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2024-11-21

教研工作汇报材料(精选9篇)

1.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一

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依据合教研发(2011)09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质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针对本校实际,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实施相关活动,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且初见成效。

二 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具体做法

(1)加强引导,规范机制,使校本研修有章可循

我校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事来抓。由郭顺全校长牵头,副校长秦海江同志具体负责,各级主任密切配合,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实施方案,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形成规范化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确定每星期二晚为教研学习时间,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其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思想、行动等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效果,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了多种方式保证校本研修的可持续进行。

1、师德修养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我校的校本教研把本次“转观念,抓落实,促发展”师德师纪集中教育活动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都德才兼备,爱岗敬业。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际证明理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体现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我校学科特点、师资素质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教师搞好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如新教师上岗、班主任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培训活动;学科业务学习研讨活动;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参观学习、案例分析反思、展示课、观摩课切磋、经验总结、论文展览、热点话题论坛等交流活动。

3、听课评课

我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活动。我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还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集体研究,摆出问题来,在教研组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4、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我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同伴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欲望增强,专业水平和专业意识得到提高,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教研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学习中学会了接纳感悟,在接纳感悟中学会了调整充实和提高,在同伴互助中学会了成长。

5、“一帮一”引领

为了使校本研修有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我校推行“拜师制”,即对刚参加工作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结对同志相互听课,能够相互学习研讨,青年同志原则上相同内容先听后教,做到心中有数。指导老师经常性地指导青年同志教学,尽快提高其组织课堂能力和艺术。学期结束,要求青年同志写出听课收获,指导教师给青年同志写出评语,教导处考察其成长过程,并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

6、新秀交流、专家讲座

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要推选两名优秀教师在全校展课交流,并邀请县教研室校本研修工作专家小组进行听评课,选出优秀教师作为本学期的教学新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请专家组根据本校研修实际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或举办讲座。同时,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专题研讨,加强教师对理论的理解。通过专业引领、信息指导,使教师能在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理论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7、课题申报

做好课题申报工作。选题切入口宜小不宜大,要瞄准教科研中的亮点、热点、难点,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提炼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准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课题研究以校为本,将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科学教学法探索打造中来。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校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还有,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其中规定: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根据不同的档次,给以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参加优质课、理化实验操作等各级各类比赛,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学年都进行教研论文评比,对教师教研活动、教研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评聘职称、评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校的校本教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真正有成果的研究往往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校本研究的成果又往往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以某种论文、论著等可见形式呈现,如何衡量研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一个重点。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巨的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总之,校本教研使我校教学在探索中起步,回首过去,我们在校本教研上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教研,在教研中成长。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新池镇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素质教育之路一定会更加宽广!

2.中学教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二

----中学教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本学年,我们以合作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重点,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荆州市教育局《荆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松滋市教育局《松滋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的精神,在教学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规范教学行为,构建高效的校本研究体制,教学管理微变革,课堂教学微创新等方面大做文章,成效显著,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突出教学中心,规范常规管理

1.强化常规管理工作。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形成网络。学校班子所有成员都蹲班包科,其中虎校长包八3班,蹲点英语学科,华副校长包九3班,蹲点理化学科。

2.认真贯彻执行《松滋中小学教学常规》、《荆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并以此这蓝本制定了《老城中学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计划开齐、开足各个学科课程。

3.注重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认真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设置及批改、辅导、检测、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定了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年级主任、教研组长按月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并与教师月绩效工资挂钩。

4.重视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认真组织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和质量分析,通过检测与质量分析,使教师们意识到了一些教学中疏漏的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点;向教师们提示了教会孩子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利于师生对旧知识的及时查缺陷补漏,在新学习任务中的引以为戒;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和校本教研方案。认真落实各学科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周三下午为语文,周四下午为数学,周五上午为综合学科)。

6.积极推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重视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继续开展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品牌、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情况,及时向家长如实反映学生的表现,委婉地提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求得家庭的齐抓共育。

二、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高度重视课题研究。

学校现有荆州市级《基于学案下的合作课堂》,学校严格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展活动。一是结合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要求常规教研课必须有学案,一定要合作,每上一节课都要有总结,不断丰富课题内涵。二是大力推广已有成功模式,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现在,我校的四人合作小组模式及“一帮一兵教兵”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得红红火火,大力推动了我校教学质量质的提升。

2、立足校本,积极开展校本研究。

一是专家引领。我们聘请昌乐二中专家进校园,开展“高效课堂讲座”。我们建立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料料库(即墨28中合作课堂资料库),引领老师观摩研讨。积极联系市教科中心专家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把脉导向。坚持发挥校内骨干老师的引领作用,组织观摩课及校内大研讨活动。二是强化自学。学校提供丰富的自学材料,引领自学。三是全面启动小课题研究。我们要求全体专任老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课题,开展研究,逐步提高。四是启动青年教师五个一活动,即:一节优质课、一篇优质反思文章、一份高质量命题、一节优质教案、一节优质课件。

3、落实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师生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了“教学管理月”动活。春季学期,我们扎实开展了“教学管理月”活动。

1、加强领导。成立了“教学管理月” 活动领导小组,将“教学管理月”的各项活动落实到人,召开了“教学管理月” 活动的动员会及备课、作业批改与设计、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总结表彰会,确保全员、全程的积极和有效参与。

2、强化落实。对每项活动做到有布置、有实施、有评价、有情况通报、有档案记载,确保活动实效。

二是认真组织“十月教科研月”活动

在秋季学期“十月教科研月”活动中,我校围绕“落实集体备课,打造合作高效课堂” 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了市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学习,让每个教师懂得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知道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与过程,学会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专业水平。二是做好“引路课”教学观摩。为了做好“引路课”的教学观摩,学校规定:凡是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共11名教师上“引路课”或示范课,为集体备课提供了素材,也保证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三是开展了集体备课展评活动。各学科教研组在认真学习各学科集体备课制度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严格做到“十有”,即有明确内容、有主持人、有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有“探路课”观摩、有中心发言人、有相互讨论、有通识性教案、有教学反思、有领导参与、有活动记载。严格按市教科院规定的程序组织探路课教学——集体备课——教学展示等系列活动。老师们为即将执教的课例热烈讨论,为如何努力创造生命化的课堂充分交流,其间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精彩纷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求教师通过对活动主题的分析、讨论、争辩,最后形成一个“共识”。归纳“共识”的目的在于让教师更加清楚所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集体备课形成“共识”,但并不是允许教师用同样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内授课,而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四是常态开展比教学活动,展示集体备课的智慧。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第二届“合作杯”教学比武活动,共有17名教师参加了“讲三课”(示范课、比武课、展示课)活动。教学比武前,由所有的教师从示范课教师中投票评选教学水平高,作风正派讲原则的教师做评委,保证了比武结果公平公正。各学科组每天在讲课结束后,由评委组成员对参赛者的课进行点评,就教学中的疑问与执教者、听课者进行对话交流,就教材的特点进行解读,就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阐发自己的设想,既有理性高度,又有实践指导,让每次评课活动都成为一堂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课。

4、实施青蓝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近两年分配了8位省招老师到校,为促进青年老师迅速成长,学校出台了《青蓝工程活动方案》并定期召开座谈会,督促方案的落实。由于措施得力,现在学校青年老师成长很快。2人次在松滋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向丽嫣、黄永华)

三、丰富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习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以学生的兴趣、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实施及理论探讨中,对综合课程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与具体实践中的成果、困惑以“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教师不断地深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抓培训学习,促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

一学期来,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让每位教师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以走进生活做“学问”。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

二、课题研究驱动综合实践课开展

(一)服务社区:云联塔。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四.合作终成合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一年多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和在各级各类评优活动获奖共20多项。其中省级10余项。教学竞赛共有2人次获松滋市一等奖,1人次获松滋市二等奖。

3.教研活动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篇三

(2008年)

一年来,在县教育局各部门的指导及县教研室的直接关怀下,我校紧紧围绕“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找出差距,深入开展校本教研。”这一中心目标,在小学课题研究工作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开展了一些校本教研特色活动,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因为全县中小学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随着课改工作的进行,我校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县课改前的通识与教材培训,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教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因而上级部门面对教育现实又提出了“校本教研”这个主题。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一种将教学研究重心下移的教研方式。因此,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学习型的学校教研组织机构。

我校围绕“校本教研”应成立了三个小组:一是以校长为组长、行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其职能是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全面督查。二是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研究小组,其职能是负责校本教研规划与管理,对外联系教育专家,宣传推广本校教研教改成果,对内立足本校实际,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搞好校本教研工作。三是成立以各教研组长为组长、各科任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学科小组,其职能是负责具体搞好学校校本教学研究,使教师实现专业的增值与成长。

我们合理规划,加强领导,确保各科教学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成立了教学和研究领导机构后,具体由教导室负责组织各科教学教研工作,每年校长都亲自指导制订学校教学教研总体规划,对于我校的教学和校本培训工作,教学经费、教材费、教师外出培训费等一切费用,学校都是全力支持,一些通过培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都严格按《岩头小学教育教学目标奖励条例》进行奖励,并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从而保证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地调动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与研究的积极性。

我们学校不断改善培训条件。为了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内容,学校为语数学科的教师分别订阅了《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与《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版》各12套,供老师们平时研究与学习。我校的图书室藏书12000余册,师生可以随时借阅。学校音像资料较齐全。学校建有电脑室并开通了宽带网,从而方便学生学习与老师们备课及查阅资料。学校还安装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具有卫星接收站和教学播放点等培训学习条件,为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提供良好条件。我们还努力挖掘现有培训资源。我们充分使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本教材,例如:《走进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指导》等,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作用,我校骨干教师有:1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教导),3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5位教师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还开发了自编的简单适用的校本培训教材。

二、确立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

(一)、校本教研理念与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当今世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我校校本教研理念也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树立学校教研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也就是必须要创造名师工程;因此我们在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各类教学教研活动。

1)、开展“随堂听课,自主反思,评价反馈”活动。学校领导随意或定时下课堂听课,并以数码相机录下教学实况,再让上课的教师拿回家自己观看,然后让上课的教师在教学反思记录上写下反思,接着听课领导在教学反思记录上写评价意见,反馈给上课的教师。这样能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深化改变学习方式、教学行为和评价模式,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2)、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座谈会。由于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等原因,小学教师读书少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加上目前评价中给教师排队的做法,导致教师间沟通、交流少的情况普遍存在。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座谈会,以汲取营养、提高素质、形成浓厚的学习、讨论、交流氛围。

3)、开展优秀教师带徒活动。帮助优秀教师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扎根于教师群体之中,帮助普通教师、年轻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使整个教师队伍呈现出后浪推前浪、互帮共进的发展态势。我校在高度重视优秀教师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他们的帮带作用,高度重视整个教师群体的发展,开展校内优秀教师带徒活动,使优秀教师在助人的同时密切和教师群体的关系,使普通教师在接受帮带的同时了解、理解、学习、靠近优秀教师。

4)、狠抓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素质教育需要的不仅是会教的教师,更需要的是善于教改科研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学校发展的新形势选择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例如,本,数学组研究的专题有:《应用题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落实新课标,让数学教学充满乐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如何帮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与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等。围绕着这些专题,数学教研组对每个专题的研究,都先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研究,再由主讲老师上研究课,接着由主讲老师进行说课,再接着有听课老师评课,然后大家讨论重点和疑难问题,最后由组长总结。教研活动的全过程,组长均在《教研组活动记录》上做好记录作为学校资料存档。为了使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还开设了班级教学活动开放周。我们还提倡各老师之间平时互相听课,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平时老师听课,一般情况下不须事先打招呼,随到随听,做好听课记录和点评。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后,要接着检查老师的教案。这样,促使每一位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必须认真备课、上课。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创设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升旗后的演讲、学生自编出板报、单元优秀作文评选、各种各样学生竞赛活动等。

6)、以创建“农村示范寄宿制学校”为契机,凝聚师心,审视、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研究行为,推进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们在校本教研方面,在课程改革新背景下,树立了理念先进、教改活跃、教有特色、学有收获的学校典型,并且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变革办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数学教研组特色创新活动:

岩头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力量比较雄厚,组内10名教师,有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多名,教坛新秀2名。是一个敬业的团队。团队成员热爱学生,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现代教学技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

这是一个团结的团队。团队成员经常在一起切磋教学方法,展示课堂风采,学习教学理论,做到教学理论资源共享。近一年来,还利用传、帮、带和进行师徒结对的方法,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1、搭建教师阶梯性发展的平台。多年来,数学教研组的宗旨是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启动“教师成长工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起始工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分层提高”的指导思想,在数学组中还特别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的指导、培养。要求新教师或自愿拜师学习的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学校通过个人成果汇报(上一节公开课,命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学科论文、进行一次学科论辩)及学生座谈会确认其是否过关。

教师阶梯性发展平台的搭建,使每位教师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校几位年轻老师在老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新教师成长迅速,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日俱进,多次承担教学研讨活动主角。

2、建立数学教研专题。

我校教研组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了数学教研专题活动,设有“校本研修、教案设计、论文反思、试题集锦”等栏目,每次教研专题活动围绕专题,让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促进教师群体思维的互动,让我们的教研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践走向信息化。而且专题活动中所记录信息,是我们进行研究的第一手珍贵材料。并且教师在开放的平台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及感悟,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另外,通过专题活动还为教师实现了“实践、交流、反思、再实践,螺旋上升”的研究平台,使教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真正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规范数学教研活动的体系。数学教研组整合原有的教研、科研、培训资源,严格按照教研室的要求。活动分“准备阶段——实践阶段——研讨阶段——总结阶段”进行。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主题为基础,举行了以“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调整的研究”“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农村小学生数学操作能力研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准备阶段,组织教师重温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有关观点和内容,接着由各年段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资料,在年段内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每位教师根据学习资料写下自己的思考,并以年级段为单位进行交流。再通过大组的集中讨论、交流确定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实践阶段,各教师分头完成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设计进行教学实践操作,年级组内教师互相评课,教师根据教学思考写出教学反思稿。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推选出年段最佳设计,并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该设计,形成一篇优秀教案。由设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研讨阶段,研讨课执教教师介绍形成最佳设计的思路,着重谈设计中的“课堂结构创新”的有关内容。执教教师与小组成员对话,交流研讨课的得与失,针对主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总结阶段,2008年上期,我们还组织进行了一次全乡性的数学知识检测赛,全面检测了本年来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情况,各位教师独立撰写有关论文,总结本次研训活动的得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数学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探讨和反思,形成了共识,知道了如何围绕新课程改革目标展开、串联,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形成结构化的组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我校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观念更新、教学风气浓厚,教学质量进步明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采取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真正转变,不仅要构建学习型的教研组织,还需采用学习型的教研方式。首先要强调终身学习,其次是强调全员学习,然后是强调全过程学习,最后是强调团体相互学习。所以,我们教师除了上汇报课、公开课、优质课等传统形式外,还应该多开展说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竞赛、教学经验交流、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并且每次活动都要呈现出民主、活跃、不吐不快的研究氛围。

我们还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研究实施过程管理,制度落实对校本培训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更好地激励教师,学校制定了《岩头小学教研管理制度》、《岩头小学教师量化管理措施》、《岩头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常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备课要求》、《教师上课制度》等多种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听课、学习、研究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每学期由教导室组织校领导与各学科教研组长进行教学检查二到三次,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表扬批评纠正,期中和期终总结奖励。学校领导成员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经学校领导检查,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积极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学习与研究,学习与工作效率十分显著。学校对教师在校本培训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并作为教师考核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我们学校的发展的目标。发扬我们岩头小学的优势,办出我们自己的学校特色,培养我们学校的名气与教学品牌。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尽快形成梯级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人才流动是必然的,作为一个邻近县城的乡镇中心小学,培养出的骨干教师被挖走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不能为此而不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形成梯级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造条件,缩短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距,形成有梯级的骨干教师群,这样走一两个骨干,后面的“次骨干”能迅速补充上来,如此的骨干教师流动就不会对学校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新骨干教师的产生又激发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从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各项目标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五、2008年各类教学教研成果

我校近一年来,何周玉在“县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演讲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且我校一年中共有20多位教师撰写的各科教学论文在省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唐兰凤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论文《我设计的数学练习题》在全国数学新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荣获二等奖,伍斌撰写的信息技术论文《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黄元坤、杨兴连等撰写的论文《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努力培育一代新人》、《There are more shops in Picture One教学设计》在市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同时我校近年来共有教师辅导学生15人次在各级各项竞赛中获奖。在全国第二届“邮政杯”学生书信作品大赛中,我校六年级的龙启民等2人获省级二、三等奖(怀化市仅有15名获奖);有杨磊、罗亚梅等6人次参加全国“星星杯”绘画作品赛中分获金、银奖;有饶彬彬、钟继东同学的软笔、硬笔书法,伍滢同学的《渠江荡舟》摄影作品在全省“小学生书法、摄影作品竞赛”中获省二、三等奖,有朱春燕、李素珍等5名同学的《满园春色》、《虾》等作品在市学生绘画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同时在县级“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等各项比赛活动中,我校也有多位同学获奖。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学生开展“语文、数学素质知识竞赛”、“六一文艺汇演活动”、“诗歌朗诵”、“作文竞赛”等多项比赛活动。我校今年六年级毕业会考成绩也进步较快,语文单科列县第8名,综合名次列第10名,并有4学生考入县重点中学。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学校教学教研的方向,我们岩头小学的教研组队伍就像一株年轻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

4.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枣庄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逐步取代传统教学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形式,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探索、大力推进网络教研这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我将我校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1、转变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一切工作的开始。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网络教研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和传统的教研相比,它在时间、空间、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领导对网络教学研究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网络教学研究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管理督察,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在老师方面,我们以舆论宣传、会议推动、活动体验的形式,提高老师的认可度,制定了奖惩制度,使网络教学研究有保障。

2、配备高标准的硬件设施

电脑和多媒体是我们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发展快,师生人数巨增,虽然以前创省规时配备了部分电脑,但远远不够实施网络教研的需要。从08年开始学校筹集部分资金,采取学校和老师共同承担的方式,为每位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师电脑的配备,提高了我校开展网络教研的进度。二是投入巨资为每口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网络教研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教研的成果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渠道筹集资金,投资几十万元为每口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解决了网络教研的终端问题,让网络教研和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有效的促进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构建。三是多方联系共同设计了一个学校办公平台。学校领导在外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借鉴外校经验,并多方联系共同设计出网络教研平台。对于网络教研平台,借鉴外校成果是基础,突出本校特点是目的。根据使用情况,我们本着一切从实用出发的原则,删繁就简,逐步改进和完善。目前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四是建立多媒体资源库。多媒体化教学的应用,网络教研的实施,离不开丰富的资源,因此,学校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起学校的网络资源库,把农远工程资源、多年来学校购买的大量电教教材、以及从网上下载的东西全部分门别类的整合成资源库,和学校的办公平台联通,老师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浏览所有资源,有选择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使这些本来放在电教室里的死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

3、加大评估力度

评估是督促和检查工作的重要手段。评估体系的建立是有效开展工作的指导。网络教研

系统的应用,对于评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传统的评估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导处人员在借鉴外地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台儿庄第五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制度》和《台儿庄第五实验小学办公平台使用管理办法》,逐步规范教师网络教研的开展和办公平台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修改了《台儿庄第五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评估办法》《台儿庄第五实验小学网上教研实施意见》,把教师网上教研情况,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项制度的完善和修订,有效的规范了网络教研的开展,使我校的办公平台从开始就步入正规的发展模式。

二、重视培训,提高技能。

网络教研中老师需要有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因此,加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培训就成了当务之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培训工作。

1.Powerpoint Word Excel的应用基础培训

电脑应用基础的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常规工作,我们一直常抓不懈。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学期末组织考评。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会熟练应用这三块的知识。

2.网络教研的使用培训

网络教研,对于教干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新鲜事物,好在一般教师都有参与其他教学论坛的经历,学习和理解上不会很困难。但是为了推进整体工作,教导处对网络教研使用的培训依然没有放松。为此,学校组织了专题培训,全体教师教干参与。从网络教研的登录、发帖、跟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集中培训。

3.多媒体教学应用知识培训

多媒体应用知识的培训,由于在07年创省规时配备了移动多媒体柜,我们做过几次专题培训,大部分教师已经会使用。近阶段我们结合新上的多媒体,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又进行了几次次专题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教师已经会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电教器材。

三、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1、主题教研网络化

网络教研最大的长处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充分让老师们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老师的参与度和教研的深度。我们的主题教研活动主要是立足课堂,围绕课堂进行,做到教研一定有“课”,有“课”必要研讨,研讨定要反思。每次活动关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专题,活动的基本流程为:确定主题-课堂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应用。学科教研员根据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定主题后发到网上,让老师们事先对本课进行初步的研究,然后组织所有相关老师听课,课后把讲课老师的课堂案例发到教研平台上去,让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发贴研讨,评课交流。教研员也参与其中,对老师们的观点随时进行点评引领,改变了以往的教研员的一言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研理念,强化了教研员与基层教师的沟通,建立了与教师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网上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务实、高效,能引发教师深层次的探索,实现了教研的即时性和深入性。

2、实施网络合作备课

合作备课的程序为:①根据教材内容,学科教研员把本学期的备课任务分到每一个老师,实行教师主备。②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说明,充分了解本册教材的体系,熟练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具备通观全盘的能力。③每位教师根据分工,提前三天将设计好的教案发到备课系统,不得延误。教师在设计教案前,应该精心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源,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有特色的、有突破的精品教案。④充分发挥同一年级组教师的智慧,共同修改教案,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在将教案发到备课系统中后,同年级的教师及时对这些教案开展教案点评。每位教师参加教案点评一周不少于2次,一个月不少于8次。⑤教师根据他人的点评,及时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教学设计精品化。⑥其它老师根据主备人设计的教学案进行自己的教案设计。

3、网上学习培训

以前的理论学习和读书活动,只能是提出一些要求,让老师随便去读,整个过程没法控制和参与,实现网络教研以后,这种不足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我们根据学校的老师读书学习计划安排,学科教研员再根据学科特点,对老师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进行搜集,每周一把要学习的内容发到网上,要求老师们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阅读,并跟贴发表自己的体会。例如本学期进行的古典名著《论语》的学习,每两周发一个部分,内容为论语内容及注释,老师们边读原文边读解释,加深理解,读后再写出自己的体会,效果非常好。再如业务校长到上海学习,听了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报告后,感觉很好,便把录音和讲座PPT发到教研平台上去,让老师认真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感想,通过这种形式,老师如临现场,感受很多。在推进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又在教研平台上组织了“好书我推荐”活动,老师把平时自己读书过的书介绍给大家,里面既有内容简介,又有作者介绍,还有老师们读后的体会,大家相互学习,大大增加了每位老师的阅读面。

4、网上管理更高效

实行网上办公后,老师的绝大部分材料都已发到网上,不但方便交流,也让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成为可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又在办公平台上设置了通知栏、通报栏、制度栏、计划栏等板块,管理方面的材料也都在网上,学校的纸质档案已经很少,这样老师对学校的管理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只要学校及时将网上的这些材料进行备份,就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不需要放在档案橱里。

四、收获与体会

1、提高了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水平

人都有个惰性,往往不逼不促就不愿意去做,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迫使老师们不得不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现在我校的全体老师对几个办公软件和网上教研以及多媒体的使用都比较熟练。

2、通过网络教研使资源合力凸现了优势

教师群体中出现的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通过网络化的教研活动,使这些可贵的学术性的资源随时进行彼此的交流与共享,实现1+1〉2的优势。先进的网络化教研环境,为教师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教师在这一环境中的交流研究,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共享他人的资源,自己的资源也被他人共享。备课的时候,每一位老师可以在网站参考到不同版本的教案,吸取他人长处。更可喜的是,自己的教案发表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收到大家的点评,以便进一步完善修改。上完课后,记下自己的课后点评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服务,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3、通过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着新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学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学校来说,如何寻找一些有效的载体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主题。

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载体。不仅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新教师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可以同时看到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教师们的精彩教学设计,结合录像、资源的学习,可以使教师迅速成长。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经历了“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这样一个过程,教师经过很多次这样的过程,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4、通过网络办公平台使评价管理有了创新

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教研、学习、备课这一工作的评价,往往是考察教师是否按照规定去做,是否达到了有关预定的标准。在检查备课时,往往从备课的数量,备课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中难点、板书的设计、教学设计)是否完整,书写得工整,来评价一个教师备课的质量。如今,实行网络环境下备课、教研和学习,使老师们的各种活动完全“示众”,在加上学校对网络教研有一定的制度,学校教学管理者再也不必为教师是否按时备课,按时教研,积极参与等环节犯愁。

5.教育局教研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篇五

(2012年8月)

武安市教研室现有教职工32人,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理论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在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了优先保障。今年,市教育局又确定为“教育质量科研提升年”,进一步确立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大政方针,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我市教研工作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三、三、四、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建立健全“市教研室、市学科中心组、学区(学校)教研处室”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创新“盟校教研、专业引领、常规管理”三项教研制度;大力开展“常态教学研究、薄弱学科研究、小课题研究、观课议课研究”四项主题活动;全面实施“教学评估、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分析”三项评价机制。

一、建立健全“三级教研网络”

三级教研网络是指由市教研室、市学科中心组和学区(学校)教研处室构成的新型教研组织形式,使县域教研从最初的无序和零散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到了典型带动、上下沟通、协调联动、辐射全市。在建立健全三级教研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了六支教研队伍。一是普通教师队伍,二是教坛新秀队伍,三是学科带头人队伍,四是名师队伍,五是兼职教研员队伍,六是专职教研员队伍。

对教研队伍的管理,我们采用了“四、五、八”模式。

“四”是指我市教研队伍建设的四项措施。即“建”、“管”、“提”、“领”。“建”,就是自下而上层层评选,形成六支教研队伍,促进了我市教研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市教育局通过专业知识考核、课堂教学比赛、理论答辩等形式先后开展了两届“三名”评选,第一届评选124名,第二届评选208名,我们把名师队伍作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学区(学校)设立教研处,配备了23名专职研训员和专(兼)职教研员,逐步建立了一支以名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教研队伍。“管”,即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选拔,定期聘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保持教研队伍的活力和动力。“提”,即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我们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普遍促进相结合,倡导自主学习,依据校本研修,坚持县域培训,不断提升教研队伍的专业水平。“领”,即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引领作用,结对帮扶,明确职责,本校引领,区片带动,辐射全市。

“五”是指我市教研队伍工作的五个责任。( )一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方法;二是组织编制学期教研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拟定教学进度;三是搜集、整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系统和管理体系;四是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研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五是检查、指导教研、教学工作,参与教学评估。

“八”是指我市教研队伍运作的八种方式。一是组织学习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了解课程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学科教学计划,拟定教学进度等。二是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多渠道搜集、整理优质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共同参与制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通案)。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案例。学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个案)。四是各学科定期举办优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选拔优质课堂教学课例,通过制作光盘、公开展示、观摩会、研讨会、网络共享等形式,构建优质课堂教学传导网络,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是搜集整理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各学科要深入一线,加强对教师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教学建议,介绍学习经验,评价教师教学。学科中心组集中整理,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六是开展教学比赛,选拔、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各学科每学年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大比武,通过比教学理论、比教学基本功、比教学方式方法、比课堂教学效率、比教育科研成果,定期选拔、更新学科中心组成员,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七是编制作业设计、单元检测和各类考试试题。各学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作业和富有针对性的检测试题,有层次、有弹性、有创新地设计检测内容,以实现减负增效;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作业和检测的促进作用。八是扩大开放办学力度,实施多层次、多方位开放办学战略。通过考察学习、委托培训、信息沟通、师资交流、业务研讨等形式,加强和扩大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与全国名校间的交流合作,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广泛开展县域基础上乡际间、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课堂教学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开放,虚心听取意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二、建设“三项教研工作制度”

一是盟校教研工作制度。我们借力市教育局“组团支教”工作机制,以“强强联合,强弱结盟”为途径,以“资源共享、多元互动、捆绑考核、整体评价”为方式,以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为目的,建立了20多个盟校学科教研组,相互交流,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效破解了校际均衡发展的难题。经验在《中国教育报》教研专版首条刊登。

二是专业引领工作制度。一是“通案引领”。我们坚持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力量,集中到教研室,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编写、修订、完善了所有学科的教学“通案”,确保通案的系统性,提高通案的实用性,发挥通案的指导性,迄今共计编写1.2万多节,形成纸质和网络两大通案体系。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对已有“通案”进行更新、补充、完善,保持“通案”的发展性和前瞻性,建立了优质教学设计资源库。二是“优课领先”。我们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的骨干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有计划开展视频课录制、“同上一节课”等工作。另外,我们加强名课研习工作,购买全国名师优质课光盘一万余张,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此项改革成果获“河北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3、建立常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课程管理制度。从课程、课目、课时、用书、作息时间、作业量、考试考查等方面建立科学精细的课程管理制度,优化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执行力,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广成功经验。二是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我们制订了《武安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监察组织,建立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教师的备、教、辅、改、考、评、研情况。要求学校保证教学常规一月一检查,期中和期末集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校,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市教育局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直属学校、乡镇学校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并将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三是加强教育干部听评课管理。我市建立了校长听评课制度,要求乡(镇)教育办正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学校正校长不少于60节,副校长不少于80节。对校长听评课的检查,既看数量,更看质量。同时,把校长听评课纳入常规管理之中,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衡量校长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三、开展“四项主题教研活动”

一是关注常态教学研究,实现教研重心的“五大转移”。教育质量取决于常态课的教学质量,而不取决于少数几节公开、示范、优质课。为了解决常态课自由、放任、低效、无效、负效以及活动频繁,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我们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深入开展每周“十个一”活动,即:教研员每周听一节常态课,组织一次随堂检测,查看一个相关班级的学生作业,查看一个授课教师的业务笔记,查看一个相关领导的教学活动情况,召开一次相关班级的学生座谈会,参加一次相应的教研活动,撰写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发现一个教学实际问题,提出一条最有价值的教学建议;深入学校听“推门课”,观常态课,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问题,努力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五大转移”,即:“由关注全市性大型教研活动转移到关注区片、盟校、校本教研上来”,“由过多地重视模式的构建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上来”,“由培养少数典型教师转移到提高大多数普通教师的素质上来”,“由总结教学经验转移到查找教学问题

上来”,“由指导少数精品课转移到关注常态课上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室的工作职责,着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关注薄弱学科研究,实现学科教研均衡发展。针对不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问题,在开展所有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及一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每一次重大教研活动,都把这些学科列入其中。加强了薄弱学科的研究,促进了学科教研均衡发展。

三是关注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在做好各级规划课题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实现校本教研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转变,做实做细小课题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基础知识和能力不牢固、教学方法简单、训练方式单

一、分组讨论流于形式、延长教学时间、作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认真分析、查找、梳理,开展有“短平快”的针对性的研究。

四是关注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针对教研活动存在的课前不研讨、听课没目的、评课形式化等问题,我们借鉴国内先进的教研理念,以课例研讨为主阵地,变听评课为观议课,完善了“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教研流程,丰富了课堂观察的维度、视角和观察点,审视反思课堂教学,着力推进观课议课走向专业化。

四、实施“三项教学评价机制”

1、实施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县域教学评估的责任主体作用,构建“两延伸”、“两坚持”、“两纳入”的教学评估机制。“两延伸”即将教学评估由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两坚持”,即学校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评估,并进行一次自评,市坚持每年对学校进行一次评估;“两纳入”即将教学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和校长有限目标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奖惩机制中,同时,重点加强对学校的过程性教学评估,注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质量检测等常态教学的教学评估,建立常态教学评估通报制度,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水平,创新特色,实现了教学评估工作的长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我市的教学质量评价坚持内容全面、方式灵活的评价原则。

内容全面是指评价内容全面科学。一是评价对象全覆盖。我市的教学质量评价,对象覆盖了高中、初中、小学、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六个系列,县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做到了精细化和“无缝隙”。二是评价学科全方位。为了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三级课程的执行力,我们加强了全方位的学科评价,特别是强化了薄弱学科的评价。从前年开始,我市在省统一“中考”科目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而且严格按照“中考”的程序进行考试,成绩纳入学生总分和学校评价体系,促使初中学校开全、开齐每一门课程。三是评价目标全涉及。我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为质量评价的根本指导思想,学生评价由过去的单纯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转移到“强化知识与技能,重视过程与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评价上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方式灵活是指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一是分层评价,分类指导。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将高中、初中、小学细分为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分层评价,分类指导,实现了评价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二是动态评价,跟踪指导。我市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纳入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幼儿园)有限目标考核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惩范畴,作为校长任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坚持对评估单位跟踪回访,对不合格、不达标的学校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帮助学校进步和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考试结果,而且更关注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三是多元评价,特色指导。对学生的评价采取文化知识检测与综合素质检测相结合,期末检测与堂清、周测、月考相结合,笔试与口试、活动测试相结合,普测与抽测相结合,自主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化评价,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

3、实施教学质量分析机制。从1997年开始,我市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对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都要对全市所有学科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分析,认真总结。每年都将质量分析会的各项报告汇编文集,装订成册。各单位也对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进行认真总结,客观评估教与学的现状,撰写分析报告,肯定成绩,直面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便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年来,武安市教研室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研单位的指导帮助下,开展了大量富有实效的教科研实践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在创新性活动、教研实效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我市的教研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6.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在与坝寨乡高西小学开展校级教研活动上的讲话

 吴世春(2012年4月19日)

尊敬的校长、尊敬的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隆重在地扪小学集会,共同探讨教育发展大计,相互协商教育的改革进步之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首先,我谨代表地扪小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坝寨中心校和高西小学多年来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走进地扪小学,大家的第一感觉肯定是:校园环境狭窄,布局粗俗,风格古朴,文化气息淡薄,交通安全隐患常在,现实的条件满足不了如今师生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需要,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是这所学校始创于1937年,是一所治学严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近百年老校。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现有七个教学班,学生292人,是茅贡乡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小学。教职工15人,其中特岗教师3人,公益性岗位教师1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教师1人,学校自聘学前班代课教师1人,退休教师4人,是典型的地盘小、人数多、班额大的学校。

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全体师生努力追求、开拓创新,实现了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乡德育先进学校”、“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先进学校”、“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称号,同时学校还取得了2010-2011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综合排名(顺数前三名个数)全乡第一的优异成绩。

近年来,在县教育和科技局、乡党委政府以及乡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一是投入近5万元改建了教工宿舍楼;二是投入资金4万元改造并扩建学生食堂;三是加大办公设备和教育信息化设备采购投入。

如今,学校的硬软件设备设施已具规模,但仍不能满足目前教育的需求。今后我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立足现实升级提高。“十二五”期间力争中央和省级寄宿制项目拨款,早日建成片区中心寄宿制小学。此外,力争两年内分期分批配备好教师办公电脑,进一步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个人业务水平。

即便如此,我们深知: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困难并存。地扪小学有信心迎难而上,一路披荆斩棘,为书写茅贡教育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7.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七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大村镇中心小学

2010.9

教育教学工作期初教研督导汇报材料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学期我校根据市局的有关要求,围绕“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剖析查找在教学教研工作中还存在下列问题和不足:

1.是思想观念上有差距,仍有一些人在办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存在误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认识和把握不到位,对新政策、新规定接受慢,理

解浅,应用不到位,研究氛围不浓,创先争优意识不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2.是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方面有差距,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不够,教

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有效管理的各项措施得不到很好地落实。

3.是在教学研究方面针对性不强,课题与问题脱节,科研与教学脱节,研

究内容与教学实际需要脱节,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作业、研究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只是进行泛泛地研究,没能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4.是教学保障方面有差距,用于教学的投入少,教学设备落后、配备不足,图书仪器利用率低,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局域网、校园网、班班通建设还不到位,实验教学开课条件有差距、开课能力不够强。

5.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差距,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落实不到位,校本研训的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性、递进性的措施,教师素质不适应形势要求。

6.是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有差距,学习共同体、导师制的落实不到位,有些单位德育为先的意识不强,用德育的内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意识不强,没能够很好地把德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漂浮不定,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家长工作不细,家长学校社会和谐共抓质量的氛围不浓。

新学期,我校将坚持“竞进不息,日新为道”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

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三大战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将在打造更高层次的“三个和谐”方面实现新突破。

和谐之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胡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

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校将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建设和谐教师队伍。

一是落实好“班子管理效能”培训工程。通过加大对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使每位干部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班子管理效能。第一,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继续开展干部读书“每月一讲”活动。新学期,确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活动主题。此项活动,既能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增强指导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又将增强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拉近干群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第二,建立业务干部每月培训制度。我校将利用市局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和大学区教研时机,推行干部每月培训。明确要求干部外出带着任务学习,把会议的详实精神学好,回校后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素质,实现学校“派出去、学回来、带起来”的宗旨。第三,鼓励业务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我校将为干部营造创新工作的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大胆探索,以创新举措打造学校工作中的亮点,这样既有力地调动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又将提高干部的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师资校本研训”提升工程。新学年,我校将以“自修、互助、共享”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通过实施“五项”工程,促进教师梯队的均衡发展。第一,完善“规划工程”:根据学校工作三年规划,由教科室指导教师制订完善“个人发展规划”。学校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成功的绿色通道,帮助教师实现规划目标。第二,开展“读书工程”:我校将开展“读书重塑心灵”活动,要求教师成为读书的实践者,既要读教育专业书又要读文学名著等。要求教师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学年阅读一本教育著作,由教师的文化成长带动学生的文化成长,让读书活动成为学校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第三,实施“青蓝工程”:新学年,又将有多名新教师融入我校。他们的成长需要悉心培养,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让其在教育岗位上更好的绽放自己的人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将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让有经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结对,进行帮扶活动。第四,推进“成才工程”:我校把“青年教师自主课展示”作为素质提升的举措。此项活动,每位青年教师都要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进行最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扣住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体验获知的过程,重视过程

与结果并重,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五,打造“名师工程”:我校此项工程分“选拔骨干”、“争创名师”、“名师带动”三步实施。首先,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拟定侯选人,全体教师民主评议,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其次,制定名师标准,骨干教师明确奋斗目标,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学校经过对其进行考核、评议,确定为名师。第三是充分发挥名师带动辐射作用。名师定期出公开课、观摩课带动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定期举行业务讲座,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开展“结对子”活动,指导帮助业务成长需要的教师,以卓越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全体教师。

三是贯彻好“爱与责任”师德工程。爱是最有效的领导艺术。我校将以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为目标,打造一支奉献型、爱心型的教师队伍。将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和践行《胶南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起“爱与责任”的崇高意识,开展“德育夯实基础,真情铸造未来”主题活动,突出“德润校园”的浸润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首肯的话语,用智慧和爱铸就伟大师魂。学校将教师的“爱与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到师德建设中,要求全体教师怀着善心、爱心、责任心对待工作和学生,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和谐之二:打造重内涵有特色高效课堂

胡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我校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一是开展业务干部岗位大练兵活动。学校要求干部带头搞课堂教学改革,人人一堂示范课。我校业务干部分管科室、指导全镇小学学科、分管级部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全镇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理解学科课标,掌握学科动态,熟悉学科进展,把握学科发展。每学期,业务干部都要举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为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二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科研活动。我校积极配合教研室小学部“大学区”教研工作,充分发挥好第七学区组长学校的协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发挥教研QQ群(QQ号是107870943)平台作用。在教师中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人人都有小课题”活动,进行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课题研究,着力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三是全校开展“四课”活动。

每学期人人上好一节“邀请课”,每位教师上好一节“比武课”,年轻教师上好一节“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好一节“创新课”。学校提前拟定活动方案,全镇统一步调。“邀请课”活动,授课教师真诚邀请不低于七位教师参与听评课,在真诚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比武课”活动,全镇分学科统一进行,通过搭建平台,让每位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效调动教师们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汇报课”活动,是青年教师每学期的“必修”内容,为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课”活动,按计划将课堂下移至每个村小进行,其意义在于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带动教师整体提高。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将推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拟定学年计划,以活动为载体,每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项项抓落实。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五是开展课堂延伸活动。我校针对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偏低这一现状,在全校四----六年级学生中继续开展“听记《新闻联播》”活动,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看懂、听清、记录、感悟的能力。此项活动已实施两年,根据学生的年龄、习惯养成和家庭差异情况,由教师引导、学生自愿参与,要求学生长期坚持,建立活动记录专用本。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和兴趣。

和谐之三:促进学生全面快乐健康成长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实现学生和谐成长。

一是优化学生德育实施方案。我校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行为习惯养成、思想道德建设、全员育人导师制、家长学校培训五个方面,对学生成长进行精微化培养。二是优化学生学习和作业设置方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强化学法指导,组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加强对学生非在校时间自主学习的指导。深化作业改革,引导教师进行快乐作业和探究作业的研究。设置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多个类型的分层作业,安排一定数量有针对性的动手实践活动,如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等。三是优化学生评价方式。发挥好《大村镇小学生成长档案评价手册》的作用,从校内、外两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进行评

价。大力推行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境,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我校将在学生操行评语撰写和学生评优树先表彰方面进行改革:操行评语撰写“用赏识代替挑剔”。首先是变换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变“他”为“你”,从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满怀着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优点与潜能,多用赏识与信任的话语去评价,对优点可用溢美之词,使学生感受被老师欣赏的愉悦。写缺点不足时,含蓄而不失分寸,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希望代替指责,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评优树先表彰“用多项代替单一”。期末评优时,实施“星级学生”评选,除三好学生奖之外,还有学习标兵、纪律标兵、特长生标兵、进步标兵、劳动标兵、文明礼仪标兵等奖项。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加以表彰,在赏识和鼓励中体现对学生的爱心。四是开展“社区大课堂”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好“学生英语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素养;继续开展好“走进汉森菌业”、“走近龙马文化”社区实践等课外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新起点,新启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校全体师生将发扬“竞进不息,日新为道”的精神,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而不懈努力!

大村镇中心小学

8.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篇八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目前,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有了一定提高。下面我将把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研室为我们搭建的校本教研的平台

1、县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我们都指派任课教师参加,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注重对课堂评议的听课记录。

2、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向中心学校交一份心得体会。

3、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回来后,要求教师模仿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积极探索学案教学模式 1、2007年10月起我校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有目的地布置预习任务,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明显。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仍然未能走出困惑。2、2008年11月,县教研室组织了与湟中田家寨中心学校的“手拉手”活动。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们结合以往的实践,对我们的课前预习进行了改进——学生知道的不讲,并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有了起色。3、2009年4月我们又联系湟中田家寨中心学校,组织20多名教师去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教师们都有了尝试学案教学的欲望。

4、随后我们又几次邀请湟中田家寨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为我校送课。至此我们明确了目标,要求教师实施学案教学——即:“学、展、点、练”的教学模式。

“学”即学生有目的的自学。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课前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自学目标。

“展”即将自学情况进行展示。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教师注重适时、恰当、中肯的评价,并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

“点”即师生互动展示中进行点拨。将重点知识加以记录,将老师的讲解与点拨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笔记,将知识当堂消化吸收。“练”即课堂练习。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习的重难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让学生在有效训练中巩固自己的所学。

(三)、注重学生的学风转变

1、借助《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学风;

2、采用学案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风;

3、从本学期起,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制度,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转变学风

(四)经费的支持

为了确保实行学案教学的质量,学校领导在复印机、纸张、排版纸、墨粉的投入上花费了很多经费。

(五)产生的误区

1、上学期初,学案成了一本练习册,课堂成了“考场”,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面对这一种情况,学校组织了“如何设计学案”的研讨,在学案的设计上做了要求,基本上纠正了这一问题。

2、回归到旧的教学方法

学生预习不到位时,回归到旧的教学方法的现象尤为常见。

三、今后的打算

校本教研工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打算以以下几点为突破口,进行校本教研:

1、积极邀请专家指导引领;

2、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尝到教研中的成就与快乐;

3、在激励机制上对教研工作加大奖惩。

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9.教研活动汇报材料 篇九

一、近期本组研究专题:

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校大力推进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我校的 “童心”教育理念,在各个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真思考、真合作、真学习。学生要学会完成前置性学习,体现学生个性学习的方法。所以本学期我们组的研究课题定为:“以生为本的英语合作学习活动,促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方式:

1.利用每周二下午或是周四上午前两节的教研活动时间,展开集体研讨与交流,教师们通过研讨一致认为: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二人对话,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按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活动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或个别特点等各种不同因素合理搭配(4—6人)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或完成的情况作为奖励依据。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都有极大的作用。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于前置性作业:什么是前置性作业呢?前置性作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预习作业,它源于我们学校的领先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前布置的一项作业,学生的这个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是需要展示的,可能是需要汇报的,也可能是需要讨论的,它需要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搜集、查阅资料、走访、归纳 1

等各种方式去完成。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英语教学中较适合使用以上二者结合的课型是:新授课、会话操练课、阅读课或复习课。

2.上合作学习的片段课,每人15分钟。要求体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教师有适时的调拨与评价。

课堂基本流程:

第一,以小组形式进行前置性作业汇报,大约3分钟。

第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给出一个基本的对话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

利用已有经验和前置性作业内容编出一个新的对话。小组内每位成员都有要表达的内容,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可以准备简单的道具等。

第三,表演完毕,其他组员给出评价,主要评价每个组整体表现,或是某个人表

现的是否突出,也可提出改进建议等。可以用英文或中文。

3.每位教师尝试上完整的研究课。

课型教师自己定。主要体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即可。

今天给大家呈现的两节课,一节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另一节是体现会话教学的。也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了。

一、整体呈现的依据与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听说领先。因为听是一切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个方面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据语言学家估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比例分别为45%、30%、16%、9%,这一数字清楚地表明,听是语言运用的第一要素,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分辨和理解不同话语的最基本的能力。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有目的性,有计划,有趣味性地听,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里获得足够的信息。这一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和详细的说明。由此可见,听力训练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对动画、视频、色彩鲜艳的图片等呈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整体理解听力内容的能力,把教材中呈现的抽象、有局限性的情景图片变成活灵活现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是学生理解每课新语言和词汇的有效方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是从感知、理解开始的。语言的学习规律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语言一定是先听,在情境中听相应的音,帮助我们明白、理解音的意思。故,听不懂就不会说,就无法与人沟通。因此英语要先听后说,听懂了、听清楚了再模仿。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有效开展课堂学习,我们努力改进听力教学环节和活动,促使学生听力理解、判断,利用听力获取信息、感知新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改变以往教学中放放录音,或教师先教词句,教会了再听录音,将听的输入变成听力检测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要先整体输入听力内容呢?因为不是所有听的内容都是新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在情境中根据听力材料,区分哪些是生词、新句,哪些是熟悉的,就有一个回忆、识别、思考、判断、联想的思维过程,主动感知新语言项目。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专家的讲座和我们的教学实践,英语组的老师们都达成了以下共识:语言学习具有客观规律,不遵循规律是不科学的。所有的语言学习——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依赖于无意识的听觉过程。学习者的大脑感知自然发音句型的速度比听老师的口语解释要快得多,也精确得多。学习者的大脑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无意识加工后,再去听有关“生词”或“语法”的讲解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提倡学习新内容之前先讲解。讲解会干扰大脑自然学习的路径,使学习过程更困难,导致学生依赖教师教,降低他们积极主动整体感知理解能力的培养。初次呈现教学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呈现目标语言,使学生通过听力接受新的语言信息、感知新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听力检测,把它们作为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教授完新语法词汇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2个学年的不断课堂研究实践,英语组的老师们总结了以下整体呈现教学内容的方法:

1.利用截取的视频材料,展开听力理解教学。

2.教师利用制作的幻灯片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所学内容,简便易行。

3.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视频片断和教材的歌谣相结合,理解教学内容,展开听力理解教学。

4.教师一边播放自制的幻灯片,一边自己介绍图片内容,带领学生感知所学内容。

5.利用反复听、看教材中的歌谣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教学内容。

6.利用现成的一些英语动画视频让学生感知本课的新语言项目。

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需要高度协调的语言技能:“听、理解和说”,“听、理解和写”。这是学习成功的产物。这就要求学生在语境中进行听说训练,在整体感知语言背景、情境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语言内涵,模仿、学习、操练、内化语言的发音、形式和结构。孤立的学习单词或句子只能破坏大脑的自然学习路径,使学生陷入“只见树叶,不见树木、森林,”死记硬背了单词、句子、语法,却仍然不会运用的窘境。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探究、发现的愉悦、兴奋,导致可持续发展动机的减弱,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上一篇:高度近视作文1000字下一篇:拜访客户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