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案例分析(9篇)
1.獐子岛案例分析 篇一
獐子岛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迈入新的步伐
2011年9月23日下午14点38分,由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2艘18米玻璃钢海钓艇缓缓的驶入港口,标志着獐子岛休闲渔业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步伐。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为迎合獐子岛集团发展休闲渔业产业的实施战略,加快推进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以及引领国内休闲渔业产业发展。今年伊始,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紧紧围绕长山群岛国际旅游度假休闲避暑胜地的定位和“两建”战略的总体规划,全面着手推进高端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的准备工作,5月份,公司被市渔港监督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批准确定为海上休闲垂钓渔船管理(试点)经营单位,目前客运有限公司所属的休闲海钓部已全面展开獐子岛海域休闲垂钓活动的策划和营销宣传以及垂钓经营活动。
2011年6月份,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投资478万元与青岛玄马玻璃钢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建造4艘玻璃钢休闲海钓艇的建造合同。此次交付的2艘18米海钓艇——“獐子岛海钓001”、“獐子岛海钓002”,余下的2艘12米海钓艇预计将在11月份可交付投入使用。
“钓大鱼 到獐子岛”,欢迎广大钓鱼爱好者前来感受钓鱼的快乐。
2.獐子岛案例分析 篇二
2012年,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年报中出现了名词“北黄海冷水团”,公司称獐子岛南部的冷水团可能导致扇贝生产缓慢,并提及“冷水团”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重大,因此并未引起投资者太多关注。直到2014年10月,公司召开了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指出因遭遇天灾“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异动影响,公司为此一次性核销存货7.6亿元,同时计提跌价准备,业绩由预报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这引发了舆论对其真实业绩的质疑,随后公司股价连续三天下跌,之后停牌。大连证监会核查后发布的结论是公司无造假行为,但公司在信息披露、决策程序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2015年1月,深交所发布处分决定,因公司存在“未充分披露冷水团对于公司经营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和“未及时、完整披露公司生产经营重大变化”两大违规行为,施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公司复牌后,股价连续数日跌停。2015年2月,獐子岛公告修订预亏9.5—10亿元,公司巨额市值蒸发,公众投资者因此蒙受重大损失。
该事件暴露出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相关及市场监管处罚的不到位,其后果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相关性等质量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更为具体。如FASB第八号概念公告对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强调,该信息能够对信息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产生影响,具体包括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重要性,FASB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忠实表达处于并列的地位。然而,我国当前会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即更强调忠实表达,而忽视会计信息相关性,獐子岛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实例: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虽然真实无虚假,但2011年公司并未说明新增确权海域中占比达53.38%的深海底播海域增加了养殖的风险,2012年的定期报告中仅披露部分海域受控于冷水团,未完整披露冷水团可能导致底播养殖几近绝收的重大风险、出现或有损失,其所披露的信息并不具有能够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带来影响的价值。会计信息披露包括表内和表外的信息,应能反映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充分、相关的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降低做出各项决策时的不确定性。
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忠实表达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并且凸显传统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局限性,一方面加剧了信息披露者对相关性的忽视和规避,另一方面不利于缓解会计信息披露主体以及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果忽视了信息披露的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终也将受到影响。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信息使用者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公司的信息披露。所以,我们有必要剖析会计信息相关性缺失的原因。
二、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缺失原因分析
(一)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法规过少,且限定较模糊。
当前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要求的法规已相对完善,如2014年新退市政策中明确强调“有欺诈发生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公司,交易所将在一年内做出终止交易的决定”。但是有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法规、规定则相对较少,獐子岛事件表明一些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更多在于“对决策无用”而不是虚假。我国仅有的关于信息相关性的法规往往以原则导向为主。例如,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修订)中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信息才称得上“完整、准确”,即对所披露信息的“有用性”评价并没有实际可操作的统一标准。如此规定广泛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无力提供明确的标准去限定、引导公司的实际操作效果,削弱了公司披露信息的有用性,更难以避免给信息披露者留有较大的解释余地,上市企业可以利用规定的模糊性游走于法规的边界。
(二)公司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约束不够,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的治理水平同信息质量互相依存,公司治理的水平决定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有效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为会计信息披露的高质量提供了环境支持,使得公司内部形成制衡机制,实现对信息质量披露的“内在约束力”,有利于防止管理层的权力过于集中,从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治理不够完善,有些公司“一股独大”。当公司存在较高经营风险时,管理层就会趋向于选择性披露信息或少披露有用会计信息,对高风险的事项披露模糊。
(三)企业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存在“装点门面”的动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上市公司业务覆盖的范围全面多元化,而公众投资者对公司情况的了解主要依靠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企业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加剧。一方面,普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务领域了解有限,难以保证使用者能正确理解公司发布的信息。如獐子岛事件,海洋专家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尽管从2012年公司就在报告中披露受控于北黄海冷水团,但对于一般的公众投资者而言,诸如“北黄海冷水团”“沿岸流锋面影响”等名词专业性较强,不具有对这样信息完全的理解、分析、做出判断的能力。如果公司披露的信息充斥着大量专业性信息,就会制约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判断力,影响决策。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管理层主观上存在美化公司形象的动机。尤其现阶段对披露信息的相关性考量以自愿性为主,相关规定充满弹性,披露的会计信息难免会“报喜不报忧”。例如獐子岛事件中,公司没有在新增确权海域时就明确公告深海底播区域增加的养殖风险,也没有充分说明冷水团可能导致巨额存货出现异常。当管理层受到有形或无形的利益诱惑时,会人为地加剧证券市场上信息使用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会计信息披露时回避经营风险的行为既可利用其存在的相对优势获取利益,又能试图减弱负面消息对公司的不利影响,以美化公司形象。
(四)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监督不到位,相关性被忽视。
獐子岛事件,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缺失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原因在于事件的发生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于其他很多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存在类似问题,在没有发生重大损失时很难引起各方关注,公司选择性披露信息的行为难以被觉察。而且獐子岛公司事件,因未及时充分披露公司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变化给公众投资者带来重大利益损失,却仅仅收到深交所通报批评,责令改正的处罚。如此的监管和处罚,时间滞后,不仅于事无补,也因力度极弱无法警示其他上市公司。在权衡较低的违规成本及收益之后,可能更加促使有选择性披露信息意图的公司效仿。
(五)传统会计角色的局限性,限制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传统的会计较少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排除在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环境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对未来决策有用的事前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角色已经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信息的需求。而权责发生制要求按照权利义务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判定会计事项的确认,在实务中只有当某项损失已经发生才可确认,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这就使得大量可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利益的信息未能得到充分明确的披露,难以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与盈利状况。獐子岛事件中,深海底播海域在新增的确权海域中占比达53.38%,如果该片海域发生灾害,影响范围较大,但是在披露时对于该项灾害是否发生、以及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无法预料,不将其作为可能会发生的损失进行披露,这极大地损害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
(六)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造成企业披露的信息对于公众决策相关性弱。
信息作为经过意识加工的产物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干扰而产生差异。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由于披露者和使用者的立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对于披露出的会计信息的理解会存在差异。例如獐子岛事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会议纪要指出的“冷水团异动影响虾夷扇贝生长”的信息,在不同立场的各方看来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会计报表信息的最终影响自然不同。而信息使用者认为“能够影响决策”的标准与信息披露者的标准不同,管理层如果不考虑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及时、完整、充分的披露,就会减少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的建议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监管部门需严格把关,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
(一)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法规,为信息决策有用性提供合理的评判标准。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监管法规中对信息质量相关性的规定,提供详细的规则,增加可量化的限定,如对“影响决策”的交易金额用绝对数字规定具体的标准,或通过相对数,限定该事项或决策的影响范围等等,以制定出具有更强操作性的监管标准。
(二)企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形成完善的信息披露激励机制。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落实高层管理者对所披露信息的责任,并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突出风险评估与控制,注重对经营及市场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适时、充分披露,让报表阅读者知情,为其决策服务。企业更应形成恰当的激励机制,将公司的经营业绩同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相联系,使管理层清楚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是公司治理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可靠、相关、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让报表阅读者了解企业,提高对公司的信任水平,吸引公众投资者的目光,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层自觉重视会计信息相关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公众关注和投资。
獐子岛事件尽管已解除了造假嫌疑,但是公司的形象依然严重受损,至今仍有许多令人生疑的信息没有披露,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大大下降,长远来看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改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仅仅是保护公众投资者的需要,也是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于公众公司自身的发展而言,信息披露完整而“有用”,应更能吸引投资者,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意味着有较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也意味着更加良好的信誉及社会形象。披露完整有用的信息更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能够提高公司自身的可信度,并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赢得公众投资者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关注。
(四)完善会计准则,改进披露模式,注重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与预测价值。
在日益复杂的决策环境下,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已不能满足决策需要,尤其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中必不可少的要求,它的重要性在“非黑即白”的传统报告模式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美国会计学家Wallman提出了彩色报告模式。所谓彩色报告模式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分别对应五种不同的颜色,并据此灵活披露会计信息的一种报告模式。彩色报告模式的层次及具体内容如下:(1)报告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符合要求的信息,为核心信息层,相当于传统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2)报告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均符合标准但可靠性有问题的信息,如自创商誉;(3)报告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有问题的信息,如顾客满意程度;(4)报告除不符合可定义性外其他标准都符合要求的信息,如对于风险的计量;(5)报告除相关性外,其他三项标准均有问题的信息,如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知识产权资本。彩色报告可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财务报告的内容,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多层次的会计信息需求,能够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更有用的信息和服务决策。该模式在保证了可靠性的前提下,重点解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可借鉴这种模式,修改完善我国会计报告信息的披露模式,增加披露内容,扩大披露范围,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以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五)监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企业重视会计信息相关性。
獐子岛事件的曝出,侵害了投资者利益,也使公司形象受损,进而影响了投资者对于公司及证券市场的信心。美国的SOX法案的实施,大幅增强了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义务,加大企业责任,更把公司高管对信息披露的责任以明确的成文法进行限定,高管失责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我们不妨借鉴,强化对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引导,以证监会为核心,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监管机构为辅助,同时注重公众媒体的参与作用,形成全社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网络,以利于信息披露相关性的提高。
(六)积极拓宽沟通渠道,协调各方利益,增强信息披露的针对性。
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拓宽会计信息披露渠道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当前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披露及沟通渠道。尽管各方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数量及质量需求不同,但在进行决策时,往往都需要参考大量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信息丰富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信息使用者收集到的信息越广泛,在进行决策时的依据就越多,越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信息披露者要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考量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不同需求特点,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信息使用者可以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该公司披露的信息提出要求,使得信息披露者充分了解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大大增强信息对使用者决策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相关性,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七)信息使用者理性决策,避免成为“信息的囚徒”。
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具有信息自身的局限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应充分考虑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协调各方利益,但实际中即使企业披露再全面的信息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除了对信息的共性需求,各方信息使用者还需要可能与自身决策密切相关的、特定方面的信息。信息使用者应该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过滤及分析,理性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韩道琴.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11,(9).
3.獐子岛:亩产问题相对严重 篇三
记者连线:獐子岛证券部工作人员称,公司的海洋牧场在大农业范畴,属自然经济,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没有出现赤潮、污染等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海洋牧场亩产会在一个常规的幅度内浮动,但综合来说是较为稳定的。亩产是个大问题,但同时也不是问题,我们有能力把控好。年度业绩尚不能预测,一切以公告为主。
近期獐子岛股价走势相较于大盘,显得很弱。而且4月10日,公司股价放量大跌,卖出席位全是机构,占到当天的成交金额的64.29%。面对这样的走势,市场中传出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很差的传闻。
虽然公司方面表示公司有能力把控好公司的业绩,认为总体应该是稳定的。但是根据近期公司发布的2011年年报和一季报,公司业绩仍然是受到了自然灾害较大的影响。
一季报显示,獐子岛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营业利润0.8亿元,同比下滑9.63%和27.57%。,低于市场预期,并预计1-6月份业绩下滑0-30%。
公司方面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单产不及预期,12年一季度捕捞的海域由于是新投苗海域和水深的原因,导致扇贝规格较小,单产较低,而11年同期捕捞的海域单产较高。(2)日本扇贝丰收和一季度公司扇贝规格较小,导致贸易收入下降。(3)公司股权激励、工作福利费用增长。
研究员指出,獐子岛捕捞海域比较分散,因此一季度的深水海域造成的单产偏低。但是认为今后如果亩产正常,将把一季度单产过低的不利因素消除。不过公司方面表示,亩产的问题确实是相对严重。说明能不能够恢复还是个不确定性的因素。
另外,年报中公布的海参、鲍鱼等新项目,也并没有在2011年带来业绩的增长,因此,2012年这些新项目的开展仍然要受到很多的关注,可见,獐子岛2012年的业绩能否出现好转,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4.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分析与对策 篇四
39055207 马喆
前言
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堆芯熔化事故,也是压水堆型核电站发生的一次最大事故。1979年3月28日,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的2号堆,发生了核电史上第一次严重事故。这是由于水泵阀门信号灯故障和操作人员多次误操作所造成的。反应堆堆芯两次露出水面,使燃料元件破坏和大约三分之二的堆芯熔化。导致大量惰性气体和放射性碘与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了安全壳内。并且由于锆包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产生许多氢气,但没有发生爆炸。因为安全壳的良好密封性和屏蔽作用,这次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根据监测调查,对周围80千米的200万居民所带来的总剂量仅为20人·Sv(希沃特),不到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的(核设施建设运行之前该地区的辐射剂量水平)1%(这地区的年本底辐射总剂量2400人·Sv),附近居民受到的最大个人剂量不到1毫希沃特,只与作一次X光胸部透视所受的剂量差不多。三里岛核电站值班的118名工作人员,无一伤亡,只有3人的受照剂量超过季度允许剂量水平。
三哩岛核电站 事故描述与分析 事故经过简介
1979年3月28日,美国都市爱迪生公司设在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城附近的三哩岛核电站二号动力堆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事故是由一系列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引起的。当天凌晨4时,反应堆二回路(即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回路)给水泵发生故障,使蒸汽发生器中的供水量和蒸汽产生量迅速降低,热量带不走。本应立即投入备用供水系统,但两周前被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给关闭了。于是,造成一回路(它将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来在热交换器中传给二回路产生蒸汽)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这时,一回路中的安全装置——减压安全阀自动开启,把一回路中的高压高温水向排放箱排除,以降低堆内压力保证安全。在正常情况下,当堆内压力下降到正常值时,安全阀会自动关闭,但这次安全阀又恰好失灵,未能关闭,使大量水和中蒸汽不断排出,排放箱容纳不了,从而排放到反应堆大厅里(它在一个巨大的安全壳内)。这时,反应堆已自动停堆,堆芯自动冷却系统自动向堆内注水,以控制堆芯还在大量释放的热量。如果到此结束,尚不能形成放射性外溢的重大事故,但操作人员又进行了一次误操作,两次关闭紧急冷却系统共十五分钟,使堆内温度急剧上升,造成部分核燃料元件(内装二氧化铀,外有金属锆的包壳)损坏,从而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第一,由于燃料元件破损,使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的水中,通过未闭合的安全阀进入反应堆大厅,通过辅助设备排入周围大气。次日,在电站外3.2公里处测得放射性最大剂量为核工业人员允许剂量的十九倍,这一数值随时间而减弱。第二,由于堆芯温度过高,元件的包壳材料锆可能与冷却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氢,聚在堆和大厅的顶部。氢与氧混合在一起,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这将是灾难性的事故(后来业已证明氧不可能发生)。因此,美国政府极为重视,采取了各种可能的措施来防止发生爆炸,并做了在最坏的情况下撤退居民的准备。但最后控制了态势,没有发生爆炸,也没有人员的伤亡。
造成事故发生的要点
1、蒸汽发生器给水系统出现故障;
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升高,稳压器卸压阀开启,反应堆停堆;稳压器卸压阀开启后未能关闭,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泄露;
3、操作人员将稳压器卸压阀“(要求)开”指示灯误理解为稳压器卸压阀已关闭;
4、对稳压器卸压阀卡开造成的稳压器水位上升现象,操作人员做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已满水,但实际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1/2溶剂是空的;
5、因担心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水实体运行,操作人员停运了高压安注系统。反应堆得不到冷却,堆芯过热;
6、当操作人员意识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发生了泄漏,立刻恢复了高压安注系统和主泵的运行; 7、260℃的水涌入2760℃的堆芯,使堆芯燃料像玻璃一样破裂,堆芯坍塌。
三哩岛核电站事故示意图
事故后果
1、堆芯熔毁:堆芯47的燃料熔毁,约20t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容器底部。
2、放射性释放:约2×106Ci(1Ci=3.7×1010Bq)的惰性气体(氙-133)释放到环境,占燃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的2%。仅15Ci的碘-131释放到环境,剩余6.7×107Ci的碘-131阻留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由于反应堆厂房的屏蔽作用,大部分放射性物质没有泄漏出去。在80Km范围内,两百多万居民实际接收的辐射剂量平均每人约为1.5×10−2mSv,为居民允许照射剂量的百分之一。
3、应急响应:3月30日,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发布撤离劝告,劝告离电站5英里范围内的孕妇和学龄儿童撤离,约4200人。实际上,由于担心放射性危害,在离电站15英里的范围内,有39%的公众撤离,约14.4万人。
核电厂严重事故的定义
核电厂严重事故severe accident of nuclear power plants指核电厂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并有可能破坏安全壳的完整性,从而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及人身伤亡,产生巨大损失的事故。
现有核电厂基于纵深防御原则,设置了多道屏障及专设安全设施,采取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操纵员选拔培训制度,同时,核电厂选址也有严格要求,因而核电厂抵御外来灾害和内部事件的能力很强。只有在连续发生多重故障及操作失误,才会导致严重事故。
相对于只考虑单一故障为特征的核电厂设计基准事故,严重事故又称为超设计基准事故。严重事故的发生概率虽然低,但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计算到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时为止,世界商用核电厂累积约4000堆年的运行历史,其间发生过两次严重事故(见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发生概率达到5×10-4/(堆·年)。这说明,单纯考虑设计基准事故,不考虑严重事故的防止和缓解,不足以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因此,认真研究严重事故,采取对策来防止严重事故的发生和缓解严重事故的后果十分必要。
严重事故的初因
经研究分析发现,导致堆芯严重损坏的假设始发事件与核电厂的设计特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归纳起来,共同的主要假设始发事件大致是:
①失水事故后失去应急堆芯冷却。②失水事故后失去再循环。③全厂断电后未能及时恢复供电。④一回路与其他系统结合部的失水事故。⑤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后减压失败,⑥失去公用水或失去设备冷却水。
假设始发事件中如考虑外部事件,还应加上地震和火灾。假设始发事件分析表明,可能导致堆芯严重损坏的主要假设始发事件不很多,因此,便于进一步考虑设计改进或事故预防。三哩岛核事故的原因分析
发生小的事故时没有引以为戒提高警惕
早在三哩岛事故前18个月,即1977年9月24日,与三哩岛核电站同类型的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当时,一个虚假信号导致了主给水隔离。辅助给水启动,主蒸汽隔离阀关闭。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上升,稳压器卸压阀开启。反应堆系统冷却剂系统温度上升,稳压器水位上升。手动停堆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迅速下降,但是稳压器卸压阀没有关闭。高压安注启动。操纵员停止了安注。幸运的是,20分钟后操纵员识别出了故障,关闭了稳压器卸压阀前的电动隔离阀,恢复了安注。
事件后,戴维斯贝斯核电站的反应堆供应商B&W公司(该公司在三哩岛事故后退出核电市场)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在一份备忘录中措辞强烈地指责出:事件中操纵员错误地停止了高压安注系统。这种错误如果再次发生,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尽快向操纵员发出清晰明确(避免错误停止高压安注系统)的指令。
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指令发出,13个月后,三哩岛事故发生了„„ 组织因素
操纵员和值长是最有可能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应给核电站设计者和管理层的人。但是,他们没能在事故前发现这些问题。他们认为事故处置针对的是大问题。“既然大问题能应对,小问题也就能应对。”他们认为:如果非预期的事情发生了,操纵员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能够临机处置的。规程无法涵盖每一种可能的时间组合,因此他们寄希望于操纵员的临机处置。所以操纵员在很多的情况下需要做出基于知识的判断。然而现在的人员绩效理论指出:基于知识做出的临机判断的错误概率是50%。
例外运行(Operation by exception)——思维模式。操纵员的心理(思维)模式拘泥于例外运行。该心理(思维)模式假定: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正常发挥功能的状态,除非仪表显示、报警、交接班信息提供了例外信息——异常状况。运行人员仅对异常采取响应。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交接班时重要信息(辅助给水电动阀隔离关闭)的遗失导致了严重后果。
操纵员培训中的缺陷。管理者能够知道非预期的事情发生,但他们指望操纵员能够临机处理。因此操纵员培训非常注重于系统理论、系统设计、系统安装以及系统相互作用方面的知识和细节。旨在以此丰富操纵员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遇到非预期瞬态时能够正确地临机处理。因此没有将“紧急情况下操纵员要做什么”作为培训重点。
规程针对大问题。设计者预期的大问题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大破口事故(大LOCA)。事故的进程非常短,只有几分钟时间。对每一个预期的事故,他们都有详细的处理规程。针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大破口事故,有几套独立的注水系统用于补偿冷却剂泄漏。核电站设计者相信,只要这些系统按照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反应堆就不会毁坏。但是他们错了,因为在三哩岛事故出现的是“小问题”——泄漏非常小。事故持续了数天。
处置事故的方法。事故处理规程的编写是以时间导向为基础的。如果操纵员能够正确地识别故障,规程就会提供正确的处置方法。所有的事故培训都要求操纵员能正确地识别故障,然后正确地执行相关事故处理规程。但是他们错误地识别了故障,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设计上的自满
没有提供观察堆芯基本参数的仪表。反应堆基本的安全原则是保持堆芯冷却。但是设计者没有提供监视堆芯温度的仪表。堆芯温度是通过压力容器出口的冷却剂温度推断得出的。但是这是以又冷却剂通过堆芯为前提的。如果断流,将无法知道堆芯实际的温度。
没有提供可以发现堆芯异常的手段。如果堆芯温度超过堆芯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表明堆芯出现过热损坏。但设计没有提供可以显示堆芯出现沸腾工况的仪表,如堆芯过冷度仪表。
没有提供重要参数的直接显示。主控盘台无辅助给水流量显示仪表。操纵员通过泵的运行和阀门的开启推断辅助给水进入蒸汽发生器。事故期间,因辅助给水隔离阀在关闭状态,辅助给水流量没有建立达8分钟。辅助给水隔离阀的状态信息在交接班时丢失了。设计上的缺陷
专设安全系统。允许认为闭锁安注信号;安注信号不自动触发反应堆厂房(安全壳)隔离,导致放射性物质扩散到辅助厂房和大气环境。
主控室的报警。主控室的控制盘台上方的报警指示超过1300个。这些报警无优先级规定,颜色编码无逻辑性。每一个报警都通过一个刺耳的高音喇叭发出声音。新报警一出现,喇叭就发出一次高音。事故开始前的14分钟,有超过800个报警出现。
计算机。当报警出现后,计算机对报警进行排序。计算机终端是一台孔氏打印机,经常卡纸。打印机每分钟打印不超过6行文字。而事故开始后的一分钟就有超过100行的报警信息。
朦胧的感觉——不知道现场设备的现场状况。看不到现场的设备;听不到现场的设备;对现场的设备没有真实感觉。(注:一套辅助监视系统如工业电视系统,可以帮助操纵员看到、听到重要设备的现场状况。)
严重事故的研究与对策开展
严重事故研究最早的国家为美国。1975年WASH一1400报告首次将概率安全分析技术应用到核电厂,对几座典型美国核电厂做了第一次全面的分析,提供了以事件发生频率为依据的事故分类方法,并建立了安全壳失效模式和放射性物质释出模式。
WASH一1400报告首次指出,核电厂风险主要并非来自设计基准事故,而是堆芯熔化事故。1979年美国的三哩岛事故是一次严重事故,它引起了世界核能界的震惊。这一事件无可质疑地肯定了WASH一1400报告的价值。
从此以后,美国的严重事故研究进入了全面深入开展的时期。1986年4月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严重事故研究工作进一步获得加速与推进。
在美国,作为三哩岛事故响应的“未解决的安全课题”和“三哩岛行动计划”及从1983年开始执行的严重事故的研究计划(severe accident research Program,SARP),将核安全研究范围拓宽到事故概率、物理过程、事故处理、安全壳分析、裂变产物与源项、燃料元件行为、人因工程、事故后果与对策、法规与标准等十分广泛的领域。其结果形成了一系列管理法规修订和政策声明,并在对事故机理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配套的分析程序包。
三哩岛事故之后,其他核电发达国家也相应地展开了严重事故的机理和处理研究,然而规模和课题广度均不及美国。其中法国特别着重于事故对策,并开发出H及U系列规程和配套的专用设备。德国的研究侧重于安全壳的完整性保障。日本、英国等则侧重确保核电厂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至今,个别国家(如芬兰、瑞士)已将严重事故以法规或提供导则的方式纳入核安全监管的要求,提出对核电厂设计的修改或规程的变更。有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荷兰)已确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的安全目标,也有些国家(如加拿大)以适当扩展设计基准的方式来考虑严重事故。
为了进一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使公众能够接受,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厂方、核安全部门及设计者分别研制出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及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提出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要求,日本及韩国也在上述两种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电力公司要求文件(J URD)及韩国电力公司要求文件(KURD)。这些文件建立了先进轻水反应堆的技术基础。
对于现有的核电厂,国际上认为:它们的安全设计有很高的安全程度和保守程度,常常可以经受超设计基准事故。纵深防御的安全原则对于严重事故的早期预防和事故后果缓解也是有效的。
但是,由于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设计基准事故,有可能在应付严重事故方面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为此,对现有的核电厂应做出各类严重事故序列分析,从分析中找出安全设计中的薄弱环节。解决的办法是:硬件方面不作大的改动,而是努力完善运行规程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室布局调整,进一步强化操纵员的选拔与培训,尽量提高运行水平,从而达到预防严重事故发生的目的。
这种对策已广泛为各国所接受,相应的研究重点为安全参数显示系统的开发,紧急运行规程的编制与论证,控制室设计的人因工程考虑,操纵员培训大纲的改进,质量保证大纲的完善以及运行管理法规的强化。
目前,世界各国对严重事故的研究正以各自不同的重点和技术方向进行着。应该说,严重事故研究的重要性已为国际核能界所认识,已成为核电安全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间题。
中国核安全法规对设计中考虑严重事故的要求吸取了国际经验及中国对严重事故研究成果,中国已将在设计中考虑严重故事的要求写入核安全法规。在1991年修改的《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中,提出了设计中针对严重事故应考虑的事项,包括:
(l)针对特定设计,确定能导致严重事故的重要事件序列。
(2)考虑电厂的已有能力,包括超越其预定功能和设计标准时利用某些系统的可能,以及利用某些暂设系统使电厂恢复到受控制状态,并减轻严重事故的后果。
(3)应对能降低这些事件出现的概率或能减轻这些事件后果的可能设计修改做出评价。若通过适当努力能提高总的安全性,则应进行这种设计修改。
(4)在计及有代表性的和起主导作用的严重事故的条件下,制定事故处理规程。
结语
5.獐子岛案例分析 篇五
一、农业企业造假风波频发原因分析
1. 农业企业低利润困局
农业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 其一, 它们主要以有限的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 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 因此不能像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那样实现公司规模快速扩张, 但无法获得更多利润、无法实现扩张的公司不会受到市场以及投资者的欢迎, 由此给农业企业进入股市带来了障碍。其二, 农产品属于全民最基本的消费品, 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管控, 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农业企业利润的增长也受到限制。其三, 农业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不论是种植业、渔业、畜牧业, 农业企业的营业状况都会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当气候、环境的变化不适宜农业企业产品的生长、生产时必然会降低农业企业的盈利质量。
由上所述, 正是由于农业企业自身特点、农产品价格变化空间有限、生物性资产风险较高等原因造成农业企业整体利润较低, 与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要求相背离, 造假就成了农业企业迎合投资者的选择。
2. 生物资产难核查
在农业企业中, 生物资产占公司总资产很大一部分, 以獐子岛为例, 从2007年开始, 其财务数据显示存货占到公司总资产的50%, 但存货的真实价值无从得知。尽管公司每年都会接受审计, 存货盘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其实不少农业企业在接受审计的过程中, 不论是企业本身, 还是事务所审计人员, 都只是从形式上对存货进行盘查, 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审计程序实施。这种实质重于形式的审计工作并非全由人为因素决定, 生物资产自身特性决定了农业企业存货难以准确计量、核算。
獐子岛以虾鱼扇贝这些水下动物为主营产品, 审计过程中一般是抽样检查, 并且审计人员不可能潜水进行存货盘点, 也不可能将海水抽干检查, 因此獐子岛公司存货类资产价值的真实性难以核查;绿大地主要从事绿化林木的种植、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等业务, 其种植的苗木位于高海拔的山上, 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高山上盘点公司有多少苗木;蓝田股份水下鱼的数量多少、价值大小等问题更是难以计量。尽管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生物资产的核算和计量, 但农业企业资产质量、盈利质量等本身受到气候环境因素影响, 加上生物资产自身特性, 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精准。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具体数量难以检测, 加上某些生物资产养殖的专业性与复杂性, 对农业企业的监督形成了极高的壁垒, 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农业企业造假事件。
3. 违法成本低
我国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层出不穷, 农业企业更是如此, 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财务造假违法成本过低, 刑事追责缺位。曾经轰动一时的“农业蓝筹股”蓝田股份造假案, 法院判处蓝田公司赔偿540万元, 负责审计该企业的事务所对投资者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造假上市的绿大地, 在卷走3亿元巨额融资的情况下, 这一欺诈案判决仅以400万元罚款、责任人缓刑的判决告终, 这种低成本的处罚助长了农业企业造假之风;万福生科, 一家完全靠造假上市的公司, 居然没有终止上市, 尽管此次处罚开了一些先例, 较之绿大地, 处罚的对象范围更广, 追责范围扩大到了保荐人、券商等, 但细看处罚结果, 造假主角万福生科最终仅被处于30万元的罚款, 这个赔款数额相对于巨额的融资数据是微不足道的, 证监会再一次变相的鼓励了农业企业造假上市;3年前, 獐子岛高管亲属负责苗种的收购, 大肆受贿, 在播苗过程中造假, 造假负责人并未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由于每次农业企业造假受到的处罚力度太轻, 都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导致大批企业财务造假屡罚不止。
二、加强农业企业监管的措施
不论什么原因导致农业企业造假风波持续不断, 獐子岛事件的发生理应给我国农业企业的监管敲醒警钟, 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重复的事情再次发生。
1. 出台专门的农业企业监管细则
民以食为天, 国家理应大力支持农业企业的发展, 但农业企业的造假行为同样会危害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在支持和监管的过程中要平衡两方面的关系, 防止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考虑到农业企业的特殊性, 农业企业的监管存在一定盲区, 导致农业企业重大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在此情况下, 应针对农业企业出台专门的监管细则。目前全国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约40家, 但证监会没有单独设定农业企业类证券业务的准入资格, 加上现行会计准则中也缺乏对农业企业某些资产的针对性, 鉴于此, 考虑到农业企业的特殊性, 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监管。一方面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准入门槛, 专门针对农业企业证券业务设定准入资, 只有具有这种准入资格的事务所才能有资格从事农业企业的审计业务;另一方面, 严格规范会计准则和独立的审计程序, 例如在对农业企业存货的盘点过程中, 可以借鉴壹桥苗业盘点海参的做法, 邀请独立第三方鉴证上市公司存货盘点的过程, 建议监管层从立法的层面将之法定化、强制化。
2. 建立“吹哨人制度”
所谓“吹哨人制度”, 主要指内部人举报制度, 通过企业内部知情人举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大幅降低监督成本。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事件不仅加重投资者的信心危机、影响到股市健康发展, 同时也对证监会的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额挑战。广大投资者迫切希望自己的利益能够进一步得到保障, 证监会应该加强监管力度,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 单纯依靠中介机构的审计和公司内部的核查, 很难彻底打击财务造假事件。
美国在1778年通过了第一部保护吹哨人的法案, 在2010年通过了“道格-弗兰克法案”, 加强和完善了吹哨人制度, 其中要加强对吹哨人的鼓励与保护, 并明确规定公司不得因员工举报内部问题, 帮助证券委员会进行调查而对其解雇、恐吓、骚扰等, 为内部吹哨者免除了后顾之忧。美国吹哨人制度的建立, 维护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帮助了美国证券加以委员会追回了巨额损失。我国证监会可借鉴这种吹哨人制度, 可成立吹哨人部门, 专门处理相关举报事件, 试想, 如果我国存在吹哨人制度, 獐子岛公司内部员工对3年前苗种造假事件进行举报, 就不会出现虾夷扇贝绝收的状况。当然, “吹哨人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能够保护吹哨者的人身安全及利益的基础上。
3. 提高农业企业违法成本
低成本的违法事件屡罚不止, 一次又一次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为了减少或避免类似的农业企业财务造假案件, 应当从立法层面提高处罚力度, 加大农业企业的违法成本。一旦出现财务造假行为, 不仅要着重处罚造假企业, 还要严惩涉案相关负责人, 让违法者得不偿失。
目前, 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处罚主要是依据《证券法》, 其中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 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 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对于责任人的处罚在刑法上规定:“最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罚金则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可见, 现有证券法和刑法的处罚力度过于仁慈, 已不适用我国现在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应该提高处罚标准。在设定违法成本时, 不仅要考虑到违法成本是否能够补偿其造假行为造成的损失, 还要考虑违法成本是否与行为人获利状况、融资金额相匹配等。
参考文献
[1]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820141113445649940.html
[2]桂小笋.壹桥苗业邀第三方机构见证海参盘点律师建议监管层出台文件规范化[N].证券日报, 2014.12.16
6.獐子岛案例分析 篇六
活要见贝,死要见壳
10月31日,獐子岛关于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的公告称,本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北黄海冷水团温度异动。所谓北黄海冷水团,是指与周缘水体相比,以温度低、盐差小为其主要水文特征的盘踞在黄海中央的一个水体。
长期以来,股市中的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一直受困于靠天吃饭的窘境。但就獐子岛方面给出的冷水团原因,市场上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声。
面对外界的质疑,獐子岛在31日的公告中对外解释,其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底播的100多万亩虾夷扇贝几近绝产。
獐子岛事件出来以后,媒体和投资机构立马赶赴獐子岛“寻贝”。根据媒体报道,冷水团一词部分当地养殖户表示从没听过此类事件,部分管理部门也不知道相关的灾害。
出席人员在10月31日召开的灾情说明会上曾介绍,当地遭受影响的除了獐子岛外,长海县渔业全遭遇了这个问题。而在紧随其后的调查中却发现,与獐子岛同处同一海域维度主营业务相同的的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洋岛公司)和同处渤海湾的烟台上市公司东方海洋公司都没有受到冷水团侵袭。
冷水团事件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为何又“独宠”獐子岛呢?即使遭遇冷水团,贝也不是马上就死亡的,公司完全可以提前采捕,减少损失。为何公司迟迟没有采取行动?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獐子岛事件的不解之谜。
冷水团事件之后,投资者难免提出“活要见贝,死要见壳”的要求,然而公司董秘孙福君却以“大部分死亡的贝苗要么被冲走,要么被掩埋在海底。如果死壳都能大量捞回来的话,海底不早被刮坏了吗?”作为回应。而一家位于大连地区的海洋资产调查鉴定评估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则称,“獐子岛海域属于比较好的养殖海域,海底基本以粗砂和岩礁为主。”獐子岛遭遇自然灾害的养殖区域水深是在50米左右,如真的像獐子岛所称的6月份遭遇冷水团死亡的话,其贝壳肯定是完好保留的,肯定会捞出死壳,绝对不可能出现“死不见尸”的情况。
另外,獐子岛在2013年向股民融资的时候,也曾信誓旦旦地说:“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而近日针对媒体的提问,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则表示,一些如洋流、冷水团等渔业的风险没法识别。
公司治理疏漏浮出海面
如此前后矛盾,破绽百出的“谎言”似乎有意将问题推到“人祸”上。在越来越大的质疑声中,公司管理方面的疏漏慢慢显现出来。
据一位獐子岛公司的船员表示,遭遇“冷水团”的海域,曾在2009年到2011年间底播苗种时被大量掺杂沙子和瓦块,而且虚报苗种数量,1000只苗种实际只有一两百只。
当时主抓育苗工作的是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的弟弟吴厚记。据了解,獐子岛在当地就像一个家族企业,掌管公司主要业务的正是吴氏三兄弟,除吴厚记以外,董事长吴厚刚的哥哥吴厚敬负责鲍鱼业务。另外据在船上做了很多年,并且参与2011年播苗的工作人员称,2011年的那批苗特别少。至于所谓的“掺沙说”,有员工仅表示“从外面的收购的苗种缺斤短两”。
据证实,2012年有一位负责育苗基地苗种收购的员工因为收受贿赂被内部举报,并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另一位负有管理责任的管理员工,也受到内部处理,并且已经离开公司。而这位高管正是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的弟弟吴厚记。
但獐子岛公司对于“掺沙”说法不屑一顾,尽管如此,公司治理上的疏漏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从公司近年来的高管离职潮和公司主要岗位频繁换人便可看出。
早在2010年公司有3位高管离职,2011年4位高管离职,2012年更有多达6位高管离职。2013年9月,獐子岛发布公告,公司执行总裁蔡建军先生因个人原因,于2013年9月4日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辞职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系列离职潮当中,吴厚刚的哥哥、弟弟的职务先后出现了变动。
据了解,主要负责收购扇贝苗的弟弟吴厚记从公司离职后,其之前负责的收购扇贝苗业务部门,经过重新调整后并入海洋牧场业务群,由公司执行总裁梁峻管理。而吴厚刚的哥哥吴厚敬转任“虚职”为高级工程师,免去其鲍鱼事业部总经理一职。
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虽然獐子岛事件,不乏天灾的可能,但是业内人士更倾向于整个事件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师认为,尽管獐子岛事件是个体事件,但计提资产减值导致业绩大变脸的事件在农业板块并不罕见,农林牧渔企业的生物资产占比较大,评估较难,因此在市场重大财务造假事件中,出现该类企业的比重较高,银广夏、蓝田股份、丰乐种业等都曾发生过震动市场的造假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也为此类公司造假提供了便利,例如曾有上市公司以禽流感为借口虚构养殖户赔款等。
“关于灾害的官方信息和新闻报道一点都没有,人们只是从上市公司的报告中才知道的,这很反常。要知道自然灾害又不是针对獐子岛一家公司发生的,如果真的很严重,肯定会对周边其他生物和人群造成影响,而在公司公告发出之前,市场上并没有关于此次灾害的任何消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表示,獐子岛事件在逻辑上有问题。
“或许獐子岛最初的规划是好的,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风险又没有及时披露,只是不断拖延,到最后纸包不住火了才一次性爆发,破罐子破摔,从这个角度上判断,很可能是公司管理层蓄谋已久、精心设计的一个骗局,这就不单是信息披露的问题了,而是在欺诈。”这位教授表示,生物、农业类的企业资产认定很难,资产评估业绩核算都有难度,企业管理层很容易利用这些难度来掩盖一些风险和不利消息,到最后才公布,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但是不罕见。
獐子岛事件已经发生,社会呼求真相。如果是突发事件,大家都很难回避;但若存在造假,很大责任在于内外部审计环节,投资者本身通过调查和研究是很难识破的。一家曾想过参与獐子岛定增的合资险企的投资总监表示,证监会介入会加速事件的透明化。相信不久的未来,獐子岛谜团的事实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獐子岛历史:
在1958年,獐子岛是一个人民公社,过着“吃大锅饭”时代的集体经济生活。
2001年开始,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才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
2002年6月3日,担任獐子岛镇党委书记并兼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厚刚卸去了行政职务,成为一名全职的职业经理人。
2006年9月28日登陆A股市场,也就是现在的獐子岛,注册地为长海县獐子岛镇沙包村,一夜之间,全镇居民都成为獐子岛的股东。
7.獐子岛案例分析 篇七
“黑天鹅”事件后的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近期再度活跃,8月中旬公告遭受大风灾害,紧接着发布定增预案。
此次定增绸缪已久,早在6月1日,獐子岛就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停牌。这令獐子岛躲过6月以来A股市场的大跌,但这并不能排除复牌后的补跌风险。在公司停牌的6月1日,深证成指收于16917点,而在8月27 日,深证成指已跌至10254点。
市场变幻莫测,那么公司业绩变化态势是否有迹可循?在经历去年巨亏后,公司今年上半年经营状况如何?8月中旬公告中的大风灾害与当日天气预报相矛盾,公司有何解释?《投资者报》记者就以上问题于8月20日采访獐子岛,并得到了公司较为认真的解答。
政府补助促翻身
公司在去年经历“黑天鹅”事件亏损逾10亿元后,201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根据业绩快报,公司201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万元。但是,同期营业利润为-7900万元,显然公司扭亏为盈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以来,一到季报和半年报的期末,就有政府“出手相救”。3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长海县獐子岛镇财政所一次性拨付的补偿款共计 2632万元, 扣除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约 200万元后,其余约2432万元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6月29日,长海县对公司现代海洋牧场项目建设下发以奖代补资金2800万元,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高达5432万元的政府补助,是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的最主要原因。
獐子岛则回复称,2015年上半年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公司继续推进由“资源+市场”向“市场+资源”、“技术+市场”转型升级的战略,落实海洋牧场灾后应对工作。从业绩角度看,公司“呈现恢复状态”: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万元、营业利润-5562万元,二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00万元、营业利润约-2300万元。
公司近期着力海鲜电商,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设有官方旗舰店。在天猫超市海鲜水产类别内,獐子岛产品蒜蓉粉丝扇贝的总销量位居前列。不过,电商处于培育期需要持续投入拉高营业成本,是导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负值的重要原因。
对于电商业务进度,獐子岛在回复中表示:“目前正处于O2O新业态建设阶段。项目通过构建一级城市总仓、二级体验店及三级社区服务店,完善以鲜活海鲜冷链为核心的供应链保障及消费者体验功能,向上游链接公司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向下游提升公司活品网的渠道张力、并链接外部线上销售平台,形成支撑海鲜电商的结构优势。”
定增降低负债率以解资金饥渴
开拓市场之外,獐子岛还积极开发财源。今年8月,停牌两个多月的獐子岛披露了新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实际上,獐子岛早在2014年6月就曾公布过一次定增计划,但因爆发“黑天鹅”事件而不得不终止。
根据新公布的定增预案,公司拟以17.2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数量为不超过0.8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14.5亿元,用于种业平台建设项目、O2O新业态建设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其中,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数额高达11亿元,占拟募集资金的75%。
獐子岛最近几年的业务扩张和资本支出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短期融资券的方式解决,融资渠道的局限性使其资产负债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15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76%,远高于其他水产养殖上市公司(东方海洋201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1%,壹桥海参为34%,中水渔业为18%)。
由于银行借款规模的增加,也加重了公司财务压力。2015年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已达4254.4万元,同比增长高达112.3%,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银行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公司认为,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将可以有效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提升安全边际与公司价值,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上市以来,獐子岛已从资本市场融资超过33亿元。其中,公司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募资7.1亿元和8.0亿元,这两个年份也是公司资产负债率的低值。不过,该比率在2007年和2012年都出现回升。可见,通过IPO和定增降低负债率具有暂时性,并不能够解除公司的资金饥渴。
此次定增如获通过,将缓解公司资金压力,但能否真正如公司所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有待持续观察。
对投资者关注的其他焦点问题,公司也给予了回答。8月公司所在的獐子岛养殖区域遭受大风灾害,不过有网友提出质疑,当日长海县天气预报为8月6日多云转晴;风力4-5级,8月7日晴,风力4-5级。公司如何解释天气预报与公告中的大风灾害的矛盾?
8.獐子岛案例分析 篇八
据了解, 上海大洋食品公司目前已建成龙虾和珍宝蟹暂养车间, 暂养能力可达260 t。车间采用循环水暂养模式, 高度仿生暂养生物原产地环境。通过与SGS (瑞士通用公证行) 合作及自有24 h在线监测参数, 保证暂养生物生存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此外, 该公司还具备中央厨房、菜品研发功能, 与酒店销售端口对接, 形成远程可视化产品展示, 并第一时间根据网上销售订单, 承担货物挑选、货物包装、物流运输沟通等业务。
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表示, 集团将开展“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流通”的国际化运营,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运作, 努力构建一个大洋资源高效配置与流通、多边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吴厚刚透露, 獐子岛大洋活品基地建成之后, 将在国内率先探索活鲜水产品的C2B模式,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 从而引领舌尖上的水产消费向高品质转型, 倡导回归适度消费、节约消费的健康生活方式。此外, 还将依托这个平台建立原产地生态标准、暂养安全标准、物流标准、品质标准, 推动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化, 增强消费者的判别与监督能力, 引导行业加速升级。
如今正处在战略转型攻坚阶段的獐子岛集团, 看重电商的不仅是多一个零售渠道, 而且还构筑了一个与消费者零距离的沟通平台, 一个可用精准数据表达市场需求继而使产业加速升级的牵动平台。吴厚刚认为, 在这个平台上, 獐子岛要让“鲜宅配”“鲜厨配”品牌深入千家万户, 要让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全球优质海洋食品实现定制服务。
9.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篇九
2014年10月30日, 獐子岛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称, 因海洋牧场遭遇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 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5.64万亩虾夷扇贝颗粒无收, 决定对大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及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 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受此次“黑天鹅”事件影响, 獐子岛前三季度的业绩“大变脸”, 由上半年的盈利4845万元转为巨亏。三季报显示, 獐子岛巨亏8.12亿元, 同比下滑了1388.60%, 此次亏损远远超出该公司前三年业绩总和。
2014年12月5日, 证监会发布了对獐子岛“巨亏”事件的核查结果及处理情况。通过专项核查, 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2 基于COSO五要素的“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及其分析
獐子岛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一家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上市公司却在“冷水团”事件中遭受巨大损失, 这揭示了獐子岛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的缺陷。本文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方面对獐子岛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
(1) 控制环境。据獐子岛2013年度的内部控制鉴定报告, 獐子岛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 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但各部门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据公司内部的前高管透露, 獐子岛的治理混乱, 下面的业务经常出现违规操作;企业没有做好文化建设工作, 没有培育好员工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存在部分贪污资源的现象;企业聘用员工考核不严, 很多员工是外面聘用的, 没有良好的扇贝养殖技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獐子岛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不高,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有待加强。
(2) 风险评估。自2006年獐子岛在深交所上市以来, 其在播种的海域面积和深度上都快速的扩张, 养殖海域从2006年的65.63万亩, 扩张至2014年的约360万亩, 底播面积从2007年的约30万亩扩张至2011年的130万亩。由于缺乏对相关养殖海域的养殖风险的有效评估, 使其存货大量死亡, 计提了大额的存货跌价准备;盲目扩张的投资活动, 使得公司的现金流量基本依赖借债等筹资活动来维持, 给公司造成了财务状况不稳定和巨大的财务压力。由于扇贝养殖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 不适合短期借款这种融资成本高, 财务风险大的筹资方式, 但獐子岛融资活动却过分依赖短期债务, 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高额的财务成本和巨大的财务风险。
(3) 控制活动。獐子岛存在“公司治理混乱, 业务员违规操作”和业务员与个体苗户串通造成贝苗播种不足等情况;缺乏对消耗性生物资产投资的质量数量方面的监控, 并且在扇贝采购上并未做到采购与记录职权分离。此外, 虽然公司制定了“每月调查”与“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双重监测系统, 理论上这种风险监控系统对于传统水产养殖企业而言已经较为完善, 但在冷水团事件的考验下, 该内部控制系统却显得不堪一击, 这揭示了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4) 信息与沟通。在2014年10月的“冷水团”事件发生后, 獐子岛并未及时将黄海“冷水团”的具体情况传达给投资者, 在面对公众以及专家对“冷水团”、对其存货造假方面的质疑, 公司也并未进行详细解答, 给投资者造成极大的恐慌和损失。“冷水团”事件中, 獐子岛暴露出的信息和沟通的不足, 说明獐子岛在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5) 内部监督。由于海洋底播养殖方式的特点, 对其存货的监盘难以在数量和质量上予以控制, 是审计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审计师虽对存货的实地考察, 用抽样样本来推测整体样本, 但仍无法真实掌握存货的具体情况, 一般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会计事务所对獐子岛的2013年年报和2014年半年报都出具了保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且獐子岛在2012年、2013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鉴定报告中并未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使得程序流于形式, 难于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
3 对獐子岛内部控制的建议
3.1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既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 又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 对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针对獐子岛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首先应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以身作则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高效运转;其次加强公司文化建设, 提高员工素质, 才能使公司万众一心, 促进企业发展;最后应建立内部人举报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做到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
3.2 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对影响企业目前的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辨认, 是内部控制的前提。獐子岛应对海产养殖这种特殊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警报于应急反应机制, 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獐子岛应该改善融资结构, 合理降低短期借款的比例, 降低融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
3.3 加强企业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应对公司内部治理混乱、违规操作的问题, 獐子岛应该规范业务流程, 加强企业控制活动, 既可以提高公司人员的工作效率, 又可减少违规、谋私行为;公司还应建立职权分离制度, 有利于减少工作差错和违规舞弊行为。对于獐子岛监测预警措施和“每月调查”形同虚设的问题, 公司应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从而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
3.4 构建及时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搜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 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条件。獐子岛在信息系统和信息传递方面要做的改进有:第一, 制定内部信息系统,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内部信息的畅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第二, 构建外部信息系统, 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 使公司信息透明化。獐子岛对已经意识到的风险, 应及早向社会及公众披露, 以便投资者及时采取策划应对策略, 减少投资损失。
3.5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着眼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作, 可以及时纠错查弊, 从而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由于水产养殖业的专业性和存货难以盘点的复杂性, 无论是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还是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都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影响内部监督职能的发挥。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发挥獐子岛的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基本情况,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点的优势, 切实加强其在内部控制环节中的制约功能, 防止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重大错误、舞弊及违法行为并查明原因, 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 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冷水团”事件使獐子岛150万亩的养殖海域颗粒无收, 8.12亿元的巨亏刚一披露, 立刻唤醒了投资者对于当年蓝田股份般的熟悉感觉。本文以獐子岛为案例, 基于COSO五要素分析了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指出了獐子岛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并相应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COSO五要素,内控失效,缺陷原因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章琳.水产养殖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内部控制研究——以“獐子岛”为例[J].财会学习, 2014 (12) .
[2]梁珣, 陈亚男, 单怡宁.“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 201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