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精选11篇)
1.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 篇一
诗词经典语句
吃一堑,长一智。
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衣带终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百千夜尽,谁为我,化青灯一座,谁倚门独望过千年烟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月东升西向落,花林始翠后衰黄。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柳赠一枝春。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词经典语录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可是小春风物早,檐头一束杜鹃花。
旧时天气旧时衣,情怀不似旧家时。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诗词经典短句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吾心非汝心,所感两相异。日暮归途穷,欲告已无力。
风霜雨雪寻常见,喜怒乐哀不语愁。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香撩容颜水揉情,又闻鹧鸪声。一时脑海空白,共伴断弦筝。
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真山返如假,叠径入云屏。不借湖光洗,朝朝泼黛青。
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诗词经典说说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笔墨今宵光有艳,管弦从此悄无言。
人生苦乐与俱生,不问侯王及庶氓。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遥眺百里火红日,望帝几多啼血成。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向晓灯光斜月里,残年心事乱流中。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词经典文案
冯夷捧出一轮月,河伯吹开万里云。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书中自有宝,用时方恨少。光阴贵如金,努力宜趁早。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在沧州。
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2.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 篇二
一、重视想象, 真正领悟诗歌意蕴
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离不开想象, 同样, 要想更好地欣赏中国古典诗歌, 也离不开想象, 想象是沟通我们和古人思想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 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让学生真正学会借助语言材料, 选取典型意象, 再造一幅合乎作者情感的画面或生活场景, 进入诗人诗歌艺术境界, 感受诗歌意蕴。
例如, 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晏殊的一首词《破阵子》。词的上片选取燕子、梨花、碧苔、水池、黄鹂、柳絮这些清明前后的景物, 我们通过想象, 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 就会在脑海中展现一幅明媚秀丽、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从而品赏到诗歌的画面意境之美;下片, 作者选取“巧笑”“逢迎”“疑怪”几个动作, 再用“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 我们通过想象就能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 感受一种生活情趣之美。
二、注重联想, 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人类失去联想, 世界将会怎样?”道出了联想这一思想活动的重要性。文化共融, 情感相通, 通过学生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体会, 展开联想, 去体味古典诗歌的情感和哲理, 是学生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联想,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例如, 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范仲淹的一首词《渔家傲》。作者在这首词里, 描写塞外寒风袭人, 满目萧瑟荒凉的艰苦条件,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要想更好地理解这首词, 除了要在头脑中再现塞外自然环境和战争生活场景外, 还要借助联想, 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 即大多是父母在外务工, 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很深很浓, 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生活感受。
三、深谙术语, 准确把握诗歌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既在表达人类共通的情理, 也在展现精妙的表现艺术。学生如果熟悉各种艺术术语, 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从适用的角度就可以做好各种中考诗歌鉴赏试题, 从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水平。要准确把握诗歌艺术, 首先应通晓专业术语。例如, 表达上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修辞如比喻、夸张、对偶、对比、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等。这些术语要记住并理解透, 并学会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例如, 在古诗词背诵中有王观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中把水说成眼波横流、山是眉峰聚, 比喻新奇;同时“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诗句以设问的形式并妙语双关, 点出朋友的去处。“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更富有想象, 化抽象为具体, 表达美好祝愿。该词多种艺术手法并用, 很好地表情达意, 且耐人寻味。
四、强化规范, 彰显诗歌有效教学
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做题考试上, 高效做题, 考试有效得分, 是检验古诗歌鉴赏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为此, 我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答题, 有层次、有条理, 在考试中凸显学生的鉴赏水平。我把它总结为三步答题法:第一步, 概述内容或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文本分析;第三步, 说出作用或意义。在教学中, 我反复强调, 回答问题要有这三步意识, 看答案要找出这三步。
例如, 下面这道中考试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问:请结合诗歌分析本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颔联使用了反衬手法 (第一步) 。听到曲子“折杨柳”, 很容易就想起故乡的春色和亲人, 可是眼前春色全无, 亲人不见, 但将士仍然积极参战, 英勇杀敌。 (第二步) 有力地衬托出了边关将士忠勇爱国的精神 (第三步) 。
读懂诗歌是前提, 上述三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读懂悟透内容, 会做题是检验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手段, 也是学生体现能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上述四方面的重点努力, 就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古诗歌鉴赏教学成效, 当然也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考试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娅娟.浅谈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初中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
诗歌是中国文化殿堂里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学会赏析诗歌是当代中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境界。
一、重视想象。真正领悟诗歌意蕴
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离不开想象,同样,要想更好地欣赏中国古典诗歌,也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沟通我们和古人思想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借助语言材料,选取典型意象,再造一幅合乎作者情感的画面或生活场景,进入诗人诗歌艺术境界,感受诗歌意蕴。
例如,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晏殊的一首词《破阵子》。词的上片选取燕子、梨花、碧苔、水池、黄鹂、柳絮这些清明前后的景物,我们通过想象,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就会在脑海中展现一幅明媚秀丽、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从而品赏到诗歌的画面意境之美;下片,作者选取“巧笑”“逢迎”“疑怪”几个动作,再用“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我们通过想象就能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一种生活情趣之美。
二、注重联想,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道出了联想这一思想活动的重要性。文化共融,情感相通,通过学生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体会,展开联想,去体味古典诗歌的情感和哲理,是学生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例如,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范仲淹的一首词《渔家傲》。作者在这首词里,描写塞外寒风袭人,满目萧瑟荒凉的艰苦条件,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要想更好地理解这首词,除了要在头脑中再现塞外自然环境和战争生活场景外,还要借助联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即大多是父母在外务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很深很浓,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生活感受。
三、深谙术语,准确把握诗歌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既在表达人类共通的情理,也在展现精妙的表现艺术。学生如果熟悉各种艺术术语,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从适用的角度就可以做好各种中考诗歌鉴赏试题,从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水平。要准确把握诗歌艺术,首先应通晓专业术语。例如,表达上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修辞如比喻、夸张、对偶、对比、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等。这些术语要记住并理解透,并学会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例如,在古诗词背诵中有王观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中把水说成眼波横流、山是眉峰聚,比喻新奇;同时“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诗句以设问的形式并妙语双关,点出朋友的去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更富有想象,化抽象为具体,表达美好祝愿。该词多种艺术手法并用,很好地表情达意,且耐人寻味。
四、强化规范,彰显诗歌有效教学
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做题考试上,高效做题,考试有效得分,是检验古诗歌鉴赏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为此,我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答题,有层次、有条理,在考试中凸显学生的鉴赏水平。我把它总结为三步答题法:第一步,概述内容或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文本分析;第三步,说出作用或意义。在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回答问题要有这三步意识,看答案要找出这三步。
例如,下面这道中考试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请结合诗歌分析本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颔联使用了反衬手法(第一步)。听到曲子“折杨柳”,很容易就想起故乡的春色和亲人,可是眼前春色全无,亲人不见,但将士仍然积极参战,英勇杀敌。(第二步)有力地衬托出了边关将士忠勇爱国的精神(第三步)。
读懂诗歌是前提,上述三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读懂悟透内容,会做题是检验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手段,也是学生体现能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上述四方面的重点努力,就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古诗歌鉴赏教学成效,当然也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考试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娅娟.浅谈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王洁.如何提高中学生古诗鉴赏能力[J].成才之路,2011.
4.苏轼经典诗词名句鉴赏 篇四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5.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7.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8.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13.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14.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1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16.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18.至言不繁 ——宋苏轼
19.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20.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2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24.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25.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
2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2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28.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2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31.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34.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5.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6.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
37.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
38.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
39.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
5.描写水的诗词名句鉴赏 篇五
2、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3、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4、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5、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7、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8、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9、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6.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篇六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8、《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10、《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12、《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13、《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14、《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这四句话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15、《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16、《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18、《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1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2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2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26、《饮酒》:“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这样的诗句也只有陶潜这样淡薄功名,而又返璞归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们要深究起来,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7、《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8、《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29、《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景,又寓情其中,含义深刻。眼望江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的归舟,时近黄昏,江面只剩下斜阳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幽远凄清,渲染怨妇的离愁,把浪迹天涯的游子久久未归,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绪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象描绘出来,而且把怨妇独倚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现出来。30、《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正因为这两句诗寓意深刻,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献身的志士仁人。
3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的前两句写的便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写的是诗人处境,是实写;“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虚写,后两句转入实写,但仍然有虚,如“铁马冰河”的梦境,全境把作者现实(实)与平生壮志(虚)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33、《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
34、《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必选的一类文章, 古典诗词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必考题, 对于这类文章,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比较头疼, 教授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 只要我们正确地去看待和学习古典诗词, 我们完全可以学好它。古典诗词较一般文章而言, 只不过是用非常凝练的语言和很少的文字包涵和透露了大量的信息, 可以说它是一般文章的高度浓缩, 所以, 在学习这类文章时, 我们要学好打外围战, 一层一层剥开迷雾, 一点一点地让浓缩的东西融化开来, 对诗词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 就一定能读到它的本真。我认为, 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赏析, 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作者, 熟悉背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人”, 任何一种文学都是对生活的反映。只有了解作者的思想、抱负和经历, 才能掌握其为人处世, 才能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才能了解他对生活的理解, 诗词本身就是很个性和情感化的一种文学, 愤怒出诗人, 很多诗词都与作者的经历息息相关,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和一定的人生阶段, 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也会有所不同, 只有真正了解诗人, 熟悉背景, 才能对相应的诗词做出更合理、更通透的理解, 这也是学习诗歌不可缺少的一步。
例如,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如果你不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不了解屈原的为人, 他诗歌中的香草、兰花这些东西就不知所云;如果你不了解魏晋时代曹丕、曹植兄弟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故事, 你就无法理解《七步诗》的真正内涵;如果你不了解唐朝边塞战事风云,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的边塞诗读来就会索然无味。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熟悉背景这是赏析诗词的第一步。
二、弄清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无一纯写景诗, 诗词就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类文章, 古典诗词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感情, 把握住了诗词的情感, 对诗词的理解也就完成了一大半。在我看来, 要了解诗人内心充盈的思想情感, 途径只有两条。
(一) 通过事物的形象或意象去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根情, 诗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或意象去渗透自己的情感, 所以, 从事物的形象或意象了解诗人的情感是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如“柳”, 古人常用折断的柳枝来送别, “柳”与“留”谐音, 含有“柳”字的诗句也常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还有像“雁”, 常用来寄托羁怀, 如《送客还幽州》中“惆怅秦城送独归, 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 从遣乘春更北飞”, 通过写对大雁的怜惜来寄托一种羁旅的情怀,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情。
(二) 根据诗人自身的实情去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仙李白生活在大唐鼎盛时期, 他希望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一生蔑视权贵, 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他的这些思想情感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非常强烈, 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 统治者被迫南下杭州, 偏安东南一隅, 因此, 南宋词人在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 慷慨报国的壮志。如陆游《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三、弄清古典诗词的表现和修辞手法, 把握诗词的主题
古典诗词富于含蓄之美, 其表现和修辞手法是比较多的, 有正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一首诗往往有表面意思 (字面意思) 与深层涵义的区别, 好比是一座冰山, 浮在水面上的或许只有三分一, 藏在水下的倒有三分二。有的甚至字面意义与深层涵义看似截然相反。
例如,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一句, 化用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 春风十里的扬州应该是一片繁华, 可眼前却是一片荒芜景象, 今昔对比中抒发出诗人深深的伤感之情。因此, 古典诗词如果只读字面意思, 而不做深入剖析, 就很难读懂诗词的情感意蕴, 很难把握诗歌的主题, 鉴赏也就无从谈起。通晓诗词的一些修辞和表现手法, 对解读诗词、把握诗词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四、重点理解名句
诗词有“诗眼”一说, “诗眼”往往是诗歌的“纲”, 是一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的字词或句子,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名句。抓住“诗眼”, 对理解诗词所蕴涵的情思非常重要。名句也是历来考试中考查较多的部分, 在赏析古典诗词时, 首先应牢牢抓住“诗眼”, 弄懂名句。
8.初中生古诗词鉴赏之我见 篇八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常阅读古诗词,不但可以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是: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依此,初中生鉴赏古诗词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一、读懂
1.读懂题目。
审视诗词的题目,可以大体把握诗词的内容。许多诗词的题目不仅可以揭示内容,还可以体现主旨。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寻”而“不遇”,诗人遗憾的心情已有所显露。而有些诗词题目中诸如“怨”“恨”“哀”“喜”“忆”“别”等字眼,更有明显的点题作用。如,《春夜喜雨》中的“喜”。
2.读懂字意。
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一个“坐”字道出了前因后果。
3.读懂典故。
诗人用典大多数都是为了借古讽今,或咏史言志,因此深入理解典故的含意可以揣摩出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行路难》中有 这样两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暗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传说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在渭水边垂钓,后被重用;另一个是伊尹受商汤重用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历过日月旁边。那么,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有什么含意呢?先看看诗的前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接着,诗人运用两个典故,告诉人们,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二、读透
1.读透作者。
读透作者即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的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会知人论世,就是要求鉴赏者尽可能地多读一些史书、笔记、诗话、词话等。唯其如此,才能由“知人论世”而读透作品。
2.读透意象。
意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雁,与乡愁有关;等等。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是喜悦欢愉还是凄苦悲凉,是豪迈壮观还是闲适淡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正是通过“折柳”,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读透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意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
三、读化
对一首诗词的解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与其意境的挖掘等层面上,而是要把作品烂熟于心,将作品的意境化为鉴赏者心中的境界,并能以其独特的角度、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生作文写作对古诗词的运用中,古诗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巧妙化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中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用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9.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好用(共) 篇九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天净沙 秋思》 “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6、《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7、《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8、《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9、《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10、《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1、《渡荆门外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侧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以物喻人,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3、《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讨寄希望于侥幸,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怨悵之情。
14、《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把酒问月,问人生,借月之盈亏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世事自古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当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17、《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18、《山坡羊 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的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9、《饮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0、《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21、《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个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2、《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伟大品质。
2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25、《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表现诗人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
26、《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2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展现了一幅
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8《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句作为《诗经》首篇首句,流传千古,尽人皆知。“好”字为第三声,是美好优秀的意思,并不是喜好;“逑”是配偶,并不是追求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成双成对。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以雎鸠鸣叫起兴,引出所咏内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统摄全诗。
32、《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一说友)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
33、《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现在多用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34、《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用“来”与“去”对比,以“来”反衬“去”,表现诗人惜春的心理,也让人他生活的空虚、无聊。此二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很生动。
3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后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比喻人在困难时会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景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副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义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料。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6、《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以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同时,也用来讴歌无私奉献的精神。
3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借月传情。深切的抒发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3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这是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40、《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由上联的写景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1.《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42、《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这四句话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43、《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4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4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旧。
4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一反过去描写秋景萧瑟的感伤情调,以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人生衰老叹息,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胸襟。
5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幽”、“深”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描绘出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二句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不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易于唤起了读者的生活体验。
4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身家无寄的渺茫感,有被逐于朝廷失意感。而后一句则是借景以寓深情,表面看,好象马不愿前行,实际正是人不愿前行的外化描写。这两句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统一。
49、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
5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道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给
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51《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5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
5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吹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宋王朝,“夜阑”指夜深,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表达了诗人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5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
5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通过比喻表达得非常生动形象。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5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5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诗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
58、《滁州西涧》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59、《过零丁洋》诗中运用“风飘絮”“雨打萍”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破碎,形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局面。
6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62《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6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6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6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6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6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6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6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7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7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7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7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7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7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7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7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7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7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8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8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8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8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10.初中冬天的诗词名句 篇十
玉屏风冷愁人。 ―― 吴文英《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 辛弃疾《念奴娇・梅》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 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 ―― 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换尽天涯芳草色。 ―― 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 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 ―― 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 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 朱睢赌钆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 陆游《落梅》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 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 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 ――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叩こじ瑁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 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泪粉偷将红袖印。 ―― 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 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 律然《落梅》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 辛弃疾《念奴娇・梅》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 ―― 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 ―― 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 ―― 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 ―― 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 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 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 李白《冬日归旧山》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 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半夜萧萧窗外响。 ―― 孙道绚《清平乐・雪》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I于其间。 ―― 李白《公无渡河》
月光飞入林前屋。 ―― 孙道绚《滴滴金・梅》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 李邴《汉宫春・梅》
小莲风韵出瑶池。 ―― 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文天祥《除夜》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 黄升《南乡子・冬夜》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 刘基《北风行》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 孟浩然《南归阻雪》
竹根流水带溪云。 ――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1.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I052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最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充溢着醉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学生如果能懂得阅读和鉴赏一些历代诗词名篇,不仅有助于丰富文化生活,吸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有助于创造新文化,培养高尚情操。
我国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责任。我们中学生要热爱古诗词,努力提高阅读和鉴赏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古诗歌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把握思想内容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诗歌里,或流露着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或飞扬着诗人的凌云壮志,或记载着诗人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渗透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世界的思考,或体现着缠绵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郁的乡情。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的内容跟诗人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例如:陆游生于金人入侵时期,有9年的军旅生涯,坚决主张抗战,失去官职,回到家乡,虽然年纪大了,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衰退。他的诗作富有战斗性和洋溢着爱国的激情。李煜是南唐后主,亡国之君。他的词,在亡国之前十分绮丽,亡国后十分哀怨。这些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了解诗人则大体上把握了诗的内容,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吟咏诵读是阅读与鉴赏诗歌的基本途径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新课标对诗歌教学任务的要求,而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吟咏诵读是必然的学习途径。
吟咏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吟咏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吟诵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
三、品析诗歌语言是鉴赏诗歌的核心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诗歌阅读与鉴赏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从品味语言开始,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1)“诗眼”
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只要抓住诗眼这把解读钥匙,便可弄清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例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2)用典
典故以精炼的文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古诗词为达到言约意丰,常使用典故以借古讽今、深化意境或寄托感情。
(3)修辞手法
为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诗人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就必须弄清楚修辞手法所指的具体形象。比喻,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如李白说愁,愁到“白发三千丈”;对偶最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外还有比拟、借代、反复、呼告、互文、顶真等很多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中语言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蕴藏的思想内涵。
詩歌语言或严实质朴,含蓄隽永;或形象生动,清新雅致;或绚丽飘逸,和谐婉转。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甘愿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苦功夫: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诗歌阅读与欣赏必须从语言上入手。
四、抓住诗歌意象,揣摩诗歌意境
意境与意象一样,也是客观物象和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融合,但意象是组成整体情景的个体,意境则是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的整体情境和氛围。因此要揣摩诗歌的意境须从解析诗歌的意象着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抓住意象及其特点,并反复揣摩体味作者思想感情,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松柏象征孤直、顽强、高洁,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五、掌握诗歌的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内容很多,常见的分析角度如:行文构思、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等。行文构思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一句一景的方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采用意象相加的形式。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等。描写又有白描和细描,如白居易、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王维的很多诗则善工笔细描。抒情又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中多用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等间接抒情的方式。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等。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极力渲染昔日之繁华,结句却落笔于今日之荒凉,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诗中的风格流派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寓深远,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闲适等。中心 http://www.studa.net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以上粗略地提出对诗歌进行阅读与鉴赏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学习多积累,在学习中陶冶情感,在读中获得深刻感悟,在品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中华古典诗词吟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孙克强;邓妙慈 文学与文化 2012/02
【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说课稿08-19
初中古诗鉴赏技巧06-26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12-03
古诗词赏析初中07-31
初中所有古诗词11-24
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09-02
初中古诗词教学反思10-03
初中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08-28
初中生古诗词赏析方法09-29
初中古诗分类集锦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