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的高中议论文(共10篇)(共10篇)
1.得失的高中议论文 篇一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与得失相伴。在意外得到时不需欣喜若狂,在突然失去时也不必自我否定。静心看看,在劳累的跋涉后,看到的是精彩的风景;在彻底的休息后,见到的是不变的旧景。得到的背后伴随着种种的失去,失去的同时又会有种种意外的得。在得到与失去中,你曾犹豫徘徊过吗?
得与失,本便是天平的两端。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有得必有失。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用矫健的身姿赢得掌声无数;用轻巧的身形获得满场赞誉;用完美的动作摘金夺银。然而,人们看到了他们在领奖台上耀眼的光芒,却忽略了他们在台下的辛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舍去了平日了悠闲的时光,舍去了与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甚至舍去了健康的身体。那些荣耀的得到的背后,伴随着的,必定是常人所不能的失去。这种失去常常被人们抛之脑后,不曾多加理会,只去在乎得到时的风光无限。
有失定有得。在低谷中回头看看,便会发现一片意想不到的风景。大诗人李白曾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为这份傲骨,李白失去了在朝当官的机会,失去了高官俸禄的富贵。但对于这种失去,李白不曾感到难过,因为他权衡了得失,自失去中得到了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因为这份傲骨,让李白畅饮美酒,游尽名山;与知己论书,和好友评诗;在自由自在,豪放不羁中,写出了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名篇。试问,若没有当日“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失去,又何来李白“诗仙”的美誉?若没有对富贵权利的舍去,李白又焉能作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名句?
得与失,本便在于一念之间。不要悲叹意外的失去,不要庆幸突然的得到。挫折可以是失败,也可以是收获;责任可以是负担,也可以是认可。在得中失,于失中得。笑对人生,冷静看待,便会发现,得与失,并没有清晰的界线。少了失,人生总少了一些味道;少了得,人生又少了一些绚丽的色彩。它们,是构成五彩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尝尽了得与失的百般滋味才能真正完美人生,精彩生活。
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妨换个角度看待得失。在顶峰思考过失,在低谷看到成功。在“得到”与“失去”中,你领略到了什么?你又嗅到了哪些别样的风景?
2.安慰得失的句子 安慰得失的短信 篇二
恕害你的人,只有放下,你才能得到快。
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淡看人生,事眼浮;仔思量,事事我心。
光明就在隧道束的另一端。
恨使生活瘫痪无力,爱使它重获新生。恨使生活混乱不堪,爱使它变得和谐。恨使生活漆黑一片,爱使它光彩夺目。朋友,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爱吧!
轻轻的风,吹开你紧琐的眉头,让所有的愁向后飞去。请不要回头去追那些不属于你的忧愁,你应该向前奔跑,因为快乐在前方!
人在旅途,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自己要学会调节,有时间去郊外爬山行走于田间吧!看看那广阔辽远的天空;感受一下山间的清晰亮丽。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3.得失的句子 篇三
二、最好的人生状态:安于得失,淡于成败,挫折无伤,依旧向阳。早安~
三、如果有一天,天蝎已走到“豁出去”的境地,那一定是一种决绝的宣告。天蝎做事经过深思熟虑,把得失利弊精密地计算一遍、直到确定万无一失,才肯真正出手。像这样谨慎自持的人会出现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情绪化行径,铁定是玩真的,而且也早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五、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场博弈,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生命有止,精神无止;挤不进的世界,不要去硬挤,难为了别人,也是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换种思路,也许是会事半功倍。
六、有意义的!只要你走的每一步都是认真的。人生无论成败得失,那么你就是胜者:仔细的
七、不理睬庸俗的白眼:以不变应万变!远离繁文缛节:透过得失……不拘泥陈规陋习。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在乎无聊的聒噪!才会明白健康的重要……才会明白淡泊的重要!始终保持着清新别致的心态……
八、把心放轻,把心放平……想象一下金毛和哈士奇的混血会是啥样。是一朵自在的云朵……也不必为今天的失落而烦恼!更不必为明天的得失而忧愁、是一泓平静的水。
九、反省,事不过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使自己成长!
十、你得到什么,就会失去其他的东西。得到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失去的注定不属于你。所谓得失,也不过如此。
十一、做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失,而是拥有一颗善待自己的平常心!
十二、我一直无所谓的态度是因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交往并不需要计较太多得失;但并不代表你可以一次又一次甘稳我笨占我便宜!!!
十三、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了……人生无常。是一种人生的优雅。
十四、得失并不重要,沮丧;受尽煎敖。不让自己轻易坠入情网,思念!你变得精采,受到很多男生(女生)的青睐,被别人爱过!
十五、人生过客你还是你。世界依然风风雨雨。都是供你登高阶梯,尽力培养乐观心理……学会低调与谦逊:挫败得失经验累积;心胸宽广知进退:宁静安逸无忧无虑!
十六、再能干的人,也无法将一个兴旺的家族永远维持下去,能传三代就相当不容易了。其中的奥秘,非一般的因果得失所能解释得了。叹人世,终难定。家族的兴衰和人生一样,似梦非梦
十七、把自己从事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品,不但求其混过去就算,还要追求一种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一钉一铆的得失,如此才能有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自宏远的眼光和豁达的胸襟。我尽量做到。
十八、从早上的数据上来看,午后指数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就看5日线与3265这二个位置的得失情况。
十九、对别人的忍耐会成为自己的安宁……幸与不幸的区别就是在于得失之间孰重孰轻的平衡。与之相反;对别人的怜悯会成为对自己的宽恕、对别人的需索会成为自己的恐慌……世事岂能是两全,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总是在失去……对别人的放手会成为自己的自由。对别人的期许会成为自己的失望……
二十、古时候有个人看到一人在钓鱼、是日日夜夜的期盼:看淡得失,收拾起心情,人生才会少几分遗憾。
二十一、发生的事情却很多、能温暖我们一生。得失却是长远;有时候:一瞬间的糊涂:瞬间很短!一瞬间的顿悟、一瞬间便是一生:一瞬间的感动!。
二十二、我们总羡慕别人的成功,嫉妒他人的从容轻松,感叹自己的力不从心。真相却是,我们太急功近利,而忘了脚踏实地。我们太在意他人的一切,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羡慕不能为你带来进步,嫉恨给你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要在意暂时的得失,不要沉溺于眼前的舒适和安逸。放大你的人生格局,让理想的灯塔照亮你前进...
二十三、人生的成败得失;为什么要这样!人生的境遇便会天差地别。
二十四、感谢来时的每一步不论对错不论得失不是因为现在的我过得很好也不是因为我抱怨失意只是感谢每一道划痕每一次相遇也珍重每一次道别愿安。
二十五、成大事者、善于思而勤于行;而是苦乐随喜!睿智而深远。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所谓圆满不是没苦乐!便安住在圆满中!不再计较得失!勤用脚者。不如静心……
二十六、得失平衡在选择某种东西的时候必然也在失去什么只是对你来说失去的东西并不重要罢了。
二十七、莫问前路,不计得失。忘却以何种方式前行,亦忽略中途多少波折风雨。因为无沦多么沮丧和绝望,心中某处总会隐隐觉得,下一个街角,会有一个人在车里探出身来,对我伸出手来。——《时间会证明一切》
二十八、检点得失;但却可以回顾。人的处世水平不在和平:而在体验:而在清淡、不在想到、人的交友水平不在众多,是可以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的。而在想透。
二十九、有生之年,错过那些不该化茧的心动,得失之间,谁还在乎把命运渗成一地泣怨,一夜梦醒,窗外的花都谢了,古为成一句叹息,那些人那些事终有一天相逢,只是我们的心已不再动容..
三十、胸怀大度,大到能纵横天地间,广交五湖四海朋友;小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理会流言蜚语。中年以后,我们做人要有大度量,心胸要宽广。那么,在我们的面前,将永远是美好的世界,我们将会快乐永远拥有。
三十一、不被人生百味所迷: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也还是有人指指点点、当你看淡得失……
三十二、看淡得失了无忧。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有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有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
三十三、人生苦短,何必在乎太多。得失看淡,尽心随缘,过去放下,现在珍惜,未来希望。逆境时忍耐,顺境时收敛,得意时看淡,失意时随缘。每天都有希望,每天都很充实,每天就会很快乐,每天就会很幸福。
三十四、别离令人珍惜。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凡是路过的。都是风景。你只有从过去中转身:得失无常、我们才发现。
三十五、每个人都想当至尊宝有梦想的日子,简单快乐,却不得不戴上紧箍咒,变成齐天大圣,但你会失去很多,生活就是紧箍咒,社会就是牛魔王,父母就是唐僧,紫霞就是梦想,可是你却活的像条狗。不戴金箍,不能救你;戴了金箍,不能爱你——世间事就是如此,得失之间,抉择两难!
三十六、夜华为了浅浅从未计较过得失,即便当时心里对浅浅是否喜欢墨渊心存疑问,却仍然不惜失了一条手臂取神芝草,甚至散尽毕生修为炼丹药只为助浅浅完成多年的心愿,为了不再让浅浅封印擎苍受到伤害,这次又生祭了东皇钟,夜华爱的隐忍、爱的彻底、爱的不顾一切。闷葫芦的夜华,看得着实人心疼。
三十七、常常……不是得到。成。促使我们在前进。也许,正是痛:没有这样难过……生活中的得失与成败。
三十八、无意于得失:心静不静!才有闲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在得失间、有如距离产生美一般!中腰修身流线流畅简单!心有多静。拿得起、但中腰包臀却瑰丽扮演着复古的端庄!福有多深!
三十九、只要你走的每一步都是认真的……那么你就是胜者……有意义的!”“知道看美剧没有中文字幕是什么概念吗:”“很痛苦:仔细的!人生无论成败得失。“英语课是什么感觉!对朋友忠诚度要求高、什么都敢说……因为自己对友情很真!但一定要对得起观众。双鱼座:所谓得失:但关系很好、鱼儿!生活是一种经历……
四十、患得患失,只因心存执念。是非心,功利心,恩怨心说起来不过都是得失心。乐观的人懂得凡事都想想好的一面,悲观的人却把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无限放大。
四十一、学习是人的一种个体行为,仿佛登山的过程,靠自己的能力登上山顶的人与依靠坐缆车上山的人,其中经历和得失是不一样的,蛮目上补习班同理。
四十二、有些念轻轻放下,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有些人慢慢遗忘,未必不是一种轻松;有些痛渐渐淡忘,未必不是一种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宽不如心宽,一无所有的时候,守着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获便越多。
四十三、佛说: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是缘,何不淡定斯然。达摩祖师云:若得荣誉好事等,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
四十四、随心随缘,想多了心累,凡事别较真,能方则方,能圆则圆,还是模糊一点好;人生苦短,没有必要活的过于艰难,有句话叫是你的赶不走,不是你的挽留难;得失只是季节的更迭,岁月的流转,面对迁变只要心里充满阳光,就拥有满目的春天,生命的价值不是多么富有,而是能够活得舒心,过的坦然。
四十五、心本不苦,苦是因为迷失妄想得太过;心本无累,累是因为放不下的太多。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得与失是相对的,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失去时,也许恰是拥有。所谓舍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妄存真。凡事看淡点,看开些,一切皆能随缘,不为得失所羁绊。
四十六、人应得到更好地事物但不应由他决定悲喜得失。
四十七、不要太过短视,太过注重一时的涨跌得失,关键还是打造自己交易体系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控制回撤,做到稳定赢利。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打磨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理和系统能够承载足够大的资金量。如果做到了,这个市场的想象力绝不仅仅是复利,更是杠杆,几万资金翻十倍百倍和千万、亿级资金...
4.得失的议论文 篇四
个人得失,很显然是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主义,而民族利益,便属于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民族主义(或是集体主义也无妨)了。讲讲它们的关系,便从刚学的两条“真理”说起。
第一条, 便是民族(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我想,之所以说民族地位更崇高,是因为它代表了更多数人的利益,反映了更多数人的呼声,一如甲午战败后的“公车上书”,各省举人在捍卫民族利益之时,早将个人富贵荣华抛之脑后。
而民族(集体)利益一直高于个人利益吗?
我想,我们个人与民族的关系极像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那世界利益要高于民族利益吗?恐怕不是。仅看我国外交政策,皆是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根本,辅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等等,就清楚。究其原因,怕是世界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悬殊,民族利益错综复杂,大国政治博弈,热火朝天,小国隔岸观火,顺水推舟;富国珠光宝气,肆无忌惮,弱国狂打太极,左右逢源??
于是,所谓维护世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一句口号而已。
可是,庆幸的是,我们的民族利益还不同于世界利益,民族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从事相似劳动,有着在习俗、文化、思想等人文环境上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着共同的价值选择的人们形成的,比起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上,亲的不是一点半点,共同的积极的奋斗理想,紧密的趋同的利益选择,确保了我们的民族利益一直与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相统一的,我们的民族利益因此也将一直高于个人的利益。
第二条, 便是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集体)利益。 个人与民族利益冲突时,问题往往在于他人的利益。而要顾及他人的利益,首先我想到的人人平等的法律。若无法律之保障,则谈不上平等权利、平等利益。个人与民族利益冲突时,也必须服从民族利益。正如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驳斥世界主义者之时所说,当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仍是受压迫的民族,“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也大概如此吧。 但是,毕竟不是法律保障的平等、自由赋予个人与民族这种关系的,相反,究其法律本身,是个体与个体的利益妥协。这种利益妥协,使得每个人与整个民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对立概念,而是一种交融的利益关系。那么,这种利益关系妥协还会有怎样的表现? 回溯历史,我看到了岳飞精忠报国,饥餐胡虏肉,文天祥心系南宋,誓死抗元,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封建社会,有法律但无法治,毫无人权可言,又是什么让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进行利益妥协的呢?
有人说是封建儒家思想的浸染,我基本上同意,但若推而广之,便是道德意识,民族意识。
一个民族,由其个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意识、理想逐渐升华,凝聚成一种普遍的、至高的社会道德,这种集体观念必以其气势宏大给人以精神上的引导,这便是个人与民族利益的统一吧。
谈民族利益与个人得失的关系
牺牲你一人的利益换取天下人的利益,你,愿意吗?
身着胡服,怀抱琵琶,身形单薄的一绝色女子缓缓走来,“愿意。”二字说得温柔而坚定。
匈奴首领向当朝天子请求和亲,她决意出塞。她深知和亲若成,万民太平;若不成,必致战事,从此以后百姓的安宁,整个民族的安危将系于她一身,而她失去的,将是她远离故土,再无归期,像唐人感慨的: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凄凉的背影,未知的前程,她将以她的毕生幸福为汉朝百姓筑起坚固的堡垒。
那么,连古时不习诗书的弱女子王嫱尚且能够深明大义,为了整个国家以及无数百姓而甘愿放弃她的毕生幸福,那么我们又怎能说“不愿意”呢!即使个人利益再重要,但对于无数百姓的利益,一个民族的利益来说,却又是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仿佛沧海一粟。那么在大与小之间的取舍,也就不言而喻了。
须发尽白,手握旌节,身形萧索的一迟暮老人缓缓走来,“愿意。”二字说得嘶哑而决然。
天汉元年,匈奴示好,放回曾扣留的汉朝使节,他亦率使团出发,送还曾扣留的匈奴使节。他深知此行前途未卜,但他依然率部动身,带着不舍与依恋。匈奴内部叛乱,副使张胜参与,累及于他。匈奴单于劝降,他却自刎明志。而后被扣押十九年,白了须发,却誓不归降。待他回国时,妻子改嫁,他效忠的君王已逝多年,他又可曾后悔?
支撑苏武十九年的,便是自己身为汉朝使节,必不辱使命。他背负着整个国家和朝廷的尊严,但他未曾后悔。十九年的青春年华,就那样逝去了,换来了汉朝与民族的颜面尊严。一个人所受的折磨与屈辱,在整个民族利益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总是听说“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之前总觉着有些夸张,而如今细细想来,却是于这篇文章再合适不过的了。总是说个人的利益是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的。这句话没错,但我认为那是在不与民族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旦发生冲突,那么面对摆在眼前的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面对这一小一大的选择,我们应当选择的无疑是民族利益。即便是再自私的人,看到无数个人利益叠加起来的民族利益,再看看自己的利益,他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吧?
在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选择前者,并不是我们有多伟大,而是良心使然。
既已明确了选择,它们之间孰轻孰重也就明白了,同王嫱苏武想法一致,我也认为民族利益是无数个人利益的集合,远在个人利益之上。
信任岂能如此不堪一击
“大学生溺水身亡,同学联系家属被疑行骗”一事,我读罢其实并无多大的震撼,或者说,已经见怪不怪了。要谈感受大概只有心痛和无奈。于今的世风日下已使信任的力量日趋薄弱,即使诚感众人的暖心事件时常发生,也掩不住社会角落的毒瘤所散发的腐臭气息。日复一日扩散蔓延,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由不得人不喟叹一声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信任,岂能如此不堪一击?
古时的信使千里走单骑只为传达一个口信,耗时又费力,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收信者待其为尊贵的上宾。而今传递的信息,同样的含金量同等的重要性,只需一个电话短信便能跨越空间轻松到达远隔万里的收信者手中,而收信者抱着怀疑的态度。是因为技术的不发展?的确有那么一点,口信的传达无需再暴霜露斩荆棘,只用简单的按几下软键,同样的,若有人心怀不轨想以此牟利,也只用简单地按几下软键,指不定会有人信那些不加润饰语气直白的诈骗短信。但若细细剖开来看,这还要归咎于人心。只有污浊的心才会将给予人们便利的通讯工具视为助自己敛不义之财的帮凶。若有一颗向善的心,就算一句玩笑话的发出,只消鼠标轻轻一点,他也不愿意以这小小的恶意作弄他人。信任危机,说白了就是人心危机。怀疑与猜忌,警惕与防备,这些令人生寒的字眼均源自人心,再往前推一步,是伴随着社会
现实中阴戾于险恶的人心的泛滥而产生,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由此便更容易看出,信任的脆弱性归根于恶人,而主体是大众。然而若想根除又是长期性的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此若想扶大厦于将倾,耗费大量时间重固地基只会顾此失彼,徒劳无功,不若先寻一根强度足够的高杆将其抵住,以缓燃眉之急。而这根高杆便是人心。人们在接触了太多太杂的行骗手段后似乎已将这种过度的防人之心当作后天形成的生存惯性,在判断出来人的善恶与目的之前便条件反射般拉响警笛,竖起后盾,却于无形中将所有人——无论其怀着善意还是恶意——拒于心门之外。这样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保的作用,却失过于得。心门隔开了少数的恶念却拒绝了多数的善心,使少数的恶人面色不改猖狂依旧,却使多数的善人屡屡碰壁知难而退。信任,正因此而慢慢褪却光泽。
信任岂能如此不堪一击?人心的高杆真的无从竖起了吗?我想事实并非如此,毕竟人性本善,人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卸下无谓的防备,以本善之心对待无心行恶的人,以此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狼来否?
自小便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如今“放羊”的人太多,我们却已迷失了信任的本能。
狼来否?无可知。但信任危机这洪水猛兽却确实的猖獗在了生活里。
放眼这场悲剧,给人以“信任”问题的思考却远远超过了生命本身陨落的伤感。为什么在孩子死亡后收到56个电话和信息却仍无动于衷,认其是诈骗信息?我们的百姓是怎么了?怎会如此麻木不仁?但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是麻木,他只是被骗多了,骗怕了,骗走了相信的本能,骗走了淳朴,骗得最基本的安全感一无所有,毫不保留。
于是,经历了各种精心策划的骗局,我们已如蚌壳里的小小生物,一旦受到伤害,便瑟缩回去,并紧紧的收好自己的外壳。我们早已身着甲胄,无坚不摧。
却不知,已深深的把心丢在了海底,保护起来。与世外,横绝一片孤独的海。
世间有一片净土,那便是孩子的心。这个群体总是相信,也总是受伤。其实我们都本有一颗纯净而无杂质的心——谁能彻底而勇敢的相信不是一种幸福呢?只是时光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不够美好的事情来玷污心灵,也打磨心灵。正如现在,欺骗纷至沓来,我们的心灵是否在这来往之中迷失了。
如今,各种诈骗信息会以各样的说法发送至手机上。在这欺骗的狂轰滥炸中,一次,两次,信息内容再充实,再真诚也可笑了,不屑一顾了 。久而久之,真的也成了假的。
这便是“狼来了”的效应。这效应若是扩大成为了社会现实,信任的篱墙也就岌岌可危了。人的安全感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在一次次的伤害之中无所设防。总有人在一边冠冕堂皇的呼吁着相信,一边制造着各种“狼来了”的声音。多想一路单纯到底,却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不忘初心,才能始终,在世俗的假寐中,多少人的初心已无影无踪。
世间本是由爱构成的,若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信都没有了,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每场“狼来否”的博弈里,我们都输了。“狼”真正来过没有,斗争的主角。信任这匹恶狼,尤使缺失的信任更加鲜血淋漓。
5.期中考试的得失作文 篇五
从上学期的期末来说,成绩已经不是很理想,数学考了91,当时这个成绩跟之前比已经差了许多。从这学期的数学章测,又感觉到成绩在下滑。直到现在,期中数学86分,低于了90,超过我的可能早已过半。这让我感到异常后悔与羞愧。我在想,成绩是无缘无故就滑下来了吗?为什么人家能站稳,甚至前进,而我却在往后退呢?
回想往事,我想我找到了原因。我觉得可能因为小学到中学是由浅到深的一个过程,现在的知识开始变难,可能之前喜欢数学,现在开始讨厌了吧……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现在自理能力差。之前自己看书就行了,现在复习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家长盯着或帮忙。家长帮你找题做,家长催促你做题……现在已经从主动学习变为了一点都不主动的学习。那么,这种被动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政治书上说:“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如果不主动去学习,那么就可能已经厌烦学习,讨厌学习,这样不管做多少题,上多少课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认为,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家长。衣食住行,还有学习,全部都需要家长。但我觉得,如果自理能力加强,不让家长操心学习,这可能会让家长放下一个最重要的担子。
通过这次考试,我懂得了一定要重视平常,平常积累好了,结果才能变好。我相信这就是实行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吧。
6.关于荣辱得失的励志名言 篇六
——邹韬奋
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
——冰心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不死不醒。
——杜光庭
由人授受的荣誉是长久不了的;世俗的荣誉只能给人带来烦恼。
——托马斯
名人对生命的依恋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光荣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
——孟德斯鸠
光荣常常不是沿着闪光的道路走来的,有时通过遥远的世俗的小路才能够得到它。
——达·芬奇
荣誉要靠我们用行动去争龋
——马洛
那些已经过去的美绩,一转眼间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只有继续不断的前进,才可以使荣名永垂不朽。
——莎士比亚
荣誉是时间的女儿。
——阿兰
风流人物的声誉不会维持很久,因为潮流会过去。
——拉布品耶尔
情操要高尚!成为我们真正荣誉的,是我们自己的心,而不是他人的议论。
——席勒
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
——伊索
好人的荣誉深藏在人们的思想里,而不是挂在众人的嘴上。
——托马斯
荣誉称号不会抬高人的身价,人的荣誉称号全在于他自己。
——约·福特
荣誉的产生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品行好,荣誉也就存乎其中了。
——簿柏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
倘若我们要计算报酬,那么高尚德操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就是荣耀。
——西塞罗
最大的困难是:第一获得名声,第二活着的时候维持它,第三死后还能保持它。
——海顿
好名是追求名誉没有节制的欲望。
——斯宾诺沙
当我估量到生命中所有的忧愁的时候,我就觉得生命是不值得留恋的;可是名誉是我所要传给我的后人的,它是我唯一关心的事物。
——莎士比亚
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它的人的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
——果戈里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王聘珍
虚荣几乎全部储蓄在自身中,因此,最好是对虚荣打开一条缝隙,免受虚荣的任意驱使。也就是说,有必要每天排水。
——三木清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损害他人的名誉并不会给自己增添任何光彩。
——萨迪
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
——莎士比亚
假如你是一个穷人,你应该用你的操守来维护你的名誉;假若你是一个富翁,你应该用你的慈悲来维护你的名誉。
——失贝尔
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
——佚名
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刘昼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佚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知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佚名
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苏格拉底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海明威
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
——刘向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
——贺兰进明
有些人的虚荣心,比为了保全生命所必需的份量更多,对于这种人,虚荣心所起的作用何等恶劣!这些人竭力使别人不愉快,想借此引起别人的钦佩。他们设法要出人头地,结果反而更不如人。
——孟德斯鸠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荀子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荀子
最爱嘲骂人的人,往往是最受嘲骂的人;天道循环,今天笑我的人,明天自有人笑他。
——辛尼加
许多人因为羡慕别人,不觉连自己的东西也丢掉了。
——伊索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梁启超
没有什么事比一心指望出人头地更为平庸陈腐了。
——霍姆斯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许浑
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
——白居易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张廷玉
荣誉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
——普利尼
避开耻辱,但别去追求荣耀,没有什么东西的代价比荣耀的代价更大。
——西德尼·史密斯
维护声誉比取得声誉更难。
——施纳贝尔
蔑视荣誉勋位本身,就是一枚一极荣誉勋章! ——莫奈
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自己接触到的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
——帕斯卡
一句谎言会毁掉一个正直的人的全部名誉。
——格拉西安
虚名是一个奴隶,在每一座墓碑上说着谀媚的诳话,倒是在默默无言的一荒土之下,往往埋葬着忠臣义士的骸骨。
——莎士比亚
易得者易失。
——佚名
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泰戈尔
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
——西塞罗
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
——西塞罗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左芬
虚荣是其他人的骄傲。
——佚名
在生活中,虚荣是被创造区别开来的兴趣,将虚荣与艺术上的兴趣相比较并以思考的人,也许能够找到切实解决虚荣的办法。
——三木清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
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惠严
荣誉是一种偏见,它来自人们不善于珍重自己。
——高尔基
荣誉的职业是沉重的负担。
——马辛杰
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歌德
名誉有如江河,它所漂起的常是轻浮之物,而不是确有真份量的实体。
——培根
通往荣誉的捷径就是一无所有。
——塞缪尔·巴特勒
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
——刘昼
见辱于市人,越夕而忘;见羞于君子,累世不泯。
——钱琦
一个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视或轻视;取决于他的行动,取决于他自己。
——佚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叔本华
声名也会成为一种巨大的障碍:如果我们追求它,就必须投身于这样一条道路——尽量满足人们的想象,避其所憎、投其所好。
——斯宾诺莎
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
——拉罗什夫科
月亮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照不见灯光。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
——莎士比亚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名,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我们的生命可以终了,我们的名誉却要永垂万古。
——莎士比亚
死是可怕的。耻辱的生命是尤其可恼的。
——莎士比亚
名声是死者的太阳。
——巴尔扎克
伟人会死亡,但死亡却无法消灭他们的名字。
——博恩
一切名声都享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威信,而不管名声从何而来。
——巴尔扎克
一个人的名誉,就像他的实质财产,是他的所有。名誉比财产更重要;它是平安和完全的守护神;苦海中的救生筏;从天堂掉下来时的降落伞;陷入流沙赖以救命的木板。
——佚名
虚荣心强的人,时而批评自己,时而夸赞自己,藉此从中渔利,谦虚的人却自始至终不为自己吭一声。
——拉封丹
名声是一座活动的桥梁,可以令人飞渡深渊。
——巴尔扎克
拥有一个好的名声比拥有金钱更显得重要。
——赛勒斯
爱好虚荣的人,把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
——莎士比亚
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莎士比亚
虚荣会开花,但不会结果。——佚名
承认贫困并不是可耻的。相反,不为改变贫困而努力才是确实可耻的。
——修昔底德
通向荣誉的道路上并非铺满鲜花。
——但丁
希望不正当的得利,那就是损失的开端。
——爱默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
名誉过高,实在是一种重大的负担。
——福尔特
每一个人的虚荣是和他的愚蠢程度相等的。
——波普
声誉不过是人们的喁喁细语,但它往往是腐败了的气息。
——卢梭
虚荣如杀手,有朝一日会败露行迹。
——韩拿·柯里
凭虚名也可能飞黄腾达,到头来终不免要变粪土。
——佚名
宁愿因你的所作所为被怀恨,也不要以不实际的虚名而受爱戴。
——纪德
向往虚构的利益,往往是丧存的幸福。
——伊索
在企望不可能的尽善尽美的同时,人们反而会失去本可得到的美好的东西。
——佚名
年轻的姑娘,特别是你们,必须知道好名誉比任何修饰都来得宝贵,而且好名誉像春天的花朵一样,一阵风就能把它毁了。
——克雷洛夫
名誉是一种无聊的最靠不住的随意赏赐;往往得来全不凭功德,失去又不是咎由自龋
——莎士比亚
……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袭父祖的余荫,不知绍述先知,一味妄自尊大的人。最好的光荣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
——莎士比亚
虚荣是虚伪的产物。
——卡莱尔
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莎士比亚
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
——托·富勒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虚荣是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动我们把我们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
——菲尔丁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7.理解得失才能简单的人生哲理 篇七
大道理是极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世间琐事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完美的.常常是简单的。学会了简单,其实真不简单。
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明白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人,能真正坚持一辈子的东西太少了!很多的东西,抓住了,最后却又放开了.很多的事情,能回忆,却已无法回头!在我们初落凡尘时,手中紧握的就只是一张单程票,始终只能向前,没法改悔。
人,只要还活着,就是在生活,每天都要面对生活。它有时确实很残酷,让我们很无奈。让我们感慨生活的艰辛,埋怨命运的不公。但是,生活中,多一点感激,就会少一些怨恨;多一点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多一点宽容,就会少一些矛盾;每个人都多付出一份心意,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你也会变的更加快乐。
8.得失的高中议论文 篇八
一、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政府组织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表明了几个观点,一是对待中国古代政治,不能“把秦以后的政治统治,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我们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二是要处理好人事与制度的关系,不能死搬硬套地用制度而不顾人事是否适用。在这本十万余字的书中,作者选取政府组织、科举、兵役、赋税四个方面的政治制度,论述了汉、唐、宋、明四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得失,清朝本该也按此体例进行论述,但清朝是一个外来政权,因此钱穆先生特别强调了清朝“部族政权”的特点,也就没有按此体例论述。
汉代的中央政府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九卿是皇帝的私人机构,同时也要对宰相负责,宰相在春秋战国时是王室的管家,到后来因由私到公的演变而成为政府领袖,按照钱穆先生的观点,宰相在公私上还是分得不太清楚,一方面是皇帝的管家,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公器——政府的首长;汉代的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郡守的级别与九卿等同,郡守调入中央即为九卿,郡守、县令在地方拥有很大权力,军权,财权,察举权,治民权等无所不包。因此,中央的相权还能有效制约皇权,地方官的权限也很大,皇帝并不能形成专制。
及至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宰相实行“三权分治”,即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有“封驳”权,而尚书省负责执行,这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其特点是主逸臣劳。尚书省分为六部,其排序大致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六部制自唐代以至清代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而未改动,只是次序略有变化。唐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二级地方政府上加了一级观察使作为检察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以至于最后形成节度使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唐逐渐衰弱以至于灭亡。虽说唐代中央政府较汉代而言已从私过渡到公,在制度上有较大进步,但地方政府分级太多,尤其后来出现的节度使与中央分庭抗礼而使唐灭亡,并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因此,唐代皇帝也没有形成专制,反而受宰相和节度使制约。
鉴于唐代由于军人藩镇割据而亡,宋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在中央政府,相权被分割,建立枢密院以割军权,设三司以割财权,又有审官院分用人之权,因此相权所剩无几,君权上升而相权低落,宰相再也不能“坐而论道”了,并且作为纠绳皇帝的谏议大夫也转变成针对宰相,宰相更加难做,相权进一步衰落。于此同时,宋代地方政府也被夺权,宋地方政府分三级,最高一级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中一级是府、州、军、监,相当于唐代州府,最低一级是县。宋代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因此地方无兵也无财,其结果是日趋贫弱。因此,“宋代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给地方,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宋代可以说是集权的开始,军权,财权,人事权都集中到中央,并削弱了宰相之权,皇帝开始扮演国家元首和政府首长的角色,地方几乎无权并且地方官都由中央临时任命,混乱也就不可避免。及至首都被破,各地无力抵抗,因此也就有了宋朝羸弱的说法。但宋代的经济发达,尤其商业非常繁荣,因此也有人说宋代还是比较强大的。因此,从制度上说,宋没什么建树,只能说是个富而不强朝代。
到了明代,中央集权更加严重,直接撤掉了宰相,不再设立。明代的中央政府中书门下基本被废,只剩下尚书省,并且尚书省不设长官,六部分头负责,六部首长各不相属,此外还有一个都察院,即由御史台转变而来,专管弹劾纠察,与六部并称七卿,再加上一个通政司,一个大理院,则称九卿,管司法的是刑部尚书、都察院和大理院,又叫三法司。“上述九卿之上没有首长,所以明制是有卿无公,成为多头政府,互不统属,政府长官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明代还设立了内阁,内阁有票拟权,由于明代制度把权力集中,皇帝事务太多,后来皇帝偷懒,自己不批公事,私下叫太监批,这就给太监专权提供了机会,不过宦官专权也是皇权集中的一种变异。明代地方政府多承袭元的地方政府制度,出现了行省制,具体是一省分三司,再下才是府、州和县,县官本是亲民之官,但由于上面管官的官太多,被压得太低太可怜,以至于连服侍奉承上级都来不及,更无力去亲民了。
而清代在钱穆先生看来是一个部族政权,他们是以私心治理中国的,所用均为法术,是部族专制统治,清代在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鉴于明代太监当权而灭亡,清代就不找太监而从外面调大臣入内阁,不论明代的内阁制,还是清的军机处,都是皇帝私人秘书,均是为集中君权而设立。清代地方政府制度是一种军事统制,“地方行政从县到府,而道,而省,已经四级,从知县到知府,到道员,到布政使,上面再加总督和巡抚,已变成五级,遇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也不能做主,还要中央另派人管理,如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之类,这是皇帝的官,总督巡抚不过承转命令。总之,清代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
按照钱穆先生的观点,要说专制,只能说明清两代专制,其共同特点都是皇帝集权而中央和地方都无权,但是明朝皇帝比较羸弱,懒于朝政,导致宦官专权而亡,而清朝皇帝比较勤政,这也可能因清是部族政权的缘故,要维持国家稳定,皇帝必需亲自处理朝政。,也必需要勤政。
二、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
钱穆先生说到宋代的政治制度时,谈到了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说道“赵普到底还有一些宰相大臣传统的风度。但实际上,赵普并不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只因太祖信赖他,同时也并无其他像样人物,他才做了宰相。在他做了宰相后,太祖还时时告诫他,说你做了宰相,该抽空读书,所以他才读了《论语》。后来人却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大概他读《论语》,也没有好好读。”钱穆先生这种说法与于丹的解释并不一样。于丹在其书《于丹<论语>心得》里对“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解释是,“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两种矛盾的解释,使我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和兴趣。但是这两种说法只会有一种是正确的,赵普一句话不可能产生两种对立的解释。那么,要考察哪种解释正确,首先考察这句话的出处和解释,以及《论语》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还要考虑是什么原因迫使赵普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同时也要考察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赵普作为宰相,那么就要考察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现实,以及他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
这句话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从这段话来看,就是有人说赵普只读过《论语》,学识太少,不适合当宰相,太宗赵光义就问他,他自己也承认他只读过《论语》,他说用了《论语》的一半辅佐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现在打算用《论语》的一半辅佐太宗,使天下太平。从赵普的话来看,他辅佐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必得用到军事和谋略方面的知识,那么《论语》中就该有军事和谋略方面的知识,他又说打算辅
佐太宗赵光义,使天下太平,那么所用知识就要更广泛了,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基本民治,无所不有。而我们知道《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讲儒家仁和礼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并没有涉及军事和谋略知识,要说辅佐赵光义治理天下还是会用到些。那么从字面意思无法有力地得出结论,那么再考察赵普其人和当时的政治制度。
赵普辅佐太祖赵匡胤所做的有重大影响的事有二。一是宋建立后,为防止宋继后周成为第六个短命政权,赵普建议对方镇“稍夺其权,致其钱谷,收其精兵”,借以加强皇权,二是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举措。从这两件事看,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只要有点政治经验和政治常识都会知晓,根本不需《论语》指导,《论语》也不会有这些东西。那再说赵普这个人,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皇权,乾德二年(964)正月罢免了范质、王溥、魏仁浦的相位,五年后,任命赵普为相时,出现了敕书没有在任宰相签署的尴尬场面,可见赵普有些政治常识都不知道。赵普当了宰相后,独断任事,太祖怀疑他专权,欲用薛居正、吕馀庆为相,赵普“恶其与己同列”,太祖只好让他们做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一改隋唐以来只设宰相,不设副相的制度。赵匡胤先后欲用资历学识比赵普高的为相,都被赵普或排挤或陷害,赵普日益擅权。后来由于有人告发赵普包庇政事堂受贿官员而被赵匡胤罢相,并以“使相”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到了赵光义当了皇帝后,赵普还是不得重用。由于赵光义出现了帝位合法性危机,太宗招赵普问对策,也就有了后来的“金匮之盟”,于是赵普就当了司徒兼侍中,成为北宋职衔最高的首相,后又被封为梁国公。赵普任宰相后,开始打击秦王赵廷美,赵廷美被打击后,赵普被罢相,以“使相”侍中衔出为武胜军节度使,这显然是太宗赵光义为加强皇权之作。几年后,在太宗次子赵元僖的推荐下又以侍中为宰相。两年后,因病罢相改任西京留守。
大家公认的是,赵普少年时也曾读书,但没有什么学识,因此,就做了州、镇僚属,在此期间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常识,准确的说,他学到了的是一些政治权术,如同刘邦做亭长一般,他并没有什么长谋大策,要是赵普真是国士,他任宰相时,就该为宋朝制定一套比较合理的政治制度。至于说赵普是个好宰相,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这并不是赵普个人如何杰出,这只是一个传统的历史习惯该如此,当如此,赵普也就如此了。”因此,从赵普个人来看,他辅佐太祖赵匡胤打天下靠的并不是《论语》,而是一些政治权术和政治谋略。
再从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考察,当时宋朝,无论太祖赵匡胤还是太宗赵光义为了巩固皇权,防止重蹈后周覆辙,削夺武将兵权,罢黜后周遗臣,任用自己亲信,而如赵普这样的亲信又没有多少学识,地位也不高,没有什么根基,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后来赵普专权,被赵匡胤罢相,及至他帮赵光义解决一个大难题,就当了宰相,赵光义解决了秦王赵廷美后,随即将赵普罢相。
综上所述,赵普并非什么国士,也没有多少学识,有的不过一些政治常识和政治权术即谋略,他辅佐赵匡胤平定天下所用不过一些权术而已,他辅佐太宗赵光义时,其实是想说他不会干预太多政务。其原文的解释应该是,有人以他学术少而诽谤他不适合当宰相,及至太宗赵光义问他,我个人认为他的回答实质是,他确实没有多少学识,至于辅佐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在战略上所用的就是一些权术、谋略,也不需要多少学识,《论语》所用也不多(我认为第一个其半应该量词,解释为不多),也就用做礼仪之用,对待士兵、百姓要仁慈;至于说他辅佐太宗赵光义,由于吸取了前面被罢黜的教训,他会把自己的政务限制在《论语》
规范的范围内,并且只是一半,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请太宗赵光义放心。至于把赵普原话翻译成“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是后来儒家为了加强儒学的作用才这么说的,也蛊惑读书人说,读了《论语》就能治理好天下了。
参考书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香港:三联书店,2001.2.于丹.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3.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下册).第七卷.第23章,第27章第1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李波编.中华文明大讲堂.中卷.第7讲.呼和浩特:内
社.2009.参考古籍:
《宋史》卷1《太祖纪》一
《宋史》卷2《太祖纪》二
《宋史》卷3《太祖纪》三
《宋史》卷4《太宗纪》一
《宋史》卷5《太宗纪》二
《宋史》卷256《赵普传》
9.浅谈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得失 篇九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现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家长都到外地打工去了,他们跟着爷爷奶奶一块生活,爷爷奶奶的疼爱,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贪玩,不爱学习。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班主任就是其中最辛勤的园丁。班主任就像红烛,默默地散发出光和热,给黑暗的人们引领前进的方向。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教书,也要教做人。
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班级是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去引领的,因为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寄宿生较多的学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教师除了关心学生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性格的初步形成,这更加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并有责任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茁壮成长。一直以来,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现我就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同行们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班主任性格修养,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关键
性格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主要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其中就包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班主任为人和蔼可亲,工作耐心细致,所带学生大多数养成了温和、稳健的性格,性格和善、办事民主的班主任,所带的学生性格比较稳定、1
积极,性格冷漠、放任的班主任,所带的学生也变得漫不经心,随心所欲。这些事实证明,学生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影响。班主任应具有以下良好性格。
(一)、热情开朗,精神饱满
做学生工作,第一条就是要有颗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心,与学生打成一片。我以前教过一名叫汪洋的同学,人很聪明,但是成绩不稳定。我就经常找她谈心,了解情况。这才得知她母亲去世了,家里非常困难。我就告诉她,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面貌,只有从现在做起,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未来才有希望。我还建议学校减免她的学杂费,经常辅导她,终于她的心境变好了,成绩也稳定了。
(二)、耐心细致,沉着冷静
粗暴是教育的大敌,耐心细致才是育才的前提。在任何情况下,班主任都应该做到镇定自若,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做好工作。我班有个杨同学,人虽不笨,但是脑子反应慢,作业很马虎,成绩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经常带他参加活动课,提高他的身体的反应能力。经常给他欣赏书写优美的作业,并和自己的作业对比,教育他书写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大脑反应快了,书写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三)、心地坦诚,宽宏大度
班主任应该心地坦诚,宽宏大度,用慈母般的爱心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容不得不良性格的形成。我班有一姓魏同学,从上一年级开始就很顽皮,父母讲不听,老师教育不灵。针对他的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讲道理。亲自带他参加各项活动,培养他的集体意识,把他犯的错误编
成小品,让他当主角,在笑声中接受教育。经过一个多月,以前的“调皮大王”不见了,还当上了劳动委员。
二、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而这在农村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我班有一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唐山陶瓷厂打工,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和爷爷奶奶的沟通和交流不够,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孤独,每次上课,他就故意说一些错话,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力,目的就是以此得到老师的关注。课下故意来到老师的身边,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接近老师,就是为了获取短暂的亲近,因为孩子太缺少母爱了。父母一直以为给孩子足够好的经济条件,孩子就的得到了满足,殊不知,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柱。根据这种情况,我课下多和孩子谈心,生活上热情关怀,用“爱”点燃孩子进取的火花,过了短短的一个月,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开始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了。
三、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一个班有几十个同学在一起上课、共同活动,不等于有了班集体。班集体不是几十个人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凝聚力的整体。一个好的班
集体就像温馨的春风,随时都在陶冶学生的情感。好的班集体,就像一座熔炉,有着冶炼学生思想的巨大力量。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为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要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做到:
(一)、注重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有班级的小干部决定的。这些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做用。所以,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故此,唯有慎重的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也才能为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锻炼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必要途径,有利于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和不良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干部的锻炼,可以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决断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最后,还要对班干部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干部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纠正错误,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磨练自己。
(二)、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个人进步,是每个人都在明显而有益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三)、做好后进生工作,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这种学生为数不多,但是做好他们的工作,对个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伤害他们。对他们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繁琐的批评。透过缺点、错误看到优点、长处。批评是必要的,但要有分寸,公正、诚恳,绝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就启示我们努力爱学生,特别是厚爱后进生。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可有的时候却事与愿违,只有付出,没有收获。我认为要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就要子解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充满炽热、真诚的感情。
四、重视主题班会、队会的开展。
主题班会、队会的开展,不但使学生的每次活动中都有所收获,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主题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主题班会的感染力很大,主题班会可采用“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答问会”及其他综合形式进行。主题班会是全班性的、经常性的活动,不论是针对谁的问题或什么样的问题都能使所有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当事者得到全班同学的帮助,心灵深处会留下难忘的印象,把这次班会作为人生旅途的一盏航标灯,引导自己走正道;其他同学也会从中接受教训,吸取经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主题班会、队会是不容忽视的。
五、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以情感人,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众所周知,小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不仅是一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各种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厌学淘气,作为班主任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班主任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不买六合彩,不参与宗教迷信活动,自己本身也应以身为范,不买六合彩,不参与宗教迷信活动。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宽容仁爱学生,以自己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10.人生的得失哲理散文 篇十
人生“失就是得,得就是失”。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其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恐不安;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故此,得意是失意之由,失意又是得意之果。
当我们踏上人生路的时刻起,每个人期望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或者是拥有更多的权与利;再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尊严等。而就在追逐着“得”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我们的“对手”,会不知不觉间伤害到别人的“利益”。“失”也就随之而来,我们或许会失去情同手足的朋友,会失去如生命般珍贵的诚信。在享受着“得”的快乐中,更多的人会漠视“得”所带来的“失”的痛苦。在疯狂地追逐“得”的日子里,“失”只能是收获“得”的必要成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样的“成本”越积越多,“收获”也在与日巨增。这时,我们就知道了,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在倾斜,位置在颠倒。多少人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了“得”的俘虏,多少人在逃避“失”的坎坷路上跌倒了,从此再也没有爬起。这时,我们才懂得:得与失没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是否想到,那些看淡“得”的人,“失”就成为他们生命重重的砝码,而那些追逐“得”的人,也许“失”就成为人生上深陷的“泥潭”。其实,在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无时无刻不在权衡着得与失的选择,在得与失之间忙碌、奔波、找寻。得与失之间彰显着一个人的品格,诠释着一个人的崇高与渺小,书写着一个人的真实价值。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的祖先早已告诫我们得与失的道理。当你选择了夏日的灿烂,也就要失去秋日的浪漫;当你选择背起重重的行囊,也就要承受得起背井离乡的惆怅。甜蜜也好,忧愁也罢,当我们做出了取与舍的决定之后,要承受得起随之而来的那份得与失,它就在你的一念之间。人生失意时,抬头看看天空,无论白天开阔明亮而无际,还是夜晚繁星闪烁而深沉,与之相比,伤心和痛苦是多么渺小而不值一提。人生得意时,低头看看大地,不管是远处天地合一的界线,还是近在咫尺的砂砾顽石,你达不到也控制不了,那么就请把已成曾经的荣誉和骄傲抛在脑后,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背上行囊继续前行。人有欲望,且繁衍得无穷无尽。功、名、利、禄的诱惑,凡夫俗子难以坐怀不乱。于是,这世界便多了纷争,便多了烦恼,便多了喧闹,便多了哭笑。人所想不开的时候,心就会生好多烦恼。
崇尚简单的生活,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少而又少的出头露面换来的是灵性的清净,对人生、对社会的宽容和不苛求,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有条不紊。为生活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不忘乎所以,因为人生需要执着,但更重要的还是随缘。简单地活着,善良、率直、坦荡,就有时间和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的乐趣。像秋叶般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拒绝练就那种江湖油滑的性格,爱自己胜过爱一切人。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修饰自己滋养自己,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秀发,呈现出来的是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白日的尘埃落定,会在灯下读一点书,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依然温婉和悦。放达宽厚,修炼从容的情态,健康的心智。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虽无法忘记,但可以宽宥,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因为自己清楚,有些记忆的惟一归宿是从心灵到坟墓。
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充满阳光鲜花的大道,有时也会有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许多的成败得失,并不都是我们能预料到,也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会是一种快乐。被批评了,没关系,及时改正,吸取教训;受到表扬了,别得意,总结经验,再接再励;得到了,不沾沾自喜,矫揉造作;失去了,不颓废沮丧,妄自菲薄;只要有一颗坦然的心,真真实实的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笑看风云变化,你会发现原来一切也不过如此。
远离刻薄和庸俗,明白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爱情能够给你欢乐,但它同时也给你痛苦;财富可以给你享受,但它也会带来苦恼;成功使你快乐,但是当失败之后痛苦将变得强烈而无法忍受。即使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我们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就算你拥有一百张床,你也只能睡一张床;就算你拥有一千双鞋,你也只能穿一双。就算你可以点上一百道菜,但你能吃多少?最多就只能撑饱一个胃,不是吗?
决心为自己而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流言蜚语,只在乎那一份从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而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种恶作剧的窃喜。人生一世,无非是尽心尽力,对自己尽心,对所爱的人尽心,对生活的这块土地尽心,既然尽心了,便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成败荣辱。很多事便舍得下、放得开,懂得舍,懂得放,自然是春风得意,月明清高。
是啊,与人生俱来的身外物何其多,颇有诱惑力。我若得之,淡然处置,不忘乎所以;我若失之,不大悲大痛,身心不伤。如此这般,才会不被身外物所苦,不被身外物所累。顺其自然这是人每每遇到解决不了问题而又想解决问题处于无奈境地时,搪塞自己内心的一句话。这个理由真好,好的给自己的外在既留有面子,又给自己的内心一点抚慰的.理由。一切无法回答的问题都可以用顺其自然来解释。有时候想想,顺其自然真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也不想,乐呵呵的多好。
人来到人世本来就是来体验的,每个人的财富地位或许有高低之分,但对快乐和幸福的体会并没高低之别。只是有钱人的快乐比较复杂,穷人快乐比较单纯,就只是这点差别。同时拥有几个男人或女人,并不会比较单纯一个的人还幸福。—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乐;得到七的,拥有七分幸福,却只能得到三分快乐;有人先得到,有人后得到,有人什么都没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后得到的后失去,没得到的就不会失去。那个总数是一样。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计较,不必刻意去算计,只要去体验就好。世界本来就是多彩的,有黑就要有白,走自己的路,不要对别人耿耿于怀。或许,当我们的耿耿于怀得到满足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快乐,感觉,这样的意义对于自己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是一种心理的平衡罢了。学会不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我们人性的一个亮点,是宽容的最直白表现。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不在为了一句不相干的话,而让自己去追寻那些虚伪的东西。别想太多,活出滋味就会不一样。
当生活黯淡了色彩,请不要埋怨,要理智地去看待,透过它的表面能折射出智慧的光辉;当伤心难过的时候,请不要沉浸在泪水中深埋,要尝试着去探究深层的道理;当人性的丑陋淋漓尽致的展露在面前时,请不要忘了背后还有善良的一面!生存只有一世,既然没有来生,就应该让此生存在的比较有意义最好,那就过好每一天吧,从现在做起,从此刻行动,不必纠结于过去,把握这个生存的过程,一路看风花雪月、欣赏窗外风景,随时准备在路途下车、无憾离去,也是对此生命的尊重。
【得失的高中议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06-24
高考地理得失总结09-22
浅谈海南发展之得失09-16
2016届高三语文得失总结专题08-14
期中教学与管理得失分析与反思11-29
放弃的高中议论文09-20
高中议论文:人生的航向10-26
个性的议论文高中作文11-25
高中创新与传统的议论文06-18
高中议论文: 积极的消极者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