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共9篇)(共9篇)
1.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花东中学 聪
眨眼,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六年多了,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懵懂女孩,到一个经过两个教学循环,经历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磨练,我对教材更熟悉,对学生的心理更了解了。但是,我还经常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成绩还没很大的提高?为什么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一些知识点为什么说了那么多次学生还没记住?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我。最近,又拿起了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在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又有新的体会。
一、在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中,柏林纳总结出:根据当时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反应和要求来安排教学专长获得的一个标志,也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别。每次备课,我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达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让课堂的发展完全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进行。但是,往往我是没有备好学生,很多时候设定的题目太难太多,导致学生没有按预期完成任务,课堂气氛沉闷;往往也没有预测教学中会出现的状况,而对学生出乎意料的情况招架不住,没有作出恰当的引导。然而,一个富有教学机智的老师,善于观察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并能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随时改变教学内容,最终能达到以直觉的方式对教学活动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梅尔尼克的过度练习对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很有帮助。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保持材料最初减少很快,后来逐渐减慢;两端的材料容易记,中间的材料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而容易忘。我们的学生往往对每一模块第一单元的单词最熟悉,中间学的单元没有任何印象,后来学的单元有点印象。其实,可以让学生早读时从不同的单元读起,不要每天都从第一单元读起。另外,早上和晚上是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因为它们各自只受到后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好早晚的时间进行记忆活动。
梅尔尼克研究了过度练习的量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作用,发现最佳过度练习是50%。在背单词或范文时,学生常常是读到刚刚会背,或者写到正好能记住就不愿意再多读多写。虽然他们暂时掌握了,但一定时间后容易遗忘。而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背书的时候,如果读10遍就能达到背诵的要求,那么最好让学生在读5遍。其实,学过的知识遗忘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稍微鼓励学生并运用理论知识引导他们如何记忆,遗忘就会减少了。
《学与教的心理学》除了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帮助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让我体会很深,如本书提到的:提高学生自尊的建议中,要避免不利的比较和竞争,鼓励学生与自己以往的成就水平相比较;说服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一种重要方法等等。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九日
2.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篇二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信息进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教学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便捷、智能、高效的特点,能为教学带来更多形式变化,使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学生借助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变得更乐于学习,并且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身到实践性、探索性活动中。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0多万字,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不足,甚至相差太远,而且初中生的阅读意识很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图书馆,以便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提前一周通知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利用数字图书馆查找课堂即将学习的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正式上新课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已经查找到的资料与教师进行学习探讨,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学生与教师产生意见分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与其共同查找更详细的资料, 以便达到统一认知。让学生使用数字图书馆查找资料,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扩展。
(二 )有效的课程导入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声情并茂的课堂环境,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教学《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时,在正式学习文章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北京申奥成功的相关视频, 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接着开始进入正式授课环节,教师提出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课文。接下来教师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划分文章层次,再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的人生历程、故事背景及文章主旨等,进而让学生带着思考学习课文。
(三 )利用网络开展专题讨论
学完每节课,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一些课后思考,可采取网络课堂或者班级QQ群展示课堂总结,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思考问题,例如:从文章标题入手、从文章写作特点入手、从文章基调入手,等等。对待同样的问题可以利用不同知识看待,例如:从历史角度、从文学角度、从现实角度,等等。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便于师生间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通过这种共享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透课文内涵。
二、教育信息化助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
(一 )教育信息化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更新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首先学会运用各种搜索引擎,比如: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等,对于教师利用互联网寻找教学资源具有莫大的帮助。对教师知识方面的更新主要用到实践法、交流法、学习法及反思法等,像Web2.0网络技术,主要包括博客、百科全书、网摘、教育网站、教室网联等技术,可以很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交流。还可以加入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校园论坛,或者加入语文教师组建的QQ群,都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二 )教育信息化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制作PPT进行语文教学,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在文字编排、图片插入、视频链接及音乐导入过程中,极大地锻炼语文教师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条件,从而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 )教育信息化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态度养成
信息化技术能否使用得当彰显出教师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熟练的操作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节约教学时间,减轻工作负担,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劳动创造性。在相对轻松、愉悦、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语文教师才能更有时间和精力为增强教学效果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当做一辈子愿意追求和奉献的事业,达到教学专业的顶点。
总而言之, 教师专业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成为全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其实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无从谈起, 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全面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获得效果和效益, 为今后持续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寻找一条出路。
摘要:现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全民广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对教学效率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教育信息化对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语文课,信息技术,校园网络
参考文献
[1]徐忠恕.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2]刘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3]杨秋枫.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妙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
3.学与教的互动 篇三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中职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与高等教育培养会计人才区别开来,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1]。中职会计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当学生学习这类课程时,能够对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解。不仅如此,中职会计实训课程也很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实训操作,那么毕业后,往往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学生接触这类课程时,感到困难、空洞,难以理解。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了,这是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教学方法有待更新。在这种大背景下,学与教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教师运用这种方式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会计基础实训技能。
一、传统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传统的中职基础会计实训方法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教师虽然将知识讲完了,但是学生并不能有效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课堂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体现,主体能动性丧失,教学质量较低,无法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从学生主体出发,而是一种盲目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虽然让将知识讲解完了,但是学生并不能有效吸收其中精髓,教学停留在表面形式。师生之间互动少,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刚刚接触会计知识的学生无法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即使部分学生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差,“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过于落后。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知识,学生不知道教师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这样就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无趣。为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在适当的时候,改变原有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有效调动,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二、互动式教学法优势
即使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互动式教学法仍然是经常谈论的话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主体性,互动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必然。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打破传统的、固定式教学模式。互动教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这样能够确保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改变了原有的、消极被动的听课状况,能够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理解知识,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次数增多,能够有效督促自己学习,并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充实自身,参与到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满足学习需要。教师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必然要精心准备课堂知识。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鞭策和督促。
三、学与教的互动教学
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教与学有效连接在一起,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课程问题和案例讨论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在中职会计实训课程中,当教师讲解完相关教学知识后,可以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将简明的企业实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具备的学科知识,从企业实例角度出发,分析会计实例。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案例教学方向,将自己的见解和其他学生比较,形成完善的想法。教师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借助会计历年真题实训、备考课件讲义模板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实现学生的平等性、创造性和主体性,让学生对学习更加自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征,将学生分成3到5人一组,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有助于学生互帮互助,对出现的问题随时讨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学生学习会计科目表时,可以通过默写方式填写科目表。当学生处理账务时,可以相互检查会计计分是否正确。当学生操作会计审核程序时,可以通过分工协调方式完成这项工作。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得很快乐,不会感到孤独,能够借鉴别人身上的长处,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根据我国中职教育现状,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应以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实训技能训练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实现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之间的对接[2]。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教学质量差,这是困扰教学的现实问题。中职基础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单单培养的是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更应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训课程的开展很有必要。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蔡书云.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学与教的心理学 篇四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了,说简单一点,教育心理学就是学与教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特征。教育心理学首先就要了解教育过程的执行者--教师的特点,以
及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而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张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教学过程,严厉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跃,而民主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式教学法,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老师目前也能够更自由的表现自己。
二、学生的特点。而作为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哲学”,有的孩子坚信学习靠积累,坚信“笨鸟先飞早入林”,相信一份汗水自然会有一份收获;而有些孩子则坚信“聪明有种”,天生愚笨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越勤越显其拙”,因而根本不愿意多下功夫,还看不惯别人下苦功。持这两种不同观念的孩子在学习上可就不一样了,对于自己学得好,有成绩的科目,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一遇到难度大,学不好,不感兴趣的科目,前者可能还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下去,后者则可能很快就放弃了,结果当然也会很不一样。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因此,教育心理学还必须了解教育过程的另一半参与者--教育的对象--学生的特点。
5.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五
我认为《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体非常有实战指导意义的书籍,它完全打破了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所沿袭的体系,能告诉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好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在单项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的一般规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获得教学专长时,也关注到了教师的职业感受和体验,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有句话说: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文化水平高的人,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智慧也高于一般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社会的栋梁,如钱学森,屠呦呦等,他们的能量与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一个感受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观点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若有学识的人,道德品质不好,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如美国高级智囊人物中就有一位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华人败类:余茂春,因为他熟悉我国的情况,又有很高的学识,才智超群但却品质恶劣,当上了蓬佩奥与特朗普的智囊人物,帮助他们制定了不少打击我国的各种重要决策,因此,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必须是立德树人。
6.学与教的读书心得. 篇六
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学习理论则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了解心理学相关流派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学与教的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简要概括一下这三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通观心理学的三大理论可以说行为主义中的“刺激——反应说”是我最为熟悉也是最早接触到的理论。我记得进入幼儿园接触到的第一件教具就是铃铛。老师通过手摇铃铛来提醒我们赶紧安静下来,上课时间到了。从铃铛到铃声,不同的刺激方式所得到的反应始终是相同的。现在,在了解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后,发现由于当时我们都是极不情愿的做出安静下来的反应,因此这种观点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作用并不明显。认知主义的顿悟说是我感受最深的理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都碰到过许多这类事例。比如在做数学的证明题时,面对题目给出的一幅组合图形,看着那些已知条件,要建立起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脑子总免不了要经历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过程。相似的,在学车的过程中我对顿悟说又有了一次切身的体会。在练习移库倒库时找到参照物,并用它去对准标杆对于成功入库是至关重要的。我在刚开始练的时候车身总会擦到标杆,抑或是方向盘打得太早,导致汽车进不了库。现在想来,是没有领悟到参照物与标杆之间的关系所致。书中的最后一个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最有助于实现长时记忆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我们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其中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也是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换句话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用已有知识去内化新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对于我记忆新信息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人类在一定时间内记忆的组块数量是有限的,同时要使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也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而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要记忆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的起讫时间。我知道七年战争是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的,而美国独立战争则始于1775年,因此我很容
易就可以将七年战争发生的年限定于18世纪中期,这样再记具体的时间就相当容易了。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它过于强调外界对人/物的作用,而看淡了人自身已有的经验和作用。如果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那只狗的鼻子失灵或是那只狗讨厌肉的香味,那么它在你多次的刺激下还会流唾液吗?如果这只猫不好动,那么它会不小心碰到门闩吗?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自己不积极主动去争取,去尝试,那么,他根本就学不到什么,所以我认为这些反应其实都是建立在人/物已有的经验水平,性格特征之上的。而对于强化和程序教学我是赞同的,但在现今社会,程序教学是不大可能会实现的,它只存在于美好的未来,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
认知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行为主义的不足,它不仅重视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而且看到了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素。它认为学习是顿悟,我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顿悟,其实学习就像修佛,你看的多了,读的多了,这些内容就会自然而然地在你的大脑中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你自己的一种观点,最后达到一种空明的境界。而布鲁纳的“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我是极为赞同的,了解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就相当于再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构造图,就像一幢房子,外壳已建好,接下来便是往里面装东西了,至于东西放哪里,放多放少便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从表面上看,建构主义是建立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的,但细细一看,其实不然。建构与认知其实是同步进行的,我们在认知某一知识的过程中,便也是对某一知识的建构,就像搭脚手架,我们在看一根竹子的长短粗细时,就想好了是该将它们放在基座竖起来还是横着放。建构主义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种单纯的理论并不能全面地去诠释它,而在教与学过程中,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完善这些理论,而且,在教学技术实践中往往是理论间的相互交杂,取长补短的。
10.1.150.16
7.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篇七
【关键词】语文课;学与教;信息技术;校园网络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信息的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中来。信息技术具有便捷、智能、高效的特点,能为教学带来更多形式的变化,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学生也借助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乐于学习,并且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身到实践性、探索性的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构建校园网络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和获取更多有用的资源,学校可以将网络校园里的资源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学生大多对电脑很感兴趣,这样通过网络授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建立网络课堂,设置多个教学板块,例如文章的重点难点板块、课前预习板块、课后习题板块,等等。通过这种网络授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搜索出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扩宽眼界,丰富知识储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采纳一些有用的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种种的这些情况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
2.有效的课程导入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以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时,在文章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北京申奥成功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体会那种申奥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出爱国主义。接着可以开始进入正式授课环节,教师提出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课文。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依据故事情节来划分文章的层次,再结合生活实际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作者的人生历程、故事背景以及文章的主旨等,进而,让学生带着思考来学习课文。
3.利用网络开展专题讨论
在学习完每节课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布置一些课后思考,可采取网络课堂或者班级QQ群来展示课堂总结,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思考问题,例如:从文章标题入手、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从文章的基调入手,等等。而对待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知识去看待,例如: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学的角度、从现实的角度,等等。学生将自己的看法都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这样便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通过这种共享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透课文的内涵。
4.服务于学生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搞好作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一般对作文感到比较枯燥,但是通过网络这种方式来指导作文会好很多,初中生都喜欢上网,教师可以号召学生在网上写博客或者日志,并且鼓励他们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发布到课堂网络教室中来,供师生来欣赏。对于学生写的一些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奖赏,并号召其余学生对其进行赞扬评论,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提出一个论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示出来。这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感官刺激,从而增强其写作欲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充分运用其优势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是说每节课都必须用到多媒体教学技术,而是根据文章的需要,有的文章利用多媒体教学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有的文章可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更好。因此,信息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高效的原则,适合用信息技术的再用,不适合的就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要有效使用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完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为信息技术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基本的语音室和电子阅览室,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阅读能力。此外,学校应当提高现有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比如开放机房,让学生可以随时去阅览信息。最后,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教学,能够提高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术要有效使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要学会熟练操作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含量和素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意识,加强对其的熟练运用。其次,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上,要提高教师对信息产品的运用程度。
三、教育信息化对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
1.教育信息化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首先学会运用各种搜索引擎,比如: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等,这对于教师利用互联网寻找教学资源具有莫大的帮助。对于教师知识方面的更新主要用到实践法、交流法、学习法以及反思法等,像Web2.0网络技术,主要包括博客、百科全书、网摘、教育网站、教室网联等技术,可以很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师进行知识的更新和交流。还有可以加入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校园论坛,或者加入语文教师组建的QQ群,都有利于学习更好的专业知识。
2.教育信息化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制作PPT进行语文教学,能够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在进行文字的编排、图片的插入、视频的链接以及音乐的导入过程中,都极大地锻炼了语文教师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也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效率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
3.教育信息化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态度的养成
信息化技术能否使用得当彰显出了教师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熟练的操作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节约教学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高教师的劳动创造性。在相对轻松、愉悦、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语文教师才能够更加有时间和精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想办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一辈子愿意追求和奉献的事业,达到自己教学专业的顶点。
8.谈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与教论文 篇八
摘要: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悄然发生改变,但其“主导”作用始终未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上,突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和“通”进行了诠释。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当新课程将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在教育第一位之时,高中生物教师思考更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获得更多知识与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有效课堂”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性,也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但理论性指导的缺乏、偏离教材内容的“畸形发展”等问题,给课堂教学蒙上了阴影。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看起来幽默风趣、博学多知的教师带给学生的却是更多的茫然;各种问题情境的累积添加却让学生最终仍旧一无所获。种种迹象表明,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渴望和期待的是“教学本真”的回归[1],情境创设不应以“附属品”的身份出现。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和“通”进行诠释。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掌握“学”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是一种艺术,而“学”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学”的艺术是用最简便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内涵,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但前提条件是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很大的思想负担,“生物难学”已经成为一种“群体声音”,这种心理障碍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压迫感中,无法从“被动”学习的情绪中走出来。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减轻存在于思想与心理上的“学习负担”。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住知识的关键,尽量去掉学习上不必要的环节,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直奔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学习的艺术性[2]。如在学习生物变异时,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是掌握生产生活中生物变异如何应用,在培养家畜品种和农作物改良中如何应用多种育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而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对单倍体育种特点、过程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单倍体植株进行新品种培育为探究的主题,引导高中生从四个角度对“育种的捷径”进行探索与分析。一是给出育种的客观因素,即: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法获得纯种需要6至8年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需要多长时间?二是结合教材中的阐述提出问题,即:①课文中提到的各种后代是否都是纯合体?为什么?②它们各有怎样的表现型?三是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如:与生产要求相符合植株有怎样的基因型?四是对问题进行延伸,激发学生想象力,如:单倍体育种是否能够缩短育种年限?为什么?如此,通过这种画龙点睛式的引导,不仅由浅入深,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使学生把握住了核心知识,从核心知识挖掘出“反思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出课堂学习艺术性。
二、以学定教,突出课堂教学“教”的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的“能量”更多表现在对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某种方法,无疑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可以说暗含着“隐性”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长时间地坚持用某种正确且有效的方法进行问题的研究、探索与解决,并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同样会于无形之中以此为榜样和标准,从而学会这种方法,并应用于学习中,如此,则突出了课堂教学“教”的艺术。此外,课堂教学是一个集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无限放大抽象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仅由教师一个人“表演”,而是需要与多种教学资源配合。比如“故事”、“游戏”或者是“史料”,新知导入应当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思维从上课伊始就进入活跃状态,在不断的突破与碰撞中时刻处于灵感的“巅峰”。如“细胞组成的分子―――糖”一课,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于日常生活中品尝到的糖,如方糖、蔗糖、白糖等,其味道都是怎样的?这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是让接下来的知识与其产生“矛盾”,当学生都回答是甜味时,笔者将话题一转,提出一个新观点:我们知道糖是甜的,然而,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有糖的成分,如我们每天接触的课桌、课本等,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糖类的物质。那么,它们是不是也是甜的呢?这个话题显然让学生“大吃一惊”,他们疑惑地看着课桌与课本,感到十分不解,这些物体里怎么会有含有甜味的糖类呢?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对呀,它们为什么也会是糖类物质?大家只有对糖类物质进行详细了解,才会找到正确答案。糖类物质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是甜的”印象,而新知中糖类却“不一定是甜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体”,那么究竟哪个结论才是正确的,如何突破这对矛盾已经成为学生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以此为驱动,新知学习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总之,课堂教学应突出艺术性,这种艺术是“有效”课堂的体现,是教师睿智与能力的表现,更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因此,以教学实际为着力点,结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标,让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陈严.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本真互动[J].中学生物教学,(8):12-14.
9.试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 篇九
(1)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5)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有影响。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推荐阅读:
《说服心理学》读后感09-21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08-05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08-16
《销售中的心理学》读后感10-11
心理咨询中心观后感09-18
观看影片犯罪心理观后感10-06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0-08
2020心理健康空中课堂观后感心得08-04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挂图》观后感09-08
快乐从“心”开始——大学之心理讲座听后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