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2024-09-30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15篇)

1.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一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问明“怠”因 对症下药 ■ 小 慧

教书的倦怠,大致出现在两年或三年后,这时正好是一个新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这时,继续工作惟一的支撑点就是为了生活。

然而,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你觉得最烦的,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最大原因,排除它,我们就能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

笔者也曾倦怠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颇高,周围教师中差不多无人能比了?该得的奖都拿过、又被评为“准”名师?,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和希望。那时,感觉天天都在机械重复,完成日常事务后,就是聊天、看电视和玩,寻找消遣,直至有一天在媒体上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后,被他的成就深深触动,他的七个月教学胜过别人的三年教学成绩让我一下子惊醒。山外有山楼外楼,在孙维刚面前顿觉自己“渺小”,从此,我又有了追求:我要成为一名高效教学能手。

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一个小进步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想多了,自然有成绩,有了成绩自然就想写下来,写多了就成了一个写手。文章的多发又进一步地促进我向更高层次攀登。

一直以来,我为此努力,为此奋斗,不知疲倦,不敢懈怠,相信小成功的累积便是大成功。(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中)

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 李瑞婷

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们: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

当过老师的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的确,只有我们树立了关爱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才能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李家埠一中)

解决“有心无力” ■ 张秀梅

所谓“有心无力”,是指某些教师虽然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热情,事业心也比较强,但是,或因系民办转公办未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或因身处偏僻乡村很难接触新信息、新理念、新经验;或因学校和家庭比较困难,现代教学手段无条件应用,因而功底浅、知识少、能力差。虽然这部分教师主观上有“一腔热血”,但在具体教学上总是“捉襟见肘”,乃至与表扬无缘、奖励无份,成绩上不去。久而久之,棱角磨平,干劲消减,于是自甘平庸,沦为职业倦怠一族。对于这部分“有心无力”者,最好的办法是实施“助力工程”:或通过有关部门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或把这类教师分期分批送出去培训充电,打牢他们的知识基础;或多让他们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教研活动,培养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或有意识地在评先树优中给其一席之地予以激励,使他们通过不断的成功,积小胜为大胜,在自己文化知识、业务能力、理论功底都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重新树立信心,告别平庸,从而消除职业倦怠,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干劲,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取得思想教学双丰收。(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贾戈街道中心小学)

读好书 驱倦怠 ■ 刘志祥

做教师久了,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久了,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由于对本门学科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没有挑战性了,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就是倦怠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其实,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教同一课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倦怠,其实就是思想停滞的表现。一旦产生倦怠,必须及时警醒自己。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一本好书,不断充实自己。读好书,找出自己与名家的不足,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读书中寻找乐趣,寻找幸福,并依靠不断给予我营养的书驱走弥漫在我思想上的倦怠烟雾。(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县双溪初中)

警惕:教师职业倦怠 ■ 万安

一、多读书,勤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应该博览群书,这样可以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另外,工作之余教师还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二、参加体育活动,解除心理危机。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活动能使精力充沛,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覆盖”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有效地利用“休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道,由坚持告终。经常给自己以自信,你一定会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总之,教师面对职业倦怠,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为自己的心灵撒上和煦的阳光!(作者单位系浙江衢州航埠高级中学)

随遇而安,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与幸福 ■ 冯贻联

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

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应当学会优化并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学生的学业进步了,有自己的功劳,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我们都应当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这成果;师生间、同事间的关系拉近了、融洽了、密切了,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努力高兴,与学生、与同事共同庆贺这成功。有位哲学家警示世人,铲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我们种下轻松快乐的“庄稼”,还会怕厌倦悲观的“杂草”?(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太平中学)学会理性妥协 ■ 侯法美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作者单位系山东寿光台头一中)

寻找成功感 ■ 余 俊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作者单位系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三小学)

人文关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 宋晓燕

一、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挫折教育。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羔羊喂养在相同的环境下,只是一只与狼相隔咫尺,这只羊在诚惶诚恐中不思进食,很快死去,而另一只则茁壮成长。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人的情绪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每逢考试结束,学校都会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对于考得差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以鼓励为主,批评辅之,惟恐刺伤他们受伤的心。而教师也是凡人,因此,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也应该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

二、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该校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学校都要宴请青年教师,主要领导亲自作陪。同时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牟平一中)

以变克倦 ■ 卓凤强

一、力克机械、重复。机械、重复,不单身体容易劳累,影响到心态,则身心俱疲。年年岁岁生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以变化的准备,迎接变化的学生,我们就多一份有备而来的主动、轻松,少一点被动的叹气、埋怨。

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活着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方向。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但就像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一样,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平时多读书看报,对比同龄人,有优越感时会忆及自己的汗水而继续扬鞭;有差距时会心生羡慕或妒忌而督促自己。这样,有目标有行动会时刻带给我们一份活力。

三、培养一点课外兴趣。胡适曾给毕业生开出的防身药“兴趣散”,指一个人应有本职外的兴趣,就可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义。事实上也是这样,下课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浇浇花,练练字,既放松了身心,又补充了课堂,何乐而不为?可以想像,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身心如何放松?爱因斯坦工余尚且拉小提琴,何况我们一般教师?(作者单位系广东省高州市平山一中)

不断制定小目标,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 宁 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若人生中没有奋斗目标,不管干什么事,时间久了就会不思进取,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目标太高了,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就象登山一样,一步不能从山底登上山顶,如果用沿途的景点来分解漫长的登山路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自信中逐渐接近山顶。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把远大的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奋斗目标。

小的奋斗目标仅仅是我们在实现大的目标过程中小小的一步,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其中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就成了我们实现下一个新目标的动力。所以,我们就必须把人生奋斗的最终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虽然大目标看起来遥遥无期,但小目标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此,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要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目标去奋斗,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工作着的幸福,从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会离我们而去。(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寿光市牛头初中)

走进学生中间 ■ 王维梓

那天课间,我在教室中呆坐着,想想生活当中众多的不如意,评职、考核、进修„„越想自己越觉得当老师没劲,肯定我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觉地泪水也流了下来。

一只轻盈的小手滑过我的面颊,“老师,您怎么哭了?”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边的泪。“我们玩得多快活啊!老师,您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吧!您不是常说‘运动使人快乐’吗?来吧,来吧!”没办法,我也参加了进去。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围着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不知何时,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感到一身轻松。

上课了,目送着学生们进入教室,我的心情竟变得非常愉快„„

走进学生中间,感受学生的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与学生贴心交流,教师的心会变得非常年轻,教师也能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职业倦怠也会随风而逝,因为,对教师来说,学生永远是教师快乐的源泉。(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央子中学)

2.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二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是工作满意度低, 工作热情丧失.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 职业倦怠心理

害怕参与竞争, 排斥办公场所, 对工作失去信心和兴趣, 长期处在一种沮丧的状态, 在逆境下容易焦虑、急躁;对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和任务产生反感和厌倦, 对业务指标不重视, 更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比较容易疲惫, 对工作中那些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大大降低.

2. 职业倦怠生理

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工作效率低下, 行动迟缓.在认知方面, 感到工作没有意义, 将工作看成是枯燥的琐碎事务, 觉得前途暗淡;在情感方面, 对工作失去兴趣, 经常感觉焦虑和烦恼等.

3. 职业倦怠的行为

对工作敷衍了事, 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 常采用攻击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在单位的怨气有时会发泄到自己的家人身上.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氛围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浮躁之风盛行, 高校也受到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指标是重点学科数目、科研项目数目、科研论文数目和科研奖励数目等, 这就迫使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 鼓励教师申请课题.近年来, 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数目在急剧增加, 但论文质量却是明显下降, 并且产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 这些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下急于求成的结果.在高等院校, 科研项目能为教师带来更多的名和利, 而潜心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少, 而且学校不重视.普通大学老师的待遇并不高, 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 从事工作后在待遇上没有明显的优越感.在这种大环境下, 教师极易产生职业懈怠情绪.

2. 学校政策的导向作用

基于“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加大了在科研方面的政策改革, 学校的科研项目数目逐步创出新高.但是随着教师聘任、考核工作管理办法中对科研工作量方面要求的增加, 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 都特别注重科研工作.于是一些新加入到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 片面追求科学研究工作, 而忽视了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而在教学任务较重, 科研要求又较高的双重压力下, 教师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而感不到满足, 这也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情绪.

3. 学生学习态度的消极反馈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的质量明显下降, 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 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计划, 从而感到很茫然.此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自我约束力差, 当前的社会氛围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某些大学生潜意识里产生了奋斗无用论, 课上不认真听讲, 课下抄袭作业,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急功近利, 心态也更加浮躁.

4. 教师个人工作的疲于应付

在工科院校中, 很多教师特别是从事基础课的教师, 一年要完成至少500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工作任务重, 难免产生紧张和厌倦情绪, 教师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教学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对自己的教学价值也不能充分肯定.一些教师知识透支, 疲于应付上课, 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深造和补充新鲜血液.

三、高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策略

要克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还必须通过全社会、学校、大学生和教师个人等全体努力才能实现.下面按照因素的重要性分别提出具体的策略.

1. 教师个人的努力

高校教师应客观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周围的人与事, 积极进行心理调控, 努力放松自己, 与周围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给自己施加正能量的心理暗示, 克服平庸, 消除嫉妒心理, 变压力为动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取得更高的学历, 获得成就感能缓解职业倦怠.

2. 大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成才的需要, 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要与前沿知识贴近, 要同未来岗位需要靠近.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提高.如果所学的知识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 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高校教师可将相关知识的励志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

3. 学校政策的导向

要改革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 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 并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保障.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只有缓解了职业倦怠, 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 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宋京津, 刘骏.高校会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12) .

3.引导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思考 篇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的含义和表现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职业主体不能应对工作挫折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时所处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教师不能有效释放压力时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上的疏离和冷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教育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教育工作毫无意义,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无心工作,对教育事业失去了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在情绪上,表现为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大,常常感到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等情绪,不愿与学生交流沟通。

4.在行为上,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对学生冷漠,拒绝与同事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福利待遇。

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危害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工作压力大。现阶段,社会、家长,甚至教育界内部,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标准依然离不开升学率这把尺子。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给教师施加行政压力,定升学指标。在这种强大的压力面前,教师们无可选择地踏上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漫漫征途,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致使教师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教育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教师自身也日渐疲惫。

2.工作强度大。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早晚自习和课堂外的时间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以我县高中班主任教师工作为例:早上6:20起床和学生一起出早操——用餐——查看班级早自习情况——3小时备课或改作业——平均上2~3小时的课——晚自习——查寝(22:20回家),大约工作时间在13~14个小时。教师的超负荷运转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更容易比别人产生职业倦怠。

3.社会过高的期望。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宝贝还小,你要用心教他,因为你是老师;领导对老师说,学生成绩不好,你要用心提高,否则让你下岗;政府对老师说,你们先好好干,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法律规定的有望很快实现;学生对老师说,读书有什么用,我就是不学,你又不能赶我回去;专家对老师说,要改变教学方法,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社会对老师说,你是园丁,你是蜡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被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教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学校管理的滞后。学校的管理能否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首先,学校领导的管理思想不够明确,工作过于形式化,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其次,有的规定没能考虑到人本思想,一味实行所谓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多使用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的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让不少教师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导致身心疲惫。

5.学生问题的困挠。中央二台经济与法的一个节目“都是蚊子惹的祸”。一个学生可能因为蚊子叮咬而得了乙脑,治疗无效死亡。家长找学校索赔20万,为什么呢?说是学校的蚊子咬的,学校说你在家里得了病怎么说是学校的蚊子咬的呢?然后家长找学生来证明是学校的蚊子给咬的,学校也找学生来证明不是。然后家长说是因为学校没有及时给学生发蚊帐,致使孩子被咬。但同宿舍的孩子都挂着蚊帐呢,怎么会单单不给他挂呢?学校的解释是孩子自己不愿意挂,学生说是上铺没有办法挂。然后家长起诉学校,最后学校为了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蚊子赔了5万元。对于这个家庭的不幸,我很同情,但对于教育的不幸,我更觉得悲哀。家长不能提供孩子是在学校被蚊子叮咬的证据,但学校最终败诉。

如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压力。

6.家长过分的苛求。网上最近流传一则名为《困在厕所里的老师》的段子:一日上课,一学生要求上厕所,老师觉得影响课堂秩序,不准。结果该生尿于裤中。家长状告,该老师侵犯人权,剥夺学生如厕权利,应严惩之;又一日上课,一名学生要求如厕,老师准之。谁知该生滑倒在厕所。家长状告,上课期间擅自让学生离开教室,导致学生受伤,应严惩之;又一日上课,一学生要求如厕,老师害怕他在厕所滑倒,前往陪伴,谁知老师离开课堂期间,学生相互打闹受伤。家长状告,该教师上课期间擅离职守,致使学生打闹受伤,应严惩之;又一日上课,一学生要求如厕,于是该老师带领全班一同前往厕所。家长状告,该教师玩忽职守,上课期间不传道授业,应严惩之。

一方面部分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目标,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在独生子女的学生群体中常有这样两类家长: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另一类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甚至用媒体舆论来谴责教师的行为,导致教师工作长期不被理解,工作热情降低。

7.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不尽如人意的奋斗结果,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殃及个体身心健康。

8.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教师待遇较低。一是基础工资太低,就以大家认为待遇较高的高中教师为例,一位近10年教龄的教师,由于每年的职称名额有限,多数还是初级,初级教师国家打卡直发领到手大约900元(实际890元),加上绩效70%的1300元左右,固定收入2200元左右,一周14节正课,每周4节自习辅导,也就是正常的工作量能够领取绩效的30%,大约530元,共计2730元,加上高中周六补课一周以四节计算,每月大约有600元,全部收入就3300元左右。再看看我们的物价,特别是我们的房价,以新政为例,现在大概是4500元一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位老师不吃不喝还要再挣1200元才能买到一平方米。二是绩效工资没有起到绩效的作用,前面提到的绩效的30%,大约500元,就导致老师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收入方面也就两三百的差距。窦文涛就说过,中国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干活的拿不到合理的报酬,于是都活得很累很没尊严,干出来的活质量不行,整个社会效率就非常低下,虽然表面看大家好像都很忙,其实很多都是无用功。

(二)职业倦怠的多方面危害

一是它给教师情绪上带来的困扰,会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职业倦怠导致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的歧视、排斥等问题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如何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关爱、尊重教师,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

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就要体现在如何减轻其负担上,要想方设法地排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多了解教师,开导教师,除日常工作外,还应该多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如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趣味体育运动比赛、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尽可能地减轻教师的精神负担和工作负担。此外,还应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今年,我校举行了三次群众座谈会,征集老师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非常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100多条,既有关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又有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教职工代表大会也是学校的重要权力机构。学校每年都要召开教代会,重大决策都要认真听取教师代表的意见,让他们广泛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和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涉及福利、评先进、评职称和学校发展等问题,都要集体决定,使教师感到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上下同心”的局面,形成民主治校的氛围。

(二)引领、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采用引领、激励的方法,科学的引领与激励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中的地位和工作目标,积极地履行职责。管理者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开展热爱学校的教育,树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荣辱观念。使广大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校是大家的学校,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要和学校荣辱与共。有了这样的激励,教师工作再累都不会叫苦,困难再多也不会抱怨,处处为学校着想,事事为学校分忧。

2.开展学习师德模范的活动,进行师德宣传,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可以利用教职工大会对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3.开展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情感投资,不要做伤害教师情感的事。学校领导者要树立从“管理”到“服务”、从“控制”到“解放”、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管理理念。变传统的监管、行政约束式的管理方式为以情感激励为主要方式的人文化管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这样教师才会尽心尽力地努力工作。在2013年我校初一招生考试中,我校一位年轻老师负责初中招生考试,由于从没有接触过小学教学,所以在命题时出现了个别原题,导致招生考试成绩普遍较高,难以选拔。这位老师也非常自责,自愿承担相应责任。我当时虽然气愤,但冷静下来一想,这位老师平时工作很勤奋,他从没有教过小学却让他为学校初中招生命题,确实为难他了,所以我包容了他的错误,并和他分享了我的一些管理经验。这位老师经过这次事件后更加拼命地为学校工作,成长也很迅速。

4.赏识教师的成绩、进步,让教师得到“赏识”,激发教师积极性。教师在取得成绩时需要赏识,在失败时同样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工作中难免会遭遇挫折或失败,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失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

5.建立奖惩机制,利用奖励和惩罚的调控作用,矫正教师存在的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目标,就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进而保持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三)完善、成就教师,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而让每位教师的自身价值都能得到提升才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校本培训。将日常教学、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首先要大力开展新课程理论培训,落实学习和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更新。其次应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最后大力开展对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2.要进行专业引领。专家们的亲身示范和现身说法能让教师获得强劲的成长动力,因此,青年教师除了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要尽可能多地走出去听课学习考察,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诲,或请专家们来校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零距离的指导,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同时还要注意发掘本校身边的宝贵的“校本资源”,启动“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3.要让教师走出去进行交流,提供舞台,展示个人才华。要多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推销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压力中发掘潜能,在竞争中加快成长。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多与兄弟学校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评比活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走上成长的快车道。

我们可以采取重点培养、分批实施、多轮推进的措施,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从听课、写教学反思、参加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技能、试卷命题、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继续教育、读书笔记、学生满意度、教科研案例搜集分析、经验交流、精品教案、论文发表、指导学生、教学质量、公开课、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方面做出要求,带领部分教师赴绵阳观摩学习,首批重点培养教师承担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探讨,安排部分成员上了县、市公开课。

(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学校领导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五)改善学校管理方式

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是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情绪出现的重要措施。

一是学校各级领导要实行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充分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要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尽量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二是改革教学评价体制。考核教师工作,不应以分数为唯一尺度,要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激活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防止懈怠情绪的产生。

三是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四是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要让老师明白,如果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去告别教育行业,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真诚皈依自己的职业,只有把自我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才能发现并收藏工作中所有快乐的火花,点燃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4.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篇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当老师无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二,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让七、八年级老师顺利上九年级,让高

一、高二年级的老师带高三班,在学校三个年级中逐渐循环。对于非中考或者高考科目的老师,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来荣誉的工作。

第三,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

第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山村中小学学校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外出学习老师归来上汇报课,请其它学校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示范课,本校内开展“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

第六,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学校在抓升学的同时,应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淡化“分数”考核教师,而应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

2.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要有意识地远离职业倦怠。

(1)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要珍爱生命,珍惜工作,尊重同事,赢得敬重。

(2)给自己制定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

(3)树立职业自豪感,“爱”使人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

(4)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是人为造成的,寻找对策。如“问题学生”的出现,家长的不解等,这就正视现实,不回避、不自怨。多一份耐心、爱心就会解决。有的是社会原因,如“购房”“赡养老人”等,这是每个人生都会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有韧性和毅力,不将生活压力带进职业压力中。

5.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篇五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退休;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五个原因。

第一、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第二、不合理考核。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第三、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不公平待遇。a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b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这样层层截流,流到农村小学教师身上所剩无几,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C政策不公平。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城乡学校,第五、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通常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网络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如果学校的人际氛围不和谐,如充满个人主义,教

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激励,甚至互相攻击,这些都将促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如何建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呢?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限于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

在学校组织中,校长的角色很重要。校长要发扬民主、关心教师,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要创造这种氛围,校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对待所有的教师要公平、民主。

(3)、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认为基本需要的缺失会让人生病,但并不会让人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8]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教师从事职业生活的基础。只有首先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才能诱导教师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那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从职业重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4)、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2、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4、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

5、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6、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

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6.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六

丘北县天星乡中心学校

艾红杰

[摘要]: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以引起社会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关键词]: 教师;倦怠;调整;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特点

圣人标准与常人心态的矛盾。也许在选择做教师的时候,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神圣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知识文明的巨大背景下,教师同样是一个渺小者,难以担当无所不知的智者角色。“诲人不倦”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一代先师孔子提出的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自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但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的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如果一个人选择当教师是为了能够教书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工作中却因不能实现这一理想而沮丧和不满,那么离职或倦怠就是难以避免的后果。

2、压力的影响

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3、工作任务方面的原因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人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作为专任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组织的大考、小考不断,不少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

一些边远地区的老师,干得最累,拿得最少,成就感最低。这里的学校处境极其尴尬,有门路的教师争先调离,补充教师特别是优秀师范毕业生难,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素质差,年龄偏大。周宁泗桥小学的一个领导对笔者说:在现行体制下,新的老师不愿来,好一点的老师争先调走,剩下的老师可谓“老弱病残”,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师因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才引领,没有活力,又看不到希望,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教师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2、调整心态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

3、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

7.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七

所谓倦怠原义是指精神疲惫没有力气, 或者是由于消耗过量的精力与资源变得枯竭。一九七三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 指的是因为从事紧张而又连续的工作, 并且工作量较大, 但是没有办法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而产生的对工作冷淡、厌恶, 对工作不负责以及因此原因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舞蹈老师的职业倦怠症状较为典型, 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情绪方面, 舞蹈老师会有精神不振, 情绪出现抑郁, 对于教学工作不积极, 情绪较为低落, 非常容易发怒, 对于工作没有信心与热情, 对他人也降低了容忍度, 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 过分的担忧外界与未来的生活, 看不到前途的光明。二是在行为方面, 对于教学工作越来越厌倦, 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教学比较呆板, 没有创新也不备课, 对学生没有足够的热情, 不愿与同事交流, 对于学校的环境也比较厌倦, 唯一看重的就是个人的薪资与福利。三是舞蹈老师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缓解与消除职业倦怠, 在生理方面也会有反映, 比如饮食的习惯的变化, 体重发生变化, 身体越来越虚弱, 抵抗能力也越来越低, 出现神经衰弱或是失眠的症状。因此,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也是多方面的, 它不但给舞蹈老师带来情绪方面的影响, 心理方面的影响, 还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 另外, 因为老师的职业倦怠也会对教学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学校的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无法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 对于学生以后步入社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舞蹈教师倦怠原因分析

舞蹈老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 并且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于老师的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舞蹈老师的专业的成长也造成了阻碍, 原因如下几点:一是舞蹈老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对于舞蹈老师来讲,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周期性长, 复杂性高且见效慢的特点, 二是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是情感动物, 并且在情感方面有轻重之分, 管理者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跳舞老师, 在心里有一定的倾向性, 如果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话, 就会有对某些舞蹈老师不满的情绪, 慢慢地就会变的淡漠。学校的每一项考核制度都是为那些听话的, 执行力强, 并且吃苦耐劳的老师制定的。越是工作干的多的老师暴露的缺点就越多, 因此, 就导致舞蹈老们有这样的想法, 不干活就不会犯错。可见, 评价制度不合理的话, 会重重的打击舞蹈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也是导致舞蹈老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必要因素。三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评价, 一个职业的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声望决定着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 与此同时, 对于此职业的吸引力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舞蹈老师出现的职业倦怠的现象, 在但给老师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对于老师的专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同时, 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 对舞蹈老师的职业倦怠的现象进行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三、舞蹈教师解决倦态现象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对自己本职的工作要热爱, 虽然舞蹈老师做的是教学的工作, 而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强的创造性, 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动态的, 并且面对的对象也都是有感情的, 教学的环境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所以, 舞蹈老师就要不断地研究与创新, 来加强自己工作的激情。第二, 不断地为自己充电, 使自己变得充实, 很多舞蹈老师因为对课程改革的不适应和学生发展的特殊性而出现倦怠的心理, 也就是说对新的课程不能很好地适应, 所以, 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 对内心固有的认知的结构进行更新, 尽最大努力减少这种不适应, 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对于舞蹈老师来讲, 无论是职业的精神, 还是专业的能力, 都有了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 作为一名舞蹈老师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 对于时代提出的要求要尽量去适应, 不断地进行学习, 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 并且, 把学校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场地, 把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当做自己专业能力提升的良好机遇, 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 这对于自己的专业的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 目标生活不现实, 不但对自己有苛刻的要求, 对于别人的要求也很苛刻, 结果就会导致无数的烦恼出现, 其次, 总是想找到绝对的公平, 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要找到绝对的公平, 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麻烦, 最后, 就是扩大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于自己没有客观的认识, 有的人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 有的人由于一次的失误就会灰心, 看不到自己一点优点。第四, 不断完善并健全激励机制, 管理者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对比较公开的管理制度, 建立相对公平的工作环境, 相对比较合理的激励机制, 并进行不断的完善。

四、舞蹈教师倦怠预防策略分析

首先, 给学校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并且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下去, 对每一位舞蹈老师都要尊重与关爱, 让舞蹈老师做学校的主人, 加强舞蹈老师的归属感, 树立起主人翁的精神。其次, 给舞蹈老师树立起都是学校的宝贵的财富的理念, 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工作有成就感。在学校的工作安排方面, 要不断地鼓励老师, 支持老师, 并且要足够的信任他们, 给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 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 多安排一些给为学校带来荣誉的工作。不断提升他们工作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充分调动起他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加强他们全心全意为教育工作奉献一生的决心。再次, 根据工作情况开展一些活动, 可以让舞蹈老师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多安排一些活动, 充分激发舞蹈老师的工作激情, 还要通过一些活动, 使他们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些比赛激发老师的创造性, 与此同时, 通过一些特殊节日, 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给老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舞台。最后, 对于舞蹈老师在情感方面的变化要多加关注, 对舞蹈老师进行合理的开异, 让他们有宣泄情感的机会, 在学校的工作过程中, 有些老师因为在评优、评职称以及工作安排方面没有得到满足, 就会有消极的情绪出现, 时间长了就非常容易表成职业倦怠, 因此, 如果舞蹈老师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那么学校应该对舞蹈老师的境况表现同情, 学校的领导要采取各种方式对舞蹈老师进行情绪的疏导, 让他们有机会把消极的情绪发泄出来。

参考文献

[1]赵玉芳舞蹈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11期

[2]陈小艺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12期

[3]周玲试论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避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学探新》2012年6期

[4]李生义舞蹈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教育[1科学》2011年7期

8.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八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家长对教师有过多的期望和要求,甚至有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为教师的份内工作。学生的成长、学业表现、思想状况甚至安全等,教师都要负责。一些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管教头疼不已,却期望孩子到了教师那里,就会乖巧可人。在无形之中,家长逃避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转嫁了自己的困难与烦恼。学校管理者以分数为核心,折磨着教师的躯体和精神,使教师成为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工人”,教师的工作热情日渐削减。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我们正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在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教育技术的更新,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讲究“师道尊严”的环境中形成了“驾轻就熟”的灌输式教学习惯,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探究学习的协助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所有这些都对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教师主导的教育模式,利用网络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都会使教师们产生压力感和紧迫感。

三、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那些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往往要比组织中的成员更多地感到焦虑和紧张,这导致他们多身患高血压、肠胃溃疡等压力性疾病。教师职业是典型的、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且其工作对象不是和自己处于同一认知和身体水平的个体,而是“永远年轻”的中学生。一茬一茬的学生永远年轻,教师的年龄却在逐渐增加,使得他们越来越难以理解现在的青少年,从而有可能出现所谓的“代沟”,并给教师造成压力。即使教师能够有效地跨越和学生的代沟,能够充分了解某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但是由于工作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大,教师也很难用某种有效的方选去面对各具特色和个性的学生。此外,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纪律规范、安全保健等都是教师要操心的议题,教师所面临的压为也就可想而知了。

预防和缓解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1.需要社会方面的应对策略

来自社会的误解让教师不知所措。自身必须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说,社会要求他们,时时刻刻要保持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自我约束。最近几年,教师在学校里的辛勤劳作,常被冠以应试教育的骂名——禁锢学生的思维,侵犯学生的权利.伤害家长的感情,诸如此类。用教师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高分生,却成了“低能”的化名词,有良好品质的学生无人提及,一旦出现一个不好的,教师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减轻来自社会的误解让教师轻松管理自己的教育教学。

2.需要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

教师的不满是对工作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真实体验。由于教师是一种育人的特殊职业,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满意度高的教师,工作态度更积极,更乐士献身于教育事业,对学生更关心爱护。而满意度低的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离职意向强.容易对学生缺乏耐心,甚至伤害学生的心灵。教师工作满意度也是诊断学校管理现状的“温度计”,是学校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有完善的初中英语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标准应该多元化、人性化,要关注教师的思想进步和专业进步,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评价应该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不以升学率、重点率、竞赛率为唯一或最高标准,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性品质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达到了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和谐进步的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3.需要教师个人方面的应对策略

9.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九

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他们寄厚望于教师,整个社会仿佛教师是地球上最万能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评价都不够合理,存在着偏高的倾向。教师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偏低。

10.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十

教师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和调节策略

“职业倦怠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包含了三个概念上的区别但实际上互相联系的成分: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去人性化。情感上过度投入和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过于冷漠。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是在这个界定的基础上完成的。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此时的教师一般表现为疲劳、烦躁、过敏、情绪紧张。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会对工作不满意,不再做出努力,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失败感,容易引发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并且对工作懈怠应付、与学生联系减少、无法细致的备课,更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对学生发火、谩骂和体罚学生。

职业倦怠的现状具体表现为:生理衰竭: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肠胃不适、神经衰弱、机能性工作障碍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情感衰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对工作满意度低,热情与奉献减少。情绪波动大,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无法忍受学生在学校的捣乱行为,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认知衰竭:表现为教师明显感到空虚,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显著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价值衰竭: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对工作缺乏进取心,无心投入过多的精力,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的。人性衰竭:表现为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去对待学生、同事、家长或家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贬低学生,甚至暴力或者体罚学生。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发展的困惑,个人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个体期望值: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某些高级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包括成功需要、成就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年龄与倦怠相关,多项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倦怠感也随之迅速增长。性别方面,女教师的 职业倦怠比男教师稍低,但并没有明确显示。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美好的愿望常常与客观现实产生冲突,一旦出现差错,教师内心的自我谴责越强烈持久,对自我要求越高,其自身的压力也就越大,持久的压力势必导致倦怠的产生。

二是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偏差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学校实行严格“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激情受到了极大的挤压,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三是缺乏社会支持。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教师被人们推上神坛的同时,也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社会一方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教师被放逐于尴尬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四是工作负荷的重压。有关调查表明,教师每天的工作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己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就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不仅如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备课、写计划„„ 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竞赛、公开课等。工作量过大会使教师产生“角色超载”现象,萨顿指出,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质量下降或是根本完不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第二种反应是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等等。而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五是公平待遇问题。均衡并提高教师待遇似乎己经成为很多教师的共同语言,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工作量,有些地方老师的待遇却高出自己几倍,而且在如今突飞发展的社会,很多教师的待遇远远跟不上物价的飞涨,这种落差心理得不到缓解,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因此,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六是学生问题的困扰、家长的苛求。有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他们的倦怠水平显著相关,学生的低学习动机、不良行为及管教问题与教师的情绪衰竭及去人性化最联系,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与不认同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转嫁到老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

调节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在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改善树立教育新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包括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地方、企业的资源办学校,减轻自身办学的重重压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让多数老师从培训中受益。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和未来教师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即不仅要教给他们教学技能方法,还应通过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和上级、同事、家长以及和学生的关系 此外,还要注意改进学校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确立创新型领导者 的重要地位,有创新型的校长才会采取创新型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在其带动下,教师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形成一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轻松活泼、民主自由的氛围。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领导者需要了解教师需要,满足合理需要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方法。学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时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注意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的进行必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适应力的核心是自我激励的有效实现。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所谓 “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明确知识是力量,人格更是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11.克服职业倦怠,唤醒职业激情 篇十一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在走之前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饮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客。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漫不经心地“工作”,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斤斤计较自己是否付出太多,凡事严格区分“公”与“私”之间的界限,对工作一直都抱有“反正这又不是我自己的事”的疲软态度,这种职业倦怠不正是故事中那个老木匠深刻的写照吗?而我们又没有老木匠幸运,是因为我们也许只有及其微小的可能会碰上那样一位宽容的老板,也许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正是我们对工作失去价值而成为被工作抛弃的那一类人。

于是,从这样一个故事开始,认真地反思我们对待职业和工作的倦怠态度;把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垒起一堵墙,最后能收益的也是你自己呀!在职业中享受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能够得到最大收获的不正是自己吗?于是,心灵深处发出一种声音,我们需要唤醒沉睡的职业激情。你的生活、你的职业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遗,不能抹平更不能重建。智慧的铭牌上写着:“生活和工作都是自己创造的。”

不论是正处于职业生涯上的人,还是停下脚步进行休憩的人,只要是经历过职场,恐怕都有这样的共同体悟:回顾自己的工作生涯,脑海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幅景象,刚从校门走出的那几年,我们就像充满动力的火车头,热情、冲动,把生活理想化。随着时间的慢慢移逝,我们变得沉潜稳重了,对待事情也是观望在前,行动在后,颇有一种“明哲保身”的大智慧;再经历一段日子,我们的热情淡了,冲动再也迈不出步伐了,我们的理想色彩消褪了,就连我们自己的棱角也被磨的圆滑而光洁。

这样一个过程,经历过的人称之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逐渐磨合,他们的理由是,人老了,哪有那么多精力可以折腾、挥霍;正在经历的人彷徨地不知该在自我和现实之中如何选择,他们的理由是,我仿佛迷失了自我,但这样是否会让我更快地融合到社会中间呢?

这样一种职业倦怠,也许是因为压力的巨大;也许是因为迟迟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也许是因为重复没有创意的工作过于单调;也许是因为日子一天天继续,总有忙不完的事,却难有新意,难有创造,难有新鲜感……很难从工作中找到自我的价值。

当我们对职业不再兴致勃勃时,倦怠就随之产生了,我们需要为自己做的便是,唤醒职业激情,让工作不再是日复一日的流程重复,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享受和体验。

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成为大家的?是激情。

一个人是怎样成长为诗人的?也是激情。

能够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源于对万事万物的一点欣喜和激情,因而才能产生不能自己地深入追寻、探索的冲动。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在他看来,激情是一种力量,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

激情是理想的张扬和体现,折一条柳枝做琴弦,掬一捧秋风当号角,打开天空的帷幕,我们在职业中舞蹈激情来为我们坚持追求。

当你丧失职业激情而变得无比倦怠的时候,不妨从为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开始,目标的达成可以让你重新建立信心;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提醒,让自己明确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不妨多接受一些挑战,也许困难却是跳跃的创造;不妨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你可以把工作转变得更适合自己。

12.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 篇十二

兴义市泥凼镇中学 陈 凤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核心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教学情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个人所承担的压力日益增加,价值取向的多元和紊乱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普遍缺乏信心和诚心,对职业的抱怨和敬业精神的缺失充斥于各行各业之中,教师也概莫能外。如教师职业一方面具有道德高尚、关怀他人、谦逊礼让、博学仁慈等理想人格追求,在价值取向上讲求“重益轻利”等,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低下,工作默默无闻,社会地位一般,这一切又使得教师在现代社会中变得缺少自信。

2.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首先,教师职业特征是一种“无阶梯”的生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独自一人承担着从备课、授课到批改作业、教学检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除个别教师担任行政职务外,大多数教师数十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决策或进行职业反思的机会较少,与成人世界的接触机会也较少,内心难免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

其次,教师职业活动具有多重角色性。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如教员、领导者、心理保健者、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再次,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以社会性为主,即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是绝对的等价交换,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外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最后,教师职业的成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教育工作是一项“百年树人”大业,相比教师培养人才的艰辛付出而言,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此引发职业倦怠。

3.教学情境的影响

首先,研究证明,学生品行和学习状况对教师情绪有较大影响。

其次,作为教师工作主阵地的学校,其组织结构和气氛对教师的心理也有较大影响。再次,教育事业虽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但其实际待遇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与其他知识分子阶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师职业还谈不上为众人向往。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首先是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耐性、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

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外控型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另外,拥有A 型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对策

第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第二,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引导教师培养健康人格,摆脱职业倦怠。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还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

13.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篇十三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周华半开玩笑,‚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是周华认为自己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该市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 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笔者曾经用通用的scl90进行教师心理状态测试,显示50人样本中,存在心理问题教师达到30%。由此可见,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师的工作以及学校组织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同时,上述问题彼此会交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干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臵,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 

14.克服职业倦怠心理七种途径 篇十四

倦怠的生理表现症状为疲乏困倦,心理表现则是常常提不起精神做事,对新生事物不再感兴趣,工作不再能带来激情、满足和愉快。当工作遇到障碍,停滞不前,心理处于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由于有新鲜感,教学积极性往往较高;但这一行干久了,有些教师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繁琐的工作带来的压力、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导致的厌倦感,以及许多非人力、非主观努力能够控制的结果带来的焦虑,可能会使我们陷入职业倦怠。

那么,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为自己迎来另一个职业的“春天”呢?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工作带来的倦怠大部分是由于工作者角色定位模糊或一成不变造成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他(她)在教学舞台上的角色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追求者。真正明白“教学相长”的意义,并努力践行的教师的职业生涯是充满活力的。

二、学会排解压力,自我调适

压力过大除可以使人精神崩溃之外。还能使人心情沮丧,产生倦怠感。虽然压力可以刺激我们采取行动来挑战自身的能力,帮助我们达到自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压力、焦虑、紧张对人的生活、健康也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有相应的措施面对和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应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客观地看待事物。我们要明白,什么事是可以尽力而为的,什么事是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而不可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工作、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疾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完全没有压力的世界也会是单调的、令人厌倦的。完成任务的最后截止期、对抗竞争等,这些挑战都会为生活增添光彩。因此,完全消除压力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学会如何面对逆境,有效地减轻压力,避免出现“积劳成疾”、“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

对压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可塑性,即人们能够在多大范围内改变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当压力增加时,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怎样应付它。首先,应当认识到,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既定的情况。人们对这些变化的不同反应正是应对压力的关键所在。其次,对待压力有两种方法可供参考:一种是修身养性,借用自然之力舒缓压力;另一种是体内革命,强健体魄,增加抗压性。

三、更新知识。不断“充电”

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少教师还要当班主任,工作更加忙碌。这些工作均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如不注意及时“充电”,通过学习来补充知识,就可能会产生才智被掏空、竞争力逐渐丧失的危机感。“充电”是增强竞争力、缓解职业疲劳感的有效手段。当一个人的经验、才智、能力不足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向同行学习。“充电”时要分析自己现有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看看自己要达到目标还缺什么,然后找机会有针对性地补上,这样才能形成不会枯竭的力量源泉。

四、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如说“兴趣是成功之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如果都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终生为此乐而不疲、持之以恒的研究,那他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有不少教师善于“苦中作乐”,在看似平凡的教学中创造价值,把这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

五、向他人学习,开拓视野

自我封闭的人,往往不太愿意与别人沟通交流,因此容易固步自封,这也是导致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体现了一种谦虚的态度和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将他人的缺点引以为戒,经常反思自己。如果我们常“求知若渴”、“见贤思齐”,以一种开放的、谦和的心态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积极进取,不断改进工作,自然就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多走出去,向同行学习,开拓视野,这对于防止心灵麻木,避免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十分有益。

六、学会放松,学会休闲

就像钟表的发条上得过紧会断,人如果过于劳累也会伤害身体,从而影响工作。所以,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教师要学会放松,学会休闲。放松和休闲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要学会“忙里偷闲,闲时抓紧”,养成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休息一下的习惯,听听音乐,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做做简单体操,调整一下过快的工作节奏。放松身心,养精蓄锐,职业倦怠就不容易产生。

七、保持或提高大脑的有效承载负荷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细胞会在35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会随之衰退,人对事物的敏感性也会降低。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或提高大脑的有效承载负荷,多做些益智活动,如阅读、下棋、写作、智力游戏等。要记住,人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的。当一个人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思维能力严重衰退时,他对事物会产生麻木感。相反,如果大脑长期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他就容易理解问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就不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15.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十五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

“倦怠”一词的含义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柏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特指由于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厌恶、冷淡,对服务对象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导致身心耗竭的状态。

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职业倦怠现象已广泛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美国教师协会在1983年的研究中指出,37.5%的教师有严重焦虑和精神紧张等职业倦怠状况。在我国香港,教师职业被视为高压力职业,仅次于警察,排名第二。在我国内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职业倦怠所引发的教师厌教和教师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应对职业倦怠上,一部分教师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改变自身心理状态来应付压力,另一部分教师则由于不能妥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逐渐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并最终导致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精疲力竭,形成职业倦怠。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首先,在情绪方面,教师表现为持续的精神不振,情绪抑郁,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时感空虚,自我评价低,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对他人容忍度降低,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

其次,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再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核心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教学情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个人所承担的压力日益增加,价值取向的多元和紊乱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普遍缺乏信心和诚心,对职业的抱怨和敬业精神的缺失充斥于各行各业之中,教师也概莫能外。如教师职业一方面具有道德高尚、关怀他人、谦逊礼让、博学仁慈等理想人格追求,在价值取向上讲求“重益轻利”等,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低下,工作默默无闻,社会地位一般,这一切又使得教师在现代社会中变得缺少自信,相比古代社会教师“安贫乐道”的心灵归属而言,在社会转型期教师若缺乏对自身职业选择的自信及理性思考,必然会在理想中的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和现实生活中的教师收入、地位相对低下的差别间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往往使教师倾向于隐藏真实的内心感受以维持“形象”。长此以往,心理的疲劳与衰竭必然导致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首先,教师职业特征是一种“无阶梯”的生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独自一人承担着从备课、授课到批改作业、教学检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除个别教师担任行政职务外,大多数教师数十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决策或进行职业反思的机会较少,与成人世界的接触机会也较少,内心难免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

其次,教师职业活动具有多重角色性。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如教员、领导者、心理保健者、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

再次,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以社会性为主,即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是绝对的等价交换,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外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没有明确的休息时间,客观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其疲劳状态不易得到完全消除,日积月累,在身心两方面都容易形成倦怠和疲劳。最后,教师职业的成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教育工作是一项“百年树人”大业,相比教师培养人才的艰辛付出而言,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此引发职业倦怠。

3.教学情境的影响

首先,研究证明,学生品行和学习状况对教师情绪有较大影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熏染和独生子女家庭对其过分溺爱,当代学生往往奉行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团队意识、漠视课堂纪律,对师长持对立态度等,所以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受社会风气影响,教育效果往往不佳,使得部分教师有较大的挫折感。

其次,作为教师工作主阵地的学校,其组织结构和气氛对教师的心理也有较大影响。一些学校缺乏民主管理氛围,官僚作风严重,校领导与教师缺乏沟通,不关心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办事无效率,对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不予采纳、回复,片面把薪水待遇、住房分配等与考试成绩、升学率挂钩等,使教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教师置身于缺乏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之中,产生的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再次,教育事业虽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但其实际待遇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与其他知识分子阶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师职业还谈不上为众人向往。从国家到社会对教师的肯定和赞美仍主要来源于其对社会默默无闻的奉献,而对教师的内在需要和发展关注较少。研究证明,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已成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源,学校、社会对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漠视使得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发展前景更为悲观。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

上一篇:药师实习自我总结下一篇:学生会学生工作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