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2024-06-08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共11篇)(共11篇)

1.《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悬疑,诱发创造力

1、教师揭题,引发学生思考: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你看见过五角星吗?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

(3)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

(4)谁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我们能发现吗?

2、师生互动交流。

二、再读感知,认识创造力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注意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注意“疏”是翘舌音;“案”是前鼻音;“秘”读mì。

(3)指名读课文。提示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的停顿。

范读“……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

2、学生通读课文几遍后,鼓励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问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重点围绕“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理解。

(1)你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魅力”这个词?

(2)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创造力?

三、细读体验,启发创造力

1、教师让学生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提醒学生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2、请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3、请学生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

4、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解中大致归纳出这样几种观点:

(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结合上下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自然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3)综观全文,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且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4)课文第1、2、3自然段写到邻居家的小男孩想“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通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5、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生读自悟)

四、研读玩味,激活创造力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教师或学生简介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通过学生反复讨论,再次观察学生动手切苹果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1)苹果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2)苹果不拦腰切――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3)苹果不拦腰切――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小结: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和发明。所以,打破常规思维,或许就能展现你的创造力。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提示读出自己创造发现的喜悦之情。)

五、调动积累,链接生活。

1、读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板: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师讲卖报的故事。出示故事。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

师小结: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

你还能说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2、补充关于创造、创新方面的话。

3、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想不想做个有创造力的人?请同学们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六、作业

1、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2、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 常规

拦切 换角度=新发现

2.“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启迪 篇二

“苹果是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我们也吃了无数次了,为什么从没发现它里面藏着一个五角星呢?”第一小组组长林静的问题在大家的心湖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李军说:“因为平时我们都没有去拦腰切苹果。”

“那为什么我们平时都没有拦腰切呢?”

吴欣说:“平时总是纵切,因为那样顺手,为了方便,就少了发现。”

李军说:“我呢,是习惯,也从没去思考过切苹果还有其他方法。”

王丽说:“我有个弟弟,平时我们总是平均分苹果吃,没想到因为这一平均,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那苹果里的五角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丁老师问。

吴欣说:“从苹果里的五角星我知道了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式。”

林静说:“创造力,往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向循规蹈矩挑战!向墨守成规说再见!”小组长到底是小组长,她不失时机地总结了一句。

王丽说:“对,我觉得就是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做事追求另辟蹊径,与众不同。”

丁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不住地点头,又出了一道题目考考同学:“现在同学们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一起想一想红砖有哪些作用?”

“盖房、铺路、写字、画画。” 赵玉一口气说了四种。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用途。”林静评价道。

吴欣接着说:“我想到了它可以用来垫脚、当锤子钉东西,还可以用它来压住东西。”

“遇到危险时,还可以拿它当武器呢!”王丽大概联想到了自己被狗追赶的危险经历,猛然想到了这点。

……

3.《苹果里的五角星》的优秀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 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揭示课题后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题

(1) 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 检查自学

(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循,案。

(2) 解释词语,学生试答,教师确定。

4、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5、 齐读课文 。 自由轻声按要求读课文。

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清晰 生疏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鲜为人知 创造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检查其他生字掌握情况。

3、进行扩词练习。 按要求描红,仿影、临写。

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注意卷面整洁,把生字写得整齐、漂亮。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文后练习3中的8个词语,同时指名二人上黑板听写,师生评议

2、指名读课文。 听写后自行核对订正。 复习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这里用两个“ 新”有什么含义?且等下文后再谈。

3、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我惊奇了,请读第3、4自然 段。 读读,想想;

讨论交流。

小男孩是常客,却差不多每天带来新闻、新本领,可见得是常来常新,怪招人喜爱的。

这说明“我”觉得问题太简单了,苹果里面当然是苹果核了,还会有什么别的东西吗?所以“我”瞧着小男孩平静地回答。 提问,朗读。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课文。体会小男孩的招人喜爱。

二、第3、4自然段

1、 指名读

2、第3自然段开头两句写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话写“我”看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和众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第四句写小男孩有什么表现?说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一句体现了小男孩的新本领? 第4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小结:谁能说说第1-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齐读第1—4自然段。 学生读,思考;

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理解重点词语;

讨论理解;

这4个自然段里小男孩的话该怎么读?“我”说的话和“我”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议,齐读, 指导学习领悟农民对乡戏的喜爱。

三、指导自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 这个自然段里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指的是什么?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意思?这一句该怎么读?

3、 第二句到第四句说的是“我”的感触。第二句中“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课文是怎么来说的?“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呢?

4、第5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 齐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读书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

学生朗读,认真听,作评价。 领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新奇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3、用“清晰、魅力“两个词语各造一句,写在作业本上。 朗读,读出感情。做作业。 完成作业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常客 显示新本领 拦腰横切

17 苹果里的 { 清晰看出 从未见过 更没想到 } 创造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触 有魅力 传秘密

4.苹果里的五角星作文 篇四

我先从果篮里挑了一个形状规整、线条优美的红苹果,然后把水果刀小心翼翼地握在手中。看着可爱的苹果娃娃,我的心中不免有一丝歉意,平时习惯了吃爸爸妈妈切成片的苹果,自己还从未这么狠心一刀切过它,但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实验结果,只有牺牲它了。准备工作做好后,我对着苹果的腰切下去,虽然它开始有点不屈从,但还是被我制服了,只听“啪”的一声,苹果被拦腰分成了两半,哇,真的有两个五角星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棕色的小籽,镶嵌在精致的五角星中,好漂亮!

其实,令我惊讶的不是五角星这个图案,而是它竟然藏在苹果里这么久,我却从未发现!这就是这篇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惊喜。还记得我十岁生日宴会时,家里人让我用电子琴弹一首钢琴曲,当我练习时,发现电子琴没有我需要的高音段琴键,就在我焦急万分时,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把高音段降八度音呢?我试了几遍,再加上一点电子琴的混音,发现效果还不错呢!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换一种方法切苹果”吗?

5.苹果里的五角星作文 篇五

自从我上了《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我就很好奇,也想试一试,看看苹果里有没有五角星。于是,我放学回到家,正巧妈妈也在,我让妈妈和我一起实验,妈妈说:“好啊!我倒要看看苹果里是不是真隐藏着五角星呢!”

我先拿来一个苹果,让妈妈帮我削好皮,然后我准备切时,妈妈说:“把苹果放在淡盐水里泡一泡,这样味道会更可口,不然,你切过以后扔掉多可惜呀!”我点了点头,妈妈拿来淡盐水,我把苹果放了进去,又用了一个碗盖住。过了一会,我把苹果拿了出来,学着文中小男孩的方法拦腰切下去,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看来作者真的没骗我们。妈妈一开始都不相信,现在该相信了吧,苹果里真的隐藏着五角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你不妨也试试,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只要你勇于尝试,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就会有有趣,好玩儿的事发生。

6.读《苹果里的五角星》有感 篇六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文章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不墨守成规,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就经常留意,有些事如果从正面想不通,从侧面、反面想,寻求得到突破。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当义工,活动结束了。大家聚在一起拍集体照作为留念。摄影师在调整距离时,大家的眼睛都睁的大大的。当摄影师正要按下“快门”时,有些人因为眼睛疲劳眨了起来,拍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我大胆地给摄影师提了个建议:先叫所有人把眼睛闭上,当喊到“三”时,再一起睁开眼睛。大家都觉的很新奇,试了试,没有一个人因眼睛疲劳而眨眼,而且个个神态自然,笑容可掬。

还有一次,我正在做奥数作业,突然有一道题难住了我:1-2+3-4+5-6+7……+99-100+101。我首先想采用老办法,那就是按顺序一个一个地算,可怎么算呀?还没学过,是不是弄错了。我一手托着下巴,一手转着手中的笔,苦思冥想了好半天。我很不耐烦,不停地在草稿本上乱画。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规律了,在本子上“刷刷”地写着,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原来,这道题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才行:先把1+3+5+7+9……+101算出来,减去2+4+6+8……+100的和。

换位思考,每件事情都有双面性的。当我们遇到与他人意见各异时,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切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及所处的环境来处理问题,有可能某些我们眼看无法调和的冲突,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学校:柏城小学 年级:三年级三班

7.《苹果里的五角星》读书心得 篇七

故事中的詹妮回到家中讲述在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爸爸,你知道吗?苹果里有一颗星星!”爸爸不以为然地说:“这只不过是你们的想想罢了。”“你是不是不相信?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吧。”她边说边把苹果拦腰切开,伸到父亲面前,父亲很惊讶,他从来不知道苹果里还有一颗星星,因为他从来没有对苹果采取另一种切法。

读完以后,我立刻拿了一个苹果,切下去以后,里面真的有一颗星星,这是,我才知道:活在习惯之中,我们错过了很多惊喜。不要等着“错误”为我们开辟新路,主动尝试一下,我们的生命就会更加宽广。

8.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 篇八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苹果里的五角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从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之前宣布学生自己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一“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和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有效内化课文,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切苹果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魅力”为催化剂,引领学生逐步感悟和体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质疑激趣、联系生活、画说品读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将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领学生学习,其步骤依次是:

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

二、由句扣词,联系生活;

三、比较做法,初悟“创造”;

四、读悟魅力,深悟“创造”;

五、活用板书,名言励志。

第一个环节“由题导入,质疑激趣”其实就是复习导入的环节,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简洁方式——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以课题质疑激趣,同时作为精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在第二个环节“由句扣词,联系生活”的教学中,我紧跟着第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课件相机出示语句:(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 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 “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

第三个环节是“比较做法,初悟创造”。我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同时初步感悟“创造”。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法来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学生画的两种切苹果的图示方法为载体,促进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内化文本,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弄清楚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学生有序表达的基础上,再出示文中相关语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学生演示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直面文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通过一系列情趣性训练交织于读悟的各环节,扎实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内化文本及有效读悟的能力。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领学生初悟创造。我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相机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借机提炼文章的主旨。因为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在“读悟魅力,深悟创造”这一环节以“魅力”为催化剂,逐步引领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首先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师举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教师追问:“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其实就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魅力”为催化剂,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实施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并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写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三则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不言而喻,就是以情趣性板书为载体,总结全文,以名言强化文章主旨的价值引领,激励学生积极创造。

四、板书设计

报告新闻 显示新本领

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创造力来源于

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更没有想到

9.《苹果里的五角星》读后感 篇九

往往人们习惯于垂直切苹果,或许是为了方便,或许是为了方便;但是中间剪的人很少。那天心血来潮,发现了一个又圆又满的苹果,我用力横切她,看到了一个清晰的五角星。一边的苹果散发着香味,卷进我的心里。我陷入了沉思,忍不住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胡在他的表演中从来没有失败过。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挑战伟大的胡迪尼,请他来看看他是否能离开这里。然而,两个小时过去了,胡听不到期待的春天的声音。筋疲力尽的他靠在门上坐下,门却顺势开了。原来门根本没锁,看似强力的锁只是一个眼神。

10.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篇十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实上就是在切苹果时拦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横切面看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时,我拿出苹果用准备好的小刀,拦腰切下,把切下的半个苹果让学生一个个传递观察,学生们不得不信服,苹果核果然像一个五角星。通过自身的实际观察,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教学都兴趣十足。特别是在教学“这鲜为人知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两句的时候通过让学生感悟,让其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进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全文,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内容教学完之后,我布置了作业。看到学生各个都在埋头做作业时,看着我刚才给学生演示拦腰腰切下的苹果时,我似乎有了点启发。换一种奖励学生作业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苹果里的五角星奖给他们。我宣布,说:“今天作业前两名的同学,将会分别获得老师手里的苹果五角星。”话一说完,学生似乎做的更认真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批阅着回家作业。

不一会儿,平时作业表现最好的同学来了,写的很好,得到了奖赏兴奋不已。王晓明也来了,做的很好得到了奖赏。班长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当的好,我给予了鼓励。正当我要继续批阅回作的时候,突然平时喜欢拖欠作业的王萧毅同学出现在我的面前。咦?他怎么来了?正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已经把本子递到了我的面前。我帮他批阅了,有两处需要订正。不一会儿,订正好了,批阅过关。当他发现自己是第四个批阅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说:“哎呀,慢了一点,哎呀,慢了一点,苹果没了苹果没了”。我及时的鼓励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能够取得成功。当他走后我在想,原来他可从来没有这么早交过作业。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业,对于订正作业也是丢三拉四的`,非要到组长查本子时,他的作业才会姗姗来迟。难道以前的奖励措施对他作用不大?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发现正如文中所说的“人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同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争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现有知识水平,就需要及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11.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 篇十一

必须是这样做吗?能不能换一种方法? “必须是这样!” “必须是这样?”

我要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反驳,学会创新。

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课文,它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关心他们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

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的孩子有创意地去生活,“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试图去改变。不满足于单调的、简单重复的生活,穷尽可能性去换一种方式,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其二,也要让孩子有理智地生活,“应该自觉地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结论提出理性的怀疑的习惯,并基于证据来形成解释。

上一篇:房地产施工图设计标准下一篇:福建省2017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