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9篇)
1.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篇一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在进行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广大教师中积极的推广着,但课堂教学这个传统教育的基座仍然十分顽固,“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的教师也并没有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的学生,或许因为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许是因为长大了的原因,他们怕羞,不敢在同伴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仍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必须充分调动语文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师生交流融洽了,师生双方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当中实施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
在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还是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更多的学生还是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就得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的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我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己读,然后指名学生找伙伴朗读对话,这时我走到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同学旁边,请他和我一起朗读,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俩合作真愉快1经我这么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要和我一起合作朗读,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二、创设情景调动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老师因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如我在教作文《记一次游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课堂情景。我与学生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自然,这个游戏其乐无穷,学生个个开怀大笑。在游戏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同时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感触,一节课里学生的热情始终高涨。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写作文“写什么”,“怎样写”两大老大难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的。
三、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的人文优势调控好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学《小镇的早晨》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民面带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如果你是那位农民你会怎样诉说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做起了小买卖。接着,我就让学生解释“价廉物美”的意思。这样一来既落实了课文的知识,又使课文之外的“虚”得到了深入发展。所谓“虚”就是指课文内容外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平台,通过学生来表现的东西。
四、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胡思乱想”,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例如我在教学《船过三峡》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课文当中的一个错误,同样的神女峰,文章前面用宝盖头的“它”,而后面又用了女字旁的“她”。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没有一笑而过,首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请他们自己好好的读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纷纷朗读课文,不一会儿工夫,我就发现,有几个小手蠢蠢欲动,我想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吧,在这时我就插入几句鼓励的话,效果马上就来了。大部分同学还说的有模有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提问。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提问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让他们唇枪舌剑去,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的。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
2.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篇二
下面我就肢体语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效应浅谈几点认识。
一、肢体语言的鼓励效应
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每个教师鼓励学生都有独特的方式,无论如何,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达鼓励情绪或信息,都会为学生带去暖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例1:讲到“意识作用”时,学生认真讨论后,我开始让学生自由发言,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时我发现后排角落一个学生小心地举起了手,我马上让他发言,他站起来小声地说了声:“我认为错误的意识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时,我立即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同时鼓励道:“好,这位同学提出了与大家不同的观点,那么让我们给他点掌声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看到我赞许的目光和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他鼓起勇气大声说道:“我们应该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虽然阻碍了客观事物的发展,但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冷静反思,总结经验。古代的炼金术士虽然失败了,但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也很有道理的观点。如果没有教师鼓励的眼神,就不会有这位学生的镇定自若,我们就与一个有创意的回答失之交臂了。
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笑靥粲然,点头嘉许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回应;学生答错了,教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二、肢体语言的(情感)调节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语言)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在传递非口语的信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显示出许多信息:奖赏、同意、反对等。好的面部表情能传达出真挚、诚恳、温暖,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相反,面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烦恼,这些都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感意识。
例2:讲到发展是硬道理时,首先描述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当讲到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军最新式武器亮相时,几十万游行群众欢呼雀跃时,老师脸上激动的表情调节了学生平静的情绪,让学生激动不已。接着讨论南海问题:讲到越南侵占我南沙的部分岛屿,在我南海领域拥有超过1000多口油田,疯狂掠夺我南海石油资源时;讲到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于2009年3月10日正式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时,老师脸上义愤填膺的表情感染了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自豪,而且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海上力量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的真理性。
三、肢体语言的辅助效应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在重视有声语言运用的同时,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遇到激扬慷慨的议论时,配合鼓动性的手势,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时,透过巧妙的肢体动作,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将学生带入“角色”中来,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3:讲到价值规律作用的时候,可以把整个市场比作是一个交响乐队,那么价值规律就好比是这个乐队的指挥棒,这时教师的手势马上化做一个指挥棒,为学生演奏这场交响乐。全班学生被老师的手势深深吸引的同时也更容易理解价值规律这一看不见的手。
例4:讲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让一位同学上来鉴别真伪。只见他拿起纸币看了看,然后用手摸了摸,最后又用手弹了弹。便说:“这张纸币是真的。”这样,不仅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是认识来源的理解。
四、肢体语言的亲和效应
学生较喜欢与他们亲近的老师,因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直接传达了师生间的沟通程度。故教师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比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使人更有接近的欲望。相反,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呈现“单向”的情况,以致“剃头挑子一头热”。因此,政治教师若能有效控制课堂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就势必能够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例5:在讲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引用媒体关于湖北荆州大学生群体(长江大学)以生命为代价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壮举的一篇报道:当天在打捞现场,大学生尸体被一根细绳拴着,浸泡在江中。而八凌公司打捞人员却索要36000元打捞费,还有300元烟酒和矿泉水费,中途为索钱曾两度中断打捞。那么你如何评价八凌公司的行为?学生们见到我走下讲台,讨论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有的学生认为:八凌公司的行为是对英雄的侮辱与亵渎,也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挑战;也有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使得这些人利欲熏心、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还有的同学认为:那些挟尸要价者不仅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更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为什么英雄群体和八凌公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沉闷的课堂开始活跃起来。这样,合理的身体接近,不但能显示出教师的亲近感,更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
结语
3.考究教学语言 活跃课堂气氛 篇三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考究教学语言这门艺术。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究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导入性语言,要引人入胜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它既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文本的实际以及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用上一段动人的导语,配上几幅精彩的画面,播放一段动听的乐曲,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声情并茂之功效,定能很快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为上好本节课作下良好的铺垫。
二、启发性语言 ,要发人深思
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就是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问题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学语言应追求张力或弹性美。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启发教学的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适当时机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正如有人总结的:“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但启发不是越具体越好,而是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做到引导而不是硬牵着走,勉励而不强使其屈从,开导而不全部告以现成结论,做到相机点拨,适时适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1.没问题时引导提出问题
要启发学生着眼目标提出问题;着眼文本内容提出问题;着眼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结合点提出问题。
2.解不开问题时引导开启思路
首先,问题过深时,要启发学生分解问题,为解决问题搭桥铺路;其次,当学生因为缺乏知识而遇到思维障碍时,要适时引入课程资源;如果因缺乏“已有经验”的支持而导致学习障碍时,要补充、丰富生活体验或启发联想,激活生活经验;此外,要启发举一反三,引导迁移。
3.问题考虑成熟时引导表达
学生把问题考虑成熟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应该引导学生表达出来。比如,学生理解了重点段的意思,体会了思想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过渡性语言,要承接自然
从文章的结构看,过渡段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的内容过渡自然。在课堂教学中,当完成了一块内容的教学要转向新的内容教学的时候,也需要老师用几句过渡性的语言进行连接,从而使教学过程流畅而不留痕迹。
四、评价性语言,要中肯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表现总期盼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要运用好评价语言,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评价学生要从“爱”字入手,努力做到:
1.理解学生
学生是主体,学生有尊严。只要说话,都会犯错误;只要做事,必定存在差错。宽容他们,帮助他们就是最好的评价。世上的幸福无过于心的沟通。懂得学生心情的老师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服务,是学生最敬佩的老师。
2.激励学生
学生是成长中的幼苗,辛勤的园丁,精心浇灌才能有丰硕的收获。而激励就是最佳的培育方式之一。它是学生积极向上,茁壮成长的内驱力,是战胜困难的精良武器。在教学中,激励要坚持不断,要满腔热情。好孩子是哄出来的。
3.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倡导尊重和赏识每一位学生,发现和发掘每一位学生自己独特的潜能,彰显个性,使他们自由和谐的发展。对学生缺点或错误,要实施无伤害性批评,同时不排除有关的警示性的批评,这种批评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承受能力,起到鞭策的作用。教师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不得居高临下地训斥和责骂学生,把保护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高原则。
五、总结性语言,要精当扼要
当我们学完了一篇课文之后,可以从语言、内容、人文等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到底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谈收获,也可以老师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总结。总结的语言一定要十分概括,恰如其分。如:教学完《搭石》一文后,教师可以做如下的总结:是呀,我们通过细读课文,透过“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三个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这是一种画面美,也是一种心灵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4.初中课堂怎样才能活跃气氛 篇四
提高教师的素质,用艺术的语气感染学生。
想让学生对老师上的课的课兴趣,那要先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老师的是语言的传播者,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课堂的效果,要把课上得活,老师就要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形象通俗的比喻,风趣的语言,传神的姿态,绘声绘色地描述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有一些老师认为上生字组词很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不兴趣。如果老师善于洞察,乐于发现字的奥妙,那上课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侧、厕”组词,学生这样组:侧(侧所)厕(厕面),到家看到这样的组词,是很明显错了。一些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许是这样点评“组词错了,两个词的字调换就可以了。”而我是这样用通俗简易又来自生活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假如你上厕所的时候,旁边站着一个人(老师指着单立人旁),你们觉得怎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说‘害羞’!)那在毫无遮拦的地方上厕所呢?(学生自然想象,发出笑声说‘不文明!’)我们人类是讲文明的人,所以建的厕所是有房顶的(老师指着‘厂’)所以厕所的厕的厂字头的,不是单立人。我这样的描述,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可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以后也不会用错这两字组词了。
5.如何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论文 篇五
从教二十余年,经常听公开课,总感觉一些老师上课课堂气氛不活跃,有时甚至是老师唱“独角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上课时像放电影一样播放着多媒体课件,自己却像解说员似的在那里讲,全然不顾学生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实践新课标中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课堂,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记得“新课标”还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当做一个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达到。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学生之底,设适中之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设置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不因问题过于简单而厌烦,也不因问题过于深奥而心灰意冷。设置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让学生获得探究后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强烈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犟龟》(七年级语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犟龟的“犟”,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哪些困难?它又是怎样面对的?2、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这是谁的婚礼?3、小乌龟的“犟”值得吗?4、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种“犟”?这篇文章是童话,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就有兴趣,再加上这四个问题不但不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只要学生认真读课文,动脑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很好回答的;而且第二个问题在文中就可直接找到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就是有话可说,学生的表现欲不就被激发出来了吗?表现欲越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就越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课堂气氛还会不活跃?
二、学科间要相互渗透
语文科不是一座孤岛,让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做到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多彩,不单调而更加有有兴趣。
记得十年前我在教《木兰诗》时,就大胆地把音乐课的内容渗透到语文课中去了。《木兰诗》这篇课文较长,当时要求学生背诵,感觉确实有点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我就想到如能把《木兰诗》唱出来。因为中学生都喜欢唱歌,如把课文内容当歌词唱出来学生不但记得快,而且还记得牢。但我不会谱曲呀?怎么办?当时社会上正流行唱琼瑶的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的主题歌――青青河边草。那调子用来改唱《木兰诗》正合适。讲完这篇课文后,当学生听说要背诵,全叫苦了。于是我就问:你们会唱“青青河边草”这首歌吗?同学们边回答边开始唱了,我没打断他们,等唱完了,我便说:“这首歌的调子很好听,也好唱,看看谁最聪明,能把《木兰诗》这篇文章用“青青河边草”的调子唱出来。同学们一听,可兴奋了,顿时教室像炸开了锅,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唱了起来。估计同学们都唱了一遍后,叫同学们一起唱。真不错!除了两个换气的地方没有换好外,别的地方唱得还不赖呢!再让同学们唱了两遍后,学生们基本上都能背全文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课堂气氛会不活跃吗?
三、把讲台让给学生
教学教学,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学。从古到今,讲台天经地义就是教师的专利。其实不然,我认为,如今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好奇心、好胜心、自我表现欲都特强,教师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我表现欲的激发和展示是一个人一生成功的`起步。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产生并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自己种的瓜分外甜,自己捕的鱼分外鲜。抽时间把讲台留给学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手段之一。
记得我在上《诗词五首》(七年级语文)时,第一节课时我上了前两首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选一名组长,让每组学生共同“备”一首诗或词,然后由每组选派代表去讲台上当一回小老师,其余学生当代表的“军师”,按教师讲前两首时的方法、步骤进行讲解。没想到,第二天上课时,这三位代表讲课还真有模有样的,有点“小老师”的味道。特别让我高兴的是,因为“备课”人不止一个,“小老师”讲授的内容比我讲课时还全面。台下的学生不知是兴奋还是也作了更认真的预习,发言学生比我上课时还多。整个课堂热闹极了,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有反驳对方观点的;有提出新的见解的……这哪里是课堂,这就是一个讨论激烈、有序的大讲堂。留给老师我的只有强调重点的份了……
所以,老师大胆地把讲台让给学生,才会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才会更好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且,这样的课堂不但不单调,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但活跃,而且师生也难以忘怀。相信那节课学生讲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也会铭记于心。
6.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 篇六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气氛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做到平易近人,和学生平等相处,缩短距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成为朋友。
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音乐活跃课堂气氛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辅助英语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启发学生心智,使儿童在唱唱、念念、动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取和保存。例如在教授完身体器官单词:hand, leg, foot等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节奏欢快的英语歌曲《If you are happy》,师生一起跟着课件中的音乐与卡通人物边唱边舞,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放松了情绪,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2.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
课前10分钟“全身肢体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活泼爱动,听觉敏锐,模仿力强,“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正是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跑、跳、做来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例如,在教学身体器官单词finger,hand, arm„时,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我让学生跟着我边读边做动作: “一起拍拍掌呀,手指手指finger,同桌握握手呀,您好您好hand„”特别是一些男同学,在学到arm时,还特地显示了一下他们手臂的小肌肉呢。在这节课中,我恰当地运用了肢体语言,所学单词随动作脱口而出,教词汇收到了“快、好、牢”的效果。
实践证明,利用肢体语言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增加了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互动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3.师生一起边读边演,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英语基础,这使他们不太敢开口,不敢在同伴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要是全班一起朗读英语,他们会很积极参与,但是如果要求个别展示,很多学生就宁愿当“群众演员”了,这样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我灵活组织一些全班性的表演活动,并且让自己也参与其中。例如:在练习对话“ 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 you。”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读,熟悉句子,然后指名学生找伙伴朗读对话,这时我走到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同学旁边,请他和我一起用所学的会话演一对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互相问候的场景,在我的引导下,他虽然声音小,但是却完整地表演完了整段会话,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俩合作真愉快!you are very good!”学生们看到我表扬了这位胆子小的同学,马上信心十足,纷纷举手要和我一起合作表演,我让他们分组合作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了。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现实生活中严重缺少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 1
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介绍的是我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式: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语言情境
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把静止的事物活动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从机械、呆板记单词、学英语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全身心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各种颜色的单词时,我想呈现一道雨后彩虹。由于下雨时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所以我预先搜集了下雨的声音,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用多媒体来呈现这道雨后彩虹,当我一播放课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通过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呈现,他们一边发出惊叹,一边迅速说出相关颜色的英文单词,这样让学生们通过视觉,听觉,更形象地感受到彩虹的特点,使学生能牢固地记住这几种表示颜色的单词。课堂气氛也随着这道声形兼备的雨后彩虹而瞬间鲜活起来。
2.运用各种实物、模型、卡片、简笔画等,提供直观的视觉情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各种实物、模型、卡片、简笔画等进行教学,形象直观,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视觉冲击,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在学习铅笔、钢笔这些学习用品时,老师可以拿出实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指着实物说“pencil , This is a pencil。pen ,This is a pen.”学生可以不通过翻译手段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能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和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在学五官的单face ,eye, ear等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简笔脸谱,请一位同学上台按照老师提示的单词画上相应的五官,其他同学观看后,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可见,简笔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提供直观的生活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巧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如其境的感觉,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英语,英语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到英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在教学“My classroom ”时,刚好四年级的学生刚搞完班级卫生,所以我就模拟了他们刚搞劳动的场景,通过开门、擦窗户、擦黑板等,学习了classroom中的door,window,board等单词,因为有了切身体会,同学们也很快掌握了open the door, clean the window等短语。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再现了他们搞劳动的生活场景,把所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领悟得非常快,课堂气氛也在这直观的生活情境中活跃起来。
三、以游戏渲染课堂气氛
游戏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把适当的游戏应用于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而且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与“玩”中交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不仅高涨,而且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英语小游戏多种多样,但我认为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如:在学习Hello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止时,拿到红花及蓝花的2位同学互相打招呼,并交换花朵做礼物,巩固练习了“Hello,my name is„ ,Goodbye”短句,课堂气氛在游戏中推向到高潮。
7.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篇七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里活动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善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将活跃课堂气氛归纳为五“剂”。
一、幽默——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产生所谓的“意义障碍”。教学中幽默是和谐师生之间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的长度是2(),有学生说是2厘米,我没有马上肯定对错,而是开了个玩笑:“老师第一堂课就讲过,同学们的小手指甲的宽约是1厘米,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晚上睡觉时就睡在自己的两个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谁能睡得下。”学生们哄堂大笑,那个说错的同学马上醒悟:“我知道了,不是 2厘米,而是2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这就是教师幽默、形象的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创设 “夺红旗”、“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乐中掌握到了新知识。
三、情景——活跃课堂气氛的美化剂
巧设情境,导入情趣。在教学开始,巧妙地编制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出示生动形象的情景图片引入;让问题寓于其中,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学新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童话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把数学问题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问题赋予情节、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音乐渲染三者有机结合来创设情境。这种方法适合在低年级的学生中使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动手实践——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启动大脑思维的直接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去实践,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润滑课堂气氛的效果。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更应“偏爱”后进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这样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8.欣赏景美物丰感悟语言魅力 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济南市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苏琳
邮编:251600电话:***
邮箱:sulin6135@163.com
投稿栏目:语文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这篇精读课文有如下特点:
一、结构紧密,首尾呼应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再按海面、海
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再总,与第一段总的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富饶遥相呼应,总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文章结构紧凑,非常有层次感,让学生无论是初读还是赏读时都能按照作者的介绍来分别或者总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二、用词准确,词句优美
课文中用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写出了海水的美丽,色彩丰富。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庞大、四脚朝天”生动刻画了海龟的有趣、可爱。还有描写海里的鱼儿时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不仅表现了鱼多,更能从这一点突出了西沙群岛的渔业发达,资源丰富。文中优美丰富的词句让不仅让学生对朗读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更能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探究西沙群岛优美的热带风光。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是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去体验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其中的美。
问题设计提示: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游览一番(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突出海南岛和西沙群岛。)这是我国的海南岛,在距离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里有一群岛屿,它的名字叫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就乘坐飞机从山东出发,到西沙群岛去旅游一番。(动画课件:飞机从山东飞往西沙群岛。)
2.西沙群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先来初步欣赏一下。(出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海水图、海底图、海滩图、海岛图)(伴随音乐,教师简单介绍图片。)
3.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通过欣赏图片,学生深深的陶醉在如此缤纷神奇的世界之中,这种运用现代
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由欣赏图画导入课文的方法,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此刻教师抓住时机,说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让我们一同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吧!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然后再给学生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问题设计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光和物产?
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地理位置、美丽、富饶——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更加美丽、富饶”这几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三、品味与诵读相结合,体会景美物丰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有感情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的意义,“海防前哨”是海防的前沿哨所,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群岛,“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教师用问题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接读课文:西沙群岛是什么?(学生接读第一句话。)那里怎么样?(学生接读第二句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1.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这里海水的特点。2.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一段,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教师结合图片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对“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进行比较区分,弄清楚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3.思考: 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呈现出这么颜色?出示海底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海水颜色多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问题设计提示:1.填空练习: 因为海底有(),有(),有(),有(),海水(),所以从海面看()。
2.总结:海水成为五光十色的原因和海底的地形有密切的关系。有山崖的地方水浅,颜色看起来就淡一些;有峡谷的地方水深,颜色看起来就深一些,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显得五光十色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分析、总结,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水的深浅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学生感受充分了,读的时候自然就会声情并茂,读出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世界同样是美丽而富饶的。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海底的四种物产:海参,珊瑚,大龙虾,鱼。我们先来学习前三种物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物产,用课文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它,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在学生自学完这个自然段后,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的情绪特别高。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学,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统一,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大龙虾的“威武”,珊瑚的多和美丽,想想珊瑚其他的形状,体会海参的多,理解“蠕动”一词。这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本环节让学生会感受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的形象生动等效果,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
问题设计提示:1.海底有:()、()、()、()
2.海底有:()的珊瑚、()的海参、()的大龙虾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习这个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鱼类,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 正在嬉戏的鱼群图。这样设置教学环节是因为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使儿童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越学越爱学,指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观察小鱼的样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抓住了鱼的哪些部位进行描写,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部位。让学生弄明白鱼类的这些部位最具有特点,最美丽,这是作者抓住了主要部位进行了描写。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描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重点部位进行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
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海底鱼的美丽之外,还有夸张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海底鱼类之多。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可以让学生结合录像反复朗读这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般是水,一半是鱼吗?让学生讨论交流,知道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师生互相交流,展示相关资料,获得感性认识。这个自然段可以采取让学生给录像配音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达到初步背诵的目标。问题设计提示:1.老师还非常喜欢海底的鱼,你们喜欢吗?在写海底的鱼时,重点写了哪些种类的鱼,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作者重点抓住了鱼的哪些部位进行描写?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部位?
3.海里的鱼非常()、非常()。
(五)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五、六自然段
指导学生自学五、六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非常富饶。为了使学生能提纲契领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内容,便于理解本段,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我设计了分层这一步骤,让学生先找出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事物,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贝壳和海龟两种事物,为此,就可将本段分为两层。再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将这些词句恰当地连接起来,归纳段意。这可以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减
轻初学归纳段意的难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中每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设计提示:
1、读第五自然段填空:海滩上贝壳的特点()海龟的特点:()
2、读第六自然段填空: 西沙群岛也是()。岛上有一片片(),树林里栖息()。遍地都是()。树下堆积着一层(),这是非常宝贵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将更美丽、富饶?引导学生体会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师总结语:正因为这里物产丰富,所以课题才说它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啊,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美丽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我们带着对西沙群岛美好的祝愿,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在这种激昂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也起到了意犹未尽的作用。
问题设计提示:1.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9.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篇九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策略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多重对话关系,包括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那么,如何通过这多向交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A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的表现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知识,在互动交流中沟通变得更为融洽,师生、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进行了分析。%A
一、创设互动的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过程就是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起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的展现自己,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讲解后,请学生来领读课文,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组别进行连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表达力,这种氛围是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争着学的氛围中,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互动交流的畅通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
二、适当的鼓励,促进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细节的把握,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是问题有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一些课堂的奖惩方法。如对大胆发言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表达真实感受的,帮助同学解答疑问的等同学给予奖励,对不尊重同学,嘲笑别人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读完课文,班里一位不大爱说话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树叶都是绿的,为什么枫叶是红的呢?课文印错了吧?”听到他的发问,首先表扬了他,然后认真地讲解枫叶的变化过程。看到他那专注的神态感到欣慰,鼓励学生向他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时,课文内容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影子有多大,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一下对影子的感觉。学生们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适时的向学
生提出问题“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
里”“在树荫下,影子呢”等问题,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式的互动交流方式很好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请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有的学生: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有的学生: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有的学生说: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师。同学们通过互动讨论,都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四、融入情境,提高交流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开展充分的想象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索学习内容的能力,增强了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对内容概括总结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推敲》时,在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后,先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当学生还回味在故事里时,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演贾岛,有的学生演韩愈,还有的学生表演门,学生之间的互动表演提高了对学习的热情,更有学生在表演推和敲的动作时,旁边的同学配合着发出了推和敲的声音,令观看的学生忍俊不止。这种情境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课文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
五、敢说敢做,培养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样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话可说,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发展,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精心设计课程计划,利用情境教学与设疑、鼓励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敢说敢做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口语交际课《应该帮助他们》,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看图,角色说演。创设情境是为了双向互动,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双向互动仅有
一、两次是不够的。教师可提出“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残疾人需要帮助?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等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学会帮助他人。
【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12-07
发挥语言魅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7-1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08-25
感悟美术的魅力07-18
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11-01
数学教师语言的魅力12-03
浅谈文学语言艺术魅力06-15
品读语文课语言的魅力06-19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09-30
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