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2024-11-16

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精选17篇)

1.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一

贯穿整一个实习过程并且暗自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似乎是一种无法遣散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并非来自可触摸的失败经历,而是来自实际表现与自我期许的反差;如另一位实习的同窗所言:从理想回归到现实,想到自己的将来,不禁心乱如麻。

上述这种说法似乎有些打击士气的嫌疑,而且对学院的付出和期望亦是一种不忠,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观感。实习到中段的时候,王军老师来犒慰我们这些在南方电视台饱受就餐之苦的同志们,饭桌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收获。我说,在这么多实习故事之外,我并没有经历什么不平凡之处,我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作品;而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视像新闻的操作方式也使我产生了疑惑——我将来是否该从事这一行业,抑或应该去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谋求立足之地?当然,我可以找出很多现实中的很多限制因素来说明我为什么没有独立的作品,比如说电视台里有规定实习生不能操作机器而他们参与报道的新闻也不能附上他们的署名,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更多是有关我的性情,其次则是能力和态度。

在我们正式报到之前,广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实习生已经来回穿梭于办公室间,或是手拿资料文件匆匆赶稿,或是跟随记者外出一线。频道的黄副总监带着商量的口吻对我们训导说:你们是来做贡献的,不仅仅是来学习的,你们的付出就是你们的学费。之后采访部的杨副监制则在复旦的实习生面前说:汕大的师兄们操作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以后你们多跟他们学习学习。这句话让我们暗自欢喜了一阵,但是不足以成为我放下担心的理由。在此后若干次的采访拍摄中,某摄像师看着在一旁将脚架挪来搬去的我,说:你过来,将这张文件上拍下来,我要的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字眼的特写。我顿时一阵紧张,手忙脚乱地将那笨重的机器切到脚架上,调白、对焦、构图,忙活了好一阵,该摄像问:你以前用过这机器么?我面无表情地答道:没有,我们以前都是用小机的。他用手一挥,“行了,走开,我来吧。”我更加忐忑不安了,心想我刚才回应他时的那个表情一定让他很不高兴,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来自父母的遗传常常让我在紧张的时候就变得脸色很难看,而此后的几次临阵被撤也没能让我省悟过来——无论你天生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都好,面对你的`老师的时候,都要尽量给出一个淡定的笑容来;又或者,你为什么不干脆对他说:老师,不好意思,可以多给我一次机会吗?

我曾经在我的实习申请上写下了我的缺点和劣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反应很慢。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逐渐得到改进的缺陷,但是,在分秒必争的新闻现场,我怎么能够以这样的理由在记者面前应付我的工作呢?有一次跟随一个跑政法线的记者去采访一条关于汽车诈骗案的新闻,在采访受害者的时候,由于来的媒体记者众多,受害人被围成一团,摄像记者则肩扛摄像机推着挤着在拍摄。意外的是该受害人讲得声泪俱下,将受骗过程的细节一一道来,摄像记者们则脸色惨淡,肩头酸痛双手发软。我站在外围插不进去,完了我们的女记者出来破口大骂:你怎么搞的?人家摄像在里面扛了半个钟头都不止,你却在外面闲着!别忘了你是来干什么的,你是来扛脚架的!我无言以对,照样是脸色苍白,极其不讨人喜欢。过了几秒钟,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摄像记者道歉说“是我的错是我的错”,但是,此事却让我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战场,没有人会听你的解释,甚至道歉都没有用,因为错过了现场就永远不可以再挽回。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在我未实习之前,则因为课程的缘故胆大妄为地设计过实习的报纸专刊,并且在上面发表“学而实习之”的“大论”。但是真正实习的感觉却远非如纸上谈兵那样简单。南方电视台是一个省级台,机构精简,也没有兄弟台那样的众多冗员,因此在我们新闻部的办公室里,整天可以看到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上班的时间并不太早,又异于我最初的想象;但是来到之后便立即着手找选题,联系外访,或者一有突发立即赶赴新闻现场。我们这群为数大概三十人的实习生们,则早早来到办公室,尤其是那些安静沉默的女生们,早早地便守在机旁,帮他们的老师“找料”。本地的电话并不多件,反倒是东莞等工业城市的来电占了绝大多数。我每每听到有关拖欠工资不给反打人之类的投诉,只能按照接听热线的常规程序,用“中立”的态度向他们表示我们会跟进此事,如果领导审批之后需要采访我们则会立即与之联络。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故或者灾难,这些外地的新闻往往是得不到上镜的机会的,毕竟南方台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的媒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内心常常感到矛盾,既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重大,又感到自己并非是万能的救世主而无奈万分。类似的投诉每天听上几百个,耳朵渐渐地感到迷糊,而过后反省,才感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保持恒久的良心和责任心是何等的艰难。

我所跟随的马记者也是汕大的毕业生,但我还是称呼他为老师而代之师兄。他跑的是交通线,火车站是常去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便衣警察和小偷都已经到了可以跟他打招呼的熟悉程度。身材短小的他在办公室里经常遭领导和同事的讹揄,他却总是以嘻嘻的笑脸相对,完全没有生气的迹象;但是到了编辑室里,如果看到摄像拍的东西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不够水准的时候,他便毫不顾忌地破口大骂,骂完了之后则会告诉我哪些镜头不能那样拍等等。写稿是我们实习生应尽的义务之一,但是我写的稿件却没有给他看过,只是直接就交给了总监,想想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因为那样就失去了一个修改和进步的机会。

实习将近结束的时候,我和秀彬跟随频道的王副总监和“台里最杰出的摄像”单记者去罗定拍摄城市宣传片,在时事新闻操作之外了解了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我们两个作场记,兼作扛机器的伙计,而当地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则尾随我们,看我们拍摄当地的建筑和民俗。每到一处,我们便受到上等的招待,而我和秀彬的实习生身份因为并没有得到“揭露”,所以也享受一样的礼遇,当地的领导甚至在工作的倒数第二天极力推荐我们去桑拿沐足,走的时候亦给我们捎上大量的当地特产,只是有没有给红包我就不得而知了。颇为讽刺的一次是我们到当地的一个镇去拍蔡廷锴先生故居,而当地的宣传部门负责人则在餐桌上跟我们大谈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陪同我们的市宣传部门领导很不好意思。在此前的采访拍摄中,我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或者说,见识到在现实中的新闻操作果然跟书上的颇有出入。

 

2.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二

通常情况下, 电视新闻报道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就是采访。因为采访本身具有独特性, 它的成功与否对新闻作品的质量有着本质的联系。优质的采访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准确更生动的新闻。而且还能使观众聆听访问对象的声音通过他们的表情了解到更多大家想要的东西。以下是本文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及体会。

1 善于把握新闻采访技巧

正所周知, 新闻采访工作主要是由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来实现的。此阶段, 掌握好提问技巧是尤为重要的。大多记者都会认为提问有什么难的呢?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很多, 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名人柯天的文章《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中曾经提到过:“采访艺术是最为高深莫测的, 这门学问不仅微妙而且还有一定的困难性。它没有固定的模式, 可以理解为: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以下是我从事新闻工作总结出来的几种较好的提问方式。

1.1 开门见山

此种方式比较适合记者捻熟和文化素质高的人群。譬如:见识多广的国家公职人员、学术研究者以及外交等, 第一种人群因为颇有了解, 语言交谈上相对容易, 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客气则是得其反;第二种人群是因为其人际交往经验及社会阅历广泛, 他们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较高, 很容易读取到记者的意图。所以, 开门见山的提问,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比较不错, 只要记者在提问时做到切合实际、紧扣主题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然而, 这种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即缺乏生动和探究性, 记者在做前列采访提纲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此外, 记者在和被访者进行交流时可以不断旁敲侧击, 逐步引出主题。例如, 某记者对文化局一位负责人就文化系统严明奖罚制度进行采访时, 这位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简单的说了一些此制度的影响力度。记者不禁问道:“这项制度是否能坚持很久, 会不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呢?”该负责人回答:“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执行下去。”记者又说:“据我们了解, 现在一些类似的旧制度还没有停止执行, 现在制定新的奖惩制度会不会有重复‘建设’的嫌疑呢?”负责人想了想, 说:“我们不会走形式、走过场。一定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这就证明记者在做采访时适当的对被采访者进行引诱追问是十分重要的。

1.2 启发引导

由于某些被采访群体面对镜头时常会出现心理紧张的情形, 极易导致面对记者提问时大脑空白, 不知所措的局面出现。本文作者曾经多次采访过这类人群, 日常生活中很健谈, 可是一旦面对镜头和麦克, 就会紧张, 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此时, 记者一定要观察仔细, 不能妄下结论, 理解为被采访者是持有不配合的态度。记者应该学会判断被访者的心态, 放松心情, 微笑待人, 并采取拉家常的方法适当的引导被访者做出回答, 只有这样, 才能更容易获取记者想要的新闻资讯。

1.3 正面激问

有些场合可以采取刺激性提问的方法, 激起被采访者的反抗欲, 从“不说话”变为“要说话”使采访变得更简单。此种方法比较适合用在高傲自大、胆小怕事及自作聪明的人群身上。

2 采访前做好充分准备

采访时要首先做好准备工作,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采访工作还要注意的便是对受采访者思想方面的领悟, 必须要深刻的了解对方才能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 也可能会是很短的时间, 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 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 也就是所谓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灵魂工作便是采访, 只有采访工作做到位, 才会看到好的新闻节目。在此, 笔者认为, 好的新闻报道, 七分采, 三分写。在准备采访的时候, 必须对相关资料和人物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对事件有个大体的了解, 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在采访过程中, 还要要通过访问、观察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事件的真相。必须掌握准确地一手资料, 仔细的分析、理清思路, 这样才会做成一篇好的报道。

3 抱有真诚的采访态度

想要让被采访者吐露心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和认同。记者要想使受采访着对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信任关系。要在情感上面融入到一块, 这种情感的共融有助于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 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一点上, 记者的真诚是赢得对方的信任的关键所在, 这样才能进入到受采访者的内心世界, 形成思想上的交融, 采访到更有价值内容, 编制更有深度的报道。但是, 在这方面, 假如没有感情和思想方面的交流和信任, 自然就失去了之间的亲和力, 采访便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呢。

4 创造和谐交流的氛围

由于采访所接触到的人群是各式各样的, 谈话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交流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关键。所以, 天时、地利、人和是非常重要的。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能出现良好的氛围, 真诚的交流, 让彼此之间熟悉的交流起来, 并且适应对方, 这也需要记者过硬的个人能力。记者在采访中首先要主动的去交流, 真诚、平等、客观去分析事物和听取意见。当碰到性格内向的受访者时, 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 来建立与对方之间的默契感, 这样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 让提问在融洽的范围内进行。

5 总结

综上所述,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不仅是记者收集素材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人们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的一个便捷途径。成功采访不仅可以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而且还能够激发人们了解生活、走进社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 掌握好采访力度和技巧, 争取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采访对象不排斥, 以此来准确及时的获取相关有效的新闻资讯。另外, 新闻工作者还要善于总结、懂得积累, 面对不同的情况能够不骄不躁灵活应变, 最终成功的完整采访工作。

1电视新闻发展现状与特点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思想状态与认知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迎合时代发展与人们的思想及认知转变, 较十多年前相比, 现今的电视新闻在制作理念、方式以及传播上都出现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变。如今各种电视新闻制作技术不仅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还能使新闻的表现手法更加生动。从大致上来区分的话,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1评述类

就当前来说, 评述类的电视新闻具有非常丰富的具体操作特性。所谓的评述即“以述为本, 以评为脉”, 各种各样依据事实真相及科学分析的评论, 被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新闻节目的叙述中, 不仅能够使节目的内涵更加深刻, 还能避免平铺直叙给节目带来的沉闷感, 提

电视新闻创新发展趋势探究

文丨于涛蔡欣涛

摘要:本文凭借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探讨性看法。

关键词:电视新闻;发展趋势;创新

高受众的观赏兴趣。

1.2评论类

评论类的电视新闻就是对当前社会各界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出正确、科学的言论, 以明确的意见性信息传播为主。它主要是揭露事物的真实本质,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人们的判断方向及认知意识。评论的传播主要是以主持人的思辨逻辑为中心, 当这也不是绝对性的中心, 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开放新和信息的多元性, 在评论过程当中也会不断的转变评论角色, 展现各种评论思维。这种尊重事实真相, 并带有多元性的电视新闻类型, 能够极大提高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与说服力。

1.3调查类

调查类的新闻电视节目, 是通过对当前社会中关注度较高和需被关注度较高的社会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并通过各种具有悬疑性质的表现手法展开新闻传播。这种新闻表现手法能够充分调动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兴趣, 然后借助各层社会力量对事件进行分析、解决。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注重表现形式, 以提高受众接收兴趣的同时, 也包含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观点。当然, 这种观点是具有正确引导性的。

2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节目个性不鲜明

如上所述, 如今人们的思想和认知方式都发生了一定转变, 千篇一律的新闻风格与表现手法肯定会加大受众的审美疲劳。

如今, 电视新闻可以使用音响、画面等表现手法营造出非常强烈的场感, 具有一定深度的评述、评论报道也会让电视新闻增色不少。这些电视新闻在对题材选择、情节编排、画面拍摄、声音

参考文献

[1]阿梅.电视新闻采访中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5 (2) .

[2]崔宏凯.论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即兴采访”[J].新闻天地 (论文版) , 2009 (9) .

[3]翁剑峰.试析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与应对[J].今传媒, 2012 (6) .

[4]李鹏.对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的一些认识[J].才智, 2011 (33) .

3.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体验 篇三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比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采访前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进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采访收获不大,结果写出的新闻作品必然干瘪无味。

二﹑要注意细节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概况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泛泛而谈,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一次,笔者到农村采访,想了解农村干群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位农民:“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农民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农民欢迎的村干部,他应该怎么样?”这下,这位农民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乡镇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要尊重采访对象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要营造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笔者有一次前往江西省采访一位经济园区负责人,由于是外地媒体,对方不大配合,笔者听他说话,觉得好象有点安庆口音,一了解,这位园区负责人曾经在宿松县插过队,于是笔者就从宿松县这几年的发展聊起,渐渐地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使这次采访获得圆满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融,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时,要准备充分,设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4.电视台采访通讯稿 篇四

近日,xx科室主任xxx接受了xxx电视台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x主任表示:我们科室作为xx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秉持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一心一意以病人的身体为先的精神。在日常的查房、体检、换药等护理工作中,全科室的全体成员都保持着高度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发挥作为一名护士应有的职业道德,努力将护理工作做到最好,把病人照顾好、情绪稳定好,让病人能够尽快的康复出院。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正好到了x主任带领科室人员查房的时间。在记者的请求下,x主任同意记者可以随行跟拍,但不得透露病人的相关隐私。从采访开始直至结束,x主任一直把职业道德挂在嘴边,同时也表示,我们科室里的每一个人员在保持住自己的优势,继续发扬舍己为人的精神。

5.电视台采访落实大项目建设讲稿 篇五

黄堽镇党政一班人,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化四高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争创工作一流,确保高效跨越”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区考核奖惩兑现暨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誓师大会精神。2011年,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大项目建设,加快黄堽产业园全面升级。一是为提升产业园综合效能,进一步实现土地集约化,企业集群化,布局合理化,发展长远化,我们特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对我镇五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使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企业高效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二是为确保 “深化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抽调出了10名精干领导干部,分成5个招商小组,常年驻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又大又好的项目落地黄堽产业园,加快推动我镇工业化进程。三是为使引来的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我镇成立了专门的项目落地办公室,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小组,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随时为项目落地清好障,服好务,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及时排除一切干扰。目前,我镇着重抓好天宇建材、嘉华玻璃、龙海商品混凝土、地生金科技、天丰木业、香丽榭家具、金品牡丹生物科技、远航服饰及即将奠基的牡丹深加工等九个新落地项目的在建工作;同时抓好牡丹纸业、宏泰纸业、宏瑞印花、金竹纺织、龙昌化工等5家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膨胀发展。

二、加大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

一是以镇驻地为中心,进行科学规划,统筹运作,加快推进片区开发,力争2年内使镇驻地常住人口突破1万人。二是加快完善村镇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宋楼社区建设步伐和孔庄社区的规划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农村住房建设至少400户。

三、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努力拉长产业链条。一是进一步优化“东养殖、西苗木、南瓜菜、北药材”的产业化布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使我镇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二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我镇物流业;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依托,加快完善服务业;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三是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膨胀发展。

6.电视采访稿 篇六

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升级两个环节,大力发展 “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武威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

中共武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肖庆平

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郑重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甘肃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基础上做出的凝聚发展力量的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是加快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探索和新举措,不仅符合甘肃区域发展的实际,而且对推进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操作性,更对加快武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面对武威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与结构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的现实,武威究竟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在进一步分析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认为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升级两个环节,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武威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武威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才符合武威实际,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武威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突出,食品工业前景好、关联度高,土地和光热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和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工工业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现状,必须强力推进食品工业,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培育壮大化工工业,着眼于培育壮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把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断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 高效率上来,提升产业升级。根据这样一个基本思考,我们的具体举措:一是强力推进食品工业。突出抓好酿造业、啤酒麦芽业、马铃薯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面粉加工业等几个行业,进一步壮大食品工业实力,把武威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和省内具有明显优势的食品加工制造区域。要依托威龙、达利、天祥肉类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做强做大。特别要扶持壮大葡萄酒产业,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力争到2012年建成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使全市葡萄酒产量达到7万吨。同时,着力新建一批、壮大提升一批食品工业,真正使武威食品工业发展转向依靠提高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上来。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11户,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3户,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54户,全市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49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9%,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新增税收1.5亿元。二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快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太阳炉生成1万吨多晶硅、1000MW光伏发电和10MW光热项目建设,尽快把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聚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同时,加快发展红沙岗等煤炭工业,合理开发大通河、西营河、杂木河水利资源,加快推进热电联产、火电、矿区坑口电厂项目的论证、争取、立项和审批进程,积极发展风电,通过3年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6%,新增税收2.5亿元。三是培育壮大化工工业。尽快解决荣 华集团生产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大力发展玉米淀粉前项产品,把荣华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生物化工基地。以古浪鑫淼公司和苏州申华实业公司为依托,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以普安药业、药物碱厂、泰康制药等医药企业为基础,积极仿制市场空间巨大的国内外专利到期药物,发展新型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同时适度开发煤化工产业,扩大化肥制造业和农药制造业的发展规模。通过培育壮大化工工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化学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比2008年增长5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8%,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新增税收3000万元。

7.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七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诸如“二维码”“扫一扫”等新名词。新媒体时代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学者们讨论的概念, 而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事物。新媒体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发展后应运而生。相对于旧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强调信息的传输使用互联网与卫星传输的便捷性,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通过多途径、多形式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 保证了新闻信息及时传递到读者手中。

二、新媒体的特征与电视记者面临的困难

(一) 新媒体信息具有海量的信息承载的特征

新媒体信息具有海量的信息承载的特征, 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正是出于处理海量信息的目的。海量信息对于电视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如何读取需要的信息, 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都需要电视记者来解决。在面对很多真假难辨的信息时, 新闻记者往往很难抉择, 一方面是新闻具有时效性, 提前报道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得不进行新闻信息真假性的辨别。所以每当在网络中充斥某人逝世的消息, 而结果却大相径庭的时候都令电视记者等同仁感到啼笑皆非。

(二) 新媒体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

新媒体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新媒体信息具有日趋碎片简短的趋势。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受众可以用来获取新闻信息的时间变短。受众更多的是在上下班途中、中午休息时间通过手机中新闻类APP阅读新闻, 由于时间短, 信息的碎片化对于受众有更大的诱惑。对于电视新闻, 为了保证自身的严谨性, 电视记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新闻的采访工作, 同时需要耗费时间进行后期的剪辑与编辑处理, 相比之下新媒体的碎片化信息更易为受众接受。

(三) 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虚拟化信息传播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 受众不再仅通过电视传媒来获取信息, 受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端上网获取信息, 同时在各通信软件中信息也可以得到有效而快速的传播。如微博中的许多时效性非常强的新闻均为新闻亲身经历者或新闻事件发生处周边居民发布, 这对传统传媒中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电视记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 新媒体时代媒体激烈竞争出现乱象

现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媒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类媒体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 出现了盲目模仿他人的模式, 甚至出现了抄袭的情况, 这种照搬他人模式的方式并没有为模仿者或者抄袭者带来更多的受众, 反而令抄袭者失去了原有的受众。另一方面, 部分媒体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 而导致自身的理念超前于受众所需要的文化生活, 同时出现了媒体所宣传的基本价值与社会不一致的情况。

三、电视记者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路径

(一) 对电视记者进行信息处理相应的培训

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巨大, 电视记者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快自身的信息识别速度, 这需要借助前沿信息处理技术, 提升对于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电视记者必须保证自身报道的严谨性, 剔除网络炒作的虚假信息, 可以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研究受众喜爱的内容, 以此来推出新闻内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核实新闻内容, 鼓励受众提供准确、可靠的新闻素材, 收集来自受众的新闻素材, 核实后, 根据具体情况, 可以进行相应的后续报道。同时, 对于提供新闻素材的受众可以通过赠送礼品等方式表示感谢。

(二) 将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进行碎片化处理

对受众的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进行研究, 可以将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进行碎片化处理。由于受众阅读时间有限, 记者可以将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分段分布, 按照时效性进行分类。如果是紧急报道可以优先处理, 同时可以将采访的时间较长且时效要求较低的新闻内容, 安排在周六、周日播出。非工作日受众时间较多, 工作日受众时间较少, 针对这个特点, 对受众的新闻内容进行筛选, 同时可以结合受众心理推出相应的内容。

(三) 电视记者适应虚拟化的信息传播

电视记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实时性, 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采访, 同时也可以用相应的自媒体软件进行新闻报道。使用自媒体软件可以起到提醒受众准时收看电视节目的目的, 也可以与受众进行交流, 通过受众的反馈, 对记者自身所报道的内容加以改善。虚拟化的信息传播也为电视记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使得新媒体时代出现了除电视台直播之外的直播方式。如进行两会的直播, 受众既可以使用电视收看新闻直播, 又可以在手机等设备上使用客户端观看直播。同时CCTV微视这款软件也为我们电视记者带来了新的思路。受众可以通过手机观看电视节目。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 改变了以往观看电视新闻只能通过电视观看的情况。同时, 这种手机软件又满足了受众吐槽节目的心理, 是一种值得电视记者研究的新的传媒方式。

(四) 提升电视媒体传递信息的价值

媒体本身就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载体, 媒体拥有一定的受众, 这部分受众便是媒体存在的主要价值或者称这部分价值为基本价值。同时媒体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这部分商业价值主要基于媒体的受众。如果要提高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还需提升自身媒体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让自己报道的新闻对受众有益, 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受众。

(五) 增强电视记者的创新性培训

电视记者增强自身的创新性意识, 新媒体时代强调的内涵与传统媒体已不尽相同, 这要求电视记者更多地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 提高报道内容的原创比例。原创内容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电视记者要摸索受众喜爱的内容, 拓展自己新闻报道的领域, 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受众。

四、结语

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 也可以结合自身经验, 作出合理的改变。当然电视记者也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相应的, 记者之间、记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也是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必要前提。

摘要:互联网和移动增值, 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现如今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推广应用, 新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 其中学生和年轻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依赖尤为突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具有海量信息传播、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特征。这些新特征的出现对我们电视记者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 新媒体的出现也为电视记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来进行新闻采访工作。电视记者在面对新媒体时, 需要自身努力适应新媒体的要求, 同时也要满足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客观性的要求。新媒体对于电视传媒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趋势, 亟须电视记者去适应。作者作为电视记者,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 在下文中对电视记者在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特征,电视记者,新闻采访,路径探究

参考文献

[1]崔峰, 隋少平.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10 (12) :147+150.

[2]田东里.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16 (11) :187+189.

[3]杨旭芳.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20 (16) :178-179.

8.电视新闻中的人物采访 篇八

[关键词]人物;细节;情感表达

近几年,中央媒体不断加强典型人物宣传,推出了《时代楷模》、《永远的丰碑》、《劳动者之歌》等品牌栏目,选择的典型人物更加基层,人物故事、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群众,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地方电视台,对典型人物的宣传同样重要,好的人物形象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人物的人格力量对时代新风尚、新风气的形成,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从细节入手

1.选择人物。人,是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在新闻宣传中也同样如此。任何新闻事件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这对典型人物宣传中的人物选择提出了要求。百度百科给典型人物的定义是: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①。从人物事迹来看,典型人物可以分为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杰出人物和平凡人物。只有对人物事迹、人物精神、人物动态预先有所了解,才能从海量的人物素材中选定人物,让典型人物脱颖而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选定的人物,务必要明确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动因、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秉性,也可以通过新媒体途径获取普通群众对人物的社会评价,从而拟定采访提纲,罗列出采访中需要的材料和细节信息,成竹在胸,在正式采访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留意细节。电视新闻时长有限,报道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想准确地表达新闻要义,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对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更加突出。人物故事交错复杂,人物情感跌宕起伏,一个好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让画面活起来,也能让人物精神更具感染力,从而让新闻主题更加厚重。

典型人物的新闻细节,可大致分为事迹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

比如穆青等人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这样写道:“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②这样一个独特的细节,既是焦裕禄的事迹细节,也是他的动作细节,显微知著,让读者由此对焦裕禄一心为民、舍生忘死的公仆本色记忆深刻。

再比如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只为多看你一眼:一条红丝巾 相聚六秒钟》中,记者捕捉到了这样的人物同期:“这个围巾是他送给我的,我准备带上。我准备穿这件衣服,亮一点。”“把丝巾放出去。放出去干嘛?看爸爸,让爸爸看丝巾。”“看到了看到了,看到我送我媳妇的围巾了,看。”简单的语言,透露出的是战士梁培峰一家三口最朴实的真情,让观众深受感动。

无论如何,细节是新闻作品的血肉。在实际采访中,被采访者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是一句随意的话语,都可能延伸出一段早已被人忘记的经典人物故事。要抓住并处理好这些细节,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多观察、多琢磨、多询问,这个能力也恰好是记者新闻敏感、素材积累、采访经验等的综合反映。

二、真实的情感表达

1.情感是生命。人物新闻采访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性格腼腆内向,有的则开朗大方善于表达。但不管怎么说,任何人都是有情感的,不仅是受访者,也包括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把各方面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让新闻作品富有生命力。

(1)做好与受访者的情感互动。记者是忠实的记录者,采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受访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受人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因素影响,受访者面对镜头往往会显得拘谨,这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在语言、动作、神态上给予受访者鼓励和支持,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情感与对方进行交流,让对方消除心理隔阂,从而愿意交谈说出心里话,会让采访很快打开局面。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提问与倾听。封闭式提问将可能的回答都囊括在问题之中,易于回答,但难以得到问句以外的信息,一连串的封闭式提问也会让受访者感到被动、焦躁。开放式提问则对回答的内容没有严格的限制,让受访者畅所欲言,采访氛围更加轻松,但回答容易跑题。在实际应用中,记者就需要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封闭式提问为辅,认真倾听受访者的回答,梳理出对方的讲话逻辑,从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深入挖掘,从而使受访者说出肺腑之言。

(2)用观众的视角审视情感。电视的社会功能在于引导观众。在典型人物新闻中,观众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而是对人物事迹的性质判断和深入理解上的引导,帮助他们了解人物事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记者作为信息传播者,就需要用平民化的视角,从受访者日常生活中捕捉情感故事,通过生活画面中的情感自然流露和简洁明快的同期录音,让观众在看节目时不仅仅是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对“他为什么这样做?遇到挫折放弃过吗?普通人能做到他这样吗?”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将人物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2.真实是红线。真实是新闻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对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首先要确保人物事迹真实准确,无论从哪儿获取信息,都要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即便是受访者自己的讲述,也要翻阅历史资料或是询问第三人进行佐证,以免出现信息不实、不全或以篇概全的情况。二是对人物事迹、人物精神进行提炼,要确保论据真实、充分。不能为了迎合观众,制造轰动效应,而对人物进行拔高夸大,想当然地对信息进行挑剔和修饰,毕竟新闻不是文艺创作,不能有丝毫的道听途说、合理想象。三是语言要客观公正,拒绝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新闻用语。有些新闻写作常用“最近”、“许多”、“大概”、“可能”等一些含混笼统的词语,也有一些新闻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产生歧义,甚至连真实性也受到观众的怀疑。新闻不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人物新闻,语言表达上需要简练质朴,过多的字句雕琢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结语

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社会新风尚的具体体现。要做好典型人物报道,还需要创新思路,改变常规的报道模式,坚持以情感为主线,精选故事细节,来展示人物的个性与品格。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典型人物.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tEt5YCl3aKdDAoKV38dEhEIxjj39YW8jBHmXINt89mgKe6sMJ_3qO6tqM4U2ygG8XxysjTgApTOIhugZW7gI_.

[2]穆青 冯健 周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9.廉洁从政电视采访稿 篇九

当前全县党员干部正在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我们政务大厅将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预防腐败廉洁从政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切实把此次活动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为此,今后我们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坚持把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来抓,对照“八个禁止”、“52个不准”的规定,端正自己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务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充分发挥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热情服务,勤奋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主动地为办事群众排忧解难。

二要抓监督检查,恪守廉洁自律。进一步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收办件、审批收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切实做到监督检查从严、批评教育从严、问责追究从严。自己要带头学,在学习上当模范,做到学全学精,入脑入心;带头做,在执行上当标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查,在监督检查上当表率,始终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恪守廉洁自律。

三要抓作风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政务大厅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对群众提供行政服务的窗口,职能特殊,责任重大。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在机关形成了五种优

良作风:一是形成了求真务实的作风,二是形成了高效办事的作风,三是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作风,四是形成了遵章守纪的作风,五是形成了廉洁自律的作风。各窗口工作人员能够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始终做到公道办事,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办事氛围。

四要抓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是做到了对纳入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依据、申请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的全方位公开;二是公开各驻厅窗口人员的审批授权、审批流程、审批环节、各环节责任人,做到了透明审批、公开审批;三是制订完善了“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了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科学,办理时限缩短,办事效率提高。

今后,我们将以“预防腐败、廉洁从政”系列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行、常怀律已之心、常系为民之情、常谋帮民之策,为优化政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0.广播电视采访要点总结 篇十

2.中国现代报纸的祖宗:《邸报》

3.记者要遵循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4.提问方式分为两种:开放式、闭合式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5.采访策划和准备:又叫“静态采访”和“案头功课”

6.采访日常的战略性准备(1)学习理论,学习政策(2)熟悉情况,了解全局(3)

学习和积累多方面的知识(4)熟练的掌握各种表达形式和技巧 7.新闻策划:不等于制造新闻。(1)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新闻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

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2)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的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8.现代新闻采访意识:政治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 9.新闻价值五要素:(1)重要性(2)显著性(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 10.访问分类:因人访问、因事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旅游式访问 11.《萍踪寄语》—邹韬奋

邵飘萍—《申报》的“北京特别通讯” 12.记者职责:(1)采写新闻报道(2)反映情况(3)做群众工作 13.“新闻采访”一词出处:1872上海《申报》 14.视觉采访简单来说就是“用眼睛采访” 15.现场观察作用:(1)能够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材料(2)能够直接获取活生生的细节材料(3)能够产生激情和独到见解(4)能够把“死”的材料变成“活”材料(5)能够赢得时间,提高新闻价值

16.记者职业道德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7.做报道“抓七新”:新人物、新事物、新成就、新动向、新经验、新风尚、新问题 18.研究新闻采访问题首先要解决记者的“采访观念”问题

19.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

隐性采访类型:侦察型、体验型、验证型

体验是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采访者的生活和工作,亲身体验他们的劳动和生活过程,并在提亚中进一步采访。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

20.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简要的说,是记者发现与识别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素质。比较完整的表述是: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采掘能力

21.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提高政治敏感—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积累知识思想—水到渠成活鱼多(3)优化思维方式—左右正反都逢源(4)养成职业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

22.新闻线索特点:(1)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2)线索往往时间短暂,稳定性低(3)线索只是一种信号,可信性小(4)线索大多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23.新闻敏感三大特性:突发性、闪现性、创造性 24.《饿乡纪程》通讯报告 25.新闻报道失实原因:(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6)急功好利,有中生无(7)移花接木,牵强附会(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26.“克里空”:虚假新闻的代名词。人们常常把那些报道失实的现象称为“克里空”。这是由于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写了一个题为《前线》的剧本,剧中有一名军事特派记者,名叫克里空。他在前线采访时,不是深入到战士中间了解情况,而是整天呆在指挥部里,捕风捉影,胡编乱造新闻。后来,新闻界把新闻失实现象称为“克里空”.27.“第二落点”: 指的是在新闻第一时间发布之后,寻找、挖掘新闻的更多内涵和外延。在网络时代如何寻求新闻的差异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许多媒体已在探索中开始另辟蹊径,除发现独家新闻外更多的借助于新闻的独特视角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新闻的第二落点,可以使第一新闻事件更加丰满,并增加可视性,增加信息量,更容易吸引更多的新闻观众。寻找第二落点以实现新闻的差异化,需要增加原创成分,放大新闻价值、利用独特视角,寻找报道闪光点、深挖旧新闻,焕发新意思。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对于一个记者来说,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职业能力:善于观察时代,把握国情、善于用国际眼光看国内形势、善于观察事实趋势发现时代走向、善于以事实作为结论的基础、善于探寻事实的本质真实。

28.同期声概念:同期声也可以叫做“有源音响”,是指录自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

同期声作用:(1)增强真实感(2)渲染气氛,增强现场感(3)可以作为连接电视节目的结构框架(4)可以表现过去发生的事情

同期声的基本功能是协助解说词共同搭建叙事框架

29.记者修养里的知识修养:(1)记者只有博学多识,才能适应特殊的职业要求(2)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记者的知识越丰富,采访新闻的本事就会越大(3)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有了新要求

30.采访和写作的关系:(1)采访决定写作(2)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3)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4)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

31.电视记者现场出镜的主要作用:(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2)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3)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4)使采访更加深入

32.现场述评:是指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面对镜头直接交代、播报和评论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这一类的出镜方式形成了记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样式,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

33.集体访问包括:新闻发布会、座谈会

34.提出高质量的问题:(1)问题要提的“一语破的”(2)要提受众和自己最想知

道的问题(3)提问要力争“一语道破(4)要争取给别的记者一点启发(5)要善于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35.电视记者在现场的镜头存在方式:旁观式、声音参与式、出境参与式

36.摆拍:所谓摆拍,是指电视采访中,记者指挥被采访者,在镜头前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现场表演式的谈话或行为的拍摄手法

37.搭桥艺术:新闻采访中,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在记者与被访者之间构架一座情感交流的“心灵之桥”,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11.试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转型机制 篇十一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访 报道 转型机制

谈及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概况,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电视以及电视新闻的产生。电视新闻与电视几乎同步产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黑白电视阶段(1958年—1973年),此时的电视新闻属于小众传播;彩色电视阶段(1973年—1984年),此时电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媒介,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视新闻的表现力;电视新闻立体传输阶段(1984年—20世纪末),ENG(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在多数电视台的普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电子技术高科技传播阶段(20世纪末至今),卫星电视传播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给电视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注入新的活力。回想电视新闻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总体而言,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从局部看,难免美中不足,尤其是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电视新闻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切实履行社会义务,必须从发展机制本身着手,使转型后的电视新闻更适合新时期的媒介发展模式。

一、媒介生态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电视新闻报道现状

“媒介生态是指在特定时期的媒介社会中,媒介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形成的一种互动结构。‘媒介’和‘外部社会环境’都是作为媒介的生态因素或者子系统而存在。”①从媒介本身而言,这种生态因素主要来自于新闻媒体之间为提高收视率,追求经济利益的竞争;从媒体的外部环境而言,影响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取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媒介本身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当今电视新闻的报道现状。

(一)一些报道失实,追求经济效益

近年来,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失实现象屡见不鲜,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两点:

1、主观失实:一条电视假新闻来源于新闻采访者的主观故意,是新闻界职业道德沦丧的重要表现,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地遏制,不仅会影响电视新闻的权威性,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引起了国人的轰动。该台《透明度》栏目的一位主力编导为了寻找刺激有力的新闻源,唆使经营早点的小贩制作“纸馅包子”,自己对其进行全程录制,进而形成一段貌似真实的虚假新闻。报道播出之后,社会舆论纷纷,让国人对包子畏惧有加。真相被查明后,北京电视台这档栏目在受众心中大跌眼镜,相关人员接受了法律制裁。这条假新闻虽以时过境迁,但是它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丝毫未减。这需要经过新闻工作人员的长期反思才能走出这潭污浊的泥水。

2、客观失实:新闻事件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深入调查,根据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全面立体式地报道新闻。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由于新闻采编人员为了获取新闻源,争分夺秒,“漏拍、被摆拍”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造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整体下降。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谈到:“真实的表达是一个电视栏目的品质,但仅有所谓的真实是不够的,需要把精神表达作为栏目表达的终极追求,新闻事实才不会成为碎片,表达的过程才因此成为一个灵魂,一个体系。”②而当前新闻工作者恰恰忽略了这种从业要求,一味地去追求没有精神定位的片面化新闻,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二)报猛料,追求视觉效应

为了追求受众感官上的愉悦,激发受众兴奋点,一些电视新闻节目报猛料,这种现象在都市频道中尤为常见:某明星结婚生子、和谁有私情,某某暴力杀人案等能引起受众震惊的新闻充斥着电视荧屏。电视新闻媒体甚至可以对暴力杀人案的场面大肆渲染,对作案手法进行详尽解说,进而对受众的认知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受众对暴力血腥的过分关注。再有电视新闻媒体对具有“娱乐”性质的新闻事件的过分关注,偏离了新闻媒体应该履行的义务,仅为视觉效应采访报道新闻。2011年9月份,新生刚入学不久,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来的一名学生,学号是八个“1”。这一现象引起部分电视新闻媒体的分外关注,有些电视新闻媒体甚至把这个奇特的学号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联系起来,炒作这名学生也是新生中的“Number1”,并对该生的学校生活进行详尽采访和报道。电视新闻媒体,可以报道这条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事件,但是对该事件的过分渲染,违背了新闻报道所应遵循的传播规律。

(三)“小民生”当道,“大民生”缺位

“‘小民生’就是电视新闻媒体将报道的着力点放在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寻常生活中,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生活参考;‘大民生’就是电视新闻媒体更关注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走势的新闻,如:税收、金融、房地产、汽车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或者新规。”③当前,一些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践行的“贴近性”,和百姓拉近距离,报道一些事不关己,不痛不痒的软新闻。当然这类新闻是百姓生活所需,但是却不能成为报道的主体。当前,就业、楼市、金融理财、菜篮子工程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件只有在主流新闻媒体中有所体现,在地方性新闻媒体中涉猎甚少,地方老百姓的信息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这是当前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一大缺憾。

二、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机制的转型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机制的转型是针对目前的电视新闻报道现状的不足之处做出的回应。这种转型必须贯穿于选题、采访、编辑、播出等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展示电视作为技术和艺术的真实内容,为受众提供审美判断的价值尺度,做到电视新闻对受众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一)增强报道平衡,避免新闻失实

电视新闻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赢得民心,首先要立足于新闻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笔者在前文中已经谈到新闻失实包括主观失实和客观失实两个方面的原因,针对前者,应对新闻采编人员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客观失实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够精湛,这需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去历练培养。

目前,很多电视新闻媒体由于不注重新闻报道的平衡性,违背新闻报道真实原则的事例较为繁多。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平衡下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指正的一方说话机会。”柴静主持的《看见》,其中一期节目采访“药家鑫杀人案的双方父母”,在采访过程中,对药家鑫父母采访的片段多于对受害人张妙父母的采访片段,这种采访行为在当时颇受争议。事后反思这期节目的采访十分成功,因为在舆论都把矛头指向药家鑫父母的时候,《看见》栏目组,为了重拾新闻客观公正性,给药家父母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平衡了新闻报道的这座天平,是新闻报道遵循客观真实的典型事例。

(二)忌报“猛料”,回归理性

“对于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过度报道、过度渲染,就暴露出媒体本身的动机问题,媒体的穷追猛打、滚动报道显然是缺乏理性的表现,同时也伤害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识别能力。”④在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有关“腥”的话题的报道,部分媒体还是有失分寸。如:有关社会治安的报道过于血腥,一出手就动刀子,针对这种细节媒体过于关注,无非就是为了争取看点,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媒介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把关注的焦点转向如何把扭曲的社会心理问题扭转过来,节目将变得更有深度,也会更具社会意义。因此,针对此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报道意识,回归理性,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的根源,引导受众做出合理的价值评判。

(三)扩大民生视角,实现转型报道

毋庸置疑,电视新闻要遵守“三贴近”原则,切实加强受众本位意识、透析社会民生百态,应该是每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宗旨。但是,真正从宏观视角关注社会问题的电视新闻节目少之甚少,也就是当前的电视新闻没有冲破“小民生”报道的藩篱,实现向“大民生”报道的飞跃。中央电视台的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经常立足于百姓生活,从宏观层面解决民生疾苦,在国家政府和百姓生活之间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2011年4月9日,《新闻调查》针对国家用电紧张的问题,推出一期《电力高速度》专题,对特高压电网发展的必要性、研究攻关过程以及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度报道,内容充盈、角度多样,多层次,全方位的向观众呈现了当前国家的用电现状及其解决措施。这就是实现“大民生”新闻报道的典型,是值得推崇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这也是《新闻调查》经久不衰的关键因素。

结语

电视新闻的运作机制要适合社会转型期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立足社会现实,最大化地为受众服务。当前,各大电视媒体相继推出“新闻立台”的发展模式,要精心打造新闻节目,亮出特色,转换机制,把电视新闻变成百姓的服务者,舆论的引导者,社会的瞭望者。□

参考文献

①侯海涛:《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剖析》,优秀硕士论文,中国传媒大学,2008

②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03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贴近与提高——新闻媒体落实“三贴近”论文集》,学习出版社,2007:92

④李良荣:《为中国传媒业把脉——知名学者访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92

(作者:均为渤海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学生)

责编:周蕾

12.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十二

一是打消被采访者的防备心理, 使其说出真相

记者采访是一种信息收集的过程, 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 通过交流, 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挖掘内心世界, 要从语言交流的层次上升到心理交流的层次, 从而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为了获得真实的新闻信息,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 通过语言和表情准确把握其心理, 从而判断获取的新闻信息是否真实, 如果发现被采访者对新闻信息有所隐瞒或者是没有说实话, 记者就要运用新闻采访技巧, 从心理角度展开攻势, 消除被采访者的戒备心理, 使其说出新闻真相。

每年金榜题名时, 都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子因为家境贫寒阻挡了求学之路, 然而却因为面子和自尊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隐藏了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今年7月份我台采写《圆梦大学》之雷彩霞的求学故事为例, 首次见到雷彩霞的时候是在罗源县碧里乡西洋村, 一栋十几平方破旧不堪的瓦砖房里, 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彩霞, 以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她的求学之路时, 她积极地向记者介绍了她的学习方式、学习生活、学校环境等等, 当记者提及她的家人和成长历程时, 彩霞总是笑着含糊地回答记者:他们过得很好。为了探寻彩霞背后的故事, 记者开始寻找与父亲、家庭环境有关的话题, 与彩霞进行沟通、交流、互动, 和她成为知心朋友, 进行浸入式采访。随着采访的渐渐深入, 故事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起初彩霞所说的“我们过得很好”, 只不过是表面的乐观罢了, 事实是, 彩霞早在七个月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丢弃, 是奶奶捡回来并一手抚养长大的, 所以现在的父亲是她的养父。奶奶早逝, 彩霞很早就跟养父相依为命地过着艰苦的生活, 由于养父嗜烟酒如命又体弱多病, 长期以来, 父女俩都是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而如今, 彩霞能够以50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厦门大学至诚学院, 是因为她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坎坷的命运。这篇电视专题播出之后, 寒门学子刻苦求学的感人故事引起了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在采访雷彩霞的过程中, 记者通过观察彩霞的生活环境探寻其父亲的身体健康情况, 逐渐深入地了解其过往经历和内心世界, 并在轻松的采访氛围中消除其心理戒备, 使得彩霞说出了自己背后感人的故事。

二是保持中立的态度, 确保报道客观公正

事件背后的真相总是隐藏得很深, 交错复杂, 不轻易被发现, 记者要想得到真相, 一定要对事件反复调查, 收集更多被采访者的信息, 在弄不清事情真相的时候, 不能带有个人感情, 要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

2014年9月初以来, 我县碧里乡 (福建罗源湾碧里海域) 碧里、梅花、廪头等8村发生鲍鱼死亡现象, 养殖户损失比较大。鲍鱼死亡后养殖户一致认为, 由于钢铁厂、码头、华东船厂等企业排污, 导致海水中溶氧偏低, 是造成鲍鱼死亡的原因。对于该事件的报道, 记者一定不能存在个人倾向性, 单纯地听取村民自己总结的结论, 如果记者带着自己的主观心理进行采访, 就会逐渐将被采访者的语言拉向自己的倾向方向, 使新闻报道片面化, 从而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记者的本职是做好客观公正的报道, 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偏信一方, 或是断章取义, 得出结论的可信度自然会降低, 严重的还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多方收集信息源, 求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收集信息源是量变的积累, 只有多方收集、求证, 才能从量变到质变, 获得真实的新闻信息。因此, 要想获得新闻真相, 就必须多方收集相关信息, 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详细考证, 才会最终获得新闻真相, 这和记者的新闻敏锐度有关。有的记者在采访新闻事件时, 只是随便选取一位公众, 让他发表意见, 也不考虑这位公众是否具有代表性, 这样采访出来的新闻可信度就会较低, 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在同一场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方式, 如果只以单一观点进行报道, 会误导公众, 对公众造成伤害, 这就需要记者选择的采访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性, 并多方求证、综合全部信息, 再最终得出新闻结论, 以确保结论的真实性, 这是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针对罗源鲍鱼死亡事件, 我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走访了鲍鱼养殖场做全面、深入的调查, 了解鲍鱼死亡的情况, 并找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养殖户, 认真倾听养殖户的心声, 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了解对鲍鱼死亡事件的说法和看法。通过这样浸入式的新闻采访, 记者得到第一手资料:罗源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对鲍鱼死亡原因的质疑, 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带领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监测调查得出——“高密度养殖、高温、低溶解氧”初步结论后, 为了提高鲍鱼死因结论的权威性, 又分别于9月5日、10日邀请集美大学、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权威专家, 以及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到养殖区开展调查和取水采样, 并委托莆田检测机构进行权威检测, 专家组最后得出结论——“持续性高温、低溶解氧”是造成鲍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且与工业有关的6项金属元素在监测点的海水里均无超标。事件虽然已有相应的结论, 但是作为记者还应该深入了解村民对政府和专家得出结论的看法, 同时还要进一步关注政府有关部门为此采取的措施。为此, 我台还播出了群众表达诉求应依法依规、罗源县积极应对鲍鱼死亡事件开展救灾工作以及引导罗源湾海域渔排养殖户转产转业等多篇后续报道, 这些后续报道是记者采访中通过多方收集信息、求证、深入了解之后, 呈现给公众的客观事实和不失平衡的报道。

浸入式新闻采访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操作性强, 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像鲍鱼事件这种关系养殖户利益的新闻, 一定要在收集信息资料时保持中立的立场。杨福书作为《环球企业家》杂志的主编, 他说过, 对待新闻业务要有认真、严肃、务实的态度, 进行新闻采访时, 至少收集三个信息源才能说明你的报道具有可信性, 因为人对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 自然会对事实有不同的解读, 所以记者在收集信息时, 尤其是来自人的信息源, 要多方求证, 收集更多的信息源, 才能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结束语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为了防止出现新闻失时报道、确保新闻的公信力, 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巧妙运用浸入式采访方式, 增强提问技巧, 多收集样本信息, 多方求证, 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到更加真实的新闻, 纰漏新闻背后的真相, 同时还要在采访过程中多和被采访对象沟通, 提高采访质量, 保证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 2011 (4) .

[2]王南.新闻敏感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J].新闻传播, 2013, 03:263.

[3]李伟华.浅析电视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J].新闻传播, 2013, 08:322.

13.电视台工作实习报告 篇十三

固然入手下手也会有顾忌,怕“自动出击”申请新的工作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鄙视。但实情报告我,应当对本身有决议信念,应当有勇气去实行。即使在实行中失败,也能让本身成长,异国熬炼的机遇,谈何积聚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本身去篡夺。等待,只能让你在安静中灭亡;只有勤奋自动,才华为本身创设良机,获得更多的成果。

吃苦

俗语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大略本身平常太安于黉舍安乐的糊口生涯了,初次进入电视台,和我同被介绍去的几个同学我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学惯用大摄像机对集会和晚会现场的拍摄技法。因为本身的专业是告白平面计划,关于电视台的知识知道的要少一些,异国方法只好一步步地来。刚一入手下手我们就被教授安排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上一些经典节目标镜头转换处理技巧,并且在那边一坐便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并且手内里的笔还要连续地去记下本身感触很是不错的一些镜头捕获技法,然后给电视台的教授查看讲解。固然只是坐着,但凡是一全部上午下来老是感触到浑身的疲乏。

电视台也有两位姓孙的教授,并且特别的温和,接下来的几天便入手下手将教授给讲解和本身领悟到的知识利用于实战了。教授要我们亲身去熬炼拍摄黉舍的传授楼和黉舍的几场元旦饭晚会,本身平生第一次肩扛起那平常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的大个头的摄像机,十几斤的重量压在肩上真的是特别的沉重,在肩上扛个五六分钟肩膀就特别的酸痛,更何况还要保存它的安稳,在拍摄的进程中再加以应用一些特别角度特别场地的拍摄,这真的称得上是气力和技巧的联合啊!从一号传授楼到十五号传授楼,我们的任务便是将十几幢传授楼拍一遍;之于晚会的拍摄触及到的角度和拍摄技法更多,那几天恰好刚下过雪,气候的寒冬不问可知,从角度的拔取,构图的好坏,镜头技法的移动拉伸应用,我们实践着本身表面认识,同样成果着个人的拍摄经验,并在本身不敷的拍摄技巧之上再加以改革,充裕着本身的认识。

之前早就传闻过电视台工作的劳顿和辛苦,经过议定本身的切身材会果然如此。何况拍摄只是电视台工作前期的一个关键,拍摄完今后还要用电脑将带子收集出来再进一步做后期的剪切编纂合成,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每每拍摄了几个小时的电影要剪辑其精粹的部分拼贴在一路,最终只剩下大略的几非常钟。这此中镜头必要连续的点窜,继而还要编纂音乐、配音、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起码必要几天的时候,为了结束进度,此中几天我们几个好反复晚上下班都七点多了,并且碰上比较忙的周末晚上还要忙着准本去拍摄其他节目。尽管是如许,我们忙碌,但同样成果并高兴着!

朴拙

人偶然可以假装本身的面貌本身的心,可是朴拙的气力是绝对不容忽略的。在进入动静部的第一天我就入手下手细致地记下了三个教授的名字,凡是上下班时候,总会喊上一句:教授早上好,教授再会!在黉舍电视台另有教诲技巧学的几个大三的同学,据他们本身说已经在电视台呆了一年多时候了,不管是表面认识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要比我们充裕,与他们之间如今根本上可以称作为同事了,在与他们交往中我朴拙地向他们谦和请教,并与他们打成一片。因为是差别专业的我们秉着朴拙相彼此同交换,彼此进修,成果颇多!

本来,不但待人要“朴拙”,对事也要“朴拙”

工作上,在电视台的几位教授面前目今,我只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字辈,但我觉得对待工作我们,不该该论资谈辈,故定见或发起,只要对工作有益,都应当诚挚的说出来,大家一路探讨。本来,只要你是朴拙的,谁会在意你资格小,在刚入手下手教授剪辑电影时,老是会收罗下我们的发起,我会很客观地把本身的设法和见解说出来,看到本身的发起偶然间被收集应用,我的心理面也是特别的美,因为我看到了本身的代价。朴拙,让我走出了呈现了本身的代价的第一步!

雷同

雷同是我们平常交际中一种紧张的技巧和本领,我们糊口生涯的社会恰是一个必要雷同协作的社会。在电视台很多的工作都是必要我们彼此之间彼此协作结束的,每每一部电影全部的编纂下来必要的便是一个连续删减锻炼加工的进程,它必要大家的集思广益,彼此探讨。对本身平常做不懂的一些事变,我也总会去请教教授和比我明白的多的一些同学,雷同让我们彼此进修,互助长进,同时还能增加彼其间的明白,加深我们的交情!

电视台有几位教诲技巧学专业的同学,他们几个的拍摄另有软件利用技巧都比我们要强很多,可是作为进修告白艺术计划的我们,本身也有他们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相对来阐明白更多的是艺术的灵感和创意,几个周下来我们我们彼此彼此进修到了很多。

思虑

告白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紧张性。本来,创意在那边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在电视台工作,学会思虑也显得尤其紧张!电视台的几位教授都不是专业出身,过去没学过扛摄像机,也不明白编纂剪片。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候走到如今,不是因为学会了摄像技巧和剪片技巧,而是他们有本身独特的思维和创意,他们明白筹谋节目,知道如何拔取镜头,知道怎样把电影剪得高雅……本来,后期剪辑的技巧很好把握,可是关键是当我们面对面前目今一大堆的素材时要有我们本身的设法。

在其后我初步地本身剪辑电影时,我的弱点就一一暴漏了出来,我只是大略地把一些拍的安稳的镜头对在一路,对好口型声音身材举动,再略加上一些过渡时的结果,简大略单地就做完了。其后天然地也获得教授给指出的一大堆弊端,我们所贫乏的恰是本身的创意,少了创意画面就凸显了太多的平凡俗套,就不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

当你只有技巧异国本身的设法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本身的设法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衅性的重担。我想:不但电视台的工作是如许,别的的行业也应当是如许。这便是当今社会糊口生涯法则!因为,技巧大家都可以学,而对付本身的设法你则具有“专利权”

是以,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必要把握新的技巧,本来,技巧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不时让本身的脑袋运转,泛动本身的独特的设法。只有如许,你才华在工作中凸起本身,呈现本身的代价。

四个周的练习过去了,除了练习中的成果以外,更多的另有对本身专业知识不敷的认识。平常的进修中本身大多都是对表面专业知识的进修,贫乏本色性的熬炼练习,如许很简单造成本身眼妙手低的弊端,表面与本身的实际脱手操纵本领摆脱。对平常经常使用的几门软件,过去学起来只是浅显地兵戈外相,大多都是浅尝辄止!练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本身实际动抄本领的紧张性,也便是实际中对软件的操纵谙练程度。除此以外还应当多涉猎进修一些专业根本课以外的知识,充裕本身的知识储蓄,这个社会必要的是多方面和谐成长的综合性人才,紧紧范围于专业课程本身是远远不敷的,特别作为在电视台工作,更要广泛地去进修各个方面的知识,文学的,艺术的,乃至于工科的!因为将来本身要忽然兵戈到某一个不为本身所熟悉的行业,去为之做动静报导,做起来相对的就摸不到头绪。

勤奋,吃苦,朴拙,雷同,思虑,这些其实不能够囊括本身面对将来所应具有的扫数,本身所要把握和获知的东西另有很多,固然本身从电视台学到的也不止这些……

14.9月9日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十四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以《新闻调查》《高端访问》《面对面》为例

一、《新闻调查》

(一)关键词:“责任”、“问题”、“调查”

1、“责任”是通过《新闻调查》这个平台来传达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责任感。

2、“问题”指的是《新闻调查》承担的媒介责任是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

3、“调查”指的是我们的手段,我们接近的问题和报道的问题的一种方式。

(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96年~2000年):提出“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口号“一定要升起来”。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内幕调查,在以主题性报道为主的同时,也对多种类型的节目进行探索。

2、发展时期(2000年~2002年):探寻事件真相。

3、成熟阶段(2003年至今):调查性报道,解决了栏目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三)内容和制作的变化1、1996年、1997年: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2、2000年:探寻事实真相。

3、2003年: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 为何提出这样一种口号?(调查节目的三个要件)

1、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和事件。

2、这样的行为和事件被掩盖。

3、记者独立展开的调查,而非他人的调查行为、结果。

(四)《新闻调查》选题的主要来源

1、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可能性较小)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3、自主策划。

4、内参资料。

5、各部委新闻办。

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7、互联网

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

(五)《新闻调查》选题标准

1、调查性。

调查性一方面是指事件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观众十分关注;另一方面调查性还特指选题具有调查的空间,必须要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2、故事性。

要求题材必须是充满悬念和冲突的事件,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是形成拉动力的主要元素,题材的故事性、张力如何直接决定节目的好坏。记者本人讲故事能力也很重要。

3、命运感。

必须要有人物,不能只有事不见人,必须关注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沉浮,并通过节目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刻画,人是节目中最重要最深刻最活跃的元素,是一切节目的出发点,传播理想的最终归宿。

(六)《新闻调查》生产流程

七个流程:

海选—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

● 重要环节部分:

1、前前期调查:

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深入,立项的选题在摄制组进行前期拍摄之前,往往都要先行调查取证。前前期调查主要有编导或者编导+策划或编导+记者以前编导+摄像等方式构成。一方面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确定哪些人可以在镜头前接受受访,选择调查方式和路径等。完成前前期调查后如发现节目难以进行拍摄,应向制片人提交书面报告。如可以拍摄,编导应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等内容,经策划会讨论制片人认可后进入拍摄阶段。

(1)编导+策划+记者+摄像(任二组合)

(2)编导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

(3)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

(4)策划会通过后才能实施。

(5)事件来龙去脉,采访哪些人记者在什么地方说什么。

(6)选择方式和路径。

2、前期

(1)摄制组赴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采访。

(2)开机拍摄前,摄制组应该召开会议,就策划案的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就调

查重点、影像化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3)拍摄期间,每天晚上总结拍摄情况及时调整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场记

工作。

3、剪辑(后期制作)

编导要组织起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元素,重建事件本身。

●新闻调查剪辑常用格式:

(1)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

(2)精彩导视:精彩画面、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要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

(3)片名:标题尽量中立。

(4)演播室: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1分钟以内导语或者交待播出由头或者

简单勾勒背景人或者预先提出的问题,但不做评论。

(5)现场出镜:画面、同期声、解说、偶尔配乐、悬念重重引人入胜。

(6)隔断:回合之间有固定的片花隔断,再现片名,让观众歇3秒钟。

(7)结尾演播室:不固定,视需要而定,简单总结1分钟左右或者报告事态最

新进展,可表明媒体立场或者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

(8)结尾:出字幕。

(七)记者中心制

出镜记者是核心,记者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记者要在整个摄制过程中引领整个创作组。包括人、财、物都由出镜记者负责。

(八)质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 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是倡导的方向,民是明显的外化标志,出镜记者任务是质疑者、交流者、见证者、验证者。不仅有采访,还要有发现,还要有亲身的体验,还要有细节有行动有物证,直接向观众证实或证伪。

(九)对记者特别要求:

1、质疑精神。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

2、平衡的意识。让事件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3、平等的视角。对当事人而言以不同身份的人都要相同对待。

4、平静的心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感性。

(十)主持风格:王志、柴静、董倩

1、王志:

《新闻调查》节目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印象:冷静,沉着,饱经沧桑、睿智机敏。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良好的文化修养。彰显《新闻调查》的深度、厚度的品质特征,一个半小

时可以提出88个问题。

●采访特点:

(1)全身心地投入。他总要探一个究竟,有意怀疑使对方要表白自己,可以调

动别人谈话的欲望,调动人家把心里话说出来。

(2)现场的控制力。不单是一个坐态、面目表情的从容,而是心态的从容。

(3)质疑是节目的灵魂。“我就想知道为什么?”这是王志面对每个采访者的态度。在传统新闻观念里,我们习惯发问,就是把问题准备好去问被采访

者,多年下来乏味,不代表着真诚。其次在社会观念的更迭中,透明度是

这个社会百姓所需要的观念,媒体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反映社会的透明

度,透明度形成观众的共鸣; 最后从质疑角度切入节目,并在节目中贯

穿始终,环环相扣,更符合观众心理,更让人相信节目的透明度和被采访

者说出真相,因此,王志的质疑成了一道风景线,成了节目的灵魂。

(4)告诉你吧,我不相信。你要我相信,你就要经得起挑剔。

(5)外科大夫式的采访。一层层揭下去展示给观众。

(6)互动式的提问。有一种问法常用沉默倾听,“接下来呢?”或者“是这样

吗?”问题接得非常累,互动式的提问比较多,还有背景式的提问、细节的提问、假设式提问、反面提问去探究对方心灵的精神,这样问效果很好,带着细节去提问就会还你一些情景。

(7)停顿、倾听。记者把控现场最好的手段。

2、董倩

(1)给对方的感觉是:觉得你配坐在她的面前。

印象:外型理智老练,以知识女性形象获得观众缘。

(2)把完整的新闻让给观众看。

在新闻画面前退后一步,把完整的新闻让给观众看,谦逊到位,一脸温柔,柔中带刚,提问准确。

(3)对弱者的同情。面对弱者,同情忧虑能打动观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情感流露同样构成一个主持人魅力的很重要的东西。眼睛赌注是公众的舆

论赌注是公正客观。

(4)朴素大方的采访风格。她总结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

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不因为是高官就仰视,心态平和,要了解对方的处境要设身处

地地为对方着想。

●记者有一些基本素质要求:

敏锐的反应,对情景、场面、状态很敏锐的反应能力,机智的反应。社会

状态、社会现象的思考,接触人是一个点,通过点引起许多想法,对背景的注意,面上问题的思考。

3、柴静

● 印象:

央视杂志评价“清汤挂面,硬新闻下的柔性”。刚性新闻更刚性,不回避让人尴尬尖锐的问题。柔软时会让人有一种对人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情,这种悲悯的东西秀重要,觉得与众不同。

● 采访特点:

(1)质问,咄咄逼人,问到死角。

(2)质疑中带有宽容。面对谎言要控制,给对方说话的权力。

(3)用心与尊重。前期介入跟对方拉近距离,如方言,面对残疾人等彩特殊的方法。如采访聋哑人,她就学哑语与其进行交流。

(4)介入式调查。

二、《面对面》

2003年初开播,正值得注意SARS时期,采访王屿山等人受到好评。

●节目定位:

用“人”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所以渴望了解新闻中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所以需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

三、《高端访问》

●口号: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

●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各界知名人士为基础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小片)

● 栏目特点:

1、问题的高层次。

话题是百姓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情,但通过传统媒体难以了解问题的全貌,也就是说只知其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被访问人的权威性。

被访问人必须是该领域的专家或者是有独特见解的人。

3、回答的启发性和独特性。

《高端访问》需要对问题做全方位的阐述,回答要有启发性,能开拓观众的思维并有独特性,传统的回答还不如通过传统媒介去了解,观众希望接触到一些颇具新意的回答。

4、宣传口号风格:

“站在高端,领略人物风采;走进高端,聆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界变幻;高端人物尽在《高端访问》。

● 水均益提问特点

1、通过迂回提问的方式,提出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不愿提、不想提、不敢提的方面是新闻眼。

2、通过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将问题引向深处。

3、提名人童年生活、日常生活、个人一些问题活跃谈话气氛。

4、提出背景问题,充分运用材料。

英国传媒人人LYNNBABER对采访人建议:

★做好功课,做好充分准备与好奇心前往。

★就提出详尽的问题,去证明你对他所知甚详。

★也提醒他,你期待他以努力回答你的问题。

5、专业发问更贴近读者需要。

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概念,普通观众会觉得深奥难懂。这个时候,访问者从普通观众的视角将深奥的东西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6、换位思考。

15.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十五

电视台记者如何更好地发挥采访的作用, 为人民群众制作更多的吸引人眼球的节目, 这是电视台记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电视台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分析

1.1 正常采访受到阻挠

在采访过程中, 有些人采取过于粗暴的行为阻止记者正常拍摄, 这是当前电视采访直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这种做法会使采访任务失败, 情况严重的会对记者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1.2 新闻素材的复杂性增强

在采访过程中, 那些新闻价值较高的素材会出现一些难以想象的结果, 在经过几次的波折后, 依然有可能会使真相隐藏其中。

1.3 记者素质与职业道德偏低

在现实生活中, 因记者素质和采访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采访效果较差的事件很多。此外, 有些记者的职业道德偏低, 经常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从而违背新闻的规律性, 使新闻价值的真实性降低, 从而损坏记者形象。

1.4 被采访者心理异常波动难以顺利完成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 有些被采访者因心理素质偏低或者是其他因素, 导致说话语无伦次, 甚至有可能出现无法开口的现象。

1.5 出现抗拒采访现象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有意或者无意偏离采访的话题、避开敏感性话题等, 会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难以接触到问题的核心。

1.6 记者控制采访节奏的能力不高

有些被采访者滔滔不绝, 使记者难以深入扩展采访的话题, 进而难以控制采访环境, 这既浪费了采访时间又会使采访效果偏低。

2 有效解决采访问题的措施

2.1 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采访前记者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 查找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等, 从而准确判断各种信息, 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并且结合主题思想准备采访提纲, 提炼出一些关键性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使记者控制采访局面, 又能提高采访效率。

2.2 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

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提问、倾听的一种语言交流形式, 采访质量的高低和记者的提问以及倾听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提问技巧是确保采访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内容, 只有运用巧妙的采访技巧才可以真正提高采访的质量与效率, 并且能够增进双方的感情,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打下牢固基础。

2.3 拉近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在采访过程中, 有些采访对象不能快速进入采访状态, 因此记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平复被采访对象的心情, 例如记者找一些和采访主题无关的问题, 或者是采用闲聊的方式拉近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距离。

2.4 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环境

在实际生活中, 电视新闻事件始终在发生着变化, 使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有时还可能会危及到其人身安全, 因此采访环境是影响采访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 换言之, 采访任务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记者对采访环境的营造。由此看来, 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2.5 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周围事物, 以便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采访质量。除此之外, 记者还要随时关注被采访者的情绪变化, 从而适当调整采访话题, 抓住细节, 并通过细节挖掘出存在的问题。

2.6 记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有效化解抗拒采访的局面

在采访前, 记者要对整个采访过程进行全面思考, 以增强换位思考的意识, 要学会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而深入挖掘采访主题。例如, 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适当夸赞, 给被采访者留下一个好的态度, 或者在最初采访中聊一些家常, 这样就有利于记者寻找采访的突破口。记者还要了解观众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 知道被采访者都忌讳什么样的问题等, 对于那些抗拒采访行为的对象, 记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表明自己的立场, 消除被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 在充分考虑到观众以及被采访者的基础上, 使二者都对新闻主题感兴趣, 进而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

2.7 科学、合理地应用心理学技巧

通常情况下, 在面对一些尖锐或者是敏感性问题时, 大多数被采访者都会回避此类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记者要结合被采访者心理, 合理运用心理学技巧, 例如采用激将法, 站在被采访者立场, 针对那些敏感性话题要敢于直白剖析, 从而使被采访者感受到记者的诚意, 又可以触及到被采访对象的心理, 放下心理包袱, 直接面对记者的问题。

结束语

总体来说,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 不善于笔下功夫同样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而如果不善于访问则难以成为出色的记者。电视台的记者怎样才能发挥出采访的作用, 为人民群众制作更多吸引人眼球的节目, 成为电视台记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 90%的新闻都是通过采访的形式写成的, 因此, 采访对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新闻事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记者应该努力学习, 不断更新新闻工作的理念, 提高自身的采访与应变能力, 向观众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针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记者要采用一些合理的应变策略, 这样才可以更加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 做出高质量的节目。

摘要:日常工作中, 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当前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并且提出了合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台记者采访,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莹.浅谈电视台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 2012 (6) .

[2]汤铭.电视台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大众文艺, 2010 (15) .

16.做好电视谈话类新闻采访 篇十六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因为节目和新闻内容的需要,經常要进行人物专访和现场快速采访。如何做好电视访谈类节目,如何使节目丰富多彩而不失其表述的新闻意义与效果,其中就有许多要求。

人物专访是一种定向明确的采访报道方式。因采访的关注点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内容,所以需要记者提出有份量、有内涵而且吸引受众的问题,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要对采访人物的生平、职业活动、主要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等都有所了解,这样有备而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做好新闻报道。2009年7月,第29届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一行来到呼伦贝尔,参加《思想草原》文化之旅讲座。接到采访任务后,记者为做好蒋效愚人物专访,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当了解到蒋效愚曾作为北京知青在内蒙古插队10年,在采访中便以此为切入点,与蒋效愚共同回忆插队的美好时光。他对此次采访十分感慨,说来到呼伦贝尔就如同回到故乡。采访过程非常温馨感人。

记者在新闻事件中做专访,要围绕事件本身进行提问,以求获得更多的信息。事件专访的对象应是当事人、目击者或对事件发表看法的人,社会问题专访选择的对象则应该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研究和见解的权威人士,这样才有一定权威性,新闻说服力才会更强。对于采访记者来说,要针对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找出事件本身亦或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专访给受众一个解答。例如,每年呼伦贝尔市人大政协两会结束后,《呼伦贝尔新闻》通常要推出系列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包括各旗市地方领导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等,通过记者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提出受众所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等问题。因这些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的交流内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所以让受众能够接受、信服,而且这种环境中的人物专访要比消息类的报道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入、更细致、更具有新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面临和采用的是现场快速采访。现场快速采访目前已经成为电视报道的一大特色,做好快速采访也就成为锻炼电视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快速采访对象是随机选择,不允许进行冗长提问,问题不能太深奥,得到的回答比较零乱,它要求记者在做快速采访时把问题分清门类,将问题与事件与环境相结合,采访结束后还要将采访到的内容进行条理化处理。由于被采访对象是在不同的场所接受采访,所以回答问题往往会比较随意,或者比较情绪化,这时记者就要迅速判断哪些话符合新闻本意,能够在新闻中使用,哪些话过于个体意见发表,不能够在新闻中使用,而且一名记者还要在这种快速采访中明确缺少哪些内容,应该及时补充或者重新选择对象进行提问。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记者,在电视谈话类新闻采访中既要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打有准备之仗,又要在采访过程中做好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工作,同时在采访结束后,还要进行采访内容的整理,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闻中心)

17.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十七

扬正气、促和谐、求发展

——集团“三反”工作专题访谈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关注。中钢集团历经十年创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十年来,中钢集团从一个小型钢厂,迅速壮大成为总资产450亿元,员工1.5万余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然而,在集团不断壮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不断浮出水面:集团内部和外围的盗窃活动时有发生;关键岗位的极少部分管理人员的作风让人担忧,职务犯罪也偶有发生。为此,集团配合区监察局和公安局大力开展“三反”工作。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月日集团召开的“三反”专项会议。

【新闻回顾】(2011年十月第四十一期新闻“集团召开‘三反’专项治理暨法纪教育大会”配音稿)分屏,左画右字()

【配音】会上,董才平对集团近期发生的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同时,围绕当前的三反工作,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依法治企,强力推进“三反”工作。要坚定“三反”工作立场,加大力度,深挖腐败源头,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同时强化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干部晋升渠道,注重德行考察,将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录用到干部队伍中;第二、以制管企,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开展专题研讨,沉到基层,走进员工,制定出台切合企业实际、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第三、以人为本,扎实推进企业文化落地。“三反”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与文化建设和落地相结合,从加强党务思想建设、加大廉政宣传力度、加强全员责任心教育三方面入手,将“三反”工作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落到实处。

为落实“三反”工作,集团提出了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理原则。

同期: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

(我们鼓励有问题的干部、管理人员主动向纪委说明情况,我们将从宽处理。对于依然心存侥幸,拒不悔改,一意孤行的人员,一经查实后将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主持人】今天我们就集团在开展“三反”工作中的种种举措展开探讨,我们演播室的现场也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高一平高总,集团纪委办公室主任周伟民,欢迎两位,通过刚才的新闻回顾我们不难发现,集团开展的这次“三反”活动,应该说规模和影响还是很大的,究竟什么是“三反”,“三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高总

【高一平】“三反”工作指的是以“反盗窃、反职务侵占、反非国家工作人员商业贿赂”为核心的工作,目的主要是在于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反盗窃,顾名思义就是针对集团内部和外围的盗窃活动进行预防与打击,反职务侵占就是„„

【主持人】谢谢高总,应该说中天钢铁集团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全体员工多年来为集团创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然而却总有那么极少部分的人为获取不当利益,将手伸向了属于集团、属于集体的财产,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

【配音】今年11月8号晚10点左右,炼铁厂烧结工段成品班班长蔡志连利用手推车,以倒垃圾为借口,将渣场上堆放的生铁运出渣厂,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被集团保卫处巡查伏击

队员查获,经过调查,现场涉嫌被盗的生铁共计860公斤,涉案金额达3000多元。目前,蔡志连已被集团解除劳动合同,并被移送至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近年来,集团内部和外围盗窃活动时有发生,盗窃手段也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从原料运输途中的各种扒车、扒船、倒卖、转运,到改装各种运输工具夹带、私藏各种生产部件混出厂门以牟取不当利益。

【主持人】看完这个片段,说实话,我还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偷盗的方式。高总,针对集团内部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您认为根本原因在哪里呢?为什么总有那样极少部分的人会铤而走险牟取不当利益呢?如何才能遏制和防范此类犯罪呢?

【高一平】其实,就集团内部的盗窃案件来说,从不法分子的心理来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侥幸心理的存在,总以为自己的盗窃行为不会被发现,尤其是在第一次盗窃没有被终止并且获利后,这样的侥幸心理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犯罪行为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数额也越来越大,违法获利更多之后就更收不住手,直至最后锒铛入狱,所以我们一直说莫伸手,伸手就被抓,不是说你第一次伸手就会被抓,而是指你只要第一次伸了手就会陷入其中,那就必然是被抓的下场。

那么要怎样才能有效遏制盗窃行为的发生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客观环境上斩断伸向集团财产的手,阻止员工的第一次伸手,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堵住偷盗的漏洞,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管理加强了、监管到位了,偷盗难度加大了,那盗窃行为自然就会有所收敛。另外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一再强调,偷盗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千万不要为了贪图小利而深陷囹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家庭负责,一旦人生留下了污点,会给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集团始终是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在打击偷盗行为,因为我们不希望那极少数人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家庭,如果因为自己的偷盗行为而让亲人、家庭蒙羞,这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同时对于集团而言,每一个员工都是集团的财富,不仅要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关怀,更要保护员工,以免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我们集团里,就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仅仅守护着集团的财产,更是对帮助各个部门落实好安保工作,使各部门树立“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物”的全面防范观念。下面就让我们连线集团安全保卫处的XXX处长,X处长,您好。

(连线方式,分屏画面)

【X处长】主持人你好,两位领导好。

【主持人】我们想向您了解一下我们集团在具体的防盗反盗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X处长】我们采取的主要是以下措施:技防、物防、人防三方面具体叙述。布置监控设施,加强技防巡防,要高度重视集团内外偷盗。对大宗原辅料,实施从发货、运输、装卸等全过程控制,加强抽检频次,提高取样标准;加强与公安机关合作,发挥中天警务站作用,集中力量,打击偷窃和各类高科技犯罪,利用信息化手段,联网管理,实施在线监控,把好集团各大门,使一切不法行为都暴露在视线之内,高效、快速打击犯罪。

【主持人】好的,谢谢X处,其实如果说盗窃行为只是躲藏在阴影中的手,是个人道德和法律意识缺失造成的恶果,那么职务侵占就是黑暗中影子,而且由于具备了利益团体,因此相对而言更加地隐蔽和难以防范,下面我们来看一段VCR。

【配音】今年7月27号晚10点50分,渣场原工段长周某,勾结运输驾驶员,偷盗冷钢,为让赃物顺利运出,他利用职务之便,向门卫谎称停电检修,骗开道杆,并潜入监控室,将

原先对准大门的监控镜头调至死角,使偷盗车辆冲出厂门没有被监控拍到,实现盗窃行为,事后经调查发现,周宁偷盗冷钢6吨,涉案价值达两万余元。目前,周宁已被集团解除劳动合同,并被移送至公安机关,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过程中。

【主持人】看完这个案例,我感觉当事人的这次偷盗行为可以说是计划安排得非常周密,那他的问题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他最后的周总。

【周伟民】在这次“三反”专项治理活动中,我们通过加强舆论监督,利用举报电话、信箱等通讯手段,畅通内部监督渠道,鼓励全体员工以任何方式、任何途径举报法行为和各种线索,一经查实,我们将实施重奖。这起案件就是我们集团保卫处的员工在日常的监控检查中发现了短短30秒的监控镜头的异常后,向我们反映问题,提供线索。我们通过调查,结合当天发生的所有异常情况,最终发现„„

周宁的处理结果(集团内的处理+公安机关的处理)

【主持人】那么在调查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一些阻力呢?纪委办公人员是如何看待这些阻力的呢?

【周伟民】阻力是肯定存在的,而且不仅仅是人为的阻力,很多客观事实的调查取证,去伪存真的工作本身也是困难重重、阻力重重。以周宁案件为例,由于没有在现场抓住他的盗窃现行,所有的证据都必须根据线索仔细求证才能成为有效证据,所以调查取证工作的本身十分困难,再加上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拒不承认,只有通过事实证据才能使他伏法。根据董总在在“三反”专项治理暨法纪教育大会的讲话要求,我们纪委要站在全局高度,以维护集团利益,打击违法犯罪为己任,深入开展工作,不畏阻力,不惧危险,不查清楚誓不罢休,越有阻力说明问题越大,就越是要一查到底,一定要净化集团风气,塑造集团道德正义。

【主持人】好的,在我们前期的采访过程中,在“三反”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之后,员工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举报的材料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其中也有一些材料反映的问题难免有些偏颇,那么我们纪委如何区分有效材料和不实材料呢?员工举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周伟民】

1、现状:不实举报增加,一方面说明大家对举报体制的信任,同时也说明广大员工有了积极维权的意识,但是举报需要具体材料,建议实名举报,对举报人实行保护,免责等措施。

2、提供的材料、线索、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不可以凭猜想甚至杜撰证据。

3、虽然对举报人实行保护和免责的措施,但是对恶意诽谤和诬告的也会做出处理„„(请周总发挥)

【主持人】如果说职务侵占是对集团财产的蚕食,是疥癣之痛,那么集团关键岗位上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就是对集团财产的鲸吞,是动摇集团发展根本的恶疾,让我们先来看一则资料。

【配音】今年9月份,集团纪委办公室接到举报,反映采购中心纪苏生存在索贿受贿的问题。经过集团纪委办公室一个多月的外围调查和取证工作,终于在区纪委的协助支持下,一举突破该案件,目前,纪苏生已被集团解聘,并被移交至区纪委接受处理。

【主持人】其实在这个短片背后,我们感到更多的是惋惜,因为据我们了解,纪某是周总,您在调查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到十分艰难呢?像这样案件调查起来难度究竟在哪里?

【周伟民】确实非常艰难,内心也是十分的矛盾,既希望他没有问题,又希望能调查出真相。

因为违法犯罪的代价是难以承受的,对当事人和他的家庭带来的负担和打击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的结论会影响到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整个集团的命运,所以我们才要慎之又慎。纪委调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我们必须在不放过任何线索的同时也要做到对所有线索和材料去伪存真进行本质的判断,所以调查起来难度非常之大,而且很多罪证都是隐藏在合法外衣的包裹之下,必须层层抽丝剥茧,才能发掘到有用的线索。

【主持人】同时我们现场也是与集团法律中心的XXX律师进行连线,XXX您好。

【法律】主持人您好,两位领导好。

【主持人】欢迎您,X律师,从我们现有的法律中有没有对商业贿赂进行规定,或者说有没有对商业贿赂的处罚有一个规定呢?

【法律】我国《刑法》第163条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具体内容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牟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主持人】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说像商业贿赂这样的事情跟我们普通员工又没什么关系,我举报了也没有好处,犯不着去得罪人。那么高总,您能站在集团的角度给我们广大员工分析分析,这样的商业贿赂,最后他的危害性在哪里呢?

【高一平】要说危害性,我们可以归纳这么几条。第一个,它严重背离了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整个把经济秩序搞坏了,我觉得是最严重的问题。第二个,应该说它破坏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有的人受贿暴富,而大部分人经济受损,这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呢?使员工丧失信心。第三个就是说它为伪劣假冒商品大开方便之门,市场规律是好的打败劣的,但是劣质产品我只要通过受贿的办法,可以让它过关,可以过审批关,可以进入集团生产,最后,劣质原材料生产造成各种问题,最后还是集团受损,员工受损。

【主持人】,其实所有这些行贿的这些成本以及造成的恶劣后果,最后真正都是落在了员工头上了,不能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所以对商业受贿的举报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周总,我们集团在应对商业贿赂方面有什么根本的举措吗?

【周伟民】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从管理队伍的德育纪律建设开始抓起,这是源头,只有强化管理队伍的德育和纪律建设。进一步规范干部晋升渠道,更加注重德行考察,尤其是对青年储备干部的德行要进行考察,坚持按照每年5%比例淘汰,将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录用到干部队伍中;建立岗位德行标准和德行记录,提高绩效考核权重,记录人事档案,定期考核,并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在抓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对干部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廉政意识„„

【主持人】高总,最后请您对集团在这次“三反”专项治理活动中的总体方针和宗旨进行一下总结吧。

【高一平】好的。中钢集团经历10年的发展,由一个小型钢铁厂逐渐成长为一个集团化运作的钢铁集团,这是由集团的万余名员工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创业的硕果属于全体中天人。而一旦当歪风邪气占了上风,企业发展将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要坚持集团利益至上,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侵占集团利益,破坏集团形象。小企业人管人,中型企业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文化治企。我们中天钢铁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征途上,我们正全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特大型企业,我们必须依靠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和深

入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行动和思想深处铲除腐败温床,堵住管理漏洞,提升综合竞争力。“三反”工作必须与文化建设和落地相结合,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廉洁、勤勉、高效的工作标准渗透到实际工作中,植入到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深处。

惩戒犯罪不是根本目的,我们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堵住疏漏,规范全员行为。十年来,我们对于内部违法违纪行为始终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宽大处理,内部处罚,但是,对一些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的行为我们也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在此,我鼓励有问题的干部、管理人员主动向纪委说明情况,我们将从宽处理。对于依然心存侥幸,拒不悔改,一意孤行的人员,一经查实后将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上一篇:感恩节活动主题策划下一篇:内镜科进修医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