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10篇)
1.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一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目标】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人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文化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设计】
一、丰富精神世界
P18探究——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真善美的追求。2005年6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又安详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拟世界。初中生小艺悲剧说明了什么?
讨论:红色旅游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以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的发展。请从文化角度分析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爱国情感。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引发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P20探究——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 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1935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在四年以前的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举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日军又于1933年侵占了我热河省,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国华北的土地,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剑拔弩张,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屈膝妥协,步步退让。而千百万劳苦大众发出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P20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吗?(建国之初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后来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大庆人正是依靠“铁人”精神,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年6月份就实现首车原油外运,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3年半时间,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铁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江阴华西村,是中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典型。它不仅物质富有,村民住的是豪华别墅,开的是私家轿车,户均存款超百万元——被誉为“中国首富村”;而且华西村人精神也很富有,这也是它这个老典型一直红了几十年,直到如今不褪色,充满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华西村人富了“口袋”,不忘富“脑袋”,提倡“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成立了别具一格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每周村民开大会,每季党员开大会,书场、剧场、溜冰场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华西村作为“中国首富村”,为什么富了“口袋”,还不忘富“脑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山东大学就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展开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人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通信和娱乐,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认为网络弊端重重的也大有人在,大家对其厌恶程度依次为:网络用语不文明、偷看他人电子邮件、攻击他人电脑,浏览暴力性游戏软件、用假姓名和假身份聊天等。对于网络游戏对校园生活的冲击,虽有不少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影响巨大,很多人因此而分散精力、荒废学业,但多数学生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自制力,便不会深陷其中。谈谈你对网络文化对人影响的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入持久的。因此,接触网络文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加以学习运用,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作业】 【教学反思】
2.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二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体会文化塑造人生的能力,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新课教学]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课堂练习:
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靼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A项说法不恰当,C、D项不符合题意。
(二)、增强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1)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2)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 ◇探究提示:(1)①《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欧仁·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第二年,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用了3天时间为它谱曲。《国际歌》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战士们不屈的气节;中段旋律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②1935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在四年以前的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举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日军又于1933年侵占了我热河省,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国华北的土地,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剑拔弩张,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屈膝妥协,步步退让。而千百万劳苦大众发出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他只好搬到上海的法租界居住。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滥写靡靡之音,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桃花江》《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
恰在这时,上海一家影业公司在拍影片《风云儿女》。这是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剧本着重描写了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两个男青年的遭遇。一个男青年投身抗日斗争,英勇牺牲了;一个男青年虽一度沉沦,但在穷苦女朋友的帮助以及男友牺牲精神的激励下,终于翻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
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原是田汉所写,他按照电影情节的设计,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 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后来它被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就是这样在敌人的刀丛中,以满腔的激情写就了这战斗的诗篇。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聂耳当时在上海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华联公司搞音乐。而他已得到敌人即将逮捕他的警告。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要聂耳出国暂避,他本人也考虑可趁此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以求在音乐上得以深造,同时,他抓紧出国前短暂的时间,尽力多做一些工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作曲的。
(2)①130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在俄国冬宫,在西班牙前线,在中国的渣滓洞集中营,在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战场上……一切曾有被压迫者反抗的地方,都能听到《国际歌》的激昂声音。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这首歌还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国际歌》是一首格调高昂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完全觉醒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它已经进行过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由无产阶级自己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它已经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国际歌》展现了日益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愿望和理想,整个诗篇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感情,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②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义勇军进行曲》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立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1.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课堂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 力量吗? ◇探究提示:建国之初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后来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会战之初,几万人马一下子涌到萨尔图草原,生活和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大庆人正是依靠“铁人”精神,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年6月份就实现首车原油外运,到年底生产原油97万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3年半时间,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40多年来,“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铁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课堂练习: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尤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町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伞面发展起着不町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课堂探究:你能对这个回答作}¨进一步的解释吗? ◇探究提示:新娘的回答说明:随着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富起来后,科学技术、精神享受是青年追求的时尚,优秀文化对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课堂练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科学技术是新追求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有益的精神食粮。
3.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用心
爱心
专心
23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用心
4.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四
全章概述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本章可分为4个框题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新课程学习
2.4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作用
2、理解公民的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3、学会分析如何行使监督权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民主监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教学重点
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作用、重要性。★教学难点 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选举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学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一)引入新课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表现在公民可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进行民主监督,为守望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7页“探究材料”,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发言。
教师点评:对于派出所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刘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究竟什么是公民的监督权?有哪些途径来行使?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7-28页内容,了解这方面的有关常识。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1)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
当我们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没有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时,有权对其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
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
(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2、民主监督的方式(1)信访举报制度
信访举报制度是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这是我们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都设立了接待人民来信来访的工作机构,依法规范各自的行为,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证。
用心 爱心 专心 2(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就是将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纽带。这一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3)舆论监督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民主监督。
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4)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途径,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教师活动:可见,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行使监督权,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行使好监督权对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行使监督权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29-30页内容,思考这一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二、依法行使监督权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要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
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不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围堵、攻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本课总结: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政治生活;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就能保证有序的参与,否则就必然导致无序局面。
因此,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民主监督的有关知识,懂得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具有广泛而真实的监督权,公民只有积极的依法行使监督权,才能有效地守望我们共同的幸福家园。
(四)实例探究
[例1]当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依法享有()A.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申诉和诉讼的权利 C. 揭发和举报的权利 D.指控和告发的权利 答案:B [例2] 某公民发现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信函向当地检察机关反映情况,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查处一起重大行贿受贿案件。这一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信访举报制度 D.监督听证会方式 答案:C [例3]下列对民主监督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
A.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 B.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答案:A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例4] 某村民因修公路占用本村土地,组织村民集体上访,围攻县政府领导人员,影响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正确地是()组织村民集体上访是一种违法行为 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是维护村民合法利益的正当行为 是一种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 答案 D ★课余作业
我国主要有哪些民主监督的方式?公民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
5.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通过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
第一条通过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括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这条线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条通过分析规律,得出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2、能力层面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惠能的观点和刻舟求剑的错误之处,有学生归纳解决。• 规律是客观的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我们可以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等事例来完成。
2、教学难点
•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突破方法:通过探究诡辩家欧布里德的小故事以及芝诺的“飞矢不动”的观点等来突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刻舟求剑》的故事。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学完本课知识,你就会得到答案。——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让学生列举通过学习、生活实践了解到的运动方式,由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静止的事例,由学生归纳出静止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通过多媒体介绍惠能以及他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提出问题: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2)展示刻舟求剑图片
提出问题: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再由学生归纳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课本材料)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诡辩家欧布里德犯了什么错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为什么是错误的?
由学生归纳出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投影几组说法:①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②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③守株待兔等。让学生思考:以上说法是规律吗?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归纳出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投影材料: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人们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提出问题: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然后由学生归纳出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投影:①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因为我们按规律办事,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②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
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归纳出:①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在尊重客观的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课堂小结
①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并用课件展示本节课两大知识线索。②由学生总结本课还有那些疑问
(五)当堂检测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大6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大规模围湖造田,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削弱了洞庭湖防洪抗旱的能力。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6.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六
一、课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运用
⑴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⑵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
⑶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对立同一的观点看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2)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四)教学重点、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创设情境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2、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足球赛加以点评。(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问题探究:
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创设情境:《自相矛盾》的故事。《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 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创设情境,漫画“他敢剪吗?” 请问:
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创设情境: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是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 C.失败乃成功之母
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E.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运用: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上面的话。
老师提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参考课本68页的相关连接)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设计情境: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请问:(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提示: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如大家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设问: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提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分析学生所举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矛盾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从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提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设计情境:下面的漫画你能认出他们是谁?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通过这个事例来讲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特点)(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农业、商业、工业矛盾不同,班里同学样子,爱好也不同(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个人的成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双方各有特点——关于西部大开发东部是“人口众多”,而且人口已经多到成为经济发展的压力和阻力;
西部则是“地大物博”,但“地大”尚未很好开发利用,“物博”也仍是潜在的资源财富。运用课本71页探究活动,导出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 漫画“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水果 苹果、橘子、雪梨…… 马 白马、黑马、黄马……(共性)(个性)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7.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七
【知识精测】
(总分60分,测试时间45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曹文轩的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感染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很高的文学品位,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健康成长 【答案】D 1 【点睛】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3.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拥有一方自由天地;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视野就宽一度。这蕴含的道理有()
①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入的健康成长 ②优秀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自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拥有一方自由天地;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视野就宽一度,主要体现了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入的健康成长,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③入选。选B。
4.2017年初,央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并由此催生了民间朗诵、学习、研究古诗词的热潮。这一现象表明()A.诵习诗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D.优秀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答案】C 【解析】A项与题意符合;B项错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并由此催生了民间朗诵、学习、研究古诗词的热潮。这一现象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C项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5.上海市通过持续举办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等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群众性竞赛的方式,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知晓、理解、运用、演绎和创作中,重拾对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的学习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进入每一个家庭,融入日常生活,在百姓心头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③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6.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文化有健康、向上与腐朽文化之分,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因此不能一味地说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7.湖北省教育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青团制作了《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专题电视教育片,为全省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堂充满青春活力、励志前行的思想教育课。用“雷锋告诉我”“雷锋在身边”“人人是雷锋”三个小主题和三位主讲“老师”贯穿全场,同时辅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励志歌舞和诗歌朗诵,让中学生课堂充满青春活力和满满的正能量。这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有丰富的形式 C.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答案】C 8.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行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的原因在于,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同时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故入选。②③观点与题意不符,汽车文化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汽车文化并不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排除。
9.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这一主题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优秀文化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说明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②③④三项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10.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 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A.读书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 C.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 D.人们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不同时空环境下选择不同的书去读,感受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这说明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变化,B说法正确;AB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11.《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12.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了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题中观点没有揭示世界本质,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话语蕴含哲理,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而不是题中行为,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1题,12分)
13.山东“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8.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八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电影市场迎来新的春天。随着无镜立体显示技术的推广应用,人们不戴眼镜就能通过电视机、计算机和手机观赏到立体影像节目,产生梦幻般的视觉,从而促进和扩大文化消费。这说明()A.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D.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传播
【解析】 材料表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故选A。B、D与题意不符。C错在“总是积极的”。
【答案】 A 2.在刚结束的2015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抗战剧占据了半壁江山。关于抗战剧,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意想不到的“故事”爆出来。从“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爷爷9岁被鬼子杀了”等雷人台词,到后来的大尺度剧情出现,不断挑战着广大观众的心理底线。对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它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注意把握尺度,尊重历史事实 ④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文化过度娱乐化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不是过度娱乐化的文化,而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②不选,过度娱乐化不是创新。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3.广电总局文件指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不得制作、播出以炒作演艺人员、名人明星等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看点、噱头的广播电视节目;暂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节目。这启示我们()①文化产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引导 ③文化产业应自觉抵制娱乐节目,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④落后与腐朽文化必然受到人民群众自觉地抵制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③错误,娱乐节目中也有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④错误,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对于落后文化要加以改造和剔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 C 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网上“扫黄打非”工作将统筹开展“净网2015”“固边2015”“清源2015”“秋风2015”“护苗2015”等五个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要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①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网吧的规范管理 ②学校、家庭都要认真履行依法办网的义务
③青少年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远离网络 ④传媒公司要依法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错误,学校、家庭不是依法办网的义务主体。③中“远离网络”的观点绝对化,不选。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 C 5.一位外国朋友曾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解析】 A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根本原因,开放文化市场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故入选。C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观点与题意不符,网络媒体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故排除。
【答案】 B 6.2015年1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着力解决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这说明()A.网络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非常不利
B.网络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不良网络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通过专项整治可以彻底克服文化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这是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体现,B正确;网络的作用有利也有弊,A说法片面;不良网络现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文化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不能彻底克服,D错误。
【答案】 B 7.《Running Man》《两天一夜》引爆收视狂潮,文化韩流席卷我国,然而我国本土的原创节目却较少,且多落后于当今时代,屡遭冷眼。这给我国影视艺术工作者的警示是()A.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关注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C.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解析】 我国本土的原创节目却落后于当今时代,屡遭冷眼,警示我们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A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A 8.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商业性 ②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④文化建设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不是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启示我们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②③正确。
【答案】 B 9.“鲁剧”(特指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作为山东文化新品牌,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多样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这启示我们()①应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③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③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 B 10.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早已不再是只知道土里刨食、两眼不识一丁的人,电视等传媒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但是,现在流行的一些“大众文艺”所追求的是单纯的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难以真正满足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农民尚难以消受那些“高雅”和“贵族化”的作品。为此必须()A.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 B.坚决抵制各种追求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的作品 C.让农民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享受各种文化快餐 D.减少高雅文化作品,积极发展通俗文化 【解析】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农民尚难以消受那些“高雅”和“贵族文化”的作品,因此必须面向大众,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A符合题意;其余各项观点均不科学。
【答案】 A 11.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生活、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这表明()A.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文艺作品风格不同,都是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 C.国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文艺创作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的需要,这样的文化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故A符合题意。
【答案】 A 12.《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与奋斗,道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更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奋斗与励志,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3 ①都是传统和时尚的统一 ②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④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既“叫好”,又“叫座”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正确;也说明优秀文学作品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正确;①中“都是”的说法错误;我们需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随着现代媒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多姿多彩的发展格局。但是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一些低俗、落后文化以迅雷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所以要想净化人们的文化生活,必须抛弃大众传媒和市场对文化的调节。
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解析】 此题主要立足大众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辨析对我国文化生活所起的作用,应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分析,然后重点强调如何遏制消极作用。
【答案】(1)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便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作品,从而导致文化市场秩序混乱。
(3)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更要立足人民群众的实际,大力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14.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 500年的历史。诞生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天文历算学家刘洪、宗圣曾子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孔子72贤徒中,临沂有13人;中国著名的24孝中,临沂有7孝。《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在临沂出土,震惊世界,被评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些独特的优势为临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临沂市立足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品牌的打造,积极发展沂蒙特色文化,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尤其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走在了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前列。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答案】(1)临沂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根据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9.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九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百般讨好荆轲,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这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斩断,放到一个盘子里,送给荆轲。
教师引导: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太子丹割裂了作为部分的手与整个身体的有机联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美人灵巧的双手离开了身体就永远弹奏不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启发我们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个故事叫“嘴疼医脚”:有个人嘴上长了一些小疙瘩,后来逐渐严重,满口溃烂。他到医院打针吃药无济于事。后来经朋友引荐,去找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治疗。不料,这位老中医开了几味药,并让他研制成粉,用醋调敷在脚心上。这样敷了几次,病就全好了。这人感到很奇怪,去问老中医:听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什么嘴疼医脚,药到病除呢?
老中医向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都密切相连,在病变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时病本在上,病状表现在下;有时病本在下,病状表现在上。你这口糜与心脾积热有关,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上病下治,用药敷脚心,通过经络引心脾火下行,因而取得药到病除的疗效。
教师引导:嘴与脚,一个在人体之上,一个在人体之下,表面看都是独立存在、互不影响的,似乎没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它们和人体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人体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推进新课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板书: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从含义上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从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所以,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教师总结:人是一个整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手一旦离开了人体,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可能发挥它本来具有的功能;钟表是一个整体,各个零件是部分,一个钟表如果被拆开,零散的部件就不能发挥它在钟表里的功能。所以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板书: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问题情境
木桶理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1
所谓“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问题探究:理解了木桶理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我们要学会分配学习的时间,尽量不要有短腿学科。
教师总结:作为学生,我们高考看的是总分,所以如果存在短腿学科的话,就会影响到总分,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使各个学科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结论:(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问题情境
手是人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人体而单独存在,一旦被割了下来,一只鲜活的手就会慢慢失去光泽,就不会再弹出优美的乐曲,就不会写出漂亮的汉字,就不能做日常的琐碎事情。
问题探究: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人体,手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这说明部分是离不开整体的。
结论:(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里只有一点点油,谁也喝不到。于是它们想出一个办法,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三只老鼠连成一串,换班下去喝,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想油只有一点点,我先喝个饱,上面两只老鼠见第一只老鼠喝起来没完,都急得很,最上面的老鼠急得说:“给我们留一点。”可一张嘴,下面的两只老鼠就掉到缸里去了,它一慌也跟着掉了下去。结果三只老鼠都再也未能爬出来。
问题探究: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都会影响到部分。所以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这里的三只老鼠之所以能够偷到油,是因为它们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备了任何单只老鼠都不可能具备的功能,三只老鼠配合好了,才能喝到油。后来它们只看到了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和全局,所以都掉进了油缸里爬不出来了。
专心
爱心
用心 板书: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问题情境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问题探究: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要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中部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不仅有利于中部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西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民族纠纷,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9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目的是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结论)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板书: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问题情境
成语故事:田忌赛马(多媒体课件展示)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
专心
爱心
用心 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问题情境
田忌为什么在三匹马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还能赢得比赛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当事物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排列组合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板书:(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是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问题探究:上述成语、俗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三个和尚没水吃,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1+1<2的效应。
板书:(3)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即1+1>2。这一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3.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课是前一课时的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这一课时主要讲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其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
用心 4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部分功能决定着整体的功能,整体服从部分 C.事物是由各个部分有机联结而成的整体 D.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可能有的功能
2.如果要增加上题中水桶的容量,首先要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B.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局部
C.部分的问题解决了,整体的问题就解决了 D.局部的性质功能受到整体功能的影响 3.北京开关厂门口有块巨幅宣传牌“99+1=0”,其意思是说虽然生产了99件合格的产品,但只要有一件是不合格的,就意味着不合格。因为一件不合格产品在生产者手中的概率虽然只有1%,可是在用户手中的概率却是100%。从哲学上看,对“99+1=0”的宣传口号认识正确的是()
A.商品必须有用,否则就不能用于交换
B.厂家关注用户的合法权益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C.用“1”来否定“99”,违背了客观实际
D.重视“99”也重视“1”符合系统优化的方法
4.2005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 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 C.整体离不开部分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专心
爱心
用心 5.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
A.中部崛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丢掉愚公精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重视外部力量的作用,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C.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积极促成中部飞跃,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6.下列选项中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部分是事物的局部,从数量看它是多 C.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二、非选择题
7.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东部发展起来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计划,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2004年12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抓紧落实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D 6.D 7.(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符合中国国情。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当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我们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部崛起”的条件已经具备。
(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中部崛起”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专心
爱心
10.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①文化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③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④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能透视其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是“道”的的关系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涵的关系 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③透过“文”可以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而“道”则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生肖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④生肖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澧水水流湍急、滩多、水情复杂。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这就是澧水船工号子。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作品直接作用于人民大众 ③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都是人们在战胜困难中产生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广州地铁正式推出“搭地铁·赏国学”系列活动,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精心设计,陆续在地铁站与市民见面,将地铁打造成文化长廊,让人们在轻松搭乘地铁出行的同时,也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环境
④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是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上,100多个节目亮相舞台,包括相声、小品、快板、数来宝等50余个曲艺品种,向祖国献礼,为人民说唱。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化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过去老北京吃面,面不过水,热腾腾地捞出面来,直接挑到碗里,称之为“锅儿挑”。京味儿舞台剧《锅儿挑》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夕老北京曲艺艺人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古都八百年间积淀下的底蕴和气质。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深入人心,不尚奢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成为当今时代的关键词。2016年,作为中秋的“主角”月饼也“悄然变身”,脱下“华丽的外衣”,走起了亲民路线。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够决定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由广西德利投资集团德利AICC项目总冠名的德利AICC——宝铸狂草书法音乐会。集书法、音乐、古诗词、舞蹈、歌曲、服饰、酒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于一身,使观众陶醉在中华千年文化的熏陶中。这表明
①文化是纯粹的精神产品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有了文化才有人类社会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1.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这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活动在创造了文化
②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不可分离
③茶文化深刻影响着个人的成长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电视连续剧《钢铁年代》以工业建设史为大背景,通过鞍钢工厂甚至幸福大院这个小窗户,透过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让观众得以看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 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文化
①具有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②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 ③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④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近年来,广东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惠州市将“崇文厚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等三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深圳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运动员冲突事件,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各部门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加强各种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有效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多种教育手段,在各级运动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献计献策。3.以“蝴蝶,让美好走进生活”为主题的北京第五届蝴蝶文化节暨中国蝴蝶产业发展论坛在顺义区七彩蝶园开幕。在活动期间,七彩蝶园蝴蝶谷、蝴蝶世界和室外蝶园均全部对外开放,游客除了参观蝴蝶文化展、蝴蝶科普展、蝴蝶标本展外,还可以在温室内和室外蝶园中欣赏到凤蝶、斑蝶、粉蝶、蛱蝶等数十种蝴蝶,体验与蝶共舞的乐趣。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现象的理解。
4.李克强总理在南京看望青奥会志愿者时,称赞他们在服务工作中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展现了社会道德的精神力量。他说,中国的发展不仅要物质的现代化,也要追求精神的现代化。青奥会即将闭幕,圣火即将熄灭,但志愿服务精神将会永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志愿服务精神永存的意义。
《体味文化》课时训练A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材料揭示的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这说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观点正确,但材料均没有反映,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难度】一般 2.【答案】D 【解析】由“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可知①符合题意。材料描述了在人们的各种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的文化人格,看到人的精神世界,④符合题意。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两种形式,②观点错误。材料并不是强调人的文化素养的来源,③观点绝对化且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的特点 【难度】一般 3.【答案】A 【解析】“文”与“道”体现了物质和文化的关系,“文”是“道”的载体,体现了“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①③符合题意。②颠倒了“文”与“道”的关系的关系,观点错误。“文”是物质范畴,“道”是意识的范畴,④表述不科学。
【考点】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难度】一般 4.【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人们以生肖纪年,给予动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这说明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时,生肖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②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③观点错误。
【考点】文化的形态 【难度】一般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澧水船工号子是在船工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为船工生产劳动增添了精神力量,这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①③符合题意。文化作品是以实践为基础间接作用于人民大众的,②观点错误。④表述绝对化,排除。
【考点】文化与实践,文化的力量 【难度】一般 6.【答案】A 【解析】将地铁打造成文化长廊,让人们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体现不出来。文化活动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但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一定就是文化活动,④观点错误。
【考点】文化与实践,文化与生活 【难度】一般 7.【答案】A 【解析】100多个节目亮相舞台,向祖国献礼,为人民说唱,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符合题意。节目包括“50余个曲艺品种”,体现了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间接影响社会发展,④观点错误。
【考点】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形式 【难度】一般 8.【答案】B 【解析】舞台剧《锅儿挑》来源于过去老北京吃面的实践活动,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符合题意,排除②。京味儿舞台剧《锅儿挑》展现古都八百年间积淀下的底蕴和气质,表明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符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观点错误。
【考点】文化的产生,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 【难度】一般
9.【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了受不尚奢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之风的影响,中秋月饼也走起了亲民路线的社会现象,这说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①观点错误。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观点错误。
【考点】文化的影响 【难度】一般 10.【答案】D 【解析】文化既包括精神成果也包括物质成果,①观点错误。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④观点错误。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于一身,使观众陶醉在中华千年文化的熏陶中体现了②④。
【考点】文化的含义,文化与人的关系 【难度】较易 11.【答案】D 【解析】“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体现了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但物质产品可以离开精神产品,②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反映,不符合材料主旨。12.【答案】C 【解析】《钢铁年代》属于文化作品。通过播放《钢铁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①③符合题意。文化不仅包括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还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②观点片面。文化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其本身并不是一种物质力量,④观点错误。
【难度】较易
二、非选择题 1.【答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材料中,广东省的一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概括出文化生 活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
【考点】文化的区域性 【难度】较易 2.【答案】①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应该自觉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知识素养,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等部门要多举办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提升运动员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等部门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载体;运动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的良好素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属于措施类试题。本题限定的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学生只要能从材料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的内容,即可准确作答。各部门要在各级运动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这说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各部门要加强各种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有效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多种教育手段。这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考点】培养文化素养 【难度】一般 3.【答案】(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蝴蝶文化节上举办的蝴蝶文化展、蝴蝶科普展、蝴蝶标本展属于文化中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蝴蝶文化展、蝴蝶科普展、蝴蝶标本展以及在温室内和室外蝶园中欣赏到凤蝶、斑蝶、粉蝶、蛱蝶等数十种蝴蝶,体验与蝶共舞的乐趣,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游客通过参观蝴蝶文化展、蝴蝶科普展、蝴蝶标本展,可以提高自 8 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参观蝴蝶文化展、蝴蝶科普展、蝴蝶标本展,欣赏凤蝶、斑蝶、粉蝶、蛱蝶等数十种蝴蝶,能够体验与蝶共舞的乐趣,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本题设问指向对文化现象的理解,所以学生要明白材料中讲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和课本的哪些知识点对应。获取准确的材料信息,结合教材对应的知识点,不难组织答案。
【考点】体味文化 【难度】一般 4.【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志愿服务精神永存,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志愿者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中国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物质的现代化,也要追求精神的现代化。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本题限定的知识点非常精准,即文化的社会作用这一知识点。回忆课本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结合材料的志愿服务精神,即可作答。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推荐阅读:
2011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二)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11-07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教案 精品09-24
高中政治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08-12
高中政治 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09-22
2023学年高中政治 2.3.1《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0-04
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07-05
高中必修三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