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2024-09-22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精选6篇)

1.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一

努力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作为全国模范法官中的一员,我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广大法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也为忠实履行职责、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指明了方向。

一、要始终坚持忠诚于党、牢记使命。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人民法官只有在灵魂深处打上忠诚的烙印,才能把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审判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转化为无穷的精神动力,才能勇挑时代重担。从农家子弟到全国模范法官,我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组织的教育培养下进行的,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许多荣誉。因此,我更应该做到政治上始终坚定,工作上始终尽责,把个人理想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法院工作中去,创造新的工作成绩。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为民。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切实做到为民司法,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本宗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审判工作的首

要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增进群众感情,强化为民服务措施,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要始终坚持公正廉洁、健康向上。公正,就是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志趣情操,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坚守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切实履行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

2.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二

一、政法类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

政法类院校因学科的区分、师资的差异、学生的不同等, 与其他院校相比, 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集中表现为以下“五个突出”:

1. 突出政治素质的培养。

政法队伍和军队一样是国家政权的支柱和工具, 政法类院校必须培养忠于党和人民, 忠实履行法制守护神职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政法类院校必须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政治立场坚定, 思想素质过硬, 服从领导, 听从指挥, 勇于胜利。这是政法校园文化区别其他院校校园文化最明显的特质。

2. 突出法律知识的培养。

政法类院校法律文化的建设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也是校园文化最明显的特色, 这是学员专业学习的特长, 也是他们树立坚定职业信念的基础。政法类院校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 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高于其他院校, 这是政法类院校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3. 突出作风建设的养成。

政法类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校而言, 更注重诸如仪表端庄、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快速反应、勇猛顽强、不怕牺牲、讲原则、顾大局、甘于奉献等作风建设, 个体成员普遍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强,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和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严谨工作作风。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反映和服务于作风建设, 有利于学员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和胜任。

4. 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政法类院校包括以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院校和以培养警察的警官院校。法律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就是指培养能够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他们以解决法律实务问题或法律案件为主要业务, 以系统严格的专业学习训练为背景, 以其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为依靠来解决实际涉法问题。警官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和独立完成一线工作, 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善于履行公安和司法实践活动职责的警官, 而不是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因此,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 强调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突出职业技能, 如治安与户籍管理、侦查破案、现场勘查、犯罪心理、司法文书、罪犯管理、狱内侦查、枪械使用、擒拿格斗、违法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省级警官职业学院的学员, 更加强调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 面向实践, 适应基层多岗位工作需要。

5. 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强调专业特点的同时, 重视全面提高学员素质, 做到“一专多能”, 具有“万金油”的适应性、广谱性优势。注重激发学员多方面的学习兴趣, 既要当善于同犯罪分子面对面斗争的“武警”, 也要当具有丰富知识和修养的“儒警”, 学员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在学员就业社会化的今天, 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尽管他们的就业意向大多为政法部门,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就业是选择了与专业没有一定关联的岗位。这就使学校在注重专业培养的同时, 还要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胜任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以上是政法类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有别于其他院校的显著特征, 当然, 这种差别只是共性方面的, 各个政法类院校之间也有亚文化的区别, 即使是同一个学校的不同校区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二、政法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政法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文化育人”的方向与原则,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播体系, 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是政法战线首要政治任务”, 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关系政法工作的成败”。方向性原则是政治原则, 是不可动摇、坚决执行的第一原则, 是政法类院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也是提高办学质量、塑造政法精神的基础和保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坚定地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方针和政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大力推进高校各方面建设。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着力解决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推动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全过程,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的各种文化建设, 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方向性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特别是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时代大背景下, 要想成为一名称职合格的政法工作者, 就必须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时刻秉承“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之宗旨, 只有这样才能始终把握好政治方向, 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做到在方向上永不迷失、在根本上永不动摇, 也才能时刻保持“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

2. 人本性原则。

人本性原则是指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性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则, 能否正确地坚持这一原则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 是包括个人、集体、社会或人类在内的, 但在“人的发展”中所讲的人, 主要不是类, 也不是社会或集体, 而是现实的个人, 也就是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个人。之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是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实现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在这里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高校范围内的广大师生员工。“以人为本”原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 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必须以人为本, 强化广大师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广大师生的能动性, 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 以人为本是贯穿其基本内容的一条红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目的是为高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原则, 指政法类院校在发展校园文化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 坚持采用各种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 不断创造性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源泉, 也是校园文化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 高校校园文化要有生命力、吸引力, 就必须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有大发展, 才能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是一个继承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又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 校园文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大学精神的灵魂, 更是高校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校园文化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 才能形成团结互助, 奋发向上, 独尊科学、善于创新、兼容并包、崇尚民主的大学精神, 才能激励学生坚持真理, 胸怀坦荡, 高风亮节,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无私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

4.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政法类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校园文化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整体在事务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系统论整体性原理也指出,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 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 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 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政法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各部门, 各方面, 这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欠缺, 都会影响整体质量, 因此, 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 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总体战略发展规划, 使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性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展开。

5. 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是材料学的一个术语, 指的是一种材料在不损坏介质构造情况下, 能使流体通过的能力。渗透性原则是指政法类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通过间接的、隐蔽的、渐进的形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寓于各种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环境营造活动之中, 使受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春雨无痕、润物无声般的影响和教育。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其首要功能就是优化育人环境,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人的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 横向上要受到外部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内部个体心理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文化熏陶对人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原则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教育主体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 结合多种手段和方式, 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和维度。和课堂灌输性的传授手段不同的是, 渗透性手段通过优化环境的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在自然熏陶中获得提高, 并内化成信念、觉悟和习惯。这种带上特定校园文化烙印的可塑性品质, 正是校园文化建设渗透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政法类院校应遵循文化建设规律,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 开辟具有时代特征、政法特色、职业教育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1. 注重系统规划, 加强政法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 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包括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设施和校园文化媒体等,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显性文化的影响是直接的、有目的性, 它的教育功能一目了然, “教行迁善”的作用明显, 能引起受众的积极响应。所以, 校园中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给师生以文化熏陶, 加深他们对校园观念文化的理解, 对引导师生树立政法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政法类院校要抓好学校发展总体规划, 加强政法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第一, 建设具有政法特色、生动形象的情感体验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 以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彰显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如建立模拟法庭, 人民调解室, 监所实习场所等, 增强实践实习特色。第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板报、报刊、橱窗、广播和网络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中, 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文献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 完善办学条件, 努力建设“人人是教员, 事事是教材, 处处是课堂, 时时受教育”的育人环境。第三, 依托政法队伍和政法类院校的光荣传统, 结合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忠诚碑、荣誉墙、校友廊、校史馆、英模塑像和英烈事迹展览室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之中, 实现其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机结合,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政法职业自豪感和对政法队伍集体的归属感, 激发其献身政法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信心。

2. 注重结合实际, 加强政法特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是由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同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精神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师生认同意识, 凝聚着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师生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警官院校要结合办学实际, 培育学校特色, 提炼和倡导大学精神, 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外在的形象标志之中, 培育严谨的警营文化, 并赋予其时代意义和学校特色, 使之成为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建设良好的教风, 引导广大教职工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将做学问和做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力求做到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 切切实实地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模范, 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要建设良好的学风, 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训练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训练热情,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

3. 注重营造氛围, 加强政法特色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任何文化都为生活所用, 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内容, 来源和服务于校园生活, 体现和传承着校园文化的内涵。政法类院校要立足于办学定位, 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 以培育政法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以先进的警营文化、法律文化为内容,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依托, 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广泛吸引师生参与, 并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 使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教育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有机统一, 实现校外实践教育与校内常规教育、实践育警与理论育警、体验学习与拓展学习的有机统一。如在警官学院可以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引领“四个忠诚”的政治文化、“四特精神”的职业文化、无私奉献的廉政文化、从严治校的管理文化、贴近实战的实践文化、形式规范的礼仪文化和崇尚英雄的荣誉文化建设, 使师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和教育, 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课堂。

4. 注重警务化管理, 加强政法特色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政法类院校制度文化包括政法教育的法律和法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 既是政法类院校的价值导向, 又是政法类院校的纪律约束。可以说,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 具有维持秩序的功能。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 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 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 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 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 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如警官学院要围绕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政法人才的工作目标, 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 严格执行《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人民警察内务条例》和教育部有关学生管理的规定, 认真落实警容风纪制度、内务管理和一日生活制度、队列和操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 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 使学生做到举止端庄、警容严整、动作标准、纪律严明、行为规范, 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意识和警察意识、服从意识, 纪律意识。同时, 要构建具有警察特色的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多层次”, 集决策、协调、执行、检查、反馈于一体的系统化学生管理体制, 做到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做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既有集中又有民主, 既有纪律又有自由, 既约束人又激励人, 突出尊重、理解和关心,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润滑剂, 能够自动起到激励和助推作用, 使校园文化建设沿着顺利、有序、健康的轨道发展。

5. 注重开拓创新, 构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 社会环境的价值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特点和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敢于创新, 建立健全政法类院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从制度上加以保证。这就是说, 政法类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 要靠自律, 但也离不开他律。他律既包括相应制度的约束, 又包括环境舆论的压力和评价等因素。因此, 应结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 创新理念, 开拓思维, 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学习机制、文化熏陶机制、日常行为养成机制、典型引领机制、价值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要坚持在顶层设计中贯穿核心价值标准, 在实践中体现核心价值原则和政法干警道德规范。要通过各种长效制度的建设引导趋荣避辱,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评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和自觉的精神诉求, 外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养成。

四、结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法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当代政法学子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一个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 绝不是要用文化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 而是要用文化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政法类院校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按照建设具有政法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一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目标。

摘要:政法类院校从特有的校园文化元素入手, 通过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物化后的校园文化载体之中, 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力量, 鼓励受教者参与日常文化实践, 这对加强政法类院校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一种实践上的创新, 又是一种理论上的突破。

关键词:政法类院校,核心价值观,文化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建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普及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4) :33.

[2]傅真放, 邓军, 吴佩杰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21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32.

[5]唐闫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 2007, (29) , 123.

3.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三

2012年4月,长宁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在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举办。全区政法部门干警代表参加宣讲报告会。

报告会宣讲了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芮振伟先进事迹,还特别邀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三大队民警陈峥作演讲,全面诠释了政法干警应具备的正确价值取向,为全区政法干警树立了榜样,令在场干警深受感动,受益匪浅。会议还就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服务保障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要求。

据了解,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长宁区人民检察院通过部门推荐、全院干警网上投票评选,选出了6位“身边的榜样”,分别是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反贪局长、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上海市劳动模范芮振伟;当家理财,精打细算的行政装备科科长周正恒;努力践行为民宗旨,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公诉人朱丽群;以“老黄牛”的精神在审查逮捕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资深检察官任运芳;具备公诉人核心能力,青年干警的杰出代表欧阳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技术部门的一名普通检察官归仪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忠于职守、甘于平凡、勤于思考、乐于奉献,体现了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4.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XX一名普通的司法行政干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争当百姓和谐天使。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司法工作者,自己很平凡,我们的工作对象也很平凡,都是些有困难的居民及社区矫正和两释人员,我们没有法官在审判时的一锤定音的气势,没有检察官提起公诉时的义正言辞,没有公安民警勇斗歹徒时的铮铮铁骨,没有律师出庭时的慷慨激昂,我们平凡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像森林里的一棵树,像空气里的一个氧分子。酷暑时,我们头顶炎阳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开展法律宣传;严寒时,我们顶风冒雪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安置帮教。在宁静的校园里,有我们的足迹;在喧闹的集市上,有我们的足迹;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上,有我们的足迹;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有我们的足迹。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虽然无权无势,虽然力量单薄,但我们拥有一颗真诚、热情的心,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怕腿跑断,不怕嘴磨破,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调解室墙上的握手徽章,它在时刻告诉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促和谐,保平安!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我该拥有一个怎样的精彩人生?” 作为一名司法干警,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是为百姓做一件好事,捐一些钱物吗?是为群众服务一次,争取一些利益吗?还是为当事人调解好一个案件,换得一处和谐吗?不是,都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事事以民为本。我们是人民的儿女,是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我们就应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这样的“执法为

民”,需要建立在一种浓烈地、真挚地感情基础上,这种感情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感情,哪来爱心?没有感情,哪来容忍?没有对人民群众血浓于水亲人般的感情,又怎么能够真正地“执法为民”?

我们基层的司法工作有时确实很劳心伤神,甚至有时还费力不讨好。在普法宣传、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受到过许多的委屈甚至人身的攻击,但是,当每一次我们以法的精神解开迷茫心结、平息剑拔弩张的对峙,当事人握手言和的那一刻,给了我们对平凡坚持的无穷力量。一个人将平凡坚持,能铸就一座丰碑,那么,无数司法工作者的坚持,铸就的则是国泰民安!正是这种坚持,使得无数的平凡叠加,铸就了伟大。

我们的实际谈不上惊天动地,也未必能够催人泪下。然而,正是一个个普通的人,一件件平凡的事,一曲曲沁人心脾的乐章,才将我们的天空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多难兴邦,否极泰来,当我们古老的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走向未来的时候,它那坚实有力的步履里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司法人的身影。他们以不断创新的动力,以决胜永恒的执着,用公平染成国徽永不减褪的色彩,用正义织就双剑永不松落的经纬,用正义的生命泉水,书写司法的不朽传奇。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将沿着他们的足迹,追寻着他们的梦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无怨无悔,执着终身。

“送别夕阳,融进月光,走村串户,精心缝补纠纷衣裳,细心打造平安这扇门窗,让我们怀着对人民群众亲人般的感情,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包容一切的爱心,做一个老百姓喜爱的和谐天使。

5.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五

———学习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央政法委提出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根据院党组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感受很深,现将心得体会向组织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检察机关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只有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领检察队伍的思想观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话语权,检察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大力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更加自觉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坚定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更加有力地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加强检察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检察机关要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检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神支撑,切实增强检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更加有力地通过法律监督工作保障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更加有效地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树立和维护检察机关和人民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二、准确理解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指引广大检察干警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准则。

忠诚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忠诚”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基本前提。

为民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主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

公正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可以说,司法既是公正的化身和代名词,也是公正的守护者。因此,检察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法律监督权,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廉洁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广大干警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自身修养,培育良好人格,约束人性弱点,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廉洁底线。

忠诚是前提,为民是主旨,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没有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就会迷失方向;没有为民,忠诚、公正、廉洁就会失去意义;没有公正,忠诚、为民、廉洁就缺乏标准;没有廉洁,忠诚、为民、公正就得不到保障。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理念落实到执法办案和检察机关各项建设之中,充

分发挥检察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以公正、廉洁、为民司法的实际成效赢得社会的认同,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努力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检察机关要成为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最重要的任务是将其落实到司法实践中,增强为人民司法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要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检察干警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要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阐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特色,努力在检察官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成为思想的指引、价值的坐标。

二要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切实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检察机关各项工作中,融入到检察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起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契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营造自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6.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六

内省于心外化于行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政法机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者、保卫者。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这是从政法系统实际出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深化“三思三创”活动,深入推进“六个加快”战略和“两城四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在当前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政法干警,要全心全意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只有内省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内省于心。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古人将内省于心作为立志做人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法宝,在今天仍然具有警示意义。因为只有时刻审视自己心灵深处的理想信念,不断总结经验得失,才能增强坚守理想信念的自觉性,实现思想与行动的完美结合。理想信念需要刻骨铭心地牢记,更需要百折不挠地坚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法干警新时期的思想准则和职业操守,既是衡量广大干警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尺度,又是政法工作价值标杆的导向,不内省于心则会忘记责任和使命,更会让理想信念迷失正确的追求方向。只有反复内省,让思想自觉交流交锋,才能入脑入心,在心灵深处解开思想的疑惑,主动荡涤思想尘埃,明白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什么是应该坚守的思想底线,什么是必须抛弃的腐朽观念,进而明确立言立行的价值标准。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更需要外化于行。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毫无疑问,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承,既是内省于心的养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最终要落实到广大政法干警具体的行动中。

一、忠诚:自古以来忠诚就被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忠诚”意味着对崇高事业的满腔热爱,意味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坚守,意味着对外在诱惑的自觉抵制,意味着强大内心世界所释放出的定力,意味着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本职岗位上的热情。要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忠诚可靠,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就是要做到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二、为民:政法干警的根本使命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服务和管理,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由群众评判司法行政工作的机制。

三、公正:公正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要利用因司法不公引发涉法涉诉信访、个人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舆论炒作的案例,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活动,同时大力宣传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要树立公正之心、恪守公正之德、践行公正之举。要巩固规范执法执业行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在身边。

四、廉洁: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反腐倡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民司法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执法执业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司法公开,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促进干部职工廉洁自律。

上一篇:试菜评语下一篇: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