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共10篇)(共10篇)
1.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篇一
一、略
二、(1)A:夏朝;B:西周;C:战国;D:西汉;E:三国;F:南北朝
(2)王位世袭制;禅让制 (3)分封制 (4)商鞅变法;秦国 (5)丝绸之路;张骞;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或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6)官渡之 战、赤壁之战 (7)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3、(1)秦王在中央政府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李斯的焚书坑儒建议
(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总结 篇二
2012学第一学期 姚丽媚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 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本册教材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五个单元,每单元4—6课不等,共20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红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四、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以上几方面是本人在这个学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改正的。
3.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2、多听课,勤学习,善反思
学校关心新进教师的教学成长和能力培养,为我们指定了一帮一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是谭道书主席。不管什么层次、什么学科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汇总20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汇总。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重视尖子、鼓励后进,优差结合,整体推进
虽然是《中国历史》学科,但我决不忽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汇总文章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对于个别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同学帮扶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力争每一名学生不掉队。
三、课堂效果与教学成绩
本学期,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五个班的孩子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又特别是这次期末考试,近半数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致认可2017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汇总工作总结。我自己也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教法的进一步成长与提高。
四、深思自我不足与来期教学目标:
4.七年级历史组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这学期区里组织集体备课,我们承担了四课时的备课任务。李红晶老师的《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于金龙老师的《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耿立老师的《三国鼎立》和高晶老师的《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得到了教研员及区内各校七年级历史老师的认可,并且获得一致好评,有的老师在集体备课结束后,主动要求听课,得到我校领导批准后,每个周四都来我校听历史课。这是历史组团结合作取得的成绩,更是老师们兢兢业业、认真工作取得的佳绩。
七、历史知识竞赛在期待中开始。
12月18日,政治和历史学科进行了年级全员参加的政史百题竞赛,学生非常认真、积极,竞赛的结果现在虽然还未出来,但学生在竞赛中的学习状态已经告诉我们,成绩一定会很好的!通过竞赛,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准备,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浓了。
一个学期的时光转瞬即逝,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快乐着、亦或不快乐着,但回头看看,身后是清晰的脚印,我们是丰收着的……带着秋的收获,厚积于冬,我们期待着再一次薄发于明年的春!
5.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试卷 篇五
◎
◎
(3)材料中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是谁?(4分)(4)材料中的这条路线必须要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该地区?(2分)
(5)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2分)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
6.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篇六
唐县长古城乡白沙中学 刘玉妙
一、试题结构及特点:
此次考试为开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8页,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填空)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60分,侧重对基本知识的考察,主观题占40分。试题侧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的考察,从难度上看,有的选择题可以直接把书翻到某一页就能够找到答案,更多的选择题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分析题干,与选项。有的选择题,四个选项,可能涉及到三,四个知识点,翻书的话要翻好几页书,甚至翻好几课。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不熟悉,每一个选项都去翻书,就很难得到分。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看来比较简单,但它却注重了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以及知识熟练程度的考查。实际上这一个题的得分并不高,我想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本试题主要特点在于
1、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2、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此套题特别注重问题的情境设置,很多选择题都是以睿智的语言温暖的语调引领学生走进问题情境,既缓解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顺利答题,又道出了该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二、试卷情况:
此次考试优秀率为20%,及格率为48%,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虽然七年级是开卷考试,但在教学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如“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或倒退”一题学生有不少是将三国形成的过程作为答案。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7.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七
第一部分(22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bì益yíng()火虫tī()透jī()身
2.下面的每句句子都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表格里。(4分)
(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我心上雕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犹然而生。
(2)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换莫测的感觉……贝聿铭自赴美国求学,以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66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潆系于怀。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且填上相应的作者和篇名。(6分)
①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___________》)
③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杭州岳墓对联》)
④宋初,_______________,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宋史《赵普》)
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1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__________。(1分)
根据作品,并借助你的想象,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把你对汤姆的独特感受写出来。(2分)
5.(1)口语交际:学校举行手工制作大赛,每位同学都要交一件手工作品。你是一位手工制作能手,家里有很多现成的手工作品,你最要好的同学向你要一件作为作业上交,你不想你的朋友欺骗老师,但又怕得罪朋友,你打算如何拒绝他呢?(2分)
(2)“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请仿句表达出你的情感。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田野。(2分)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8分)
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6—10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明察秋毫()②以从草为林()
③于土墙凹凸处()④常蹲其身()
7.翻译下面的句子。(1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且说说这些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2分)
9.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都写的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这都来源于作者的观察和想象。结合课文找出文中的观察和想象的内容(至少三例),并且说说观察和想象之间的联系?(3分)
10.根据提示用用原文填空。(2分)
(1)文中运用“视小为大”的写法的一个句子是?
(2)文中运用“大词小用”的写法的.一个句子是?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11—12题。(4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想象一下“起舞弄清影”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情景?“弄”字写得好不好?(2分)
1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读到这句诗句会让你联想到《水调歌头》的哪一句诗?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完成13—14题。(4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竞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产,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3.选文第一段的划线句中,先说《千家诗》“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又说《千家诗》是“让人看不上眼的”,两者是否矛盾?表达了什么含义?(2分)
14.《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阅读《“世界屋脊”多宝藏》,回答15—16题(4分)
“世界屋脊”多宝藏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
15.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至少举出两个例子。(2分)
阅读《父亲的那些秘密》完成17—21题。(14分)
①5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他去看热闹。到了才发现,表演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②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在自己的脖子上。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
③少年的时候,他和一个小混混到镇长家偷东西,被镇长的两个儿子逮住。最后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事后,他得意地夸耀自己混出了名头,连镇长的儿子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④他哪里知道,从不在人前弯腰的父亲,在镇长家罩,“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⑤20岁那年,他已考入南方一所大学。那年寒假,他没有回家。父亲从北方来看他。他说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一直很照顾,要请大家吃顿饭。父亲拍拍胸脯说,再穷也不能欠人家的情,这客得请。他选了一个大饭店。结账时,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他很尴尬。父亲急忙解释说,扔了可惜,家里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是好的。父亲当天晚上就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⑥他不知道,父亲在饭店结账后,只剩下车票钱。两天两夜的行程,父亲靠那点剩饭剩菜挺到了家。
⑦父亲千里迢迢给他背去一袋大米,不巧,他和妻子外出度蜜月。当他们回家,发现父亲正坐在门前的楼梯上,,手扶着米袋打瞌睡。那天,父亲把粮食背过来后,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他还抱怨着,大米多得都吃不了,干吗费力气背这东西来呢?
⑧他不知道,年近六旬的老父亲,扶着那袋米在他家门前的楼梯上等了一天一夜。
⑨那年“五一”长假,他带着妻儿一起回乡度假。北方的5月乍暖还寒,小女儿看到门前的池塘里有小鱼,叫嚷着让他去捉。他犹豫着,正要下水,看到身形佝偻的父亲脱掉鞋,挽起裤腿就下水了,就急忙说:“爸,您快上来,别着凉。”父亲笑着说;“没事,不凉不凉。”但他一只脚刚伸到水里,一股钻心的刺痛就传遍了全身。
⑩他一直不了解父亲,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他不敢想象,父亲这一生,有多少自己未知的秘密。
(11)这世界上有一个人,他把所有的卑微、屈辱都藏进自己的心里,然后,以一座山的形象挺立在我们面前。这个人就是父亲。
17.第③段中“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的实际原因是什么?(1分)
18.第⑤段中“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时,他为什么感到“尴尬”?(2分)
19.第⑩段中说“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根据本文来看,父亲对儿子撒了哪些谎?(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0.概括出本文记叙“父亲”的五件事。(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他”,现在让你对你的父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2分)
第三部分(40分)
22.《________也是一种美》
8.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篇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
3、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B、诗歌C、散文D、词曲
4、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D、普照
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7、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杜
8、“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11、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A、白族B、彝族C、黎族D、山越族
12、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
A、五代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
13、《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14、元世祖对汉族官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他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这说明()
A、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元朝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C、元朝时,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D、元朝时,统治者禁止汉人掌握武器
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6、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
A、金B、西夏C、蒙古D、元朝
1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A、1115年B、1126年C、1127年D、1140年
1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1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
20、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1、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戚继光抗倭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雅克萨之战
22、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内容丰富B、豪迈奔放C、别致清新D、委婉真挚
24、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A、诗歌方面B、小说方面C、散文方面D、戏剧方面
25、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A、都是神话小说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二、识图题。(16分)
26、康熙帝为何自己潜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而不提倡臣民学习?(提示:专制统治)
三、连线题(8分)
司马光《天工开物》
曹雪芹《窦娥冤》
宋应星《红楼梦》
关汉卿《资治通鉴》
四、问答题。(6分)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举世公认,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对此,你怎样理解?
五、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1793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颁行了一个法律形式的文书,记载有如下内容: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喇嘛.**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务.所有噶伦(政务委员)以下的官员以及**隶属于驻藏大臣,无论官职大小都须服从驻藏大臣的命令. 回答:
(1)这是针对哪一地区事务制定的文书?
(2)这一文书的颁布是在哪一朝代?
2、阅读下面三段材料:(14分)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制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
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参考答案
一、CCBABBBCDCCBCCCACADACABBC
二、识图题。
26、答: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史,而且
热心学习科学技术,先后向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解剖学。康熙帝潜心学习的西方自然科学,客观地说,只是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的皮毛,这种有限的对西方科学的了解,并不能改变作为封建专制君主视中国为“天朝大国”的自傲心理,更不能改变康熙对世界大势的了解和他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统治之术。康熙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维护无所不能的天子的尊严,为了炫耀“真命天子”无所不知的渊博,而对臣民则认为无此必要。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不迫切需求科学知识,传统的封建统治之术,强调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所以,康熙帝循封建统治的常规,强化封建的“三纲五常”,来扼杀臣民的叛逆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西方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康熙帝的这种做法,客观上拉大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1、①交子北宋前期四川纸币
②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2、①宋代
②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瓦舍是城中的娱乐场所,有人在表演;街上商人、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③煤的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质量、数量世界第一;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三、连线题。
四、中国的科技确曾辉煌过,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专制,缺乏开明的社会制度,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科技没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至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
五、1、(1)西藏地方事务(2)清朝
9.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试卷 篇九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3、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4、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制的“水”是指()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5.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6、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7、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通行的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商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1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12、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春秋》
D、《尚书》
1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14、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5、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养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16、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7、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
18、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9、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
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0、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1、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23、商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汤
C、盘庚
D、纣
24、公元前221年,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 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2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6.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
2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28.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2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30.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二、列举题:(16分)
1、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2分)
2、列举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4分)
三、材料题:(共24分)
1、识图回答问题:(8分)
(A)上图1是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
______原始居民屋复原图.(B)图1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图2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句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2)、对此人应如何评价?(2分)
(3)、你对他的哪些名言感受最深?(至少两句,请说明理由)(2分)
3、阅读这段史料:(8)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DB
6-10DBAAC
11-15BABCA 16-20CDCCD
21-25ADBDB 26-30BBDBD
二、列举题
1、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不限顺序)齐燕秦楚赵魏韩。(不限顺序)
2、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三、材料题
1、(A)半坡
河姆渡
(B)粟
水稻
2、(1)孔子
春秋末年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略 3
1)、北魏孝文帝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2)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 B.200万年 C.170万年 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A.桀 B.汤 C.纣 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14.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1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16.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子)(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18.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采纳了谁的建议()A.李斯 B.吕不韦 C.韩非 D.赵高
21.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2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论从史出 2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7.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商 齐桓公 “有功于民” 周 晋文公 牧野之战 齐 李冰 尊王攘夷 晋 汤 城濮大捷 秦 武王 都江堰
(2)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年 项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 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 公元前221年 武王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 禹 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年 嬴政 西周建立
三、指点江山
28.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济方面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 汉武帝实行
(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29.(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有何意义?
(3)它为什么能够成功?
(4)你从商鞅身上学习到什么?
30.强大一时的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D 25.C
二、26.(1)孔子。
(2)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态度应谦虚、老实,学习还应经常复习。27.(1)反映了东汉末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2)军阀混战。
三、28.(1)建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让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荐人才
(2)实行郡县制 打击地方豪富,颁布“推恩令” 把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3)“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扩展疆域 征匈奴,解除对汉朝的威胁 29.(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当;商鞅坚持改革的精神。(4)富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5.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 1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22.“传说”和“史实” 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23.公元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24.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2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_______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过了1700多年,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______________朝建立了。
27.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29.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30.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32.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而这种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的。四.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33.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5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1)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1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3分)34.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5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2分)(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分)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3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36.如何评价秦始皇?(10分)
37.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D
6、C
7、C
8、C
9、C
10、B
11、A
12、B
13、D
14、A
15、B
16、B
17、A
18、C
19、A 20、D 二.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三.填空题
26、黄帝
夏
秦
27、都江堰
28、秦始皇
29、张仲景
王羲之 30、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1、祖冲之
32、甲骨文
商 四.材料题
33、(1)商鞅(1分)
(2)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1分)(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
34、(1)统一中国(1分)。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1分)。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学生如从重视人才,听从建议与否方面分析,亦可得1分)(3)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分)(4)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5、(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 五.问答题
39、秦始皇原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分);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分);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1分)。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1分)。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2分)。(结束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疆域各2分,残暴统治2分,最后总评2分。)
10.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篇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在减轻学生负担前提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特点,以“求真、务实、灵活、创新”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认真积极改进教风,为教学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二、主要措施:
1、理论学习:读教育教学理论、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书籍、报刊杂志,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以备教学之用。又由于历史学科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地理、考古、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等,教师要有所了解,以充实课堂教学。采取自学为主和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做到资源共享,并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的实际的教学工作。
2、进一步探究规范历史课上学生的上课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积极组织本组教师,按时接受学校教务处、教研组组织的各项培训,及时完成教研组分配的任务。
4、结合学校开展的“教师教学常规活动月”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学“课标”、习教材,加深对课标的理解与领悟,提高对教材的把握与驾驭能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备课、设计教学、驾驭课堂能力、语言表达、板书
设计、教学反思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注重学习积累并加以实践,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常规材料,制定细致可行的备课、上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5、结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本组每位教师执教一节优质课,制作一个优秀教学课件,写一个优秀教学设计,以初一备课组为单位,建立历史习题、试题库、教案库以及课件库,做到资源共享。
6.活动课:活动是历史学科课堂教育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丰富历史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为此组织好初一年级的俱乐部,并做好总结和成果展示,争当优秀俱乐部。
三、本期教学任务:
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
教研课题: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多媒体教学更好地运用在历史课堂。
本册教材共包括4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由XXX主备;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和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由XXX主备。
【2009——2010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05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07-13
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08-20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11-16
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高一(8)班班主任工作计划10-31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12-06
学年度上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