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小说阅读(共11篇)
1.课外小说阅读 篇一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有了课外阅读的行为,便能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便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课外小说阅读 篇二
一、立足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录了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窗》《百合花》等都是中外经典的优秀小说作品。语文教师可以把这些课文作为小说范文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研读,品味其中浓郁迷人的文学内涵,同时教会他们阅读小说的方法。
根据小说的特点,我们要教会学生把握好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研读赋予小说人物鲜活生命力的语言,感受小说语言无穷的魅力。
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线索贯穿起来的,所以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理清线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以“于勒”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以“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组成全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但有些小说前面还有序幕,或者后面有尾声。如《我的叔叔于勒》开头写“我”与若瑟夫的对话就属于序幕部分,最后“我们”改坐别的船回来就是尾声。但有些小说故事主体不是完全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组成。如泰格特的《窗》一文最后另一个病人看到“窗”外真相的情节既是故事的高潮又是结局。还有的小说写得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由几个高潮组成,如契诃夫的《变色龙》。
由此可知,小说鉴赏首先必须理清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小说阅读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2.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中心环节。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刻画人物的。如《范进中举》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范进、胡屠夫这两个人物,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文章还通过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胡屠夫的嫌贫爱富、凶暴粗鄙、趋炎附势、庸俗势利的丑陋形象。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大衣穿大衣两个细节形象地刻画了他见风使舵的奴才性格。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口技》一文中对口技者高超技艺的赞颂,就是通过对听众的侧面描写和对口技者的正面描写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来实现的。
3.鉴赏环境,概括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突出了故乡破败的特征,同时也渲染了渐近故乡时肃杀、悲凉的气氛。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变色龙》中广场冷清的描写,暗示了时代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留意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并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感受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妙处。
4.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的文学体裁,必须用不同的词汇恰到好处地描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使诸多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小说里描述的人物性格、说话、动作各具特点,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复咀嚼一些赋予小说人物鲜活生命力的语言,感受小说语言令人回味无穷的魅力。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集中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排出九文大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等语句,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性格特征;“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么?”“多乎哉,不多乎”“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等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此类内涵丰富的语言,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移步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通过在课堂中小说范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概括、分析、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学会了品味小说语言魅力的方法,具备了阅读小说作品的基本能力后,语文教师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精心的指导和策划,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由课内的小说阅读迁移到课外的小说阅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养成热爱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好习惯。
1.以学生爱好为起点,精心推荐阅读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出发,引导学生选择好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初中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先推荐他们阅读历险、侦探、科幻等引人入胜的小说,如《格列佛游记》《基督山伯爵》《哈利·波特》等,这些小说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儒林外史》《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等,这些作品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后,再推荐他们阅读《西游记》《水浒传》《堂吉诃德》《鲁宾逊漂流记》等名著。经过这样精心的指导和推荐,学生就不至于盲目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厌读情绪。在阅读推荐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收获和心得,并运用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对课外小说作品的经典段落进行精细的阅读品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开展“我阅读我推荐”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课外小说阅读要经过教师推荐阅读,再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推荐两个步骤,才可以逐步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依据知识的延伸与迁移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小说作品,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展开自读;更要大力提倡“自主阅读”,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家庭藏书或图书馆等途径查找相关联的小说欣赏品味,做读书笔记、精彩语段摘抄、评析等。这样经过课内到课外多次阅读量的累积,学生自然容易达到心领神会,甚至有所创见。
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我阅读我推荐”的活动,让学生向同学们推荐自己最近阅读的优秀小说作品,并说说具体的推荐理由,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以此来激发学生争读好书的热情,增强学生资源共享的意识,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我阅读我推荐”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创建“小说阅读素材集”,增强学生阅读成就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优秀小说作品进行阅读后,还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使他们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学会将阅读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品味、思考、感悟。教师可以先做范例,让学生模仿着做,将自己阅读过的小说进行摘要、整理、归类。学生阅读一篇小说,能够大致把握小说的内容主旨,从中赏析几个句子,评价一两个人物,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那么其阅读将是深层次的,阅读的收获自然会大大增多。在此,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赏析句子的方法、评价人物的方法、把握小说情节的方法、鉴赏环境描写的方法都将得到运用,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将从中得到训练。教师最好能帮学生设计一个基本的模式,让学生阅读小说时按着这个模式去做读书笔记。每个人都建立属于自己的“小说阅读素材集”,并不定时进行班级展示、年级展示、全校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引导学生进行小说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这需要教师的督促,更需要教师的鼓励。语文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多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加油鼓劲。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从课堂的小说阅读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学会自主阅读小说,并要做精心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热爱阅读优秀小说作品,从而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愉悦地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
摘要:阅读优秀的小说作品是初中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但初中生的小说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移步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小说,热爱阅读优秀小说作品。
3.课外小说阅读 篇三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多读一些课外书,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对哪些课外书感兴趣呢?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呢?如何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已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强,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要想让他们多读课外书,就应该先让他们对课外书感兴趣。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断的阅读,使心灵充实、思想深刻,并修身养性,熏陶气质;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打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相信,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定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提倡“师生共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也是真正的备课。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阅读,他们有的去图书馆借,有的去书店买,还有的在网上阅读,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我也很生疏,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等到真正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学生们理解得很快,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内容,也理解的很透彻。
二、利用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评价、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理念,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外阅读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当学生还在为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穿梭、能够捕捉蝴蝶感到惊讶、佩服的时候,我便出示了海伦·凯勒的图像,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推荐了她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时能够从大多数的学生的眼中看出来他们急切地想读这本书,因为他们从我的介绍中知道了海伦·凯勒是残疾人,他们从心里想知道海伦凯勒利用这三天能够做什么。课下,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能找到、买到、读到那本书,我们班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人生阅历,更是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就小学阶段而言,阅读是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只重视字词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抄写字词,背词义,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会太低;只注重课本内的文章,在教学时的确是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但仅仅是理解此篇课文而已。并没有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别提读书了,更不要提读课外书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以后,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古代的神话故事,再到课堂上讲给同学听,如果哪位同学讲的故事跟老师找到的视频是一致的,在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放着视频,跟他一起合作。这样一来,他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第二天,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等等,有的学生还把书拿到了学校跟同学互换着看。当然,我也费了很大功夫,找到了很多视频,跟同学们一起合作,带着他们又学到了很多。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以后我再安排类似的任务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通过成果展示,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我便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充沛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合适的文学作品阅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后感,先在班上互相传着看一看,再进行评论,把评论较好的文章报送到学校的广播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
总之,小学阶段恰好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从小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 篇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只有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胡同,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加强课外阅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的一把快犁.其实,博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值得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一、认真指导课内阅读
阅读理解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课内语文阅读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
1、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将指导的形式由直接明示转为间接暗示,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对鲤鱼妈妈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评议。有的认为它是真的不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认为它知识狭隘;有的持不同的意见,他们从图中看出,从文中读出,认为鲤鱼妈妈是因为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而无暇顾及小蝌蚪,它是很自私的。这两中迥然不同的感受,教师都应予以理解。
2、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作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既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而非语法功能。品味语言又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具体场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所说,“提供一个开阔的富有意义的前后关系,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多数的新标记的学习”,所以对词句的理解应该放在上下文中进行,而不是抽出来作孤立的分析解剖。对语言的感受主要得依靠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须经长期的阅读积累,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质的飞跃,是有意积累,无意得之。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3、指导学生首先要求读懂,然后学会运用,并且能够创新。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般的、基本的、也是起码的要求。二是明白“怎么写的”(形式)。就是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三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个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化,不仅可以强化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起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创新通常以运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即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引申激发,亦即创造出新认识,新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阅读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最活跃、最有光彩、最能显示阅读效果的境界。在课堂里,我们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5.五下(课外阅读) 篇五
(一)小区里的部分居民爱拖欠物业费,为此物业公司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告栏出一份公告,催缴费用,在公告栏“曝光”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的名字,那些业主仍然我行我素。物业公司对那些拖欠户无可奈何,长此以往,那些按时缴费的业主也不乐意了,也开始拖欠,物业公司收不了钱,只得走人,小区因此已经换过几家物业公司了。后来,另一家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走的那几家物业公司都准备看着家公司的笑话,可没想到,这家公司()站住了脚,业主也很少有拖欠费用的现象。几个经理都很奇怪,新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他们差不多,可他们使用什么绝招把费用收上来的呢?
几个经理去取经,新经理把他们带到公告栏前。几个经理仔细一看,公告栏与原来的略有不同——原来的公告栏全是指令,但现在的公告栏成了温馨提示,比如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保护家人健康之类的常识。还有一大块公布的是业主的名单,但“上榜”的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缴费的业主名字!在名单的前面和后面都加上了诸如“感谢支持”、“祝愿小区居民家庭幸福”之类的话。
新经理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公布名单,你们公布那些拖欠费用的,我却公布那些缴纳费用的。你们只注重那些拖欠费用的,当然忽略了那些按时缴纳费用的业主,等于两头的都得罪了,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而我更尊重那些遵章守纪....的业主,奖励他们,赢得他们的支持,同时避免了拖欠户得难看。人都有向好之心,‘光荣榜’还能唤醒那些拖欠户的自觉缴费意识,交费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我行我素: 向好之心:
2、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的词语(2分)
3、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3分)
4、请在文章开头给本文取个题目。(2分)
5、联系上下文解释倒数第二个自然段中“恶性循环”的具体表现。(3分)
6、在本文中,“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具体指什么?(3分)
(二)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火烧赤壁”的经过,整理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周瑜带了兵船跟在后面。
()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作为进攻的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黄盖率兵追杀,曹军兵将狼狈逃跑。()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黄盖下令点火,火船乘风冲进曹营,曹军惨败。赤壁之战,东吴只有三万人,却能打败曹军八十万人,原因是什么?3分
(三)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聋哑老人,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jiān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误耽搁)行程。
哑巴老人是孤独的。听人说,他曾经有个女儿,叫丫丫,是从河边捡来的。他用米汤一口一口把她养大。在她长大成人,即将要做母亲的时候,却不幸死于难产。从此,哑巴老人就变得更孤独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他太平凡而微不足道了,人们似乎把他(遗忘
淡忘)了。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接替他的后生摆的船又慢又不稳,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好几个月过去了,正当人们快要把哑巴老人(遗忘
淡忘)时,乡里突然来了个当官的。乡长说,他是一位老将军。他手里捧着个盒子,那是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撼
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班长冒死炸桥,身负重伤成了跛子。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上战场了,请求留下来。后来,他找了条渡船,默默地开始了哑巴摆渡的日子,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老将军眼里闪着泪花,举起手中的骨灰盒说:“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河水忘记了流动,鸟儿忘记了飞翔。
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风中扬起骨灰,漫天飞舞着一位红军战士的忠魂,缓缓地落入了河水中,落入这条他摆渡四十多年,记载(zài zǎi)他一生默默奉献的母亲河。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悠悠的河水在向你诉说一个永恒的故事,有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请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3分)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微不足道.A.说B.方向;方法;道理 C.用语言表示(情意)(2)日复.一日A.重复B.恢复C.再;又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哑巴老人外貌的句子。(2分)
5.“„„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什么?(6.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为什么会怀念起他?(3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6.初二课外阅读测试 篇六
K J.CO
M 4
初二课外阅读测试
香蕉又名甘蕉,属芭蕉科植物。它果肉甜软,风味芳香,深受人们A_,是著名的岭南四大佳果之一。
香蕉不仅甘香可口,而且营养十分全面、丰富,从营养价值来看可称水果之王。营养化学的实验研究证明,香蕉所含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分别是苹果的3倍5倍7倍;葫萝卜素和铁含量分别是苹果的3倍;磷的含量是苹果的4倍,而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高达苹果的6倍。英国谚语说:“每天吃一个苹果,不用找医生。”说的是多吃苹果有益健康;但是营养成分与香蕉一比,苹果就_B了。香蕉也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能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现今非洲、亚洲一些热带地区,人们常年以生、熟香蕉为食,体格普遍健壮。
①香蕉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②明代《本草纲目》说甘蕉“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止渴润肺。”③《本草本原》说它“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牌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④民间用香蕉根、茎、叶捣烂绞汁外用治牙痛、市肿,用香蕉花治“心痹病”。⑤国人一向把香蕉当作止咳润肺,治便秘、痔疮出血,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的食疗佳品。
在外国,也早已有人进行用香蕉治疗疾病的研究。美国迈尔斯和罗斯医生研究证明香蕉食疗法可以限制摄取含氮素的成分,减轻肾脏的负担,是肾脏病人的理想食品。美国爱德医生还用香蕉和牛奶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做成一种完全营养的食物,治愈了儿童的败血病。
香蕉易手栽培,产量高。岭南香蕉不仅种植面广,而且常年结果,四季不断。为了你的健康,诸多食用香蕉。
1、为文段中A、B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A:_a喜欢b喜悦C喜爱d喜好 B:_a原形毕露b不言而喻c是非分明 d相形见绌
2.为全文划分段落层次(标在原文),并概括段意。(4分)答:
3、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材料说明香蕉“营养十分全面、丰富”?请分别从营养“全面”和“丰富”两个方面概括有关材料的内容。(6分)
答:(1)说它营养“全面”,是因为______(2)说它营养“丰富”,是因为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分)答:
5.按第三自然段的语句顺序划分层次,解析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A.1/2345;由概括说明到具体说明。B、12/345;由原因说到结果。
C.①234/5;从古代说到现代。D.1/234/⑤;由几种价值说到多种价值。
6.选出对文段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3分)
A、香蕉甘香可口,营养全面而丰富。B、香蕉治愈了儿童的败血病。
C、多吃香蕉和苹果,均有益健康。D、古今中外的人们都重视香蕉的药用价值。
[参考答案] l、A c B d 2.①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说明香蕉甘香可口。
②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说明香蕉的营养价值。③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说明香蕉的药用价值。④最后一段为第四段。说明香蕉易栽高产。
3、(1)香蕉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铁、磷、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2)香蕉不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各种成分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5、A6、B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7.课外小说阅读 篇七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情况,我对全校七到九年级的100名学生采用书面回答的形式,展开了调查。
1.你课余进行以下活动吗?(1)阅读课外书(2)看报(3)看电视
2.你课余阅读课外书(看报)大约多少时间?
3.你课余看电视大约花多少时间?
4.你课余花在完成课外作业上的时间大约有多少?
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弄潮的好手,胜利抵达彼岸。因而教者既要有意识地把每个学生放到风口浪尖去摔打,又要有目的地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学会应有的本领。要力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上参与率都是100%,以求取得语文教学每个目标的达成率都是100%。实现这两个100%,关键是学生要主动,而学生主动的关键在于教者的调动和保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无意识注意中无忧无虑地学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情绪的生成往往在一念之间,在课堂提问时注意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哪怕是很小的正确部分,就能帮助他们赢得自信,保护自尊,拓展思路,使解答趋于圆满:在朗读复述等训练中注意褒扬学生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优点,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添勇气,使有关能力不断增强;在批阅评讲学生作文时注意发掘其立意组材,语言表达哪怕是书写方面的一点长处,多给点赏识性的眉批或总批,在有关句子下面做一点类似“~~”的嘉许性记号,就能使学生深受感动甚至震撼,使他们不至于视写作为畏途,还可能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
要深刻认识到,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学生就能获得语文学习的心理自由。心理自由是思维发展的
现将学生回答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针对问题1,看电视的占了80%,读课外书的占10%,看报的只占2%。
针对问题2、3,其平均时间分别为25分钟和1.10小时(其中有好几位学生的回答是每天几乎不看课外书和报纸)。
针对问题4,其平均时间是1.30小时(其中九年级学生占用的时间明显高于七八年级,已经超过2个小时)。
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普遍现象: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普遍不够;二是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低下;三是学生阅读面普遍狭窄。
二、现象形成的原因
深究以上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
前提。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扩大加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发展,自由的心理状态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复杂关系和联系。在没有心理束缚的状态下,他们会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会不满足于教师的说教和书本的现成知识,而喜欢索取隐藏的内容,追根到底,这正是他们独立思考,增长知识,发挥才干的可贵表现。实施新课改,需要的正是学生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状态。
安全感是学生本应拥有的生存、发展权利,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这种权利,今天我们提出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说到底是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生态型课堂,更好地创设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全面素养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弃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放弃教学应有的调控手段,对学生一概信马由缰听之任之,甚至牺牲教学的严肃性,内容的确定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去迎合学生的不当意见和不良表现。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是为了让学生心情松弛,而不能让学习松懈,课堂松散。
(责任编辑韦淑红)实属多余。据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农村初中学校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学生早自修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
在调查的100人中,平时阅读内容是科普类的有10人,占10%,故事类30人,占30%,历史类的有5人,占5%,作文选的有60人,占60%。其他的5人,占5%,数据表明,在农村的初中学生思想里,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加强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对策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一)更新理念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广阔而自由的天地,语文教师必须进行理念上的转变。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育”的理念,要提高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要研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逐渐形成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喜欢课外阅读的良好风气。
要坚持“以生为本”课外阅读理念。在推荐和引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和把握他们阅读的动向,找到既是学生喜爱又有阅读价值的读物,真正达到让学生想读书,能读书,读有价值的书的理想境界。
(二)指导阅读方法
1. 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 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推介新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了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 以看促读
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子夜》、《茶馆》、《边城》,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些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在市场上出售,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挖掘书源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选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中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四)加强引导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我自己则常常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读书: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无与伦比的精彩。语文课外阅读将让农村孩子走出乡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8.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质量 篇八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现略举两例:
1.预习制造悬念。教师向学生布置新课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地制造悬念,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布置《三打白骨精》的预习时,我围绕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好打抱不平这两方面制造悬念,让学生查找《西游记》,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学生还发现了孙悟空有很多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课后小结拓展。对文中有疑难的地方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例如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有学生问:“蝉和青蛙发音的方法一样吗?”我就引导学生去看《自然探索》,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他们尝到了解决疑难问题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乐读
良好的读书氛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读书的热情,产生良性循环。在实践中我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觉阅读的魅力这一环很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地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尝试在本该进行语文练习或考试的课上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并要求学生能把自己所看、所想整理出来,与同学交流。事实上,我的这一招能让所有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阅读课,在选定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想读书的学生有所收获,没有兴趣的学生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
三、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繁杂,但对学生而言,开卷并非都有益。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作必要的引导。教师在选择、推荐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青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我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课内内容沟通。将课内的教育教学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拓展的“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高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为他们的终身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应意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语文,还要学习很多东西。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增加一些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他们“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五、开展活动,让学生多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书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要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展评等专题活动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还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总之,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成长道路会越来越宽,路上的景致也会越来越美。
9.课外古诗阅读 篇九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早梅》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语意相近即可)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语意相近即可)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晚春》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即可)
阙题(唐)刘慎虚 1 / 16
①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阙题》 1.幽
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田家 郑獬(xiè)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田家》 1.明
2.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
1.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 16
①
②
②去,2.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过湖》
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2012年浙江省嘉兴市】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野池》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 16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约客》
1.C【解析】江南立夏后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B【解析】“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咏路 宋·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咏路》
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2012年江苏省泰州市】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①②
③
①/ 16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塞下曲》 1.单调、清冷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赠从弟》
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鸟鸣涧》
1.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 16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采莲曲》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拟人手法,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桑子》 1.小令
婉约
2.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 / 16 ②
①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秋夜曲》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2012年浙江省衢州市】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城东早春》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清,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2012年四川省凉山州】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⑤①
②
③
④/ 16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望月有感》 1.影、雁、根、蓬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 【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谢亭送别》
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秋夜山居》 1.去雁
2.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16
①
②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012年陕西省】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1.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2012年广东省肇庆市】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 《雨后池上》
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垂杨、荷叶春季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2012年湖南省岳阳市】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16 《咸阳值雨》
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2012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送灵澈上人》
1.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qióng)音,若有若无
2.“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2012年山东省滨州市】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早发白帝城》 1.湍急(意思对即可)/ 16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即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绝句二首》
1.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
2.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意思对即可),笼统和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天净沙·春 元·白朴
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指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 / 16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春》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对即可)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再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对即可)《天净沙·春》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2012年四川省泸州市】 1.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
《行香子·树绕村庄》
1.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意思对即可)2.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16 ②①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012年广西桂林市】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D【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要为朝廷除去弊端,怎么肯顾惜自己这衰朽之躯的残年呢? 表示为了革命正直上的弊端而不顾惜自己的老命的决心,活是赞扬老人对国家忠心耿耿并对有积弊进行昂扬斗志
2.C【解析】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自料此去必死无疑看见颈联没有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012年云南省曲靖市】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16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B【解析】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是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意思对即可)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登岳阳楼》VS《望洞庭》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16
①
②
②
①【注释】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登岳阳楼》VS《望洞庭》
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
一、意思对即可)
《送人之松江》VS《别董大》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 / 16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送人之松江》VS《别董大》 1.秋季、冬季
10.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篇十
我校乡村少年宫读书社开设了以课外阅读读本为材料的阅读教学课,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培养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将我所教的课外阅读教学课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文学书籍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文学鉴赏、随感、短评的写作。
4.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5、上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6、根据实际课堂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传授有效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们读书时,可以做读书卡片、摘抄精彩片段、撰写读书心得。
7、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多媒体读书展示会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11.课外小说阅读 篇十一
一、巧设桥梁,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得到信息、得到启迪、得到感悟、得到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1. 借助听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明辨事物的善恶,开阔知识的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解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这时,教师应及时告诉他们,要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就接着本书看。如此,学生被兴趣所推动,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由“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
2. 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有条件的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清静、舒适的书房,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孩子有零散、短暂的时间,可要求他们随手拿一张报纸;当他们有完整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端起一本书静静地翻阅。父母有时间也可和孩子看同一本书,这样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书的内容,培养孩子读书的成就感。二是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那里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阅读面。
3. 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常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完课文《草船借箭》,我就向学生推荐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使学生感受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更完美更精彩;学完三年级下册的《争吵》一文,我带领学生阅读原著《爱的教育》,感受着这部历经八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名作所带来的激动以及无法抗拒的魅力。
二、传授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融,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阅读恒心
小学生的兴趣总是会缺乏持久力,怎样为学生的阅读兴趣保鲜?
1. 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
2. 评比激励。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课外小说阅读】推荐阅读:
小说阅读——父爱陷阱07-31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10-02
记叙文阅读之小说阅读09-06
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09-20
中考小说阅读理解10-27
童年经典小说阅读感受11-18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07-05
暑期班级课外阅读总结07-23
课外阅读《庐山的云雾》07-24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