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2024-10-08

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精选15篇)

1.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一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

0、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医学、教育、科研等领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商业信息、科研数据、个人信息都需要网络来传递,在给人们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的了新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泄露事件经常发生,不法份子利用这些信息从事诈骗、网络攻击等行为,网络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找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创立安全的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

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事物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一定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例外。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1网络系统的自身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点勿庸质疑。但目前网络系统还远没达到完善的程度,系统的运行主要靠预编的程序,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这些漏洞有时候本身就会把一些信息暴露出去,还有时候会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利用这些非法获得的信息谋取利益,甚至利用信息进行敲诈等犯罪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网络环境。

1.2网络病毒

病毒与计算机的应用相伴而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病毒也迅速发展起来。病毒其实就是有段有破坏性的程序,一般分为木马病毒、间谍病毒以及脚本病毒等几类,这几类病毒都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通过控制或破坏网络系统,不但会造成信息泄露,有时候还会造成网络的崩溃,威胁性非常大。

1.3嘿客的攻击

嘿客是指那些恶意攻击网络系统的病毒制造者。嘿客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这些人一般都精通网络技术,可以抓住系统的漏洞进入其中,非法获取各类信息;也可以通过一段程序,对网站进行恶意地攻击,篡改网络信息或者破坏网站的数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嘿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嘿客都是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1.4网络的开放性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开放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强信息的传递。但这一优势也伴随着风险,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有可能受到侵袭。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公司、企业以及个人都需要在网站上注册自己的信息,公司、企业之间的许多业务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处理,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序不断加深。但一些网络的保密措施做的不好,信息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信息甚至被不法分子出售来获取一定的报酬。因此,互联网的开放性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目前正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互联网就是把若干个电脑、服务器连接起来,通过相应的操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传递。为了保护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必须要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把数据保护起来,避免遭受他人的窃取和篡改。网络安全技术就是对计算機数据进行保护的技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网络虚拟技术。也就是通过局域网的方式来控制数据的交换,减少外部的威胁。

第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可以控制对网络的访问,阻止那些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计算机的行为,监控计算机接收的数据,把那些不法的信息阻挡在计算机之外,从而对电脑进行保护。

第三,防病毒软件。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人们提倡每台计算机都要安装杀毒软件,并不断进行更新,将各类病毒都排除在外。

第四,描述技术。通过安全卫士、电脑管家等软件对电脑进行定期的描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五,网络技术。通过认证的方式,核实计算机用户的身份,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可信、更安全。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3.1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日常管理

在现实中,许多人对网络安全并不重视,经常下载一些不明软件或访问一些问题网站,导致电脑中毒。因此,人们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首先,要文明上网,抵制那些存在暴力、色情的垃圾网站,不在来历不明的网站上下载软件、视频等,避免自己的计算机染上病毒。

其次,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使用U盘时要注意查杀病毒后再使用,收到不明的邮件不要随意打开,对自己的浏览器进行安全设置等。

最后,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一些人没有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随意注册网站,与不认识的人聊天等都容易把信息暴露出去,给嘿客们提供机会。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

3.2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对计算机进行保护

为了加强对网络信息的保护,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开发了防御攻击的软件,比如“金山毒霸”、“云杀毒”以及“电脑防火墙”等多种防病毒软件,通过定期更新病毒程序,可以将网络流行的病毒删掉,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

在一般状态下,互联网内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网络中的其他的电脑,这就增大了计算机的危险性,而防火墙可以对外部的访问进行控制,保护用户的信息,当受到威胁时,就会及时地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结合使用,可以为计算机设立一道安全屏障。

3.3完善互联网系统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安全技术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建立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系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义务。虽然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上都安装了各种杀毒软件、安全卫士等,但这些仍然无法确保万无一失,还要从整个系统的高度出发,全面地保护互联网系统,并培养人们文明上网的习惯,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逐步建立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网络系统。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立起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銮.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404-405.

[2]林美娥.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效果[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89-91.

[3]成可南.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6):79.

2.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二

关键词: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IP地址,路由器

1 网络地址转换概述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是在IP地址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提出的,也是当前多数防火墙都能够实现的安全功能,防火墙使用NAT技术隐藏了内部网络的拓扑结构,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安全性。

NAT是将IP数据报报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NAT主要用于实现私有IP地址的网络访问外部网络的功能。用户不需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公有的IP地址,就可以访问因特网。这种通过使用少量的公有IP地址代表多数的私有IP地址的方式将有助于减缓可用IP地址空间枯竭的速度。NAT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具有NAT功能的服务器位于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的连接处。当内部网络主机(192.168.0.1)向新浪服务器(www.sina.com.cn)发送一个数据报时,数据报将通过NAT服务器。NAT进程查看报头内容,发现该数据报是发往外网的,它将数据报的源地址字段的私有地192.168.0.1转换成一个可在Internet上的公有地址218.23.237.245,并将该数据报发送到新浪服务器,同时在网络地址转换表中记录这一映射。新浪服务器给内部主机发送应答报文(其初始目的地址为218.23.237.245),到达NAT服务器后,NAT进程再次查看报头内容,然后查找当前网络地址转换映射表的记录,用原来的内部主机的私有地址192.168.0.1替换目的地址。

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的内网接口访问外部网络时,NAT服务器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公网的地址和端口,让公网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的外网接口与外部网络连接,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外部接口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NAT技术可以有效的隐藏内部局域网中的主机,外界无法知道内部网络地址结构,因此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

NAT技术一般都是在防火墙上实现的,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2 网络地址转换类型

2.1 静态网络地址转换

静态网络地址转换就是在网络地址转换时,内部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地址192.168.0.1直接对应转换218.23.237.245,就像内部主机自己完全拥有一个独立的公网IP地址。主机可以直接与外网通信,但又不直接和外网相连,因此得到防火墙的保护。

2.2 动态网络地址转换

动态网络地址转换就是在网络地址转换时,是采用合法的公网IP地址池动态实现转换。管理员事先定义好一组可用的公网IP地址池(218.23.237.241-218.23.237.245),当内网用户需要访问外网时,从地址池中申请一个没有被使用的公网IP来访问外网。一般内网的IP地址多于公网IP地址,当用户完成外网访问后,系统将会收回这个IP地址,以便给其他需要访问外网的用户使用。如果合法的外网地址全部被占用,此时内网用户的申请会因为没有合法的IP地址可分配而失败。

2.3 基于端口的地址转换

基于端口的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在进行地址转换时,不仅仅转换了IP地址,还转换了协议的端口。NAPT转换原理如图2所示。

局域网中主机PC1和PC2同时访问Internet,都使用一个公网IP地址(218.23.237.245)。在用户访问外网时,不同的用户使用相同的公网地址,通过端口的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用户连接。这样可以使一个合法的公网IP映射若干个内网主机连接Internet。但是端口使用是有范围的,端口使用范围为1024~65535,一个合法的IP地址可以实现6万多个NAT连接,通常可满足几千个用户需求。

3 地址转换技术防火墙应用

具有NAT功能的路由器至少要有一个内部端口,一个外部端口。内部端口主要连接分配了私网IP地址的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外部端口连接的是通过申请由ISP分配的在外网上通信的公网IP地址。如果内部网络有WWW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现以模拟环境来说明地址转换技术的配置。使用路由器(RTA)模拟一个内部局域网,局域网中配置WWW服务器和FTP服务器供外部用户访问。用路由器(RTB)模拟外部网。具体实验环境如图3所示。

配置要求:

内网FTP服务器和WWW服务器能够访问外网主机PCA,禁止其他主机访问外网。外网主机PCA能够访问内网的FTP服务器和WWW服务器。因为PCA为公网主机,内部服务器为私网主机,PCA主机ping不通内部服务器。在PCA主机上地址栏运行http://218.23.237.229和ftp://218.23.237.229就可以访问内网的服务器。配置步骤如下:

路由器A

路由器B

完成以上配置后,内网的用户192.168.0.2和192.168.0.3能够访问外网,而外网用户可以访问内网的FTP服务器和WWW服务器。

4 结论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是在IP地址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当不能保证局域网内部每台主机都拥有合法的公网IP地址时,为了达到所有的局域网内部主机都可以连接Internet网络的目的,可以使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实现。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还可以有效的隐藏内部局域网中的主机,从而实现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保护。本文主要以华为AR 28-11路由器介绍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并通过AR 28-11路由器在局域网内部实现提供给外部FTP、WWW等服务。

参考文献

[1]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编.华为3Com网络学院教材,杭州,2007.

[2]李涛著.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杨富国,吕志军.网络设备安全与防火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陆魁军.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张保通著.网络互连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谭方勇.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基于通信网络的应用及其开发技术 篇三

关键词:网络通信;应用;技术;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以往的通信网络技术只能实现单一形式的用户语音通话,仅仅只能是用户通过语音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只是简单的进行语音通话。但是随着用户的需求,单纯通话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随后出现了通信网络的应用技术平台。这项技术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客户的信息传播。我们就此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进行一些实例介绍和发展趋势分析。

1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实例例举

1.1短信息的服务。名为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的术语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这项短信业务只能通过一些类似于与手机一样的移动设备发送短信。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才正式进入了商业化的应用市场。在1999年的时候,迅速发展壮大,向全世界各个国家蔓延。持续高温、发展迅猛,前景相当乐观。

1.2增强型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发展,直到21世纪增强版的短信业务才应运而生。该增强短信业务被命名为EMS—Enhanced Message Service.它的诞生不仅能实现文本传输,还能通过短信服务发送一些简单的图片及声音文件。根据这个标准,几家龙头手机企业想要联手,共同生产具备这样能传输图片和声音功能的手机。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落实这个项目,原因是由于没有诺基亚这样的龙头企业作为支持。诺基亚不支持EMS这个增强短信服务,是因为诺基亚企业认为MMS的研发很快会取代这个过渡性标准的短信服务,也就没有生产这样的手机。

1.3多媒体的信息服务。多媒体的信息服务指的就是MMS,即彩信。此项业务是根据3GPP及WAP这两个标准开发的。这属于多媒体信息的一个最高新的信息服务业务。MMS的开发,其功能比以往更为强大。不仅能支持多媒体及语音功能,还能进行因特网的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等。很多高速数据的业务,进一步实现了手机端到端、手机终端到互联网、互联网到手机终端的多媒体信息傳送服务。与以往的SMS短信服务和EMS增强服务不同的是,它的信息内容大小和复杂性没有任何的束缚和限制。不仅实现了文字短信传输、图像影音还有音频的传输,也实现了更多元化的服务,可收发邮件,其中邮件还可以含有附件。

1.4SMS、EMS、MMS三者的区别。(1)SMS是第一代无线数据服务的短信业务。它的普及率很高,操作简单、方便。因此备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此短信服务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机制和传递确认机制。当然它的很多技术是受到限制的。若我们发送短信的对象在使用的时候不在服务区,我们的短信就会在短信中心被存储。等到在服务区内时再转发给对象。(2)EMS能通过短信服务发送一些简单的图片还有声音动画文件。它还可以运行在此网络上,发送途径及操作与SMS没有太大区别。由于它的开发过程相对复杂,会比以往的程序更容易出错。它是开放式的,很多第三方开发商都可以借助此平台开发软件。(3)MMS是高层应用程序,借此我们能实现图像、视频、数据、音频、还有文本等等的多媒体信息的发送和传递。能支持丰富的多媒体业务。MMS可以对电话号定位以及E-mail的寻址。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短信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2通信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2.1通信网络技术的热点分析。最近几年随着全球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其态势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固定网络通信技术。像蜂窝移动通信、宽带的无线接入,以它们最具有代表性。宽带无线接入也很流行,成为当下热门。它的研究重点包括无线城域、无线个域还有无线局域网等技术。目前最热门的应用就是无线业务技术中的手机视频广播。

2.2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入网络服务,是网络服务的覆盖面变得无缝化。(2)通信网络的发展也会宽带化,针对于一些信号差、速度慢的网络会逐步的取而代之。(3)实现融合趋势。包括三项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还有网络融合。(4)通信网络的数据速率明显增高,频谱宽带明显变宽,频段增高,覆盖距离也会变得越来越短。(5)通信网络的终端会智能化,并且越来越高。为其他新的业务便利了条件。(6)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个是移动网络增加数据业务,另一个则是固定数据业务能增加其移动性。(7)3G的数据速率和移动性得以兼顾。

3通信网络中的光纤技术探索

3.1全光网的光的复用。我们在OMS层,需要在光域对光通路进行两种复用:一个是复用,另一个是解复用。到目前为止,光复用技术在光网络中要有波分复用(WDM)、光码分复用(OCDM)、光时分复用(OTDM)这三种复用。波分复用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并实用。它在通信网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与之相应的,光时分复用、光控分复用、光码分复用等等的相关复用技术都拓展了系统容量。无论是从时间域、空间域和码字域的角度来说都对光信号交换及控制方式加以丰富。使通信网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其中的WDM和OTDM分别是以信道带宽用分割频率方式来分配给使用者,还有将时间帧逐步分割成为很小的时间片来分配给不同的使用者的。它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光脉冲压缩、光均衡、光脉冲时延、光色散补偿、光放大、光时钟提取,还有光再生。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了时域的复用和解复用。使信息携带量呈倍增的趋势增长。OCDM的系统里的用户使用者被分配固有特定的地址码。从而各路信号实现信号复用,让每一个用户都同一个时间占有一整个宽带,最终实现彼此间的区分。

3.2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SCN是Sub Carrier Multiplexing即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系统的简写。SCN它是光纤传输技术复用和微波设备的通信方式。这种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系统具备以下优点:(1)SCN系统其微波信号并不是在空间进行传递和发送的。SCN是在光纤中进行传输,这样可以避免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在微波频道资源方面的分配困难。(2)很多的微波副载波都可以被同一个光源所承载。然而不同的副载波可以为用户分别传送不相同的业务信号。混合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传输。与此同时,信号之间的分离与综合都非常的便捷。(3)它的传输容量非常大,而且对于激光器光品稳定度还有线宽要求都不是很高。此技术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全球的移动网络通信业务的市场已经步入了繁荣的发展期。我国在现当今社会的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方面呈良性趋势。由最初单一的用户语音通话到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通信网络不同需求,有了质的飞跃。形形色色的通信网络的应用技术平台的出现,能使用户能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信息网络交换的服务。我国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的用户总数相当大,已达到了6.16亿,移动电话总数位居榜首。一些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年末,全世界的移动用户的总量达到了60多亿。它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驱动。在2011年,全世界新增的6.6亿用户中,其中发展中国家就占了80%。从各方面看现今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都相当可观。

参考文献:

[1]严加琼.多媒体网络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2(06):11-13.

[2]甘仲民.面向千家万户的消费电子通信与网络[J].数字通信世界.2010(04):30-33.

[作者简介]蒋伟(1964.11-),男,汉族,甘肃武威人,计算机专业副教授,大学学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网站建设技术、信息处理、电子政务。

4.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南充市大北街小学 蒋中文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社会的快速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信息化网络的运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教育也不例外,网络信息资源也成为我们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主要手段和来源,在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网络教育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校校通”、“班班通”、“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学校的普及运用,网络教学已经或正在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

1.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不可否认,网络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其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检索方便,信息的获更加快捷。

(3)利用网络,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快捷的交流。

通过将网络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合理利用网络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必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2.网络教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1)教学内容的变化

网络教学的运用为师生者提供了相应的信息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大大丰富、拓展了书本上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在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内容。

(2)教学过程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讲解或课堂讲述+演示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学生既要掌握知识的学习,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还要学会进行协同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

(4)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教学中,网络教学的运用,教师角色必然发生变化,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指导、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创设有利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5)教学媒体作用的变化

教学媒体由原来的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构知识的工具。同时,教学媒体即网络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6)教学模式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通过模拟教学、虚拟教学、问答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模式来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设计诸如贺卡、宣传画、海报等形式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帮助适时点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施任务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实际,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内容或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起来。

(2)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任务与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任务具有连贯性,形成任务链,加强任务之间的互相渗透。

2.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班级BBS、QQ群等讨论网络的利与弊,畅想未来网络化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的研究学习,极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3.合作式教学法

合作式教学法常与任务驱动、研究性教学法结合起来,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学科整合教学法

学科整合教学法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的科技含量。

网络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软件教学与学科内容结合,把学生活动过程中把实质性东西讲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没有严格的区分度,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与非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大同小异,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网络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知识材料,学生活动,学习环境设计等。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会“学”的方法上,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情景,教会学生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比传统高了许多。

除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需要对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系统化设计,这一点常被很多教师忽略,很多教师片面认为网络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搬到网页上,将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材提供给学生使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其实不然,网络教学来说,网络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资源共享和搜集;就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网络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

而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问题是学生成绩的评价,我们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利用BBS、E-mail、留言簿、共享文件夹的评价,还可以将作业和考试结果可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小组互评等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等等。通过实践,我们觉得不管哪种方式均比传统评价方式更为方便快捷。

但是网络教学中也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网络学习习惯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认识的转变、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软硬件的管理。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是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自学的能力也有大有小,所有的这些因素影响了在网络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决定了其学习成绩。所以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3.关于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以上三个方面是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上差异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差异。

除此之外,如何增加学生参与度也是我们网络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1.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来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比如:电子绘画、科幻作文、电子小报比赛等,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学生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参与度。

2.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小组学习或者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具体学习任务,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留时间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自由安排(包括聊天、玩小游戏等)或者教师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部分,这样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在网络教学中,根据课题需要,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表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来提高参与度。

5.此外,有条件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学教学系统、在线作业提交系统),经常给学生发信息或者发邮件,比如:学生登录到作业提交系统,可以看见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和老师对提交作业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声的关爱,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5.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 要:在现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应该在其中吸取精华,使得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来说,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其中还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它必定会对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带来很深的影响。本文对于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做了详细说明,并且对于这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各级各类的小学中普遍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网络教学资源对小学的其他课程也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网络教学资源是如何辅助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其次,分析了网络教学资源对小学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旨在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环境下最为常见、科学,带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娱乐„性强、教育意义:深刻,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多媒体丨教学多以引导、启迪和娱乐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拥有多种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前,“互联网搜索”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利用,这能够针对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互联网搜索”发挥着网络资源的诸多优势,从而促进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正文快照】:

6.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六

[摘要]:本文从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学生现状以及教师现状分析了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充分体现地理网络环境的价值,必须对现有的地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关键词]:网络技术,地理教学,应用现状

为了掌握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访谈的数据以及结果分析,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一、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对网络技术接受情况

最对于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方式调查结果中,有45%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地理信息,有35%的学生从书籍获取地理信息,还有部分同学从报刊杂志、电视或其他方式获取地理信息,但是这部分人群相对不多,占比较小。从调查与访谈当中了解到,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渠道较广,主要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获取地理资源,同时,对于从电视等其他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情况不多,这表明学生更乐于从网络获取地理信息,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获取意识。

在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级别能力的调查当中,数据显示,85%的学生都能够较好的使用Word软件,有87%的学生能够收发邮件,有75%的学生能够获取网络信息,有58%的学生能够熟练的下载信息。总体来看,学生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整体信息能力不断增强。

在对于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调查当中,有88%的学生喜欢教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认为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当中只有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他们认为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利于传统知识的教授,不利于将来的高考。也有8%的学生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与形式好可以促进教学,反之,就会影响教学,所以使不使用无所谓。但是,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开展教学。

(二)网络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改革大潮下,地理课题教学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到知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调查情况来看,有65%的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35%的学生,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如传统的学习方式简单,反而更加浪费时间,不利于考试。从目前地理课堂当中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喜好调查来看,有70%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讨论,有15%的学生认为,年龄大了,小组讨论的热情低了,怕回答讨论错误,同学笑话。也有15%的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持中立态度。总之,有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多让学生自己交流讨论来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巧的精神。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网络信息技术使地理教学内容的展现丰富多样,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资源的来源和途径增加,能创设良好真实的学习情境。网络环境下教学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不如乐观。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学应用有65%的学生认为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地理教学是有效的。有23%的学生认为一般,效果不明显,也有10%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比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好的突破难点知识。也就是说目前的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吸引着大多数学生,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学习效率的问题,数据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能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可化难为易、变静为动、形象直观,突破教材中的难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2%的学生认为使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与常规教学差异不大。有10%的学生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未使用时自己的自主性较差,效果不好。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觉得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教学是有效的。

二、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教师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中基本的信息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谏程整合的保证,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为,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整合。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教师能够下载信息,收发邮件,有65%的教师可做信息化教案,有35%的教师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总体来看,能做信息化教案的人数相对较少,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的人数最少。在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喜好的调查中,48%的教师喜欢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36%的教师持中立态度,16%的教师不喜欢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认为比较费时间,效果不佳。但是,总体上来看,地理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总体上是认可和接受的。

(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手段

通过对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调查显示,75%的教师利用PPT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有55%的教师经常使用网络检索信息,有54%的教师经常下载网络资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只有10%的教师使用Authorware、Dreamweaver,有24%的教师使用过GIS、软件进行地理教学,教师使用GIS等软件进行地理教学的人数比例还是比较少。通过对于教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效果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不错,但有12%的学生认为方法手段不佳,使用意义不大。

总体而言,目前,网络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对目前的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问题较多,需要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寻怀学,庄纪芹.信息网络条件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2] 王紫薇,董玉芝.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3] 黄长健.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J].教育文化论坛.2013(05)[4] 魏先龙,王运武.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09)[5] 陈小霞.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四大作用[J].甘肃教育.2012(17)[6] 方林.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2)[7] 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08)[8] 王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9] 陈金才.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02)[10] 何克抗.究.2005(01)

7.无线Mesh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篇七

1 无线Mesh网络的拓扑结构

无线Mesh网是低功率的多级跳点(multi-hop)系统,它是一种与传统无线网络完全不同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中,主要采用点到点或者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这种拓扑结构中一般都存在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一方面与各个无线终端通过单跳无线链路相连,控制各无线终端对无线网络的访问;另一方面,中心节点又通过有线链路与有线骨干网相连,提供到骨干网的连接。而无线Mesh网络的核心指导思想是让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它采用网状Mesh拓扑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多点到多点网络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各网络节点通过相临其他网络节点,以无线多跳方式相连。它们处理消息的方式是把信息包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直到信息包到达目的地。传统的点到点网络节点过滤掉所有信息包,只留下自己的信息包,而网状网节点接收要传给其它节点的信息包,并把它们再次传送出去。每个无线Mesh网络的节点可以作为接入终端,也可具有路由和信息转发功能,具有极高的组网自由度。无线Mesh网络提供从源头到目的地的多条冗余通信路径。如果一条路径由于硬件故障或干扰而停止工作,网状网会自动改变信息包的路由,使它们穿过一条替代路径。

无线Mesh技术的出现,代表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又一大跨越,它将传统的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热点”扩展为真正大面积覆盖的无线“热区”。

2 无线Mesh网络的关键技术

Mesh网络在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需无线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如天线设计、多址接入、控制等,还需要考虑各种网络层功能的实现以及上下层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就使得无线Mesh网的设计要更复杂。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下:

2.1 智能天线技术

当采用定向天线时,用户节点之间通过点到点方式连接,降低了所需的发射功率,同时也减少路径之间的同频干扰,能够实现很高的频谱效率,但是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每个用户节点需要多个定向天线和射频单元,任意两点之间都需要精确的对准,当有节点加入或退出网络时,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调整定向天线,增加了使用难度。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全向天线或区域天线,但由于多个用户节点要共享同一无线信道,系统的频谱效率将会大大降低。更合适的方案是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是具有测向和波束成形能力的天线阵列,使用智能天线技术,用户节点可以根据周围节点的状况,在软件控制下调整波束方向,分别对应多个相邻节点,起到空分复用的作用,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自动调整波束的方向来重新建立用户节点之间的联系。

2.2 MAC层多址访问机制

无线mesh网是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现有的无线网络MAC机制大多都是针对单跳无线网络设计的,这种面向单跳无线网络设计的MAC机制并不适于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络,如802.11WLAN的MAC机制在无线链路跳数达到四跳时,性能下降非常大。同时,在无线mesh网这种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中,由于实现时间同步和码管理困难,采用TDMA和CDMA多址接入也比较复杂。此外,在无线mesh网络中,还要求能够有效的进行空间频率重用,以提高网络容量。这样,MAC层机制设计将成为影响无线mesh网性能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因素之一。

2.3 自适应配置技术

在无线Mesh网中,两相邻节点的信道参数,如载干比、延迟扩展等,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新节点的加入、某些用户节点处于不工作状态等。自适应调制技术的主要思想是根据传输信道的实际参数动态改变调制方式,使得任何时刻信道的容量都能达到最大,同时保证链路在恶劣环境下的可用性。

用户节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技术与不同的相邻节点通信,在同一条路径上根据其信道参数的变化来更改调制方式。

另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即使某条路径上能达到最佳性能,并不意味着在整个网络范围内的总体性能最佳。可能需要从全网的角度考虑每条链路上的调制方式的选择。

2.4 Mesh路由协议

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协议的设计是一个关键。首先,在无线多跳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不能仅仅根据“最小跳数”来进行路由选择,而要综合考虑多种性能度量指标来进行路由选择。其次,mesh路由协议要提供网络容错性和健壮性支持,能够在无线链路失效时,迅速选择替代链路避免业务提供中断。第三,mesh路由协议要能够利用流量工程技术,在多条路径间进行负载均衡,尽量最大限度利用系统资源。第四,路由协议要求能同时支持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对于静止不动的mesh路由器,由于没有功耗限制,可以采用比现有adhoc路由协议简单得多的路由协议;而对于mesh终端,则需要采用类似adhoc的路由协议。这样,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路由协议能够自适应支持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

2.5 宽带Qos业务支持

与adhoc网络不同,无线mesh网的大多数应用都是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宽带业务。这样,除了端到端时延和公平性以外,还需要在通信协议中考虑时延抖动、聚合吞吐量、每节点吞吐量以及分组丢失率等性能评价指标。

2.6 无线交换技术

交换方式的选择对整个网络的业务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承载的业务满足多业务Qo S支持的要求,网络层一般使用分组交换。基于IP的分组交换,对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不能很好保证;ATM需要额外的带宽消耗和复杂的协议;及MPLS。另外,选择交换方式时还要考虑到无线Mesh网的特性,如链路的可靠性较差、节点的加入和退出、多跳对延时的影响等。

2.7 安全性

用户鉴权和数据加密。如何识别新加入用户节点的身份并对空中传输的用户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网的安全性。包括:网络管理。如何提供一个简单的界面对全网进行管理、配置、监控、计费等;干扰共存。在使用同一频段时,如何与其他系统,如点到多点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共存。

3 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

Mesh网络在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1 家庭

家庭式无线Mesh联网可以连接台式PC机、笔记本和手持计算机、HDTV、DVD播放器、游戏控制台,以及其他各种消费类电子设备,而不需要复杂的布线和安装过程。在家庭Mesh网络中,各种家用电器既是网上的用户,也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为其他设备提供接入服务。当家用电器增多时,这种组网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容量和更大的覆盖范围。Mesh技术应用家庭环境中的另外一个关键好处是它能够支持带宽高度集中的应用,如高清晰度视频等。

3.2 企业

大型企业用户相对集中,通信量大且对网络覆盖要求较高。无线Mesh网络允许网络用户共享带宽,消除了目前单跳网络的瓶颈,并且能够实现网络负载的动态平衡。在无线Mesh网络中增加或调整AP也比有线AP更容易、配置更灵活、安装和使用成本更低。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经常移动接入点的企业,无线Mesh技术的多跳结构和配置灵活将非常有利于网络拓朴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3 学校

校园无线网络与大型企业非常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校园无线网络的规模大,不仅地域范围大,用户多,而且通信量也大,因为与一般企业用户相比学生会更多地使用多媒体;二是网络覆盖的要求高,网络必须能够实现室内、室外、礼堂、宿舍、图书馆和公共场所等之间的无缝漫游;三是负载平衡非常重要,由于学生经常要集中活动,当学生同时在某个位置使用网络时,就可能发生通信拥塞现象。采用无线Mesh网络方式组网,不仅易于实现网络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且能够实现室外和室内之间的无缝漫游。

3.4 高速公路

无线Mesh网络可以为各类车辆内的乘客提供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多媒体服务、定位服务。如在城铁、地铁、公交车、火车上为乘客提供高速网络互动、到站提示、车辆定位、实时影视、广告等各类服务。同时,由于无线Mesh网络可以兼容Wi-Fi的网络设备,因此Wi-Fi终端用户也可享受移动宽带服务。

3.5 油田和旅游场所

Mesh非常适合于在那些地理位置偏远布线困难或经济上不合算,而又需要为用户提供宽带无线Internet访问的地方,如旅游场所、度假村、汽车旅馆等。Mesh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为这些场所提供宽带服务。

3.6 医院

Mesh还为像医院这样的公共场所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联网方案。由于医院建筑物的构造密集而又复杂,一些区域还要防止电磁辐射,因此是安装无线网络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医院的网络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布线比较困难:在传统的组网方式中,需要在建筑物上穿墙凿洞才能布线,这显然不利于网络拓朴结构的变化。二是对网络的健壮性要求很高:如果医院里有重要的活动(如手术),网络任何可能的故障都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采用无线Mesh组网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方案。如果要对医院无线网络拓扑进行调整,只需要移动现有的Mesh节点的位置或安装新的Mesh节点就可以了,过程非常简单,安装新的Mesh节点也非常方便。而无线Mesh的健壮性和高带宽也使它更适合于在医院中部署。

3.7 应急通讯

无线Mesh网络可作为公共安全及城市监管部门/应急指挥的通讯平台-特种行业特定应用。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特定区域的公共安全,应急通讯,军队/特警部队的相关应用,警察局、消防部门、国土安全局等建立的专网,采用2.4G/4.9G双频点。需要支持的基本业务技术包括:提供指挥、调度、监控、定位、数据采集,IP视频监控,实时上行视频传送,Adhoc应用。营运模式拟采用由特种行业自行建设及维护。

在公共安全和紧急救助行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在通信方面必须依赖于无线网络解决方案。无线Mesh网络可以满足其对数据调度、移动视频监控、车辆/人员定位、移动指挥车应急通信等业务需求。应急指挥车辆或现场工作人员只要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持终端就可以通过无线Mesh网络实时在现场人员之间及与总部保持视频、数据、语音通信。无线Mesh网络无疑是需要快速部署或临时安装的场景最方便经济有效的组网方法,应急通讯也是无线Mesh网络的设计的最初出发点。

应急通讯可分为如下几大类:因发生自然灾害时的通信保障:洪水、地震、台风、泥石流、雪灾等;因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的通信保障:重大疫情、重大伤亡救治等;因发生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时的通信保障:大规模集会、游行以及恐怖暴力事件等;因举行重大活动时的通信保障:国事会议、大型体育运动会、大型展览、军事演习等;因电信运营企业自身运营事故导致企业自身网络发生重大异常或中断情况时的通信保障。

4 结论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由于其组网快速灵活,接入速率高,覆盖范围广,投资较小,技术相对成熟,网络建设时间短,便于升级等优点,将对于网络营运商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无线Mesh网络既是WLAN的延伸,又可以作为3G的补充,也可以与Wi MAX相辅相成,亦解决了无线接入的“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因而无线Mesh网络技术将给无线宽带网领域带来重大的变革。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无线技术,Mesh网络技术的拓扑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通过分析它的多级跳点系统拓扑结构,可以总结出它比传统无线网络具有更大的容量、速率和覆盖范围;它涉及了智能天线、MAC层多址访问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关键词:Mesh,多级跳点,智能天线,多址访问,自适应配置,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赵红礼.无线局域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3-127.

[2]段水福,历晓华,段炼.无线局域网设计与实现[M].浙江:淅江大学出版社,2007:133-136.

8.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八

一、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网络的防病毒技术

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的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则可以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实现安全运行。

2.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是目前最受关注,也是影响最大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类专门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就当前情况来看,它正在成为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内容。从服务功能上看基本可分为三类:异常检测、入侵检测、攻击告警。

3.网络的加密技术

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不被盗取,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安全、稳定。加密数据传输主要有三种:链接加密、节点加密、端点加密。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合理、灵活选择使用上述三种加密方式。

4.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两个网络之间的屏障,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对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以判断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目前,防火墙主要有三类:包过滤防火墙、应用层网关、电路层网关

5.身份验证技术

密码身份验证:这是个广泛的机制,是系统核实用户身份的方式;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的一种应用;消息身份验证:能够保证被传输的消息不会在途中被修改,且消息创建者的身份不会被冒充;公开密钥证明:公开密钥证明有时也称作“数字ID”或“数字证明”或“数字护照”。

二、安全技术在校园网的应用

1.校园网防火墙

校园网防火墙由包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两部分组成:

(1)包过滤路由器。包过滤路由器一般是一个多口IP路由器,用于在内部和外部主机之间发送数据包。包过滤路由器不但对数据包进行路由发送,还依据一定的安全规则检查数据包,决定是否能够安全发送。它依据的规则由站点的安全策略决定,这些规则可根据IP包中信息:IP源地址,IP的目的地址、协议,ICP或VDP源端口等进行设置。

(2)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是运行在防火墙主机上的专门应用程序或服务器程序。

校园网防火墙的位置有:内部网到Internet出口链路处,主干交换机至服务器区域工作组交换机的骨干链路上,内部网与高安全等级的涉密网的连接点,远程拨号服务器与骨干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等。

2.校园网入侵检测系统部署

入侵检测能力是衡量一个防御体系是否完整有效的重要因素,强大、完整的入侵检测体系可以弥补防火墙相对静态防御的不足。根据校园网的特点,采用基于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将入侵检测系统的IDS中心服务器接入中心交换机上,并将其他的网络代理分布于各校区的子网中,主机代理设置在需要保护的工作站上。入侵检测系统集入侵检测,网络管理和网络监视功能于一身,能实时蒱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利用内置的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和智能分析的方法检测网络上发生的入侵行为和异常现象,并在数据库中记录有关事件,作为网络管理员事后分析的依据,如果情况严重,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发出实时警报,使校园网管理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技术总体来看,可分成静态和动态安全技术,校园网以防火墙为代表的静态安全技术其缺点是需要人工来实施和维护,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而以入侵检测为代表的动态安全技术,能够主动检测网络的易受攻击点和安全漏洞,并且通常能够先于人工检测到危险技术而发出警报。同时采取保护措施,将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结合起来,运行到校园站,防火墙便可通过入侵检测及时发现策略之外的攻击行为,IDS也可以通过防火墙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断,可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安全性。

9.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九

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姓名: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前沿学科,首先体验到了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带来的好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作为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软件,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辅助计算机任课老师完成电脑网络教学任务,同时实现网络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包括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监视、双人对讲、多人会话、影音广播、电子画板、网上讨论、执行命令、网上配置、电脑信息、黑屏肃静、锁定电脑、发布消息、发布作业、提交作业、关机重启、屏幕日志、点名签到、班级模型管理等多种教学功能,从而可以方便地利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各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对辅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大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现代教学技术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兴趣 分享

浅谈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现在中小学都把信息化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电化教学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加强了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应用。作为站在科技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课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体验到信息化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烘托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以南京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系统V6.0为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的作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通过屏幕转播、网络画板、声音广播、网际影院,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声音、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丰富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中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好奇心强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中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所以中学生对采用多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颇感兴趣,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集成了投影、幻灯、录相、计算机等多种功能,每当课堂讲解或者练习时向学生提供各种好玩的图片、软件、视频素材时,那红色的五角星、绿色的三角形、彩色的小花、透明的彩棒、活泼的小鸡小鸭、搞笑的鬼脸和震撼的影片同时感染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时,强烈的刺激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他们迫切地想看、想摸、想动、想探索个究竟。通过形、声、色的刺激,通过静、动、大小、虚实变化的演示,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引起了极强的探索欲望。这种兴奋的状态正是引起、巩固和发展思维的基点,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自觉的、积极的。在电教手段创设的愉快情境中学习,中学生便有了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这时的课堂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最佳结合,也为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也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实现信息分享,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独闯江湖,更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在社会上立足。现代人是社会人,是群体中的一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练习都是多人协力合作的结果,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为学生团队合作提供了可能。借助这个平台,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各取所需,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中的分组教学功能可以实现进入分组教学状态后,各组长机器上自动出现组长操作界面,组长可实现对本组学生的广播、监看、联机讨论、网络画板、电子抢答等十多项教学功能,实现真正的分组教学。具体表现为:

·组长有对组内学生进行各种教学功能的灵活操作权参与者可以用文字、语音、图像进行联机讨论

·支持多个小组同时进行讨论,且相互间无干扰

·讨论内容可以保存为文件,可以直接启动电子白板

·每个人都可选择自己所用的文本颜色

·提供个性设计及日常用语

在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word第二课《文章输入大比拼》中,分组教学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班同学第三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人负责完成一段文章的录入,结果都提交给组长;组长把三段文章发给大家,然后三人再共同探讨文章由“三足鼎立”到“大一统”如何来实现。组长可以集思广益,给其它两位组员展示的机会,最终拿出本小组的方案,提交给老师。

三、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能够及时反馈跟踪学生情况,便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兼顾全班学生的要求,而只能对大多数学生提出宽泛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为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提供了“第三只眼”,老师可以通过远程监控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同样的作业有些同学可能觉得非常简单,有些同学却认为有难度;有些同学喜欢理论性强的题目,有些同学则喜欢实践性强的题目。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将学生分组,最多可以同时观察了解8名学生的情况,班内50名同学可以在1分钟的时间内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提供练习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避免了个别学生作业量不够,个别学生作业太多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及时反馈,启发与促进学生去“发现”规律和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介入,为教与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的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及兴趣选择相应的题目,只要一做完,学生就立刻知道成绩,对的就获得表扬,错了也会被友好地告知错在哪里,以便学生随时检测自己的知识构架哪里出了问题,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知识及自学的能力。

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摸索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运用都要讲究度。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盲目依赖多媒体,那教师就失去了领路人及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避免夸大工具作用,忽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我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及常规教学间实现自由“切换”

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往往能够更能调动 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的讲解比起内容丰富的课件,自由发挥的电子白板,活泼有趣的分组讨论是那么的“索然无趣”。如何能够让学生在两种教学状态间自由转换,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工具使用的度,还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在两种状态间实现自由“切换”。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应在学生作品保存,建立个人专属文件夹上进行改进

为了方便机房的管理,大多数机房都安装了还原卡,这虽然避免了学生误操作或恶意操作对机器造成的损坏,但也对学生作品的保存及延续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作品往往有很强的连续性,需要学生在几个课时内完成,学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完成作品的方法实现“由繁到简”,对完成作品的质量实现“由粗到精”,并最终实现该类问题的举一反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大多都不能在学生机上建立学生专属文件夹。如果该系统能够为使用该机器的每位同学建立专属文件夹,且能具有简单的加密功能,能够对学生作品进行保存,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试想:哪位学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得以保存,并能不断地完善呢?

三、多媒体网络系统应当提高系统稳定性,保证教学的“万无一失”

相信使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上课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 教师机已登录,但学生机上就是显示“老师不在”; ☆ 个别学生无法同步显示课件,只能看相邻同学的; ☆ 老师通过“屏幕广播”展示完优秀学生作品后,要求学生改进自己作品的时候,个别学生机却死机,只能重启电脑; ☆ 个别学生收不到老师下发的作业或无法上传-------在这里,笔者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系统任何一个小问题都能造成课堂教学中的大问题。学生无法观看课件影响了知识的学习,无法接收作业影响了知识的巩固,无法上传作品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一个弊端,更是对教师课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个考验。

总之,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是践行者。我们一定会不断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改革中探讨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边玉芳 《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作者简介:

路建,男,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10.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十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微课视频 体会

微课视频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素材课件、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和操作步骤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关系组织和以一定方式呈现,共同“营造”教学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视频”既有别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使教学内容更突出主题、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更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视频反馈及时、针对性强,自主地进行差异性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微课视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具有紧密相连的特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微课视频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

一、微课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微课视频

作为一种相对来说较成熟的分层教学法,微课视频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之间由于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导致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足。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尚且没有树立相对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对新鲜事物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传统的书本教学法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非常不利,只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才能进行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此,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众多教师面临的这一教学难题[3]。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分为课前进行预习、课上引入知识点、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知识拓展及课后练习和反馈五个步骤,在针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在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时效性的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融入微课视频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观看和学习。

例如,在进行作品制作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观看,由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学习速度和进程方面更具有自主掌控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自行控制观看微课视频的速度和进度。因此,学习能力较强或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快速观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作品制作的步骤和其中需要运用到的技巧,并且在作品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对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和资料进行观看,达到开阔自己视野的目的,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每一个作品制作的步骤进行反复播放,达到对制作作品的基本技巧进行掌握和巩固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通过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选择性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探究是合理利用微课视频的途径之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由于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限而变得极被动。

可以说将微课视频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限制,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二)对所要运用的微课视频的类型和内容进行准确选择

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和种类非常丰富,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视频分为问答、讲授及演示等不同的类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需要运用的微课视频时,尤其需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选择[1]。虽然在课堂中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都需要与微课视频相结合,例如,在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析时,又或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亲自进行讲解会比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而针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如闽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电子数据应用单元的教学中,就要适时地与微课视频相结合,而且这些微课来源只需要我们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进行录制即微课视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微课视频在自己电脑上进行自主反复地观看和思考,了解并且掌握操作的流程。初中教师应当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有针对性地对需要运用到的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或选择,以便于让微课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作用得到最佳的发挥。

(三)精心设计、制作和开发相应的微课视频

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和开发的过程在本质上具有互通性,也就是说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及开发是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过程。如闽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电子数据应用单元的《修饰电子表格》微课视频制作过程时老师要熟练掌握修饰电子表格步骤,然后通过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整个操作过程,再通过录音软件录制声音,配上音频,通过会声会影软件压缩微课视频。因此,要针对微课视频的特点开发出具有较强时效性的视频,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开发流程进行规范。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将微课视频的开发过程分为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及设计相应的微视频教案等诸多阶段,正是因为微课视频的开发极其严谨且复杂,所以只有将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开发、应用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微课视频有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地展示,才能使微课视频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2]。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微课视频应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教师应用微课视频意识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初中教师对于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教学成果持怀疑态度,并极少主动将微课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在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中,信息技术教师相对来说对微课视频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深入。所以应通过教研活动多讲解微课视频教学意义和优势;通过片区教研活动和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规模化资源开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翻转课堂实践等活动,增强初中教师应用微课视频的意识。

(二)重视学科微课视频资源开发

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视频资源较少,是影响当今初中教师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微课视频在课堂上的运用率逐渐提升,但是仍旧存在微课视频的质量参差不齐、种类和内容相对来说较单一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微课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尚且没有对自身的建设进行完善,导致教师在进行视频搜索时无法准确、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微课视频,从而降低教师对应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应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学科进行教材钻研,熟练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个任务操作过程,利用摄像机、手机、相机和相关视、音频制作软件进行微课视频资源开发。

总之,合理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教师在使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教学形式而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通常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并适当选择和运用微课视频,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学建议 篇十一

该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强调: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根据课标要求,要了解遥感的概念、特点、工作过程,重点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与功能,进一步认识遥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还要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遥感影像。但是对于遥感工作原理不要求涉及“专业机理”,定位到“工作过程”程度即可,也不要求掌握遥感的分类等知识。

2,联系实际、语言通俗、化解难度

学生对中央电视台的卫星云图非常熟悉,可以此导入,并设疑:卫星云图是怎么拍摄到的呢?这是红外遥感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动态图片。遥感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通俗地说就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但传感器比人眼更高明,因为人眼主要看到的是可见光,而传感器能“看”到的范围从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并延伸到微波。如微波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夜晚和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使用。遥感的特点之一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即感知的视野宽、范围大。在教学中用这些通俗的语言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3,构建网络、清晰直观、分解难度

如遥感的概念构建(图1)。如遥感的具体应用列表比较(表1)。

4,运用图像、分析判读、提高能力

该部分图像一种是遥感反射波谱图像。这类图像通常是将几种不同的地物反射波谱图像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比较,判读时,主要抓住波谱图像差异大的地方,整体把握图像特征。教学时,笔者选取了2004年广东卷的一组题,涉及健康植物、轻度病害植物、重度病害植物的不同反射率图。类似的还有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图等。另一种是遥感影像图片。看遥感影像,一是直接判定:直接依据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如颜色、形状进行判读;二是对比分析:将不同波段、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与地面的已知资料进行对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从卫星图像上提取更多的信息,使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对比分析或者叠加,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教学时可以运用课本上的“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遥感图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

5,案例探究、补充材料、拓展巩固

如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补充阅读材料——“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汶川地震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等,加深了解遥感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6,联系其它、分析比较、整体把握

由于鲁版教材在必修一讲述遥感技术,在必修二中才介绍GPS、GIS,为了更好地把握地理信息技术,有必要对“3s”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于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遥感与其它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2.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篇十二

随着应用Intranet的企业的增多,同时Internet技术逐渐向Intranet的迁移,一些主要的网络厂商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应用M I S。因此就促使了W e b(W e b-B a s e dManagement)网管技术的产生[2]。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以其特有的灵活性、易操作性等特点,广受青睐。WBM融合了Web功能与网管技术,从而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比传统工具更强有力的能力。WBM可以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Web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 e b页面对W W 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息。所以说,WBM是网络管理方案的一次革命。

2. 基于WBM技术的网管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本系统设计阶段,就定下以开发基于园区网、Web模式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为目标,采用先进的WBM技术和高效的算法,力求在性能上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本网管系统提供基于WEB的整套网管解决方案。它针对分布式IP网络进行有效资源管理,使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WEB浏览器对网络和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和服务实施应变式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网络上的资源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保持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2 系统的体系结构

三层结构的特点[2]:1)完成管理任务的软件作为中间层以后台进程方式实现,实施网络设备的轮询和故障信息收集;2)管理中间件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用户仅需通过管理中间层的主页存取被管设备;3)管理中间件中继转发管理信息并进行S N M P和H T T P之间的协议转换三层结构无需对设备作任何改变。

3. ICMP协议和拓扑发现方法

3.1 PING和路由建立

PING的主要操作是发送报文,并简单地等待回答。PING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回显协议,使用ICMP响应请求与响应应答报文。PING主要由系统程序员用于诊断和调试实现PING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向目的机器发送一个响应请求的ICMP报文,然后等待目的机器的应答,直到超时。如收到应答报文,则报告目的机器运行正常,程序退出。

路由建立的功能就是利用I P头中的TTL域。开始时信源设置IP头的TTL值为0,发送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收到此报文后,发现TTL值为0,它丢弃此报文,并发送一个类型为超时的ICMP报文给信源。信源接收到此报文后对它进行解析,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的第一个网关地址。然后信源发送TTL值为1的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把它的TTL值减为0后转发给第二个网关,第二个网关发现报文TTL值为0,丢弃此报文并向信源发送超时ICMP报文。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和第二个网关地址。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报文正确到达信宿,这样就得到了通往信宿的路由。

3.2 网络拓扑的发现算法具体实现的步骤:

(1)于给定的IP区间,利用PING依次检测每个IP地址,将检测到的IP地址记录到IP地址表中。

(2)对第一步中查到的每个IP地址进行traceroute操作,记录到这些IP地址的路由。并把每条路由中的网关地址也加到IP表中。

(3)对IP地址表中的每个IP地址,通过发送掩码请求报文与接收掩码应答报文,找到这些IP地址的子网掩码。

(4)根据子网掩码,确定对应每个IP地址的子网地址,并确定各个子网的网络类型。把查到的各个子网加入地址表中。

(5)试图得到与IP地址表中每个IP地址对应的域名(Domain Name),如具有相同域名,则说明同一个网络设备具有多个IP地址,即具有多个网络接口。

(6)根据第二步中的路由与第四步中得到的子网,产生连接情况表。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方法能够较好的发现网络拓扑,但是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本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对园区网络的网络管理,所以对远程的局域网就无能为力了。在做下一步工作的时候,可以添加系统对远程局域网络的管理功能。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WBM(基于WEB的网管系统管理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然后重点阐述了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算法。经改进,增强了系统对网络拓扑的自动发现能力。

13.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十三

【本章节课程标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动画、视频的选择”三个内容。重点是后两个内容,通过对这两个内容的理解,体会如何去应用动画、视频来表达思想。难点是第二个内容,因为动画、视频在思想表达上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定义来表示,我们只能通过几个实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以达到正确地应用。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了多媒体是什么,对幻灯片的制作是有一定基础的。这样对于我们这节课来说,虽然学生在基础上存在差异,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还是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过程方面:通过幻灯片“小熊眼睛转动”的制作和几部多媒体作品的观察,理解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揭示动画、视频信息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特点;能根据主题和表达目标的需求选择动画、视频。

(2)在方法和思想方面:明确运用动画、视频信息能够更好地表达事物的变化过程的思想。

(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希望培养学生客观分析计算机动画、视频在表达主题中的效果与特点,主观的根据所要表达主题信息的意思,学会选择动画、视频工具,合理运用动画、视频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提及的难易级别和掌握程度设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动画的制作原理

②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③动画、视频的选择

2、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策略】

1、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作品点评法

2、教学策略

参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精神,本课采用了以突出学生“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多媒体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双方互动,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2分钟)知识回顾与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数点”图片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通过小结,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视觉暂留(画面从眼前消失后,停留在视网膜上的图像不会马上消失,会延迟70ms左右的时间),通过控制播放速度展示“跑动的小鸡”展示动画的形成,以及通过速度的控制形象的说明动画既需要图象间的相互关联,又需要速度上的快速播放,导入新课4-1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回忆视觉暂留相关知识,观看ppt动画“跑动的小鸡”展示,体会、理解动画、视频形成的原因。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用课前准备好的素材“数点”图片,让学生回顾视觉暂留,通过观看“跑动的小鸡”ppt,观察老师的操作方法以及体会动画形成的原因;利用多媒体教室广播教学软件进行展示,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数点”图片的观看,分析产生的原因——视觉暂留。利用这一原理,顺势播放幻灯片“跑动的小鸡”,首先通过学生总结肯定画面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并通过控制播放速度体验动画的形成。为后面的教学“动画既描述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又显现出流逝的时间伏笔。活动2【活动】(7分钟): 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

教师活动:下发半成品幻灯片“会转动眼睛的小熊”,提示学生按照任务一的要求完成幻灯片的制作,并巡查学生完成情况,拍摄完成较好的同学照片,收缴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交流。期间,小组互相讨论交流,互相完成可以给旁边同学展示。小结:实践证明,不管是动画还是电影,每秒钟播放24幅相关联的画面,那我们看到的就是连续的画面。

学生活动:按照任务一的要求对“会转动眼睛的小熊”进行加工,并通过设置切换速度亲身体验动画的形成,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以此体会和理解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一到两名同学上台给同学们展示,交流。同学间相互评价。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利用学生机对半成品ppt“会转动眼睛的小熊”素材资源进行加工,并运用多媒体广播软件进行下发。

设计意图:本届内容较多,学生如若从零开始制作“会转动眼睛的小熊”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该环节的重点是体验动画的生成——视觉暂留,所以将“小熊”加工为半成品,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展示了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拍摄照片以及视频是完成教学评价,于此同时则是搜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任务3的资料收集埋下伏笔.活动3【活动】活动二(22分钟): 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教师活动:集中展示我校学生的电脑作品“高考”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思考三个问题:1.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属于什么类型的素材(动画、视频)?3.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小结:动画流畅、直观、形象、生动,可以采用幽默的、夸张的、真实的简单的、细腻的,等表达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国庆阅兵”,继续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教师小结:视频也可以表达流畅、生动、形象,但主要是现场画面的真实记录,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学生按照作品名称完成表格4-1的填写,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鉴赏评价动画、视频在多媒体作品中的作用,从它的主题思想要表达什么,为了表达该主题又是如何创意的?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体会动画视频信息对于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学习如何去评价鉴赏作品。小结: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按照表格要求认真选择动画及视频完成观看,结合已给的作品例评,完成表格填写,小组间互相讨论、交流。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本环节主要用到的资源是课前已准备好的我校学生自己制作的动画“高考”和从网上搜索到的视频“国庆阅兵”,利用多媒体教室、投影、音响,广播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集中观看“高考”动画,“国庆阅兵”视频,通过三个问题(1.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属于什么类型的素材(动画、视频)?3.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是什么?)的回答,理解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表格4-1的填写,让每一位同学完成至少对一个作品的评价,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区分的越明显,那么在接下来讲第三个问题动画、视频的选择上就更容易接受。页所以,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个环节抓好了,下一个任务就相对简单了,可以通过有限的时间内自学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活动4【活动】活动三(7分钟):动画、视频的选择

教师活动:既然动画和视频各有各的特点,那么我们怎么选择呢?引出本节课第三个环节——动画、视频的选择。组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教材P64-65页的4.1.3动画、视频的选择,并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表4-2的填写,以“我喜欢的一堂

课为主题,简述主要内容,素材类型,并描写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注明选择动画、视频表达的原因。”

学生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教材的任务,并完成表格4-2的填写。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任务3表格

设计意图:教材讲的比较详细,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动画、视频的区别;计算机动画主要是在对真实失误进行模拟化、抽象化、线条化后,生成再造动画,所以主要用于动态模拟、展示虚拟显示。视频是将多幅实地拍摄的图像信息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所以需要体会真实变化时,要用视频信息完成。在完成表格4-2的填写过程中明白动画和视频的选择。

活动5【活动】教学总结(3分钟)

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1.动画和电影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果,只有以一定的的速率把画面投影到银幕上才能有运动的视觉效果。2.动画视频信息的渲染效果要强于图形图象,在表达思想上更直观、具体,适用于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3.要根据动画、视频各自的特点,结合不同的主题和对象来恰当的选择运用动画视频信息来表达思想。

学生活动:学生听老师小结,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动画和电影每秒播放多少幅画面,人眼看到的的就是连续的动画。2.动画和视频在表达思想上各自采用的手法如何?使学生意识到动画视频信息在思想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动画视频对于信息表达交流的作用,能根据主题和表达目标的需求恰当选择动画、视频。

活动6【讲授】【教学反思】

1.创新之处:整节课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

复习已学知识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在完成任务一时给学生提供半成品“会转动眼睛的小熊猫”,学生如若从零开始制作“会转动眼睛的小熊”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该环节的重点是体验动画的生成——视觉暂留,所以将“小熊”加工为半成品,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展示了本环节的教学重点。进行到任务二时,集中展示我校学生的电脑作品“高考”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思考三个问题:1.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属于什么类型的素材(动画、视频)?3.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是什么?让每一位同学完成至少对一个作品的评价,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区分的越明显,那么在接下来讲第三个问题动画、视频的选择上就更容易接受。页所以,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个环节抓好了,下一个任务就相对简单了,可以通过有限的时间内自学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任务三的环节中以“我喜欢的一堂

课”为主题,简述主要内容,素材类型,并描写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注明选择动画、视频表达的原因。

整节课在学生的探究、交流、评价中进行,学生总结形成自己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2.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观看作品为主,通过和学生一起观看作品、分析作品,结合适当的动手操作和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一节课下来都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发分析、讨论和回答问题很积极。

14.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篇十四

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因材施教、自主步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其作用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科学再组织,将新旧知识关联,帮助学习者完成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网络学习策略,使其能独立自主学习,协作交互学习,提供的大量相似情境或不同情境的任务训练材料,实现了策略迁移和效能提升。网络课程即应包括直接干预学习环节的策略,也应包括间接提高学习者认知和监控功能的策略。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重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怎样把先进的学习理念、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环境有机整合。策略知识不是与生俱来,也无法通过外界直接强加于学习者,同样要以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遵循策略知识的内在组织性和连续性,通过实践的训练获得并提高,网络课程被视为学习者建构个性化学习策略模型的知识载体和环境支撑。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具有共享性、多媒体性、非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征。这些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展开,同时也存在着感情交流障碍等多方面问题。一个成功的网络课程,在设计与开发时,需按照网络学习策略的宏观层次模型,从学习观、方法、技能、情境和社会关系五个方面全面展开。同时,须注意的是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重点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应关注教学思想、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与信息技术在网络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实现有效的、合理的相互渗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园,NGN国际标准最新进展[J],计算机工程程与应用,,(8):73,76.

[2]赵慧玲,徐向辉,NGN的研究进展[J],微计算机信息,,(8):33,35.

[3]罗西文NGN为我国通信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J],移动通信,2002,(8):55,58.

[4]郭炯,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4,(4).

[5]朱艳侠,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10).

15.计算机主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篇十五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采用“存储-转发”模式被动地传递数据,网络中间节点只能对数据包进行简单处理,如包交换中的报头处理、网络连接中的消息处理等,而不处理数据包中具体内容,将计算能力完全由末端主机完成。通信子网只是维持网络的通信能力,将网络中的数据传来传去。主动网络(AN,Active Networks)[1]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基于使网络中间节点具备计算功能,增强网络计算、服务的能力,以适用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2. 主动网络的概念

主动网络是由可动态编程网络节点(主动节点)和末端主机组成的可编程网络[2],其主动节点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主动节点动态执行面向应用的计算,主动网络中的报文格式与传统报文格式不同。主动网络中数据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ND(Network Device)表示网络设备。主动网络不是在终端系统间“被动”地转发数据包,而是一个可编程的网络计算平台,它允许用户制定网络中数据包处理方式,主动数据包不再仅包含用户数据,而且还含有处理数据的代码。当主动数据包到达网络节点时,节点自动执行主动数据包的程序,完成面向应用的操作,如改变消息内容或主动节点状态。

3.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主动网络由各种网络技术连接的一组节点组成,这些网络结点并不要求都是主动结点。每个主动节点上运行有一个节点操作系统(Node OS,Node Operating System),一个或多个执行环境(EE,Execution Environments)和主动应用(AA,Active Application)[3]。其中节点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安排节点的资源(链路带宽、CPU周期和存储)。每个执行环境实现了一个虚拟机,解释到达节点的主动分组,不同的执行环境定义不同的虚拟机。用户通过主动应用从主动网络获得服务,主动应用通过对执行环境提供的虚拟机进行编程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执行环境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网络服务的接口,类似于计算机系统中的“shell”程序。一个主动节点上允许存在多个执行环境,但在任何同一时间内所支持的执行环境数量应尽量少。所有用户对节点资源的访问都由执行环境提供。

节点操作系统提供了执行环境所需要的基本功能,管理主动节点的资源,协调包括传输、计算和存储的资源需求。因此,节点操作系统将执行环境从资源管理的细节和其他执行环境的行为影响中分离出来,执行环境则通过节点操作系统屏蔽了与终端用户交互的大多数细节。当执行环境向节点操作系统请求服务时,请求附带请求者的标识。这个请求者可以是执行环境本身,也可以是正在使用执行环境的终端用户。节点操作系统将这些信息送到执行引擎,通过检查节点的安全数据库校验其真实性,以授权请求者接受请求的服务或执行请求的操作。

每个节点有一个管理执行环境,用来控制本地节点的配置和策略,例如维护节点的安全策略数据库;载入新的执行环境,或更新和配置现有的执行环境;支持远程网络管理服务的实例。

4. 主动网络的实现

4.1 主动网络的构建

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构建方法:即分离方法和集成方法[4]。

分离方法又叫可编程结点(交换机/路由器)方法。程序将分别插入可编程的主动结点,与实际的数据包分离,并在网络中传输。“用户”能将程序发送至网络结点(交换机/路由器),存储在结点中,待数据抵达结点时执行程序,处理数据。

集成方法又叫压缩方法。程序被集成到数据包,然后发送到网络,每一个信息或包都要求含有一个程序段,说明是否可能嵌入数据。当这些包到达主动结点时,主动结点将解释这些程序,然后将程序的嵌入数据发出。在这种方法中,每一个主动结点都有一种内置的机制来下载压缩代码,一种执行环境来执行这些代码,并有一些长期应用的存储器来存储或恢复信息。

4.2 主动网络封装协议(ANEP)

为了保证一定的互操性和对现有网络的有效利用,IETF的主动网络工作组制定了主动网络的帧封装协议ANEP(Active Network Encapsulation Protocol)。用户的数据和可执行代码通过ANEP协议封装于各种主动数据包中,主动节点对ANEP数据包头处理后,将不同类型的主动数据包分发到相应的EE中进行特定的处理。其中,类型ID即表示不同的EE。主动网络的标识分配机构对于一些通用的类型ID已经分配给某些特点的EE。ANEP的封装格式如图3所示。

4.3 Active IP

Wetherall等[5]提出了Active IP主动报文格式,建议扩展IP协议以改进网络的主动能力。在传统IP包中嵌入定制的可执行程序,通过增强传统网络IP的主动网络选项来指明主动报文类型,如图4所示。传统IP选项主要用于网络监听和测量方面的功能,这样由于主动选项在IP包的有效载荷中,主动选项中所嵌入的代码程序只能在主动节点(Router/Switch)中执行。

5. 主动网络的应用

5.1 可扩展的可靠组播

主动可靠组播ARM(Active Reliable Multicast)利用主动网络技术进行差错恢复比可以解决所谓的NA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Implosion)阻塞[6]。ARM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利用采用主动技术的中间路由器来保护发送者和带宽,免受不必要重复的NAK和重传数据的干扰,避免NAK阻塞;②采用基于主动路由器的本地恢复方案,用于减少端到端广域网重传延时,并且将重传的任务分散到多个路由器,减少发送者的负担。尤其是ARM路由器能自动调整缓存状态,最大可能地缓存数据;③ARM路由器采用部分组播的方式限制数据重传的范围,从而减少网络带宽资源占用[7]。

5.2 网络管理

现在的网络管理方式主要是把智能型的工作交给管理站完成,这样不可避免的产生信息处理及通信的瓶颈。而主动性的网络节点可以将网管中心移入网络内部,减少问题处理的延迟、节约网络管理消耗的带宽。归结为四个方面,即:①查找问题迅速并能自动报告;②网管中心可以设置在网络内部,减少问题响应时延以及网络管理消耗的带宽;③返回管理中心的数据包内容可以根据管理中心的当前需要定制,减少返回信息量和信息处理时间;④主动网络技术的灵活性使得可以根据管理要求改变管理策略[8]。

5.3 Web缓存

传统的广域网络中常采用的技术是Web缓存,但是,普通Web缓存无法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不能动态调整数据缓存的大小和缓存数据的范围,并且普通缓存的静态配置会消耗过多的网络资源或影响网络整体性能。而主动网络技术可以使网络具有自组织性,将不同的缓存策略注入到网络节点中,通过分析统计通过该节点的数据特性,从而动态地调整缓存策略,如选置缓存点,确定缓存数据,设置缓存范围及大小等。

6. 结束语

随着人类对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种面向应用和具有用户描述功能的网络体系结构,而不是传统的端到端标准,主动网络满足了这种要求,使得网络新业务的生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为它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理由相信,主动网络必将对未来的网络技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Tennenhouse D L,Wetherall D L.Towards an Active Network Architecture[J].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1996,26(2):5-18.

[2]刘素芹,王菁.主动网络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3,19(8):69-70.

[3]赵昭灵,黄道颖,郭玉华.主动网络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5:39-42.

[4]赵敏哲,杜军平,庄力可.计算机主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1,18(4):29-31.

[5]郭彦涛.主动网络的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29(3):21-25.

[6]杜旭,黄佳庆,杨宗凯.主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2,22(7):21-24.

[7]Lehman W,Garland S,Tennenhouse D L.Active reliable multicast[A].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IEEE Infocom)[C],San Francisco,California,1998,581.

上一篇:国学经典诵读意义下一篇: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国旗下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