城微笑着说:“我们的产品本来就没有问题,所以才能卖得理直气壮。”

6.如何让企业新闻发言人理直气壮 篇六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迅速起步,已逐步常态化,同时,企业新闻发言人也开始受到关注。一些大型企业也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普遍设立新闻发言人。但不少企业设立新闻发言人仅仅出于应对危机,往往是在出现了诸如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火灾爆炸、质量投诉、高管落马、重大诉讼等重大事件后,企业新闻发言人才现身公众视野中。尽管如此,为了适应全球化传播环境的变化,有效、安全地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我国广大企业仍然对企业新闻发言人表现出特有的青睐,一些省市已将这一类人才作为文化新职业单独列入文化专业人才目录,新闻发言人有望成为未来几年最具潜力的“金领职业”之一。

时代召唤:企业新闻发言人应时而生

我国最早的新闻发言人始于1983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联想等知名企业于2001年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同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对中央大型企业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以满足企业对新闻发言人的人才需求。随后几年中,大中型企业纷纷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他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树立美好的外部形象,打造优良的市场品牌,就要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训练有素的新闻发言人,对于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向社会首次公布了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信息,以推动企业更加开放透明,更加方便与媒体、公众沟通联系,一下子解决了很多媒体的采访难题。从央企在利比亚的撤退,到今年1月中国工人在苏丹遇袭,正是通过这些公开的发言人手机号码,让媒体从相关央企的新闻发言人那里及时获取了第一手信息。

需要正视的是,央企新闻发言人信息公开运行一年来,在回应公众关切、积极与社会沟通方面,做得并非尽如人意。既是“发言人”,则须有主动之姿态,但一年来,主动面对公众和在媒体抛头露面的新闻发言人,实在寥寥。即便在民声沸腾的突发事件面前,也难觅其踪。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但是央企新闻发言人仍然在说话的尴尬局面中左支右绌。当然,示范性举动并非没有。去年,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冒出“天价茅台酒”事件之时,不仅中石化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主动与媒体沟通,而且董事长带领班子成员直接与媒体面对面,坦陈问题,表明态度。如此及时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包容与理解”。

准确定位:企业新闻发言人重任在肩

新闻发言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制度,自我国企业建立该制度以来,不少企业都受益匪浅,运行总体良好。然而,由于我国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刚刚起步,国内企业普遍对设立新闻发言人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在国外,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甚至10人以上的中小公司都设有兼职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客户见面会、合作伙伴见面会等各种公关场合,大都能听到新闻发言人的声音。

企业新闻发言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职能及实践是有所区别的。企业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企业的工作进展情况,如:重大庆典活动、危机处理情况、重要产品研发成果、以及重要的企业信息,或约见媒体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企业的观点立场,并代表企业回答提问、解疑释惑。

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敢于负责,自觉维护企业利益;熟悉本企业全面情况,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完整的生产经营知识结构;形象端正,举止得体,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公关能力。此外,还应具备最根本的危机管理能力。

当前,中国企业没有新闻发言人的专门职位,大多数发言人都是由企业相关部门1至2名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兼任。虽然这是企业公关工作领域的新拓展,但要胜任企业新闻发言人工作,必须将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考量,才能扬长避短地做好这项工作。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现在个人内心非常主动想做新闻发言人的官员或企业人员很少,就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没有形成职业化,关键问题在这里。说新闻发言人是‘高危’行业,就高危在这里。没有职业化意味着没有准入、奖励、惩罚、提任制度,也就是说,这个入口不知道什么人能进来,出口渺茫,从入口到出口这个过程如果不职业化起来,里边就是一片混沌。所以,必须让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职业化起来,里边才能一片清醒。由混沌到清醒,是进步。”

困境纷呈:企业新闻发言人病兆探究

由于制度内外的不成熟和环境的特殊性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部分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重身份限制。企业新闻发言人队伍虽然现已初成建制,初步承担起了企业对外沟通的职能,但是采用的却是“暂时性的”官员兼任的新闻发言人任用机制,距离职业化还很远。有些企业新闻发言人不是单一的发言人角色,还承担着诸如党委宣传部长、政工部主任、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几大职能,由于身兼数职,既要处理好本职工作又要扮演好企业发言人的角色,压力颇大。另外,这些人既受职位权限所限,又受自身专长限制,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发言人的职位,更不用说由于其升迁和在新闻发言人位置上的表现基本无关也不会产生动力。

选择消极沉默。由于舆情环境不佳,一些企业新闻发言人大多如履薄冰,不愿面对媒体,抱着“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面对公众,造成企业正面声音缺位,给公众留下态度傲慢、不负责任的恶劣印象;一些企业虽然公布了发言人名单和电话,但并无后续;很多新闻发布也只是形象工程,甚至新闻发言人成为了某些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盾牌;由于公众利益的信息披露是要负相当责任的,而出头露面、吸引公众视线却职位不高的新闻发言人往往率先被牺牲掉,因此造成企业新闻发言人不想说、不敢说也不会说。

信息弱势滞后。受体制束缚,兼职的企业中干由于级别不够,就不一定能够了解全面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决策程序,要猜测领导的意图;还因网民透露的信息有时比发言人还要多,作为信息发布者的新闻发言人反而成为“信息弱势群体”。此外,很多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和宣传部门是“两张皮”,即使新闻发言人由宣传部门负责人兼任,宣传部门也因“有职无权”,无法综合企业信息资源,难以对公众质疑予以适当回应。

自身素质不高。现在很多企业新闻发言人无论在学识上还是能力上,远远无法达到专业要求,虽然在短暂培训之余,从干中学居多,但自我素质提升还很遥远。新闻发言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接受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最好有媒体长期工作的经验,不是一个外行经过短暂培训就能熟稔掌握的。

新闻发言人就是这样一个既外表光鲜令人羡慕,但是却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角色。

扬长避短:让企业新闻发言人健康成长

企业有了新闻发言人只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第一步。企业要将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职业化而非职务化,这样能够解决目前企业新闻发言人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有助于解决目前企业的信息弱势问题。

从职务到职业。目前的中国企业发言人有点属于“官员+兼职”,短期内可以应付,长远看还应过渡到“专业+专职”的国际通行模式,即从“官职本位”逐渐过渡到“专业本位”。和全球化时代同步,因为只有同国际接轨,才能尽快走向世界,这一点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企业新闻发言人必须经历从职务化到职业化的脱胎换骨。职业化的准入、培训和竞争机制可以提高企业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素质。企业要选拔有媒体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做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发布真实信息是基本要求,真诚的态度和人性化的表达也十分重要,需要专门对现有兼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长期实践。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不要求在企业体制内获得晋升,因此可以专注于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位,才能越做越好。

从单个到群体。一个兼职的新闻发言人的学识专长和工作领域无法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面对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刁钻古怪的媒体发问,难以达到媒体所期望的要求。企业的新闻发布制度,不仅需要一个新闻发言人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而且需要很强的一个支撑体系和团队,也就是要靠多领导、多部门、多群体的精诚合作。只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为他运筹帷幄,才不会把新闻发布会变成一场混乱无序的闹剧,否则就像王勇平那样“一个人战斗”,又一个人黯然退场。

从怕说到敢说。新闻发言人要成为集战略传播、媒体公关、新闻发布和品牌营销于一身的专业公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得到上级的授权,主持企业的公关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各方信息,从容面对媒体的提问,关键要守住底线,宁可无可奉告也不说谎话,切记最大的失败是说假话,最大的悲哀是不说话。企业应建立激励和保护机制,不要再让发言人当“替罪羊”,彻底打消他们“言多必失”的顾虑。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规律,企业新闻发言人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工具。迄今为止,我国企业的新闻发布制度以及新闻发言人尚未真正成熟,亟待继续完善,因此,我们的企业新闻发言制度以及新闻发言人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而且还要有自信,厚积薄发,后发先至,尽快走上国际化进程的康庄大道。

7.理直不必气壮 篇七

某天,店里来了位顾客点了杯红茶。忽然他粗声大气地将我喝至跟前:“服务员,你来看!”他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怒气地说,“看看!你们给顾客喝劣质的牛奶,看把这杯红茶都糟蹋了!你说怎么办吧。”我低頭一看差点没气死,他把柠檬和牛奶一股脑儿地加进红茶里,不结块才怪。“先生,您搞错了……”我正要好好奚落他一番,朋友走过来了:“什么事?有什么不对吗?”那位顾客又理直气壮地将他的意见陈述了一遍。“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朋友看了一眼那杯糟蹋掉的红茶,不急不缓地对顾客说。我狠狠转身,以为朋友的脑子进了水,明明不是我们的错,白白搭上一杯红茶,还落个埋怨。

新红茶很快就端来了。茶杯跟前仍放着新鲜的牛奶和柠檬。朋友把红茶轻轻地放在那位顾客的面前,又轻声说:“我是不是能向您建议,如果在茶里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会造成牛奶的结块。”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照朋友说的喝完红茶匆匆地走了。

那位顾客走后,我满腹的不解:“明明是他的无知造成的过失,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态度那么恶劣,你还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朋友笑了:“正因为他粗鲁,所以更要用婉转的方式来对待;正因为道理正确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就不必要了,理直而‘气和’,以‘和’来结交朋友,不是强过以‘壮’来压过他吗?”

朋友说得我无言以对。从小到大的词典里,只牢牢记着“理直气壮”,有理的时候就要据理力争。朋友却给我作出了另一番生动的解释。毛泽东也曾讲,“有理、有利、有节”,却也是看对象而定的。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应该是“理直气壮”。可现实人际交往中,这样深仇大恨似的对立毕竟很少,我们完全可以像朋友那样“理直气和”地来待人。“理直气和”,我从朋友那儿看到一个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那位曾态度粗鲁的顾客后来成了朋友茶馆里的常客,隔三差五地到茶馆来喝茶,还不断地介绍朋友同事来。一传十,十传百,朋友茶馆的生意越做越好。

看朋友不慌不忙地穿梭于客人中间,满面春风地招呼着他们,我也深受感染。

理直不必气壮。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记着有理不在声高。做到这两点,理直气和应该也不难做到了。

8.气壮山河,虎虎生风 篇八

从批判到自述

但和先生有直接交涉,则是九十年代我和朋友创办《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之后不久的事。一天,编辑部忽然收到何先生亲自寄来,以检讨杜维明治学方法为主题的文章。这本刚满周岁的刊物竟然得到这样一位前辈投稿,刊中同仁自不免受宠若惊,然而,应当如何处理这样一篇旨在“讨伐”另一位著名学者的文章,却也颇费踌躇。斟酌再三之后,我们决定先请杜教授对他的严厉批评做出回应,然后同期刊登双方文章。经过这第一回合交锋,刘述先教授觉得是非未明,要代杜方发起反攻,我们亦按同样原则同期发表何先生的回应。这时已经有点硝烟弹雨的味道,编委会乃须订定行文“游戏规则”,幸亏双方合作,论辩始终未曾越出学术研讨的范围。这样,感谢先生的“垂青”、维明兄的“应命”(他回应文章题目中的“既惊讶又荣幸”一语,为刊社同事所忍俊不禁,称引至今),以及述先兄的“仗义”,《二十一世纪》乃得脱颖而出,成为各方瞩目的学术论坛 ──这是我们在“发刊词”所曾提到的愿望,但实现之速,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此后先生访港,就开始有些交往。这一方面因为他陆续来稿,另一方面则因为老先生个性率直,谈锋朗健,喜怒爱憎分明,所以辈分相隔虽远,却一见如故。以是我也就得以与闻先生另一“硬仗”,即九十年代末他与罗斯基(Evelyn Rawski)关于清皇朝统治基础的争辩。这是牵涉到中华民族形成过程及其本质,也纠缠上所谓“后现代史学”解构“大历史”潮流的一场正面而短暂的交锋,以罗斯基出任美国亚洲学会(AAS)会长的就职演词始,以何公在该会《亚洲研究》季刊发表长篇强力反驳文章告结束,此后对方再没有公开反应 —— 何公形容其宛如在拳赛被“击倒”(knocked out),充分显示他硬朗和童心未泯的一面。从事后的评论看来,罗斯基讲词背后的具体研究虽然细致,其论旨之偏颇过火却难以否认。时兴的“后现代史学”率多如此,不足为怪,但倘非碰上如先生之才气纵横与性格豪迈者,也就得以引领风骚无碍了。

前年何公来港,有机会做半日闲谈,与闻不少治学往事,也初次得知先生正在撰写自传。此后不久,即得香港商务印书馆寄来大叠手稿影印本,于是很荣幸,有机会先睹为快了。当时只断断续续看到书的后半部,未窥全豹,对其颇为复杂的结构以及可谓包罗万有的内容未免感到迷惑。数月前终于奉到洋洋四十万言的《读史阅世六十年》,捧读之下才恍然明白,先生这部气魄宏大的“学术回忆”其实是负担了自传、史料汇编、学术论述等多种不同编撰功能,所以其结构、行文和当今的“多媒体、多场景、多角度”表达方式不谋而合,是有内在必要的。先生年臻耄耋,所做却与最新表现观念若合符节,适足以反映他心智活跃,性格倔强一如往昔,完全未曾受到岁月消磨。

有我与无我之境

的确,此书中那位在运动场上虎虎生风的健将,在试场和国家抡才大典中所向披靡的才子,在北美学术圈中坚忍卓绝,气壮山河的怪杰,怎么可能以不动声色,平铺直叙的自述为满足?一部循规蹈矩、顺流而下的自传,又怎能容纳得下他那些令人目瞪口呆亦复悠然神往的青少年反叛和战斗往迹,他那众多亲戚、师长、朋侪、同窗、学人的记载、事略、评论,还有他本人跨越古今,出入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考古、考据、历史地理学等众多领域的学术工作综述,以及他对平生每一事件、每一争论,乃至内心种种期待、困扰、得意、豪情的披露、反省和剖析?显然,以何公经历之波澜壮阔,以及二十世纪之复杂多元、变化万端,没有相应笔法和章目结构,是绝不可能将他和他的世界充分描绘出来的。

不过,当然也难说绝不可能。例如,另一位史学大师钱宾四先生的自传《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一九九八年版),其内容所牵涉的,其实也同样广泛驳杂,同样包含了叙事、论学、论事、知人论世、感怀等各种不同成分。然而,其体裁、行文却极其简单自然,有如信步庭除,随手拈来,起承转合宛若无痕。这样看来,两者分别似乎只不过是文笔差异——也就是钱先生沿袭了传统文风,何公则更受现代学风影响。不过,从文笔差异亦往往可以窥见更深层、更基本的分歧。在钱的自传中,一切故事、议论、感慨无不以宾四先生为主体,也就是事事从他记忆浮现,从他眼中看见,从他胸臆抒发出来。凭借此主体,全书的千头万绪遂得以融会贯通为一。所以,这部自传的精神在于书题中那两个“忆”字:既为追忆,则无论所涉题材若何,其观点必然统一于“我”,其行文亦自较为畅顺。

《读史阅世六十年》则不然:在“序言”中何公强调, 要把一生“学思历程都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卑不亢地忆述出来”,还要有“严肃的自我检讨”,以期“成为学术史及教育史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的著作”。因此本书不以追忆个人经历和感受为限,还着意包括背景的铺陈、事件的分析、学术观点的论述,乃至来往书信、学术评骘报告、各种出版及档案文献以及种种原始资料,例如考试分数、试题和课程编排的记录等等。显然,何公并不以主观回忆为满足(虽然这也是书中重要部分),而还要以一位史学家的客观精神来探究、分析、论证其本人(以及其师友)的历史,并且更要为此论证而提供第一手材料。这客观性的追求无疑导致了,也决定了本书的自述、历史、史料这三层立体结构以及其驳杂的编撰体例。就作者意图而言,本书重点并不完全在主观的“我”,而毋宁更在客观的、身外的“事”—— 也许,更应该说,是在通过反省、论证和资料编排而客观化的“我”。

不过,“历史的客观”是个相当吊诡、滑溜的观念。柯林伍德所谓“所有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固然过分,但个人的思想、感受、判断则肯定不能够排除在历史以外。例如,即使是主观回忆如钱先生的自传,无疑也是客观历史的重要部分,也同样具有客观史料价值。但这样一来,《读史阅世》三层立体结构的独特意义何在呢?说得更直接和冒渎一点,此书所详细论证并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的许多事件,其荦荦大者如一九三六年底先生与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冲突,其开展北美学术生涯之初所遭遇的数度挫折,以及其扛鼎之作《东方的摇篮》在学界所引起的恩恩怨怨与明争暗斗等等,都莫不与先生个人有重大直接利害关系。既然如此,那么书中论证是否不偏不倚,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而没有选择性,原则上就都必须重新接受全面检查和质疑。换而言之,原则上“自我客观化”的可能性是有限度的,本书虽然力求客观详尽,恐怕也无法达到“无我”之境,也难以就此被全盘接受为历史真实。当然,话也得说回来:在客观世界的法庭上,这些论证、资料虽然不等同于定谳之词,却无疑构成了一份完整和坚强有力的申辩书,欲加否认,就必须提出旗鼓相当的反证。何公此传的特殊意义,主要当在于此。

人如其传,传如其人

传如是,何公本人亦何独不然?当然,人如其传,传亦当如其人,一本真正的自传,不但在其内涵,更应该在其风格、结构充分反映传主本色。在这点上,风格南辕北辙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与《读史阅世六十年》可谓异曲同工,同样能将传主迥然相异的精神面貌呈现于读者之前。而他们之间的差异,除了禀赋相异以外,恐怕更是其背后不同文化与时代的反映吧?

中国传统文化所注重、所追求的,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亦即“其所异不胜所同”;其所最感痛心忧虑的,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在此和谐与大同(当然,这是“大同小异”之大同)理想的背后,自然还有一个长达三千年之久,逐步趋向于融合、一元的文化与政治传统。而毫无疑问,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在无锡七房桥世界中成长的钱先生,正就是这大传统所孕育出来最自觉、最纯粹、最有代表性的传人。

至于在新文化运动当中出生于一个从杭州迁居天津家庭的何公,文化背景就复杂得多了。这其中有得自于家教和私塾的传统文化,有南开中学的严谨新式教育,更有三十年代荟萃全国精英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之陶冶,特别是蒋梦麟、蒋廷黻、陈寅恪、雷海宗、吴宓、潘光旦、冯友兰那一大批学贯中西,对传统则情怀各异的著名学者之教诲和潜移默化。这是个英才俊发,竞争激烈的环境,在其刺激和熏陶下,青年何炳棣很自然地养成了无论在运动场、试场或者学术论坛上都那么勇往直前,都以其强大战斗力、冲击力自豪的性格。这一切,加上自幼即为父亲所深植于脑海的“考清华……考留学”(《自传》,10页)以求出人头地这个大方向,是塑造他一生志向、憧憬的最基本因素。这早年的培养、磨炼、激励,当亦是日后他能够克服多番挫折,考取公费进哥伦比亚大学,以“扎硬寨,打死仗”(60页),梳爬大量史料的方式创新立说,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奋勇前进,而终于得偿夙愿,卓尔立于美国第一流学府的动力和原因吧。有此经历,他治学讲求创新与实证,服膺科学方法而少所假借于传统观念,吸收“有人挑战,必须应战,否则……不易受到人家尊敬”(361页)的经验,与同侪学者“所同不胜所异”亦在所不计,那自然不会令我们感到惊异了。

然而,自幼即在父亲督促下研读经史,又曾经出入鲁大、清华、燕大、西南联大之门十余载的何公,无论其对西方文化、体制如何钦慕,亦不可能忘怀中土。西方学界是激发他心智的竞技场所,又为他提供了水银灯照耀的学术舞台,却难以成为他安身立命之所。至终,作为一位具有高度自省、自觉精神的历史学家,他不能不深切感到必须通过学术与文化上的回归,其生命意义才得以彰显,得以完成。这是个漫长的旅程。六十年代中,他有感于杨联教授的忠告:“要开始做前代的较大课题,以求达到既‘博’又‘通’的地步”(349页),乃有七十年代第一部综合性和溯源性,而非仅仅为考证性与分析性的巨著《东方的摇篮》出现,那也许可以视为这旅程的开始。然后,以一九七一年重入国门与翌年投入钓鱼台运动为契机,他的目光、心思开始向东方回转,其后回国讲学日益频繁,一九九○年重回台北“中央研究院”,都是自然不过的事。但其回归旅程之真正到达家园,则在于他晚年受了只有治思想史“才能对中国历史做‘画龙点睛’的工作”“这句具有傲骨的漂亮话”(445页)刺激,而终于全面转向这一领域。

回归之旅

触发这转变的,似乎是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对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的推介。何公为此所发第一炮引出来的,正就是本文开头谈到的“克己复礼”之争那段公案(443—452页)。其后十年间,他在《二十一世纪》、《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燕京学报》、《中央研究院集刊》等多种中文学术刊物陆陆续续发表多篇重头文章,题材几乎全部属于先秦两汉思想史的考证与探讨,所论遍及儒、道、诸子以及天、礼、宗法、人本主义等传统思想中最根本的观念,其所用资料之详细与全面,论证之精辟,见解之戛戛独造,迥异流俗,都是令人叹服的。至此,先生超过半个世纪的史学工作也就的确得以“画龙点睛”了。

其实,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何公去国之后这半个多世纪间,中土学界也已经沧海桑田,非复旧观。三十年代钱先生所游心其中,“有所捧手,言欢相接,研讨商榷”的那个学术环境,众多“学有专长,意有专情,……安和黾勉,各自埋首,著述有成,趣味无倦”的文史教授所交织而成的那许多学人圈子,乃至师生群相论难,日常讲课亦“几如登辩论场”的热炽风气(《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都已经烟消云散,一去不返。这固然和政治与社会巨变有关,但更根本的,则是五十年代以来,古代遗迹、文物、文献之如滚滚洪流大量出土,引发史前史、古史、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的蜕变,影响所及,古代思想史自亦逐步趋向高度专业化;而且,如余英时先生近作《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二○○四年)显示,今后中古以降的思想史亦不免走上相同道路──只不过其素材是浩如烟海的传世文献而非出土文物而已。在西方观念冲击之下,文化大传统之破裂自是势有必然,但今日实证性研究之全面进入历来最“传统”的思想史领域,恐怕也非何公当年焚膏继晷之际始料所及吧?

上一篇: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下一篇:最美的散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