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

2024-08-23

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共10篇)

1.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 篇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684)的阶段性成果。

舞蹈游戏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舞蹈表现出来。单纯的幼儿舞蹈教学比较枯燥,趣味性小,有时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舞蹈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舞蹈游戏可分为生活道德舞蹈游戏、形象模仿舞蹈游戏、创造性舞蹈游戏、开发智力舞蹈游戏等。

一、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发育

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快,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烦。在舞蹈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例如,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舞蹈与游戏》中身体部位相互挨着的游戏,歌词是“小朋友小朋友头碰头,小朋友小朋友肩碰肩,小朋友小朋友脚碰脚,小朋友小朋友膝盖碰膝盖”等,每个乐句前都有间奏,间奏时要求小朋友自由跑动,到“头碰头”或“肩碰肩”这样的歌词时,小朋友自由结组按歌词要求进行挨贴,挨贴时小朋友随便做出动作造型。在这个舞蹈游戏中,幼儿对自己身体各部位器官名称有了大概的了解,在跑动过程中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在舞蹈造型时锻炼肌肉的控制力使其更加灵活和协调。舞蹈游戏需要一定的体能消耗,经常活动能促进幼儿食欲,增强消化机能,促进身体微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促使幼儿骨骼的生长。所以学习幼儿舞蹈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对桃源县育才幼儿园月亮班(5~6岁幼儿)进行研究,月亮班每周进行两次舞蹈游戏活动课,四个月后,对体态、适应能力、骨骼的生长和耐力进行检测结果如下:①体态:能使幼儿的形体更加优美,腰背挺拔了,腿伸直了,脖子也拉长了,更加自信了,气质也变好了,纠正了一些弯腰、驼背、端肩等不良习惯;②适应能力:抵抗恶劣环境能力增强。例如,昼夜温差变化大时,有较少幼儿感到身体不适;③骨骼的生长:平均增高了三厘米。耐力:能够较长时间运动或保持某种姿态。

二、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是理解环境、影响环境的需要,舞蹈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这种认知发展的需要。在舞蹈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如开火车这个舞蹈游戏,火车怎样用身体来表达呢?幼儿们开始通过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展开想象和探索,火车是长长的、一节一节的……哦,原来是这样,那就行动起来双臂搭肩排成排,最前面当火车头的幼儿双臂小臂上下叠起,踏着音乐的`节奏玩起来,设计旅行的场景。设想火车穿森林、山川、河流、村庄、桥梁等,让幼儿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忆、联想、模仿,去感受自然界的事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森林、山川、河流、村庄、桥梁等,通过舞蹈游戏让幼儿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对桃源县育才幼儿园月亮班(5~6岁幼儿)进行实践研究,对观察力、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记忆力、想象与模仿进行检测如下:①观察力: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能够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事物变化。②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能够很快投入到周围环境中去,并积极和小伙伴一起探究;③记忆力: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了经验并能参与到舞蹈游戏中去。④想象与模仿:模仿准确度在逐渐提高,敢于大胆展开思维表现自己思想情感。

三、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让孩子收获一生的良好习惯和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良好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礼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举止。例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舞蹈游戏,歌词是: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首先,幼儿们手拉手围成双圆,内圆和外圆的幼儿面对面,边唱边拍手,按歌词的意思伸出左手和右手,小小手时,面对面的幼儿手拉手,内圆和外圆的幼儿交换位置,然后做出会穿衣、会梳头的动作,幼儿相互伸出大拇指鼓励自己事情自己做。音乐间奏时内圆幼儿顺时针走,外圆幼儿逆时针走,唱歌词时停下来面对面继续做。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分辨左和右,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乐趣,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对当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的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和交往恐惧症、自闭症的孩子,都有很好的帮助。使每一个孩子通过活动实践,接受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周围人能够和谐相处,让孩子更加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对桃源县育才幼儿园月亮班(5~6岁幼儿)进行实践研究,对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进行检测如下:①交往能力:能够很快适应陌生的面孔和环境,()甚至没有陌生感,主动和小伙伴玩并进行沟通交流;②日常生活能力:很愿意自己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例如吃饭、穿衣、睡觉等;③健康行为能力:见到长辈能够主动问好,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例如吃饭时要排队等。

四、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

舞蹈游戏对于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更重要的是当幼儿在舞蹈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例如,过家家这个亲子舞蹈游戏,分角色用玩具进行表演,幼儿做洗菜的动作,妈妈做切菜的动作,妈妈和孩子默契的配合,不一会儿做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来,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称赞和夸奖;还有一个典型的亲子舞蹈游戏《我的好妈妈》,在这个游戏中讲述了妈妈工作一天回到家,孩子给妈妈倒茶、让座、做按摩等动作情节,展现了孩子关爱母亲的情怀,幼儿在舞蹈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可以满足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亲子舞蹈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与成人共同舞蹈游戏,幼儿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让家长们也停下来放松身心抛开各种压力和孩子一起舞蹈一起游戏,体验孩子对父母那一份稚嫩的孝顺,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建立社会交往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l]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陈帼眉.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9).

(编辑:杨迪)

2.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 篇二

球类运动指由各类大球和小球组成的球类运动项目的总称。根据《学前儿童体育》及国内外相关资料的阐述,球类活动是最适合幼儿开展的运动内容,其趣味性、多功能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对发展幼儿整体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玩球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会根据自己感兴趣、想要玩的选择球类玩具。游戏时幼儿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应根据幼儿发生情况,在球类游戏中及时更换与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选择,最大限度地让幼儿玩得开心,让他们的基本动作得以提高、发展,让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二、材料的选择

游戏活动中, 游戏材料指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所有一切可以被用于游戏的材料。游戏活动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游戏材料,少了游戏材料,那么游戏将变得无特色、枯燥乏味。游戏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 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为。

(一 )游戏材料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

球类游戏中,关于球的材料很多,如皮球、手球、曲棍球、排球、自制球类玩具等。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游戏需要,在准备游戏材料时不能为了图省事,而选择一些不相应的材料。如有的玩具是大班孩子玩的,老师为了方便直接将它拿到小班玩,这样孩子们不会玩,只能拿着奔跑,让玩具失去价值。

(二 )游戏材料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同时还有合理性 。

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要考虑该材料是否有用, 是否合理,而材料多少对幼儿活动是有影响的,不是材料越多越好;有的球类游戏只是美观,而无实用价值。如自制的一长串球,是由几个小球组成的,外观虽然很漂亮,但是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我就看到他们只是拿着那一长串球甩来甩去,还容易打到别人孩子。

(三 )游戏材料要新颖 、有趣 、好玩 。

对于幼儿来说,新颖的游戏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开学时孩子们玩的那些玩具都是小班经常玩, 每次他们都玩一会就拿在手里不玩,然后都在互相追逐。后来将新做的球类玩具拿出来后,孩子们觉得很新颖,没见过这些玩具,都很好奇这些玩具,立刻把原来的玩具抛开。

游戏中,孩子们对探索事物是无穷尽的,会尝试用多种方式玩球,还会运用别的道具加入玩球。

三、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 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幼儿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幼儿进入中班之后,对游戏更积极、主动。幼儿与游戏材料的相互作用方式变得丰富多彩。随着年龄增长,幼儿们对游戏材料的理解、操作和实践灵活得多。游戏材料的无穷变幻引起幼儿们极大的探索兴趣。一种材料的多种用处,或者多种材料的组合运用和其操作灵活性大大拓展幼儿们的思维、想象,使游戏内容不断丰富。

(一 )投放丰富的材料 ,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

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 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创造力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球类活动区应投放各种球(不同类型、不同质地、不同大小、五颜六色的球 )。如小皮球、羊角球、篮球、自制球类、排球等,以吸引幼儿,满足幼儿的需求。在提供丰富球类时,还应让幼儿对我们提供的球有相关了解,如玩法、玩球时要注意的地方等。

(二 )材料的投放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 、兴趣相结合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投放更有针对性,用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能力。中班孩子对于一些基本球及其玩法已经有初步认识和了解,为提高幼儿兴趣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球类游戏中加入新的材料,如排球、手球、圈圈等材料。

(三 )材料投放要有渐进性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结合 。

投放材料时不能一下子将新的材料全拿出来, 应该慢慢逐步增强材料的多样性。皮亚杰曾经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特点,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在我们为幼儿投放材料时,应结合幼儿发展水平,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实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中班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在球类游戏中先投放几种不同球类,让幼儿先熟悉它们的玩法之后,再增加一些辅助材料,随着幼儿能力不断发展,逐渐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促进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增强他们玩球的创造性。

(四 )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

球类游戏中,每次投放材料都要有目的,而不是随意地将幼儿的玩具拿出来让他们玩, 每次都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1.为了加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我们在游戏玩球中加入小推车,以“小动物运粮食”为主题,将球放入推车中运球。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锻炼他们手脚的协调性,该游戏有趣又好玩,在最后环节还加入四队比赛,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

2.为了让幼儿练习跳的基本动作。我们先后投放了夹球跳、采果子等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对跳这一基本动作的练习。

3.为了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我们开展了过小河 (让孩子们在平衡木上滚球走)、障碍运球(幼儿原地转圈后到对面将球运回来)等活动。

4.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开展了双人背球 (两个人背对背夹球运球)、投球入筐(一个人拿筐另一个人投球)等活动。

投放材料时还应注意投放材料的可操作性、孩子对材料的适应能力等,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组织者,在幼儿活动时要观察每一个幼儿对材料的运用,并成为较好的引导者、指导者,为增强幼儿体质和发展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开展活动。

3.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 篇三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学;意义

游戏是幼年生命本质的体现,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共识。儿童确实在游戏中懂得了各种事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动作技能,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分辨事物的差异;开发了智力;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交往和协调。所以,游戏的过程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

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需借助具体的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陈述的材料,其学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试误性和直觉思维的特点。传统的“接受学习”并不适合幼儿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接受学习要在儿童有能力进行心理运算和不依靠具体的感性经验而能理解用语言呈现的观念之后,才可占据显著的地位。而幼儿园教学采用游戏的手段,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发现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正切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从而成为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如:在绘画活动“小猫”教学过程中,我一改以往先讲解示范绘画步骤,然后让孩子依葫芦画瓢的方式,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猫纸板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激发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结果,孩子们一接过它就玩了起来,转转“小猫”的头,摆摆“小猫”的腿,每个孩子都玩得非常开心,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们经过了一个试验过程后,轻松地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猫了。

二、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另一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这是由于幼儿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兴奋大于抑制,神经系统抑制功能差,极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和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和分散。研究表明,幼儿的注意力只能稳定十至十五分钟。一些幼儿教师为了维持所谓的教學秩序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长时间坐在板凳上,这样既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会给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有效的教学时间,致使教学效率严重下降。而用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学手段则可以变对幼儿行为的消极抑制为积极引导,如此,既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又能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

三、游戏对幼儿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矫治功能

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叫做“游戏疗法”,即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治。如:孩子对黑暗产生恐惧时,可以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将房间里的灯全关上,在黑暗中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多。多次活动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又如:当孩子有恐惧、害怕狗的典型症状时,可以和孩子做捉“狗”的游戏。开始时成人扮演“狗”,让孩子捉“狗”。多次游戏后,可以调换角色,由孩子扮演“狗”,这样,可以引起孩子对狗的兴趣,进而使孩子不怕狗。在利用游戏来矫治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时,一要注意有针对性。如:对行为稳定性差的幼儿,我们可以多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交警、医生、门卫、木头人等);让患有孤僻症的幼儿多参加集体游戏等等。这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逐渐改掉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二要注意循序渐进,否则游戏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有的老师为了使极度内向的孩子变得主动、积极,进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因而在许多游戏中都安排他们担任“主角”,但由于能力准备不足,孩子在游戏中名义上是“主角”,实际上还是“配角”。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常常看到能力强的幼儿扮演的“儿子”或“女儿”指挥着能力弱的幼儿扮演的“爸爸”或“妈妈”做这做那,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此,在安排幼儿进行类似的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儿童游戏的意义[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

4.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篇四

——牟平区育博学堂云海香都幼儿园论游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并且在幼儿园的《规程》和《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了解到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幼儿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例如,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重点开展的一些区域自主性学习活动,其实也是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同时,《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要求,要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幼儿园我们大多数的户外活动时间,都是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度过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抱团游戏中幼儿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7”等等。而在游戏两人三足中,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且幼儿相互合作,增进了他们的团结能力。在幼儿园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玩这些集体户外游戏,在教室内,我们也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些室内游戏,如一个打四个、变脸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等等……

我们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忘记我们的一些传统游戏,我们在小时候玩的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跳房子等游戏,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而当今社会,孩子们的童年却是在各种游乐场中度过。我们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而他们的童年是如此的单一。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宝贝度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游戏。

总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老师,或者说家长,我们都不能忽视游戏在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贯彻让幼儿玩中学、学中乐的原则,充分的利用幼儿的游戏时间,让我们的幼儿通过游戏,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幼儿!

5.浅谈多种因素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篇五

应亚芳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幼儿的游戏通常发生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孩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根据特定的环境的偶发刺激自发引起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关键词】:环境游戏游戏材料生活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特点.:就是活动的主体性。游戏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特有的模式去成长、发展,鼓励幼儿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的地位,能够不受来自现实世界的限制与约束,自己选择游戏活动。游戏中的儿童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他的主体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张扬和发展。因此,游戏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幼儿的游戏通常发生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孩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根据特定的环境的偶发刺激自发引起的《纲要》明确 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对“什么是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如何开展”等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认识

(一)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

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也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例如:幼儿先用积塑装插成一个小“蛋糕”,娃娃家的“爸爸”、“妈妈”

就可以为孩子过生日了。接着又用积塑装插成“电视机”,一家人就可以看电视了。一会儿又拆了“电视机”,装插成一架“照相机”,于是,一家人又可以出去拍照了。游戏的内容随物品的变化而显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物品的主要特性是象征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使用的物品既可以是模拟物品,也可以是替代品,其中,象征性发挥着作用。

(二)生活游戏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例如:玩游戏《好玩的球》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双手排球、单手排球、跨下传球、顶球玩、后退跳„„”通过实践,孩子们发现:“双脚跳跳得快”、“单脚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着方向”„„当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因此,我们就可以,就应该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游戏中学习的欲望。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同步,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依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正确选择游戏内容,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也是成功开展角色游戏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应注意:

二、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一)根据幼儿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科学地选择游戏内容

在角色游戏中,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对幼儿选择角色游戏的内容、角色都存在着影响。总体来说,男孩比女孩更粗放、精力更旺盛、更喧闹,他们与更多不同的玩伴进行更为短暂的接触,更具竞争性。人们也普遍认为男孩更有冲劲、更独立,也更常展现出自己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因此,在选择角色游戏内容时,可适当的选取关于警察、消防员等这种富

有挑战性的主题,而不宜仅仅开设“娃娃家”。而女孩则倾向于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模仿日常家务和抚育孩子的任务。因此,选择内容时也应考虑到女孩的需要,比如:在娃娃家多增设几个角色。对于不同性别的幼儿应提供选取不同的游戏内容,或在同一游戏区域内设置有不同性别角色的游戏。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多样化的游戏主题

游戏的内容要丰富、有吸引力,才能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巴格雷等比较了仅为幼儿设置“娃娃家”这一个角色游戏区和围绕多个主题设置多个角色游戏区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结果发现,在多主题角色游戏区中的幼儿表现出高水平的角色游戏,他们能扮演较多的家庭以外的社会角色,对于角色行为的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能够更多地用象征的方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三、游戏环境创设的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环境,既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二是精神环境,既游戏中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他提倡“做中学”。

首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单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在创意区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昆虫,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大小不一的布类材料(纱巾、大花布、小方布),可以做装饰品、也可做粘贴画。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如赵辰妈妈跟她儿子制作的家具、家电——沙发、电视机、组合家具,里面就采用了各色小盒子,最后还制成一个大客厅。另外,我还在创意区投放了剪刀,用剪刀可以剪窗花、昆虫轮廓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特意到义乌的宾王夜市买回了花架,让幼儿体验刺绣的乐趣。还有蛋糕底盘、开踢板等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游戏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替代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也更加丰富。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创设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地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上学期我就碰到这样的事,创设的“创意区”只是单纯地做做花、剪剪纸之类的,久而久之,去“创意区”玩的幼儿越来越少。我发现这一问题之后,就让家长配合带橡皮泥,就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很多小朋友都会画昆虫,折昆虫,现在,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来捏哪些昆虫呢?”再玩游戏的时候,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有的捏瓢虫,折蝴蝶、蜻蜓,还有剪昆虫。玩的不亦乐乎!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的同时还应为幼儿创设充足的游戏空间和时间。例如益智区的活动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益智区、音乐区”里应能容纳6名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

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主,《纲要》中指出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首先作为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的生活游戏化。环境仅仅满足即时的人类物质需要——通常称为短期需要是不够的。高标准的环境不仅具有物质功能,而且还能和谐身心、振奋精神、激发人性,简言之,就是令人轻松、愉快。创设开放的精神环境,首要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1、教师应建立与幼儿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譬如在建构区指导幼儿合作搭一座楼房,我就是积极参与其中,活动结束时,我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我的帮助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的楼房非常漂亮。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第二次同样的游戏活动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手了,这一次,我给予了孩子们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他们停在那儿,或是不合我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一座楼房还是没有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幼儿造成压力,使得幼儿的创造力不能正常发挥。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在刚入园时,哭闹不止,经常是扯住妈妈的衣服不放,父母离开后她会大哭大闹,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长时间。我和其他的孩子都被她吵的很烦。一次在和她妈妈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这孩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父母很依恋,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都有恐惧感,不愿接近。从此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她终于接受了我,能够快乐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2、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幼儿午睡起床叠不好毛巾被时,我就用示范行为暗示幼儿,找朋友合作完成。在户外游戏时有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身边的一名幼儿赶快扶起他,看到类似情况我就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以此行为来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在我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会逐步养成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3、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这为幼儿游戏建立了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行为规范。

总之,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让他们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性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怎样创设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

首先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一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上学期开学时,我们班的主题是“昆虫”,我将“难题”抛给幼儿,请他们共同策划“怎样让我们的主题墙更漂亮?”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画上许多恐龙吧!让活动室变成一个恐龙世界”;有的说“画一个海底总动员”;还有的说:“画一片绿色森林吧”。于是我引导幼儿:“我们班的主题是昆虫王国„„”接着,他们又开始讨论开。最后,他们都想在墙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于是,我就把幼儿画的“昆虫”布置在主墙面上。

其次,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也就是变“要我玩” 为“我要玩”。游戏材料是一种信息,是各种符号的综合,是一种信息的被发出和被接受。接受并不是被动的,更确切地说,儿童按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译(码)”游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果游戏材料选择得当,它就能激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积极地接受材料的信息,并反作用于这些材料;那么,现在的游戏材料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比原先的设想更为显著的影响。③只有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我在语言区放了很多字卡,可供幼儿认字,增加幼儿的识字量。过了近一周,都无人问津。一天,我发现几个孩子拿着字卡在玩,我喜出望外,于是走过去想探个究竟。结果却发现他们并没有在识字,而是把字卡当成票,在玩买东西的游戏。再仔细一听,我还发现,他们为了字卡的多少正发生争执。我灵机一动,跟他们玩起来了“认字卡”的游戏,如果谁能很快读准字卡上的字,那张字卡就归他所有。

最后,比比谁得到的字卡最多。小朋友的识字兴趣很快激发了起来。从那天开始,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喜欢上了那些字卡。

6.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 篇六

作者简介:肖剑 女、出生年月1982.12 小学高级教师,在常州市大地幼稚园工作,参与省级课题“以拓展性学习促幼儿成长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语言、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有多篇德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发表和获奖。

摘要: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着成人的感受。这最初的体验,将对孩子们承担未来社会的真正角色有着深刻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体验,能给他们以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洒下健康的幼芽,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坚实的步伐。反之,将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质量。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而“角色游戏”正是将成人的这种社会性行为进行再现,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再现。角色游戏不但有着其他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而且它对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 功能 心理健康 发展

正文: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所谓难玩“好”,是因为: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售货员、医生、邮递员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正因如此,幼儿教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时候的一种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首先是对主题内容进行指导。

一、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 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如在同一个小班,男孩子都喜欢玩开汽车的游戏,因为现在家长经常带幼儿做车外出旅游,幼儿目睹了汽车司机开车的作,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和自豪感,梦想自己会开汽车多好,所以在玩开汽车游戏中,他们拿着模具型汽车方向盘左右摇动,嘴里不断发出“嘀嘀嘀、嘀嘀嘀、的响声,小司机带领小乘客愉快的郊游。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在工作表现的很认真、负责。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爱护同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主题内容丰富多彩

幼儿个体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千差万别,所以幼儿角色游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日常生活的主题:常见的有“娃娃家”“幼儿园”等,是由幼儿平日经常遭遇到的经验所形成的。如在“娃娃家”他们扮演着爸爸、妈妈、洗衣做饭,爱护小娃娃。在音乐区内,扮演着音乐教师,认真的组织幼儿唱歌、跳舞、练习打击乐等。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着作爸爸、妈妈、老师的辛苦和快乐。社会关系的主题,常见的“超市”“医院”等,这类主题内容较之日常生活,社会关系扩大了,特别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等关系基本不存在了,医院里的医生病人,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等形式的社会关系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关心。

社会现象和重大事件的主题:如“世界杯足球赛”,等主题,这类内容较之上述两种不太常见,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比较容易传达给幼儿。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幼儿同家长一起看球赛,关心比赛情况。这类主题往往具有多样的社会关系和新闻性,会给予幼儿深刻的印象。

三、主题的内容具有年龄差异

在成人不加干预的自然情况下,幼儿景象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有些主题内容是幼儿经常选择的,有的主题内容持续时间较长。观察发现,主题内容持续长短和幼儿兴趣关系密切,游戏时间持续最长的主题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的兴趣也随着身心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小年龄幼儿相比,较大年龄的幼儿不在注重日常生活的主题,而且更多地选择社会关系主题游戏,像“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主题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儿。

教师不能轻易地肯定和否定,而应当创造条件让幼儿尽情表达出他的构思和想法;当固执的孩子坚持要玩某种不太适合的游戏时,教师也不妨让他进行尝试。

两种策略:是指完善构思和充实内容。当幼儿的想法与游戏的主题不符合,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修改主题名称;当幼儿提出的主题比较简单或抽象,或者对这一主题其他幼儿不熟悉,难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充实内容,让这一主题内容丰富起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如果有些主题目前根本无法开展,也可以明确要求他以后注意观察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使主题从不可行到可以玩起来。

在主题内容的指导方法上,依据与开展角色游戏的密切程度,可把具体的指导方法分为三种。

一是谈话讨论,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谈话讨论可以在游戏前进行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游戏前的谈话可以引起幼儿的回忆,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有利于直接组织开展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主要就一些主题进行讨论,使教师比较了解幼儿的心理,同时也提出一些主题,引导幼儿在有主题的情况下讨论,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迷惘以后的游戏进行知识准备。如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教师用废旧纸盒制作了煤气灶,家具等家庭物品,还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并开展了“双休日你到那里去了?”“我家的晚上”“愉快的节日”等类似的主题谈话活动,充实了娃娃家的家庭活动内容。

二是引导观察。这种方法主要为了丰富幼儿对生活周围的事物、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感受。生活经验的积累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对幼儿也不利外,正如俗话说:“见多”才能“识广”。幼儿在观察环境变化,观察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劳动、使得幼儿能从中选择主题,产生表现主题的游戏。如大二班孟天歌等幼儿在建筑区内,搭建了高楼、小桥等建筑物,引起全班幼儿的讨论;幼儿说:“用彩色塑料插片,能插出五颜六色的花;用积木还能搭出迷宫、蹦床等。”并产生了“小小建筑师”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以主导的身份改变为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幼儿,以自己的动态语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幼儿自己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共同的创造合作成功创造的大型作品“可爱的幼儿园”,参加徐州市教育局首届幼儿创造性游戏大赛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体验了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乐趣;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三是鼓励想象。想象、象征、假装都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这些特征恰好给幼儿带来身心最大的愉悦,同时也使得游戏主题内容染上想象、虚拟的色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发挥、想象、创造,教师应当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和创造,并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愿望,如幼儿提出“太空游乐园”的游戏主题时,教师就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应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在结束游戏时还要对这个主题进行讲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一、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一般多从“娃娃家”开始。因为大家都称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就会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孩子们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爸爸的身份决定了他应该干什么事,说什么话,持什么样的态度;妈妈的身份、孩子的身份都将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孩子们会刻意地去表现特定身份应有的工作、语言、行动。例如:爸爸在家里不干活,下班回家只看电视、喝茶水,而妈妈却不停地忙家务、干这干那等,这都是当前家庭存在的真实现象留给孩子的印记。再比如:理发员与顾客的身份差异、医生与病人的身份差异、乘务员与乘客的身份差异等等。这些不同身份的角色所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责任,孩子们也在游戏中有了最初步的体验,对他们将来可能充当的社会角色有了最初的感受。正因为如此,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应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以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孩子,使孩子的认识、感受出现偏差,如商店的售货员态度蛮横、医院的医生敷衍病人等等。因此,角色游戏中的体验虽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的初步体验,却有可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未来人生的质量。

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交往的初步体验

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角色游戏正是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交往行为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游戏角色间的交往应传递给孩子文明、和谐的交往方式。在幼儿与幼儿间的自然交往中,他们会以自己的思维、言行进行交往。而在角色游戏中,则要让孩子们去模仿成人的身份,进行成人间的交往,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困难的,但也是需要的,更是非常重要的。初次模仿成人的交往,会给孩子们留下极深的印象。比如:医生与病人交往时,医生应怎样说,持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表情,两者配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再比如:玩“娃娃家”时,由于客人来得多,吃饭时没了筷子,这时孩子们就会学习运用成人交往的方法,到邻居家借筷子,这一“借”的行动,就是孩子们学习交往的成功实践。孩子们一旦要模仿成人的交往,必定要先观察、学习成人的交往方式,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不同层面便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便在游戏中展现出来:菜摊前的讨价还价;商店里对商品的介绍、挑选、询问;邮局里的填写、对答„„。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着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体验着交往的感受。同样这最初的体验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避免不良的交往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交往。

三、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

情感与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关系重大。正常的情感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热爱,激发人们快乐的情绪,激励人们按照正确的轨迹去走完充实的人生之路,这期间,人们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生活、建设生活,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人类才能进步。反之,扭曲的情感将给社会造成危害。现今,许多的青少年犯罪其原因多在于情感的扭曲,或父母离异、或缺少关爱„„。所以,情感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体验着“大情感”。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的形成。例如:在充当妈妈爸爸的角色时,他们会自觉地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是家庭亲情的体验;在充当医生的角色时,他们会对病人细心周到,这是社会亲情的体验;在发现别人有困难,他们会主动去帮忙,这是乐于助人的体现„„。这些情感的自然表露,说明孩子们的情感真实、自然、纯洁,对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不正确的情感体验,则会给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留下一抹阴影。例如:小朋友在玩“商店”的游戏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老奶奶”买了东西拿不动,这时旁边有三个“顾客”,竟无一人去帮助她,后来在老师的参与、启发下,才有一人去帮“老奶奶”拿东西。这个事例说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已影响到了孩子们,如果不注意修正,其影响是恶劣的。上述情况就是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没有选择地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了出来。因此,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表现,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情感。比如: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会关心他们。再比如:扮演医生的角色,就应该有医生的医德,关心病人、态度和蔼、认真治疗„„让孩子学习医生救死扶伤的美德。通过这些游戏角色,孩子们对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有了最初的体验。

四、角色游戏是幼儿对为社会创造的追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里安全感和获得了心里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应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自主的游戏下他们创造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而自由的游戏环境更能激发幼儿很多方面的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创造能力更为显著,他们在没有约束的境况下自由的操作自由的玩耍,而在玩的过程中就出现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就会尝试用到游戏中来从而就去创造、去发挥。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孕育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里安全感和获得了心里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应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自主的游戏下他们创造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幼儿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所以尽管幼儿想象不合理,什么“摘月亮当小船”“天气出汗了”等教师仍然应当持一种赞赏态度,绝不用‘胡说八道’轻易否定幼儿对世界的创造性认识,将幼儿的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发明创新。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引起了他的好奇心,经潜心研究后来发现引力定律,瓦特看到了开水壶的壶盖被蒸汽冲的‘噗噗响’后终于研究发明蒸汽机等。可见幼儿好奇心像植物的嫩芽,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了幼儿创造性更好的发展,要为幼儿提供有力的创造条件和自主游戏的机会幼儿园可以扩展活动区的功能,要能完全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玩耍。丰富、自由的活动区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玩耍,并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教师带领幼儿到游戏王国里自由的玩耍,自由的探索,幼儿的人生旅途上不会再孤单,不会在烦闷,有着同伴的互动、教师的引导、父母的支持,将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更多的光彩更多的创新,幼儿创造能力就会更强。放开双手让幼儿在游戏的天地里自由的翱翔,在自由的空间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相关文献资料:

1、奚美蓉、邱敏《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傅寿芬:领导小班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的体会。四川教育;1980年07期。

3、沈立明:创造性游戏的领导 幼儿教育;1982年08期。

7.对婴幼儿家庭游戏的探讨 篇七

对孩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后, 家长可有针对性地配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游戏。游戏总的原则是多感觉通道结合、生活化、兴趣化和可重复化。本文结合蒙式教法和格式塔游戏疗法, 从感官训练的角度, 为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视觉训练。其目标是通过目测对事物作出基本的判断, 学会鉴别事物的大小, 高低, 粗细, 长短, 形状, 颜色以及形状。孩子从出生到1.5岁左右没有能力对颜色命名, 对颜色的匹配能力也很低也没有明显的颜色喜好。2岁左右辨别颜色的能力显著提高。到了3岁, 颜色的匹配正确率大幅提高能初步辨认7种颜色。幼儿辨认具体的颜色较容易, 但掌握名称较困难。孩子较容易掌握的颜色为:红, 黄, 绿。家长可以通过色板和自由绘画的形式, 提高孩子认识和分辨颜色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让他们观察自然景观。当孩子在11个月左右时, 家长可以用纸和铅笔画一些事物的简单轮廓, 给孩子提供油画棒或者水彩笔中的几种颜色, 让孩子涂鸦。

听觉训练首先是培养和获得良好的倾听习惯。蒙氏通过区别声音练习, 使孩子通过集中注意力去区别他人说话的声音 (语音, 语调, 语气) 的变化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第二步是训练孩子在专注后作出反应的能力。孩子在13-15个月能认识并正确指认经常接触的动物、玩具以及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孩子到了16-18个月能听懂近50个常用词, 并能分辨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差别。孩子到了19个月能认识日常的食物、餐具、玩具、交通工具。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景和孩子具体特点进行指令游戏, 以便观察孩子是否作出反应。听力训练的高级阶段是训练孩子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判断, 学习和创造。家长应该多与儿童在一起阅读丰富适宜的低幼儿读物, 多给孩子讲故事, 多倾听和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和同伴一起交流, 玩耍, 相互讲述有趣的见闻, 趣事或者他们看过的图书, 动画片等等。

嗅觉即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人对各种气味的辨别, 一般通过四种嗅觉来实现, 即香、酸、焦气。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上部两侧粘膜中的嗅细胞。嗅觉的传递较为特殊, 一般认为不经过丘脑, 嗅细胞受到刺激兴奋后, 发放冲动直接传入嗅球而产生嗅觉。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作出相应的反应, 如“喜爱”好闻的气味, “讨厌”或“躲避”不好闻的气味。新生儿已能够由嗅觉建立起食物性条件反射, 并具有初步的嗅觉空间定位能力。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 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不同的场合进行嗅觉训练。比如带到花园让孩子闻不同花的芳香, 在浴室闻沐浴露, 洗发水气味等。当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有害气味的特点, 并教给孩子避免有害气味的方法。

触觉是人体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觉。新生儿的触觉器官最大, 全身皮肤都具有灵敏的触觉。实际上婴儿在胎儿期就有了触觉, 当他被子宫内温暖的软组织和羊水包围时就开始有了触觉, 出生以后仍然习惯于温暖的怀抱和母亲的依偎;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质的质地材质和疼痛都有触觉感受能力, 也就是说他们有冷热、疼痛的感觉, 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孩子的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婴儿也依靠触觉或触觉与其他感知觉的协同活动来认识世界, 而依恋关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身体的接触。比如儿童与家长互动进行拍手游戏, 拥抱游戏等。下面是格式塔派游戏中提到了几种增进孩子自信心的“接触游戏。”

重叠围坐。具体做法是让参与的人围成一个圆圈坐下, 每个人都要设法坐在其他伙伴的大腿上。如果大家互相合作, 姿势正确就可以维持一个圆并且不会坐到地上。

双人同站。请所有儿童排成两列, 背对背坐下, 双手与背后伙伴的双手紧握, 依靠肩膀的力量帮组对方站起来。

互揉肩膀。参加游戏的人围成一个圈, 全体转向同一侧, 然后为前面一位伙伴按摩肩膀。

空间知觉训练主要是训练孩子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一般包括对事物的大小, 形状, 方位等的感知。儿童在第18月前对事物的大小不理解, 但到了孩子36个月时可达到完全正确。孩子在0-36个月时空间方位感很差, 到了3岁可分辨上下;4、5岁可以自我为中心分辨左右, 大概要到7-11岁才能灵活掌握左右概念。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训练孩子的方位认知。儿童的空间知觉敏感期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其主要的表现为喜欢移动物体, 扔东西, 垒高;喜欢把容器里的东西倒出来;喜欢把东西往容器或隙缝里塞;喜欢钻到不同大小空间里玩耍;喜欢爬, 跑, 跳。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特征尽量少的限制孩子,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游戏与孩子互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 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孩子有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

参考文献

[1]周念丽.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张福娟, 杨福义.特殊儿童早期干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8.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篇八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意义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无论个性还是才智, 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 遵从孩子意愿, 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 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 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

一、游戏的教育价值

实践证明, 从教育影响到儿童发展有一个中间转化的环节。儿童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真正主体。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 而是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客观现实, 形成与构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当儿童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受到重视, 儿童主体性的发展被充分认识时, 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才能真正被人们所认识。

首先, 自由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活动。游戏活动的动机特征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是由内部动机支配的活动, 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或要求。因此, 游戏着的幼儿, 身心总是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其次, 自由游戏是幼儿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己决定玩什么, 和谁玩以及怎么玩。从而, 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体构成特定的关系。

再次, 自由游戏是幼儿借助于模仿与想象, 创造性地整合与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与愿望的活动。游戏动作的特征是“我能拿这个东西来干什么”, 而有别于“这个东西是作什么用的”工具性常规动作。

二、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思维的积极活动,形成了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学前儿童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刻,动作思维的特点需用具体的动作来进行思考,而游戏则充分地体现了“动作”这一特点。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实际上也是借助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具体活动来实现的,譬如搭积木、堆沙土等对于童的智力发展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2)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地发展。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游戏有具体实践性的特点,在运动类游

戏中,譬如“老鹰捉小鸡”,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助于如肌肉、骨骼、关节等身体各部分得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从而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协调性得以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游戏对于增强幼儿身体的抵抗力,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3)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与外界溝通的主要桥梁。广义地说语言有三种主要模式: 肢体动作、口头语言和文字。通过游戏, 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多元化和趣味性。比如, 借助戏剧游戏, 儿童可以通过不同角色扮演, 来了解文字的涵义; 而通过对白, 儿童可以练习说话; 通过扮演儿童可以熟练肢体动作。狭义地来说, 儿童约自两岁起即常进行各种语言的游戏, 包括: 声音游戏、造句游戏、和语意游戏, 这类语言游戏不仅能让儿童练习和精通语言, 学会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 而且能增进儿童的内在语言知觉, 即认识和分析自己的语言形式和规则的能力。大量的语言是通过实践来掌握的。游戏则为儿童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 儿童在游戏中必须与同伴交流, 练习表达与理解。Bruner 的研究认为,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最为迅速地掌握本国语言, 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如果一味地教儿童一些复杂的词汇,儿童对于词汇的掌握只能长期停留在消极词汇当中, 只有在游戏情景中, 消极词汇才可转化为积极词汇。

(4)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形成。社会认知是对于人类社会关系的了解,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包括三种角色采择( perspective taking ) :

一是知觉的角色采择, 研究他人如何看世界; 二是认知的角色采择, 研究他人在想什么或他人像什么; 三是情感的角色采择, 研究他人的情感经验为何, 通常即指移情。有关儿童游戏与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都着重于戏剧或想像游戏, 因为儿童从事这类游戏时, 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 并符合其角色行为的社会规范。有研究发现, 学前儿童的想像游戏与视觉角色采择能力具有正相关, 移情能力与规则游戏呈正相关、但与功能游戏呈负相关; 但也有研究发现, 想像游戏的次数或复杂度与学前儿童的角色采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在游戏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 有研究发现, 社会想像游戏训练能增进学前儿童的视觉角色采择和认知角色采择能力; 也有研究发现, 建构游戏和戏剧游戏, 皆能显著增进儿童在知觉、认知和情感三种角色采择测验上的分数。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认知、语言、社会性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在早期儿童的生活中, 没有什么活动比游戏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经验。因此, 为儿童提供大量的自由游戏的机会, 鼓励儿童参与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 刘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2] 霍力岩.论促进幼儿的主动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3]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9.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篇九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 肇美男 指导教师: 张宪冰 学科专业: 学前教育 学

号: 201409947607 学习中心:14095171907001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6年4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肇美男

期: 2016

摘 要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性。游戏是最适合幼儿,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锻炼和发展着自身的各种能力,吸引着周围生活中丰富的只是,逐渐形成着优良的个性品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的活动,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知道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进行游戏,而不是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关键词] 认知;情感; 交往; 社会实践

前 言

角色游戏能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活跃幼儿的智力活动,使幼儿在轻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将已有的只是与经验综合运用到游戏中去,同时,游戏也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只是。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已有的印象,在想象的环境里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真是生活的特性。幼儿以游戏材料代替真是物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锻炼了他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幼儿的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性。游戏是最适合幼儿,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锻炼和发展着自身的各种能力,吸引着周围生活中丰富的只是,逐渐形成着优良的个性品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的活动,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知道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进行游戏,而不是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角色游戏以其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想象力神兽幼儿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还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干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表现出目标意识差,甚至把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当成自己的休息时间,造成游戏实施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及指导无针对性,任凭孩子“发挥”。对游戏的评价更不重视,总是三言两语打发过去,或因为时间来不及而取消,幼儿游戏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而游戏的价值不应该只是玩玩而已,更应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是幼儿期最典型、最优特色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常扮演妈妈、老师、司机、警察等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学习分工合作,角色之间互相配合。例如,在医院的游戏中,有的幼儿当医生,有的当病人,有的在挂号处,有的在病房当护士。做这样集体分工合作的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和实践社会性行为,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角色游戏也有

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的主题、角色和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自己的兴趣、医院、经验进行的,在游戏中有儿子有地发挥想象力合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再现成人的劳动和生活,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身体发展的重要基础。

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幼儿的智力

角色游戏能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活跃幼儿的智力活动,使幼儿在轻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将已有的只是与经验综合运用到游戏中去,同时,游戏也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只是。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已有的印象,在想象的环境里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真是生活的特性。幼儿以游戏材料代替真是物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锻炼了他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幼儿的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有研究发现:幼儿由于在商店游戏中扮演角色的需要,必须自觉地积极地去识记和追忆,因而能唤起兴趣,集中注意力,无论记忆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一般实验室条件下的情形要高得多。角色游戏对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在游戏中,幼儿要先想好游戏主题,然后对角色如何行动、游戏怎样进行下去和角色间的关系如何应付等方面进行安排。幼儿不仅要分配角色、布置环境,而且要思考、解决问题,并以语言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想象。因此,游戏的整个培养过程,都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是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积极尝试的基础,是进一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社会积极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使幼儿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

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婴幼儿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理解周围的任何事物,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从他人角度可看问题的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当幼儿扮演别人时,由于角色的需要,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从

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可以比较自然的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与完善。

2.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途径

为了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必须首先就游戏主题、游戏内容、游戏情节以及角色分配等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就促进了现实的伙伴交往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幼儿扮演角色还必须进行角色的交往,学会表达角色的感情和愿望,理解其他角色的意愿与态度并做出反应。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这两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有理条件。

角色游戏不仅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也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角色游戏越深入,幼儿交往频率越高,交往越积极主动,就越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角色游戏还培养了幼儿的交往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必须学会妥协与让步,学会通过协商、轮流、分享、谦让和交往技巧,以使自己的愿望在游戏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达成。这样,在不断解决游戏纠纷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也能逐渐得到了发展。

3.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将来社会生活的预演,为他们适应以后的成人社会、掌握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习得合理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个舞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任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与做事的规范,如一名学生即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周围同学的同学,而要扮演好孩子和同学的角色就必须学习,因为这些角色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赋予的。对幼儿来说,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正是一种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每个幼儿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角色的行为,从中学习劳动者的优秀 品质和接物待人的态度,体验良好的思想感情,学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这对幼儿道德意识和情感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凡是幼儿能够接触到的社会领域,如家庭、菜场、银行、医和公交车等,在幼儿的游戏中都有可能得以反映。随着游戏情节的开展,幼儿便可以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拿到游戏中去演练一番,进一步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大大加深了幼儿的社会认知。

三、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的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坚持性均较差。在游戏中,幼儿自愿担当了一定的角色之后,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榜样。游戏要求幼儿时刻拿自己的行为和角色应有的行为作对比,根据角色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动,否则他便会遭到游戏伙伴的异议。再者,角色游戏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按照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动。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为了在游戏中表现角色,能自愿地服从规

则,努力克服困难,使游戏顺利地进行,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品质。

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就幼儿在角色游戏条件下和非游戏条件下的坚持性作了对比性实验:一是让幼儿在实验室的一般条件下保持站岗姿势,一是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做哨兵保持站岗姿势,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意志行为,自制力和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水平大大高于在其他活动中的表现。

四、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角色游戏即是幼儿简历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也是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在游戏中,幼儿既体验着各种情感,如快乐、恐惧、对别人的同情和成功的喜悦等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这些情感。幼儿在游戏中全神贯注于角色扮演,很少约束和限制,他们的喜悦、满足以及恐惧、忧虑都能通过游戏表露和抒发出来。这一方面能使幼儿增加控制环境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满足,增长自信心;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消极情感的出路,减少情感失调的影响因素。同时,角色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体验他人情感,帮助他人的机会,通过扮演商店、医院等游戏中的角色,幼儿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能得到增强。

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性格有重要作用。通过游戏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如过分鲁莽好动的幼儿,可以再担任“交通警察”和“售票员”这样的角色中培养抑制能力;不爱整洁的幼儿通过担任“医生”逐渐培养爱整洁的习惯,等等。大量事实证明,角色游戏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五、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伴随下,不停地操作着各种物体,这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促进了幼儿肌肉活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在游戏中,幼儿练习着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学习,学习按角色的要求去使用不同的语言,既有模仿,又有创造,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 论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充分地表现着自我。幼儿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活动,不是单纯的重现,而是将自己的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组合起来,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参考文献

10.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 篇十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1、实地考察后对课题的提出。区角是幼儿园班内环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室外和室内环境都有联系。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因为比较好奇幼儿在业余时间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学到什么,对他有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每日活动中区角占到大部分时间,老师的课上内容会定时复习,应对本周计划有相应的学习内容,但是作为老师,同样需要关注其他环境和其他角色扮演,甚至是娃娃家 对幼儿的自我意识有没有提高。每个幼儿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幼儿各年龄段有各自的发展要求。针对他的发展阶段 结合区角内容 观察幼儿是否对其内容感兴趣,有些孩子喜欢动手 搭积木,可是他不会主动阅读书籍,那么读书角是不是就对他没有帮助了。

2、中班幼儿是否对区角内容感兴趣。在幼儿应有发展的年龄阶段设计符合他生长的区角布置,观察他是否会主动参与其中 而不是固定在自己擅长的其它区域。当幼儿老师遇到问题时他应该怎样正确引导,甚至是做课程延伸。

二、国内相关课题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张海红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家长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还可以提供研究,参与及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幼儿对区角兴趣的参与程度。同样她还认为区角活动应该是具有独立性的,不仅要加强区角活动和社区的联系;同样要考虑到区角材料的多功能、安全和独立性。

贾蓉认为 如今的区角活动,是因为我们摒弃了集体教学,开展了主题活动时,主题还是由教师决定的,儿童没有参与性和自主性,属于被动状态。正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过:“促进幼儿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模式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样贾蓉认为,区角的幼儿自主活动更能深刻知识,让幼儿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对幼儿不去或者不感兴趣的区角,要求增加进入的次数。这样才能符合加德纳多元智力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张海红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教育导刊2006 10月

贾蓉 幼儿园区角活动----符合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 科教导刊 2015年1月 葛文英 看站自主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苏幼教育,2011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区角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学习内容影响-----·定性观察,访谈

区角活动内容是否限于幼儿个人兴趣-----·实验研究,定性观察

教师引导对幼儿区角的选择影响-----·比较研究,测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观察幼儿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是否深刻知识。在一定的区角下观察幼儿的语言和动作及参与完区角游戏后的影响,利用行为描述法:注视记录幼儿参与活动前后对区角内容的理解或行为有何变化,在幼儿进行活动时 不予以干预。

2、区角游戏设计是否独立,还是依附于主题活动。教师应该重视区角游戏,在布置过程中必须参照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不单单作为一个主题延伸,而是独立的。将其分为八个基本区角:积木区、角色区、益智区、表演区、科学区、美工区、阅读区和大型积木建构区。

3、区角游戏的更新取决于儿童的兴趣。起初的兴趣可能源于家庭,自己的兴趣,可是三分热度以后,无论是起初自己的选择的还是本来就不喜欢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何将游戏的一个知识点用多种方式体现也成为了我的研究内容。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区角到底为幼儿带来了什么?对其有何影响

2、中班幼儿的自主性参与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设计

观察一到两家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区角活动进展情况 采用定量研究,针对个别变量,进行比较研究 如一个幼儿参与了区角 学到了知识内容,而另一个没有参与区角 或者是没有探究出应有的知识内容。并且观察幼儿是否单一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区角内容参与游戏活动。参考文献,整理近两年区角内容发现不断优化。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 2对中班幼儿进行研究对比

3数据分析,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分析理解与深入 4形成文本

(三)技术路线 采取随机抽样,在同一园内的中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其参与区角的游戏以及学习到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对比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

1对幼儿个体兴趣访谈,了解情况

2中班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研究以及对比区角活动给他们知识建构所带来的变化。

3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活动

(五)可行性分析

上一篇:双生花曾经一起开过..作文下一篇:基因检测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