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生实习接收函

2024-07-21

顶岗实习生实习接收函(精选4篇)

1.顶岗实习生实习接收函 篇一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顶岗实习是在国内实践教学中自发产生的。从掌握的资料看, 顶岗实习涉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领域。顶岗实习发展最快, 应用最广泛的是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最早产生于师范教育, 应用也比较广泛。总体看来, 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顶岗实习各有特点, 起源之间没有明显的启发传承关系。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从起源上看, 普遍没有参考国外的类似实习经验的报道, 也没有受到国外职教理论的影响和指导。可以认为, 顶岗实习是一种发源于国内教育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职前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形式。

(一) 师范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国内最早提及顶岗实习的是四平师院报道组的《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原文发表在《四平师院》1975年第4期。文章说, 四平师范学院的顶岗实习是为了解决中学“在职教师数量不够”, 学生办“短训班”培养教师, 参加“短训班”的教师“所担任的工作, 由我们学员承担, 作为学员的实习课”。“文化大革命”以后河北师范大学以志愿者行动的形式, 在师范教育中率先 (2006年) 采用了顶岗实习, 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行动———顶岗实习工程”。在教育部和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倡导支持下, 全国各地有多家师范院校以顶岗实习作为毕业生的教育实习形式,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国内师范教育相关专业教育实习的主要形式。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在政府 (教育部、省教育厅等) 支持、实习单位 (中学) 配合下, 以培养实习学生从教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 先对学完骨干课程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再赴农村基层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师岗位顶岗实践, 考核鉴定合格者计入学分。

(二)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较早采用顶岗实习的是华北石油技工学校。该校将中等专业教育的生产实习予以发展, 学生作为企业普通员工对待, 顶替职工的工作岗位, 在企业职工和学校带队教师指导下, 完成工作定额, 并发放报酬。有关报道发表在《中国劳动》1985年第8期上。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为了解决校内缺乏生产实习场所, 企业不能接受短期实习的问题, 采用承包劳动岗位, 限定劳动定额, 由企业和学校人员共同指导管理, 岗位轮换, 包教包会的实习方法, 开展顶岗实习, 并给予学生和学校带队教师一定的报酬。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等专业教育生产实习向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转变, 发展到今天, 顶岗实习已经取代生产实习成为我国几乎唯一的职业教育就业前实习环节, 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和办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 在2000年以前, 生产实习主要在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附属的试验基地进行, 学生在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带领下, 从事试验田的种植管理, 并在科研人员指导下, 完成部分试验和调查, 利用试验调查资料撰写毕业论文。2000—2007年, 受招生并轨和职业教育目的变革的影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始进入农业企业进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 历时3周的教学实习。2008年起, 学院开始进行顶岗实习 (初期称为专业综合实训) , 这方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先行者, 其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抓住制种企业田间技术员 (学生入职种业企业的唯一岗位) 不足的机遇,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企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的, 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后开始实习。从制种作物播种开始到种子收购结束, 基本覆盖种子田间生产的全过程, 历时6个月, 由企业安排合理工作定额 (玉米制种企业为200亩地的管理指导) , 并为学生提供生活培训条件, 付给合理报酬。校企双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 企业考察招聘对象, 学校对实习活动进行总结。

(三) 普通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代职顶岗实习在1988年就有报道, 是普通高等学校中较早报道的顶岗实习。这种顶岗实习改变了过去农业经济专业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由学校教师指导, 承担有关部门农村调研任务, 最后提交调研报告的做法。代职顶岗实习将实习时间延长到3个月, 安排在临毕业的学期, 由基层单位安排学生到对口部门担任代职工作人员, 学生在参与基层工作中自选调研课题, 完成毕业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认为, “代职顶岗实习有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并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密切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其后, 陆续有多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和报道, 顶岗实习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 成人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同样在1988年, 《成人教育》发表文章介绍了作者对企管中专班回厂顶岗实习的经验体会, 在成人教育中较早报道了顶岗实习。其做法是“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为顶岗实习”“学员回到工厂定在一个或两个岗位上, 跟班顶岗操作”。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共计18周, 并在实习期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并负责与工厂协调。

二、国外的职业实习

从起源看, 虽然顶岗实习与国外的企业实习 (或工作实习、职业实习) 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启发或传承关系, 但我国的顶岗实习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引入了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经验, 并可以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向国外的类似实习学习。国外的企业实习表现出了很强的设计性, 企业在实习中主动性很强。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政府和社会支持, 这种规范的实习显然很难实现。

(一) 德国的企业实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总共7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第7学期进行为期不少于16周的企业实践。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企业实践岗位由学生自己寻找, 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且有政策优惠, 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并由学校审核确认。企业对实习学生按员工管理, 分配一定的任务, 并付给报酬。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实习由校企双方派出指导教师, 以企业教师为主。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另有特点:学生初中毕业申请成为企业学徒, 企业为学生选择学校, 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实践, 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并进行课程实践。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企业实践包括基本技能培训和岗位轮转式企业实践 (类似于轮岗实习) 两部分。

(二) 英国的工作实习

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中, 工作实习应当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联, 并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蜻蜓点水”。企业要将学生作为新员工对待, 安排企业指导教师, 从事特定工作, 不同部门的轮流实习不是必需的, 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必须满足45周, 实习期间要提交各种报告。学校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访谈指导教师, 对学生进行实地访谈。

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一) 顶岗实习的特征

综合上述国内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国外企业实习以及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经验, 我们对顶岗实习的特征予以归纳: (1) 顶岗实习是自发产生于国内实践教学之中, 由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教育实习) 发展而来, 吸取了国外实践教学经验的职前实习形式。 (2)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 (或未来就业单位) 的入职岗位上进行, 以定岗实习为主, 轮岗实习为辅。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 (并非预备劳动者) , 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 从企业领取一定的报酬并享受必要的福利待遇。 (3)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有季节性空余岗位, 学生完成了大部分校内课程学习时开始, 实习时间有长有短, 由入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和企业需求确定, 一般3—6个月, 较长的实习时间效果更好。 (4) 顶岗实习由企业派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 学校派出指导教师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协调管理。 (5) 顶岗实习评价由学生自评和企业、学校评价相结合, 企业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6) 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 以及学生在学校难以实现但在企业可以完成的其他能力。 (7) 顶岗实习作为职前实习, 需要完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学校向企业的迁移, 并实现学生在学校保障下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社会人”的关键过渡。 (8) 在我国现有法律环境下,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相对稳定的基本利益共同点。

(二)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在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之后,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型形式: (1) 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而不是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以工作情境代替学习情境, 以工作岗位代替学习工位。 (2) 校企双方共同派出教师, 负责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以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为主。 (3) 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由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决定。 (4) 实习评价由校企双方分工合作进行, 企业根据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5) 企业为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和工作生活条件, 学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四平师院报道组.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J].四平师院, 1975 (4) .

[2]赵夫辰, 杨军.深化顶岗实习支教工程, 提高师范大学生能力素质——从河北师大看师范院校教师实践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9) .

[3]华北石油技工学校.承包劳动岗位是校外实习的好形式[J].中国劳动, 1985 (8) .

[4]杨干忠, 范剑平.“代职定岗”实习的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 1988 (Z1) .

[5]杨慧彬.改革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J].成人教育, 1988 (11) .

[6]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 .

2.顶岗实习,置换培训 篇二

当前,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正日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既跟不上发展要求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探索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切模式,成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关键。

钦州学院与地方教育部门联合,派出优秀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支教,对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以基础理论学习、研修基地研修、外出考察等为内容的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受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一致欢迎和肯定。这种“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做法,既是现阶段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种好模式,又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实与发展的选择。探究其出现的背景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背景

(一)教师不足,教学负担重。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钦州市农村小学的生师比远高于21:1的国家标准,如钦州市钦北区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8:1。该区小学教师平均每周20个课时左右,教学任务繁重。不仅教师不足,而且代课教师比例大,如2007年秋季学期,浦北县的月光小学和秋香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超过50%。随着代课教师逐步清退,而公办教师又暂时难以补充,少数农村边远小学面临无教师上课的严峻问题。广西普通初中和高中的生师比虽然连续四年下降,但2007年初中的生师比还比全国平均水平16.52:1高出2.32个百分点,高中生师比比全国平均水平17.48:1高出1.45个百分点。另据国家教育督导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52.1个小时。90%的教师反映周六周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20.6%的山区农村教师承担了跨年级、跨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日常工作日参加培训,培训前的调课和培训后的补课让教师烦不胜烦;如果在节假日参加培训,休息的时间完全被占用,教师身心疲惫。因此,以往受训的教师普遍缺乏参加培训的动力。“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而要调课、补课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来得安心,学得踏实,因而成为一条“农村教师进城培训”的有效途径。

(二)经费短缺,工学矛盾难解决。

据国家教育督导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59.3%的校长反映目前没有稳定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源。这种状况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需求。教师培切I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本身师资力量又不足,学校拿不出钱请代课教师,就安排不了任课教师离职进修培训。有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出于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的考虑,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实行严格的名额限制,只有少数工作5年甚至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培训。而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任课教师,能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可以为疲于应付繁重教学任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利用被顶岗的时间进修培训,补充业务知识和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三)条件有限,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近些年来,校本培训成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途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校本培训需要以有一定的教师数量和相应的师资水平及教育资源为前提。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较低且每所学校的教师数量有限,教育资源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寥寥无几,上网条件也有限。而且农村地区经济等条件又相对落后,中小学校难以筑巢引凤,引来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诸多因素制约了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同时,校本培训往往还因引领不力或学校继续教育环境不好而难见成效。因此,“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不失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一个好模式、好措施。

(四)市县专门教师培训机构资源缺乏,力不从心。

我国市、县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一般是教师进修学校(院)或“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一些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教师进修学院,在前些年都已合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随着对中小学教师学历和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市、县专门培训机构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也都无法满足教师培训的要求。同时,有些培训人员学历层次偏低,自身素质尚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有的甚至从未从事过教师工作,只能是“想当然”,靠模仿他人和凭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拿空泛的理论去解释和指导教学。此外,培训机构用于培训的图书、音像、网络资源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各类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当地示范性中学,甚至落后于条件较好的小学。而地方高校师资、宿舍、图书、网络、仪器设备、资源有着相对优势,有的其前身本来就是教师培训机构,升格或合并为综合性高校后还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都具有一定的能级,可以起到把大学的辐射作用转化为与地方合作实现共赢的作用。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置换培训”。长期以来,在职教师培训的做法都是希望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因而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传递和教育观念的灌输,在培训形式上则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培训很难在情感上引起教师的认同和共鸣,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科学合理的“置换培训”,可以将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为研修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组织培训活动,促使参与者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培训过程中切磋教学技艺,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钦州学院组织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学教师到研修基地学校——市区示范性中学进行以听课评课、上研究课、调研、上机实验和论文写作为内容的实践课程培训研修,使他们体验了从老师到学生再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对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的认识和自我评价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现

利用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个新鲜事物。要使之实现并得以长久运行,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

(一)政策理论支撑与工作职责。

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的政策和理论支撑主要是:

1国家政策和工作要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要求,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教师培

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而具有教师教育职能的高校,对顶岗实习置换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既是落实政策的要求,又是本身的工作责任。2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找到了高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和高校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之间的契合点,有利于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促进高校与中小学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3教师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师培训除保留传统的方式外,还要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培训方式的多样性。“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是在重新理解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在思想与实践上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探索,是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是建立在大学与中小学平等合作基础上新的在职教师培训方式。4知行合一的哲学基础。目前,各地对顶岗置换出来的教师进行的培训是一种研修培训。培训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两大类,按“集中培训+个人研修+承担科研教改任务+导师制”的综合模式进行,围绕专题组织讲座、读书、研讨活动,以及专门技能讲解与培训、现场实践与研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这种培训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二)制度与机制的建立。

要使“顶岗实习,置换培训”顺利进行,需要形成政府支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联动的机制。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项改革加以推进。要确立“以全体教师素质达标为基础,以培养名优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科研、教改能力为抓手,倾斜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制定措施,对“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相关问题作出制度安排。此外,省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拟订地方财政对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经费安排意见,并拨出一定的专项培训资金。2各地市县政府及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要积极安排和接收高等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合理置换任课教师。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核心,制订被顶岗教师培训的管理办法,完善教师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培养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地方高校应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建设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并将其发展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地方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实验区,使“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得以更好地实施。4农村中小学既要为高校师范生提供必需的实习条件,也要为置换出来的教师到高校参加培训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认真按照“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施方案选派学员,积极配合高校做好被顶岗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的高校,要制定《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师资培训方案》和《被顶岗教师培训方案》、《被顶岗教师基地研修计划》等具有操作性的培训方案,健全工作机构,严格组织实施。如2008年,钦州学院与钦州市教育局和各县区教育局及相关学校密切合作,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政策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都作了具体安排和详细规定,使培训工作圆满地获得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又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3.顶岗实习生实习接收函 篇三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学阶段需要由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共同完成。制定合理可行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是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

一、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系统研究不够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常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没有真正构建起与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总体看,对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系统研究,对顶岗实习本质、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不够。

2. 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最终的实习报告当成是对学生最终顶岗实习的评价,而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也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最终学校结合实习报告和企业人员的评价而给出的学生成绩不一定真实合理。

3. 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较差

有的学校确实能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其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但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描述过于泛泛,评价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打分,最终导致分数评价并不是合理而客观的。

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 构建动态全面的顶岗实习评价管理团队

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专业教师和企业带教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顶岗实习应该是一项由学院、系部、教师、学生和企业互相配合、协调统一的工作(见附表),管理主体的工作应贯穿于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和顶岗实习后的三个环节中,通常周期为24周。

2. 制定可操作的过程性顶岗实习指标

评价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应引导顶岗实习学生朝着评价目标的方向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顶岗实习成效。企业、教师、同行等多元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多重互动,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价内容一般贯穿于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时监控阶段和成果总结阶段中,其内容评价应具有系统性。评价方式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评价环节应包括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时监控阶段和成果总结阶段。此外,评价指标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强、真实可靠、便于采集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戴玉梅.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之探析[J].成功:教育,2013,(11).

[2]张蓉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高职电信类专业为例[J].轻工科技,2013,(11).

[3]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4]甄铁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向导,2013,(33).

4.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浅析 篇四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學方法;技能;培养

技能教育作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标准惭怍,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这就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技能传授之外还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6]。然而职业学校的资源有限成为一大障碍,而学生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又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7-9]。学生顶岗实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此本人作为一名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就实习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初步探讨。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能具有规范性和广泛性,在学习中多数具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的现实生产中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顶岗实习就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使得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学校所学知识的结构和要求,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学生在学校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从事的行业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没有概念,学生会感到是在盲目的完成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掌握知识的牢固性不利。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之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使得感兴趣的学生更加的努力,对极个别不感兴趣的学生起到提示作用,使得这部分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更好的进行规划。在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

二、学生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应当发挥的作用

1.顶岗实习的指导作用

学生初次进入社会缺乏经验。对于自己在岗位应当做什么没有很好的认识,并且缺乏与在岗职工师傅的交流与沟通方法。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此时就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岗位,对本岗位的生产原理、生产流程、以及操作方式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能够对顶岗实习的岗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岗位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工人师傅的交流也至关重要。通过与工人师傅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社会阅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与工人师傅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而指导教师应当就此方面对定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传授,好让学生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2.学生的后勤保障作用

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去至关重要。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的衣食住行如果不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学生又怎么能够投入到实习中去呢!作为指导教师,出了要保障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让学生放下全部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定岗实习。

三、实习企业对我校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与自我思索

在带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能力、工作态度、责任观念以及纪律观念方面。企业生产第一线首先要求顶岗实习学生的操作技能要过关,在生产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首先必须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在生产顶岗实习期间安全顺利的完成相关工作。是实习调研过程中有部分企业一线生产师傅反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总是只完成师傅所交与的任务,不会主动出击,寻找动手以及学习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有效时间大幅度的减少。在责任观念方面是企业较为看重的一个方面。在任何时候没有很好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完成好任何一件事情。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们总是将自己定位为实习学生,并没有将自己当成该企业的一线生产人员。这种认识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外人”,我凭什么要对不相关的事情负责呢!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自然使得学生在纪律方面无法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了定岗实习中学生的不足,更体现出我们高职教育经验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化工中小企业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强化职业道德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业教育、人文素质训练、军事训练及职业规划,使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获得信念,建立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运作、团队学习小组管理、体验式学习等模式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将化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融入到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2)强化职业技能

通过项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强化职业技能。合理安排课程顺序,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成立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组,专业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进行项目化设计,以典型产品的合成、检验、生产等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操作中训练职业能力,并获取必备知识。掌握将来在生产实践中将会用到的实用技能,使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强化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区域化工企业集中的优势,注重顶岗岗位的学习任务落实,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具体做法是:一是与区域内化工企业深度合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二是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特殊要求,确定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教学重点,顶岗实习考核由校企双方按员工考核方式完成,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三是“全程式”或“巡回式”指导,制定顶岗实习考核管理办法,从前期准备、过程监控、考核评价到实习总结作出规范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何七荣,周巍,张东升.工学结合过程中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3]诸慧.工学结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王首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环境仍待改善[J].教育与职业,2000,5.

[5]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6]刘越,刘辉光,潘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8(1).

[7]管平,丁明军,来建良.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8]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9]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作者简介:彭传友(1980—),男,理学硕士,讲师,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学系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研究及教学。

上一篇:中秋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财务管理有为,才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