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2024-07-29

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精选16篇)

1.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一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 STS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途经

沧州市回民中学 郭建华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实施“sts”促进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如下:

(一)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它面向全体学生,便于 STS教育的普及。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为我们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 STS教育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实施 STS教育的结合点:初中物理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小资料、插图、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科学世界、STS阅读材料、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内容,编入了大量的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物理知识,为进行 STS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实施 STS教育的内容:

(1)介绍物理学家生平事迹以及讲述物理学史上有趣的故事。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讲述他们是如何从看似普通的小孩子成长为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通过揭示他们的心路历程激发学生对献身科学探索的欲望。

(2)介绍物理科学技术新成果、新成就、新发展趋势。例如:新型电池、超导体、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等。结合课本上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卫星发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磁卡、激光通信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介绍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农机具、污水处理、太阳能综合利用、船闸、打捞沉船、低温的获得以及 B超、放射性物质等在医学上的应用等。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通过观察,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了物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介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家电的智能化、微型化;电暖器、空调、冰箱等制热、制冷设备;照明电路;安全用电常识等。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技术改造技能和创造能力。

(5)介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了解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和克服途径。例如: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

2.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实施 STS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1)小组讨论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信心;

(2)开展辩论,以此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探讨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3)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获取、展示各种有用的图文、视频资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许多课件是由非物理专业人员制作的,难免有些会有科学性错误,我们要有所鉴别地使用。能够独立思考、进行批判性反思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质。(4)将学生置于规定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使他们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对问题的某一方面有更深的思考;

(5)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遵循自己的兴趣,依照自己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

(6)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实施 STS教育。

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又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目测能力、画图识图能力、使用各种测量仪器仪表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更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的精神。总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合理地选择实施 STS教育的教学内容,并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开展课外活动课教学:

1.开设课外物理活动课,可由物理老师兼职劳动技术课,利用物理中学到的力学知识设计小板凳,利用所学电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制作电子门铃等。即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又巩固了物理学知识,同时还可将科学、技术、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谓一举多得;

开设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等;

2.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创建 STS小板报等活动; 3.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4.利用多媒体传播信息,随着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这一点越来越容易实现。利用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在网上搜到许多与 STS有关的图文视频信息,另外,近年来市场上也涌现出许多可利用的科普类影片的 DVD,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PPT将它们整合后加以利用。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搜集与整理信息:收集信息的途径有文献法、问卷法、询问法。文献法: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的方法;

问卷法: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信息、发现的问题的方法; 询问法:以询问的方式收集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包括:直接询问法、间接询问法、集体询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个别询问法等;

2.参观与学习; 3.调查与研究; 4社会与实践。

2.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二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德育支配呈现出来的问题

1. 首先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道德教育的引导过少, 英语的学习板块陈旧, 反反复复都是传统的学习素材。 就拿写作来说, 大部分的写作题目就是郊游、给某人写信询问近况、通知某人做某事, 就连阅读理解也一样, 去商店买东西、去餐馆进餐。 纵观整个初中英语教学, 题材上很少有关于道德修养的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目,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学不到这一点, 成为教育的断篇, 教育的完善性没有做到位, 尤其是道德修养这一方面, 可以说是人们成长中必修的课程。 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初中英语学习中没有融入道德品德的教育观念。

2.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对于德育教学的支配不合理, 正常来讲, 首先应该是关于道德品德词汇量进行学习, 然后由易而难深入到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 但是在教育编排上很少提及关于道德品德词汇量的学习, 所以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时, 对写作上出现很多关于品德、道德修养的词汇很茫然, 不知道其含义, 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大的阻碍, 降低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的措施

1.规范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内容, 教师对学生们的阅读、写作方面多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引入, 例如:在学生的写作上, 教师可以自行拟订题目, 题目就从关于人们道德品德修养的形成入手, 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词汇与语法进行道德修养的写作, 全面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用英语阐述道德修养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教育。 在阅读理解上也一样, 老师多选择一些关于道德修养类型的阅读理解, 让学生通过英语的阅读提高道德品德素养。

2.通过实际举例展现英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也就是通过英语进行道德品德教学, 采用实际发生的例子进行阐述,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 还可以加强德育教学。 例如:某学校在德育支配英语的教学中, 每天选择一位同学课前用英语进行演讲, 内容就是关于道德品质的例子, 可以是身边发生的, 也可以是新闻或者报纸播报宣传的, 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组织好语言, 锻炼英语的表达能力, 从而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学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 学会将其变成自己的语言, 然后阐述出来, 通过对道德品质实例的描述与学习,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从中吸取经验, 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素质, 这对于英语学习与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箭双雕, 具有实效性, 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学习,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多媒体播放英语德育教学的视频, 让学生从视频中寻找道德不良的行为。 例如:某个学校在进行初中英语德育教学时, 为学生播放不良道德品德的视频, 让学生用英语写出一条条不良行为的表现。 教师也要做到极力配合, 如果发现学生们找到的不完整, 要及时纠正, 回放片子, 保证学生对每一件缺乏道德修养的事件都可以展现出来, 提高学生的意识, 往往那些容易忽略的小事件更应该积极发现, 让学生从小事做起, 在道德修养的教学中做到至善至美。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 那么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让这个城市的面貌更积极向上, 更和谐。

4.英语是一门语言, 最重要的就是单词, 所以要以道德支配英语教学, 首先要对道德品德教育的词汇进行学习, 加大学生的词汇量, 所以老师可以通过翻阅词典, 发现寻找关于道德品德修养的词汇, 然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为通过英语进行道德修养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1.对于学生而言, 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对帮助他们学习英语更有利, 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一项新的挑战与锻炼, 对于学生进行英语写作、阅读都有一定的帮助。 词汇量的拓宽, 学习内容的丰富都是通过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实现的, 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影响, 对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对于教育来说, 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以英语学习的形式将道德品德修养融入进去, 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从而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我锻炼能力。 也是教育层次的提高, 与时俱进地达到新时代下教育的需求,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 完善教育的实施。

总而言之, 以德育支配初中英语教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支持, 也得到家长与老师的肯定, 它的实施证明了教育事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人们开始对于教育事业更加期待。 相信这一措施的实行, 对学生的英语与道德修养方面进行双重培养, 培养出更多道德修养高、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为高等学府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兰优.德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现代教育科学[J].中学教师, 2014.

[2]盖世娇.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丹东师专学报, 2013.

[3]刘刚.中小学德育中的反德育现象及解决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7.

[4]冀艳利.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三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内容 途径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学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数学教学学习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要领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运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

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心理素质的教育

数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4.初中历史必考内容 篇四

(1)过渡时期(1949~1956)

①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③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④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⑤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2)曲折前进(1956~1978)

①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②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

④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五个转变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5.初中生物实验考核内容 篇五

<一>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菠菜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叶横切面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地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快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找出下表皮的气孔。

四、画图

画出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细胞。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目的】

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玻璃杯、吸管、0.9%生理盐水、0.l%高锰酸钾溶液、稀碘液(或龙胆紫)、吸水纸。

【方法步骤】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清水漱口,再取一根牙签放在0.l%的高锰酸钾溶液里消毒后,在自己的口腔壁轻轻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几下,再盖上盖玻片。

4.在盖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将标本全部浸湿。

5.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注意观察细胞的形状,缩小光圈,辨认细胞膜(为什么?)。然后再用高倍显微镜放大,观察着色较浅的是什么结构?着色较深的又是什么结构?

【实验结果】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因为细胞膜很薄,虽然着了色,在较强的光线下,轮廓还是不很分明,所以必须缩小光圈。在细胞膜里着色较浅的是细胞质,着色较深的是细胞核。

【注意事项】

用方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动,不要刮在牙缝里,因为牙齿上刮下来的是食物碎屑,不是口腔上皮细胞。

<三>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实验目的1、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实验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干净纱布、吸水纸

三、实验方法步骤

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大约0.5cm×0·5cm),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识别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

5、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进一步观察和辨认细胞被

染成棕色的结够。

6、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选择其中一个细胞,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在利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要缓慢下降,防止镜头下降速度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损坏。

2、载玻片和盖玻片是易碎的玻璃制品,擦拭时要防止玻璃破碎扎伤手指。

<四>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教学目标

1、观察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难点: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课前准备

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2、有关血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注意事项

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不高。除一般正确操作外,应注意两点: 一是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物镜镜头尽量不沾水,否则,可能无法观察;

二是要不断移动培养皿或鱼观察寻找血管。

鱼的放置 和观察

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拉破尾鳍,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或棉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反而会影响观察。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换取一条小鱼观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寻找血管的顺序

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再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流的血管(小动脉),寻找“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实验前,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去除一个错误认识――“可以看到红色的血细胞”,实际上在显微镜下单个红细胞是白色或无色的,虽然是白色或无色的,但她在不停地移动,所以容易观察到。

实验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小鱼尾叉中央到边缘的位置,这个地方容易找到毛细血管,它的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识别。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以便根据血流的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五>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习目标:

1、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

2、理解血液是红色的原因

实验器材:

显微镜、人血涂片、纱布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镜对光

1、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合适位置。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3、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第二步:放置人血涂片

把永久性人血涂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基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第三步:镜筒下降

1、眼睛看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2、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第四步:观察

6.初中数学小报内容资料 篇六

在求学时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开拓人思维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已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并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大家想一想那些数学学得好的大多都是上课爱思考与积极发言的同学。)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修炼必要的解题能力 。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所以我们数学每天都有作业)。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一本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考试时),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复习、预习。

7.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七

纵观前人研究, 关于阅读对性格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是关于阅读的研究却有不少, 从这些大大小小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阅读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代性格心理学理论指出:儿童长大能否成才, 不但与智力发展相关, 而且与性格、意志品质相关。[2]本文以23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展开调查, 结合教育部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书目, 力求得出阅读内容的选择对学生性格产生的影响, 并针对一些弊端提出相关建议, 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对性格产生的影响

阅读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所以选择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很重要, 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阅读内容对性格产生的比较突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信息。

1. 悲伤类书籍。

悲伤的书籍比较能调动人的情绪, 特别是对于内心比较敏感、脆弱的初中生而言, 因此阅读此类书籍就可能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表一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注:总人数233人)

由上表数据可见, 当阅读一些悲伤的书籍后, 学生们的做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于悲伤的情节感到很难过, 难以忘怀;二是对于悲伤的情节虽会感到难过, 但很快会遗忘。这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内心比较敏感、脆弱, 性格、行为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 因此悲伤的书籍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悲伤的情绪, 让他们对书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产生同情, 让他们沉陷于虚拟的悲伤世界无法自拔, 变得忧郁、沉闷。

2. 励志类书籍。

励志类的书籍比较正面、积极, 能很好地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青少年可以说是心理问题最多的一个群体, 而初中生刚刚迈入青春期, 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表二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注:总人数233人)

上表数据一目了然, 在阅读励志类书籍之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受到了相关影响。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反映, 在阅读励志类书籍之后, 自己变得做事更有决心, 更坚持不懈了。励志类的书籍字字句句都在暗示着环境的恶劣, 人物的坚强, 启发着读者去深思和感悟。初中生还没有真正走进社会, 他们的困难大多来自于学习, 根据学生反映, 在遇上所谓的难题时, 有时不是不会做, 而是被长长的问题吓倒, 没有仔细分析阅读下去的耐心, 而这类书籍正好帮助他们理解坚持的意义, 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有学生说阅读了励志类的书籍之后变得更加乐观开朗了, 此类书籍讲述的大多都是人物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都是比较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读者与书中人物坎坷的命运相比之后, 内心便会豁达很多, 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3. 武侠玄幻类书籍。

初中生是个特别敏感、多变的群体, 他们一只脚刚刚踏出童年, 另一只脚又迈入了青春期的道路, 成为敏感、叛逆的青少年。在侦探和武侠小说中, 能使他们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爱抱不平所形成的一股好思、好动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3]可见这类书籍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表三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注:总人数233人)

上述数据显示, 大多数学生不会受到书中情节的影响, 但是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受到影响。那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敏感、冲动、遇事不冷静, 所以很容易受书中的暴力行为、粗暴言语的影响, 一旦他们与人发生争执时, 就很难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会做出一些令其终生后悔的事。社会上有些不良少年大多是因为在观看暴力影片或阅读暴力书籍等之后, 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 才会走上邪道, 成为社会唾弃的“毒瘤”。

二、提出建议, 疏导负面影响

上面提到的是对初中生性格影响比较明显的三类书籍, 为了让学生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和一条幸福光明的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让他们的性格健康发展, 因此, 他们的读物必须是健康的、适合他们发展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个性品质, 教育部向初中生推荐了以下必读书目:《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童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海底两万里》、《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格列佛游记》、《简·爱》、《聆听天籁》 (泰戈尔诗选) 。以下是结合教育部推荐初中生必读书目针对阅读内容对初中生产生的影响给出的相关建议。

1. 阅读书目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初中生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无法做到很好的规划, 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 因此在阅读方面也需要得到他人的指导。初中生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对于自己的需要还不是很清楚, 无法为自己做最合适的选择, 在阅读上他们也只会凭借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因此学校应对初中生的阅读书目进行分类指导, 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需要, 也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能够健康成长。如:可以指出哪些书籍适合精读, 哪些书籍适合泛读, 精读的书籍一般都是能沉淀人的内心, 能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可以对那些有利于塑造品格、培养情操的书籍进行精读, 《爱的教育》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非常适合精读, 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而对于一些诗集和故事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选择的阅读, 也就是泛读, 像《伊索寓言》和《聆听天籁》 (泰戈尔诗选) 就可以进行泛读。

2. 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发展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所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他们的内心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如:对待那些生活艰苦、内心孤独、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 教师应推荐他们阅读《童年》、《爱的教育》, 让他们感受到除了父母之爱以外的其他世间大爱, 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对待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的学生, 教师应推荐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让他们学习主人公坚韧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对待那些内心比较自卑、害怕失败的学生, 教师应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类书籍, 让他们学习书中人物的坚强不屈和不轻言放弃, 学会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3. 教师应积极引导, 避免学生“误读”。

由于学生受自身知识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对某些书籍无法进行正确理解, 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朝花夕拾》不仅是作者对儿时到青年的回忆, 更有对冰冷社会、丑陋习俗的批判, 这里如果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 学生就可能只感受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留恋, 而不会认识到面对丑陋、邪恶时要学会反抗, 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又如《聆听天籁》, 没有教师的事先指导, 学生感受到的只有诗中生活的美好惬意, 而体会不到诗人对自己国家、人民的深沉的爱, 也无法激发自己内心炽热的情感, 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

综上所述, 阅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丰富人的情感, 树立人的品行。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我们有义务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因此对初中生的阅读内容做适当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而教育部推荐的书目能很好的促进初中生各方面的发展, 相信只要学生在阅读上得到正确指导, 能够正确理解书中所要传递的思想, 他们一定能够在适合自己的书本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阅读可以怡情养性、博才涨才、丰富情感、启迪心灵, 阅读不同的内容对读者有不同的影响, 笔者将从阅读内容对中学生性格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 得出相关结论并结合教育部推荐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提出相关建议, 对初中生在阅读上得到的一些负面影响进行疏导, 抛砖引玉, 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性格,教育部

参考文献

[1]旭荣花.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提高措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2) .

[2]赵石屏.中小学生性格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3) .

8.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八

一、生产实习内容的体系

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的,一般应用个别工序复合作业制,又称要素分解和作业复合制。由于企业生产各部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生产中分工和各种技术岗位的要求各不相同,类型很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和心知技能均不相同,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机器设备愈来愈精密复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人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已出现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技术工人,因此企图用单一的体制来安排生产实习教学的内容体系是不符实际情况的,从我个人工作接触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

1、实物制

将工种实习内容归结为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实物。这是最初采用的,学徒制完全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尚不能完全废除,仍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实用价值。

2、要素作业制

对操作技能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基本要素(即基本操作),在学习了几个要素后,要进行复合作业,然后再学习一段新的要素,再进行包含新要素的稍复杂的作业。这样通过要素的复合作业的反复,使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并具有完成生产作业的能力。这种制度是实物制的发展。是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人首先发明的,并在解放后介绍到中国来,称为“个别工序复合作业”法。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绝对化的予以应用。

3、阶段制

将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划分为练习、见习和独立实习三个阶段。这对驾驶或控制、运行的工种比较适合。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需要复合性技能、并需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具有应变能力,学生不可能一下子独立进行工作;初步练习后,要经过见习(又可称为半独立实习)这一过渡阶段,再进入独立工作实习的阶段。

4、范例制

这是适应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和培养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技术工人而提出来的。在1951年西德瓦·根舍首先提出来的,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必须改革教材,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和基础性,并通过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能力。范例教学程序上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事物的普遍特征;第二阶段是范例地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阶段;第四阶段是范例地获得改造客观世界的切身经验的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认识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在思想感情上起了作用,提高了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做法尚在探索之中。但这对我们职业教育的生产实习也有参考作用,当前我们可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工艺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技术工人中,我们还可进行范例教学的实验。

二、生产实习教材

过去只有工艺学校教材而没有生产实习教材,实习教师只能参考工艺学教材结合学实习工件或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学生实习是没有教材的,只能参考一下工艺学。近年来,由于生产实习教学研究逐步开展,已开始编写了生产实习教材,我国现在有两种形式:

1、生产实习图册

将学生的基本操作实习工件的图纸和工艺以及复合作业的典型零件的图纸和工艺录编成册,称为生产实习图册。这样可以统一基本操作内容,使之走向规范化、系列化,并推荐了可以选用的手工具产品、简单机床的产品和典型的综合作业工件,使作业走向系统、完备,便于学生掌握全面的操作技能。

2、生产实习教材

在生产实习图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各项基本操作和实习工件的指导内容和自我评价题等即成为实习教材,现在我国已出版的有车工、钳工和铸工等生产实习教材,过去已出版的还有民主德国的钳工基本操作指南等。

根据国外的经验,他们有学习指导卡的。这种学习指导卡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一齐解决教与学的内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指导卡交给学生,作为作业前的说明和教师指示的补充,从而来弥补学生课后的不足。学习指导卡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指导要素作业方法的要素作业指导卡;

(2)指导产品制作的工作任务的指导卡;

(3)指导有关知识中一个项目的知识指导卡;

(4)指定研究问题和完成作业题的题目指导卡;

(5)指导实验项目的实验指导卡;

(6)指导制定作业规划的规划指导卡等。

三、模拟装置和教学机器

生产实习一般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的机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型材、零件或成品,若缺乏生产设备是无法进行实习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设备走向大型、精密和复杂,不允许未经充分训练的人操纵或控制,因而产生了建立模拟装置问题,学生可在模拟装置上先进行实习,如汽车驾驶、飞机驾驶、大型化工设备和流程的控制,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运行等,均已采用。

9.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 篇九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10.初中教学内容及评价 篇十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时安排: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18学时

体操:8学时

排球:8学时

篮球:8学时

任选:4学时 考试内容:

第一学期:1000/8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技评:球类 第二学期:立定跳远、跨越式跳高;技评:技巧

八年级: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时安排: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18学时(上期跳跃,下期实心球)体操:6学时

球类:12学时

武术:6学时

任选:4学时 考试内容:

第一学期:1000/8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技评:武术 第二学期:1000/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实心球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26学时

体操:8学时

民族传统项目:8学时

自选:4学时

第二学期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2学时

田径:14学时

民族传统项目:14学时

球类:14学时

机动:4学时 考试内容:

11.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十一

摘 要: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良好助手,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亲密的合作伙伴,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多媒体手段既可以再现文章的内容,又可以触动初中生的那份情感,其作用妙不可言。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初中生;情感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再现文章内容,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由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逐步过渡,可是在两者之间,形象思维却占非常大的优势。我们的语言文字所呈现的内容是抽象的,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就自然而然地给初中生的文章分析及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对于部分文章内容的理解却是浅显的,到位真的不易。所以,此时若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比如,在学习小说《范进中举》一课时,文中两个重点人物范进和胡屠户要把握好,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疯疯癫癫的丑相及胡屠户溜须拍马、前倨后恭的市侩面目,其中有一些特别出色的细节描写和神态描写,包括了文章作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这种情感,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将这些内容再现出来,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会上升一个台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触动初中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情感的触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为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科,尤其是课本中所设置的一些文学作品,深深包含了作者那富有感染力的情思。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语文学科的这一个特性来触动初中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初中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此时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协助教师,将这一目的完美解决。例如,朱自清的精美之作《背影》,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篇章,从中深深地感悟到父与子那深深的情感,文章一直触动着我们祖祖辈辈。虽然文章已过多年,依然毫不逊色,不减当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父与子的情感,结合课文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模拟文中当时的故事情境,再现老父亲的音容笑貌,把“我”送上车,并给我买了橘子,父与子难舍难离的情境,触动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有一种如同就在他们身边之感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父亲那真挚的爱子情感及儿子对老爸的感激之情。

12.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内容,教师教育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专业水平必须适应课程要求, 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通过教师教育得以实现的。近年来, 培养反思型教师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 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 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反思内容的理解均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一次公开课教学反思的内容, 探讨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向, 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反思,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对自己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1]从此定义中不难看出,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以外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具体地说, 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 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 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而且在思考过程中, 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

综合分析上述对教学反思的界定,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及其素养, 途径是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以及行为解析和修正, 其考察对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 教学反思实质上也是针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建构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也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问题, 成为反思型教师, 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相关研究

教师的教学反思始终强调将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考查对象。然而, 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广、复杂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这决定了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也导致了教师视教学工作为高度个人化、靠个人诠释与表达的活动, 教学反思缺乏交流的平台。[3]故此, 剖析教师教学反思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亦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综述相关文献,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张立昌按照系统论中的层次分析原理, 把教师反思的内容划分为两个层次:一般性和相关的背景性问题层面与具体性和确切性问题层面。他还将教师的反思范围和内容直接简化地分为教师的理念 (或知识) 领域和行为 (或操作) 领域两个方面。[1]前一种划分是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受社会背景制约和其情景性出发的, 而后一种划分是从教师实际反思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考虑的。申继亮和刘加霞从两个维度考察教学反思内容, 即教学反思内容的广度 (教学反思的指向) 和深度 (教学反思水平) 。其中教学反思内容的广度包括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改革和人际关系等五个指向。教学反思内容的深度包括前反思水平、准反思水平和反思水平等三个水平。[2]李长吉和张雅君提出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4]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上述学者都是从理论层面研究和建构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从邵光华和顾泠沅对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情况看, 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 而其他方面的反思如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5]故此, 有必要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反思分析其教学反思内容。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本文选取2010年浙江省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中六位执教教师 (以下分别简称“教师A—教师F”) 的教学反思为研究案例。作为浙江省各地区推荐参加此活动的代表, 这六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因此, 本研究对他们的教学反思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与运用情况以及其反思的内容, 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 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以下选取六位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师A: (1) 要研读教材, 认准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 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解和分析, 并确定课型; (2) 要了解学生, 迎合学生实际需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进行分析, 还要对与此话题有关的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联系; (3) 要确定目标和方法, 解决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在语言、情感、能力上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方法, 以此来设计教学活动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4) 要遵循原则, 精心设计活动。本节课遵循学习策略渗透原则、学法指导原则等, 通过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所学语言在语境中自然地输出和进行交际; (5) 要借鉴《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 创新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作业的分层性设计, 注重词汇的更新教学, 这两点是今后课堂教学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教师B:对于“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理论层面上的认识: (1) 英语教材中的文本教学具有双重目的:一是通过文本, 让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复习出现在新语用形态中的已学语言知识;二是通过文本, 让学生体验语言运用; (2) 在以教材文本为写作背景和素材来源的写作意图指导下, 学生先前通过认真阅读文本, 对文本素材进行提炼加工, 逐步认知和获得相关的写作方法, 形成写作策略。

对课堂教学实践之后发现不足的一些反思: (1) 指令不够清晰; (2) 某些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3) 对学生写作方法指导是由教师包办完成的; (4) 未能贯彻分层性作业设计。另外, 写作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头脑在思维、内心在感受。学习的本质是个体的心智活动, 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看得见的。所以课堂上给足学生写作训练时间, 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写作也是必要的。

教师C:课后, 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认为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对自己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 初一的起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一些阅读策略,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在本节课中还是用了一些常规做法, 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信息的能力; (2) 尽管这是一节阅读课, 但在初一的起始阶段还是要考虑到形式的多样性, 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节课做得不够的地方有以下两点: (1) 词汇的处理不是很到位。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事先注意到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学内容, 并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 被提问到的学生面还不是很广。在今后上课过程中要更面向全体, 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获得发言的机会。

教师D:这次的收获大致分两个层面, 教学理念和课堂操控。教学理念方面的收获有: (1) 课堂设计应具有逻辑性; (2) 开展任务型教学; (3) 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 (4) 课堂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操控层面的收获: (1) 让自己的指令简介、清晰; (2) 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 (3) 对学生的评价。这堂课也让自己意识到, 一堂备得再精彩的课也需要很好的课堂操控能力去演绎, 否则这堂课将不能达到其目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词汇教学方面。其次是教师说话时间偏多, 学生开口时间偏少, 这个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去改正但仍存在的问题, 须继续探索。在作业布置上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差异, 应该采用分层作业。还有课堂环节处理的一些细节, 仍需细细体会。

教师E:在准备这节阅读课时, 也是秉持重视传授学生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以读促写的原则。整节课的过程经历为今后在改进教学提供了以下几点借鉴和指导: (1) 一节课的目标设定切入点要小而明确; (2) 要实实在在地抓好读的环节; (3) 要注重对阅读技巧的指导, 培养阅读能力, 而且要引导学生下意识地分析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 为写作准备。

这节课做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1) 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所使用教材的情况, 提问过于集中, 最初学生无法进入状态, 就感觉比较紧张, 没有调节好上课节奏; (2)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语法错误时, 没能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忽略了本单元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一语言难点。

教师F:对于课后的反思和改进: (1)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中得知学生事先没有学过本单元内容, 在课上一直想尽量多的通过给出的图片使学生渐渐进入语言环境; (2) 对于文章的处理中, 单词教学还需花功夫。对于重点词汇在课堂上的演绎使其真正做到“三会”这是值得我思考和摸索改进的; (3) 无需通过自己的实践说明, 从滑雪者在参加滑雪马拉松活动进入, 会更显自然; (4) 分层作业是在这次活动上才了解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 是否可以和办公室的老师讨论执行。有必要对于学生做问卷调查, 关注其执行后的效果。

从以上对教学反思的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六位教师分别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归纳如表1。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 六位教师的教学反思似乎都很明确具体, 但却存在着差异。教师A从课堂教学出发, 反思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以帮助学生学习;教师B则反思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以保证学生学习;教师C反思课堂教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总结可取与不足之处, ;教师D反思教学理念和课堂操控, 更注重课堂教学与管理;而教师E和教师F更多地是关注课堂教学。

四、教学反思内容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六位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分析, 将教学反思内容的特点总结如下。

1.教学反思内容指向课堂教学最多, 指向学生学习相对较少。虽然教学反思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实践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但是教学反思的意义绝非仅此而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故此, 教学反思也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其根本目的。

2.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中, 课堂教学反思主要是分析和总结教学经验, 更倾向于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的反思。其目的在于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判断, 发现问题与不足, 提升教学能力。

3.教师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管理等方面反思较少。这些方面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都密切相关。反思教学行为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教师更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以实现理论向实践转移。因此, 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多集中在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是一个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是对个人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升的过程。显然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是不够的, 教师应不断挖掘和使用身边资源, 丰富教学经验, 使得经验得到升华, 改善教学行为。

五、结语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还善于探究问题的真相, 并力求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反思正是教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教师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 这需要教师扩展教学反思内容, 更好地进行反思, 进而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应根据其反思现状和特点, 避免视角单一, 不断扩展其反思内容, 其内容也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为共同目标。培养反思型教师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 教师应养成反思习惯, 形成反思意识, 丰富反思内容, 以提高反思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 2001, (12) :17—21.

[2]申继亮, 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3) :44—49.

[3]蔡亚平.论教学反思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104—106.

[4]李长吉, 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 :85—89.

13.高中生心理辅导内容 篇十三

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惑,并伴随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经常伴随的矛盾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普遍性的常识与个别咨询辅导。一般来说,中学生常见的青春期课题有:第二性征出现及其它生理变化导致的困惑、性心理萌动与两性交往及早恋问题;自我的确立与认同;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的开放与闭锁之间的矛盾;心理的独立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等。其中,尤其应该充分注意到性生理成熟对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诸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影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消除错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烦躁与紧张。

二、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

常言道:“个性即人生。”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有重要影响。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天资优势,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指导,针对某些不利特点提出人格塑造的建议、计划与措施。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较普遍采用的个性测验有性格测验、卡持尔十六项人格特质测验(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等。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最好能调动家长和科任教师、同学等多方面力量,给予积极配合与督促。

三、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就智力因素方面来讲、我们应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观察事物,了解记忆的规律及有效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学会科学用脑、利用共同要素与知识概括性原理积极促成学习迁移,科学合理地组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另外,有关专家普遍承认,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南师大一项调查表明,学习困难学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更多的来自学习心理障碍。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与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四、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欠缺,这突出体现在升学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上。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定向,在填报志愿时仅凭一时冲动、好奇或盲人摸象式的瞎撞,导致出现升人大学后出现专业兴趣不浓,甚至少数同学大学期间一直为专业闹情绪、无心学习的现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之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则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适合,外倾型的人更适合于从事人际交往性强的工作,而内倾型的人更适合于比较深沉、细致的工作。

五、考试与竞争等压力与挫折的应对

考试与竞争是当今学生普遏面临的课题。尤其在升学压力之下,我国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考试过于频繁的问题,甚至“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试与竞争的心理调适也就成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之

一。一些学校尝试进行过“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具体内容大体包括:对待考试与竞争的正确态度、考试与赛前准备、应考与比赛策略、考试与比赛中的情绪自我调节、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及合理归因、受挫后情绪的自我调适等等。同时,今天的学生将来走出校门之后,仍将面对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学会合作与竞争的统一,积极参与竞争、形成面对成败的正确态度、掌握压力应对技巧与挫折心理自我调节技巧,不仅对学生今天的成长有益,而且对于他们的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六、人际关系协调

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关系常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心境,提高学习与工作成效。具体来讲,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及新环境的适应等等。不同的人际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态度、分寸与技巧。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同时,也存在一些基本规律与要点,•如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真诚、心胸豁达、理解与关心他人、在具体问题上求同存异、注意形成良好第一印象、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技巧等。

七 心理障碍的矫治与心理卫生保健

14.初中班会主题教案内容 篇十四

参加者:七(3)班全体同学和老师

记录人:章小慧(黑板上由宣传委员和同学们用彩色粉笔写上主题,画上插图。同学们的桌子围成一个四方形,课室中间留有空地。在整个班会中恰当穿插轻音乐。)

会后材料整理:(班主任)

整个班会流程:

[主持人开场]

男:爱是种心态,是种境界,懂得爱,才会变得崇高。拥有爱心才会感到幸福。

女:跟生命相比,什么都显得不重要。父母赐予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成长奉献全部爱心!

男: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无法把握明天的命运,但我会以感恩的心态,努力的过好每一个今天。

女:金钱,名利随着岁月的苍老也会随之淡然。唯有感动才最珍贵!唯有感恩才能快乐!

合:爱,从学会感恩开始!

男: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关于感恩,我们心中都会有很多话说。首先让我们有请班主任陈老师致词,请他说一说心中对“感恩”的理解。掌声有请!

[班主任致词]

[主持人]

女:谢谢陈老师。“感恩是诗意的栖居”,感恩是美丽的诗句。让我们的同学用诗歌来表达她们的情怀。请听诗歌朗诵《我和父亲的夜晚》、《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请陈小慧、宋婷婷!

[主持人]

男:爱是奉献,爱是力量。爱的力量能够驱走寒冷,能够带来阳光。爱的力量也会在爱的传播中如同生命的种子一样,它会在感恩之中生长发芽,也会在感恩之中茁壮成长。下面请大家讲讲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事。(省略)

[主持人]

女:爱是生命的种子,感恩,则是给爱的生命种子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爱的生命在成长着,生命中的爱的力量和爱的温暖也在不断地延伸着、传递着。下面请听章思思同学带给我们的故事《爱之链》!

[同学们讲感恩的故事] 章思思

感恩故事《爱之链》

[主持人]关于感恩,我们可能有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话要说,但是时间不是很充足。下面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心声。我们共同来唱《感恩的心》!

[同学们齐唱《感恩的心》,音乐伴奏]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主持人]

我们的班会将要结束了。在最后,我们的班主任送给大家一首诗歌。

《请受我深深地祝福》

(主持人朗诵)

感觉到生命的悲哀 还愿意欢笑的

请受我深深地祝福

感觉到生命的虚空 还愿意奋进的

请受我深深地祝福

感觉到生命的卑微 还予人以尊严的

请受我深深祝福

感觉到生命的欺罔 还待人以真诚的

请受我深深地祝福

感觉到生命的寂寞 还可以温暖他人的

请受我深深地祝福

感觉到生命的残酷 还相信善良的

请受我深深地祝福

只有你看到生命

生命

用信仰来驱除无望

用爱来补偿孤

[主持人]

15.初中生德育教育内容 篇十五

一、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的掌握是一节课最核心的任务,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因此教师要通个各种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单纯的讲,学生呆头的听,这种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讲到较难理解的重点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启示,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在碰撞中获得交流,学生就掌握了重点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新教材中设置的一些探究学习内容,一个人在课堂中很难完成,需要多个同学通力合作。在教学人教版九下“二次函数”一章中,有这样一个“探究学习”内容。

案例1:

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因此,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我们只有采用描点法。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画出函数的图象;

(2)观察各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你能得到哪些规律?

学生分工:每人分别画其中的一条抛物线,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合作:每人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并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合作意识,成果表现为:从分工到合作,其中包含了对同伴的信任——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节省了时间;同伴的相互帮助、鼓励——速度慢的、不会画图象的(包括图象画错的),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伴交流发现的规律、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规律;集体的力量——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还有由此产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三、开放性较大或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

开放性问题因为其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所以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全面,使得问题解决无处着手或进行不下去,即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可能因为学生思维方式不同、知识背景的不同而思路完全不同,甚至产生不同的结论,而他们可能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进而形成争议。这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交流,而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为了让别人明确自己想法,在给别人讲解的同时,不断有其他组员的提问中,他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迸而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和彼此思维的碰撞下,有争议的问题将会越辩越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所以,对于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晰思路,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四、具有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这类问题如果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很难留下深刻记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能当时听懂了,但课后却又不知所措,落后学生对于这些题却是望题生畏,可能连听的勇气都没有。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若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尤其对那些正陷入困顿的学生,可能会从别的组员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茅塞顿开。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对问题本身没有弄清楚。在共同分析问题、不断发问、相互交流中,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明晰,再加上教师参与,适当点拨,相对个人解决,会使问题容易许多。

案例2: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BC=42,另有一等腰梯形DEFG(GF∥DE)的底边DE与BC重合,两腰分别落在AB、AC上,且G、F分别是AB、AC的中点。

(1)直接写出△AGF与△ABC的面积的比值;

(2)操作:固定△AGF,将等腰梯形DEFG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方向向右运动,直到点D与点C重合时停止.设运动时间内为x秒,运动后的等腰梯形为DEF'G'(如图2)。(1)探究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F'F能否是菱形?若能,请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探究2:设在运动过程中△ABC与等腰梯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绘图思考中,学生体会到了有关动态的几何问题中,由于图形的不确定性,我们常常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图形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形都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

参考文献

[1]李海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

16.初中语文阅读课预习内容探究 篇十六

一、预习生字和生词

学生在预习阅读课时,常常会遇到不认得的生字或生词,特别是做古文阅读预习时会遇到的生字、生词更多。有些学生觉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和生词不去特别了解也不要紧,自己不认识这些生字或生词也能看懂课文大致的意思,第二天教师在阅读课上会讲解这些生字和生词,所以不将弄懂生字和生词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学生通过自己借助工具书和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是学生完成阅读练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生词的技能。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黔之驴》时,学生要把自己不认识的生词通过查阅工具书查阅出来,对于自己不太理解的字句先按上下文的内容初步理解字句的意思。等到在阅读课中,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印证自己理解的知识。如果自己理解得不够正确,学生要分析自己错误在哪里、是哪些结构知识没有掌握。如果教师没有提及该类知识,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教师共同讨论。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生字和生词,在课堂学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预习阅读文章中的难点

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在阅读课堂中,学生将无法把握学习的要点。因此,学生要通过有效的预习,自己了解课文中的难点,同时要了解难在什么地方。学生能了解课文难在哪里,在课堂中就能重点学习。

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的课文时,都曾经觉得要阅读这篇课文很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发现这篇课文难在:文字艰深,这篇课文节选自《孔子·汤问》,该书籍编写的时候过于古早,很多词句的用法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通假字很多,学生很容易念错;该文章观察事物的角度非常玄奥,学生见过该类自然现象,然而平时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会发现两个小孩观看自然现象的角度自己是从未思索过的,学生发现自己从未用这样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件;在书中,孔子被两个小孩问得哑口无言,学生虽然学习过现代天文学知识,能够了解问题的答案,然而学生会想象,如果自己站在孔子的立场去思考自己从来不理解的事物现象,自己会用怎样的角度去判断问题呢?该课文虽然很短,学生却普遍觉得难度很大,学生只有自己理顺文章的难点,在阅读课上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在预习时就理顺文章的难点。

三、预习阅读文章中的重点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时会感觉这篇文章有一些重点,然而什么是重点,学生有时不能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圈画文章的重点,通过圈画重点的方式,学生能对文章初步进行把握。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重点学习自己圈画出的重点,将这些重点与其它人交流。

比如学生在阅读《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时,学生要逐渐圈出文章重点学习的内容。这篇文章的题材是演讲,学生要通过阅读课文自己总结演讲题材的特点;这篇文章的另一个重点为“五分钟”学生必须要理解在这五分钟的简短演讲中,郭沫若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这篇演讲的主题是箫红,那么从郭沫若的演讲中透露出他给予箫红怎样的评价等。通过把握重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加有针对性。

四、预习阅读文章中的争议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能会发现这篇文章的一些思想内容会引起争议,而这些文章值得人争议的部分往往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在面对文章争议的内容时,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学生要通过仔细的思索,理解这部分内容为什么会引起争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做好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与他人共同交流这些争议内容,一起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有些学生听人说朱自清的文章并没有那么好,他的文章逻嗦、重复多,词藻过于华丽,文章的内容却不深刻。学生可以针对这种争议认真预习这篇文章的内容,自己通过分析认识这篇文章的价值,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就能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一起交流这些争议的说法。学生如果在课堂中能有效的讨论,就能深入理解《背影》这篇文章是否属于优秀的文章。

上一篇:电气设计三年工作规划下一篇:用名缰利锁怎样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