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

2024-09-27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精选6篇)

1.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 篇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读后感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物联网)

班级:2011级2班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读后感

摘要: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总理国务26年期间,参与了人民共和国内政外交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战略决策,并组织领导实施,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文化、教育、科技诸领域,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反冒进、粮荒

从我记事起,经常听到长辈们说一个亲切而又陌生的称呼:周总理。周恩来是我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也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的影响,无论过去、甚至于将来恐怕再也无人能望其项背。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不过分。而今,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作为一个中国人也只能从这位伟人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中汲取点滴,以感悟这位伟人的迷人风采。而现在读了《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这本书,更是对周恩来这位伟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周恩来,字翔宇,是江苏淮安人,他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时,他动员工农商投身革命,自己深入虎穴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为抗日战争及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全国解放后,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他为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呕心沥血,操碎了心。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那宽广的胸怀,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忍辱负重、主动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周总理以高超而又巧妙的斗争艺术,对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的许多知识分子、党政中央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给予诚挚的关怀及帮助。为了国民经济能有效快速的发展,为了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富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把有限的生命完全的贡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他真不愧为一代伟人。

一、确立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我们的周恩来总理进一步阐明在国际关系中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特别是他在会议的补充发言中着重阐述的‘求同存

异’的思想,就是把社会形态的差异放在一边,在和平共处原则的基础上找共同点。而这种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亚非国家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在反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独立与和平、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同情和互相支持的可能性。并且亚非会议所取得的圆满成果,会议通过的对五项原则加以引申和发展的十项原则,都凝聚着我们周总理的大量心血。在会议上周总理进行了发言,他的发言对会议震动很大,成为与会各国代表关注的焦点。对于周总理的这篇发言,美国记者鲍大可是这样评论的:“周恩来选择了这个时候来发表他在亚非会议上最重要的讲话。他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他在长期静观之后,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忧解难、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从这一刻开始,究竟哪一个人的品质才能左右大局,就再也没有疑问了,那就是周恩来”。[1]是啊,正如鲍大可所说我们以有这样一位总理而感到自豪。

二、艰难的探索

正如我们所知,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就以急切的心情提出加快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的问题。然而,正是在探索中国经济建设速度的问题上,由于当时对什么是真正的高速度和怎样达到高速度,缺乏实践经验和科学认识,违反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盲目冒进,急于求成,从而导致“大跃进”的严重错误。而且,“毛泽东在会上连续几次严厉的批评反冒进,是南宁会议的气氛非常紧张。经过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和杭州会议,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的批评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他没有想到会把反冒进问题看得这么严重、批评的这么尖锐。1月19日,毛泽东同周恩来单独谈话。当晚,继续开会直至20日凌晨1时多。”[2]但是我们的周总理本着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精神,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没有申辩,而是检讨自己,并且承担反冒进的责任。我们要想我们的周总理学习,要懂得顾全大局,勇于承担责任。周总理说:“反冒进的结果损害了三个东西—促进会、农业四十条、多快好省,使一九五七年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了一些影响,基本建设也减少了一些项目,而最重要的是群众和干部的劲头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束缚,使我们建设走群众路线这一方针受到某些损害。”[3]

三、民以食为天

众所周知,1958年,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强迫命令、“共产风”为标志的“五风”严重泛滥,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1959年至1961年的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困难最突出、最明显的表现是,粮食生产大幅度减产,城乡粮食供应普遍紧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粮荒”。民以食为天。当时6亿多人口的大国一旦连吃饭问题都没有基本的保障,后果是不堪设想的。”[4]在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总理国务的周恩来总理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他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统筹全国粮食工作的全局,组织调拨粮食,果断进口粮食,并且下决心大幅度精简城镇人口,调整农村政策,实行粮食“三定三包”等,终于使我国度过了“粮荒”的难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亲自抓粮食工作,充分体现了他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极端负责的崇高精神,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为拥有这样的总理感到万分的幸运、自豪。

周恩来最让我们佩服的就是善于协调矛盾。周恩来认为“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他正是世人称颂的善于统一矛盾的人。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上,他总是着力去分析矛盾着的力量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求同存异,或存异待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他是一位创造性协调矛盾的大师。他多次解开难解的矛盾死结,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进入新格局。他多次调节党内矛盾,挽救党和国家于危局,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使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周恩来曾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为了民族的解放,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居魔窟而不惧,处险境仍从容。为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几十年如一日,日理万机,三更未眠五更起,紧张、不知疲倦在工作,以致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总理”。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他真正地成为世人钦羡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结束语

纵观周恩来的一生,我们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细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是因为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早期养成的读书、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善于处理矛盾的智慧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促成了他的成功。

合上书本,总理伟大的精神总是在我脑海里回荡,大会上震撼人心的演讲,久久在我耳畔回响。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是新世纪的大学生,当务之急是认真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自己为人民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并且及早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在一个个阶段里走好自己的大人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中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武生著:《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第68页

【2】 刘武生著:《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第123页

【3】 刘武生著:《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第123页

【4】 刘武生著:《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第203页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篇二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2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家天下”。(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4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人均土地减少,苛捐杂税,地主剥削;(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840年 英国 鸦片战争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广夏福宁上。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100万银元。两国协定贸易税率。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二、政治控制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天津,开放的陆路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3)扶植、收买代理人 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商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

三、经济掠夺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列岛。2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901年,《辛丑条约》列强允许在中国领土驻兵。北京使馆区,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近十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亿。禁止中国人成立、加入反帝组织。

四、文化渗透

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1844年《望厦条约》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翻译《地理大全》 编成《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救亡决论》

进文化的传播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治的机会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没有提到“君主立宪”,改革很不彻底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911年11月27日 广州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02月12日 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1912年 民国元年 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是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4.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5.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6.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扩张

(二)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占优势地位

(三)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境艰难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狂人日记》 鲁迅 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李大钊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5月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 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

导火索: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淞沪(平型关大捷)、忻口(太原)、徐州(历时最长)、武汉会战(战线最长)1938年3月 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

其它战役失败原因:客观,敌我力量悬殊;主观;国民党战略方针指导上的失误 初期作用:

1)是抗日的主力。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4)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5)“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6)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

1939年1月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成立“防共委员会” 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国共合作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百团大战。太原失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最先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1)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领先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A)A.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B.军事侵略与资本输出 C.政治控制与资本输出 D.商品倾销与政治控制 3.维新变法运动中,梁启超撰写的宣传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A.《孔子改制考》 B.《仁学》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大纲》

D.《钦定宪法大纲》 5.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C)A.中共二大成功召开 C.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

B.中共三大成功召开 D.国民党二大成功召开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B)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7.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党的(C)A.七大 B.六大 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四中全会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B)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B)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C.《和平建国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 10.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的真实意图是(D)

A.希望结束内战 B.希望国共两党关系恢复到政协协议的框架下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争取时间,卷土重来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A)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1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A.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B.清廷消极备战、积极求和 C.文官贪污、武官惜命

D.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

13.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D)

A.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4.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1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D)

A.1947年12月——1949年2月

B.1948年5月——1949年1月

C.1948年6月——1949年8月

D.1948年9月——1949年1月

16.中国共产党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西湖特别会议

1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A)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8.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C)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19.抗战初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关键区别是(B)A.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B.是否积极抗战 C.是否合作抗战 D.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20.在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土地法是(B)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的思想有(AB)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C.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D.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2.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ABD)口号

A.和平B.民主 C.富强 D.团结 3.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ABC)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

4.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ABD)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C.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这两类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D.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但解决的方法却相同 6.“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ACD)

A.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B.重工业是国民经济主体,轻工业是补充 C.国家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 D.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

7.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达到了(ABCD)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强占中国租界 C.强租中国港湾 D.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8.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ABC)。

A.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B.将反帝反封建与资产阶级并列 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9.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ABD)三个阶段。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准备 D.战略反攻 10.《共同纲领》在当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在经济领域实现的方针政策是(ABCD)。

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 C.城乡互助 D.内外交流 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BC)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1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总路线的表述(ABC)。

A.鼓足干劲 B.力争上游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三、辨析题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答:这是错误的说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正如洋务派那句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认为中国的落后完全是技术落后造成的,但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即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先进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国外的技术,加上中国的制度来达到强国的目的。这其实也

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只意识到了技术的落后,而没有意识到中国根本的问题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

2.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答: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于: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

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3.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答:正确。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 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4.“城市中心论”是适合我国实际的革命理论。

答:错误。“城市中心论”是中共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错误理论。它轻视农村重视城市,否认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幻想依靠工人在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这种观点完全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情况。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非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

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权利。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5.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答:正确。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会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6.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这一问题是片面的。表现在两个方面。正确的方面入侵加快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瓦解,给中国带来的先进的技术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入侵破坏了中国的稳定,对中国资源进行掠夺,有阻碍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变。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答:正确。表现在:

1.在全面抗战初期,积极号召抗日,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在抗战中在敌后率领抗日军民发起了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牵制

了大部侵华日军。

3.在抗战胜利前召开了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错误。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代表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建国后的政体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错误。客观原因是中外联合政府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四、简答题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1、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

2、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中外联合政府联合绞杀。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什么?

答:历史意义:它推翻了在中国统治已久的清朝。结束了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政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建立提供阶级基础。同时还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失败原因: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二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教训:

1、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全国绝大多数人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3.抗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4.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答: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心改造。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5.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6.十八大在总结长期经验基础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7.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民族资产阶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

②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及袁世凯出卖维新派。④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存在局限性。

8.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答: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9.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0.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答: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答: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答:(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五、论述题 1、13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广大青年发出了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号召。结合所学知识,论述(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2)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答:(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为1912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第一、关心政治、了解历史;第二、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第三、改变现状,不随波逐流;第四、甘于奉献,实现价值;第五、坚定信仰,坚持不懈。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4.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 篇四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姓名:

学年学期:2013-2014-02学号:

考试时间:2014-06-23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中,有一个八匹白马拉着两节火车厢奔腾的镜头。尽管这是艺术夸张,但马拉火车确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它最能说明。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B.当时蒸汽机车的制造水平太低

C.落后的意识是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

D.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腐败

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5.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6.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

7.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8.“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批红色城市的造就过程。下列地点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冈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遵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延安——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解决了党内问题

D.西柏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10.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确定为。

A.8月14日B.8月15日

C.9月3日D.9月9日

11.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双十协定》的签订B.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C.国民党“一大”召开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3.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15.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会议,其中关于会议主题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明确指出党在当前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A.打倒军阀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D.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诗言志,史铸诗。请将下列毛泽东诗句按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轨迹进行排列。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今天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A.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D.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5.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

A.富强B.民主C.科学D.自由

E.平等F.博爱G.敬业H.友善

三、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的要点。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四、论述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共25分。)

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列举一个历史事例,并阐述其经验教训。(13分)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2分)

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后所列各小题的要求,联系该材料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理论进行回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

历史虚无主义的“艺术”表征,简而言之,一谓“戏说”,二谓“割裂”,三谓“颠覆”。

先说“戏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戏说”历史在文艺界悄然生发,并逐渐蔓延流行,及至90年代以后甚至发展为“胡说”与“恶搞”,譬如将历史事件剥离特殊的历史语境肆意发挥,或无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功过与是非,无根据地冠以纯粹的想象,甚至玄想……于是,孔夫子成了修侠情圣,杜甫被“再创作”为杂耍混混,唐三藏成了花花公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相关文艺作品在嘻哈和狂欢中沦落为纯消遣和纯消费的对象;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被束之高阁,乃至荡然无存。

再说“割裂”。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选择,历史过程中充满了代表人民意志和历史发展要求的英雄人物及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然而,文艺界不乏有意阉割历史者,这些人或通过历史的碎片化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华民族的基本诉求;或以偏概全,即抓住片面和细节否定全面和整体,丑化、抹黑历史人物;甚至有意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以达到歪曲历史之目的。于是,辛亥革命被认为纯属错误,理由是它阻断了封建王朝创造“明主”、“盛世”的可能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被斥为农民起义的赓续,破坏文明进程的倒行逆施和反人性、反人道暴行;社会主义建设被描画成穷极无聊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改革开放”被概括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更有甚者,有所谓的作家、艺术家甘愿沦为亡国奴,认为倘使中国被八国联军或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至今,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和列强一样“富裕”、“文明”的国家。

至于“颠覆”,则主要针对一系列革命领袖、民族脊梁。正所谓灭人之国,必先毁其历史,坏其崇尚。历史虚无主义在某些文艺作品中径直表现为对中华民族历史人物的嬉笑怒骂、颠倒黑白。譬如它们无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澜的丰功伟绩,蓄意解构革命领袖的人格、放大伟人的小节,甚至捏造事实、混淆视听,竭尽诋毁诽谤之能事。再譬如它们将孙中山描写成窃国大盗,反之则片面夸大蒋介石的孝道,乃至将其描绘成真君子。在一些作品中,精忠报国的岳飞成了千古罪人,而遭人唾弃的秦桧倒成了“旷世良臣”。

——摘自《文学不能“虚无”历史》,《人民日报》2014年1月17日第24 版。

请回答:

(1)出现上述热衷于“戏说”、“割裂”、“颠覆”的电视剧(文学作品等)的原因何在?这些创作者所持的历史态度为何?(10分)

(2)我们青年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秉持什么态度?(5分)

2.材料:

2014年6月9日上午,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厄运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第2 版。

请回答:

(1)“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意义。(8分)

5.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 篇五

考试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姓名:

学年学期:2007-2008-02学号:

考试时间:2008-06-27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期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A.】

A.南京B.上海

C.武汉D.昆明

10.1997年召开的中共,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对者打√,错者打×,并将其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资政新篇》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陈独秀。

4.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6.1936年12月9日在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7.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8.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9.1978年底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10.1998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三、辨析题(对下述观点进行判断,并结合相关史实与理论,分析说明这些观点提出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枪杆子里出政权。

四、论述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结合相关史实,谈一谈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分析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条件,并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后所列各小题的要求,联系该材料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理论,进行回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一: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工人阶级是抗日的先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抗日斗争的主要参加者。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兵员来自农民,国民党军队中,农民出身的士兵也占大多数,就某种意义上说,抗日战争实

质上是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战争。……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工业界的爱国企业家为了不“以厂资敌”,冒着敌人的炮火,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把沿海工厂迁到内地……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文艺武器来宣传抗日、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各少数民族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也都投入了抗日斗争。……散居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万侨胞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行的30亿元公债中,华侨认购了11亿元。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P404-405。材料二:

在上海的抗美援朝运动中,群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体现在运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市共有120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赴朝手术队,700多名司机参加赴朝运输队,19000多名学生和9000多名工人参加军干校……在开展捐献和慰问活动中,上海人民主动向志愿军捐献113亿慰劳金(旧币)和11万封慰问信。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市捐献达8491多万元,折合战斗机566架,超过原计划70%,占全国总捐献3700架飞机的15.3%还多……为支援志愿军在前线作战,上海还开展了大规模的优抚运动,解决烈军属的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至1951年9月底,共有6710名烈军属实现了就业,10473名烈军属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

——张励《抗美援朝运动中上海的群众动员》,《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第3期。材料三: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爱的热流汹涌而至。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9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73.07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79.90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104.03亿元。其中民政部到账捐款18.15亿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到账34.23亿元,中华慈善总会到账5.50亿元。各省区市到账捐款200.79亿元。目前,捐赠款物仍在继续中。

这次灾难让中华民族再次紧密团结起来。从明星到普通民众,从民企到国企、跨国公司,纷纷慷慨解囊,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有人捐赠5000万元不愿透露姓名,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许多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

——南湖新闻网>>时政报道>>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2008-05-30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谈一谈你对 “兵民为胜利之本”这句话的理解。(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谈一谈你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口号的理解。(5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相关史实,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感想。(5分)

2.材料一:

中国在50年代所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只能是追赶型、防御型的。追赶型,即要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走过的现代化发展之路;防御型,即现代化的现实目标是富国强兵,通过现代化发展尽快提高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使国家不再受制于人。实施这种加速赶超的发展战略,需具备几大前提:一是要有一个集中统一、高效廉洁的强政府;二是需要加速进行内部积累,为现代化发展尽可能地集中配置和使用社会资源;三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下卷)——不可逆转的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P45-46。

材料二:

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是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农村改革三年见效,城市改革时间要长一些,三年五载也会见效。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公布后,人们就会看到我们全面改革的雄心壮志。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

——邓小平1984年10月10日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P81-82。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5分)

(2)结合材料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5分)

6.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小结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

A、中国当时的实力小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6.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D、干涉中国内政 7.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C)。A、《万国公报》

B、《民报》 C、《字林西报》

D、《新民丛报》

8.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9.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P27页)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10.到(D)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D)。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D)。

A、李鸿章

B、魏源

C、郑观应

D、林则徐

13.魏源在其(B)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

D、《盛世危言》 14.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B)。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5.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16.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D)最终是以“中国不败而败”的。A、中日甲午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美战争 D、中法战争 17.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8.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9.下列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C)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0.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B)。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 B、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 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21.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C)。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争取民主 22.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C)。A.关天培

B.陈化成C.冯子材

D.邓世昌 2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C)。

A 《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4.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25.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6、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中法战争和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 D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7、《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B)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B开创了中国近代 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C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探索出强国御辱之路

28..在(B)中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

29.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A)。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C)的势力范围。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

A军事侵略

B整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有(ABCD)。

A在中国投资设工厂

B在中国增设银行 C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

D夺取矿权

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ABCD)。A建立教堂,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B 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 C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 D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将下列哪些地区割让给日本(BCD)。

A海南岛B台湾岛C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D辽东半岛

5.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爆发了一场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的功绩有(ABCD)。A充分显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B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6.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租界的设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下列关于租界的说法,正确的有(ABD)。A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划定区域作为租界居留的地段

B西方列强在租界内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另外一套统治制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设立的租界仅集中于沿海城市

D租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中心基地

7.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但结果均告失败,主要原因有(ABCD)。A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国力强盛,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 B中国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不了解世界形势,落后于世界潮流 D文化观念陈腐,夜郎自大,虚骄夸诞 8.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BCD)。A农民领袖在运动后期腐化堕落

B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C受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的影响,运动中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 9.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有(BC)。A帝国主义之间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中国政府组织抵抗有力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CD)。A.宣扬殖民主义的奴化思想 B.进行文化交流 C.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D.摧毁中国人民的自尊

11、近代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C)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BC)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C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 D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3、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有(ABC)

A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

B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 C郑观应提出“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 D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三、材料题

(一)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刻分析。他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1)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认识这些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参考答案: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三)材料1: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2: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5(1)根据材料1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2)指太平天国运动。

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 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3)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

区别:①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②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四、论述题。

1.依据史实论述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1.军事侵略。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屠杀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如: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1895年《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1845—1911年,列强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16个城市设立30多个租界。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等等。)

2.政治控制。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利用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迫使清政府屈服并确立“借师助剿”政策,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的海关大权长期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海关的高级职务全部由外国人担任等等。)

3.经济掠夺。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如: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通商口岸达16个之多,在通商口岸依据特权实行殖民统治;帝国主义还在中国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大肆为侵略中国有理制造舆论,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某些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列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6 出版各种书刊,以宣传宗教信仰和介绍科学文化知识为名,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舆论,麻痹中国人民的革命意志。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还炮制所谓“黄祸论”论证侵略有理等等。)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诚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比如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口下被迫开放,与世界发生联系,从封闭中走出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发生解体,破坏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这些变化,只不过是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所带来的副作用,它远远不能抵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而且就其主观而言,外国侵略势力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把中国推入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长的扭曲和变态,正是受外来侵略影响的结果。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结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认识

(1)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3)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4)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5)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6)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B)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

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B)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的本质是(A)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 C、增强本国的实力

D、发展资本主义 8.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B)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9.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10.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D)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1.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2.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D.《四国志 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

A领导层的腐败

B领导层的内讧

C以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外敦和好

D全盘西化

1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B)

A戊戌政变

B北洋水师的覆灭

C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

D福建水师的覆灭 16.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的?(D)

A兴办民用企业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兴办军工企业 17.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18.维新派代表了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地主阶级 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的是(A)。

A、天津机器局 B、天津电报局 C、轮船招商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2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不包括哪一项(D)A.爱国救亡运动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C.思想启蒙运动D.消除了封建社会的恶习21.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D)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23.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B)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24.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25、《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实施为什么没有成功?(C)A.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

B.战争连年不断,未能实施

C.理想的不切实际 D.土地不足 26.1898年6月,(B)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A、康熙 B、光绪 C、同治 D、宣统 27.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共同特点是(C)。A.坚决反帝的姿态 B 坚决反封建的姿态C 以救亡图存为目的D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28、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西方的(A)A近代工业和技术 B政治制度

C政治思想 D军事理论

29、近代中国知识 分子的第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是指(B)A义和团运动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 30、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B)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占胶州湾

D《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反侵略精神表现在(ABC)A不承认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严禁鸦片

C在上海等地与西方侵略者进行正面交锋 D放弃“拜上帝教”这一与西方同源的宗教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意义表现在(ACD)A没收官僚地主的土地,削弱了封建的经济基础 B完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儒家文化被否定,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 D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3.洋务运动就目的来说包括(AB)A以“自强”为标榜的军事活动 B以“求富”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C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D已实行君主立宪为目的的政治活动

4.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BC)A中外合办B官商合办C官督商办D民办 5.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方案包括(ABCD)

A挽救民族危亡B立宪法 C设议会D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 6.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ABCD)

A领导集团内部存在宗派思想,破坏了团结,涣散了力量 B拜上帝会的宗教迷信束缚了革命群众的手脚

C一度实行的消灭家庭、取消商业等过火政策,引起群众不满 D领导层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农民阶级的(ABCD)

A狭隘性B保守性C自私性D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8.洋务派的下列行为应该给予肯定(ABC)

A学习西方的有益尝试B自强图存的种种努力C抵御外侮的进取精神D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 9.下列选项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BD)A.《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文件 B.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C.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未能冲破传统自然经济体制

10.关于《资政新篇》评价不正确的是(BD)A.它是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B.具有封建主义色彩和反侵略性质

C.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有积极意义

D.绝大部分措施得到实施

11.对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正确的是(ACD)A.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反映了地主阶级自救意识

D.给中国带来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2.有关维新运动兴起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CD)A.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

B.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洋务运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D.光绪皇帝取得了实权,支持变法

13.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BC)A.帝国主义的剿杀

B.其变法脱离了人民群众

C.遭到以西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D.维新派内部矛盾重重

14.下列刊物由维新派创办的是(BC)

A.《民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

三、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1:《厅大洪告示》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2:“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

材料3:规定: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问:(1)造成材料1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2)材2二出自哪部纲领?何时颁发,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3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要点:

10(1)答:①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②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③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

(2)答:1853《天朝田亩制度》,①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②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③设立“圣库”制度。

(3)答:《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二)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

(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

(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答案要点:

(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好捻军;为统治阶级解除外患。

(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三)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2: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3: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四)材料1 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

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共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以上材料并回答: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的这一提法,是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正确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将其辛亥革命时期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第二次伟大转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两大主力,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孙中山先生致力四十年的国民革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四、论述题。

试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不同探索并予以正确评价。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

(一)简要经过

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太平天国的失败,深刻地表明: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一)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在内外交困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一些官僚在被迫与西方交往(从事交涉和签订条约)的过程中,开始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希望通过局部的改革以“自强”、“求富”,阻止列强的进逼,产生“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逐渐从中国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这样便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洋务派。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中央机构,它的出现标志着朝廷承认“夷务”升格为“洋务”,其办事大臣奕訢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是洋务的支持者而不是实践者,洋务派的主要势力和作为都在地方而非中央。地方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堂等。

(二)洋务新政内容

洋务新政又称“同光新政”,是指购买洋枪洋炮轮船机器聘请洋人,雇佣外国军官,依洋法操练军队,用西法开矿筑路设厂建造,兴办航运,电报业,以及学习外洋科学技术,兴办船政,水师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活动。

(三)评价

1、意义:

(1)现实意义 洋务新政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铁路、轮船和电报等新式交通业,建立了近代化海军,这在外国势力频繁军事入侵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 进一步打开了学习西方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和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3)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运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他所建立的近代工矿、交通业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 14 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导致了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2、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不甘心国势衰弱,遭受外来侵略的命运而采取的一次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活动,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及自身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后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证实了这一点。

(1)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中国已经丧失关税自主权等种种主权,因此中国企业在生产销售和原料采购等方面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强大竞争压力。(2)封建势力的阻碍 顽固派的压制以及小农经济的限制

(3)洋务企业自身的封建性 主要表现在所有制形式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生产的限制上。

3、启示: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一)历史经过:

甲午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烈的社会动荡,把新兴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在以康有为为首的一群仁人志士的领导下,蔚然兴起。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订立,康有为在北京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之主张,请求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一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成为三年后戊戌变法的前奏。此后,康有为连续六次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之刻不容缓。终于打动了年轻皇帝的心。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力排众议,下达“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的一百零三天里,皇帝发布了上百条诏令和批示,朝堂之上一派革故鼎新的气象。新法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开办报馆、学会;经济方面,编制预算,整顿财政,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保护和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工艺创造和技术发明;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用西法精练军队;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提倡西学。

然而,新政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的仇视和反对。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志士。康、梁闻风出逃,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屠戮。这场被称之为“百日维新”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二)评价: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救亡运动,又是一次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它高呼“救亡图存”要求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观念,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主义的禁锢中获得初步解放,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所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在当时的中国,他们既无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无足够的政治实力。仅仅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试图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并于1908年颁布了(D)

A《临时约法》B《暂时新政律》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 2.1903年6月,(C)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D)。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B)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C)。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B)。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B)。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D),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20.1915年,(C)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D)。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A.辛亥革命

B.戊戌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C)。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A)。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25.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26.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仿行宪政”

27.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2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B)。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建国方略》 29.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

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30.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3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3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33.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B)。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张作霖 34.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C)。A.孙中山

B.黄兴

C.蔡锷

D.宋教仁

3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6、帝国主义在(B)签订后,对中国侵略方式由瓜分政策转变为较为温和的“以华制华”政策。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B)A保国会B中华革命党C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 38、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黄兴、宋教仁B陈天华、蔡元培C康有为、梁启超D章炳麟、刘揆一 3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B)A其产生晚于中国物产阶级

B其产生发展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C其产生晚于西方资产阶级 D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0.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ABCD)

A民族危机加深B社会矛盾激化C清政府的新政及破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 2.下列哪些组织是由孙中山组建的(BCD)A光复会B同盟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

3.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AB)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

4.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意义是(ABCD)

A打破了封建专制体制B推动了社会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D指明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5.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ABCD)A扩充军阀军队,建立警察特务系统B制造“宋案”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复辟帝制

6.以下对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是(AC D)A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B是过渡时期的政权

C有其局限性 D政权实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策

7.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着(ABC)展开了论战。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保皇 8.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ABD)

A无明确的反帝纲领

B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

C无民权思想

D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

9.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ABCD)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建立了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1.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ABCD)。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18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为什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 “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 19 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二)材料1: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答: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答: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三)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主义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 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 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3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案: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以土地国有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而旧民族主义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强调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得而私也”的共和国。而旧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解决办法,改变核定地价的办法,逐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另外,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3)孙中山认为,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必须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所谓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满洲专制政府,所谓政治革命就是要颠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两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满和反封建的双重意义。从政治革命的意义上说,革命绝不是单纯的排满,而是为了推翻满清的反动统治,而满清的反动统治,不仅是对汉人的民族压迫,更是对整个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因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所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四)材料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

材料2:辛亥革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国胜利了。武昌起义后各省几乎大都是“兵不血刃” “传檄而定”。然而实际上是悲惨地失败了。绝大部分政权都落在立宪派或旧封建军阀、官僚的手中。有的是发动反革命政变抢去的(如湖南),有的是请进外省兵力夺走的(如贵州),有的是采用阴谋办法谋得的(如湖北),更多的则是干脆一夜之间换块招牌,由清政府的“巡抚”改为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如江苏)。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3: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的不彻底性。试分析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1)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2)具体分析:

①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联系:

从产生来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经办的掠夺性企业,进而是清政府 洋务派集团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建立的官僚买办企业,最后才是私人资本购买机器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直接刺激下.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引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途径产生的,没有本国手工业发展与基础.更未经过工业革命。这正是中华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之所在。

从发展来看,作为国际资本主义附庸的中国资本主义,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又不得不紧紧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如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靠向他们乞食来求得生存。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②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

一方面,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大部分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封建主义的抑制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体质薄弱,始终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工业最初的民族资本家极少是由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大部分是由封建 23 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转化而成,其原始资本大都来源于前资本主义剥削——即封建剥削。有的资本家本身就兼营土地、高利贷等封建剥削并保有封建官职,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持着与封建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尽管农民阶级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但却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没有农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党人尽管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平均地权,但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之法:“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这种幻想在保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其实只是一种空想。而在实践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则根本没有制定出准备实施平均地权的任何具体政策。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依靠和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革命。因此,毛泽东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四、论述题。

1.试谈对三民主义(指旧三民主义)的认识

(1)三民主义的内容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

(2)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试图以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的纲领。

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它在同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列宁也曾高度赞扬:“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无论如何,孙中山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中华人民的幸福安定,我们应要珍惜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要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B)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C)。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C民主与科学

D民主与法制 4.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A)。A《新青年》

B《共产党》

C《民国日报》

D《工人月刊》 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C)。

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6.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

A、上海机器工会 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武汉工会 D、长沙工会 7.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B)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 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东 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

10.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B)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C)A.《新青年》创刊号上 B.中共“一大”会议上 C.中共“二大”会议上 D.中共“三大”会议上 12.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D)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二七”罢工后 D.中共“三大”

13、《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翻译者是(C)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李达

14.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5.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改组

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的召开

16.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D)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 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 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17.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D)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8.1925年5月,以(D)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浪潮。A.国民党一大 B.成立黄埔军校 C.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D.五卅运动 1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一些侵略权益是(D)

A.关税自主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汉口、九江英租界 20.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C)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21.国民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C)

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B.进行了北伐战争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的历史事件是(D)A.“四·一二”政变 B.马日事变 C.夏斗寅叛乱 D.“七·一五”政变 2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24.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A)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举行,(C)是一大的正式代表。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26、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C)

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27、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 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8、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B)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29、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其根本原因是(D)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0、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D)

A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B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C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1、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三大

32、关于中共三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

B决定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

C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具体规定保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33、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三民主义B反帝反封建C新三民主义D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34、下列哪项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B)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在三民主义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5、新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增加的最重要的内容是(D)A创立民国B节制资本C反对满清政府D反帝内容

3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不确切的是(A)A是中共领导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B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D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37、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C)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8.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C)。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份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3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C)。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试训政纲领》

40.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第一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是(D)。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1.北伐战争首先打击的军阀是(C)。

A.张作霖

B.孙传芳

C.吴佩孚

D.陈炯明

42.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

A.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B.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马列主义影响不大

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

4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44.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45.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A)。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ABCD)

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

C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E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2.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BD)

A防止封建帝制复辟 B反对封建军阀统治C宣传马克思主义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下列评价符合新文化运动实际情况的有(BCD)

A是近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使民主科学观念得到较广泛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D提出了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突出的要求包括(ACD)

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D取消袁世凯与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 5.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ACD)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6.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这场斗争的阶层有(ABC)

A爱国学生 B工人阶级 C商人 D地主阶级 7.五四运动与以往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ABC)

A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进行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斗争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ABCD)

A促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BCD)

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 10.关于中共诞生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C工人阶级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1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有(ABCD)A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战斗司令部 B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D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不同的主要表现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C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13.中共一大的内容包括(ACD)

A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 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C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14.中共二大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主要体现在(ACD)A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中国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

D中国革命开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6.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ABCDE)

A讨论了国民党改组的问题 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D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建立E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17、下列属于对中共一大主要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A陈独秀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D正式宣告了共产党的成立

18、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一次合作是由于(BCD)A两党的革命目标相同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D中共三大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三、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1)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①所谓 “主义”、“信仰”就是“理论”、“意识”。“主义”和“信仰”成为一种“力量”,体 30 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尤其是“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所以,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②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义”和“信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华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31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对比材料2和材料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比较材料2和材料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办法。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四、论述题。

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两大革命任务,这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辛亥革命,虽然帝国主义未

能完全吞并中国,但中国人民却始终未能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呼唤新的领导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②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国民党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在大革命失败后,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积极倡导、组织、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内战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完成,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必然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C)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C)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4.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5.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A)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C)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7.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8.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B)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9.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B)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0.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B)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战争和战略问题》 1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D)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1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D)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14.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B)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

15.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1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次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D)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C.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17.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18.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

A议会斗争

B群众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9.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D)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巨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条件

2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A)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1.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B)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大” D.晋绥干部会议 2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2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24、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B)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A、懋功 B、会宁 C、吴起镇 D、甘孜

2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文章是(C)。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6、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B)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7、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C)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主观主义 D、宗派主义 28、1938年,毛泽东在(B)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A、党的六大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大

2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

A限制富农B打击富农C中立富农D保护富农

30、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31. 党的(B)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3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是(D)

A.开展游击战争的尝试B.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C.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2.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政治和组织问题

34.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5.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6.1933年5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A)。

A.冯玉祥 B.董振堂 C.赵博生 D.蔡廷锴

二、多项选择题。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做出了如下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C)A实行人民战争 B主要斗争形势是长期的革命战争 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去农村,后占城市 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三个主要因素是(ABC)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农村革命根据地 D统一战线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BC)

A思想问题 B军事问题 C组织问题 D政治问题

6.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7.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它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2月

材料2:(1)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假如城市工人不起来,取得城市的政权,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大终难到长期的胜利。

——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6(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3: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的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什么?(11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9分)

答案: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政治异常黑暗,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①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②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④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①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②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四、论述题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曲折历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曲折历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党未能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具体革命纲领。一年以后,经过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初步认识,党的“二大”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导下,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方向。随后,中共三大基于对中国革命敌人异常强大、无产阶级单枪匹马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一现实国情的认识,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但是,在国民革命后期,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产生了错误认识,主动放弃对统一战线、革命武装乃至工农运动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味退让,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反动统治阶级相当牢固地占据着城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4、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正确主张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全党所接受的,从30年代初期直到党的遵义会议之前,“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同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中国共产党最终摆脱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革命经验绝对化以及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唯一正确性已无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求证,因为后来沿着这条道路走向了胜利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本身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初步形成。

3、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现实意义)

井冈山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我们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正是当年井冈山道路所揭示的伟大原则,也正是井冈山道路至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A)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B)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B),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 B、美英的支持 C、民族矛盾突出 D、中共的努力争取

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 A、要不要抗战

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

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

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 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

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

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

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

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有:(A)

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2、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C)

A、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扭转了当时战场上的颓废局面

13、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比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在时间上要短的主要原因(D)

A、日军失去了抵抗力量

B、中共军队数量的迅速发展

C、国民党军队有美国支持

D、借助了有利的国际形势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客观因素是(D)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美英等国的支持

C、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D、日本侵华目的不变

15、抗战初期,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是(B)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6、下列对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大反攻前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都是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前者主要集中在南方,后者偏重于北方

C、前者被大城市和铁路分割,后者包围着铁路线和大城市

D、江西和山西先后成为根据地的集中区域

17.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D)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8.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A)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张自忠

B.张治中

C.张灵甫

D.张发奎

19.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次会议(D)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赣南会议

D、洛川会议

20.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D)。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 22.在那次会议上讲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D)。A.中共八大

B.六届七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3.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C)

A.忻口战役

B.淞沪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枣宜会战 2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B)

A、8月15日

B.9月3日

C.7月7日

D.8月12日

2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队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D)

A、军事打击为主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纯粹的政治诱降

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6.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D)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27.1939年12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大口号,下列选项中不是三大口号的是(C)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坚持抗战、奋斗到底

D、力求向前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28.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C)

A中共七大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遵义会议

29、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A土地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

C减租减息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1、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 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3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B)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

3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B)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D争取民主,废止国民党***

34、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D)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B)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

36、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C中共坚持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D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36.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败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美战场

37.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C)。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群众路线

D.党的建设 3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根本前提是(A)。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倡仪和平解决

C.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D.英美支持蒋介石在中国继续掌权

38.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国共产党(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C.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B)。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40.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的国家是(C)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内容(ABC)

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整风运动

2.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没有取得胜利的战役是(BD)A.台儿庄战役

B.枣宜会战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ABCD)

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B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4、正面战场连续溃败的主观原因(C D)

A.日军强大

B.我方力量薄弱 C.没有采取积极的防御方针

D.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5.下列哪些属于日本的侵华政策(ABCD)

A.以战养战

B.以华制华

C.思想统治

D.三光政策

6、.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ABC)

A.反对华北自治

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下列哪次战争是发生在抗战防御阶段(ABD)

A.徐州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8.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有(ABD)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9.抗战相持阶段在面临团结抗战局面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共提出哪些口号(ABC)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ABC)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资产阶级

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ABD)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上层小资产阶级

D地方实力派

12、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BCD)A《论持久战》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13. 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的内容有(ABD)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

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材料1: 这个宣言是一个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本应早日发表,还是七月四日起草,七月十五日就交付国民党的,可是推迟了两个多月才发表,然而宣言的基本精神是没有损失 43 的。这个宣言不但将成为两党团结的方针,而且将成为全国人民团结的根本方针。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其基础。

材料2: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3: „„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在国内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之下,而一致努力。共产党人既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军事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引自《蒋介石对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谈话》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宣言的提出到发表中间至少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影响国民党集团?(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3)分析材料三蒋介石的谈话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发生了“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也影响英美在华的利益。

(2)“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为团结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实现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说明在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共的真诚努力的敦促下,蒋介石表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二)材料1: 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郑重宣布:“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2: 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抗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华民族既已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材料3:1937~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的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3)材料三说明了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表示遵守三民主义,是率先举起抗日武装旗帜的政党;抗战爆发前,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磋商;七七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要灭亡中国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也影响英美在华的利益;国民党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表示以民族利益为重,抵抗暴力,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3)两党有着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外敌入侵之时必须合作。抗战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多次进行谈判和亲密接触。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共竭力维护合作是统一战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四、论述题。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③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2)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①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

②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③1937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这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国共合作最终形成

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两党开始在军事上进行合作。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

(2)它是以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严重地威胁着英美的利益,于是英美与日本的矛盾就日趋尖锐,由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转变而采取支持中国对日抗战。另外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中国抗战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可见,当时的国际环境总的来说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的。46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国际方面当时都重视国民党,援助国民党,轻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这就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不利于国内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也阻碍了人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抗战后期,美帝国主义公开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进而独霸中国。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党既要积极利用国际上的有利因素,发展扩大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同国际上的消极因素进行坚决斗争。

2、试述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批判日本右翼分子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反动思潮。答案要点:

(一)从“九一八”到“七七” 日本发动了侵华的战争的历史过程。

(1)关于“大陆政策”: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确定的基本国策。

(2)关于田中奏折:1927年6-7月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和依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方针。

(3)关于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以之为借口,悍然发动了入侵中国的战争。这正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4)关于一二八事变:吞并东北后,为了转移国际公众的视线,更为了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其占领东北的既成事实,日本帝国主义又于1932年1月28日,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点燃了战火,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5)伪满洲国的建立与侵略的继续扩大: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代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3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侵略,吞并热河省。

(6)关于华北事变:1935年,由一连串事件构成的华北事变的发生,实际上已将中国的华北地区变成了任由日军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这就为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铺平了道路。

(7)关于七七事变:1937年,为了摆脱日益迫近的新的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极力扩充军备,决心从战争中寻找出路。1937年7月,近卫文靡组阁,采纳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关于“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的建议。于是,制造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

(二)批判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反动思潮。

史实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其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罪恶的侵略行径。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铁案。但是,至今日本朝野上下的一部分人,仍然顽固地坚持错误立场,不肯深刻反省当年军 47 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甚至完全否认历史,企图以“修改教科书”、修改《和平宪法》、参拜 “靖国神社” 等倒行逆施,为侵略战争翻案。

对此,中国人民,以及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爱好和平、主张正义的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是断然不能容许的。对于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反动思潮,我们必须予以坚决回击。对于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复活军国主义的活动,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有力的遏制。

3.试评述国共两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国国民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最为客观的态度,是分阶段评价。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阶段:1931年9月——1935年上半年(即九一八事变之后到华北事变之前)这是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时期。这一阶段,其政策的主体是对日妥协,核心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不抵抗政策的推行,直接造成了东北全境的迅速沦亡,使日本侵略者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的一系列侵略行径肆无忌惮,侵华范围、规模日益扩大。

第二阶段:1935年下半年——1937年7月(即华北事变之后到七七事变之前)

这个阶段,是国民党政府着手准备抗战的时期,其总政策由不抵抗主义向抗战转变。但是,这一政策带有明显的两面性。直至西安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始终没有放弃“先安内、后攘外”的错误方针。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即全民族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这是国民党政府及军队正面抗战阶段。从1937年7 月到1938 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一系列大会战,顽强地抵抗了日军的正面进攻。

这一时期正面战场的作用:从军事上看,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军队处于全国抗战的主力地位,对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用“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也为沿海地区部分工厂、学校的内迁和大量财富的转移赢得了时间;此外,还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游击战略的实施,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底(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是国民党抗战逐渐走向消极的时期。这一时期整个国民党战场的作战,在全局态势下呈收缩状,抗战积极性明显减弱。与消极抗战相对应的,是国民党的积极反共。制造了晋西事变和皖南事变,相继掀起反共高潮。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也对全民族抗日战争起了破坏作用。

第五阶段:1944年初——1945年8月(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

这个阶段,是国民党从基本不抗战到抢夺胜利果实的阶段。进入1944年后,国民党战的消极性达到了顶点,出现了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从1945年春天开始,国民党又由消极避战,转向了积极反攻,但已是为抢占地盘、争夺受降权而战了。

(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十四年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下各点应详细说明一下)

第一,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如东北抗日武装,抗联。)第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如一二九运动。)

第三,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八一宣言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第四,推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如全面抗战的路线,《论持久战》)

第五,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特别是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

第六,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这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七,采取正确的方针,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决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广大的中国人民由于在实践中逐步看清了这一点,而进一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时期得到大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为党在抗战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是(C)。

A国共内战的爆发 B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 C国民党限令撤销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D蒋介石集团制造一系列血案 3.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C)的口号。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4.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B)。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D.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A)为起点,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A.中原解放区 B.华北解放区 C.华中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6.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C)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A.陈毅、粟裕 B.陈庚、谢富治 C.刘伯承、邓小平D.谭震林、许世友 7.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8.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9.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0.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D),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议》 D.《五四指示》 11.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12.解放战争期间,台湾人民反抗国民党暴政的重要活动是(B)

A.五二0运动 B.二二八起义 C.一二九运动 D.一二一运动 1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B)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14.1949年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其真实意图是(D)

A.希望结束内战 B.希望国共两党关系恢复到政协协议的框架下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争取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C)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6.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C)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

17.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B),向全中国人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

A.《论联合政府》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8.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C)。

上一篇:股权期权协议书免费下一篇:背诵新概念英语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