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一
1.关于电池的电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电池只有接入电路中它两端的电压才是1.5V B.电池不使用时没有电压
C.不论电池是否接入电路,电池两端都有电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估计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1.5V,如果用双量程的学生用电压表去测量,为使测量结果较准确,所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应该是( )
A.一定要选0-3V的量程 B.一定要选0-15V的量程
C.要选1.2-1.5V的量程 D.哪个量程都一样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 B.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
C.电压表测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4.请指出在a、b两个电路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5.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它需要 ____节干电池____ 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 ____ 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____V.
6.220V=________kV;0.39V=________mV;250uV=________mV.
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
A.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 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 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8.如图所示是两只电压表的刻度盘,已知电
压表V1的示数为4.5V,V2 的示数为2.3V,请
在图中标出两电压表指针的位置
1.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教案
2.初三物理 电压教学视频
3.初三物理第三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4.初中物理教案
2.九年级物理的有效性教学 篇二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路径;有效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可以触动好奇心,可以增强动力,也可以激发求知欲。在九年级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自主学习,创设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参与活动和实验,在实践中探索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实验技能。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将课堂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转动思维,发挥想象,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感受和心得,提高学习质量。
二、敢于质疑,勇于发言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学生不敢提问和质疑,学生的自由被限制。新形勢下的物理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言,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创设物理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视角观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设立“纠错本”,让学生将学习中的难题解决清楚,学生的印象也会深刻,学习效率也会上升。
三、自主学习,多元化发展
教师要对教材的可利用信息和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呈现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提供实验的器材,将金属放入水中,让学生自己运用已给出的工具测量金属的重力和浮力,运用公式计算出结果,并记录好数据;同时再将木块放入水中,同等原理,测量木块的重力和浮力,计算得出数据,最后将两个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细心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木块的浮力不等同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实验是否存在误差?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热情高涨,物理课堂才能发挥出有效性。
教师要将学习方法蕴含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技巧地学习物理知识,综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计划,不断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多元化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敢于质疑,勇于发言,锻炼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3.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跳高运动员也要落到地面上、飞机投下救援物资从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本支撑好的玩具,当把木板拿开,最终也会落到地面上,物体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
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
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1千克=9.8牛顿 ?
这是错误的,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重力单位,是不同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g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
6.例题:一个集装箱的质量是4吨,计算它所受重力。并画出重力的图示。已知:m=4吨=4000千克,g=10牛/千克。求:G。
解:G =mg=4000千克×10牛/千克=40000牛 答:集装箱所受重力是40000牛。
作力的图示时,要画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装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画在它的中心。方向竖直向下。结合标度线段的长度,重力线段长度应是标度线段长的4倍。
六、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人直立或睡觉时重心都在身体上,但跳水运动员的重心就不在身上了
物体的重心是随着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给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给出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的参考。得出这样实验的原理。随后给出关于重心的课堂训练,巩固重心的知识点。
七、总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种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八、作业
4.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 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长木板、棉布、小车 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该图片非常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而且还好理解,引入问题直接,学生易接受。
【板书课题】机械效率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推导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了解常用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师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对功进行分类,深度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板书】一、滑轮组机械效率
1、公式W有用W总GhGhG FsFnhnF
或W有用W总GhGhG Fs1GG动(GG动)nhn
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动滑轮重和机械间的摩擦
A. 被提升物体一定时,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低。
B. 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例题公式应用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情境引入】斜面是常见机械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汽车爬坡问题,借助盘山公路能够省力;借助木板做成斜面推物体也可以省力等引入是否省功的问题,进而引入斜面机械效率的内容。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或常识(例如骑自行车走S形爬坡省力),比较有兴趣,积极性较高,为下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
【板书】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生活动】讨论猜想:
1、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的倾斜程度发生变化时,斜面的省力程度以及斜面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
2、斜面的省力程度和机械效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自主探究】
选择桌上实验器材,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器材:长木板、方木块(带挂钩)、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木垫、细线、棉布、毛巾。
友情提示:
1、匀速拉动。
2、拉力要与斜面平行。
3、读数要仔细准确。
【教师点拨】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作如下补充: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
2、实验不要用小车。
3、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
4、木板的摩擦要大一些。
【展示交流】
1、倾斜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___________。
2、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
。【板书】实验结论:
1、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2、有用功W有用=Gh
总功W总=Fs
机械效率W有用W总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关。
A、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B、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课堂延伸】
1、总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除了利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
【课堂练习】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师点拨】
1、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也就是说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没有机械效率100℅的机械。
2、改进机械的结构、按规程对机械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少摩擦等,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将学习内容整理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2、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以及习题 篇五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知道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
(二)问题引入
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说明什么叫重力?并举出几个受重力作用的例子。 问题二:怎样比较重力的大小?说出你的办法。
问题三:你能知道重力的方向吗?想办法展示出来。
问题四: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找几个物体说一说它的中心在哪里?
问题五:总结上面三个问题,说一说重力的三要素,并画出重50N物体受重力的图示。 问题六: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请你设计实验
(三)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上面六个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
(四)交流归纳
1、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无论质量大小、有无生命,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是一样
的。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4)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
的吸引力,重力一般会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重力的大小还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注:(1)不能认为压力、拉力就是重力,压力和拉力与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
图l所示,物体受到重力G和绳子的拉力F两个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悬绳。
(2)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受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到其他力也无关。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总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
几点说明:(1)“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是不同的。“竖直向下”与物
体的接触面(或地形)无关,如图2中的方向l;而“垂直向下”与物体的接触面
(或地形)有关,是指垂直于接触平面向下,如图2中的方向2。
(2)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
无关。
(3)用细线将重物悬挂起来,将会发现线的方向与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致,在建筑上称为重垂线,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注(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说明物体
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等有关。
(2)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如:均匀正方
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
的中点等。
(3)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
它回到原来的位置。
(4)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时当身体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杆的动作。走钢丝演员的重心
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
5、重力的三要素
6、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用手分别拿起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探究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五.总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六.课堂练习
1、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2、个物体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吸引力为98N,问:
6.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六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8根。
新课讲解
一、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1、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
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电路图: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的通路。
二、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并联在电路中
4、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
(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
5、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
7.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落实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我校物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而努力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协助各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2、做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方法措施: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好课后反思和课 后总结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中考为指挥棒,以自主、创新、合作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八
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4.会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与稳度的关系
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会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示意图,进一步扩展重力与重心。本节的重点是力的图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与稳度;教学的难点是 重心与稳度。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的示意图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力的图示的描述方法,并通过复习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的三要素,并通过实验探究均匀、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理解重心与稳度;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力的示意图和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图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扩展到重心与稳度,强调学生学会画力的图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通过(静态和动态)图片展示奇特的力现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几幅有关重力的图片来告诉学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见的力——重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时是怎样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图);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学习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图示,怎样画力的图示?对于力的图示,学生常常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画,而不是只记住它的画法。所以教师先举例(图4-6 力的图示)该怎样画。举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让学生动手画,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画,教师评价与分析 学生所画的力的图示,指出他们的错误,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力的图示的画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
9.九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通过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的特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学难点:画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教具: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教学光盘
学具:每组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 课时:2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认真看P27“想一想”部分内容,1分钟后比谁能利 用桌上的器材帮助小明将木料运上楼。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部分内容,师巡视。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学生评判.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由刚才实验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定义: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提问: 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特点呢? 请认真看P28-29至“读一读”上面内容,三分钟后能利用桌上器材进行探究.学生进行探究: ①.指导学生先按图11-17进行探究,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再按图11-18进行探究,并设计表格,填入数据.②.学生在探究时,教师巡视,对实验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让学生议一议
可能答案有: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⑵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⑶力的方向变了,力的大小不变
可能答案有: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三、探究滑轮实质、滑轮组:
提问引入: 滑轮实质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P29“读一读”部分内容,三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什么?
2、利用桌上器材组装滑轮组,比谁用的方法多 ①指名回答1 板书: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②学生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滑轮组绕法
四、阅读“生活、社会、物理”
五、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进一步巩固了什么学习方法?
10.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十
鹄山学校习鹏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显示了语文工具性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了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和运用语文的能力,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5篇课文(其中讲读12篇,自读13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二班共46人。由于他们还不太适应新课程,再加上基础知识较差,上学期成绩不太理想,班上的优生太少,差生较多,中间力量薄弱。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一)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三)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依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特点,科学合理地分配课时,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给他们 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养成。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追求教学的艺术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争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五、教学进度计划。
周内容
课时数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出师表》
《诗词曲五首》
第六单元作文 检测
《沁园春 雪》 《雨说》
《星星变奏曲》
《外国诗两首》
第一单元作文
检测
《敬业与乐业》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傅雷家书两则》 《致女儿的信》
第二单元作文
检测
中期复习、考试、评价
《故乡》 《孤独之旅》
12 《我的叔叔于勒》 《心声》
13 第三单元作文 检测 1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5 《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6 第四单元作文 检测 17 《智取生辰
纲》 《杨修之死》 18 《范进中举》 《香菱学诗》 19 第五单元作文
检测 20 期末复习、检测本学期约计20周,九年级语文上册共计120课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习鹏程
11.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 篇十一
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初步理解电功率的公式,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建立电功率、额定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为什么调节台灯的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暗?是哪个物理量决定灯泡的亮暗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5秒,做功20焦,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10秒,做功100焦,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
回忆力学中:用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功率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电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新课讲解
电功率的意义及定义
(1)物理意义: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
(3)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可以得出它的定义式:P
=W/t=UIt/t=UI
明确定义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单位(符号)
W
——电功(等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时间——秒(s)
U
——用电器用电器两端电压-----伏特(V)
I——用电器中的电流——安培(A)
(4)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
1焦/秒=1伏安,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1000W
(5)瓦特的含义:电流在1秒内做的功是5焦耳
了解小常识
当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低时,用电器消耗功率低,不能正常工作。
当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高时,长期使用会影响用电器寿命,还可能烧坏用电器。
当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时,电流、电阻、电功率哪个物理量没变?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06-22
初中九年级物理力的教学设计有哪些07-15
八年级物理下重力教案07-11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10-24
初中物理教科版功教案设计有哪些12-14
初中物理《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设计12-22
初中物理教案教案11-20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09-04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09-05
初中物理引言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