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分类(精选10篇)
1.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分类 篇一
企业文化故事案例选题
(二)我们的发展道路方向:
强企富民
“强企富民”体现了易普力昌泰的发展道路方向,只有企业强大了富裕了,我们全体职工也才富裕了,因此全体员工目标一致,共同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企业做贡献。
案例:
2007年5月18日,易普力公司收购昌泰公司作为在宜昌的一子公司,就已经做好了要将昌泰公司做强做好,因为易普力人的战略方针是“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就在刚收购的第一年,在我们的刘小均总经理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8年我们的目标会更高,目前公司正在新建一条连续化自动化较高的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线,设备先进,技术一流,产能提高,所需人力物力大大减少,定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成绩。乳化炸药生产线技改也在进行之中,用钢带进行冷却运输克服了高温天气给炸药生产包装带来的种种不便,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来临,为保质保量完成第三季度生产计划,向职工发放藿香正气液等防暑用品,同时对职工加强防暑和中暑等急救常识的宣传,建立巡检监护制度,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
高温季节最重要的是对生产设备及工艺的影响,特别是粉状炸药车间,设备老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率提高,返工率也提高,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给公司带来了损失,因此刘总就针对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加大设备巡查力度,平时维护保养要做好做到位,采用设备定期轮换制度,防止设备油、风、水等温度超标。对处在环境恶劣、空气不流通等地点的设备,安装轴流风机强制通风,有效地降低了电机的温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然后也就高温生产工艺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再就是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改善食堂伙食及卫生,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安全生产,打造现代化企业。
2.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分类 篇二
胜利设计是一家优秀的勘察设计企业,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全国“双百强”勘察设计单位。
一、走进胜利设计
(一)调研结果
“你们的调研结果让我们非常地惊喜,报告分析的准确度和详细程度比我们请的上海一家咨询公司的战略分析都要清晰、专业和详细。同心动力确实是一家专业、实战和负责任的优秀咨询服务机构。”
这是胜利设计的高管层在听取了同心动力的《胜利设计企业文化管理调研报告》后的评价。经过10个工作日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后,胜利设计的文化脉络和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已经基本摸透。而调研结论和现状的分析出发点,还要从胜利设计的发展历史来解读。
1. 解读胜利设计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2年至1992年)文化萌芽阶段。创立伊始,胜利设计作为胜利油田内部独立的科研单位,一直以为油田地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现场服务为己任,为胜利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传统的油田会战模式及东营独特的地貌特征,使胜利设计形成比较全面的规划专业和深厚的技术积淀。
胜利设计主要文化特征:在继承大庆油田“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精神以及胜利油田精神的同时,经过艰苦创业,拼搏奉献,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实践、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胜利设计精神,形成了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精、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团结、务实”、“严谨、精细、规范”等文化因子开始在胜利设计萌芽。
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2年)文化雏形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胜利设计采取“走出去”战略,实现了由陆地向海洋、由油田向社会、由国内向国外的“三个跨越”。对外积极开拓市场,以一流的技术、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内部管理方面,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严把项目质量关。员工管理方面,倡导公平、公正的团队氛围,并开始在企业内部实行适当的人才激励措施。
主要文化特征:经营管理观念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转变。这一阶段“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开拓进取”、“诚信”、“公平公正”等文化因子形成,萌芽阶段的“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团结、务实”、“严谨、精细”等文化因子得到继承和增强。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文化成长阶段。本世纪初期,胜利设计通过改制,实现了向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的转变。企业进入到“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新发展阶段,公司经济实力、市场份额、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主要文化特征:形成了“求实创新、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新时期胜利设计精神,“以人为本,提升技术质量水平;诚信服务,打造胜利设计品牌”的经营理念,“立足油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市场战略。胜利设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精心、诚信、创新、奉献、发展。这一时期,胜利设计开始形成了“人本意识、敬业奉献、自主创新、协作沟通”等文化因子,同时成长阶段的各个文化因子得以继承。
2. 解析胜利设计的现状文化类型
在清晰了胜利设计文化发展历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对胜利设计的文化现状进行解析,即通过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简称OCAI)建立文化类型与管理现状之间的联系。问卷从OCA I的两个重要纬度: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入手,从团队支持导向、灵活变革导向、市场绩效导向和层级规范导向四个文化类型展开分析,具体如下图1所示。
从图1看,胜利设计的总体现状文化类型为:市场绩效、层级规范和团队支持导向均衡发展,灵活变革导向不很明显的文化类型。
3. 解密胜利设计未来战略与文化的匹配分析
战略与文化的匹配性分析是确立胜利设计文化核心和保证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我们的思路,是从支持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素开始分析,进而找出推动这些要素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我们最终确立了与战略目标匹配的相关文化需求,具体如图2所示。
(二)文化核心的初步建议
在以上调研结果基础上,我们开始对胜利设计的文化核心进行重塑,其主要的建议如下:
1. 使命
使命的排序。从问卷使命总体认知来看,使命四个方面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员工(92%)>社会责任(51%)>客户(42%)>股东(30%)。但除基层员工外的其他管理层级的使命排序是:员工>客户>社会责任>股东。考虑到基层员工的调研样本量明显高于其他群体,而对使命的选择通常中高层管理者的意见更为重要,我们将使命排序调整为:员工>客户>社会责任>股东。
使命关注点的选择。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胜利设计自身的特点,使命的四个关注点是可以进行合并和简化的。首先在股东层面,胜利设计股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上级单位胜利油田管理局和员工持股。前者可以归为胜利设计的内部市场客户,而后者和员工层面则是重合的,因此股东层面是可以合并的。
对社会责任,受访者的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业主提供安全、环保、节能的工程精品;二是满足胜利油田开发建设要求,为其节省投资;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前两个方面,可以归到客户方面(只是内外部客户之分而已),而最后一方面,我们认为这并不是胜利设计的主要特质。为了让使命更加的简洁、突出,建议将社会责任也合并到前两项。
最终,胜利设计的使命关注点及描述内容精简为: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打造员工事业发展平台,最具价值的工程解决方案。
2. 愿景
从问卷和访谈调研看,员工对未来愿景的描述中,“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频率出现最高,说明该目标已经在企业成员中有了坚实的基础。其内涵为:项目管理科学化、业务范围多元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经营模式市场化,具有EPC总承包能力等。
同时,受访者在谈到胜利设计的未来发展图景时,描述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业主信赖,业内尊重”、“员工有自豪感,企业受员工爱戴”。
因此,可以从“备受推崇(受人尊重)、国际化、工程公司”几个不同层面对胜利设计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进行描述。
3. 核心价值观
文化个性特征对价值观的支持。胜利设计的文化个性特征是严细、进取、公正。“严细”来自于胜利设计的优秀传统,是胜利设计原生态的文化因素。“进取”来自于胜利设计变革中逐渐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因子。它对于胜利设计逐步走出胜利油田,迈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该因子与胜利设计未来发展目标也是相契合的,是胜利设计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公正”是胜利设计历史阶段形成的组织氛围,同时也是胜利设计人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
管理问题对价值观的需求。管理问题中,诸如沟通协调意识不足、创新力不够等对核心价值观提出新的要求。从价值观管理角度看,价值观的提炼除了要考虑企业历史传承的价值观因子外,同时还要兼顾管理问题对于价值观的需求。唯有如此,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企业管理、解决管理问题的文化管理职能。因此从文化层面提倡“和谐”、“创新”因素,不但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更是企业文化管理作用的重要体现。
因此,胜利设计的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要包含五个方面:严细、进取、公正、和谐、创新。
二、从文化核心重塑建议到文化体系成型
(一)文化核心的初步确定
在调研报告结论(尤其是文化核心重塑建议)基础上,项目组从宏观角度开始思考胜利设计的文化体系架构,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文化核心内部逻辑清楚。以下是我们的构架思路:
1. 文化核心推演图(见图3)
2. 文化体系的题目——“精进之道”的构思思路(略)
(二)胜利设计的反馈意见
贵公司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与前期的调研报告结合的非常紧密。但我们胜利设计一直在追求清晰、简洁的文化表述。对题目“精进之道”,还是较难理解“道”的含义,而且核心价值观表述不是很通俗,不能让员工一看就明白。另外我们认为“诚信”和“和谐”也一直是胜利设计非常看重的文化因素,希望在文化管理手册中有所体现。
——胜利设计高管层对文化管理手册的反馈意见
通过胜利设计的反馈意见,发现有两点是我们在构思文化体系时忽略的,一是太看重调研报告的定量结论,从而在核心价值观中忽略了“诚信”和“和谐”的文化因素,或者认为在体系中会有所体现,所以并没有明确的提出;二是胜利设计人对文化描述的兴趣偏好,清晰、简单和实用的文化表述风格更适合胜利设计。
(三)大道行简,四字箴言定乾坤
经过胜利设计项目组成员的集体讨论,我们认为构建胜利设计文化管理手册的出发点应该回归于同心动力一直倡导的“简单、清晰、实用、有效”的原则上来。对胜利设计文化体系进行了调整:
1. 使命:培育精英人才打造精品工程实现精诚共赢
使命的表述没有变化,因为在上一次沟通中,胜利设计的管理层对其还是非常认可的。
2. 愿景: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
愿景的描述回归到胜利设计以前确立的发展目标。随着项目组对中国勘察设计行业认识的深入,我们也逐步认识到“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这几个字对一个设计企业的意味有多么深远和重要。面对勘察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所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胜利设计自己的“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文化发展模式。
3. 核心价值观:精·诚·和·进
核心价值观的描述是这次修改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我们抛弃了繁杂文绉的描述,既然胜利设计在这一方面和同心动力的观点一致,我们就构思了具有同心动力风格的核心价值观描述,即“精·诚·和·进”。很多人看来,可能觉得核心价值观的描述太简单,但我们认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际更加丰富了,因为愈是简单的描述,其蕴含的内涵就愈加丰富,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如此。我们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形成了以下的核心价值观体系(见图4)。
在核心价值观的描述获得了胜利设计高度认可后,我们还对价值观的释义和对应价值观的关键行为准则进行了沟通,也获得客户的通过。胜利设计高管们评价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文化,这就是有胜利设计特色的企业文化。贵公司说“没有最好的文化,只有最适合企业自己的文化”,“精·诚·和·进”这四个字就是最适合胜利设计的文化表述。
三、项目的反思
3.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分类 篇三
案例: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成立的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曾一度亏损147万元,濒临破产倒闭,1984年12月张瑞敏临危受命,担任厂长,那时,厂里生产混乱且缺乏秩序,1985年,海尔出现工人工资发不出的局面,同时,生产的一些冰箱发生质量问题,引发“砸冰箱”事件,正是这次事件砸响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海尔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产品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从濒临破产到较早走出国门并在国外享有很高知名度,正是得益于健全的内部控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才能持续发展。
1、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规范的制定执行和高层基调的建立
管理层应该在公司范围内传达对诚信与道德价值观规范的遵循,使员工感觉被督促做正确事的压力,并且完全执行。
1985年顾客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进行检查发现仓库中还有有缺陷的冰箱76台时,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工厂生产的电冰箱,强制的手段让海尔树立了深深的质量意识。通过“砸冰箱”这一行为,公司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进行了有效地宣传推广;且通过张瑞敏的践行建立了质量意识的高层基调。
2、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内部控制中的企业文化关注管理层与员工、供应商、客户、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交往时,是否采用高的道德标准。
海尔将员工的管理摆在第一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注重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使其各尽其能,各司其,化压力为动力,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推动企业的进步。此外,树立“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理念,做到“零距离’服务,在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以优质的服务取胜,这正是其优质企业文化的体现。
3、文化控制建设
海尔文化高度融合了企业理念、经营哲学、价值观和个人的人生观,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剂:
(1)核心:创新
创新是被全体海尔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为了创造有价值的订单,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最终使其走向世界。
(2)文化固本
二十几年来,海尔一直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与企业高科技发展并存的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海尔文化包括企业理念和管理两个部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渗透到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实业经营部门的经营管理中。具体体现在企业经营策略和各种规范、规章制度的实践中,如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励和竞争的奖惩制度、环境建设等。
4、重视并购重组后的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融合
海尔通过吃“休克鱼”来实现其多元化发展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海尔先后兼并了18家企业,其中有14家被兼并企业的亏损总额达到5.5亿元,但最终扭亏为盈,盘活的资产增至14.2亿元。
通过并购进行扩张不乏失败的案例,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企业文化未能很好的融合。每个公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整合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互斥,便不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海尔首先将其自身的企业文化打好扎实的基础,然后进行输出扩张,注重并购后双方文化的融合,最终实现盈利。
5、公司及战略层面的风险考量及业务风险的接受程度
风险偏好反映了公司对于风险的态度,影响企业的文化和经营风格,进而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海尔的经营特点可以看作是略带保守型的企业文化,以适应高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但这不是否认创新,而是在创新中不行险着,诠释了海尔经营商偏稳和相对于其行业地位低调的特点。当其它家电企业抓生产促销售时,海尔砸冰箱提出质量口号;在其它家电企业大力发展网络渠道时,海尔建立了遍布全国的服务体系,以服务抓住消费者;在某些家电企业试图行业垄断时,海尔选择多元化的道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海尔向海外发展时,选择走欧美自创品牌难路而非发展中国家或加工制造这些易路。
低风险的运行文化,使海尔能够对决策结果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处于对决策的良性应对状态中。
综合上面对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应采取正确措施培育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发挥示范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增强开拓创新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员工行为,将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与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增强员工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自身价值。
4.关于企业文化的四种分类 篇四
在自然界,各物种所具有的活动习性是在长期的生存遭遇中形成的,“物竞天择”就意味着只承认“竞争力”。某管理咨询公司近期向业界推出了《2007-中国企业长青文化研究报告》,该报告的特别之处,是它第一次将挑选出来的34家中国优秀企业,依据它们的公司氛围、领导人、管理重心、价值取向等四方面的文化特征,类比动物界生灵的运动特性而呈现出了具有自然崇拜的四种文化:象文化、狼文化、鹰文化、羚羊文化。解读这份报告可以看到,作者是希望通过分析优秀企业的理念及其在经营过程中的渗透和执行,来展现它们成功的文化轨迹和性格魅力。主要包括: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鹰文化-市场型企业文化;羚羊文化-稳健型企业文化。
一、象文化:尊重、友好 —— 人本型。
象文化在中国企业里表现了这样的特征: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友好的,领导者的形象犹如一位导师,企业的管理重心在于强调“以人为本”,企业的成功则意味着人力资源获得了充分重视和开发。报告对这类企业文化的代表提供了10家企业,它们是万科、青啤、长虹、海信、远东、雅戈尔、红塔、格兰仕、三九和波司登。
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万科的综合评分最高,它的创始人王石有着很好的企业威望和社会尊敬度。但对于王石来说,他和万科的文化魅力不在于“个人崇拜”的无以复加,而是公司始终倡导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同时,万科推出了“培养专业经理阶层,鼓励优秀人才为企业长期服务,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和培养正确的职业操守”这样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人文纲领。人才被认为是万科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王石提出这个观念时业界还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众多房地产公司看来,土地、资金比人才更重要。但在王石看来,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因此,万科很早就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职业经理人当家的公司;竭力打造“阳光照亮的体制”。尊重人,为优秀人才创造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和人生,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
重视员工工作以外的角色。雅戈尔这家服装企业,创造了“将所有员工视作
1亲人”的亲和文化:公司先后投资5000万建造了雅戈尔新村让员工安居乐业,尤其是改善外来员工的居住、生活条件;在对待犯有错误的干部、员工时,公司从不严厉批评,而是悄悄将其调到另一个职位上让他去“悟”,为员工创造了自省和提高的公司氛围。
远东则倡导“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的和谐内部关系。重视员工在工作和工作以外的不同角色,如:劳动者角色、家庭角色、公众角色、社会角色,真正把员工视为内部顾客;公司还给每一位员工家属寄《远东报》,让他们感受“一握远东手,永远是朋友”的企业理念。
市场占有率=人心占有率。格兰仕的市场拼杀能力业内无不瞠目。在格兰仕,始终有一支能坚持“持久战”的核心团队;数万基层员工的工资一直高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反映在精神上则是给了全体员工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还延伸到了经销商。格兰仕一直视经销商为企业直系成员,总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建立起依存关系。1994年,格兰仕遭遇洪灾后,正是由于全国经销商相助才使企业闯过一劫。董事长梁庆德有一个观点:“市场占有率背后是人心占有率,企业决胜的关键不是品牌,不是技术,而是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资源,就不能全力以赴去拼搏。”格兰仕今天把“人是格兰仕的第一资本”提到了公司存亡的根本地位,全力推进国际化的人才整合。格兰仕的“仕”,就是人气、士气。
二、狼文化:强者、冒险 —— 活力型。
狼群中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它们生性敏捷而具备攻击性,重视团队作战并能持之以恒。狼性精神,是一种强者精神。报告认为在狼文化特征的企业里,充满活力,有着富于创造性的工作环境;领导者往往以革新者和敢于冒险的形象出现;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在行业的领先位置;而企业的成功就在于能获取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华为、国美、格力、娃哈哈、李宁、比亚迪、复星、吉利,都是中国企业狼文化的典型代表。
进攻性快速扩张。华为十多年奋斗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堪为中国企业史上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人俨然是一群善于“拼命”的狼。公司有一种强烈的扩张欲望,一旦找到突破口,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有所斩获;群狼“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研发队伍超过万人,营销人员更是每次出征都给自己立下军令状,破釜沉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华为在今天的国际市场上虽然还算不上足够强大,也不能保证它在强手如云的国际舞台还能纵横多久,所以华为不断强调危机意识,总把自己放在一个攻击者位置,正是这种狼性让华为至今仍在国际化的险途攀登。
同样,国美也将这种争先、冒险发挥得淋漓尽致。快,是黄光裕做事的一个最大特点。有了想法马上就做,发现不对马上就改,日前闪电拿下大中就可见一斑。正是这种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文化,才成就了国美今天中国家电连锁老大的地位。
铁腕式管理强人。至今,董明珠率领的格力电器在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一直稳居行业第一。董明珠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并且认为自己从来没有错,也不许别人说她的错。对手们这样形容她的厉害:“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面对国美的封杀和舆论质疑,董明珠铁腕操刀,抛开家电连锁卖场,通过绑定经销商自建渠道的“格力模式”,形成了强有力的渠道控制力,也就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从“淡季贴息返利”和“年终返利”,到免费保修6年的售后服务,都闪烁着格力掌门人叫板终端的睿智和远虑。
在狼文化的企业里,领导者无不是强势代表。娃哈哈的重大决策全由宗庆后一人决定和主导执行,公司内部没有副总经理。他的理由是,机会来了就要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没有强势领导就做不成事情。不过,这样的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外界“爱”、“恨”分明,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冲突就是一次总爆发。
“成王败寇”激情创新。从上马锂电池项目摧垮包括东芝、松下、索尼等巨头在内的电池业“日本军团”,到选择香港H股上市乃至力排众议入主秦川汽车实现“电动汽车之梦”,比亚迪掌门王传福都表现了“舍我其谁”的狼性开创。而吉利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也仍然在于它的大胆决策和创新。
造轿车也是李书福最大的梦想,认准了就不放弃。在没有得到主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他征地850亩,打着造摩托车的幌子筹建汽车工业园。经过一次次奔走呼号,他终于拿到了小客、面包车的生产权。他的信念是: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得到,否则就是空想。要主动站在真理一边,坚持实践。鹰文化:目标、绩效? —— 市场型。
具有鹰文化的企业氛围是结果导向型的组织,领导以推动者和出奇制胜的竞争者形象出现,企业的成功也就意味着高市场份额和拥有市场领先地位。这类公司以联想、伊利、TCL、平安、光明、春兰、喜之郎、小天鹅、雨润、思念等公司为代表。
鹰一般扑捕目标。联想文化是典型的目标导向。柳传志时期,以强力执行,极大地支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导向;以出奇制胜的创新,实现了企业绩效和市场份额的高增长。当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未来”的旗帜后,虽然联想文化在不断调整,但管理风格始终建筑在绩效导向的基础上,仍然是以做到一个目标再奔向另一个目标的扑捕动作,去获取要跳一下才够得着的高目标。联想最根本的东西没有丢,从大处看世界,对自身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同样,鹰的精神追踪目标也形成了伊利的企业风格。伊利内部一直在代代相传着一个关于狮子和羚羊赛跑的寓言:羚羊跑得慢就会被吃掉,狮子跑得慢就没吃的,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于是总裁潘刚率领伊利,主动承担开拓市场、培养和引导消费者、普及牛奶及营养知识的行业排头责任,并在近年实施二三线市场下沉战略和织网战略,经过两年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伊利在消费者中的品牌价值大大提升。
让绩效彰显本事。TCL的企业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其中“为顾客创造价值”是重点,这实际是把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业绩导向在这里就显得非常实在。公司开会,业绩好的单位代表会自动坐在前面,业绩不好的单位代表也会自动地坐在后排。公司鼓励内部创业和企业家精神,从李东生到吴仕宏、杨伟强、万明坚……尽管一路走来磕磕碰碰,总不免有些失败,但每个人及其背后的团队都曾经为TCL的成长树起过强劲的支柱产业。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早建立绩效导向文化和“竞争、激励、淘汰”机制的保险企业。平安的内部竞争贯穿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有部门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之间的竞争;市场占有率、规范管理、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大大小小的竞赛每年都会如期举行。这让员工在体会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成功。羚羊文化:温和、敏捷 —— 稳健型。
羚羊的品性是在温和中见敏捷,能快速反应但绝不失稳健。这类文化的代表性企业有海尔、中兴、苏宁、美的、汇源、燕啤等企业。由于以追求稳健发
展为最大特征,因此这类企业的工作环境规范;企业靠规则凝聚员工;企业强调运营的有效性加稳定性;企业的成功是凭借可靠的服务、良好的运行和低成本。
不在出奇在执行。海尔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追求卓越,但是它在实现创新中也强调和合,行王道而非诡道,走稳招而不走险招。当其它家电企业注重抓生产促销售时,海尔砸了冰箱,提出质量口号;当其它家电企业渠道为王,大力发展批发网络时,海尔提出“真诚到永远”,建立了全国服务体系;当某些家电企业试图行业垄断时,海尔走了多元化的路子;向海外发展,海尔选择了自创品牌而非加工制造。稳健发展在海尔文化中,就是靠执行力强作为保障,高层决策可以不走样地落实到最基层;而执行工作的效率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国际上成功率很低的流程再造,海尔在3万多名员工、200多亿销售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借助咨询公司,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进行了以市场链为内容的全面流程再造,并取得了应有效果。西方管理界最近流行一句话:“战略就是实施”,因为战略制定只是少数人在短期内的事,而战略执行却是多数人长期而为之事。海尔中层干部的个体素质并不是最强的,但以张瑞敏为核心,以海尔文化为基础,就形成了一个最强的组织。
5.企业文化案例总结 篇五
一切社会活动,说到底都是人与人打交道。所以,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因而,我们小组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企业文化是海德控股集团的“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整体经济疲软时,企业会采取诸多相应措施来避免自身遭受过多的影响,减成本无疑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海德控股集团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困顿和多行业的危机围困之际,本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采取了一系列的减法和加法管理手段:减工时、减浪费、减收入;加工资、加服务、加质量。
1、减工时加工资。与许多在困难时期削减员工工资,延长劳动工时的企业不同,海德集团在经济围困的大环境下,反弹琵琶,推出每天6小时工作制,而且还普遍提涨员工工资。
2、减浪费加服务。酒店成立了节约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亲自挂帅,建立了一整套点对点、线连线的节约流程互控机制。五星酒店行政楼层的退房时间减缓到下午4点;对乘坐航班的客人免费接送等等。
3、减收入加质量。对网络中间商、旅行社执行灵活的减利让惠的政策;对宾客在迷你吧饮品消费实行减免;免费宽带上网、电影点播服务;下榻酒店行政楼层免费健体等等。酒店考虑到女士入住的安全感、细腻感,为女宾配备了女士丝柔睡衣,吸油纸和各类女士专用品;同时还先后投入500万元对客房进行了装修重组,投入300万元对西餐厅进行了重新装修,使酒店的外在服务条件焕然一新。
海德集团通过这一系列以人为本而制定的措施,使得员工的凝聚力和服务素养的空前提高,对酒店有了更深的归属感,绩效高涨;同时使得海德酒店网络订房的商务客人上升了43%,成为了很多外地客人来包的首选酒店,并且赢得了高端女消费群的青睐;最终使得企业在服务业整体环境困顿的大气候下,依然健步如飞,各业态公司经营稳步提升。
此刻待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海德集团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表面上无疑极大程度地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减少了大部分的赢利可能,然而最终海德集团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海德集团的成功,正是由它的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所带来的。
6.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篇六
一、表层文化:
表层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表层企业文化,又称视觉文化或标识文化,它将企业所创造的文化品位通过企业的物质设施和产品商标、包装等表现出来,以其直观形象被更多人感知。
1、宝洁公司的办公环境
在广州宝洁的7层办公楼中,每层楼都根据功能的不同被装饰成不同的主题颜色。从功能上分,27~29层属于各业务组织办公区域,30层属于综合楼层,前台和接待来宾主要在这一层,31~33是各部门的办公区域。由此27~28层以橙色为主,包括墙壁、办公桌、休息间的沙发都是橙色的;29~30层以蓝色为主,这是宝洁品牌的主色调;31~32以绿色为主;33层也以蓝色为主,那是公司管理层所在的楼层。这种以职能为准设定办工环境的颜色的公司着实很少耳闻,而橙、蓝、绿三种颜色也确实能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的感觉,当员工置身其中顿感神清气爽之时,宝洁的独特的视觉文化展露无遗。
2、宝洁品牌的商标
商标设计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在看到商标的同时自然地产生联想,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但是作为一个国外品牌,宝洁如果单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把它的它的英文商标翻译成中文的,这样也许会符合中国的文化要求,但会忽视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名称从表便就能刺激人购买欲望的诉求。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及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商标的翻译必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宝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确实让上商标翻译变成了一门艺术。
上世纪90年代初,宝洁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是地地道道的洋品牌,但今天诸如“玉兰油”“飘柔”“海飞丝”“汰渍”等产品很多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了。“海飞丝”带给人太多的想象,一说到“海飞丝”三个字人们就会就会立马想到头发的飘逸美丽,自由浪漫。说到“玉兰油”,人们就会联想到如玉兰花般晶莹剔透、完美无瑕的肌肤,让人对产品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再拿“飘柔”的英文翻译来说,它就摆脱了纯粹的音译和意译。“飘柔”英文名叫“Rejoice”,原意为高兴、欢乐。翻译成飘柔是因为当时在国内洗发水行业还未出现洗润合一的技术,经过广泛的问卷调查,营销人员发现头发的柔顺易梳理是消费者的普遍需求,于是柔顺的发质被作为这一种洗发水的定位。一经推广,便奠定了“飘柔”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潘婷”的英文名“Panthenol”则是维生素B5的另一种名称。这一商标名翻译成汉语不能意译,否则会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使他们将产品和医药保健品联系起来,因
此便采取了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易让产生美好联想的双音节词“潘婷”。
商标是一笔无形资产,商标代表着商标所有人生产或经营的质量信誉和企业形象。当宝洁商标不仅代表上乘品质还能引发无限美好联想时,它的独特文化内涵会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适者。
3、宝洁产品的包装“可持续性发展”意味着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三方面互相协调发展,在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宝洁认为,“可持续性发展”代表的是一个承诺。这个承诺的内容是,宝洁在不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和价值上有所折衷,同时又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秉承“亲近生活,美化生活,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的宗旨,通过产品包装的革新和兼具环保性及安全性产品成分的使用,公司运营的优化以及社会慈善公益项目的关注等三个主要方面,引领全球迈进“永恒之约”全新纪元。
为此,首先宝洁的做法是“减少包装材料”: OLAY多效修护霜——全新的产品包装与旧包装相比,减少了超过25%的材料; Gillette锋速3动力和锋隐——新式的塑料部分和纸板包装减少用料达25%;某洗涤剂——宝洁将在北美价值40亿美元的全部液体洗涤剂组合,换成双强度洗涤剂包,是常规尺寸的一半大小。其次,通过“利用可再生材料”,宝洁迈出开发可持续塑胶材料的第一步。从2011年起,宝洁在潘婷Pro-V、COVERGIRL、Max Factor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推行,采用来自巴西的甘蔗作物将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这同时也是宝洁部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把这种可再生材料应用到系列品牌的产品包装中。然后,通过“回收产品包装”,宝洁引领绿色环保生活向前迈进。潘婷Pro-V、伊卡璐草本精华——这两个品牌的包装在一般城市的回收站中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因为它们都是制作玻璃和厚纸板的材料。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属于宝洁自己的独特包装,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相信宝洁定会越走越远。
二、浅层文化:包括企业的制度层和行为层文化。
1、宝洁的品牌经理制
宝洁的品牌如此之多,宝洁是如何管理和保证每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呢?——品牌经理制。1931年,当时担任佳美香皂经理的麦肯洛提出了以“品牌管理”为主题的报告,并获得了高层经理的认同。品牌经理制度逐渐在宝洁内部运作体系中推广开来,至今,己成为宝洁经营的最大特色。
品牌经理扮演着三个角色:一是制订和实施品牌战略;二是在公司内部争取更多资源来维护品牌价值,或者扩大影响力;三是对外与分销商和市场终端打交道,促进该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扩大影响力。一般来说,公司的市场部人员,只关心品牌管理的短期计划和短期结果,更善于处理日常的品牌维护工作;而品牌经理则更重视品牌的长期价值的保持和增值,关心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喜恶变化。这同样也体现了一家有远见的公司对品牌的看法:品牌管理不仅是为了短期内获利,更是为了让品牌也能够“长青”。品牌经理制无疑为宝洁在百年时间内征战市场、建立宝洁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成就得益于品牌经理制度的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打通产品的产供销链条,打破各职能门间的隔阂。通常来说,规模较大的公司职能部门众多,市场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与行销部门之间,容易各自为政,从部门本位主义立场出发,各个部门不会主动考虑与其它部门配合,从而增加了公司内部的协调成本和摩擦。最后的结果很可以是,某一品牌的产品出现问题或者延迟上市,大家互相推诿。品牌经理的出现,成为破除部门隔阂的有效的解决之道。品牌经理,就像是该品牌的保姆或者保镖,他要“护送”该品牌的产品,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全过程,当该产品的某一环节上迟滞,最着急的肯定是品牌经理。品牌经理的出现,有利于公 司整合和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从而形成合力,占领市场。其二,真正关心消费者需求,保持产品不断创新。传统企业的习惯做法是,制造产品,然后研究如何将产品卖出去,只是单向地由产到销;在品牌经理制下,品牌经理会极大地关注消费者的各种差异性需求信息,并及时搜集整理,反馈给研发和生产部门,这种营销行为是双向的,顾客的意见会改变产品的型态,而新的产品又会满足顾客的需求。其三,注重品牌的恒久价值。衡量一位品牌经理的业绩,除了看他当前的销售额等财务数字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他是否保持或者增加了该品牌的无形价值。这种评价保证了品牌经理不会仅仅满足于短期利益,而是着眼于品牌的恒久价值,从而为公司赢得真正的市场占有。其四,以目标管理丰富顾客价值。品牌经理要对产品的销售额及利润负责,因此,他对名个环节的成本会非常重视,一旦发现有成本上升的情况,就立即作出反应。有效的成本控制和不断改进的服务,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与提升产品的价值,最终使公司和消费者达到“双赢”。
2、宝洁的营销策略
首先是差异化经营。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些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人希望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人希望洗衣粉具有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于是宝洁就利用洗衣粉的9个市场细分,设计了9种不同的品牌。利用一品多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某个品牌的偏好,提高其忠诚度。
其次是多品牌策略。宝洁目前拥有300多个品牌,并且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里进行销售。例如在,在洗发水领域,宝洁旗下拥有飘柔、海飞丝、潘婷、伊卡璐、沙宣等数个知名品牌,每一个品牌都凭着其独有的营销诉求和产品定位而独领风骚,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品牌的成功都是在同一个领域。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的营销理论都认为,单一品牌的延伸策略能使企业减少营销成本,能够使品牌价值“溢出”,使之覆盖于更多的产品种类。但宝洁的经历却证明,单一品牌的延伸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领域。比如,海飞丝是洗发水品牌,其市场定位是去屑不伤发,如果将这一品牌延伸至牙膏产品,必将会有新的营销诉求,反而会使消费都对这一品牌的认知产生混乱。多品牌策略也并非普遍适用。这必须结合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具体格局。
然后是宝洁公司本土化价格和分渠道策略。宝洁公司实行全国统一的零售价格体 系,在这个体系下,充分保证了各级经销商 的利润,宽广的产品线也保证在各个价位 段都有公司的产品存在,拓展了消费人群。并利用节日销售黄金周搞些买赠类型的促 销活动,这些变相的降价措施极大的促进 了销售。宝洁公司在 1988 年进入中国大陆市 场。十余年里,宝洁公司在渠道管理上经历 了三个发展阶段。1988 年至 1992 年,宝洁 公司对分销商采取的是典型的“推压式”管 理方式,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分销机构,以分 销商交纳货款为分水岭来确认产品的所有 权的转移。从 1992 年开始,宝洁开始帮助分销商销售
自己的产品,同时对市场覆盖进行规划,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覆盖问 题。1995 年以后宝洁开始推行严格的数字 化管理,为分销商转型做准备。1999年7月,宝洁推出了“宝洁分销商2005 计划”,指明 了分销商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详细介 绍了宝洁公司帮助分销商向新的生意定位 和发展方向过度的措施。
3、宝洁与员工
宝洁非常重视每位员工的职业发展,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工作绩效评估、目标设定及审核、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宝洁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通过培训体系和教练辅导等方式为员工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事业目标。宝洁公司的培训体系在业内很有名气。在美国总部,宝洁建立了培训学院。在中国,也有专门的培训学院。公司通过为每一个雇员提供独具特色的培训计划和极具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计划,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宝洁,最核心的培训不是课堂上的培训,而大多数是明确指定的直接经理对下属一对一的培养与帮助。宝洁认为,职业只是员工个人发展中一个比较核心的部分,不是全部,辅导员工的个人发展是最重要的。辅导要实现的,也不仅仅只是员工与上司之间的协助或者师徒关系,“宝洁的价值观要求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既可以与上司分享自己的成果,也可以无所顾忌地向上司倾诉自己的困惑。”宝洁中国公司HR经理 Cissy Zhou说。宝洁很少采用试用期的方法,认为与员工的雇用合同就像一纸婚书,相互之间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进行身份的认同。因此,除了一对一的辅导谈话外,宝洁还推行“早期责任”制度,即从加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让新人开始承担起真正的责任,迅速进入状态。宝洁坚信,早期责任会让新人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快地成长。福利为了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宝洁提供的福利薪酬待遇,在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宝洁不断地调节薪酬系统,公司每年都做工资市场调查,以确保宝洁的工资和福利是具有绝对竞争力的,令表现优秀的员工得到相应的回报。宝洁除了为员工购买各种品类齐全的保险外,更在中国推出“宝洁奖励股”及其他项目,以创造一种鼓励承担风险、提倡主人翁精神、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宝洁新文化氛围。
三、深层文化
深层文化集中反映在公司的宗旨、使命、价值观和原则上。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深层文化的积淀,那么它就像一个没有精神的人一样不可能有辉煌的未来。
1、宝洁公司的经营理念
宝洁奉行消费者至上原则。
宝洁照顾消费者十分殷勤,任何人都不会因此感到惊讶,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强调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性。但是,宝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原则而已,它更是驱使宝洁深入了解消费者及进行其他企业行为的基本动力;它不只是方法论,而且是一种行事态度。宝洁公司前CEO约翰·白波先生对消费者至上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宝洁公司所有产品都要经历两个关键考验:一是消费者在店中购物之日,二是当消费者在家中实际使用之时。为经受住这两个考验,宝洁怎能不千方百计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当然,宝洁首先选择了相信消费者。消费者是有眼光且有分辨能力的,他们会仔细权衡产品的价值及成本,然后选择提供真实价值的厂商。宝洁深信:顾客是最终决定谁是市场赢家的仲裁者,他们相信消费者的评价来自于其本身,因为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与品质的认知,将决定宝洁的未来。曾经有一位宝洁的品牌经理,建议将佳洁士牙膏的开口加大,如此一来消费者将会很快用完牙膏。这是一
个糟糕的主意,而且根本就是欺骗!何况消费者又不是傻瓜,他知道该用多少牙膏。当然这个提议很快就被管理层给否决了。
同时宝洁决定让顾客决定价值。价格并非决定价值的唯一要素,消费者对价值的敏感度,已由市场上无数成功的例子及少数失败的例子得到验证。有这样一个价值方程式:价值=所认知的效益/价格。价格经常主宰着上述的价值方程式,如果价格高于消费者所接受的价值时,消费者会拒绝购买。宝洁曾在首次推出抛弃式纸尿裤时,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价值方程式对帮宝适抛弃式纸尿裤的成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宝洁推出品质相对更佳的帮宝适,并采取了较高的订价策略:一片10美分。从价值方程式来看,帮宝适所提供的效益是超过其价格差异的。帮宝适在伊利诺州进行市场测试,起初设定销售目标为2.5%的总换尿裤量。然而,市场反应冷淡,只达成0.8%的更换量。产品价值虽受肯定,但过高的价格却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宝洁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而唯一的方法是提供销售目标,因此,生产效率渴望提高,广告量必须适应规模经济,进一步提高以供应商的合作及谈判空间。高销售量将导致架上商品周转率提高,也促使超市向宝洁进货。在那个时候,抛弃式纸尿裤只在药房销售,由于毛利率高,因此,要放并不在乎商品周转率。然而超市的毛利较低,因此需要较高的商品周转率。又经过3次的市场测试,宝洁终于和消费者达成协议:如果每片的价格定位6美分,主妇们会经常使用帮宝适。最后一次市场测试,产片使用率已超过原先设定的12倍之多,宝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
2、宝洁人的价值观
宝洁承诺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美化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生活。为此,他不仅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出众,而且用自己的责任感和慈爱之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在5·12地震后的第五天,佳洁士、欧乐-B就为灾区送去10万支漱口水,真真切切关注着灾区人的健康。
“亲近生活,美化生活”是宝洁的使命。为完成使命,宝洁不仅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履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宝洁大中华区公益项目关注重点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宝洁希望小学项目是宝洁大中华区公益的旗舰项目。宝洁公司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1996年开始合作至今,13年来,风雨同舟,互勉向前,共同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3、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各个业务组织、部门、品类和区域之间相互信任,紧密合作。我们对采用他人的建议及方法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我们与所有为实现公司宗旨作出贡献的各方,包括客户、供应商、学校和政府,建立真诚友好的关系。
宝洁公司始终把人看作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在日益激烈的商业全球化、信息化和高速化的竞争时代,宝洁人的品质,构成了宝洁的文化和竞争优势,推动着宝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如宝洁公司中国区总裁潘纳友在招聘致词中说:“我们需要的人才,无论是男性或女性,都必须是聪明而又乐于奉献的,自信而又积极主动,勤奋而又愿意不断接受挑战的人。”
宝洁把公司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归结为八个方面:领导能力、诚实正直、能力发展、承担风险、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团结合作、专业技能。重视培养和发展人才,并把它视为未来事业成功的关键,宝洁的目标是尽快实现员工的本地化。并且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希望我们以狭窄、守旧、充满民族色彩的眼光去看待、苛求包括宝洁在内的任何一家跨国企业,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法制、市场规则不断健全的社会中,宝洁们都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企业与产品,在企业运营之中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既为发展谋求利润的同时,也为所在的社会、国家、人民造就福祉。
7.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分类 篇七
一、A管理模式——金字塔型机械式组织管理模式
A管理模式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和在总结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企业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内部行政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实际, 归纳出的一套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垂直指挥系统、横向联络系统、检查与反馈系统。A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有关的原则和理念, 将企业行政管理中例行的、经常重复性的各项管理活动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A管理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强调受监督的个人负责制, 以人为本, 依法管理。
二滩水电厂使用的是该管理模式。该管理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1) 垂直指挥系统:根据“一个上级;责、权一致;精干高效、既无空白又无重叠;摒弃‘企业办社会’的原则, 进行了组织系统的设计。 (2) 横向联络系统:由责任部门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以及“做的标准”, 与之配套的是工程程序和流程。 (3) 检查与反馈系统:一方面通过检查反馈系统保证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 同时检查反馈系统本身也实施过程管理。该厂采用外部招聘、短期轮换方式聘用进行专责检查, 落实厂长赋予的检查反馈职责, 成为厂长的第三只眼。专责检查没有处理权只有报告权, 向办公室主任和厂长汇报。
二、B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
B管理模式就是构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结构, 由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队学习, 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的作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采取的是该模式。为成功推进改革, 川维厂在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利用“竞聘上岗”的契机提出“打造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职工”的口号, 带动全厂的学习风气;积极探索扁平化改革后党团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 例如, 分厂撤销了, 分厂党委也不复存在, 但是, 新组建的9个车间直属党支部, 由车间行政主任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扁平化改革中得到了重新建立和加强。在推进扁平化、深化专业化的重组工作的同时, 川维厂着手分离经营性职能和企业办社会职能, 不断精干和强化天然汽化工主业。企业大力推进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技术。在企业核心资产内部, 采取现代技术管理手段。比如, 逐步完善全厂ERP系统, 实现办公领域OA自动化办公;在生产现场大力推行DCS自动化操作技术, 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通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靠“减事”来“减人”,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三、C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
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 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 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 并将中国人文国学 (为人处世之道) 与西方现代管理学 (做事高效高量之法) 相互融合, 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
C管理模式是在对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先进经验继承的基础上, 创造性融入了中国国学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精髓, 构建了以人为核心和“人形结构”为特征的企业智慧型组织, 创立了“天人合一”的组织管理的全新模式, 首次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企业经营哲学、“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思想, 因而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能动性、灵活性与应变能力。由于C管理模式整体为球型, 其任何一个截面都是一个和谐而灵动的圆形, 每一个圆型都能够以人为核心, “以人为形”, 并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运营及管理, 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 充分发挥了每一个人的智慧, 因而具有更大的能动性、灵活与应变力。
香港铁路公司是该模式的典型。该公司提出建立智慧型组织, 即将“员工智慧化”, 建立一个“智慧的员工、智慧的组织”。香港铁路公司从07年和IBM合作, 即在整合信息化, 从最底层的运营数据系统到信息管理, 然后提到知识的管理, 公司在提升一个层次, 就是学习型的组织。公司确定了包括让每一个员工很明确业务跟工作的目标的企业愿景。为完成上述目标, 该公司从四个方面着手进展, 包括学习、创新、人员、分享, 公司有一个LIPS, 很重视每一个员工的适应性跟他们有不断的持续学习。在创新方面公司鼓励员工有一些突破性的想法。在员工方面, 公司不断的为他们职业的发展提供培训, 希望提高他们的技能。在分享方面, 公司非常重视协作, 鼓励员工比较开放性去分享。公司将所有经验、知识收集起来, 然后帮员工去分享。对于有些离开了公司的职工, 公司也邀请他们去分享他们之前的技能和经验。在推行智慧型组织的时候, 香港铁路公司设立还一个很高层次的委员会促进智慧型组织的形成。
四、M管理模式——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集约系统型管理模式
M型管理模式强调资源共享和整合, 其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M型结构集权程度较高、突出整体优化, 具有较强的战略研究、实施功能和内部交易协调能力。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公司尤其是相关多元化大公司管理的主流模式。
M理论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 最终体现在具体的管理模式之中, 形成M型管理模式。M型管理建立了一种与目前华人成功企业的软管理相对应的理论模式和可操作的管理工具。M型软管理, 它由构架、动力、过程和权势四个子系统构成, 相对应地有组织类型论、领导动力学、管理过程论和经营权势论四个理论加以支撑, 构成整体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 并提供四大管理难题的解决方案:选择领导构架、构建系统动力、管理的合理化和营造经营权势。M型管理, 也就是用符合M型领导原则的领导行为建立M型领导构架, 用符合领导动力学原理的管理行为建立企业的M型动力系统, 用符合M型管理过程的方式建立M型管理循环, 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硬管理 (企业的目标和使命, M型组织结构, 简易的规章制度) 。最后, 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M型权势理论的经营权势, 突现企业的核心能力。
五、G管理模式——“人+制度+创新”的动态标准化管理体系
G管理模式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 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管理实战操作系统。以权力 (P) 、经济力 (E) 、知识力 (K) 和文化力 (C) 四种内在场力分析为线索, 沿着“人+制度+创新”基本思想路线, 使企业建立管理最优境界的前沿管理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管理实战操作系统。通过构造G当量——管理等级评价体系, 使企业同时达到经营最优境界和管理最优境界的原创性极强的前沿管理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管理实战操作系统。
沙钢为了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早在80年代, 就出台了两项“土政策”:对农民工实行“五同”和推行“企业内部浮动职称评定制度”。沙钢确定以内培与外引相结合, 强调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并重的方针, 广纳人才, 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加快建设人才储备库。对大学生和引进人员, 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同时, 对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或某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 也加大了褒奖力度。立足把人和制度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 沙钢从严治厂, 把活力和推动力根植于严格扎实的管理。该厂管理制度严密, 网络体系健全。该厂特别强调:制度要见人又见物, 执行不了的制度, 不轻易出台, 出台了的制度, 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建设一个新项目, 制度建设要超前, 要与现行运转机器对接, 不允许留下空白。总结出一部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管理好章法:严、细、实管理法。“严、细、实管理法”突出表现的是一部以成本核算为中心, 以经济责任制为载体, 确立目标成本, 落实生产指标和技术攻关任务, 实行分阶段成本控制, 实现成本考核和成本否决, 以系统管理为指导, 以制度建设为保证的动态的管理方法。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企业风生水起之后, 各类型企业按照相关理论, 结合自身实际,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本文立足总结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通过分析各类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代表企业, 透视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在规律, 粗线条的描绘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演进, 以期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提供参考。
8.企业文化诊断测评案例 篇八
(个人—组织文化匹配测验)
前言
案例分析:
26岁的苏先生到一家跨国公司做销售已经5个月了,业务做的较为出色,但苏先生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通过人才测评,我们发现苏先生思路敏捷,善于沟通,且考虑问题极为理智客观,是一个做事积极、果断,喜欢独立工作的人,这些特质都有助于苏先生在销售领域的工作开展。为什么还会出现要辞职的想法呢?原来,苏先生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极为关注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却较少考虑他人的情绪、感受,同时他也觉得工作应该是每个人都敢闯敢干,大家相互竞争,公司要鼓励优胜劣汰,并且希望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苏先生所在的公司却是一个强调合作、关心他人的环境,在这样的企业文化里,公司通常为员工营造出和谐的气氛,避免内部的冲突和竞争。现在问题清楚了:苏先生的行为风格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这个公司的确不太适合他,长期以往,必然影响个人绩效,从而影响到组织绩效,最终导致苏先生的离职。
作为HR,你的公司是否也出现过象苏先生这样“水土不服”的员工呢?研究表明,员工基本价值观、行为风格与公司组织文化相匹配将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员工离职率,为组织带来效益。那么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才能与公司目前的组织文化相契合,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最大化呢?个人—组织文化匹配测验将帮助HR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与公司组织文化相符的人才。该测验根据近几年人格研究的结果,从工作方式(S)和工作氛围(C)两个维度对个人行为风格和公司的组织文化进行匹配。在工作方式(S)的维度上,组织文化分为群体和个人两种模式,在工作氛围(C)维度上,组织文化则分为竞争和和谐两种模式,组织文化可以同时包含这两个维度,二者并无冲突,例如一个组织的文化可能既表现为群体工作方式,又表现为竞争工作氛围。组织文化评估:
进入个人行为风格测试之前请先根据以下描述来确定公司或部门的组织文化。
ü组织文化之工作方式维度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下两种模式中选择最接近于公司或部门的工作方式,若两者特征兼备,则选择更多场合表现出的模式)
群体工作方式:可以用足球队来形容这种组织,它强调的是团体活动,成员
之间的联系和积极互动是这种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因此会议和讨论是组织内部工作的重要部分。另外,这种文化重视员工奋力争取的行为,积极推动事情的进展被视为优良作风。
个体工作方式:这种组织中的成员更加缄默,可以关起门来单独完成工作,因此,公司通常会为员工准备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确保员工可以专心工作。喧闹的行为与这种文化格格不入,组织并不重视社交和业务上的人际网络,并要求尽量避免或减小。
ü组织文化之工作氛围维度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下两种模式中选择最接近于公司或部门的工作方式,若两者特征兼备,则选择更多场合表现出的模式)
和谐工作氛围:这种组织强调合作、人际敏感以及和谐温暖的氛围,组织目标中具有利他取向,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社会价值。组织工作的推动依靠成员之间达成的共识,不鼓励冲突和内部竞争。公司内部充满友好和热情,不存在职位等级之分。除了在工作上有联系之外,员工私下里还维持紧密关系。
竞争工作氛围:组织重视竞争精神和良性争论,公司内部提倡对他人观点的怀疑和批判。只要有利于推动工作,就可以向同事提出挑战,而大家也视挑战为一种机会,而不是威胁。是否擅长应对内部竞争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员工之间的关系仅仅维持在工作层面上,不了解也不关心同事的私事。
个人行为风格测试:
请参加组织文化匹配的人员进行个人测试,共包括24道题,每道题有A、B两个选项,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所有题目,然后根据计分规则进行计分。
1.你正在准备明天的考试,朋友求你帮忙陪他买电脑,你会
A 对朋友说明你正在复习,没有时间,请他谅解
B 经不起朋友的请求,最终答应,却又很懊恼
2.毕业10年了,大学同学组织聚会,你会
A 积极参与组织策划
B 等待组织者通知时间、地点
3.对于许多通过财富进入上流社会的人士,你认为
A 拥有财富就可以了,盲目追求社会等级是没有必要的B上流社会是社会等级的象征,是体现个人价值的因素
4.你的交友原则是
A 朋友不可滥交
B 朋友不嫌多
5.你更喜欢下列哪种工作环境
A 安静、可以独处
B 热闹、可以讨论
6.在部门会议中,上司对你的方案提出质疑,你通常会
A 在会议结束后,找机会单独与上司交流自己的想法
B 在会上据理力争,阐述该方案的优点
7.你更喜欢下面哪种场合A 酒吧
B 茶馆
8.公司准备进行一次市场推广活动,领导打算由你负责这次活动,你
A 勉为其难,不愿承担责任
B 欣然接受,乐于承担责任
9.在聚会中,你通常
A 侃侃而谈,成为谈话中心
B 愿意充当忠实听众
10.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结果却不尽人意,你的反应是
A 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个项目做好准备
B 情绪会保持很长时间的低落,难以全身心投入新的任务
11.工作中你更看重
A 个人成就
B 组织权力
12.你的工作进度受到技术部门的拖延,你会
A等待技术部门主动配合完成你的工作
B 不断催促技术部门,全力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对于公司新来的员工,你通常
A会主动与他们聊天以增进相互了解
B除非有工作上的接触,否则不会主动接近他们
14.对于团队合作方式,你更赞成下列哪种方式
A 应该是单纯的合作,不应该存在竞争
B 不仅仅是合作,竞争也是必要的15.同事几天没来上班了,今天早晨看到他,你会
A 非常关心地问他这两天怎么没来
B 象往常那样打个招呼
16.公司举行运动会,你在自己最拿手的比赛项目中输了,你会
A 不服气,认为自己不应该输
B 自我安慰,胜败乃兵家常事
17.你研发的新产品就要面世了,你更关注它的A 社会价值
B 经济收益
18.你的上司不拘小节,与下属打成一片,你认为他
A 富有亲和力,是你喜欢的类型
B 亲和力过多,不是你喜欢的类型
19.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往往会有争论,你通常是
A 参与辩论的某一方
B 旁观者
20.如果你在电梯里看到一个熟人,你通常会
A 微笑,并询问对方近来可好
B 打完招呼后保持沉默
21.餐厅服务员态度不好,你通常会
A 息事宁人,尽量避免冲突
B 找经理投诉,要求改善
22.你对同事提出的见解,第一反应是
A 怀疑
B 肯定
23.你刚刚加入一个拓展俱乐部,今天是第一次活动,你希望
A 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B 成员之间能够开诚布公的交流,争论
24.你的项目组新加入两个成员,你更喜欢下列哪一个
A 坦率直接的小王
B 友好温顺的小李
计分规则:
分别在组织文化的工作方式(S)和工作氛围(C)两个维度上为测试者计分:
ü1、2、6、7、9、10题选A,3、4、5、8、11、12题选B,在S维度上加1分
ü13、14、15、17、18、20、21、23题选A,16、19、22、24题选B,在C维度上加1分
测试者个人行为风格测试最后得分:
S_____C_____
分数解释:
ü组织文化之工作方式维度(个人-------群体)
1≤S≤4:表明测试者倾向于保持缄默和独立,比较适合以个人工作方式为主流的组织文化。或者说他/她更喜欢在一种推崇个人成就而非广泛社会关系的组织中。他/她需要一个能够不受干扰专心工作的环境,否则会觉得与很多人不停打交道是在浪费时间。另外,他/她认为自己不是奋力进取的人,所以可能不会去那些以吸引该类人才出名的公司。
5≤S≤8:表明测试者对组织工作方式的要求比较灵活。如果他/她所在的公司在这个维度上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即有时需要高水平的活动和社交,有时允许更独立、更集中的思考和分析,他/她会在这样的组织中游刃有余。当然,他/她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在这个维度上已经具有明显倾向性的组织文化,即崇尚个人工作方式或者崇尚群体工作方式的组织文化。但是,对测试者而言,去一个具有极端的个人或群体工作取向的公司则是一个错误。
9≤S≤12:表明测试者倾向于进取和社交,比较适合以群体工作方式为主流的组织文化。或者说他/她更喜欢以讨论和互动为主要工作方式的组织。他/她需要在一个大的群体中工作,而且希望成为社交圈中的核心人物。另外,测试者会主动去推动事情的进展,因此他/她希望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象自己一样奋力进取。
ü组织文化之工作氛围维度(竞争-------和谐)
1≤C≤4:表明测试者倾向于竞争和冲突,比较适合以竞争的工作氛围为主流的组织文化。或者说他/她更喜欢在一个充满辩论和坦诚交流的组织中,他/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创造力和成功。他/她需要大声说出自己的意见,因此也希望公司其他成员能够像自己一样开诚布公、坚持己见。测试者更喜欢与同事保持较远的距离,所以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的组织是他/她不太想去的。
5≤C≤8:表明测试者重视友好和支持的组织氛围,而鼓励直接表达的氛围也是他/她比较喜欢的。因此,存在一定冲突的组织比较适合测试者,但是他/她可能也会努力避免极端冲突情形的出现。虽然他/她也能够适应崇尚竞争工作氛围或者和谐工作氛围的组织文化,但是充斥着对抗性的残酷竞争的公司以及完全不允许辩论的公司都不适合测试者。
9≤C≤12:表明测试者倾向于友善和合作,因此以和谐和“温暖”为主流的组织气氛比较适合他/她。或者说他/她更喜欢在一个利他取向的环境中,至少有一些同事与测试者观点一致。他/她希望尽量减少争论,避免冲突,因此相互尊重、为他人着想、相互支持和人人平等是测试者理想中的工作氛围。公司内部存在竞
9.成功的企业文化案例 篇九
说到做到:做事--慎承诺,重兑现,“服务客户”、 “精准求实”;遵守联想企业文化的要求,比如“做事三准则”。
尽职尽责:做人--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诚信共享”、 “创业创新”。
1种文化:“以人为本,客户至上”
联想文化的核心理念:“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
(1)员工个人的追求要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一致(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才可能得到实现;
(2)企业发展了势必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每位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3)联想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每位联想员工都有相
当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
2种意识:“客户意识” “经营意识”
联想客户意识的含义:“客户至上,诚信为本”
联想客户意识的三个方面,三个措施,三个标准
对待客户--措施:积极主动地征询客户的需求;标准:服务上更方便客户,让客户满意。
对待部门间的合作--措施:站位要高,克服本位主义;标准:让服务的对象感到满意。
对待领导与员工的关系--措施:认识到领导员工是互为客户的关系;标准:双方易于接受的管理与被管理。
经营意识:就是能做到会当家、能理财,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投入与产出之比,时刻讲求效益。
经营意识两方面:“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利用资源与优势去拓展业务,赚更多的钱;节流就是节省开支。
3个“三”:“管理三要素” “做事三准则” “处理投诉三原则”
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做事三准则:
第一条,“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
第二条,“如果规定有不合理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条,“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
处理投诉三原则:
第一步,是“首先处理好与用户的界面,给用户一个满意的处理”;
第二步,是“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并分析问题的性质,进行批评和处罚”;
第三步,是“触类旁通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的措施”。
4个“四”:
“联想精神四个字” “联想员工四天条” “联想风格四要求” “问题沟通四步骤”
联想精神四个字:“求实进取”;达到“每一天、每一年我们都在进步”的创新境界
联想员工四天条:诚信为本,“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
联想风格四要求:“认真”、“严格”、“主动”、“高效”。
问题沟通四步骤:
第一步,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
第二步,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沟通”;
第三步,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
第四步,是“找到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
5个转变:
“以目标为导向,主动获取和组织多方资源,对目标负责到底”的观念和意识。
1、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即由过去按照上级指令被动工作,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主动推进工作;
2、由对人负责向对事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负责;
3、由单向负责向多向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只对直接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广义“客户”(内、外)负责;
4、由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以部门为界限进行行政管理,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资源协调管理;
10.餐饮企业文化 案例分析 篇十
A企业也向一些国外餐饮连锁巨头们取过经,也将店面装修得挺有氛围,也有详细的员工手册,力求将操作和服务标准化。不过这还不够,因为这一套其它企业也容易做到,A企业决定在餐品的“鲜”字上下功夫,并且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比如说,顾客如果可以稍等一下,那么包子、饺子等可以现做;根据提前估算消费量做好的包子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卖出,否则不能再上餐桌;菜必须在顾客下单后的半小时内做好,等等。
改造从后厨开始,引进了一些设备,使烹饪变得“数字化”起来。比如面粉发酵,多少面粉加多少发酵粉加多少水,多少温度发酵多长时间,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和配比。甚至包子和饺子的馅都能用机器调好料,人工要做的,就是按每斤馅包多少数量的包子和饺子,以及每斤配好的面粉包多少个包子和饺子这个标准,用一块面皮包上馅变成成品放在蒸屉里。而以前负责蒸包子的伙计,现在负责看管电蒸柜——比如把一屉屉的生包子端进蒸柜里,然后就是打开开关,静等若干分钟后就端上柜台,也不用再去看火候,看时间,电蒸柜把时间和温度都设定好了。顾客点餐之后,也不用跑堂的服务员像往日一样叫号,向后厨下指令,点餐台直接将菜单下达后厨,各道菜肴自动流向所负责烹饪的厨师。现在,一切都变得比以前可控,员工们所做的事也变得比以前简单,以前要凭丰富的经验和感觉才能做出出色的食品,现在仅靠这套机器就把做出来,而且次品率极低。现在,经验丰富的厨师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一两个伙计打下手,那种感觉让自己太像个大师傅了,但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大家守着一个机器去操作就行。像这样,一批年纪大些的员工们怎么都有些不适应;而年轻的小伙计
们对引进这些半自动化设备感到新奇,特别是他们可以不再给大师傅打下手跑来跑去了,这让他们感到轻松。
不过,时间长了,连这些十几二十来岁的90后和80后也有些不适应了。过去是团队协作,前台一声令下,后厨马上就会热闹起来,或盛上套餐为顾客端去,或厨师们马上就开锅,彼呼此应之间,气氛融融。现在,连大家围着桌子做包子和饺子的场面,也没以前那么火热了。那些设备更象是流水线,大家分布在这条流水线上,成为其中某个环节的一个螺丝钉,每天守着机器设备。后厨的一些大师傅们之前的成就感现在一落千丈,因为他感觉餐馆不再依靠他的经验和技术了。年轻人也觉得每天很无聊,操作越简单,工作越机械,每天重复这样简单机械的工作,兴趣大大丧失。一位80后员工在博客上感叹:“以前是自己牵着一条流水线运作,现在自己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一个零部件;以前每天觉得在这里工作很有气氛,现在每天完成工作,总是想让自己能尽快逃离这里„„”
在餐饮业,服务和食物质量同等重要,当企业将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作为竞争力来打造时,服务就显得更重要了,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则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在员工个人的作用和属性被削弱的时候,A企业需要怎样来调和员工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热情,凝聚他们的归属感?
问题:
1、A企业的餐饮企业文化策划有何成功之处?
2、A企业为餐饮标准化建设开展了那些举措?
3、以A企业为例谈谈标准化建设对餐饮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策划来说有哪些作用?
【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分类】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故事征集11-12
蒙牛企业文化案例分析06-20
著名企业文化的故事06-23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及答案09-30
班级文化建设案例故事06-21
家居企业企业文化09-22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08-31
品牌文化不是企业文化06-25
企业文化与企业成长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