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期中试题(精选5篇)
1.语文版九年期中试题 篇一
作品名称:《》作者:
(2)请就上题中你推荐的作品,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
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项说说你推荐的理由。(4分)
答: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2)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说话。(2分)A间或jiàn阔绰 zhuî附和 hâ笔砚忐忑不安tǎn.yànB.猗郁yí涸辙h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进入家家户户;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频道增多了,电视内C.皲裂jūn冠者五六人guānD.婆娑sā禀赋bĭng 虎视眈眈dān
容日趋丰富。对于看电视,同学们可谓是“情有独钟”。很多同学一有空就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视机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2分)
A.脑羞成怒 坦荡如砥 断章取义 求枝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贪婪地观看,恨不能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一口气吞下去。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及答案
C.歇斯底里 揠苗助长怀古伤今 禀副D.不屑质辩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
3.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比喻)B.石榴,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拟人)
C.黑云压城城欲摧。(夸张)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排比)
4.下边有语病的一句()(2分)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
6、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曾子谈人要有抱负,有毅力的一句话是:“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调歌头》表现诗人对亲人良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爱情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常被人们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的崇高品质。(5)《浣溪沙》中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________________,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7、综合应用(10分)1)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6分)
林敏同学计划利用假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不知先读哪一部好。请把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推荐给林敏。
(1)请写出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2分)
中学生看电视,究竟有利还是有弊?为此班里举办了一次“看电视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代表正方的甲同学说:“看电视利大于弊。看电视可调节学习,松弛神经,提高学习质量。其中的优秀节目,还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向上,文明做人。” 假若你是反方的代表,你会说:3)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从众
利用利用利用
森林木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
二阅 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各题。(11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
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的人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乙)“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9、甲文“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说明孔乙已虽然穷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B、说明孔乙已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筹。C、说明孔乙已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D、说明孔乙已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独特。
10、甲文中加点字“排”表现孔乙已怎样的心理?(3分)答:
11、甲文最末一句写道:“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笑声贯穿了整篇小说,充满了笑的咸亨酒店与乙文中第一段中提到的“铁屋子”的环境是否完全相悖?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
12、乙文是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选段,《孔乙已》就收在《呐喊》里,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力作,也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呐喊。在他的呐喊里你能听出鲁迅对孔乙已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不超出15个字)(3分)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11分)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
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多大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 笑,但不知怎的,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 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 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补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3、下面句子,不能表明“我”和父亲“很疏远”的一项是()(2分)
A.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B.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C.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D.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
14、第5段中写到,“他冷竣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下面对父亲这种反应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B.这是父亲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C.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为儿子读大学没有学费而伤感。
D.这是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的同时又为儿子的将来而感到忧虑的真情流露。
15、父亲外表冷峻,其实对“我”藏着深深的爱。这种爱,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感受到的?3分)答: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
16、下列对有关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那么寻常;也
A.第8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一句的含义是指父亲在冷竣的外表下对“我”有一 种深深的爱。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B.“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C.文章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第1段的“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相照应。D.“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作者这样说,是因为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17、文章说“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当你和你父亲或母
亲产生“代沟”后,你认为应怎样解决?(2分)
(三)阅读《马说》,回答各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本文选自《》作者是(谁)。(2分)
19、给下面句子中括号前的字注音。(2分)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20、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回答下列问题。(4分)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中“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人?
2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文章涉及了“人才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课题。请在这些文章中选择两个人,以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人才的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见解。(2分)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
23.请按要求作文。
名。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1 B2 B3.D4.C5.A6.(1)见贤思齐焉(2)任重而道远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加过人工似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7、1)符合题意即可。2)、看电视弊大于利。看电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使人变得懒惰、不爱动脑子,限制其思维活动和创造力;而且容易使人患上精神疾病。(言之有理即可)3).越来越多的人大量利用森林资源,致死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或森林面积越来越小)。8.(5分)(1)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2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2)“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1分)“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1分)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1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
(三)9、(C)
10、表现出孔乙已的拮据、穷酸,想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11、并不相悖。精神麻木的国民使铁屋子异常死寂。咸亨酒店里所充斥的短衣帮对孔乙已的笑何尝不是麻木不仁呢?快活是外在。咸亨酒店正是那如铁屋子一般黑暗死寂的旧社会的一角。
1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D。
14、A、B.15、(1)给儿子倒酒(2)卖驴让儿子复读(3)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4)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5)专门赶回来送儿子并深情叮嘱
17、(略,言之有理即可)
18、《昌黎先生集》韩愈19.(2分,每空0.5分)pián xiàn sì shí20(3分)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啊!(每处横线上的内容占1分,语言组织不当酌扣)21.(4分,每个分题各2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人(的统治者),“千里马”喻指有突出才能的人。22.(7分)开放题:应言之有理,并自圆其说,备选人物的经历与提炼出的观点要一致。如:河伯意义在见识与态度,愚公在意志与胸怀,孔乙己在制度与意识,清兵卫在创新与发展,陈毅意义在求贤若渴,齐仰之意义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等等。
2.考场作文策略(语文版九年级) 篇二
中招语文,作文是重头戏,能否夺得高分是语文考试成败的关键。在考场中,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保证时间,从容写作:
考试是一项费力费脑的劳动,神经高度紧张,大脑高度思维,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因此在做基础题和阅读题时要尽可能地快,要给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至少要保证有50分钟的写作文时间,这样才能冷静思考,从容写作。切忌在做基础和阅读题时在一题一问上死扣不放而致使作文仓促(仓促迎战败局已定)。
二、选题定题,快速果断:
中招作文往往是二题选一:一题是话题作文,一题是半命题补充式作文。在做题时,要看清、看完文题,从文题的材料提示语中,从所给的备选项中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熟悉的、最有感触的、印象最深的、有话可说的选项。快刀斩乱麻,确定所写作文题,一旦定案,别无抉择,切忌举棋不定思前顾后,反反复复,在犹豫中把时间耽搁过去。
二、拟题构思,化大为小,整体布局,写出提纲:
确定写题后,再研读话题提示语,进行拟提构思。]
拟出一个靓丽的题目:能给自己的作文拟出一个好的标题,可以给自己作文增色添彩,让阅卷者耳目一新,从而迎锝高分.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像一个人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过目不忘,让阅卷者耳目一新。拟题的方法有(1)引用化用诗句、歌名、歌词、格言、俗语 (2)运用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修辞手法 (3)富于想象设置悬念 (4)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5)借用各种数学符号(6)幽默滑稽俏皮 (7)富于抒情等很多种。无论怎样拟题,要切合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修饰语,可在话题后加修饰语,可前后同加,也可不出现话题字眼,切记不可直接把话题做题目。
构思谋篇,写作的关键。话题作文的话题宽泛,大而广,提示选项多。在选项时,要选自己最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脑海中有储备材料的选项。构思中,要化大为小,化宽为窄,化面为点,这样写起来容易入手着笔。作文功底不够扎实的同学要在“仿”下工夫,根据话题材料,回顾自己有没有写过类似的话题作文,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优秀作文,思考旧为今用、它题借用、他为我用、优为我用写,但要有一定的改变,要符合自己的生活真实。要求同学们可多读一些不同话题、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选。作文水平好的同学要在“新”“真”字上下功夫。“新”,要深挖提示语的内涵,想别人难想之处;写别人不写之事;悟别人难悟之趣;说别人难说之理;散发思维捕捉写作灵感;逆向思维,与众不同等。“真”既真实真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写自己内心的感悟真情,感情真挚,发自内心。构思方法有:设置悬念、铺垫渲染、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比拟象征、一波三折、以小见大、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等。整体布局,写出提纲:考场短短几十分钟,不可能拟出草稿再誊写,但也不能草草着笔,贸然下笔。在构思中,要谋篇布局,写出提纲,以提纲为思路,一气呵成。切忌挤牙膏式思维,想一段写一段或天马行空,信步游缰。
总之,话题作文要求宽泛,文体不限,可叙事抒情、可发表议论、可说明事物事理、可编写故事寓言;内容不限,可天南地北,谈古论今,可感悟人生、社会、自然等;文题自拟,更加随便。利于发挥学生写作特长,激发写作灵感,但写话题作文容易出现扣题不紧或偏离话题的情况。因此写话题作文时,无论你写什么,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在结尾中要紧扣话题。另外,从我们考试的作文上看到:我们写话题作文往往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常常习惯于概括述说,泛泛而谈,不细、不深,缺乏自己的感悟,没有真情实感,空泛无力。建议我们同学要写记叙文,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取材,写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抒发真情实感,少写空洞的议论文。
四、雕琢开头,打造结尾,紧扣话题,首位呼应:
开头是阅卷者先看必读处,是最引人注目之处,因此我们对作文的开头要精雕细琢,打造一个精美的开头。让它如待嫁的新娘,凤冠霞帔,眉目生情,引人回眸。在开头中,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或议论抒情情意浓浓,或景物描写渲染铺垫,或以人物细节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或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省,或引用诗词、歌词、对联文学意蕴深沉,或想象奇特语出惊人,或侃侃而谈先声夺人,或幽默诙谐情趣横生等。在修辞手法上,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趣味横生、夸张突出引人、设问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反问感情强烈、排比气势磅礴等。
有一个精美的开头,还要有一个闪亮的结尾。因此在写作文开头时,就要同时考虑到怎样结尾。结尾点题要紧扣话题,首尾照应,或议论抒情感情真挚,或点明题旨蕴涵哲理,语犹未尽回味无穷,高亢激昂满怀豪情,悲悲凄凄情意切切等。
五、写实写细,内容充实:
记叙文要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有人物的细致描写刻画,要突出细节之处,要有环境的衬托渲染。议论文的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时最好要正反事例进行对比,要有名言的引用。篇幅不够,事例来凑,这是考场作文的取巧手法。
六、文面装裱,细心慎重:
考场作文,时间紧迫,心慌神急,加之平时写字功夫不到,写起作文来更注意不到了书面书写。这是考试作文的大忌,书面书写本就是学生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要考查的一项内容。在语文试卷上卷面分往往是三分,但书面书写应影响得分的不止三分。同等的作文,书面书写不同,得分相差多者可达十分。可见,我们一定要比平时还要重视考试作文的书面书写。文面装裱是一项取巧分、感情印象分。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文题居中,行款格式正确。2、笔迹单一清晰。3、不涂抹、不勾画、无斑疤、无粘贴、无涂改,有错轻划一线即可。4、无错别字。5、篇幅以余三两行为宜,不应附加太长。6、书写认真字体工整。总之,字写功底差的在“干净工整”上下工夫,写字有功底的在“整洁美观”上下工夫,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现出来。
考场赠言
从容步入考场,细心审题不慌。
看清题意要求,开动大脑巧思。
逐题作答不忙,答后复查周详。
3.语文版九年期中试题 篇三
课时 共二课时 有无课件 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休憩、冥想、安之若素”等优美字词,体会文学与哲学的巧妙融合;
2、通过理解作者所述“家的内涵”,引发学友对家的个性思考,激发对家的归属感;
3、培养学友于平凡之事、普通之物中产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三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友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几个比喻句的重要作用;2、体会作者“寓哲理于常情中”的艺术手法。
课前准备 学友预习课文,对文中所引用的名人名言作背景理解;师长作好课件。
学习环节 学习过程及内容 拓展
【自究预习】
【自习反馈】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分小组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个性体验
【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分小组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个性体验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分小组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个性体验
【自延提升】
【自测达标】
1、作者、作品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A、理解下列重点生字词
袅袅、安之若素、一应俱全、温馨、闲言碎语、朦胧
休憩、摇曳、黯然失色、萦绕、落叶归根、陶冶
B、从上述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二、互相评议诵读时的优缺点。
三、默读课文引子和第一部分,探究作者对家的初步认识,思考:
1、“引子”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这部分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2、在这部分里,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并由此概括本部分内容。
3、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四、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作者对家的进一步认识,思考:
1、在这部分里,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并由此概括本部分内容。
2、作者是如何将“家”与“港湾”联系起来的?
五、分小组诵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作者对家的深层认识,思考:
1、在这部分里,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并由此概括本部分内容。
2、作者是如何将“家”与“岸”联系起来的?
第二课时
一、用心聆听课文范读,感受“家”的氛围。听后再有感情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二、整体感悟: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三、写作手法探析:本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能举例分析吗?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吧。
2、填空: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五更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是游子_____________的永远的岸。 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深情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
解题:
“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词语积累: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阅读要点:
阅读本文这类夹叙夹议又蕴含哲理的散文,首先应进入到作者描绘的情景和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作者的所感所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收集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及有关“家”的诗文。2、小作文《家》。
学后反思
王建云
4.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篇四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突破方法: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方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二提出的两种论证方法,进行小论文或辩论提纲的写作。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第1课时
一、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设计(一)
由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导入:问:你什么时间最快乐?(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问:雷锋日记中有一句话“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什么?
问:牛顿在实验室作实验时忘了吃饭,居里夫妇在艰苦的环境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发现了镭……这些科学家们为什么能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小结:他们不仅有伟大的理想,更有一种执著的敬业精神。他们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教我们“敬业”“乐业”的文章。
设计(二)
米卢在担任中国足球教练时,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更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态度”是一切事情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先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梁启超。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并点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多媒体投影需要注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写: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
(4)不二法门: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5)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6)亵渎:轻慢,不敬。
(7)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在读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比如让学生自己寻找最容易写错的字词并提问,或者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听写,也可以是同桌两个人相互提问的方式。
教师介绍有关演讲的常识。学生边记边思考,并且联系在电视中所看过的大学生演讲比赛等节目来体验、理解。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表对作者观点的感受,小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来解决,因为有的问题,这个学生不会,可能别的同学恰恰理解得比较到位。找一个小组把组内梳理的文章结构提交全班,有不同意见可讨论。教师可以借梳理文章结构,解决学生的疑惑点,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
分析: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部分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体,分三层进行论述。
第一层(第2~5段):论述有业的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第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学生分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诵这篇演讲词,甚至可以走上讲台做模拟演讲式朗读。试找出并积累几条自己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让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论证;论述怎样做到敬业时,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一个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试仿照这种举例论证的方法,为课文第3、4段再写一组类似的论据。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三、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探究问题
学生再次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3)本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写作特色:论证说理,引经据典。
语言特色: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五、布置作业
1.文章告诉我们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作者众多的观点中,你是否有自己的疑惑或者不同见解?
2.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落实上节课的作业入手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词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大家能否谈得更真切、更精彩。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巧妙之处。
先是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1.首先是设问巧妙:
①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②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⑤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2.其次是语言的妙处:“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有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但话又说得很委婉;“我深信”“我盼望”,没有生硬的号令,但谁又能不听他的呢?作者将“敬业”和“乐业”转化成了“责任心”与“趣味”,去生就熟,去繁就简,全然一智者形象。
三、学生合作研讨,质疑问难
1.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把自己的疑惑点提交小组,讨论思考。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作适当引导。预设学生的疑惑点有: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品味“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表达效果。?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其二,人既然是社会动物,其职业地位、从业心理就不可能不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在特定的时代,拉黄包车的,即使再敬业,也要饱受欺凌、困苦卑贱(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大总统的生活判若天壤。这时要求拉黄包车的要安心、乐于拉车,可能吗?合理吗?梁启超认为,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和军人,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现实社会中,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意识领域里真正消除等级的鸿沟。
(3)品味:就是“所有的职业都神圣,所有的职业都可敬”。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
3.教师发问: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鼓励学生讨论,踊跃作答,其他学生评析。教师适当点拨:那些普通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1.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判疑能力,辩证地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组织辩论赛:
教师依据学生情形,组织辩论双方,由班级学习委员担任本场辩论主席,教师作适当点评。辩题: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职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结: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们,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为可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了士兵,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忠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快乐。学生谈体会。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意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阅读感悟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2.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我回肠荡气的情感,给我美的升华,语文是我生活里一幅永恒的图画。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快乐学习的观点。
六、布置作业
1.作者教我们怎样感受职业中的趣味,你平时有这种感受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作者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吗?既然这样,你如何看待跳槽现象?
把上面的感受和观点写在练笔本上。
资料链接
作者资料: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计148卷,1 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的一个人物,他自18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二、演讲的基本知识
5.语文版九年期中试题 篇五
第四单元
目标全解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小说的故事情节。
2、在自主探究中,对人物、主题、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作出评价。
内容全解
本单元的四篇小说,作者不同,创作背景不同,创作目的的各异,但都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不但个性鲜明,而且都会给今天的中学生,特别是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九年级学生以某种人生的启迪;在创作艺术、表达技巧上也均是小说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是培养同学们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上乘之作。读了这几篇课文,你会对小说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刻的感受,对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故乡》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小男孩》是当代小说作家魏志远所写的短篇小说,小说完整详细地记叙了主人公“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去已和妈妈离婚的爸爸那里要生活费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由于父母离婚而变得无所依靠、寂寞孤独的近似孤儿的形象,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困苦,揭示出我们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百合花》是当代女作家茹志鹃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作者通过写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献出自己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的故事,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的根本。
《奥伊达的理想》是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奥尼尔所写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生动地叙述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的几桩趣事,塑造了一个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独立自主、执著追求的儿童形象,艺术地展现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也向父母和社会提出了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趣谈中心生活”,同学们可以围坐在一起,在欢乐中告别过去,迎接美好未来。
本单元的写作是“我和亲人的故事”。同学们面临毕业,面临分别,回忆往事自然情愫万端,此次学习的目的是感悟真情,体会社会关爱。
第五单元
目标全解
1、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字词积累”里的词语的词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中深厚的人文内涵。
3、掌握科普文章的特点,提高阅读说明类文章的能力。
4、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5、进一步锻炼运用口语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6、些一篇想象的文章,训练创作性思维能力。
内容全解
一颦一笑,有怎样的机理?又有怎样的作用?苏轼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味道鲜美,而我们对它又有多少了解呢?人祸带来的地质灾难给我国造成了多大损失?我们该如何善待自己的家园?加入WTO会给我国带来怎样的机遇?又会带来怎样的挑战?学习本单元的课外,你将聆听到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笑》是著名作家高士其的科学小品文。文章从生理功能入手,分析阐述了“笑”的功能和作用。并对“笑”进行热情讴歌,同时表达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生物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文章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善待家园》是《地质资源报》记者吴岗撰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和无以辩驳的确凿的数字,展示了地质灾害给我国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指出“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的原因”,呼吁人们要善待自己、善待家园。
《龙永图趣说WTO》是龙永图与记者的一次谈话。文章中,龙永图以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透辟地解说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口语交际是 “时事聚焦”。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了解,勇于发表不同意见,讲清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本单元的写作是“描绘20年后的家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第六单元
目标全解
1、初步了解史传文学、骈文、赠序、书信体的基本特点。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课文并理解其内容。
3、进一步提高朗读和背诵文言文及古诗的能力;加强道德的修养和文学的修养。
4、学会在争辩时做到有理有据,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5、学会写作常用应用文“合同”,了解合同书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的特点。
6、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内容全解
本单元的几篇文言文,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杨震的廉洁自律,第五伦的无私奉公,宋濂的勤学苦读,林觉民的舍生取义,以及吴均笔下的奇山异水,都会使你为之动情,为之深思。
《四知》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杨震身居高官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私心》选自《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通过描述第五伦自觉从内心深处挖掘私心,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无私奉公,自觉揭示修身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写景抒情的短章。文章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送东阳马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此时的作者也是德高望重,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式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以现身说法,通过对比来勉励这位同乡晚辈,用自己求学的艰难来劝导太学生们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专心学习。
《与妻书》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在信中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信中深刻地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及个人的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表现了烈士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
在这个单元中,你还能读到几首古代诗词,它们或是言情,或写景,或抒怀,都能各尽其妙。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运用一唱三叹,反复咏叹的方法,塑造了一个不懈地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作,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这首诗抒写了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以及凭吊古迹,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骑马春游西湖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早莺、新燕、浅草等极有早春特征的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
《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本词是李煜创作于囚守期间,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了自己的离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是传世名言佳句。
《江城子》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典型的豪放派词。词中抒发了爱国情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大将军的形象。
“口语交际 要不要注意生活小节”,要不要注意生活小节这个选题很有现实意义,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写作·草拟一份合同”,合同在当前经济社会中是一种常见常用、必不可少的应用文体。
“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白家’”,“诸子百家”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究可以了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致内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第七单元
目标全解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渴望大意。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
4、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5、自主探究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内容全解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易于记诵,并蕴意深刻,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庄子>二则》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辨。
《浑沌之死》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呆若木鸡》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
《周公诫子》中以吐哺握发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种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信,信中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文笔犀利,见解新颖且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堪称古代政论文章的典范。
《诗词五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行路难》: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感悟的激荡起伏,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信。
《凉州词》:这首诗以豪迈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色彩。
《咏煤炭》: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思想以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
《虞美人》:这首诗通篇采用问答,以高亢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和强烈的故国之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交待了作者当年起义军中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口语交际:毕业前设置“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这旨在把活动策划与听说整合为一个整体,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写作:要求写毕业寄语。强调说真话、抒真情、吐真言,句句从心底流出。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注意下列字读音。
阴晦(huì)
胯(kuà)下
獾(huün)
髀(bì)
嗤(chÿ)笑
蜷(quán)缩
寒噤(jÿn)
折(shã)本
惘(wǎng)然
恣睢(zì)(suÿ)
潺潺(chán)
黛(dài)色
愕(â)然
油渍(zì)
痒(yǎng)
濡(rú)湿
苑(yuàn)
吮吸(shǔn)
瞟(piǎo)
黏(nián)
咝(sÿ)
撂(liào)
嗳(üi)
讷(nâ)
忸怩(niǔ)(ní)
憨(hün)
秤(châng)
踌躇(chïu)(chú)
执拗(niù)
尴尬(gün)(gà)
讪(shàn)磕(ký)
抿(mǐn)
焚(fãn)
鹿砦(zhài)
匾(biǎn)
虔诚(qián)
歧视(qí)
脸颊(jiá)
唬(hǔ)
募捐(mù)
舷窗(xián)
狡黠(xiá)
挑衅(xìn)
钦佩(qÿn)
哽咽(yâ)
骨骼(gã)
奕(yì)
笨拙(zhuō)
惬意(qiâ)
滑稽(jÿ)
嫣然(yün)
迁徙(xǐ)
遗骸(hái)
吞噬(shì)
蛰伏(zhã)
石堰(yàn)
蠕动(rú)
钁头(juã)
锨(xiün)
镐(gǎo)
钎(qiün)
韬晦(tüo)(huì)
邑(yì)
贩(fàn)
匍匐(pú fú)
掬(jū)
骘(zhì)
谒(yâ)
涿(zhuō)
悫(quâ)
卿(qÿng)
晤(wù)
彀(gîu)
恸(tîng)
语(yù)
辄(zhã)
婉(wǎn)
嗟(jiý)
虐(nûâ)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
颢(hào)
裘(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âi)
蒹葭(jiün jiü)
芼(mào)
萋(qÿ)
跻(jÿ)
溯洄(sù huí)
好逑(hào qiú)晞(xÿ)
湄(mãi)
凿(záo)
渻(shþng)
倏(shū)
恃(shì)
守以畏者(wýi)
恕(shù)
睿智(ruì)
桀(jiã)
纣(zhîu)
欤(yú)
聒(guō)
壬(rãn)
恤(xù)
胥(xū)
晤(wù)
庚(gýng)
金樽(zūn)
珍馐(xiū)
箸(zhù)
爝(juã)
虞(yú)
砌(qì)
麾(huÿ)
炙(zhì)
彝(yí)
2、词语积累
【油
渍】粘在衣服等上的油垢。
【
吮
】把嘴唇聚拢在物体上吸东西。
【濡
湿】沾湿。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讷
讷】说话迟钝。
【忸
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踌
躇】犹豫。
【执
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讪
讪】难为情的样子。
【鹿
砦】形似鹿角的障碍物,用树木的大枝杈钉成,用以阻挡步兵或军用车辆。
【虔
诚】恭敬而有诚意。
【阴阳怪气】(性格、言行等)乖僻,跟一般人不同。
【歧
视】不平等地看待。
【大名鼎鼎】名气很大。
【煞有介事】像真有那么一会事似的。
【露 马 脚】比喻隐藏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多用作“露马脚”。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嫣
然】美好的样子。
【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新陈代谢】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体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叫作新陈代谢。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笑的辩证法】指对“笑”要作全面、具体、多角度的分析。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惬
意】称心如意。
【
苑
】(书)荟萃之处。
【枯
燥】单调,没有趣味。
【迁
徙】迁移。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锤
炼】磨练。在文中是褒词贬用,具有讽刺意味。
【吞
噬】吞食,并吞。
【惬
意】满意;称心;舒服。
【蛰
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石
堰】较低的挡水建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蠕
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不动心。
【呵
护】爱护,保护。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养晦,隐居待时。
【 WTO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
【
举
】推举,选拔。
【
迁
】晋升或调动官职。
【
转
】调动(官职)。
【
伦
】即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便
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
悫
】恭谨,诚实。
【蕴
藉】宽和,宽容。
【如
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晤,见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君
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
乐
】使„„快乐。
【苍
苍】茂盛的样子。
【伊
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
跻
】登,上升。
【
迷
】使„„迷乱。
【行 不 足】游玩不够。
【
骑
】一人一马称一骑。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萋
萋】草盛的样子。
【
时
】常常,时常。
【
谋
】谋划,商量。
【七
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方虚骄而恃气】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恃,凭着,依靠。【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疾视,怒目而视。【
德
】精神。
【
封
】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
诫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往
】去,到„„去。【
哺
】口中含嚼的食物。
【
荣
】光荣,荣耀,荣华显贵。【睿
智】聪慧,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可不慎欤】能不慎重吗?慎,谨慎,慎重。欤,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窃
】谦词,私下,代“我”。
【强
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重
念】又想到。【
厚
】优厚。
【卤
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见
恕】原谅我。【名
实】名义和实际。
【侵
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生
事】生事扰民。
【征
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拒
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辟
】排除,驳斥。
【壬
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
恤
】考虑。
【胥
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非
特】不只是。特,只是。【度义而后动】度,考虑。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计划、主张。【膏
泽】给以好处。【不 事 事】不做任何事情。【区
区】情意诚挚。
【
诫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往
】去,到„„去。
【
哺
】口中含嚼的食物。【
守
】保持。
【
恭
】肃敬,谦逊有礼。
【
荣
】光荣,荣耀,荣华显贵。【睿
智】聪慧,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金 樽
】金酒杯。
【珍 馐
】精美的菜肴。
【
著
】筷子。
【
塞
】堵塞。
【夜 光 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凿开混沌】借用《庄子·应帝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同“混”。
【混
沌】谓囫囵一块,这里指煤矿。
【乌
金】本指墨,以其黑色,借称煤炭。
【爝
火】炬火。
【鼎
彝】古代青铜祭酒的通称。
【
了
】了结,完结。
【雕栏玉砌应犹在】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 颜 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问
君】实际是问自己,君,指自己。几多,多少。
【梦
回】梦醒。
【八 百 里】指牛。
【麾
下】军旗下面。
【
翻
】奏。
【霹 雳】特别响的雷。
【了
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天 下 事】这里指收复北方。
二、文学(文体)常识
(1)《小男孩》作者是__________,四川成都人,___________作家,选自小说集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儿童形象。
(3)《小男孩》以________为线索,叙述________的全过程,反映了当今社会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百合花》作者________,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作者的________作,也是_________作,她的创作以_________小说见长,善于从__________的角度去反映___________。
(5)《百合花》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百合花”是女主人公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的象征,更是____________中的“一朵浪花”。
(6)他一肩__________枪,一肩__________了一杆秤,左手_________了一篮鸡蛋,右手_________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____________来。
(7)他一边 __________,一边对我们__________,一边还 __________,同时还从怀里_________一包饭团来____________。
(8)《奥依达的理想》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本文的主人公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儿童形象。
(9)《奥依达的理想》主人公的名字是______取的,在这之前,爸爸叫他________,妈妈叫他_________。
(10)文章在叙述过程中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分别经历了这样的几件事:幼小时,____________;小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学时,____________。
(11)《笑》是一篇_____文,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地方)人,现代著名的_______作家。
(12)笑的本质,是____________愉快。
(13)笑,你是嘴边一朵____________,在领上____________里开放。
(14)《笑》从_________入手,首先阐述了“笑”对________所起的作用,接着,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_________,最后,作者以________般的语言对___________,并表达了“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15)《善待家园》选自《__________》,是一篇___,作者___,《____________》记者。
(16)地质灾害是在___或___因素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灾害。它凶手___、___、___、___。
(17)___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其中,___、____、泥石流分居前三位。
(18)《龙永图趣说WTO》作者___,记者。“龙永图”,19997年2月至2002年3月任____、____。
(19)2001年_月_日,在经过__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我国终于加入___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据组织规定,在2001年_月_日正式成为其成员。
(20)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好处是有利于解决_____和纠纷。
(20)《龙永图趣说WTO》以形象生动的__、__的语言,把WTO比成___、___、___、___、与打工仔。
(22)《四知》选自_____,作者____,___(朝)史学家,字___。
(23)《私心》选自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是复姓。
(24)《后汉书》以___为体例,与____、____相同,它分为____、___、___合为百篇。
(25)“前四史”是指《后汉书》、____、____、_____。
(26)《与妻书》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7)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__。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29)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30)《黄鹤楼》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是___,____,____,_____。
(31)《钱塘湖春行》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居士。
(3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居士,为________之一。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3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6)《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____________。
(37)《浑沌之死》选自____,古人把____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____和____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_______。
(38)《呆若木鸡》选自_____,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___________。
(39)人皆有七窍,______,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40)望之,____,_____,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41)《周公诫子》选自____,作者____,____(朝)古今诗学_____的开创者。
(42)周公,是周初的___家,姓___名___,曾帮助____灭商。
(43)“一沐三握发,_____,犹恐_____”就是____的典故。
(44)《答司马谏议书》作者是 _________朝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号________,封________,是“______”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__________。
(45)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主张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__________”。
(46)文章的四个部分:先是交代________,然后________,分析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结束。
(47)《行路难》作者是___,文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8)“破阵子”是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朝著名___词人,号____。其词以____风格为主,多收集在______。
(49)《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50)《凉州词》作者是____,诗作多写____,请写出唐代另外两位著名边塞诗人___、____。
〖参考答案〗
(1)魏志远
当代
《我以为你不在乎》
(2)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小男孩
天真善良
聪明细心
寂寞
孤独
无助
(3)小男孩的行踪
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费
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
生活上的困苦
(4)茹志鹃
阿如 初旭
成名
代表
短篇
较小
时代本质
(5)小通讯员
新媳妇
纯真
高洁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
(6)背
挂
挎
提
走
(7)放东西
又抱歉又诉苦
喘息地喝着水
掏出
嚼着
(8)凯瑟琳·奥尼尔
澳大利亚
奥伊达
天真聪慧
独立自主
执著追求
(9)他自己
拜伦
杰克逊
(10)成长
给自己取名字
看电影买票
去北极探险
做有爱心的公民
(11)说明
高士其
高仕(金其),福州
科普
(12)精神
(13)花
花苑
(14)生理功能
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社会生活的多方面
散文诗
“笑”给予热烈讴歌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
(15)《啄木鸟》
报告文学
吴岗 《国土资源报》
(16)自然
人为
滑坡
泥石流
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17)人祸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18)甘远志
外经贸部党组成员
首席谈判代表
(19)1
1
5世贸组织
2(20)贸易摩擦
(21)比喻
幽默风趣 与两个人打架 与篮球比赛 与卖菜的小贩
与小孩冲马桶
(22)《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23)《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
第五伦
第五
(24)纪传体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25)《史记》 《汉书》 《三国志》
(26)《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
(27)白居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8)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9)巾短情长
尚有万千
模拟得之
(30)崔颢
唐
黄鹤楼
岳阳楼
鹳鹊楼
滕王阁
(31)白居易
香山
(32)苏轼
东坡
唐宋八大家
(3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3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7)《庄子·应帝王》
天地未开辟前
倏
忽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索。
(38)《庄子·达生》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39)以视、听、食、息
(40)似木鸡矣 其德全矣
(4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42)政治
姬
旦 武王
(43)一饭三吐哺
失天下之士
吐哺握发
(44)北宋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荆国公
唐宋八大家
司马光
(45)《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变法”
(46)写信的缘由
驳斥谬论
原因
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47)李白
闲坐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8)词牌名
宋
爱国
稼轩
豪放
《稼轩长短句》
(4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0)王翰
边塞题材 岑参 高适。
三、课内阅读精华
(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大家隔膜起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是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文中说“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如何理解“我”的路?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两个“生活” 的词性依次是_____,“一气”指的是________。
3.对文中“新的生活”有四种解释,请选择正确一的一项()
A.指共产党领导下的推翻旧制度的火热的斗争生活。
B.指自由幸福平等的生活。
C.指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想生活。
D.指.“我”心目中并不清楚的一种生活。
4.文中有三个短语都有“辛苦”一词,但含义不完全相同,请选择。
①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②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③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A.为生活所迫而奔波
B.为寻找真理与正义而奔波
C.为谋求私利而放纵不羁
5.“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他的愿望”是什么?“我的愿望”又是什么?
6.第三自然段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
A.对未来道路感到迷茫的怅惘。
B.对光明前途感到喜悦。
C.对美好前景热切向往。
D.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7.在文中划出最后一段中的议论句,指出其作用?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一会儿东,一会儿西。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山峰在上面,互相伸展到高处和远处。
C.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译: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4.下面对第一段的理解有误的是()
A.“风烟”是两个词,指“风”和“烟”与“天山”相对,写“风烟”之有无,旨在描写“天山”之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意思是“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自己的心意由东向西溯江而上”。
C.“奇”、“异”概括此处山水的特点,“独绝”表明此处的奇山异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下”在这里指整个世界。
D.这一段是总写从富阳至桐庐一段秀丽的水光山色。
5.下面是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既写出了两岸高山之多,又写出了高大的能使人产生寒冷感觉的树木之多。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是说交错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跟晚上一样看不见。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的是比喻修辞,旨在写山之多。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意思是稀疏的树木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透射出来的阳光。
6.找出文中的两个对偶句并分析它们的妙处。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耳以请
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
6.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谈谈你的看法。
(四)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笑有笑的哲学。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
笑的内容,丰富多采,包括人的一生。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笑有笑的医学。笑能治病。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
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
笑有笑的心理学。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笑有笑的政治学。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非有笑容不可,不能板着面孔。
笑有笑的教育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生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着笑声。
笑有笑的艺术。演员的笑,笑得那样惬意,那样开心,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滑稽戏和马戏等表演时,剧场里总笑声满座。笑有笑的文学,相声就是笑的文学。
笑有笑的诗歌。在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有笑的诗。其内容是:“当你撕下、1981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呵!在祖国新年建设的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1、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
(1)____
(2)____
2、“笑的,多种多样,千姿百态”,请你举例说明“笑的形式”。
3、选文是如何说明“笑能治病”的?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说明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论语》中还有一句话,说到与远方朋友相见,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能把原文写出来吗?
5、选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五)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1、这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
2、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具体含义?
(1)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2)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4、分析下列描写,看看各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
(1)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2)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5、这篇小说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通讯员和新媳妇。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1. 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远离故乡的路,一是指寻求人生的路。
2. 名词 动词 声气相通,同一伙
3. B
4. ①B
②A
③C
5. 他的愿望是改变眼前苦难的生活;我的愿望是希望将来能有一种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
6. D
7. “我想„也便成了路。”;深化《故乡》的主题思想,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二)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B
4.C
5.D
6.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出了山间美妙的音乐世界。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景色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三)1.①大 ②借 ③等待
2.B
3.B
4.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②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刻苦勤奋
谦恭诚恳。
(四)1、(1)大、小
(2)远、近
(3)高、低
(4)粗、细
(5)快、慢
等等。
2、如微笑、狂笑、莞尔一笑、媚笑、皮笑肉不笑等。
3、“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文浅显、生动。例如在说明笑能治病时,并没有扳着在孔,使用专业术语具体说明笑的功效,而是变化句式,采用通俗的语言,轻轻松松地列举笑在这方面的作用。
(五)1、《百合花》
茹志娟
2、借被成功(或“再借被子”)
3、(1)指思想保守,不通情达理,不理解部队的困难。
(2)质朴、可爱、腼腆。
4、(1)因前面向新媳妇时借被子碰了壁,受了气,心里有些不满和别扭,勉强接过被子。
(2)听了旁人介绍了被子的来历,明白了新媳妇对被子的珍惜,联系新媳妇终于肯借出被子的深明大义,感到有些内疚,觉得借得有些不妥当。
5、通讯员。理由:他为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他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我非常钦佩。
新媳妇。理由:明知通讯员牺牲了,却仍给他缝衣服上的破洞,最后用自己惟一的嫁妆——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这种善良高洁的优秀品格和对子弟兵的由衷的热爱值得学习。
四、课外阅读
(一)两棵枣树
①院里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林。院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刘师傅,另一户也是刘师傅,都是师傅。不必客气,东边的叫西边的刘大哥,西边的称东边的为刘二哥。两个哥哥,必有两位嫂嫂,他们不是一家人,却胜过亲姊妹。瞧,天下雨了,刘二嫂家没人,刘大嫂帮着收衣裳。刘大嫂上夜班,儿子小龙就在刘二哥家去吃住,幸亏他家也有个小虎陪他玩,两个男孩睡一起。
②不知怎么的,两家哥嫂忽然成了仇人,见面不理睬,进屋就关门,再也听不到两位嫂嫂的说笑声,一再也见不到两位哥哥在枣树下扳腕劲的情景。
③于是,院里的两棵枣树也陌生起来了。风和空气告诉着它们之间的距离。
④20年后的一天,大人们不在家,明明(刘老大的孙子)和英英(刘老二的孙女)在院里办家家。一阵秋风过后,“叭嗒!叭嗒!” 几粒熟枣落到地上,明明说是他家树上掉下的,英英却说是她家树上的。两个小家伙争执不休,最后,你揪我的头发,我揪你的头发,纠缠在一起。刘老大和刘老二回来见此情景,眼睛红红的,脸色沉沉的,空气紧张极了,有点火星就能爆炸。然而,他们毕竟是老头子了,两人像两条姑牛对视了足有3分钟后,便抱走了自家的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
⑤这天三更时分,月亮又圆又亮。刘老大睡不着,拿起一把铁锹,悄悄来到院里,在两棵枣树中间划了一条细线,然后就一锹一锹地挖起沟来。他要趁着夜深人静,分清各家枣树根须,明日好用红砖在院中砌一堵墙,把两棵树彻底分开。挖着挖着,他忽然发现大根小根、粗根细根纵横交错,越往深处挖根须越多,分不清它们是从哪棵树上生长出来的。他楞楞地望了一会,、突然发疯似地将土又全部填上了,最后迎用脚把土踩得结结实实。他悄悄回到屋里,愧疚地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那两棵枣树。
⑥四更天,圆月西转,银河南移。刘老二也拿一把铁锹来到院中,也是先在两棵树中间划一条白线,然后一锹锹挖土,后来又将土全部填上,回到屋里,愧疚地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院里的枣树。
⑦院里还是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两株枣树仅仅只是树吗?第一层:人与人友善,树与树亲密。第二层:人与人仇怨,树与树陌生;”人与人同出一类,根本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共存永远,第三层:人与人相依,树与树连根。第四层:人与人共存,树与树并生。)
1.这篇小说运用象征手法,通过______________来象征。
2.这篇小说围绕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这两条线索是什么?
3.这篇小说运用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这篇小说开头写“院里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最后一段仍然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5.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一个奇妙之处在哪里?
(二)朋
友
巴金
⑴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⑵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cánkuì。他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的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⑶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盖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⑷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弃绝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许多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⑸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动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能够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我也会讨一个老婆,生几个小孩,整日价做着发财的梦,抛弃了事业mâi了良心去做一个现社会制度的忠实的拥护者罢。
⑹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wǎn救回来。他们对于我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
⑺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是太大量了。
⑻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或不会缺乏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许多真zhì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了。
⑼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困苦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够给他一点报答。有些朋友,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以前还不知道,他们却也关心到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的被日光晒黑的脸和手膀,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确实值得人流泪哟。
⑽有人相信我不写文章就不能够生活。两个月以前的一个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说了许多关于我的生活的话。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这是不确实的。这次旅行就给我证明出来,即使我不写一个字,朋友们也不肯让我冻馁。世间还有许多大量的人,他们并不把自己个人和家庭看得异常重要,超过了一切的。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
⑾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
⑿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一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地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⒀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⒁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⒂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发散出来,我属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1.给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
①谦逊()
②颤()动
③冻馁()
④施与()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
① cán kuì()
② mâi()了良心
③ wán()救
④ 真zhì()
3.文中第⑶段,把“友情”比作“明灯”,“明灯”的作用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⑺段中,红色的词“它们”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第⑸段中写到:“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6.如何理解第⑽段中“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一句的含义?
7.第⑾段中作者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然而“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这是怎样一种友情,表现了朋友怎样的思想境界?
8.结合本文谈谈对“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一句的理解。
9.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
10.读完此文,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你对“朋友”的理解。
11.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巴金的朋友“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报答。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三)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简要概括上文第一段的内容。
2.从文中介绍看,癌细胞为什么能够”永生”?
3.上文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未尾一句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
(四)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 ____ 的外表和 ____的心灵。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_____的赞歌。
6.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五)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
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人,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
③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一个放入了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了15%。
④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
⑤他瞄准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里,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 ___,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jiãjìng。在他们的大脑中 ____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 _____。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
⑥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皮”作用,确认必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shünchú。
⑦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
⑧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wàngshâng。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
jiã jìng()
shün chú()
wàng
shâng()
2.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划线部分在文中说明了什么?(3分)
4.第⑤段的横线处应选用的词语是()
A.选择
储量
储量
放映
B.判断
储量
存储
放映
C.选择
存储
存储
回放
D.判断
存储
储量
回放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人的脑神经细胞有1000亿个,而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但它会随着人的发育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B.“海马”是人控制记忆的中枢,位于接收传送信息、并保管经过筛选后的记忆信息的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
C.在一个月内侧头叶对外界送来的信息经过“调度”筛选之后,把重要的部分交回海马保管,而其余部分就被自动删除了。所以,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复习一遍。
D.“人老记性差”是一种错觉,根据“老鼠实验”和麦奎尔的调查,人越老“海马”越发达,所以记忆力越强。
6.从全文看,海马具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六)中山狼传(节选)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气喘操刃,共殪狼,弃道貌岸然上而去。
1.翻译下面四个句子。
(1)狼欣然从之。
(2)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3)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
(4)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2.“狼未知之也”是个什么句子?有何特点?
3.下面两个句子中带点的词的词性是什么?在句子中作什么用?
(1)肩举驴上
(2)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4.节选的这段文字即《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的一部分。这个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两棵枣树的盘根错节 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关系
2. 一是两户人家的关系,二是两株枣树的关系。
3. 这篇小说以树象征人.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依存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4. 前后呼应,深化主题。
5. 将人与树放在同一个象征框架中进行描写。
(二)1、①xùn;②chán;③nþi;④yǔ。
2、①惭愧;②昧;③挽;④挚。
3、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
4、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
5、此题的开放性强,言之成理,理由充分即可。参考:持否定态度。这种观点是偏激的。在生活中,家庭和朋友是和谐的、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亲情、友情会使家庭的生活更加充实。
6、朋友们给我的关爱是我过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我要将这些化作精神,化作动力,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新生活。
7、表现朋友之间那种真诚的友情;只想付出、给予,不求回报、索取的崇高思想境界。
8、此题具有一定开放性,能从“品行修养、奉献精神”的角度来答即可。
9、这是自谦的说法,作者对朋友给予的关爱回报甚少,深感愧疚;作者决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回报社会。
10、此题开放性较大,形式上有三个分句,内容相关。
11、略。
(三)1、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或: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
2、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它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3、作比较、举例子。
4、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四)1、老师像妈妈。
2、美丽、纯洁。
3、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4、①老师的眼泪;
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5、爱。
6、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某一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五)1、捷径、删除、旺盛。
2、设问。提出质疑,统率全篇。
3、海马的位置、直径(或“大小”)和长短。
4、D。
5、B。
6、特征:在环境刺激和主体关注下其神经细胞会不断增殖。功能:能支配记忆力,即把外界通过侧头叶送来的信息根据其重要性进行筛选“调度”再送回侧头叶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
7、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六)1、(1)狼高兴地听从丈人的话。
(2)丈人给先生使眼色让他用匕首刺狼。
(3)野兽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可是还是不忍心杀死它。(4)仁慈到了迂腐的程度,本来是君子所不赞成的。
2、是否定句
3、(1)“肩”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用肩扛”。(2)“目”原为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使眼色”。
【语文版九年期中试题】推荐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07-11
语文版九年级目录11-14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09-20
九年级语文版诗词五首赏析09-17
《笑》(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6
2017-2018学年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卷07-25
阅读三大题型解题技巧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08-26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语文版12-09
2024年期中表彰大会议程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