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观后感(2篇)
1.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参观心得
今天,在纺织服装学院的组织下,我们131206班的全体同学一起参观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华侨华人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辛酸,以及他们情系家乡、为国奉献的情怀,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良多。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坐落在江门市五一华侨广场内,筹建于2002年5月,2010年11月6日全面落成开放,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五一华侨华人博物馆由6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五邑新篇和华人之光。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第一馆--金山寻梦。19世纪中期起,中国内忧外患日益深重,五邑地区人多地少,粮食短缺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艰难。而在此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先后发现金矿及随后的北美太平洋铁路修建,急需劳动力的消息传来,给生活艰难的人们带来了谋生的希望,于是在五邑乡村形成了奔向“金山”谋出路的共识。“父携其子,兄挈其弟,几于无家无之。”青壮年男子“谋食外洋者,十之七八。”他们漂洋过海汇入国际移民大潮,成为北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金矿、铁路、锡矿、种植园、农场的主要开拓者。五邑先侨在异国他乡,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适应着文化习俗的差异,顶住排华法规的歧视,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依靠自己坚韧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赚取血汗钱,努力实现使自己的家庭和家乡富裕的梦想。虽然有的人倒在了寻梦的旅途上,但是五邑先侨这种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却没有丢失,五邑先侨继续奋发自强,坚强的走在艰难的寻梦之路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第二馆的主题为海外创业,从艰难的排华岁月到二战后华侨逐渐向华人转变,一代代五邑华侨经历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心路历程,他们在侨居的国家和地区,艰苦奋斗,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从修鞋匠、矿工、人力车夫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到拥有属于自己的农场、店铺、工厂,一路走来可谓是充满了辛酸和血泪。五邑先侨从无到有,通过自己的艰苦付出,在侨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创出自己的辉煌事业。
第三馆的主题为碧血丹心,五邑先侨通过自己的艰苦付出收获成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他们仍不忘回报国家。而在这里我们见证见证了抗日时期一个以卖瓜子为生的华侨郑潮炯一段卖子救国的旷世义举。郑潮炯1904年生于广东新会县莲塘村许坑村,幼年在家乡务农,因家贫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便出洋谋生,先到香港,后转到北婆的山打根当小贩,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郑潮炯的家乡传来了家乡沦陷、父亲被日机炸死的噩耗。无法回乡奔丧之际,他化悲愤为力量,决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给抗战救亡。虽然,三个儿子尚不满8岁,但妻子全力支持他到外埠卖瓜子筹集义款,自己独力挑起了家庭重担。1940年,当第四个儿子出世后,郑潮炯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以80元的价格把刚满月不久的儿子卖给山打根一位商人,并将所得悉数捐献出来。这宗“卖子救国”的义举轰动了整个婆罗洲。卖儿子后,郑潮炯继续他的卖瓜子筹集义款的工作。走遍了北婆各埠后,他又到了新加坡,又辗转到了马来西亚半岛各埠。从1937年到1942年初,他一个人就筹得18万多元。在吃饭只需一两毛钱的时代,18万是很大一笔巨款。虽然家人还是过着拮据的生活,但郑潮炯毫不犹豫地把18万多元捐赠给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这是一种多么热诚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歌颂和学习。
接着我们参观的是第四馆—侨乡崛起,海外侨居地是华侨们谋生的地点,家乡则是他们永远无法割舍的归宿地。他们的心愿就是要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使子孙后代不用再过漂泊异域、背井离乡的生活。他们关心家乡的情况,在家乡踊跃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实业,兴办学校用以教育英才,建设医院用于救死扶伤,筑桥修路,传播文明。在华侨们的帮助下,五邑地区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邑地区与海外华侨社会形成了紧密的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联系网络,侨乡社会已然成型。
第五馆的主题是五邑新篇,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侨务政策的落实与创新,推动五邑侨乡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移民新潮在五邑侨乡涌现,源源不断的新移民为海外传统迁入地注入了强劲活力,更扩展了海外五邑移民的分布范围。五邑海外乡亲秉承邑侨情系桑梓的优秀传统,与侨乡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慈善事业的重教兴学、扶危济困,促进了侨乡的和谐发展,寻根溯源,增进了海外华侨与五邑地区血缘纽带。海外侨胞成为带动建设五邑地区的生力军,受到家乡人民的赞美和喜爱。
第六馆是华人之光,江门五邑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光辉灿烂的华侨历史长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侨乡人,从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这些俊彦集中体现了爱国爱乡、创业拼搏、开放兼容、崇文乐善、文明进步的五邑人传统和精神,为世人敬仰!他们在各行各业作出的突出成就,推动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光耀史册!
参观完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后,我们每个人都深受启发,五邑人那种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深深的激励了我们,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奋发图强,不断进步。
2.参观华侨博物馆有感 篇二
专业:绿色光源LED姓名:陈水金学号:3113001476 金秋十月的早上,微风习习,透着丝丝入秋的微凉,阳光懒懒地散落大地,透过氤氲的雾气,点缀着安静的江门市;一切事如此的宁静祥和;殊不知在这博大的土地洒满了侨乡同胞的汗与泪。今天我们就要踏上这条用梦想和拼搏铺就的康庄大道,去博物馆里寻找那些迷失的记忆。
五邑华侨博物馆分为六个馆,可以概括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五邑新篇,华人之光。
跟随着历史的步伐,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三个老华工》。它以简练的线条、简洁的笔触,把老侨民在海外劳碌半生、一贫如洗,终于无望归乡的悲愁展露无遗!他们有过怎样的经历,以至满面沧桑、欲说还休?想象五邑籍著名画家司徒乔在从美国返乡的船上,是以怎样悲愤的心情绘画这幅速写的。岁月的煎熬与生活的艰辛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饱经风霜的目光此时不约而同地望向远方,深邃中流露着凄苦与思乡之情。金山寻梦之旅,埋葬了多少青葱的年华,这又是一种多么无奈的沧桑;但是它同时使一些人脱颖而出,功成名达。历史犹如一条涛涛不绝的河流,埋葬心酸和孤独,是非成败转头空。如今我们站在如此的高度,俯瞰繁华,这都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堆砌起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铭记那段艰辛的历史,缅怀那些逝去的背影。海外创业更是一幅看得见的历史,可以触摸得到沧桑。异国的流浪,孤身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中,犹如一叶浮萍,漂泊漂泊。他们身处异国他乡,忍受排华法规的歧视,不断地适应社会,忍辱负重,自强不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血和汗打造一个飘渺的梦想。现实的残酷让他们不得不停留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他们的梦想也就在那里发芽,扎根,一直到今天的蓬勃。尽管他们身在异国,他们仍是心系祖国,一张张泛黄的邮票,一颗颗牵挂的心。也许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面目模糊,但是一张张银信承载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绵绵的乡愁。海外创业,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梦想。
碧血丹心,这简单的四个字正是接下来这个馆的真实写照。馆内展现了海外华侨挺身而出,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挽救名族于水深火热中的重要史料。一颗颗碧血丹心,印证了华侨在中国近代的地位和价值,谱写了中国近代的新篇章,为中国的繁荣昌盛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侨乡崛起,清末民国时期,侨汇成了侨眷赖以为生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是五邑华侨发展的命脉。一张张汇票牵动着华侨通报的思绪,沟通这片贫瘠的土地和海外的繁华的世界,这更是一种魂牵梦绕的乡情。这种源源不断的乡土情怀汇聚成一张张汇票,给这片土地注入新的血液,成就了侨乡的崛起,成就了今天的五邑。
五邑新篇,开启新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之改革开放,侨务政策的落实与创新,推动五邑华侨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国家和各位华侨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就了今天的新篇。
华人之光,熠熠生辉。一张张古朴的照片述说着当代华人的不朽功勋。在这片沃土之上,孕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华侨。如今他们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照亮孤独,滋润贫瘠,书写着新的历程。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不曾忘却“根植侨乡”这个信仰,身体流淌着中华的血液,呈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却是不容置疑的,在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亦是不容忽视。华人之光,照亮一代代同胞,照亮世界。
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无法拭去的记忆此时犹如电影一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放映。正是
他们的艰辛与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历史的潮流无可阻挡,多少往事湮灭在浊流中,我们也将成为往事,我们是否也能像那些先驱们成为一座座永恒的雕像,矗立在时间的风口浪尖呢?我们亦肩负着一种历史责任,历史白驱过隙,虽然我们只是历史的涓涓细流,但是我们亦可以掀起惊涛骇浪,历史的命运亦在我们手上。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观后感】推荐阅读:
江门华侨博物馆观后感09-18
五邑风土人情06-26
五邑大学专业11-19
五邑大学matlab第4讲06-13
五邑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08-26
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06-29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简介10-11
华侨大学期末考试试题10-16
华侨大学15年建筑快题06-18
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