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4-06-15

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共10篇)

1.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一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教学目目的: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理区之一——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划分(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5.8南方地区图,找出各省区的位置。(3)读图5.8完成P7活动题。

2、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点。(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3)了解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2)了解五大经济特区及各位于的省区。

(3)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读图5.15)。(4)完成P10活动题。

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划分。

(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东南丘陵的土壤是红壤)

(2)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鲜花等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4)南方地区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见“知识之窗”)(5)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

(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的地区,南方地区的面积占25%、人口占55%、GDP占75%,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6)了解五大经济特区及各位于的省区。

(我国有五个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和海南省。其中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是广东省,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7)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读图5.15)(8)完成P10活动题

五、课堂小结。

六、提出疑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共同濒临的海洋是什么?(黄海)

七、课堂作业

1、我国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位于()

A、黑龙江 B、海南省 C、广东省 D、湖南省

2、南方地区产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水果是()A、椰子 B、苹果 C、香蕉 D、柑橘

3、经济特区最多的省是()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海南省 D、浙江省

4、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和 ;其中广东省的经济特区有、和。

5、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2.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二

教案湘教版

一、型:新授

二、时安排:第1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过程与方法: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页《南极洲》和61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四)小结:总结本节内容。

(五)作业:回家通过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

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

一、型:新授

二、时安排:第2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2、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

上节,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四)、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小结:本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北极与南极地区(2)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3.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三

课题 使用补充 主核 主备 影响气候的因素 使用日期 新授课 课型课 初一地理组 使用者 教学目标: 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纬度位置、地球运动、、学会分析地球形状、1、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2 和探究能力。、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3,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4 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对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木板等。教学过程:,说出赤“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 地球为一平面则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经的身亲生学 历 不然。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师:从早晨到中午到

热、晚上冷。生:早晨冷、中午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

—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线与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

实做手动生学(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球面交角的大小。验)低不同。热量不同,气温高 分组完成 1

验实示展图画 结果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 温高低会有不同吗?的气 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

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 总结,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同 练习:随堂随练 作业:填充图册 影响气候的因素 板书设计:

4.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四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冬季风

成因: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发源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风向: 陆地→海洋

性质: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影响范围:我国西部、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等)

夏季风

太发源地: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风向:海洋→陆地

性质: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

影响范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灾害 季节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热带气旋强烈活动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加强预报,建防护林

洪涝 夏 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水利工程

寒潮 冬 强冷空气入侵 严寒、大风、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全年 降水异常偏少 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修水利工程

2.3 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冬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

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

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

以上是外流河的共性,外流河在干湿状况、降水、有无结冰情况、植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两大湖区,其中青海湖上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洞庭湖17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滚滚长江

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由于长江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因此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水电站如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长江三峡由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防洪是该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6、滔滔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中游:河口镇—河南旧孟津;下游:河南旧孟津—注入海口。

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地有决口的危险。(4)、易泛滥(5)、凌汛。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6)、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3)、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新课 标 第 一 网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5.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五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

1、下列关于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

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暖季也非常寒冷

C.北极地区虽然气温比南极高,但降水却比南极少很多,风速也比南极大

D.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出现的日期相同

2、有关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洲冰雪覆盖.降雪特别丰富

B.南极洲出现极夜现象时,我国正处在夏季

C.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

D.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3、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A.大洋洲、欧洲、北美洲B.非洲、亚洲、北美洲

C.北美洲、亚洲、欧洲D.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4、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

5、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们发现太阳终日挂在天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冰洋冰层厚度明显增加

B.中国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考察站为极夜,而南极长城站为极昼

C.北半球为夏季,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D.北冰洋冰冻线向较低纬度扩张

二、综合题 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A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洋,D洲。

⑵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F G G,H。

⑶在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B H

C

6.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二、新授: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都是60°;三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注意:推论1是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方法.推论2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0,不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3.由学生解答课本148页的例子;

4.补充:已知如图所示, 在△ABC中, BD是AC边上的中线, DB⊥BC于B,

∠ABC=120o, 求证: AB=2BC

7.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3.重点难点突破

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

三、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

(三)教学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1980年7种人民币纸币人物头像民族名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二、导入新课

多民族的大家庭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4,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教师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读图、听歌、谈体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三、学习新课

(一)、民族构成

我国的民族构成是本节重点,为突出重点:

1.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并指导学生计算和归纳。教师板书:

民族构成: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2.指导角色扮演活动。

3.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服饰图片),指导学生辨认,并设置问题: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家乡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③举例说明家乡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名称、特点及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4.指导学生阅读附表并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问题:①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人口各为多少? ②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③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 在抢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歌谣总结答案。

承转:我国民族不仅构成有特点,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下面通过小组竞赛来考察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知识了解多少。计算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归纳少数民族的概念。

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日本、美国和中国三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陈述自己民族构成特点,明确不同国家民族构成的不同。观察、回答。

学生快速阅读附表抢答并用歌谣总结上述问题的答案。蒙回藏维苗,土满彝记牢。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民族数最多,云南独占鳌。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计算,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既复习日本和美国民族特点,又反映出我国独特民族构成。

培养观察力,渗透乡土民族知识及认识服饰与人类生活的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培养阅读使用地理图表、获取信息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渗透学法指导,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也为以后学习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教师板书:

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是本节难点,为突破难点: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并制成竞赛题(题目由师生共同准备),有特长的学生还准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必答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每组搜集到的图文资料情况进行抽签,展示课件(少数民族知识竞赛必答题)抢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图文资料,从历史、文学、医学和音乐方面设置问题,展示课件(少数民族知识竞赛抢答题)。组织歌舞表演。小结、选出优胜组。

2.组织学生讨论: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3.介绍我国宪法相关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组别语言文字组、饮食民居组、艺术体育组或宗教节日组,完成问答题、读图题和连线题。

以问答题、猜谜语及听歌形式完成抢答。特长生表演歌舞。讨论。

明确应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竞赛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竞争能力,渗透乡土民族知识,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各民族饮食和民居等生活习惯的形成与气候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扩大学生的民族知识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为以后学习民族政策埋下伏笔。

(二)、新课小结

指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谈感受、进行总结。

谈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三)、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练习题)。完成练习。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四)作业布置

根据所学内容,题目自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各完成一份地理手抄报。

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地理手抄报。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五)、结束新课

播放歌曲《大中国》。

看画面齐唱。

8.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 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和运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你学了哪些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①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做一做

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将四只笔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四边形.你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试试看.(有的同学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不能)

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3平行四边形判定(2)(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

(1)交流结果:刚出有的同学能拼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这是为什么呢?请你们比较一下你拼成的四边形相对的两只笔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有的同学四只笔是相等的,有的不是.)(2)教师演示和分析:

四条边都不相等只有一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三条边相等

我们发现有两只笔一样长的做对边,另两只笔也一样长做另一组对边拼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3)大胆猜想:

1从上面拼图和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即:已知:如图AD=BC,AB=DC那么四边形ABCD为什么是平行

DB

C

四边形?

(4)证明结论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你能说明理由吗? 解:∵AD=BC,AB=DC(已知),AC=CA(公共边)

∴△ABC≌△CDA(边边边)∴∠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得出结论

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即:∵

AD=BC,AB=D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归纳:(1)思考:

①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不是,画出图形.②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不是,画出图形

(2)现在你学会了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做一做

(1)把一张纸片连续对折四次,再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这时你有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了.你能有这四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吗? 方法:把四个三角形重合,先把一个三角

F形以AC为轴翻折再以AC的中垂线为对称轴作轴反射,得到△FAC,同样的方法

AC得到△DAB, △EBC,这样的四个三角形就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2)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ED图中有三个平行四边形,FABC, B  ADBC, ABEC 理由:从拼图情况可以知道: ∵AB=CF,AF=BC, ∴四边形FABC是平行四边形.同样的道理四边形ADBC, ABEC都是平行四边形.2 正确选择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题.DC例 如图,已知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E且AF=CE,DF=BE,DF∥BE,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F行四边形.BA(1)独立思考

(2)交流解法

估计学生会想到下面方法:方法1 证明△ADF≌△CBE,从而得出AD∥BC,AD=BC 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方法2 证明△DFC≌△AEB,从而得出DC∥AB,DC=AB.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 82 练习1,2

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①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4.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化简的方法来求方程的解。

2、掌握解三步方程的顺序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解含有三步运算的方程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方程进行变形求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化简:

9X+5X=

b-0.4b=

a+4a=

5x+4-4x=

23+x+18=

7x+9-3x=

2、解方程

(1)18-4X=2

(2)23+X+18=60

独立完成,交流核对(有不同方法的可以辨析)

3、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解方程:(23+x+18)÷2=30

学生尝试解方程。然后进行交流核对(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解:先求(23+x+18),23+x+18=30×2

23+x+18=60

再化简,41+x=60

最后求x,x=60-41

x=19

方法二:

解:先化简,(41+x)÷2=30

再求(41+x),41+x=30×2

41+x=60

最后求x,x=60-41

x=19

集体检验

师:解这个方程,应该先算哪一步?怎样更方便?

引导小结: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化简”的方法,能计算的先计算出来,再求解。

2、模仿练习(1)

(26+X―18)÷3=10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集体核对,讲清解题算理

3、出示:解方程:7x+9-3x=17.8

这道题目有什么特点?(方程左边有2个含有未知数x的项)

[

学生独立探究并试做

]

汇报交流:

7x+9-3x=17.8

解:先化简,4x

+

9=17.8

再求4x,4x=17.8-9

4x=8.8

最后求x,x=8.8÷4

x=2.2

师:这题和上一题相比,有什么异同点?(都需要化简,但第一题是把数字进行合并化简;而第二题是把x项进行合并化简)

师总结:解方程的步骤:先化简,再求含x的项,最后求出x。

4、模仿练习(2)

8X-4X+1=2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集体核对,讲清解题算理。

引导学生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能化简的部分要先化简,把三步方程转化成两步方程,再求含有X项的字母式的值,最后求出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解方程(有*的要检验)

(1)(4X-7+5X)÷2=1.9

(2)4(6X+2.8-4X)=72

*(3)(X―2.8―7.2)÷6=2.5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2.8减去X,再加上0.6,所得的和除以2,结果是1.5,求X。

(四)总结归纳

今天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解方程

步骤:

(23+x+18)÷2=30

7x+9-3x=17.8

先化简

解:

(41+x)÷2=30

先化简,解:

4x+9=17.8

再求(41+x),41+x=30×2

再求4x,4x=17.8-9

41+x=60

4x=8.8

最后求x,x=60-41

最后求x,x=8.8÷4

x=19

10.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篇十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 我国的地势特征如何?(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 这样的地势有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利于夏季风的推进带来了丰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产生巨大水能)

3.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 在我国复杂多样的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中,哪种所占的比例最大呢?(山地)

6. 我国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点分别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7. 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8. 我国的三大平原从北到南、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9.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 我国冬季南北的气温差异如何呢?(温差大)。原因是?(纬度因素)

2. 我国夏季南北的气温如何呢?(全国普遍高温)

3.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

4.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10. 我国从北向南分布的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在青藏高原有一个寒冷的高原气候区,这里气温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海拔高)

5.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如何呢?(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 我国的干湿地区以及对应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别是?(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

7.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海陆位置)

8. 受什么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夏季风)

9. 冬季风发源于哪里?(西伯利亚,蒙古)。夏季风发源于哪里?(太平洋,印度洋)

10. 冬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寒冷干燥)。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温暖湿润,高温多雨)

11.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2.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什么呢?(旱涝)。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风不稳定)

13.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线相一致呢?(1月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外流河与内流河哪个最终会流入海洋呢?(外流河)

2. 我国大多数河流都属于?(外流河)

3.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里呢?(东部季风区)。内流河呢?(西北非季风区)

4. 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是由什么补给的呢?(大气降水)。内流河呢?(冰雪融水)

5. 外流湖一般是淡水还是咸水呢?(淡水)。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阳湖)

6. 内流湖一般是淡水还是咸水呢?(咸水)。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湖泊是?(青海湖)

7.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 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呢?(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9. 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是?(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是?(孟津)

10.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

11. 由于下游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导致黄河下游形成了什么?(地上河)

12.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在于?(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13. 中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被称作中国第一大河流,指的是?(长江)

14. 长江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呢?(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15.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是?(湖口)

16. 长江主要有哪些价值呢?(灌溉,水能发电,航运)

17. 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段呢?(上游)。位于长江上游的世界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18. “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指的是?(长江)

上一篇:参加全省“十二五”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总结下一篇:中考语文真题精选:词语的运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