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精选11篇)
1.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一
2014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方法指导
(一)本期总复习的规划:
本期总复习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的整体网络系统。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其方法:首先,以课、单元为单位,全面落实双基,清理知识点,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双基内容,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实战演练,做好题型解法专题复习。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主要是各县市质检卷),提高应考能力,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
(二)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一个多月的复习中,发现同学们存在几种错误的心态:第一种:认为政治考试是开卷考,开卷考试就是在考试的时候拿着书本或资料抄,有书或资料谁不会抄,平时就不需要花力气复习了,有的同学甚至上课不注意听,课后也极少花时间复习政治;第二种: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查能力,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课本知识学得再好也没用,干脆放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第三种:认为开卷闭卷考试都一样,只要把知识点都背下来,就没什么问题了,课堂上不注意听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不研究课本知识与时事、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的结合„„这些观念都是十分错误的,要想中考政治拿A,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开卷考试,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科学备考。
(三)复习策略: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主要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不是降低了要求,反而是能力要求的培养和提高。对此,我们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1
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又好又快地搞好中考政治复习,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呢?下面谈谈几点复习策略。
一、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能力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运用。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突出能力的考查,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铺垫。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都几乎源于教材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原理),通过课外热点问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能力,即考查运用所学概念、原理、观点和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开放性试题丝毫没有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况且开卷考试的题量大、涉及知识面广、材料新,来不及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我们连最根本的知识都不熟悉,回答起来是很困难的,无论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终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专业术语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书。最起码要通晓教材,搞清各课的课题,全面复习,理清知识脉络,并能从整体上把握每一课的内容。
其次,要科学、准确地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少背多思,注重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是《中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和运用的内容,往往是命题人设计主观试题的依据。
再次,要融会贯通,构筑体系。对照《中考考试说明》要求,既要抓住贯穿教材的线索并依据其内在联系概括、归纳、总结、综合,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系统化,网络化;又要注重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搜索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串联在一起,由一个点向周围发散开来,打破教材原有的秩序,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具体运用的环境下,就能做到对想用的知识“信手拈来”,快速而又准确。
最后,在复习完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知识后,把零散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归纳出来,然后想一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都讲了哪些问题,可以和其他哪些单元的知识有关联、还可以和哪些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如:在复习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节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时,不仅要了解我国的资源及环境现状、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联系每年两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如:低碳经济成为两会热点首先体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具体事例,以及3月28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此问题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二、关注社会“热点”、学会用教材知识去透析社会现象。
紧密结合时事与社会热点话题,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如“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两会的召开、和谐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疆7.5打砸抢烧事件、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时政热点;抗震救灾、禁止免费赠送塑料袋、“双百”人物评选、民生问题等社会热点,这些反映人民生活、贴近人民生活和贴近考生实际的素材,都可能成为中考命题选择的对象。另外,如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等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问题,它们的内容丰富、时空跨度大,能给试题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也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对时政材料要尽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点,理解“热点”的精髓,并能加以剖析。
选择时政热点专题要坚持以下原则:
1、国内的时政热点优先于国际时政热点。
在选择专题时既要考虑国内时政热点,又要考虑国际时政热点,但重点应放在国内时政热点上。在有关时政热点专题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关度较大的问题。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两会的胜利召开”、“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西藏民族改革50周年”,等等。
2、长效性、全局性的时政热点优先于短期性、局部性的时政热点。
在选择时政热点专题时,不能仅仅盯在该的时政热点上,有些时政热点不仅在当年,而且在前几年中考中都是重点关注的内容,应作为专题复习的首选内容,比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问题就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效热点问题。因此,在最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都有较为突出的体现。今年维护民族团结的内容要特别关注,今年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要考10分。
3、不能忽视地方热点,地区特色要关注。
我们的中考是由泉州自主命题,都会设计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试题,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关注地方特色,但特色应是具有全局意义的特色,如本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政策,本地方的重大时事、热点、焦点(比如:海西建设、惠女精神等)都要特别关注。
三、做好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中考命题的另一大趋势就是实践性,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选取材料,考查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指导学生今后的实际践行。
(1)“启示类”、“倡议类”、“建议类”问题在近几年的试题中逐渐增多,要求我们复习每一部分知识都要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想想“我应该怎么做”。
(2)关注国家、社会的“模范”、“感动人物”评选的材料,学会分析这些先进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与优秀品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3)关注自己的思想行为选择问题,如复习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时,要注意思考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出自己的选择。如复习“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一部分,就要明确我们青少年负有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的责任,从而明确我们青少年应该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今年中考政治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题型,各占50分,在中考备考中特别是在最后阶段一定要加强这两大题型的专题训练,在训练中研究解题思路、方法,总结出答题的规律技巧,学会怎样解题。
解答单选题时可以分四步走:一“判”,即判断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二“排”,即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三“看”,即找准题干中的关键字,看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关;四“选”,即选出最能体现题意的、最完整的选项。除此之外,做好选择题还要善于捕捉有效信息,比如在“排”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绝对性的语言和课本上固定搭配的语句。
问答题主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读”,即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确定知识点;二“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明确题目的要求。三“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四“结”,即对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和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点、多角度,“挖池不挖井”。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逐步掌握解题的规律性,才能提高答题技巧和审题解题能力。
(四)在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按照理解《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要求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紧扣教材、《指南》去复习。
42、政治复习要做到循序渐进,每天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复习,可以利用早修或晚修前至少提前20分钟复习。常常有同学觉得自己知识点背了,题也做了,成绩却不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平时功夫下得少,考试前突击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转变观念,多注意平时对知识的积累。
3、复习时既不能一味地“多背多记”,也不能完全不背。我们要注意学会多思考、多理解,建议对课本上的固定搭配的语句一定要会背,基本知识点要做到很熟悉。节约有限的复习时间,最大可能地提高复习效率。
4、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反复巩固的过程,很多同学有过相同的经历,当时背得好好的,怎么转眼间就忘了呢?其实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遗忘曲线,也就是遗忘规律。一般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例如,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当天回忆可能很清楚,可一周或一个月后再去回忆,效果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记住的东西又忘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回忆、再认来测量识记过的材料在我们头脑中保持的情况。
5、掌握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做习题来巩固所复习的内容,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不反对选择合适的习题进行训练。复习阶段“做题越多越好”,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其实复习训练关键是抓思路、抓解题方法,做题在于精,不在多;做题的目的在于提升能力,不是为考试“押宝”。
6、中考试题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这并不是说基础知识不重要了,想怎么回答都可以。从平时的考试中能够看出有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白话连篇,缺乏政治术语,这与一些同学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对知识点的积累,就不可能做到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总之,中考政治的复习,只要有计划、有方法,再加勤奋,一定能决胜于中考。同学们,老师将伴随你们一起拼搏,风雨同舟;是船,就要搏击风浪;是桨,就要奋勇向前;是雄鹰,就要一飞冲天!让我们怀着满心的期待,迎来收获的季节!
以上就是关于“2014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今年的中考取得好成绩!
2.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二
一、试题特点分析
(一) 选材上见功夫, 与时代同行。
材料是中考命题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从主观题到客观题, 无一例外地要使用各种材料, 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材料又很庞杂, 因此选择哪些材料, 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本试卷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材料突出思想性。
如国庆庆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校舍安全工程、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双百”人物评选、酒驾问题、选举法的修改、新农保试点、低碳生活等构成了试题情景。追求思想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内在要求, 是品德课的生命力, 本试卷从材料的选择到问题的设置均体现了对考生的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 其思想性十分突出。
2. 材料体现生活性。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当中, 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情景作为素材来让学生体验、感悟、分析、思考, 最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是命题中的一个亮点。比如30题以小亮家搬新居购置生活用具等家庭生活细节为背景, 用以考查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学生会感觉很熟悉很亲切, 更有兴趣和动力完成后面的问题。
3. 材料强调针对性。
情景材料在问题解答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如29题问题二“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出怎样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很多, 而问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 这就为答案进行了限定, 大大增强了材料在解答中的意义。再比如30题问题三“由以上信息及对问题的思考, 你能得出哪些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发展低碳经济给我们的启示也有无数条, 但符合材料所包含信息的启示却是有限的, 如果学生不按问题要求答题, 不仔细分析材料, 是很难把此题答完整的。
(二) 设问上做文章, 以学生为本。
1. 问题设置具体明确。
初中学生的理论水平有限, 因此遇到大而空的问题会感觉难以理解, 即便理解了但又无话可说。比如公平正义是比较抽象的问题, 老师不好讲, 学生不好把握, 而29题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如问题一“针对上述每个材料, 分别谈谈你对公平的具体理解。”不是让考生空泛的讲公平, 而是把公平渗透到每个具体材料中, 让考生谈每个具体问题所体现的公平问题, 让小问题体现大道理, 这样的问题学生当然有感而发, 有话可说。
2. 问题突出能力考查。
命题注意通过情景式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释评价社会现象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9题问题二“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出怎样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对材料进行透彻的分析解读, 获取有用的信息, 然后运用这些信息“概括”出本题答案, 虽然只是一个2分的小问题, 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显而易见的。
3. 问题具有开放性。
如29题问题三“这些举措对改变这一现状有什么积极影响?”考生可以从多角度作答, 但又要针对改变“城乡差距”这一现状。这样设置问题既为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又不至于漫无边际的乱答。
(三) 稳定中求发展, 为教学领航。
本试卷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对广大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 对时事政治的考查。
改变了以往对时政题的考查只着眼于某一重大时政简单机械记忆的做法, 改为侧重考查考生对重大时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进一步加大时事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力度, 真正体现时事内容的学科意义。这样改动既可以引导师生关心时政, 又可避免学生对时政的机械记忆, 引导学生重视对重大时政的理解和思考, 将时事的学习与教材学习结合起来。
2.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在日常的教学中, 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教学与考查都是比较容易的,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好像是摸不着的东西。这一困惑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份试卷中找到答案。比如试卷从多角度传递了国家发展的气息, 反映了社会生活:从盛大的阅兵式到精彩的世博会, 从城乡选举“同票同权”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 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唤起考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促进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可谓“润物细无声”。再比如30题“根据低碳生活的要求, 你认为小亮家应购买哪款冰箱?请你用两个具体实例对小亮家其它生活用具的购置提出建议”, 考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认识和判断, 融进了考生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 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判断就不能正确地回答此问题。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对部分试卷的查阅及综合部分阅卷教师反馈的信息, 下面对主观题的答题情况作简要分析, 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从总体上看, 学生的答题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特别是部分学生能做到活学活用并有所创新, 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这与广大政治教师辛勤工作、大胆创新、积极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是分不开的。但是, 在对试卷的批阅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如书写不规范、卷面杂乱、字迹潦草;审题能力不强;知识的整合能力较差;不使用学科语言等。下面就以下三个大题简要分析。
28漫画题。多数考生对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准确捕捉, 并且能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典型错误有:问题一对“危害”的回答不具体、不准确, 如答成“有危害”、“有麻烦”等。问题二答题角度单一, 不全面, 如用整个篇幅来论述“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29分析说明题。要答好本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可喜的是部分考生对问题一中关于公平问题的理解较透彻, 语言表述简练;问题二中的概括准确, 对问题三的解答有较强的针对性, 体现出学生的能力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本题总体答题情况不够理想, 典型错误有:问题一是不能“针对上述每个材料”具体作答, 而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课本上关于“公平”的定义或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等;有些考生不能结合所学知识, 使用专业学科术语作答, 表述不准确, 语句不通顺。问题二是既没有“综合上述材料”, 也没有进行“概括”, 而是长篇大论的论述, 多答成“维护社会公平, 该怎么做。”问题三是对于国情的把握脱离了“农村、农民”这一规定性, 答成了初级阶段的国情或人口方面的国情等;对于“积极影响”不能结合材料作答, 仅仅把套话作为答案, 如: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全面小康等, 都没有和材料中的农村、农民相联系, 答案不够具体, 没有针对性。
30探究实践题。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多数考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问题一所提建议合情合理, 部分学生的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思维。典型错误有:问题一审题不细心, 材料中给了A款冰箱B款冰箱, 部分学生就想当然的认为下面肯定是某款冰箱, 因此答案就出现了如下种种:某款冰箱、C款冰箱、第三款冰箱、2480元的冰箱等。问题三主要是学生审设问、审材料的能力不强, 部分学生忽略了设问中“由以上信息及对问题的思考”这几个关键词, 因此所答启示脱离了材料, 也便脱离了问题;有的学生虽然审题没问题, 但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较弱, 不能从材料中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本题。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启示
1.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考试题以能力立意的考查力度逐年加强,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基础知识。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这里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 最终要达到对课本内容的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是靠考前的突击或多做几套模拟题就能提升的, 这要求老师们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 将能力培养落实到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010年的中考试题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课堂教学不改革肯定不行了, 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候了。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只会照搬照抄老师所给的资料, 洋洋洒洒, 却不知所云, 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的欲望与习惯。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多给学生思考、展示、创新的机会,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占据主动地位。
3.重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各种题型都有其自身特点, 有不同的解题方式, 在讲课和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精心选题, 编制专题训练, 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技巧, 探索规律。
4.培养答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尽管教的不是语文课, 但我们同样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的书写做出恰当的要求:字迹工整、层次分明、卷面整洁, 这应该是对每一位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思想品德不同于其它学科, 有自己的专业术语。而不少考生的试卷中均出现了用大白话答题的现象, 这就需要老师们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开始, 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练习和课后作业的科学性, 逐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3.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02-03
第一部分 思想品德试题特点
2008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想品德试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突出思想品德课本色,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与2007年相比,2008年增加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使试题在以法律和国情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同时,融合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进一步显现思想品德课的本色。如:第28题的情景取自学生熟悉的网络生活,先是引导学生判断图中同学的情绪种类之后,又进一步将学生引向理性思维的层面,要求答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怎样调节消极情绪和怎样正确维权。这就将保持心理健康和依法维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了试题的实效性,还思想品德课的本色。试卷中的第7题也具有这一特点,通过漫画“陪训”这一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取材时政热点,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第29题以“5﹒12”汶川大地震为素材,温总理的讲话震撼人心,感人至深;《哀悼日》《全国人民的支援》读来情真意切,撼人心魄。考生绝大多数都给地震灾区捐过钱物,有的同学身边就有来自灾区的同学,和全国人民一起真切地感受并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试题选用如此鲜活的材料作为命题背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强大的震撼力。学生通过回答第29题第(1)(2)小题,对党和政府的先进性、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3)小题的回答,进一步认识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采用科技、依据法律等对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性。答案涉及思想品德课中诸多重要知识点,如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健康权、民族精神、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精神动力、良好社会氛围、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人生价值、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直面灾害、体验震撼、感受关怀、体会温暖、珍爱生命、升华情感,落实了思想品德学科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三、关注现实生活,试题体现了生活性、实践性
第30题结合河北省2008年节能减排具体行动,采用栏目式设问,并采用了辨析式设问方式,要求学生在理性判断的同时,还要做出准确科学的分析,能考查学生多角度评价、认识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一问“政策解读”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资源、环境国情的相关知识,来探究河北省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在中小学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是基于什么、为了什么。找到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第三个栏目“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将节能减排进一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和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较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四、感受国家、社会发展进程,增强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4题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和思想品德两个学科设问。第二问中的“分析材料一,从中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考查考生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历史功绩进行的新的总结和评价所产生的正确认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坚持改革开放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知识跨度大,认识问题的角度多,综合性、开放性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3)小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联系,思考初中生对国家、社会、民族应负的责任,进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再一次通过材料和问题的设置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发展水平的考查。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一是问题指向不明,给学生审题、答题带来一定困难。例如28题:“图中同学的情绪表现是怎样的?”其意是指向“情绪的种类”这一知识要点,但该问法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情绪的作用”这一知识点,致使学生答出消极情绪。二是问题与考试说明要求有些脱节,给学生答题造成困难。例如34题:“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考试说明没有对“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提出要求。三是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的采分点有失严谨。例如28题(2)的参考答案中,应将给出的五个要点分为两个角度:一是调控情绪,二是依法维权。29题(1)参考答案给出的三个要点:“第1点是体现党的先进性,政府执政为民、人民总理爱人民,第2、3点体现关爱生命和尊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应改为“两方面”,“每点”改为“每方面”。四是有些问题切入点太大,不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全面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例如29题(3)小题:“请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这样的问题容易使学生搬用一些套话进行解答,从而降低了考查效度和信度。
第二部分 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情况及阅卷教师提供的材料,对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28题(观察漫画,简要回答题)。此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关于中学生隐私权和肖像权的问题,考查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调节情绪的能力、法律意识、维权方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学生实践性的特点。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失分考生失分原因有两点:一是答案与漫画内容脱节,没有仔细观察漫画中人物所说的话,要体现什么样的知识点,只答出隐私权而没有答出肖像权,导致答点不全。二是关键词出现了错别字如:奋怒、稳私权、肖象权、肖相权等。
第(2)小题丢1~2分较多,表现为:一是不能多角度或大跨度地分析回答问题,没有形成发散思维;只从法律角度答出多种维权方法,而没有从调控情绪的角度考虑。二是所答做法不够具体,甚至太过笼统。例如:只作了“要调节情绪或依法维权”等之类的表述。
29题(关注社会,分析说明)。本题凸显时政热点,答案所涉及的知识既源于教材,又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考查考生对以人为本、生命的珍贵、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认知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整合能力。
第(1)小题,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理解材料不到位,答题角度不够全面。如,没有读出材料一包含两层意思,导致只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答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等知识点,未能从设立哀悼日的角度回答敬重、关爱生命、珍爱生命。
第(2)小题第一问得分率较高,多数考生能联系材料二,从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抗震精神等角度回答,只有个别学生没有联系材料,从助人为乐精神角度答题导致丢分。第二问,大部分学生失1分。一是不能做到多角度作答,知识点重复;二是照抄照搬课本,不能结合材料对知识点作出取舍,不能结合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自己组织整合答案。
第(3)小题得分率较高。不少考生答案内容较准确,能把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失分的考生一般是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
30题(走进生活,探究实践)。此题考查学生对资源、环境国情及节能的具体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政策解读栏目,失1分情况较普遍。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审关键词语的能力差,国情与国策不分;二是答案泛泛,不深入,例如只答“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等。
主题探究栏目,得分率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做题灵活变通能力较差,不能把谈认识转换成辨析;二是答题思路不正确,所谈认识中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三是答题角度不全面,只从国家或社会角度答出“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而没有从公民或对中学生个人角度作答,因而这一问平均失分在2~3分。
社会实践栏目,考生失分的主观原因是学生对河北省的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关注,根本不了解;客观原因是河北省这一方面的措施不具代表性、典型性,学生无从认知。
34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此题取材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一重大时政热点,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本题第(2)小题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第一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例如没有读懂材料一的重点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没有对“三十年来”给予足够重视。第二问失分主要是的灵活变通的答题能力不强,把“为什么”的问题按“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做”来作答,导致答题角度出现偏差。另外也有照抄课本中知识点、生硬地堆积条条的现象严重。
第(3)小题得分率较高。少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改革开放理解不透彻,一个国家搞改革开放实质就是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的体现,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上,因此本题应从创新、竞争、开放的角度作答,但这少数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二是答题没有针对性,看到题中有“对青少年的要求”表述,就照抄照搬类似题的答案。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议
1.依据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方向、目标。
思品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制。试题将全面整合课程标准中 “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板块内容,全面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行使权利、依法维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知晓国情、报效祖国”六大模块。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审题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差,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不到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做题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审题(例如学会审材料、审设问的关键词语)、答题方法(例如分点分层分角度、条理清晰、使用规范语言)与答题技巧(例如看分值答题、不照抄课本、联系材料、题型转换)等能力,巧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伸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资源。
对于现行教材,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突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时代性、生活性、实效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拓展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例如,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图文资料,课堂上师生共享资源、交流观点,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在是非辨别中和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克服单纯关注教材知识,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倾向。
4.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四
选择题1~4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春节,小龙写了一副对联反映一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回答1~2题。
1.这幅对联的上联是“蛟龙入海探海底”。你认为下联应该是(B)
A.和风拂花催花开 B.神舟飞天会天宫 C.梅花报春迎春来 D.生活美满福满门 2.最适合这幅对联的横批是(B)
A.五谷丰登 B.创新兴业 C.月照千秋 D.和气生财 解析:此题组以我国科技领域的取得的重大成就为背景,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情况,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背景材料分析,第1题,只要了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新闻,不难选出B项。此外也可以运用语文学科的对联相关知识分析上联内容,入海为“下”,飞天为“上”,很容易选出B项。第2题,解答时也应注意结合背景材料中强调的“科技成就”这一关键字眼,结合第1题选项分析可知对联内容强调的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选项中最为贴合横批的为B项。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回答3~4题。
3.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C)A.第一生产力 B.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C.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D)
①只属于学校的责任 ②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 ③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④关系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题组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确立的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背景,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第3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作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战略性论断,揭示了综合国力竞争不仅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竞争,而且是文化力量的竞争。知晓这一点可直接选择C项。若无此储备信息,可采取逐项排除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A项错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B项错误。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发展的不竭动力,D项错误。第4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责任,非仅学校,排除①。未成年人是基础性群体,也是最具潜力的群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人民利益、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可见②③④均应入选。5.右侧是小海在“安全连着你我他”主题探究中出示的示意图。其中能体现安全意识强、珍爱生命的做法是(A)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此题采用漫画组图为辅助材料考查学生在生活中树立安全意识、维护生命安全的能力,并考查了学生在生活所储备的安全知识。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直接排除③,选出正确答案A项。也可分组分析漫画,不难判断①②两组都是正确的,④中人物的行为在发现火情后立刻拨打119,既是安全意识强的表现,也是关爱他人生命的具体体现,故也应入选。6.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出色的科技企业之一。该公司的一个又一个新产品彻底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看视频的方式。其中苹果手机设计在美国,核心零件由德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提供,最后在我国深圳组装完成。由材料可知(C)
①科技改变生活 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③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 ④人类文?进步离不开科技的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以国际化的背景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科技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等知识的认知能力。综合材料内容和选肢观点逐一分析可知,“苹果的产品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看视频的方式”体现了科技改变生活,同时也说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开不开科技的发展。故①④入选。“苹果手机设计在美国,核心零件由德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提供,最后在我国深圳组装完成”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故②入选。③观点明显错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科技水平总体相对落后。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陆续举行,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回答7~8题。
7.此次换届选举依据的法律主要有(D)
①宪法 ②义务教育法 ③选举法 ④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8.选民王某从打工的县城专程赶回村里参加投票。王某(A)
①积极参与了政治生活 ②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 ③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 ④直接行使了管理国家的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此题组以我国各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与选举相关的法律的掌握和对公民权利的正确认识。第7题,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以宪法为最高法律依据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可见①入选。②属于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律,与题意无关,排除。选举法包括与选举工作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有关选举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的原则、方法、组织、权利、程序,以及对选举的经费、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等法律规定的总和,③观点直接入选。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律,与题意无关,④可排除。第8题,王某积极参与投票选举是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珍惜选举权的表现,①观点正确。王某通过投票他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题意并未涉及公民的监督权,可排除②。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2011年3月5日作为该市第六批援藏医生来到新疆若羌。截至2011年底,她不仅为400多名产妇提供医疗服务,让近百名新生命平安降临,更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维吾尔族群众的信任和赞美。回答9~10题。9.余文丽医生的援疆经历(B)
①表明各族人民是一家 ②说明国家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③表明各民族风俗习惯一样 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
①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②自治区的主席由维吾尔族公民担任 ③在自治区内居住的只有维吾尔族 ④新疆各族人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组以我省邢台市民余文丽这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好榜样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关系、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掌握,同时也首次考查《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政策常识》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高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第9题,余文丽医生的事迹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一家亲,观点①入选。②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③观点与事实违背,可直接排除。“援藏医生”这一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④亦应入选。第10题,可采取排除法解题。观点③明显错误,首先排除。对比A、C两项,分析观点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七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显然②观点正确。此题涉及民族政策常识内容,只有依靠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确定观点②是否正确,否则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这表明(B)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入世使中国与世界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认识及我国在世界中的作用。分析题干材料,可知,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国力日渐强盛,同时由题干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故①②观点正确,应入选。③观点错误,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由材料可知,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受益,世界受益,④观点正确,应入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答24~25题。
24.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中国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这意味着(A)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和谐发展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优于其他文化 ③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 ④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与其他国家进行良好的文化交流(C)
①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 ②增强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③增进了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 ④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此题组以文化视角考查学生正确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第24题,此题考查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的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解答此题可直接选用排除法,世界各国文化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世界文化乐章。故排除含②的选项,即选A项。第25题,此题考查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而且有利于世界加深对我国的了解,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故①②③正确,应入选。“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观点④错误,应排除。
卷二 非选择题
26.参与生活,简要回答。(8分)
生活中,人们对食品、药品等商业领域中的虚假宣传深恶痛绝。下图是“如果遭遇虚假宣传,你会怎么做?”的网络调查结果:
(1)如右图所示,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分)他们的那些品质值得你赞赏?(2分)
(2)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4分)答案:(1)①B。(2分)(评分说明:若考生选择A给1分;若选C不给分;若选D,需写出具体做法,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方可酌情给分)
②责任感;正义感;权利意识(或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1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2分。若考生选择A且言之有理,给1分;若考生选择D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有利于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2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4分。若考生答出“有利于惩治虚假宣传,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法治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以饼状调查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责任、正义行为、公民维权意识的掌握和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识。第(1)问,选择时要选择积极、正面的选项,在回答自己选择该项的原因时要注意与教材中的学科术语相结合。例如,B项中“一定举报投诉”说明持该类观点的人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正义感,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2)问,此设问紧承第(1)问,围绕自己所赞赏的做法展开说明即可,注意要回答出第(1)问这些优秀品质的积极意义。例如弘扬正义感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等。
27.知晓国情,分析说明。(10分)
材料一: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人口多达2 688万,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仍高达3.23︰1。为减缓农村贫困,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减贫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材料二:截至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西部地区还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2012年2月,国家颁布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上个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规划。材料三:据统计,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1)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内容,按照“国情→政策(战略、国策等)→目标”的思路,在以下相应括号后填上适当的内容。(3分)
据材料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① 据材料二: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据材料三:资源、环境形势严峻→③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国家实施减贫计划、西部大开发规划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3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要求。(2分)(4)综合以上三个材料及问题,概括得出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2分)答案:(1)①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②区域(或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③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评分说明:每答出一点1分,共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或缩小各民族发展的差距)。(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1分,答出三层意思即可,共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3)提高节水意识(或节约用水);提高环保意识(或不污染水)。(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1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4)示例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或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国策)。(2分)示例二: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分)(评分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若考生分别从材料中得出具体的认识,没有体现“概括”的要求,只给1分)
解析:此题为典型的材料型分析题,综合考查学生我国国情的总体认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设问研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寻找答题的突破口。第(1)问,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严格按照“国情→政策(战略、国策等)→目标”的思路去作答,将材料的主旨内容转换为学科术语。①小问: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文件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小问:回答时采用倒推理方式回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个源头分析材料可知是地区发展不平衡。③小问:针对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的问题,最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实施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2)问,国家实施减贫计划和西部大开发计划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可围绕民族团结、民族经济发展等角度展开回答。第(3)问,此设问要求回答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只要答出可行的节水措施即可。第(4)问,此设问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回答时需要统揽材料主旨内容,统筹前三个设问答案。三则材料均从国情、方针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某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处理方式,由此可概括出国家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需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来制定。如果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深刻,也不难答出三则材料所展现的内容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惜权利,探究实践。(11分)
燕秀中学九年级(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珍惜权利,感受尊严”主题探究活动。探究由下列对话展开——
李明:我国刚买了车,就不断有人上门推销保险,真烦人!
张思:前些日子,我妈刚办了一张银行卡,就受到一些陌生人理财短信的骚扰,都闷死了!为使更多的人参与探究,该小组开通了网络论坛,提出了探究问题。请你以“燕赵明月”为网名参与探究。
答案:探究一:车辆信息、住宅地址、银行卡信息、电话号码等。(评分说明:每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探究二:法律赋予(或规定)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受法律保护;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利。(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2分,答出三层意思即可,共6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探究三:示例一:隐私权。(1分)不泄露同学的个人信息、不偷看同学日记等。(2分)示例二:生命健康权。(1分)不打架、不伤害同学等。(2分)示例三:人格尊严权。(1分)不辱骂同学、不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等。(2分)(评分说明:若答出其他权利及做法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五
第二单元自尊自强
注意:生命的意义、价值、自立等的为什么、怎么做、错误的做法
考点7.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七上第三课23)
一、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世界生命中的一员。①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野生珍稀动植物,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②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③青少年学生应树立尊重、关爱我们周围生命的思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善待生命。例如,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积极宣传环境对人类的意义。所以,生命需要彼此尊重。我们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一样,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发展着,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生命世界。
二、生命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善待生命。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明关系。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②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光辉;③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④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处于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我们没有侵犯和危害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无论是一只弱小的动物,还是一株柔嫩的植物,那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珍爱生命,还要积极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比如: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患病时,及时救治,恢复健康;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免受他人侵害;学法懂法,一旦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就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诸如采取非诉讼手段或诉讼手段等)。④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就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一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⑤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生命价值的体现和实现:①当我们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时,人生价值就体现出来。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是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②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③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伸出援助之手。
四、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①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②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③它给我们的启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长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社会与自然?①尊重他人要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理解他人。因为人们之间需要相互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氛围。②尊重社会要求做到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我们尊重社会,就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③人类来自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考点8.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七上第三课23)
一、人生的意义(怎样探索人生的意义)①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将使我们拥有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②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我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困难与挫折就能转化为成长的机会,就能创造出美丽的人生。③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生命是由无数瞬间构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因此,我们要珍借自己的青春时光,珍借生命的分分秒秒。
二、人生价值观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有用性、重要性的判断,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作用于价值观。
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①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人生的价值。②人生价值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有价值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劳动创造。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而对社会有所贡献,从不同方面促进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③劳动创造,不但能使我们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是改进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
四、青春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是人生的朝阳期,是人生的转折期,是人生事业的奠基期。
五、珍惜青春的方法①树立奉献意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少年的志向;②努力充实自己。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提升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青春、珍惜生命。青春时期是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但也极易流失,因此,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辜负青春的期待;④从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敢于实践,从平凡中感受伟大。
六、把握青春每个人都拥有青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青春。有的人虚度年华,浪费青春;有的人损人利己,品德败坏,使青春黯然失色: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只有把握好我们的青春,才能使我们的青春更加鲜艳美丽。把握好青春,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给我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保持健康的心理就能使我们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七、生命健康权(1)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人格权中的首位。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实行特殊保护。我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禁止非法使用童工。(4)珍爱生命,维
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5)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抛弃。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出生就具有社会责任。轻生或自残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6)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健康:①任何人不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②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③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考点9.懂得自尊与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七下第一课23)
一、自尊的含义:①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和爱护的心理。这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②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③生活中,人人都可此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直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二、自尊的表现:A越来越注意自己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已的肯定。B.当我们最终受到他人肯定,终于得到集体和社会的赞扬时,就会感到分外高兴,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C.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辱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二、虚荣的含义和表现(危害):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把对个人名誉和利益是否有好处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动力,总是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别人有一点点否定自己的意思,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还会使我们酿成大错,如为了满足虚荣心去偷盗、去贪污等。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的尊重。认识了自尊与虚荣,了解虚荣对自身成长的危害,要克服虚荣心。
三、自尊始于知耻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①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自尊心与羞耻心互为表里,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②正确看待缺点: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被以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四、自尊与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尊重他人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①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别人。②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③尊重他人,我们才能得到他人善意、妥帖与温暖的提醒。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我们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
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这样,我们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同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五、维护人格最重要①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不沾染不良习气,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人格。②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很多东西,但绝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枯的事。
六、怎样尊重他人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做到:第一,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也就是与他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过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不可能事事都超过别人。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歧视。第二,学会尊重,还要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和弱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取笑、歧视和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容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我们也需要承认别人。第三,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人悔过,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彼此薄重。
七、自尊与虚荣、自负:①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迫求的是表面荣耀;②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③虚荣心的表现:比如喜欢欣赏自己的照片;常常掩盖自己的短处;穿着打扮以及学习用具喜欢高档次并有炫耀感:不顾家庭实际,硬撑阔气,摆一时的豪爽大方等等;④虚荣心的危害: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⑤克服虚荣心理:要正确认识自己,尤其要对自己的不足有正确的评价;要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那些对自己不好的评价等。⑥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负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自 我满足,常常在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自负的人希望得到超过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考点10.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七下第二课
17、三课33)
一、自信的含义: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的心理。自信也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一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二、树立和增强自信的基本方法①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发现并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能使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优点和长处显露的机会并不很均等。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取场景换位的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就可能发现自己原来也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我们的自信就会在不断的发现中增强。②增强信心与实力: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增强实力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勇于克服各种困难。③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个人的自尊自信是建立在民族自尊自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尊自信才能更加强烈,才能坚如磐石的根基。
三、克服自负,走向自信①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制造虚幻的自我满足,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地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缩小自己的优点。②无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自负和自卑都是自我认识的误区。③自负者必然失败。因为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是不切实际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
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们沮丧、颓废、不知所措,半途而废,从而便自己远离成功,走向失败。
四、自卑的危害及克服的方法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危害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人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克服的方法①就要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夸夸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②坦然地接受自己和心理暗示。在做比较困难的事情之前默念“我能行”。能力是可以增强的,错误是能够纠正的,弱点是可以弥补的,自强不息可以改善不足。③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鼓起自信的风帆,树立坚定的志向,人的潜能就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选准突破口让自己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
五、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迫求的目标;
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过高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卑者主要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潜力。
自卑、自负、虚荣的区别:
病症 病因 处方
自卑 不能全面客观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成功记录。
自负 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全面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
虚荣 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全面认识正确看待评价自己和别人。
六、自立的含义及表现:①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②自立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好学习中的问题;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难题,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③自立的影响: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七.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自立精神?(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
答:①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②自立的必要性:第一,对于我们的人生之旅来说,家庭和学校生活只是人生的起点,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第二,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第三,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和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而且,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的生活的能力和老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总之,自立能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靠他人,必须靠自己。所以,应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
八.怎样做个真正自立的人?答:(1)克服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地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最基本的就是要面对自己当前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同时,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九、自立与自主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贵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耍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
十、自强的含义及表现①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成的民族精神。②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第一、自强的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第二、自强的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第三、自强的人自尊自爱,不卑不亢;第四、自强的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第五,自强的人志存高远,执著迫求。③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六
七年级上、下册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佳木斯市女教师张丽莉在一辆汽车突然失控向学生冲去的一刹那,毅然向前一扑,拯救了两个花季生命,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腿。“最美女教师”的行为启示我们()
A、具有智慧是人类生命独特性的突出表现
B、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C、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D、只有牺牲自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2、中国“九球天后”潘晓婷给自己的XX赛季打了零分,她说:“去年的状态一般,主要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练球。”潘晓婷是通过
来认识自己的。
()
A、自我观察和反省
B、他人的评价
、集体比赛
D、与他人接触比较
3、右图《呵护》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②只有人的生命存在价值③各种生命息息相关④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④
4、确立个人成长的目标需要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能③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④从社会需要与自身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XX年“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活动”中,巡讲团每到一个地方,道德模范们的先进事迹都震撼着在场的师生,很多人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师生们的感受说明
()
A、忧郁的情绪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B、不同情绪的发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
D、崇高的精神能激发人们乐观的情绪
6、“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是一群农民工子女震撼亿万人心的呐喊。农民工子女的呐喊体现的是①嫉妒心②自信心③自弃心理④自强品质
()
A、①②
B、②③
、③④
D、②④
7、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我们要努力培养自理能力
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8、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以下对自尊和尊重他人错误的认识是
()
A、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B、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自尊的人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9、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警示我们
()
A、未成年人都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D、吸毒史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0、毒品的危害很大。在当代,毒品的危害总体上可以概括为
()
A、祸国殃民,民不聊生,人心惶惶
B、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传染疾病,引发犯罪
D、可以直接导致瞬间死亡
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
A、善于容忍别人的一切错误
B、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C、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D、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2、XX年2月27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政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海中的月亮再明,也找不出海的深浅,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自己的面容”、“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牛奶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上述两句名言告诉我们
()
A、人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B、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认识自我是很困难的,对自己难以形成正确评价
D、人的优点和不足是天生的,无须后天努力
4、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并进行特殊保护。这是因为未成年人①年龄小,发展不成熟②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③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④权利更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20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他们都是人生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超越。诸如此类,都是成长不可缺少的,而挫折是帮我们成长的翅膀。
(1)为什么说“寒风雪霜相伴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2分)
(2)面对挫折,我们应寻找哪些有效方法来应对?(4分)
6、“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
0岁时因一场意外而失去双臂,但他努力学会了在生活上自理;12岁学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冠。备战奥运时,超强的训练使他患病并危及生命,只得放弃游泳,转为学习用脚弹钢琴。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习,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艰辛程度超乎常人想象。一年后,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曲《梦中的婚礼》,征服了全场观众。他就是被誉为“无臂钢琴师”的刘伟——一个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强者。
根据材料回答:
(1)“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强者”。你认为“灵魂”包含哪些内容?(2分)
(2)“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我们应该怎样向刘伟学习,精彩地活着?(4分)
(3)以“生命”和“挫折”为中心词写一句生命箴言。(2分)
7、观察下面的三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三幅漫画中的青少年所受的侵害分别来自哪些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分)
(2)如果漫画中的青少年是你,你会怎么办?(3分)
三、实践探究题。(12分)
8、材料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XX年暑假来临之际,我国许多地方纷纷开展了暑期网络环境集中整治、网吧专项治理、大力净化荧屏声频、加大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材料二:漫画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那两部专门的法律?(2分)
(2)材料一中提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3)漫画中网吧经营者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漫画中的那位学生,你会怎么做?(3分)
7.2022年中考冲刺霸气口号押韵 篇七
1、背水一战,冲刺中考。
2、梅花香自苦寒来,熬头喜在汗水中。
3、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4、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
5、越接近考试,往往越要在坚实上下功夫。
6、一腔热血备中考,满腹经纶方成功。
7、卧薪尝胆奋战百日瞄准重点高中;破釜沉舟吃苦三月当圆升学好梦。
8、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9、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
10、学无止境,爱拼才会赢。
11、点滴努力,泉水回报。
12、积累,反思,条理化,强化训练是学习成功的法宝。
13、春风吹战鼓擂,面对中考谁怕谁。
14、人不可有傲态,但不可无傲骨。
15、立志苦干100天,卧薪尝胆,呕心沥血。
16、立志须存千载远,闲话勿过三分钟。
17、勤也一年,怠也一年,弹指挥间就一年。
18、今日拼搏努力,他朝谁与争锋。
19、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20、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中考口号(二)
1、立志须存千载远,闲话勿过三分钟
2、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5、年轻人,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6、摒弃幸运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7、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8、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9、梦想只要能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
10、人不可有傲态,但不可无傲骨。
1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2、饮水思源,但惜流年;心无旁骛,志存高远。
13、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升重点报答父母。
14、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15、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布置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中考口号(三)
1、为六月最后统考拼搏,稳做王者看谁与争锋?
2、百日冲刺战中考;一鼓作气创辉煌。
3、珍惜时间、创造奇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4、百日誓师,青春似火,誓夺中考状元——壮志冲云。
5、兢兢业业,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教员,夯实基础。
6、再露矛头,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
7、辛劳一年,收益终身。
8、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进程愈加完美。
9、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10、挥洒今朝汗水、创造明日辉煌
11、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12、卧薪尝胆奋战百日瞄准重点高中;破釜沉舟吃苦三月当圆升学好梦。
13、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14、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5、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中考口号
1. 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2.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3.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 拼搏今朝,收获六月。
5.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微笑。
6. 没有艰辛的汗水,便没有成功的泪水。
7. 卧薪尝胆,尝破茧而触痛。破釜沉舟,圆金色六月梦。
8. 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9.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 向理想出发。别忘了那个约定。自信、努力、坚持、坚强。
11. 帆的自豪,是能在风浪中挺起胸膛。
12. 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
13.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14. 向着理想奋飞,向着中考冲刺。
15.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6. 机不可失,锱铢必较谱写人生。
17. 中考得高分的秘诀就是少丢分。
18. 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19. 生无所息,斗无所止。
20. 在人生第一个叉路口上,转出一个漂亮的弯。
21. 学无止境,爱拼才会赢。
22.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3. 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
24. 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25. 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做,就能行。
26. 前怕狼,后怕虎,就是不怕学习苦。
27. 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中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28. 不要用借口搪塞失败,不要让骄傲占据心灵。
29.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30. 美丽的花朵盛开之前,你怎能不安经历风雨的拥抱。
31.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8.2022年河北中考热点作文 篇八
弄堂里的春天并没有诗人笔下的姹紫嫣红,草长莺飞。反而总带着一种湿冷绵长,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
狭而窄的石子路填满泥泞,一脚踩下便是有深浅积水的洼地。小心翼翼地侧身踮起脚尖走过,身子回转时脸又贴近另一家的门了。就是这样逼仄、幽冷,但因心在此时不得不是悬着的,不得不专注。素日里的种种浮躁、烦闷反倒寂寂沉下了。
那一天明明是白天,屋里却仍是昏暗不堪。木质古老的四方桌上满是深邃的磨痕,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透过纱窗依稀可见灰暗的墙壁上挂着不知谁的画像,似是一扇隐在黑暗中的门。隔壁邻家老旧的收音机在响,“滋啦滋啦”播放着那些远去的年代里流转的歌谣,既缠绵又悱恻。静静地用一双朴素的眼打量这一方小天地,有一种在腐朽与现代中穿梭的奇妙感触,不自觉地被靠近、蛊惑。
轻轻推开那布满铜锈的门,脚下矮矮的门槛角落里漫上一层层墨绿色的苔藓,进屋坐在那硬实而陈旧的木石凳上。冥寂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样貌,时间的流逝。
而雨声如相约好的老友,裹住了弄堂的四面八方。顿时那雨水敲打屋瓦的和弦,雨珠浸染青苔的温厚声响有包围了耳朵。连带五感、意识都幻化在了雨声的弄堂里。
夜幕款款降临,江南的雨似乎在夜色只中更加真是贴切。许是平时明澈的雨滴被黑色染墨了吧!情感也完全释放出来,诉诸于那些倾听的人们。
细细聆听之下,弄堂里的雨似乎充满着哀愁与凄迷,让沉醉其中的人们生出无端的愁绪,却又不同于那些物质生活上的愁苦,是不可捉摸亦无法轻易消散的浓雾。
9.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九
一、以总结归纳为主
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梳理章节知识内容,用理论性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有很多同学复习忽略课本上的例题,而中考的考试题型往往都是根据例题的题型来改编的,所以,同学们复习课本里的内容时,要注重例题的复习,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技巧。
二、回顾易错处,寻找增分点
经过了前面长时间的全面复习,相信同学们都非常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题目是易错的,那么,接下来的复习就要针对这些易错的题目,对症下药,以一带十,从而解决一类错题,为高考寻找增分点。
三、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10.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十
——2013年中考物理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同仁,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言,与大家一起针对2013年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势和复习方法进行交流和学习。下面我就个人在物理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和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个人的复习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项研究,三轮复习,四种方法”。
一、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思路方向;研究学生,制定有效复习计划 首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才能知道知识点的所在,重难点的把握,掌握中考命题趋势,让我们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复习,才能事半功倍。从以往和今年的《考试说明》来看,我省今年中考仍体现三个稳定,即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稳定;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稳定;试题及整卷难度稳定。估计在分层的压轴题方面难度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命题仍将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通过创新题型,落实新课改理念精神。
其次,研究学生是我们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研究学生,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会,哪些地方不会;哪些地方该讲,哪些地方不该讲。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更多的研究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提高成绩。
二、明确的复习方法,增强成效;正确的辅导学生,提高成绩
现在的复习方法大多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第二阶段重点讲解和专题复习,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复习。我个人认为虽然“三轮复习”方式老套,但行之有效。所以,我采用的是这种“三轮复习”方式,结合上述“两项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性格实际及学习情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抓好双基复习(这段时间大概在4月中旬结束。甚至可以更长些)。双基复习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复习。首先,我们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命题根源。在这次摸底考试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徐老师对回归课本的强调(如选择题的17、19、20小题。17小题是电磁部分的图片,19小题是力学部分的图片,20小题是光学部分课后习题的变形;填空题的24小题作图;实验简答题的32小题等)。其次,分析以往中考试题及成绩来看,什么样的学生 1
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方法和能力的掌握。以课本为线索,将教材中逐章逐节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让学生回顾一遍。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在这个过程我主要重视以下几点:(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课后阅读材料、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另外,第一轮复习因是基础复习我们应保证知识点的全面,增大课堂的容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前备好课,尽量以“学案”的形式备课(这里的学案主要是利用自己手头已有的资料,如现成的试卷,知识点提纲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
(二)第二轮复习:重点讲解,专题复习(结束时间5中旬)。专题复习可分为两种形式:知识点的板块复习和题型的专题性复习。从知识点上分,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声光热、电磁、力三大板块。从中考题型上分,一般为选择、填空与简答、实验探究、计算四类题型。首先,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形成网络。最好学生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老师强调引导,即能够强化学科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又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如:我在给学生复习电学综合计算时,就是将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和电流的热效应,以及能量转换等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其形成网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知识点系统化,更易于学生记忆。还有,我们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试题上来,实际上就是利用实战做题,了解这一道题应用了哪些知识点,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点、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复习(结束时间中考前。这个复习必须要有)。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实际操作、正确决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洞察及创造等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考试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应考技巧和能力,也可以为老师和学生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启发
学生做好考试总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沉淀和积累,老师做好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一定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点评试卷,起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这期间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复习,让学生自己从头至尾回忆一遍,系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回顾沉淀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加深理解。这就如同吃饭需要有消化的过程一样,要给学生消化知识的过程。考前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可以让学生调整出最佳状态,迎接中考。总之,我们在三轮复习中将以《考试说明》为载体,围绕考点,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与电功率”、“能量”、“内能”等重点知识;重点实验有“密度的测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和一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专题),展开训练。同时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要积极通过有关教学杂志,教学网络,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效果;恰当的引导学生,冲刺中考 在上述三轮复习中,我始终贯穿着利用“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四种方法如下:
(1)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这是我县课改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这种方式与实际结合起来,确实有很好的提高课堂和学习效率的作用。本学期我担任三个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相对来说,学生多,任务重,因此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我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一个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成员分优、良、差三类学生,共4或5人一小组。小组实行“师代优,优代良,良代差”的管理学习方式(比如让小组长检测组员基础性的知识,课下辅导差生等等。老师的作用就是督促管理小组长,平时抽查其他学生)。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组织领导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2)导学案的编写与利用:这也是我县课改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上完成相应的章节知识点,既能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又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有条理、有顺序。在复习过程中,学案的编写也是以小组的形式分章节
由学生完成,每小组一份由优生找知识点、试题,差生执笔写成。最后由老师整理综合一份印刷给全体同学使用。这样做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展现了他们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归纳总结能力。
(3)检测与评价,即考试与分析:考试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考试要经常化,但不能过于频繁,防止学生“考滑”。考试要适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考试。如:我校每月年级性的“月考”,平时的各科性(包括物理学科)的周考或隔周考等形式。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期分批的考试。考完后,试卷必须判出并给出得分评价(有些可以是小组长完成的),但是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学生们的薄弱环节,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的进行复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快速调整状态,提高成绩。检测与评价在我校实践中很有成效。在我校今年的一中自主招生学生考前的七天辅导时间里,我们九年级各学科就是采用的检测与评价,七天考两次,第二天、第五天考,其他时间评价指导。这样,利用考试与分析以及对学生心态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认识,调整了状态,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一举获胜。19名学生参加一中自主招生考试,有18人考上一中,被录取。
(4)精讲与巧拨:精讲与巧拨虽是传统的方式,好像也不太适应现在的课改形式。但我认为这方式我们不能丢,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学生是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但不是课堂上的一切,不能什么都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老师是授课传授知识的主导。一些学习的思路方法技巧还是要老师引导告诉学生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老师是应该讲的,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做题的方法精讲,解题的思路巧拨。因此,只要在复习中我们明确目标,针对学生找到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去做,就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冲刺中考!以上发言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指正。谢谢大家!
11.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 篇十一
【背景材料】
一、2014年4月28日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全国共评选出305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1218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个人、1081个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其中,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打击制售伪劣商品与盗版犯罪工作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等6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宋家庄站派出所民警王聪颖、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分局副局长常健等29名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北京站派出所、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建北派出所新浩城综合警务服务站等8个集体被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二、4月29日,,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章)获得者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表彰全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尹慧敏宣读表彰决定。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98个先进集体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刁统武等500名先进个人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三、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第二,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
第四,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四、全国劳动模范
1、买世蕊,女,回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30多年来,买世蕊倾注大量心血,帮扶老红军、老荣军、革命伤残军人、下岗职工、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先后资助数十名特困家庭辍学子女,帮助40名失学女童重返课堂,照顾8位孤寡老人,与20多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义务为100名老荣军提供帮助。她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用无私奉献感动了中原大地。
买世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罗健夫,193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69年调入七机部771研究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第六工作室任课题组组长,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197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1975年研制出“Ⅱ型图形发生器”。
1980年10月罗健夫患病,但他仍旧强忍病痛,坚持至1981年10月,独立完成了“Ⅲ型图形发生器”的全部电控设计。1982年6月16日,因恶性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时年47岁。
去世后,罗健夫先后被国务院追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陕西省追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被航天部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3、郭明义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4、李素丽,北京市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第一客运分公司60路、21路任售票员,1998年到总公司及“李素丽热线”工作。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她先后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考点链接】
1、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
2、劳动者可敬
(1)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也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社
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3)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要以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与一切轻视劳动、歧视劳动者的观念和行为坚决决裂,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
3、珍惜劳动成果?
①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②我们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中,都来之不易。③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
⑤对于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4、要乐于劳动,成为快乐的劳动者
①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息息相关,不热爱劳动的人谈不上任何意义和价值。唯有劳动,物
质、精神财富才被不断创造出来,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充实。
②生活因劳动而精彩。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人只有靠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只有付出劳动,才会受人尊敬。
③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和方便,我们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其他劳动者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回报。
5、要善于劳动,努力成为新型的劳动者
①新型劳动者都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21世纪,只有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③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环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做支撑。
④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新型劳动者,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6、青少年将来成为一名新型劳动者
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称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7、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和重要源泉。
【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这里的文明是指:
A、物质文明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C、精神文明D、举止文明
2、“劳动可以使人学会自立,劳动可以使人体会幸福”“劳动能快乐自己,还能绿色世界”“忙
在地里,乐在心里”。这些表述包含的共同意思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新型劳动者
B.劳动能够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C.劳动能够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D.劳动能够创造充足的物质资料
3、五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每年一次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颁发,让一批批杰出的劳动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表明了:
A、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B、我国政府提倡珍惜劳动成果
C、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D、每一个劳动者都获得这些荣誉
4、“任何一项劳动都是崇高的,崇高事业只有劳动。”你是如何理解卡莱尔这句话的()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③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或工人,都是平等的劳动者④现代社会中,从事脑力劳动比利时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尊贵
A.①③④B.①②③C. ②③D.②③④
5、青少年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要做到()
①以劳动为荣②与一切轻视劳动者的观念和行为坚决决裂 ③坚决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④思想上提高认识即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凭着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从一名普通的工人锤炼成为著名的港口桥吊能手,创造了享誉世界的“振超效率”,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 不需要上高中、念大学就能成为人才 ②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③现代社会需
要知识化、技能化、富于创造力的劳动者 ④要立志成才,为国奉献
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7、五一劳动节期间,有位记者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受青少年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商人,占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占17、5%。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青少年冷落“普通劳动者者”,是认为普通劳动没有意义,做普通劳动者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1)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2022年河北中考思想品德冲刺复习方法】推荐阅读:
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考点检测(法律常识2)10-26
2022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策略06-18
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09-28
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07-17
中考复习思想品德综合测试题07-18
2024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09-26
2022思想品德中考专题:分辨是非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答案)06-16
河北中考英语考点分析07-11
【中考原题】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06-16
河北中考政治试题分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