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高三作文(共16篇)
1.思考的高三作文 篇一
在蚂蚁的族群中有这样一种分工:一类蚂蚁勤劳地搬运食物,另一类蚂蚁无所事事。但是当蚁族食物源断绝时,勤劳的蚂蚁一筹莫展,而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这种有趣的“懒蚂蚁效应”体现善于思考才能走向成功。
纵观世界,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些话乍听是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回顾历史,_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为国富兵强。儒、墨、道、法争奇斗艳,孔、孟、老、庄各展雄姿。在国家动荡,地方割据不断的时势下,商鞅并没有“懒”于思考变革之法,没有“懒”于固守旧的封建体制,他勤于思考变革之法,思考富国强兵之道,是他协助秦始皇开创了祖国统一的盛世。在列强瓜分中国虎视眈眈之际,孙中山没有坐以待毙,没有懒于寻找救国存亡路,他游列西方学习知识,开拓视野,他勤于思考,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思考实现了我国的民族复兴,思考为我们如今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观自我,学习生活艰辛苦多,思考不已。面对既定的参考答案,我们是否懒于思考,放弃了让大脑灵活运用的机会?面对人云亦云的大趋势,我们是否懒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让思考的火花淹没于人海之中?那么请思考吧。如果技能知识是航海的船,那么思考便是船上的帆,如果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少不了那一份勤于思考的精神信念。
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别让生活停留在机械的反复之中往复,让生活变得更有新意,更多姿多彩。
2.思考的高三作文 篇二
作文教学看似不切实际, 投入巨大, 有时候不清楚它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大收益。虽然有时我们觉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甚至对它视而不见, 但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重要性。有人说,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以自身的素养、资质, 自己悟出来、写出来的。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但这绝不能抹杀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正是基于这一点, 我们不能忽视高三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抓住了高三作文教学, 就好比“抓住上帝的一只手”。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1.作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巨大, 其他题目无法与之相比。2.特别重视作文教学, 可以变盲点为总分增长点。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 有两种极端做法存在。一种是漠视。高三语文复习, 知识点多, 时间紧, 任务重。因此, 作文教学往往穿插在各知识点的复习中, 结合模拟考试、用各种试卷中出现的文题进行训练。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淡化作文教学, 认为教与不教效果差不多, 只是零碎地粗线条地讲析, 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系列化。一种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师往往出力不讨好, 心思没少花, 力气没少使, 但效果并不理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 教师还停留在想当然的阶段, 对学生的作文现状不了解, 不清楚学生需要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能提供怎样的教学, 然后就是一番“好意”地指导讲评, 带有主观盲目性, 没有个体针对性, 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将这块高考创收责任田, 打造成一个高效高产的增长点呢?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上帝的这只手”?古语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作为教师, 要对高三学生的作文整体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判断。对所任教班级进行摸底调研, 通过问卷、个别交流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写作素养和真实的写作水平, 全面了解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优势和薄弱点, 给每个学生建立小档案, 从而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作文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系统、富有针对性的授课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解决学生心中的一些困惑、疑难, 引导学生在“特定时期”从容应对考场作文。所以, 作文教学观念一定要变——变被动为主动;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序——呈系列化;教学实践一定要有效——富有实效性;训练形式一定要新——多管齐下;指导评讲一定要活——讲求科学实效。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 谈谈对上述五个“一”的思考和做法。
1.观念一定要变。
基于一直以来存在的重阅读教学、轻写作教学的现状, 我们有必要强化作文教学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 不仅要有所作为, 更应该大有作为。实践证明, 很多优秀的老师如徐桦君等, 都在这一领域有了自己的独特作为,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高三作文教学, 切不可无所作为。
2.计划一定要有序。
虽然是高三作文教学, 但它还是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一定要避免无序。就像高中作文教学, 高一注重叙事, 侧重记叙文的写作;高二注重思辨, 侧重议论文的写作;高三注重规范意识, 侧重审题、立意、开篇、结尾、拟标题等。与规范专题训练一样, 高三作文教学也呈现出有序性、系统性的特点。对于整个高三作文教学而言, 教师要有全面的考虑, 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作文现状, 制定一个较为周密的教学授课计划。
首先,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作文观的指导和培养, 让学生领悟到作文应是自己生活、学习的一部分, 甚至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写作文是很自然的事情, 以我手写我心, 我心源自生活。让学生从心里树立起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的思想, 作一株“会思考的苇草”, 善于发现、捕捉灵感。学生之所以厌烦写作文,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入体悟, 没有表达的冲动, 因而很难写好作文。此外, 还要让学生树立对话意识, 尝试与心灵对话、与读者对话等。
其次, 教师应当结合历年高考作文题的讲析, 让学生明白高考考场作文与一般随笔作文的不同, 进而明确高考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一展自己的才情。再次, 高三上半学年学生写作实践以精选当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训练为主, 大约两周一整篇作文, 小作文根据实际穿插进行。结合具体文题进行文体训练指导, 突出议论文文体和记叙类文体训练指导, 强化文体意识。训练重点为两大文体的序列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 主要是角度切口、写作提纲等, 把其间的考试作文纳入写作计划中。高三下半学期布置整篇作文的次数应适当减少, 侧重片断式作文训练 (字数在150~350) , 包括主题片断式训练, 如以“幸福的瞬间”为主题,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断等。进行结构章法的训练, 如开篇、结尾、拟题, 比如以“担当”为题写一开头等。在整个高三作文训练中, 要重视学生的修改。让学生意识到修改是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多进行一些作文升级指导。针对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 进行个别指导。
3.教学实践一定要有效。
我们的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 有时我们的教学设想或者说预期只是部分实现, 甚至没有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失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高三作文教学, 有时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4.训练形式一定要新。
作文训练不仅体现在有效上, 还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 立求形式新颖多样。比如可以在早读课让学生多读些感悟性的文字和一些时文美文;多进行一些片断式的写作训练;多做一些作文升级指导;多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开展多文题选择训练,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和学生一起下水作文, 和学生并肩作战、共同提高;多创设一些作文交流评价的平台和机制, 如多媒体呈现、佳作赏析朗读、个人习作结集成册等, 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投入深度, 多管齐下, 为作文水平的提高服务。
5.指导评讲一定要活。
3.高三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三
盲目的写作习惯,体现在许多高三的学生仍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平,不知道一篇文章该如何写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文体特征不明显,段落层次不清晰,语言表达很随意,再加上字迹潦草,胡编乱造。思维僵化以及固定的思维模式,认识事物“一根筋”,缺乏一种辩证的思维习惯,不会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看不到表象背后的实质,认识的深刻性不够。原因还是学生见识短浅,缺乏必要的大量的阅读,“源头活水”不足。投机心理严重,表现为许多学生认为作文得分靠运气,不想通过实实在在的训练来提高作文水平,畏难情绪在作怪。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结合高三教学经历,笔者特作出这样一个假设:没有阅读,就没有作文;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
没有阅读,就没有作文,这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见识,学生很难写出有视野的作文来,闭门造车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这里所说的阅读,再不仅仅是平时教学时我们所强调的经典阅读,或者是兴趣阅读,还应包括对一些优秀习作的阅读,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更要重视对优秀习作的阅读。高三只有一年时间,再去过多的强调经典阅读已显得不切实际。这时,对那些优秀习作的阅读,甚至是对某些所谓高考满分作文的阅读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那些优秀习作或者满分作文,都是学生的同龄人所作,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要求。同时,这些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处处把关而精心挑选出来的,是得到多个语文教师认可的文章,其过人之处自不必言,所以笔者认为,高三学生多看这样的文章,即使最后达不到这类文章的水平,也终究能“见贤”而“思齐”,不断改变自己的写作思路,深化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如果说前一句话还只是停留在认识论的基础上,那这后面一句话则应该归入方法论的层面了。如何通过对优秀习作的阅读切实提高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应该可以成为我们高三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不揣冒昧,借此想抛出砖去,引回玉来。笔者的方法是:比较。没有比较,就难以有鉴别;没有比较,就分不出优劣。没有比较,就找不出差距。在比较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学会比较。平时的作文训练,学生很难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我们语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同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比较,与作文书中的优秀习作比较,多层次全方位的比较,进而总结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再将此不足记录下来,在今后的阅读写作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有意识的改变一下陈旧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学会用深刻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借此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比较教学这一理念呢?在目的一致的情况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者也是在探索之中,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也在进行着小心的求证工作。
为方便起见,笔者想仅以议论文为重点进行讨论;而在议论文中,命题形式也仅以材料作文为例。笔者在进行材料作文训练的时候,会刻意寻找那些附有优秀习作的材料作文题目。因为我们所说的比较,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与优秀作文的差距,找差距补不足,就如同要知道绳子的长短,我们必须要先有尺子一样。
首先是语文教师精心挑选材料作文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不经过相互讨论环节,然后学生上交作文,语文教师要认真阅读每一篇学生习作,但不一定要篇篇细改,只需要了解学生整体的作文水平和作文层次即可。这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完成之后,重要的是下一步的工作——评讲。评讲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过程,是教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关键。评讲处理好了,今后学生写作便有了正确的方向;评讲处理不好,学生则还是在写作的黑屋子里瞎摸乱撞。那么评讲也正是比较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需要“比什么”:第一,比立意;第二,比题目;第三,比段落层次;第四,比语言风格。通过这“四比”,我们基本就能找出文章的优劣所在。先说立意,对于材料作文。立意是评判优劣的核心,立意偏差,前功尽弃。而材料作文必有一个最佳立意,我们要寻找的便是这最佳立意。教师可以在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或者材料作文后面附着的满分作文中挑出该文的最佳立意,念给学生听,让学生与自己的立意进行比较,看谁的立意更为准确。然后让学生再反过头来阅读材料,再一次去思考所给材料的深层含义,反复对比最佳立意和材料的关系,从而慢慢理解体会文字表象背后的内涵本质,由此教会学生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给学生讲讲辩证法,教会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看问题。次比题目,题目是作文的眼睛,好的题目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满分作文的题目不一定很出彩,但一定很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搜集一些好的作文题目,同样也是念给学生听,然后再给学生总结如何拟作文标题,比如观点型题目,引用型题目,符号型题目等等,要让学生明确,题目不是胡乱拟的,必须要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琢磨。再一点,要比较文章的段落层次。这一点是学生普遍反映的一个难点,也是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好的学生习作,段落层次是非常清楚的,每一段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怎样,优秀习作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一般化的作文则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差距,整篇文章既看不出文章的起承转合,也读不出段落间意思的分界,胡子眉毛一把抓,反反复复就那几句话,了无新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则更应该把满分作文一段一段的念给学生听,然后给学生概括这每一段都写的是什么,每一段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自己文章每一段的文字,自己总结一下每段分别要表达怎样的含义,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下次写作文时就要提醒自己:段落层次一定要清楚,每段要表达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写作绝不能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最后一点就是要比较语言风格。前三者都思考好了,没有好的语言表达也是不行的。相对前三者而言,语言风格的比较要显得相对抽象一些。我们无法界定怎样的语言风格是好或是不好,风格各式各样,流畅自然应该是各种语言风格共有的特点。教师要给学生强调的是,尽量用规范的语言来写作,尽量用文学的语言来写作,一气呵成很重要,不要一句一句的写,而要一段一段的写,整体写作,以段为单位来构思语句,围绕段落中心写作。同样,教师在给学生念完整篇文章后,可以请学生回答自己对这篇文章语言的印象和评价,让学生切实感知满分作文的语言特点,提醒自己在语言方面该用点心思了。而语言最好的学习方式还是阅读,在阅读中去领悟语言的魅力,在阅读中去学习语言的表达。
4.高三思考作文 篇四
但是他们真的不懂这么咸的香味。他们只是在这里等待一种拥抱。
因为拥抱从一开始就象征着温暖,但是他们找不到。但是如果在这里持续太久,以后会有不同的变化吗?在一起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理由和牵挂。
更何况和初恋结婚的概率很小。
就像《欢乐颂》里的安迪和奇点,相遇时多美好,多优雅,最后分道扬镳时多悲伤。
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场景和节奏?
也许我们说的是这种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颤抖,却没有办法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的能力不够,或者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的地位太卑微,或者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一直高高在上,掌握着我们所有人的动态。我们就像木偶一样,按照他们的规则、生活区和表演来表演。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一切不一定都是真的。
5.换位思考优秀高三作文 篇五
也许,你会扑哧一笑,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吗?的确,可是当你处在相同的境况下,你又可懂得换位思考。
正如故事中的小女孩的稚嫩回答:“你们背的是包袱,而我背的是生命啊!”何故要把问题想得那么复杂,小女孩的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就使得她神态自若,步履轻松。
翻开历史的篇章,你将不难发现换位思考的璀璨光芒。司马迁因口语遭祸,受到腐刑,本应自杀的他换位思考,理解在世的重要性,谱写了《史记》永传千古;李煜因亡国而身在异处,时时惦念着往日春花秋月的他换位思考,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越王勾践被人囚禁在监狱里,忍受痛苦,本应堕落的他换位思考,燃起复国的志向,最终重新站了起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将目光放在当前,你也不难发现换位思考的积极因素,同样的一场考作文Www.ZuoWEn8.Com/试,同样的分数发到两个人的手中,一个人唉声叹气,责怪自己粗心大意,另一个人则细细反思,并开心地整理错题,仔细分析。结果可想而知,后者取得了好成绩,关键在于后者懂得换位思考,懂得考试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懂得这考试的目的只不过是进行查漏补缺。换位思考,能够带来美好的明天,又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有的人干起事来活力十足,而有的人则像瘪了气的气球?完全在于后者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要想着这是一个负担,不然你将无所作为。蝴蝶会破茧而出,它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一旦破茧就能领略万千世界,即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雄鹰会展翅高飞,它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一旦挥翅就能享受自由的高空,即使要冒着坠落悬崖的生命危险;飞蛾会扑火,它懂得换位思考,它渴望光明,它懂得一旦临近就能感受光和热,即使最后香消玉殒。
6.思考的高三作文 篇六
清人张潮在《幽梦三影》中曾言:“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山水想得意之诗文。”古人物质生活的贫乏无法阻止他们精神上、思想上的丰厚,他们能如此静心深入思考,感受内心情感的波涛,其原因想必如《游褒禅山记》中所云:古之人观于山川草木鱼虫,往往有所得,以其深思熟虑无处不在矣。“深思熟虑”四字或许正是当代人所缺乏的精神食粮。
今日快节奏的生活复杂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却也夺走了我们思考的时间,将我们的时间切成了零碎的小片,帕斯卡尔所谓“会思考的芦苇”也被这些高科技的媒介异化成了只会工作不会思考的机械人。一切本应深思熟虑、静心思考的时间,一一被我们挥霍在拇指运动问,消磨在人际关系的泥潭中。提起苹果,第一反应是手机,第二反应才是那只跌落在牛顿头上、引领他静心思考万有引力的植物果实。可悲的人类已经成为工具的工具,被科技牵引着鼻子,一步一步主动地抛弃了自己最珍贵的思想。
但夺走我们思考的难道仅仅是手机这样的外物吗?交大的学子不应是象牙塔中的顶尖吗?他们又岂是因外物的影响而抛弃内在思考的庸碌之徒?逼迫他们丢弃深入思考的更是我们的教育,这是更加重要的内因。
回顾百年前的北大,在校长蔡元培“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影响下,北大才俊云集,新文化领袖胡适、陈独秀纷纷走上讲台;守旧派如辜鸿铭等也可以拖着辫子在讲台前挥洒;即使是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年轻学者梁漱溟,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燃烧青春的舞台。在北大,新文化和旧文化剑拔弩张,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唇枪舌剑。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下,这才给予了大师们深入思考的`场所与时间。
而在今日的中国教育背景下,学生们无须静心思考,只需用手机百度着一道又一道应试的答案。老师们也无须思考,学校的行政权力一元统治,晋升无须深入思考专业成果,只须用手机编织一条又一条颂圣献媚的短信。
由此看来,若将夺走我们思考的原因单纯归咎于手机等外因而忽视教育腐朽的内因,岂不又一次证明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已被蚕食殆尽?
百余年前,在法国大革命余烬照耀下,雨果曾如此感叹:“在革命的绝对价值之上还应有个人道德的绝对价值。”今日,我们同样可以说,在发展科技之上,更应有个静心思考、深入思考的绝对价值。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的内因,但我们却可以关掉手机,改变外因。
7.高三生物复习的对策与思考 篇七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 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 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 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并形成联系的观点, 活跃思维。
二、贴近生产、生活, 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 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 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 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 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 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 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 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三、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 (图解见课本) , 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 (1) 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 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 (2) 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 高营养级低能量, (3) 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 (4) 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 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
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 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 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 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 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四、突出比较法的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 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并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如,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因此, 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 前后知识的联系, 学生的知识基础, 思维能力等,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例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的比较等, 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 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教学中我们没有忽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 精心选题目, 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 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 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 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景、提供信息的材料题, 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 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
备课时常提醒自己: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 久而久之, 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 设置问题梯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更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 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 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 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 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 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的专题复习, 更具有开放性, 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让学生顺着题意发挥思维想象, 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和学生思维活动、认知水平, 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中, 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 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 实验教学, 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演示实验、教师指导下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性实验, 进一步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的设计型实验;从教师指导下的实验现象观察、学会分析和解释现象, 过渡到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进而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长期的灌输式教学, 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等、靠、背的“恶习”, 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忽视问题的方方面面。
8.有关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一些思考 篇八
一、大致的方案调整
与传统的复习计划相比,我做了一些调整.先复习一些工具性的基础知识,再复习综合性的知识.先复习容易的,再复习难的.比如,先把“解不等式”和“导数”这两块内容作为工具性知识复习好.因为如果不先复习这些知识点,后面有关取值范围或值域等问题就很难讲了.同时,还要把一些比较简单的方程知识也一并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在后面的复习中既可以运用到前面的知识,又可以再次巩固.
对于“函数”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同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先对具体的函数进行复习,等学生对这些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后,再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有关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周期性等综合问题.同时,还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特别是在复习综合运用知识的时候,常用的一些数学思维方式都要训练好.如,数形结合、构造函数和分类讨论等,这些数学思维方法的复习必须要学生都对基础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之后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常规教学的安排
虽说高三的数学都是在复习,也多了很多测试.但主要是由课堂教学组成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跟平常的教学有些区别.比如,复习课上讲解的知识会比较多,学习也比较综合,复习的知识一般是一个体系或一个模块,不像平常的学习只讲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学生探究的时间也会缩短.除了个别地方可以看到课堂的差别之外,其他的程序还是没什么变化的.教师同样要认真仔细地备课,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拿出来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能都懂,但由于知识量大,课后很容易会忘记,所以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做好笔记,把所学所讲的知识都记好,课后继续巩固,防止遗忘.
由于复习课中所讲的知识网络比较繁杂,这就更加要注重课堂的总结.因此,在课堂结束时,我都会再一次强调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掌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总结.课后作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好布置一些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练习.如果有需要,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安排一些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三、发现的若干问题
在复习的过程中,大体上都能按照所定计划顺利地进行.但还是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需要师生及时、积极地共同解决.比如,压力问题,学生有压力,教师也有压力.由于数学科目的重要性和得分失分的波动性,学生唯恐数学考不好,教师也希望学生都能够考好,师生都有比较大的精神压力,需要及时去舒缓和解压,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在高三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还要兼顾学生的运算能力,确实感到比较吃力.这主要还是靠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适当的练习计算,才能有所突破.
另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在高一高二的时候缺乏一些专门的思维训练,即使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但思维层次跟不上,也让很多学生遇到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这些问题都是非常严峻的,要靠师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四、给出的几点建议
在高三紧张又充实的学习中,我认为首先要重视为学生打气,定时做一些解压和激励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信心才能有动力,高三需要每一个学生心中的信念去支撑.课堂上要注重解题过程的思路分析,注重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多反思、多总结、巩固好每一块复习的要点.要注意的是,复习还是要以教材为中心,不能脱离教材,过于依赖辅导书,因为最终的考试还是会回归到课本上来.所以,复习始终要以课本为中心,同时对一些新题型进行重点讲解和研究,紧扣考点,提高复习的效率.
9.艺术生高三数学复习问题的思考 篇九
---陈莉(中学组收集)
艺术类考生在高三复习时由于要备考术科,能用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就是每天一节课.中途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要外出学习术科,因此时间上不能保证正常的复习;我在高三接手时两个班的期末考试和摸底考试成绩平均都不到三十分(满分150分),且这些分数主要是从选择题上得的分,解答题平均3分左右,大部分学生基本没做解答题.因此这个分数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运气分.有近三十个学生都是二十分以下.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是不端正的,一部分学生告诉我说他们已经不学数学了,到时靠个运气拿个二、三十分就可以了,要把精力用来学容易提高的科目.还有一些学生想提高数学成绩,但苦于自己的基础太差,缺乏信心,不知从何下手.只有极个别几个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有五十分左右.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那么怎样去创造一个学习数学的环境?学习时间也不多,又怎样利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以及提供怎样的帮助?才能使高三的复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我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希望能取得效果.一.认清艺术生的高考情况,端正教师的心态
高考数学是难度和速度要求均有的考试,大部分考生是不能全部答完的。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只靠机械的记忆,凭直观和印象作答的题目很少,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才能解决,充满思辨性。因此问题本身都有一定的难度。对我们艺术班的学生无疑是残酷的现实。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考试题的难度也随之有所调整。试题中难:中:易约为2:5:3,容易题的分数应该约有45分。艺术类考生的数学成绩要求不高,虽然他们的基础差,但只要认真复习,拿下这部分分数也是有可能的;且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而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的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考查是要保持较高的比例作为构建数学试题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根据这个原则,我们的复习就不需要各部分知识平均用力。对有用的,必考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重复过关训练;对学生学得较好的内容要让它发挥其优势,如向量部分。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基于此,复习还是有希望成功的,自己应有信心。这样才能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二.帮助学生认清高考形势,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要作为动机的控制者,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学生最大的需要就是能考上大学.而数学作为必考的一门学科有座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比其他科目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放弃数学,要么是对高考清情况认识不清,要么是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太多已没有了信心.而且时间有限已没有希望把数学学好了.针对厌学和厌恶数学的种种原因,首现就是进行信心的教育.用考过的高考试题和以前成功学生的例子帮学生分析,他并不学要全部都会做才能考上大学,有哪些分数通过努力可以拿到而单凭运气是靠不住的.且在复习过程中还不时找一些学生能解决的高考题给他们做,使之明白通过努力复习达到一定成绩并不难, 从而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较高的知觉,树立信心并培养学习动机.稳住几个对数学有点兴趣的人,借着辅导他们学习数学的机会在同学们面前大势讨论学习数学上的一些问题,并利用他们的每一点成功激励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在班上营造出一个学习数学的环境.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散慢的习惯已经养成,常常不能持之以恒.加之多数学生对自己不正确的知觉可能会导致其不能积极地完成作业,不去努力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帮助为学生树立现实的、具体的、可达到的目标,及制定计划以实现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开始就要做的事.另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算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新旧知识往往联系不上,孤立地贮存在头脑中,出现掌握不牢的现象。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盲目思考,消除学生由于无效思维造成的倦怠情绪,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
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幽默、张弛有度,这可让学生受到感染,自信地对待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来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艺术班的学生多数是学美术的,也有部分是学音乐的,在复习数列之前我有意插入了一个与他们的专业有关的一个话题: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这个数列非常有名,因为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你算算相邻两项相除所得的商是多少? 1.618。
它在自然界的构成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植物、动物甚至人类都具有与这个比率惊人相似的特质,早期的科学家把1.618称为黄金分割.一个蜂巢里的雄蜂和雌蜂,雌蜂总是比雄蜂多,如果你将世界上任何一个蜂巢里的雄蜂和雌蜂分开数,你将得到一个相同的比率1.618,鹦鹉螺是一种靠吸入壳内的空气调节自身浮力的软体动物,它身上每圈罗纹的直径与相邻罗纹直径之比也是1.618;向日葵葵花籽在花盘上呈相反的弧线状排列你能猜想到相邻两圈之间的直径之比吗?当然也是1.618。螺旋形的松果、植物茎上叶子的排列、昆虫身上的分节——所有这些竟然都完全符合黄金分割,这和艺术有什么关系呢?列昂纳多·达·芬奇的著名男性裸体画《维特鲁威人》。这幅画画在一张羊皮纸上,羊皮纸已微微泛黄。画名是根据罗马杰出的建筑家马克·维特鲁威的名字而取的,这位建筑家曾在他的著作《建筑》中盛赞黄金分割。没有人比达·芬奇更了解人体的精妙结构。所有人,只要长得较为正常,测量一下你们的身高,再用身高除以你们肚脐到地面的距离结果是1.618。想再看一个例子吗?量一下你肩膀到指尖的距离,然后用它除以肘关节到指尖的距离,用臀部到地面的距离除以膝盖到地面的距离,再看看手指关节、脚趾、脊柱的分节,你都可以从中得到1.618。我们每个人都是离不开黄金分割的生物。纷繁复杂的自然界隐藏着规则,人们只能按自然规则活动,而艺术又是人们试图模仿造物主创造之美的一种尝试,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许多黄金分割的实例。如米开朗基罗、阿尔布莱希特·丢勒、达·芬奇和许多其他艺术家作品,这些艺术家在设计创作其作品时都有意识地、严格地遵循了黄金分割比率。希腊巴特农神殿、埃及金字塔等在建筑设计也充分运用了黄金分割,就连莫扎特的奏鸣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甚至斯特拉迪瓦里在制造他那有名的小提琴时也运用了黄金分割来确定f形洞的确切位置。特别是五角星,在许多文化中被看作是神圣而神奇的,因为如果你画一个五角星,那么那几条线段会自动将它们自己按黄金分割的比率截为几段,使得它成为了黄金分割的首要代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五角星总是被作为美丽与完美的象征。而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只是数学家从客观世界中发现的数量关系中的一个例子,数学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没用,它含有丰富的内容。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得数学知识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素质则成为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而不是逃避它。像这样多灌输一些数学的实用性,有趣性的例子,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心动的(可惜时间不多).五.注重学法指导,加强个别化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辅导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是对差生进行帮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主原因.有的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的笔记,上课时跟不上。有的是思想问题.通过个别辅导可以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困难,从而提高其成就动机.同时结合数学课的特点,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如在复习集合的运算时,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符号总是弄错,当他们弄明白两个概念后,让他们记住”交”与”并”两个字的夸张的写法,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记.或注意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中的”U”的含义.也可知道并集的意思.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六.把复习课当新课来上,用好课堂45分钟
解决了学习环境和思想问题后,最好的帮助莫过于用好课堂45分钟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课后时间根本指望不上.这么宝贵的时间还不赶快多压一点内容下去,还等什么!但我知道学生是无法接受的.由于学生本身就没怎么学,加之已近两个月都在外学习术科,多数知识点对他们最多也只是似曾相识了.而不知游戏规则,怎么做游戏呢!因此只有先从学知识入手,复习课有时就变成了新授课.这不能不需要更多的时间,又无法得到.因此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凡大纲和教材删去的,坚决不教;不增加难度;凡大纲规定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只要求运用到什么程度的就练到什么程度;不降低要求,凡大纲要求掌握的、运用的,一定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决不满足于讲完例题,学生能够理解就行。凡是当堂教的定理、公式要当堂记忆、当堂运用、尽量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精心设计好每一份练习题(因为没有那份资料完全适合我的学生),以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好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七.不断反复,螺旋式是上升
10.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 篇十
荆门市东宝中学何立功
按照惯例,当前各校高三化学都已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中最见成效的一个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第二轮复习,对提高整个高三复习的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本校的做法,对当前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谈几点粗浅的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其调整及变化。《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的细化或补充。复习中,要按最新考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高考命题实质上就是要通过这些内容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命题走向。
认真研究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布及所占比例,试题的难易程度,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各种能力的考查等等,并感悟高考命题依据《考试大纲》,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宗旨。尤其是对走在课改前列的省份高考试题更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有的放矢组织复习。
三、确定复习专题,结合相应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二轮复习除了要对第一轮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外,更要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树立“强化主干、突出重点、关注热点、专攻薄弱”的复习思路。在第二轮复习中可加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反应热、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化学实验、选做题对应模块八个专题的复习。
复习这八个专题时,还需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选择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对一个题目多角度思考、总结、举一反三,逐步达到做一题通十题、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讲评时应该讲出试题的立意、命题的角度、干扰项的设置,讲出误区与典型思路,讲出扩展等,达到讲一题复习一块的目的。在这一阶段,要把落脚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上,即把学过的化学知识统一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进而有序地存储。另外,这一时期让学生统一学习几套高考化学试卷的评分标准及细则,尽快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规范书写的答题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以致用。
11.高三语文作业设计的一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三语文;作业设计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业承载着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它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语文学习评价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重要环节。优秀的作业设计会让师生交流融洽,且在作业互动中强化知识,启迪智慧,提升学习水平和人文素养,让师生共同获益。
朱绍禹先生提出作业设计有三个原则,即培养性、科学性、趣味性。我觉得在高三这个特殊的阶段,也许还得要考虑到应试性。即要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点向能力技巧方面的转化。以下是我的一点浅陋思考。
一、方向正确,目标明确
教师设计作业的意图是要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思考和提升,简言之,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司马迁的《鸿门宴》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典范篇目。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五种文言现象非常规范,教师示例后就完全放手给学生完成。如教师通过引领归纳,指导学生自主总结,分类掌握基础的字词知识;再引导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手法,领悟激烈曲折的故事突变对人物性格的展现作用;再探究刘项成败的原因;最后补充练习资料,进行知识的迁移及转化。具体作业设置:1、请每位同学就五种文言现象做归纳,每种最少总结两例,然后交流,补充完善成为自己的复习笔记;2、概括刘邦(或者项羽)的形象特点,并说明依据,可以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3、书面作业,探究刘邦成功的原因(或者项羽失败的原因),字数100—200,要求论述要分层次;4、迁移练习。下发打印资料:
①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②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姓周的儒生)曰:“舜目盖(疑而未定的意思)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就此材料的课下作业:准确翻译;谈谈司马迁对项羽的看法态度。
我这样设计的用意,即从字词识记开始到探究形象情感,吻合高考需求,实现巩固与提高并重的目标。
二、合理安排,勇于尝试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语文课堂多遭轻视,那么教师设计作业就要突出趣味性和吸引力。
首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不少课文段末或课文结尾处都留下了很多令人想象的内容。想象不仅会让单调惯见的作业变得生动新鲜,而且也有利于把握作品形象和情感主旨。比如对《孔雀东南飞》的作业思考:假如焦仲卿刘兰芝他们不殉情,你能为他们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吗?学生大胆设想后就会发现以他们的性格在彼时是没有出路的,这样首先理解到性格决定命运,而命运又受约于时代,既而再理解到诗歌对封建家长制的批判和对美好爱情赞颂的主旨。
其次,争取设计形式的多样化。高三课堂可写,可说,可演。变换一种学习形式,改变一种学习心态。语文课文百花齐放,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根据不同体裁,进行角色朗读、诵读竞赛、话剧表演、辩论赛等等。如复习中的《我有一个梦想》、《雷雨》、《长恨歌》等,都是能打破沉闷课堂,活跃生动课堂的好篇目。
我们还可以把语文作业题的设计放到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曲江池遗址公园吟诵诗词,去钟鼓楼触摸历史,去易俗社感受三秦文化。实现知识与趣味并存的目标。
三、启发思维,掌握策略
先贤孔子都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真实存在,并力行因材施教。我们更应该明白此点,有差异的学生完成无差异的作业,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对学生的不公平。作业的意义在于关注并关爱全部的学生。
比如在诗词鉴赏复习中,常能碰到抒写愁情的诗词。为了能够把握此类主题,我构思四道练习题,从低到高对“愁”做系统理解:1、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词进行改写;2、对比分析李煜、李清照、辛弃疾词作中“愁”的异同,要求适当引用原句;3、尝试归纳诗词中“愁”的因由,比如思乡羁旅、怀才不遇等,要求有引用;4、积累表现“愁”常用的意象及场景。最好能简单陈述一下其作用(表现手法)。
再如《小狗包弟》,怎样透过平实的语言去感受“中国的良心”巴金的深沉真挚之情、悲悯愧疚之由?可以联系对比初中篇目杨绛的《老王》:1、为什么写包弟(老王)?怎样刻画的?2、包弟(老王)的死跟作者有直接的关系吗?3、作者对包弟(老王)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4、由此可见作者是怎样的人?四个问题由同学依据自己能力选择回答。
由此关注并承认作业分层布置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可配合的。
四、注重素养,人文关怀
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情怀在大阅读和作文上都有所要求,作业设计的侧重点就要注意净化学生心灵,提升思维品质。
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隐藏在细节性的场面描写里,排比反复句式令人难忘。作业设计如:1、仿写一段生活场景来表达对家人的深厚情感;2、为你身边类似的勤劳善良默默劳动的人写篇小短文;3、围绕“学会感恩”主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希望树立这样的意识:注重素养,体现人文关怀。
用耐心,给自己和学生足够的成长时间。作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要有可行的方法,有时间的发酵,有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12.思考的高三作文 篇十二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考试中各种问题的思路的根源。在生物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使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 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例如, 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通过这样的知识链帮助学生归纳出基础知识复习的一条主线, 以利于学生较系统地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归纳, 形成学科内横向的联系, 并建立生物学科的思维过程。目前, 我校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
二、注重图、表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高三复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广西历届的高考中, 图、表题占了较大的比例, 而且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进行复习备考时, 首先要重视对教材中的原图的认知和解析, 其次要注重教材原图的变形与变式。在复习备考工作中, 我们可以设立复习专题, 对图、表相关的内容进行较系统的、全面的复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的分析与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的应用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简要说明 (原图解见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八章图8—21, 8—22和8—23) , 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的三个图解的侧重点、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再对图解进行深入分析, 抓住能量流动特点, 结合能量流动的基础知识, 再依据食物链 (网) 中生物的关系, 分析各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变化与联系, 并将三图进行整合, 让学生自己通过归纳, 总结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复习转化为对基础知识应用的思维能力训练中来。
以往我们的学生进行的相关训练不足, 对图、表类的试题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分析能力较差, 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不足, 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 我从多种途径精选各种类型的图表题, 在教学中通过精练、自评、他评的方式, 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总结经验, 以形成对图表类的试题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分析与判断的思维模式。
三、突出比较法的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高三复习的特点是:知识点很多、内容要全面、时间很紧张。在进行高三生物复习时, 我选择运用比较法, 把课本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 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 更易识记各种重要的知识点, 较容易形成学科内的“综合”。生物复习备考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 分析知识的联系性,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上,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 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各种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的比较等。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考中的重点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强化材料题的复习, 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 要始终重视材料题、新信息题的复习备考, 精选试题, 加强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问题, 进而认真审核试题给出的材料, 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 提炼出有用信息, 排除干扰信息, 准确把握题干来解决问题。这种复习方式不仅体现出生物学科的认知规律, 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创设情境、提供信息的材料题, 是近年来高考出题的趋势之一。
教师应在复习备考时注意一个老问题: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引导学生活用教材, 切不可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被动性, 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久而久之, 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 会提问的学生比会回答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培养。
五、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复习备考教学中应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复习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 使学生能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 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较为科学的设计。高考对实验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 学生对教材中原有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和结论有较深刻的理解。
第二, 要理解实验的用途, 善于运用实验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力, 并能创新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课堂教学更要注重重现教材中的实验, 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材实验进行分析和归纳, 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设计的思维模式, 进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此外,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学生常会感到压力大甚至厌卷。因此, 师生间建立融洽的交流,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摘要: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 简明地阐述了对高三生物科复习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对策与思考。
13.高三换位思考议论文 篇十三
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冲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经过几天的冷静思考,首先要自我批评,经常在讲团队精神,但只讲到了团队奉献,没有提出团队福利,没有想到团队中他人的想法,只把团队精神挂在嘴上,没有真正的放在心上;其次不能以平常心来考虑问题,心态浮躁,也就是说没有换位思考。古人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白话所说的,自已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别人来完成。我们处于员工的时候,都非常反感领导把一些不好做、不能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强推我们来处理,经常在谈领导不能很好的跟我们沟通,更好的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但这次才通过非正式任命为一名小组长,个人在短时间内就开始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没有好好的进行换位思考,是不是个人在某方面存在不足?最后,就是经验不足,不敢与队友大胆的交换看法,找出症结所在;没有去好好的请教前辈,类似的管理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有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当然这不是个人的心得,只能是管理层方面的原因了。
前几天跟ha的z行长坐了一下,他提到了目前该支行的业务蒸蒸日上,员工之间配合默契,很多事情员工都能主动、协作完成,比如:每个人都能主动的通过各人自已的关系去拉存款、维护客户;行里面布置的报表及其他任务,行领导尚未分配,各人就能按自己的工作职责主动的去作准备或承揽,这在以前的ha支行是不可想象的,也可以说是管理层一直在追求的企业文化的较高境界。虽然他只是谦虚的说:我没做什么,我只是给他们放权。我认为我最成功的是:我让员工有面子,在管理上采取了宽松的导向,结果业务和人员的素质就直接窜上去了。哈哈,像这类事情,一般都要一些数据来映衬,该支行目前的存款上升幅度比年初的日均增加了30%—50%。
有鉴于此,这几天组员的提出的一些企业走访,我也试着让他们自己先去了解,自己去好好锻炼一下,但不知他们能不能体会我的想法,亦或他们会不会认为我又向官僚前进了一步,现在连企业都不想去实地查看;前几天领导退下来的一份调查报告,我认真对相关材料进行的查看,对相关的细节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连中午都没回有休息(个人认为敬业精神还行),周五又亲自跑了一趟官桥,取回了一些补充资料,希望这次领导和审批官能一次过关。
14.高三第四课复习思考题 篇十四
1、民族的含义
2、民族的基本特征?哪个特征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3、民族四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5、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6、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8、民族平等的含义、依据、表现、地位分别是什么?
9、民族团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0、10、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1、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含义分别是什么?
13、民族自治机关指的是什么?是否包括司法机关?
14、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优越性)
15、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16、世界的三大宗教分别是?
17、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18、我国的五大宗教分别是?
19、我国宗教的特点及变化分别是什么?
20、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2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要求及必要性分别是什么?
2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原因是什么?
2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原因及要求?
25、什么是封建迷信活动?如何正确对待?
26、邪教的含义、本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27、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意义?
方法技巧
从政治常识分析民族地区(如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国家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对策与思考 篇十五
一、紧抓课本,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 一轮复习的主要对象是基础知识。近几年高考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考查, 高考地理总共八本教材, 地理内容繁杂, 考试范围广, 复习时间紧。因此, 学生复习时要有计划、有目标, 并且要突出重点, 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遗忘程度来自主阅读, 查漏补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适时把握学生动态,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指导学生全面复习。同时,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已经复习过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并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便于理解性记忆和回顾。比如:学生在复习时首先必须形成这么一个知识网络:高考内容共三大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的核心是“运动”, 主要包括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壳运动、物质循环等;人文地理的核心是“区位”, 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区域地理的核心就是“区域”, 主要指初中四本教材, 包括世界地理 (2本) 和中国地理 (2本) 两大部分。而这三大块内容,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 区域是基础, 运动、区位是核心, 选修教材是拓展延伸。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的整体教学策略是:夯实基础, 围绕核心, 适当拓展延伸。高考试题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 因此紧抓课本、夯实基础, 是高考一轮复习的关键。
二、重视归纳, 形成固定答题模式, 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作为文科中的理科, 其规律性、原理性较强, 通过归纳总结, 我们就会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以不变的套路来应对万变的试题,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复习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后, 我们引导学生对各地理要素做了以下归纳: (1)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分布等方面概括; (2)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及水热组合等方面概括; (3)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含沙量的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概括。同样, 在复习完人文地理之后, 我们引导学生对区位因素做了归纳对比: (1)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 (2) 工业区位因素:地形、水源、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3) 城市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河流 (湖泊)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除此之外, 还有交通区位、商业区位、旅游区位等等。再比如, 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析传统工业的区位条件、存在问题、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这样通过归纳, 形成固定的答题模式, 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一对应各因素, 找出共性, 并结合题中信息, 突出个性, 从而顺利的完成考试题目。例如, 在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读图分析, 图中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解答该题可以分两步走, 一是明确旅游资源评价的思路, 即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也就是从我们归纳出来的套路着手;二是结合图中有效信息, 把图中信息与思路相对接, 这样, 完成本题就轻而易举了。
三、适量练习, 循环复习, 及时巩固知识
前面我们要求学生紧抓课本, 同时, 还需进行适量练习, 由题及类, 做到触类旁通。一般情况下, 对于文科的学习, 同学们觉得复习过程中重点是看、背、记, 而动笔的行为似乎不多, 其实, 越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出错, 我们觉得背熟了理解了的知识, 事实上只是记了个大概, 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边看书边动手, 边背边写, 运用各种感官来接受信息, 效果会更好。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觉得自己对某个知识点已经背的很熟了, 但是拿起笔来, 却发现什么也写不出来, 或者觉得某道题的答案要点都知道, 但未必能得到满分。我们往往还会碰到这样的现象, 如果学生遇见一道自己曾做过的题, 一般会认为自己做过而放过不管, 但结果是, 他也不一定能做出来。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复习某个知识点后一定要及时练习, 而且每天要留足时间回忆当天复习要点, 不时翻看, 循环复习, 及时巩固知识。
四、及时总结, 乐于反思, 稳步提高成绩
总结、反思不仅是教师的事, 也是学生应该经常做的。我们每复习完一个单元, 每做完一道题, 都应该及时总结, 并不断的反思, 做题不能只追求答案, 关键是要总结其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只有不断地总结得失, 才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做题中要总结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对自己有启发的, 考试经常考而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 总结解题技巧、方法、规律等。比如, 通过总结就会知道典型区域图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经纬网、海陆位置、轮廓形状或重要地理事物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然后分析该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进而解决问题。
总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 我们要在复习过程中把握好各个环节, 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和加强, 复习效率和质量也才会大大地提高。
摘要:高考地理复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 第一轮复习的扎实程度, 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那么, 怎样才能达到低耗时、高效率呢?
16.对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3
对于参加过2012年高考的学生来说,对数学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太难了!对于学生不理想的成绩,笔者也时常在反思,怎样才能使一节课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高考需要的是学生独立解答,不能有教师的启发和提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120分钟内把平时复习中没有做过的、比较新颖的题目顺利地解答呢?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多数时候是自己在梳理,学生在记忆;自己在强调,学生在听取;自己在归纳,学生在做题;自己在备课,学生在等待,以至于复习效果很不好。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起到辅助、督促、释疑、激励的作用。因此,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教师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数学教师的最低要求是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能解答,那么学生就会佩服和信任教师,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相信教师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对每一种题型提出简洁的解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时节省时间。例如,数列求和中的“错位相减法”,其运算量大、易出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可以运用更简单的方法——“裂项求和法”、“构造常数列”等,那么学生对这一类题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历年的各省市高考题和竞赛题中,有一部分题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这时高三数学教师应当详细研究这些题目,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应坚持不断地学习。例如数列求和的“裂项求和法”是笔者在参加工作10年后偶然一次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到的,“构造常数列法”则是在《数学通讯》中学到的。
二、教师应以复习学案为主
高三每年的复习都是以一本资料为主,资料上面的知识点、方法、技巧、题型、易错点等总结的非常清楚,所有题目的答案也很详细。学生在复习时通常不看教材,在做题时稍遇障碍就翻看答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适当限制学生对教辅资料的依赖,而是由学生编制复习学案,包括知识点、题型、方法、易错点、引申等,以填空和解答的形式,在教师审核后印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完由教师或编制该学案的部分学生批改。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评。
三、落实学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的复习课堂只占教学的一小部分,很多工作需要在课后落实。首先,学生需要熟记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方法、结论等,并安排具体措施和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其次,学生在填学案或做题时应保证独立思考、杜绝抄袭和变相抄袭。第三,学生要落实解题后的纠错与反思。笔者曾经逐一检查学生的纠错本,发现这样一些现象:1. 无纠错本,学生认为不重要,不需要浪费时间再去整理;2. 有纠错本,但只记正解,不分析、记录当时的错因;3.有纠错本,但记录的多是比较重要和巧妙的解题方法。很少有学生愿意把诸如“移项出错”、“口算出错”、“看错题”、“过程不规范不完整”、“图形出错”等问题记录在纠错本上,对这些问题毫不重视,只关注“会做”,而不关心能否“做对”。第四,要落实错题回练,教师应让学生将易出错的题目反复地、不定期地加以练习。第五,落实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如今的教辅资料琳琅满目,但很多题目无规范详细的解题过程,这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教辅资料对学生的解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第六,落实学生在解题时的检验步骤,往往在做题后进行检验能使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在复习学案和做题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说题的方式:说题目的知识点与联系;说题目的结构;说自己的思路;说解题后的检查;说解法的变化;说题目的引申和推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合作交流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说题作答的问题教师决不抢答。这样,教师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归纳、概括、探究、交流、参与。日本学者龟口惠治研究认为: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主阅读可以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可以记住20%;演示实验学生可以记住30%;课后讨论学生可以记住50%;演示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可以记住75%;而学会了教别人,则可以记住90%。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与吸收获得知识。
五、关注与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困难,但是能经常主动请教教师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且,经过笔者的观察,喜欢提问的往往是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至于其他学生,他们不知从何问起,也没有质疑的意识,从而导致他们的问题不了了之、越堆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时刻主动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问题,并耐心讲解。在教师不断的关心和激励下,学生才会放下心里的负担,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高三数学复习的最直接目的是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第一目标,高度关注复习课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练习、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过伯祥.怎样学好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思考的高三作文】推荐阅读:
读书后的思考高三作文12-06
心结的高三作文06-30
高三责任的作文10-01
人生的高三作文10-12
作文高三的苦恼11-14
玫瑰花的思考小学作文07-15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09-27
关于思考的议论文作文10-08
生活中的思考高二作文10-17
关于生命的思考中考满分作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