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卫生巾的产品调研报告

2024-09-13

朵朵卫生巾的产品调研报告(精选5篇)

1.朵朵卫生巾的产品调研报告 篇一

华 信 小 剑 桥 幼 儿 园

新郑市华信小剑桥幼儿园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卫生保健工作总结

朵朵二班

本学期已接近尾声,我班的卫生保健工作在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思想,采取一系列的有效形式和措施。认真执行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齐抓共管,从而确保了班级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提高保健工作质量,现将本学期工作作一简单的总结。

一、卫生保健工作

1.本学期坚持严把晨检关。我班严格按“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来进行;并杜绝危险品的带入,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同时作为保健老师的我能指导保育员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做到及时隔离与治疗,控制了传染病病菌的传播,把好了安全的第一关卡。

2.对患病儿我们将随时进行观察,做好记录,按时喂药;及时了解班级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坚持晨检与全日观察相结合,并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措施。

3.本学期,我班还积极配合中医院做好疾病的防治、防疫工作,并认真组织幼儿体检(体检率达100%),确保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我园领导的重视下,开学初我班的卫生保健工作就纳入了新的轨道,切实地把卫生保健工作渗透到一日保教活动

华 信 小 剑 桥 幼 儿 园

中去,使我班的卫生保健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生活、学习、游戏的环境,针对期初的卫生保健计划,我班扎扎实实真正做到保教并重,以“保”为笼头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一日活动环节中十分注重幼儿的体育锻炼,结合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每天坚持开展两小时的体育、游戏活动。

2.朵朵卫生巾的产品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动物防疫,卫生监督,畜禽产品,安全

畜禽产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居民的餐桌安全,还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强化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是确保畜禽产品安全的关键。畜禽产品的质量控制不但要加强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加工环节等进行监督和控制,进而促进地方畜禽养殖行业健康发展。

1影响畜禽产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1.1环境影响因素

近年来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加大,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数量也逐渐增多,农业生产中农药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水源、空气、土壤等媒介对畜禽产品的造成污染。由于畜禽体内长期的毒素残留,导致畜禽产品肉质受到污染,人一旦食用就会出现身体异样,严重的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1.2畜禽药品影响因素

通过相关部门抽查发现,市场上在售的畜禽药品质量均低于同类的先进产品,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并且合格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非GMP企业的畜禽产品的质量问题更加严重,占抽查不合格企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目前我国的畜禽药品市场经营秩序混乱,一些经销处经常把兽药与化肥、饲料以及添加剂一同放置,导致兽药污染,此外还存在药品的科技含量低、品种少等情况。大部分兽药生产部门缺乏独立研发能力,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属于仿制,剂型也比较单一,甚至存在与国家相关规定相违背的现象,一些改造无望的企业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现制假、贩假现象。

畜禽养殖企业,为了降低畜禽养殖成本,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品,导致大量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没有经过休药期就屠宰贩卖,人一旦食用此类肉制品,相当于间接食用兽药,会出现身体不适,导致身体机能受损。

1.3饲料因素

目前我国的畜禽食用饲料生产情况令人堪忧,饲料生产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率,滥用激素、自配预混料、擅自更改添加剂以及采购发霉变质的原材料,甚至一些饲料生产企业专业性缺乏且没有社会责任感,添加剂配比比较随意,剂量也没有准确把握,造成饲料质量问题。例如:瘦肉精(又名:盐酸克洛特罗),适当添加可以有效地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瘦肉率,降低动物的脂肪沉积,能够增强饲料的利用率。但是由于此种添加剂药性强、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很难分解融化,蓄积性强,容易出现残留,并且家常烹饪方法难以使其失活。人一旦食用此种添加剂过量的畜禽产品,会导致肌肉震颤、心动过速、神经过敏或者心悸等情况,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健康。

1.4畜禽疫病

近年来我国已经几次爆发大规模的人畜共患病疫情,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威胁。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病有一百多种,例如: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布病、囊虫病、结核等。人出现感染症状后,相关机能受损,产生器官病变,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1.5屠宰技术

我国的畜牧产品难以出口的首要问题就是屠宰方式落后,即使我国是畜牧业大国,但是我国的畜牧产品出口增收情况却并不乐观。我国的畜禽宰杀一般会在应激状态下进行,宰杀前畜禽一般处于极度痛苦和恐惧的状态,导致其肾上腺素激素分泌过旺,大量毒素残留在畜禽产品中,导致肉质下降。

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保证畜禽产品安全

2.1加大兽药及饲料检查力度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检疫防疫工作要渗透到各个方面,一是是激素使用及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对饲料生产环节的安全隐患消除,减少饲料问题引发的肉品问题。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定期到畜禽饲养场进行突击检查,对添加剂情况和所用料来源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滥用药或者饲料不合格等情况,要对其进行处罚。同时每次检查都要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例如:添加剂类型、用药期、停药期等,通过加大管理力度,从饲料和兽药两方面控制安全问题。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将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养殖行业的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治的关注。首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积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并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通过增加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检测仪器,提高检测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畜禽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相关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畜禽疫病会产生多种病变和病发症,检测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保证检测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够增加养殖户的信任。

2.2加强动物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积极的购进现代检测设备,通过科学的方法加大检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执法可信性和专业性,保证执法人员可以科学的开展相关检疫工作,为养殖企业提供便利。

2.3加强执法队伍管理

检疫人员、监督人员、防疫人员是构成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通过加强其素质培养以及健全其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管理能力。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专业能力考核,保证执法队伍的质量,相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检疫规程进行检疫,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4扩大畜禽产品宣传力度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积极的扩畜禽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方式,还要合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相关知识推广,增加传播效率,扩大影响力,并指导改进屠宰生产工艺,减少应急因素,让老百姓吃上优质放心肉。

参考文献

3.加强禽类及其产品卫生监督的措施 篇三

关键词:禽类及其产品;防疫检疫;卫生监督

中图分类号:S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7-0013-01

禽类及其产品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较低,同时还含有较多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重要成分等优点,因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肉食品之一。然而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一些国家不断发生,提示我们加强禽类及其产品卫生防疫工作已刻不容缓。

1 加强农村基层兽医卫生防疫与宣传工作

我国是一个经济尚欠发达、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核心仍离不开传统的种植与养殖业两大板块。其中养殖业主要是在以自然放养或充分利用剩余及利用率较低的农副产品基础上延续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人力、物力及技术要求低,投入的时间少且灵活,同时又不象种植业需要占用大量耕地等独特的优势。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许多中小养殖投资者及农村老百姓们的主要或重要经济来源与补充。同时,近年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给畜牧养殖业注入了巨大潜力和商机。

然而,一个长期以来不应被忽视的问题已日益显著地凸现在我们面前:不少基层薄弱的兽医力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在养殖技术和防疫上的需要。通常一个只有1-2人的乡兽医站却负责着整个乡方圆近百平方千米范围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因而一般完成规划内免疫接种任务难度大,也不能够对农民进行相关指导宣传工作。而大多数老百姓的畜禽养殖安全观念淡薄,有关多种动物混养与人畜共患病等知识非常缺乏,导致疫病人畜共患现象往往多发生在防范意识薄弱的农村,并在一定程度上又为疫情的蔓延提供了条件。

2加大对动物防疫检疫证明的监管工作

搞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是防止动物疫病扩散与保证动物性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一项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为基础。但此项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还有赖于对整个执行过程实行规范有序的组织并出具与检验结果相符的书面证明,保证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与质量状况在各个流通销售环节均处于透明的可视状态,从而既有利于动物疫病的监督、监测工作,更重要的是确保在疫情突发时能够迅速、及时地追查疫源和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一纸小小的防疫或检疫证明在疫情监控方面往往能够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3建立专门的动物交易与产品销售市场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镇的农贸市场与超市均为动、植物产品集中地。因而呈现出禽类、水产品等活体动物与生鲜肉食品及熟食制品在同一中心出售的混乱局面。整个市场内往来人员密集、环境条件恶劣,甚至出现污水、血水横流的现象等。既不利于公共卫生,同时也无疑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扩散创造了机会。

因此,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减少重大疫情的发生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又要避免因场内动物性食品品种单一而给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笔者认为各地应于蔬菜市场附近建立专用的动物及其产品市场。整个市场设计成半开放的“敞棚式”,付款统一采用充值卡式;场内据动物或产品种类划分区域,并于市场一侧设置一小型隔离间。货、车和顾客由两道分别设有深、浅消毒池的两道门出入;每天安排专人对场内环境进行2~3次消毒冲洗工作以确保整个场内的空气和地面的清洁卫生。同时场内的墙壁上还可设置有关动物性食品食用安全常识等宣传图片以帮助广大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逐步发展禽类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相对而言,牲猪等大中型动物的屠宰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往往较为费时费力;其次我国的牲猪屠宰工艺和监督管理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基本上能够执行“定点屠宰、定点检疫”的规定。因此,虽然如口蹄疫和猪链球菌病等疫病曾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阴影,但造成的影响均比较短暂。而禽类因个体小、屠宰灵便、数量庞大、分布零散,全面检疫难度大,市场上各种不明产地、来历的活禽、禽蛋及各种各样的禽类腌、卤制品随处可见。随着禽流感感染人的事实在我国已经被证实之后,人们便开始如惊弓之鸟,对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禽产品均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此以往既不利于广大老百姓的饮食健康,也势必将严重阻止养禽业的发展壮大和整个畜牧业的发展。

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禽类及其产品在各环节的检验检疫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散养户的防疫管理。一方面鼓励尽可能对畜禽实行圈养,减少不同种动物间的接触,同时采取派专人对农村活禽及禽产品进行定点检疫、集中收购和定点加工的方式销售,从而基本上实行禽类产品产、供、销的“一条龙”式服务,消除广大老百姓们担心禽类产品未经检疫的疑虑心理,让大家能够更加放心地食用价廉物美且营养丰富的禽类食品。

4.畜禽产品卫生检疫工作刻不容缓 篇四

1克服困难, 认真执法

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动物检疫员是实施动物检疫的实际操作者。国家要求动物检疫的执法主体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 可以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聘用专业兽医人员, 作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派出检疫员, 代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行规定范围的检疫任务。

实际上每天的检疫工作是在凌晨3点进行, 由于灯光暗, 酮体的病理不是十分清楚。多数检疫人员是女同志, 对屠宰户的粗言粗语畏惧, 有的屠宰户明一套暗一套。如此一来便给检疫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直接影响动物食品的卫生安全, 因此, 要求检疫人员做到一丝不苟。绝对不能以看代检, 习以为常, 人人都这样, 年复一年, 一代接一代, 解剖生理与病理鉴定、鉴别技术随着年轮而流失, 不知不觉丢掉了动刀切割看淋巴病变的检疫方法, 演变成只开证收钱的以眼看代替刀的检疫。

2完善制度, 履行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以来, 一直未出台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法规, 法律缺乏震慑力, 有些法律衔接存在空白点, 监督管理的死角不少, 没有与国际接轨, 这些情况加大了执法工作的难度。如国内异地引种审批条款就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目前国内大量调进乳用动物及其他动物继续饲养的情况没有作出规定;二是对管理相对人在引种前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违法行为, 在法律责任中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规定, 而这方面工作的不到位恰好是近几年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又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执行监督任务的方式, 条款只规定了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留验、 封存和处理权, 而对于当事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等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导致其拒不配合调查, 案件得不到有效查处。

因此, 动物检疫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让检疫工作实现了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的根本性改变。所有的乡镇都设立了产地检疫报检点, 对出栏的动物进行产地检疫, 城市和绝大部分乡镇生猪实现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这样检疫工作的到位率和准确率就会大幅提升。

3提升素质, 科学管理

综上所述, 作为政府应该进一步提升动物检疫工作的建议与对策保障经费, 改善装备要将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 由公共财政足额保障其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 其依法收取的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解除其后顾之忧, 使其工作实现从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解除利益上的困扰, 这是做好动物检疫工作首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环节, 实现不了这种转变, 其余工作就会成为摆设, 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观就会从根本上成为不可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最好能取消检疫收费, 改变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既搞执法又收费的现象, 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队伍, 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形象, 而且可有效地解决管理相对人逃避检疫等问题, 使检疫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同时, 作为执法监督部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选拔一批德才皆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检疫派出机构负责人, 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 严格检疫员任职资格管理, 把好人员进入关。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提升检疫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 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 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案件办理、抱怨处理等规章制度, 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 提高检疫标识真假鉴别力, 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严格考核, 实现“能者上, 平者让, 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数年的努力, 力争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得到较大的改观, 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勤勉务实、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5.朵朵卫生巾的产品调研报告 篇五

近年由于疯牛病、禽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加之日本国内农业保护主义的兴起,日本政府出台了一些新的检查措施、检查法规、检查制度和检查标准,对农产品进口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致使作为日本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原产地的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面临新的挑战。

一、农产品卫生安全检查的核心管理机构新近出台的举措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类的检验检疫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入境农产品检查程序一般是首先由农林水产省下属的动物检疫所和植物检疫所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进行检疫。同时,由于农产品很大部分用作食品,在接受动植物检疫之后,还要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检疫所对具有食品性质的农产品从食品角度进行卫生防疫检查,另外,对出口国的农产品产地也有严格规定,如发生传染病地区的动物质品以及农药、化肥使用各类和用量超出规定标准产区的农产品都禁止进口。

日本农产品卫生安全检查主要由厚生劳动省(一般简称厚生省)和农林水产省(一般简称农林省)管理,负责制定和修改农产品进口的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措施。两省在管理领域各有侧重和分工,厚生省主要对具有食品性农产品从食品角度进行安全卫生管理为主,农林省主要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特别是对动物类农产品进行安全卫生管理为核心。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协调两省相关机构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于2002年成立了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协助下,两省从2002年开始大幅度频繁修改和提高安全检查标准,出台了许多新举措。

(一)厚生劳动省的新举措

1,不断修改和增加食品中农药残留物检查的种类、剂量和标准2003年5月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计划在3年时间内逐步引入《食品中农药、动物用药及添加剂暂定标准制度》,除制度规定的残留标准外,还对虽然没有设定残留标准,但残留物质达到了一定含量的食品,仍可采取禁止进口、流通的措施。

2006年厚生省再次修订了《食品卫生法》,并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宣布正式施行《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涉及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可谓广泛之极。

2007年又先后两次修订《食品卫生法》中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规范,即兽药残留量的补充规定。增订食品内兽药吡喹酮(Praziquantei)和二氧沙星(dif-loxacin)的最大残留量涉及的产品有陆生哺乳动物(瘦肉、肥肉、肝脏、肾脏及可食部分)及棘鳍目类。

2.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进口检测物的检查,几乎每年都有所变化

2004年厚生省规定各检疫机构对三大类食品残留物进行重点检查:①农药残留中除作常规检查外,重点对灭百可、毒死蜱等常用农药残留超标进行检查。②抗菌素残留中重点对恩诺沙星、四环素等改进型药物和传统性药物进行检查。③食品添加剂重点对甜蜜素的使用量进行检测。

2006年12月25日,厚生省宣布对2007年进口食品监控检查计划进行修改,在检查项目中追加对水产品残留的检查。新增检查的农药有禾草丹、溴氰菊脂、呋喃硫咸3种。

2007年3月30日,日本厚生省两次向各检疫所下述了“2007年度(2007年4月1日——2008年3月31日)进日食品监测计划”,确定了2007度对进口农产品,重点是水产品检验检疫中的种类、项目及检测方法。

3.急速扩大命令检查范围

日本厚生省代表日本政府对进口农产品的“命令检查”,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和歧视性。在技术和绿色的外衣下使壁垒变的合法化是日本政府限制进口最为有效的措施。由于“命令检查”是逐批检查,所需时间长、费用高,常常会使商务供货期延误。2004年厚生省先后对我国产荔枝、粉丝、小油菜、甲鱼实施了命令检查,致使出口的荔枝到日本后霉变溃烂损失巨大。2005年、2006年又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鳗鱼等进行命令检查,定向检测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疾病性毒素、重金属残留等。

(二)农林水产省的新举措

1.全面修改肉类进口卫生标准

2004年1月起农林省消费安全局对进口家禽及家畜肉类卫生条件进行了全面修改,首先修改了《加热处理家禽肉进口卫生条件》,其中大量增加了对加工设施卫生条件和生产工序管理的要求,此后,相继对《偶蹄类动物产品进口卫生条件》和《家禽(生鲜)进口卫生条件》进行修改,附加了产地环境标识要求。

2.再次增定肠衣肉制品附加工卫生条件

2004年4月农林消费安全局对使用肠衣的肉制品附加了新的卫生条件,要求出口国对使用肠衣的工厂进行各种认证管理,即:质量管理认证(ISO9000)、环境管理认证(ISO14000)、劳动安全认证(ISO18000)、危害关键点控制认证(HACCP),并在认证和出口前通知日方,以便核检。

3.进一步扩大JAS标识范围

2004年4月农林省消费安全局进一步修定了JAS规定的标识范围,由初级农产品扩大到加工食品,并要求对加工食品的原料、原产地和畜产品的原产地,加工地进行全面标识,超过标识范围的产品将进行限制。2006年对标识地又提出了提供基本环境条件及评价的说明要求。

二、农产品安全卫生检查的新标准

在日本新近修改和出台的各类检查标准中,以2006年5月29日正式颁布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以下简称“肯定列表制度”)最具代表性、权威性和限制性,“肯定列表制度”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量限制,几乎函盖了所有涉农的化学用品和药品,将所有用于农林牧水产业生产的农业化学品引入的危及食品安全因素置于控制之下,由原来的农业化学药品扩展到了整个农业化学品,可谓涉及面最广、函盖内容最多、限量要求最为严格的新标准,也成为日本近期农产品进口安全卫生检查最核心的依据,是限制进口最有效的技术壁垒。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标准,大致可分为4类,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

1.“暂定标准”

“暂定标准”涉及的农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本制定了“暂定标准”,而出口国无任何限量标准的农药;另一类是双方均制定了限量标准的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对734种农业化学品制定了51392个暂定限量标准,涉及264种食

品。734种农业化学品中涉及农药种类达498种,兼作农药兽药34种,兼作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1种。

2.“一律标准”

是对未函盖在“暂定标准”中的所有其它农业化学品或其它农产品制的统一限量标准,即日本政府确定的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标准。该限值是以1.5ug/人/天的毒理学阈值作为计算基准,确定了0.0ling/Kg的统一限量水平。该标准应用于含有肯定列表制度中未制定最大残留是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的食品。

3.豁免物质

豁免物质是指那些在一定残留量水平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农业化学品,主要有了其农药豁免物质:1)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1款规定不需要对可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的农药;2)《农药取缔法》指定的农药;3)除上述情况外其它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农药,日本豁免物质最终草案包括:指定的杀虫剂碳酸氢钠,其它杀虫剂铜、硫等。

4.沿用原限量标准而未重新制定指定限量标准

在肯定列表制度中未制定临时限量标准但日前已有的限量标准,涉及农产品食品175种,残留量限量标准2470条,这些标准在肯定列表制度生效后仍然有效。

此外,还有15种农业化学品不得在任何食品中检出,有8种农业化学品在部分食品中不得检出,涉及84种食品和166个限量标准。

三、日本农产品卫生安全检查变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一)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日本是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市场,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占我国总出口量的1/3,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及食品有: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类、蔬菜及其制品类、畜禽及基制品类、水果、坚果及其制品类等。自2006年5月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日本加大了对进口农产品及食品的监测检查力度,严重影响了我国对日出口的速度和额度,特别是对我国蔬菜、食用菌、茶叶、鳗鱼等大宗出口产品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

1.产品检出数量急剧增加

2006年6月日本进口食品检出不合格产品类114批次,其中我国45批次、占39%,与肯定列表制度相关的不合格为19批次、占16.7%;7月份检出149批次,其中我国47批次、占32%,与肯定列表制度相关的不合格为27批次、占52%;2006年共计检扣我农产品共计达481批次之多。特别是2006年8月8-16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相继对我国5个品种的出口产品作出加强检查的决定,数量之多、密度之大较为罕见。

2.出口贸易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新的检查标准限量项目多、数量大、范围广、标限严,且对没有限量标准的执行“一律标准”,加之我国自身农兽药管理尚不规范,日本很容易检出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问题,从而使其通过加强检测达到限制进口、保护本国贸易的目的。

3.出口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直线上升

面对大量的限量标准和不断增加的附加条件,致使生产基地、经营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基地生产者对用品、用药慎之又慎,经营企业则不得不使用各类标识和认证,扩大样品采集量和检测项目范围,增加经营成本,并接受“命令检查”带来的巨大延期损失,导致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

(二)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输日现状,要积极寻求跨越日本前所未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建立完善的应对体系。

1.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加工运输安全

从源头对出口农产品、食品实施有效管理控制,是保障出口农产品、食品安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应对肯定列表制度最关健的措施之一。在国内实施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GAP),提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IPM),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提升生产安全系数。同时,食品加工企业要实施良好的生产规范(GMP),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加工安全和运输安全,并将生产者、加工者有机的联接起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产业化质量安全保障,整体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水准。

2.积极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

针对我国输日农产品屡遭技术壁垒的现状,快速实行农业标准化、认证化、基地化、品牌化、产业化生产,大力开展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农产品检测标准接轨的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品位,树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象。

3.认真解读进口国检查标准变化

上一篇: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相信假设下一篇:epc合同风险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