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2024-07-20

网络课程建设方案(共8篇)

1.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中国互联网协会决定联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协会,共同组织广大互联网从业机构和网民进一步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及其他从业机构的积极作用,引导正面网络舆论,开发优质网络信息资源,传播先进网络文化,完善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清除网络违法不良和垃圾电子信息,建设阳光绿色网络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工作任务

1、继续推进“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

依托“绿色网络联盟”,继续推进“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活动宣传力度,由相关企业自愿参加,按照评价标准严格评审,切实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适合青少年的绿色网络文化产品、精品业务和绿色网站,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

2、积极开展互联网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筹备设立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心”,建立并完善互联网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互联网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引导会员企业及行业相关企业诚信经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和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推动行业自律,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互联网行业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我国互联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3、积极稳妥,鼓励网络实名制

选取若干个影响较大、自律基础较好的互联网企业作为试点,从版主、吧主等的实名备案入手,探索博客实名制,积累试点经验,总结业界对网络实名制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稳妥、有效地鼓励开展网络实名制,探索和完善网络治理有效机制,促进互联网和谐发展。

4、大力推动网络论坛行业自律

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互联网企业研究网络论坛服务管理,探索网络论坛行业自律,强化网络论坛版主责任,加强对论坛内容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促进网络论坛服务健康向上发展。

5、深入开展文明办网自查自纠活动

继续组织会员单位和各省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深入开展文明办网自查自纠活动,自觉清除违法和不良网络信息,尤其是淫秽色情信息,加强正面宣传,维护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并结合活动开展情况,继续组织度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贡献奖评选工作,弘扬正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6、治理网络淫秽色情信息

积极配合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联合开展的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会员单位文明自律,坚决抵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反对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提供传播平台,并加强对网站的自觉监督检查,落实“发现-监督-举报”的有害信息举报机制,督促互联网从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努力遏制网上低俗之风。

7、抵制低级庸俗网络广告

要求和引导会员单位及其他从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和公德意识,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反对唯利是图,坚决抵制庸俗低级的网络广告,遏制大肆宣扬不良内容的成人类非法广告、假药以及其他违禁物品向网络蔓延的趋势,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市场秩序。

8、持久开展违法和不良网络信息的举报受理工作

继续深入持久开展违法和不良网络信息的举报受理工作,进一步鼓励公众举报,不断完善举报信息处理机制和平台,规范举报受理及处置流程,提高举报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加强协查工作,督促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单位及时处理问题,大力扫除低级庸俗网络信息,有效遏制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的传播。

9、全面开展反垃圾电子信息工作

组建和完善12321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举报受理和应用平台,扎实做好各种垃圾电子信息的举报受理工作。深化建设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推介发展白名单体系,开展黑名单数据深度分析,将综合处理平台推向国际。继续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垃圾电子信息相关法规的基础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反垃圾电子信息的国际合作渠道。

三、组织实施

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各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系列活动,并统一组织各项活动的落实,包括活动的整体决策、督促和指导,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并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掀起网络文明建设的新一轮热潮;各工作委员会、各省级互联网协会应结合本单位、本地网络文明建设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广泛组织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系列活动,并及时向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处交流工作进展及经验。

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对维护网上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常抓不懈,各省级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各会员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对互联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清除违法、不良及庸俗、低级网络信息和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始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同时,要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共同为建设一个安全、阳光与和谐的网络贡献力量。

2.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篇二

1 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目标及原则

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 建立具有领先水平的校园网络系统, 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建设一个实现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网络, 满足全体师生日常生活、教学、工作等多方面的需求。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改变以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把教室、教师、学生、不同的学校、社会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建立一个能覆盖所有功能区域的主干网络, 实现校园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必须重点考虑如下原则。

(1) 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

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 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网络设备必须具备高速处理能力, 提供高速数据链路, 保证网络高吞吐能力, 满足各种应用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在各部门中采用交换技术, 以保证在工作中网络的快速响应速度, 用于提供较高的工作效率。

(2) 高可靠性。

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 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 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 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骨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 提供冗余路由。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以热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 把故障对网络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避免由于网络故障造成用户损失。

(3) 安全性。

校园网网络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众多应用和众多连接的网络, 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网络设计与实施中要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 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可以用身份验证、VLAN划分等技术有效地控制内部用户的行为, 比如杜绝对IP地址的盗用和侦听用户口令等, 同时也能够利用防火墙控制外部人员对网络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 能够防止非法入侵和信息泄露。

(4) 可管理性。

网络系统平台设计必须考虑到管理方便的特性。网络结构层次要清晰、设备管理/配置管理需要简便。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 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 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设置每个用户对各级网络和各类应用的访问功能, 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复杂的计费管理。

(5) 可扩充性。

随着用户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要求网络可以方便地扩充容量, 支持更多的用户及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必须能够平滑地过渡到新的技术和设备, 保证用户已有的投资。

(6) 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校园网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视频、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 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 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 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 (QOS) 、预留带宽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下面以笔者设计的某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为例, 进行项目需求分析。

2 项目需求分析

2.1 学校信息网络现状

(1) 基础网络现状。

学院一共分三个校区, 学生共计1万余人, 常驻学生6千余人, 西校区、东校区和洪山本部校区之间校园网没有互联, 信息沟通通过公网进行;学校为三年制高职, 采用2+1教学模式, 两年在校学习, 第三年在外实习, 目前学校对这部分校外学生基本无法管理;学院主校区办公网络有内部互联而学生公寓是通过电信201和xDSL接入, 学校不能参与学生宽带网络的运营;学校的外联出口为中国电信和赛尔网络;学院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够,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比较薄弱。

(2) 应用系统现状。

已有办公自动化 (OA) 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前期有初步的建设, 需重新投入, 缺乏校园统一信息平台, 学生的学籍管理、实践管理等基础数据凌乱。

2.2 信息网络建设目标

该学院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需达到如下目标:安全、高效、可运营的校园宽带网络;可移动的网络办公环境;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个性化的信息门户;关联整合的校园一卡通;功能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周到实用的网络安全体系;接口规范的支撑平台。

根据以上需求, 学院信息网络的建设主要内容为对三个校区基础网络的建设采用有线为主, 无线为辅的方式, 实现校内办公区、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馆等场所的网络覆盖;建设VPN专网, 校外授权用户能以合法身份进入校内网络;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其相关软件产品等, 实现以下应用服务:基本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远程访问服务系统;认证计费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等多种应用系统。

把网络系统建设成为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网络,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 还需要尽可能的符合当今网络发展的潮流, 具备相当的先进性和可扩充、可升级的能力。提高核心交换机的性能, 提高网络连接主干的带宽, 充分考虑网络的可靠性、冗余能力、自愈能力, 并充分考虑当今网络系统面临的病毒、入侵攻击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充分考虑和其他的网络互通等多方面的因素, 方案设计要求具有前瞻性, 充分考虑将来网络能够满足向更高性能扩展的能力。

3 校园网组网方案

针对学院网络系统的具体需求, 在总体网络设计时对校园网络采用层次化和模块化设计。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通过应用网管平台、万兆核心设备、千兆交换设备, 来构建学院网络系统, 使得网络系统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众多特点, 以满足学院现在及未来若干年的发展需要。

总体网络拓扑见图1。

3.1 校园网出口设计

学院现购买的电信、赛尔网出口, 带宽较低, 建议购买联通100M出口, 分担流量和提高访问的响应速度。多条互联网出口, 可对校园网内部访问外部资源的流量进行负载分流和相互备份。

网络出口路由器担负着校内网络和外界网络连通的重任, 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 稳定性、强大的性能和丰富的路由协议、策略支持。建议采用双NP处理器体系架构, 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高端路由器。

基于保护校园网的需要, 抵御黑客或恶意软件的入侵, 建议在出口配置防火墙针对敏感的端口进行封禁, 并对可疑的流量进行监测, 并由IPS设备实现自动截断攻击流量, 从而保护校园网数据的安全。

为了对带宽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 建议在出口线路上引入一台带宽管理的设备。最近几年, 校园网流量出现飙升, P2P流量几乎占到总流量的50, 费用昂贵的带宽被轻而易举地挤占了, 单纯增加带宽并不能解决访问互联网速度慢的问题。带宽管理工具可以对P2P流量进行管理 (如白天限制晚上放开等) , 保障重点应用, 使带宽的应用更加可控和高效。

为适应教师及同学在校外办公的要求, 我们还将部署了一台VPN设备, 使校外用户能够登入校园网, 访问校内资源, 查询图书馆资料等。

3.2 三校区互联设计

目前主校区在洪山, 西校区位于汉阳东校区位于黄陂。因为大部分师生都在主校区, 考虑到投资成本, 建议东、西校区与主校区之间互联, 采用租用运营商市内10M以太网专线的方式。

3.3 核心层设计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 核心层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网络的控制功能、网络的各种应用应尽量少在核心层上实施。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 因此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

建议在核心层采用两台高性能路由交换机作为整个校园网的冗余备份路由交换平台。核心双机通过双千兆链路上联至出口, 实现出口的负载分担和冗余备份, 提升出口数据流量转发效率。核心双机与片区汇聚节点通过双递归链路进行连接, 实现骨干网链路的冗余连接。核心双机之间采用双万兆链路聚合设计进行连接, 提供双倍的转发带宽和高度的链路冗余, 进一步提升骨干网的稳定可靠。核心路由交换机采用千兆光纤与汇聚层设备相连, 充分保证网络骨干线路的带宽需求, 真正达到校园网内部的高速数据交换。

3.4 汇聚层设计

汇聚层从位置上处于核心层与网络层的分界, 需要将大量低速的链接 (接入层设备的链接) 通过少数宽带的链接接人核心层, 以实现通讯量的收敛, 以提高网络中聚合点的效率, 同时减少核心层设备可选择的路由路径的数量。并可以汇聚层为设计模块, 实现网络拓扑变化的隔离, 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在实施上, 汇聚层除要进行路由聚合外, 还要考虑实施QoS保障、安全等网络策略。为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通常利用双归方式接入核心层, 这可极大地提高网络可靠性。

汇聚交换机通过千兆光接口分别连接到各自分区的接入交换机上。

3.5 接入层设计

网络接人层主要负责将用户流量引入网络, 并且进行必要的网络安全限制。网络接入层置于配线间一级。接人交换机通过千兆光接口分别连接到各自分区的汇聚交换机上, 通过铜缆电接口向下为用户提供百兆接入。

3.6 WLAN接入

WALN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作为有线接入网的补充, 具有移动性强, 不需布线, 维护方便等优点。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中, 主要存在三种典型的应用环境。第一是校园内的户外公共区域, 如体育场;第二是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 如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第三是房间多、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散的楼字, 如教学办公楼。

WLAN作为一种高速无线数据接入的手段, 与有线网络一起, 构成灵活、高效、完善的宽带网络。

3.7 认证计费系统

学院网络建成以后, 将支持近7000用户, 因此, 需建设认证计费系统, 与接入层交换机数据采集配合, 提供全网有线、无线统一的用户认证、计费、管理解决方案, 实现学院网络的可管理、可运营, 保证网络和用户信息的安全。

用户的接入认证建议采用802.1x协议, 802.1x认证跟PPPoE等传统认证相比, 具有实现简单、认证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 需要接入交换机支持802.1x协议。

学校也可对学生宿舍区、家属区进行合理的收费, 并把这些费用用在网络的扩容和维护上, 实现“以网养网”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本文就校园网建设原则、网络出口、网络拓扑、各校区互联设计、校园内WLAN热点覆盖、认证计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希望能为同类院校校园网系统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汤云剑.校园网建设和多出口带宽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1) .

3.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数據结构网络教学;ASP.NET;ACCESS

中图分类号:TP311.12-4

为了提供教师教学上的辅助,也为了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上的辅导,为学生提供另一条学习的途径,开发网上精品课程势在必行。而且在当今这样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已不拘泥于老式的学习方法,都在不断寻找更简便快速的学习途径,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更人性化的学习。那么建设一套专业性强,教学功能完备的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1 方案论证

1.1 编程语言的方案确定

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设计可以选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两种,分别是:ASP.NET和JAVA EE

方案一选用ASP.NET开发程序。ASP.NET由微软在支持。ASP.NET的特性如下:程序语言较容易入门,程序开发较容易上手,页面控件均可在任意部分进行拖拽布局,后台代码编写所调用类或方法均有系统自动弹出友好提示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程序开发所需时间。

方案二选用JAVA EE开发程序。Java由IBM、BEA和一大批开源技术人员在支持。JAVA的开发架构很多,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让原本简单的程序实现起来非常复杂。无论程序底层搭建还是代码编写上均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比较上面两种方案,我们不难发现JAVA EE让问题变的繁琐了,ASP.NET让编程更为简洁,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笔者认为趋于简便、更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才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这次程序开发最终敲定ASP.NET为本平台最终开发程序语言。

1.2 数据库的方案确定

ORACLE这一大型关系数据库,其主要把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当成前提,也就是说运用便于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很多存在规律数据的集合。在当今其属于最为常用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但是它一般都作用于大型网站的开发,本次的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管理方面如果选用ORACLE,那么会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所以本次程序开发也不选择它作为数据库。

1.3 开发模式的方案确定

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可以选用的程序开发模式有两种:三层体系结构、不分层编写代码。

方案一程序开发模式选用三层体系结构。从本质而言,层象征着一个应用程序的关键功能。通常把应用程序功能划成三项,和三层架构模式对应产生。首先为数据访问层、其次为业务逻辑层,最后是界面表示层。

对于数据访问层来说,其重点包括数据存储与和其产生交互的服务与其组件。上述服务与组件于功能层面与中间层产生独立。

对于业务逻辑层而言,其包含有一个或者更多个组件服务,主要通过业务逻辑规则、实现应用程序逻辑进而促使应用程序得以顺利运行。数据处理是重要过程之一,主要负责收集处理数据访问层发送或者返回的数据信息。

对于界面表示层来说,主要在中间层取得信息进而显示到用户那里。另外这层还与用户实施交互,返回一些信息还把信息输送到中间层进而实施处理。

方案二程序开发模式不选用任何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数据层得到数据库送来的原始数据,然后业务逻辑层将数据进行转换,让其变为满足业务逻辑规则同时存在意义的信息,还有表示层主要将信息变为让用户使用的内容。数据层与中间层二者的分离变得明显起来,便于程序后期的开发维护。分层设计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每一层独立的进行程序修改。比如能够不断进行业务逻辑层的修正,在数据层访问里面进行一样数据的接收,再将数据输送至表示层,还可以在不修改业务逻辑层编码的情况下,通过单独修改表示层使平台页面外观更加美化。

所以开发层次清晰的三层体系结构被最终选为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模式。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要更加重视资源利用、探究发现、通讯交流和知识建构。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由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内容、精良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理念所构成的全国示范性先进课程。国家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属于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为本、专科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互动、在线网络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2.2 系统特点

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进而完成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其特点是:系统易操作,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很好、还有好的跨地域操作性。网站栏目设置全面:包括课程资源下载、课程视频在线播放、学生作业点评、在线答疑等多个实用教学功能模块,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更好的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去弥补课堂上知识点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过失,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增添了在线辅助教学的利器,无形之间在学生于老师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零障碍。

2.3 Visual Studio2005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是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可以用于WEB应用程序、WEB SERVICES以及桌面应用程序的生成。其中包含的程序开发语言有 VB、VC++ .、C#、J# 。它们共同使用相同的开发环境,并有助于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同时因为基于.net Framework下,可以简化对WEB应用程序的关键技术访问。

2.4 Access数据库

Access基于Windows的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在office办公软件内。提供了多种建立数据库对象的方式,如:表、查询、窗体、宏等等。以及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让功能健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更为简便,普通用户不用进行代码编程,也能让许多数据管理任务得以完成。ACCESS数据库存在着大型数据库的某些基本性的功能,支持事物处理功能,所以ACCESS属于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另外也属于一项功能很好的开发工具。

3 结束语

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属于教学宣传的一类手段,网站实体虽然很优越强大,精髓依然属于教学课程的内容。技术需要服务于应用,基于此种思想背景下,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才得以进行开发。满足了需求的机制,平台最终会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所以笔者开发出来的网络教学平台会有一些缺陷之处,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思想也在不断优化,在之后的开发过程内会不断实行优化,盼望我们的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早日实现真正的网上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以倩.数据结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辛红.ASP.NET开发宝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恒.ASP.NET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红萍.ASP.NET技术内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小平.数据结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丁莉,女,吉林长春人,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程序设计。

4.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1.1传输网现状

目前,衡阳市区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已经覆盖城区各变电站和各个分局,网络拓扑以环网结构为主,传输系统经采用中兴SDH设备组网,在衡阳局配置有一套中兴传输设备网管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区由廖家湾变、岳屏变、雁峰变、明翰变4个110kV变电站供电,这4个站的MSTP传输设备容量为155~622M。

1.2配电通信网现状

核心城区配电通信网络基本空白,各配电单元(包括10kV及以下的开关站、箱变、分段联络开关、柱上变压器)均没有采用任何通信方式。配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公网的无线GPRS方式进行数据上传,配电侧通信没有考虑,配电信息缺乏有效的采集及传输。衡阳市核心城区10kV线路情况较为复杂。线路大多为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其中电缆基本采用电缆沟的敷设方式,管孔资源比较丰富,通信光缆敷设条件较好。

2.配电通信网技术选择

针对配电网负荷变化快、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并结合本期建设区域管孔资源丰富,光缆可覆盖大部分配电设备的特点,选择光纤通信为衡阳配电通信网的主要通信方式,配用电通信网中的光纤专网方式主要采用EPON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由于工业以太网技术为有源网络,设备供电问题在配网线路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增加了故障点的数量;EPON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光分配网络无需租用机房、无需配备电源、无需有源设备维护人员,可有效节省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更适应于配网线路的配网结构。因此,衡阳市核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光纤专网采用EPON技术体制。

3.通信建设方案

3.1总体方案

配电通信系统由配网通信终端接入网、骨干层通信网络、接入层通信网络以及配网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等组成。配网通信终端接入网部署在配网主站(衡阳供电公司),实现多种通信方式统一接入、统一接口规范和统一管理,配电主站按照统一接口规范连接到配网通信终端接入网;骨干层通信网络实现主站和各变电站通信子站之间的通信,衡阳核心城区配网骨干层通信网络利用衡阳地区现有光纤通信专网来组建,各变电站通信子站汇集的配网信息通过IP方式接入SDH/MSTP通信网络;接入层通信网络实现变电站通信子站和配电终端之间的通信,衡阳核心城区配网接入层通信网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无源光网络EPON)通信方式。此外,改扩建市局主站及本次建设区域的4个110kV变电站,在城区骨干光环网上建成配电通信专用网络。配电通信总体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3.2主干通信网扩容

第一层为电力通信主干网——覆盖所有110kV及以上变电站、调度中心、电力企业各级组织,负责变电站的所有业务。本层在整个通信网中处于核心地位,可靠性、实时性要求极高,具备双路由,自愈时间小于50ms。本建设工程的4个110kV变电站现有的MSTP传输设备容量为155~622M,基本满足本次工程业务的带宽需求。为便于业务管理,将主干网上承载配电自动化和信息内网业务的以太网板分开配置,因此4个站各新增1块GE以太网板以满足配电自动化的接入需求。

3.3配电通信网光缆线路建设

本工程沿实施区域的4个110kV变电站10kV联络线路路径敷设/架设光缆,并结合实际地理接线图,确定沿7个方向布放干线光缆。综合考虑施工等因素,本工程的架空/电缆混合线路采用ADSS光缆,纯电缆线路采用普缆无金属光缆。结合未来电网新增业务需求和纤芯备用,配网主干线路光缆和分支线路光缆分别采用48芯、24芯。3.4EPON系统“手拉手”组网方案在“手拉手”主干线环境下,第一级1分4均匀分光器放置位置为变电站,PON口光信号经分光后通过4根跳纤接入变电站光配线架上。每4个ONU接入点为一组,处于同一个分光器及PON口下,每个ONU使用从两侧变电站来的光缆中的同一纤芯,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也可通过“用3备1”的方式,预留主干线新增节点的能力。

4.结语

5.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篇五

一 项目基础

(一)专业建设基础

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工程系的奠基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技术专业基本上完成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制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路线的探索与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就业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框架建设。目前,网络技术专业已经建设成为信息工程系的主干、优势专业。

图1 钻 研

1.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第一阶段(1999-2002):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奠基阶段。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立项并完成了省教育厅教研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网络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校内试点专业;完成了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

(2)第二阶段(2003-2006):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深入阶段。

2003年,7月完成了澳大利亚TAFE模式引进的考察、调研和框架建设,初步形成了“T-TAFE-M”的教学模式架构; 8月与锐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锐捷网络大学成立; 10月网络技术实训中心一期工程竣工,项目实践教学改革得以实施;11月沈阳市劳动局批准我校设立为计算机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2004年,与神州数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网络技术专业被确定为辽宁省省级试点专业;完成了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的二期建设(面积:800m2,仪器设备:400万元);辽宁省交通厅网络技术与现代办公技术培训基地挂牌;被辽宁省劳动厅设定为“高新技术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考点。

2005年,《网络互联技术》被确定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综合布线与网络测试”实训室一期工程竣工(面积:400m2,仪器设备:136万元);与FLUKE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与IBM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被辽宁省教育厅指定为全省“网络技术中职师资培训基地”。

2006年,《综合布线技术》被确定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启动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工作;依托实训中心的“辽宁翰威集团信息工程公司”成立。

2.专业特色

以“T-TAFE-M”教学模式为框架,突出能力培养。

T-教师,TAFE-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M-市场。多年来,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借鉴TAFE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牵动作用,企业专家与教师互动探讨,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运行与课程改革形成良性循环。突出“工程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升。

工程项目实践教学除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及管理网络工程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强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间的“零距离”对接。

以“先进性”为理念,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中心。

网络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环境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技能+过关”保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业已呈现了“就业质量高”、“就业率高”和学生在企业“受欢迎程度高”的发展势头。

3.师资队伍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 16 人,实训指导教师 6 人,兼职教师 2 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12 人,客座教授3 人,合计 39 人。其中博士在读1人、硕士或硕士在读8人,本科7人;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和工程师5人,助教和助理工程师4人。全体教师或是具有高级工程师证书、或具有实际工程经历、或具有双师素质证书,实现了90%的教师队伍“双师化”。教师的平均年龄低,专业骨干教师比例较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队伍中有3人取得RCNA认证,5人取得信息产业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师认证,5人取得Fluke “CCTT布线系统测试工程师认证”,5人通过培训取得双师素质证书,7人获得锐捷网络大学讲师认证。总体结构如下表:

图2 专任教师组成结构表

分层次结构图如下:

图3 教师学历结构 图4 教师职称结构

图5 教师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名单

序号

姓名

学历

职称

职业技能证书 张国清

本科

副教授、高工

RCNA、FLUKE、综合布线工程师 徐雅娜

硕士

副教授、高工

高级工程师 宋真君

硕士

副教授、高工

RCNA、FLUKE、综合布线工程师 高晗

在读博士

教授

高级工程师 岳经伟

硕士

副教授、高工

CCNP、FLUKE、综合布线工程师 吴学毅

本科

副教授、高工

高级工程师 赵红岩

硕士

讲师、工程师

MCSE、工程师 周晓姝

本科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何宗刚

在读硕士

讲师、工程师

网络安全工程师、RCNA 崔凯

本科

讲师、工程师

MCSE、RCNA、工程师 杨宇

本科

讲师、工程师

FLUKE、综合布线工程师 王丹

本科

助教

双师培训证书 王玉

在读硕士

助教

双师培训证书 赵海洋

本科

助教

RCNA、FLUKE、综合布线工程师 刘继光

硕士

助理讲师

CCNP 16 崔升广

在读硕士

助教

MCSE、CCNP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王振民

南澳洲政府教育培训与就业部

国际署高级经理

黄有群

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系

教授

柳敬献

沈阳神州数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

杜刚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周华

美国FLUKE公司

项目经理

杨广明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教授

安淑梅

锐捷网络技术公司

高级工程师,高级讲师

竺丛榜

锐捷网络技术公司

工程师、RCNA高级讲师

范清泉

沈阳联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技术公司

高级工程师、总经理

周巍

沈阳中百科技公司

高级工程师,总经理

王菁

辽宁省交通设计院

教授、总工程师

宋真君

辽宁交专信息工程系

系主任

贾芸珲

IBM中国有限公司

区域业务代表

4.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

(1)2004年底开始与IBM合作办学。通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效果和目的。通过IBM教学资源的引进,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完成了校内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同时也将IBM企业的技能鉴定标准和考核保障体系引进到日常的教学中。

图11 与IBM合作办学签约仪式

在师资培养方面,通过假期的集中课程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完成了近40人次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和不同技能要求的教师培训工作。教师的业务和技能水平提高幅度很大。

在学生实习

和就业方面,通过双方的合作,基本上完成沈阳、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等地区就业市场的开拓,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2006年,双方合作的方式已经提升到专业合作,合作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的教改项目“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已于2006年申报国家级教改课题;双方投资共建的IBM北方区项目实训基地已经落成;双方共建的“信息工程公司”也已经成立。通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产学研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图6 与澳大利亚职教专家交流

图7在德国考察职业教育

(2)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与锐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竣工,构建了以S6808为核心交换,以S4909、S3550为汇聚,以S2126G、S2150G等为接入,以R2624为主导的路由器,以STAR_WLMA硬件防火墙为支撑的广域网络、城域网络和局域网络的仿真实训环境,教学运行效果良好。从2003年始,先后有东北大学、长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高职院、沈阳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

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公安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到这里学习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同时网络技术专业也成为沈阳农业大学高职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朝阳艺术师范学校等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基地,并被学校确定为辽西地区教学援助专业。

目前,网络技术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共有技能实训室7个,校外实训基地8个。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聘请了12名企业专家作为技能实训指导教师,他们已经成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重要师资力量。经过几年的努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仪器设备总值超过800多万元,建筑面积近5000 m2。已经建设成为产学结合的综合实训中心,既满足了学校各专业网络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还向沈阳农大高职院等院校提供了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3)《网络互联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4)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造,校企双方共同主持、参与了多项教研和科研课题,积极参加一系列的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实践,并将在工程实践中学到的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来,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近年来,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学术研究论文16篇,获教学成果奖13项,科研立项20项,出版教材18本。

5.教学研究相关论文

(1)TAFE 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04

(2)集体合作制作计算机基础CAI课件/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3)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计算机实验教学/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

(4)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设想及其实践/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5)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全国高等院校计算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2002年8月

(7)根据专业特色开设计算机课程/2001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应用学术研究论文集/2001年8月

(8)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月

6.教学改革成果

(1)构建 TAFE 模式的高职人才教学体系/教育厅十五教育规划课题/2006年1月/辽宁省“十五”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

(2)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探讨与实践/辽宁省交通厅/2001年3月/省一等奖

(3)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6月/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4)公路建设项目实用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吉林省交通厅/2001年11月/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面向21世纪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辽宁省交通厅/2004年4月/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6)TAFE 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04 年 6 月/校论文一等奖

(7)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全国高等院校计算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2005年4月/校论文三等奖

(8)根据专业特色开设计算机课程/2001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应用学术研究论文集/2001年8月/省基础教育学会二等奖

7.教材建设

网络技术专业从创建起就非常注重教材建设, 能够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出发,结合教改理念、教改实践,总结成果、总结经验,开展教材建设规划与编写工程。特别是通过产学合作办学的途径,在引进企业先进教学资源的同时,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编写的教材和讲义,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综合布线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互联技术》、《组网技术实训》、《WEB数据库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2005 年7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在青岛举办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培训班,邀请我系的岳经伟老师作“综合布线技术”

课程教学示范和《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材介绍,会后与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了教学交流。据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反馈,此教材已经印刷30,000册,成为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材;由宋真君老师任主编的《组网技术实训》教材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并被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兄弟院校采用。

二、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立足交通,服务社会,扩大与IBM、锐捷网络和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的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全方位引入企业的办学理念、人才标准(职业证书)和教学资源,到2008年底建设成为国内示范性IBM教育学院。

积极推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定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到2008年底,在课程建设方面,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完成5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包建设,完成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引进或培养省内知名专业带头人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60%;在实训中心建设方面,建成5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校内实训中心和实训室,建立15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效果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社会服务方面,实现年平均社会培训人数2000人次;在学生就业方面,就业率达到97%以上,毕业生“双证”率100%。建设成以网络技术专业为核心,辐射计算机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及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群,初步建成由企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IT职业教育集团。

三、建设思路

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强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带动整个专业群共同发展。通过课程建设和专业方向的延伸,带动其它4个专业共同协调发展。坚持群落建设、网状联系的思想,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建设。

强化专业方向,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根据市场的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方向定位。通过课程群落的建设思想,将网络技术的平台搭建与网络的数据资源技术(软件技术和图像技术)和通信的传输控制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

四、建设内容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

1.建设目标

到2008年底,完成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公共管理平台搭建,实现《网络互联技术》、《综合布线技术》、《Windows2000组网技术》、《网站构建技术》、《软件测试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和《平面设计技术》7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包,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专业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下: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

(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软硬件工具;熟悉TCP/IP网络协议,具有一定的网络设计、网络施工、网络应用与管理能力;具有网站设计、管理能力及初步的网络软件开发能力。

网络技术行业岗位与技术能力要求对应表

技术岗位

网络技术能力及素质要求

网络设备基础

操作系统应用

数据库应用

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管理

网络调试

产品研发能力

销售工程师

√ √ √ √

网络管理员

√√ √

√ √√

数据库管理员

√√ √√√

√ 售前工程师

√√√ √ √ √ √ √ √ √ √

调试工程师

√√√ √ √ √ √ √ √ √√√

研发工程师

√√√ √

√ √ √ √ √ √ √ √

3.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网络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分析图

4.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确定

模块化课程分解图

模块化课程分解图

模块化课程分解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单元表

(一)专业

专 业 职 业 目 标

职业能力

专业任务要求

专业课程要求

专门技术能力

关键能力

专门技术

专门技术单元

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名称

任务要求

知识

课程

网络技术专业 网 络 技 术 员

网络施工 项目管理

1、阅读工程项目任务书

2、制定施工计划书

3、制定材料预算及施工方案

4、组织施工及检查工程质量

5、网络测试

学习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工作能力

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能力

综合布线

1、阅读工程设计图纸说明

2、制定施工方案

3、组织施工

4、网络调试及测试

1、网络原理

2、各种线缆特性及使用方法

3、布线工艺

4、施工工艺及方法

5、测试设备使用

1、网络基础

2、综合布线技术

3、网络互联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单元表

(二)专业

专业职业目标

职业能力

专业任务要求

专业课程要求

专门技术能力

关键能力

专门技术

专门技术单元

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名称

任务要求

知识

课程

网络技术专业

网络技术员

网络维护与管理

1、网络设备配置

2、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

3、异种操作系统互联互通

4、用户管理

5、网络安全

学习能力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新技术、新系统能力

工作能力

1、运用新知识提出工作方 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

3、协调能力

4、安全意识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能力

网络系统 维护与管理

1、理解网络系统工作流程

2、按要求配置网络设备

3、完成单位用户管理

4、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1、网络原理

2、网络互联 设备配置

3、操作系统

4、网络安全

5、网络测试

1、网络基础

2、综合布线技术

3、网络互联技术

4、网络操作系统

专 业

5、网络安全

6、网络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单元表

(三)专业

职业

目标

职业能力

专业任务要求

专业课程要求

专门技术能力

关键能力

专门

技术

专门技术单元

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名称

任务要求

知识

课程

网络技术专业

网络技术员

网络应用开发

1、操作系统安装及配置

2、构建数据库

3、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

4、管理及维护数据库

5、WEB应用开发

学习能力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新技术、新系统能力

工作能力

1、运用新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

3、协调能力

4、安全意识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能力

网络数据库的开发、WEB应用

1、阅读、理解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2、开发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3、数据库管理及维护

1、网络原理

2、数据库基础

3、操作系统

4、数据库系统开发

5、WEB应用开发

1、网络基础

2、数据库基础

3、数据库设计

4、WEB应用设计

5、数据库维护与管理

5.实习实训安排

(1)技能实训的形式和要求

主要有实践课程、学期末综合实训、阶段性综合实习、顶岗实训等。其中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技能课而言,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都为这类课程配套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在学期末安排综合性的实训,使学生能够对学期内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学习的三年中安排阶段性综合实习;第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训,学生在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

(2)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说明

结合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了综合实训课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说明表

项 目

开设时间

说明

网络综合构建实训

(初级)

第二学期

实训说明: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后,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的初级组建和基础配置训练;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重要专业技能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

第二学期

实训说明: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应用的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应用、网络)以及熟练使用学生使用办公软件(word、Excel)。

网络综合构建实训

(中级)

第三学期

实训说明:学生学习了《win2000组网》、《网络互连初级》、《网站构建初级》等专业技能课,本实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几门专业技能课程要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熟悉,同时能够对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融会贯通。

网络综合构建实训

(高级)

第四学期

实训说明: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原理》、《综合布线》、《Linux组网》等专业技能课,本实训的目的是学生能够对网络从组建—配置—搭建平台—应用等一系列的技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

网络应用综合实训

第五学期

实训说明:本实训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所有的专业技能课程以后,能够在学校的实践环境中尽可能的接触社会实际工作环境,主要的内容是综合的实际培训项目。

6.教学方式改革

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改革。要进一步探讨专业技术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不同,确定“综合项目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

7.学习评价

包括考核体系建设、保障资源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完全引入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体系,特别是职业综合素质的考核。保障资源建设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人员调配,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整合学生管理与专业教学资源,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互动平台。评价体系是一个督导和反馈体系。

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匹配,根据课程性质,科学地改革考试方法及方式,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技术》等课程,主要采用“实操”、“案例设计”等考核方式;

(2)对于综合应用类课程如《网络综合项目实训》及《综合案例应用及分析》等课程采用项目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项目设计、综合分析及应用、综合调试能力;

(3)对《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DELPHI)》等课程采用“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8.建设进程

项目名称

2006.12-2007.6 公共管理平台

2006.12-2007.6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资源包

2006.12-2007.6

《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资源包

2007.7-2007.12

《Windows2000组网技术》教学资源包

2007.7-2007.12

《网站构建技术》教学资源包

2008.1-2008.6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资源包

2008.1-2008.6

《平面设计技术》教学资源包

2008.7-2008.12

《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资源包

2008.7-2008.12 《教学管理》资源包

9.资金规划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需求资金(单位:万元)

合计(单位:万元)公共管理平台

60 2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资源包

60 3

《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资源包

4

《Windows2000组网技术》教学资源包

5

网路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经费预算表《网站构建技术》教学资源包

40 6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资源包

7

《平面设计技术》教学资源包 30 8

《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资源包 30 9

《教学管理》资源包 30 合计

400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建立健全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运行机制: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2.进一步探讨专业技术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不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要取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转变为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转变为加强对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把企业对学生顶岗期间的综合评价与指导教师的监控标准结合起来,作为毕业生的成绩考核。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转变为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答辩过程要采取顶岗实习考核与指导教师项目考核并行考核的方式。

3.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惯性,大力推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每门课程都要认真研究怎样才能做到老师“精讲”、学生“多练”。引入企业的教学标准、教学理念和考核制度,推行技能过关的把控方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设置活动课程,比如“市场调研”、“营销实习”和“读书”等。把学生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课余课堂整合为一个平台,将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导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5.加强工学结合机制建设,结合学分制教学,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6.明确专业群中各专业在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方向。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工程实训”项目建设为重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以“案例实训”项目建设为重点;图形图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以“作品实训”项目建设为重点;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以“产品实训”项目建设为重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广告设计、制作实训”项目建设为重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到2008年末,网络技术专业形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梯队,尽显专业教学、科研的人才优势。预期专业教师数量达到19人,其中专业主任1人,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博士),引进网络工程师1人(硕士),骨干教师6人(其中5人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其他讲师、助教、实验师等9人,形成一个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势鲜明的专业教师梯队。

2.建设思路

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方式,提高学历、职称层次和教师综合素质,积极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加强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与企(行)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注重聘请企(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最终形成一大批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建设内容

(1)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专业带头人,形成以专业主任为核心的专业带头人团队。

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每年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同时选送2名教师进行硕士学历进修。

实施计划如下:

引进时间

从事岗位

人员素质要求

工作职责

2007年

专业带头人(1名)

高级网络工程师,精通网站管理及互连设备安装、调试,并且有丰富工程实施经验

配合专业主任搞好专业建设等工作;完成网络互连技术方向的课程改造;带动、提高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年完成1项校内

(外)网络工程实施的科研任务。

2008年

专业带头人

(1名)

博士,有扎实的网络理论基础,精通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配合专业主任搞好专业建设等工作;完成综合布线技术方向的课程改造;带动、提高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年完成1项校内

(外)网络工程实施的科研任务。

(2)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充实一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形成学术梯队,全方位推动专业向前发展。

计划在未来两年

引进/培训时 间

从事岗位

人员素质要求/培训方向

工作职责/要求

2007年

骨干教师

(1名、引进)

硕士、网络工程师,精通网站管理及网络安全技术,具有丰富网络管理经验

配合专业带头人搞好网络互连技术方向的课程改造;重点开发网站管理及网络安全等课程;参与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建设、改造任务;轮流带领专业教师为期2个月的系网站管理任务。

2007年

骨干教师

(2名、培养)

网络互连技术方向

充分发挥个人在课程教师组中的带动作用

综合布线技术方向

充分发挥个人在课程教师组中的带动作用

2008年

骨干教师

(3名、培养)

网站管理技术方向

充分发挥个人在课程教师组中的带动作用

网络安全技术方向

充分发挥个人在课程教师组中的带动作用

网页制作技术方向

充分发挥个人在课程教师组中的带动作用

内引进1名高级技术人才,培养5名骨干教师,具体指标如下:

(3)树立高职教育意识,提高教师“双师” 素质,分方向选送教师到企(行)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践。

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完成10人次的顶岗实践锻炼,具体安排如下:

时 间

地点

人次

专业方向

实践期限

2007年

IBM公司 网络互连技术

5个月

2007年

锐捷网络公司 综合布线技术

5个月

2008年

IBM 2 网站管理技术

3个月

2008年

神州数码 网络安全技术

3个月

2008年

锐捷网络公司 网页制作技术

3个月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①密切和行(企)业的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点,共享人力资源。每年聘请2位行(企)业的专家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理论和实践环节教学水平。

②每年从重点本科院校、交通行(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2名以上知名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授课和学术讲座,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

③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根据社会和行(企)业人才和技术服务需求情况,指导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

4.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

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等经费列入学校财务预算,2007-2008年师资队伍建设共需资金100万,具体资金需求见下表。

2007-2008年人才引进所需资金(万元)

类别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硕士)

行业企业专家

人数1 资金5 25

2007-2008年师资队伍培养所需资金(万元)

类别

实践能力培训

专业带头人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创新团队

进修

人数2 6 1个资金4 6 20 4

(2)学校关于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的保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均提供了专业对需求人才引进和专业教师深度培养等方面有效保障。

(四)实训中心建设 1.实训中心建设目标

信息工程系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校内专业实训室,数量上平均每个专业达2个,3年内总数达到10个。继续加强现有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的改扩建工作,要求设备具有最新技术水平和最实用的实训内容,要求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投资总金额达到3000万元。达到每2名学生拥有1台以上计算机,基地实习场所生均达到10平方米以上,总面积1.3万平方米。5年内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训室、2个软件类省级重点实训室和2个校级重点实训室(嵌入式软件实训室、图形图像技术实训室、软件案例实训室、软件技术实训室和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等)。

(1)网络技术实训中心建设

网络实训中心始建于2003年。几年来,通过采取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在网络实际应用中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毕业证书及职业证书的“双证”制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应用及操作能力的网络应用型人才,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好评,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由于IT行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网络技术实训中心进行技术改革,使其在现有功能基础上,新增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案例分析、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及无线网络等新功能,达 到国内一流的网络实训室水平。

具体需配备如下设备:

网络实训中心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核心交换机

台5 30 三层交换机

1 40 3 防火墙

2 80 4

RG-SAM安全软件

套5 50 5 网络软件

套1 10 6 VPN设备

台2 40 7

网络测试设备

台6 60 8 网络分析设备

台10 50 9 光纤熔接设备

台4 20 合计

380

(2)软件技术实训室

2004年以来,与IBM公司的合作已取得了可喜成绩。2006年双方投资共建的IBM北方区项目实训基地已经落成,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到2008年底,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的校企合作软件产业基地。具体所需设备如下:

软件技术实训室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服务器

台3 54 2 交换机

台1 4 3 PC机

0.5 60 4 ORACLE软件

套1 30 5 SQL-server

套1 10 6 产品开发软件

套1 10 7 产品测试软件

套1 10 合计

178

(3)软件案例实训室

该实训室主要是学生在完成单项能力的训练后,进行综合能力实训,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整体分析、规划、设计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职业素质。具体所需设备如下:

软件案例实训室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服务器

台6 48 2 交换机

台2 8 3 PC机

0.5 60 合计

116

(4)图形图像技术实训室

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图形图像的制作及图形图像软件的应用,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所需设备如下:

图形图像技术实训室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交换机

台2 8 2 苹果机

2 80 3 相关软件

套2 2 合计

(5)嵌入式软件实训室

该实训室主要完成计算机控制有关的实训项目,同时承担一定的产品开发功能。具体所需设备如下:

嵌入式软件实训室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仿真开发器

0.25 10 2

嵌入式开发装置

0.8 32 3 PC机

0.5 20 4 实验箱

0.6 24 5 工业控制器

套20 40 6 光纤终端机

台10 20 7 工业网络设备

台10 70 合计

216

3.建设进度及资金安排

建设时间

建设项目

项目目标

经费预算

(元)

2006

网络实训

基地建设

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00万元;实训教学提升到CCNP水平;窗口服务提升到校企研发和培训中心基地层次;总体建设成为国际国内领先的网络技术实训中心。

150万

2007

网络实训

基地建设

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50元;实训教学提升到CCIE水平;窗口服务提升到校企研发和培训中心基地层次;总体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重点网络技术实训中心。

140万

2008

综合布线技术

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仪器设备总值达120万元,实训内容包含布线与网络测试领域的全部技能。建设目标是达到国内领先、辽宁省内重点实训室。

软件案例

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与IBM共建,仪器设备总值达150万元以上;建设成为东北地区一流的IBM软件技术案例实训中心,辽宁省重点实训室。

116

嵌入技术

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设备总值增加到300万元,建设成为集教学和产品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嵌入式技术实训中心

216

软件技术

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校内重点实训室

178

图像技术

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校内重点实训室

(五)服务能力建设

1.服务能力建设规划目标

信息工程系将以校内实训中心的运行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为牵动,逐步开展“共享教学资源包”输出、智能交通科研项目、嵌入式产品生产和各类对外技术培训等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的管理工作和课程建设,提升培训质量,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深化产学研合作,以“信息工程公司”作为对外技术交流与服务的窗口,推进市场化办学进程。规划图如下:

2.教学资源输出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IT专业的自身优势,通过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为延伸,以建设教学资源网站为核心,以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目标,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利用2年时间完成“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开发远程网络教育服务软硬件系统,建设教学资源网站,为不同需求者的具体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需求者们除了可以亲自来校接受面授培训外,更能利用互联网及时、迅速、便捷的优势,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传输接受指导。

3.科研服务

近三年我系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为:“树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的科研观念和意识,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服务辽宁经济建设为目的,以科研创新为突破,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信息工程系将从建立科研管理机构开始,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打造科研队伍。继续立足智能交通领域,以信息工程公司为窗口,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第一阶段(2006年):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含教改项目,下同)2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争取获厅级成果奖1项。教职工撰写并表论文35篇,其中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24篇。

(2)第二阶段(2007年):力争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 项,厅级科研项目4—5项,校级科研项目8—10项。教职工撰写并表论文45篇,其中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36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5篇。

(3)第三阶段(2008年):力争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4 项以上,厅级科研项目5项以上,校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教职工撰写并表论文60篇,其中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48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7篇。力争有1—2名教师成为造诣较深、治学严谨、在省内及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4.产品生产服务

继续探索将网络布线产品生产厂商引入专业实训中心的工作思路,完成实训阶段就是产品输出服务阶段的教学改革。

沈北新区成立后每年至少有300家左右的企业进入新区,带来了巨大的产品生产市场。沈铁工业走廊即将建立17个工业园区,为我们的生产服务提供了契机,也为我们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了机遇。

5.技术培训服务

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的管理工作和课程建设,提升培训质量,是下一阶段我系对外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的工作宗旨。技术培训服务计划如下:

序号

总目标

时间

培训对象

计划培训人次

培训效果 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的管理工作和课程建设,提升培训质量,年培训人次在基数2000的基础上,保持5%的持续增长态势。

2006年

中职教师

精通CCNA网络技术;在CCNP技术领域水平有所提高。培训后的教师可以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胜任《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网络技术服务工作。

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工作人员

800 精通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培训后的学员可以胜

任网络数据管理员工作。

再就业人员和在职人员

400 精通计算机办公技术和计算机维修保养技能。培训后的学员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维修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对芯片级维修达到中级技师水平,可以结合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就业或

自主创业。

合作企业新技术推广对象

300 与企业合作,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做技术培训。培训后的学员掌握新技术的规范标准或

新产品的操作规程。

2007年

中职教师

精通CCNA网络技术,在CCNP技术领域水平有所提高。培训后的教师可以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胜任《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网络技术服务工作。

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工作人员

840 精通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培训后的学员可以胜

任网络数据管理员工作。

再就业人员和在职人员

420 精通计算机办公技术和计算机维修保养技能。培训后的学员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维修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对芯片级维修达到中级技师水平,可以结合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就业或

自主创业。

合作企业新技术推广对象

315 与企业合作,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做技术培训。培训后的学员能够掌握新技术的规范标

准或新产品的操作规程。

2008年

中职教师

6.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篇六

文档创建日期:版本号: V1.0

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2007.4.12

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第1章 第2章 2.1 2.2 2.3 前言...............................................................................................................................................1 总体架构.......................................................................................................................................2平台架构........................................................................................................................................2 系统拓扑图....................................................................................................................................2 集群设计方案................................................................................................................................3

操作系统集群.......................................................................................................................4 数据库集群...........................................................................................................................4 2.3.1 2.3.2 第3章 3.1 功能介绍.......................................................................................................................................5 主站功能........................................................................................................................................5

新闻中心...............................................................................................................................5 企业中心...............................................................................................................................5 招商中心...............................................................................................................................5 交易中心...............................................................................................................................5 电子支付中心.......................................................................................................................6 会员中心...............................................................................................................................6 电子会展...............................................................................................................................6 论坛.......................................................................................................................................7 友情链接...............................................................................................................................7 公告.......................................................................................................................................7 圈子.......................................................................................................................................7 辅助功能...............................................................................................................................7

站内搜索...........................................................................................................................................7 网站地图...........................................................................................................................................7 在线调查...........................................................................................................................................8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1.10 3.1.11 3.1.12

3.1.12.1 3.1.12.2 3.1.12.3

3.2 子站功能........................................................................................................................................8

7.准能公司NGN网络建设方案 篇七

广义上讲, NGN是不同于这一代, 以数据为中心、基于开放的网络架构, 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融合网络体系。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 G N概念是业务驱动的网络, 通过呼叫控制、媒体交换及承载的分离, 实现了开放的分层架构, 各层次网络单元通过标准协议互通, 可以各自独立演进, 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NGN网络的四层结构。

(1) 接入层:主要指与现有网络相关的各种接入网关和新型接入终端设备, 完成与现有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的互通并提供各类通信终端到IP核心层的接入, 通信终端包括模拟电话、SIP Phone、PC Phone可视终端、智能终端等等。

(2) 核心层:主要是由IP路由器和宽带ATM交换机等骨干传输设备组成的包交换网络, 是软交换网络的承载基础。

(3) 控制层:是指Softswitch控制单元, 完成呼叫的处理控制、接入协议适配、互联互通等综合控制处理功能, 提供全网络应用支持平台。

(4) 应用层:主要指为网络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 提供面向用户的综合智能业务。

其中, 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 在核心传送设备Softswitch软交换设备的控制下, 相关网元设备分工协作, 共同实现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机而言, 软交换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比较简单, 主要包括前台实时处理部分、后台部分以及内部所有模块互联的以太网。结构如图1所示。

2 神华准能公司NGN平台建设

2.1 准能公司网络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 准能公司现有ADSL上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需求, 在神华准能软交换建设规划中, 结合目前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设趋势, 使用光纤到户 (F T T H) 的总体要求, 选择NGN和P O N接入技术组网, 实现用户上网速度提升, 逐步取代现有网络。准能公司目前程控设备约一万多用户, 中心局汇接局一个, 一露天和哈尔乌素露天两个端局及安康里与绿苑小区2个远端模块和净水厂、污水厂等零散综合接入设备。公司现有的程控交换系统是建立在传统的PSTN网络之上, 采用基于TDM的程控交换技术, 在通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 传统的技术已经明显落后, 设备老化日益严重, 厂家备件已经停产, 在组网信令和业务功能维护管理等方面均满足不了当前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 因此需要建设一套基于最新通信技术的软交换系统, 这套系统, 以宽带IP技术为基础, 采用成熟稳定的信令控制和媒体处理技术, 搭建准能公司NGN网络核心平台, 替代现有的程控交换系统, 推进网络转型, 满足企业的生产、生活及广大用户对通信业务的新需求, 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体统计如下。

中心机房CC08 B型程控交换机为2模块汇接局, 中心区现有电话用户近8700户, 上网宽带用户近6700户。

上级局出中继为3个局向:中国联通公司6条2M电路、中国电信公司4条2M电路、中国移动公司3条2M电路。

下级局出中继为5个局向:黑岱沟露天矿2条2M电路、哈尔乌露天矿2条2M电路、大准铁路公司3条2M电路、公司调试室2条2M电路、矸石电厂公司2条2M电路。

远端模块2个机房:安康里机房1024门、绿苑小区机房384门。

远端综合接入设备12台。

2.2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

新建NGN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 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 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 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软交换控制设备是软交换系统中的核心控制设备, 位于软交换网络中的控制层, 通过业务和呼叫控制完全分离, 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分离, 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 并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 使业务独立于网络。这种开放式业务架构, 可不断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增强运营网络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传输介质成本低、容量大

光纤作为传输高速率、大容量、多业务的最佳媒质, 使得接入手段的光纤化成为接入网的发展方向。适应通讯业务IP化的趋势, 满足用户越来越广泛的需求, 又能快速灵活部署和保证网络的长期可发展性, 基于PON技术的F T T H解决方案因具备多业务接入承载能力、有效进行网络覆盖和提升宽带速率能力, 成为接入层网络建设的最佳解决方案。准能公司目前各住宅小区通信线路采用电缆传输, 由于使用年久电缆已经出现老化现象, 故障频发, 大修成本高, 且电缆传输方式ADSL上网速度慢, 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众多需求, 考虑诸多因素, 构建软交换平台, 采用FTTH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即降低了成本, 又提高了网络速度, 更为三网融合打下了基础, 提供了条件, 使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可能。准能通信网络将真正向着“个人通信”的宏伟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即在任何时间 (Whenever) 、任何地点 (Wherever) , 以任一种方式 (Whatever) 与任何人 (Whoever) 进行通信。

3 准能公司基于软交换NGN网络拓扑图如图2

中心区机房后台新建软交换平台一套, 把OLT同软交换, 综合媒体网关放置在中心局机房内, 可统一使用-48 V直流电源系统供电。在中心区机房, 将软交换、综合媒体网关、光线路终端、管理服务器均连接到汇聚交换机上, 原有程控交换机也连接到TG/SG上, 所有电话业务通过TG/SG设备出局, 同时原有程控电话和新增软交换电话之间可实现互通。新增BRAS认证设备及宽带认证计费服务器, 直接连接到汇聚交换机上, 可实现宽带业务的管理。

3.1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1) 软交换核心控制设备必须是电信级交换系统, 采用电信级ATCA架构, 设备应采用模块式的硬件结构, 具备良好的扩充、升级特性, 软硬件性能成熟稳定。

(2) 设备的主要模块应具备冗余配置, 并且支持热插拔功能, 以方便扩容和维护, 系统构成应有容错等安全措施;在有备份的情况下, 当正在工作的部件发生故障时, 能自动倒换到备份部件, 而且在主备切换时, 对业务不应产生影响。

(3) 设备具有故障脱机自动诊断、自动维护、故障告警功能。各类物理告警信号除能由设备在面板由上显示之外, 还能在显示屏上显示, 具备声光告警功能。软件能及时发现死循环等重大故障并发出告警, 能够自动恢复系统, 不影响任何已建立的业务连接。

(4) 软交换可以向IMS平滑演进, 核心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在使用标准协议的条件下, 软交换核心设备须能和其他设备供应商的软交换核心设备、TG网关、SG网关、AG网关、IAD、语音终端等设备实现互通。

(5) 基本电信业务和补充业务:包括基本的电话业务、传真业务和以基本业务为基础的补充业务等。后期满足业务要求:基本多媒体业务 (采用IP可视电话, 提供点对点的可视电话业务, 多媒体软件电话业务) ;智能业务 (彩铃、一号通、电话调度、电话会议、预付费、语音信箱、电子传真等) ;统一通信类业务 (包括即时消息、企业通讯录、多媒体会议、数据会议、日程管理、办公协作等) 。

3.2 软交换硬件技术及软件分布式特点

硬件技术特点如下。

(1) 系统所有核心硬件设备采用冗余备份机制, 可达到电信级的可靠性要求。

(2) 采用分布式硬件结构方式。

(3) 两套不同的控制总线用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4) 可实现平滑扩展, 根据需要扩充的用户总数量来扩展硬件单板。

(5) 达到高处理能力, 单框的RSIC处理器最多可配置24个, 10框级联设备的BHCA可达30 M。

分布式软件结构的特点是以下几点。

(6) 实现呼叫处理软件的分布式。

(7) 实现不同协议软件的分布式。

(8) 实现数据资源的分布式。

(9) 实现所有软件模块的冗余备份。

3.3 采用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 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 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主要突出特点是以下几点。

(1) 集中, 集中处理维护管理功能, 有利于整个网络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 进而实现整个网络的话务负荷和业务质量控制。

(2) 智能, 根据预先定制的策略, 综合全网因素, 自动进行网络管理和操作。

(3) 灵活, 管理策略可以采取编程定制, 灵活性较强, 可动态加载。

3.4 软交换系统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基于软交换技术构建的NGN网络, 具有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特征, 可以统一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现有版本的软交换系统主要提供语音相关的各类业务, 包括以下几点。

(1) PSTN固网向NGN演进的网改网优组网应用。

(2) 新运营商NGN网络组网应用。

(3) 企业NGN网络建设。

4 软交换平台搭建设备配置及各部分功能

4.1 软交换平台建设思路

软交换系统按照接入层、交换层、控制层、业务层四个平面进行建设。各层平面建设具体如下。

接入层:将原有程控交换设备下的端局用户改造成EPON、新建小区采用EPON用户建设, 实现各住宅小区电话用户的逐步接入。在中心区机房配置一套完整的带信令功能的综合媒体网关TG/SG设备, 配置联接各个局向的中继, 实现与现有T D M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

传送层:因为软交换是纯以IP为平台的, 后期所有的业务接口都是以太网业务, 需要足够的带宽和充裕的以太网接口, 所以需新建IP传送网一套, 与原有2.5G环相并列, 采用P T N设备建立一个3点的1 0 G E环。

控制层:在中心区机房新配置一套软交换控制设备, 实现整个系统的呼叫处理和其它软交换设备的控制, 包括网管。

业务层:将原有计费系统进行升级整合, 可实现对软交换的计费、原有程控交换机用户的计费, 以达到全网的设备维护管理。

TG:中继网关, 完成电路交换网信令与包交换网之间的信令转换功能。

SG:信令网关, 完成媒体流转换等功能, 主要用于七号信令接入, 连接PSTN局向。

SS1b:软交换 (Softswitch) 核心控制设备, 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部分, 完成协议适配、呼叫处理、资源管理、业务代理等, 并作为系统的对外接口完成和其它系统的互联互通功能。系统采用电信级ATCA架构, 模块式硬件系统, 良好的扩容、升级特性, 冗余配置1+1备份, 具有声光告警功能, 可在线进行功能测试, 提供丰富的智能业务。

汇聚交换机:在整个网络中, 汇聚交换机与核心层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的作用不同, 它承担了网关和三层路由转发功能的重担, 由于IP扫描和Do S攻击对三层交换机的影响和危害严重, 常常会使交换机内CPU处理满负荷, 造成交换机处理能力下降, 甚至瘫痪, 用户无法正常上网, 因此汇聚交换机内部采用硬件三层转发机制, 可有效抗击恶意IP地址扫票。同时内嵌了安全策略, 保证数据包路由转发功能不受IP扫描和攻击的影响, 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O L T:光汇聚单元, E P O N无源光网络系统中的局端设备 (OLT) , 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 同时支持IP业务和传统的TDM业务。放置在城域网边缘或社区接入网出口, 收敛接入业务并分别传递到IP网。向ONU以广播方式发送以太网数据;发起并控制测距过程, 并记录测距信息;为ONU分配带宽, 即控制ONU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发送窗口大小。

BRAS:宽带认证, 一种面向宽带网络应用的新型接入网关。它是宽带接入网和骨干网之间的桥梁, 提供基本的接入手段和宽带接入网的管理功能。它位于网络的边缘, 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实现多种业务的汇聚与转发, 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传输容量和带宽利用率的要求, 因此是宽带用户接入的核心设备。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主要完成两方面功能, 一是网络承载功能:负责终结用户的PPPo E连接、汇聚用户的流量功能;二是控制实现功能:与认证系统、计费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及服务策略控制系统相配合实现用户接入的认证、计费和管理功能。

防火墙: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使Intra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Security Gateway) , 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

5 准能公司IP承载网建设思路

软交换最大的特点就是层次划分清晰明朗, 设备可以进行分布式部署, 这点尤其给接入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可以根据用户对业务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 不管什么样的接入方式, 都不会影响到软交换系统的部署。

目前的传输数据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 SDH和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 SDH设备天生就是为传统的PSTN和ISDN网络而生的, 最小颗粒为2M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的语音业务, 但是对于IP业务, 尤其是大容量的以太网业务, 其带宽非常有限, 虽然MSTP也支持以太网单板, 可以进行透传和二层交换, 但单位bit的传输成本非常高, 给投资方带来非常大的资金压力。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虽然能很好的支持以太网业务, 尤其是三层交换机具备很好的转发功能, 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拥塞和延时的问题, 所以至今纯数据设备还没有大规模的承载语音业务。

所选PTN设备在现在传输网的基础上额外搭建一个三点10GE环, 作为软交换系统的核心传送网络。如图3所示。

6 结语

科技的进步必将带动行业的发展, 通讯领域产品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信息技术正以无穷的力量影响着当今这个各方面技术飞速发达的社会。“光进铜退”成为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光纤成本低、衰耗小、容量大、频带宽的优点是代替电缆铜线的最佳选择, 准能公司企业专网的建设紧跟通讯发展的脚步, NGN下一代网络平台的建设, 将大大改善目前网速慢、故障多的局面。在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 优化网络结构, 避免重复建设, 合理利用资源, 为准能公司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最初的窄带到现在的宽带技术, 网络的“瓶颈”与融合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依靠先进的通讯设备来传递与整合信息资源, 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主要阐述在准能公司NGN下一代网络统一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服务建设方案, 通过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 而平台主要采用IP技术方式, 实现IP电话、电脑和有线电视三种通讯手段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支撑, 为三网融合与智能小区建设提供前提与基础。

关键词:NGN网络,瓶颈,IP技术,智能小区,汇接局,TDM

参考文献

[1]张中奎.接入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李立高.光缆通信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8.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网络广告;考核方案;分层考核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方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网络广告》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也是一些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通过《网络广告》课程的学习, 正确地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将来成为高技能的人才。但就是这样一门看似简单好学的技能课程,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思维缺乏灵活, 以往在中学时代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习惯, 往往会使他们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学生学过之后,设计的作品达不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学生抄袭别人作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

因此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我们在《网络广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网络广告》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般情况下,《网络广告》课程的考试方法是统一实行“作品”考核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设计项目,即根据《网络广告》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作品设计要求及主题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单独进行设计制作,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评阅每位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分数。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对学生一致的评价体系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能力好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激励,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所以,我采用“大作品”分层设计,分层考核的方式。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按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根据机房的位置和班级人数,以4—6人为一小组,每个组设定一个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组内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分层设计作业:将作业分成A、B、C三个等级,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等级的作业,中途可以变更。学生选好等级之后报给组长,最后由组长统一上报给老师存档。

分层考核评价:C级基础分65分,B级基础分80分,A级基础分90分。每个学生自评项目作品, 给出自评分(占20%);按照学生选择的等级给学生打出基础分(占50%);学生之间互评项目作品,给出每个组员的组内附加分(占30%);三个分数按比例相加就是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

二、对分层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

1.“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网络广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选择项目、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项目小组的同学反复讨论,甚至进行激烈的争论,反复找教师答疑咨询,反复修改项目作品。知识面得到了有效地扩展,而且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打破了“千人一卷”的考核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多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熏陶,并通过作品形式提高和升华自己的设计成果,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设计”、“学会创造”。

3.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的改革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的作品质量是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投入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也越多,作品的质量就越高。

4.该成果应用于艺术1001和1002两个班级,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转变,团队协作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原来不肯学习的学生,通过与他进行有效的沟通,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也能主动去学习一些知识,上课能主动认真地去听,课下积极问老师、问同学,努力改变自己落后的状况,作业也较满意。

“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只是初次的尝试和试验,对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结合,考试改革和课堂讲授如何配套,作品评价体系等问题都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尽管如此,“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还是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及高度评价,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改革效应。我会结合专业特点继续摸索,不断改进完善,充分发挥考核方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使《网络广告》的课程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日霞.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2]张颖淳.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方式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7).

[3]王寿斌.高职课程项目化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2(363).

上一篇:新进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下一篇:爱心捐款班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