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六下美术教案

2024-06-23

新浙美版六下美术教案(精选5篇)

1.新浙美版六下美术教案 篇一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XX年新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10、做一棵大树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

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多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亲亲泥土。

玩泥游戏操。

全体跟老师做(老师拿出泥示范做,学生跟着表演)。

拍一拍,掌心对掌

揉一揉,掌心对掌

搓一搓,掌心对掌

捏一捏,食指和拇指。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手法。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形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泥土,感受泥性并锻炼手对泥的控制力。用手的掌、拳、指、腕、前臂等各部位给泥土施加压力,刺激手部、前臂的肌肉发育,同时感受泥土的硬度、湿度等特性)

2.谈话导入。

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老师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关注泥塑树的造型特点,引起学生关注各种树的特征。教师示范的是什么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树的造型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欣赏大树。

①谈话热身: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柳树、松树、香樟树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你还知道哪些树种?唤醒学生对于“树”形象的记忆。出示课题:《做一棵大树》

②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大树的名称吗?它们各有什么形状特点?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树精神。

①勃勃的生机。

②顽强的生命。

创作目的:为了歌颂大树的美丽和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泥塑的方式来做一棵大树。

出示课堂任务:四步骤。

3.讲解示范。

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教学提示:接下来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树的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教学,一般可以只考虑树干、树枝和树叶三个方面,拓展提高也可以考虑树根、花或果子等内容。)

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特点。

如果用泥塑的方法来做,你会怎样表现?

①教师示范做一棵普通泥塑大树的步骤(结合欣赏)。

②变化出不同造型的树种(变化示范作品)。

师生对话,分析不同树种造型如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

4.创作提示。

作品欣赏。

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捏塑自己心中的大树:

小提示:

①树干要做得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

插一些支撑物。

②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栽树成林。

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大小、高低排列成一片“森林”。

点评。

发现最美的大树。也可以请学生讲诉自己做的这棵大树

的名称和故事。

6.拓展整理。

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飘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1、泥塑恐龙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等)

12、炫彩的天空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

2.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教学难点:

用水粉湿画法大胆地表现自己心中炫彩的天空。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画纸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课题揭示:

《炫彩的天空》。

2.欣赏感知。

(1)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3)欣赏英国的2位画家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天空的好方法。

(4)想一想: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5)教师示范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6)同龄人作品欣赏,拓展创作思路。

(7)尝试创作。

①作业建议: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天空的变化。

②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录像的演示学画。

③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以“炫彩的天空”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对天空的独特感受、是否巧妙利用水粉的干湿结合方法表现出了天空的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4.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天空,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13、小鸟的家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中鸟类的形状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制作小岛的家。

3通过对鸟巢的创意设计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教学难点:

结合自然现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笔、油画棒、水粉(水彩)。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切入。

出示一幅图片“小鸟的家”,请学生仔细观察,师生谈话,后导出课题:

《小鸟的家》。

组织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说说小鸟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

2.新授。

(1)出示视频,观看大自然中的鸟类。

(2)课前落实学生家上网收集各种鸟类图片的任务,课堂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

探讨鸟类的形态、叫声、颜色及花纹。

3.作品鉴赏。

出示各类小鸟的家的作品,如国画作品、童话作品、剪纸作品等,让学生分析、自由发言。了解分析不同的绘画形式与材料,拓展创作思路。

欣赏同龄人作品,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

4.学生创作。

表现生动、漂亮的小鸟和小鸟的家。

构图饱满,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用“鸟巢”图片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4、奇特的梦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畅谈梦想

.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三)欣赏评析

.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四)引导创作

.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六)交流评价

.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

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5、淘气堡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

2.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拼贴效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

(教师)多媒体、示范用彩纸、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回忆揭题。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是的感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果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欣赏探究。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

3.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

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c

4.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5.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

《剪影》。

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XX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

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出示创作要求。

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剪花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花边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

难点:花边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花边)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花边)

原来老师把这些花边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花边。

板书课题:剪花边

3.出示范图三:说明花边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花边呢?我们可以把花边设计成:动物花边,植物花边,人物花边。(请学生欣赏花边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花边来吗?

三、学生作业

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

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9、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事先录制小朋友一起手拉手游戏、舞蹈的场面)、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表达感受。

(1)出示:播放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手拉手快乐舞蹈的录像。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对录像的感受。引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感受拉手纸人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研究,小组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纸人?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小组研究、讨论问题,尝试剪纸。教师巡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激发创意。

(1)请学生代表示范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

(2)教师适当补充示范、讲解。

(3)欣赏作品,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如何解决拉手的问题?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品,互评作业。

(2)小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全班评,教师小结。

6.课后延伸,启发创新。

(1)教师出示6个大小、造型相同的单个形象,提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好朋友手拉手?

(2)在学生讨论后,出示利用插接组合连续的范例让学生欣赏。

(3)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做用其他方法组合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教学目标:

.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

2、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4、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

其实让一张纸站起来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今天我们美术课就采用折的方法吧。来制作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课题)

6、拿到一张纸你可以根据你想做的动物形象来选择:对折、二折、三折

7、“猪”的身体折了几次?

如果你要制作的动物头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头和身体画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头部略高,你可以分头和身体两部分,把头部剪下来贴到动物的身体上。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想做斑马,就要对折两张纸,把头部和身体再组合起来。哪种动物可以用这种方法?最后可以用画和贴的方法把动物身上的花纹布置好,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就完成了。

三、学生作业、通过折、画、剪、贴等方法制作一只能站立的动物。

2、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学着模仿你所制作的动物的行走或叫声到台上来,让同学猜猜你制作的是什么动物。

3、同学评价作业。

教学反思:

也许是我觉得学生比较喜欢动物,也许是我觉得上动物的内容课堂效果比较好,经过简单的挑选,我就确定了开课的内容——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在备课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资料,并经过精选,挑选了一段介绍动物的精彩录像和一些动物图片。的确,学生被出示的画面所深深的吸引,所制作出来的作品生动,充满童趣。

20、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教学过程

.看一看,听一听。

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艺术大师。出示“剪拖娘子”库淑兰的照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吗?她就是民间剪纸大师——“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生平:

“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剪纸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风格。老人已经去世,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祝福,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c

花丛中盘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库淑兰说:

“这就是我!”下面就让“剪花娘子”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剪纸独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剪纸欣赏》。

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前的北朝XX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谈话热身:出示《虎》剪纸作品,探讨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题材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照片、民间玩具等艺术形式的异同。

小结: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

2.探一探,说一说。

在民间剪纸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样式最多、题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就是窗花。

(1)

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并将作品美化教室。

小结过渡:新春时节,阳光照进居室,透过亮堂堂的居室,把绚丽精美的窗化花托显出来。窗花,凝聚着农家一年来的辛劳,抒发了农民质朴的情感,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给世世代代的农民带来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

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①春节与窗花;②过年与过门笺;③元宵节与灯仡;④婚俗与喜花;⑤服饰与花样;⑥民居与装饰等,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中的链接。

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探究教材第44页中《福寿三多》的寓意。

通过“我知道”的抢答方式,分小组寻找出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中表达吉祥寓意的剪纸形象。

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

4.学一学,剪一剪。

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

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

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访一访。

总结: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手法非常浪漫,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在众多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复合、重组,创造出了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美。

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注:本环节可做选用的拓展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不作学习知识点。)

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或民间艺人),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课

2.新浙美版六下美术教案 篇二

1、通过欣赏、讲解,初步了解中国画写意花鸟小品的基本知识,体会小品画的笔情墨趣,提高对中国画花鸟小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练习,基本掌握花鸟小品画的表现技法,运用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美感的花鸟小品。

3、通过欣赏和表现花鸟小品,促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欣赏引领和作品示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花鸟小品;小品画立意、选材、构图、注重留白的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把握画面;画家作品和同伴作品的欣赏分析更是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对于创作仍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临摹练习以掌握基本的花鸟画技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花鸟小品画的独特魅力,初步掌握画花鸟小品的表现技法。

难点:运用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美感的花鸟小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及常规的中国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音乐(可选古筝曲等),进入教室。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二)体验探究

1、初次尝试用水墨画枝条

师:老师想带大家玩个游戏,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用水墨来画一画你印象中的一根枝条。

2、交流反馈,师小结

师:哦,发现没有,同学们表现的枝条方向都是不同的,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为什么?指名回答

生甲:我所表现的是梅花,想表现它的苍老,就从下用力地往上画。

生乙:我想表现的是柳条,它是垂柳,所以就从上往下画了

……

师:因为同学们观察的角度和所表现的枝条不同,所以才会出现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

3、再次添加枝条体验

(1)师:老师现在请你们在原先的枝条旁再加一根枝条。

尝试添加

(2)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评价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谁的枝条看上去比较舒服!

比较讨论

师:为了看上去比较舒服!在一幅画中,常常把这两线组合画得“一长一短,一多一少,一纵一横,一大一小”这样才有新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枝条都画在了什么不同的位置上。你认为和上面画的不一样的拿上来。

生挑选不同的画法上台展示

4、欣赏画家作品构图

(1)生欣赏名家作品

师:这幅海棠花就是右面出枝花是主线,叶是副线。这可以看成是一纵一横交叉式构图。 这幅菊花也可以看成是一长一短交叉式构图。

师:像刚才画家这种构图我们称之为二线构图,画家正是有了很好的构图才创作出很多精彩的作品!其实常见的二线构图形式还有很多。

(2)欣赏构图方式

出示画家不同形式的二线构图

5、第三次尝试构图

(1)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构图方式重新构图

师:那么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构图方式再来画一次两根枝条

动手重新尝试。

师:恩,不错,同学们都能够马上学以致用了!点个赞!

(2)三线构图

师:如果老师请你再加一根枝条,怎样才能画的漂亮?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

a、指名上台演示

b、欣赏画家常用的三线构图

师:其实这种就是三线构图,三线构图是在二线式构图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路线的构图,它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一般分“主线、辅线、破线”,辅线是辅助的线,没有辅线,主线会显得过于孤立。破线的作用是破坏原来的效果,使画面不呆板,有变化,形成新的效果。

师:当然了,除了画家这些常见的构图方法以外还有很多

(三)欣赏名家作品,体验小品内容及寓意

1、师:光学会构图还不行,我们再来看看大师们的作品,比较一下我们现在的画面和他们的作品还缺些什么?

生欣赏回答:内容、题款和印章三部分

2、教师示范

师:那就看一看老师是怎样添加这三部分的内容的。

(四)出示课题

1、欣赏齐白石《蜘蛛》

师:画家将蜘蛛画的栩栩如生,猜一猜这幅画有多大?该作品只有6×9cm的大小,是多大呢?(出示名片)却在2005年拍卖出107.8万元高价,创下了近代中国画单位面积最贵的纪录,像这样画幅较小,表现手法简练,却意趣鲜明的画称之为小品画。

2、出示课题《花鸟小品》

(五)尝试创作花鸟小品

1、说创作内容

师:我们想不想来画一幅花鸟小品?别急,画之前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想创作一幅怎样有意义的小品?

2、生说创作内容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品评价

1、评价内容:①是否富有情趣?②画面构图是否美观?③用笔用墨是否有变化?

2、生生互评

附:部分学生课堂作品

(七)拓展延伸

1、小品寓意

师:每一幅小品花鸟都有一定的寓意。

2、欣赏蕴含象征意义的题材的作品。

3.新浙美版六下美术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 了解林风眠生平。② 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① 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② 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③ 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比一比)① 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 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③ 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④ 教师总结。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4)尝试实践。(试一试)① 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掩饰作画步骤:

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② 学生作业。③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①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② 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4.课后扩展。

4.浙美版——第14册美术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种类、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3.欣赏作品,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

二.教材分析

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标志,标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标志一般比较简洁、醒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它起着提醒、警示、禁止等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全课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标志设计作品欣赏,另一部分则是标志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标志设计应用在生活中。前一部分占的篇幅较大,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标志设计的兴趣,课文中的标志各具创意,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后一部分是标志设计的制作方法及标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首先编排的是生活中具安全作用的标志,如交通中的禁令标志,以圆形造型,红黑两色搭配。第二排是黄黑两色搭配的三角造型标志,再后又是红黑搭配的圆形标志。这种编排,造成一定的视觉变化。红色表示禁止的意思,黄色表示警告、引起注意。圆形造型在视觉上易被接受,而三角造型具有稳定性,有扩张之意,即具危机感和不安全感。黑白两色对比强烈,易形成更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编排,让学生对标志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上这些编排,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紧张感,以引起对学习标志的重视。随后,文中又编排了一些轻松的标志供学生作常识性的了解,比如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等。联通公司的中国结标志,表示“联通”四通八达而又紧紧相连;Windows软件标志意喻从多个窗口了解世界;麦当劳标志的“m”字母,为门的形状,含有通向成功之门的意思。接着安排的是奥运会标志,因为我国申奥成功,在这种背景下,教材中编入了奥运题材的标志,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为主,同时编排了一些其他国家成功的奥运会标志,以供比较。奥运会标志的内容及形式比较欢快,可以让学生较为放松,然后教材又转入了严谨的阶段,即篇幅中编排了标志的类别与设计形式,进入了如何设计标志的阶段。从字母造型标志到象形标志的设计,再将标志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教材最后介绍了标志设计的制图方法,以图表形式列举出来,并布置了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板块中列举的四个例子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到标志设计就是自己身边的设计。

第一课是遵循着“紧张(难)——轻松(易)——紧张——轻松——紧张”的节奏设计的。具体来说,在课文开始编排了表示禁止、注意之意的标志,引起视觉紧张,然后介绍麦当劳、奥运会等标志,起到放松作用,后又转入标志的具体学习、制作等主要阶段(紧张),再将标志以可爱的造型形式具体运用于生活设计中(放松),最后布置作业(紧张)。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标志设计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

(3)演示中外标志设计中的经典作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他们较熟悉和喜爱的标志设计,可以边演示边进行讲解。

2.深入教学。

(1)演示课本中的标志设计。

内容包括“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及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等。演示重点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及其设计步骤。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讲解各国的奥运会标志,向学生讲述标志的象征意义及标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重点演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步骤,提示学生思考:该标志的造型象征什么?五种色彩各代表什么含义?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演示其他国家的申办奥运会标志。

提问: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学生从不同标志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行思考。

(3)组织学生讨论:标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标志在现代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待学生讨论后,教师作出补充,然后进行归纳。

3.课堂延伸。

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寻找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4.布置作业。

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的含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标志设计作品图片

(教师)录像机或多媒体课件、拍摄制作的资料、标志设计制作步骤图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录像展示飞机降落的过程,放大显示机身标志(手形鸽子或其他标志符号)。

(1)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这段影像资料,当显示机身标志时,启发学生思考:标志设计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教师作出总结:标志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演示并讲解标志的种类,可按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分别演示。

提问:标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提请学生思考:商业性标志与非商业性标志有何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进行引导。

(3)介绍标志设计的象征意义,展示具象标志和抽象标志,并试着说明哪一种更利于表达象征含义。

(4)重点演示标志设计制作的方法,包括课文中的“比例标识法”、“方格标识法”以及其他方法。

3.课堂延伸。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用电脑设计制作出标志设计作品,并说说标志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一课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体现了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育。”

课文在整体布局上,首先展示的是一系列优秀的环境标识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环境标识设计的兴趣;其次是环境标识在校园环境中的实际运用;最后是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流程以及安装过程。

环境标识设计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特定目的进行设计与制作,起到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本课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本课的学习过程分为:切入、感受和表现。

(1)切入——标识设计的范例。

标识设计内容的选择,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培养学习兴趣,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因此,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和着眼点进行本课学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

(2)感受——优秀的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作品欣赏。

教材中,首先编入的是一些优秀的标识设计,包括校园指示牌、停车场指示牌及社区环境标识等,说明环境标识设计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然后是一些名校的环境标识设计,如斯坦福大学典雅的校园环境,北京师范大学“绿草茵茵,踏之何忍”的环境标识,根据所选图片,从工具材料、造型、设计等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阐释。

(3)表现——学生动手参与。

教材最后要求学生策划、设计并动手制作校园标识,加强协作,如集体讨论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并安装,一切都是与他人互相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通过深入尝试、体验,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受,从而引发对美术课程的喜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环境标识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考察环境——确定内容——选择材料加工制作——安装,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难点: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外环境标识设计作品图片

(教师)欣赏挂图、不同材质的环境标识设计优秀作品、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材质的标识设计,设计作品的形式要独特,色彩要鲜艳,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什么样材质的标识。

(2)教师讲解环境标识设计的种类及其作用。环境标识包括指示导向标识、识别标识、警示规则标识、装饰标识等,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指示和导向。

2.深入教学。

(1)用幻灯片演示中外经典标识设计作品,教师同时讲解哪些标识设计适合哪些环境。

(2)教师提问:环境标识设计与第一课的标志设计有什么异同?标识设计的原则是什么?提示学生注意:环境标识要与环境互相协调。

(3)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形式的几何图形与现代建筑环境互相协调?选出两名学生讲解讨论结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一个标识,要求体现出校园精神风貌,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4.课堂延伸。

(1)组织学生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其他校园内的优秀环境标识设计。

(2)学习、借鉴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优秀环境标识设计,用于校园内。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设计的标识作品一幅、各种有色纸、裁纸刀等设计工具

(教师)各种校园风景图片、幻灯机、有色纸、裁纸刀等设计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教师首先检查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先整体评述,然后重点评述其中两个学生的作品。

(2)幻灯片放映,内容为优秀的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作品。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然后进入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标识的设计流程。

2.深入教学。

(1)重点讲解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共包括五个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课前设计的校园标识,利用有色纸,设计制作出标识模型,然后将所有标识排列一起,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比。

(3)请几个设计好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最后,教师对本课学习作出总结。

3.课堂延伸。

(1)教师与木工或铁匠联系,根据学生设计制作的模型,加工制作成各种材质的标识。要求:在专业人士制作标识的过程中,学生可在现场进行观察,或在制作人员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操作。

(2)征得校方领导批准后,选择优秀的环境标识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安装。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课 图标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独立运用电脑或其他工具绘制图表。

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工具进行工作交流,传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伴随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的整理与传递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复杂的信息同快速准确的传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在许多方面采用图表这种视觉表达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图表的形式与内容及其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其他视觉形式所难以比拟的。

图表的种类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在本课中仅选编了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图表,包括示意图表、统计图表、道路指示图、多媒体图表等。示意图表是以图画语言和象征符号为基本特征的图表表示方法,以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外部形态或内部构造来示意某种事物的存在状态;统计图表来源于数学,是将各种统计数据图式化、表格化;地图图表消除了文字与言辞在表达空间状态时的局限性;立体图表在表达方式中采用三维和四维形式,即空间状态的立体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图表设计更多地出现在网络页面和电子图书上,即多媒体图表。

《图表设计》摒弃了以往采用大量文字介绍的方法,选用彩色图例及多种设计形式,让学生在色彩和形式的多种变化中感悟学习图表的乐趣。本课形式及内容均较为新颖,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在多媒体图表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结合电脑设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组建一个班级网,参与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提示: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请计算机课教师协助指导,并与学校的网络建设工作相结合。)选择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益的形式,从跨学科的角度设计与组织本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图表的理解。如地图图表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统计图表应结合数学学科知识,多媒体图表则结合电脑设计等。

本课的编排着重在于使学生对图表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为基本点。本课是融多科知识于一体的范例,必要时可以邀请其他任课教师及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本课教学。

课文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科学性。首先是利用各种形式的彩色图表,引起学生对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其次是图表知识点的学习,包括图表的构成元素和表达手段,以及图表设计的方法;最后,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学习用电脑绘制图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图表设计的对比手法。

难点:利用电脑绘制图表。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多种图表

(教师)中外优秀的图表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学。

(1)展示图表设计作品,请学生相互比较并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

(2)引入对图表设计的介绍,侧重点在于图表的应用和图表分类知识。

(3)结合不同种类图表的特点,介绍图表设计的艺术特色。

2.深入教学。

(1)结合演示“树形示意图表”的制作方法,介绍示意图的创作特点和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校各班级的“树形示意图表”应该如何设计?每组设计出一个方案,然后由学生进行评比,选出最佳方案。

3.布置作业。

在自己的居住区范围内,选择一个景点,用速写形式勾画出景观图,标注名称。

4.课堂延伸。

思考:图表设计除了教材中编排的内容外,还有没有其他种类?收集其他的图表设计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图表资料、有关的绘图工具和材料

(教师)优秀图表挂图、绘制图表的步骤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教学挂图,讲解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图像、文字和数字)和特点。

(2)请学生思考:图表设计与标志设计、标识设计有什么不同?

2.深入教学。

(1)教师重点讲解图表设计的几种对比手法及其适用范围,例如“生活中的道路指示图”与“疏密对比”手法。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不同对比手法的对应图表作品。

(2)提问:一张完整的图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图表设计的知识特点,对现有的素材进行修改创作。

3.布置作业。

参照教材中的“学生作业”部分,设计创作一张图表,内容、形式不限。

4.课堂延伸。

把全班学生按照居住区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做社会调查,调查内容是自己生活区周围的道路交通状况,然后设计出道路指示图草稿。教师选择一个优秀方案,与学生一起绘制出完整的道路指示图。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四课 诗情画意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山水画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表达出一种寂寥的意境,而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则表现祖国山河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表达出对祖国大地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欣赏这些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体会它们的意境。

本课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点,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如何正确对待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学术界会有不同见解,但有一点是明了的: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只讲传统没有创新,墨守成规,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只讲创新,丢弃传统,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山水画的创作手法上,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问题。山水画的欣赏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学习山水画以传统树、石画法为起点,然后学习云及瀑布的画法。初步学习了这些基本技法后,可尝试进行山水画 的创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意境的山水作品

(教师)教学挂图、名山大川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演示我国一些著名景点风光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一些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山水画作品,请学生谈谈体会。

(3)把课本中的这三幅作品及其相关的诗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引出课题——《诗情画意》,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学习。

2.深入教学。

(1)把从宋代至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的作品按年代顺序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提示学生思考:不同年代的山水画作品都有哪些风格特点?

提问: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了哪些形式及内容上的创新发展?你喜欢现代山水画还是古代山水画?为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将讨论结果用文字进行表述。

(4)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作一总结发言。

3.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的诗词和山水画,并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砚台、宣纸、毡布、笔洗等国画学习的工具材料

(教师)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简要回顾第一节课的知识点,说明山水画的意境之美需要有一定的技法来表现,引出学习山水画技法这一课题。

2.深入教学。

(1)介绍树的画法。

首先讲解画树的重要性:树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树画得好坏,决定了一幅山水画的成败。

演示画树步骤图。教师按照这些步骤,用毛笔在宣纸上演示,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介绍山石的画法。

山石的画法在山水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石的画法也包括五个步骤:勾、皴、擦、染、点。其中的“皴”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斧劈皴和披麻皴两种。斧劈皴,常用来表现峭壁、山崖;披麻皴,多用来表现纹理细密的山体。

教师向学生讲解并作范画,要求学生临习。

3.布置作业。

比较树、石画法的特点,练习用皴法绘制山水作品。

4.课堂延伸。

用中国画的形式描摹自然界的树木,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地写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云(瀑布)画法的步骤图、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教师讲解:树、石是山水画的基本要素,云、瀑布等也是山水画中的重要元素,往往起到一种渲染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2)引入云和瀑布的画法概念。

2.深入教学。

(1)演示勾云墨块画法步骤并配合讲解画法要点。

(2)教师将完成的画稿挂贴在大演示板上,供学生观摩。

(3)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绘画中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4)演示瀑布画法,教师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练习。

(5)组织学生讨论: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是什么?如何运用笔墨来表达不同意境?教师应多加引导并详细讲解。

3.布置作业。

要求选择一幅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4.课堂延伸。

选择一个多云的天气,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运用中国画工具对自然界中的云进行实地写生,教师作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把课堂上画云的方法运用到实景写生中。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砚台、宣纸、毡布、笔洗、中国画颜料

(教师)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名家山水画作品幻灯片(配有诗词)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放映山水画名家的代表作品,每幅作品下都附有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再对诗词加以分析(可结合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诗词与山水画作品所表达的相同意境。

(2)教师总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道理。

2.深入教学。

(1)从学生的语文课本中选首唐诗,分析诗的意境。

(2)根据唐诗表达的意境,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表达,根据讨论结果,勾出一幅单色山水画草稿。

(3)教师示范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讲解分析山水画与唐诗所表达的是同一种意境。

(4)展示几幅山水画作品,请学生思考:每一幅山水画各表达了一种什么意境,可以用何种诗词来表达?要求用文字作分析说明。

(5)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与诗词在表达意境方面有哪些区别?

3.布置作业。

(1)结合语文诗词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山水画,准确体现诗词的思想内涵。

(2)创作一幅山水画,根据意境题写合适的诗词。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 暑假生活记录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艺术审美为核心。

审美能力的培养既是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贯穿于本课的始终,是本课设计的主导脉络。课文中首先编排的是生活记录册的形式、色彩及内容,通过形式的美感,培养学生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兴趣;接着是赏析封面设计的艺术美感;最后介绍封面与版面协调统一的关系。

(2)以技能训练为手段。

课文以大量篇幅介绍书籍装订的知识,用不同形式装订的书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书籍装订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书籍装订也是书籍装帧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协调发展。

本课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知识的学习和设计、制作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开发。在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配合小组协作,互相帮助。如在书籍制作过程中,封面设计、内页编排、装订成册等各项工序都可通过分工合作、协作来完成。

(4)内容安排首尾呼应,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科学性。

本课以介绍书籍装帧设计为主,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篇首先以“暑假生活记录册”导入该课主题,使学生产生兴趣。通过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系列知识后,在最后的“学习建议”中,又回到“暑假生活记录册”,即以“兴趣”开头,以“兴趣”结尾,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难点: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书籍设计的资料、准备几本不同形式的书籍

(教师)设计精美的书籍图片、有关书籍知识介绍的详细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几本不同造型的书籍,让学生感受书籍设计艺术的魅力,请学生谈谈自

己的直观感受。

(2)结合学生的直观感受,引入“暑假生活记录册”的介绍,侧重其中的艺术形式,如独特的造型及其色彩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展示几本书籍与暑假生活记录册。

提问:书籍与暑假生活记录册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作出总结:设计完整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就是一本书籍。引出本课学习主题——书籍装帧设计。

2.深入教学。

(1)展示书籍结构解析图,讲解书籍设计中的名称。

(2)演示并讲解书的几种开本示意图。教师提问:开本大小表现了书籍的什么特点?哪类书适合大开本,哪类书适合小开本?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结果用文字进行表述。

(3)介绍并演示书籍的几种装订形式,如骑马钉、锁线订、活页订、线装等。

3.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册记录册样本。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不同颜色的彩纸、剪刀、糨糊、麦克笔等工具材料

(教师)优秀封面设计作品、不同类型的内页设计书籍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出示一些优秀的封面设计作品,教师讲解书籍封面设计的风格、形式及要素。

(2)教师说明:封面设计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内容,封面设计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书的销量,好的设计能够起到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但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所以封面设计要体现该书的特色,要为表述其内容服务,并引出“内页设计”的学习。

2.深入教学。

(1)重点讲解内页设计(版面设计)知识。在传授这些知识前,先请学生翻阅几本书,提示学生注意书籍的版面设计特点,使学生对内页设计有一个直观认识。

(2)结合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讲解版面设计的专有名词,如扉页、目录、书眉、页码等。

(3)教师重点讲解排版的格式和标题,以及插图在版面中的位置等。师生讨论这些内容,并得出设计的一般规律。

3.布置作业。

动手设计制作一本完整的暑假生活记录册。

4.课堂延伸。

(1)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本书籍,要求用剪纸、粘贴的形式。

(2)将制作完成的书籍排放在学校橱窗内,举办一次书展。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 北京故宫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三.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古代绘画资料、有关故宫的资料

(教师)故宫资料图片、教材中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幻灯放映故宫资料图片,教师对故宫历史、建筑特点及其藏品作一简要介绍。

2.深入教学。

(1)幻灯展示作品《千里江山图》,请学生观察并思考青绿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教师应从青绿山水画的设色上引导学生欣赏,然后作出总结。

(2)幻灯放映《韩熙载夜宴图》,对有关活动场面局部放大,提示学生观察韩熙载本人的神态特征,向学生讲解、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提示学生观察作品的创作形式,主人画得较为高大,其他人物较小,符合当时的绘画风格。

(3)幻灯放映《清明上河图》,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渐次放映,使学生犹如亲身游历一般。提示学生观察人物服饰及建筑特点,对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服饰与建筑样式。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作品意义:《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风俗画,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真实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以上三幅作品,都要从作品形式、内容和意义三方面去进行分析。

(4)简要介绍故宫藏品中的玉器、青铜器、漆器等艺术作品。

3.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作品内涵。

浙美版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 巴黎罗浮宫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三.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巴黎罗浮宫的相关资料

(教师)幻灯机、罗浮宫建筑图片、罗浮宫三宝图片、教材中其他绘画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演示巴黎罗浮宫建筑(最好从不同角度),教师简要介绍罗浮宫建筑的艺术特色。

(2)将罗浮宫平面图局部放大,标划出参观路线。

2.深入教学。

(1)幻灯演示罗浮宫三宝图片,教师讲解三件作品的历史典故,着重从人文内涵方面讲解,指出这些作品在欧洲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让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

(2)幻灯演示《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结合艺术表现手法,重点从故事情节方面分析,引起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3)幻灯演示《自由领导人民》,教师重点讲解创作该作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自主分析作品的构图形式、情节、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法,然后教师作出归纳。

(4)幻灯演示教材中其他作品图片,以年代顺序进行编排。

3.布置作业。

5.浙美版第四册美术教案 篇五

浙美版第四册美术教案

1.春天来了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 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 ,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2. 处处有鲜花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3、彩蝶飞飞 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营造情境。 (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的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 (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 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方法。 (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 (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 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 (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 (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 5.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 6.评价与延伸。 (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 (2)要求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本等 。 4.剪花边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5、印印画画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

上一篇:90年代入党志愿书范文下一篇:消防改革的调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