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措施(精选8篇)
1.发展措施 篇一
淮海实业集团领导班子2015工作总结报告 2016年4月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2015年淮海实业集团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省委、省政府“调转型”行动计划,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女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大局和谐稳定。
一、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保持集团经济平稳运行
2015年,集团上下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市场结构优化。新增长点培育、降本增效。风险防控等工作,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资金压力持续攀升等困难和挑战,转方式、调结构、求创新,保持了经济在困境中平稳运行。
1、抓增收提效益,集团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面对持续下行的经营压力,集团上下认真落实“稳增长、增效益”的工作总基调,通过深化分类管理,强化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发展,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从淮北市场向外部市场拓展,从服务煤炭市场向服务其他行业市场拓展”思路,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开展高层营销、加大投标力度、先后成功开拓淮南矿业、国投新集、海螺集团、河南煤化工和永煤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市场、并将产品销售向金属矿山、港口、电力军工等非煤行业和领域拓展,努力走出淮北。走出煤矿,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在建材。建筑、勘探等产业,我们业积极寻求走出去的方向和路径,稳步向外扩张,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政策引导,严格经营考核,引导单位坐实收入,提高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以《降本增效八项措施》为抓手,全方位实施降本增效,通过取消单项奖,压缩四项费用、压缩公务用车、全年节约开支3000万元以上;通过严格招标采购,比质比价和定点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近千万元;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一企一策,重点加大对盈亏大户的督导监管力度,扭亏降损、减亏增盈,努力消灭亏损源。一年来,集团上下通过以“增收”创效益、以“降本”增效益,逐步推进经济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行”转变。201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实现利润2076万元。
2、谋合作促转型,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调转促”行动计划,坚持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寻求对外合作,推进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战略管理。组织编制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合作反战、转型升级”的战略方针,明确了“机械制造、绿色建材、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二是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建设机电装备公司高端装备制造暨大采高综液压支架项目。落实国家去产能要求,淘汰众城水泥原有熟料生产线,并对相淮水泥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坚持合作发展,推进相山水泥公司与海螺集团开展股权合作,目前已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加快机电装备公司与北京奥宇可鑫装备再制造研究院的合作步伐,合资组建新公司,发展煤机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推进勘探公司上市步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大产品升级换代,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进产品由中低端和高端转型。三是加强项目储备。加强对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政策的研究,重点开展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建材。建筑工业化等新项目调研,先后与上海电气集团就节能环保设备带成初步合作意向、与中节能集团就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开展洽谈。四是坚持把现代服务月作为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断探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成功介入山西等地选煤厂托管运营、安庆电厂原料码头运营。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物业。家政。快递等生活性服务。
3、推改革求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坚持吧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引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根据集团产业发展现状和各单位实际,不断深化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提高管控效能,提高发展质量。加大三级以下子公司和散小弱厂点的清理整合力度,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降低管理成本,全年工合并散小弱厂点46家,减少四级子公司4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机关定岗定编为突破口,逐步打破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重点推进机电装备公司管理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已产品为单元,探索事业部制管理,推进各生产车间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二是创新商业模式。在机械制造产业,推进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着力打造从设备选型、设计、制造到安装、培训、维修和技改等为一体的总承包服务的商业模式,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在建材建筑行业,加强政企合作,透过ppp模式,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先后中标淮北市8个市政项目,项目总投资6.19亿元。目前,1个项目正在建、2个项目基本竣工、3个项目即将开工。三是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学研合作,先后研发煤矿综采自动化设备,自动翻转弧形筛、复合正弦筛等20项新产品。推进省级技术中心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拥有各类专利141件;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
4、建制度严落实,努力提高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章立制、信息平台建设、刚性问责”三管齐下,努力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集团自查自纠情况,省国资委党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和监事会集中监督检查出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2015年先后制定出台招投标管理,资金管理,物质管理,合同管理,外聘律师管理办法等14项制度和办法。并配套出台问责清单,加大制度执行落实力度,逐步形成了考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科学机制。以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管理水平,目前集团已建立财务资金、人力资源、项目投资、办公自动化等6个信息管理系统。二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下发加强“三重一大”贯彻落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事项内容、决策程序,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聚精会神抓党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一年来,集团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按照省委和省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党委目标考核为抓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较好的发挥政治引领、把关定向、凝心聚力。服务保障作用,为集团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1、加强理论武装和意识形态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党员、交于职工。一是深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举办4期科学发展大讲堂、组织26次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内容,切实把集团广大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建工作,用“三严三实”标准深化作风建设,用“依法制企“要求规范经营行为。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落实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细则,并结合实际,制定集团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努力构建党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政治格局。三是加强形势任务宣传。通过组织开展“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创新经营、共度时艰”主题教育,在集团内网开辟形势任务教育专栏,召开200多场次形势任务宣传讲会,印发2000册形势任务宣传材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改革发展为己任,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抓增收、跑市场、降成本、提效益,保持企业经济平稳发展;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献言献策,开展岗位创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发展引领。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相结合,在领导班子内部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相互宽容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制定《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完善中层管理人员选拔、管理、激励、推出等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年薪、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对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认真落实提醒、函询和诫勉、谈心谈话等制度,对违规报销学费,收受礼金的人进行诫勉谈话。加强中层管理人员教育培训,选派10名45岁以下的中层管理人员分两期参加高级职业经理人短期研修班。重点培养,提高素质。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管技人员宏观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定岗定编定员工作,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加强与高校和相关单位的联系,财务多种方式引进集团急需和紧缺人才,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15年,集团有4名高端人才和拔尖人才受到省国资委“53英才工程“表彰奖励。
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抓好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制度。集团党委定时研究党建工作,并将党建工作纳入集团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强化党委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举办管理办法交流会,分享党建工作经验,促进党建工作水平上水平、上台阶。二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四强四优”争创活动,并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评选表彰,树立标杆典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仿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重温入党誓词,健全党内生活,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开展党组织关系梳理排查,严格执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和票选决制,把好“入口关”。
4、践行“三严三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做好党委中心学习组、主题课堂、专题研究、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教育内容;并按照“三聚焦三查找三确保”要求,梳理查摆集团各级班子和成员“不严不实”问题829条,制定整改措施783条,目前已整改403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和集团党委十八条规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立在前面。在重大节日和重大要节点开展廉政提醒,重申严禁党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利用子女升学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规定;加强对招标、大宗物资采购等热点问题的监督、很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乱发津贴奖金、违法工作纪律等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三是集团各级领导班子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一线,采取专题调研、定点帮扶、日常督导相结合方式,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带头压减费用支出、主动取消固定用车,全年节约开支3000万元以上。
5、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把工作与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一是抓“两个责任”落实。制定《集团党委2015年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及责任分解表》,并与基层各单位签订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落实“两个责任”考核办法和约谈办法。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定期或不定期约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断压实“两个责任”二是抓廉洁从业教育。集团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使党员干部明晰高线和底线,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三是抓监督执纪问责。规范问题线索处置机制和信访举报办理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格落实纪检监察案件线索管理“四项机制”,支持纪委查办信访案件,严格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全年共查处违纪违规案件26件,对2名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四是抓好问题整改。积极迎接省国资委党委第六专项巡视组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围绕违反“六大纪律”等12各方面,查摆问题48条,制定整改措施28条,已整改7条。并安排专人配合省国资委第六专项巡视组工作,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目前整改方案已报省国资委巡视办。针对省国资委监事会检查反馈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努力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6、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一是在困难时期,集团领导人员降低月薪,各单位收入分配也重点向生产一线和主题专业人员倾斜,优先保证职工工资发放。扎实开展领导人员联系困难户、大病医疗救助、困难帮扶、育才关怀等工作,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全年救助、慰问职工1029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52万。二是扎实做好维稳工作,认真接访处仿,妥善处理职工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全年,集团共接访1002人次,处理来信4件。
三、今后工作打算
回顾一年来工作,淮海实业集团虽然在困境中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但与当前经济新常态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够灵活,落实“两个责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下一步,重点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把增收节支、降本增效、资金管理、风险防控作为管理重点,强举措、抓落实、求突破,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同时,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转换、三项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工作,不断释放内在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集团转型发展。“十三五”期间,集团将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合作发展为手段,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巩固提升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勘探等传统行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将党工作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经营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同考核,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风险防控,不断加强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同时,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完善执纪问责制度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和问责机制,履行监督职责,真正监督职责,真正做到把纪律挺在前、将“三转”向下沉。四是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用“三严三实”指导工作、推动发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困难多,问题多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确保集体决策,科学决策。
五是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实现共享共建。牢固树立企业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的理念,真心实意为职工办事实。完善薪酬增长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保证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完善困难帮扶机制,继续做好大病医疗互助、帮扶解困送温暖等工作,坚持班子成员联系困难户制度,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增加帮扶内容,提高帮扶效果。
今后,我们将在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党委、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五大发展理念”,落实“调转型”行动计划要求,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合作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化改革调整、强化管理创新,压实两个责任、加强党员建设,不断推进集团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为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做出贡献。
2.发展措施 篇二
1 制定优惠政策
产业要发展政策支持要优先。一是市、县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果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良种苗木繁育、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科技推广、疫病防控、产业发展奖励等, 对新植甜柚果农给予一定的扶持, 对获得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种植基地, 进行适当奖励。二是要有效整合财政、发改委、农林水、扶贫、综合开发、科技等相关项目资金, 重点完善甜柚基地的道路、电、排灌工程、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内外客商, 特别是国内外大企业来吉安投资开发甜柚。四是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林权抵押贷款, 扶持甜柚产业发展。
2 建好基地示范
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栽的原则,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选择交通便利、小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段集中连片, 统一开发, 抓好甜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点示范, 积极推进甜柚产业“百千万”工程建设, 形成一批连片面积百亩以上的甜柚示范种植大户, 千亩以上乡镇甜柚示范片, 推进万亩示范带的形成。并结合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庭院式甜柚经济林。
3 加强苗木管理
苗木是果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应根据国家《种子种苗法》, 对果树种苗严格实行准入、出制度。对种苗市场严格管理, 农业执法、工商、质检、公安、交通、林业等多部门配合, 多管齐下, 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 杜绝劣假、病苗进入, 严厉打击私自乱引, 无证经营果苗者。对擅自育苗和购苗者将不能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4 强化服务体系
一要进一步健全果技服务机构, 充实技术力量, 保障工作经费, 增强服务功能。二要围绕甜柚产业, 着力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组建经济合作组织。要推行“龙头企业 (经合组织) +基地+农户”的模式, 大力创办和推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提高产业化组织水平, 带动甜柚产业的大发展。三要注重果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制订无公害甜柚规程, 实现标准化生产, 强化检测手段, 逐步推行果品市场准入制度。四要加强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窗口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使果业相关政策、信息、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融入大市场。
5 实施科技兴果
果业要成效, 技术是关键。市县果业部门应牵头聘请省、市知名果树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巡回指导, 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围绕果树产业“百千万”工程建设, 要组织精干技术力量, 加强督促指导及技术服务。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实行技术员分片包园服务制度, 使果树栽培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普及到山头地块。
6 创新机制体制
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外引内联,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多渠道增加对甜柚产业化的投入。要采取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的方式, 培育新的经营主体。要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 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甜柚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7 建立防范体系
甜柚产业发展面临病虫害、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 特别是自然灾害风险。应建立和完善产业安全防范体系, 加强果业自然灾害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 增强果农对灾害的防控意识;加强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报, 增强灾害预警能力。发生突发事件时, 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迅速控制灾情, 确保甜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8 加强组织领导
3.林业保护和发展措施探讨 篇三
关键词 林业;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94-02
在人们不断利用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创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每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的利益主体来看,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保护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扩大林业的经营面积,提高造林质量与管理水平,做好各项保护工作,进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发展现状
林业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林业的保护工作。但目前,林业保护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突出在以下几方面。
1.1 严重的森林火灾事故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森林火灾是影响林业健康、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火灾不仅仅会烧毁大量的数目,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1]。火灾危害巨大,受灾面积颇大,恢复工程艰难;同时,还会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2 滥砍滥伐现象严重
人多地少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道难题,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非常低,针对此种情况,需要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态平衡能力。但目前,滥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量珍稀树种被毁灭,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失国家珍贵植物,还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有的地方出现毁林开荒的现象,造成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占用林地面积。
1.3 病虫灾害严重
林业要想持续的发展,树木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病虫还是威胁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森林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病虫产生林业经济损失比例非常大。而导致病虫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利、生态失衡。在对林业实行保护的过程中,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将自然能灾害损失将降到最低,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森林保护的重要措施
林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森林保护。面对诸多影响森林保护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破坏森林的行为出现。
2.1 加大森林防护力度,增强防护林意识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森林的健康成长可以为工业、民用以及国防提供优质的林产品与木材。可以说,森林是我国各项基础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采用恰当的方式,能够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防护林的队伍中,增强人们防护林的意识。通过宣传,民众就会了解林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会形成自己主观上的认识,自觉参与到护林的队伍中,减少对森林破坏行为的出现。
2.2 加强森林管理,采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在面对森林滥砍滥伐现象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并完善森林资源开采、保护方面的法律,并按照法律规定实行有效的管理,做好林业整顿工作。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普法教育,在防护林方面,应当按照现有的法律对其进行保护。针对部分非法侵占林地、毁林开荒以及滥砍滥伐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加强预防走私倒卖珍贵野生动植物、乱捕乱猎德行为。当然,在防护林的过程中,还应当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将各项防护林的措施落到实处。
2.3 加强质量建设
在生活中国,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以及降低噪音和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这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针对此种情况,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将森林质量建设作为中心,促进森林绿化面积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建设森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封山的方式来培育森林,综合利用木材,提高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2.4 注重森林检疫
在对森林加强保护的过程中,检疫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检疫能够保证森林数目健康生长,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土的生态安全。因此,根据当前森林的实际情况制定检疫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检疫科学的相关标准,彻底消除病虫害。通过检疫工作的实施,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平衡。
3 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
林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性产业,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可以促进林业更好地发展,改善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质量,达到优化环境,清洁环境的目的。通过保护林、发展林业可以有效抵制沙尘暴、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可以对林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应用[3]。当然,在发展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旅游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对森林进行保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各方面来看,林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出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改善,还表现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经济的意义重大。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林业属于我国经济产业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其中所能产生的效益,需要不断加强林业的保护与发展,促使林业在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从全.关于如何做好林业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11(10):56.
[2]曹兰芳,王立群,曾玉林.后林改时期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趋势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11,13(2):21.
[3]周美林.关于如何加快林业建设增强林业发展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46):24.
4.设施农业发展措施 篇四
今年以来,xxx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多措并举助推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抓好设施农业,全面落实养殖暖棚建设任务,xxx乡把设施农业建设列入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过与乡村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紧盯任务抓落实。
二是整合资金,齐抓共管。全乡上下积极争取“双联惠农”贷款政策机遇,鼓励和支持涉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形成资金合力,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发展措施 篇五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
再次,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6.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 篇六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通过这次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当今社会,新的形势下,我们教师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在素质教育的队伍中不落伍。
一、存在问题:
1、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2、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3、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4、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普通话不标准,随意性较强。
5、由于个性使然,往往不拘小节。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有时较情绪化,课堂教学往往受情绪支配。
6、后进生有时态度不冷静,说话有伤学生的自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7、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偶尔对学生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
8、时学生中出现问题,也懒得跟家长联系,总是想,自己能解决个什么样就什么样吧。
9、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较少关心学生的情绪等心理问题。
二、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取坚持每天看半个小时的书报杂志、或电视新闻,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有关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精。
3、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坚持每学期学习两本业务书籍,并且坚持订阅 业务杂志,观看先进的教学片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二)、走进学生心里,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在成长,犯错是难免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孩子所犯的错误,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到原因,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进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明确错误的危害,诱使学生从内心正确认识,进而改正错误.通过这次学习,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发展观整改措施
根据学校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第三阶段要求,针对教师广泛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人在民主生活会中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的宗旨观念弱化。放松了对世界观的不断改造,斗志有所减退,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所懈怠。
2、学习意识淡薄。在学习问题上,不善于钻研业务知识,不关心研究政治形势,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意识淡化,理论知识浅薄。缺乏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3、不能与时俱进,求稳怕乱。存在工作求稳怕乱心理,改革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开拓。主要是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胆识和气魄。
4、教学工作创新思路不宽。在教学分管工作上,主动出击不够。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做一个党性坚强、政治成熟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二)加强业务能力和领导素质修养。努力克服“吃老本”、“以干代学”等错误倾向,自觉做终身学习的模范。不管事务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牢牢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夯实理论功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在政治上成熟、理论上清醒、是非上明白,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保持工作的正确方向。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指导分管工作的能力。还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干中学,学中干,不断从客观实践中分析和总结经验,从群众中发现智慧火花,逐步完善提高自己。要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作风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主要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工作中去,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工作高标准,注重工作实效,把“实、细、深、精”的要求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
(四)加强道德修养。按照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教师道德品质、意识、情操的自我教育和砺炼。向郑培民、孔繁森那样,当官先做人,以身正人、以德服人,以行率人。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团结为重,有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有相互谅解、坦诚相见的气度,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多看他人之长,常思自己之过。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想问题、办事情,努力从大局出发,不因个人得失损害班子整体的团结和谐状态,不因认识上的差异干扰整体的科学决策,不因亲疏恩怨妨碍整体工作的开展,不因个人情绪影响整个机关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建设方面,严格按照要求办事。
7.大中农场种植业发展措施 篇七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努力实现3个目标
大力发展现化大农业, 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力争实现稻麦单产15 t/hm2、单位面积成本1.5万元/hm2以内和单位面积效益1.5万元/hm2以上的目标。
1.1 围绕高效吨粮, 优化作物布局
确立“农业一体两翼格局”, 以种植业为主体, 以种子产业和优质稻米加工业为两翼, 优化作物品种布局。根据近几年作物品种的产量性状、市场行情及效益对比, 结合大中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实际生产能力, 不断优化作物布局, 以实现两熟作物高产高效。
1.2 提高全员素质, 落实生产技术措施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 结合农场生产实际, 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大田生产的关键环节, 聘请专家教授考察、指导和授课, 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围绕一线生产工作, 特别是两季大忙, 搞好技术服务, 满足生产需要;做好病虫测报, 指导大面积防治;做好气象预报, 为大田生产和场头管理服务;做好水源盐分监测, 为水稻灌溉提供安全保障。
1.3 强化行政管理, 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认真制订阶段性生产计划, 明确生产技术要求, 组织力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督查, 纠正生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完善农业工作考核细则, 加大考核力度, 严格责任制方案兑现, 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努力减少经济损失, 促进平衡增产[2]。抓住重要农事季节, 以作业质量和进度为重点,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 在缩小单位间差距上求突破。
1.4 深入开展调研,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公司农业稳步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上,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发展。要根据大豆、西瓜种植和外包的实践,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 以种植业效益最大化和促进种子产业做大、做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入开展土地和人力资源、市场和技术的调研, 趋利避害, 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报告, 指导秋熟布局[3]。
2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完成中心农科所项目建设,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和研发能力, 启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继续深化稻麦高产增效项目创建活动, 力争实现吨粮水平上的高产、高效。
2.1 加快实施中心农科所建设
中心农科所是农业科技展示的窗口, 相关部门一定要按照下达的标准和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配足经费, 配齐设备, 配强人员, 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2.2 启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以中心农科所为核心, 启动该公司“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以农场现有水稻杂交制种、有机稻生产和外包西瓜为基础, 在大棚建成后, 在品种选育的同时, 探索设施农业新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 引进名特优高效经济作物栽培。以通过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 不断扩大规模, 实现种植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2.3 继续深化高产增效项目创建活动
认真总结近2年来高产增效项目创建的成功经验, 针对创建中存在的制约单产突破的瓶颈问题, 开展深入研究, 确保在小麦万亩示范片创建上保持高水平, 力争在水稻万亩示范片创建上取得新突破, 并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 展示公司形象, 推动大面积生产的高产增效[4]。
3 创新企业管理机制, 努力实现经济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企业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不断挖掘企业潜能。深化目标成本管理,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努力实现节本增效[5]。进一步完善机农一体化运行方案, 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3.1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水稻、大小麦和大豆栽培技术要点是公司全体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指导栽培、规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技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要实现进一步增产增效, 必须提高技术措施的标准化水平,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使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并通过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化、通俗化推动机农一体化[6]。
3.2 深入动员进一步完善机农一体化
近2年, 机农一体化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实践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各分场、各机队必须端正思想, 锐意进取, 全面动员, 结合职工增资在机农一体化上寻求新突破[7,8]。
参考文献
[1]张兆敏, 李建国, 田云峰.漯河高效型种植业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 1994 (4) :14-16.
[2]袁卉馥, 张立峰.退耕后种植业生产系统的分析与调控——以国家防沙治沙张北示范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 :5-10.
[3]李志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 :9-12.
[4]胡经伟, 傅新红, 鞠立瑜, 等.四川省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1) :5902-5904, 5910.
[5]王小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 :1229-1230.
[6]高韧, 邢安刚.种植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农村政府行为模式研究——基于中国山东省苍山县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3) :6188-6190.
[7]邢路生.我国种植业发展成就分析[J].种业导刊, 2011 (2) :17, 19.
8.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主要措施 篇八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国家新闻出版主管行政部门牵头,重点研究制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政策和促进措施,对重大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和扶持,对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建立全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调落实财政、工信、科技、税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研究解决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大资金扶持。定期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支持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出版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推广、数字内容加工和服务外包及数字出版人才引进与培养等重大项目。对公益事业型的数字出版项目采取拨款支持,对商业市场型的数字出版项目采取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通过财政扶持,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数字出版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落实优惠政策。响应国家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高新科技发展政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要求。充分把握各地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契机,将数字出版产业列入高端信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规划中,并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予以培育,享受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有关信息服务、高新科技、服务出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适用于重点数字出版企业和重点数字出版项目。
(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税务、新闻出版、通信等相关部门的社会服务意识,做好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资金支持、资质认定和权益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保障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出版领域、从事数字出版经营业务。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将数字网络领域列为打击侵权盗版专项执法重点,保护数字出版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拓展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平台,设立数字出版展区,展示数字出版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大力支持国内数字出版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国家数字出版市场。支持数字出版企业发起成立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数字出版企业间的交流协作机制。
(六)培育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数字出版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知名的数字出版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支持数字出版企业资产重组、整合兼并,优化数字出版企业治理结构。
(七)加强版权保护。完善我国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强化版权保护意识。加大对数字版权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加快技术创新,为版权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八)强化网络监管。建立新闻出版、“扫黄打非”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增强网络出版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主动监管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加大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力度,加强网络游戏出版监管,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出版环境。加强网络出版监管系统建设,提高网络出版监管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网络出版监管的有效形式,建立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九)引进培养人才。建立国家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基地,为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传媒人才培养基地和相关院校的作用,设置理论先进、技术实用、市场急需的数字出版专业,为数字出版产业输送各层次的专业人才,满足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十)引导市场消费。通过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理念创新,积极引导读者扩大数字内容消费。建立公益性全民数字阅读基地或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无线通讯网传播数字阅读内容,培育数字阅读市场。通过举办各类数字阅读、展览活动,加大数字出版宣传力度,优化数字阅读体验,开发数字出版消费,促进出版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转变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加快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正确地认清当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形势,探索在这种形势下出版业的发展途径,从而真正实现新闻出版业的整体转型和持续发展。
【发展措施】推荐阅读:
企业发展措施01-02
发展实体经济措施06-18
乡镇经济发展措施06-10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10-18
军人发展观整改措施11-02
基层农商行发展的措施11-29
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08-02
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12-26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09-11
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