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

2024-09-15

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精选10篇)

1.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 篇一

在知识经济席卷全球,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核心动力。据《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规模达到4 200万家以上,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90%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我国约60%的GDP,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一半。在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大环境下,必须加快提高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且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研发现,拥有专利的企业的利润率是没有专利的企业的利润率的7倍。因此,提升占企业总数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但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2013、2014年数据显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差距明显,大型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约为中型企业的1.5倍,发明专利申请量约为2.1倍,且出现逐年缓慢扩大的趋势(见图1)。小微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由于受投入、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同样不容乐观。乔占友[1]提出我国中小微企业创造意识薄弱,没有申请过专利的企业高达99.5%,知识产权数量少,没有申请过专利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周勤玲[2]提出我国中小微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95%企业都在贴牌生产。

同时,通过对2006—2014年中国知网的全国期刊论文相关度检索,以“企业知识产权”or“企业专利”对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得出共计3 377篇论文,年度数量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围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的论文仅286篇,占总论文数量不足9%,表明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研究的关注度还不高,但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研究趋势。

综上所述,研究影响我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中小微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

2 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影响因素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和企业内部的原因两大类,本研究主要探讨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为理清影响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主要内部因素,本研究对图2中列出的286篇论文中涉及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相关内部影响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R&D投入。王鹏等[3]研究得出企业创新资本投入能够促进工业企业专利产出和新产品产值的增加,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冯文娜[4]研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金投人比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产出的贡献更显著。逄淑媛等[5]研究指出R&D投入与企业专利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是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冒佩华等[6]研究提出企业中研发人员比例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的作用,企业将研发人员比例每提高1%,其专利产出数将会增加2.573%。邓翠微等[7]提出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必须要通过知识产权人才来具体落实,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发挥着重要的直接影响。伍燕琪[8]分析提出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研发人员投人增加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产出增加约为0.54%。

三是企业家知识产权意识。袁林等[9]以企业家精神和组织创新氛围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有正向影响。吴锐娇[10]提出企业家要带头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真正将“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根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袁真富[11]认为由于中小微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专职工作人员,应该更加重视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来弥补。

四是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李杰[12]通过调查发现,接受过企业奖励的研究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保密性和连续性的认同度更高,更有利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李秋漩[13]通过数据调查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失,导致许多企业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曹丽荣[14]提出从企业内部而言,激励机制对创新至关重要,对员工发明创造有激励措施的企业与无激励措施的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

五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环境。张强[15]在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困境形成原因中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在内部因素中强调了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杨拉克[16]认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未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范畴。

综上所述,虽然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内部影响因素,但对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及重要性的理解却各不相同,而这也说明了影响企业知识产权产出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大多学者共识度最高的就是R&D投入及R&D人员投入,普遍认为R&D投入水平是影响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产出的核心要素,但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投入不足是个普遍问题,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发展阶段的限制,很难在R&D投入上有所突破。因此,本研究希望从企业自身的其他方面,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政策环境等,探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产出的有效因素,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具操作性、更符合中小微企业实际情况的解决建议,而这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在综合相关研究及企业实际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内部影响因素调查指标体系(见表1),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04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以此探究各影响因素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之间的理论和现实关系。

3.1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是体现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重在考察企业是否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工作。我们对此分3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机构设置。是否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体现了企业是否将知识产权作为专业的、独立的工作来管理,是否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隶属情况也是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式的差异,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会给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带来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参与具体工作方式,也可能承担不同类型的职能。二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单位分级管理、单位集中管理、集中与分级管理结合。集中管理是指企业采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隶属总公司经理管辖,知识产权管理部与生产部、财务部、技术部、经营部共同组建成企业的最高层组织管理机构,如国外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典型企业有IBM公司、三菱公司和东芝公司以及拜耳公司等。三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及保护情况。企业对知识产权是否进行有效转化及有效保护,是体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没有设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的中小微企业平均知识产权产出为13.2件,知识产权产出占总量的74.7%;而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中小微企业平均知识产权产出为18.5件,知识产权产出占总量的25.3%。可见,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有显著关系。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有3种情况:企业领导直接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隶属于法务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隶属于技术研发及科技管理部门。由图3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隶属于企业直接管理的中小微企业平均知识产权产出数量最高,达到18.8件;隶属于技术部门其次,为18.3件;法务部门最低,为16.2件,但依然高于未设专门管理机构的13.2件。同时可以看出,湖北省大部分设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的中小微企业采取隶属于技术部门的方式,此类企业总的知识产权产出比重达到65%,且180家企业中的143家都采取了单位集中管理的方式。因此,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提高知识产权产出最有效的方式是纳入企业领导直接集中管理。

在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方面,只有4%的企业有收购、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知识产权经营行为,其它企业都是自行组织实施转化知识产权;有39%的企业主要依靠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知识产权维权保护;21%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法务人员进行维权保护;其余企业还未开展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内容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经营等工作内容很少涉及,整体水平不高。

3.2 知识产权人才影响

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基础,没有知识产权人才而谈知识产权是空中楼阁,人才是知识产权工作最重要的投入要素。除了总体数量规模之外,知识产权人才的来源、所在部门及知识结构同样会影响企业知识产权产出的成效。

对于知识产权人才规模与知识产权创造的关系,本研究在湖北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注:***代表在1%的水平上显著,**代表在5%水平上显著,*代表在10%水平上显著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微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有高度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7。可见,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越多,则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就越大。

从知识产权人才的来源看,通过社会招聘或海外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得出的平均知识产权产出为33.8,由企业内部其他专业人员转岗得出的平均知识产权产出为24.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仅22%的企业选择招聘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78%的企业都选择由企业内部非专业人员担任。显示出中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专业性的认识还不够,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多数都是由技术研发人员发展而来。

从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看,91%的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具有工程技术专业背景,企业平均专利产出为27.2件;26%的企业知识产权人才拥有法律专业背景,企业平均专利产出为34.6件;42%的企业知识产权人才拥有经济及管理专业背景,企业平均专利产出为30.2件。可以看出,拥有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对知识产权产出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背景人员。

3.3 企业家意识

企业家的意识是一个企业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指引。如果企业家能够主动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则更可能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到企业发展之中,能够大大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产生和保护。我们将企业家意识大致分为两方面,包括宏观上企业家对企业经营发展与知识产权关系的认识和微观上企业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知。

调研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小微企业比较重视知识产权的作用,其中认为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共98家,认为有较大关系的有62家,认为有一定关系有19家,认为没有关系的1家。通过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家对知识产权与企业关系认识越深,则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越多(本文所指的知识产权产出仅限于专利)。如图4所示,从1到4分别表示企业家对企业经营发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态度为“关系密切”、“有较大关系”、“有一定关系”和“没有关系”,从线性趋势线的分布可以看到,随着关系密切程度的降低,知识产权的产出也在降低,即企业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越高,则知识产权的产出数量越高。

企业家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知情况,即企业家对知识产权具体工作的了解掌握及重视情况。我们分3个层次来考察,即“主要领导重视知识产权知识并熟悉相关工作”、“大多数领导了解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及一般性工作要求”、“单位领导普遍不了解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如图5所示,从1到3表示企业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熟悉度降低。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情况了解越深,企业知识产权的产出普遍越高。

3.4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从总体上讲,就是将企业对员工工作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固定下来形成制度,从而对员工起到持续、稳定、可预期的激励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员工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激励机制可以从宏观上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精神激励主要是指给予员工赞赏、荣誉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措施,物质奖励主要是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措施。荣誉赞赏等精神奖励可以满足员工心理上的需求,提高员工的社会地位,能时时刻刻调动员工积极性,将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激励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继续教育培训对于那些岁数年轻、正在成长的员工吸引力更大,可以帮助员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培训也能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技能,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除精神激励外,物质激励对于员工来说更直接,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公平性、合理性将最终决定物质激励的成效好坏。

如图6所示,调研结果显示,制定有知识产权激励制度的中小微企业平均专利产出数量为17.9件,没有制定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但有奖励的中小微企业平均专利产出数量为12件,而既没有制度又没有奖励的中小微企业平均专利产出为10.9件,可以看出形成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有重要影响。同时,有知识产权激励制度的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主要采取以下4种激励措施:从知识产权奖酬中提成奖励、发放奖金、精神奖励、提供教育培训机会。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中小微企业主要采取发放奖金的形式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激励,但是这类企业的平均知识产权产出并不是最高的,而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的企业平均产出最高达到29件效率最高。可见,知识产权工作者对得到进一步教育培训、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4 对策建议

在实证分析4个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与企业知识产权产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凝练提出更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现实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企业通过内部管理的微创新来实现知识产权产出的快速增长。

(1)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申请、转化、保护、管理以及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多重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与企业特点及企业规模相适应。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建立直接由企业主要领导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知识产权产出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另外,中小微企业根据其产业单一的特点,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模式,即在企业较为重要的知识产权部门设立管理机构,例如以专利、技术秘密为主的企业,则应该由技术部门主导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提高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一定规模的知识产权人才是加速企业创新的保障,鉴于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性,企业应该提高对专业人才招聘、引进的工作意识,而不能简单地由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替代;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培训等,培养一批既熟悉知识产权法律业务,又懂得行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提升中小微企业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企业家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和决策人,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家的知识产权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的深度和强度。提高企业家知识产权意识,一方面要增强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有外部环境的激励和刺激。首先,企业应从内部制度设计上强调知识产权的地位和重要性,为企业家提升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内部制约环境;其次,要营造利于知识产权意识生长的文化,积极利用教育体系、媒介体系为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搭建外部环境。

2.中小微企业遭遇“资金劫” 篇二

38.8%的中小微型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非常困难

目前国内中小微型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而银行贷款的高门槛和民间借贷的高利息都让中小微型企业望而生畏。在当前通胀高企,信贷政策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更加艰难。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38.8%的中小微型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非常困难,比2010年上升4.6个百分点。

融资难,从银行角度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认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而回报较小,严重影响了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在各大银行放贷额度下调的情况下,向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更加谨慎。

从企业角度看,中小微型企业受自身实力限制,取得银行贷款难度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在贷款时通常要求企业必须有不动产作抵押,而轻资产的中小微型企业因担保抵押物较少(大多数小型及微型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物),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难以取得银行信任,导致无法贷款。企业反映,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是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在相关调查中此观点的认同率达63.6%。

中小微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0%~20%

由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导致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利率普遍上浮20%以上,平均达到30%,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0%~20%,而银行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则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调。目前,部分银行还实行了流动资金贷款“还旧借新”政策,即先全额归还到期贷款后发放新贷款。作为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微型企业,很难预存大量现金。为获得续贷,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只能求助短期民间信贷,供“过桥”之用。当前的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浮,月息多为3%~6%,个别甚至出现月息10%甚至更高。

此外,银行在信贷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批而不放”的现象,贷款不能如期发放,严重影响了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规划。同时,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收取大量不合理费用,例如评审费、公证费、顾问费及理财费等,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支出,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不堪重负。

八成企业不同程度面临应收账期延长状况

2011年,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导致上游大型企业出现资金链收紧等问题,上游大企业应付账款延期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累积,账期延长,应付账款时间收紧,两头挤压,中小微型企业回款压力大。

调研中,北京某行业协会反映,协会中超过85%的中小微型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应收账期延长,应付账期收紧的状况,上游客户过去正常的回款周期在2~3个月,现在已经延长到6~7个月。甚至有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已经超过企业注册资金,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再生产。

在中小微型企业流动资金普遍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周转资金被长期挤占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微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关小型及微型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工业企业为例,数据显示:1~8月,北京市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222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为1239.8亿元,占到工业应收账款的55.8%,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

仅有12.7%的中小微型企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

中小微型企业通常缺乏专门的融资人才,融资思路不清,方案不明,对融资有畏难情绪,多数小微企业甚至完全没有融资经验。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90%的规模以下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小微企业的这一数据达到95%。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57.1%的大型企业近两年进行过融资活动,而中小微型企业仅有8.9%有过融资活动,受2011年银行信贷紧缩影响,这一比重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3.3个百分点。

融资活动减少,一方面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受到企业缺少融资方面人才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小微型企业中有12.7%的企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在聘用了职业经理人的中小微型企业中,过去两年中进行融资活动的企业比重达到19.7%,而未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中小微型企业中,这一比重仅有7.3%。拥有高素质人才,对引导中小微型企业确定融资方向、明确融资思路、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畏难情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紧张不仅是当前中小微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原因,进而影响了中小微型企业发挥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的作用。“难解资金饥渴,融资渠道似多实少”,已成为当前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状况的真实写照。

3.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 篇三

第一条 公司对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重组和减免,系指在借款人发生财务困难、无力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时,公司实施债务展期或延期、减免表外利息,以及进一步减免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的行为。

第二条 公司减免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应由借款人提出申请,经公司核实、审批等程序并通知借款人后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条 公司减免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公司已采取必要追偿程序后,仍无法全额收回的贷款,具体追偿程序符合《关于印发〈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5]72号)有关规定。

(二)借款人、担保人或其他还款义务人不具备及时足额偿还贷款的能力。

(三)实施贷款减免后,还款义务人或第三方可按贷款减免约定如期偿还剩余债务。

第四条 借款人为法人客户的,除具备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征信管理部门认可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评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在BBB级(或相当于BBB)及以下的;公司未对借款人进行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可按内部信用评级规定比照执行。

(二)借款人生产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领导班子强,经营前景良好,但因临时资金困难形成不良贷款的。

第五条 借款人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不得实施贷款减免:

(一)借款人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资产、逃废债务的;

(二)借款人实收资本不足、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三)借款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财政部、银监会和公司认为不宜减免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 公司减免对借款人单笔贷款原则上只适用一次,对于单户借款人两年内不得重复减免。担保人和其他还款义务人还款的例外。

4.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 篇四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发布单位:新疆经信委

新经信企业〔2012〕442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信委,各地州(市)经信委(经贸委、经委)、自治区各行业管理办公室,各相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精神,做好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加快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新疆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doc

二○一二年八月十五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新政发„2010‟92号)等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咨询等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 自治区经信委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各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协助自治区经信委对所辖区内示范平台进行推荐和管理。

自治区各行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各行办)、各相关行业协会协助自治区经信委对行业内示范平台进行推荐和管理。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示范平台予以重点扶持。

第二章

主要功能

第五条

示范平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服务功能,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

(一)信息服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信息服务。

(二)技术服务。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等服务。

(三)创业服务。为创业者和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策划、政务代理、创业场地等服务。

(四)培训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和创业等培训服务。

(五)融资服务。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服务。

(六)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服务。

第三章 认定条件

第六条 示范平台的承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从事相关服务的资质或能力。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20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有固定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有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集聚服务机构2家以上。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收费要有相应的优惠规定,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或低收费服务要占到总服务量的20%以上;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服务目标。

(四)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人要诚信、守法,无偷漏税等不良记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3 专业人员的比例占80%以上。

(五)主要为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六)服务业绩突出。年服务中小企业30家以上,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州)推荐的示范平台,上述

(一)、(四)、(六)规定的条件可适当放宽。第七条 示范平台应满足相关功能要求:

(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形成便于中小企业查询的、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在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功能,线下年服务企业数量30家以上,鼓励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年组织开展的相关服务活动3次以上。

(二)技术服务。具有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协同服务机制;具有专家库和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库等;具备条件的应开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与中小企业共享;年开展技术洽谈、项目推介和知识产权等服务活动3次以上。

(三)创业服务。具有较强的创业辅导能力,建有创业项目库、《创业指南》、创业服务热线等;开展相关政务代理服务;年开展创业项目洽谈、推介活动3次以上。

(四)培训服务。具有培训资质或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备案,具有远程培训能力,有完善的培训服务评价机制,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五)融资服务。年组织银企对接活动2次以上;年组织融资知识讲座3次以上;组织开展融资产品咨询、企业融资策划、推荐和融资代理等服务;建立融资超市。

(六)咨询服务。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设立咨询服务热线;免费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不少于3家;年组织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活动3次以上。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八条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各相关行业协会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负责本地区、本行业内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

第九条 各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各相关行业协会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业绩、满意度等进行测评,填写《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表》(见附件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见附件2);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上一审计报告及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

(四)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证明复印件(房产证、租赁合同);

(五)开展相关服务的证明材料(通知、照片、总结等);

(六)地州(市)级示范平台认定或自治区以上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的相关认定的文件;

(七)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网站备案、许可证等证明(复印件);

(八)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十一条 认定方式。

自治区经信委对申报材料通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公示认 定等程序进行评审,评审初步结果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对公示无异议的,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的评审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具体时间按照当年申报工作通知要求进行。

第五章 认定管理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名单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并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新疆中小企业信息网站建立示范平台信息数据库,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第十四条 示范平台需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每年将工作总结报自治区经信委,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示范平台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由示范平台的单位将三年工作总结、上一审计报告和服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以及《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测评表》(见附件3)报当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并由当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组织测评后,填写测评情况及意见报自治区经信委,经自治区经信委复核, 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不合格的予以撤销。

第十六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认定的示范平台:(一)受到有关行政机关处罚、行业协会处分的;(二)被司法机关处罚的;

6(三)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

(四)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五)一年内不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第十七条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自治区各行办负责对所辖区内、行业内示范平台的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情况以及服务满意度等进行检查,每年底将示范平台工作总结汇总报告和检查情况报告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八条 示范平台认定工作接受审计、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扶持。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5.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研究 篇五

一、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对人才不够重视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 企业是实现城市进步与创新源源不竭的动力, 企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 要想进一步加快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就要重视起创新人才在中小微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将其放在主要的位置上,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目标。就目前而言, 一些中小微企业还没重视到人才的必要性, 在具体的人才管理方面, 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 缺乏健全的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当前, 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其发展却十分缓慢。之所以会这样, 主要是因为中小微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使得企业无法留住更多的创新人才, 这大大削弱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力量和市场竞争力, 极大的阻碍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未来的竞争中, 必然是人才的竞争, 如果人才流失了, 那么企业的发展也会失去核心的力量。另外, 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却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使得很多创新人才都纷纷跳槽到人才保障机制更健全的大企业。

3. 创新人才管理工作不到位

对创新人才的管理不到位是影响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建立的重大阻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企业得以创新的重要保证, 中小微企业的人才之所以会流失, 一是相关的招聘制度不够健全, 人才得不到长期有效的培养, 当企业缺少员工时, 就随意进行招聘, 并没有注重所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切单凭招聘者的主观意愿。另外, 员工的福利待遇也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使得员工纷纷转向待遇更加优厚的企业中工作, 长期处在这种情况下, 创新人才的流失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 影响中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小微企业人才创新保障机制的建立

中小微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就要在创新人才的保障机制上多下功夫, 只有建立了系统的创新人才体系, 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中主要以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的建立为重点论述的内容, 而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的目标, 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 还要依靠中小微企业的大力拥护, 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吸引高品质的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思路, 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政府的支持。这是实现企业人才创新培养最基本的措施,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 人才的创新培养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供应。其中, 某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起了一个信息服务的平台, 提供给各行业的人才,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人才提供一个免费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 真正的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出来, 以此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同时, 公共人才平台的建立还能有效的降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问题,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而将中小微企业、政府以及各大高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可以大大缩短企业寻求人才信息的目标, 从高校中直接选取相适应的人才, 以达到创建更多企业人才的目标。

2. 吸纳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是中小微企业稳定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未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会愈发激烈, 同样, 在国际市场中也是如此,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认可, 就需要进一步确定企业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并且将这一竞争力发扬光大。基于这一目的, 在稳定企业发展的前提下, 企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 并且人才会主动的前往发展水平较好的中小微企业中, 形成一种相互吸引的模式。对于今后的中小企业发展, 这是实现企业核心凝聚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也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得以实现的。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 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并且在今后发展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同时也能间接实现中小微企业所在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的建设。

3. 创新人才在招募渠道上应多样化

可以说只要企业肯下功夫吸收人才, 就能真正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供给。本文中主要从四种渠道进行论述, 以实现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的建立。

首先, 高校是发展人才的重要场所, 因此, 从高校的发展出发, 进一步落实创新人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小微企业可以与广大的高等院校合作, 专门对创新性的人才进行培养, 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中缺少人才的问题, 同时还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实现了双赢的目的。在众多的高校中, 还可以专门建立起相应的实践基地, 对人才进行有计划性的培养,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缺少创新人才的问题。另外, 在高校中积极的开展一些创新大赛, 使同学们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在比赛中培养创新能力, 企业也能在比赛中挖挖掘具有潜质的人才, 直接招入麾下。

其次, 外来人才的引进是企业创新人才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人才招聘的过程中, 不要单纯的看学历, 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扎实的技能, 将实践操作性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创新目标的实现都是从企业人才处获得的灵感, 因此在外出人才的招聘方面, 应该看中是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如改革的意见或是对企业发展现状所具有的独到的见解, 以此实现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三, 采用柔性引才的发展方式。众所周知, 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更加需要高层次的人才, 而要想获得这方面的智力支持, 就不应该单纯的局限在单一的平台中, 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在更加长远的目标上, 灵活的改善企业人才的引进制度, 保障创新人才不外流的根本性举措就是以开放性的姿态积极的对外引进人才, 并且吸引更多的资金以及智力支持, 健全创新人才的保障制度, 这样不但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最后, 实现创新人才的引进还可以依靠项目, 项目引才的实现主要是针对企业项目而得以实现的, 中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形式的项目进行创新发展, 借此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崭新的活力, 从这点出发, 真正实现企业人才的创新性发展。

4. 小微企业应创新特色化的灵活薪酬制度

创造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 可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模式来吸引人才。基本工资主要是满足人才的日常生活需要, 使他们能够安心和专注于本职工作;绩效奖金则是对处于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才的业绩奖励。例如: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他参与的项目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以项目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制定一定的管理目标, 并根据目标完成程度以及效果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目标的制定和考核标准则由企业来制订, 也可以由企业与人才双方协商制订。对于从事市场销售方面工作的人才, 可以采取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绩效。

5. 制定灵活多样且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

通过股权政策将增强人才的责任心, 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按照法律的规定, 根据自身条件, 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 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 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 为人才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 使员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动力。股权政策的确立一方面可以保留企业中有实力的人才,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激励性的作用, 将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 只有重视起团结的力量, 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 风俗习惯。文化创新能够增强员工的素质和、凝聚力。小微企业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倡导创新, 让每名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 要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科技创新和发明方面团结合作。要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激发员工的热情, 统一员工的意念和欲望, 提升企业凝聚力。

三、结语

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未来发展建设的重点部分。无论对地方还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问题, 企业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这对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尤为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 加强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的建立, 对于其在未来的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娣.新经济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管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段美慧.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 2013.

[3]李凯旭, 李玉红, 杨柳.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经济师, 2015, 11:198-199.

[4]姜政, 金鑫.我国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6.中小微企业新年喜事多 篇六

喜事一:新三板开启“造富运动”

2014年11月21日有报道称,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近1300家,总市值3300亿元,融资金额突破100亿元。如果在审的700多家企业能顺利挂牌,新三板企业2014年年内有望突破2000家。资本市场真的是风起云涌,转眼之间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己近2000家。对于长久以来有强烈资金饥渴症的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可谓一场甘霖。

在新三板上市不难,新三板企业挂牌审查流程共分三个步骤:接收材料、反馈和落实反馈意见。新三板万亿盛宴将启动,制度建设力度空前加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很大的喜事,几乎称得上是一场“黄金雨”了。

“新三板”与“老三板”最大的不同是实行配对成交,当前设置30%的成交幅度,超过此幅度要公开买卖双方信息。资金结算指定在建设银行相关授予资格的分支机构,本地区域建设银行是否可以托管要去建设银行咨询,一般是冻结状态,使用时要预约。

目前新三板有61家北京中关村挂牌公司,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以后将扩展到上海、武汉、西安等全国各高新科技园区。新三板的多家公司在股东人数不突破200人的条件下,已经或正在进行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这将大大增加新三板的吸引力。

喜事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与币值走向坚挺

对于外向型中小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走向至关重要。这些年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使“中国制造”备受煎熬。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超过了30%,中国制造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难以评估。

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它的影响是被扛杆化地成倍放大的。按照人民币升值己超过30%的幅度计算,一件加工出口的毛衣,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约可赚到30元,而到2014年赚到的利润己不足1元,甚至赔钱。

在中国纺织品占据全球出口额25%的今天,纺织业的利润己微薄到危及该行业整体生存的地步。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和福建6省的调研结果显示,2/3的纺织企业利润率平均仅为0.62%,面临关门歇业。

庆幸的是,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在2014年有了转机,人民币似乎已经探明并夯实了底部。2014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跌到了6.01:1。我们现在几乎可以认定,这就是人民币绝不言退的“马其诺防线”。截至2014年11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13:1,较年初贬值538个基点。其中,6月3日一度贬值到6.26:1。

另外,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对日元、英镑、澳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汇率中间价,分别贬值约5.2%、3.8%、7.1%和3.8%,对港元、俄罗斯卢布、加拿大元均小幅贬值,对欧元基本持平。

那么,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会带来什么影响?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2014年1~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5%;贸易顺差1.7万亿元,扩大36.6%。10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贸易顺差2787亿元,扩大了45.2%。这样的数据,能不让我们喜上眉梢吗?

2013年冬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从中国外向型中小企业刮来的寒意。2014年,中小企业的日子有所改善。2015年,中小企业的春天将会如期而至。2015年,人民币将继续维持涨势,但将会涨跌有序,且涨跌幅度不大。

喜事三:国务院春风化雨“金十条”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决定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提出包括存贷比弹性、民营银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利率市场化等十项金融举措,以疏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务院出台的“金十条”举措,我们在此挑出四条加以解读。

第一条,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第二条,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银行通过社区、小微支行和手机银行等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第六条,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第九条,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虚高”的贷款利率。

改革存贷比、发展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等条措施,将有利于疏通企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以改变过去“政策出台一箩筐,就是不见钱”的尴尬情形。同时,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措施,也将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

目前已批准的温州民营银行,就明确定位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等提供金融服务。民营银行相较于传统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更具有优势和动力。

另外,推进IPO注册制,将同时为中小企业搭起直接融资“辅渠道”。“金十条”提出,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实行注册制,将大大提高企业上市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取消持续盈利等条件,也大大降低了上市门槛,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类、创新型企业上市的节奏将加快。

截至2014年11月13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31家,其中已核准11家,已过会24家,未过会待审企业570家。企业争相上市现象凸显。

喜事四:央行不对称降息

央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两年多来的第一次降息。此次降息新在两处:一是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且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旨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

可以说,此次降息让人看到了央行扶持中小企业的一片苦心。在中国金融业流动性紧张的形势下,推出这样的举措,难能可贵。

喜事五:小微企业暂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

7.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 篇七

成经信办〔2012〕98号

信息来源:市经信委企业处(成都.中小企业网)录入时间:2012-05-07 各区(市)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0]1号),依据《成都市经信委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园)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成经信发[2012]7号),经研究,决定开展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平台”和“基地”)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运营两年以上。

2.具有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仪器、设备和设施,财务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具有一种或多种服务功能,能满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需求,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或行业,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4.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从业人数不少于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

5.年服务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于5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70%以上。

(二)申报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应符合下列标准和条件:

1.基地运营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运营两年以上。

2.基地有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

3.具有较为完善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4.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场所和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制造业创业园区建筑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服务业创业园区建筑总面积在3千平方米以上。

5.拥有创业辅导的专门服务机构,有相应的服务场所和人员配置,并有整合其他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能提供信息、代理、培训、融资、技术、人才、咨询、仓储等综合服务。

6.入驻基地孵化的小微企业不少于20家,具有连续滚动孵化小微企业的功能,每年有新企业入驻或培育成规模企业,孵化成效明显。

二、申报资料

申报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提交的材料:

(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平台运营单位情况、平台功能介绍、平台建设投资情况、服务团队情况、开展服务活动情况和服务绩效、下一步打算)。

(二)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表(附表1-1);

(三)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运营情况统计表(附件3-1);

(四)附件资料: 1.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3.平台主要设施设备(软件)清单(附表1-2);

4.平台运营机构人员名单(附表1-3)及学历资质证明;

5.近两年平台主要服务企业名单(附表1-4)、服务企业的评价意见;

6.平台所获荣誉的相关证明材料;

7.开展相关服务活动的场景照片。

申报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提交的材料:

(一)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基地营运单位情况、基地建设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情况、创业服务机构和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情况以及开展服务情况、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和培育发展情况、基地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申报表(附表2-1);

(三)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2011年运营基本情况报表(附表3-2);

(四)附件资料:

1.创业基地营运单位法人执照(复印件);

2.基地建设批文、规划布局图、建设工作方案; 3.基地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4.基地所在园区证明材料(县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出具);

5.入驻企业、毕业企业(孵化上一定规模后迁出基地的企业)及淘汰企业名录(附表2-2);

6.2011年基地运营单位财务审计报告或财务“三表”(需要财务人员签字、盖章);

7.基地形象、创业场所、公共配套设施和开展服务活动等图片资料。

三、扶持政策

经认定的“平台”和“基地”,市经信委会、市财政局将择优推荐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四、其它

已经市经信委认定的“平台”和“基地”不再重新申报认定。

五、申报时间

请各区(市)县于6月10日 前,将电子版和纸质材料一份(胶封)报市经信委企业处。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成都市经委信企业处 李勇 刘文

联系电话:61881604,61881606;

Email:cdsjxwqyc@163.com

8.中小微企业人才开发策略 篇八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公共服务

要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意识,大力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除在总体上要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减免税费,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外,一是要政策适度倾斜,支持后发展地区,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创业创新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支持政策合力作用,完善和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做到服务人本化、便捷化和低成本化;三是要积极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加强中小企业家队伍建设,有效培育和引进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为企业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公共生活环境和生活便利,努力协调解决企业优秀人才面临的实际生活问题,在子女升学、配偶就业、提供经济型保障房或廉租房等实际问题上给予重点帮扶;四是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政策咨询、信息沟通、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五是要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管理发展、人才培训等服务。

【案例1:多种措施,服务为本】福州市鼓楼区从制度、环境、资金三方面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一是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一系列引进、选拔、服务人才的政策。二是做好服务:创业初做“保姆”,创业中做“导师”,成功后做“保安”,为给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引才聚才等平台。三是资金投入:成立“福建创业投融资专业联盟”,为优秀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等面向三大资金市场的“一站式”综合专业服务;与银行合作推出“小微企业扶持项目”,帮助创业人才获得贷款。

二、确立企业发展愿景。有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以优秀的文化留人,是企业留才的最高境界。优秀的文化能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符合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在制度约束和激励的双重作用下,使个人充分融入团队,向着达成一个可预见的企业愿景奋斗。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永不过时的基本价值观,它要求尊重人的需求,关心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人情味、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能满足人才物质需求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建立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加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促进个人价值观念与企业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

【案例2:塑造文化,凝聚人心】通海集团着力打造企业文化:一是制度文化。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内部运转的规章制度,既保障行政流程的畅通,提升行政效率;又通过建立以礼节礼仪、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必修课”制度,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二是假日文化。积极试点和组织员工在节假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召开相关研讨会,结合传统节日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计划,旨在保障员工福利待遇和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校企联合办学文化。主要有三种方式:从学校招人、以学校为平台培养企业的人、与学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四是爱心公益文化,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资助慈善事业等方式,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回馈社会。五是汽车文化。公司专业从事汽车品牌代理和汽车综合性配套服务业务,为适应市场需要,从2006年始办汽车文化节,在自我宣传的同时提升城市影响力,成为城市的名片。

三、树立科学的人才适用观,逐步推进和实施现代管理

对中小微企业而言,经营者的个人素质修养、人才观念和领导艺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直接影响。一企之主的人才观念和管理水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决定着引才、用才、留才的水平和效果。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摒弃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观念,向依岗寻人的人才筛选机制转变,不求最高学历,但求与企业发展需求最为契合的人才。二是理性实现由“人治”转向法治,主动接受制度约束。随着企业规模壮大,层级增多,倘若家族制人力资源模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就要有意识地让家族成员淡出核心管理层,同时逐步确立企业刚性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案例3:适才适用,莫问出处】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挑选人才过程中,秉承“英雄莫问出处”的用人理念,不刻意追求高学历人员,而是依岗寻人,选拔最契合公司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积极拓展形式多样的员工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和培训管理

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还有助于培养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汪莹(2013)指出,企业培训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员工间的沟通。员工个人业务能力、素质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对其职业发展有益;而对企业经营者来说,亦可通过员工培训提高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培训方法上,有的企业既重视内部培训,也积极拓展外部培训,但一定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发展实际灵活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逐步形成企业自身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案例4:强化内训,培养人才】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重在实践中沿着具有锐达特色的发展规划路线来培养人才。目前公司80%以上的科技研发骨干均来自内部培养。人才在公司内部成长,更契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也因成长轨道明晰,对企业更为忠诚。具体做法有:建立内训师队伍,设立“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内容涵盖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方法与流程,培训方式包括讲授、研讨、考察、现场操作,并定期跟进考核结果,对每一段培训成果进行评估验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在职员工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企业氛围,并将培训成果与津补贴、奖励挂钩,提高员工继续教育、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建立阶梯式培训团队,针对管理者、核心骨干、职场新人、助理、股东等不同阶梯人才,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向和方式。

nlc202309040352

五、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和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入人才后,还需要有效的留才机制,发挥人才持续创新的能力。有调查显示,企业对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专业人才来说,第一吸引力并非薪酬,而是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顾杰等(2014)认为,每个人受其个性差异和所处发展阶段限制具有不同的需求,或需要优厚待遇,或寻求情感归属,或追求职业发展,必须因人而异,寻求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通过日常与员工的沟通,尽可能了解人才的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常的做法主要有: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内容的设定,设立相应的奖项,倡导每个岗位都是可以创新的平台,鼓励全员创新,并及时为有贡献的人才提供物质或精神奖励;建立不同的人才成长通道,让行政管理序列和技术序列的人才都有成长的空间。

【案例5:规划职业,畅通成长】福建金鑫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新接收的大学生采取事业留人,出台《大学毕业生目标培养管理实施细则》,并规定用五年时间,经试用见习、协岗、顶岗、提升等阶段,使其基本具备技术主管或管理经理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对中专技校毕业生,公司为其职业生涯规划三条通道:初级工一中级工一高级工一技师一高级技师;班组技术员一技术员一技术主管;工人一副班长一班长一副车间主任一车间主任;对各类人员都发放不同额度津贴,以激励员工钻研技术业务。

六、加强薪酬制度建设,运用多种办法有效实施人才激励

留住人才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设置具有激励性的薪酬福利制度。吴振鹏(2014)认为,中小企业虽受限于规模和经济实力,但仍可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有计划地不断提高各种人才的薪金与福利待遇,运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进行薪酬市场调查,参照同行业或同地区其他企业的薪酬情况,保证本企业薪酬体系的竞争性。

【案例6:方法科学,系统激励】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激励人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绩效激励:依据经营管理目标、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各层级的过程管控手段和绩效数据统计体系,考评各中心、部门、岗位的工作业绩,并将个人的业绩与职位晋升、薪酬、培训机会挂钩。二是典型激励:举办业务技能比赛、年终评选等。三是薪酬激励:将人才的总薪酬分为薪资、奖金、福利,其中薪资包括岗位、绩效、技能薪资;奖金包括年终奖、项目奖、评优奖、提案改善奖、员工推荐奖、差旅费节约奖、伯乐奖等;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学历提升补贴等。

七、积极创新党建工作。保障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中小微企业大多属非公企业,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的延伸,肩负着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要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本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提升党的基层建设科学化、非公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非公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案例7:创新党建,保障发展】长乐市现有非公企业1443家,已成立党组织429个。近年来,长乐市在非公党建工作中积极创新做法,科学总结经验。一是从政治思想角度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度;二是从思想政治角度培育非公党建典型,在非公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推进区域化党建,依托“园区党员服务中心”等平台,举办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党员人才技能培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巩固非公党建成果,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和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

八、要科学系统地加强调查研究。积极谋求外脑支援

“外脑”通常由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善于尊重外脑、善于辨别外脑、善于整合外脑,将是未来企业家必备的能力之一。外脑有“旁观者清”的优势,能提出契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科学建议。当然,作为企业经营者,在积极谋求外脑支援的同时,也必须对企业及所在行业有充分的了解。

【案例8:企业难题,外脑解决】南安市泰达车轮设备有限公司曾面临由生产技术难题带来的招工难、效率低双重困境。公司向一家技术研究院求助,经过3个月的实验,该研究院研制并为公司引入机器人,节省了50%的人力,又提高了2-3倍的工作效率。

本文选用的8个案例表明,各地中小微企业在经营管理和人才开发的实践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和有益经验,值得企业管理和人才开发的理论工作者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总结,以期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分享,促进其健康成长。

9.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 篇九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 企业类型按其规模由原来的大、中、小企业变为大、中、小、微。间接融资方面, 2010年末, 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 (含票据贴现) 10.13万亿元, 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55万亿元;2011年末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 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76万亿元;2012年末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1.58万亿元, 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28.6%;2013年末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 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29.4%。直接融资方面, 虽然直接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但是由于公司规模、治理结构、会计制度和征信体系等一系列限制, 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并不顺畅。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 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开板启动, 到2014年9月底已有724家公司完成了在中小企业板的公开发行, 397家公司完成了在创业板的公开发行。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主要服务于大型成熟企业的主板市场中发行A股的有1589家公司, 发行B股的有50家公司, 发行A+B股的有399家公司;在上海交易所发行A股的公司有969家, 发行B股的有53家。与主要针对大企业的A、B、H股票市场相比, 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融资规模, 中小企业板都很弱小。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1. 资本市场层次较为单一、结构不合理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中小板、创业板是其做强的基础, 完善的债权市场是其做大的保障, 风险投资是将技术、资金与管理相结合的投资理念, 是推动其前进的动力,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 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由纽交所、纳斯达克、场外报价市场、柜台市场等以金字塔状组成;而我国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却呈“倒金字塔”状, 资本市场集中服务于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 导致资本市场层次和结构失衡, 使得广大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服务[1]。

2. 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

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 金融业务对信息技术依赖性增强。信息就其基本属性可分为“硬信息”、“软信息”两类。“硬信息”指能数量化、容易储存和以非人员方式进行传递, 而且内容独立于信息收集过程的信息, 如财务报表信息、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信息。而“软信息”很难以数量化的方式传递, 收集过程必须通过专人亲自收集, 信息收集人本身就是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管理层级少、财务报表不规范等原因, 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和传递的信息偏重于“软信息”。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体系中大量使用信用评级方式对客户的资金需求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策, 那么商业银行对“硬信息”缺乏的中小微企业产生金融供给排斥就不难理解了。

3. 中小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生产经营方面, 由于生产设备的数量和性能与大型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 有些小微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产品成本偏高, 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差, 经营风险大;人力资源方面, 中小微企业治理结构简单, 存在家族企业现象, 从业人员技能的专业性难以保障;财务管理方面,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财务操作制度不规范, 财务报表等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4. 我国投资担保机构规模有限, 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

一方面我国目前担保机构融资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短期融资方面;另一方面再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风险始终难以分散到外部, 风险过量使担保机构抑制的代偿能力受到抑制。这些原因造成担保机构不愿意给中小微企业做担保进行融资。

5. 信贷市场不规范

首先,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抽贷现象, 即银行贷款给企业, 在未到还款期限时, 若银行认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就要提前收回贷款, 这会加剧中小微企业资金链紧张。其次, 信贷市场寻租环节多, 造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必须通过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转贷获得银行贷款, 这其间的介绍费、手续费等无疑会增加融资成本。再次, 国有大企业融资能力强, 部分信贷资源会通过大企业委托贷款的形式再分配, 以这种形式进入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将付出高于银行利率几倍的代价[2]。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对策分析

1. 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债券市场上应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通过专门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 减轻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股票市场上, 应该打造一个信息透明、竞争机制公平的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市场, 提供风险退出机制, 让投资价值高、成长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支持。鉴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现状, 我们可以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基金, 由政府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和大中型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专门化投资基金, 吸收民间资本, 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2. 发展社区银行等专业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建立

社区银行即区域型小型商业银行, 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 既可以指一个省、市、县, 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它主要通过获取特定客户专有信息进行投资, 并针对同一客户长期的多重互动进行盈利性评估, 之后提供金融服务。在这种经营模式下, 社区银行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 从不同角度去接触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客户和政府部门, 并在提供服务中积累申请贷款的企业“软信息”, 将这些信息反映在信贷合同中, 以达到控制融资风险、削减信息成本的目的[3]。此外, 中小微企业具有区域性特征, 这些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实行差异化的政策, 为中小微企业更好地服务。

3. 加强中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技术方面, 要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 大型企业通过转包或外包将业务流程转移到中小微企业, 实现生产者的转移, 同时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融资、贷款担保等方面的支持, 实现互利共赢;人力资源方面, 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考核, 并形成量化考核制度;财务管理方面, 鼓励会计从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 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营造廉洁自律的工作环境。

4. 利用保险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担保难

保险公司作为从事风险控制及管理的专业化部门, 可以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和财产保障等风险控制服务。开展适用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保险模式可以缓解其担保难。比如, 保银结合业务是中小微企业购买贷款保证保险, 若其借款后违约不能按期偿还本息, 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银行赔偿。保贸结合业务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权益为标的, 由保险公司承保, 如果投保企业的买方拖欠账款, 保险公司就按照合同约定赔偿损失[4]。

5. 鼓励金融创新, 规范信贷市场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利用网络平台吸收、利用民间资本的P2P (peer to peer lending) 小额借贷模式, 它可以将小规模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 目前在我国蓬勃发展。2012年我国网贷平台已达到2000余家, 据不完全统计, 仅该年国内含线下放贷的网贷平台全年交易额已超百亿, 其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鼓励金融创新, 在行动上拓宽中小微企业贷款渠道。

参考文献

[1]赵亚明, 张, 彤, 卫红江.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2, (6) .

[2]刘桔林, 罗能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基于东南亚国家经验[J].理论学刊, 2012, (5) .

[3]何德旭, 饶明.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新解与出路——银行经营模式定位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 2008, 30 (6) .

10.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 篇十

3月15日,《征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由此结束了我国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对推动中小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应全面开展中小微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做好信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深化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与银行、担保机构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改善中小微企业信用环境。选择重点行业开展“诚信经营”评定工作,评选行业“诚信经营企业”,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发挥诚信企业示范作用。组织开展信用文化普及活动,积极发动中小微企业参与信用文化“入企业”活动。(2008年8月,山东省泰安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健全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专项资金和风险补偿机制、落实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营造有利于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良好环境、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行业指导和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2009年,制定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财政手段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上一篇:最新辩论演讲稿范本:读书有用下一篇:开学第一课少先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