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同步练习

2024-06-23

《离骚》同步练习(共11篇)

1.《离骚》同步练习 篇一

离骚课后同步练习

一、课文阅读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离骚(sāo)岌(jí)岌可危 B、方圜(yuán)蛾(ã)眉 朝谇(suì)而夕替 C、攘(rǎng)诟 兰皋(gāo)相(xiàng)道 D、溘(kâ)死 芰(jī)荷 鸷(zhì)鸟

2、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3、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溜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②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③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5)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6)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二、基础知识检测

填空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4、制芰荷以为衣兮,,苟余情其信芳。

5、,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

6、民生各有所乐兮,,?

7、屈原,名,字。其代表作主要有、、、、、、等。

8、《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构成。它采用 和 手法。

9、“离骚”,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 的意思。

10、《楚辞》是由(朝代)代(姓名)所辑录的、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故名为“楚辞”。

11、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太息:叹息。謇:jiǎn谇:suì,进谏 B、谣诼:zhú,造谣诽谤。忳:tún,郁闷。侘傺:chàjì C、溘死:突然死亡。溘 kâ鸷:凶猛的鸟。D、兰皋:gāo,有兰草的水边。

课文理解

1、作者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即后悔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想要返回去。作者是真悔吗?这一节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2、、承着前面反省的思路,作者开始从哪些方面来检查自己?结果如何?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 “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4、反省之后,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 太息:叹息B.謇朝谇而夕替 替:换

C.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已经D.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6.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偭规矩而改错——违背规矩而任意去纠正错误。B.悔相道之不察兮——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7.下列各句,与“不吾知其亦已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A.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8.下列有关《楚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订的,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B.“楚辞”是一种新诗体,与汉赋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C.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D.《楚辞》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9.对《离骚》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B.本诗也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C.本诗还表现了诗人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俊洁的人格。D.当然,本诗在表现激情的同时,更多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伤。

10.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诗的开头,点出江南青山绿水的特色,颔联将长江的壮丽景色,点染成一幅绝妙的富有动感的图画。B.颈联写残夜未尽,海日便喷薄而出,旧年未去,江春就翩然而至,用语新奇,令人拍案叫绝。C.全诗结构严密,布局流畅,语言精妙,形象生动,音节铿锵,令人回味无穷。D.全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气高昂,颇有豪迈之风。11.对李白的《赠汪伦》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舟待发,而送行者踏歌而送。“忽闻”表明这踏歌相送对诗人来说实出意外,而就诗来说,也是绝巧的意外之笔,使诗承首句铺叙之后陡起一笔。B.诗的后两句说“汪伦送我情”犹如千尺潭水,化抽象的情谊为具体的形象,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C.“汪伦送我情”到底有多深,诗人留下了大片空白,任人驰骋想象。D.全诗画面有动有静,跳跃转换,灵动自然。

2.《离骚》同步练习 篇二

1. ____ Cc ____2. ____ Ll ____3. ____ Ii ____

4. ____ Mm ____5. ____ Ff ____

Ⅱ.将下列单词改写成相应的大、小写形式。

1. and ____ 2. FINE ____3. thank ____

4. MORNING ____5. how ____

Ⅲ.单项选择。

1. 元音字母为____。

A. Aa, Ee, Ii, Oo, YyB. Aa, Ee, Ii, Oo, Uu

C. Aa, Ii, YyD. Aa, Ee, Oo, Uu, Yy

2. 在字母表中可以看出有____, ____两个字母能独立成词。

A. I, YB. A, eC. I, aD. i A

3. 26个小写字母中手写体能占三格的字母是____。

A. f, jB. f, j, gC. g, p, yD. i, f, g

4. 下面各组句子中大小写、拼写或标点有一处错误的是____。

A. Are you Tom?B. I’m here.

C. Where is Zhang xiaoling?D. That’s all right.

5. ——Hello! Han Mei!

——____! Jim Green!

A. WhatB. HelloC. FineD. Yes

6. Sit down, ____.

A. tooB. howC. pleaseD. and

7. ____ to meet you.

A. GoodB. HelloC. HereD. Nice

8. Good morning, ____.

A. mr WangB. Wang MrC. Mr WangD. Wang mr

9. ____ name is Lin Tao.

A. MyB. I’mC. YouD. I

10. ____ your name?

A. HowB. What’sC. WhatD. How’s

11. ——What’s this?

——____.

A. It’s “B”B. It “B”C. Its “B”D. Is “B”

12. ——____.

——Good afternoon.

A. Good afternoonB. Good morning

C. Good eveningD. Thank you

13. Good morning ____ you.

A. tooB. twoC. toD. and

14. ——How are you?

——____

A. How old are you?B. How do you do?

C. Fine, thank you.D. Nice to meet you.

15. ——Nice to meet you.

——____

A. Nice to meet you, too.B. How are you?

C. Thank you.D. Fine, thank you.

Ⅳ.对号入座:根据左列所给的缩写词,在右列中找出它们相应的中文意思。

1. E-mailA.文学学士

2. BAB.重要人物

3. HKC.信息技术

4. IDD.身份证

5. ADE.上午

6. AMF.例如

7. EMSG.电子邮件

8. e.g.H.香港

9. VIPI.公元

10. ITJ.邮政速递公司

Ⅴ.连词成句(注意句中标点符号及大、小写)。

1.Wang Hua, my, is,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own, please, s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nd, thanks, you, f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o, good, morning,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you, nice, to, meet, to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1. 你太小了,不能成为“A”。

You’re ____ small ____ be “A”.

2. “这是什么?”” “是‘B’。”

——____ ____ ____?

——____ “B”.

3. 对不起,我迟到了。

____, I’m ____.

4. 请坐下。

____ ____, ____.

5. 你好吗,Jim?

____ ____ ____, Jim?

Ⅶ.按要求改写下列各句,每空一词。

1. My name is Han Mei.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your name?

2. That’s Li Lei.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that?

3. I’m Fan Chuanyin.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____ Fan Chuanyin?

4. I’m Ben. (改为同义句)

____ ____ is Ben.

5. I’m fine. (对该句提问)

____ ____ you?

Ⅷ.阅读理解。

开学第一天,李雷碰到了英语老师Mr Black。阅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并选择正确答案。

Li Lei:Good morning.

Mr Black:Good morning.

Li Lei:Are you Mr Black?

Mr Black:Yes, I am. What’s your name?

Li Lei:I’m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Mr Black:Nice to meet you, too.

Li Lei:What’s this in English?

Mr Black:It’s a desk. It’s new. It’s Miss Gao’s.

Li Lei:Desk? Can you spell it, please?

Mr Black:Yes, D-E-S-K, desk.

Li Lei:Thank you.

1. Whose(谁的) desk is it? ____.

A. Li Lei’sB. Mr Black’sC. Miss Gao’s

2. Is the desk new? ____.

A. Yes, I amB. Yes, it isC. No, it isn’t

3. Can Li Lei spell “desk”? ____.

A. No, he canB. No, he can’tC. Yes, he can

4. When(什么时候) do they talk? ____.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At night

5. Is the desk English? ____.

A. Yes, it isB. No, it isn’tC. We don’t know

3.《离骚》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

离骚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6、芳菲菲其弥章()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古义:

2、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细致,精巧古义: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经济情况不好古义:

4、自前世而固然今义:前生古义:

5、高余冠之岌岌兮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古义:

6、长余佩之陆离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退将复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鸷鸟之不群兮()

2、驰椒丘且焉止息()

3、步余马于兰皋兮()

4、屈心而抑志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回朕车以复路兮()

7、忽反顾以游目兮()

8、驰椒丘且焉止息()

9、哀民生之多艰()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11、伏清白以死直兮()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固前圣之所厚()

14、长余佩之陆离()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謇朝谇而夕替。()

参考答案

一、1、“错”通“措”;2、“邑”通“悒”;3、“圜”通“圆”;4、“反”通“返”;5、“离”通“罹”;6、“章”通“彰”。

二、1、荒唐,没有准则;2、善于取巧;3、(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4、古来;5、高耸的样子;6、修长的样子。

三、整理/高高的/长/修建。

四、1、群,名词用作动词,合群。

2、椒,名词用作动词,长着椒树。

3、步,名词的使动用法,此处意为使……慢行。

4、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压抑。

5、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掉转。

7、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

8、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疾驰。

9、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

10、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崇尚,爱好。

11、直,形容词用作名词,正道。

12、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13、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14、长,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五、1、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2、定语后置句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4.《离骚》同步练习 篇四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好修姱(hǎo kuà)

鸷鸟(zhì) ...兰皋(gāo)

.B.相道不察(xiàng).谣诼(zhuó).C.芰荷(qì)

圜(yuán) .侘傺(chà chì) ..

忳(tún) .蕙纕(huì xiāng) ..

揽茝(chǎi) .溘死(hâ) .岌岌(jí jí)

..D.謇朝谇而夕(jiǎn suì).延伫(zhù)

朕(zhân) ..解析:A项,“好”应读为hào,“姱”应读为kuā;C项,“芰”应读为jì;D项,“溘”应读为kâ。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聪明而有远见的人,指屈原自己。) ..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喻指楚王周围众多的奸邪小人。)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逢迎苟合以取悦于人,以此达到固荣争宠的目的。)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肢解,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解析:A项,“灵修”的意思是神明而有远见的人,指楚王。 答案:A

3.下列句子与课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C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下一句应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来源:高考资源网]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来源:高考资源网 ]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解析:B项中“错”通“措”;C项中“章”通“彰”;D项中“圜”通“圆”。 答案:A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即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内容极其丰富。它结合诗人大半生经历,抒发复杂沉痛的感情,展开了楚国政治状况和政治斗争的广阔画面,表现了对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热烈追求,反映出作者热爱楚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9.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请各举一例说明。[来源:Ks5u.com] 解析:通过此题要学会品味“赋”这种表现手法及其所涵盖的丰富内涵。 参考答案: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10.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解析:应注意关键字的解释,译文做到信、达、雅。

(1)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委质,厚币,是指丰厚的礼物;币,礼物。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委,呈献;质通“贽”,但作信物解。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2)以,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去。如楚,到楚国去。

解析: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请注意上下句子在结构、字数和意思上的一致性。

答案示例:海中沉浮奋斗/划桨尚需扬帆/乘风破浪前进/拾取沙滩的贝壳/戏弄脚下的浪花 读书做人

楚顷襄王即位后,仍被奸臣迷惑,整天在宫中吃喝玩乐,不理政事。国家的处境越来越危急,屈原忧心如焚,多次上书劝谏楚王,但是奏章都落在了奸臣手中,更激起了奸臣的怒意。于是他们在楚王面前歪曲陷害屈原。楚王听信谗言,撤掉屈原的官职,把他流放到荒蛮之地。

即使这样,屈原仍希望楚王能回心转意,召他回都,挽救国家。一年一年过去了,屈原整天和山民在一起劳动,缺吃少穿,生活艰难。多年的流放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尽折磨,但他却决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一次,一个渔夫问他为何不随波逐流,他说,宁愿跳江喂鱼也不愿和奸臣一道糟践楚国。在这段时间内,屈原写了《九歌》《九章》等反映人民疾苦和爱国的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占领了郢都。屈原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享年62岁。一代忠魂带着他对现实的无限失望自沉于江底,而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沉痛的追念。

如果屈原不是采取“投江而死”的方式以示精忠,那么后人对他的敬重还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吗?“死”对于古今英烈的完节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道德形象的更加完善还是无所谓的举动?

5.初一数学同步练习统计调查练习题 篇五

1、下列调查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一批导弹的威力

B、调查全国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C、调查外地游客对中山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D、调查神州八号飞船主要零部件安全情况

2、下列调查中,不适合全面调查的是( )

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B、了解截止底中国的总人口

C、了解溪角中学学生电脑打字速度D、了解全市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

3、在的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小华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15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B.本地区只有85个成年人不吸烟

C.本地区有15个吸烟的成年人D.本地区约有15℅的成年人吸烟

4、某校对七年级3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并制成扇形图,则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是_________,乘公交车的人数所占百分比是_______

5、政府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调查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有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收回调查表张;(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人;

6、我校50名学生在某一天调查了75户家庭丢弃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每户丢弃塑料袋的个数2345

户数6302712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一个家庭一天最多丢弃______个塑料袋。

(2)这天,丢弃3个塑料袋的家庭户数占总户数的________。

7、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将本公司生产的一种新点心免费送给30人品尝,以调查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调查结果如下:

CCBADBCCDCCABDC

CABECBCCBCCCBCE

(1)完成下表

解:点心甜度统计表

甜度划计人数

A

B

C

D

E

2

6.《理想》同步练习 篇六

1.下列词语书写及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熄灭(xī)

饥寒(jī)辍连(zhuì)肥皂(zào)B.脊梁(qǐ)

船舶(pō)倔强(jüè)

坚贞(zhēn)C.洗濯(zhuó)弧线(hú)慈爱(cí)

夸耀(yào)D.玷污(diàn)抛弃(pāo)不幸(xàng)庸人(yōng)2.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

(1)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主品。

副产品:

(2)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太星的厶”。

大写的人:

(3)理想被圭堕了,不必哭泣。

扒窃:

(4)可望不可即,垃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折磨:

3.填空。

(1)美丽的珍珠链。

(2)理想使你微笑地

;理想使你倔强地

(3)给罪人新生,理想是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

(4)理想开花,;理想抽芽。

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B.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C.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D.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发掘潜力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②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③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A.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B.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5.①段中用了四个比喻。根据你的理解,这些比喻说明理想对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6.模仿①段,以“友谊”为话题写四个比喻句。

7.在②段中,诗人巧用反义词表达深刻含义。找出这段中的反义词。

8.③段A、B两句中用了不同的动词。A句用“贯”和“串”,B句用“照”,分析这两组动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9.你怎样理解④段中所说的理想“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二)①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②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l0.①段中,加点的“微笑”一词表达的含义是。

11.对①段加点词“天真”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无知

B.幼稚

C.单纯、直率

D.简单

12.把②段前两句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解说一下。

13.你认为②段所说的“获得”是获得了什么?“牺牲”又是牺牲了什么呢?

创新应用

14.阅读下列诗句,按要求答题。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指出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并发挥想像,以“勤奋是„„”开头仿写上句)

15.(浙江嘉兴中考题)《嘉兴日报》“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话题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为嘉宾。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

课外一试

向日葵

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b)每天每天迎接你

你别我而去时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迎你

最初,我低头深思

向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

继而,我憔悴欲死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

我知道:秋天到了

你绚烂的光球

我金黄色的花瓣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地脱落

我戴上了诗人的桂冠

那时,为了你的记忆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

我像要沥尽心血

有不死的爱

剖开胸膛(c)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a)

一粒一粒地

叶子是一片片青青的云

洒下我不死的种子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d)

1.本诗的第二节以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代表,表达了对太阳的之情。本节中“铺满红毡”比喻

2.本诗中第三节画线的句子,寓含着“太阳”给予“我”

和“我”

的强烈愿望,其中最能表达这种关系的两个动词是“

和“

”,“塑造你的形体”意为

,本书中还揭示了诗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感情因素,即

3.对有关诗句含义,分析得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我要以我热烈而奔放的创造力,形象地表现你的美与力量。

B.因你的照耀,我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辉煌的诗的太阳,成了众人景仰的偶像。

C.那时,只因为贮藏过你的光和热,我将奉献我生命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一切——孕育了一生的成熟的种子——报答你。

D.我虽要倒下,复归这将要迎来春天的大地,但我胸中因你而孕育后代的种子,将

在人间获得永恒。

答案一览

课内一练

打牢基础

1.C

2.(1)副产品:副产品原指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这里指荣誉是社会对正确理想的认同而不是理想的目标。(2)大写的人:崇高而伟大的人。(3)扒窃:盗窃,这里指理想的沦落与遗失。(4)折磨:使在精神或肉体上受打击,受痛苦。这里指考验。

3.(1)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2)观察着生活;反抗着命运。

(3)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

(4)桃李要结甜果;榆杨会有浓阴。

4.B

发掘潜力

5.理想能给人热情,给人光明,指引前进的方向。

6.略7.饥饿与温饱,离乱与安定。

8.“贯”与“串”是贯穿的意思,含义是人类的历史始终贯穿着理想;“照”的含义是先辈追求理想的精神照耀后代子孙。

9.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奋斗,然而她却永远在前面,始终无法达到,人们就要永远进

取,永不停歇。

10.乐观11.C 12.理想是崇高的,有了理想就不会为钱财和其他私利去奋斗。

13.高尚的精神;私利

创新应用

14.运用了排比、比喻、顶真的修辞方法;仿句示例:勤奋是海,汇集江河的水;勤奋是水,滋润求知的心。

7.《马说》同步练习 篇七

徐敬旻老师整理编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韩愈,字_________,唐代_________,散文尤其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_____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_____.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世有伯乐 ____________⑵然后千里马 ____________.....

⑶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___⑷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

⑸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⑹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 ...

⑺食马者______⑻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 ...

⑼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⑽或尽粟一石______ ...

⑾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⑿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 ....

⒀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 ⒁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_,______ .....

⒂其真不知马也______ .

3.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

食马者 _________________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⒀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⒃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⒄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⒅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

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⒆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别概括层次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

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才美不外见答()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答()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答()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4).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托物寓意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2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

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

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参考答案

1.退之文学家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韩 柳2、1.(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只是)(辱没)4.(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5.(凭,凭借)(著称)6.(吃一顿)7.(通“饲”,喂)8.(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9.(普通的)(等同,一样)10.(有时)11.(用鞭子打)(方法,正确的方法。)12.(竭尽)(通“才”,才能)13.(马鸣叫)(通晓)14.(拿着马鞭子)(面对)15.(识别,了解)3.(“食”通“饲”,喂)(“见”通“现” 表现)(“材”通“才”,才能)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⑷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⑸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⑹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⑺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⑻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⑾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⑿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⒀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⒁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⒃一食或尽粟一石。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⒅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6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7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0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12“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13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4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5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

16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

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

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17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18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9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1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

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

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3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24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25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26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

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27.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

8.语法同步练习试题 篇八

-Hereyouare.There___stillsomeinthebottle.

A.areB.wereC.isD.was

()2_____theremanyAmericanfriendsintheschoollastFriday?

A.IsB.WasC.AreD.Were

()3There____agreatmanyaccidentslastyear.

A.wereB.areC.isD.was

()4-Howmanychildren____inthepicture?

-Three.

A.hasthereB.isthereC.havethereD.arethere

2

()1In1850,aboutathirdofU.S.A___coveredbyforests.

A.wereB.hasbeenC./D.was

()2Mostofourearth____coveredbywater.

A.areB.isC.wasD.were

()3Sunday____thefirstdayoftheweek.

A.isB.areC.amD.be

()4Neither___right.

A.answersareB.answersaren#39;tC.answerisD.answerisn#39;t

3

()1Thepopulationoftheworld____still____now.

A.has;grownB.will;growC.is;growingD.isgrown

()2There____manypeoplerunningintheparkeverymorning.

A.isB.wereC.areD.have

()3Thesepoliceoften___thechildrenacrossthestreet.

A.helpB.helpsC.helpingD.ishelping

4

()1___goingtoEnglandbyairnextweek.

A.TheGreenfamilyareB.TheGreensfamilyare

C.TheGreen#39;sfamilyareD.Greenfamilyare

()2Thewholefamily____enjoyingthebeautifulmusicnow.

A.isallB.allisC.allareD.areall

()3Ourclass___big.

A.isB.areC.wereD.will

5

()1NeitherhenorI____fromCanada.WearefromAustralia.

A.isB.areC.amD.be

()2Eitheryouorhe____right.

A.areB.isC.doesD.were

()3NeitherMarynorherbrother____goodatsinging.

A.isB.areC.isnotD.arenot

()4NotonlyTombutalsoAliceandMary____busy.

A.isB.wasC.areD.has

6

()1Physics___interestingtous.

A.areB.hasC.isD.were

()2Thenews____exciting.Wegotexcitedatit.

A.isB.wasC.wereD.are

()3Thoughmathematics____hard,weallworkatithard.

9.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练习 篇九

一、直接写得数。

3.14×22=0.9+99×0.9=(+)×4=2-=

81÷=15×=1.25×0.16×8=-+=

二、用心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统计某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可以选用统计图。

4、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三、仔细分析再作解释。

1、下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最多。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2、上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分析判断:

⑴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⑵六(1)班同学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3、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⑴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感觉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快?

10.《童趣》同步练习和答案 篇十

一、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鹤唳()瓦砾()凹凸().....拟作()癞虾蟆()项为之强().....藐小之物()冲烟而飞鸣()为()之怡()然称快 .... páng 然大物 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2.划分句中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能张目对日。(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8)蹲其身,使与台齐。(9)见二虫斗草间。

3、填空:(1)《童趣》的作者是 代的 家(姓名),字,他的代表作是自传体散文集。

(2)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 ” 字 依次写了、、三件童年趣事,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或画线的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2)明察秋毫()(3)项()为之强()..(4)怡然自得()(5)凸者为丘(),凹者为壑()..(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兴()正浓(9)方()出神 ..

5、记住下列通假字。项为之强 通,义。.记下一个词性活用。鞭数十 义,活用

明白下列“然”字的意义。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呀然一惊

6、选出没有比喻义的句子()A.夏蚊成雷。B.果如鹤唳云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D.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7、记住下列五个成语的意思。

怡然称快: 明察秋毫:

/ 7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8、对比理解:

观:昂首观之()以:徐喷以烟()

观之,兴正浓()以丛草为林()

作青云白鹤观()

之:有物外之趣()为:项为之强()

昂首观之()以虫蚁为兽()

驱之别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二)目标达成检测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得到许多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2.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 张()昂()素()3.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作青云白鹤观()A、创作 B、构成 C、作品 .(2)能张目对日()A、看 B、分开 C、睁开 .(3)蹲其身()A、他 B、他们的 C、自己的 .(4)神游其中()A、神态 B、精神 C、神志 .4.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5.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6.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7.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 7 8.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9.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0.第③段叙述了观察的地点在“,”

观察时身体的姿势是“ ”。观察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文中用“ ”、“ ”两个字体现。

1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和“尽”两字关联,表现了癞蛤蟆“ ”和“ ”的动作非常敏捷。“捉”“鞭”“驱”表现了我对癞蛤蟆的 之情。

12、第四段表现了“我”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 吞。

(3)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1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三)训练与拓展

学 奕(孟子)

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②数:技艺。③奕秋:善奕者,名秋。④为:谓,说。)1.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鸿鹄将至()..2.用“∕”划分朗读节奏。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3.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 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 7 ①②

③5.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6.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杨布打狗

[原文]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②衣而出。天雨③,解素衣,衣缁④(zī)衣而返⑤。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⑥扑矣,子亦犹⑦是也。向者⑧使⑨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⑩能无怪⑩哉?”

[注释]1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素:白色的。雨:下雨

4缁(zī):黑色的。5.反:通“返”,返回。

6.无:不要。

7.犹:通“訧”,责怪。8.向者:刚才。

9.使:假使。

10.岂:怎么

11.怪:感到奇怪.1、解释加点的字:

(1)衣素衣而出()(2)天雨()..(3)解素衣()(4)岂能无怪哉()..(5)将扑之()(6)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2)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3、这则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说明了什么)?(四)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18分)[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选自《两小儿辩日》)[乙]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节选自《闲情记趣》)18.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盘盂(yū)B.探汤(tāng)C.鹤唳(lì)D.怡然(yí)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7(1)日始出时去人近(2)故时有物外之趣(3)日初出沧沧凉凉(4)项为之强 20.翻译句子。(6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译文:

21.[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你欣赏这两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 7

《童趣》参考答案

一、1、zhì lì lì āo tū nĭ háma jiāng miǎo chîng wèi yí 贻 殆 戾 籁

2、(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能/张目对日(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8)蹲其身,使/与台齐(9)见/二虫斗草间。

3、(1)清 文学 沈复 三白 《浮生六记》(2)趣 观察蚊飞的乐趣 观察花台草木的乐趣 观虫斗驱蛤蟆的乐趣

4、(1)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颈,脖颈 通“僵”,僵硬(4)安适、愉快的样子(5)丘陵、山丘 壕沟(6)被(7)用鞭子打 赶,驱逐(8)兴趣(9)正

5、D

二、1、我的视力极佳,我有“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

2、东张西望(张牙舞爪、张灯结彩、张口结舌、剑拔弩张)昂首阔步(昂首挺胸)素昧平生(艰苦朴素、素不相识)

3、(1)B(2)C(3)C(4)B

4、心之所向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余年幼

7、(1)明察秋毫:视力好,连鸟类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都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4)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5)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8、A

9、总分关系

10、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从杂处 蹲 定 细

11、吐 吞 厌恶

12、正直可爱 天真无邪

13、(1)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2)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3)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4)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5)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

14、(1)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2)要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浓厚兴趣,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生活。

三、1、(1)穿,穿着(2)下雨(3)脱,脱下(4)难道(5)打(6)假如,假使(如果)

2、(1)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2)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

3、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 7 答案: 18.A(2分)19.(1)去:距离(2)故:所以(3)苍苍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4)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以上每小题1分,共4分)20.(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或:谁说你很智慧呢?谁说你很聪明呢?)(2)(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以上每小题3分,共6分。“孰、汝、知、私、拟”等几个词要落实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1~2分。翻译的句子与原意相差甚远的.不给分。)21.探求事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凝神观察,大胆想象,富有好奇心 示例;欣赏第一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大胆质疑;欣赏第二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因为他能专注地观察事物,且能驰骋想象,这能大大地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本题6分,前两空每空2分,意义相近即可。后一问2分,分析合理即可。第二空中的三句答案任答出一句都可给满分)22.略 文言文译文

【甲】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乙】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夏日的蚊子声音像

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11.《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篇十一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作业导航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了解课文中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

3、了解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一、基础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卿()

当涂()辞()

孤()

涉猎()孰()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⑪ 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⑪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⑫(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⑬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翻译下列各句。

⑪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⑫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⑬ 结友而别。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0题。

劝 学

君子曰:学不可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③

①②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⑤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 ①已:停止。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③中:符合,合乎。④挺:直。⑤砺:磨刀石。⑥参:检验。⑦跬:半步。⑧骐骥:骏马。⑨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⑩功不在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锲:刻。

6、用斜线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7、解释加粗字的含义。

⑪ 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⑩⑦

⑫ 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 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 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⑪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中可引出一个成语,你知道吗?若知道;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用“青于蓝”“寒于水”“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些比喻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

11、课外搜集司马光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部分

1、qīn tú cí ɡū shè shú

2、B

3、⑪ 大有裨益

⑫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⑪ 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⑫ 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⑬ 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

5、⑪ 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⑫ 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⑬ 和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

二、提高部分

6、„„直/„„利/„„己/

7、⑪ 同“柔”,用火熨木使它变曲 ⑫ 圆规,匠人用来取圆的工具 ⑬ 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⑭ 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8、⑪ 因此不积累半步的路途,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⑫ 日行千里的马跳一下,不能跳跃十步远。

9、锲而不舍。

10、⑪ “青于蓝”“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通过学习,一定可以增长知识,得到提高。⑫ “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三个比喻说明人经过学习可以培养品德、改变本性。

上一篇:中职汽修服务活动方案下一篇:重阳节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