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精选12篇)
1.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一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程标准】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 大和 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 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 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 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 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 庄园 ,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 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武士 ”。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 源赖朝 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 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 幕府统治 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 武士阶层 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程标准】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穆罕默德 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传播:最初在 麦加 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 麦地那 ,建立穆斯林公社, 政教合一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 穆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 阿拉伯 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 伊斯兰教 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智慧宫 ”,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 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 阿拉伯数字 ”;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 西医 ”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 医学集成 》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二
什么是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师预先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情境设计、教学评价等,都是开放的、多元化的,而不是封闭的、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目的、选择、能力、兴趣等进行选择,并使之学习得到发展。
一、适当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调整,选择学生喜欢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并依据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开发、加工、整理,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感兴趣的例子引入,也可以让学生提供。
例如,在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把第一框内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现实生活中的“农村村干部选举”“知识竞赛”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列举出身边的涉及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例子,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从而转变学生对这一框知识“枯燥烦琐”“远离学生生活”的印象。
适当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程度,增强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热点、科技进步的联系,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与此同时,这种处理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关注社会生活,把生活探究和文化探究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自身对生活现实的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理念。
二、形成教学模式的开放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由度”,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活动,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是个别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既可以是畅言叙述,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时,因学生难以理解各学派的思想,我采用了师生合作同台演出的教学模式,化难为简,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难点。
案例1:师生同台演出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各国都想通过战争统一天下。在战国时期,各个学派对治国之道都深有研究,但作为各国的国君,又会何去何从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各个学派的观点。教室就是一个模拟的舞台,我们来进行一次表演,模拟一场上早朝的情景。我来扮演秦国的君王,四组同学分别扮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学者。你们在早朝会上展开了激烈辩论,试图说服我采纳你们学派的思想来治国,我会聘用有才华的学者作为秦国丞相。在早朝会上,你们要讲清楚两个问题:(1)你们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观点?(2)你们学派的主张对我治理秦国有哪些好处?其他学派又存在哪些不足?
教师:现今恰逢乱世,社会需要变革,寡人欲求能人为丞相来治理国家,辅佐寡人一统天下,听闻今日朝会,各个学派的学者齐聚一堂,寡人希望诸位爱卿能大展才华,讲述治国良方。不过,寡人才疏学浅,还希望诸位爱卿先介绍一下你们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他的主张。哪个学派愿意先开始?
学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教师:请这位爱卿说一下贵派的优点,其他学派又有哪些不足呢?
学生:儒家的优点是反对一切战争,和平环境更有利于国家发展。而道家却主张“无为而治”,如果这样的话,国家的治安不会很好。
……
教师:诸位爱卿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各家学派都各有利弊,寡人一时难以取舍,诸位臣子可有良策,能否结合各家观点来治理我大秦帝国?
学生继续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收获了知识,学习效果明显。
三、加强教学情境的开放性
美国学者杜威认为,思想最初从直接经验的情境中发生。思维的起因是原先情境的特点,思维不仅仅从情境中产生,它还要回归到情境中去。因此,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预设具有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要依据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来创设特定的境遇环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获得积极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内化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案例2:七年级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手工业、农业、商业和海外贸易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走进宋朝,切身体验一下当时的生活。请大家思考,如果你是大宋的子民,且你有选择的机会,你想从事什么行业?为什么?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掌握的课外知识,认真思考后回答问题。
学生1:我想从事采煤业,因为当时的都城汴京几百万家都用煤作为燃料,对煤的需求量肯定很大。
学生2:我想从事广告业,因为宋朝手工业部门已有了商标和广告的意识,从事这一行业肯定大有前途。
学生3:我想从事航海业,因为宋朝航海业发达,海外贸易范围广阔,我也很想到海外增长一下见识。
学生4:我想开个商铺,专门卖外国商品,因为宋朝政府部门鼓励从事海外贸易,货源充足,宋朝人肯定喜欢东南亚香料等海外商品,生意一定会很红火。
学生5:我考虑再三,认为还是务农比较好,因为宋朝引进了优良的水稻品种———占城稻,产量很大,在交完赋税后,应该能养活全家人,所以,我想务农。
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内容非常抽象,专业名词也比较多,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案例2是有关宋朝经济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学习热情高涨,有助于对宋代经济发展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开放性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做出多种解释和回答,引导学生产生更有创意的提问,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设计得越开放,就越能鼓舞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操作,助推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摘要: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展现生命活力、体现教学实效性,这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从适当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形成教学模式的开放化、加强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出发,进一步分析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从而加强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科学性。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开放,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3.九年级上册巩固练习 篇三
A.9∶1 B.3∶1 C.1∶3 D.1∶9
2.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 ).
A.1 B.1或5 C.3 D.5
图1 图2
3.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2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2,AB是⊙O的直径,弦AC,BC的长分别为4和6,∠ACB的平分线交⊙O于D,则CD的长为( ).
A. 7■ B. 5■ C. 7 D. 9
5.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的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的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获利最大,每床每晚收费应提高( ).
A.4元或6元 B.4元
C.6元 D.8元
6.若■=■=■≠0,则■= .
7.△ABC中,BC=18,AC=12,AB=9,D,E是直线AB,AC上的点.若由A,D,E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AE=■AC,则DB的长为 .
8. 如图3,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 =135°,P′A∶P′C=1∶3,则P′A∶PB= . 图3
9.某公园有2个入口和4个出口,小明从进入公园到走出公园,一共有 种不同的出入路线.
10.如图4所示,在△ABC中,∠B=4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在△ADE处,使点B落在BC的延长线上的D点处,则∠BDE= 度. 图4
1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m-1)x+m2=0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当x12-x22=0时,求m的值.
12.已知二次函数y=a(x+p)2+4的图象是由函数y=■x2+2x+q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 a(x+p)2+4的图象交于点A(1,n).
(1)求a,p,q,m,n的值;
(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 a(x+p)2+4在直线x=t的一侧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求t的最大值;
(3)记二次函数y=a(x+p)2+4图象的顶点为B,以AB为边构造矩形ABCD,边CD与函数y=■相交,且直线AB与CD的距离为■,求出点D,C的坐标.(答案见本期)
4.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竞赛 篇四
九 年 级 历 史 知 识 竞 赛 题
2018年1月1
2日
钟山中学2017—2018秋九年级历史知识竞赛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进化阶段不同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自然环境及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
D、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2、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
C、使用工具
D、集体协作
3、小李在他的旅游日记当中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应该是()
A、意大利
B、法国
C、埃及
D、伊拉克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
A、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5、西亚有一处弯月形状的地带被称为“新月沃地”,在这里诞生的文明古国是()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6、汉谟拉比制定法典是为了()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扩大疆域
C、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做到民主公正
7、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④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要原因是()A 成为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9、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要想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你会选择去()
A、埃及
B、印度
C、斯巴达
D、雅典
10、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11、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回日本的大和遣唐使,你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力劝他进行改革。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A、孝德天皇
B、裕仁天皇
C、睦仁天皇
D、明治天皇
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大化改新是由明治天皇主持进行的
C、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13、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西欧封建社会统治状况的是()A、“罗马非一日建成的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1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封建主日渐民主,完全由市民自由管理城市
15、马拉松长跑比赛由来与以下哪场战争有关?()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16、他们奔波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之间,搭起了不同文化的桥梁,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指的是()
A、中国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17、“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俄底浦斯王》
18、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19、在西亚已经出土数百万块泥版文书,它们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书是用什么文字记载的()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20、基督教产生于()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巴勒斯坦地区
D、小亚细亚地区
21、中东地区有一座城市极为敏感,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的圣地,这一城市是()
A、加沙
B、麦地那
C、麦加
D、耶路撒冷
22、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书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祇,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A、《旧约全书》
B、《金刚经》
C、《古兰经》
D、《圣经》
23、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24、2004年上映的史诗巨片《特洛伊》,其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根据你的了解,这部影片应当取材于()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哈姆雷特》
25、下列作品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神曲》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26、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指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
27、世界历史发展经历了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28、“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区……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所指的“新大国”是()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西班牙
2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C、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D、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30、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因为它()A、确立了共和国
B、改变了英国社会性质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3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B、废除王权 C、共和制代替君主制 D、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3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北美人民形成新的民族 C、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北美人民的抗争
33、美国总统的职权是由下列哪一法律文件所规定()A、《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34、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着我们的正义事业。”据此判断这场战役的名称和大约发生时间()
A、1775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B、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C、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D、1781年约克镇战役
3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三级会议召开
B、发表《人权宣言》 C、攻占巴士底狱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3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7、有人说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那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A、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B、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他颁布了《人权宣言》 D、他领导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8、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领导者是大种植园主 C、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D、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39、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40、“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光荣革命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D、工业革命
4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纺织工具飞梭的出现
B、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D、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4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B、《资本论》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长期的合作
43、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法国、美国完成工业革命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造 D、大机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44、关于工业革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展到欧美
B、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改变了社会面貌
D、汽车、火车相继诞生
45、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B、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造成了交通拥挤
D、造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国际格局
4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都是工作机
B、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可以带动工作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C、英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陆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47、“三角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环节是()
A、屠杀印第安人
B、贩卖黑奴
C、贩卖烟草
D、贩卖黄金
4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在下列哪些事件影响下而产生的()①美国独立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9、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50、如果你的同学想对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进行研究,你应该建议他查阅哪个国家的资料最可能完备()
A、英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法国 51、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林肯惊喜地对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位妇女就是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而林肯总统所说的“酿成一场大战”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西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朝鲜战争
52、如果你想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雏形的诞生地,你会选择()
A、巴黎
B、伦敦
C、华盛顿
D、莫斯科
53、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法令是()
①《宅地法》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4、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的人是()
A、爱迪生
B、本茨
C、福特
D、莱特兄弟82、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过程中,假如1892年,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去全力帮助俄国()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德国55、1910年,一位富有的英国冒险家想从英国到法国,你认为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A、坐船
B、坐汽车
C、乘飞机
D、过海底遂道
56、与原子弹的发明关系密切的科学理论是()
A、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分子运动论
57、“一战”爆发的根源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和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58、“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里的“师”是指()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牛顿
59、文艺复兴“前三杰”中没有()A.但丁 B.彼特拉克 C.仆伽丘 D.达.芬奇 60、“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出自()A.克伦威尔B.华盛顿C.普京D.拿破仑
61、在南美反殖斗争中急流勇退的是()
A.伊达尔哥 B.杜桑.卢维杜尔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62、“一战”中,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 63、“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出自()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马克思 64、“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的诗 A.拜伦B.裴多菲C.海浬D.雪莱 65、“扑向太阳的画家”是()
A.高更 B.塞尚 C.徐悲鸿 D.凡.高(二)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4—17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 :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
(1)材料一中这两个发现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4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哪一技术为“世界被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1分)
分别是:
条件:
(2)材料二中 “巨人时代”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请写出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4分)
核心思想:
(3)“巨人时代”的实质是什么?(2分)
实质:
2.(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曲》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它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恩格斯把它的创作者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请回答:
(1)《神曲》的作者是谁?(2分)
5.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篇五
第12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根据我国的文献记载,1世纪—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30多个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他们都是经由朝鲜半岛来到中国。
2.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编入织棉部、锻冶部等。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的幕府统治时期。
3.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对武士而言,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第13课 阿拉伯帝国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2.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宣扬安拉是独一真神,凡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决定。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如潮水舨涌出半岛。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他们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2.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方设总督,但税收与司法权直属中央。
3.从9世纪中叶起,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长达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6.浅谈九年级历史复习的策略 篇六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科学训练 构建网络 明确方向
一、科学的导入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入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入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二、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
有些学生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复习不复习差不多,到时候翻书找答案就行了。这种错误的想法如不及时纠正,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九年级历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这是不行的。师生之间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它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教学中以自身的知识魅力、言谈举止吸引他们,感染他们,让学生喜欢历史教师,从而乐于学习你所教的科目。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提出如下话题:“看过电视剧《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众人看,众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入新课的学习。
四、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研究中考命题方向,科学训练,对我们有效组织历史复习是非常有用的。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命题,无外乎这样几种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课改以后,命题开始变得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并严格按照考试标准进行命题。不仅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也侧重对运用能力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加强。
科学有效的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实到实处。但训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五、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初中世界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实际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历史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多,且跨越的空间大,要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能较快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纲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复习中国近代史,要抓住两条线索来理清知识网络:一是列强侵华屈辱史,另一条是中华民族反抗的斗争史。将知识点理顺、理清,学生就不会再孤立地记忆知识点,而是靠比较、联想等记忆法,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能力。
六、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特别是对分析题的指导。开卷考试的试题分为填空、改错、析图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五大类型。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这种题要求学生将历史基础知识记牢、记准,不要麻痹大意;改错题的训练一是注意平时易出差错的地方,二是指导学生理解考题的原意,要瞻前顾后,顺理成章;析图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这三种题型是着重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由于初中學生的逻辑思维不强,分析能力较弱,一做材料题就不知所措,我就指导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读出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包括材料的出处也不能放过;第二步,联想与材料中出现的时间、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解题,依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有层次地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大大提高。
7.九年级上册历史前四各单元知识点 篇七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知识点一,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苏美尔文明与古代巴比伦
(1)发源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城南部两河流域。
(2)向文明过渡:大约在公元前43,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苏美尔文明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
(3)建国: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2. 文明标志
(1)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个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
①颁布者,汉谟拉比,
②目的,励志的等级制度
③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作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生活,
注:《汉谟拉比法典》:他公开承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知识点二,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古代埃及
(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2)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
(3)最高统治者:法老
(4)权力:垄断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
2.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代表——金字塔
(1)建造的目的:显示法老的威严及其与天上森林的密切联系
(2)用途:法老的坟墓
(3)代表:胡夫金字塔
(4)地位:古埃及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古代埃及的高度文明。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知识点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 种姓制度:
(1)背景: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公元前2300年出现的哈拉帕文化。
(2)形成:大约在公元前至公元前1600年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了僧人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内容,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注:此外还有身份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实质:种姓制度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不平等制度。
2.佛教
(1)产生背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社会矛盾尖锐。
(2)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3)产生地区:古代印度
(4)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尊为“佛陀”和“释迦牟尼”。
(5)主张: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6)传播:汉代时传入中国,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地位: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知识点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1. 古代中国
(1)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发展: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逐渐衰落,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为当时实际上的三个相互独立的古代文化中心,并对其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长久和深远的影响。
(3)文明标志:甲骨文,民主政治等。
第3课,古代希腊文明
知识点一,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1.希腊城邦
(1)发源地:爱琴海地区。
(2)地理环境:仅在沿海和群山之间,有小块平原地带,山区土壤贫瘠,,,不适宜农耕。
(3)形成: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出现的国家,多是以一个城市或市政为中心,联合周围农村而成,因此被称为“希腊城邦”。
(4)代表:雅典,以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民主政治闻名于世。
2.雅典民主
(1)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2)表现
①除十将军的职位外,雅典各级官职,经由抽签的方式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雅典城邦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与城邦政治活动,雅典未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3)影响:它是古代社会的一个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局限性,广大妇女和外邦人奴隶不能享有雅典民主的权利。
注: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区别
①发源地上,东方是大河流域西方是海洋。②经济,东方以农业为主,西方以工商业为主。③政治特点,东方奴隶主专制统治,西方奴隶主民主政治。④对外交往,东方很少对外交往,西方对外交往比较繁荣,导致两者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
知识点二,亚历山大东征
1. 背景
(1)希腊的衰落,公元前五世纪晚期开始,希腊爆发了多次城邦之间的战争,长期的战争导致雅典和斯巴达损失惨重,走向衰落,
(2)希腊的灭亡,北方的马其顿人趁机南下,征服了希腊,
2.东征开始
(1)时间:公元前334年。
(2)重要事件: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
(3)结果: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4)影响
①消极影响,亚历山大的东征,是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②积极影响是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流与汇融。
知识点三,古代希腊文化
1.帕特农神庙。
(1)修建时间: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
(2)建筑构成:主体由精美的白色大理石建成,里面供奉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巨大神像。
(3)风格:古朴雄伟,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
(4)地位:古希腊大型建筑的重要代表,雅典卫城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2.哲学成就
(1)古希腊哲学家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知识点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 罗马共和国
(1)基础:罗马建城:时间,753年,人物,罗慕路斯——罗马的第一个王。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罗马人推翻了王的统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3)扩张:罗马共和国在统一意大利半岛之后,不断向周边扩张,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于公元前146年消灭了西地中海世界的另一强国迦太基,开始走上称霸地中海之路。经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和对埃及的战争,把共和国征服了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注:罗马共和国的全国基础是军事扩张,第一步是征服意大利半岛,第二步是称霸地中海地区。
2. 罗马帝国
(1)建立时间:年前27年。
(2)人物:屋大维,后被尊称为“奥古斯都”。
(3)建立标志:屋大维创立元首制
(4)发展:在屋大维的统治下,马帝国经济得到发展,政治相对稳定,国家进入一个持续200年之久的罗马和平时期。
(5)衰落
①原因:三世纪前后,自己衰弱,社会矛盾激化,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东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依然是罗马城。
③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知识点三,古代罗马的文化
1. 建筑方面:圆形竞技场和万神殿。
2. 法制方面:与古代希腊哲学一样,古罗马法律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天文历法:儒略历
(1)基础:古代埃及人创制的太阳历
(2)制定:公元前46年,凯撒对太阳历做了修改,制定了儒略历,
8.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八
1、1836-1848年,英国工人为了取得普选全而掀起了宪章运动,颁布了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1844年,德国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会,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4、《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解放而斗争。
5、1871年3月,法国巴黎的工人起义,反对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并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为了纪念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和狄盖特创作了《国际歌》。
7、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第十八课: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原因):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双方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导火线:1861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进程:(1)战争初期,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2)扭转战局: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为北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结果: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外国势力入侵。
4、1868年,以武士为首的日本改革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明治天皇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史称“明治维新”。
9.浅析九年级历史复习课有效性教学 篇九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学生只有熟悉课本,打好基础,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离开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是空谈。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从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概念,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如对于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可根据目录整理成相关的线索,在每个章节串线的基础上,再把整本书串成一条线索,让学生明白:世界近代史其实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实践证明,抓点理线,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和条理化。因此,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主线,就可以以线相串,从而做到“顺藤摸瓜”,记住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需注意的是复习课不是上新课,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我的做法主要是印发考试说明给学生,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详略得当。
二、专题复习,关注热点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一个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时难以消化、吸收。学生要真正掌握好基础知识,需要将其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使书本由厚变薄。方法是在复习时重新组合教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进行“纵横”联系,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归类为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这种把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就是历史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为此我的做法是为学生整理了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和世界近现代史专题,这些专题的整理为学生理清了复杂的历史,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合贯通,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凡是符合当前时代主流的重大时政热点,如国庆60周年盛典,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双百”人物的评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低碳经济等都可作为复习的重点。教师可充分结合考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实现重点、考点、热点相结合。
三、精编精练,培养能力
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精编练习,每周进行“实战演练”,然后根据演练结果讲解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探求命题的途径和规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1.选择题。如何准确快速地得出历史选择题的答案是一张试卷得高分的关键。因此教会学生做选择题时要经历三个主要步骤:①先审题干,分析题干时,注意其中的关键词;②再审题肢,认真推敲备选项;③推断备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要求是否相符。掌握了单选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对于解答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辨析题。2008年开始,辨析题由原来的6个错误18分变为3个错误18分,节省了考生的时间,但同时也加大了失分的可能,仍然是试卷中的容易失分题。答出判断的理由4分要拿到满分,一定要说清楚错误的原因,不能简单改错。
3.材料解析题。一般情况下都有三种设问方式:①根据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注意是概述,不是全抄);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回答;③不提材料和所学知识,一般会与前一问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应变,要么材料、要么书本,一般情况下,两者要结合。
10.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十
知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 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
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四、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11.历史九年级上册题纲 篇十一
步入近代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1、背景(原因):
(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14世纪中叶,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人文主义内容: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4、评价(性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5、意义: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6、代表:但丁(意大利):(1)评价:文艺复兴的先驱
(2)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3)地位: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达·芬奇(意大利):(1)地位:他与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
(2)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1)内容:这样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
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2)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原因(背景):
(1)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2)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东方国家古老神秘,富庶昌明,激起欧洲人的想象和向往。(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使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4)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5)中国指南针传到欧洲;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迪亚士: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在第二年(1848)到达非洲好望角。
2、达·伽马: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发现”美洲:
(1)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意大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发现美洲)。
(2)哥伦布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过程: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寻找亚洲,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意义: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四、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第16课
早期的殖民掠夺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背景(原因):(1)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
2、国家:
葡萄牙
西班牙
3、表现:
(1)葡萄牙:①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②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2)西班牙:①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国。②强迫印安人无偿开采金银
矿,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劳作。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背景:(1)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2)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2、表现:(1)17世纪,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
(2)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1)路线:英国商般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产品返回英国。
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概况:
(1)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入侵印尼的爪哇岛;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了中国台湾;在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17世纪下半叶,法国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
(3)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战争,最终战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2、意义:(1)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空难。(2)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原因:
(1)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王权专断,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2)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法在下”的基本原则。
(3)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二、革命的发生
1、原因:(1)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制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2)1628年,议会呈递《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矛盾激化。
2、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3、经过: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4、结果: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到克伦威尔手中,尊为“护国主”,独揽大权。
三、《权利法案》
1、背景:(1)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君主制,但权力受到限制。
(2)詹姆士二世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叫称“光荣革命”。
3、《权利法案》——巩固了革命成果
(1)颁布: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2)内容: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3)意义(影响):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2、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进程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1)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促进了北美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2、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4、爆发:1775年4日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建军——大陆会议:1775年5月,北美殖民地
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建国——《独立宣言》:
(1)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2)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3)地位:《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结束:1781年,在约克镇英将康华利率部投降。
胜利: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战争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6、巩固——1787年宪法:
(1)制定: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2)内容:①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华盛顿第一任总统)
(3)影响: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独立战争历史影响:(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旧制度的危机——启蒙运动
1、背景:(1)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旧制度)。
2、启蒙运动:
(1)内容:进步思想家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2)含义: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3)影响: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二、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
3、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4、发展:(1)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2)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5、初步胜利:
(1)1791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6、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7、高潮结束:罗伯斯庇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高潮结束。
8、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夺权:1799年11月,拿破仑
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新的政府。
2、措施:(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2)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3、建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4、战争影响:
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5、覆灭:(1)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2)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前提: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较早确立)
2、条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3、直接原因: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4、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珍妮机”)。
5、含义: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6、发展:
(1)蒸汽机:①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改进。
②1785年,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③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
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7、扩展:(1)火车: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铁路: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建设铁路狂潮,到1854年,建成铁路网。
(3)作用: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影响
1、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早第一个工业国家。
***
(1)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7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过程:
(1)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
(3)著作《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组成: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共产党宣言》
1、出版: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内容:
(1)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3)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4)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4、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第一国际
1、建立: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作用: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进行经济斗争。
3、巴黎公社:
(1)建立:1871年3月,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12.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十二
关键词:历史教材;图片;策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通过文字资料来还原历史事件,以达到扩展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枯燥,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大量的图片被编排进历史教材中,突出了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历史教材图片概述
(一)教材图片
历史教材中会出现大量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同时还能够将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和拓展,突出难点、重点内容,形象解释各种历史名词、历史事件等知识性内容的辅助图像,成为历史教材图片。
教材图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的图片、历史过程的图片、历史实物逻辑关系的图片。很多关于历史过程的图片和历史事物逻辑关系的图片在教材中出现,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三种形式的教材图片会交叉运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历史教材图片的作用
历史教材图片是有效表达历史知识的载体,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图片可以形象、简单、灵活地表达历史信息,直接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与历史近距离的接触,让图片真正发挥其特点和作用,为历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1.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习惯通过图画、实物等来认识和了解实物。对他们来说,在文字较多的教材中,图片是与众不同的,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去看它、阅读它、观察它。这些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
2.可以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帮助老师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图片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将图片灵活编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在观察图片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图片形成对文章的基础观念,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丰富想象力;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择部分教材图片进行解析,衍生出相关故事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委托学生讲故事,优化表达能力。
二、岳麓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中图片设计的特点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是根据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使图片和教材内容达到真正的有机结合,能促进历史教学的开展。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共有153幅图片,其中历史人物图19幅,历史情节图78幅,历史地图19幅,历史文物图28幅,数据图和漫画图9幅。与其他版本的历史教材相比,图片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采用了比较真实的历史图片,以主要文字内容为主,图片穿插围绕,整体上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
本册教材中的图片在教材设置又分为封面图片、单元图片、正文图片、课后图片四个部分。在设计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与教材重点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
历史教材中对重点内容的领会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与中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远的内容来讲。于是教材中关于重点内容的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对“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讲解中,应结合当代学生对科技与文化的理解,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学习古代科技与文化给当时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解教材内容的有效途径。
(二)教材图片加深理解
历史教学课堂上会遇到部分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介绍,史实也与目前的现代生活相距甚远,那么学生如果只通过浏览图片,是无法切身体会到历史知识的更深内涵,也谈不上进一步了解。教材图片的使用能够有效规避上述问题。例如,在工业革命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图片来认识工业革命及其背景,这样能使学生深刻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知识。
(三)抽象内容辅助解释的图片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需要对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分解才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因为这部分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表达较为深刻,需要图片的辅助解释才能有效理解。例如,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斯拉夫人的骚动,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三、历史教材中图片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针对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提出以下策略,希望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巧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语言文字导入方式,用图片导入在第一时间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例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法国的兴趣以及对这段知识的求知欲,把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就都集中在新课上、课本上,这样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慎选图片,突破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表明,刺激越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历史教材中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图片能帮助 教师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但是在选择引导学生看图片时要慎重选择,不要把什么图都引导给学生看,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重、难点,然后选择相应的教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才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片,要求学生读图,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技巧,注意每一个细节,抓取有效的信息。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中图片的不同,并对内容进行学习,在这样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利用地图,进行合理有效的复习
地图是历史教材图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与抽象的文字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看地图,教师根据不同的历史地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以利用地图分析大战的趋势,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达到复习的效果。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教材图片已经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图片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历史教学增加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刘连贵.有效利用九年级历史教材中的图片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213.
作者简介:田正树,男,1947年7月出生,沅陵县筲箕湾镇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历史理论研究。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推荐阅读:
历史试卷九年级上册06-16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研计划06-26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题10-28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06-16
2022-2023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07-03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专题10-2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07-15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07-20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08-06
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