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组织生活实施方案

2024-08-06

专题组织生活实施方案(精选8篇)

1.专题组织生活实施方案 篇一

卫科党发[2010]14号

关于召开2010年民主生活会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卫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为认真开好我局2010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会议主题

按照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要求,结合本局实际,今年我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题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方法步骤

(一)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悬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归纳、梳理,及时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本人反馈。

(二)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组织领导 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廉政准则》、《关于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开展谈心活动。局班子成员之间,就自身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着重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谈心、交心,找准问题,剖析不足,达到化解矛盾,增加了解,加强团结的目的。

(四)认真撰写发言提纲。按照民主生活会主题,领导班子成员紧紧围绕会议主题,紧密联系班子和个人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为民意识、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准备工作。

(五)召开民主生活会。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诚布公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领导起主导和表率作用,带头剖析自己,积极引导与会人员以诚相待,畅所欲言,列席会议人员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和整改建议。

(六)制定整改措施。根据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会上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要逐个研究,制订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

三、参加人员及时间安排

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初步定于2010年11月底召开。参加这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局领导5名,即党组书记、局长马如兴,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宗杰、叶建成、魏志军,调研员刘学录,局机关中层干部列席会议。邀请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纪检委驻科技局纪检组长李汉荣,市直机关工委领导到会指导。

四、几点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认真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党员干部,高质量地开好民主生活会。

(二)要把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与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廉政自律作为这次民主生活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廉政准则》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新动力;转化为班子和党员干部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促进科技工作跨越式发展。

(三)要做好会议记录与有关资料的报送工作。召开民主生活会,要由专人做好记录。民主生活会召开后,要将会议的主要情况、测评结果、会议记录和整改措施形成专题报告,分别报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办公室。

中共中卫市科学技术局党组

2010年11月12日

报: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 送:局各科室、各领导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2010年11月12日印发

2.专题组织生活实施方案 篇二

本专题是实施新课 程以来高 考考查的 重点, 试题多依托重大的社会热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有关《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 关注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 并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 培养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1.文化的特点

(1) 从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源于实践,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2) 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体现出来, 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 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 觉学习、主动 接受文化 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深远而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与深渊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1) 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促进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比较鉴别】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5.文化影响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 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先进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风尚, 抵制腐朽, 改造落后文化。

(6) 精神文明: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保障人民群众基 本的文化 权益, 提高思想 道德修养。

6.有关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与答题模板

(1) 宏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说明文化为什么具有……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等。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

(2) 微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等。

答题模板: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2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文化实质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人 + 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3结合材料分析传 承传统文 化的重要 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 先进文化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

【典型例题】

1. (2013·江苏)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 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 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12B.13

C.24 D.34

解析:从关注韩国歌手, 喜欢韩国, 再到购买韩国产品, 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说明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3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不起决定作用, 2错误。4本身说法正确, 但题干强调的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4不选。

答案:B

2. (2014·山东)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 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解析:题意强调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A正确。B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能起推动作用。鲁商文化能体现齐鲁文化但不能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 D观点错误。

答案:A

3. (2014·安徽)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 更改变了每一个人, 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1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A.12 B.14

C.23 D.34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排除1。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排除4。文化事业的建设改变了每一个人, 可见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的关系, 23正确且符合题干意思。

答案:C

4. (2013·新课标全国Ⅰ)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 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1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3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4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12 B.13

C.24 D.34

解析:小薇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称号, 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 增强了自信心, 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13正确。2错在“决定性”的说法, 4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答案:B

5. (2014·广东)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 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因此, 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 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 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解析: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A表述错误。小 李的主张 是支持“深阅读”, 反对“浅阅读”, B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说法过于绝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 小张认为“深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D符合题意。

答案:D

6. (2013·福建)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 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一点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 智慧, 揭示世界 本质, 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 情操, 丰富精神 世界, 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 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 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青苔的花虽然小, 但是从不自惭形秽, 仍然自豪地活着, 这比喻人自强不息, 不服输的精神, 能够鼓舞 人心, 催人奋进, 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世界本质、追求真理、人生价值等知识, 故A、C、D不选。

答案:B

7. (2014·浙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 老鸭煲、贵州 雷山的糯 米稻花鱼等, 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 应时而作, 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 或煎, 或炸, 或煮, 或蒸, 或腌, 或酿, 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 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 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 要注意设问要求 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等 知识。首先阐述有关原理, 本题所涉及的原理有三个: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相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 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激发精神力量。

8. (2013·重庆)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 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 败坏党风、政风和 社会风气。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 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 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关于答题的思维方向上, 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坚持先进文化→身体力行上说明, 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具体表现→呈现特点→践行上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一:1人创造文化,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塑造人生。2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 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3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1人创造文化, 文化影响人。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 第20届世界杯在巴西激情演绎。许多商家适时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 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 这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D.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运用《文化 生活》的知 识说明, 漫画 (图1) 表达的主旨思想是

A.文化源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B.文化作为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源自于对痛苦的反思与总结

D.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3.漫画 (图2)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1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2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4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12 B.14

C.23 D.34

4.在新加坡, 购房若靠近父母的住家, 政府则会给予优惠资助, 因为这既方便年轻夫妇照顾老人, 又能减轻老人的社会负担。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1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4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 性, 需要建设

A.13 B.14

C.24 D.23

5.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 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 力越来越 成为文化 发展的源泉

C.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6.实现“中国梦”, 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坚守文化追求, 传播正能量, 建设软实力, 方能成就一个文明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种说法是基于

1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2文化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文化塑造着国家的优秀品格气质4优秀文化能滋养社会的道德心灵

A.13 B.14

C.24 D.23

7.“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 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 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1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抵制文化交流2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3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12 B.23

C.13 D.34

8.当亚洲观众疯狂追捧《来自星星的你》的时候, 欧美地区却对这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反应冷淡。东方“星星”西方遇冷的原因可能是

1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2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3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4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同

A.12 B.34

C.13 D.24

9.许多美国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 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 因为在诸多成功中, 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 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过程

A.13 B.24

C.23 D.14

10.《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个大型的明星亲子旅行生存节目, 一经播出,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1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 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 遇到老人, 会不会让 座?一张废纸, 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 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12.“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 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 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 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物质力量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3.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 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材料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5月22日宣布, 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 中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将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法理依据, 对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微信是一 款快速发 送文字和 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目前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 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人担忧地指出, 如果有一天, 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 沉迷于用微信交流, 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 久而久之, 每个人将变成一座孤岛, 这个社会也就变得很冷漠。

(1)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说明我国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依据。

(2)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14.平民英雄“模范范儿”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中国好路人、好军人、好司机、好干部等“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民道 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从一个好人的平凡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 甚至好人 微博群……“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1)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2) 从个人角度出发, 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通过足球纪念品传播巴西文化, 体现了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2.A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体现了实践决定文化, 树立“此处危险”的警示牌是文化指导实践的体现, A正确。B、D与材料无关, C观点错误。

3.B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载体而不是保障, 1应选, 2不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3不选。4正确且符 合题干的意思。

4.C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3错误。24正确且符合题干的意思。

5.D抓住题干中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直接选出D。

6.B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优秀品格气质, 3说法错误。

7.D题干没有涉及文化霸权, 且正常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 1不选。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2说法本身错误。

8.B文化环境只是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 而不是决定, 1说法错误。文化差异并不能体现经济地位的不同, 2说法错误。

9.C题干中的关键在“要从小培养”, 所以, 14与题干主旨无关。另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0.C文化对 人的影响 不是有形、强 制的, 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 深远持久, 也没有说明文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D不选。

11.D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意思, A不选。B说法错在“有形”上, C说法不符合文化的内涵。

12.C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增强学习动力,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选C。题干没有涉及丰富精神世界, A不选。电影是一种精神力量, 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不选。

13. (1)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 防止西方的不良文化渗透, 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

(2) 1文化对人的影响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长期使用微信交流的方式, 会形成不利于面对面交流的文化氛围。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长期使用微信交流会削弱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14. (1) 1“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 民道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 同时又影响着每一个人。2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甚至好人微博群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养,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4“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2)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2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3.“低碳生活”专题训练 篇三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低碳生活不遥远

文/武卫政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启幕,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讨论颇为热乎。我们也多次谈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话题,其中有人提出,搞低碳经济,国家有大的决策和规划,行业、企业、单位也都有分内的事做。咱是个老百姓,就先从低碳生活开始吧。这话说得实在!可是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低碳就是降低碳排放,碳排放的主体是二氧化碳。概括地讲,要保证人们正常的衣食住行,发电、采暖时烧煤,交通工具烧油、烧气等都直接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为什么说做起来难?一方面,国情决定我们短期内不可能不消费大量传统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非旦夕之功;另一方面,不能说为了降低碳排放,就让人们不乘车船飞机,不住温度湿度适宜的房子,餐桌上取消肉蛋奶……放弃几十年辛苦奋斗换来的现代生活,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并不是低碳生活的本意。

难道老百姓对低碳生活就无所作为了?并非如此。科技不断进步,认识自然的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现在能够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开发沼气等生物质能,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做到尽可能少地排放二氧化碳。同时,积极开发节省能源的技术和产品,小到节能灯、节能家电,大到隔热采光性能好的节能建筑,因为节能意味着少用电,少烧煤、油、气,也就是少排放。

“少排放”之外,还有“多吸收”。植树造林可以让更多的树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没有能力和时间去荒山造林不要紧,没有机会参加义务植树也不要紧,爱护身边的花草果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攀折树枝,也是为森林“碳汇”做贡献。有条件的,可以像很多日本民众那样利用闲暇搞搞园艺,种点花草菜蔬,不亦乐乎!

也有人提到“再利用”。人类处在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和排放的时代。我们承认废弃和排放不可避免,并不等于做不到少废弃和再利用。具体到个人,先试试少产生垃圾,再试试给垃圾分类,能回收的卖给回收站;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马桶,少用洗涤剂等化学品,买东西自带购物袋,这些都是举手之劳。

以上种种,远非低碳生活的全部,有兴趣者尽可深度探索。要求不必太高,改变不必太大,每个人对照着做几件事,积少成多,善莫大焉。

1.下列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几乎涵盖所有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

B.低碳生活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降低碳排放就必然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

C.对我国而言,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

D.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应当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求不必太高。

2.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低碳生活的要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谈谈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与运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B.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为人类所认识,因此国际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呼声不绝如缕。

C.为了配合实施我国的碳排放减排目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减排措施和政策也即将呼之欲出。

D.潘基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了解,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顶面积为6万平方米,其中铺设太阳板面积约3万平方米左右,建成后总发电量达2.5兆瓦,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屋顶”。

B.我国如果在2020年时达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5%,今后10年每年需为此新增3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每户中国家庭每年负担64美元。

C.在去年“两会”上,吴晓青代表提交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走在世界发展前列,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

D.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也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能源高效利用和新的清洁能源开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第2段末尾“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并不是低碳生活的本意”。)

2.(1)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开发沼气等生物质能,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2)积极开发节省能源的技术和产品;(3)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如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积少成多。

3.(1)低碳生活就是“少排放”,不断提高认识自然的水平,尽可能少地排放二氧化碳;(2)低碳生活就是“多吸收”,植树造林,爱护身边的花草果木,让更多的树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低碳生活就是“再利用”, 现代生活中废弃和排放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到少废弃甚而至于再利用。

4.A(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B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这里应为“不绝于耳”。C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可改为“浮出水面”。D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这里宜改为“史无前例”。)

5.C(A“约”、“左右”重复,去掉其一;B成分残缺,“45%”后加“的目标”;D语序不当,递进关系分句位置调换;注意C项,咋一看是内容两面对一面,实际上“能力”暗含有“大小、高低、强弱”之义。)

6.“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4.专题组织生活实施方案 篇四

2017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

根据*****党委《关于开好

2017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通知》(*****号)要求,为确保*****单位党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顺利开展,扎实有效,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

要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习近平关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有关规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程序不少、步骤不减、工作扎实到位。

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持“团结——批评——团结”,实事求是、出于公心,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不纠缠细枝末节,不搞无原则纷争,确保开出高质量、好效果,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

二、时间安排

2018年2月上旬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突出问题导向

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紧扣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查摆问题。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临机处臵突发情况事后及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按规定按程序向党组织请示报告。

3.对党忠诚老实,对党组织讲实话、讲真话,不当两面派,不做“两面人”,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在工作中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甚至弄虚作假、欺瞒党组织。

4.担当负责,攻坚克难,不回避矛盾,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旗臶鲜明地批评和纠正所分管部门、领域或所在地区的违规违纪言行,严格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打招呼、递条子,不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5.纠正“四风”不止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种新表现,摆表现、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查找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带头转变作风,形成“头雁效应”。

—2—

6.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抵制“围猎”腐蚀,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格执行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方面的待遇规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

党支部班子、班子成员和党员要围绕政治功能强不强、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深入查摆问题。党支部班子重点查摆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班子成员和党员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重点查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表现。

四、基本程序

(一)精心组织学习研讨。在学深学透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再组织1至2次集中学习,采取专题学习研讨、领学宣讲等形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认真学习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来,统一到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切实增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严从实开好民主生活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座谈访谈、设臵意见箱和网络征询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

(三)开展谈心谈话。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处室主要负责人必谈,主要负责同志、班子成员与本人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党员代表必谈。谈心谈话要一对

一、面对面,既谈工作问题、也谈思想问题,既谈自身差距、—3—

也提醒对方不足。

(四)认真准备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要对照初心和使命,深刻进行党性分析,检视党性修养的差距。要联系违纪违法反面典型,联系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吸取教训,反躬自省,引为镜鉴。在此基础上,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研究起草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自己动手撰写发言提纲。

(五)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落细落小、见人见事见思想,防止以讲道理代替谈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相互批评要坦诚相见、开门见山,不能以工作建议代替批评意见,不能搞“一团和气”、当老好人。对批评意见要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主要负责同志要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六)抓好整改落实。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事项、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主体,立行立改,在一定范围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五、组织领导

及时列请联系区领导全程参与,随时请区领导给予指导,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上不去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会议成效不明显的不放过、领导责任不落实的不放过。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召开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确保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4—

*****党支部 2018年1月28

5.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 篇五

按照中央、省委精神和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现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为建设品质大东乡提供组织保证。

二、时间安排

学校专题组织生活会安排在 8月15日召开,会期一天。

三、实施步骤

组织生活会整个过程分为会前准备、召开会议、会后落实三个阶段。

(一)会前准备

1.进行会前学习。重点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

2.参加人员:

(1)县督导组成员,教育局‚活动办‛成员

(2)参加会议的人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教师。

(3)列席会议的人员:

3.会议议程: 8月 15日上午9时 党支部书记叶盛恒同志主持。

(1)专题传达总书记在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卫同志在指导南昌市委和新建县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莫建成同志在指导抚州市委和临川区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龚建华同志在指导东乡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讲话及何梦婕同志在指导小璜镇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组织讨论,交流心得;

(2)党支部书记叶盛恒同志对小璜中学专题组织生活会准备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3)党支部书记叶盛恒同志就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好组织生活会提出具体要求。

8月6日下午15时 党支部书记叶盛恒同志主持

(1)党支部书记叶盛恒同志代表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对照检查;

(2)按照‚一个一个过‛的方法,党支部书记叶盛恒同志带

(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动真格有辣味,坚持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不当老好人,不马虎敷衍,不文过饰非,不发泄私愤,不搞突然袭击,不搞无原则纷争,做到干部群众提问题、班子成员相互点问题、班子成员个人找问题相统一,班子集体查摆的问题与班子成员个人查摆的问题相统一,班子成员心里想提的意见、会前谈心沟通时提的意见、会上相互批评时提的意见相统一,使领导干部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红脸出汗、加油鼓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二)班子每名成员都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检查自己,真正触及问题、深挖思想根源,防止避重就轻。自我批评主要看,是否明确摆出‚四风‛问题,对群众反映、上级点明和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是否逐一检查并作出实事求是的回应,是否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检查剖析问题根源,是否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三)专题组织生活会拍好图片资料。

(四)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和教育局党委要求做好宣传报道。

小璜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

6.机关工委民主生活会方案专题 篇六

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2011年基层党委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为了进一步查摆和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牢固树立基层党委班子良好形象,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全党和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民主生活会,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提高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突出问题的整改和发展措施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廉洁从政意识和的工委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工委在基层党组织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建设“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会议时间

民主生活会召开时间定于2011年9月15日。

三、会议议题

本次基层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引导基层党组织班子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

1的群众工作。同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提高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基层党委班子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解决现实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步骤

重点抓好召开工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班子成员发言提纲,进一步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

1、征求意见。工委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单位,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等形式,查找班子成员在思想、组织、作风、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照上级要求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深刻剖析思想根源。

2、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民主生活会要坚持“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的方法,利用三天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其中自学2天、集中学习1天。重点学习胡锦涛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党纪条规,学xxx省和黑河市关于做好市县乡三级换届工作、严肃换届工作纪律的有关文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全面准确领会有关文件讲话精神,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3、撰写发言材料。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查找问题、共同提高、促进发展。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发言准备。

4、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结合分工,重点查找班子及自身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进行自我剖析,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五、具体要求

高度重视此次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上级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加强理论学习,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要求,不走过场,确保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并指导好所属基层党总支、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机关工委将有选择的参加部分党总支、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进行工作指导。

中共五大连池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7.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篇七

【考点一览】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 促进全面发展)

【考点解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持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 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 对策。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特点:①潜移默化, 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深远持久, 指文化对人的影响, 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 都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7.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 促进全面发展)

(1)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 往往历久弥新,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人的全面发展, 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归纳拓展】

1.正确认识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国家重视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法制和道德教育, 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 (2)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5)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正确认识文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看, 有两个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两种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 从文化与人的成长来看,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从文化与人的素质来看, 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 从人们在文化生活中的选择看, 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需提高辨识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5) 从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看,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易混易错点】

1.认为自然现象等于文化现象。

简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认为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简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也不能认为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 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3.认为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简析: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4.认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

简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发展既有同步性, 又有不同步性。同步性表现在:文化在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 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步性表现在: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可能超前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5.认为文化越发达, 综合国力就越强大。

简析: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是, 认为“文化越发达, 综合国力就越强大”, 则是片面的。综合国力是多重力量的合力, 仅有文化发展是不够的。

6.认为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作用。

简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环境只能影响人的成长, 不能起决定作用。

7.认为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人生。

简析:所有文化都能塑造人生, 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1.创新让书博会更精彩。

2016年7月28日至30日, 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行。本届书博会展出图书23.7万种, 交易额逾40亿码洋。书博会的成功举办, 也有力地激发了当地群众的读书热情。以“新印刷·新书业”为主题的“绿色创意印刷展”是本届书博会的一大亮点, 也是书博会首次设置的展览项目。“绿色创意印刷展区”汇聚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印刷及绿色原辅材料企业, 集中展示了“互联网+”时代下印刷业数字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现代印刷业科技、绿色、创新的行业风貌。

解读:书博会展出图书23.7万种, 交易额逾40亿码洋, 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书博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群众的读书热情,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绿色创意印刷展”亮相书博会, 集中展示了“互联网+”时代下印刷业数字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现代印刷业科技、绿色、创新的行业风貌, 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贵州榜样·最美人物”典型宣传评选活动启动。

“贵州榜样·最美人物”典型宣传评选活动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 该活动每月举行一次, 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广大民众通过浏览在“贵州榜样”官网展示的候选人先进事迹后, 为他们心中的榜样投票点赞。截至8月, 共有一千四百余万人次参与活动。每月通过综合公众点赞和先进事迹代表性、时代性等各项因素, 确定1名同志为当月的“贵州榜样·最美人物”对象进行集中宣传。

解读:“贵州榜样·最美人物”典型宣传评选活动启动, 广大民众积极参与,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广大民众通过了解“贵州榜样·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 从中受到教育, 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贵州榜样·最美人物”典型宣传评选活动, 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表现。

【高考真题】

例1 (2016·江苏政治卷·20)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 第十二届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 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 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从材料看,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 这都体现了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 故选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的说法错误。C否定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D说法不准确。答案为A。

例2 (2016·江苏政治卷·19)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 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 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 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 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在这里莎士比亚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征服了全世界”, 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故选B。A与题意不符, 因为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C说法错误, 因为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D与题干的指向性不一致。答案为B。

例3 (2016·浙江文综卷·34) 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 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1)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2) “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3) 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4) 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政府和企业开展“文化车间”建设, 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故 (1) (4) 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2) 不选。 (3) 说法错误,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产品源于实践。答案为B。

第二部分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下面的新闻报道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 7月3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2) 7月31日, 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3) 7月14日, 湖南省印发《严禁违规插手干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九不准”规定》 (4) 9月15日至17日, 第五届“动漫北京”系列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A. (1) (2) B. (3) (4)

C. (2) (4) D. (1) (3)

2.2016年7月30日, 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据报道, 本届书博会交易额逾40亿码洋, 进场参观人数达71.6万人次, 创下多个“第一”。与之相映成趣的是, 有一款读书类APP, 上线不到3个月就吸引了42万用户下载。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1) 只要参加文化活动, 就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 (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文化 (3)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4)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 (1) (2) B. (3) (4)

C. (2) (4) D. (1) (3)

3.2016年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当天, 北京启动“百城千群万里书香”公益活动。该活动通过微信群平台每周定期举行专家讲座、草根达人分享等;同时举办同城图书漂流。活动不仅使专家讲座、草根达人分享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国各地, 惠及几十万家庭;同时选择最优秀的图书通过同城漂流与广大家庭见面。这说明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3)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文化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1) (2) B. (2) (4)

C. (1) (3) D. (2) (3)

4.2016年6月28日, 河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集邮展览在郑州市举行。本次邮展从邮票的视角,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假如让你写一篇举办这一集邮展览重要意义的文章, 你选用的标题是

(1) 回顾历史事实, 批驳“中国威胁论” (2) 接受优秀文化熏陶, 培养爱国情感 (3) 参加文化活动, 提高自身素质 (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1) (2) B. (2) (4)

C.D.

5.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中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一位记者在报道中写道:第一, 这有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 采取自觉行动保护环境;第二, 这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第三, 这有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请选出与上述说法相对应的观点

(1)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3)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4)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6.2016年4月20日,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通过寻找、发掘、宣传新时期“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 展现他们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公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印证了

(1)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 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3)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4)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作用

A. (1) (2) B. (2) (4)

C. (1) (4) D. (2) (3)

7.2016年8月, 中央电视台推出一系列关于节约、环保的公益广告并在各重要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广告用百姓生活常识、身边的小故事、生活中的点滴数字, 由情入理、深入浅出, 帮助树立全民的节约意识, 调动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热情。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1)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3) 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4) 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并反作用于政治

A. (1) (2) B. (2) (4)

C. (1) (4) D. (2) (3)

8.2016年9月, 河南邓州二高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展、名言警句文化长廊等;校园内的道路命名为爱国路、尊师路、成才路、弘德路等。如果让你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报道, 你认为合适的关键词是

(1) 精神产品经济融合文化竞争 (2)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3) 创设环境优秀文化提高素质 (4) 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9. 前一段时间, 一些明星艺人因涉毒被抓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更让人痛心的是, 由于毒枭、毒贩的欺骗和诱导, 有不少青少年竟也误入歧途, 成为吸毒者。这说明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 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3) 只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行为的能力 (4)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难以改变

A. (1) (2) B. (1) (3)

C. (2) (4) D. (2) (3)

10.2016年7月5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6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入选书目。这次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同时可读性也比较强, 有利于引领和推动青少年阅读。这一做法有利于青少年

(1) 改变自己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2) 改正自己所有的坏毛病和不良生活习惯 (3) 丰富精神世界,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4) 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

A. (1) (2) B. (3) (4)

C. (2) (4) D. (1) (3)

二、非选择题

11.2016年5月8日, 连云港市正式启动“十佳孝老敬老模范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宣传孝老敬老模范人物, 引导人们自觉向孝善先进典型看齐, 凝聚“爱、敬、诚、善”核心价值理念, 扎实推进“美德港城”建设, 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孝老、助老的浓厚氛围。申报候选人应当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党爱国, 遵纪守法, 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

简要说明举办“十佳孝老敬老模范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1. C征集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动漫北京”系列活动都属于文化现象, (2) (4) 当选。 (1) 是经济现象。 (3) 是政治现象。

2. B抓关键词可知, 书博会交易额逾40亿码洋, 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众多用户下载APP, 说明读者重视网上读书和学习知识, 体现了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3) (4) 当选。 (1) 说法太绝对。 (2) 与题意不符。

3. C启动“百城千群万里书香”公益活动, 使读者受益,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体现了文化塑造人生, 故 (1) (3) 正确。 (2) (4) 与题意不符。

4. B通过这一展览使国人接受优秀文化熏陶, 培养爱国情感, 也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故 (2) (4) 正确。 (1) 中“批驳中国威胁论”材料未体现。 (3) 与题意不符。

5. C转变思维方式并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体现了 (1) ;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体现了 (2) ;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4) 当选。 (3)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 A通过开展这一公益活动, 寻找、发掘、宣传“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倡导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 体现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故 (1) (2) 正确。 (3) 说法错误, 因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4) 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7. D关键词“公益广告”“各重要频道黄金时间”“由情入理、深入浅出”, 体现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故 (2) (3) 正确。 (1) (4) 与题意不符。

8. D材料显示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文化环境, 促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加以熏陶和培养, 故选 (3) (4) 。 (1) (2)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 B毒枭、毒贩的欺骗和诱导, 使青少年误入歧途,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明星艺人因涉毒被抓的事件暴露出他们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缺失, 故 (1) (3) 正确。 (2) 说法错误。 (4) 说法太绝对。

10. B向青少年推荐优秀图书的做法, 有利于青少年丰富精神世界,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 故 (3) (4) 正确。 (1) 说法错误。 (2) 说法不符合事实。

8.专题组织生活实施方案 篇八

考查方式

由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看,《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考查的内容涉及不多,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考点有:规律的相关知识、意识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命题者常把这些内容与唯物论、辩证法等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试题主要以考查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所以对这些知识必须熟练理解和掌握。

知识精讲

考点1哲学

解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每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而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觀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①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②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二者的联系:①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例1(2010·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正确,选c。

考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解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例2(2010·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属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考点3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解读:哲学中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上的方向。第三,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才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从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它从不自封

为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例3(2010·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故A正确。

考点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考点6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解读:二者的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③发展阶段上有差别:哲学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替了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二者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其哲学依据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8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一哲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4(2010·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故选c。

考点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發、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10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例5(2010·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特点。题中选项具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选A。

考点11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注:①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静止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考点1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

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例6(2010·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考点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解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点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

例7(2010·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②、③正确,选B。

考点15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识运动的规律

解读:①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②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在我为间接经验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③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④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相对地上升到了较高一级的程度。

例8(2010·上海政治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

考点1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解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確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考点17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解读: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9(2010·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参考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考点18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读: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遇到困境完全归诸客观、遇到顺境完全归诸主观是形而上学的做法,要注意克服。另外,这些条件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巩固练习

1恩格斯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

A.人的思维的本质是自然界的变化

B.人的智力随自然界的发展而自发的发展

C.意识是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D.人的思维和自然界本身关系不大

2达·芬奇说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理论是对实践的主观反映

D.实践是理论的归宿

3博克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这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需要检验

上一篇:物业公司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