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教案下

2024-10-21

三年级美术教案下(8篇)

1.三年级美术教案下 篇一

我是小主人

1、沏茶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1时间 教学过程:

1、回忆父母或他人是怎样沏茶的。交流观察所获

2、教师讲解茶文化的相关资料

3、沏茶选具

4、泡茶过程: A、小勺掏茶叶 B、冲入开水 C、盖上盖子

D、把握等待时间 E、倒茶、喝茶

5、冲泡绿茶的三种方法(不宜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

6、茶叶的贮藏

2、削水果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水果刀和刨刀削梨或苹果的皮。

2、养成细心耐心的动手习惯。

教学准备:水果刀、刨刀、梨和苹果。教学课时:1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由实物导入

2、回忆并说说怎样削水果。

二、学消水果。

1、认识为什么要削去果皮。

2、削水果时的手势和注意点(学习P21-22 学·做)

3、讨论并交流“实践创新”的第一题。

三、师生共同总结

四、清理现场。

3、冲泡食品 教学目标:

1、掌握冲泡食品的冲泡方法。

2、牢记冲泡食品的注意事项,学会当个生活小主人。教学准备:方便面、三合面、等冲泡食品碗、开水、汤匙 教学课时:1时间 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食品,并说说这些食品应该怎样食用。

2、教师讲解冲泡食品的方法

3、学习教材P16页中的“小知识”

4、学生冲泡方便面à师边指导边指出注意事项。

5、分组冲泡藕粉或三合面等食品à教师巡视指导。

6、思考:直接用开水冲泡藕粉会出现什么现象?

7、总结指出。

8、清理现场。我爱我的班级

1、教室的布置 活动目标:

1、知道班级的美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懂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应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

2、能给布置教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并参与布置教室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关心班级,关注班级生活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兴趣、条件等因素自行成立小组,自己取名,选择一个小课题,并写好调查方案。

2、学生在学校所有的班级内开展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整理,分析,共同总结一个结论。

3、开展“我心中的教室”美术作品征集活动。

4、准备学生的书画作品,学生手抄报。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的班级布置方案,大家有信心吗?

二、示范讲解,明确道理

1.教师首先指出这次布置班级注意点:(1)班级布置必须“简约,而不简单”。因为班级是学习的地方,不能杂,更不能乱,不然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班级布置必须突出班级的功能。班级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班级的功能就是育人。布置班级就是布置育人的环境。(3)班级布置必须整齐、整洁。

(4)班级布置必须精心选择内容如:学习园地、争星园地、卫生区、读书角等。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字、画、彩色纸、花边、浆糊、图钉等。3.教师讲解布置教室的工作要领,突出重点、难点。(1)课桌凳要摆放整齐。(2)教室四周的设计要求。(讲解要点)4.让学生阐明每一步这样做的道理。

三、讨论设计,汇报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布置教室四周的方案。

2、进行“我心中的教室”优秀美术作品展览。(1)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

(2)让学生说说自己创作的构想。(3)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4)师归纳,小结。

四、选出最佳方案,课堂实践 1.全班讨论,选出最佳设计方案。2.师生动手按最佳方案布置教室。

五、汇报总结,进行教育

1.学生汇报这次布置教室的收获。

2.教师总结布置教室的方法、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板书设计:

简约、整洁、美观、优雅

学习园地、班级公约、卫生区、读书角

2、班级大扫除 活动目标:

1、在表现整理学生家物品的情境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2、能有控制的画直横线。活动准备: “吸尘器”:将两支深浅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用胶带纸捆绑,上面贴有吸尘器图片。淡紫色纸作底板、用奶黄、淡绿色纸剪出各种家具的形状作为粘贴的材料。固体胶、抹布等。迷你型吸尘器一台。

情景布置:娃娃家(家中有小床、桌椅等家具),地毯,地毯上有垃圾。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老师用语言激发幼儿帮助娃娃家打扫地毯。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学生把地毯打扫干净呢?

2、教师用吸尘器打扫娃娃家。

3、老师小结:先从左到右一排一排吸,再从上往下一排一排吸,每个角落都吸到,就干净啦!

二、大家一起来打扫

1、教师与幼儿共同操作画直线,以儿歌提示操作的方法,同时丰富词语:左、右、上、下。

2、教师演示把家具模型纸贴在画好线的纸上。

三、学生自己来打扫

1、幼儿自己来打扫,教师按操作步骤逐步提供材料。a)提供地毯、双色蜡笔。b)家具模型纸、固体胶。

c)细勾线笔。

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以儿歌的形式提示幼儿正确使用材料。

四、欣赏各自打扫的房间,看看哪个房间最干净最漂亮。小制作

1、制作笔架 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小笔架。2.会欣赏文房四包宝。3.培养学生爱动手的良好习惯。二教学准备:木板、锯、砂纸。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笔架既便于我们提笔又便于保持桌面的干净,一个美观的笔架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是我们传统的文房用品。

2.学习文章,讨论交流:(1)笔架的种类:

金属笔架、陶瓷笔架、石头笔架、木制笔架等。(2)木制笔架的制作材料: 小木板、白乳胶(3)制作工具: 线锯、木砂纸(4)制作方法: a.在木板上画线。b.剧割。c.打磨。d.组装。3.注意:

(1)安全操作。(2)尺寸准确。(3)精细加工。

2、制作简易书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制作小书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框锯、锤子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技术。

2、能力目标:学习简易小书架的制作方法,并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各配备一套材料和工具。

2、范小书架一个或挂图一幅。教学课时:1时间 教学过程:

一、书籍是我们增长知识的良师益友。如果自已制作一个书架放书,那多有意义。

二、结合读书活动,从教育学生爱惜书籍作引入,并出示实物或挂图,介绍小书架的结构和制作程序。

1、今天学做的小书架虽然是简易的,但对多数同学来说,亲手制作小书架还是第一次,而且工序还不少,要做得好还是不容易的。因此,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不怕困难。

2、整个小书架都由板料组合,要注意先画好线(长线要用墨斗弹出),然后再锯,这样才能保证锯成直线。

3、钉钉子是本课的难点之之一。选用多大的钉子,要根据板料的厚度而定。钉钉前,在所需下钉的位置上先画出直线。钉钉时,注意垂直用力,使钉子准确地穿过板面,钉在需接合的木板上(可钉3——5颗铁钉)。如发现钉子钉偏或弯曲变形,则必须及时用钳子拔起重钉。如果在接合处涂上乳胶,接合将更加牢固。

三、“想想做做”中第二题,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选用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最后通过“比一比”来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使同学们体会劳动创造的欢乐。

四、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别是锯的使用,要让学生切实弄懂使用方法后,再去操作。锯子宜选较小的。由于锯的使用不列入本课重点,故可集中开料后再由学生组装。钉子要放在盒子里,不要随地乱扔,以免扎脚。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给予具体指导。操作完后,要及时收拾好工具并把劳动现场清扫干净。

五、教材中图二所示尺寸和板料规格都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适当改变。

3、做风车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风车,并验证风车是否转起来。

2、通过制作、探究、验证和相互交流,使幼儿认识到风车转动与风力、风向的相互关系。活动准备:

让幼儿自己收集让风车转动的材料,学会折风车。活动过程:

一、引起制作兴趣:

我们已经学会折风车了,你知道风车能转动吗?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

二、设计制作方案:

你觉得让风车转动起来有什么好办法?需要什么材料?

1、让幼儿议论让风车转动的方法,老师记录。

2、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方案,并将自己需要的材料记录下来。

三、幼儿进行制作

四、分享交流:

1、你制作的风车转起来了吗?你是怎么样让风车转起来的?

2、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制作的风车没有转起来呢?(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户外玩风车,进一步感知风车转动与风的力量及凤向的关系。

4、做毽子 教学目标:

1、学会几种做毽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做毽子,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做毽子;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动手解剖实物等方法来了解并总结出做毽子的一般方法。教具:

工具和材料:鸡毛、包装带2米、垫圈、线、索线、布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道踢毽子,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你自己动手做过毽子吗?从中找到什么乐趣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踢毽子的体会。

2、交流收集的有关资料。

三、主动探索理清脉络 文章抓住做毽子的基本步骤、材料和从中找到的乐趣来写。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做毽子的使用的材料及过程 第二部分:写鸡毛的选用

第三部分:写自己动手做毽子是一件乐事

四、结合实物,理解课文(1)出示毽子

(2)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

(3)鹅毛管中插鸡毛,使之上直挺

师:你知道做毽子的选材吗?读课文的第二段

五、动手实践

1、在研究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劳动作品的制作。

2、教师帮助,学生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提高。

六、竞赛巩固

1、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竞赛。

2、学生在竞赛后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七、总结评价

1、劳动作品展评。

2、学生谈谈自己劳动后的体会。

3、发散学生思维,思考其他种类毽子的做法并延伸到课外探究、尝试。走进厨房

1、认识烹饪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厨具,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使学生知道厨具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学和家长的指导逐步学会使用厨具。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厨具的用途。难点:常用厨具的使用方法。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常用的简单厨具;厨刀、剪刀、刮鳞器、镊子等,还可以准备一些挂图。课前让学生作一些有关厨具的调查。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课前调查情况

1、让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厨具?

2、这些厨具都放在哪?你看到家里人都用它来干什么?

3、简单归纳一下厨具的定义。

二、认识厨具

1、处理用的厨具:分别出示厨刀、剪刀、刮鳞器、镊子等厨具,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使用方法,并分别进行演示。

2、烹饪用的厨具:出示挂图,让学生说一说铁锅、钢精锅、不粘锅的用途。并说一说它们相同及相异的地方。

3、烹饪辅助工具:煮东西除了锅还需要一些辅助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分别出示铲子、漏勺、和勺子。让学生现在演示一下它们的使用方法。4其它厨具:科学发展以后,我们的厨房里又多了许多新成员比如榨汁机、豆浆机和消毒柜。谁能说一下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处?

布置实践作业:向家里人了解过去和现在厨具有什么变化,到商店看一看还有哪些厨具。学会一些简单厨具的使用。

2、厨房小电器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厨房小电器,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2、通过指导,使学生掌握保养电器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几种厨房小电器,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难点:通过指导,使学生掌握保养电器的一般方法。课前准备:

搜集常用电器的图片。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家有哪些厨房小电器?这些电器是用来做什么的?

二、交流学习

1、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这些电器,这些电器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2、家人对你会使用这些电器是怎么评价的?

3、掌握常用的电器使用方法,做生活的主人。

三、安全使用的方法

1、讨论后总结各种电器安全使用的方法

2、基本掌握小电器的使用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湿手不得接触电器和电器装置,否则易触电,电灯开关最好使用拉线开关。

2.电源保险丝不可用铜丝代替。因为铜丝熔点高,不易熔断,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应选用适宜的保险丝。

3.灯头应使用螺口式,并加装安全罩。

4.电饭煲、电炒锅、电磁炉等可移动的电器,用完后除关掉开关,还应把插头拔下,以防开关失灵。因为长时间通电会损坏电器,造成火灾。

5.一般家庭在正常情况下不宜使用电炉,如要用电炉应有专用线路。家用照明电路不可接用电炉,因为这样电炉电热丝容易和受热器接触而直接或间接造成触电事故。

3、洗刷餐具 教学目标:

1、认识餐具使用后要及时洗净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2、通过实践指导,使学生掌握洗刷餐具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洗餐具的一般方法。难点:餐具清洗过程中,两手怎样配合。课前准备:

操作示范用的常用餐具,洗碗盆,水桶、抹布、洗涤剂。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

统计一下,在家里吃完饭主动帮助家长收拾、清洗的同学有多少。根据统计情况相机引导要体会关心家长,主动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二、揭示课题。

说一说及时清洗餐具的好处。小组讨论应该怎么样清洗餐具。

三、现场演练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清洗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餐具。其它学生集体评议哪一个同学做得好、做得对。做不好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应如何进行改正。

四、总结清洗餐具的注意事项:

1、收拾餐具,要注意把餐具分类叠齐,去除剩余的饭菜。

2、按餐具大小把清理干净的餐具逐个放好,并用干净的专用抹布擦干。

3、要根据餐具的数量及油污程度适量配制洗涤剂浓度。

4、筷子要重点搓洗夹菜的一头,清水漂洗至少要两次。种种养养

1、养金鱼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养金鱼。

2、培养学生的饲养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热爱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2)谈话:金鱼有各种各样的,你认识这些金鱼吗?它们好看吗?你想自己饲养金鱼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各种各样的鱼缸

金鱼一般饲养在鱼缸里,用大口罐头瓶也可以。在一个鱼缸里不能放很多鱼,要让金鱼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为了使金鱼在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可以在水中种一些水草。

2、认识养金鱼的水

鱼缸内的水应经常换,以保持水的新鲜,含有较多的供鱼呼吸的氧气。换的水不能太凉,如果是自来水,应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再倒进鱼缸。换水时可以用塑料管先把鱼缸中的水抽去一部分,然后再往鱼缸内加水。利用塑料管抽水时,可以同时把鱼缸底的鱼屎、污物抽去。

3、给金鱼换水

金鱼需要换水,视天气、水质情况而定。把金鱼从鱼缸捞出或放入鱼缸时,应用特制的小鱼网(演示),不能用手抓,以免伤害鱼的身体。

4、给金鱼喂食

可以喂鱼虫,也可以喂馒头碴等。无论喂什么,每次都不能喂得太多。

(三)拓展实践

1、用塑料管抽水、除污的方法。

2、怎么样选金鱼

3、实践创新:饲养金鱼

2、种吊兰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繁殖吊兰的方法和盆栽植物的种植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幼株繁殖吊兰。难点:怎样整理幼株。课前准备:

盆栽的吊兰若干盆和不同品种的吊兰图片、小花盆、肥沃的沙质壤土、小瓦片或者小石块、剪刀、小铲子。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观察了解吊兰

1、老师出示吊兰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吊兰的形态。

2、出示图片,欣赏不同种类吊兰。师简单介绍吊兰的种类。

二、学种吊兰

1、取小花盆,用小瓦片或小石块盖在花盆底部的小孔上。思考:为什么花盆底部要留小孔,为什么要把小孔盖上?

2、用小铲子把准备好的壤土装入花盆,稍稍压实,使上方留出3厘米左右以防浇水时,水溢出花盆。

3、用剪刀将匐茎上的幼株剪下来,将幼株栽进土里,培上土,并且要使壤土的表面和幼株的基部保持水平。

4、给幼株浇上少量的水,这样一株吊兰就种好了。平时不要天天浇水,等壤土快干的时候适当浇一些。

(让学生或者学生代表自己动手操作,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5、师演示分株法繁殖吊兰。并告诉学生用这种方法繁殖吊兰有的地区要受季节的影响。

三、总结本节课的得失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觉得有哪些地方今后种吊兰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3、种植龟背竹 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种植龟背竹的方法,并学会简单的繁殖龟背竹的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背竹为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它的株型、叶片都非常奇特。它那宽大叶子的主脉两侧常有裂口,叶的边缘又呈羽状分裂,其形状酷似龟背,茎粗壮并有节,又似竹杆,在节处生出许多褐色细柱状的气生根直至地面,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龟背竹气

二、简单介绍龟背竹的相关知识。

三、向学生讲解龟背竹的繁殖方法。

龟背竹的繁殖方法常用掀插法。剪取带有两个节的茎段,去掉气生根和叶子,将它插入沙土里,保持沙土湿润,放置在阴处,大约20天左右即可生根。

四、让学生掌握龟背竹的特性。

由于龟背竹原产墨西哥等地,因此它喜光。但放置在阴处一段时间,也不会影响它的生长。光照强度能影响叶子的大小,光照越多,叶子越大,裂口就越多。龟背竹喜欢温暖、湿润的通风环境,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五、龟背竹室内养护注意的事项。在室内养护中要注意每过一段时间,将它从阴处移置阳台或窗前一星期,然后再将它放回原处,这样能使龟背竹长势强健,叶色更有光泽。在生长季节里,应该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每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每两年进行一次翻盆。如果发现有介壳虫危害,应及时进行剥离或喷药防治。

园艺品种还有花叶龟背竹,其叶片带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同样非常美丽。

2.三年级美术教案下 篇二

1. 学唱歌曲《三年级的小男生》, 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2. 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里话, 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

三、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等。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2. 谈话导入 (播放《三年级的小男生》 (伴奏)

今天的天气特别的好, 能和我们最棒的三 (4) 班的同学一起渡过这个愉快的音乐时光, 陈老师的心情也像今天的天气一样, 格外舒畅。你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三年, 我想在这三年的交往中肯定会有欢笑, 有泪水, 有喜悦, 也有激动。陈老师突然有个问题想问你们班女同学。你们对我们班的男生的印象怎么样?请我们男生注意了, 在说到我们优点的时候要肯定, 不能骄傲;但是说到我们不对的地方、有缺点的地方我们也要绅士一点, 不能生气, 因为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男生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适时鼓励)

老师还认识一位非常顽皮的三年级的小男生, 听听大家是怎么来形容他的 (课件出示:作业本上开大炮, 队列集合站不齐, 课外活动铃声响, 操场上踢球最积极, 来不及跑回教室里。)

看到了这样的小男生大家都笑了, 我们班有这样的男生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1) 在课前和在谈话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伴奏, 是运用弥漫教学法,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慢慢地熟悉歌曲的旋律。 (2) 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 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接下去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做好铺垫。

3. 节奏练习

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读这段话才能更形象地表现这个小男生的顽皮呢? (按节奏朗读) 你们能边读边把他表演出来吗?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用双响筒为他们伴奏。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切分节奏、后十六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 其中切分节奏可以用加衬词的方法, 如加进酸酸的、甜甜的等, 并强调重音在中间一个音上, 后十六节奏根据歌词的意思“来不及”了要读的快一点, 就可以解决)

4. 学习歌曲

(1) 同学们, 你们想成为那样的学生吗? (不想) 对啊, 其实他也不想的,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和我说, 你们想听一听他们都和我说了些什么吗? (初听歌曲, 讨论他们都说了哪些心里话 (2) 我们再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再次感受一下这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声, 同时还请大家注意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头到尾都在唱吗? (复听歌曲, 讨论回答) 同学们听的很仔细, 歌曲的中间一部分是说的, 而且说的就是我们前面形容那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词, 我们把说的这部分叫做数板, 数板其实就是把歌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出来, 抒发情感的一种特定的艺术手段。欣赏了两边歌曲了, 你能把你听到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讨论歌曲情绪)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三年级的小男生》。请大家跟着音乐, 轻声用“拉”哼唱出来, 数板的地方请大家注意节奏。 (揭题, 再听歌曲, 进一步熟悉旋律。)

5. 学习歌词

(1) 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小男生多老师的心里话吧! (出示歌谱旋律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2) 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 你们也一起来试试按节奏读歌词好吗? (学生按节奏学习歌词, 这里的附点节奏、大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等的解决, 运用对比, 加称词等方法来解决。)

(4) 请大家跟着音乐的节拍, 把小男生的心里话表述出来, 注意一定要跟上音乐的节奏。学唱旋律。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把词带到旋律中去吧!竖起耳朵听着老师的琴声, 我们听一句唱一句。

快的学会旋律。

6. 完整演唱

我们大家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学习旋律又快又准, 请你们把数板部分加进来完整的演唱歌曲吧。 (注意提醒学生数板最后的二分休止符, 休止两拍, 用手拍出来, 这样能够更准却地演唱歌曲)

7. 歌曲处理

同学们, 歌曲我们是能够完整演唱了, 但是你们又没有觉得我们的演唱中还缺少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现, 数板前的音乐节奏很密集, 表现了小男孩顽皮可爱的性格, 我们应该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而在数板之后音乐节奏变的宽疏了, 我们应该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 来表达小男孩敢于认错的心理。) 这样唱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 巩固歌曲

唱的真好, 相信我们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我们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理了。

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请所有的女生表演唱的部分, 男生表演说部分。

9. 拓展

我们都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小女生, 你们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踢完足球都会到班级的饮水机那抢着水喝, 你们知道吗?同在一片蓝天下, 同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他们没有球踢, 现在更没有水喝, 就连他们的弟弟妹妹, 哥哥姐姐也没有水喝。 (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希望你们就像那位小男生,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积极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 如果你们愿意, 也可以找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同学的配合。

3.主题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活动(三) 篇三

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字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字符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借用字符的形态分割出千变万化的块面,整合语言与美术活动,我们可以开展借“字”想象系列美术活动,让孩子感受古今中外的字符,创作具有意义和个性的美术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感受字符的魅力,感受借“字”想象的创作乐趣吧!

一、我的名字真好看

在主题活动“我自己”中,大班幼儿了解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教师让他们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并将名字的笔划延长,画面被随机地分割成不同块面。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大胆地借“字”想象,将名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如果联想到自己的属相,那就更有意义啦!

二、古代汉字真神奇

中国古代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等,都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的“月”字,就像一弯月亮;“鱼”字是有头有尾的游鱼,很有画面感。通过书写这些形态有趣、栩栩如生的古代“象形文字”,可以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克服对书写文字的恐惧,萌发热爱中国文字的情感。再进行借“字”想象,添加成画,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看看幼儿的作品吧!

三、英文字母真有趣

以“spring”(春天)为例,引导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书写英文字母,双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再引导幼儿想一想什么动物是弯曲的,什么动物是在春天苏醒的,还有什么动物躲在春天的森林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出现了。

四、数字宝宝真可爱

结合“六一儿童节”这个全世界儿童最快乐的节日,让幼儿认识“6”和“1”,并学习书写这两个数字,表现胖胖的“6”和瘦高的“1”,再把它们想象成是两个快乐的过“六一”的宝宝,鼓励幼儿画上开心的表情,让数字宝宝舞动起来!

活动案例:借形想象——汉字变变变

活动思路

“汉字变变变”需要二教时:第一教时主要让孩子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古代人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来的,萌发自豪感,然后书写自己喜欢的古代文字;第二教时将古代文字进行借“字”想象,添画成画。

活动目标

1.根据古代文字(甲骨文、金文)想象添画。

2.运用相关相似等方法,大胆自信地想象创造。

活动准备

幼儿已写好的古代文字;作画用笔:炭笔、粉笔、啫喱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文字,师:这些字都是小朋友写的,告诉好朋友这是什么字?

2.师:先找到自己上次写好的字,再用手中的笔施展你们的魔法吧!

二、幼儿尝试借形想象

1.幼儿找字,开始观察。

2.教师巡回指导。

a.启发幼儿拿着字上下左右从不同方向转着看,想象它像什么。

b.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启发:从不同角度观察,像什么?可以在什么地方添画什么?

c.发现有创意的、画面安排合理的、可以推广的作品,及时表扬。

d.提醒动作快的幼儿(先变好的)添画相应的背景。

3.先完成的幼儿欣赏同伴作品,并相互介绍。

三、展示欣赏

1.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重点评价想象丰富、构图合理、涂法新颖的作品。

2.师: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字可以变出各种不同的画,你们有没有兴趣以后再变呢?那我们再去找些文字吧。

4.三年级下《燕子》教案 篇四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5.三年级数学教案下 篇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本册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得乘、除法估算和演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册教学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本册教学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本册教学方法:

探究式、合作学习法、知识迁移法、自主探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本册教具、学具:

指南针、年历卡、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简易天平、小黑板、挂图等。

本册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3、整理与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左右)

制作年历 1课时左右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左右)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与复习1课时

六、面积(8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 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根据具体情景,让学生能辨认八个基本方向,知道其中一个方向,能熟练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单元教学方法: 观察法、情境式、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单元教学用具:

挂图、地图、指南针。单元课时安排: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课时

2、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3课时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方法:情景式、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第2课时 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3课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2.练习一第3题。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第4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8(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第5课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用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情境图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 ÷ 3 = 20(箱)

2、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 ÷ 3 = 80(箱)

3、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 ÷ 3 = 200(箱)

第2课时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3、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13(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除法的估算

124÷3≈40(箱)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4÷3=1(箱)„„1(箱)124÷3≈41(箱)

第3课时 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 60÷2 600÷2 6000÷2 70÷7 8÷4 80÷4 800÷4 8000÷4 10×7 10÷2 2×5 60÷3 20×3 54÷6 24÷3 240÷3 2400÷3 120÷3 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7×9 180÷3 1800÷3 90÷3 5×8 40÷5 27÷3 54÷9 6×9 81÷9 7×9 8×9 6×7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课

第4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1、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

93÷3 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4)8 5)25 7)63 9)45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题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2~4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3).全班订正。(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

(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8÷ 6 24÷4 360÷6 35÷7 12÷6 360÷3 72÷8 90÷9 810÷9

2、计算: 9)81 4)84 3)39 6)54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二、合作体验,获取新知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挂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238÷6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23个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呢?23除以6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提问: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23减18等于5,这个5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5个十合并起来是58。58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商是9?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39页余4张,这4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39加1等于40页。

列式:238÷6=39(页)„„4(张)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5.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判。

板:6×24=144(张)

因为44张<238张,所以一本相册不够插,板:6×24×2=288(张)

因为288张 > 238张,所以2本相册够插。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把估算的数写下来,然后再进行计算。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写横式得数时别忘了写余数。2.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先判断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两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红色,如果商是三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黄色,并说出片断的根据。

3.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4.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3题。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问题,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练习五第4~8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4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指名选择其中的题说说口算方法。3.练习口算(口算卡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先判断再改正,并说说笔算方法。

2、练习五第6题:

(1).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完成第一问。(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练习五第7题:(1).说说题目意思。

(2).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4、练习五第8题

(1).说说题目意思。

(2).完成题目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300÷2= 560÷8= 7200÷9= 3200÷4= 210÷7= 96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进行计算。

7650÷6= 2874÷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除法的验算

÷3=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2÷6 36÷9 567÷7 64÷8 6×7 4×9 7×8 8×8 2、18÷6 27÷9 8×8 想:()×6=18()×9=27()×7=63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3)246 2)246 4)488 8)488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及时纠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题4。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例题4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 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发现什么? 发现:商 × 除数 = 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100÷7=14(本)„„2(元)提问100、7、14、2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14本需要98元,那小明付了多少钱?

3、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评时要求他们说出验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

第9课时 除法验算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3~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0÷6 560÷8 320÷4 810÷9 210÷3 280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26页练习六第3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指导练习:

1、第26页练习六第4题:(1).学生读题审题。

(2).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3).汇报解题方法。

2、第26页练习六第5题:(1).出示挂图。(2).笔算比赛。

÷7 500÷7

(3).讲评。

3、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1).出示图表,学生读题审题。(2).分小组进行估算和计算。(3).集体讲评。

4、第26页练习六第7题:(1).学生读题审题。(2).讨论解题方法。(3).讲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除法验算练习

第10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8~30页例5、6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7)2147 5)605

3、出示:14、104、140。

提问:0在后面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0÷3=0(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

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0÷2 0÷4 0÷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09÷3 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不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于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道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提问:商的个位上是0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 比较: 2)402 和 4)750 有什么相同点?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0占位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3、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一)第11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31~33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2)292 6)358 9)407 2)420

2、()里最大能填几?

()×8<67 7×()<58()×5<48 70>9×()()×9<73 50>8×()

3、列竖式计算。320÷8 408÷4 960÷6 804÷4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7的第⑴题: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①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3去4,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

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要写0?

3、出示例题7的第⑵小题,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个,还剩多少人?

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②讨论:十位上商是4表示什么?这时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个位上的2除以6够商1吗?怎么办?在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3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0?

2、教科书第33页第2题。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四、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33页第1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二)第12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练习八第3~7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熟练程度。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000÷6 3200÷8 545÷9 301÷3 354÷7 280÷4 496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游戏:谁的火车跑得快(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5题):(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评价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①.读题、找条件、问题。②.列式。

③.估算:你是怎样想的? ④.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8题。①.看懂题意。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三、数学游戏:教材第32页“数学游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7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九第1~6题。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分工合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或图框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于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竖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教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那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亲身实践,解决问题

1、出示讲课书第35页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讲评。

2、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提问:“大约”表示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全班讲评。

4、提问:(1)这3道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除法 :估算除法

除法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笔算除法 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除式中的0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测验

一、口算

80÷4= 90÷3= 40÷2= 120÷3= 260÷2= 350÷5= 4500÷9= 2000÷4= 6000÷3= 84÷4= 63÷3= 62÷2=

二、填空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2.370÷7的商是()位数。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4.834÷3的商是()位数。

三、判断题

1.471除以4商是两位数。(2.738÷6的商中间没有0。(3.因为624÷6的商是三位数,所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31)))4.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四、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320÷8= 909÷9= 714÷7= 347÷8=

五、应用题

1.学校买来960本作文本,把这些作文本平均分给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该领走多少本?

2.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每分钟走66米,他8分钟走到学校;从学校回家,小明只用了6分钟。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几米?

3.小芳看一本132页的书,每天看8页。至少要多少天才能看完?

第三单元 统 计

一、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4课时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品牌 统计/箱

A 30

B 45

C 25

D 10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

(一)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

(二)第三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练习十一第1、2、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什么叫“平均”?

教师: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4人为 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试一试。

小结: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数,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一练: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能力强?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86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87分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第二组的计算能力强。

三、巩固延伸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35(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均数

第四课时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三年级二班分成三组投小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

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应该怎样列?

提问:(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中的总数以3表示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2。

提问:从这两张统计表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也比较重要?

场上哪一个对的身高占优势,我们能根据个别队员来作判断吗?我们要看整个对的平均身高。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哪一个对的平均身高占优势。

2、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3、教师:从这两个平均数,能反映出这两个队除技术外的另一个实力,说明平均书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于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这是我们学习习近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1)完成第1小题。提问: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干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应该怎样列式?(2)完成第2小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题。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全班同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均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 年、月、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2、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8(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年历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A:展示书上提供的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C:引导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

A: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究: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B: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C:看年历卡,完成做一做。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A:师提问: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 B: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C:学习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D:完成做一做。

4、基础练习。

A: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个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12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B:小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2月„„

5、观察比较,认识特殊的2月。

A:出示书上2004年和2005年二月的卡片。B: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师说明:2月有28天或者29天。2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6、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A:学生自主计算。

B:交流汇报。知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7、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A: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B: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

C: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D: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E: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F: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1854年、2006年、3000年。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填空。

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5、导入的侦探故事揭谜。

2001年2月没有29日这一天,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6、练习十二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月、日

24时计时法(P52-5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时:2课时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① 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 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 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24时计时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5时,晚上10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2、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5分表示什么?在钟面上该怎么表示?(让学生上台拨出时间?

3、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4、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5分,还像上午7时50分上学,11时35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如工作了8小时,在校3小时45分。

5、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6、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三3、4、5、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 8 个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 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2)独立完成。(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49(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三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 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2班的美术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册内容的特点:强调趣味性的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食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人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又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色彩:涂色练习、渗色练习、平涂形色结合、在复杂形内填色、尝试色彩搭配。造型:用线造型、自然型、适合图形、动物造型、植物造型、人物造型等。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改革美术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

1、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舞台。

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树立榜样。

4、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使班级同学共同努力。

(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培养合格人才。

(三)改进课堂的评价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让每位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给同学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答案不要轻易的否定,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二周第1、2、3课 3课时 第三、四周第4、5、6课 3课时 第五、六周第7、8、9课 3课时 第七、八周第九、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10、11、12课第13、14、15课第16、17课 2第18、19课 2第20课 2练习绘画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7.三年级美术教案下 篇七

师:同学们都知道猫头鹰吧, 谁来说一说, 猫头鹰有什么特点?

生1:猫头鹰专门抓老鼠, 帮助农民保护庄稼。

生2:猫头鹰在夜间捕食, 在白天睡觉。

生3:猫头鹰还有一个特点, 它之所以在夜间捕食, 是因为它有一双夜视眼。在漆黑的夜里, 常人无法看清任何东西, 但拥有这样一双眼睛, 就什么都能看见。

师:有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偶像就是猫头鹰。他生活的环境、他创作的文章, 都与猫头鹰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还画过猫头鹰呢!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生: (摇头) 不知道。

师:他就是鲁迅先生。他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当时到处混战, 民不聊生,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里, 鲁迅担当起了重任——“抓老鼠”。

生:抓老鼠?

师:这可不是说他真去抓老鼠。这里的老鼠代指一类人, 你们知道是哪种人吗?

生:坏人。

师:对。鲁迅写文章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批判不为百姓做事的贪官污吏, 谴责他们冷酷无情的行为。

生:鲁迅写这样的文章, 他不怕被抓起来吗?

师:鲁迅写文章时, 用过一百多个笔名, 每次发表文章, 都换不一样的名字, 所以谁也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一个人写的。虽然那些胡作非为的高官痛恨这个骂他们的人, 可他们也没办法呀, 因为他们以为写这样文章的人太多, 根本抓不完。连大家熟悉的“鲁迅”这个名字, 也不是他的真名。

生: (惊讶) 鲁迅是他的笔名啊?

师:对。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他有几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都是以鲁迅作为笔名发表的, 所以大家就记住了他的这个名字。鲁迅去世后, 许多人来参加他的葬礼, 甚至有人为他的离去痛哭……

生:他的这些事情和猫头鹰有什么关系吗?

师:猫头鹰在夜里捕食老鼠, 漆黑一片的环境中, 它依然可以准确地发现猎物。鲁迅成长在中国最黑暗的旧社会中, 几乎所有人都被蒙蔽了双眼, 看不到中国的前途, 也对那些坏人坏事习以为常了, 但鲁迅却要站出来指出这些问题。

生:原来是这样呀!所以, 鲁迅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作家, 把不好的事情都写出来。

师:其实, 鲁迅的志愿有过几次改变。鲁迅年少时,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许多无辜的百姓都丢了性命, 为此, 鲁迅立志要当兵。他在南京水师学堂学习, 要在战场上打跑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渐渐意识到, 中国缺少的不是士兵, 而是医生。当时有许多穷苦的人生了病, 却没有钱医治。于是, 鲁迅去日本学医, 希望可以帮助这些人。但在学医的过程中, 鲁迅明白了, 他不可能医治所有需要帮助的病人, 而拯救中国人肉体上的伤, 远远不能解决救国的问题。写文章的影响就是改变人的思想, 一个人只有思想上进, 才能付之行动。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 全国人都能看到, 这样也会让影响力更大。于是, 鲁迅最终选择了为文, 当作家。鲁迅的几次改变理想, 都不是考虑自己, 而是为了国家。所以, 他才会如此伟大, 才会有那么多人尊敬他。

第一课时:几本书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你们知道题目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有怎样的区别吗?

生:写伯父鲁迅先生, 说明作者与鲁迅是亲人, 非常亲切。文章里写的事情也是很常见的日常小事。如果题目叫“伟大的作家”, 应该写鲁迅的大事。

师:对,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鲁迅先生, 就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而不是普通的伯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写的都是小事, 一个人的伟大, 也能从他做的小事中表现出来。下面,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在第一自然段里, 有一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开头的一句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我的年纪还小, 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 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师:一般每个段落的中心句都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但是文无定法, 要细读课文, 灵活理解, 绝不能生搬硬套。这段话先写我以为伯父很普通, 他去世后, 我才发现他不一般……

生:“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这句话吧?

师:对, 就是这句话。如果把这句话改成陈述语气, 就是“我的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而这一段是说许多人都为鲁迅送行, 不认识的人也为他痛哭, 因为人们都敬爱他。请大家把“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画上横线, 下面作者就要透过一件件日常小事回答这个问题了。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二个自然段)

师:我和伯父谈起《水浒传》时, 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伯父笑着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如果你们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 就会知道这句话很符合鲁迅的说话风格。鲁迅的语言通常都是话里带刺, 等被说的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都会感到特别羞愧。

生:这句话是讽刺作者的。

师:不过, 鲁迅是善意的, 所以这话里的刺也是温柔的。如果直接批评孩子读书不认真, 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自然段)

师:伯父送我两本书, 作者特意提到了书的名字, 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约翰》,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特意写出书的名字吗?

生:这两本书是鲁迅写的吧?

师:你说得很接近。但这两部书不是鲁迅自己写的作品, 而是他翻译的作品。两本书, 都是非常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因为鲁迅自己写的文章不适合儿童看, 他就用自己宝贵的时间, 为孩子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你们说一说, 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为祖国培养栋梁, 热爱祖国的花朵。

师:对, 鲁迅非常关心下一代。他自己的事情那么多, 自己也需要写很多文章, 却依然不忘记小读者们。所以爱戴他的人, 不仅仅有成人, 也有学生。鲁迅先生要改变当时中国人陈旧落后的思想, 他不仅关心大人, 也关心孩子。

(师继续读课文, 读完第二件事)

师:这件事, 我小时候读不懂, 心里还想, 鲁迅怎么这么傻呢, 走路也不看着点, 把鼻子磕到墙了。不过, 我现在明白了, 这句话是另一个意思。你们懂这句话吗?

生:我觉得是说鲁迅也像猫头鹰一样, 白天睡觉, 晚上工作, 所以他在夜里看不见路, 就碰壁了, 鼻子就扁了。

师:哈哈。看来, 你和我小时候一样, 没有理解这句话。我们刚才说了, 猫头鹰的眼睛在黑夜看东西, 就像我们在白天看东西一样清楚, 它有一双夜视眼呀。那, 鲁迅……

生: (恍然大悟) 哦, 我明白了, 是说虽然鲁迅能认识到社会的黑暗, 但他生活的环境很艰难。

师:那你知道“碰壁”是怎么回事吗?

生:“墙壁”代表敌人, 所以他处处“碰壁”;还有可能是, 那些坏人不喜欢鲁迅写的文章, 他们不让鲁迅发表, 也不敢给发表。

师:你真聪明。鲁迅写的“碰壁”, 并不是指鼻子撞到了墙上, 而是说在生活中, 与黑暗势力作斗争遇到的迫害和打击。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鲁迅先生却把它当做了笑谈。你们说, 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呀?

生:乐观!勇敢!

师:说得好!但是, 我还要提一个问题, 鲁迅先生“碰壁”, 是为了自己吗?

生:不是!他是为了全中国、全社会, 才勇敢地“碰壁”的。

师:他不顾自己的安危, 一心想着全中国、全社会,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呀?

生:爱国!无私!

师:你们瞧, 餐桌上的一句笑谈, 深入分析, 竟然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鲁迅先生去世之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盖了一面旗帜, 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第二课时:一只伤脚和一连串的动作

这篇文章里写到的第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没有直接说明鲁迅的性格特点, 而是用形象说话, 这一部分都是对故事的描写, 写得很含蓄。这些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也是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部分)

师:“有一天黄昏时候,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十分阴暗。……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请同学们读这一部分的第四自然段, 在文中画出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时, 作者所用到的动词。

(生阅读课文、画动词, 师指导, 十分钟后)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找到的动词。

生:跑、跟、拿、扶、蹲、跪、拿、夹、拿、洗、敷、扎。

师:你找得很全, 这些动词中, 有的是普通的动词, 有的却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是重点的动词。谁能找准, 并且解释明白?

生:“跑”这个动词, 说明爸爸特别为车夫着急, 不是慢慢走回去, 而是飞快地跑, 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即使是陌生人, 也很关心他们。

生:从“扶”字又可以看出来爸爸和伯父都特别关心车夫, 所以扶他起来。

师:旧中国时, 车夫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没人瞧得起他们。在当时鲁迅的社会地位却非常高, 是作家, 是教授, 他能对一个车夫这样关心, 说明鲁迅关心底层人, 他认为人的社会地位无高低之分, 人人平等。

生:老师, 下面的两个动词, “蹲”和“跪”, 是鲁迅跪着, 还是爸爸跪着呀?

师:这个问题真好, 你认真读一遍, 然后再想想。

生: (思考) 是爸爸蹲着, 鲁迅跪着吧?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鲁迅是文章的主角, 他应该更关心劳动者, 所以我猜, 一定是他跪着。

师:分析文章不是摸彩票, 靠运气, 要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写文章, 都是有语言顺序的, 这是同学们写文章时很少注意的问题。你们看, 这段话中, 开头写父亲跟着伯父拿着药出来, 在后面又写爸爸拿着镊子, 伯父拿着硼酸水, 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 都是写爸爸的动作在前, 写伯父在后, 所以……

生:所以, 在这两个动作中, 也一定是前者是爸爸的动作, 后者是伯父的动作。

师:对呀!你们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语言顺序, 这是非常重要的。鲁迅没有把自己当伟人, 无论什么时候都处处为别人着想, 对一个比自己社会地位低很多的人, 都会这样关心。从鲁迅给车夫包扎伤口的动作来看, 鲁迅对车夫充满了关爱。同学们在写妈妈照顾自己的作文中, 常常缺少这样的细节描写, 同样是写包扎伤口, 可从你们的描写中, 看不到妈妈对你们的爱。你们再写这样的作文时, 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师:下面, 请同学看这一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不明白车夫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光着脚拉车, 对爸爸和伯父介绍的话, 作者也不明白。当作者要求伯父鲁迅详细解释时, 伯父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 鲁迅心里在想什么?

生:这部分的开头, 写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街上的人那么多, 却没人注意到车夫, 没人帮助他, 鲁迅特别伤心和失望, 他当时心里很难过。

师:你能结合文章来说, 太好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车夫还光着脚拉车,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他没有钱买鞋子, 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

师:穷苦的人连吃饭都是困难的,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关心自己是否能穿暖了。鲁迅的这一声叹气, 是对车夫的同情。但是, 别忽略了叹气前面的“深深”二字, 有了这两个字, 含义就变得丰富而又深刻了。

生: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命运。

师: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忧国忧民。这三件事, 件件与文章最后提到的中心思想有关, 我们继续来读课文。 (师继续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你们找到哪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了吗?

生: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师:请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横线。现在, 我们已经在课文中画下了两条横线, 一句是开头的“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另一句是结尾的“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谁能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生: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之所以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所以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师:前面提出问题, 后面回答问题,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首尾呼应。这篇文章里, 主要写了三件很平凡的小事。三件事分别写了鲁迅关心下一代, 关心国家, 以及关心穷苦人。从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 就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写这么大的人物, 要表达这么大的思想, 作者却选择了生活中最小的事来写, 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这种小中见大的方法, 值得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鲁迅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为别人带来光明, 他不愧是最伟大的作家。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 选择一些鲁迅的文章来阅读。

备课笔记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有的同学说, 把它放冰箱里冷冻起来。这一滴水被冻成了冰, 它就失去了水的活力, 就像大活人变成了植物人, 这是好办法吗?有的同学说, 把它喝进肚子里。太不幸了, 清澈的水, 要变成污浊的尿了, 这一滴水如果知道你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非愁死不可。有一个同学的办法最美妙:把这滴水放进大海里。是啊, 大海才是它的家, 它会开出翻滚的浪花。

由此, 我想到我们的生活。有人说, 生活是创作灵感的源泉;我说,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海洋。这个海洋是由不计其数的小水滴汇集而成的, 它们24小时永不停歇地在我们身边翻着筋斗、耍着花样儿跑过去。不知道是因为它们太机灵, 还是我们太麻木, 我们总是抓不住它们, 总是一脸茫然地说:“它们在哪儿呀?我没看到呀。”为了让你变得机灵起来, 老师或家长给你下达了任务:写日记。日记也是一个海洋, 一个永不干枯的海洋。只要你把生活中的一滴水装进去, 它就变成永不消失的浪花, 无论你什么时候翻开日记, 都会看到它。别以为今天没发生什么大事, 就写不成日记了, 非得缠着家长带你去滑雪, 滑雪回来就可以写了:“今天, 爸爸带我去滑雪了。冰雪大世界真好玩儿, 我玩得真快乐。”兴师动众滑了一场雪, 只换来日记本上可怜巴巴的两句空话, 你根本没抓住晶莹的水滴, 只捞起了白色垃圾。

最棒的日记不是写这些大而空的事儿, 而是写那些小而实的事儿。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就这简单的一呼一吸, 行了, 够写一篇日记的了;再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呛人的烟气雾气和尾气, 你赶紧关严窗户, 就这可怕的一呛, 好了, 又够写一篇日记的了。美好与恐怖, 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 让它在你的脑海中酝酿, 让自己的心中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这才是写日记的目的, 要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平凡中发现精彩, 在黑暗中捕捉闪光, 在大海里捧起浪花。

8.三年级美术教案下 篇八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__

一、 根据拼音写一写。(6分)

Jìnɡ ( )子干( )ōu 海( )( )洲

Sù 迅( )( )说ɡōu 鱼( )( )画

二、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输送( ) 扑灭( ) 参加( ) 打扫( )

2 把“鹿”和“狼”放在方框里组成成语。(4分)

指为马 心狗肺 吞虎咽 死谁手

3 结合语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6分)

(1) “水上飞机”能在(______)的大海上救援遇难的船只。

(2) 台风被气象卫星气得(______),像头疯狂的巨兽。

(3) 三角龙的脸型非常可怕,让任何动物都(______)。

三、 让词语“宝宝”回到句子“妈妈”身边。(6分)

猛然仍然忽然

1气象卫星( )紧紧地跟踪着台风。

2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 )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

3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的眼前( )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

四、 照样子写词写句。(5分)

例: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你的______又______又______,______,多(难看、美丽、漂亮、可爱……)呀!

五、 句子对对碰。(29分)

1请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例: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1) 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他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3) 奶奶最自豪的是______。

2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回答问题。(4分)

A.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B.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就拔不出来了。

我觉得______句比______好,因为它更能表现出骆驼 。

3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 小鸟如果没有翅膀怎么在天空中飞呢?(改写成句末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

(2) 小骆驼走进了沙漠。(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

4“究竟”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既能放在句子末尾,也能放在句子中间,有时也能放在句子开头,你会吗?试试看。(6分)

(1) 在句尾:______

(2) 在句中:______

(3) 在句首: ______

5 关联词乐园。(4分)

只有……才不管……都……因为……所以……

(1) ( )没有到钓鱼的时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 ( )遵守社会规定,( )能成为合格公民。

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 …… 都 …… ”这对关联词写一个句子。

例: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加点的词语造句。(3分)

台风来了,可人们却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学课文有收获。(12分)

1学习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你的想法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_________,船儿见我_________,树儿见我_________。”这段话很形象地把“_________”这个词写具体了。(4分)

3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是_________说的。“这条鱼”指______。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5分)

七、 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美丽的草原

在我的家后面有一片美丽的草原,站在草原的入口,举目远眺,碧野千里。那里有毛茸茸的小草,草里夹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就像一块彩色的地毯。

春天,那里铺满了毛茸茸的小草,每棵小草都挺拔向上,在明媚的阳光里显得莹莹可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躺在那茸软的小草上,望着湛蓝的天空,遐想万千……

夏天,草原上的小草绿油油的,唯一的橡树更是绿得惊人,是深绿,不,是墨绿。它那挺拔的树干,茂密的树叶,在地上形成了很大的树阴。白天,我们在那儿嬉戏;晚上,我们在那儿数星星,耳边响着虫鸣……

秋天,当然也很热闹,小草已经枯了,跑在草地上,发出“唰唰唰”的声音。在那里,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尽情地玩耍、奔跑。

冬天,她酷极了,一言不发。我想:她应该沉睡了。于是大家都不去打扰她。

啊!美丽的大草原,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满魅力。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春天,坐在茸软的小草上,你会遐想些什么呢?在横线上写一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草原在冬天会沉睡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快乐写作。(18分)

根据提供的开头,发挥合理的想象,用一段话或几段话把内容续写完整。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上一篇:沈从文《边城》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湘潭大学财务管理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