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2024-11-06

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精选11篇)

1.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一

十四 我的母亲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著名记者、散文家邹韬奋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事迹。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母亲的形象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断。于是作者便撷取了日常生活中关于母亲的四个普通的小片断,“元宵节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把母亲那种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出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咬文嚼字 1.字音 蹑手蹑脚(niè)暼(piē)人影憧憧(chōng)惺忪(xīng sōng)妹仔(zǎi)......颊(jiá)唏嘘(xī xū)娓娓动听(wěi)女红(gōng)查氏(zhā)......辗转反侧(zhǎn)万籁俱寂(lài)..2.多音字

3.形近字

歉谦嫌赚蹑谦虚 摄嫌疑慑赚钱道歉蹑足籁摄影 懒赖慑服天籁憧懒惰 惮信赖憧憧惧惮 惺腥惺忪腥臭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品评:通过对自己的心理描写来猜度母亲在我睡眼惺忪中抱我出来的原因:大概是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元宵节的乐趣,又不愿惊醒自己的孩子,爱子之殷切之细心令人感动。2.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品评: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这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一面期待着以严训使儿子成才,一面又为儿子受的皮肉挞罚泪如泉涌,感到刺心的痛苦。母亲的这种矛盾心态在作者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3.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品评:“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均被“埋没”与“葬送”,文章在对母亲的赞颂之中,表现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恶,有着强烈的思想意义。

二、重点语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我到十岁的时候”至“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剖析:本段写的是有关母亲的另一个片段:丰富的内心世界。“我”十岁那年的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亲自听我背书”,背不出来就打手心。“清算”的意思是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作出相应的处理。使用“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严格和态度的严厉。父亲一次次“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同时又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这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一面期待着以严训使儿子成才,一面又为儿子受的皮肉挞罚泪如泉涌,感到刺心的痛苦。母亲的这种矛盾心态在作者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构简析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第一部分(1—2段):这两段说明了母亲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6段):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本部分四个片段,通过幼时的“我”的观察、感受和现在的追想,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本部分又可分四层:

第一层(第3段):元宵夜的“巡阅”。

第二层(第4段):涌流的泪珠。

第三层(第5段):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四层(第6段):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段):文章的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耐人寻味。主旨探究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 审美鉴赏

母爱尽在点滴间

本文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元宵节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这四件事,虽然很普通,但作者摄取过来,于点滴中尽显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同时也表现对孩子的教育注重“以情动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此外“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一细节描写同样十分感人。“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等角度写的,颇为真挚动人,怪不得使作者感到“歉疚”和“不安”的感情油然而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2.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二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3.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三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 ) 沐浴( ) 祷告( ) 并蒂( )

菡萏( )( ) 徘徊( )( ) 荫蔽( )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祷告: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欹斜:

3. 文学常识填空

《金色花》作者是 (国名)作家、诗人 (姓名)。它是散文诗集《 》中代表作。《荷叶 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原名 ,选自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等。

【综合运用】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

母亲是 。

5.今年5月8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54%66%91%

祝福同学生日的56%86%92%

差值2%20%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6个字以内)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那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也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7.选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什么心理?为什么?

9.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0.结合全文,归纳这首散文诗的主旨。

【类文美读】

种妈妈

陈志宏

老家老了。

老得只剩下老人,拖着寂寞的影子拉扯着孙儿孙女,在寂寥的村巷里,走来走去,抑或,一老一少,在广袤的田野踯躅。

一位年轻的内地女大学生来小村支教,教孩子画颇具时尚元素的四格漫画。

孩子们没有绘画基础,除了语文数学和唱歌,他们从来不知道还有别的课程。清明节,回到老家,翻开一个应该叫我爷爷的小朋友做的四格画图作业,凌乱的线条,毫无规则和美感的色彩,让我有些迷糊。

孩子说:“爷爷,你知道我这里画的什么吗?”

我说:“不知道。你能帮我讲解一下吧?”

孩子指着画,一格一格地给我讲解。

第一格。春天来了,万物睡醒了,农民开始播种了。我也挖了一个坑,就想呀,我该播种什麽呢?

第二格。想了很久,我想我要种下一个妈妈。

第三格。夏天,我像爷爷一样,施肥浇水,希望种下的妈妈开花结果。

第四格。秋天来了,我收获了好多个妈妈。一个为我做饭,一个帮我洗衣,一个带我上学,一个陪我玩……好多好多。

那一刻,我的心咯?一下,酸楚从心底泛滥开来。一个年幼的孩子,本该在妈妈怀里撒娇,而妈妈却为了生计年头出门年尾归,长年在城市打工,把孩子丢给年老的爷爷奶奶带。

我问她:“妈妈种得出来吗?”

她说:“种得出来,过年的时候,妈妈就被我种出来了。妈妈还会给我买很多很多东西。”

我也是孩子的父亲,当看到这个老家的堂孙女,五味杂陈,空气里流淌着苦涩。普天之下,还有多少这样想种出一个妈妈来的农家孩子呢?

天下的孩子怎麽能没有父母守护,没有完整的父爱母爱包裹着呢?又有哪个父母愿意被孩子下种呢?

如果说种妈妈是一种愿望,那这一愿望,未免太酸涩了。

对于种,最喜欢听的一种是──“种春风”,诗样的浪漫抒情,玉一样清凉爽洁。

曾几何时,读三毛的诗《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感受异常清新自然,别有趣味。诗中写道: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种籽/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那是我心里一亩田/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的梦。后来,听齐豫唱,那柔情婉转的一句“种桃种李种春风”,让我的心幸福地颤栗,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春风里的种花。

岁月静流,识见渐宽,才知道可以作种下种的,就像春来繁花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世间,用心种下一个愿望、一份美好,用情去浇灌,用爱去呵护,秋后定能有丰厚的收获。心怀一份美好,种下一份的心愿,经风历雨,种子发芽,迎风拔节,葳蕤成最美的人生风景。

11.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种妈妈?

12.文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3.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说种妈妈是一种愿望,那这一愿望,未免太酸涩了”?

14.文中引用三毛的诗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种籽”,如果是你,你会用来种什么呢?为什么?

【每课一趣】

17.妈妈永远是孩子的温暖的`港湾。可是,有的妈妈却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力不可支,发出了无奈的呐喊——观察下面两幅漫画,说说它们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1) (2)

边文——名师讲坛

1.走进作者

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泰戈尔19获诺贝尔文学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 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中,可以多课外阅读泰戈尔、冰心的作品,深入领会诗文的深刻内涵,了解有关印度宗教信仰及摩罗的动人故事。《散文诗两首》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语句疑练、优美,可以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 文章主旨:

《金色花》全诗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表达了“我”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荷叶 母亲》文章通过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赞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4.谋篇立意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诗歌首先通过描绘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可爱间接表现孩子所受的母爱的沐浴。接着通过抒写孩子回报母亲的几件事,进一步展示母亲对孩子深厚的爱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把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形象。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5.难点突破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荷叶 母亲》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呢?是怎样表现这一主旨的?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主旨即赞颂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6.写作技巧

清新隽永、意蕴深刻

纵观《金色花》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正是这些平常之语,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能更好地表现作者的主旨。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借景写人,托物言志

4.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 了解林风眠生平。② 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① 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② 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③ 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比一比)① 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 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③ 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④ 教师总结。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4)尝试实践。(试一试)① 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掩饰作画步骤:

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② 学生作业。③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①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② 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4.课后扩展。

5.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词句:涉、遽、契、是、惑。“是吾剑之所从坠”。

2、理解《刻舟求剑》蕴含的道理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刻舟求剑》。【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的词句:涉、遽、契、是、惑。“是吾剑之所从坠”。【教学难点】

1、理解《刻舟求剑》蕴含的道理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知识链接】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自主学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8—19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

1、《刻舟求剑》选自,亦称,是 时期 编写的论文集。

2、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涉()坠()遽()契()矣()惑()

3、结合书下注释,自学课文的词句,将有疑问的写在下面。【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

1、熟读课文,比比哪组读得准确又流畅。▲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翻译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3)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6)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目标检测】 有目标才能成功!

1、翻译下列语句。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两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课后巩固】 学而时习之!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江()

.(2)遽契其舟()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是吾剑之所从坠().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六

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3、认识成吉思汗的杰出贡献和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的高尚的民族气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片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提出问题:“蒙古是谁实现统一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等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纲(试一试,相信你能行)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间、人物、事件)

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3、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4、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三)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优秀)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达标检测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5.被毛泽东主席誉为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6.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8.下列各项不属于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B.都开凿过运河 C.都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机构 D.都是短命王朝 9.读下图

请回答

⑴上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是谁建立的?

⑵从图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⑶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发明时期: 发明人:

历史影响:大大促进了

的传播,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约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战国: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 事业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影响:由 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者:

应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

外传: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三)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科学家 著有《梦溪笔谈》一书,还创制了“十二气历”,主持开凿通惠河。

三、思维拓展

动脑筋

1、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什么新发展? 答: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一次印刷后的雕版又无法在派上用场,很不经济。活字印刷术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板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今印刷业已告别了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导入框里的图,是我国金元时期......是否相同?

答:两者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四、巩固提高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6、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上出现于那个朝代

A、西汉 B、唐代 C、宋代 D、明朝

7、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是

A、张衡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8、一名地质学系的大学生希望查找“最早认识到石油用途”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他应该找的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9、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古腾堡等人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是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

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5)从材料一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6)那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文献洲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 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照年代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词是宋代的组要文学形式,出现于,宋代的杰出词人有、李清照、辛弃疾

三位词人的风格分别是:气势豪迈,;风格委婉,清新自然;豪放

2、元曲

元曲由 和 组成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代表作是《 》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

(1)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2)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他的话被称为“ ”

2、书法

宋元盛行随意挥洒的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米芾、蔡襄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三、知识拓展

动脑筋:1.你能从历史上找出一两件......你也找找看。

答:他们举的例子很好。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与项羽失败的教训归为一个问题就是:对人才的态度。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才是成功的关键,嫉贤妒能最终必定要失败。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之治”,显示统治者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稳定与否,决定着民心所向,决定着统治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他们注重节俭,这对于我们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想想看,在现代的诗词里......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答:有。毛泽东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像他的《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

四、巩固训练:

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 B、散文 C、词 D、小说

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

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 D米芾

5、《窦娥冤》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6、下列人物,能读到活字印刷技术印刷的《资治通鉴》一书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7、被称为是北宋成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的是 A、《富春山居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8、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A、司马光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

9、在一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的词豪迈奔放,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由此,我们可知“他”是

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1、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书作者和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他写有哪部史学巨著?

12、(窦娥唱)为善的受贫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1)上述材料摘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

(2)这部作品属于那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

7.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七

复习要点: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什么? 2.我国民族的比例和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是怎样认识的? 4.我国各民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怎样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6.举例说明国家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艰苦创业。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8.“三尊重”指的是什么?

9.我们中学生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的团结? 相关链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疆域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由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解放的中国蒙古族聚居地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目前,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2.不上锁的民族

珞巴族家家户户在房前或屋后建一个高脚粮仓,离地一人高,搭一个活动竹梯。全家的贵重物品放在里面而不上锁,但不会有丢失东西的现象,真不愧为“不上锁的民族”。

练习题答案

P80 民族:汉族.藏族.白族.羌族.壮族.侗族.畲族.回族.京族.水族.黎族.土族.满族.佤族.傣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朝鲜族.撒拉族.东乡族.阿昌族.珞巴族.塔吉克.景颇族.保安族.毛南族.塔塔尔.德昂族.独龙族.布朗族.仫佬族.土家族.赫哲族.鄂伦春.基

用心

爱心

8.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测试题 篇八

单项选择题(40分)

1、小江连续第二次上学迟到了,但这次迟到是因为上学途中帮助别人,结果他还是遭到了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小江不再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下降。由此可见()

A、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B、当老师错怪我们时,不喜欢上他的课是正常的C、我们应该凭自己对老师的喜欢程度来决定自己的学习D、当老师有错误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做法而让老师主动发现并承认自己有失误

2、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突然坍塌,该校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选择令人动容,汤老师最后的姿势被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对此事件认识不正确的是()

A、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B、汤老师的做法是大人的本能不需要大加赞颂C、汤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之无愧D、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3、在八年级一班的主题班会上,有的同学提出现在科技发达了,教师的工作完全可以用远程教育和计算机代替,对此你的看法是()

A、这种观点是对的,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取,计算机网络远比教师的指导更直观丰富

B、这种观点是对的,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借助计算机代替老师的工作C、这种观点是错的,计算机可以给我们知识,但不可以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无法塑造我们高尚的人格D、这种观点是错的,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

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形容教师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老师的工作认识不正确的是()

A、老师的奉献是无私的,老师的工作是无限延长的,所以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

B、老师的工作是清闲和优雅的,充满了闲情逸致。C、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D、人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5、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程颐为师。有一次他们去请教老师时正逢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俩便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候。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待老师醒来后,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在他们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脚印,这便是“程门立雪”故事的由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A、认真学习B、废寝忘食C、勤学苦练D、尊师重教

6、右边《撑起生命的天空》这幅漫画告诉我们()A、汶川大地震中广大教师为学生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B、教师永远比自己的学生要强大

C、幼苗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D、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

7、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论述不正确的是()A、学生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是被管理者和遵从者B、教师高高在上是权威C、师生关系的不对等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D、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8、下列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B、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C、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老师的角色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也是学生的朋友D、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权威地位和学生的遵从者的地位不容改变

9、数学课上,老师误以为张强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张强觉得很委屈,他” 应该()

A、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上课故意与老师作对 B、有意识疏远老师,避免发生此类问题

C、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D、埋怨老师处理问题有失公允

10、化解与老师的矛盾、误解,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与老师沟通需要掌握的有效方法有()① 角色互换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③礼貌待师④注意场合⑤原谅老师的错误⑥勿失分寸

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⑥

11、班主任刘老师在班会上批评了几名违反纪律的同学。下面几个被批评的同学的反应你认为正确的是()

A、林宁:刘老师对我的批评太过分了,看我以后怎样对付他B、王力:今天刘老师对我的批评虽有些过分,但我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C、刘朋:无所谓,以后该怎么着还怎么着D、张建:老师专门和我过不去

12、语文课上李老师将一个字读错了,李明为是否给老师指出错误而左右为难。你认为李明应采用的恰当方式是()

A、不顾及老师的面子直截了当的指出B、维护老师的尊严坚决不说C、在不伤害老师的情况下委婉的指出D、无所顾忌的告诉别的同学老师所犯的错误

13、对右边的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A、要真正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使爱师、敬师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情感还任重而道远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比知识的传播者更值得尊敬C、图中的的企业家比他的老师更值得我们尊敬D、新闻记者有责任在教师节时采访那些出席会议的人

14、星期天刘亚明、李馨、高颂、王星四名同学分别在街上见到了自己的班主任郭老师,他们的做法正确的是()

A、刘亚明装作没看见B、李馨一笑而过 C、高颂大方地说:“老师好”D、王星悄悄的绕道避免与老师碰面

15.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说:国学大师李诚将其视为门生,谆谆教诲,向他讲授中国的国学、治学的方法。在“停课闹革命”的日子里李克强学业不但没有荒废,相反学识与日俱增。在北大法律系学习时,李克强成为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的学生,他在课堂上畅谈民主宪政真义,让李克强等深深感受到“恰似天降甘霖”。龚祥瑞告诉李克强,宪政道路就是法治的道路,法治是走向民主的第一步。这些主张,对于刚刚经历过“文革”的李克强犹如石破天惊,也让他热血沸腾。由此可见()

A.成才的关键在于能否与老师搞好关系

B.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C.同学关系是中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

D.只有无条件的服从老师才能得到老师的青睐

16.一名学生在教师节写了一首诗献给自己的老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对这首诗解读正确的是()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②教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③教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④教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7.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师张米亚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2008年5月14日上午大家找到张米亚时,发现他半跪在地,身体前俯,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活着,而他却永远地去了!更让大家泪流不止的是,张米亚护卫着两个孩子的双臂无论如何都掰不开,张米亚去了,与他同在本校教学的妻子邓霞,以及在旁边上幼儿园的孩子,也都同时去了!人们缅怀张米亚,是因为()

①他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

②他勇敢无畏,无私奉献

③他全心全意的爱护着自己的学生

④他向世人展示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形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威海艺校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用手机,但他们的课堂秩序从来没有被手机铃声打断过。学生们说,学校通情达理,我们当然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这就是威海艺校创新管理的结果。原来,以前威海艺校禁止学生带手机、用手机,学生抵触情绪很大。后来,学校变“禁”为“放”,不仅允许学生使用手机,还在教室里增加电源插座,免费为学生手机充电。但他们同时规定,上课和集会时间学生手机一律关机,学生们都非常理解支持。据此回答18—19题。

18.学校的这一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

A.“权威—服从”B.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C.惟老师之命是从D.教师要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19.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

①要知师、爱师、敬师 ②和老师无话不谈,甚至包括同学间的小秘密 ③和老师做哥们,更显得义气 ④既要尊敬老师又要理解老师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0.小明在上学的路上,见到一位老大爷不慎摔伤,便过去将他扶起来,然后拨打了“120”。将他送到医院后才来到学校。结果迟到了30分钟,正在上课的数学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将他批评了一顿,说他骄傲了,“有了点成绩就放松自己了,这样下去是没什么出息的”。小明很郁闷,你认为他应该()

A.自认倒霉吧,以后不理会这样的老师就是了

B.当场与老师争辩,说明自己的理由

C.原谅老师的错误,课下单独找老师解释,说明情况,但要注意场合和分寸

D.就当什么也没发生

非选择题60分

21.14分 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劳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演员、科学家、教授、将军、博士和教师都纷沓而来,希望能得到这枚特级勋章;而特级勋章独一无二,只能授予功劳最显著的一个人。那么,应该授予谁呢?国王想,这些人对社会都有巨大的贡献,但是,连我自己在内,当年都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教师功劳最为显著,把这枚勋章授予他是当之无愧的。于是,国王宣布,将勋章授予他的老师。

(1)国王为什么要把勋章授予老师?

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师生关系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影响?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22.15分材料一:徐特立曾经做过毛泽东的老师。20年以后,当徐老60岁生日时,身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特地写信向他祝贺: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信中还表示:我佩服你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贵品质,愿继续学习您。

材料二: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毛主席不忘师恩,尊敬自己的老师

(2)毛主席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更快的学习,更快的进步

23.16分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2008年教师节即将来临,八年级三班将要开一次以尊师为内容的班会,现请你完成: ⑴请你为本次班会拟订主题。(2分)

老师,我们热爱您

⑵请为本次班会设计活动步骤。(7分)

步骤:播放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教师的视频资料;诗朗诵;唱一首献给老师的歌;给老师写一封信等

⑶从小学到初中,你也曾结识过很多位老师,接受过他们的无私帮助和谆谆教导。讲一件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最令你感激的事。(3分)

⑷谈谈你打算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节里为你敬爱的老师做些什么。(4分)

对老师说一句“老师,我爱您”或“老师,您辛苦了”;自己动手为老师设计一张贺卡或亲手制作一件礼物;献给老师一束花;给老师写一封感恩的信24、15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的人民教师,下面选取其中的两位,阅读他们的事迹材料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教师张米亚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材料二: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师谭千秋

5月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1)看了上述两段材料你有何感想?(7分)

1)①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②老师教给我们思考知识的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③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④他们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⑤我们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2)假如你是材料中获救的孩子,你打算怎样报答老师的恩情?(8分)

①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和老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②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报效祖国和人民,敢于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需要奉献自己的一切。③努力学习,回报师恩。④象自己的老师那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A 7.D 8.D 9.C 10.D 11.B 12.C 13.A 14.C 15.B 16.C17.C18.B19.D

20.C

21.(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22.(1)毛主席不忘师恩,尊敬自己的老师。

(2)我们要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更快的学习,更快的进步。

23.⑴老师,我们热爱您

⑵步骤:播放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教师的视频资料;诗朗诵;唱一首献给老师的歌;给老师写一封信等

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实作答。

⑷对老师说一句“老师,我爱您”或“老师,您辛苦了”;自己动手为老师设计一张贺卡或亲手制作一件礼物;献给老师一束花;给老师写一封感恩的信等。

24、(1)①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②老师教给我们思考知识的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③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④他们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⑤我们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2)①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和老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②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报效祖国和人民,敢于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需要奉献自己的一切。③努力学习,回报师恩。④象自己的老师那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

文 章

来源莲山

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篇九

闫庄小学六年级语文组:闫丽萍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闫丽萍 授课时间:

课文学习 56课时

综合性学习 14课时

口语交际 7课时

习作指导 14课时

回顾拓展 14课时

机动时间 15课时 总计 120课时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每组课文都有“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二)教材的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

(一)字词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20个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学生借助字帖临摹,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以及对书法的爱好之情。

(二)理解感悟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5、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6、在阅读中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7、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和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运用

8、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9、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班级图书角、校级阅读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四)习作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1、课内习作7次,6次小练笔,在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学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五)口语交际

12、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六)综合性实践活动

14、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能够整合运用。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能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组织讨论或展开实践活动。

15、背诵相关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在活动的基础上,会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七)情感目标

16、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自然之美,感悟人物的心灵美,感悟艺术之美,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珍爱我们的家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

三、内容安排 单元序号 单元专题 感受自然 祖国在我心中3 心灵之歌

珍爱我们的 家园 初识鲁迅

轻叩诗歌 6 的大门

读写训练重点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展开丰富的联想和1.山中访友 2.*山雨3.草虫的村落 想象,运用多种修4*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习作一 辞表达方法进行表达。

回顾·拓展一 体会理解关键词句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

表情达意的作用,8*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14 并学习表达运用。

回顾·拓展二 9.穷人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

学习并运用刻画人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口语交物的方法,表达真际·习作三 15 情实感。

回顾·拓展三

13.只有一个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6* 青山不老 把握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理清思路体会含义17少年闰土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刻的句子,学习19*一面20 *有的人 口语交际·

习作描写人物的基本方五 13

法。回顾·拓展五 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

描绘的意境,体会

一、诗海拾贝

二、与诗同行

诗歌的情感。人与动物

21.老人与海鸥2.跑进家来的松鼠2

3把握主要内容,学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习表达真情实感的14

口语交际.写作七

方法。

回顾.拓展七

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 8 艺术的魅力

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口语交际.写作八

回顾.拓展八

四、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发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图书、报刊,通过演讲会、辩论会、家庭电视、网络媒体等进行语文学习。2.依据教材,挖掘相关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内涵、地方文化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感受自然”这一单元,可号召家长带领孩子参加郊游、爬山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再如“祖国之歌”单元,可以让学生搜集爱国人物和爱国故事,展开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实施 1.围绕专题,突出重点

教材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课程实施中,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目标,训练重点,各个环节的实施紧密联系单元重点。对人文专题落实,单元教学前有布置,中间有实践,后面有总结和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知识及时总结、复习、应用,为后面的学习适时做好铺垫。2.大胆放手,凸现自主学习,尊重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按照预习步骤进行课前自学,课堂上根据提示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并能抓住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等感悟阅读收获,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4、广泛阅读,迁移写法,提高表达能力。

在课内外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善于挖掘文本材料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内容情节、补写未尽的语意,或者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依托模式研究,提高习作指导的实效。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模式研究与单元习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框架、课例尝试,专题研讨,探索经验,以打造高效作文指导课为目标,进行习作指导。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重点

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度和互助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丰富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对于具有实践性的学习,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运用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开展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2、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其实,也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才更全面、更真实、更能凸显学生个性,并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重视纸笔测试的有效评价。在教学中,采用随堂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以百分制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力能力、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能力等,更要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项实施: 1.识字写字

①书法展示,对每周一次的书法课作业及每月一次书法竞赛,采用等级评价学生书写的规范、整齐。

②随堂练习,进行展示行评价学生对字形的识记与结构的掌握,通过辨析、运用来评价学生对字义的把握情况。

③在单元教学结束后,结合词语盘点中的内容,以看拼音写词语、听写、补充词语等形式以百分制评价学生对每单元词语的掌握情况;在期中、期末纸笔测试中,以占总分的5%的比例,设立书法展示版块,从书面的正确、规范和整洁等不同层面来考查。同时,对学生将学生的额书写与家庭作业评价结合。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才更全面、更真实,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阅读积累

①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②默读。每阅读,老师材料的篇幅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默读,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对学生的默读速度、效果给予不同等级的评价。③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好词佳句积累、阅读感悟等方面。评价以阅读笔记为载体,采用读书报告会、阅读交流、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考查,根据活动中的学生的表现评选班级“读书之星”。

④古诗文诵读。从学生积累的数量,背诵的熟练程度,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方面,采用“诗歌朗诵会”、“诗歌背诵会”、“诗集展评”等形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写作

对优秀习作进行展示阅读或者评选习作之星给以鼓励。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分类展示等形式。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0.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十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11.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四课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仔细、黎明、满载而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锻炼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难点:

锻炼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面展示,感受快乐之美

1、多媒体展示槐花开放的画面。(配乐)

导语:又是一个美丽的八月,山上的槐树又打满了花苞,轻风拂过,那满树的花苞啊犹如点点繁星„„轻轻地闭上双眼,用心地、仔细地闻,你定会嗅到那淡淡的清香。高大的槐树、诱人的清香令人向往,然而最动人的还是槐乡孩子们火热的劳动场面!看,他们采摘槐米时多么快乐呀!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槐乡的孩子们去感受那份快乐吧!(板书课文题目:槐乡的孩子)

2、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学导航,体验独立阅读

1、了解略读课文在学法上的特点。

师: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而略读课文一定要靠自己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大胆质疑,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课件出示自学导航的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4(3)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简单地在句子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收获,初步感知课文

1、初步阅读课文后,你能在关键语句的提示下,尝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__________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虽然__________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

2、读完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快乐、懂事、勤劳)

四、再读课文,感悟劳动快乐

过渡:槐乡的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呀!他们在劳动时心中充满了快乐,你从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呢?

1、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体现槐乡孩子们快乐的句子。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语段。(1)品析勤劳懂事之乐。

①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辅助介绍槐米的样子及其作用。)

②画出描写槐米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结合相关词语体会槐米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米粒般、淡淡的、轻轻地随风飘动”感受槐米的美及作者对槐米的喜爱之情。)

过渡:小小的槐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它虽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作者在描写槐米的句子中融入了对槐米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将这种喜爱之情传达。

③指导朗读描写槐米的句子。

④槐米的药用价值及做染料的作用为槐乡的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过渡:是呀,他们用槐米来换自己的学费,这种勤劳懂事也是一种快乐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体会。(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槐乡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学费的那种快乐。)

⑤教师小结:槐乡的孩子们真是勤劳懂事呀,在劳动中他们体会到了其中的 2 / 4 快乐,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感悟吃苦耐劳之乐。

重点体会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①仔细地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耷拉、吐出舌头、不停地叫着”。)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槐乡的孩子们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中劳动,会有哪些感受?

(预设:由于天气炎热,学生会感受到槐乡的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的辛苦,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槐乡的孩子们在吃苦耐劳中获得的快乐。)

③天气如此炎热,劳动如此辛苦,你又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孩子们依然是那么快乐?(引导学生关注“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④教师小结:槐乡的孩子们是多么了不起呀,他们以苦为乐,热爱劳动。(3)分工合作之乐。

过渡:槐乡的孩子们劳动的场面又是怎么样的呢?找一找描写孩子们劳动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生动的场面描写:“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①从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上下飞舞”“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②理解“觅食”。

③这是多么愉快、活泼的劳动场面呀,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吧!(男女同学合作朗读。)

(4)引发想象,体会对劳动的热爱。

①引导学生齐读“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②多么甜蜜的微笑呀,你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吗?(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带来的快乐。)

③围绕“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引导学

/ 4 生发挥想象,孩子们明天火热的劳动场面又会是怎样的呢?

五、揭示主题,升华劳动快乐

1、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满足,收获了快乐,所以——(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们,那么你有哪些感受呢?(预设:引导学生总结出劳动是快乐的,我们要热爱劳动。)

3、教师小结:是呀,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最光荣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槐乡的孩子》和阅读训练-《槐乡的孩子》”,一起来闯关吧!

上一篇:中国家庭教育下一篇: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