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2024-07-17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共15篇)(共15篇)

1.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一

2.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阶段性重点工作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开展,着力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开展好具体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首先,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科学安排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使用资金,重点解决重大农业项目的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效率,助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其次,认真落实农机购置的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补贴资金,保证农机补贴资金的全面落实,注重运用农机补贴资金补贴重点农业项目,同时促进地域内农业机构的优化配置,满足地区农业发展需求[1]。最后,按照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科学调配农机化技术推广力量,扎根重点区域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形成农机化技术推广优势。

2.2 围绕地区实际开展针对性推广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从地区的实际情况着眼,重点解决区域性农机化技术存在的不足。首先,根据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高端农业项目农机化技术的实际需求,着力实现农机技术与农艺整合发展。重点针对机防、机收、机烘等要求高技术含量的项目进行培训。其次,围绕新投入使用的农机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新引进的农机技术进行有效的指导。再者,重点抓好保护性农业项目的农机技术推广,注重推广节省成本和增加收益的农机技术。最后,运用网络化渠道制作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视频,这样可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普及率,满足更多农户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在网络性实时互动中开展农机化推广工作。

2.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二

近几年来, 随着中央农机购机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实施, 浙江省嵊州市农机化发展迅速。2009年, 嵊州市拥有农机总动力已超过36万kW,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台, 小型农田作业拖拉机2 040台, 水田机耕船96台, 水稻育秧设备30套, 耕整机227台和大中型联合收割机487台 (半喂入式127台) , 特别是水稻插秧机的发展尤为迅猛, 从2006年的2台插秧机发展到目前的144台, 其中包括乘坐式高速插秧机56台, 极大地提升了嵊州市农机化水平和农机化作业效益。几年来, 嵊州市建立了45个机插示范点和选择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及能管理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 建立了较完善的机插服务体系, 加上政府的支持, 使嵊州市机插面积从2006年的66.7 m2猛增到2009年的3732.4 hm2, 机插面积增了近55倍, 2007—2009年累计机插6 000 hm2, 累计增产粮食1 800多万kg, 节省肥、药成本350多万元以及节省种子节本等使农民增收2 200多万元, 节省秧田面积533.3多hm2, 节省人工11万多个。

2 问题

(1) 农机维修网点技术水平低, 文化素质差。在嵊州市农机管理部门登记审年的62家农机维修网点中, 多数为三级维修网点, 主要从事常用的农业机械换件修理。这些网点多为夫妻点、单身点和路边点, 技术水平低, 文化素质差, 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 致使修理质次价高, 严重损害农机户利益。

(2) 农机维修网点设备简陋, 基础设施差, 配件无保障。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中, 多数厂房、店面狭小、陈旧, 维修设备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简陋工具和设备, 而且维修用的配件短缺, 多数都从个体配件店进货, 常出现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 损害了农机户利益。

(3) 高新技术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和正常使用无法保障。一是农机维修点维修人员对高性能农机具的原理、结构不了解, 不熟悉。二是维修点无法承担配件存储的经济压力, 加上目前维修点多数没有配件库, 使配件供应无法保障, 维修点对高新农机具配件的真伪无法鉴别。为此, 高新农机具, 特别是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农忙中出故障时只有请求生产企业或销售商的“三包”服务, 如果属“三包”期之外的故障, 农户就没有使用保障了。近两年来, 嵊州市出现过多次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农忙作业时因故障而被迫停机的现象。

(4) 对农机维修行业缺乏监督和整合措施。由于农机维修质量监督管理缺乏法规、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 农机部门只是在面上开展督促农机维修服务, 但不能进行实际的监管, 也没有对农机维修点进行布局、整合工作, 因此影响了高新农机具的发展, 也影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5) 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重视不够。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不够重视, 特别是在高性能农机具投放农业生产后, 政府和有关部门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没有重视和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如农机维修场地的解决、运行资金的补助或与信贷部门的协调以及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沟通等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没有进行高性能农机具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 影响了高性能农机具的维修质量。

(6) 农机操作手缺乏高新农机具技术和保养知识。相当一部分农机操作手, 由于文化水平低, 看不懂使用说明书, 不能按要求进行使用、保养, 直到机器在作业时出现故障停机时, 才向“三包”人员请求服务。也有不少机手说不清故障发生的部位或需要配件的名称, 延误了修理时间。

3 建议

(1) 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县 (市) 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将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一样, 要纳入工作计划, 采用送出去、请进来, 理论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办法, 从企业中请技术人员上课, 现场指导, 还要到农机生产厂家去参观学习。

(2)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审定工作。县 (市) 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按《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积极组织开展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许可审批核发工作, 逐步实现维修网点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3)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监督管理工作。联合工商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行动, 加强对农机维修、农机具和农机配件的质量管理。

(4) 设立县、乡镇高性能农机具咨询点和配件点。在县 (市) 级农机管理部门和高新农机具重点乡镇中选择技术水平较好、设备较先进和服务能力较好的一两个农机维修网点, 组成县 (市) 、镇高性能农机具服务咨询点和配件供应点, 要以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 做好全市高性能农机作业服务巡回检查, 做好现场培训、维修保养以及维修档案的建立工作。

(5) 建立县 (市) 级高性能农机维修基金会。建议由县 (市) 农机管理部门牵头或协调好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生产企业和农机用户, 适当收取高性能农机具维修基金, 并设立县 (市) 级高性能农机具维修基金会。

(6)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支持高性能农机维修网点。当地政府, 特别是县 (市) 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 统一认识, 对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网点在维修场地、运行资金等方面给予方便和照顾 (补助) , 县 (市) 农机管理部门要把高新农机具维修网点列入农机管理议事日程。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 但水稻机械化插秧仍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本文从嵊州市调研中得知, 制约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原因之一是农机维修业出现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业,新问题,发展,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金祥、曾志刚, 常熟市农机维修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6 (3) :34.

3.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农机推广;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1

1 农机推广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尽管农机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原有农机推广的项目选择缺乏灵活性;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农机推广资金欠缺;农机推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1.1 原有农机推广的项目选择缺乏灵活性

农民对于农机推广项目的选择主要受到过去推广项目选择方式的约束。农机推广注重的方向为技术方面的利益以及社会方面的利益,这与现今注重个人效益、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不相符合,这就导致农机推广在市场发展中受到限制,无法进行有效的推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其的认识发生了一定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农业的经营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得其发展方式逐渐与现代市场发展相适应。但是,在这一方面仍存在选择项目方面缺乏灵活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致使农业推广体制不够完善的主要问题之一。

1.2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缺乏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的种类以及操作手法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以及精细化,这就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需要足够的知识量以及操作能力,这对于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要求高、工作量大,这也是导致这方面人才缺失的其中一个原因;该工作属于基层工作,这一特征也造成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才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现今社会状况来说,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从事农业方面的基层工作。人才短缺的问题是造成推广工作难以展开,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1.3 农机推广资金欠缺

我国由于各种原因,在农机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就致使农民由于对农业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认识以及知识的欠缺,而无法合理的使用农业机械,特别是一些新型的机械,也会由于该原因导致不能合理的使用和修理机械,其造成的结果主要有由于机械使用能力低使得机械损耗大、寿命减短,以及由于机械的使用种类少以及操作方法不适当使得产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

1.4 农机推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机推广体制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农机推广体制存在漏洞,不够完善,使得其作用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经过对其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机推广项目的选择受到传统推广方式的约束、该方面人才的短缺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2 农机推广对策分析

了解农机推广进展,明确工作方向,找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推广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新时期要想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一是加大对农机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二是创新农机推广模式,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三是宣传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加大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四是健全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及时获取有利信息。

2.1 加大对农机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农机推广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的力度;争取将区级农机推广站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单位,保证街镇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和工资福利;按照区域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好街镇农机推广综合服务站这个节点;加大农机科技创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先更加科学化迈进。

2.2 创新农机推广模式,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

要学会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化组织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以及整体效益。同时,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

2.3 宣传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农机推广工作是我国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农机推广工作的进展对我国农机化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加大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从我做起,首先农机推广工作者要重视自己的工作,以身作则。农机推广工作者要配合单位工作,听从指挥,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在开展宣传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利用好电视、广播以及各种媒体,也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和现场会议等等,总之要将农机推广的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要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农机推广工作不能空谈理论,一定要实地开展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要勇于创新,农机部门要致力于新机具的研发,关注农机新动态,了解百姓心声,为百姓服务。

2.4 健全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及时获取有利信息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观念、知识和政策要不断更新,才会更好的发展。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的建立要求在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这样较能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通过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另外,可与各种农机研究所建立信息关系。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4.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四

“十一五”期间,锡山经济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更高的起点上绘制了“一城、两区、八园”的发展格局,“八园”即:电子信息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EV产业园,同时打造科技创业园、V-park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园和S-Park宛山湖科技社区等八大亮点专题园区。“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各专业园区聚集各类发展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速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科学规划,找准园区发展功能定位。

坚持把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作为推动开发区各专业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科学规划。牢固树立规划设计超前于开发建设的理念,按照“适度超前、一次成形”的规划建设原则,科学优化完善专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统盘考虑园区内基础设施、产业、物流、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布局设置。二是合理空间布局。将各专业园区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处理好各专业园区、生活区、商业区和生态区的发展布局问题,避免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三是严格刚性执行。严格刚性执行规划,倒排建设计划,加快拆迁安置,全面推进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企业生产紧密配套的设施建设。

二、明确重点,构建园区现代产业体系。

要以“突出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突破高科技产业”为园区产业发展主线,推进7(“3+4”)大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其中促进3大传统支柱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规模能级,推动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切实提高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做优做强传统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电子信息产业:按照“调整结构、强实力,科技创新、上档次”的发展思路,突破和改善电子信息产业两头在外的车间式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努力打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至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占总产值比重达40%。机械装备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内部专业化协作配套,推动重点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坚持“两化融合”发展,把信息技术融入装备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形成一个既高端又有特色的机械装备产业基地。至2015年,机械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占总产值比重达24%。现代服务业:以英特宜家、红星美凯龙、麦德龙、迪卡侬等大型专业店和品牌购物中心为基础,建设“锡东商圈”;以V-Park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园为中心,打造集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展示发布、金融保险、会务培训、技术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商贸业发展功能载体;依托V-Park、宛山湖科技社区等载体资源,不断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线,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创业投资为龙头,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科技信

贷和科技保险为两翼,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现代科技金融体系,全面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

另一方面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力争形成百亿级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兴产业体系和政策体系。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汇聚开发区自身、市产业集团等多方力量,依托江苏新日、日本Myway株式会社、开普动力等一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培育发展速度,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纵向配套。加大政策支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鼓励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应用推广,打造国内知名的EV(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以扶持福祈制药、好芳德、正乾生物等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计划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面向开发区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技术研发为支撑,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创成果产业化;探索发展包括医药研发外包在内的新型产业业态。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形成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上的独特优势,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软件、数字内容、金融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推动促进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等的创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外包服务产业。加快推进V-park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园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功能。到“十二五”期末,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加强规划引导,整合优化新材料产业,对开发区现有材料产业进行整合提升,扶持联茂电子、日月合金、禾邦电子、钰邦电子等一批规模企业,加快引入新材料前沿领域企业,推动新材

料产业集聚发展,迅速形成结构高端、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

三、突出招商,提供园区发展项目支撑。

要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推进,进一步促进各专业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实施战略招商。各专业园区要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突出重点领域,优化结构水平,加速孵化转化,形成产业发展优势;瞄准国内外新兴产业专项基金,加快引进专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运用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手段,引进先进技术和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推动一批重大产业、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形成产业规模。二是拓展国际合作。深化整合高力国际、仲量联行、CBRE、高纬环球、拓墣产研等中介服务机构,英国领馆商务处、中法工商会、英中贸易协会、加拿大商会、台办、外办等外事机构,台湾光电协会、中华软体协会等协会团体以及在区内投资的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它们在投资信息获取和投资服务推进中的优势,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招商合作网络。三是严格项目准入。积极鼓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园区规划确定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优化项目空间布局,加强项目进区的统筹协调,做到同类项目相对集中,产业配套项目相对集中,增加企业之间的功能联系,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实行“零增量招商”、“零增地技改”。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对于投资强度过低的项目,要督促其增加强度或“腾笼换鸟”,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充分发挥开发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狠抓项目推进,切实提高解决建设发展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和速度,力促项目早建设、早产出。

四、注重创新,营造园区自主创新氛围。

要按照“园区抓活力,企业抓动力”的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中介服务完善的新型创新体系,增强各专业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科技创新。积极调动全社会科技力量参与各专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以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企业技术攻关和升级为重点,积极组织产学研对接会,促成每个专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引进建设“孵化器”、“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南理工无锡研究院以及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生所、福祈制药共建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等各类产学研合作载体,进一步深化与浙大、上海交大等各大高校的合作关系,把各专业园区建设成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地,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推动管理创新。把企业制度创新与要素优化重组相结合,鼓励入园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园区经营管理者之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上市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加快促进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推动品牌创新。把自主品牌建设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健全和完善各专业园区自身及园区内企业的品牌培育体系。发挥各专业园区的辐射效能,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资源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支持各专业园区、产业集群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体系。

五、软硬兼修,打造园区发展优美环境。

5.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五

【论文摘要】德清县先后8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是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 拥有全省第一个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德清县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本文对全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中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德清县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再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队列,排名第42位,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高,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孕育着新兴产业的重大突破,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我县中小企业如何进一步大发展、大提高、再上新台阶、再造新优势、再现新辉煌,将直接关系到德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中小企业基本概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和“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以“3+X”工业产业体系为主导,以三化同步为工作举措,以县十三次确定的目标为动力,全县上下奋勇当先、实干当先,克服内外经济环境不利因素,中小企业实现了平稳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同步增长。

1-10份,我县有中小企业9025家,占全县企业比重达96%以上,从业人员250133人,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81.3亿元,实缴税金28.8亿元,资产总额70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8家,从业人员80329人,工业总产值649.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98.9亿元,实缴税金15.2亿元,资产总额4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9.1亿元。外贸进出口166695万美元,出口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比例分别为26.1%、3.9%、36.1%、23.4%、5.3%、5.2%。完成合同外资27344万美元,实到外资7175.5万美元,实到内资385833万元,有到位资金的杭资项目135个,实际到位资金30.8亿元。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县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目前仍处于恢复性增长期。专家预测,在应对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出现总体缓慢下降的趋势,“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将迈入年均增长速度7%左右的中速增长期;浙江省经济运行将处于新一轮调整周期的上升阶段,年均增长速将保持8%左右,并总体呈现“前低后高、保持中速”的增长特征。

人工成本升高。我县9月1日开始实行78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4月1日起,德清县最低工资标准从原来的每月780元,调整为每月900元,同时,根据《湖州市政府关于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也同时调整为7.3元每小时。 从204月1日起 ,德清县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从原来900元调整至每月1060元。大多数原材涨价幅度远超过产品涨价,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要点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恰恰是容纳就业最好的、最多的、最大的行业。我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结构从的8.5:62.3:29.2调整为2011年的7.3:58.2:34.5,服务业提升较快,但占比仍然偏低。近年来,服务业产业占世界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发展中国家达到60%左右,发达国家普遍达到70%以上,生产性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0%,其中美国达到了58.8%,欧盟达到了50.3%。发展服务业是解决我县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服务业将成为我县就业的主要行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内需疲弱,外需萎缩,企业订单不足,资金缺口增大,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都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统筹谋划,切实抓好要素保障

加大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符合相关政策的条件下,大胆创新,不断开发符合我县实际的金融产品,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制定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为企业贷款和银行放款提供服务,以缓解我县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一方面优先保障农民新村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开工建设的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平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向上争取,获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

(二)调查研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综合协调力度,召开行业运行分析会议,及时正确了解企业及行业的运行情况。对50家行业龙头企业和50家拟培育企业采取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动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实践监测,着重对规模以上企业用电、纳税、信贷等重点关注,正确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深入研究我县的重点发展规划和省、市出台的政策意见,更好指导企业和行业协调发展,做好价格监测,落实价格预警制度。

(三)完善平台,强势推进项目进度

6.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六

【关键词】森工企业 体制改革 市场体系

1 正确判断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采伐运输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产力水平呈下降趋势、对木材生产依赖性严重;国有林区木材加工及林产工业(尤其是人造板)规模小、效益差,缺乏统一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趋同化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济运行,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制度资金;缺乏统一的产品营销系统及网络等。

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现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森工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

(3)重复建设,一些企业陷入困境。

7.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七

1 正确认识, 积极发展

吉林市农村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后, 农机服务工作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有农机作业大户、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作业 (租赁) 服务公司和农机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其中, 农机生产合作社在吉林市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 吉林市昌邑区、舒兰市平安镇农民有意愿建立农机生产合作社, 市农机推广中心立即介入, 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帮助他们制定合作社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目前, 吉林市农机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30多个, 其主要形式有2种。一是农机户自愿发起, 以农机具、资金或土地入股组建。二是农机户自愿发起, 依托国家农业 (农机) 大项目, 将农机具、资金或土地入股组建。通过1年多工作实践, 农民对农机生产合作社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1) 农机生产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管理和服务成员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体现了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因而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 农机生产合作社实现了农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有利于提高农机配套比和农业机械效能的发挥。

(3) 农机生产合作社提高了农机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有利于扩大农机作业面积, 提高农机利用率, 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4) 农机生产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本身, 就是对农机化新技术的宣传、示范, 为农机推广建立了新的平台, 是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模式。

2 依托合作社, 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设备和场地。在帮助农民组建农机生产合作社过程中发现, 农机生产合作社具有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高、农机作业面积较大的优势。因此, 在推广工作中, 要重视与农机生产合作社的密切合作, 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1) 结合农机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进行试验、示范, 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两年来, 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和舒兰市平安镇金星村农机生产合作社密切合作, 对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研制的保护性作业机具进行了田间试验并通过了科研鉴定, 对新引进的旋耕机、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进行了试验、示范。

(2) 结合农机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 适时召开农机化生产现场会, 扩大新技术推广范围, 引导农民适时投入农机生产。

(3) 以农机生产合作社的经济效果和作业效果为实例, 提高农民对农机化的认识, 指导农民购置农机具和开展田间作业。

在帮助农民组建农机生产合作社的实践中认识到, 引导农民组建农机生产合作社, 依托农机生产合作社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有利于农机新技术推广, 有利于农机化发展。

3 加大力度, 加快发展

从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践中,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农机生产合作社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种新形式, 是发展农机化的最佳组织方式, 对于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发挥农机效能和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对加快发展农机生产合作社的认识。农机部门要提高认识, 把发展农机生产合作社作为推广农机技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加入农机生产合作社, 促进农机各项工作的开展。

(2) 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工作中, 农机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遵循农机生产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以服务成员为宗旨, 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成员地位平等, 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 (额) 比例返还等基本原则, 使农机生产合作社真正成为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3) 加强对农机生产合作社的指导。 (1) 在农机生产合作社组建过程中, 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介入, 帮助农机生产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使农机生产合作社建立在机制健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 (2) 指导农机生产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购置农业机械, 使农机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更加优化合理。 (3) 加强对农机生产合作社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生产合作社的农机作业质量和机具完好率。 (4) 积极为农机生产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服务, 促进农机生产合作社健康发展。

4 争取政策向农机生产合作社倾斜

目前, 国家和吉林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 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使农机生产合作社成为这些惠农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同时, 农机推广部门在承接上级农机化项目时, 也要以农机生产合作社为依托, 使农机生产合作社在推广农机化先进技术、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本文从解决农机化发展存在问题的角度, 探讨了农机生产合作社的作用及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意义, 提出了引导农民组建农机生产合作社, 依托农机生产合作社开展农机推广工作模式及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措施建议。

8.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篇八

发布时间:2009-3-3 9:38:35 访问次数:254次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余杭金融服务业发展得到了迅速提升。截止2008年底,全区拥有区级银行业机构达21家,营业机构网点(含银行二级支行)183家,从业人员2449人;各项存款余额728.54亿元,比年初新增130.88亿元,增长21.9%,比上年多增30.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0.5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1亿元,增长24.2%,比上年多增6.53亿元;实现账面利润21.48亿元,比去年增加6.38亿元,增长42%,不良贷款率0.6%,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保险方面,共有主要机构39家,其中财险公司25 家,寿险公司14家,共实现保费收入约7亿元。担保业蓬勃发展,余杭区担保协会有18家担保公司,目前已有20家。2007年18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22.01亿元,累计担保60亿元。通过担保贷款服务,受保中小企业当年增加销售收入24.75亿元,企业增加利税2.94亿元。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增加就业人员3268人。另外我区还有证券营业机构三家,包括财通证券、金通证券、银河证券;期货营业机构1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数家,典当公司若干家,金融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

根据2008年4月召开的全区服务业大会提出,到2010年,我区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亿元,力争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落户余杭,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50亿元,银行资产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累计新增上市公司6家,基本形成监管有力、规范诚信、运行安全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周边县市的金融集聚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副中心。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推动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现就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区金融服务协调机构的职能,推动我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副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为我区各类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和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和经营机构的沟通联系。

相关部门应发挥服务协调职能,要不断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加大我区金融业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支持、协助人行、证监、银监、保监等金融监管部门依法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要努力接轨省市地方金融市场,完善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为我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综合服务。继续做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的工作指导和服务协调,继续做好进一步推动我区企业上市工作,特别是重点行业优质企业的上市推荐工作,加大支持扶持力度。

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切实做好金融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以区金融办为平台,对全区金融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服务,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及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健全与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创投业的协调沟通机制,收集工作情况,了解和反馈意见、建议。

(二)加强和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银项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银企、银项合作机制,积极推荐优质项目,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信用平台,争取每年融资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认真组织好既定项目的实施工作,尽快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储备工作,争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创新金融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强化管理,诚实守信,争取金融机构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并共同维护银行合法权益。

(三)以“信用余杭”为切入点,加强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和银行诚信等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对全区金融工作的领导,构建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间的金融稳定信息沟通与协商平台,形成金融监管合力;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风险处置制度,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切实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银行压降不良贷款。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法院、公安、监察、税务、国土等部门要探索建立金融案件立案、执行的绿色通道,积极协助金融机构采取法律手段加大金融债务的清收力度,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激励机制,出台配套支持措施,促进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金融业考核奖励制度,扩大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对金融机构支持我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评价。设立“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主要用于: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增加对我市信贷资金的投入;表彰奖励对我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金融企业

(二)依托副城良好的经济基础、商务环境和便捷交通

在临平副城世纪大道地铁站附近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功能区,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核心区块集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对进驻该服务区的金融企业在房屋租赁或购买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四、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

(一)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对国家的金融改革措施和金融创新产品,积极争取在我区先行试点和推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创新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推进余杭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要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把余杭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服务“三农 ”的银行,促使其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并争取择机上市。

(三)重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的信用平台。加强协调配合,认真搞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放。

(四)拓展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贯彻落实促进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政策,坚持采用主攻国内主板、兼顾海外市场、鼓励收购兼并等多轮驱动方式推进企业上市。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升力度,建立完善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强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及培训。通过多种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做强做大,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同时要积极推动区内包括城建、农林、农副产品物流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更多资金以推动企业自身做大做强。

(五)加快保险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保障经济的重要作用

提高整个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和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入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索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商业保险机构在网点覆盖、人力资源、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参与我区社会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我区“政府保障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支持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担保产品多样化

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扶持担保企业增大注册资本,扩大担保额度。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资质评级制度,促进担保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积极鼓励创投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在我区设立与发展,积极做好创业投资备案工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五、密切协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9.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九

1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没有农机维修设备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没有把农机维修工作上升到节能减排及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的高度去抓。县、乡两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差,办公简陋,办公经费难以保障。农机维修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农机装备迅速增加的需要,尤其在农忙季节根本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

1.2农机维修人员素质低

农业机械主要在农田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往往都挂满油污灰尘。因此,年轻人不太喜欢从事农机修理,导致农机维修人员缺乏。再加上多数农机维修人员都是农机操作人员出身,文化水平不太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培训,所以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机维修的需要。有的农机维修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差,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一病”说成“多病”;对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民花“冤枉钱”。

1.3 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备落后

目前,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尤其是村级维修点规模小,维修设备落后,不能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浪费巨大。他们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很少会购买先进的设备,从而面对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 维修工艺达不到要求, 精度差,使农机维修质量难以保障,工具缺乏而强行修理的导致机械损坏的事件频繁发生。“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企业负责,但由于农机生产企业的“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致使急需修理的农机得不到及时修理,尤其是在农忙季节,为抢农时,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农机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

1.4 村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短缺且分布不合理

目前,村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相对落后,不仅是网点数量短缺,而且分布不合理,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村会有多个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而在交通相对落后的村可能连一个农机维修服务网点也没有,从而造成了“买农机容易,修农机难”的局面。

1.5 农机维修技术标准不健全

10.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十

创新购机补贴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重点民生工程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 从2013年起, 农机购置补贴方式由“农民差价购机、省级统一支付、企业结算补贴”改变为“全价购价、县级结算、直补到卡、逐级监督”。为使补贴资金更好地惠及农民, 泰和县农机部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推出了三项举措, 一是在全县广泛开展农机补贴政策宣传, 及时把《2013年江西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公示稿) 下发至各乡镇、村及种田大户, 并公布补贴机型、补贴金额、办理程序、咨询电话和联系方式, 方便农民选机购机。二是建立健全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 严格执行购机补贴政策规定,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阳光操作, 接受群众监督, 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农业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 为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透明度, 保障补贴资金的安全运行, 由县农机局牵头, 组织农机经销商对补贴机具进行交叉检查, 并邀请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财政、公安、工商等部门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和补贴机具进行抽查, 发现问题, 限期整改。三是主动协调农机生产厂家、经销商做好送机和“三包”服务。截至10月底, 今年上级下达该县的第一批1300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补贴到位, 受益农户2956户, 补贴机具4684台套。由于农机购置补贴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服务到位、领导称心、群众满意。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为了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实现增产增效, 县农机部门结合本地生产实际, 大力引进和推广大型、复式、高效先进农业机械及先进实用农机具和技术, 并结合粮食高产创建, 着力实施“推进机插秧、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鼓励支持农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参与共建粮食高产示范区, 并分别在冠朝、上模、苏溪、马市四个主要产粮乡镇举行大规模的机插秧现场演示会, 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 2013年全县新增步进式插秧机71台, 完成水稻机插面积25.6万亩, 仅此一项, 增产粮食2000多万斤。同时, 为寻找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点, 破解农机使用中的“短板”问题, 积极配合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实施“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研究与制定”项目, 通过开展早晚稻插秧机不同行距、不同栽插密度以及施肥方法、机插秧与手抛秧对比试验, 从中探索出水稻最佳的机插和施肥种植模式。此外, 县农机部门还唱好“四季歌”, 结合水稻生产特点, 抓住重点农事季节, 做好农机调度、维修保养等服务, 开通了“农机110”值班电话, 针对近几年柴油供应紧张这一现状, 积极与县石油公司协调, 通过发放“农机双优卡”、送油下乡等方式, 保证了全县16万台农机在70万亩耕地上大显身手。

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 提升农机服务功能

近年来, 泰和县农机部门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和纵向协作, 有效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截至目前, 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家, 拥有社员600多人、各类农业机械 (具) 400多台套, 服务农户3500多户, 年实现农机作业服务收入860多万元。冠朝天马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装备和技术优势, 以粮食主产区和周围农户为依托, 为农民提供水稻生产农机作业和产后加工一条龙服务, 不仅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还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 今年该社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另一方面, 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 今年全县有150台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 跨区作业范围扩大到河南、河北、广东、安徽、四川等省, 服务纯收入台均达3.2万元。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该县重要服务品牌和农民增收的亮点。

规范农机安全生产, 打造安全生产环境

11.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十一

1.系统整体设计

基本Wed的农机信息系统是一种建立在Wed模型上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对于基于Wed技术的应用系统,用户直接而对的是客户端浏览器,用户在使用系统时,请求之后的事务逻辑处理和数据的逻辑运算由服务器与数据库系统共同完成,对用户而言是完全透明的。运算后得到的结果再通过浏览器的方式返回给用户。一个构建完好的Wed信息系统,不仅能方便地查询浏览大量的数据库信息,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

1.1系统主要功能

基于Wed的农机推广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机用户提供各种有关农机推广信息的查询服务,以方便用户在购买相关农机产品时提供决策辅助信息。用户通过该系统可查询诸如农机产品信息、农机产品生产企业和研制专家信息,农机产品试验示范信息等,重要的是要实现上述各种信息在用户查询时的自动推送功能,不需要用户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来回查找。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系统为数据建设方设置了四个功能模块,即:数字信息采集、数字信息组织、数字信息服务和数字信息发布等。

1.2系统功能结构

基于Wed)的农机推广信息系统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底层,以分布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网络为传输通道,将有关农机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它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组织、存储、发布、检索、个性化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图1是农机推广信息系统的平台结构图。

系统中的FTS为清华同方公司开发的检索服务器,它能实现信息的组织、存储与检索。可实现单库检索、跨库检索、视图检索、二次检索、高级检索等检索方式。支持对多媒体资源的管理,包括视频、音频的管理,可以为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主要由资源加工、资源储存和信息服务等3个模块构成。

1)资源加工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生成入库信息。包括: 文字数据:数据录入、页而扫描、OCR、校对、手工及自动智能标注、信息智能加工、元数据加工等。多媒体数据:采集、格式转换等。网络数据:标准关系数据库数据,以及各农机企业或其他网站及数据库数据。其他数据:不包含上述数据的其他数据。

2)资源存储与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入库信息。包括: 数据资源:XML元数据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入库、建立各种索引;文献数据存储、管理、检索和浏览。用户资源:用户管理(增、删、改),用户操作权限管理。日志:对系统管理、用户登录使用等进行日志纪录。统计: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以提供管理等方而的信息。

3)信息服务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发布和利用信息。包括:信息检索、浏览;个性化服务。

1.3系统的访问机制

基于FTS的农机推广信息系统采用了把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和三层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访问机制,结构清晰、数据。其中的信息资源加工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把非数字化形式的文献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资源。根据系统的需要,把各种格式的数字化资源,转换成统一的格式的文献。把转换成统一标准格式后的文献资源,通过网络传送到相应的数据库,经过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标引和分类等操作。FTS检索服务器利用资源调度系统和索引系统对信息进行组织管理与索引,并分布式地存储到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中。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在相应的表单中填入相关信息,经过安全认证后,用户的请求将被分布式地交给全文检索服务器,检索服务器、数字化资源调度系统和存储系统一起响应用户的请求,最后再通过网络把请求结果回送给用户。

通过这种体系设计,系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跨库检索,并为系统的扩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系统通过分布式存储,不仅扩大数据的存储量,而且系统还可以方便地利用集群技术实现性能的扩展。

这样,便可解决海量数据和大访问量的问题。

2数据资源库建设

无论是农机推广部门还是农机用户,在决策是否接受某项农机技术时,都需要许多方而的信息作为决策辅助,这些信息包括农机产品性能信息、产品研究单位及专家的信息、产品生产机构信息,产品试验示范信息、产品的市场信息、农机推广政策法规信息等。

通过对农机推广过程中的用户需要信息分析,本试验系统初步构建了4个数据资源库,包括农机产品信息库,农机专家信息库,农机研究机构信息库,农机试验示范信息库等。其中:农机产品信息库:收集农机产品的各项技术参数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研制单位、研制责任人、研制单位简介、生产单位、产品简介、主要技术参数、农机专家信息库:收集农机产品研制的专家学者信息,内容包括:专家姓名、个人简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获奖情况信息等。

农机试验示范库:收录有关农机产品试验示范推广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责任人、试验示范地点、试验示范时间、主要设备、试验示范效果、实际操作视频等信息。

农机企业信息库:收录有关农机生产和研制企业的详细信息,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介绍、联系方式、生产产品等信息。

2.1数据资源库的元数据结构设计

农机推广信息系统中元数据是指对各资源库中的对象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用以说明系统中数据的内容、格式、质量及时间、范围属性、生产者等问题。通过对数据资源库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描述,数据资源的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管理数据,用户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

根据农机产品数据信息的特点,结合都柏林核心(DC)元数据的结构,分别构建了4个数据库的元数据结构。

2.2信息检索策略的设计

计算机信息检索实际上包括了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首先,大量的一次文献经过主题分析、标引和著录,按照一定格式输入计算机。信息存储也就是建立数据库的过程,相当于编制手工检索的文摘、索引工具。用户进行检索时,计算机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与数据库中文献特征标识进行比较,两者一致或基本一致时,即命中文献。

为实现检索过程中的自动推送功能,对相关信息资源库进行字段的关联性设计,如图3所示。各数据信息资源的标引,建立了各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了4个数据库之间的“一站式”服务,即用户无论从哪一个数据库登录,根据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可以查询到各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信息。

3系统的实现

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系统设计了友好的用户界而,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元数据的录入、标引和分类。通过身份论证后,用户便可进入检索界而,通过对检索策略的设计,系统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包括分类检索、简单检索、高级检索等。并可对检索结果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排序。选择某一种产品后,即可浏览该产品的详细信息,如图5所示。内容包括:产品图片,产品名称,产品研制单位,产品研制责任人,产品研制单位简介,产品介绍,产品主要技术参数,生产企业地址,企业网址等。

由于进行了数据资源库的关联设置,通过点击产品信息页而的下而的专家信息、企业信息、试验示范效果等又可进入相应的农机专家信息库、农机企业信息库和农机试验示范库,详细了解相4结束语

建立基于农机推广信息系统,是一项很有实用价值的工作,但需要较大人力物力投入。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建立基于农机推广信息系统可行性,因此只建立了4个试验数据资源库,每个库中收录的数据量也不多。

试验表明,建立基于农机推广信息系统,技术上是可行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建议有关农机推广部门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信息系统的优势,根据用户对农机推广信息的需要。

12.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篇十二

断提高,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如何紧紧抓住头20年这个历史性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城镇化这个强大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深刻认识城镇化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态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人口的城市化,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2004年,我市城镇化率已达到了44.7。

(一)改革开放为小城镇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理性认识和实践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也被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程。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规划建设的品位和档次不断提高。许多地方从只建设不规划、到边建设边规划、到先规划后建设,再到规划、建设和管理并重;从单一的城镇建设,到推进山水园林城市(镇)建设,到培育城市(镇)产业支撑,促进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城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已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人们对于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强,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已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准备。

(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1.加快城镇建设是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重要形式。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据专家测算,以中国现有的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加1.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将新增1400亿元,最终可带来3360亿元的GDP。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直接和间接的贡献率将达到3个百分点左右。由此可见,通过加快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不但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空间,而且还可为解决我国长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农村人口的有效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2.加快城镇建设是增强农村吸引力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的城镇建设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在西部,多数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城镇档次较低,城镇功能不尽完善,缺乏吸引力,村民聚居点建设落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基本保持着若干年来的传统和习惯,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加之社会上重工、重商、轻农的意识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农村没有吸引力、将来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只有加快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才能留得住人才、引得进人才,激发基层人民群众建设家乡、奉献社会的热情,从而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小城镇必须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基层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城镇,自然负有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当前,在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档次不高。许多城镇缺乏独特风貌,市政基础设施缺乏,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城镇管理落后,脏、乱、差的顽症难以克服。二是城镇功能不尽完善。一些小城镇至今没有必要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必要的园艺设施等公益设施。三是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城镇资源闲置,历史包袱重。近年来,各地乡镇通过较大规模的撤并,被撤乡镇所在的行政资源大多闲置,街道社区的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历史债务包袱沉重,许多乡镇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为此,面对乡镇城镇化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协调发展,既是我们工作的题中之义,又是当前小城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思考和对策措施

(一)合理布局、重点扶持,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

城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镇设置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80年代全国交通状况均较差的情况下,国家关于设置乡镇建制的门槛较低,规定总人口2万、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乡就可以建镇。近年通过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撤并,乡镇规模普遍增大,有利于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发展。我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

机,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以城市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为基础的三级结构城镇体系格局,在总体上要以城市建设、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兼顾一般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城镇建设的宏观调控和重点扶持。在具体方法上,既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要全面推进、重点开花,形成先进带动,学、比、赶、超的良好局面。

(二)规建管并重,提高城镇档次

镇建设发展的起点低、水平不高是近些年城建工作的一大通病。着眼城镇建设的长远发展,务必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着力提高城镇档次,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树立良好的城镇形象,增强城镇吸引力。

1.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认真调研城镇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城镇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镇建设规划,认真完善城镇建设用地、道路、环保、绿化以及社会公益设施等专项规划,积极推进现代山水园林城镇建设。严格规划管理,有规必依、违规必究、查处必严,坚决维护规划的统一、连续和严肃性。

2.高水平建设。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城建法律法规,完善城建审批手续,严格建筑监管,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二是要高质量建设,要严格建设资格审查,积极引进技术过硬、信誉较高的建筑企业从事开发建设活动,依法公平、公开、公正发包城镇建设工程,保证工程质量。三是要量力而行、分期搞建设,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在城镇的开发建设的同时,开发或保护好城镇人文资源,丰富城镇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城镇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强化环境保护。五是妥善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的关系,依法征地、依法拆迁、依法安置。六是加强社会公益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商业网点、医疗网点,加强城镇灯饰、园林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七是加强城镇公路交通建设,改善城镇交通条件,加快城镇物流。

3.高规格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下大决心加强城镇的市政管理。以城市的规格来加强城镇的市政管理,着力建立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形象,坚决克服城镇“脏乱差”的顽症。一方面要加强市政管理工作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环卫意识,自觉转变观念,改正不良的环境卫生习惯,服从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市政管理工作执法,在配齐、配强市政监察队伍,建立、健全市政监察制度,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狠抓市政工作执法。对城市“牛皮癣”等顽症必须坚持严厉依法打击。

(三)经营城镇,努力拓宽城镇投融资渠道

一是要努力挖掘城镇资源潜力。乡镇建制撤销的社区、街道要纳入城建重点,将其作为城镇辐射农村经济社会的支撑点,大力支持其建设发展,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严格进行管理,努力培植商业经济或农业工业经济,发挥其积极作用。二是结合城镇发展定位,加强城镇招商引资、融资力度,在加强资金运筹、相应完善偿债机制的基础上,认真构建城镇投融资平台,积极吸引民间资本、金融资金投入城镇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城建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三是坚持集约利用、市场运作土地资源,力争实现土地资源的保值、增值,更好地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推行国有固定资产变现。经建制调整闲置的办公楼、场、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出让、租赁,尽量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四)培育城镇产业支撑,壮大城镇经济实力

当前,面对许多小城镇在发展初期各类问题和矛盾突出的现实,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好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因为没有发展,什么问题都无法解决。但在具体的发展策略上,首先要针对各类小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有的地方基础条件,人文、自然、地理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发展的空间大、难度小;有的地方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缺乏、信息闭塞,发展相对则较为困难。各镇要善于分析各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的道路。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适宜发展旅游则大力发展旅游,多元化发展。在产业发展中,要紧跟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深挖产业潜力为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切实将城镇产业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各城镇之间要坚决杜绝“一窝蜂”,每个城镇都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打造最能城镇的特色经济支撑,壮大城镇经济实力。

(五)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法治服务型政府

要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把打造法治服务型政府作为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小城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坚持政府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统一,从以管理为主到以服务为主。以服务为主并不是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精兵简政、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改计划经济时代的全面审批方式为重点审批管理。行政管理要找准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项目、关键环节。强化审批责任追究、事故责任追究,努力提高行政的质量和效率。各镇街政府应从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其发展以及方便民众的层面出发,建设职能科学、运转协调、服务周到、高效公正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一步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分流富余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三要”(要钱、要命、要粮)干部为“三务”干部,要务实、务廉、务公;改计划管理为工作引导、信息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和提供市场信息分析等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13.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十三

1 县区技术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我们的技术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按照区域创新体系要求, 我们在技术市场的基础设施、投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市场监管手段比较薄弱, 市场的运行和服务质量还不高。主要表现在:

1) 对技术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个别县区政府对技术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重视不够, 很多人仅把技术市场理解为从事技术交易的场所, 或把它看作一种单纯的商业活动, 或把它看成仅仅是技术合同登记。这种在认识上的不足制约了县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2) 缺乏有效地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县区科技部门虽都具有技术市场工作职能, 但由于县区政府对技术市场重视不够, 技术市场发展缺乏目标管理和整体规划, 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与条件, 专项经费投入较少, 有的县区甚至对技术市场业务经费零投入, 技术市场管理和服务很难做深、做细。此外, 县区技术市场管理机构, 或被精简或合并或更名, 技术市场专业人员缺少, 影响了技术市场工作的开展, 使得技术市场缺乏有效地宏观管理、指导和规范。

3) 技术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县区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我区产值在2 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有60户, 因企业制度、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 很多企业在技术市场中的行为短期性强, 追求的是短期受益, 企业对技术需求的动力不足, 很难提出高质量的技术需求和难题招标内容。在技术供给方面, 科技型的企业占的比重不大, 企业投入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的资金有限, 其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县区企业中拥有的专利数量较少, 制约了企业的技术供给。

4) 农村技术市场建设亟待启动。技术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 有的县区未建立较规范的技术市场, 农村技术市场更是发展缓慢。限制了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市场机制向当地转移扩散的进程, 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当地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 技术市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目前, 网上技术市场工作仅局限于科技部门的作用和推动, 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 也缺乏为网上技术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我市6个县市区, 仅有1个县建有比较完善的科技富民网, 其余县区有的虽建有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但网上技术市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网上市场的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6) 科技中介功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县区科技中介机构主要以中介咨询服务业务为主, 且发展缓慢, 普遍缺乏高素质人才, 服务水平偏低, 缺乏竞争力。有的仅能提供牵线搭桥、沟通信息、简单咨询等一般水平的服务, 在科技中介、专家评价、市场调研、总体策划、系统服务上考虑甚少。

2 加快县区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对技术市场的培育、扶持和引导。县区政府应将技术市场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 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激励措施, 加大对技术市场基础建设和发展的财政投入, 推进科技中介发展, 强化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技术市场跨部门协商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商沟通, 完善技术市场组织管理体系, 提高对技术市场的监管力度, 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技术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 推动区域技术市场健康发展。

2) 加快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建立技术联盟, 促进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多向互动;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参股等方式进入企业, 为技术市场创新增添活力;鼓励科技成果进入市场流通领域, 更加有效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特别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县区政府应落实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政策, 在税收、审批和管理制度上放宽限制, 拓宽融资渠道, 为中小企业技术活动提供便利, 促使其发挥巨大的创新动力。

3) 推动农村综合技术市场建设。要把推动农村综合技术市场建设作为县区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应以农业技术需求为指导, 针对区域内农业技术难题, 组织一系列专业性技术洽谈、技术咨询和项目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快优质技术商品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农村推广转移,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科技素质;不断完善“三网一站一中心”为主体的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有效解决农村信息传输渠道不畅, 信息滞后的问题, 实现科技信息在广大农村高效低成本传播, 形成城市与农村相呼应, 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技术市场体系;继续加强农村综合技术市场监管, 杜绝假冒伪劣技术流向农村, 维护农民的利益。

4) 提升技术市场信息化水平。网上技术市场是传统技术市场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发展。有条件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发挥网络优势, 整合优化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的科技信息、服务资源, 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推进科技成果公开、组织科技项目招标、公布各类科技报告等等, 建立本区域内的技术市场信息网络平台, 拓宽信息交流渠道, 实现技术信息资源共享, 培育和扩大市场。同时注重技术市场信息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和维护, 提高平台的实用功效。

5) 扶持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应当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优先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基础条件建设,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人力资源储备, 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鼓励和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为技术交易提供场所, 组织各类技术交易活动, 提供技术信息、技术论证、技术评估、技术培训、技术经纪、技术产权交易、技术招标代理等活动, 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6) 加强技术市场人才队伍建设。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应把技术市场人才培养作为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设立技术市场专业人员培训经费, 对技术市场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注重培养兼备专业技术、市场金融、融资管理等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形成综合性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市场管理和经营队伍。

7) 强化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功能。县区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应合理定位, 以技术市场执法、数据分析、项目挖掘和成果转化为工作重点, 把提升和扩大技术市场运行质量和规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技术市场政策宣传和务实培训, 确保技术市场各项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和宏观监督指导, 及时解决技术市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确保技术市场健康发展;加强统计分析以及针对性的政策研究与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工作, 及时反映技术市场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尚君.培育发展技术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5, (5) :25-26.

14.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篇十四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通过调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服装包装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农村有40多万劳动力,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只能容纳15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的约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学生3600人;高中毕业生7000人,升入大专院校5000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800人;转业兵200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7600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够到职教中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只有26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职普比例为1:20,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体布局上,全县只有一所职教中心,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在办学条件上,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机床、缝纫机等实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短缺,难以满足办学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极不相称,迫切要求我们迅速改变这一状况,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今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20年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错失的机遇期”。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今后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市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把我县职业教育办好。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外地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近一段时间,县里派出职业教育调研组赴山东、天津、湖南、浙江四省市,重点考察学习了县、区一级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四省市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如:山东平度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即“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天津天钢技校的基本模式是“打造品牌,出口拉动”,以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立足根本,开辟通畅的学生就业出口。湖南安化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就业和创业并重”,依托当地产业资源设专业,实行“订单”培训保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在本乡本土创业。浙江宁波鄞州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校企挂钩,联合办学”,在与高校、企业协作的基础上,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打造职教平台,实现双赢。这些地方,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学校数量大体相当,职普在校学生比例已接近6:4,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旺。四省市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找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也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

3、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目前我国技工、技师仅占工人总量的3.5%,而在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例如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机操作人员;

等级鉴定的,颁发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专业设置品牌化。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和对市场用工取向的预测,结合联合办学的学院(学校)开设的专业,职教大专班(高职)重点打造电子计算机、电工电子和外语类三个品牌专业;职教中专班(中职)重点打造农学类生物工程专业、电子计算机专业、机械加工类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服装专业五个品牌专业。这些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当前,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要在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强化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通过与***教育局、***职业技术学院洽谈,拟将****高级中学(原****师范学校)转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并将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学校原隶属关系不变,教师工资拨付渠道和标准不变。****高级中学校址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本部,县职教中心校址除容纳少量职教中专班和短期培训班学生外,主要做为****分院实习、实训基地。****分院实行双重领导,***市教育局负责行政领导,****县人民政府负责业务领导。自2005年起,****高级中学停止招收普高新生。两校合并后,组成一套新班子,设院长1人,政教、业务、后勤副院长6人。学校设高职部、中职部、短训部、学生部、实训部、后勤部、就业服务部、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招生计划:2005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400人,在校生达到2000人;2006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900人,在校生达到2500人;2007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1400人,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大专班学制二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一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职教中专班学制三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二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短期培训班学制1—2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或****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学习,将根据人才市场需要,灵活改变学制。招生工作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就业服务部开辟市场跑“订单”;二是全县普通高中和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输送新生的任务。2005年——2007年招生计划情况见下表:招生数毕业生数(或输送到学院本部实训人数)在校生数2004年578人478人1000人2005年1200人[注1]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400人200人[注2]2000人2006年17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900人12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400人2500人2007年22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1400人17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900人3000人[注1]目前已经签订培训“定单”550人。[注2]2005年职教中心改为三年学制,没有对口升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设就业服务部。就业服务部设主任1人,编制3~5人,并聘请劳动就业部门、对外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中熟悉人才市场的人员担任顾问。主要负责与县内外人才市场建立广泛联系,开辟网上就业渠道,搜集、预测、分析域内外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组织人才供需交流,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依据。实训基地: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服装厂、汽车维修厂、电器开关厂、机械加工厂、畜禽饲养场等作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师资队伍:通过现有教师培训、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和临时性聘请师资等途径,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

2、创办****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为做到职业学校布局合理、便于区域拉动,拟依托合隆初中和高家店初中分别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学校性质为普职合一,原普教性质不变。根据当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市场用工情况选择适应对路的主导型专业。依托合隆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服装专业,依托高家店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果树栽培、花卉专业。教学模式为3+2或者3+1。在合隆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区位优势明显,企业相对集中,用工需求量大,职业教育发展氛围浓厚。在高家店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辐射范围广,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学校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热情高。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副校长1人,全面负责**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工作。2005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2所,共招收新生200人(每校100人);2006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共招收新生300人,在校生共达500人;2007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要达到4所,共招生新生400人,在校生共达700人。

3、创办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依托全县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教预科班,实行2.5+0.5的模式,主要开设计算机、劳动法规、礼仪等通识课程。职教预科班学生在初三上学期注册建档,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注册生,可免试升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2005年,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学生总数要达到1050人;2006年达到1800人;2007年达到2100人。

4、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做为劳务输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

动、农业等部门举办劳务输出培训提供可利用的师资、培训场所和设施等。2004年12月前,完成全县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劳务输出培训场所的建设工作;2005年2月底前,协调省市教育、财政部门,力争在全县的乡镇中心中学和70%的村级小学安装远程教育设施,实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网上资源共享。

5、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重视德育工作。树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观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健康心理素质。拓宽德育的途径,针对专业细化德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资格合格为目标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能接受高层次教育,又能面向市场就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三是抓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坚决纠正以往“优秀学生升学、中等学生就业、差生回家搞创业”的不正确认识,牢固树立“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的观念。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途径,借鉴青岛职教以“创业调查——创业设计与答辩——创业实践”为主要环节的创业教育模式,主动挂靠企业,把课堂搬到社会,将学生带到社会,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想创业、会创业。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为确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组织、政策、制度等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1、思想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县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电视台要开辟职业教育专栏,各乡、村要召开职业教育动员会,宣传到户,动员到人。各学校也要通过专题讲座、家庭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2、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财政、计划、人事、劳动、科技、招商、农业、农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县教育局要成立职业成人教育办公室,把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富于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全县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3、政策保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财政要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50元/生)足额到位,确保全县职业教育正常运转。**市每年发给我县职业教育券30万元,按规定县里应1:1配套,主要用来吸引初中学生参加职教预科班和资助升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读书。受教育者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费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费收入全部用于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4、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职业教育招生责任制度。全县农村普通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教育输送新生的任务,初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15.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论文 篇十五

原文发表于《政策瞭望》2010年第4期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城市是研发、人才、资金、技术、设施等创新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适应发展阶段转变的需要,是扎实推进“两创”总战略,实现以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意义重大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发展到了一定历史阶段,摆脱传统的以土地、资本和低成本工业劳动力等为主要增长要素的发展模式,形成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新动力,建立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科技进步为动力、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发展形态。

我省于2003年正式确立建设创新型省份战略,2006年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并出台《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2007年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关键是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省内主要城市的先导和主导作用。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基础。从中外发展史看,城市尤其大中城市,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集聚地,是现代经济的主阵地,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任务,必然要求充分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我省在全国率先确立了城市化发展战略,之后又进一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较好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城市化建设还属于粗放型、外延式的扩张。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要求今后我省必须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注重规模扩张、投资带动转向注重功能提升、创新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等,铸造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竞争的关键和焦点。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有效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值得学习

从有关国家的城市发展实践看,世界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分为四大类型。他们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认真学习。

一是文化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芬兰赫尔辛基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偏重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即依托经济繁荣发达和较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通过文化艺术领域创新,打造全新的城市发展形态。文化创新型城市,通常为一国的首都或重要城市。二是工业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如美国堪萨斯、英国哈德斯费尔德和韩国大田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是以工业创新作为突破口,即依托地处大都市周边,工业基础比较扎实,工业领域的人才、技术等优势比较突出的支撑,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形成以工业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发展创新的格局。

三是服务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如美国纽约、德国柏林和日本东京等,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是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主攻方向,通过不断创新城市的服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不断满足本地城市居民各种需要,也不断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跨国服务,同时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服务创新型城市第三产业发达,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强,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较高。

四是科技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加拿大渥太华等,主要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是突现科技集成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型城市一般依托国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雄厚的科技实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明显的科技产业优势。其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科技生产力,在协调推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动力源。综观各国创新型城市具有的共同特点,主要是创新指数普遍较高,城市技术对外依存度一般低于3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在70%以上,社会研发投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以上。

从各国实践看,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市场主导就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发挥引领作用,明确发展战略,制定政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向城市集中。目前发展中国家大多采用此模式。

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值得借鉴

近年来,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青岛、武汉、无锡等城市相继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他们的政策举措值得我省借鉴。

一是明确思路与目标。北京、重庆、广州、南京、沈阳等城市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北京确立“首都创新战略”,提出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力争成为引领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先锋和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南京提出2015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深圳要推进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科技、产业、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是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深圳市研究提出了由12类共60个代表性指标组成《自主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大连、南京、沈阳等政府出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大连提出,到2010年全市研究和开发经费(R&D)投入占GDP的比例要达到2?郾5%以上。沈阳要求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以上。深圳2006年出台《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累计要达到1000亿元,市区两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要达到100亿元。

三是着力构建创新平台。上海专门构筑了一批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级各类企业创新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苏州对新建国家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已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置大型设备或扩充服务功能的,最高补贴100万元。济南明确提出,全市要着力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合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载体平台等五大创新平台。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大连、深圳等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大连要求每年投入6亿元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深圳从2006年起,每年拨款50亿元设立“自主创新基金”,用于实施技术研发、技术成果产业化、创业投资匹配等。

五是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深圳提出着力打造从在校大学生到高端人才的创新人才链。沈阳提出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引进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苏州启动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每年资助500名紧缺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出国出境培训,资助50名复合型企业家去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

我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具备良好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载体已经形成。去年,我省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郾6%,全省已形成以杭、宁、温三大中心城市、浙中城市群和一批中小城镇相配套的城市体系。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逐渐各具特色。杭州、宁波、湖州、绍兴等城市都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各市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新氛围逐渐形成,创新制度逐渐完善。

创新投入稳步增长。我省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2008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从407?郾9亿元提高到619?郾5亿元,年均增长23?郾2%;R&D经费从224亿元提高到345?郾8亿元,年均增长24?郾2%;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例由2?郾5%提高到2?郾88%。期间,我省各市科技投入增长也较快,11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由224亿元提高到333亿元,年均增长21?郾9%。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

创新能力逐步提高。2006~2008年,我省获得的专利授权由30968件增加到52955件,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由1423件增加到3269件,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0?郾8%和51?郾6%。在大量发明专利的支撑下,我省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新产品。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级、省级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郾6%,工业新产品产值对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3?郾3%。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至2008年,全省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4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0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3?郾1%。2006~2008年,全省11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1?郾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提高了2?郾6个百分点。

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进步。2008年,我省拥有两院院士30名,拥有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46人、长江特聘教授32人、钱江特聘教授30人、省级特级专家30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1?郾6万人。2008年,全省11市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0?郾2万人,较2006年的31?郾1万人增长了29?郾3%。

但与先进省市相比,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我省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认识还不够统一,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创新优势不突出,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全省层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我省已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有效解决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突出矛盾,实现发展转型升级。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把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到新时期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全省进行部署,将其作为加快新型城市化、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切实举措,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抓手。

研究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创新型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战略工程,需要全省上下合力推进。省有关部门要研究制订我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功能定位、创新方向和主要任务,并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使目前各市分散自发的创建活动置于规划的统一指导。各市也要依托自身的区位、资源、产业、文化等特色条件,相应制定创建规划,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型、产业创新型、服务创新型和文化创新型等各类城市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突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环节。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长期任务,起步阶段必须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突出抓好重点环节。就全省而言,当前需要集中抓好三大重点环节:一是加快杭州临安科技城建设。在抓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尽快研究出台能够吸引海内外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科创企业和科研人员进城创业的优惠政策,把科技城建成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成为我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大平台。二是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设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集聚一批科研创新企业和人才,成为区域创新基地和公共创新平台,支撑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三是加快培育发展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要尽快把省市两级500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培育计划落到实处。要引导社会创新资源向这些企业集聚,加快提高创新能力,使其加快成为我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深化创新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推动科技资源有效整合,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形成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整体合力。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工商土地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进一步深化科研经费使用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加快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加快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企业高技能人才。要在高等教育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创新精神,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加强科技的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我省外派留学研修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浙创业创新发展。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进一步弘扬“浙江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加大力度支持重大发明、重大创新,同时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各类创新活动,鼓励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积极宣传创新典型,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大力惩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创造保护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点亮梦想议论文七年级作文下一篇:中学行风评议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