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2024-11-2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10篇)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

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把教材87页上边的表填完整。

学习例1

观察例1这个算式的各个数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

小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试做87页的“做一做”。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说明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请同学们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请学生独立完成例2

小结: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应做到:一看,算式中含有哪些运算?有哪些数?二想,这些运算和数字有何特点,是否可以简算?三算,动笔计算。四检验,检查各计算是否正确。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90页第7题。学生做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简算的方法。

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4/7+4÷4/7+4计算结果是         A  1        B    11 4/7       C   12

8×( 6+ 1/4)=8×6+8×1/4=48+2=50的计算依据是()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二

内容教材第43页例3上课

时间总课时

第9课时

教学要求1.掌握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难点

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5 生乙: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 =1250÷125

=10(元)

(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125÷81280÷16÷8

生汇报。

生甲:2000÷125÷8 生乙:1280÷16÷8

=2000-(125×8) =1280÷(16×8)

=2000-1000 =1280÷128

=2 =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80÷16÷825×(4+8)5×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练习十一第4~6题。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准备:例2主题图挂图或者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教师用挂图或者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从图中你能读到哪些信息?最后求什么?

学生可能会获得以下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对于学生回答缺乏一定顺序或者表述不完整的,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零散获取信息的学生建立一定的顺序,并逐步完整地进行表达。

教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是分步列式,二是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三是添加了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让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充分说明和交流。

(设计意图:例2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也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同时,有主题图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也能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索

教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地说一说每种方法先算的是什

/ 3

么,再算的是什么。

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无论哪一种列式,第一步都是先算出3个跷跷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要先算这一步。

教师根据7+(4×3)这种列式方法,呈现7+4×3的综合算式,同时给出数学的规定并板书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引导学生比较7+(4×3)和7+4×3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后者的简洁性,进而使学生体会到这样规定的合理性:保证结果唯一,数学表达简洁。

让学生独立用综合算式计算7+4×3,学生板演,教师注重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他们交流提供了依据,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结合情境来理解运算顺序更自然、深刻。运算顺序揭示后的再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无需用小括号时就不必使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

三、运用规定,进行运算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且我们也知道了数学上对运算顺序的规定,大家有信心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吗?

教师直接出示加除、减除、除加、除减的两步运算式题(如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7+12÷3 43-24÷6 18÷3+67 54÷9-3 请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最后组织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审题,明确只是将先算的那一步圈出来,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算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 3

2.完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同学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3.完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通过巡视,关注学生解题良好习惯的培养。

4.完成第51页第6题

教师用教具在黑板上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该用这条运算顺序呢?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 、复习:

1、口算:

3/12+5/12     1/2+1/3     1/3-1/4

2/1-4/1       1/5+3/5     1-1/3

2、计算:

1/5+2/5+3/5  1-5/8-1/8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比较这两中算法,那种比较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小结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 里减去 ,所得的差与 相加,和是多少?

5.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五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 《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奇观。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的描写山水的好词、佳句、名段,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的本单元描写大自然山水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课件出示)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了祖国山水的壮观和美好,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填空: 《古诗词三首》描写了()()()三处的景色。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水的特点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按()顺序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的感情。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一齐感受山水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谙熟(ān)无瑕(xiá)浙江(zhē)臀部(tún)额头(ã)

山涧(jiàn)白皑皑(ái)锦缎(duàn)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簇 蜿 蜒(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2)展示纠正.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你能说出它的字音并组词吗? 屏 卷 转 重 饮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1)、瑕——暇 峦——恋 绵——棉 簇——族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1、填空

峰()()伟()()而起 水平()()波()壮()危峰()()色()明()突()()郁

2、这些都是描写山水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三、展示积累

(一)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优美的句段或诗篇,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1、《桂林山水》中描写山和水的句子(课件出示写水的句子,以此为例,说说表达方法:对比、排比、比喻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表达力,语句显得生动形象)

2、《古诗词三首 》

(1)《独坐敬亭山》作者是()用自己的话说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理解。这首诗借写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望洞庭》写的是洞庭湖()(季节)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大意。本诗主要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3)《忆江南》作者(),词中写江南美景的句子是()。

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你能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吗?

4、《七月的天山》主要从雪水、绿树、鲜花三个方面写天山的景色。

四、拓展总结

1、你平时积累了哪些描写山水的文章或古诗词?

2、学习了这几篇文章,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五、限时作业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主题,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 《中彩那天》《尊严》,二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本组以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以诚待人”的事例和名人名言。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二单元,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谁来说说第二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中彩那天》中()的父亲;《万年牢》中()的父亲; 《尊严》中()的小伙子;《将心比心》中()的母亲。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赞美了()的美德。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是啊,“以诚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一齐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拮据 精湛 梦寐以求 馈赠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德 尊 瘦(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德:十四一心,学生容易落下一横;尊:一横容易落下。瘦:注意写字笔顺。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2)展示纠正.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下面这个题目你会选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中彩(zhîng zhōng)闷闷(mēn mân)不乐 精湛(zhàn shân)拮据(jiã jiē)削(xiāo xuē)皮 去把(bǎ bà)儿 薄(bï báo)皮扎针(zā zhā)血管(xuě xuâ)不禁(jīn jìn)将心比心(jiàng jiāng)

今后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来整理哦!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1)比一比,再组词。

唯()属()捶()幼()维()嘱()锤()幻()(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填空:迷()惑()走()串()()()不堪骨()如()()寐()求 狼吞()()

己所不欲。言必信。爱人者,;,人恒敬之。

三、展示积累,感悟深化

学习中同学们对哪篇课文感受最深,谈一谈。读《中彩那天》6、7、8自然段,做题。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难”。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这样做值得吗?(2)思考P21的第3小题。读《尊严》做题

(1)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2)再来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尊严”为题呢?从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你能收集有关尊严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限时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两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这一组课文让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复习准备:

1、完成复习提纲。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谁来说说这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侦 蠢 蝙蝠 侵 帚 翼 略 碍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啄 愚 蠢 鸥 碍(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2)展示纠正。.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本组还有些多音字,你能写出下面字的正确读音吗?

折腾()扫帚()气喘吁吁()

折磨()打扫()呼吁()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1)、鸥----欧 潮-----嘲 铛-----挡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1、争先恐后(含一对反义词)气喘吁吁(A BCC)

三、课文回顾:

(一)学习中同学们从本单元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咱们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复习一下。

1、谁来说一说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给我们的启示?

2、谁来说一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3、《蝙蝠和雷达》一文中,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你从哪种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

四、限时作业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 《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篇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复习准备:

1、学生做完预习提纲。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四单元,我们人了解了战争的危害,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谁来说说第四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夜莺的歌声》中()的“小夜莺”;《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国孩子发出了()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的情感。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是啊,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苦难,我们永远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一齐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木屑 呻吟 宛转

苇絮 脊背 卓越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挺 毁 凯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挺:右边部分学生容易写错;毁:左边上半部分里面是两小横。凯:注意写字笔顺。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2)展示纠正

3.下面这个题目你会选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不屑(xiâ xiāo)拧开(nǐng níng)宛如(wān wǎn)卓越(zhuï zhuō)今后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来整理哦!

4、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1)比一比,再组词。

喂()稍()柱()枪()偎()哨()驻()抢()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填空:()头()气 兴致()()飘飘()()不()不()()精()神()草()生 知()知()百()百()运()帷()()()千里 出()不()攻()不()围()救()()东()西 四()楚()()()受敌 草木()()风声()()兵()神()突然()()神()鬼()

三、展示积累,感悟深化

(一)学习中同学们对哪篇课文感受最深,谈一谈。

(二)读《夜莺的歌声》做题。

1.课文中几处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标画出来。

2.“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句子中的“野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句子中的“小夜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军官认为 是“蠢东西”,其实,真正的蠢东西应该是_____。

(三)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做题

(1)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2)读课文3、4自然段,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3)“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限时作业 五、六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识、写五、六单元所有生字、词语。

熟读五、六单元所有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能运用五、六单元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识、写五、六单元所有生字、词语。

熟读五、六单元所有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五、六单元,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识、写五、六单元所有生字、词语。2.熟读五、六单元所有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的请举手。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一)学生齐读生字、词语。教师提写生字、词语,指两名后进生上台写

同桌互查,指两人上台改,有错误的由同桌进行第二轮听写,同桌都没错的学生把难写的字写规范、美观。同桌对改。订正。

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二)同桌互读课文。

指名读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默写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同桌互查、对改。当堂训练

默写读读背背和成语。

板书设计:

五六单元复习

重点字词

背诵段落 作业布置:

1、必做:字词听写,背诵重点段落。

2、选做:完成测试相关题目。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2.能运用五、六单元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复习第五、六单元,请看本节课目标:1.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2.能运用五、六单元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的请举手。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课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出示主要内容,全班齐读。同桌交流。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二)出示课后练习。指名回答。

学生评价,教师订正。同桌交流。

四、当堂训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笼()

呵()

淌()

拢()

河()

倘()

模()

遵()

骄()膜()

尊()

娇()

(二)我喜欢本单元描写乡村风景的古诗,并能默写其中一首。(5+2分)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积累了很多这样的诗句,我最喜欢的一句是 ________。板书设计:

五六单元复习

文章主旨

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必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选做:完成测试相关题目。教学反思: 七、八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识、写七、八单元所有生字、词语。熟读七、八单元所有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文言文,积累语言。

三、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识、写七、八单元所有生字、词语。

熟读七、八单元所有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七、八单元,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识、写七、八单元所有生字、词语。

2、熟读七、八单元所有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的请举手。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一)学生齐读生字、词语。

教师提写生字、词语,指两名后进生上台写

同桌互查,指两人上台改,有错误的由同桌进行第二轮听写,同桌都没错的学生把难写的字写规范、美观。同桌对改。订正。

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二)同桌互读课文。

指名读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默写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同桌互查、对改。当堂训练

默写读读背背和成语。

板书设计:

七八单元复习

重点字词

背诵段落 作业布置:

1、必做:字词听写,背诵重点段落。

2、选做:完成报纸相关题目。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

2、能运用七、八单元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复习第七、八单元,请看本节课目标:

1、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

2、能运用七、八单元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的请举手。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课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出示主要内容,全班齐读。同桌交流。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二)出示课后练习。指名回答。

学生评价,教师订正。同桌交流。

四、当堂训练

1、我会组词。

磅()

辩()

绣()

饶()傍()

辨()

诱()

绕()膀()

辫()

锈()

浇()

2、我会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写出自己积累的其它四字词语。

胆大()()

全神()()

气急()()

融为()()

()心()目

()寒()暖

一()不()

()名()妙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填空。

1.早开的红梅——()。

2.周瑜打黄盖——()。3.()——非一日之功。4.()——骄兵必败。

5.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板书设计:

七八单元复习

文章主旨

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必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六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计算。

2.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并会较为熟练的运用。

3.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稍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亲历把现实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利用定律简算。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那你都到哪去过?哪里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生交流)同学去了那么多的地方,但你们知道在你们去过的这些地方中有许多被列入世界遗产了吗?有的同学有疑问了什么是世界遗产?那老师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让学生简单的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04年7月1日,中国已有30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1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名单如下:

文化遗产:

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苏州园林、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天坛、颐和园、都江堰、青城山龙门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陵、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云冈石窟、高句丽。

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泰山、黄山国家公园、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文化景观:

庐山。

我国有这么多的世界遗产,大家想去参观吗?今天我们就去参观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我们不能置身其中,但可以在课堂中先睹为快。

二、师生互动研究新知:

1.结合情境新知探路:

师出示课本信息窗1的情境图,与生共同探讨。

问:同学们从信息窗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让生自由的交流。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那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让生尽量多的交流师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故宫的占地多少公顷?文化遗产有多少处?自然遗产有多少处?文化和自然遗产共有多少处?„„对于简单的如“文化遗产有多少处”“自然遗产有多少处”等一步应用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可能提出的问题:

(1)我国有多少处世界文化遗产?

(2)我国有多少处世界自然遗产?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4)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5)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有多少公顷?

„„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调

2.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1)我们先解决“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这个问题。大家搜寻一下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2)班上交流搜寻到的信息,同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找这些信息?打算如何运用这些信息?

(3)与生共同理顺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的1/4+4公顷=故宫的占地面积

关注学生能否选择有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知道在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它和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关系?

师: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同。

学生明确: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多4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天坛公园的面积×1/4+4

学生可能有以下2种情况:

(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或结合两种算法,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关注学生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讲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

活动三

师:大家已能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了,现在大家能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这个问题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解决的办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1)先算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30×7/10+30×2/15

(2)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世界遗产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30×(7/10+2/15)

(3)学生讨论、比较。

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4)生列式师板书,师注意板书不同的意见

A:272×1/4=68(公顷)B:272×1/4+4

68+4=72(公顷)=68+4=72(公顷)

(5)让学生区分两种做法,综合两种做法看,你知道有什么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6)让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视学生的发现适当的小结点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能对别人的方法提出质疑,作出评价。

关注学生能不能从对比两种解决策略中,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三、梯度练习:

(一)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1

指6名同学黑板板演,其余生自己做。订正时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运算顺序,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2.自主练习4

让生小组内分任务,四人中,每两个人做一样的,比赛,看谁做的快?小组内自主订正。在交流的时候说明运算的顺序。

3.自主练习12。生做,后集体订正,集体说计算的顺序。(注意有()的情况)

(二)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7(火眼金睛辨对错)。集体研究,每道题都通过自己先试算,然后判断出书上的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2,4小题强调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于1,3小题要强调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三)应用练习:

自主练习9。师出示书上的信息,与生同看表格。让生交流从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信息看懂统计表的时候让生自己去解决前三个问题,其中的内容是涉及下一节内容的,看学生的表现,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教师准备及调整下节的备课做准备。后集体交流。对于第四小题让生先小组内交流,后每小组选组内最具价值的问题班上交流。

四、收获评价:

让同学自由的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感想。师最后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五、作业:

1.自主练习2,3,5。

2.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生活中找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写好解决记录。(可采用书上自主练习9和11的形式呈现)

活动四

(1)自主练习第3题。

(2)自主练习第14题。

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理由。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交流自己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能否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

活动五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课上的表现和收获。

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想法。

教学反思:

1.借助我国的世界遗产总体概况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天坛、故宫的面积等多方面的信息引入新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环节,我做了大胆的尝试,组内交流互帮互学的过程我设计用十分钟,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用时比较合理。小组讨论,对自学重点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交流;二是对尚未搞懂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是对本组同学提出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在讨论中,让学生把组内自学未解的、讨论未果的问题,在全班提出,大家一起来指点迷津。学生热情较高涨,效果较好。

3.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运算顺序,掌握运算顺序,并形成合理运算的意识。

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八

0的运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关于0的运算;通过合作学习,归纳总结0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重点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学习过程

第6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关于0的算式,对吗?那谁能试着说几个?请几个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打在电脑上:

如:8+0= 0÷12= 98+0= 342-0= 0×76= 97-97= 将学生说的这些与下面的一起出示:

100+0=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8+0= 0÷12= 98+0= 342-0= 0×76= 97-97=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原来接触过很多关于0的运算,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编写算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然后把学生自己编写的算式与教师事先准备的一起出示,让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学生感觉到是在为自己的算式分类,引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将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并口算出结果。

2、请学生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并到小组内交流一下。

3、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任何 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5、师:同学们对这些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吗?

6、学生可能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7、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8、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出示5÷0和0÷0 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

9、【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这时,教师在0除以任何 数,都得0的空白处加上“不是0”。

10、让学生默记自己的发现和总结。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将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并口算出结果,然后请学生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并到小组内交流一下。这样培养了学

生认真观察和细心比较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方法应用

1、同学之间互相出关于0的算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2、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0+1= 0+0= 68-0= 23×0= 456-0= 78×0= 0×0= 78×1= 0÷56= 100-0=

3、给小金鱼排排队吧!(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互相编题,培养了学生自己出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然后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扎实的掌握。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填一填: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 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9+9×9-9

3、直接写出得数。

34+4-34+4 430×0÷45 28+(69-27)÷7 125×8÷125×8(100-25×4)×36 378÷1+378÷378

4、课堂检测B

1、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8除以32的商,再乘272与168的差,积是多少?列式是()A.128÷32×272-168 B.128÷32×(272-168)(2)40×(10-30÷3)的结果是()A.400 B.2300 C.0 D.2390(3)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2元,一个计算器比一只钢笔贵3元,一个计算器是()

A.5元 B.8元 C.9元 D.18元

2、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深化练习

9.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九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二)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  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 加数 和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提问:

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北京到济南铁路的长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和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加法是求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要合并的两个数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

启发提问:加法的意义是什么?说说看.

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教师板书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

练习十一第1题,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合并的两个数和合并成的一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数,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加法意义,并会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

提问:例1中的137和357在等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494叫什么数?(和)

教师板书.(写在例1算式的下面)

教师联系加法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也就是要合并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

反馈提问:你能根据加法的意义说明72+28=100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

(3)加法中有关0的问题.

提问:

①我们例1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②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相加的和会比原自然数大)

③0和一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会怎样呢?(0和自然数相加还得原来的自然数)

引导学生讨论:

0的加法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4)阅读课本第47页“加法的意义”.

2.教学加法交换律.

根据加法的意义引出加法交换律.

提问:

(1)我们刚才计算例1时,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用137+357,根据加法的意义还可以怎么算?(还可用357十137)

(2)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可以得出:相加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也可说出这是两个相等的式子,写成137+357=357+137)

教师指出: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多参考几组不同的数目.

(3)出示 18+17○17+18

350+150○150+350

274+100○100+274

873+127○127+873

提问:

①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里应填什么符号?

引导学生明确:每组算式里加数是一样的,和也一样,每组两个算式是相等关系,○里应填“=”.

②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明确: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是,两个数相加,其结果只与加数的大小有关,而与这两个加数的顺序无关.因此可以得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教师明确: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两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教师继续指出:上述几组算式说明,每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但不能表示任意整数.大家想一想,怎样用字母把加法交换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呢?

学生看书自学:第48页.

反馈提问:

什么叫加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公式表示?过去在什么地方应用了这个定律?

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a+b=b+a

引导学生小结出:过去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方法既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

教师指出: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要会运用定律.

练一练

现在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做第48页的“做一做”.

订正题时要说出根据,以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3.总结.

(1)说一说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它的字母公式是什么?怎样应用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反馈

1.口答.(用加法意义说明算法)

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2.下面各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60+450=460+250

20+70+30=70+30+20 a+400=400+a

3.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5=55+42  (2)a+44=□+□

(3)38+35=□+38  (4)48+□=72+□

订正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定义、定律来加以说明.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在前三年中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对加法的意义也有了感性认识,这节课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不仅理解加法的意义,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而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由于本节知识都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突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新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加法的意义,通过学生独立解答例题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用加法的意义对具体问题进行说理,以加深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第二部分学习加法交换律,通过对例题的不同解法及对几组算式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总结出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使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及时反馈,目的明确,最后再进行综合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例1  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18+17  17+18

350+150  150+350

274+100  100+274

873+127  127+873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

10.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篇十

(1)书写格式不对,先算的部分移了下来,还没有算的部分丢了不要;还有等号和题目对齐。

(2)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不算的部分移在后面;

(3)小括号里有两步计算,还没有算完小括号里的第二步就把小括号去了。

(4)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在先算小括号时,把中括号也同时去掉了。

(5)不算的部分往下移时移不全。

(6)抄错数字、运算符号的时有出现。

上一篇:助残日活动讲话下一篇:毕业典礼心得体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