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研活动

2024-11-11

主题式教研活动(9篇)

1.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一

作文主题式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2010年9月1日

作文主题式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一、主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

二、主题的由来

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批判。创新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要义,就我校教学现状看,尽管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并就教育教学工作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我校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仍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困区,学生作文乏善可陈陷入“不会写”“ 不爱写”的尴尬境地,而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意义重大,学生作文的水平充分体现着学生学习素养,人文素养及文学才华,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另外,我们就校本教研工作的宗旨,解决学校、教师、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及最能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特确立本主题。

三、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工作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意识,改革校本教研的内容与方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促进教师专业和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教育品牌上来。通过作文主题式教研,建设一支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师队伍,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主题中来,自学、自写、自评,从而达到“我笔写我心”。

2、循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有他内在的规律可循的,从低段的字词积累、句段练习到中段的片段、短文习作和高段的篇章综合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

注重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4、差异性原则

尊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达标不封顶。

5、开放性原则

开放作文的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写作时空,不拘一格,全面开展作文教学。

6、生活性原则

注重作文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生活积累,将作文直接应用于生活,彰显作文的实际意义。

五、教研目标

通过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及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带动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教研重点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情感,热爱美好生活,极早养成自学习惯,提笔成文。

七、校本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学校每月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作汇总、评估。

2、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重要前提。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新理论;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全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4、教学案例研究制度。一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善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选取有典型的教学个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讨论,引发教学理念的有效碰撞,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5、专业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一是要创建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广开交流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

6、学习汇报制度。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专题发言,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

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

八、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对话、说课、听课、评课、录像课观摩等多种教研形式,并通过教学观摩、名师教学示范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 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节课要写教后反思,每学期上交 1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2.同伴互助。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

(1)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教研组长必须做好记录。学校要围绕教学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主题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不少于2节,听评课不少于10节。

(3)帮助。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举行大型辅导、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对新教师指导、帮扶。

3、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教学刊物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学校主题式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 长:徐平友 副组长:迟立军

组 员:王连艳 王永新 高 飞 秦 宵 李 玲

十、实施步骤:

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形成,非朝夕之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校四年内实现我们的校本教研目标,并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学习探索阶段:学习理论知识和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在教学中探索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1、个人探索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班级教学实际,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2、集体探索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结合个人探索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初步拟定作文教学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学校的总体教研安排和试验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2年7月)实践研究阶段。

结合探索阶段取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策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年段教学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逐步摸索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促进我校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形成模式阶段。

在实践阶段取得的教研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已取得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各学段的作文教学模式,确定我校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各学段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反复论证、完善,最终形成我校的作文教学体系和特色。

现将探索阶段即2010——2011学上学期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一)理论学习(9月初——10月下旬)

1、业务学习。

9月15日 《语文课程标准》 主讲人:王永新 9月29日《小学作文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讲人:王连艳

10月13日《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主讲人:迟立军 10月27日《解读<课标>作文教学要求及各年段教学实施建议》主讲人:王永新

2、个人自学。通过网络、教育报刊开展自主学习。(二)个人实践探索(10月下旬——12月初)。

1、凤城东方红小学观摩学习作文教学。

2、交流“东方红”学习感悟。

3、教师制定各自作文教学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作文教学和活动。

4、教务处深入班级和课堂检查作文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具体检查如下几个方面:

1、读书活动开展,如:图书角、读书笔记;

2、日记;

3、作文课堂教学;

4、日常习作。

5、观看名师导航《小学作文如何教》示范课教学光盘。

(三)集体探索阶段。(12月份)

1、个人展示课: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一节作文教学经验交流课在年组内研讨。

2、观摩课研讨。各年段推荐优秀作文课,校内研讨观摩。

3、学生优秀作文展评。

4、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

通过交流,总结我校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先进作文教学经验,并探讨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各年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十一、保证措施: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主题式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切实抓好主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配备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保障时间,保障经费,保证主题研究的一切必要条件

2、建立跟踪指导记录,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交流与研讨,把教学和主题研究结合起来。

3、教务处要按阶段目标和主课题研究步骤进行指导与评价工作,抓好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组织工作,做好本主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音像资料室,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条件。

5、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和“年级组”,并给予表扬奖励。

6、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专业培训。

7、与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十二、最终成果形式

1、教师实验反思集。

2、学生优秀作文集。

3、教师优秀论文集。

4、优秀课光盘。

5、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2.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二

一、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 学校的校本教研受传统思想束缚, 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思想, 研究的主题不明, 教师在迷茫中摸索着前进, 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二是学校的教研氛围不浓, 好多教师把教研当作一种任务, 为教研而教研, 是流于形式上的教研, 是一种浅层次的教研。如, 在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 听到最多的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 形式上是以“一对一”的静态交流为主, 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等。教研效果也可想而知, 最要不得的是, 学校与教师都将教研的重心停留在教的层面上, 对研的开展缺乏实质的工作, 教与研的脱节非常严重。

三是在教研活动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认真对待, 可停留在单兵作战上, 没有团队协作的氛围。有的教师只顾自己的发展, 只耕耘自家的三亩地, 只强调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知清扫自家雪, 认为知识是私有的, 经验是自己的, 好的教学信息不交流, 好的教学经验不传授, 有了问题相互指责, 有了成绩相互争夺。教育教学各自为阵, 这些问题是与课改的理念格格不入的, 是我们亟待摈弃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从2010年起, 提出了为期三年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活动方案》, 方案的提出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 足见教师对自身成长其实是很渴望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状态, 无所适从而已。打造校级骨干教师队伍, 必须给教师搭建好一个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于是, 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活动方案。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提出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认识: (1) 我校现有教师69人, 其中市、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7人, 校内骨干教师人数相对缺乏, 但如果能发挥好已有名师的引领作用, 效果肯定会不一般的, 因为这些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对教师的身心示范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 (2) 学校教师69人中近50人在35周岁以下, 年轻教师占了大部分, 这些教师的冲劲与激情尚未全部锐化, 还处于可打造阶段, 他们经过多年工作积淀, 已有一定教学经验, 如果能给以恰当的引领, 必定会脱颖而出。 (3) 可以从两个角度同时入手, 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一是开展主题式教研, 有研的主题, 能按主题方案开展教研活动, 使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明确;二是构建教研团队, 营造团队教研的氛围。在团队中开展活动, 用团队的思想, 集团队的智慧开展活动, 使我们的教研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 我们提出以构建教师教研团队为途径, 按照学校制定的主题式研讨活动, 开展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攀升业务新高峰,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的作用, 使之成为学校深化课改实践的领跑人, 逐步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主力军。

二、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行动策略

1. 组建学科教研团队, 营造合作的团队氛围。

根据实际情况, 学校组建了12个学科教研团队。分别是一至六年级六个语思学科团队, 三个数学学科团队, 一个英语学科团队, 一个体育学科团队, 一个艺术科技学科团队。聘请了12位工作敬业、业务素质突出, 并有一定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团队组长。通过积分的形式开展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建设。

2. 确立团队主题研修流程。

(1) 发现问题, 确立主题。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提炼研究的主题, 确立研究课题。 (2) 专题学习, 提高认识。专题理论学习具体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业务学习, 学习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二是实践中学, 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 并寻找其根源。三是教后学, 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 (3) 集体备课, 共同讨论。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讨论, 围绕主题,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4) 课堂实践, 印证预设。每学期进行的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 是教研主题实施的有效保证。 (5) 共同探索, 反思教学。通过反思逐渐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思在课后”就是教师在教学后必须有反思, 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开展自我分析, 以便打造亮点、剖析暗点, 总结经验, 提炼理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些环节中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主题的确定必须体现“源于实际需求,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是整项活动的纽带。而课堂实践是整项活动的灵魂, 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3. 确立团队活动主题。

根据学校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的精神及学校围绕校本教研所制定的文化战略, 学校制定了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主题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方案。提出了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 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 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团队主题研修活动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的研修方案, 各教研团队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子课题, 每学期有研究的重点及落实计划的部署。

4. 做好团队主题教研及课堂实践活动。

根据学校制定“关注课堂有效性”校师现场书面评课———上课教师说课反思———主评教师评课———随机抽签评课———自由互动评课———教科室点评。其中主评教师评课由上课的教研团队事先确定1位教师为主评教师。随机抽签评课教师。由教科室当场抽5位教师进行现场评课, 评课时每位教师发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不少于3分钟。

5. 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推动教研团队和谐发展。

为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学校建立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活动方案。按照期初落实活动主题、中期强化过程管理、期末总结考核评比工作思路, 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入手, 采用积分的形式予以综合评价, 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积分主要涉及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开展及活动的参与情况等五个积分指标, 期末, 教科室提供五个指标的活动数据, 各团队对照五个指标自评积分。结果的积分强调的是在团队的合力作用下所取得校级、区级及以上等方面的成绩, 主要涉及内容为课堂展示、教改项目、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情况, 教科室在期初公布结果的积分项目, 便于各团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期末, 根据过程本研修活动主题及《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课教研流程规范方案》, 由教科室统筹, 期初落实具体研讨内容、参与人员及活动时间。主题式团队教研课堂实践活动采用组内备课、代表上课、全员评课的模式进行操作。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 由教研团队负责举行团队主题教研活动, 具体流程是一周前先组内集体备课, 交流备课意见, 施教者组内施教, 组内反思性评课, 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 一周后校本研讨, 活动由教科室负责, 上课的教研组组长主持, 大致流程安排如下:围绕主题施教———教与结果两方面的活动情况, 评出一、二、三等奖团队及优秀教研团队组长, 公示结果, 在全镇教师会上表彰的同时给予各团队一定物质奖励。

三、打造主题式团队教研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个聪明人可以创造奇迹, 另一个聪明人也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两个聪明人联手合作, 他们创造的就不仅仅是奇迹, 而是一切。校本教研需要的就是这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合作可以使教师在互补中成熟, 在互动中成长。

1. 团队的合作氛围、研讨氛围浓了。

作为在校本研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 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聚合团队力量, 使集体备课、议课、评课过程更富有成效, 极大地检验和提升了教研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达到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一年级语思组李孝青老师, 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正是这样的热情带动了整个团队, 使得整个教研团队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把教研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的概念, 无形地渗透到团队中每一个教师身上, 使得他们凡事以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为第一考虑。

2. 实现了“三个转变”。

以教师听为主的教研模式向教师参与的互动式的教研方式转变;教研内容单一向教研内容多元化、专题化转变;教研模式的开放, 带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不断提高。

3. 成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逐渐成为学校学科的领头人, 如, 我校语文学科中的顾敏, 数学学科中的高伟芳等, 体育学科中的冯建江老师不但校内名声赫赫, 就算在区内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在这些学科领头人的带领下, 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也逐渐成长起来, 在学校的各个教学岗位担当起重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推进的框架基本形成。

3.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三

【关键词】教研活动     主题式研修     策略     农村小学

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所薄弱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才对教研组建设加以重视,传统的教研文化氛围不浓,专业引领队伍缺失,教师合作研究意识淡薄,导致教研组活动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展示、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低效现象。

一位专家指出教研组活动有效性指标是: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根据这几项指标,同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据本校实际和实践反思,本文阐述了主题式系统研修的教研组活动策略。

主题式研修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教研组研修活动。一般按照“实践反思,确定主题—细化主题,形成系列—规划主题,策划活动—实践研讨,总结提升”的研修流程。下面主要就主题的提炼与分解、主题的互动与拓展、主题的延续与突破几方面阐述本校教研组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的征集与提炼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校本教研的策划,要变校方“强迫参与”为尊重教师的“因需教研”,因此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建立在教师需求的调查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在每个学期期末,教导处发放《研究需求调查表》,了解教师的困惑,征集教研活动主题。

教导处与教研组组长筛选教师的研究需求,提炼近期研修的主题。例如,教师普遍提出口语交际课难上,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话题难以切合实际,学生参与面不广”,进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跟情境创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积极评价密切相关,于是提炼出“如何设计链接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口语交际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的研究”等系列研修活动主题。对于教学疑难问题,语文组开展“略读课文简中求效” “习作讲评课如何设计”“单元导读课、总结课实践研修”等研修主题;数学组开展“概念的有效教学”“空间几何图形的有效教学”“自主梳理,有效提升——数学复习课板块教研”等主题研修。

主题的提炼源于教师的教学困惑,同时要与上级部门的研修主题相吻合,追求有效教学,倡导生本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满足了教师的研修需求。

二、主题的分解与梳理

确定好一个研修主题后,需要将研修主题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一方面要系统策划,另一方面要精细策划每一次研修活动。

(一)分解主题,系统策划

案例1:“关注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学期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

第2周 计划研讨

第4周 问卷访谈,分析原因

第5~6周 自学理论,观点交流

第7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

第8周 “常态课如何关注后进生”课堂实践经验交流会(成熟型教师)

第13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二

第14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行为跟进)

第16周 “关注学困生”成功案例分享

第17周 “关注学困生”复习策略交流会

本次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将书本的专业引领、校际同伴互助与个人的深刻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改变了原有的只靠课外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学业问题,使教师认识到课堂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习成功的舞台。

(二)罗列问题,提供菜单

为了细化主题,具有可操作性,还需将主题分解成若干研究点,以研修菜单形式罗列出来。例如,一次主题为“有效的习作课堂评价”研修活动,围绕课例《熟悉的小伙伴习作讲评》,评课就围绕以下主题式研修菜单进行。

1. 结合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2. 结合课例与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学生互评的有效操作策略。3. 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如何开展即时评价。4. 谈谈你在习作教学中成功的评价经验。

这样的主题研修操作性强,容易形成观点交锋。实践证明,以主题式研修菜单代替笼统式评课,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互动研讨。

(三)梳理问题,分点评课

主题式研修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要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例如,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促进有效教学”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点分化为教师导语、评价语、提问语,由教研组的三组教师分别记录、汇总并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以下的研修案例中听课的教师分四个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间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2:让每朵花儿都灿然开放

活动主题: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状态。

活动背景:课堂存在中间生、后进生被冷落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的现象。

活动准备:1. 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2. 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技术。

活动感言:这样的评课活动有利于促进执教教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关注,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评课的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题的互动与拓展

主题式研修活动打开了教师封闭的“心窗”,遇到课程实施的难点、争议点,教师们的互动就更精彩了。例如,《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初识鲁迅》,教师的评课不仅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点评,也关注平时预习习惯、资料收集方法等提升点以及单元导读课的设计展开全方位的研讨。

案例3: 《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

主持人:导读课可以从导趣、导学、导读、导行几方面评价。

潘老师:学生交流资料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时专题指导。

主持人:潘老师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示单”;课中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大家谈谈怎样设计预习提示单。

林老师:潘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示单”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鲁迅的品质”,这个提示单是否还可以增加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分类摘记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的句子。

主持人: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预习提示单”应贯穿整组课文的学习,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摘记,不断补充。

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的某凸显问题,需要对某一主题进行全方位地持续研究,把若干个系列性、连续性、相关性的延续性研究活动进行主题式研修,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例如,五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协作组围绕“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开展一年的系列研修。

案例4:“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语文协作组学年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以及内容 参加人员

2009.3 主题讨论、理论学习 协作组成员代表

2009.4 第一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第二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2009.10 深入学习理论、网络集体备课 协作组成员

2009.10 第三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2009.11 教研组集体磨课 本校教研那组成员

2009.12 第四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街道全体教师

2010.1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以上学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以课堂研讨为主轴,链接个人反思、教研组磨课、案例撰写与网络集体备课,形式丰富,主题不断深化,研修团队不断扩大,还引进专业引领,提升了研修质量。

农村小学校骨干教师缺乏,教研组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陷入“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境地。 因此,它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应该搭建多元、开放的研修平台。

(一)校内课堂展示,面的突破

校本研修要取得实效,首先要打开封闭的大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定期举行课堂开放活动。我校主要有四个开放平台:教坛新秀、名师教学开放、教师课堂开放周、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课堂展示。特别每学年学校举行课堂开放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展现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搭建教师交流、展示、研究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领略“别家田”的风光,打破年龄与学科的“围墙”,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能力,展示了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例如,本学期我校围绕“关注学习状态,促进有效教学”开展了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教师对关注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校际间联合研讨,质的突破

农村小学的培训资源比较缺乏,要打破校际间的“藩篱”,提倡城乡强弱结对或“校际联姻”,积极引进外校资源,新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建立“青蓝工程”,校际间组成学科协作组。例如,我校曾与其他四所农村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联盟,开展规模较大的联谊活动,2009年又成立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进行主题研讨活动。

案例5: “学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学科协作组课堂研讨

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活动形式:主题确立研讨、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组没磨课、课堂展示、专家点评。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经历了“协作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全体成员网络集体备课—首轮课堂研讨—专家引领后行为改进—教研组磨课—第二轮课堂展示”等环节,不断扩大研讨的教师范围,引进不同层次的专家,使主题研讨由浅到深、由实践到理论,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网络研修,空间的突破

网络研修是利用网络对话交流功能进行的跨地域的主题研修,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信息共享、即时沟通、均衡发展、相互激励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对缺乏校内专家的引领、已建立校园网的农村小学,要竭力发挥网络的功能。例如,我校在2007年利用校园网引领教师进行主题式理论学习,利用博客发表教育随笔,促进资源分享和交流;2009年,我校与其余四所学校成立学科协作组,进行专题网络研讨;2010年2月,尝试在低段语文组进行网络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以下是各教师围绕主题“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对二上口语交际课《骑驴》的网上课后点评。

好去处: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如何将每一环节创设的情境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还值得探讨。

倾云:邵老师在本堂课中创设了多个情景,第一个情景创设是在导入时穿插了《骑驴》这个故事的动画及配音,这个环节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情景创设是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的看法开展辩论,在辩论赛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个情景创设是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女儿长大了该学钢琴?舞蹈?书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这些情景的创设对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等待花开: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邵老师和周老师的两堂课都为学生的有效交际创设了多个情景,但两位老师在课的导入环节的动画情景的创设显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其他环节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改进的。

总之,围绕主题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有针对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改进教学行为,还促使教研组从事务型走向学习型,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真正引领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4-111.

[3]龚宝成,朱明山,殷世东.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6(04).

4.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四

【摘 要】“主题活动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欲望,在主题活动各项任务达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于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发布等技能的形成,完成学科教学目标,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任务的设计、落实和评价等方面有效落实“主题活动式”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和达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主题活动式教学 任务设计 教学策略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主题教学策略来改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被广泛使用。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过分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对学习任务的落实与巩固;任务设计统一化,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被动局面。那么如何才能优化学习任务的设计,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设计,力求高效

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为了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任务设计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在设计和安排学习任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光要为教学主题服务,更要围绕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上册《复制与变换》一课时,以“拼图游戏”为教学主题,以一个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拼图游戏贯穿整堂课。其中理解“复制”“粘贴”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

通过将一颗爱心变出四颗相同形状的爱心这一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复制”“粘贴”,并用复制、粘贴操作来完成,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趣味性原则

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力不够坚强,这是小学生学习的生理特点,也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所以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注意任务的趣味性,以趣味来抵消这个负面影响。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图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会画图中的“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邀请穿着紫色晚礼服的水母小姐参加海底动物联欢会,让学生利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将水母小姐填充成紫色,并利用“选择”工具将它邀请到联欢会现场。此任务的设计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做,另一方面也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可操作性、趣味性的任务,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发现原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可以这么有趣!

(三)生活性原则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年龄所关注的事情不同。如果计算机的学习能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和机械的操作转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他们当然会更加专注。笔者在执教《精彩图片剪辑》一课时,将课本上的教学主题进行了更改,以现在比较流行和学生比较喜欢的“露营”活动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1.制作个人头像;2.选择露营场地;3.搭建帐篷并在帐篷上贴上个人头像。制作个人头像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ACDSee软件对照片进行旋转、裁剪和一些简单的美化,有效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露营这项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层次性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要“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有效参与度,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为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分层设计。笔者在执教《复制与变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画图程序的“复制”与“粘贴”,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性的任务(如表1)。

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各有收获。表1就是笔者在 “主题活动式”教学模式下对任务设计层次性教学的一次尝试。

二、关注方式,优化任务

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关注任务的精心设计,同时也要考虑任务的呈现方式。

(一)关注时间,突出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般要求一节课给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时间保证在20至25分钟,因此教师必须合理掌握好每一环节的时间,尽量做到精讲,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操作的时间。

笔者有过一次失败的教学经历:在试教《图文并茂话动画片》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尝试在动画片文章中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先让学生自习课本自主尝试完成任务,可是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弱,不知该从何处着手,为了能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没等学生充分探索完成,笔者就直接以自己的直观演示来代替学生的探索,结果到后面的环节学生也懒得动脑筋,出现了“反正老师会演示怎么操作”这种消极等待的心理。

一个是教学环节的完整,一个是任务的充分尝试探索,当教师面临抉择时,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放弃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还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答案不言而喻。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

(二)关注方法,突出自主

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教学《丰富幻灯片内容》一课时,要求学生插入新幻灯片,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果然学生通过尝试,发现了多种插入新幻灯片的方法:1.在普通视图窗口右击“新幻灯片”;2.在普通视图窗口直接按“回车键”;3.在“插入”菜单选择“新幻灯片”;4.在“格式工具栏”上选择“新幻灯片”按钮。这些方法多方便呀!

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及时评价,适时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主题活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评价,适时反馈,才能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共性与个性问题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其中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处理呢?由于个性问题,出现的只是个例,如果全班一起讨论,会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降低评价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应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筛选,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共同讨论。

(二)评价方法多样性

在评价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使评价收到最佳效果。常见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将作业成品上传到学习的平台,全班一同评价。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用心去设计适合学生的、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任务,有效落实每一个任务,并且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任务完成的情况、产生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一定会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5.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五

干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全体教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干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在焦裕禄精神的教育、激励和推动下,全体教师政治坚定,风清气正,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扎实,心系学生为学生谋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

1、学习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使全体教师树立起服务学生、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良好新风,遏制不安心本职工作、心态浮躁、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敷衍漂浮、吃喝玩乐、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更加密切党与人民学生的血肉联系;引导全体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全面提高全体教师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提高服务学生、凝聚人心的能力。

2、学习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学生的公仆精神,自觉摆正与人民学生的关系,不断增进与学生的真挚感情,时刻将学生冷暖挂在心上。

4、学习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推动发展、服务学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活动内容

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要求全体全体教师都必须参加,通过配合形势学、结合实际学、联系任务学,瞄准目标学,引导全体教师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自觉地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焦裕禄式的全体教师、争创焦裕禄式的工作业绩。

1、重温焦裕禄事迹。组织全体教师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在兰考470多天里做了什么、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什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什么,使焦裕禄事迹深入人心、鼓舞人心。

2、学习焦裕禄品质。全体教师要经常用焦裕禄事迹对照自己、反省自己、激励自己,从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学习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切实把焦裕禄同志的优秀品质铭记在自己头脑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纠正和摒弃那种认为焦裕禄精神已经过时的错误思想。自觉地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全体教师中大兴服务学生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敬业奉献之风。

四、主要原则

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全体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主动征求别人意见,诚恳接受全体教师的批评。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激发干劲、弘扬正气,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3、坚持走群众路线。全体全体教师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积极主动地广泛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学生的评议、监督。要把作风是否得到转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全体教师带头。全体教师要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把加强党性修养贯穿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具体岗位上。全体教师要带头讲党性修养、重品行锻炼、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

五、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提高阶段(4月20日至5月30日)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组织集中学习。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干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学习以个人自学为主,与支部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等形式相结合。各党组织每个星期要保证一天的集中学习时间,制定好培训学习计划。

2、丰富学习教育形式。扎实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看一部电影,即《焦裕禄》;

(2)读一篇文章,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开展一次焦裕禄精神集中宣讲,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学习焦裕禄精神”专题报告;

(4)开展一次焦裕禄精神大讨论活动或专题辩论活动。

3、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每一位全体教师都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学习感受,对照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开辟学习园地,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使全体教师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自觉地弘扬焦裕禄精神。

6.主题式汉语教学有感 篇六

王娜

经过层层选拔与漫长的等待,2017年6月份我接到了国家汉办的正式通知:美国纽约州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Geneva学区任教小学汉语语言与文化,任期两年。接下来是紧张的培训与各种繁杂的出国手续,虽然申请签证一波三折,但总算有惊无险,2017年美国东部时间8月底经过近2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过后,我抵达了纽约州罗彻斯特机场,早饭过后同一学区的朱梦薇老师开车接我直奔学校,参加全体教师会议介绍自己与大家交流认识。会后在袁媛老师的带领下我一一见了学校校长及即将合作的18位CT,处在初到的兴奋与倒时差的混沌中,我的大脑几乎一片空白,记忆指数降至极点,又加上一个个晦涩拗口的名字,所以我发现自己转了一圈儿一个人名没能记得住。好在后来有一个星期的交流学习时间,我在本子上随时记下一个个老师的名字,才不至于在见面打招呼时尴尬。

Geneva位于纽约州上区,是一个古老而又幽静的小城市,拥有三座大学:著名的常青藤大学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及农业研究所、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s私立大学,还有一所当地的社区大学。这里居民以白人为主,也有一部分波多黎各人和黑人。Geneva学区有四个校区,小学(幼儿园-5年级)两个,初中(6-8年级)、高中(9-12年级)各一个。我被分到了北街小学任3-5年级18个教学班级的汉语语言与文化课,每个班接近20个学生,全校总共500多个学生,跟我学汉语的有320多个。

Geneva学区开设西班牙语和汉语两门外语,在幼儿园-2年级和部分3年级班级开设了汉语沉浸式教学班,每天都有汉语课。我带的是3-5年级汉语语言与文化课,属于走班课---我每周到18个不同班级上课,我上课时CA和TA都会在班里,学生不配合时他们会出面帮助。每周每个班一节汉语课(30分钟),没有教材,内容老师自己安排,真的是挑战蛮大的。课堂设计既要有趣又不能幼稚,学过的内容他们又不复习,所以这周问他们上周学习的内容没人能答上来是常事,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设计不同的活动复习学过的内容。

在过去十多个周的教学中,我尝试以话题为线索把分散的语言与文化教学串联起来,在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通过不同的活动层层递进巩固,实现语言知识的螺旋式呈现以旧带新、以新温故。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所设计的教学话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主题一:问候

在刚开始的三周中我以自我介绍为起点引出打招呼、问好、询问姓名、道谢、再见等语言知识,同时学习了汉语儿歌“你好”,然后通过游戏活动、对话表演等方式完成了“问候”这一主题。通过反复的演练,大部分孩子学会使用这些简单的汉语对话,并且能熟练演唱“你好”歌,11月份孔院舞蹈团来学区汇演的时候,北街小学的孩子还现场即兴演唱了“你好”歌呢。

主题二:我的家

上课时间从中秋节前一周开始,先通过图片学习家庭成员的汉语称呼,先用汉语拼音及图片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及意思,然后让学生带来一张家庭合影或者自己画一张全家福下节课使用。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因家庭关系复杂而尴尬,我事先提醒他们: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画全家福,比如你想有个哥哥,但实际上你没有,没关系,在图片上画出你想象中他的样子。第二节课的那一周正赶上国内的中秋节,这样我就利用“Hello China”素材带领学生了解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还有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以及庆祝方式:那是合家团聚的节日,是一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日子,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使用“这是我的爸爸”这样的句型。当然让他们记住那些发音很难,老师要适时提醒帮助,以鼓励为原则。接下来的一节课我设计了手工制作小小书“我的家”:用一张A4纸巧妙折叠成一本可以打开小书,封面上写上“我的家”,里面的每一页上指导学生写上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宠物,然后放手让孩子们设计图案装饰自己的作品,他们可高兴做这些活动了,设计得很认真,做得也很美,我忍不住拍下了好多照片。第四节课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小书,同时印了BETTER CHINESE 的阅读小册子:我的家,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比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的家,同时使用主题一的内容:你好,我叫---.完成后说:谢谢,再见。好多孩子完成后都很自豪,问:老师,我可以把这个带回家给家人看吗?我说:当然可以,给他们看也要告诉他们汉语的称呼啊。

这样我用四节课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我的家”这一主题学习,同时穿插进了中秋节的文化学习,同一主题的不同活动也避免了单调的复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

下面是我在进行这一主题过程中的感悟:

本周上课主题我设定的是中秋节简介和学习介绍自己的家庭,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节日~中秋节的传说与庆祝活动,另一方面结合上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练习使用家庭成员的词汇,同时中秋节是家庭团聚节日主题。今天上了四节课,学生表现让我很满意,这些是今天下午在Mrs.Case班级里我拍下来的学生的画作,虽然稚气十足,却透着满满地认真劲。第八张是一个可爱的小黑孩儿画的,等他一个一个认真地介绍完后我说:你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呀,一共9口人呢!他认真地对我说:事实上我有14个兄弟姐妹,我只画上一半好吧,真的是有点被shock到了。

在看完后裔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一个学生举手问我,老师,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传说故事呢?我说,那是因为中国有很长很长历史,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再加上人们的想象,很多有趣的传说就出来了呢。他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我想听更多……

越来越觉得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上中文课堂,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更多。当然这个做起来不容易,好多材料都得去搜集整理。没有退路,只有加油啦!

主题三:数字

这一主题看似简单,但可以串起很多话题。我暂时已完成的有以下内容:学唱从1-10的数字歌,掌握发音,认读:一、二、三、---十等数字。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拍苍蝇、哪个不见了等,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熟练之后,学习11-99的表达方法,掌握1-10后,4、5年级的学生很容易掌握后面的数字,但也需要活动练习巩固,我设计了数图形、填漏掉的数字、连一连、抓数字阄然后询问四位不同同学的数字并填写在表格中等由易到难的活动操练,期间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我根据各班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设计并鼓励学生。

待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数字的表达后,我设计了“我的生日”活动,介绍自己的生日,通过图片学习“月”与“日”两个字及意义,学会“一月、二月---十二月”的说法,然后又学习了年份的读法,有了前面的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个。操练活动是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生日,对于程度好的班级我还设计了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生日,这样又复习了主题二的学习内容。

第三个活动我设计的是:你几岁?我---岁。介绍了十二生肖,同时学唱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再一次使用数字巩固练习。这些活动环环相扣,相互巩固,效果明显。

接下来围绕数字主题我还准备安排:今天星期几?星期---.现在几点?等教学活动。目前因为要安排春节的庆祝活动,我就暂停数字主题,开始下一主题。

主题四:春节

针对这一主题,我设计了:

1、画灯笼,学说“新年好”“画画”;

2、涂色练习,“放鞭炮”,学唱“新年好”儿歌;

3、剪纸,剪小花、雪花、双喜等,了解中国的春节文化;

4、写毛笔字,了解中国的书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在此期间,我们还要排练春节汇演的歌曲,所以在春节前也是安排满满。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活动中,我由小心摸索到大胆尝试,自己逐渐有了一定信心,孩子们的汉语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起来了。四年级一个叫Julian的小男孩就成了一个小中国迷,每次看到我都会到我面前给我一个拥抱,他爱读书,读了不少关于中国自然与历史的书籍,总有各种各样关于中国的问题。一次我问他:长大后有机会愿意去中国吗?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这样的孩子总会给我满满的鼓舞。

满怀热情洒下一颗种子,用心血浇灌,用智慧引导,说不定某一天它就会长成一颗郁郁葱葱的小树,它会摇摆着自己的枝叶呼朋引伴,带动更多的成长---这是我,一个在美国纽约州Geneva学区工作的汉语言与文化教师的理想,希望有更多有理想有情怀的老师结伴同行,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

7.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七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开展了所有专兼职教师全员参加的项目教学改革和教师职教能力测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改革有所不同。我认为,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一种适应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达到提高能力、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的目标。

本文试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活动式教学 (以下简称主题活动式教学) 的特征、具体教学过程等进行讨论, 对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大胆的探索, 以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1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相关的主题, 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

其主要特征如下:

1.1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乐于参与的。

主题活动式教学围绕某一主题展开, 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如情景剧、合唱、诗朗诵、演讲、辩论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优势自己选择合适的形式。

1.2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地点在课堂上, 它区别于大学生在课堂外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如参观、参加公益活动等等, 这些都很重要。但是,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的机会毕竟有限, 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因此,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3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 它区别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

首先,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主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过集体讨论、精心设计的。其次, 从布置任务到提供理论支持, 从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到活动成果的展示, 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第三, 课内实践活动是所有上课学生必须参加而非自愿参加, 保证了普遍性。

1.4 主题活动式教学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别。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 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 课堂上大多数的时间是学生在讲台上而不是老师。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主题以及主题的表现方式, 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自由的表演, 尽情的发挥。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

1.5 主题活动式教学适合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

高职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 这三门课程都适合主题活动式教学。

1.6 主题活动式教学有两种形式:以组为单位进行和以班为单位

本文讨论的是以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活动。以班为单位进行主题活动适合人数较多的课堂, 两者的教学理念、大致过程基本一致, 只是具体过程和某些环节有些差别。因篇幅有限, 本文对此不予讨论。

2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教学理念

我们把主题活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的理念概括为“三二一”原则, 具体是指:

2.1“三”是指“三自”

2.1.1 学生自愿组成小组。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 即活动的完成必须是所有组员全部参加、考评组对整个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2.1.2 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 自己选择主题以及主题的表现形式。

主题活动式教学中设计的一些主题具有可选择性, 而且主题的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自己选择。

2.1.3 在与其他同学的配合下, 独自完成任务。

主题活动式教学中每次活动的成功实施, 都必须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首先, 制定活动方案、组长分配任务、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这些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其次, 组长分配给组员的任务都要独自、按时完成, 否则, 整个活动就无法实施。

2.2“二”是指“二主”

2.2.1 通过活动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 到任务的完成, 再到活动的展示, 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角, 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 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2.2.2 主题活动式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人可能想主题活动式教学太简单了, 学生全做了, 老师就轻松了。其实不然, 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活动的主题, 对学生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 在成果展示时进行理论渗透等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2.3“一”是指“一达到”

主题活动式教学以达到提高能力、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

2.3.1 主题活动式教学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2.3.2 主题活动式教学并未忽视理论教学, 以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为目标。

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知识掌握上以够用为度。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提供理论支持, 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学习相关理论, 教师在成果展示阶段进行理论渗透, 学生在活动总结阶段进行知识的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 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标。

2.3.3 主题活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主题活动式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具体过程

3.1 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应按照主题活动式教学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的大致要求如下:

3.1.1 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3.1.2 根据课程目标和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主题。

设计的活动主题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综合性、覆盖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活动主题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排,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3.1.3 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具体的设计, 包括每一个主题的目标、步骤、学时安排、学生的任务分配、教师的理论支持、理论渗透等等。

3.1.4 制定课程标准, 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

3.2 教学实施阶段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3.2.1 准备

3.2.1. 1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小组;

3.2.1. 2 教师向小组布置具体任务并提供理论支持;

3.2.2 实施

3.2.2. 1 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共同制定活动方案;

3.2.2. 2 组长根据活动方案分配任务;

3.2.2. 3 组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3.2.2. 4 教师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

3.2.2. 5 小组成员共同展示成果, 教师进行理论渗透;

3.2.3 考核

3.2.3. 1 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考评组为每个小组打分;

3.2.3. 2 组长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为组员打分, 教师审核;

3.2.3. 3 教师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为组长打分;

3.2.4 总结

3.2.4. 1 教师总结主题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布置下阶段的任务;

3.2.4. 2 学生写主题活动总结。

3.3 反馈修改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和每一轮教学结束后, 教师都应注重学生的反馈, 以便对活动主题的设计等进行修改。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教学内容也应随之改变。

4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教学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活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的实施需要以下条件:

4.1 有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

主题活动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思想开放、能够接受先进教学理念, 而且对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4.2 学院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任何教学改革都无法进行。同时主题活动式教学从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到课堂质量评价标准都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不同, 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3 课堂规模不能太大

主题活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它需要教师与学生更多的双向的交流, 而且主题活动式教学对课堂的管理非常细致, 因此学生人数一般应在100人以下。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可以以班为单位进行主题活动式教学。

4.4 技术支持

主题活动式教学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同时需要学校提供便捷的计算机网络服务, 这样学生才能更方便地搜集信息、下载学习资料、制作PPT课件等。

综上所述, 主题活动式教学是高职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是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当然,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主题活动式教学还有待完善, 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

[2]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104150309816&cata_id=N007.

[3]柳遂文.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别特征.中国校长协会网http://www.cupa.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409.

[4]施玮, 董武清.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知网空间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HXY200901033.htm

[5]窦丹龙.“养成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理想方法.大学生在线联盟http://www.stuln.com/fangshifangfa/jphd/2009-1-19/Article_27788.shtml.

8.主题式教研活动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主体验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92-001

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园围绕着一个主题,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自身的发展,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由此可见,主题活动易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热情。下面本文以大班《蚕》的主题为例,谈谈对幼儿自主体验式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互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体验的兴趣

春暖花开,一个个蚕卵蠢蠢欲动,一条条黑黑细细的蚕宝宝从卵壳里探出了脑袋、伸着懒腰,渐渐地爬了出来,班级里的孩子带来了蚕宝宝,大家兴奋极了,好奇地观察着。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蚕》的主题应运而生。一开始,我们就展开了讨论,并制作调查表。了解了孩子们对蚕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还引导孩子参与主题内容的制定。接着参观活动很有必要,既丰富幼儿的经验,又拓展了视野。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种环境是平等的、宽松的、愉快的、生活化的。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然发展、展现自我。我们找来了好多纸盒,简单的清理后就成了蚕宝宝的“家”。为了让幼儿有一种视觉的感受,我们在主题墙制作了一个大大的竹编,用色纸剪出一片片绿绿的叶子。小朋友们拿来了普通的餐巾纸卷在铅笔上,再用小手一压,一条条胖乎乎的“蚕宝宝”就做成了。远远望去,胖乎乎的“蚕宝宝”就像在吃桑叶呢。在这个以江南为背景的蚕宝宝主题环境中,幼儿主动参与创设,一条条蚕宝宝、片片叶子都是他们亲手制作。丰富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自主体验的兴趣,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主动参与。

二、鼓励幼儿亲身体验,促进幼儿自我发展

1.自主体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在《蚕》主题活动中,孩子跟蚕宝宝来了个亲密接触,孩子们对蚕宝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课余休闲的地方,他们仔细地观察着、讨论着,蚕宝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呼吸,都逃不过孩子们的“法眼”。

《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首先开展的是认养活动。每个孩子认养了一些蚁蚕学着照顾。孩子们对认养活动很投入,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蚕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蚕爱吃什么,并且每天照顾小蚕。几天后有好多幼儿来反映说自己的蚕宝宝都死了。于是我们针对如何照顾蚕宝宝,需要注意些什么来开展了讨论。慢慢地小朋友总结出了养蚕的小窍门,蚕宝宝喜欢安静、干净的环境,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如果吃了撒过农药的桑叶就生病了。有了前面的经历,孩子们对蚕宝宝关怀备至,每天喂养的时候都要仔细地擦拭桑叶,确保每一片桑叶干净、新鲜。认养蚕宝宝的体验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及责任感,萌发了爱护动物、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自主体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不少麻烦。因为蚕宝宝吃得多,原有的桑叶很快就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寻找桑叶的行动。放学后,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孩子们和家长一同在回家的路上寻找桑叶,家长们纷纷在网上寻找更多的途径。在大家的努力下,蚕宝宝每天都有新鲜的桑叶吃,养得肥肥的。采集桑叶的行动,联合了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力量,大家想尽办法共同解决困难,幼儿在行动中不仅了解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3.自主体验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

《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我们准备了放大镜、尺子等工具,幼儿用放大镜看到了蚕宝宝很细小的变化,用尺子测量了解蚕宝宝的生长速度。同时鼓励孩子通过照片、绘画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蚕宝宝快结茧了,孩子们找来了稻草、线、纸等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动手来搭支架。

养蚕的过程,就是和幼儿一起发现和分享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一周又一周,小朋友们还将蚕宝宝的观察过程画成了连环画,做成了一本本观察记录书。这样边观察边记录,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三、提供多角度的表现空间,感受自主体验的乐趣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不拘一格的表演,都是富有个性的新创意。因此,我们提供多角度的表现空间,创编“蚕变形记”、“丝绸秀”等活动,让幼儿彰显个性魅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养蚕中,蚕宝宝变形记激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灵感,将养蚕的变化搬到舞台上。在音乐声中,孩子们手指上套上黑色丝袜就化成了一粒粒小蚕蚁,套着白裤袜的手臂变成了白胖的蚕宝宝。逐渐吹大的汽球是茧,孩子们的小手打开又变成了蚕蛾。幼儿个性化的创造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为幼儿自主学习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幼儿自主性创造和创新意识。

在“丝绸秀”的表演游戏中,有的舞动纱巾,有的优雅的撑着小伞,还有的戴着红领带帅气地走着模特步。在充分的艺术启迪和引导下,孩子们尽情表演、展现自我,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感受到内心的快乐体验。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蚕》主题活动中,从幼儿兴趣点入手,创设有效的互动环境,让孩子带着好奇心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共同探索、发现。在蚕的照料中萌发表现蚕的变形记的创意,用新颖的表演形式再现生活情境。幼儿亲历了整个观察探究的过程,丰富了探究经验。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有效地促进幼儿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译自爱尔兰.《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9.t体验式主题班会 篇九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即班会、主题班会和体验式班会。1.班会

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班会主要分为临时班会,例行班会和主题班会。临时班会是因临时性工作安排或突发事件而开展;例行班会一般每周一次,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常规问题”。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或根据客观需要为解决本班某一重要问题而进行的班会” 对主题班会概念的界定中都包含一些共同的因素:有确定的主题,实施主体包括班主任和学生,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主题班会是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围绕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

3、体验式主题班会

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由老师,学生共同设计活动,用团体活动的方式来组织班会,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交流分享,感悟提升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与校外拓展活动不同,体验式主题班会是在校内有限的时间,空间和教学条件下组织开展的。这种主题班会少了传统主题班会的僵化模式,少了班主任的枯燥说教和一言堂,少了表演色彩,激发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在体验式主题班会中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都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分享感悟和价值澄清是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核心部分,活动完成后,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相同活动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其实展现了同学们的不同价值观,在比较不同的感受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白了道理,分清了是非,这就是价值澄清的过程。

一、活动背景 随着广播影视、网络媒体的普及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的社会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内容高大上,苍白空泛,脱离学生实际和学生青春期特点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不到学生思想深处。单一传统说教式教育方式在现实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找到一种能够走进学生内心、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方式就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班会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把班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班会效果和班会质量,充分发挥的实效作用。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几次问卷调查。学生在回答“在班级中,你们开过主题班会吗?”时,100%的同学回答开过,被问到主题班会的频率时,83.9%的同学回答每月开一次,7.8%的同学回答两周开一次,由此可见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主题班会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当被问到“你认为进入高中以来开展的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如何?只有 15.9%的学生认为效果好,76.8%的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可见主题班会质量不高,不能解决切实问题。主题班会作为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存在形式死板、学生课堂参与率低、师生交流不畅等问题,为开班会而开班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考虑的主观感受,将用教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应用到班会中来,创新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情景体验式班会”在实际应用中起来的显著的效果。

二、开展体验式班会的意义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提高到重要地位,强调学生德育养成中的亲历亲为和体验。为实现新课程的德育要求,应充分发挥体验式主题班会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体验式班会基本理念

1、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澄清(Values Clarificat ion)理论出现于 20世纪20年代,在 60年代逐渐流行的一种德育理论。在社会发展中价值冲突导致人们的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而预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不能通过简单的道德灌输进入到学生的心中。价值澄清理论强调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道德选择。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各种传播媒体以及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变的信息,使得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困难。学校教育中,教师不是灌输道德规范而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其道德选择的能力。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评价促进“知”、“情’’、“意

一、“行”的和谐发展。价值澄清理论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和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负责任的判断是非。

2、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积极的、主动地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容易激发大脑的活力,从而大大提高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形象的感知达到理性抽象的顿悟。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目标

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

一是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改变主题班会僵化的组织形式,根据班会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可以由两名学生主持,也可以由班主任和学生主持。改变对发言讨论这一活动形式的过度依赖,避免使主题班会成为单调、沉默的发言会。要根据教育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开展活动后再让学生有感而发。比如,主题班会《考试作弊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学生、家长和老师人,通过他们的表演和“现身说法”来培养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作弊后之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是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设计中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和符合青春期特点的教育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避免班会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比如,主题班会《回形针》中,通过让学生向水杯里投放回形针,让学生体会到,明明看着一杯水已经很满了,但却仍有容纳上百个回形针的空间。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习惯性地为自己设限,过高地估计困难的程度,而低估了自身的潜能,常常向困难低头了。为此,我们应该尽量试一下,而往往就是“这一下”,会使我们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注重对班会中情景的分享

在活动中,一定注重对情景的分享,鼓励学生都说出对情景的感受、感悟,情景扮演的同学、和在场的同学都要进行分享,引起共鸣进而使情景内容深入人心。

四、设计方案(举例子)

主题班会方案是主题班会效果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班会的蓝图,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从主题的选定,到资料的搜集,到思路的整理最后形成主题班会方案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式主题班会一般分以下几个部分:

1.主题名称 主题名称是主题班会最重要的信息。它体现了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是教育内容的高度概括。主题名称要意义深刻,生动活泼。表述的方式还要符合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主体班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规定了主题班会要达到的教育效果。

3.活动要素 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主题班会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操场和心理活动中心等场所,对象是学生群体。

4.活动准备 指的是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而做的组织上和场地、器材的前期工作。

5.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部分是主体班会方案的核心部分,详细描述了主体班会的组织实 施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用时安排,确定主持人及其主持词,还有班主任最后的总结提升等。活动过程按照计划进行,同时要随时注意生成性的问题的出现,特别是户外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和拓展活动,要随时监控、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

6.总结和反思 “反思是很好的发展方式,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之后,对活动的反思、总结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一项基本程序。通过反思,可以使活动的教育效果得以加强,从而使以后的活动得以优化,活动的拓展也可以使教育得以延续和深化。”

下面来请大家来看看我们召开的一次体验式班会的案例:

无敌风火轮

无敌风火轮游戏是一个培养学员团队精神的游戏,通过游戏还将培养学员的组织计划与协调能力,培养大家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每组人数越多,则难度越大。

1、组员人数最好在4人以上,最好有2组以上的人进行PK。领取材料,每组都分配足够的报纸、胶带一卷、剪刀一把;

2、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的方法是,把单张报纸竖向对折,然后一张一张用胶带粘到一起。这期间需要大家互相配合,有人整理报纸,有人剪胶带,有人粘,必须动作迅速,一旦某个人动作迟缓,将影响整体完成进度,输的可能性非常大。

3、风火轮完成以后,所有组员都要站进去,保证空间要足够哦,而且需要大家配合一致迈步走动,走不起来也算输。

4、保证风火轮报纸不能破损,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和协调,报纸很容易破的。

5、该游戏主要为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活动流程:

1、集合团队,宣布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项目规则

2、小组分组,确保人数、男女、体重能情况能均衡

3、道具制作,小组领取资料,分组进行设计和制作、演练

4、项目进行,培训师、助教监控行进队员,确保安全及监督违规

5、项目评估,项目结束后小组进行分享,组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别对自己以及其他成员评价

无敌风火轮拓展训练项目活动目的及意义:

1、计划,组织,培养队员的周密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沟通能力。

2、创造力,想象力;

3、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4、分工合作,分工明确,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并听取每个人的意见,注意是否发挥了监督员的作用。

5、在行动中完善执行方案,要完成如此困难的任务,应该有一个策划到决策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集体学习的过程。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随时调整。

6、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7、为集体奉献的团队精神,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

8、资源的有效使用能发挥最大效力。

9、注意完美、时间、效果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无敌风火轮拓展游戏规则:

1、所有队员站到始发点,然后为每队分发若干张报纸、并配备胶带和剪刀;

2、每队将报纸粘贴到一起,做成一个大纸圈(风火轮),风火轮必须要做的足够大,需要容纳本队队员站进去;

3、风火轮制作好后,每队的队员需要站到自己的风火轮上,向前移动,走过指定的距离;

4、游戏从制作风火轮开始,到最终驾驶风火轮到达终点结束,用时最少为胜利者(建议距离为10米以上)。

在驾驶风火轮期间,如果风火轮裂开,则必须返回出发点,修补完后,重新出发。

5、拿到报纸等物品后,每队所有人员最好能分配工作,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风火轮的制作,制作的风火轮最好能大一点,不然容易被踩断; 驾驶风火轮时,最好提前选择一个队长,且队长在最前边,掌握行走节奏并发号命令。

无敌风火轮游戏技巧(尽量别告诉学生):

在制作履带时,可将报纸折成长条,这样可以尽量使履带更长一些,而不至于装不下所有人。在前进时,保持所有人的步调一致,每步距离一直,同时还需要1-2名临时修补人员,提前将胶带撕好粘在衣服上,一旦履带断裂,立即修补。在行进中,所有人员统一听从号令。无敌风火轮需要让学生获得的心得体会(班主任讲给学生听的或者引导学生说出来):

1、通过该游戏可以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让班集体团队走的更稳。

2、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游戏就无法完成。如果一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各行其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违法乱纪,势必一盘散沙,该团队是难出成就,相反当这个团队面临艰巨任务或遇到困难时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面前就能无所畏惧,就能完成别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就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次游戏的全过程中,所有的同学都为团队完成该游戏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了细节,一丝不苟、自动自发、拒绝借口,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3、本次游戏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在本次游戏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之间最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而不是某个队员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个体对团队的关注应该远远超过了其自身!

4、无敌风火轮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笔精神上的财富。我为能处于这样一个有默契的团队里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论接下来我们会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够手牵着手共同去克服。因为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上一篇:酒店财务部前厅收银工作程序下一篇:2023年6月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用行动感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