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品管理办法(精选10篇)
1.大学化学品管理办法 篇一
辽宁科技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提高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运输、存储、使用和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国家标准规定的危险化学品目录,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它化学品。
第四条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纳入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以“谁使用、谁负责”为原则,各相关部门、教职工及学生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义务并承担安全责任。
第五条 任何部门与个人不得擅自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危险化学品,不得擅自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实行学校、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院,以下统称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
第七条 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运输、存储、使用和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职能部门,履行下述规定职责:
(一)教务处、高新技术研究院负责指导各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院起草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二)安全保卫处负责全校剧毒、易制爆、易制毒化学品购买、校内运输的审批与监管工作;组织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检查,配合公安、环保部门监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和废弃物的安全监管;负责指导教学、科研部门危险化学品存储;负责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的申报及实施等工作。
第八条 学院行政负责人为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领导工作,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计划。
学院分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的领导为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直接管理责任人,具体负责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制定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应急预案,组织部门内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剧毒、易制爆、易制毒化学品申购审批,危险化学品存储和使用的监管,负责建立部门危险化学品台账并督促各实验室建立危险化学品台账,做好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日常检查、安全防护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须协助分管领导做好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并对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九条 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管理负有直接安全责任,主要负责制定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规程(含应急处置措施),负责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张贴安全标识及配置防护设施,负责
本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的购买、存储、使用、废弃物处置及日常安全检查等具体工作。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自身安全负全部责任,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学校及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危险化学品台账记录,佩戴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妥善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购买、运输和存储管理
第十条 危险化学品的购买
(一)购买危险化学品须按照国家规定,在具有相应资质的经营单位购买,使用部门及个人不得私下违规采购。
(二)采购剧毒、易制爆、易制毒化学品时,由专人提交采购申请,经学院、安全保卫处审批后报送国有资产管理处,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向省、市公安机关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组织购买。
(三)采购其他危险化学品(不含剧毒、易制爆、易制毒化学品)时,使用人提交采购申请,依程序审批通过后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购买。
(四)学院和实验室应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购买数量,同时落实储存条件和安全防护措施。
(五)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接收校内外转让和赠送的危险化学品,也不得向校内外部门转让和赠送危险化学品。
第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运输单位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并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相关人员应了解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
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三)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入校园须经安全保卫处批准,遵守安全保卫处规定的行车时间、路线及通行区域。车辆负责人员须服从安全保卫处的管理,并配合做好装载的剧毒、易制爆、易制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单位、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经营单位和购买资质情况的核实工作。
第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
(一)危险化学品应按规定储存在条件完备的专用库房、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
(二)危险化学品应严格按特性进行分类存放,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在实验室超量储存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必须根据各自不同的危险特性,分类分项存放在易燃易爆储存柜内,不得混放。
化学性质或防火、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储存室存放。遇火、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进水地点存放。
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
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必须单独存放于符合安全标准的场所并实施重点监管,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领取和双人使用。
办公室、地下或半地下空间、楼道、学生宿舍等场所禁止存放危险化学品。
(三)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应确保具备符合要求的储存场所及设施,根据自
身教学科研使用量及实验室分布情况,采取集中储存管理。
化学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理学院等化学品使用量及存量较多的部门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化学品专用储藏室,在明显位置张贴警示标识,设置安全设施,并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危险化学品储藏室应当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并根据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设置相应的检测、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安全有效。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五)学院应对其危险化学品储藏室、专用仓库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检验。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须保证其使用条件(包括工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须根据所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第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使用场地应符合第十二条相关要求,且必须落实进出人员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出、接触、或使用危险化学品及相关设施设备。
第十五条 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须政治可靠、思想稳定,掌握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个人安全防
护。学生使用危险化学品前,指导老师应详细指导并进行安全培训,讲授安全操作方法及有关防护知识。
第十六条 使用部门须结合自身安全管理特点,配备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员,其必须经过安全培训,熟悉所接触物品的性质、操作规程和防护急救常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
第十七条 使用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审批、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领取、使用完毕后使用教师须全面记载领取、使用、结存情况,并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账账、账物的核对。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相关负责人要熟悉掌握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存储情况。
第十八条 危险化学品仅限用于教学、科研实验,并限当天使用,当天未用或未用完的危险化学品须交回危险化学品储存室保存,不得转让、借用或他用。严禁将危险化学品带出实验场所。严禁在科研、实验范围外利用危险化学品反应或合成其他有毒有害化学品或化学衍生物。
第十九条 使用部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危险化学品丢失、被盗、误用及其他事故发生,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发生化学品丢失、被盗及其他事故,学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保卫处。
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或实验场所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有害化学成分的废液体和废固体,以及化学废物的盛装容器和受其污染的包装物。按安全特性分类,包括普通危险化学废物、剧毒化学废物、易燃易爆化学废物等。
第二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处置前,应按安全特性分类收集和存放,并在容器外注明废弃物成分及危险性。
(一)剧毒化学废物、易燃易爆化学废物必须单独收集和妥善存放,不得混入普通危险化学废物中。学院须结合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产生量及存放情况,建立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临时存放点,临时存放点须远离火源、热源,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张贴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二)化学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相抵触和互相作用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不得混装收集。
(三)实验产生的废气应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未达标的应采取中和、吸收等处理措施,达标后排放。
第二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盛装容器应当符合相应标准,保证完好无损,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材质及衬里要与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相容,应确保不会发生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渗漏、废弃物将容器溶解、腐蚀等现象。容器外应有明显清晰的标识,准确标明废物的名称、成分、规格、形态、数量、危险性等,外文标识的应加注中文注释。
第二十三条 学院(实验室)和使用人员应尽量减少废液、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区分清楚,其处置费用分别由部门预算经费、科研项目经费支付。
严禁将未经无害化处理、可能污染环境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直接排入下水道,或当成一般生活垃圾随意弃置或堆放填埋。
严禁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与一般生活垃圾、生物性废物、医疗废物或放射性废物等混装储存和回收。
第六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第二十四条 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应定期对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最大限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五条 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须定期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第二十六条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包括燃烧、爆炸、泄露、丢失、被盗等)时,事故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按《辽宁科技大学应对突发事件总预案》及《辽宁科技大学剧毒化学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第二十七条 对造成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学院和个人,视情节和后果轻重给予相应处罚;构成违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学院在新建、改建、扩建教学、科研场所或设施时,凡涉及危险化学品,须在施工前后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后方可实施、使用。
第二十九条 各学院须根据本办法,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学校其他部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本办法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最新规定相抵触的,按国家法律法规最新规定
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下发之日起施行,特殊问题由学校研究决定。
2.大学化学品管理办法 篇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 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提供了全新型的教学环境, 便于学生进行各种虚拟实验课程的学习与操作。教师与学生可以使用仪器设备, 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利用虚拟器材装备等, 既能完成经典实验或案例的模拟操作, 又能满足师生自由组合, 创新设计实验的要求。
2 应用现状
2.1 优势
2.1.1 教学内容
扩大教学内容存量, 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且增添了趣味性、灵活性、实用性, 为学生提供了人性化的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 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能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比如画面, 声音, 视频等结合的展示, 使化学中难以理解的微观世界以及操作上有限制的化学反应, 变得生动、形象、真实, 易于理解, 呈现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
2.1.2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虚拟实验室中, 采用高科技技术, 充分应用多媒体的表达形式, 将仿真动画, 实验录像以及操作说明有机结合起来。好处在于使每个实验的操作达到高程度的模拟与仿真, 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切身感触且实现实验操作, 并且提供及时的数据参考与反馈, 能及时修正实验模型, 便于实验操作的掌握与积累。同时学生既可以在虚拟实验台上, 亲自动手操作课本实验与体验经典实验, 又可以自主设计、创新、实践、检验的新的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并且模拟实验能够有效避免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毒副产物的排放, 以及化学过程中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同时有些实验所需的物力人力财力巨大, 应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 可以节省空间和时间, 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的理念。
2.1.3 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教学辅助信息管理系统, 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 个人可以在其中更改、添加、删除相关个人信息, 便于教师与学生及时的交流。同时教师通过合理设定评分参数进行成绩评定, 使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考核结果等能够得到快速、客观、舍理的评价, 学生也可以进行及时的成绩查询, 得到反馈与帮助。同时还包括更为丰富的实验项目管理信息, 主要有课前预习题、实验基本信息、数据记录表等多方面信息, 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科研, 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实现最优化的师生教学信息管理与利用, 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2.2 不足与限制
从硬件设施方面看, 现在的智能化辅助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 各种技术如信息管理系统, 虚拟实验室等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能做到真正的一体化管理, 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查询, 多方的即时交流与互动, 以及模拟仿真实验的普及与推广。同时受限于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产出比, 以及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 还不能构建完善的先进的智能化教学与管理平台, 和庞大实用的实验教学基地。
从软性的应用方面看, 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理论教学或学习, 忽视实验的重要性, 或者认为智能化辅助教学只是空架势, 新颖却不实用;或者认为信息管理太过繁杂, 并不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没能真正发挥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对大学化学实验教育的帮助。二是对于高技术智能化辅助的过度依赖, 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学生过多关注高科技带来的新鲜感, 从而忽视了真正教学的目的。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 着落点应该是化学教学与学生管理, 智能化只是辅助的一种手段, 不能因滥用高科技技术反而分散学习重点。
3 发展趋势
3.1 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这同样也适用于大学化学智能化辅助教学的未来发展。网络的连接与应用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资源与信息的传播和传输速度, 实现及时的资源与信息共享和利用。同时大大缩短了教育之间的距离, 能实现的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家的教学交流与实验共享。并且建立在网络背景下的合作学习平台, 不仅仅能够提供硬性的指标, 如资源数据等的更新共享, 还能充分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达到更好的资源配置效果。实现全面的人与人, 多对多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 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来源, 接触到平时难以获得的学习机会, 如网上课程, 讲座播报, 即时演讲, 视频会议等, 实现不同层级不同方面乃至不同领域间的交流和讨论, 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要求与目标, 自主、自助进行选择, 安排学习内容, 实现合作学习, 规划实践活动等。
3.2 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依托于庞大的数据库存量, 高速的运行方式, 和快捷的传播速度。所以需要确定并遵循统一的设计与研发标准, 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应用的普遍性以及无限可能的外延性。建立成系统的, 有序可查的, 有统一标准的, 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有利于信息的收集整理, 数据的分析应用, 以及资源的上传共享, 从而保证对教学的帮助,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共享化学实验的数据, 分享教育学习的经验等, 从而实现对整个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利用, 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3.3 向虚拟化方向发展
虚拟实验室是智能化辅助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与重点, 能够有效解决实验中面临的不现实、不具操作性、不能理想开展的尴尬。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 运行、计算与传播速率的提高, 数据库朝着大容量小体积的不断完善, 以及各种机器人模拟, 智能化服务的推进, 还有触屏界面和感官技术的发展, 虚拟化实验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同时从实际角度出发, 受限于时间空间, 节约成本与绿色化学也要求了虚拟实验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也能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自主设计, 模拟实验, 记录仿真变化, 建立数据模型等更好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与发散性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随着近几年实验教学在高校化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 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以科学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手段讲解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利用实验数据等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同时要注意明确教育目的, 分清教学主次, 将智能化辅助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 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创新思维的开发, 真正实现实验教育的普及与目标。
摘要:大学化学实验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虚拟实验室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样化真实化的化学教学活动、高效化科学化的学习管理系统。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辅助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却也反应出一些问题。针对现存问题进行解决以及在现有应用范围内加以扩大, 是未来智能化辅助的发展趋势, 同时在教学中会占更重要比重。
关键词:大学化学,智能化辅助,利与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冉国芳.大学化学实验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2.[1]冉国芳.大学化学实验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2.
3.大学化学品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大学基础化学中学化学知识点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oal of talented people Changed for the 21st century , the situation of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is changed too.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knowledge 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course for freshman .The correlation educator studies of how the freshman to adapt university stud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how the middle school to transited university study .The pap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of general chemistry and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lor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linking of two in chemistry teaching .Coming up with suggestions of reference for teaching wa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and reforming of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The university's basic chemical;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knowledge spot; link up
大一基础化学教学是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1],同时又为后续课程奠基铺路,其中的衔接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此项研究找出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教学的联系与区别,为实现学生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平稳快捷的过渡到大学内容,达到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及教学参考.
1 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总体来说,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这对大学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角度去鸟瞰和透视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那些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透彻理解、准确掌握这些化学知识.
2 如何做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
中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时,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知识容量大幅增加,难度增大,思维方式从直观、定性转变为抽象、定量,没有了大量的“题海”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各个学科之间似乎较为零散,联系不强.而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起点的学习.这就提示教师要注意选材,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并服务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2.1 大学基础化学课的切入点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结构随着所学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都以无机化学作先行,以无机化学作切入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基本能够建立在高中平台上,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与中学有部分重复,知识梯度也不大,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2.2 针对专业特色衔接好化学教育
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新生入学后,应注意利用班会、讨论课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将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动机[2].
②训练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章节,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在一门课程的前几节课,不妨先沿用中学“扶”的方法,重点部分尽量仔细,板书不要省略步骤,得到结果后再重复强调一次.
③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是中学比较缺乏的一环,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设计解决问题.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互勉共进的良好学风.
3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可以说,80%的中学化学知识与无机化学的学习内容相关.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发展,社会需要”为原则,注重學生去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是否科学、有无局限性,并努力探讨所学知识在可能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满足基础教育战线的需要,同时也为社会输送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化学专门人才和其他人才.
4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基础化学与中学化学相关知识点内容的分析归纳,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进行研究,提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好基础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为实现学生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平稳快捷的过渡到大学内容,达到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及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锦泉.强化大一化学概念跟中学的衔接点的教学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1999,(5):12-15.
[2] 翟润瑟.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征架起衔接的有机桥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4(2):46-47.
4.大学化学品管理办法 篇四
2011年学生组织换届竞选方案
2011年9月,我院学生会、社会联合会、团委办公室、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分团委五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2010-2011年任期届满,为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政治修养,工作责任心强,并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继续为组织工作,实现学生组织人员调用,营造完善学生组织机构,为学生干部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同时协助我院领导和老师,全面提高我院学生素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拟定换届办法如下:
一:竞选人员基本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
1.思想方面: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政治思想素质高。坚持学生群众路线,正确行使权力,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艰苦朴素,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目标。
2.生活方面:作风端正,生活简朴,积极乐观,身体健康,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代表。
3.工作方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学生工作事业,热爱学生服务事业,熟悉学生组织相关的管理工作,有丰富的知识水平,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强工作业绩突出。
4.学习方面: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并使用办公软件。
5.竞选者应为09级学生干部,并在组织中有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
二:竞选程序
1.申请:自9月5 日起可申请报名,在指定邮箱中下载报名表格,需有本人按照规定要求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于9月 日交与团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进行确认与统计。
2.初审:9月 7日经由团委闫磊老师对申请人员进行初步审核,符合竞选条件的学生,进入第二轮的面试。
3.面试:院领导和老师对已经通过初审的学生进行面试。时间为9月日下午,地点为团委办公室102房间。
4.审核:面试结束后,由院领导根据组织考察和个人意愿,商议决定每个职位最佳人选。
5.公示:将初步确定的人员名单向全院公示,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
6.考察任命:根据组织考察结果,确认化学化工学院2011年学生会、社会联合会、团委办公室、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分团委五大学生组织部长及以上干部名单。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录取原则。2.广泛动员。及时准确全面的向学生传达通知积极动员学生报名,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参与。
3.严格程序。在公开选拔过程中,严格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对候选人的考察贯彻竞选的全过程,一旦发现舞弊现象,立即取消竞选资格。
附: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年学生组织换届竞选申请表 附: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年学生组织换届竞选职位设置
一览表
附:关于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年学生组织换届竞选通知(海报)
5.大学化学论文 篇五
安强周
航天学院:工程力学
学号:1121810120 联系方式:***
邮箱:1015544240@qq.com
摘要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关键词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生物技术
一·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其后果: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种。
(1)慢性中毒.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对人体主要产生慢性毒害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城市大气的化学性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2)急性中毒.在工厂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并且无风、多雾时,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不易散开,就会使人急性中毒。
(3)致癌作用.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有多环芳烃类和含铅的化合物等。燃烧的煤炭、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致癌物质。
大气中的化学性污染物,还可以降落到水体和土壤中以及农作物上,被农作物吸收和富集后,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还包括大气的生物性污染和大气的放射性污染。大气的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病原菌、霉菌孢子和花粉。病原菌能使人患肺结核等传染病,霉菌孢子和花粉能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大气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自原子能工业的放射性废弃物和医用X射线源等,这些污染物容易使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等。水污染与人体健康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含有Hg的工业废水流入河流以后。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①.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三类。
②.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③.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
二·建立绿色化学·减少环境污染。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本”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1 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1)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55.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2)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① 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②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③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31.10℃,7 477.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1.3 催化剂的选择;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作为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作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6.大学化学论文 篇六
[关键词]汽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改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也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增强,化学已深入渗透到机械、电气、热能、材料、建筑、信息、生命等各个学科领域,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应的化学类基础课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在汽车相关专业实施大学化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门重要课程。将化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活动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社会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校汽车学院为重庆市建立“西部汽车城”、“世界摩托车之都”的重要依托单位。目前设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地面武器机动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为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业。今年对所有大一新生新开设了大学化学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工程实践中对一些涉及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有的化学知识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有的直接与汽车类专业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有的在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课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学习。为了满足汽车类专业的教学需求,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对目前我校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进一步优化。
2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大学化学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汽车专业的新生更好的学习大学化学,必须首先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2.1与中学化学知识的全面衔接
由于我校《大学化学》课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大多数人还处于初入大学的迷茫期,常常表现为自学自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较欠缺。同时中学化学中很多知识点相对较简单,没有完整的理论构架,学生只能掌握“皮”;而大学化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合理,学生能够看到“肉”。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既要讲出知识点的深度,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序渐进,对比中学的所学,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整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和目的。
2.2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区分讲解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会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表现出更大的兴趣。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提炼,紧密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区分讲解。例如,对于目前电动车的大力发展,提出动力来源,进而引申出清洁能源的相关知识以及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进一步可以对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各种不同电池之间进行优劣比较。也可以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使学生对汽车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加以改进。还可以将热力学原理与汽车内燃机工作过程相结合进行讲述,提高学生的兴趣。
2.3与前沿科技接轨,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结合当前专业方向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科学成果,适当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或重大发现或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科的精髓。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时,可以针对全球变暖的话题引出对于各种环境污染的最新治理方法。又如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讲解化学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福岛事件、“神八”升空等事件,都是我们鲜活的素材。
3抓住大学化学课程的特点,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法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而互动式教学则能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使学生逐渐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用于课堂讨论。可以根据科研和工业生产实际提出一些实际科研或生产问题,启发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听课思考,并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自己讨论问题的答案,自己回答这些工业实际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言,发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可以诱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经历这样的教学互动,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仅让所学的理论不再成为空中楼阁,而且又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学生们的工业知识。
3.2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为新型的教学课堂带来非常好的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可以插入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很多物质的结构以及装置等更形象、更真实地反映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3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课堂实验示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如果将温度定在150℃更有利于游离水的脱除。另外,加氢装置常用理论烘炉曲线中的升温速度[3]均较示例装置升温速度慢,在低温下控制低的升温速度有利于游离水的充分脱除。此外,升温速度还必须依据炉衬里的具体性质来确定。
2.2 DCS停电
由图2实际烘炉曲线可以看出,当烘炉至41 h时,炉膛温度突然下降,反应加热炉熄火停炉。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是电源切换时,不间断应急电源(UPS)未正常供电,导致DCS停电,反应加热炉主火嘴切断阀联锁切断,熄火停炉。停炉5 h 34 min后重新点炉,点炉前对燃料气管线进行氮气置换,测得燃料气管线中氧含量<0.5%(v)后,引燃料气置换氮气,用蒸汽吹扫至炉膛内可燃气体含量分析合格后,点长明灯,以10℃/h升温,将反应加热炉温度升至110℃,并恒温39 h10 min,再升温。
2.3紧急泄压阀故障
烘炉至112 h时,紧急泄压阀仪表故障,突然打开,导致反应加热炉主火嘴切断阀再次联锁切断,加热炉主火嘴熄灭。操作人员立即在软按钮控制面板上关闭紧急泄压阀,联锁复位并打开加热炉主火嘴切断阀,点火升温。由于该事故并未造成加热炉熄火停炉,所以未进行炉膛置换及燃料气管线置换,而是迅速点燃主火嘴,恢复升温。
2.4炉膛温度突增
加热炉炉膛温度升至350℃恒温期间,在瓦斯压力、流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增点长明灯及主火嘴、且未改变其燃烧状况下,炉膛温度迅速窜增约100℃。经排查,温度突增的原因为仪表故障,炉膛两个温度热电偶同时升高了约100℃,但是炉管温度相对稳定。针对这种突发情况,操作人员以炉管温度为准,控制炉膛温度在460℃恒温,同时联系仪表人员对炉膛热电偶进行校对,确认仪表正常后,内操方以炉膛温度为准,控制烘炉温度及烘炉速度。
2.5衬里脱水问题
脱除游离水阶段发现炉膛衬里脱水[4]上下部不均匀,上部衬里脱水快,下部衬里脱水慢,且戴手套触摸时,下部衬里局部为常温,主要原因为:长明灯点的少,导致部分衬里无法烘到;长明灯燃烧状况不好,有的长明灯手阀卡量,导致燃烧不充分。
处理方法:定期切换长明灯,保证炉膛各部位受热尽量均匀;
调整长明灯燃烧情况,保证其充分燃烧。
2.6未安装O2、CO含量分析仪
由于烘炉前尚未安装烟气O2、CO含量分析仪[5],无法根据烟气氧含量进行调节,导致加热炉热效率偏低,且燃料气消耗增加,炉管氧化加快。
3烘炉后的检查及问题处理
烘炉后进入反应加热炉炉内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见表2)。
4烘炉小结
(1)烘炉操作中要注意低温下定期切换长明灯且确保火焰充分燃烧,使炉膛各部位受热均匀,尽量降低衬里皲裂的可能性。
(2)个别火盆耐火砖之间裂度过大。一方面加强施工过程中耐火砖砌筑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避免出现烘烤不到的盲点,导致高温状态下盲点部位迅速升温而产生裂缝。
(3)烘炉前务必仔细检查并充分调试好设备、仪表、电气并尽量避免人为偶发事件的发生,如烘炉过程中炉膛温度的突增、DCS停电、紧急切断阀触片松动等,如上现象不仅延长了烘炉进程,也影响了烘炉的效果。
(4)烘炉曲线的制定问题。烘炉实践发现脱除游离水的温度定在150℃更有利于游离水的脱除。
(5)部分炉管与支撑脱离。该问题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缺失,炉管的施工影响到加热炉的长期稳定运行。另外,炉衬的施工对保证加热炉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把质量关,确保加热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罗剑琳,胡景梅,孔祥丹,等.烘炉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J].化工工程与装备,20xx(7):57-58.
[2]刘云桃.管式加热炉技术问答(第二版)[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xx:81-82.
[3]孙文立,赵俊芳.二段转化炉烘炉工艺过程[J].大氮肥,20xx,28(2):87-90.
[4]王晓东,聂柯夫.中、德7.63 m焦炉烘炉方法的比较[J].燃料与化工,20xx,37(9):34-35.
[5]钱家麟.管式加热炉[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637.
[6]李文辉.炼油加热炉炉衬的回顾与展望[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xx,26(6):17-21.
7.大学化学教学研究 篇七
在众多的大学课程中,大学化学是讲授化学知识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突出本课程基础性,科学性,理论性,搞清楚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了解物质结构等基础知识。基于化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应用性等特点,教学安排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化学学科前沿的发展科普讲座,了解当前化学学科发展现状,恰当地介绍与各学科交叉渗透的状况,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化学问题进行探讨。
1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绪论提领,各章相串,知识结构清晰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大学化学课程初始,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我们专业也要学习化学课程,我的专业和化学学科有什么联系吗?这些疑问反映了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存在问题,多数学生对于化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认识是模糊、片面;对化学学科地位和发展趋势等认识更是存在问题,甚至全不知晓;对当前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向其他学科渗透趋势明显,将会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发展这种变化趋势并不了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对大学化学这门课程开设产生很多疑问。解决这些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告知学生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学习这门课程首先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3]。
绪论课是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第一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4]。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应着力突出其引导作用[5]。在这一环节中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至关重要,并且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当化学学科的发展,启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充分利用绪论课的教学,结合化学学科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解决他们认识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了解化学不仅在医疗、农业、工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天文、国防、能源、环保等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化学,社会将无法进步,甚至无法生存。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若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认知的效果往往不错。当学生建立学习化学兴趣后,他们对化学问题的感受就会敏锐,有了良好情感交流,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知识会牢固[6]。在绪论课上还应该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的框架结构及学时分配, 借助串讲使学生构建教材基本知识体系,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大学化学课程的全局意识。
大学化学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多,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各章节之间衔接,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各环节的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才能让学生整体把握学习方向[7]。我在开始一个新知识点、新章节的教学时,注重加强与其他知识点联系性的分析;在结束一章或一个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结构梳理,找出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对各部分的内容特别注意发展它们的横向逻辑关系,力求把学过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点的完整认识,使学生更牢固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例如在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后,为了引出物质结构基础的学习,可以适时的加入这几个知识点联系,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概念讨论了物质间进行反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宏观上显示了各种物质性质的差异。为了深入研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必须进一步在微观上考虑物质的结构。再如学习电化学和水化学之前,要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电化学和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都应遵循所有化学反应遵循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一般规律原理,由于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及平衡存在于电化学和水化学中,电化学和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及平衡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作进一步的讨论。这样教学强化各知识点联系,突出知识的概括与升华, 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领会知识,加大思维连续性,培养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而系统的知识。
2 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8]。每章节学习前,让学生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或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中利用少量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后思考已掌握的化学知识能否解决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搜集资料、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也认识到化学在他们所学领域内的重要性与生活密切关联性。学生们带着问题上课,用知识解决问题,参与性强了,积极性就高,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的专业和化学关系不大了。另外,我们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话题进行交流学习。例如,学生们学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后,针对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搜集到了相关视频材料与同学们分享,使每个人都了解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学生既看到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学习化学兴趣的同时,又感到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宣传材料倡议同学们借助化学知识,从化学角度改善生活环境做出努力[9]。学生们学习电化学后,有位学生利用电化学知识自制电池,拿到课堂展示。还有学生讲解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同学们意识到电池回收利用的问题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疑惑的问题较好的解决了。在学生参与教学以后,学生发现利用化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问题,化学离生活不再遥远了,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的确与化学密切相关。课堂教学中,突出化学学科和各专业学科的联系,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的教学[10]。
3 重视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目的不是仅仅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创新意识[11]。我们在学习缓冲溶液相关知识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制备pH=10的缓冲溶液,并用实验方法验证配制缓冲溶液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切实了解缓冲溶液的性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感性的认识彻底消化吸收。在这个设计实验环节中,还有位学生通过在水中加入少量的强酸和强碱后观察pH值变化研究实验,进一步突出了缓冲溶液对少量强酸和强碱有缓冲能力。别小看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学习反应动力学知识后,我们安排了一个“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实验,每三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实验环节。这次实验除了使学生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几个因素,还要求学生除了实验操作正确,熟练,还要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实验过程中统筹安排,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记录分析实验数据中,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养成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教学环节始终贯穿要勤俭节约、倡导团队相互协作,提出勇于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开展大学化学教学,使这门课程能够担负起拓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各项能力的作用,我深入挖掘教学素材,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了解当前化学学科发展,又能够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用化学观点思维方式解决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家在揭示化学规律时的研究思路以及严谨求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9]。
总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兴趣,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挖掘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教师要有浓厚的教学兴趣,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工作,改善教学效果而努力。还需要教师的情感、心理、审美等多方面的投入。
摘要:大学化学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绪论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将各章节的知识点串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感受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知识点牢固掌握,准确吸收。
8.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实践 篇八
关键词:有机化学 实践 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①,是一门探讨有机分子结构、性质、有机反应途径、机理以及相关产物分离与结构鉴定的基础科学②。在本校化学、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有机化学被列为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同时设置了有机化学实验课,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开设本课时,学生已经修过普通化学,然而,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依然容易感到内容多、头绪乱、学习吃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提高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以更好地推进有机化学教学。
一、认真备课,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正确引导
备课时需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和重点。例如,在给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讲授有机化学时,需向学生阐述有机化学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在药物合成过程中所用到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特别是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减少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在讲到乙烯聚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聚合物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说,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聚乙烯,常用药物纯化分离、污水治理领域的膜分离技术,其核心部件膜组件也大多是高分子聚合物,比如聚醚砜超滤膜、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聚氯乙烯微滤膜等。而在膜技术领域,膜污染问题是制约膜技术发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对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这些都要用到有机化学相关知识。通过这些事例,进行专业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有机化学中涉及到大量化学方程式、电子结构、分子构型等抽象概念,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在讲解相关反应机理时,对于化学反应过程最好做成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解碳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中,电子跃迁,轨道的杂化过程可通过flash动画演示,教师应结合每一步动画讲解相应的机理,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过程有宏观的认识。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对于一些反应过程必须利用板书进行详细的讲解,过分依赖课件有可能造成细节讲解不透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③。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化学这一章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有关蛋白质的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中进行讲解。例如,在生活中,如果误服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食物,如何采用急救措施,其解毒原理又是什么?儿童重金属中毒会对其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查阅,搞清楚相关问题的原理,同时又增加了生活常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阶段性实验教学,首先安排一些趣味性、实验性较强的验证实验④,例如,阿司匹林、染料合成、茶叶提取咖啡因等。对于这类实验,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另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还可安排一些开放性实验,实验室在特定的时间内向学生开放。例如,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环境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研究,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到城市污泥好氧生物发酵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课题的参与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对一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学习中主要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扩大知识面,而不能过分的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单纯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因此,需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的比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章节实际内容,布置综合性知识总结论文,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学习报告,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个别有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整理设计有机化学小课件,在学生中进行讲解,并对相关学生进行加分,以提高其积极性。
另外,适当增加课堂提问和设问并给出成绩记录,也能有效地提高和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结合随堂小考、课堂提问、综述论文、课件等平时成绩,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考查,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而不是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与展望
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知,完善与改革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联系学生专业,注重引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新动向,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减小卷面考试分数的比重,考核形式灵活多变,使其更能反应学生的真实综合能力。总之,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本学科的特点,针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合理把握和划分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层次,借助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适合本课程的特色教学模式。
注释:
①殷焕顺,周杰,钱萍,等.有机化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07(35):61-63.
②孟晓荣,杨清翠,江元汝,理工类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1):1-2.
③陈牲,刘平. 探究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教育创新,2012(11):221-222.
④高尚,赵建勋,梁庆成,蒋大勇,秦杰明.材料科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 84-85.
作者简介:
9.西南大学(有机化学) 篇九
氨基酸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葡萄糖
3、E.、5、6、下列方法中,()可以使糖的碳链增长。
佛尔递降法 芦福递降法 克利安尼氰化增碳法
碳二亚胺法
7、请对下列分子进行合理的切断,并写出其合成子()
8、9、写出对氨基苯乙酮的结构()
10、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的脂肪内,属于___萜化合物。
二 单 三 四
11、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精氨酸 赖氨酸
12、下列基团中____不能用来保护羟基
THP(四氢吡喃基)
对甲氧基苄氧基甲基p-MeOC6H4CH2OCH2―简写为PMBM
硅保护基,例如三乙基硅基(TES)苄基
13、下列反应中,(Aldol缩合反应)不属于周环反应。
14、判断题
15、芳香胺的碱性比氨强。
A.√ B.×
16、乳糖用酸水解,得一分子D一半乳糖和一分子D一葡萄糖酸。
A.√ B.×
17、氨基酸的熔点很高,多数氨基酸受热分解而不熔融。
A.√ B.×
18、胺很容易氧化,特別是芳香胺,大多数氧化剂使胺氧化成焦油状的复杂物质,但是过氧化氢、过酸能使三级胺氧化为氧化胺。
A.√ B.×
19、羧酸比酰卤、混合酸酐或活泼酯都活泼,因为一X,一OR(R中有吸电子基),一OCOOR,都是比一OH较好的离去基团。A.√ B.×
20、Hinsberg反应可用于分离鉴别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A.√ B.×
21、喹啉、异喹啉是三级胺,具有碱性。
A.√ B.×
22、Fehling试剂或Benedict试剂常与醛糖及酮糖反应产生氧化亚铜红色沉淀,这类糖称为还原糖。
A.√ B.×
23、氨具有棱锥形的结构,氮用sp3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3-s σ键,成棱锥体。
A.√ B.×
24、A.√ B.×
25、吡咯的α-C、β-C和N上均能发生质子化反应。而实际上,N上的质子化是主要的。A.√ B.×
26、氨具有平面的结构,氮用sp2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2-s σ键,成平面结构。
A.√ B.×
27、卤代烷与氨或胺的反应,称为Hofmann烷基化反应,是制备纯净的一级胺的好方法。
A.√ B.×
28、凡是具有游离氨基的氨基酸水溶液和水合茚三酮反应时都能生成一种黄色的化合物,反应十分灵敏,是鉴定氨基酸最简便的方法。
A.√ B.×
29、A.√ B.×
30、苯炔是一个高度活泼的亲双烯体,能与大多数1,3-二烯类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即双烯反应。
A.√ B.×
31、所有属于4n+2体系的共轭多烯在基态时的HOMO也都有相同的对称性,加热时必须采取对旋关环的方式。同样,它们在激发态时的HOMO也都有相同的对称性,所以光照时,必须采取顺旋关环的方式。
A.√ B.×
32、脯氨酸是碱性氨基酸。
A.√ B.×
33、苯并五元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在杂环的C-2位上发生。
A.√ B.×
34、萜类化合物可以看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戊二烯分子,以头尾相连的方式结合起来的。
A.√ B.×
主观题
35、氨基酸中的手性碳原子可以用R、S构型法标记,但与糖一样,更习惯用D或L构型法标记。天然的氨基酸多数是_____的。参考答案: L构型
36、在合成多肽时,一些侧链的基团需要保护起来,特别是巯基,很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用______将它保护起来。参考答案: 苯甲基
37、参考答案:
38、完
成下
列参考答案:
39、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0、参考答案:
反
应
41、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2参考答案:
43、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4、完成下列反应式:、参考答案:
45、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6、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7、参考答案:
48、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9、蒎烯中有一个不稳定的四元环,很容易发生______,使碳架发生改变。参考答案:
碳正离子的重排
50、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51、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52参考答案:
53、参考答案:
54、完
成下参考答案:
列、反
应
55参考答案:
56、Edman方法中,用______和N端的氨基反应,生成苯氨基硫代甲酸衍生物。参考答案: 异硫氰酸苯酯
57、用于保护氨基的两个最重要的化合物是______和______。参考答案:
氯代甲酸苯甲酯;氯代甲酸三级丁酯
58、____被认为是最小的一个蛋白质。参考答案: 胰岛素
59、参考答案:
60、D-葡萄糖及______互为C-2差向异构体。、参考答案: D-甘露糖
61、参考答案:
62、Sanger方法是利用氨基和______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参考答案:
2,4-二硝基氟苯(DNP)
63参考答案:
64、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65、D-葡萄糖与D-甘露糖可通过_____转变为D-果糖。参考答案:
不对称差向异构化
66、参考答案:
67、为什么吡啶具有碱性?
参考答案: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与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每个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p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共有6个[符合(4n+2)]个p电子形成环状封闭的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被一对电子占据,未参与成键,可以与质了结合,所以吡啶 具有碱性。
68、以甲苯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参考答案:
69、试写出LiAlH4还原酯的机理。参考答案:
70、三甲胺的分子量比二甲胺大,但其沸点比二甲胺低,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三甲胺分子氮上没有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二甲胺分子氮上有一个氢原子,可与另一
分子氮形成分子间氢键,沸腾要破坏氢键,故沸点较三甲胺高。
71、为什么氨基酸的熔点很高?
参考答案: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碱性基团——氨基,又有酸性基团——羧基,所以分子以内盐(internal salt)的形式存在,即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由于两性离子间静电引力较强,所以
氨基酸的熔点很高,多数氨基酸受热分解而不熔融。
72、如何进行淀粉的鉴别?
参考答案:
最常用的鉴定淀粉的方法,就是遇碘后变为蓝色。这是由于直链淀粉形成一个螺旋后,中
间的隧道恰好可以装入碘的分子形成一个蓝色的络合物。
73、简述硝基苯的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
硝基化合物中的氮原子呈sp2杂化、其中两个sp2杂化轨道与氧原子形成σ键。另一个sp2杂化轨道与碳形成σ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两个氧原子的p轨道形成共轭休系,因此
硝基的结构是对称的。硝基苯中,硝基氮、氧上的p轨道与苯环上的p轨道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轭体系。因此,硝基苯是一个平面结构。
74、什么是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参考答案:
一个有旋光的化合物,放入溶液中,它的旋光度逐渐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现象(mutamerism)。
75、由指定的原料及不超过五个碳的有机原料和必要无机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
参考答案:
10.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篇十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目的和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
1.绪论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具体安排
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 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误差和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
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规和数据的正确表达 实验仪器的合理搭配
3.数据的列表与作图规则: 数据的列表规则
直线图(作图的要求,注意事项,作图的精确度等)
曲线图(作曲线图的工具,注意事项,作图精度的表示等)作图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地位和运用
Lotus-1、2、3程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恒温槽的装置及性能测试
本实验包括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讲座,总学时为7。作为物化的基础实验首先进行。1.1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装置恒温槽和又快又准地控制温度的技术
1.2 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并能分析各种条件下所得灵敏度曲线的特征
1.3 了解水银温度调节计的控温原理及提高控温精度的相关事宜 1.4 了解电子继电器的控制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1.5 掌握水银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校正技术
2.燃烧热的测定
本实验是物化的基本量热方法,必须讲解量热方法的原理,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获得有关热化学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训练。总学时为7。
2.1 熟悉量热计的构造原理 2.2 了解C卡的测定原理
2.3 掌握氧弹式卡计的实验操作技术 2.3.1 氧弹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
2.3.2 氧气钢瓶和氧气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3 燃烧丝的固定技术和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测)及点火技术 2.3.4 掌握温差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2.4 了解雷诺图校正热传导的原理
3.差热分析和金属相图的绘制
本实验采用一台差热仪分别完成两个实验,采用密封小坩埚装填不同组分的金属样品,达到节约样品的目的。绘制CuSO4·5H2O热分解反应的差热分析图,掌握热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1 了解PCR-1差热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2 了解差热仪中样品板和参比板的位置,掌握参比物的选择条件 3.3 掌握差热曲线的分析和运用 3.3.1 确定相变温度 3.3.2 确定相变热的大小
3.3.3 由差热曲线分析图判断CuSO4·5H2O中五个结晶水的结构状态 3.3.4 用差热分析法绘制Pb-Sn相图
3.3.5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及校正技术 4.碳酸钙热分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相平衡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气相产生的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学到中温控制和测量技术、低真空系统的操作技术等,由测定CaCO3的分解压计算CaCO3在101.325 kPa压力下的分解温度及其分解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在本实验中穿插讲解真空技术有关事宜。总学时为7。4.1 中等温度的控制与测量 4.1.1 了解PID控温与断开式控温器的区别;掌握该控温仪的使用和维护
4.2 低真空系统操作技术
4.2.1 了解机械真空泵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维护方法 4.2.2 了解低真空系统的测量技术及检漏技术 4.2.3 掌握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5.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采用静态法测定环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求其平均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体系减压、检漏的技术,掌握机械真空泵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5.1 掌握体系减压的安全事项 5.2 掌握静态等压测量原理
5.2.1 了解平衡管的构造原理、掌握装样操作 5.2.2平衡管内空气的排除方法 5.2.3 缓冲瓶的作用
5.2.4 掌握机械真空泵的使用方法 5.3 学习体系的减压操作及检漏技术 6.双液体系沸点—组成相图的绘制
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确定体系的最低恒沸点及其组成。通过实验掌握沸点—组成相图的制作及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和维护。总学时为7。6.1 了解分馏原理的应用
6.1.1 了解恒沸点仪的分馏效应 6.1.2 了解气液两相的平衡原理
6.1.3 防止液体的过热现象和分馏效应的方法 6.2 沸点的测定
6.2.1 玻璃水银温度计的正确安装和校正 6.2.2 正常沸点的准确测定 6.3 阿贝折光仪的正确操作
6.3.1 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6.3.2 阿贝折光仪的校正方法及恒温操作 6.4 超级恒温槽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7.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测定酸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掌握测定原理及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7.1 掌握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7.1.1 掌握动力学测定的“三要素”(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测定方法,特别是如何根据反应的特征选择测定浓度的适当方法),总学时为7。7.1.2 了解物理法测定浓度的原理 7.1.3 掌握测定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7.2 掌握旋光仪的使用
7.2.1 掌握旋光仪测定浓度的原理
7.2.2 掌握自动及手动两种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2.3 利用旋光仪判断物质的旋光性(左旋或右旋)7.2.4 测定物质的恒温方法及效果差异的判别 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已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总学时为7。
8.1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8.1.1 掌握根据反应特征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几种适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8.1.2 掌握反应物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8.1.3 反应体系恒温好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8.1.4 了解反应时间的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2 电导率仪的使用与维护
8.2.1 了解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8.2.2 了解电导率仪的校正方法 8.2.3 掌握铂黑电极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并分析铂黑被沾污后对测量的影响及如何确保铂黑电极的清洁
+2-3+9.Ag催化S2O8与Cr反应的动力学 这是一个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类反应的3+研究方法,根据反应的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r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去探索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总学时为7。9.1 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3+ 9.1.1 学习测定相对于S2O8、Ag、Cr的分级数的实验方法
9.1.2 了解离子强度对液相离子间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如何消除离子强度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9.1.3 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9.2 掌握724型微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措施。10.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是一种精确又简便的实验方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重要又基础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如何把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为一个原电池及如何采用对消法原理去测定恒温恒压只做电功的条件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最后求算该反应的热力学量。总学时为7。10.1 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原理
10.1.1 明确对消法基本线路图的原理,并按原理分析及排除实验故障 10.1.2 明确对消法操作中的调节旋钮的关键方法: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不灵敏到灵敏及随按随放的操作规程
10.1.3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及检流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10.2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0.2.1 根据反应特征设计成原电池(先根据化学反应中离子的还原或氧化,分成两个半电池,按两个半电池溶液的特征考虑是否采用盐桥隔离,把反应写成电池表达式)
10.2.2 学习盐桥制备的要求及制法
10.2.3 掌握锌电极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0.2.4 掌握铂电极清洗及活化方法
10.2.5 组装成原电池并进行恒温恒压处理 11.氢在铜电极上析出反应极化曲线的测定
用简易恒电位仪测定氢在铜电极析出的过电位,然后应用Tafel公式求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明确在电解过程中造成氢析出过电位的原因及同时产生的几种过电位的形式,为了准确测定氢析出过电位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总学时为7。
11.1 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组成
11.1.1 了解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作用及制备的注意事项 11.1.2 了解组装成电解池的方法 11.1.3 明确通入氢气的目的及方法
11.2 掌握简易恒电位/电流仪的使用方法 12.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 采用界面法和希托夫法测定H、Ag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学会使用库仑计。
12.1 掌握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12.2 掌握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2.3 了解库仑计的使用方法
13.电动势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采用电动势法测定H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总学时为7。13.1 掌握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原理 13.2 掌握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3.3 以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组成单液电池 13.4 测定电池电动势并求算 14.电泳法测定电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胶体化学实验,通过制备胶体溶液,测定此胶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动电现象,可以确定胶粒的性质及求算电势的数值。总学时为7。14.1 Fe(OH)3溶胶的制备和提纯 14.1.1 Fe(OH)3溶胶的制备 14.1.2 溶胶的渗析、纯化 14.2 溶胶的电泳测定
14.2.1 了解电泳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14.2.2 了解电泳测量管的构造及溶胶的装填;
14.2.3 测量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随时间移动的距离和电泳速率。15.偶极矩的测定
测定无水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的关系,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与方法。总学时为7。
15.1 电桥法测定稀溶液的介电常数 15.1.1 电容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5.1.2 了解分布电容的影响和排除方法 15.2 用比重管测定样品的密度 15.2.1 了解比重管的使用方法
15.2.2 样品的恒温与比重管刻度的调节
15.3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样品的折光率以求算折射度R 15.4 恒温槽的操作 16.磁化率的测定
采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的磁化率,并估算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总学时为7。
16.1 了解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原子、分子、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16.2 掌握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原理 16.3 掌握磁天平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6.3.1 样品的研磨与过筛
16.3.2样品的装填方法及注意事项 16.3.3 磁天平的构造及调节方法 16.3.4 励磁电流的调节和稳流措施。16.3.5 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
16.3.6 了解电磁铁剩磁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和消除方法 17.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聚乙二醇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总学时为7。17.1 了解特性粘度的物理意义及特性粘度与平均摩尔质量的关系 17.2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7.2.1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 17.2.2 乌氏粘度计中C管的作用 17.2.3 测量的注意事项
17.3 了解测量粘度的其他方法
18.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体系的表面张力及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推算每个被溶液表面吸附的分子所占的面积。总学时为7。
18.1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18.1.1 对毛细管的要求(毛细管的大小、长度及管口平整度的要求)18.1.2 对冒泡速度的控制
18.1.3 用U型管水柱压力计测定压差 18.2 恒温槽的操作
18.3 掌握正确制作曲线图和镜面对称作切线的方法 19.比表面的测定—BET流动吸附法 了解多孔性固体的表面吸附特性,掌握流动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原理及方法,掌握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气体的净化、稳压与稳流技术、流速计的校正及泡沫流量计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19.1 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 19.1.1 流动气体的净化原理
19.1.2 流动气体的稳压与稳流技术 19.1.3 流量的调节、控制及校正 19.1.4 泡沫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19.1.5 高压钢瓶的正确使用
19.2 掌握流动吸附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9.2.1 BET基本关系式及在流动吸附法上的应用 19.2.2 吸附管及吸附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0.化学动力学曲线的模拟与计算
了解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学反应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特点,用以分析和说明化学反应的一些特征。总学时为7。
20.1 利用计算机对化学反应动力学曲线的模拟 20.1.1 高级BASIC语言的基本点
20.1.2 用BASIC语言编写模拟曲线的程序 20.1.3 计算机的维护 20.2 化学动力学曲线 20.2.1 化学动力学关系式 20.2.2 进行动力学实验 20.2.3 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化学综合性实验要求该实验必须覆盖两个以上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尽可能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综合,经过一些物理量的综合测试,能设计成为一种产品,以验证测试的正确性。21.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从微电池演示法入手让学生明确腐蚀的简单原理,然后绘制阳极极化曲线,了解活化区、钝化区的物理意义,分别在两区范围内进行恒电位腐蚀,测定各自腐蚀速度,最后添加各种缓蚀剂,研究对腐蚀速度的影响,由此可以选择各种金属的缓蚀剂。总学时为21。
21.1 了解微电池显示法测定腐蚀现象的基本原理 21.2 金属阳极极化曲线的制作 21.2.1 三电极电解池的组成和结构 21.2.2 扫描电位的确定
21.2.3 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2.4 极化曲线各区段的物理意义 21.3 测定在活化区与钝化区的腐蚀速度
21.4 缓蚀剂及缓蚀效率,以确定合适的缓蚀剂用量
21.4.1 改变缓蚀剂浓度测定缓蚀效率,以确定对给定金属较好的缓蚀剂及其用量。
22.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物质,表面张力和胶团聚集数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大小的重要物理量。总学时为21。
22.1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22.1.1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22.1.2 用恒温槽控制一定温度
22.1.3 测定各种浓度下,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量的关系,用Gibbs吸附等温方程确定吸附量
22.1.4 掌握表面张力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 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表面活性剂胶团的聚集数 22.2.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胶团性质
22.2.2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3 测定表面活性剂的胶团聚集数 22.3 复合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选择一种已知配方的清洁剂或洗发香波,对其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组成进行测试,然后改进配方,以求获得更理想的配方。
【大学化学品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07-08
福州大学化学11-16
西南大学(有机化学)10-0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总结06-12
大学化学实验操作试题09-16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12-15
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07-07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答案07-17
生物化学山东农业大学08-17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化学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