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

2024-10-19

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精选8篇)

1.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 篇一

“信息技术导论”报告册

(2021)

姓 名: 王 昊

班 级: 软国2103班

学 号: 20212251022

课序号: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填写说明

一、本页“填写说明”打印时可删除。报告册内容可以打印,也可以手工填写。

二、每位选课同学一式一份,不得抄袭。

三、每个专题报告按照授课老师要求填写,每次1,000-2,000字,页数不够可自行添加。

报告一题目: 计算机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谈到计算机,大家想到的也许是我们所用的电脑、手机,可计算机远远不止局限于这两个方面:小到手表,中到日本家庭中的马桶盖,大到工厂中使用的大型检测仪……这些都属于计算机的范畴。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1]是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

计算机最广泛的应用应该就是在数学物理领域的计算以及IT行业编程技术的使用,这两项在计算机领域的占比也十分巨大。

计算机除了我们熟悉的应用外,在各行各业中其实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铁路信号安全领域,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在列车车载设备中有一种能够接受其他车载设备提供信息的安全计算机,与此同时其根据列车参数、线路参数、行车许可、临时限速等信息生成目标-距离模式曲线,采集列车速度信息并与目标曲线进行对比,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输出制动命令,可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行驶。

而且,陕北油田录井[3]中也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应用于该领域的计算机完美地实现了数据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作用,该系统可以对钻井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存储、实时现实和处理。

计算机的应用在办公室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从一般角度来说,若是不具备计算机这一先进的科学设备,办公署处理的工作任务就是将各种文件的存档、修改及起草的具体内容书写在纸上面,这样不仅处理起来麻烦,而且所占的保存地方也很大,不利于节省空间。而在上世纪末加入了计算机的应用后,数据不仅能够安全的保存、能够对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还可以无损失、低性价比地对数据进行迁移。

此外,计算机还在农业中建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开通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在动画领域的三维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医疗医学方面也需要计算机的辅助;疫情期间全中国范围内实现的线上教学或者说是远程教学也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充分体现;最后21世纪新兴的网上购物,快递业务等也有计算机应用的身影……这些都对我们人类生活方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在当今时代就已经发展的如此迅速,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一定还会有更多作用,会应用与更多的方向与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3个方面:

1.智能化

智能化是计算机毋庸置疑的一个趋势,计算机的智能化必然要求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其中Numenta公司2009年推出 1.7版本的Nu— PIC智能平台正在努力实现智能化,未来将有一个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计算机网络[5]。而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推进的 ‘3网融 合’[6],要实现电话、电视、电脑功能的融合,而随着网络智能化的发展,我们将可以把家庭中的所有不同电器合并在一个系统平台下进行管理,这将大大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今,人们对于新业务的需要,并不是从现有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条件出发,而是对信息社会服务的发展需求出发,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在今后得到越来越迅速的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于高移动性、高灵活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7]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那么具有深度学习和自动处理功能的人工智能(Ah Artificail Intelligence)技术[8]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将成为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2.实用性

在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可较好地运用计算机来准确快速地获取本身需要的各种完整真实的信息,例如[9]生产中的自动化管理、辅助设计以及教师开展的网上教学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

3.广泛性

在人类生活中日渐富裕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更加迅捷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能够让全世界的用户享受到快速,方便的计算机技术,例如[10]人们利用电脑直接进行网上购物学习和工作。计算机已经在逐渐深入到商业、经济和政治等的各个领域中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只会越来越普遍的被使用,并且计算机会朝着智能化,实用性和广泛性三个方面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世强.浅析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J].科技风, 2010(16), p.214-244.[2]李夏,丁欢,任喜国等.铁路信号领域安全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9, Vol.28(11), p.59-64.[3]吕志刚.陕北油田录井中计算机的应用与探索[N].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4-30, Vol.24(2), p.96-98.[4]江豪.现代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7, Vol.43(14), p.48-49.[5]谢建民.浅析计算机网络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 2013(5), p.137-138

[6]林建国.探讨计算机未来发展的趋势[J].魅力中国, 2019(51), p.392

[7]康仲元.计算机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探究[J].魅力中国, 2017(3), p.64-65

[8]熊峰.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技术研究[J].企业导报, 2015(8), p.71-71

[9]徐磊.浅析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网络系统[J].信息通信, 2018(3), p.191-192

[10]贾奇.基于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 2017(6), p.237

报告二题目: 算法好与坏的评价

算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那么针对于某一项任务的某一算法,它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是简是繁我们该如何评价呢?

算法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只有在针对特定的某一领域来看不同的算法由不同的使用价值,又不一样的作用和效率。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总会以新代旧,会有更好更优的算法出现,然后对比新旧两种算法的解决效率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后最终得出最适合该项目的算法。

不同领域对于算法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在虹膜分割领域[1],虹膜分割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虹膜识别的精度。第1种就是直接评价虹膜分割的效果,通过将标记过的虹膜掩模与预测得到的虹膜掩模按照某种指标进行比较;第2种就是间接进行比较.由于虹膜分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虹膜识别,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虹膜识别的性能来间接得到虹膜分割算法的性能指标。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期刊[2],对期刊进行更合理客观的排序,我们在对期刊进行排序分析时,应采用以影响因子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多种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算法才称得上好。

面向林地信息提取的Pleiades一1影像融合算法[3]需根据应用的具体层次选择融合算法,在有林地层次的信息提取中Pansharp算法较为适宜,在森林类型信息提取则采用Gram-Schmidt更为有效。

在K-means算法解析元素含量的实验[4]中实际影响期望输出的输入变量个数要远小于荧光谱图对应的道址数值,并且大量的输入变量和较多的隐含层个数会延长运行时间和降低精准度。基于划分的K—means算法作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分 析方法。能对大量相似性高的数据进行分类,从而做到降维处理的算法才是能投入正常使用的算法。

随着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5]的广泛研究,专家提出一种基于多参量决策的算法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依据现有的算法评价的各项指标为基础,采用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建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评价体系,然后采用各层次之间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比例方法,确定判别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根据归一化计算得到算法性能评价值,实现算法性能的有效评价。

在干旱区Landsat 8全色与多光谱数据[6]的测绘中可以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或同一传感器的不同波段所提供的光谱、空间以及时相信息达到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保持多光谱特征及识别目标地物的目的融合之后影像的视觉效果和清晰度均达到标准。

此外,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评价125I粒子植入术后CT图像[7]、混沌信号降噪算法评价准则研究[8]、高光谱图像融合算法研究与进展[9]等领域都有类似的算法评价体系。

说完算法评价体系,最后列举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人们所使用的算法[10]:穷举法,将所有可能的方案都一一测试,找出其中符合指定要求的;递推法,所谓“递推”,是指在前面一个(或几个)结果的基础上推出下一个结果;迭代法,一个流程中嵌套着此流程的一种计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王财勇,孙哲南.虹膜分割算法评价基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 Vol.57(2), p.395-412

[2] 聂晓,张弢,丁玲玲.期刊排序计量学算法评价[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4-12-11, Vol.35(10), p.82-84[3]林雪,彭道黎,黄国胜等.面向林地信息提取的Pleiades-1影像融合算法评价分析[J].测绘工程, 2016, Vol.25(11), p.18-24

[4]黄凯,钟文义,罗超等.K-means-WNN法解析EDXRF中Fe、Ta含量算法评价[J]He dian zi xue yu tan ce ji shu, 2018, Vol.38(4), p.587-591

[5]肖勇,王雅倩,何恒靖等.一种多参量决策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评价模型[J].Dian ce yu yi biao, 2020, Vol.57(15), p.26-70[6]杨丽萍,马孟,谢巍等.干旱区Landsat 8全色与多光谱数据融合算法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 2019, Vol.31(4), p.11-19

[7] 韩佳悦,孙连鑫,沙琳等.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评价125I粒子植入术后CT图像[J]Zhongguo yi xue ying xiang ji shu, 2018, Vol.34(7), p.1090-1093

[8]刘云侠,王克生.混沌信号降噪算法评价准则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31), p.194-195

[9]张筱晗,杨桄,杨永波等.高光谱图像融合算法研究与进展[J]舰船电子工程, 2017,Vol.37(1), p.27-31

[10]张俊.C语言基本算法举例[J].现代计算机:上下旬, 2013(22), p.42-45

报告三题目: 5G中的大数据

在21世纪,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日益加速的现代生活,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在4G网络逐渐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下,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确立成为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目标,为了满足未来强大且密集的数据流动和增长速度,必须不断增加新型业务的开发和使用,开发新的产品,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已朝着 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方面进行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4G,频谱利用率提升和性能提升显得要优秀很多,资源利用率和传输速度效率等均要比4G移动通信技术高出许多,用户的体验,无线覆盖,传输延时等等均能够有显著的改善。并且5G技术还能结合许多现有的领域,与之充分交融,充分发挥5G技术的优势[1]。

然后谈到5G中的大数据,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和相关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数据应用的特点是将海量信息和社会应用的有机结合,因此必然引起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革。5G大数据的出现必然会带领一大批技术和模式的深刻改变。

5G通信网络中涵盖大量且种类多样的数据[2],对数据收集、传输、存储、查询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数据技术中也涵盖较多的技术形式,包括数据挖掘技术、移动云计算技术等。大数据网络架构具有网络数据中心,该中心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为信息的有效传递提供支撑。大数据技术可以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对数据的处理更加方便快捷,对数据读取和储存的效率都能升高好几个档次。

5G中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比比皆是。比如在5G智能医疗应用场景[3]中,结合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需求,面向医务人员的远程会诊、远程示教、移动查房场景是医疗信息化的刚需场景,基于5G网络,可进一步提升该类场景的体验,是5G落地医疗行业的重点场景。又如5G+大数据对智慧城市的赋能[4]中,城市智能体系的建立需要2个重要的技术基础,一个是连接能力,在城市运转的时空轨迹上实现人与物的全方位连接;另一个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海量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实现实时运算并提供智能化决策结论。这些技术都需要5G+大数据的支撑和帮扶。再如5G+大数据在社会感知中的应用,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有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环境、公共卫生等。在此基础上,郑宇等[5]提出了城市计算(urban computing)的概念.利用包括5G大数据在内的城市多源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并解决城市运行中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浪潮的带动下,数据的益处和价值日益凸显,大数据的关键技术,从数据的可采集度、海量数据的并行计算能力到数据算法的预测能力,都在快速提升,使得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融合应用不断拓展。

5G带来大数据,带来人类大协作,并促进社会最终进步。

参 考 文 献

[1]陈秀娟.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7, Vol.19(7), p.4-5

[2]林和宗.大数据技术在5G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6), p.183-184

[3]闻磊,张海涛,陈力.5G智慧医疗应用场景研究广东[J].通信技术, 2019, Vol.39(7), p.21-55

[4]朱常波,程新洲,叶海纳.5G+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J].邮电设计技术, 2019(9), p.1-4

[5]张正泽,毛栋.5G与大数据在社会感知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19, Vol.21(5), p.97

报告四题目: 水下敏捷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预测

水下机器人是21世纪新兴的一种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技术开发、资源采集等一系列任务的新型科技。地球的海洋约占总面积71%,可见海洋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作为一个沿海大国——中国,我国近海浅海面积占80%以上,这对于水下资源的开发更为方便和快捷,必须要加大对水下敏捷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力度。

海洋,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用上,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

所谓水下机器人,就是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能潜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又叫做无人遥控潜水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下机器人开始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因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日益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同时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当下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已延伸到对市政饮水系统、排污系统、水下电缆、管道、海洋输油管道的检查,水利系统的水电站、船闸、大坝的检测,修船厂的船体检修、水下锚、推进器、船底探查,水下搜寻、海上救援工作以及水产养殖的观察、网箱检查等诸多领域[1]。

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水下机器人的开发和起步落后国外有 30 年之久。因此,国内的许多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化,也没有发挥出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在国际上进行比较还有很大差距[2]。

国际上的海洋强国对于海洋资源的争夺和开发,以及对于水下机器人的研制,迫使中国也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追赶国际进度。后来就有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走上国际合作的阶段,最具标志性的有三台设备见证了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

1、在国防和军事方面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水下敏捷机器人产业。在国外非法在我国南海开采石油及我国对南海资源愈加重视的背景下,NHSY981、奋进号、兴旺号等自主研发的深海钻井平台制造成功[3],并到南海进行开采,对 ROV 的需求日渐扩大。在从浅海走向深海的海洋活动中,ROV 占据了重要位置。

2、为发展海洋经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水下机器人。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许多国家都把重点放到开发海洋经济上来并且成功得到了巨大的收益,21世纪初我国众多企业纷纷效仿海洋经济模式,符合时代趋势的做法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因此水下敏捷机器人的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尤为被看好。

经专家预测,在多水下机器人的编队控制[4]、水下机器人航道安全监测[5]、水下机器人推进器故障信号诊断[6]等方面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多ALlY技术[7]在军事上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潜在 的用途很大,也是当前的一个发展方向。加拿大的ISE公司,曾利用DOLPHIN潜水器研究过3个AUV 和8个AUV的协同控制技术,美国新罕布尔大学也研究过两个AUV的协同控制技术,并在湖中进行侦察演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ea Grant’S AUV 实验室,引日本东京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高级海洋系统实验室(Advanced Marine Systems Laboratory)、美国伍慈侯海洋学院(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等研究院所联合提出了多水下机器人协作海洋数据采集网络的概念,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由于在探测技术、工艺水平、综合显控、综合导航与定位等技术上存在的差距较大,致使国产水下机器人的大多属于实验阶段,没有成型的商业化产品。目前,国内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客户许多是购买或租借国外现有产品,不仅价格高、配套服务难,而且有些产品并不适合中国海区的使用特点,机动性、抗流能力及作业能力都显不足。有差距就有市场,中国水下敏捷机器人产业市场应该要朝着探测技术、工艺水平、综合显控、综合导航与定位、军事国防战略等方向发展,相信再过不久中国水下敏捷机器人市场就会被完全打开,造成成顿的经济回馈。

参 考 文 献

[1]裴文良,郭映言,陈金山.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及其应用[J].申龙制造业自动化, 2018, Vol.40(4), p.105-119

[2]于海.海洋强国需要水下机器人[J].机器人产业, 2017(1), p.42-45

[3]韦荣伟.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及前景[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2), p.175-176

[4]刘瑞轩,张永林.多水下机器人编队控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9, Vol.47(2), p.349-353

[5]张阳,陈晨,张一等.水下机器人航道安全检测应用设计[J].Ren min chang Jiang, 2019, Vol.50(6), p.1-5

[6]水下机器人推进器故障信号诊断徐高朋;李硕;曾俊宝;李一平计算机仿真, 2019, Vol.36(7), p.296-327

[7]李晔,常文田,孙玉山等.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发现状与展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7(1), p.25-31

报告五题目: 了解软件工程设计模式及应用

软件工程的设计模式就是指解决某一类相似问题的方法论。某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在软件系统的设计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设计模式。每种设计模式都包含4个要素,模式名称相当于模式的助记符。问题描述了模式的使用场景,即模式可以解决的某种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描述了针对特定的设计问题,可以采用怎样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的组成成分、各成分的职责和协作方式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效果描述了特定模式的应用对系统灵活性、扩展性、可移植性等各种特性的影响,它对评价设计选择以及对模式的理解非常有益。

设计模式针对面向对象的代码设计,进行经验总结,整理成一套在编程领域被反复运用、为大多人知晓的代码设计方法,并 且进行分类。我们使用设计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重用代码,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同时,使用设计模式开发的系统,其 代码更具有可读性,容易被人理解,代码可靠。在我们开发项目时,根据项目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适合的设计模式进行运用,可以极大促进系统的开发[1]。

一般而言,软件的设计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2]:

1、模式名称

2、问题

3、解决方案

4、效果

设计模式使设计人员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改进或复用以往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将已被实践证明的技术表示成设 计模式也会使新的系统开发者更加容易理解其设计思路。设计人员只要搞清楚设计模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收那些蕴涵在模式中的宝贵经验,对面向对象的系统有更完善的了解。

设计模式最早是在1990年由ErichGamma等程序员提出,灵感源自从建筑设计领域,进而引入到软件工程开发中来。在传统的编程领域,模式方案众多,多达二三十套,每一种都包含特定的思想与智慧,使复杂的场景简单化[3]。

软件工程常见的设计模式有以下几种:

1、门面模式(Facade)

2、适配器模式(Adapter)

3、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

软件工程的设计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例如软件设计模式在 Symbian开发中的应用[4]里,该语音应用软件集合了当前智能手机用户所需要的语音拨号、短信到达语音提示及内容读出、来电语音提醒等功能。根据软件的特点以及功能实现的需要,在设计时,主要在结构上采用 了 MVC结构模式,在调用底层音频硬件驱动功能时应用了 Adapter模式以及在程序消息通信中应用了 Observer模式。

设计模式的选择[5]:

随着我国当前软件设计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设计模式越来越多,不同的环境对设计模式的需求也会不同,正确的选择设计模式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许多便利。首先要理解问题需求,设计人员要根据模式所针对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模式。其次,研究组内模式,对组内的意图、目的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寻找解决方案,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需要对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设计模式的使用如下[6]:

(1)充分熟知所选取的模式,需要特别注意模式其使用 要求与模式应用最后带来的效果,最终明晰此模式是否能够 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2)分析模式的组成 以及结构,与组成部分之间是怎样实现合作的,这样能有效帮助设计工作人员数值该模式的对象、类和他的相关关系。

(3)合理选取模式参加者的名字,使得它们在实际的运 用中更更加有实际意义。

(4)定义类,明晰它们之间的接口,将它们之间的继续关系建立起来,其定义指代数据与对象引用的实际变量。

(5)其定义模式内专门用在运用的操作名称。该名称通常对运用有所依赖。所使用的名字一定要保持一致。

(6)实现执行模式内职务与协作的操作。

弄清楚软件工程的设计模式以及使用技巧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参 考 文 献

[1]顾羽敏.浅析软件设计模式[J].大科技, 2020(40), p.241-242

[2]钟茂生,王明文.软件设计模式及其使用[J].计算机应用, 2002, Vol.22(8), p.32-35

[3]温立辉.软件设计模式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7), p.92-93

[4]高川翔(Chuan-Xiang Gao).软件设计模式在Symbian开发中的应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5-30, Vol.27(3), p.21-25

[5]王飞.软件设计模式及其使用[J].Dian zi shi jie, 2014(17), p.82-82

[6]张宙锋.软件设计模式以及使用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3(14), p.27-28

报告六题目: 浅析人工智能研究--机器人领域

我们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由此也可知,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考要素。

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对话,在它自身的“意识”中单独形成了一种使它得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实际情况的详尽模式。它能分析出现的情况,能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能拟定所希望的动作,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和环境迅速变化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动作。当然,要它和我们人类思维一模一样,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不过,仍然有人试图建立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某种“微观世界”。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智能机器人几乎能够做到人类需要做到的一切事情,故机器人能够应用的场景也数不胜数。

1、在服务行业中的服务机器人[1]拟人化的交互能快速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提升用户体验。服务机器人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能提高银行的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服务机器人可智能分析和采集客户行为,为银行发掘潜在客户。通过对服务机器人的数据挖掘,促进运营流程优化,提升管理精确度。服务机器人与知识库、大数据分析的融合可帮助银行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

2、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重建[2]在机器视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使机器人完成许多高危险性任务,如矿井救援等。相比于传统的声纳和红外感知系统的感知质量较差且易受环境影响,与人类类似的视觉系统具有较强距离评估和模式识别能力,因此,立体视觉3D重建技术成为未来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大多研究者只提出一些理论,很少对立体视觉3D重建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3、机器人比较重要的一种应用就是在核环境下作业,核环境作业机器人[3]是致力于解决核工业放射性燃料、废物等管理和处置问题的一类特种机器人。主要分为探测机器人、清障类机器人、维修类机器人核去污类机器人等,将机器人应用于核环境能够极大程度地保障生命的安全和健康。对核环境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警用消杀机器人[4]以警用机器人为载体,在机器人上搭载防疫消毒模块,能够对消毒区域进行全自动消毒作业,有效杀灭致病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警用消杀机器人可提供”正在消毒,请绕行”等语音提示和灯光闪烁警示,避免人员靠近造成伤害。消毒任务完成后,警用消杀机器人可将消毒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做记录和分析,同时自动回到充电点飼卜充电量。

主要研究内容分类

当今机器人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我想大致分为3类:分别是运动型机器人、智能大脑机器人和微型机器人。

运动型机器人主要是以机器人代替人类在一些高危环境中做一些高风险的工作,而且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例如近些年流行的跳跃机器人[5],就受到动物和人类的跳跃运动的敏捷性的启发,从而开发的一种能够轻松越过高建筑物的一类机器人;球型机器人[6]是一种依靠特殊运动方式进行任务的一类运动型机器人,它通过质心偏移、动量守恒等原理实现一些特殊运动。

智能机器人是最常见到的一类机器人,比如医院中辅助医生为病患答疑解难的机器人,还有语音识别视觉机器人[7],这是通过机器人搜寻用户的用电需求信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供电服务方案,完成语音识别在视觉机器人电源用户服务中的可靠性研究。

最后一类是微型机器人[8],研究人员通过对藻类细胞机器人的群体控制,成功实现了对微小物体准确地抓取、可控地传输和精确地释放。为人类医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对于机器人领域研究人员可谓数不胜数,国内就有浙江大学对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熊蓉、朱秋国等的机器人团队在腿足式机器人领域研究颇深,2008-2011年,在863重点课题的支持下,研制了“悟空”双足机器人,从12年开始研究跑跳的足式机器人,并于2017年发布了“赤兔”四足机器人,并在NIWEEK 2017 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工程影响力大奖)颁奖典礼上,荣获NI Global Student Design Showcase Winner(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全球学生设计展示奖)。2018年2月公布了“白绝影”的demo,名声大噪,经历了“蓝绝影”和“黑绝影”,技术一流,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四足研究团队,并孵化了杭州云深处科技这一专门从事四足机器人研究的科技公司。

此外还有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李贻斌、荣学文、柴汇等致力于智能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空间技术、微小型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国外有Marc Raibert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资助下,联合Foster-Miller,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和哈佛大学康科德电场站(Harvard University Concord Field Station),于2005年研制的BigDog四足机器人。原希望它能够作为一个机器人驮骡子来陪伴士兵在复杂地形、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下使用,但BigDog被认为噪声太大,体积过大等原因无法用于战斗,后被搁置。但不可否认其在近现代四足机器人的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郭亚.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智慧网点解决方案[J]中国金融电脑, 2018(10), p.82-83

[2]孙新领,谭志伟,杨观赐.双目立体视觉在人形机器人三维重建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16, Vol.39(8), p.80-84

[3]冯常,王从政,赵建平.核环境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光电工程, 2020, Vol.47(10), p.86-96

[4]夏春雨,李剑,王青.防疫型警用机器人功能特点与实战应用[J].警察技术, 2020(3), p.64-68

[5]郭小强,裴忠才.跳跃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Ji xie she ji yu zhi zao, 2011(11), p.173-175

[6]战强,李伟.球形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Ji xie gong cheng xue bao, 2019, Vol.55(9), p.1-17

[7]李宝树,董平,吴凤梅.语音识别在视觉机器人电源用户服务中的可靠性研究[J].环境技术, 2019, Vol.37(6), p.151-157

[8]闻正.藻类细胞微型机器人研究进展[J].Kexue(Shanghai), 2017, Vol.69(4), p.14-14

报告七题目: 阿尔法狗的围棋学习方法

AI即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随着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看到了从更智能的产品到专注于聚焦客户服务的一切演变。前些年3:1胜过围棋大师柯洁的阿尔法狗就是其中最为闻名的代表之一,作为当代人工智能的巅峰之作,它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去深究。

由于机器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它使计算机网络无需编程即可学习。由于这些系统不需要人工干预,因此完全是自给自足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处理它们收集的数据,以便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机器学习系统可以在几秒钟内破译以前可能需要人类花费数周时间才能分析和处理的内容[1]。

组成阿尔法狗学习体系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深度学习,这可以看做是机器学习的子集,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构建一种神经网络,参 考 文 献

[1]李荣.AI、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OEM的主要市场[J].计算机与网络, 2020, Vol.46(11), p.46

[2]

[3]

[4]

[5]

报告八题目:

课程总结

1.收获与体会

(1)是否达到了解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的目标()

A.完全达到 B.基本达到 C.勉强达到 D.未达到

(2)对主讲教授的授课内容是否感兴趣()

A.很感兴趣 B.较感兴趣 C.一般 D.完全没兴趣

(3)是否愿意对其中某一个方向深入学习,并加入创新实验室或研究团队()

A.有明确的兴趣方向 B.比较有兴趣,但还不明确

C.只想先专注课内学习 D.没什么兴趣

(4)最感兴趣的三个专题()()()

A.专题一 B.专题二 C.专题三 D.专题四

E.专题五 F.专题六 G.专题七 H.专题八

(5)个人心得体会(100-300字)

2.对本课程的建议(100-300字)

2.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 篇二

关键词:学科导论,教学,电子工程

电子工程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隶属于学科导论范畴。主要是通过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就业前景。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前沿技术讲座, 传授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培养学习兴趣, 为学生日后成为合格毕业生并走向社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

我校的学科导论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 本着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授学习方法的原则, 我们用心开展了电子工程基础的教学工作。大一新生入学后, 面临着从紧张备战的高中生活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之间的关键过渡, 能否做好这个过渡将会影响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甚至涉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 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适应大学里的学习。而电子工程基础作为一门引导性的基础课程, 在此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传授专业基础知识。

据调查了解, 大多数的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对于自己所选报的专业都是知之甚少。电子工程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类学科导论,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向本专业的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 让学生知道这个专业有什么、大家可以学什么、将来能够做什么以及大家应该怎样学。

2.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知事物和探究知识的心理倾向, 是求知的先导。兴趣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 引领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驰骋遨游。专业兴趣能够带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形成专业创新能力。尤其在电子信息这样涉及科技最前沿的专业, 更需要学习上的积极主动及研究上的自主创新。电子工程基础为大家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讲座, 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好奇心,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 指导转变学习方法。

从高中阶段家长老师严格监管的状态到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 大学新生的学习状态自然由紧张步入轻松, 相应的学习方法就需要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主动、独立、自主成为优秀大学生的代名词。在大学期间, 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电子工程基础作为引导性基础课程, 为教师指引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

二、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中, 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出于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兴趣、指导转变学习方法以及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套与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地听) 不同的教学方案。该方案采用“以课下自由学习, 课堂教学为辅”的模式, 分为两大主要模块。其中第一模块以教师为主导, 主要是向学生讲授本课程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课题, 阐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就业前景, 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引起专业兴趣与思考。第二模块则是以学生为主导, 主要是由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内讨论确定最感兴趣的课题, 并围绕课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最终以PPT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宣讲。为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每个小组的宣讲都由老师和同学提问与评分。最终的考核成绩由平时课堂表现、PPT宣讲评分以及期末小论文按照一定比例组成。

三、教学效果

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我们曾经担心是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第二模块的教学, 对于刚刚迈入大学校门, 几乎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的大一新生来说, 非常具有挑战性。为此, 在学期期末, 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 考察了同学们对课程教授内容以及本专业的了解程度, 搜集了大家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结果发现, 尽管前期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所占课时并不多, 但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的方方面面, 对于学生后期确定课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制作PPT并进行宣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表1列出了同学们的部分宣讲题目。

表1中的题目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实际上, 第二模块的教学, 特别是宣讲题目的确定、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及PPT制作宣讲过程, 使同学们对所感兴趣的问题加深了了解, 锻炼了同学们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字组织能力和演讲水平。通过导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 我们发现只要教师教给了他们正确的方法、明确了具体的任务, 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大多数学生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多数学生对课程持满意甚至非常满意的态度, 并建议这种教学模式继续下去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面向大一新生所教授的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的内容以当前的先进技术为重点, 这样容易造成“理论囊括专业”的印象, 对此, 有很多学生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动手实践操作的环节。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虽然我们尽最大努力向学生传授知识, 进行课业介绍, 但是鉴于教师的身份, 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因此, 有不少学生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学长的亲身经验讲解, 以便为大学阶段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出更切合实际的规划。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和建议, 我们将会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慎重考虑, 完善教学方案, 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万方杰, 孙红胜, 胡君杰.“电子线路”导论[J].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 2012.

[2]任艳.《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研究[J].大陆桥视野 (下半月) , 2011, (2) .

[3]杨玉民, 孟宪梅, 王海修.对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认识[J].吉林工商学院报, 2012, (5) .

[4]高海霞.工商管理类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心得[J].科技视界, 2012, (7) .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专业导论是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我校电子信息学院自2010年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引领学生步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让新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着给出了教师在本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初步探索了本课程的教学。

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领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外延和前沿,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性质、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把握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特征。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在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导论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以下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2)电子信息技术概述:粗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要深入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3)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4)电磁波与无线电: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以及应用的全貌,以及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5)通信技术与通信网: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7)互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知道相关的名词术语。(8)控制科学与工程: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9)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10)数字媒体技术:学習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内涵。了解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和动漫等方面的内容,知道数字媒体制作的过程和工具。(11)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关系。(12)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

2 教学初探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在以下多个方面开展了本课程的工作:

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制定完整规范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文字教案等,选用及时和准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适应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以及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的教学参考资料。制作与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电子教学课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在选择新颖、全面、正式出版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讲授,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考核上:注重平时,期末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可以老师规定考核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一篇学习论文。完善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学基本材料,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搭建一个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

3 结束语

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

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对大学新生是必要的。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项目资助: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12AZ10)、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培育项目(10C104)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项目(10XKF01)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衍达.信息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凤玲.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5] 张运九,吴勇,薛光辉,卢继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6]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7] 黄军校.基于CDIO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篇四

导论课论文

电子工程学院#班###

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持自己去摆弄电子产品。但是我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当高考结束的时候,我选择了北邮,选择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我憧憬的专业。我相信这是一个无悔的选择!下面是我对这个专业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认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属于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侧重工程与实际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具备较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系统设计、可编程技术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检测与传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等。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路实验;高频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等等。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三是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四是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五是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六是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七是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我们在北邮大一还是上基础课,到了大二的时候我们就要接触专业课。到那时我们能够更深的体会本专业的魅力。我们还可以努力学习去参加竞赛,去体会团队合作的感觉,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挑战对手。只要我们在大学四年里认真学习,能够形成上面所说的那些能力。我相信我们就能在社会里很好的生存。我相信我们就能够无悔自己来到大学,就能够在社会里证明自己的价值!

二:目前状况

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的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

2012年1月,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被正式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也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基础。此外,2011年,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突破65纳米,TFT-LCD、PDP面板大规模量产„„一系列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的突破,正推动着整个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36.4万件,占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35.8%。

此外,产业内部子行业间、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也在融合渗透深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与服务、终端与网络、硬件与软件、应用与平台间的边界进一步交融。在融合模式下,价值链拓宽延伸,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拉动了整个产业的旺盛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三网融合”、IPTV、手机电视和互联网

视频进入规模化发展;云计算、Saab(软件即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逐步成熟;4C融合加快,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终端产品。

但是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有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结构比例失调,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受制于人;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生产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的利润率低;产品老化与新品开发滞后的矛盾加剧,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仍然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此外,大企业不强大,小企业缺乏专精特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与同类跨国公司差距大。

所以未来我国该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的年轻人的努力,我们能够注入这个产业更多的新鲜力量。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复兴而奋斗!

三:前景发展

有人说北邮的电子通信的发展正在趋向饱和,我却不这么认为。

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行业领域,电子信息业有望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呈现长期需求旺盛局面。

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业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并成为出口的中坚力量。在经历了2011年投资高峰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今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8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99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1至7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完成投资820亿元,同比增长3.1%。虽然是2012年因为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稍有回落,电子信息业仍然是我国的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态势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信息业整体增速也在逐步放缓,业界开始质疑电子信息业发展是否已经临近“天花板”。对此,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作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仍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行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有广阔的前景。

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日前表示,其发展重点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服务外包、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和IC设计10大领域。此外,规划还重点部署了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基础软件提升工程等8个工程。

此前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和“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三大突破方向。“《规划》提出,未来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增加值年均增长则要超过12%。从这两个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将更重视增长质量的提升。”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说。

对于落实这两个规划,杨学山指出,关键在于明确其主线是要实现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高端需求到全面支撑国家信息化建设、满足信息安全需求的转变,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具体来说,既要重视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技术支撑能力,也要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对于国家的这些政策,极大的说明了我们电子工程学院是很有前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更好的发展。相信自己,努力学习才是我们的正确的道路。

四:就业状况

有了上述三四点的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做为一个电子人的以后的就业问题。

我们北邮的就业率是很高的,研究生能达到百分之百,本科生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这无疑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还需要我们努力的学习,学好专业知识,才能保证自己的就业问题。

一般来说做为对口行业,电信公司是毕业生的首选,这些电信公司包括国内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摩托罗拉等越来越多的进入内地的跨国企业。由于这些行业的高成长性及高额利润,所以公司员工的薪金也十分优厚,因而这部分企业备受我们毕业生的青睐。除了公司以外,我们还有很多会到相关的银行、邮电等部门从事工作,这些行业有些虽不是以电子通信为主导的,但这些技术对其又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说我们的就业范围还是很大的,我们有很多的选择并且如果我们专业学的很扎实,我们的以后的薪水是很高的。

以上就是我对本专业的一些想法,我不会后悔自己来到北邮,来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必然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5.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 篇五

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思考

6月29日下午,黄载禄教授在文科楼A100举行了一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思考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本次讲座分六个方面去帮助大学生了解信息类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及前沿。

信息技术革命。主要讲了社会发展的三次工业革命,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信息材料能源,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不断出现新概念如: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工业4.0,新硬件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无可估量!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讲了理论、技术的发展,电磁感应到电磁波应用的研究,二进制编码和数字电路到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在进入了通信和互联网相融合的新时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创新启示:创新源于需求,发明来自实践,理论是创新的基础,意志决定创新成败。然后讲了产品与产业的发展,器件的发展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图像信号编码理论技术发展,语音信号处理技术进展,技术发展的“颠复性”特征半导体器件,存储器,移动通信到现在的微信。颠复性导致了知识更新,导致了大量原有技术知识过时,不过时的是基础理论,因而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基础理论。然后讲了未来的发展走向,发展规律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必然随着技术进步而更新。

学科融合与专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学科划分和本科专业的关联,“分化”和“融合”的发展状况,学科变化状况,技术发展推进学科融合,信息产业推进学科融合,学科由“分化”走向“融合”这5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互联网时代。也讲了一些互联网是通信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和固定互联网的融合,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互联网+” — 推进我国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构架。学科关系及分工,基础理论构架。学科基础是信号,电路和软件。

教学改革思考。讲了基础理论引领系统的发展,以学科 + 为依托,优化课程体系,实行宽口径培养,优化基础课程,重视核心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重视社会需求,重视介绍课程内容与应用的关系,开设“导(概)论”课指导学生学习。

信息类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新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只有不停学习,不停创新才能走在世界前列。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发展好移动互联网,在信息时代推进互联网高速发展。作为学生要学好基础,核心课程,重视社会需求,重视学习与应用的联系。

二.高端通用芯片设计与应用研究

6月30日上午,李科奕教授在文科楼A100举行了一场以高端通用芯片设计与应用研究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主要讲了处理器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处理器有CPU,GPU和DSP。还讲了IP,IC,ARM等一些概念。INTEL和AMD在处理器方面的发展历程。

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摩尔定律。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我国在集成电路,特别是芯片研发方面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努力学习,提高创新水平,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如果要走在世界前列,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高端处理器。国家应多培养这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研发属于中国的处理器,必须从底层做起,有自己的专利,提高创造水平,才能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三.信号检测技术

7月1日上午,贺慧勇教授在文科楼A100给我们讲了2013级信息科学类专业导论信号检测技术。

首先讲了信号检测技术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误差理论,信号的检测(传感器),模拟信号的处理(信号调理电路)和数字信号的处理。检测与测量的概念,检测——检验和测量检验,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传感器是非电量系统与电量系统之间的接口,敏感器: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检测系统的结构。检测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输出环节三部分组成。目标有:对现有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具有分析能力;具有选择传感器的能力;具有设计信号调理电路的能力;具有组成自动检测系统的能力。

最后讲了信号检测技术应用举例。何继善的管涌探测,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都是其应用的实例。重点讲了电容式传感器,其应用实例有智能旋转滤网液位差控制装置的研制,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和漆包线介电谱分析。基础课程有电磁学,单片机,传感器,力学,自动控制,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原理示例,电动力学,数理方法等。

信号检测技术在现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许都领域都要应用这方面的知识。要做好一个信号检测系统,必须有对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选择传感器,设计信号调理电路,组成自动检测系统的能力。要学好模拟,数字信号的处理方法。重要在转换,如何使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不好测量的量转换为好测量的量。

四.新硬件时代的理解与观点

7月2日上午,我在文科楼报告厅听了李仁发教授的讲座。这其中有许多内容让我感触颇深。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工业4.0,互联网+,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新硬件时代等一些名词。

他在日本考察,参观了2015 ESEC 日本嵌入式系统展览会,去了奈良先端科技大学院,大阪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考察了实验室,重点是机器人。总结了日本机器人研究机制特点。

他关于新硬件时代的理解。中国还在“互联网+”,美国已是新硬件时代。Google(纯互联网企业)在干什么?极客和创客(GEEK &MAKER)。新硬件时代从技术的层面理解,我认为是新智能时代的到来!

关于“智能”的新理解。找出的东西怎样具备智能,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例如:机器可以思维吗?人们日常依赖的工具的能力质变大概有四级台阶:功能,智能,智力,智慧。智能来自哪里:60年代:智能来自推理。70—80年代:智能来自专家。90年代智能来自本能。IBM 智能来自并行处理能力。2010年代智能来自大数据。有意义的大数据 „ 群体智能。智能来自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脑还是工具,科学还是工程。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机器可以思维吗?机器的行为智能吗?

以汽车为例。未来汽车发展的挑战与趋势。主要讲智能汽车和汽车电子软件架构与产品。

我们的工作。改革教学——做中学、学中做。改革研究——“接地气”。汽车、机器人是重点。汽车的挑战:电子系统与软件改变了行业的竞争。

今后,这方面的全球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越往后走道路越窄。新硬件时代,还可能颠覆传统的工业企业模式。

日本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这点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新硬件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新智能时代。一个关键研究方向是怎样实现智能。作为学生,不能仅仅在教室学习,还要多去实验室学习,做中学,学中做。我觉得只要设计出一个智能机器人,就可以代替人类去思考。只是重点是怎样实现智能。

五.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物理机制研究的介绍

7月2日下午,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关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物理机制研究的介绍的讲座。主讲人王俊是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首先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简介。介绍了电能变换,汞弧整流器原理,半导体,晶体管,器件基础理论,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终端技术,PN 结二极管工作原理和开关特性,BJT工作原理和开关特性,晶闸管工作原理,MOSFET工作原理和开关特性,IGBT工作原理。接着讲硅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简史,应用和市场,MOSFET市场供应商,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内企业和加工制作企业。

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要求:低功耗、大容量、高开关频率、耐高温。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是更高开关频率、更低功耗、更大功率容量、耐高温。

然后讲硅基功率器件的研究。主要有整晶圆IGBT,分立功率MOSFET,功率MOSFET模块的封装集成,单片集成功率MOSFET模块。

SiC功率器件及应用的研究。研究意义是SiC相比Si的优势,以及国内外对SiC开展的研究。SiC IGBT的设计和研制,ETO晶闸管的研发历程,SiC ETO晶闸管的研究,SiC MOSFET应用的研究。

总结。硅基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尚有小幅度提高的空间,介绍了硅基整晶圆IGBT和MOSFET的研究。SiC电力电子器件和应用领域需要更多创新性的研究,介绍了高压SiC器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半导体器件是集成电路的重中之重,研发出低功耗、大功率容量、耐高温、高开关频率的半导体器件是我们的追求。SiC是一个优势明显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我们要加大投资去研制和设计。

六.基于耦合腔波导的单光子量子器件理论研究

7月2日下午,报告厅举办了一场由湖南师范大学周兰主讲的有关于量子器件理论研究的讲座。这场讲座中,主要讲量子物理科学研究,觉得很有研究价值。写一些学习心得。

量子物理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量子物理是孕育和导致诺贝尔奖的重要领域(科学研究方面)。量子物理导致了以激光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核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量子物理有望突破当代科技进步面临的瓶颈问题,如计算能力和信息安全。量子计算机突破尺度极限,解决散热问题,有Moore定律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信息中的物理基础,经典比特,量子比特。N个存储器,经典可存储一个数,而量子可同时存储2的N次方个数。量子计算的超强能力,优点:信息容量大,实现并行操作,进行的操作是可逆的不发热。计算复杂性比较:Shor大数因子化,Grove搜索算法。量子不可克隆,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的基本特性,量子相干性和纠缠性。量子比特的物理实现。

研究工作背景:全量子网络。量子网络 = 量子通道 + 量子结点。量子通道为信息和能量的载体。考虑的关键科学问题:低维结构中单光子和状态的相干控制。

我们的研究工作。单信道光子器件——单光子晶体管,基本光子器件的应用,多信道光子器件——量子路由器,单光子频率转换器,相干存储。单光子频率转换器形成条件:两通道能带有交叠,激发态能级落在两能带交叠处。

量子物理在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量子计算机有超强计算能力和信息容量大且信息安全。

七.物联网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发展与应用创新

7月3日下午,在文科楼A100举行了一场以物联网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发展与应用创新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周翔为主讲人。本次讲座分五个方面去帮助大学生了解物联网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发展与应用创新。

首先是物联网概述。以人为中心,如智慧地球,数字化和信息化。核心要素,如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物联网发展前景广阔。

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特征。产品:种类多,结构复杂,价值高。服务:总量大,分布广。工作环境:高低温,盐雾,极端地形等差异大。面临的需求:管理,服务,诊断。

物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进展。设备工况通彻感知,硬件问题;可靠稳定的互联互通,SCP智能协议;海量信息的存储雨处理,自由表。

价值挖掘与系统应用。建立新型工业模式。典型系统应用,如搅拌,工程机械,施工数据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技术展望。思维模式转变,从理论分析因果联系到数据分析相关趋势。大数据可视化,简单便捷,可以主动维护和故障诊断新手段。

最后总结。装备制造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突破了感知,通信,数据处理,应用联系等核心技术。对装备制造业物联网技术的展望:产品故障诊断由“切片诊断”进入“全息诊断”时代。

科学发展是一个有艺术到技术的过程。艺术要有天才和运气,而科学要有逻辑和推理。物联网技术有感知,联通,存储3个方面。从理论分析到数据分析,物联网可以建立新型工业模式。

八.科学研究中如何实现创新

2015年7月3日下午4点,科学研究中如何实现创新讲座在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1号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先生受邀主讲,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报告里,欧阳晓平从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角度,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对科研中实现创新的见解。

讲座伊始,欧阳晓平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机器人坦克的视频,小坦克在各种地理环境下(雪地、侧破、台阶、沼泽地等)穿行无阻,这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多次改进后的成果,“让你们感受一下什么是创新”,欧阳晓平如是说道。随后,欧阳晓平开门见山地指出,创新是价值的实现,创新的实质就是“无中生有”,并以互联网、物联网和空间探索的出现来印证。接着,讲座进入主体部分,欧阳晓平将他的演讲分成了四部分。

在第一部分,欧阳晓平首先谈了和我们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位论文写作,他强调论文的选题要能满足重大需求和处于学术前沿,同时要是短项待补,可以实现的。欧阳晓平也指出了各个学位论文写作的不同要求。学士学位论文是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解决的简单问题,而硕士论文是有一个确定解,较复杂的科学技术或工程问题,博士论文是一个未知的,学术界还没有研究或没有彻底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技术或工程问题,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和对学术的敏感性。然后,欧阳晓平由学位论文过渡到重要科研项目研究,他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基金项目、863/973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自然基金项目是针对申请书提出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的开展研究以基础或应用研究为主,而863/973项目以突破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研究平台为主要目标,如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由学士向博士递增一样,科研项目的深度和对科研人员的要求也由自然基金项目向重大科研项目递增。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欧阳晓平向我们阐述了如何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掌握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基础理论,并处于学术前沿是三大要素。欧阳晓平将论文的写作分成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课题调研;然后是科学研究提出问题,核心在于正确地提出问题,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因果关系;接着,要基于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由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最后是课题的最终完成。欧阳晓平指出,不管课题有多么复杂,研究的问题必须具体化,可实现、可操作。

紧接着,欧阳晓平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在科研中实现创新。他强调做科研需要积累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掌握理论研究手段和基础实验技能,我们常常面临的创新的障碍包括知识和经验不丰富、知识结构不合理,客观环境的制约和人的生理状况及意志、兴趣、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要在科研中创新,欧阳晓平提出了他的“三部曲”理论:科技创新的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发现因果关系(如同钥匙和锁)。接下来,欧阳晓平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创新体会,科学创新要“用时间推出来的”,要培养热爱与坚持的意志品质,把问题装在脑子里,长期思考就能获得灵感,要顺势而为,要敢冒风险,敢于突破权威和现有认识。

讲座的第四部分,欧阳晓平谈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动创新。他首先引用总书记和江泽民同志的发言,告诉我们创新是强国之路,然后指出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一个名族不竭创新的内在动力,创造创新文化孕育生产力。他提到,为推动创新,我们要培养创造性人格、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欧阳晓平认为,为推动创新还需具备的基本要素,从硬性平台看,包括科研设施、科研项目和科技人员;从环境和软件来看,包括制度、政策、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这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共同发力来实现,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打下基础。“一条小巷,又弯又长,我拿着一串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欧阳晓平引用顾城的诗句来结束自己的演讲,他说,科学研究有时就宛若一首美妙的诗,在没有找到那扇正确的门之前,我们都在“深巷”中摸索,前进。

讲座最后,在场的同学们和欧阳晓平进行了互动,同学们的问题从专业性较强的话题,到如何寻找感兴趣的课题,到人生的抉择等等,欧阳晓平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每次都会附带着讲上一个自己生活中小故事来让同学们更加信服。

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强弱主要在于有多高的创新水品。创新的基础在于模仿,先要学习,然后才能创造。要有批判性思维,勇于指出不足之处。要有逆向思维,有时一个过程的反方向,又是另一个科研领域。

九.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7月6日下午,在文科楼A100举行了一场以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主讲人为文勇军。

首先讲了物联网概述。背景,起源及各国物联网战略。“感知中国”的提出,美国的“智慧地球”。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利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物” :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有数据传输通路;有一定的存储功能;有 CPU;有操作系统;有专门的应用程序;有数据发送器;遵循物联网通信协议;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关键技术:RFID,卫星定位,传感器,传输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物联网的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体系架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作用:促进经济复苏,优化经济结构,节约能源等。应用如智慧的交通和智慧的电力。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发展,标准化体系,身份识别。关键问题:成本是首要关注的因素,标准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技术是发展的瓶颈,安全隐私困扰应用推广。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有,感知层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WSN)、射频识别(RFID)、微机电系统(MEMS)、GPS、蓝牙、WIFI等。网络层技术:通信网、3G网络、GPRS、广电网络、WLAN、NGB广域网络、M2M等。应用层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决策支持、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云计算、系统集成等。

物联网的应用。智能交通,交通运输、公安管理、环境监测、停车管理和公众出行服务;智能超市,商品管理和超市结算;防侵系统,实现监控中心,网络传输与前端探测分系统联动控制分系统的互联互通;畜牧溯源;个人保健,体温,血压,心电图,血氧检测等健康参数;智能家居,数字家庭,信息,通信,娱乐生活;文物保护;空间、海洋探索等。

物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核心技术主要有3个方面: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和应用层技术。

十.有机半导体的界面研究

7月8日上午,高永立教授在文科楼A100举行了一场以有机半导体的界面研究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首先是背景介绍。讲了发光二极管,特性有省电,软的屏幕。自旋电子学:集逻辑,存储,通信于一体,快速,低能耗,高容量,非易失。有较长弛豫时间。有机半导体自旋电子学,自旋相干时间长。还讲了场效应晶体管,HOMO,F16CuPc,BP2T等。

接下来讲了界面迁移率和德拜效应,红荧烯的能带结构,自旋的注入和弛豫,最后讲了钙钛矿的分解机制,这可以用来研究太阳能电池。

有机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有机微电子器件中基础物理、化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及有机光伏电池(OPVC)等典型膜型结构器件中,提高界面载流子注入效率以及器件寿命一直是人们努力的重点。界面载流子的注入效率最主要的是受注入势垒的影响。实际的多数金属/有机界面和部分有机/有机界面,由于界面偶极的存在而偏离该模型。对材料的界面和表面的电子态,尤其是表面价电子的情况应当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它可以给材料的选择,界面的生长合成以及器件的结构提出合理的方案,并对器件性能的检测作一定的指导和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界面和表面的研究可以找到器件的不足之处,选择匹配的能带材料,针对性地对器件进行改进。

有机半导体材料制造成本低、应用面广泛。作为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光电、电磁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6.信息科学导论论文 篇六

防火墙技术

姓名 金书

学号16111206014

摘要: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 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辨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知识及防火墙技术以及自己对防火墙技术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

当今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简单,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威胁,比如,个人隐私、国家机密等等。这一切催生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这个新兴科学。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及一体化系统。关于信息系统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和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中,在军事上,政治上等各大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自主的技术支撑。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计算机安全存在三大漏洞:CPU芯片、操作系统、网关软件,他们大多依赖进口。我国虽然每天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但是却不曾想过我们在上网的同时,有可能泄露了我们的重要信息。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之中,网络安全极其脆弱。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半导体芯片,网络路由器等相继取得突破。我国已经加大力度发展信息科学,当务之急,是吸引和培养一批一流的信息技术人才。

防火墙技术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它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好的防火墙系统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1)所有在内部网络之间和外部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都必须通过防火墙。(2)只有被授权的合法数据(防火墙系统安全策略允许的数据)才能通过防火墙。(3)防火墙本身不受各种攻击的影响。

(4)使用目前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比如现代密码技术,智能卡。

(5)用户配置使用方便,便于控制,可对网络的访问者、访问协议等进行控制。防火墙三大技术: 1.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 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的IP源地址;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用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明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2.转换技术(NAT)

新一代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使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部网络使用自己定制的IP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3.网关技术

由于是直接串连在网络之中,新一代防火墙必须支持用户在Internet互连的所有服务,同时还要防止与Internet服务有关的安全漏洞。故它要能以多种安全的应用服务器(包括FTP、Finger、mail、ident、News、WWW等)来实现网关功能。为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对所有的文件和命令均要利用“改变根系统调用(chroot)”作物理上的隔离。

在域名服务方面,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两种独立的域名服务器,一种是内部DNS服务器,主要处理内部网络的DNS信息,另一种是外部DNS服务器,专门用于处理机构内部向Internet提供的部份DNS信息。在匿名FTP方面,服务器只提供对有限的受保护的部份目录的只读访问。在WWW服务器中,只支持静态的网页,不允许图形或CGI代码等在防火墙内运行,在Finger服务器中,对外部访问,防火墙只提供可由内部用户配置的基本的文本信息,而不提供任何与攻击有关的系统信息。SMTP与POP邮件服务器要对所有进、出防火墙的邮件作处理,并利用邮件映射与标头剥除的方法隐除内部的邮件环境,ident服务器对用户连接的识别作专门处理,网络新闻服务则为接收来自ISP的新闻开设了专门的磁盘空间。

现在的计算机中都装有防火墙系统,对于计算机的保护是非常到位的。在现在的市场上,最主流的依然是天网防火墙个人版,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防火墙系统。比如说,华为的防火墙系统在功能、管理、性能及安全性方面都是在国内名列前茅的,这种防火墙性能优异,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是创新科技的代表。虽然防火墙功能强大,但是仍然有着一些缺点,防火墙虽然可阻断攻击,但不能消灭攻击源。另一方面,防火墙也不能处理病毒,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是并不代表有了防火墙就可以高枕无忧。“真正的安全是一种意识,而非技术!”最重要的是,防火墙对于内部主动发起的攻击一般无法阻止,它只能在一边默默看着而无能为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缺点将会被一一解决,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计算机将会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7.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 篇七

1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现状

进入21世纪, 中国的农业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门户网站建立起来, 并使农工业技术管理以及各种服务手段得以推广。自2005年以来, 该网站承担农业技术项目的管理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职能。到目前为止, 已经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性平台。在农业推广网的基础上, 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属于本地区特点的农业技术网站, 并划分为栽培技术、植保技术, 农业土肥以及种子4大系统。省级以上的门户网站已经超过了70个, 50%以上是县市级农技部门, 超过80个的地市级农技部门都已经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网站, 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与农作物技术以及管理相关的数字化信息。随着农业信息系统的逐渐完善,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 包括植物检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平台等陆续建立起来, 其中囊括了农业技术的各种数信息, 都是经过了信息数据的采集、上报以及信息技术处理等, 实现了信息网络传递和可视化管理。自2009年以来, 3G技术被引进到农业技术管理当中, 并在工信部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 建立起了信息试验示范平台, 在一些地区推广, 为基层农业技术提供服务化信息管理平台。

2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的必要性

2.1 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改革进程中需要直接面对的。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就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力度。但是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农村人口中, 超过50%以上接触不到信息技术。对于外界信息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机获得。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将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到农业技术推广领域中, 让农民也能够享受到信息化改革的成果, 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先进农业技术, 以最大程度地缩小城乡差距。

2.2 实现农业资源整合

中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进入到攻坚阶段。农业要发展, 就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技术发展, 有效整合农村现有的资源, 开启农业建设的新起点, 在农业信息化技术持续加速的同时, 农业生产力就会有所提高, 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3 提升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的发展, 需要重视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根据农业发展需求不断地完善。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农业技术队伍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是重点, 也是难点。如果没有能力过硬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信息化没有在农业技术上得以应用, 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更无法统筹城乡发展。

3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发展对策

3.1 通过信息化技术, 改进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和服务方式

近些年来,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技术项目日渐增多, 有必要对农业技术推广范围进行界定, 并重点选择。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状况来看, 体系的管理和服务方式都有待完善。在实施信息化技术管理时, 除了实施机构组织的信息化管理之外, 还要将信息化终端充分地利用起来, 对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田间培训工作。将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目标设定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以及服务, 对推广农业技术、主导品种以及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具有显著的作用。

3.2 将农业技术推广信息中心延伸到村庄

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较差, 一些真正需要农业信息的农民往往很难享受到有效信息。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条件, 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信息中心。比如, 将电视、电话、无线电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进行整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 广播的宣传效应、电视的可视化农业技术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农业技术信息传递, 让农民能够免费享受到农业技术知识。

3.3 以项目带动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上存在着滞后性, 特别是基于经济利益考虑, 一些信息无法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以项目带动信息资源共享, 就是将信息共享建立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 将基层的农业推广信息化项目与关乎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强化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农技推广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 以实现农业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

4 结语

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农业技术管理, 可以使农业技术表现为直观化, 使复杂的农业技术操作以逼真的形象呈现出来, 便于学习和操作。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整合越来越重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扩大农业技术信息的覆盖面, 并在农业项目的带动下, 实现资源整合, 以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峰, 艾洪波, 卢文林.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的策略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01) .

[2]林少丽, 方平平.浅析多媒体网络与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的发展[J].台湾农业探索, 2010 (03) .

[3]赵礼明.浅论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4) .

8.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 篇八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专项课题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北省农业信息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农业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该项目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具体如下:

(1)成果创建了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取农情信息数据元素782个,形成农业部《农情调度月历》;创建了全国农情信息采集技术平台,实现了全国粮食、油料等7大类作物农情信息的规范化县域直采,建立农情数据库51个,数据总量达6.57TB,成为我国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农业形势研判的最权威数据源。

(2)成果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提出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作物生长过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和调控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数据自更新式处理和自进化式决策,已大面积用于农田智能水肥管理;并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协同模拟和基于Agent的作物生产管理竞争决策,提高了大田复杂系统下的生产精准管理能力。

(3)项目研发了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产品;同时,研制了基层信息员和农村用户适用的田园信息专用手机、乡村可寻址广播文本语音转换装置等硬件产品,探索建立了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该项目现已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9个、专利1项,制定标准3部,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5部。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已经为农业科研单位、大学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油田信息工作总结下一篇:建筑联营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