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2024-07-08

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精选14篇)

1.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一

《红黄蓝》教学反思

本课是色彩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原色、三间色的,因此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我准备了颜料、画笔、调色盘、水罐等。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幼儿能了解间色的产生,我准备了三个透明的塑料瓶,我先进行了橙色的色彩变化演示,先用笔蘸了一些红色放进了水里,然后又取了相同量的黄色放进了红色的瓶子里,幼儿亲眼看到了瓶子里的水经过搅拌后变成了橙色,发出了“哇”惊叹声,幼儿都觉得很惊奇。

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亲身感受间色的产生,下面的两个试验我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色彩的试验,并要求幼儿把最后“红+蓝、黄+蓝”试验的结果告诉大家,通过试验,有的同学发现“黄+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绿,有的是黄绿,也有的是绿;有的同学发现颜色“红+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通过幼儿的亲手实验,我帮幼儿分析了为什么他们的调色不是绿或紫色,因为他们放入的颜色的量不一样多,或者在两色调配时笔没洗干净,带了其它的颜色,所以产生了其它的颜色,幼儿恍然大悟,原来色彩的变化这么神奇,这么丰富,在饶有兴趣的情绪中幼儿认真完成他们三原色、三间色的作业,相信幼儿的收获一定是很大的。

我也明白了,要让幼儿掌握知识,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参与,自己动手,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终生难忘

总结人:郑炳洪

2.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二

1 社区体育志愿者概念诠释

目前, 在我国“群众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志愿者”尚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概念界定, 研究者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 对“群众体育志愿者”或“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认同的是:社区体育志愿者是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 尚未取得社区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 但是能够并已经无偿对社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骨干。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包括:组织服务、场地设施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活动服务和监测服务等方面。

2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2.1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国家体育总局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中要求:到201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要达到100万人。[1]而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社会还无法承受数量巨大的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 倒是更青睐奉献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解决的途径是必须注重启用社区体育志愿者, 发展志愿者队伍。

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发展, 可以缓解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矛盾, 也从实际行动上为行政力量不能给与社区锻炼人群更多的人力支持, 开辟了另一条解决途径, 从多方面来看, 社区体育志愿者都是能够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的, 也是不可替代的人选。

2.2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的发展维护了基本物质条件

虽然人力资源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资源, 但是, 资金、场地、设施等物质基础也是社区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实际操作中, 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能力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如此细致的服务, 而社区体育活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发展中的一项不易量化的指标, 让社区主管无力也无暇亲力亲为扶持其发展, 为其谋求合适的发展空间。

在此种情况下, 社区体育的开展自发性意味更浓, 此种自发体现在物质基础的满足上是更多的依赖于社区体育志愿者努力, 他们多方寻找、协调, 有的甚至是自掏腰包, 为锻炼提供了场地、器材、照明等活动条件, 为保障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带来了基本的物质满足, 成为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保障。

2.3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保障了均等的锻炼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民众的追求, 而健康则成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更多人选择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体健康的时候, 如何让锻炼者都能够获得参与的机会, 保障锻炼的安全、科学、有效, 成为了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

社区体育志愿者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 不但体育锻炼的经验与运动常识较为丰富, 同时又具备开朗、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 这些让他们能够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在自身追求健康的同时, 对一起进行锻炼、健身的同伴予以技术上的指导, 锻炼、养生常识的介绍与教授, 在一定程度上, 还能够督促大家持续的参与健身活动, 从技术教导到情感交流, 逐步让他们成为了社区居民锻炼的领头人, 大家在他们带领下共同追求健康, 获得良好的生活方式, 可见, 社区体育志愿者成为了社区居民拥有健康的身体助推力, 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获得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和条件。

3 社区体育志愿者弥补了我国现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 一支数量庞大的体育志愿者队伍, 活跃在大众体育不同的领域中。有人说志愿者是西方大众体育的基石, 没有志愿服务, 就不可能有西方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国外经验证明, 社会服务和体育娱乐领域是吸纳志愿者人数最多的领域, 近3/5的志愿者服务时间用于这两个领域[2]。如早在2007年德国注册的体育志愿者就有270万人, 付出的劳动时间相当于每年1小时2亿人工作。法国有100万体育志愿者, 每年约完成1小时1亿人的工作;意大利6000万体育志愿者, 每年约完成1小时1.51亿人的工作。如果将瑞士体育志愿者所做工作折合成工资, 将高达15亿瑞士法郎[3]。在如今, 没有一支数量巨大的志愿者大军, 一个社会的体育可能只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

以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社区居民的体育需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亟需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注入。社区体育志愿者在社区体育工作中, 扮演了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个角色, 而这些角色在现存的社区体育管理过程中, 都是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的内容,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主管意愿与客观实际上, 都在发挥着自身的力量去努力填补或者是弥补这些不足与空白, 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社区居民锻炼的科学性和健身的持久性, 这些对于社区体育的长远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政府来说, 将志愿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 既能降低行政成本, 又能为政府转变职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契机, 如果能够加强对社区体育志愿者的规范与管理,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发展来看, 社区体育志愿者是能够成为社区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下的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4 弘扬社会正能量, 传播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

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钢筋水泥铸就了伟大的建筑的同时, 也铸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鸿沟, 这与传统社区的那种邻里关系密切、守望相助, 富有人情味的社区关系形成巨大反差。

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开展, 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推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 追求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更多的社区居民体会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切实益处, 让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投入有了更加明确的反馈与价值, 同时,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时, 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对象、影响周围的群众, 使大家逐步的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之中, 有的甚至能够成为另外一个志愿者, 这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与爱心传递的过程, 可以发挥积极的榜样与导向的作用, 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 更好地服务居民、服务社会, 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5 提高自我能力, 升华精神品格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 不断的总结与锤炼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 学习还不够熟悉的健身领域内的技能, 在服务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丰富了自己新技能, 学会更多健身的新知识, 获得更为健康的体魄。与此同时,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服务中也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培养了高尚道德品质, 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关心公益事业的文明习惯, 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 培养了创造才能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体来看,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 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 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理解与尊重, 为大家的身体健康与精神升华带来了身边的榜样。虽然, 在目前来看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水平有待提高, 但是其必将成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社区体育不可或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DB/OL].http://www.sport.gov.cn

[2]莱·L·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红黄蓝召开企业员工大会 篇三

7月30日下午,红黄蓝集团行政部组织发起了“商务谈判与技巧”员工培训大会,集团董事长叶显东担任培训讲师,营销中心近80名员工参加了本次大会。

培训在叶董风趣诙谐的开场白中拉开序幕。叶董为大家着重介绍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商务交流几大板块的情况,以及集团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的信息。培训过程中,从企业的四种状态“内耗、内伤、内序、内协”的讲解,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好的领导”、“企业家成功靠什么”等经营管理类知识到“人性的最原始驱策力是渴望得到赞赏”等社会学心理知识的深入剖析,叶董从形象、态度、技能、道德4个层面结合阐述了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针对管理人员,叶董通过讲解“用何种方式来传达信息”来启发大家,通过故事中蕴含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的意义,让大家领悟:管理人员对于人才管理、情绪控制的必要性。除了情绪控制,沟通也尤其重要;运动《小鸡背蛋壳》等故事分析员工的学习和工作心态,阐释了“改变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行动”的简单道理。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展示,大家对商务理念、沟通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叶董代表公司对员工提出期望:在完成公司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位员工要学会主动汇报和沟通,并善于积极主动发现、分析、总结并解决问题,做一个真正具有学习与创新力的职业化人才。集团重视人才培养,每一位员工必须准确定位自己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会议于17:30分顺利结束。

4.【教学设计】小班科学《红黄蓝》 篇四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颜色很感兴趣,而因为年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3、让孩子感受色彩的美。

活动重点

能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活动难点

能把认识的红色、黄色、蓝色迁移到生活的物品中。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出(红色的小羊、小黄人玩偶、蓝色的海星宝宝)三位小客人引起

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三位小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红色的小羊、小黄人玩偶、蓝色的海星宝宝)

教师:你们看看他们今天都穿了好看的衣服,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观察),引出今天的主题(红黄蓝三颜色)

二、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1:教师:今天三位小客人想要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红色的小羊玩着玩着肚子饿了,他想要吃一个红红的辣椒,你们可以帮他找出红红的辣椒送给他吗?小黄人也玩的好累啊,他的肚子咕噜咕噜响,他偷偷地告诉老师,如果这时候能吃点香蕉就好了,你们愿意把帮他找点香蕉添饱肚子吗?蓝色的海星宝宝玩的好无聊啊,他想要玩会蓝色的气球,你们和他一起玩吧。

2、幼儿知道把颜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教师:三位小客人吃饱了,玩好了,他们偷偷的给每个小朋友椅子下面放了一朵小花,说你们要是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就把相同颜色的话送到他们的家。幼儿根据颜色去给三位小客人送花朵

3、颜色宝宝玩游戏

教师:今天三位小客人都找到了好朋友,他们邀请跟他们相同颜色的小朋友去玩小木马,你们都来找一找你们的好朋友吧!

三、找一找

在教室中找出哪些物品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活动延伸: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自由作画。

5.托班美术教案 认识红黄蓝 篇五

1、初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并听音乐按此行动。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手卡(每人一个)。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区。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周围的颜色。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周围的什么东西是红色的?什么东西是蓝色的?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幼儿观察周围的物品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幼儿:“花是红色的,桌子是黄色的柜子是蓝色的”。

2、幼儿告诉大家自己手卡的颜色。教师:“小朋友们看看,我手上的什么颜色的手卡?小朋友们说的很好,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三种颜色,现在老师给你们套手卡,套手卡的小朋友给大家讲,你套了什么颜色的手卡,你的名字改成了什么?比如:老师手上套了红色的手卡,名字改成红红了,小朋友们明白了吗?”。幼儿仔细听老师的讲解并一个一个的套手卡,套手卡的小朋友站在大家面前说:“我手上套了蓝色的手卡,我叫蓝蓝”或“我手上套了黄色的手卡,我叫黄黄”等。

3、幼儿听音乐找相同颜色的区。教师:“小朋友们都说的挺好,现在我们玩颜色找家的游戏,玩游戏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老师播放音乐,让小朋友们跳舞,音乐停了,小朋友们赶快去找自己的相同颜色的家,红色,黄色,蓝色都有家,小朋友们明白了吗?”老师播放音乐后,小朋友们自由的跟老师一起跳舞,音乐停了小朋友们赶快找自己颜色相同的家。(手上套红色手卡的幼儿去红色的区,手上套黄色手卡的幼儿去黄色的区,手上套蓝色手卡的幼儿去蓝色的区)。

4、幼儿换手卡游戏重复进行。教师:“小朋友们玩的开不开心,那我们换手卡再玩好吗?” 幼儿互相换手卡进行游戏。幼儿换完手卡后,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教师:“老师看,小朋友们玩的特别开心。小朋友们累了吧,我们到外面去,做放松运动好吗?”。幼儿跟着老师出去做放松运动。

6.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六

1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 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 不断满足社区全体居民的各种服务需求以及社区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需求, 对于增进社区福利、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机制分为三种: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社区公共服务的行政机制是指社区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提供, 消费者主要通过政府相应的制度安排获得产品的社区公共服务过程及方式。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优点在于以政府的财政实力为后盾, 可以较快的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环境,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其缺陷在于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社区服务项目及资金数额易受政府政策及其偏好的影响, 与居民实际需求之间有可能存在距离。另外,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还存在效率低下的弊端。社区公共服务的市场机制是指服务组织和机构按照市场需要提供服务、消费者通过市场获得服务的形式。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优点在于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而且市场竞争还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但是, 由于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社区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机制是指各类社会组织 (如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 以志愿或自治的形式提供社区服务的过程及方式, 包括社区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克服市场服务机制的缺陷、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以及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社区志愿服务秉承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化解矛盾、排忧解难, 提升了社区的和谐程度, 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

2.1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改革的深化以及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扩大, 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 是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或低费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是, 受政府财力不足、社区公共服务理念滞后和社区公共服务体制不顺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到目前为止, 我国政府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显著不足, 社区弱势群体基本服务需求还难以得到满足,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弥补了政府服务的不足。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分为面向社区内的老、弱、病、残、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服务和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服务, 而弱势群体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 面对弱势群体的社区志愿服务维护了基本的社会公平正义。

2.2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

和谐社区的构建需要社区居民具备较强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然而长期以来, 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制”决定了几乎所有社会资源的分配都是由居民的工作单位来完成的, 居民所居住的社区对于居民来说缺乏实质意义, 社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严重边缘化, 居民缺乏社区意识、社区认同和社区归属感。社区公共服务强化了社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 密切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 提升了社区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尤其是社区志愿者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无偿、低偿服务, 使他们深切的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增强了社区的亲和力, 使社区居民产生一种强烈的“社区是我家, 服务你我他”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

2.3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社区的团结互助精神

团结友爱是和谐社区的重要标志。但是,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 大众传媒的发展, 价值观念的转变, 社区成员间面对面的互动减少, 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带有短暂性、间接性和功利性。现代社区, 尤其是新建小区型城市社区, 人口异质性大, 流动性强, 从事的职业与所处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相异, 居民之间一般直接交往较少, 有社区意识但是缺乏紧密的社区联系机制, 人们相互之间疏远、冷漠, 甚至感到孤独和无助。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尤其是邻里之间的志愿互助服务, 可以加强社区成员间的接触和相互关怀, 减轻彼此的疏离感, 尤为重要的是社区志愿服务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提升了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 培育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极大提高了社区的和谐程度。

3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制度, 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对和谐社区的构建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总体而言,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突出表现为志愿服务精神还没有深入人心而转化为社区成员的自觉行为;社区志愿服务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和方便的志愿服务平台;社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强且服务内容单一;制度化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和谐社区的构建。针对社区志愿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7.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七

一、凡到红黄蓝艺术学校培训书法美术的学员都可免费试学一次。一经报名注册后,请学员按班按时坚持上课。如有事耽误的,当天不能来培训的学员,须提前书面或电话请假。科任老师根据情况安排补课或往后延长相应课时。凡是不请假而无故耽误的课时视为自动放弃,课后老师不补课不退费。凡是不请假无故旷课四次以上的学员,本校有权将其开除,并不退还任何费用。请广大学员积极配合支持!

二、在本校培训的学员报名注册后,为了公平公正,在本校购买的材料,管理人员一次性将材料全部发放给学员自己保管。如果用完、丢失或浪费后,学员自行购买。本校不再提供任何免费材料,请学员计划节约不要浪费材料。学员上课时带好各种用具及材料,放学后自行收好带走。

三、本校上课时间主要定于周末和节假日,如无不可抗拒的因素,本校一律照常上课。如有变化,本校管理人员要提前电话书面或口头通知。

四、到本校培训的学员请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听从科任老师的教学安排。在校内不打闹、追逐,不在墙上、画面上乱涂乱画,损坏公物照价赔偿。需要家长接的学员,等待家长来一起回家,如家长有事不来接的,要求学员自己回家或需要老师送回家的,请家长提前打电话或口头通知。不需要家长接送的学员放学后自己回家,上学放学路上注意人身安全。校外所有安全责任自负。请广大家长学员理解支持。

本条例长期有效。

祝大家幸福平安。

家长签字:

学员签字:

8.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篇八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 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政府的倡导、社区志愿组织的推动、政策法规的规范与促进、社区全体公民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引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 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 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 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 军烈属身边有亲人, 伤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 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 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 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 满足心理需求。

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 总体素质较高, 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并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社会的培育, 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三) 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 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 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 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 提高了自身素质, 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 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 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 充实业余生活, 丰富人生阅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 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其最早的志愿者就产生于社区服务领域。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我国社区政策不断演进, 社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丰富、发展。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底, 已有2, 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 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 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

(二)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 参与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成立之初, 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 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 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大二、大三时, 除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外, 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 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且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具体的部门与社团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活动, 更不用说知道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了。可见, 在大学校园中,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深厚的氛围。

(三) 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节假日参与活动居多。

当代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 主要以探访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和关爱儿童成长为主, 在志愿时间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如雷锋节、植树节、劳动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或者周末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较窄, 内容多集中在针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 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会导致社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形成一种常态化, 这种偶然为之的志愿服务活动许多时候是出于老师或者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 志愿服务的无持续性无法激起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 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是属于自愿而无物质回报的。在调查中, 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证书,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给予一定的公开表扬, 相当部分调查者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物质补贴上, 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 比如车费与餐费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以助人为己任, 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奖励, 并不看重物质奖励。尽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 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褒奖, 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一定程度的奖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热情, 并且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五)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机较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 精神得到了满足, 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也是“乐己”。被调查者中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表示,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体现个人价值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最大的感受。因此,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已经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结合。

三、促进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策建议

(一)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 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 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大学生志愿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 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

目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 因此, 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 起到促进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 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比如开创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三)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整合力量。

其一,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注意加强横向联系, 结合专业, 互相补充, 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其二, 加强与社区志愿者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所需、居民所急,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

第一, 各高校团委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 确定不同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每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第二, 开展相应的培训。首先是基础性的培训, 是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其次是专业性的培训。一些大型活动, 不进行培训, 志愿者不能有效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另外,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应有专门的指导老师, 定期开设讲座, 开展服务, 不同社团间可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 交流工作经验。

(五)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章程, 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主体。

1、加强正面引导, 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求。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 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 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同时,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行为导向,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识, 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得到有机的统一。

2、加强规范管理, 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施条例。

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中, 各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和意见。在制定时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条件、服务项目、基地设立、经费落实和管理、奖惩条例、评价机制等作详尽的规定。在执行实施意见或条例时要做到公开、公正, 统一标准, 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加强实践研究,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平台。要加强跟踪调查, 深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 采集第一手资料, 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制定出切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是志愿者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内化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会, 保障活动资金支持。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 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海军, 倪赤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J].理论界 (双月刊) , 2003.6.

[2]常春梅.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2.

[3]颜吾佴, 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2.9.

[4]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40.

9.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九

因为小朋友喜欢涂涂画画,对漂亮的颜色特别感兴趣。所以这学期我们在自主游戏区域中准备了许多广告颜料。一次活动中,燕燕小朋友不小心把装有蓝颜色的盆子打翻到了黄颜色的盘子里,燕燕又开心又兴奋地说:“变色了,变色了。”这时豪豪说:“红色和黄色会变什么颜色呢?”……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我设计了美术活动《变色》。再有我班的幼儿生性活泼又喜欢音乐,对创编活动情有独钟,于是我大胆地把音乐和美术整和在一起,设计了以探索为主的整和活动――《红黄蓝变变变》。幼儿在涂涂变变的活动中享受自编活动过程结果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大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尝试,探索三元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

2、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及结果。

3、倾听歌曲《闪烁的小星》,学习把探索的过程、结果唱到歌曲中去,体验自编自唱带来的快乐。

三.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毛笔、调色盒人手一份。调好的颜料盆每组一份。

2、场景布置:印染厂(红、黄、蓝、绿、紫、桔等各种颜色的布布置在周围。)

3、团好的纸团若干(是人手的2~3倍)

4、录音机、磁带《郊游》、《闪烁的小星》及伴奏带。

四. 活动过程实录

(一)幼儿听音乐《郊游》入活动室,参观印染厂。

1、教师介绍印染厂的颜料。

2、边走边看边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评析: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

(二)请幼儿学当小工人,亲自尝试印花布。

师:“这些布真漂亮。你们也想来印一印,染一染吗?”

评析:幼儿参观时就有印布的冲动,教师这么一说正和孩子们的口味,提高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提供三种颜色红、黄、蓝,请幼儿自由取两种颜色进行尝试变色。

1、师:“你们能不能染出更漂亮的颜色?”

师:“你们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2、幼儿自由讨论猜测,教师认真倾听。

3.教师提出染布的要求,用其中的两种颜色进行变色,证实刚才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的交谈。

5.请幼儿说说变的过程。**颜色和**颜色合在一起变成**颜色。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得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四).合作印花布,体验自己亲自变出来的洋上颜色印花布带来的快乐。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幼儿动手操作。

评析:教师没有更多的要求,放开手脚让幼儿尽情操作,幼儿又开心又尽兴,使得平时胆小不太敢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印花布中去了,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五).创编歌曲。

1、倾听歌曲《闪烁的小星》。

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把变出来的颜色染了漂亮的布辛苦了,我们休息一下,来听听音乐吧!”

2、把变出来的过程结果创编到音乐中去。

评析:在创编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幼儿一填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能随音乐唱对歌词,唱过两边后出现了高潮,歌声齐气又响亮,是孩子们对自己操作结果的肯定,也是孩子们有自信的一种表现,很棒!

(六).活动延伸。

了解其它颜色几种的变化。

10.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十

活动目标:

1.探索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初步感知三原色变色规律。

2.尝试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喜欢科学小实验,享受实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规律。

难点:记录并能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记录表(大和小),红色、黄色、蓝色橡皮泥若干,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前半部分。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故事《红黄蓝,做朋友》,猜猜看,当红色撞上黄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当黄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当红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二、探索红黄蓝三原色变色规律。

1.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师:“到底会变成什么呢?试一试才知道。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色橡皮泥,现在小朋友就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去试一试,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就用同色蜡笔做一次记录。”幼儿操作探究时,提醒幼儿探索两种颜色变变变时要使劲揉捏,这样变出的新颜色才比较明显、均匀。

2.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做好的记录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发现?”请幼儿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记录表,分享实验探究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验证。

如:老师刚刚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一半红一半黄,这是为什么呢?

请一幼儿到前面操作验证,寻找原因:撞的力气太小了。

小结: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撞上蓝色变出了绿色,红色撞上蓝色变成了紫色。那红色、黄色、蓝色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3.拓展实验:红+黄+蓝三、拓展延伸:颜色变变变颜色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在我们的科学角里还有许多好看又好玩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变一变。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11.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十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3.26%。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机构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 高校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塑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等志愿活动品牌, 在人数、专项服务、资源调配等方面存在优势, 但仍表现出某些缺陷, 如需求服务不匹配、时间波峰性、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漏洞等。

已有研究中, 魏彤儒、郭牧琦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列出了老年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偏好现象;林冬冬探究了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刘晓蓉研究了长沙市现有青年志愿者组织运行模式。以上研究论文都直接或间接研究了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现有模式, 但侧重点不同。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及分析, 对现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群体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使其逐步良性循环运转的可操作性建议。

2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文选取武汉市作为调研地区。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 1993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剧, 对社区养老居家服务的需求旺盛。同时武汉市高校众多,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社会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因此, 武汉市可以作为大城市的代表, 对其探索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具有典型意义。

本次调查针对高校志愿者和社区老年人分别设计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近500份。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两种形式。其中, 针对高校志愿者,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提高效率减少受访者的疲劳度, 纸质问卷的发放、收回均在监督之内完成, 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客观独立性;面对老年受访群众, 则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 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结果;文献查阅伴随整个调研过程的每个细节。

3 调研报告分析与问题提出

本问卷围绕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展开分析, 分为老年人服务需求现状调查、高校志愿者现状调查两个大的方面, 运用SPSS和Excel等工具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设置95%的置信区间。

3.1 老年人现时服务需求现状调查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这一部分主要是统计受调查老年人的现时生活状况。

关于受访者年龄, 年龄在 (40, 49) 之间有20.00%, (50, 59) 岁的老年人占据27.50%, 有30.83%的老年人年龄在 (60, 69) 之间, 7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为21.67%, 关于年龄的数据显示大多数老年人为高龄老人, 这部分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在表1中, 将4个选项 (工作、退休在家、退休后仍兼职、其他) 的权重分别设为4、3、2、1, 得出相应的均值、方差和95%置信区间。从表1中可以看出笔者采访的老年群体中退休在家人数居多, 样本均值也接近权重3, 显示多数老人为退休在家状态, 而退休后仍然兼职的的人数很少, 方差较小, 显示数据比较集中, 可能与当下居家养老模式有关。在老年人现在居住生活费来源中, 依靠退休工资或养老金有34%, 而依靠儿女获取生活费用来源的有38%, 其他的有28%的人选择了其他途径, 表明当前养老结构仍未有大的变化, 以儿女和养老金养老仍是普遍模式, 也表明现在处于中间层的中青年肩负着给付养老费和交付养老金的重担。结合上述分析, 现在老龄层结构分布趋于老龄化, 这和本国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国情一致, 而老年人生活经济来源相比国外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结构不合理。

根据如下图表数据显示, 在影响老年人接收志愿服务的因素中, “服务能力”高达92.57%的比例, “服务态度”占据87.69%的比例, 由此可以看到志愿者的招聘和培训在社区服务中占据了很重的比率,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对武汉高校志愿者实际走访发现, 高校志愿者以班级为单位自愿报名, 每名志愿者根据学校志愿者管理中心的安排开展志愿活动, 并未有志愿培训制度。

3.2 高校志愿者服务现状调查

关于高校志愿服务时间, 根据调查发现, 为老服务时间在“学雷锋”日、重阳节等节假日的概率高达90%以上, 甚至有些社区一天会接待超过三次以上的为老志愿服务。从老年人接受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志愿活动周期性、不长久性”这一因素的比例有46.23%, 因此如何协调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 避免出现为老服务“扎堆”现象是需要考虑的。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 武汉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类型中“为老服务”所占的比率是31.62%, 而为老服务的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

由此可以看出, 为老服务是现在高校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板块, 并且志愿服务类型集中在日常生活服务, 高校志愿者主要替代了一般家政服务人员的角色。

但实际上, 老年人希望的志愿服务类型的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 老年人更期待的是“健康养生类”、“健身类”、“文艺舞蹈类”等一些休闲娱乐类服务。但是高校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类型比较单一, 一般是日常生活类以及心理访谈类, 侧面反映出高校志愿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根据高校志愿者组织中使用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显示, 15%的为老志愿服务是通过电话网络方式决定的, 剩下的85%志愿服务是通过学校传统的为老志愿服务沿袭过来的, 这些数据明确显示, 现有的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很低, 传统服务接受形式 (由于种种原因如资金匮乏、专业公司稀少等) 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3.3 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现状

从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来看, 不会使用的比例占据85.83%, 仅14.17%的老年人会使用互联网, 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 互联网硬件不再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相反, 软件的使用操作是制约其进一步在老年群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来看, 仅25.83%的老年人选择每周上网5个小时以内, 而有35%的老年人选择不上网, 时间为0, 比率占据第一, 与上题中的不会使用互联网相互呼应, 显示不会上网仍然是阻碍其享受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制约瓶颈。上网10小时以内和15小时以内的人数分别占15%和2.5%, 表明仍有老人上网, 说明老年人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潜能是存在的。

从老年人对网络信息有用性的认知来看, 选择网络信息在不同方面有用性的人数超过了选择网络信息无用的人数。觉得网络信息没用的人数占39.17%, 而网络在节省时间、节省开支和丰富生活的三个选项中, 分别占22.5%、18.33%、20.0%。数据显示网络的有用性一定程度上惠及到了老年人生活, 但是仍然是一些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的方式。

从老年人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困难因素来看, 各个主要因素所占比例比较平均, 没有显著性的因素阻碍老年人

使用网络技术。其中, 家庭因素占15.83%, 传统观念占24.17%, 经济状况不允许占17.50%, 身体健康状况占14.17%, 教育程度占13.33%, 子女态度也占到了8.33%的比重, 其他则有6.67%的比率。各个因素的平均分布说明在当今老年人群体结构中, 已经出现多元化结构问题, 表现为不同形式, 难以抓住重点进行根治, 需要花费较大功夫在各个方面一步一步完善机制。

4 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与建议

4.1 开展实用性网络培训

针对老年人不善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现状, 可组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校志愿者进行一系列的周期性培训活动, 现场上课讲授答疑, 并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实用性网络知识和技巧, 帮助老年人掌握网络基础信息, 解决老年人关心的日常上网问题, 享受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

4.2 协调需求和服务的不对称性

高校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和老年人需求之间的脱轨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突出, 部分高校志愿组织沿袭旧有活动模式和内容, 未及时调查和更新老年人现有需求。对此, 高校志愿组织应和老年人所在社区加强联系和交流, 委托社区居委会定期收集和调查老年人需求, 以便及时调整服务内容。

4.3 高校志愿活动时间

高校志愿组织应调整活动时间, 使之贴近老年人的需求时间, 尽可能做到有需求即送服务。因此, 在现有社区信息设备缺乏的情况下, 居委会仍起到重要作用, 应建立高校志愿组织和居委会点对点的联接, 社区老年人临时有某些突出需求, 即传达给志愿组织, 使志愿活动更平常化, 而不是随着节假日呈现波峰式的涌现和消失。

4.4 推广使用信息化平台

现有的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因为工具的限制, 缺少灵活性, 过多依赖旧有信息, 阻碍这一领域进一步扩大。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可以让高校志愿者组织更及时、快捷、准确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扁平化管理思想, 使双方在信息化平台下, 实现沟通及时、回应迅速、需求与服务对接的功能, 使老年人更愉快的享受社区服务。

5 结束语

本文以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现存问题, 从老年人服务需求现状调查、高校志愿者服务现状调查、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现状三个方面, 阐述和分析了现有模式的缺陷和漏洞, 并提出了完善体制和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可操作建议, 希望促进本领域进一步发展。

摘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 通过对武汉高校志愿者和社区老人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对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现有缺陷归结为招募机制、时间、类型、信息化平台的使用4个方面, 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以上问题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改善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社区居家服务,机制缺陷

参考文献

[1]魏彤儒, 郭牧琦.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21 (2) :59-64.

[2]林冬冬.中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12.社区志愿者服务章程 篇十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进一步规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社区保障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从社区成员多种需求出发组建以居民群众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务,协助解决社会问题、倡导居民互助,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志愿者各社区志愿者组织。

第三条 社区志愿者是在本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登记并同意自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员。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由社区志愿者组成,在社区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第五条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在镇党组织及社区的领导下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结合社会和社区实际确立服务项目开展服务。

第六条 鉴于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日益壮大的实际和服务项目的需求,在本社区可注册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但各服务队应有相对稳定的志愿者者、服务对象及相对稳定的服务基地。各志愿服务队伍可自行设计“社区志愿服务队”标志。

第三章 招募与注册

第七条 社区服务队有义务和职责向社会各界招募社区志愿者,接受志愿者报名申请。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服务队志愿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社区志愿者服务章程; 2.志愿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3.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

第九条 新申请加入的社区志愿者应先参服务队所组织的活动,从基层熟习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及运作,服务满4小时后,可向社区提出申请,并填写注册社区志愿者申请表。

第十条 申请人将填写好的申请书交所在服务队队长签写意见后,连同该申请人的服务时间记录卡社区,社区在收集有关资料后,统计核实申请人的服务时间、所参与的活动,确定其申请资格、由服务队队长与社区共同审核通过申请人的申请。

第十一条 社区及服务队每半年举行一次活动、服务联席会,通过新申请人办理注册手续、研究制定服务队半年服务项目及服务内容。

第四章 社区志愿者权利及义务

第十二条 社区志愿者和志愿者队享有以下权利:

1.志愿者接受志愿者组织的培训。培训分为志愿者基本知 识培训、服务技能培训;

2.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请求志愿者队伍的帮助解决;

3.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志愿者所从事志愿活动的需要可要求相关部门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人身保险

4.志愿者享有监督、建议、批评、出入自由的权利; 5.有困难时优先获得本服务中心服务。

第十三条 志愿者和志愿者队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 ; 2.遵守志愿者协会的章程;

3.完成志愿者队伍安排的服务工作等;

4.维护志愿者和志愿者队伍声誉和形象保证服务质量; 5.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佩戴统一的标志(条件可能); 6.向社区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五章 服务范围和重点对象

第十四条 社区志愿服务范围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帮困、社区治安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的服务工作等公益事业(服务以志愿者及其队伍的行为能力为限)。

第十五条 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是小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具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根据服务对象的申请或者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者服务队与服务对象之间是自愿、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重点开展以下服务:

1.长期定点开展志愿者为困难家庭、烈军属、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一助一”长期服务活动,敬老助残、扶贫帮困;

2.围绕大型社会性公益活动开展阶段性志愿服务,发挥社区志愿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

3.开展志愿者大墙内外“一助一”帮教服务活动,挽救失足青少年,维护社会安定;

4.开展志愿者便民服务,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量体重、量身高,免费维修小家电;

5.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诉讼代理服务,维护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围绕社区建设与管理,组织志愿者定期进行镇容监督、卫生清洁等服务; 7.为见义勇为英雄、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子女、孤儿、残疾儿童提供家教生活服务等少儿课外志愿服务;

8.发挥各服务队伍特点、优势,为服务对象开展其它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9.本着自愿原则量力而行,为特困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

第六章 保障及服务要求

第十六条 社区确保有专门的志愿服服务工作场所、人员和必备的办公设施。

第十七条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可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任何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各类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依法国家相关法律条例执行,接受社区党支部及志愿者监督。

第十八条 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统一纳入社 区志愿者服务协调管理。

第十九条 参加活动的社区志愿者应准时到达集中地点,如确有问题需延时到达,必须提前联系活动负责人。

第二十条 服务活动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注意环保,尽可能地减少对居民群众的滋扰。

第二十一条 社区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有任何意见,应即时直接向服务负责人提出,并由其负责解决。

第七章 奖劢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为激励社区志愿者服务热情,暂以累计服务时间为标准,设立星级社区志愿者,在每年3月5日前后表扬本社区星级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评定标准(暂定):

1.志愿服务时间满10小时的评为一星(★)志愿者; 2.志愿服务时间满20小时的评为二星(★★)志愿者; 3.志愿服务时间满30小时的评为三星(★★★)志愿者;

4.志愿者服务队时间按注册人数(参加活动人数)平均到人进行队伍表彰; 5.对在物质、奖金帮扶大及个人表现突出的个人可单独进行星级表彰。第二十三条 对社区志愿者负责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以下错误者,按情节严重程序给予相应批评处理:

1.在组织工作中严重失职失误的将提出自我检讨;

2.在活动中造成服务整体分裂倾向、背离服务发展宗旨、屡次延误服务工作等情况下,情节严重者劝其退出服务队伍;

第二十四条 凡有损社区志愿者队伍形象声誉的活动、行为的志愿者,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自我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劝退。

第二十四条 已报名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半年无故不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则视其为自动退出本服务中心。

第二十五条 社区志愿者退出志愿者服务队,应书面或电话之所在服务队。第二十六条 社区志愿者如有严重违反章程的行为,经社区组织机构表决通过,可直接予以除名。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志愿者及志愿者队伍活动必须与国家宪法、法律为根本,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开展各项活动,当活动有异议时需向相关部门请示方可进行,否则视为个人行为,与服务队伍与社区无关。

第二十八条 志愿者根据志愿服务队的安排在开展服务期间,造成服务对象或者第三人损害的,有关的志愿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志愿服务队与服务对象另有约定的除外)。志愿者承担民事责任后,受害者有权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志愿者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二十九条 服务对象在接受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对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社区志愿服务队应当支持受损害的志愿者向有关的服务对象追偿损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十条 冒用本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名义、标志和有关资料进行违法活动的,社区志愿服务队有权要求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经志愿服务队成员表决通过、注册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解释权由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

灌云县下车镇社区教育委员会

13.正常情况下红黄蓝三原色 篇十三

红+蓝=紫色

蓝+黄=绿色

红+黄+蓝=黑色.粉柠檬黄 = 柠檬黄 + 纯白色

藤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桔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 黄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熟 褐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 红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 红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 红 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 石 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 蓝 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 绿 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 蓝 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 灰 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 绿 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 绿 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墨 绿 色 = 草绿色 + 纯黑色

粉 紫 色 = 纯白色 + 纯紫色

啡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大红+柠檬黄+湖蓝——熟褐(其实几乎可以是黑色)

大红+柠檬黄——桔黄

柠檬黄+湖蓝——草绿,加多了湖蓝就是粉绿

大红+湖蓝——紫罗兰,加多了大红就是玫瑰红

大红+桔黄——中黄

大红+草绿——熟褐

大红+紫罗兰——玫瑰红

柠檬黄+紫罗兰——熟褐

柠檬黄+草绿——浅绿

14.红黄蓝社区志愿者服务 篇十四

来到城区八角井社区政府东路33号居民房, 资阳移动网络维修工作人员迅速进入角色, 带上随身工具打开小区分纤箱, 进行网线故障排查, 打开笔记本电脑进行小区信号检测并作调试。资阳移动网络维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居民楼的网线与其他多个楼门连接, 相互穿插交织在一起, 久而久之形成了‘盘丝洞’, 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我们今天到这来就是为了给居民们检查网线、检测一下网络信号, 让他们的生活、通信更方便一些, 为他们服好务。”

在政府东路55号居民房, 据资阳移动网络维修工作人员介绍, 该居民房的网线比较老旧, 急需改造:“这里建设较早, 属于电话线接入, 而现在的接入方式已提升为光纤物联网了, 我们也通过义检活动进行摸底, 以便后期规划资源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上一篇:党工委书记2010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廉政风险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