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14篇)
1.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一
如
何
培
养
和
提
高
创
新
能
力
学校:
摘要:创新更是一种能力,它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操作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1-
关键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借鉴
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
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谁都不能否认,但是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三是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所以,要想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很重要!关健要看你怎么利用!
四是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
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
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
此外,针对每个人来说,要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
点:
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
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次,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
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
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
第三,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
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
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
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个随心所欲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创新的,这样的个性所导
致的可能是极端的自私自利。秩序意识主要包括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与礼仪意识。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但是从
社会角度讲,这种法制意识还是相当淡薄的。无法制就无秩序,无
秩序就会产生内耗,一个内耗过大的民族,很难有大量精力去创新。
人们常常感觉到不公平,就是内耗的一种表现。
法制与民主是一对孪生兄弟,法制意识薄弱,民主意识也必
然是薄弱的。没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同样会产生内耗。民主与法制
不健全,必然导致诚信大量丧失。如果没有了诚信,谁还愿意去创
新?赚起钱来,假冒伪劣多么便捷。没有了诚信,礼仪也就自然丧
失。礼仪是秩序的道德表现,没有了礼仪,秩序也会混乱。合作精
神,这是创新的外部条件。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发展到了一个这样的高度,即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常常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这
就要求创新者必须有合作意识。现在学校里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竞
争,而竞争具有排他性,这样就无形培养了学生对他人的防范与隔
离;而学生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几乎没有开展。
公民意识,这是创新的最根本动力。公民意识的核心是爱国
主义,一个真正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他会有不竭的创新动力,他
能产生克服困难的持久意志。我们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前辈,有
为人民利益而赴汤蹈火的先烈,有为国家利益而甘愿放弃优厚待遇
和舒适生活、回国参加建设的学者。但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过分强调个人意识,常常是用个人利益的获得来教育学生,因此学生容易满足或者轻易放弃。一个容易满足或者轻易放弃的人,怎么能够产生持久的创新能力呢?公民意识也是主人公意识,如果我们每个人真正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真
正懂得国家的兴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他也就愿意去创新。冒险精
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是保证创新不息的开拓意识。道家主张清
静无为,儒家则主张中庸之道,这两种思想其实殊途同归,即都是
主张做人要四平八稳。创新常常是要冒风险的,一个四平八稳的人
怎么会去创新呢?追求四平八稳往往是为了避免遭受挫折,而冒险
常常要遭受挫折,因此中国传统思想是不主张人有冒险精神的。
一个孩子冒险,常常要遭受到师长严历呵责甚至惩罚,很难
得以鼓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对西方国家所出现的一些冒险事
件觉得不可思议。当然,我们并不是没有冒险,李时珍尝百草不就
是一种冒险?但是我们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太少了。冒险常常要付出
代价,我们有勇气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吗?不愿意付出代价,恐怕
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了。
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培养青少年一代多方面的素质,注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灵
魂。但创新更是一种能力,它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操作能力,它是
一种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
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和必需,并且要注重创新的原始基础、感悟和好奇心,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好奇心对原始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原始创新不是事先能预料的,往往是在强烈的好奇心的推动下,最后才得出来的。所以,从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入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这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
培养青少年的直觉和洞察力直觉和洞察力表面上看是一种先天素质,实际上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厚积薄发,是一种感悟,是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通过学习和多参加活动及社会实践,青少年的直觉和洞察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的机率会越来越高,而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显得至关重要。
培养青少年的注意力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勤奋工作和集中的注意力。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创新的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常人,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却能创新。这与他们能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二
一、影响我国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开始, 我国即进入了工业化的进程, 先后经历了工业初步发展时期、工业曲折前进时期和工业大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只有60年时间。和美国、法国、英国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相比, 创新力快速跻身世界前茅并不现实。我国工业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设备, 多数属于改良类的创新, 真正原创的很少,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最低端,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转型升级成为唯一选择。企业没有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 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研发队伍, 不可能形成创新能力。
2.评价创新能力的指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误导作用。我国没有专业的机构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中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定指标也仅仅局限于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在中国, 企业拥有专利数量的多少似乎已经成为评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唯一指标。这种指标的设立或约定对企业创新能力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从实践上看, 专利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但不是唯一的。专利申请数量只能说明企业对创新的努力程度, 而并不能说明其与创新绩效有直接关系。很多企业为了应付各种评定, 申报了很多专利, 且绝大多数是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发明专利很少或几乎没有, 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显。用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来评价企业创新能力, 只能引导企业盲目地申请各种专利, 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 误导企业陷入为评定而申请专利、为专利而科研的怪圈。
3.专利数量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性差。中国是一个专利大国, 专利申请的数量大, 但目前中国的专利利用水平不高, 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专利的科技含量不高。发明专利占有的数量很少, 重大技术发明和发现更少。二是专利市场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管理机制, 对专利价值的评估、市场开发前景预测等等基本没有形成, 导致许多专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对仿冒专利或盗用专利的打击力度弱, 使专利申请人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现阶段我国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关联性较差。大量专利来自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申报的专利存在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和产业化价值不高两大弊病。政府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没有搭建起技术交流和专利产业化的平台。市场对科研机构形成的专利技术不认同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企业技术力量的限制, 多数企业形成的专利技术, 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但技术含量低, 专业性强也限制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多数企业申请专利只是看重了专利保护作用。部分企业申请专利是为了达到宣传或评选“高新技术企业”等目的。因此, 中国企业的专利数量能代表的企业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4.企业创新能力评定的指标体系不健全。在中国, 企业业绩考核主要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考评体系、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体系、EVA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定只是绩效考核的一个科目, 没有形成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考评, 仅仅依靠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 没有更多的手段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 企业创新能力无法评定。在国外, 他们巧妙地利用创新溢价指标分析企业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现有业务之外, 推出可盈利的新创意、新产品等, 预测了哪些企业最有可能实现很大的增长潜力。虽说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 如很难反映相对长期的趋势、只能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全面性也将遭到质疑等。但通过评价能表明当下某个时间截面, 通过创新获得增长的潜力, 具有一定的指标作用, 值得我国企业借鉴。我国在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进行了很多探讨, 但绝大多数仅限于理论研究, 没有专业机构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专门的评价, 企业对创新能力的评定不积极, 政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判断标准模糊。
5.多数国有企业不具备国际化因素。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仍旧采用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 对研发的投入不多, 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和重视程度不够, 对新兴市场的敏感度不高。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没有发达经济体留学或工作经验, 对资本战略和投资决策不熟悉, 不能熟练运用国际规则, 不能借力和移植改良国际先进或较成熟企业经营和技术开发模式。研发成本较高, 周期长, 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标不明确, 行政干预多等。
6.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较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逐步提升, 但侵权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企业投入巨资研究的成果被盗用的问题十分普遍。国家对盗版、盗用专利技术等违法现象的惩治力度不高, 造成了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研发。
二、阻碍中国企业创新力水平提升的原因
1.我国企业大多采用技术跟随策略, 从引进消化吸收做起。因为原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而跟随则能有效规避风险。由于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只要积极努力跟随先进技术, 利用人力成本低、技术开发投入少等有利因素, 更容易成功。
2.发展中国家有很大很快的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各种需求会不断产生, 从而刺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不用投入大的资金和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赢利的方式。
3.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时间积累,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企业往往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 因为长期投资形成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短平快的项目, 不注重技术积累和创新投入。
4.创新开发时间过长, 耗资巨大, 且具有不可预知性, 企业持续性投入很大, 市场对产品的预期和对企业的资金流影响大。
5.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技术壁垒是所有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尽快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制度环境因素。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在大量创新, 但创新成果往往被窃取, 保护创新成果的成本很高或者是根本无法保护, 所以政府要认真考虑及解决完善竞争秩序、法律环境等迫切问题, 为创新成果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1.将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内涵。企业家要有“过去成功的产品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危机感, 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时间投入。虽然中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较多盲点, 但整体而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 打击已经愈来愈严厉。企业应将技术研发视为第一生产力, 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具备发展潜力, 企业应该将创新能力列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内涵。
2.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 企业只有大量培养和储备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各种途径, 充分发挥他们创新能力, 才能成就创新型企业。在员工日常工作中, 要引入创新元素, 从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工作创新等小创新做起, 逐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 强化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建立。
3.与科研院所合作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捷径。中国的技术力量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 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可以尽快掌握本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 可以将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 产生效益, 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也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企业要主动搭建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平台, 通过技术入股、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 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4.政府要为企业创新活动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企业生存依赖市场, 没有市场, 企业就不会找到赢利点。但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营造一个良性、活跃的创新氛围, 持续宣传尊重创新、保护科技成果必要性, 建立一个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 使企业充满创造力的活动得到保护和承认。
5.企业的组织架构要符合创新的基本要求。企业不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组织架构上要更能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组织架构做保障, 创新就无从谈起。创新是跨职能和功能的事业, 为此, 要在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的设计上做更多努力。
3.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篇三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老师所肩负的重任。以下本人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要能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性的人,要正确对待授教与学习的关系,要相信学生都是有内在学习和创新潜力的。老师在上课前不能只想着怎么“教”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学生们该怎么学、怎么样才能容易学会,而学会以后又该怎么用,这些环节都要老师仔细地去斟酌、去引导。
老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没必要的串讲分析,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练习、思考、提问。老师还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因素来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把“老师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自己想学习”的积极观念。
二、老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创新潜力
课堂是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地,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最民主教学的体现。老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去掉呆板的束缚,营造有激情的上课环境,让学生们一改过去的被动学习模式,变为更加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提出问题,老师在必要的时候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才能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
三、老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
现代语文教育的真正境界,跟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离不开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勇敢面对学生们对我们讲解中的质疑,要有耐心跟学生们沟通,切记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不耐烦解释和企图蒙混过关。
1.老师要告诉学生们,师生之间是最基本的平等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要在课上和课下都要爱护和关怀学生们,并且要尊重学生的自尊、人格、兴趣等,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带动学生愿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2.老师要运用语文课的优势展开与学生平等的交流
实行民主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才有利于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从而减轻师生负担,让他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3.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实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要让学生多样化的去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发展他们的认知观,老师要在旁协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老师们要在现代语文的教学中改变传统思维观念,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们从以往的老师发现问题变为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华敏.浅谈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2]杨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中学)
4.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四
[摘 要]本文在了解我国中职教育中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基础上,从中职学校的教育角度,尝试讨论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希望能够对中职业校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34-01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主力军,占比较大,而且,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就业来说是机遇,但是,我国中职学生却面临着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与我国缺乏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密切关系。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传统教授为主,缺乏创新
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和“知识传递型”的普教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主要关注学科体系本身,注重强调课程的理论自身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注重教师对书本理论的讲解和传授,书面考试形式的课程考核也仅仅是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核。这种教学模式与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中职业教育不相适应,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2 缺乏对中职教学的准确认识,教学以教师自身为主导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强调,今年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进行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改进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表明了中职教育的特点,与初高中教育不同,中职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3 中职教学缺失对培养职业人才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课堂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导,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的讲解,教师的课程讲授缺乏学生积极参与,且有些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已经落后了现实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极为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违背,而且理论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讲授(约占 96%)、练习(61%)、讨论(53%)。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培养,但学生由于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尚且不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如何,最起码这样的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受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制约。
中职学校在教育中职学生时为了提高升学率,由于现在的考试几乎是以封闭的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只对理论进行考核,唯分数来考核,对口的高职升学考试范围规定考什么,学校老师就讲什么,并按照考试的形式来讲,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职教育只重视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实践能力。
2.2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自身的缺陷。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对口高职升学考试的范围来进行主干课的设置,设置的课程偏重于理论,可实际操作的课程较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失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也造成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课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专业课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并不能使他们理解和明白所学的理论,就更不要说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了。
2.3 中职学校自身的教师队伍素养不高,老师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自己负责的课程时仅仅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去给学生讲解,并不能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讲授,这样就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懂得自己负责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不能和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交叉讲解和应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三、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进行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明确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时中职学校培养中职学生的目标,这是中职学校对其为社会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中职学校对自己培养的中职学生的社会功能要加于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在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直接操作,中职学校要把课堂和课外结合,即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提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2 中职学校要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找准方向,明确位置
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但不同的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实际,再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一些落后的教学方式,找准自己培养学生的方向,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3.3 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要根据自己所教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把对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改变对学生的传统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知识已书面的形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试,一定程度上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不能考试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理论,更不能考察学生是否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更不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涉及的实践知识采用更加开放式、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以便能更全面的考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5.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五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更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不同、性格特点各异、家庭环境不一样,个性心理品质千差万别,且极不稳定,不断变化,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对他们不可能像生产物质产品那样按固定的工艺流程、统一的型号来铸造。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转化成为教育的主体,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他们在接受教师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师从事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有得到受教育者的良好配合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灵活地运用教育理论,因人、因时、因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种创造性的作用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
1、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1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
(2要注意学习,用于实践。
(3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4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
2、培养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
(1多看。多看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学刊,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新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著,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和专著具有指导作用。
(2多谈。多谈是一种简捷、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多与优秀的中高级教师、学者交谈有利于自身的提高,他们的经验丰富,科研造诣较深,善于把握方向,能全面地看问题。
(3多听。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多想。通过听、看、谈,不断积累知识,储存信息,通过一事一议,运用联想,假想,反思,质疑,发现问题。并以此展开思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
(5多记。多记就是把我们看过、听过、谈过、想过的事情用脑子记下来,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都要认真记笔记,要把平时看到、听到,认为较好的一些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到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防止遗忘,对近期已确定的课题,要注意收集资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攻关,完成课题。
(6多写。论文的撰写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科研能力的表现形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二、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民族未来的重要性,辩证地认识素质教育既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选拔一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又不是培养全能全优的教育,全优全能是违背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人人有个性,个个有特长,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创造的潜能。教师的教育也应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改为思维训练的过程、潜能开发的过程。对创造性人才有辩证的科学的认定方法,不要片面地认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从事高科技研究,而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2、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知不断涌现,教师不应仅满足于师范教育所学的知识,而应对新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识,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站到新知识的前沿强化专业知识。
3、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6.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六
1、题目创新
题目是人首先看到的作文第一个地方,所以题目起的好不好很影响一个人对你作文的印象。我们想题目的时候一点要贴合作文主旨,还有不要太过老套,别老是用开心的一件事、努力才能成功等又土又烂大街的题目,最好能出其不意给人一种新鲜感才行。
2、贴近生活
我们写作文最好要贴近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都比较让人有种代入感,而且思想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其实生活就有很多比较新鲜有创意的素材,我们多细心的观察生活,就能更好的积累素材了。
3、 变换手法写作文
7.浅谈如何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 篇七
(1) 新闻内容枯燥、信息量少。目前, 大多数的新闻信息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容枯燥、无味, 所以, 很多人在观看新闻信息的时候会感到枯燥无聊, 致使很多人不再热爱观看新闻信息。现在很多新闻信息的内容都是重复的居多, 翻来覆去地讲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且由于新闻编辑思维老套, 认为新闻报道只要有事情发展的表述就足够了, 毫无新意可言, 这样使得新闻信息含量不仅少得可怜, 而且很难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这种现象一旦普及, 会使得绝大多数的新闻编辑所报道的新闻信息都陷入这样一个枯燥无聊的恶性循环中, 导致新闻信息的关注度减少, 新闻的销量也随之减少。而且一旦群众对新闻信息起了抵触情绪, 对新闻的发展以及影响力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2) 新闻编排陈旧、表现形式单一。现在的新闻信息的编排以及报道形式都比较老旧, 新闻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 新闻编辑也没有对改进新闻内容的编排以及新闻信息的表述方法引起重视, 而新闻信息这种老旧单一的报道形式会使群众对新闻报道感到厌倦。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不够新颖, 就不能有效地吸引群众的目光, 很容易就导致群众对老旧单一的新闻信息感到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新闻信息受到的关注度和新闻的发展前景。
(3) 新闻的时效性差、更新不及时。现在很多的新闻编辑在创新新闻形式的同时都忽略了新闻的时效性问题, 具体表现在很多新闻展现在读者面前时早就不再是最近发生的了,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读者观看新闻的欲望。很多新闻编辑都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就让新闻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对读者的新闻阅读以及新闻的自身发展有严重影响。
二、提高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措施
(1) 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创新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 就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仅是来源于思维上的创新, 还有新闻内容方面的创新。新闻编辑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 首先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只有拥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度, 才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寻找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把它传递给人民群众。其次, 新闻编辑要加强自己的立体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审美观的提升, 提高自身的新闻意识、提高自己产出新闻的质量, 都需要新闻编辑者提高自身的立体意识。最后, 新闻编辑内容上的创新同样离不开创新意识, 要求新闻编辑在整理信息的工作中重视新闻内容的探究, 要对信息表明的问题的深度及其广度加大探索意识。
(2) 要加强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的积累。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对素材的积累, 新闻编辑要始终坚信量变最终引发质变这一真理。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信息间的相互交流也逐渐加深, 社会上的各种奇闻异事也层出不穷, 要想把这些新鲜事、趣事完整生动地体现在群众面前, 就需要新闻编辑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见解。而这一切能力的来源就需要新闻编辑本身的日常积累, 不仅仅只是通过书本来获取知识, 还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在社会上的实践实习工作来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 才能够累积大量的素材, 能够让新闻编辑整理出的新闻信息从根本上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3) 在新闻的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要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可以从改进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上入手。首先, 新闻编辑要突破传统办公区域的限制, 要离开办公室多到外面参与的社会生活中。例如, 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新闻编辑才能够了解人民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 从而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决定新闻报道的内容。其次, 新闻编辑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进行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的创新。新闻编辑要多观看其他同行的新闻的表现形式, 通过观看, 总结一下他们之所以成功的经验, 通过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来创新自己新闻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只有不断创新新闻的表现形式才能吸引群众的目光。
三、结语
在信息传播、信息更新换代极其迅速的当今时代, 新闻编辑只有通过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 实时关心社会动态和社会资讯, 收集和整理最新的素材, 解放自己的思想, 创新自己的思维, 才能报道出人民群众身边最新、最关心、最真实的新闻信息, 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今社会新闻编辑事业的不断发展。
新闻编辑在提供新闻质量、信息准确的同时, 要能够在新闻信息中展现出自己的风格,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不断进行学习与创新。在新的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要求的背景下, 新闻编辑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与总结, 进行新闻编辑相关方面的创新, 注重国家的政策、及时收集最新的新闻素材, 为群众报道最新鲜、最真实的新闻, 新闻编辑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 为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现在的新闻要求逐年增加, 对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理, 现在的新闻行业竞争力增大, 使得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编辑们, 就业竞争压力逐年增加。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每个新闻编辑的必备要求。新闻编辑只有提高了新闻创作中的创造能力, 才能让新闻变得实时、有趣, 才能跟上人民群众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新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闻,编辑,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红敏.浅谈如何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J].新闻传播, 2014 (12) :69.
[2]杜江毅.浅谈如何开发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1 (02) :20-21.
[3]刘晓筝.新闻媒体的语言规范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11 (21) .
[4]塔吉姑·卡德尔.新闻媒体信息传播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功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5) .
[5]徐谨.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作用及应对探析[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1 (09) .
8.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篇八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新能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80-01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式,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思想和方式,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改变过去以单一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改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据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二、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例1,某小学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等等。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其内容是有趣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
三、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
五、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
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想把圆割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割拼?拼成后的图形与圆有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割拼的方法,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同伴。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9.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九
政府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弊端已日趋显露,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管理创新包括理念创新、体制创新、行为创新。
一、政府管理理念创新
要从管理理念转到服务理念上来,从过去充当所有者、计划者、配置者这种角色转换过来,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确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职能框架,由直接管理企业、管理市场、管理钱物,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要从数量理念转到质量理念上来,政府机构众多,人员庞大,要从数量理念中走出来,树立质量理念,注重政府能力的提升,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形成一种能力社会、能力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
二、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限界定,为社会和市场的良性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制保障、机制保障。
合理确定政府规模,约束地方政府的开支增长,控制行政成本的增长。
实现以“网络政府”或“电子政府”为核心的高科技管理手段,,为决策的科学化奠定坚实基础。
确立政府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的政府,打破干部用人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制,鼓励公民参与政府的监督管理,建立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体系。
三、政府法制体系创新
清理、修订部分行政法规、规章,充分发挥人大、舆论、民主党派、纳税人的监督作用,一切按法规办事,从人治行政转变到法治行政,促使政府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方式和程序来严格行使公共权力,减少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公务员制度创新
建立公务员执法责任制、评估考核制、优秀表彰制,形成完善的政府公务员法制体系。
引进公务员竞争激励机制,打破公务员只进不出的状况,引进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营造有利于竞争激励机制运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强化公务员培训制度。确保公务员制度充满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10.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
(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1.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十一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是否具备创新教育的观念,是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要根据科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发展趋势确定新的教育观念。要有超前意识,要不断更新思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农村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
二、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敬业爱岗精神,还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地理解新教材,教学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而且还要拓宽知识领域,扩大知识视野,充实教学内容,构建新的知识框架。教师还应懂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学和研究可以相互促进,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有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能力,还应该具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驾驭课堂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得教育信息,其内容的丰富多样、直观,也非传统的课堂教学所能比。
总之,要想成功实施创新教育,作为农村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努力跟上时代步伐。
12.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十二
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单单农业研究所里就包含着畜牧方面、或者农作物种子方面、渔业方面等各个领域, 其中每个领域都会附带几十种研究项目。然而各个专业项目之间跨度较大, 整个科技研究领域较复杂, 管理起来也较困难迟缓, 并且科技的发展和繁荣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和保障, 所以一部分科研人员往往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在思想上也没有养成创新性思维习惯, 这也是造成国内科研事业虽然稳定发展但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笔者就如何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以供相关科研事业单位借鉴和参考。
一、强化政府科技领导和支持, 政策扶持科技创新
进一步坚持党和组织的领导, 对科研队伍的领导班子实行思想教育和改革, 从领导层面加强单位对创新性研究的重视程度, 带动整个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和信心,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只有管理层拥有积极的创新性动力, 才能带动整个单位的创新性氛围。同时, 政策方面也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对科技的进步和研发制定一套可行性策略, 对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出台相关倾斜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另一方面, 也应当吸取国外先进管理模式, 对科研单位实行先进的管理模式, 可以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 使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整, 从而加强和强调单位制度的权威性, 使单位内部管理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学习, 也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学术讲授, 扩大科研人才学习平台, 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鼓励技术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等, 并不断吸取高新技术人才, 如与有实力的高校签订就业协议等, 招贤纳新, 为科研单位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二、加大科技投入, 为科技创新打好基础
加大科技投入, 为创新性科研提供基本的保障, 是加速科技进步的有效手段之一。单位内部的技术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供给, 只会拖延科研前进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适当加大资金支持, 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 研究国外流行的科研模式并加以改进, 转化成适合自己的研究策略, 勇于学习并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 突破传统, 从而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融合和提升。对于较闭塞的专业技术, 可以引进最先进的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实行技术支持, 最大化避免科研人员闭门造车, 固步自封。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进行集体性的技术学习和参观,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前来进行讲授, 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研究成果分享。创新性突破不是狭隘的, 需要整个单位的多方配合和紧密合作。
对于单位资金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 指派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经济人才进行妥善管理, 定期进行资料督查和备份, 对于单位内部不合理的开支应当实行严格控制、强制性制止, 对于创新性科研应当积极给予最大化支持和鼓励, 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提供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软硬件支持。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科研人才自我创新
积极与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或者科技研发中心进行人才和技术的对接, 主动形成以事业单位为中心、以专业需求为风向标、与高新产业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系统, 在自我提升中取得高新的研发成果, 努力提升科研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准。同时, 实行合理性规划指导、基础硬件系统先行, 利用现代的发展模式以及优异的发展环境吸引单位集中化、研究中心化。紧紧抓住人才建设这个发展重心和要点, 采用各种有效办法吸纳高新技术人才或者科研队伍, 努力壮大科研团队的技术力量。在此基础上, 坚持科研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和产业成果定位, 优化项目队伍和力量, 将项目进行实质化分工和研究, 设立一个处处从实际出发、时刻保持高速运转的工作效率的项目科研模式, 把我国的科技振兴和科教兴国作为基本方针和原则, 努力创造一个最具实力和效率的科研队伍。
同时, 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自我创新, 形成独特的自我创新能力。单位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带动和鼓励, 也需要创新性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所以应当鼓励科研人才进行大胆的自我创新和实践。在团队的帮助和自我独立思维的环境下, 创造出最具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学习和科研氛围
不论在任何单位, 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腐败风气, 这是科研单位应当避免的问题之一。在单位内部, 应当对每个人实行思想教育, 重视企业文化, 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气氛。创新性科研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氛围, 它对于改变思维惯性、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所以管理者应当强调单位的创新性学术气氛, 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腐败, 培养科研人员良好的个人素养和思维习惯。
在纠正单位风气方面, 应当加大管理力度, 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 对于不良的风气和习惯应当及时制止甚至惩罚, 严禁形成恶性循环或者影响科研的创新氛围, 切记形式化管理, 会造成单位内部创新能力的松懈。同时也应当重视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性, 对于科研人才的技术突破实行保护制度, 任何政策和制度的出台都应以人为中心, 使单位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使科研队伍时刻保持在积极创新的工作状态。例如树立典型性任务形象, 或者奖励有创新性突破的技术人才, 打造技术榜样, 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自我激励和提升, 进而在自己的领域形成科研突破。
五、总结
在科教兴国战略日益重要的今天, 国家的高新技术水平也能使国家处于技术生物链的领先地位,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处于被动状态, 而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诸多社会行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国际形势之下, 有目的性地加强科技创新, 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源技术扶持, 支持和鼓励科研人才进行突破性的科研创新, 积极吸纳社会高技术人力资源, 为科研单位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制度政策支持, 重视制度化管理, 不断扩大团队力量, 促进我国的经济走向繁荣昌盛。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是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基地。在新形势下,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 阐述了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科技研究的相关因素, 并依此探讨了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凤莲, 董文琦, 岳增良.提高科研单位研究室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145-147.[1]张凤莲, 董文琦, 岳增良.提高科研单位研究室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145-147.
[2]杨书林.依靠科技创新,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 2011, (11) :8.[2]杨书林.依靠科技创新,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 2011, (11) :8.
13.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 篇十三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实行下,我国经济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很尖锐。(1)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为主导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2)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不均,致使我国贫富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影响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打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增长。
三.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措施
(1)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 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2)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3)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
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 ″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14.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篇十四
曹海燕
(东南大学数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大学开办中学生夏令营是为高校选拔优秀生源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东南大学七年来开办中学生数理化夏令营的经验和教训,对此类夏令营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夏令营的成功开展应具备如下原则:目的明确、特色鲜明,选拔机制科学严谨、过程公平透明,师资力量雄厚、组织安全到位。
关键词:中学生;夏令营;模式;探索
东南大学中学生数理化夏令营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该夏令营旨在培养学生对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增加广大中学生对我校的了解,通过“走进东南”的形式近距离“感知东南”。该夏令营是面向全国四星级及以上中学在籍高中二年级物理化学选课的学生开办的,要求申请者热爱科学、品学兼优、身体健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报名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所在中学推荐并排序,经东南大学审定后公布入营名单。夏令营每年选拔15%优秀营员参加来年东南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享受选择专业和进入吴健雄学院(东南大学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学习的优惠政策。经过7年的摸索和实践,夏令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和合理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肯定。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中学的391名优秀高二学生参加该营活动,参加学生的范围非常广泛。
一、东南大学中学生数理化夏令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1.目的明确,强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东南大学举办中学生夏令营的目的是选拔优秀学生,是对高考指挥棒下选拔制度的有益补充。开营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一是对于平时基础扎实、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如果他们在高考时发挥失常,没有达到东南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以结合夏令营的考评成绩,给予加分照顾,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证实自身实力的平台,并在大学学习中展示自身潜力。二是对于部分平时考分高、成绩好但自学能力差、缺乏创造性的学生,能够通过一段时期的夏令营学习暴露出明显缺陷的,大学将慎重考虑是否录取。三是对于成绩优秀、能力突出且有可能高出东南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学校通过夏令营的形式展现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研究团队,鼓励他们到东南大学就读。
2.选拔机制科学严谨、保证公平公正。为此,选拔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创造性。为了防止部分中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突击性地预先培训参营学生死记硬背各种问题答案的现象的出现,东南大学夏令营命题组的专家将从最新最灵活的角度筛选出挑战性的问题,考察学生能否认真分析,并从各种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方面要与高考注重难度有所区别。夏令营期间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宽度,可以针对如数学、物理、化学各个具体学科,看看学生对这些专业的理解和看法,有什么发展方向和倾向。三是自主学习能力。主要看学生是否具有自主钻研和探索的能力。每名营员的最终成绩由笔试和实验成绩组成,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招办和夏令营工作组有专人负责考核命题和考务组织工作,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3.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明显。授课人员全部由东南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化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主讲。授课教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使同学们领略到大师和大家的风采。相关师资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具备专业上的代表性。选择的教师要是本专业的专家,对本专业研究的成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二是强烈的责任心。三是部分教师长期在本科教学一线。吸收这样的教师加入夏令营选拔活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学习潜力大、理解能力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以便下一步选择时能够有侧重点。4.组织全面,安全保障到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夏令营工作,院系成立专门的夏令营工作小组,由院系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部门协调。暑假期间,各职能部门处于值班状态,夏令营的运行依赖于保卫处、教务处、后勤、医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确保学生安全第一。工作组制定了《营员手册》、《夏令营工作人员行动指南》、《夏令营工作人员分工说明》、《夏令营班主任职责等手册》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夏令营工作的有序进行。工作组将营员分班级管理,学院选拔优秀的研究生志愿者担任每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务助理。班主任全程陪同中学生营员实验、报告和参观,在七天里同行同住,加深了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迄今,夏令营没有出现过一例意外情况,这与长期大量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东南大学中学生数理化夏令营的内容模式中学生夏令营活动的安排应当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由浅入深、从粗放到集约的次序展开。以20为例做介绍,夏令营的内容主要包含专家讲座、实验操作、专业介绍、参观和活动等基本模块。1.专家讲座:深入浅出,引导科学探究式学习。我们在短短7天时间里,精心安排了七场专题讲座:东南大学的历史和专业介绍,数学的简洁与优美,物理高考与物理学习,太阳爆发与空间天气预报,邮票中的数学故事等。内容覆盖了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在高中与大学间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科发展历史和国际前沿问题。这些讲座都是由东南大学数学、物理和化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主讲,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经典有趣的案例分析深深吸引了广大中学生。许多中学生在讲座中积极互动,讲座后围着授课教授进行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高中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意识,以大量的题海战术为主;在进入大学后,所学内容立刻由少变多、由浅变深,面对大量的新知识不知道如何去学。很多高中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大学中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的被动。在专家科学讲座中,授课教授以启发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发现兴趣、自主学习,转化高中阶段“被动式”学习为科学探究式学习,才能激发自身潜能,才能学会真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体现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从东南大学中学生夏令营举办7年来的经验看,实验操作环节很容易流于形式,如果规划不好,就会变成指导老师的单方演示,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为此在实验操作的环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统筹安排:一是选好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选取要把握简洁性、趣味性、新颖性的特点。比如今年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接近400人,要使得实验尽量简短,力争让每名营员都有机会上手操作,都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并通过实验了解实验器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二是实验操作有始有终。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向每名营员清晰地讲解实验操作的目的、要求和结果,讲清楚实验的时间顺序,涉及到分组合作的`实验要分清成员之间的职责。指导老师要全面负责所划分几个实验组的实验进程,及时解决疑问和难题。实验结束后要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三是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在遵循实验原则的前提下,实验者要独立的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按照实验规则做好实验记录。实验中不允许随意改变数据或有选择地采用数据。同时,实验操作要尽量安静,以不打扰别人实验操作为限度。
3.考核模块:考核全面,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数理化夏令营的考核方式为数学科目为笔试,物理科目为笔试加实验,化学科目为笔试加实验。选拔方式为按三科总成绩排名,总成绩中数学笔试成绩占40%,物理笔试成绩加实验成绩占40%,化学笔试成绩加实验成绩占20%。夏令营设一等奖、二等奖、单项奖,总成绩排名前5%以内颁发一等奖;总成绩排名6%~10%颁发二等奖;总成绩排名前15%且数学或物理或化学单科成绩排名前一、二名,征得专家组对其单科突出能力的认可后颁发单项奖,各奖项不兼得。学校根据最后总成绩给予相应政策优惠。举办数理化夏令营的目的决定了最终优秀营员的选拔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考试方式。每名营员的最终成绩由笔试和实验组成,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参观与活动:内容丰富,开阔眼界。在为期一周的中学生夏令营中,我们安排一天的时间组织营员参观新老校区的各学科实验室,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国家实验室,有哪些先进的仪器,正在进行哪些重要项目的研究;还安排中学生到东南大学科技创业园参观高科技企业,通过大家平时在网络上能够接触到的途牛网、扇贝网等知名网站,使大家了解到科技是如何转换成生产力的以及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组织中学生营员参观各种实验室、科技园时,要由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介绍本专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参观见学是向中学生们展现东南大学魅力的过程,通过一天的参观,传播这样的信息:东南大学的学术环境很好,实验室很先进,能够经常与国际科技前端有密切联系;东南大学的师资是一流的,能给学习专业的学生最大的帮助;东南大学能够帮毕业学生找到最好的工作,并且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学生们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加深对东南大学的印象,从而增加就读东南大学的兴趣。
东南大学中学生数理化夏令营从学校角度看,加强了学校的宣传力度,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高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夏令营也切实选拔了一批具备优秀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学生角度看,夏令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为自己了解高校,发掘自身潜力,开拓眼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社会角度看,夏令营是高考指挥棒下选拔制度的有益补充,架起了高校与中学生之间的桥梁,为考生合理地选择高校和专业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彭娟,刘志敏。海外中文夏令营的课程设置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189-192.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09-07
如何提高组织能力06-11
如何提高文秘的写作能力06-28
如何提高你的管理能力07-28
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10-15
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07-06
如何提高税务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07-09
如何提高工作中的执行能力07-26
如何把握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思想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