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品牌属于粉丝的时代

2024-07-04

这是一个品牌属于粉丝的时代(精选2篇)

1.这是一个品牌属于粉丝的时代 篇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此前,复旦大学发布了《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对未来持正面态度”的比例,90后、80后均高于70后、60后与50后。“在网上与他的人骂战过的”,60后比例最高,相形之下,70后、80后与90后是递减的。

相比于父辈,我们成长与生活与物质越来越丰裕的时代,接受了更专业、更系统的教育,我们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起成长,接收资讯的方式更多样化,发掘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更强大,心态也更开放,与世界同步不是梦。生长于商业社会,个****利的道德的根基,由此生发出相互的信任与尊重,这种氛围之下塑造的人格也更健全。

我们比父辈有对未来的看法更正面、有更好的辩论风度,有什么奇怪的呢?我们与父辈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我们受惠于更好的时代。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以“这是一个最——的时代”为题作文

名师.阅卷详解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材料所呈现的是两代人的不同,虽没有贬低父辈,却力挺我辈,故填充的内容应以体现我辈特色的为佳,以弘扬正能量的为宜。如讲信任、体现尊重、受惠、心态开放、言论自由、个性张扬等。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鲜明的特色,也各有优劣。九斤老太说:一代不如一代。那是老年人的偏见,被现实打脸的必然的。一代胜过一代是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趋势将持续。

有论调说:现在社会溃败、道德沦丧,似乎前三十年才是道德地高地与心灵的净土,这是以点代面,没在站在阳光照亮的地方。相比于父辈,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态更开放,我们更彼此信任与尊重。当财富与权力传承到我们这代人身上之时,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未来。素材.论据方向

选材标准:可以选取80后、90后,任性般的创业获得成功,或者干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抑或彼此信任与尊重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的素材作为论据。也可以以父辈对我辈不认可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从而陪衬我辈心态开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

在《青年中国说》首期节目中,90后总裁余佳文独特新锐的分享让全场惊呼“外星人来了!”“从小到大几乎所有我讨厌的人都被我骂过一遍,包括老师、校长、投资人。”

余佳文是个率性的人,也是个够野够拼,敢说敢做,不走寻常路。高二,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人民币,之后带领“兄弟盟”般的团队白手起家,赤手空拳建立品牌在获得四轮融资。最后抛出了“明年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开心一下”的豪言壮语。素材点播:年轻,就是这么任性。但任性的基础是成绩,是够野够拼、不畏首畏尾的个性。

范文:

这是一个最耀眼的时代

在哪些鲜活旺盛的生命上,我们总能看见灵感与创造。即使他们还不曾拥有经时间沉淀的智慧,但不灭的活力让他们一路上前,扬起不倒的旗帜。(出语不同凡响,奠定了全文盛赞年轻人的基调。)

在地铁站,公交站上,我们总能看见赶着去应聘或上班的年轻人。80后、90后终于渐渐替代了老一辈,登上了时代的舞台。他们身上有与老一辈年轻时相似的地方:都有那么一股冲劲。但他们身上也有与老一辈不同的地方: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更优裕的环境中成长,于是便少了一份莽撞,多了一份理性。如今的他们渐渐在各领域崭露头角,如春雨后的新笋,脆嫩却坚韧,笔直向上。(通过与老一辈的对比,突出了年轻人有冲劲、笔直向上的特点)

正值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仿佛是一片天中最耀眼的阳光。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变得内敛,老年人变得保守,这是自然而然的规律。他们的热情终究被时间消磨,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老了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宕开一笔,再说老年人,目的是为了陪衬年轻人。)于是最有勇气在生活中打滚人的人群就集中在年轻人中。他们还年轻,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积累生活经验,也包括看清这个世界,让自己变得更好。

表哥今年研究生毕业,与大多数80后、90后一样,终于进入了社会。工作后的他与之前大不同了。年少时的幼稚胆怯,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洗礼,最终都化作一份冲动,一股闯劲。他从前略快的语速也慢了下来,眼神变得专注而理智。与许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一样,他依旧那样自信,对未来充满野心,怀揣着一份属于自己的骄傲。连他母亲也笑着感叹一句:“时代总还是属于年轻人的啊。”(母亲的感叹叹,侧面赞扬年轻人,随是点到为止却有万钧之力。)即使迈入了社会依旧固执的喜欢喝可乐,也依旧有整理东西的强迫症,但表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勇气和信心,期盼和犹豫,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年轻人—80后、90后们,会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新生活带来了新的火花。他们品质优秀,他们心态年轻,他们蓬勃向上,他们无所畏惧,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时间会向我们证明—他们到底有多么的出色!(简洁干脆结尾,自信有力度。)

2.这是一个品牌属于粉丝的时代 篇二

过去的几十年间, 营销行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2.0时代、以价值观为驱动的营销3.0时代。当下, 消费者在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结构转型的生存环境中, 急切希望找到解决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途径, 以及能让他们产生内心共鸣的企业。营销3.0时代正大步走来。

营销3.0时代的消费者已不同以往, 他们追求自由与个性, 希望自己的思想得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表达和参与欲望强, 喜欢通过多种途径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与使用体验, 以此向他人推荐好的产品;他们注重自我实现, 主动传播有益社会进步的信息, 积极为社会文化的革新贡献力量。

二、粉丝与品牌的关系变化

(一) 从追随者到主导者

今天的粉丝, 可以助力自己的偶像成为品牌代言人, 也能让品牌迅速崛起, 深谙粉丝营销套路的小米最能说明这种关系的变化。粉丝们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各种角色, 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 做品牌的主人翁。

(二) 从情感好恶到价值认同

很多人都说, 粉丝对明星、品牌的拥护是基于一种特殊情感, 但如今和未来的粉丝, 对于品牌的忠诚, 一定是基于价值认同。因为只有价值观的高度贴合, 才是消费者支持这个品牌最根本且最长久的因素。

(三) 从弱关联到强联系

过去, 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处于你造你卖, 我买我用的弱关联状态, 品牌间的可替换性高。但今天的消费者同品牌之间, 已转变为强联系, 品牌不只属于企业, 更属于粉丝。粉丝宣扬一个品牌, 更重要的是宣扬自己的社会属性和爱好, 他们把品牌视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 甚至凌驾于价格、性能和产品本身这些理性因素之上。

三、粉丝营销的新招数

(一) 塑造品牌的“魅力人格体”

任何一个吸引粉丝的品牌, 都具有闪光的魅力。好的品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 而是一个具有温度和“血肉”的人。那么, 何为“魅力人格体”?近两年广受关注的《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认为, 任何具备独特性格、个性、魅力的符号, 都可以称之为魅力人格。罗振宇凭借追求自由的价值观, 用自己的“死磕”精神和渊博的学识, 为“罗粉”提供精神食粮, 并通过一次次大胆而富有创意的社群试验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粉丝。罗振宇的魅力人格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罗辑思维》的成功。而拥有一众“果粉”的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时代形成的“魅力人格体”正在退化, 就目前看来, 库克时代苹果公司的营销传播策略中, 并没有紧抓这个要点。

《罗辑思维》与苹果公司的例子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魅力人格体”可以为企业品牌赋能, 赋予企业品牌新的竞争力, 让品牌拥有情感、理念、吸引力、信任等核心竞争力。魅力人格体还能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 减少其在调研、渠道铺放以及营销推广的成本。那么, 如何塑造品牌的“魅力人格体”呢?首先, 要寻找到“魅力人格体”的真实化身, 如人生阅历丰富, 在业界享有盛名的企业创始人, 往往比聘请来的明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再者, 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植入品牌的魅力人格, 将整个生产销售链条都进行人格赋能。

(二) 粉丝参与产品开发与设计

粉丝营销的一个新趋势便是让粉丝与企业品牌一起协同创新, 参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当下已有不少企业走在前列:宝洁公司很多知名的产品是和消费者一起开发创建的, 如玉兰油新生换肤系列产品和佳洁士电动牙刷等;小米公司开辟“小米产品用户开发平台”, 让粉丝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 一起优化产品;腾讯手机管家一直都采取用户参与开发的模式, 产品经理从手机App、官方网站、微博、论坛等处收集用户的意见、建议, 然后优化产品……粉丝参与创造的产品往往更容易接近消费者, 更容易提高关注度, 也更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三) 构建社群关系与粉丝社区

有学者认为, 在社交网络时代, 以企业为视角的高傲的消费者细分定位, 已经赶不上市场更新的速度, 唯有主动构建社群关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小米与《罗辑思维》取得成功的核心, 就在于构建了一个活跃的社群。它们不需要判断谁是我的潜在用户, 不需要针对“目标细分人群”开展营销传播, 而是把共同的兴趣作为建立关系的基础, 把共同的价值观作为社群关系的核心, 并有导向性地构建社群关系, 让粉丝为品牌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

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 品牌必须打通线上线下两大空间, 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百度贴吧等平台, 搭建粉丝社区, 聚集粉丝, 让品牌融入粉丝的关系圈, 参与粉丝的话题讨论, 使其形成集服务、关怀、交流、互动于一身的社区。而线下活动同样不可忽视, 企业可以通过粉丝社区广集智慧, 同粉丝一起设计与品牌相关的线下活动。当互不认识的粉丝因为热爱同一个品牌而聚到一起时, 品牌才真正融入了粉丝的生活, 并成为维持粉丝间情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何麻温·卡塔加雅, 伊万·塞蒂亚万.营销革命3.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3-23.

[2]普拉哈拉德.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0-41.

[3]任淑霞, 张明立.品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348-354.

[4]赛斯·高汀.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36.

[5]尹洁.粉丝经济把消费者变成自己人[J].环球人物, 2014 (17) :58-59.

[6]林岳.自动档营销, 粉丝俱乐部品牌攻略[J].网络信息, 2009 (02) :48-54.

上一篇:纪检监察工作职责模板下一篇:2010一级建造师真题——法律法规(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