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常规反思

2024-08-15

大班常规反思(精选13篇)

1.大班常规反思 篇一

入厕常规教案

活动时间:2017年9月7日 活动主题:自己会上厕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如何入厕的礼仪

2、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

3、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让幼儿知道生活也是有规矩要遵循的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知道如何入厕的礼仪 活动准备:洗手间、卫生纸、垃圾桶 活动过程: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学生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时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参观班级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识别男厕所和女厕所的位置。

——分清小便池,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分别请男孩子和女孩子上厕所。

——男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脏裤子)

——穿有拉练的裤子小便,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女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

4、教师示范如何冲厕所

5、教师介绍使用完洗手间要洗手的礼仪

老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恶如厕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轮流等待。

2.大班常规反思 篇二

教学常规的历史与现状

(一) 教学常规是由教育史上的教学程序演变而来

教学常规究竟是什么?新课程需不需要教学常规?这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思考的问题。追溯教学常规的源头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 把握问题的关键, 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自从近代普及教育运动以来, 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广泛采用, 教育质量、教学效率一直是教育家们考虑的一个问题。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可看作是提出“教学效率”问题的第一人。他怀着“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们”的教育理想, 积极地探索寻找一种“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的方法。夸美纽斯详细论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即教学的便利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捷性原则, 第一个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也是第一次把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19世纪初, 赫尔巴特认为, 教师是艺术师、工程师, 教师应采取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程序, 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儿童知识和品德, 他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形式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把这四段教学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段教学, 历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 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 更加明确地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操作性增强了, 教师容易学习掌握。在19世纪后半叶, 教师素质还较为低下的情况下, “五段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世纪30年代, 前苏联经过对所谓的“新教学大纲”的反思倾向于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思想, 其继承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著名的凯洛夫《教育学》的出版。凯洛夫把对教师教学规范的探求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前与课后, 形成了著名的教学工作的“五环节”说。其在我国教育界影响深远, 这就是至今仍在中小学中广泛流行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可以这样说, 在国内权威的教育学著作中都包括这部分内容。而实践中, 绝大多数中小学的教学常规也都包含了对这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常规为何至今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仍然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统一的考试制度 (尤其是传统的书面考试) ,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只有依靠严格的管理, 就像工厂中的流水生产线一样, 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划分越细、越规范、精确, 整个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程度越高, 就越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这样, 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这种把活生生的个体进行“物化”的管理, 使教学过程成了机械刻板的程式, 教师失去了创造的热情, 学生丧失了成长的活力。因为学校不是工厂, 学生不是产品, 教师也不是工人。

(二) 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虽然对于教学常规是什么, 至今国内权威的教育学著作几乎没有提及。然而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 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而且, 很多学校把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状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了使教学评估数量化, 体现教学评估的客观与公正, 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

在我国, 随着“效率优先”意识的加强,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按照科学管理的思路, 提倡在学校中实行定岗、定编, 工作职能定量化, 奖金分配同工作量挂钩等措施, 旨在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在教学随意性大的情况下, 规范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是一个进步。基于对当时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分析, 一批重点学校率先建立起可操作、可量化、可测评的教学规范。学校管理者按照既定规范实行教学管理, “在规范面前人人平等”, 使管理客观化, 减少主观的、人为的影响。这些措施确实加强了学校的科学管理,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学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是必要的。问题是, 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笔者认为,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 有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第一, 规矩越多越好。许多学校至少有二三十条教学常规, 某个学校仅“备课”就有五条常规, 而其中的一条“集体备课”, 又要求做到“五统一” (即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目的要求, 统一重点难点, 统一教学进度, 统一作业练习) 。并且每一条常规都要进行评估。可见其烦琐的程度。这给学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过多的规矩, 异化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 教师的自主性一旦被扼杀, 学生的自主性又由谁来调动呢?

第二, 要求越高越好。有的常规要求过于笼统、抽象, 更脱离实际, 无法操作监管, 事实上流于形式。譬如, 一所学校的语文课上课常规之一:“既反对满堂灌, 也反对满堂问;既反对虚无化的分析, 也反对以练代讲的做法。”真不知这样的常规如何操作执行。

第三, 每一项常规要求都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有的学校还制订了“教学常规检查扣分细则”, 要求全体教职工严格按常规基本要求去执行, 各项扣分按学期累计, 作为对每位教职工考勤、考绩, 职称评定、评优、聘任的依据之一。这样, 教师成了管教的对象, 领导变成了监工, “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教学管理异化成了检查监管 (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典型) 。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开始认真反思这些教学常规。传统的教学管理较多地表现为控制性的管理, 主要体现在对教师采取管制、指示、命令等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 并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这些措施不仅使教师束缚过多, 压力过大, 疲于应付, 更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当某些办学理念先进的学校吸取经验教训, 正尝试“超越规范”的管理的时候, 还有很多学校却在步这些学校的后尘, 制定学校管理各个方面的详细的常规, 尤其是教学常规, 试图达到所谓的“科学化”管理。这些学校全然没有意识到重蹈覆辙的危险, 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与正在推行的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

另外, 在我国, 教学常规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一般而言, 中小学的教学常规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服从和遵守的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然而,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不仅包括了教学规范, 又包括了师德规范。而在赫尔巴特和凯洛夫那里教育和教学是分别论述的。关于师德规范, 赫尔巴特用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术语作了精辟的概括, 要求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而我们的教学常规除了教学要求以外, 还有德育要求, 例如“上课不会客, 不接电话, 不抽烟”等, 成了师德规范和教学规范的混合物。内涵的扩大, 要求的增多, 已经让教学常规不堪重负。教学常规偏离了原先简洁、明了的导向功能, 不断地增强着控制的功能。教师们若固守这样的常规, 不但无法真正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新理念, 而且会使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课堂中消失, 这必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行。

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基本策略

当前, 摆在所有中小学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实施新课程, 这是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按照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一堂课很难预先设计得圆满, 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如, 教学目标上, 倡导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学对象上, 尽可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学内容上, 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 灵活地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的灵魂是创新, 它需要教师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 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育机智, 而不是墨守成规。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新课程下无常规, 也不应有常规, 循规蹈矩的教学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背离的。

然而, 在现实国情下, 作为规范、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常规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原因包括:一是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才刚刚起步;二是传统的教学常规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三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达到新课程的理想状态。另外, 由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的差异, 不同地域的不同学校推进和接受新课程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学校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教学常规。例如, 我国大量的农村学校还没有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那么就不可能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纳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中。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则完全可以把“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作为教学常规。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教学常规的“差异性”, 即不同的学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教学常规。

与此同时, 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教学常规的“动态发展性”。教学常规的“常”是相对的, 当一些常规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时,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必须寻求更高水平的教学技能了。一些名校在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新常规的建立, 来带动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的。如, 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所谓“茶馆式”的教学,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均可看作是对传统教学常规的创新, 推动了教学改革, 提升了教师素质, 换来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所以, 只有以教学常规改革为切入点, 以新课程的理念制定教学常规, 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为此, 笔者认为, 建立面向新课程的教学常规必须有新的思路与策略。

(一) 教学常规既要严格又要适度, 更要便于操作、评估

表面上, 规范越多, 似乎秩序越强, 越有效。实际上太多的规范是很难长期实施和监督的。所以要拟订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如果以“适度”规范为特征, 则不仅可以保证规范的真正落实, 而且能使教学管理更为有效。教学常规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这样, 既能控制、调节教师的教学行为, 同时又不过分地约束、限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化数量指标, 简化操作程序, 使教师容易掌握, 也使课堂气氛较为宽松, 课堂人际关系较为和谐。教学常规, 不是要把人管死, 而是要把人管活;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教学常规的制定, 真正走出教学工作高效率的新路。

在此, 我们建议, 把师德规范与教学规范相分离。如“按时上下课, 不能私自调课、缺课, 上课不能使用手机, 不能违反《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内容应纳入师德要求, 与教学要求相区别。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常规面面俱到却又不能解决问题的尴尬, 才能更有效地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二) 教学常规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素质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 因此, 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 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然而,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

新课程下,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制者和开发者, 这多重的、内涵丰富的角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新的教学常规应该是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只有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下, 教师才能转变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才能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三) 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五环节”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其中, 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 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 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因此, 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 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 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 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

1. 备课。

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 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 (如, 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 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 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 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 在实践中, 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 (课程标准) , 胸中有“本” (教材) , 目中有“人” (学生) , 心中有“数” (差异) , 手中有“法” (方法) 。

2. 上课。

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 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 而应根据学科性质, 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也有人提出上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

3. 课后反思。

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 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也可写下“教后感”。一般而言, 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 (语言信息) 、“怎么办”的知识 (智慧技能) 、“怎么学”的知识 (认知策略) 。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 总结成功与不足, 寻找问题, 以便改进提高。

3.从细节反思常规 篇三

近几天,有几位学生对我说要调换座位,我问为什么要换,他们的理由都差不多:“与同桌合不来”“与他很难相处”“关系比较紧张”,平时没有特别原因我对学生的座位不作个别调整,不调整的原因是:一人调整座位往往要牵涉到另外三个甚至更多同学,也不利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以,我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

有一天,一位女同学来告状说王同学把她的课桌翻倒,书都撒落在地上,他是故意的,就是想达到换座位的目的。当时我并没在意此事。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打扫卫生的同学正在忙碌着,上次告状的同学又来说:“王同学这几天老是抓我的头发,还威胁说他换不成座位,我就没有好日子过。”这时,旁边的几位同学闻风而动地说他们也想换座位。看来事情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怎么办呢?就这样换座位?如果别人效仿呢?况且这行为对班集体建设极为不利,不换,弄不好演变出打架或意想不到的大事?我焦虑地思索着,忽然眼前一亮,左前方有一位文静的女同学正拿着面巾纸在擦拭同桌的椅子,我弯腰询问她在做什么,她说刚才拖地的同学甩了一下拖把,把许多脏水溅到了她同桌的椅子上了。凝视着被擦得干干净净的椅子,蓦然间,一个主意跳入我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安静一下,扫地的同学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近段时间有不少同学向老师提出要换座位,个别同学为了达到换座位的目的,正在采用不正常的手段,破坏同学之间的友情。大家认为究竟有没有调整座位的必要?”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继续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走,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有些问题不是换个地方就能解决的,它会跟着你,直到你正面面对它,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才能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那么怎样改变自己?刚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小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什么事?”同学们迫切地问,“刚才,值日生在拖地时,不小心把拖把的污水溅到肖同学的椅子上,大家说这个污迹应该由谁擦?”“应该由值日生擦。”“可是他并没有意识到溅起了污水。”我说,“万一肖同学回来时没看椅子,一屁股坐下去了呢?”同学们疑惑着,我接着往下说:“她的同桌张同学就想到这种情况,是她刚才用面巾纸把椅子擦干净了。”

“同学们,”我语重心长地说:“张同学这种细小的举动,如果老师忽视了,别的同学可能谁也不会知道。这种雪落无声般的默默奉献,真诚和友爱的行动,不正是我们搞好同桌关系的楷模吗?那些想方设法想换同桌的同学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我们培养大家团结友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要求大家学会生存,适应各种环境,要从适应最小环境——同桌关系做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同桌关系将更美好,班级将更和谐。”

这件事情过后,其他同学就再也不提更换同桌的事了,班级凝聚力也更强了。

我们往往认为学生犯错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如能正确地解读学生的心理,并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那么错误又何尝不是一个教育机会呢?

上周一天下午上课前,班长突然发现中午有人翻窗户,洁白的墙面上留着几个大脚印。我当时很生气,本来想好好追查一下是谁干的“好事”,可转念一想,这样气势汹汹有谁会承认是自己做的呢?于是我果断改变方法,叫来了中午不回家的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了解情况。经过我的细心观察,虽然这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但是其中两个男生表现得很紧张,我的直觉告诉我们他很有问题,但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亲切地对两个男生说:“你们看,墙面上这几个大脚印多影响美观啊,明天中午你们不回家,能为班级服务把墙面清洁干净吗?”两个孩子虽然一脸诧异,但还是赶紧点点头。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脏墙面被打扫得洁白如初了。我重新把他们召集到我的身边,注视着他们,柔和地问:“你们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他们互相看看,眼中都流露出了愧疚的神情,对我承认了翻墙的事情。“犯了错误就应该勇敢地承认,对吗?”“对!”这次他们重重地点点头。我感到他们的认错态度很诚恳,于是语气一转,说:“你们刚才又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正好弥补了你们犯的错误。我很欣赏你们,还要表扬你们!”话音刚落,两位同学眼睛一亮,愣了片刻,然后害羞地笑了。我知道,在这笑容的背后,一定包含着他们对自己错误举动的检讨以及改正错误后得到表扬的欣喜,也一定包含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个好孩子的决心。犯错误是难免的,学生犯错误就更正常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犯错误其实是一种经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在犯错、认错、改错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学会正视错误——勇于承担而不是狡辩,更不是逃之夭夭;学会改正错误——真心思过而不是表面敷衍;学会挽回过失——积极补救而不是消极退缩。如果能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我们对待学生可能就会温柔许多,教育的方式也会温和许多了。

班主任工作是最幸福的工作,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成长,收获着平凡而又真实的幸福。于我而言,酸甜苦辣,蕴含其中。我想,我们总是欣赏那些优秀的学生,费尽心思,可只不过是想以他们的优秀来显示自己的优秀;我们总是忽略那些落后的学生,吝啬情感,其实是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然而优秀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优秀并不觉得你优秀,让你感觉失败的学生却会送给你最真诚的心里话。所以我心中暗暗下决心,当我再次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要把微笑带给所有学生。

4.大班常规活动:小声说话 篇四

活动目标:

1、体会大声吵闹与轻声讲话的不同效果.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保护嗓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一段幼儿平时大声吵闹的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讨论大声吵闹的危害性,激发幼儿改变不良习惯的愿望。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听一段真实的录音,小朋友仔细听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乱糟糟说话的声音、大声喊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你们听到的其实就是你们平时发出的声音,老师在你们说话时悄悄录下的。

2、师:你们听了这段录音,有什么感觉?(乱糟糟的、很吵闹、听了不舒服、有点刺耳、觉得烦躁、不想再听了、耳朵里嗡嗡嗡的响„„)小结: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我们听了这种声音会觉得不舒服,不想再听了,我们把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刺耳的,嘈杂的声音称作“噪音”,经常处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不但会损伤我们的听觉,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时间长了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师:想一想,如果你经常大吵大闹或大声讲话,时间久了,你的嗓子会有什么感觉?(疼、干、红肿、发炎、嘶哑、声音哑了)小结:经常大声喊叫或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就会感到嗓子疼、干,引起嗓子红肿发炎。声音嘶哑,说不出话来,严重的甚至会损害声带,以后就永远变成嘶哑的声音了。因此,为了我们的嗓音不受伤害,能不能大声吵闹呢?除了不大声吵闹,还应注意什么呢?(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尖叫,多喝水,不用嗓过度„„)

4、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大家以后还想不想听到这样的吵闹声呢?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吵闹声呢?(小声讲话,不大喊大叫,不尖叫,不发出刺耳的声音„„

二、做实验,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轻声讲话的益处

1、师:刚才我们知道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应该小声讲话,可有的小朋友会说,那么多人都在说话,我如果声音小,别人会听不清。果真是这样吗?咱们试一试。请幼儿小声交流:现在请你们用小一些的声音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看看你们相互之间能不能听清对方的谈话。(幼儿小声交流)师:能不能听见?能听清楚吗?

请幼儿大声交流:这次请你们大声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2、师:现在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种谈话方式更好?为什么?(小声说话,相互之间很容易就能听得见,而且也不吵闹,说话很省力:大声说话太吵了,说话费劲,听话也费劲:有时反而听不清,令人不舒服。)

3、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当许多人在同一地点同时交谈时,大声吵闹反而会使我们的交谈变得更费力、更吵闹,而小声说话会使我们更清楚、更省力地进行交谈,也会觉得很舒适。

三、游戏“你的耳朵在听吗”

下面咱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的耳朵在听吗”。游戏时,老师会用不同大小的声音来说话,谁听得最仔细、最清楚.谁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

老师面向集体或个人分别用大声、小声、气声等不同音量说话,请幼儿用相应的音量复述,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安静倾听的能力。

5.幼儿园大班常规计划 篇五

1、坚持带手帕,衣着整洁,愉快入园,主动接受晨检,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幼儿园大班常规计划。

2、能迅速正确地洗手,会正确使用餐具,会用筷子,愉快、文明的进餐。

3、值日生协助保教人员收拾餐具,清扫地面。

4、幼儿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且大便自理,便后正确洗手。

5、使用自己的口杯喝水,做到活动过后、口渴时随时饮水,不浪费水。

6、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7、幼儿独立、较迅速、有序地穿裤,睡前不带小玩具上床,养成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的习惯。

8、能独立、迅速地整理床铺。

二、户外活动及早操:

1、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户外活动。遵守规则。

2、会根据气温、活动量及时增减衣服,幼儿园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常规计划》。

3、掌握基本动作:走、跑、跳、爬、攀登、钻、投掷和拍皮球、跳绳等

4、做操时,动作到位正确,有节奏,会调节步频和距离。

三、集中教育活动:

1、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不做小动作。

2、基本形成正确握笔、书写、看书的良好习惯。

3、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能自我控制,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逐渐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习惯。

4、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四、区角活动:

1、懂得不越区活动。

2、能在各区角内安静活动,互不干扰。

五、游戏:

1、在游戏中,幼儿间友好相处,不争抢玩具。

2、正确使用玩具、道具,爱惜玩具。

3、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初步能积极思考,想办法克服。在角色游戏中会扮演角色,遵守游戏规则,丰富游戏情节。

4、较迅速地整理收拾玩具、材料和场地。

6.幼儿园大班常规小结2篇 篇六

一、行为习惯方面:

在开学初小朋友们的各种常规行为有所散慢,因此在这两个月中我主要是抓幼儿的常规习惯的教育,通过了这二个月的学习和教育,各方面的常规都了进步,特别是排队上间操,小朋友们都好了许多,卫生习惯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在保管物品方面也进步了不少,以前的他们从来不去管自己的物品,就算彩色笔不见了也只会叫老师,或者自己乱丢乱扔现在小朋友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自己的物品也保管的很好很整齐。这是开学这两个月中小朋友在行为习惯上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把科学与数学分开来授课了,相对而言每周所要上的内容就很好的衔接上了,更利于幼儿的学习。数学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幼儿最喜爱游戏,幼儿学数借助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记的快乐自主中,建构数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在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幼儿接受的不是很好,比如3的加法,先告诉幼儿桌子上有两个苹果,有拿来了一个一共有几个,引导幼儿先写2在写1最后写得数,大多数幼儿能够完成,但是只读题让幼儿来独自完成,却很难。还有就是这学期大班幼儿涉及到写数字,但是数学课没有但拿出几节课幼儿写1-10的数字,以致上课时现教大多数幼儿学不会。这也是我对教材没有吃透存在的弊端,我已和家长做好了沟通,每天利用早上区域活动时,教授幼儿学习写数字1-10。现在幼儿以能按照规范的格式写出数字1和2。

语言课注重幼儿多说多读,我发现班里的孩子特别浮躁,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没有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他人讲述时,都喜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导致其余同伴无法听清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对于这个现象,我很焦虑。在思考过以后,我在课堂上更注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并在一日活动中设计了几个 “环节”,来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教育报刊,多向领导请教,多与同事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幼儿园大班常规小结(2):

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能让新老生安定情绪,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爱和亲切,我们针对有些情绪容易波动的孩子,提前稳定他们的情绪,了解孩子在假期的情况及加强家园交流,由于我们做好了工作,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大班的集体生活,喜欢我们班这个大集体。

二、开学后,我们建立了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幼儿的积极性,我班还设立了值日生,孩子们佩戴上值日卡后的神态可自豪了,使幼儿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不仅在园里,很多幼儿在家里一改以前懒惰的习惯,自己收拾玩具,孩子们在家兴趣勃勃地向家长讲述着在园当值日生的情境、工作,那神态可自豪了,家长们都说我们这个值日生活动很好。

三,在教学上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特征,开展了“规则与标志”主题活动,在“规则与标志”课程单元里,我们带领孩子观察周围的标志,感受标志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学习设计幼儿园、教室的标志。做到课题与环境结合,发挥幼儿的参与性,体现出主题信息,及时展示幼儿的活动过程。

四,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强早练活动,组织幼儿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五,在家长工作方面。积极发挥“爱心家园”的宣传作用,传达科学育儿方法和技巧,每日活动即使展现,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内容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部分家长认真填写各类调查表。我们按时发放《家园联系手册》,如实反映了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很好的发挥了它的沟通功用。

7.大班常规反思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责任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 责任心又称责任感, 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研究发现, 就幼儿期总体而言, 自我、任务、承诺责任心是幼儿责任心的主要表现形式, 而过失、他人、集体责任心则是其次的表现形式。自我责任心是对自身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 任务责任心是指对自己的任务负责, 承诺责任心是指对自己说过的话、作出的承诺要努力去做到, 这三种都与自身密切相关, 本质上都属于“我向”的责任心。并且在日常教育, 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 成人通常更关注与幼儿自身有关的事、任务与行为等, 如, 记住玩完玩具要自己收拾, 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想着带来, 自己的事要自己认真负责地去做, 自己说过的话要说话算话等等, 而对幼儿要对他人负责, 为集体尽责任等则相对要求较少甚至有所忽视, 本研究以培养幼儿集体责任感为目的, 以幼儿园普遍采用的值日生工作为载体和达成途径, 论述值日生工作中培养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实践与反思。

二、镜头回放———传统幼儿值日生工作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总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初步的责任感。幼儿园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此目标。值日生工作是幼儿园班级普遍选择的一条教育途径,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些案例:

案例一:“老师, 我不想当值日生了”

新学期刚开学, 值日生制度还没有建立。我就想先选一部分孩子来试试看, 能不能承担起一些小助手的工作。毫无疑问, 每次需要做事时, 脑子里总是浮现那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任务交代下去, 总能放心。

“陈晓露, 你来当值日生, 整理一下玩具。”

“好的, 老师。”

“今天的桌子请谁擦呢?陈晓露, 还是你来吧。”

“好的, 老师。”

“谁来收下桌布, 陈晓露, 还是你来吧, 上次你收的好……”

终于, 有一天, 当我需要一个孩子帮我整理一下图书架时, 毫无疑问, 我又想到了做事认真稳当的陈晓露。

“陈晓露, 你来整理一下图书。”

“老师, 我不想当值日生了, 我想和小朋友玩……”

反思:晓露的拒绝让我反思了很久, 一直以来, 我也认识到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值日生人选过于集中, 教师倾向性过强的问题。值日生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教师小帮手的角色, 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在选择值日生的过程中, 往往带有很大的倾向性。喜欢把工作任务交给能力、责任心强或者说来得早的孩子去完成。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 班级里往往形成这样一些现象。能力强, 值日生当的多的孩子心生厌烦, 工作敷衍。并逐渐忘却值日生的初衷, 是为集体和小朋友服务出发, 从而经常以“小领导”自居, 滋生一些不和谐的管理现象。而能力弱的孩子因为自身的原因, 没有机会承担繁琐的值日生工作, 慢慢地就会习惯被服务和被管理, 对班级的服务意识, 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和归属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 失去许多锻炼自身, 服务于班级的好机会。如何让值日生工作面向全体, 集体责任感培养面向全体, 是教师在值日生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矛盾。

案例二:“老师, 今天做值日生有没有大奖花?”

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完成值日生工作, 我会偶尔为孩子们发一些大奖花做个鼓励。孩子们看到大奖花, 做值日生的劲头就更足了。可是没多久, 烦恼也接踵而来。有时候忙起来没有时间发大奖花, 就会有孩子跟在后面不停的叫,

“老师, 今天做值日生有没有大奖花啊?”

“老师, 大奖花还没发呢”,

“老师, 你昨天的大奖花还没给呢?”

……

反思:使用代币进行强化奖励, 短期内效果明显, 但过多使用外部的奖励刺激, 也是幼儿值日生工作的一大弊端。用大奖花来刺激, 使幼儿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外界的激励手段上, 而并不理解值日工作这种行为内在意义和价值, 没有内化为自身对集体归属感的一种需要, 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 所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一旦停止, 就会大大打击了孩子对值日生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如何更有效使用奖励措施, 促进孩子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 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感呢?

案例三:值日生去哪儿了?

晓露的拒绝让我调整了值日生选拔的方式。班里实行了以桌子为单位的值日生轮流制度。一个桌子5个孩子, 刚好每个孩子一个星期轮一天, 轮到了, 就要完成从早到晚所有的值日生工作。但是, 情况并没有朝我预期的方向发展。孩子责任感的形成毕竟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 不是成人说他是值日生了, 他就能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职责了。

吃完饭要擦桌子了, 可教室里就一个值日生在打扫卫生。其他的值日生有的还在吃, 有的早跑去玩了, 还得一个个的去拖回来。画完画要整理工具了, 可是值日生又不见了, 每天, 我就是在和值日生的躲猫猫中度过。每次要做事了, 发现值日生不见了。查人, 找人, 监督完成, 一个流程下来, 比自己做还要累。

反思: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记忆力受兴趣爱好的影响很大, 他们往往对简单、重复、感兴趣的能记住, 事情一多就往往力不从心了。由于年龄原因, 孩子的行为发展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 存在认知与行为脱节现象。很多孩子知道了, 会说了规则, 但是行为上做不到。比如他明明知道值日生要做哪些工作, 但真的轮到他时, 可能又被其他一些东西所吸引而忘记自己的责任。这时的幼儿缺乏生活经验, 认识能力又有限,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认识他人的需要, 不能很好的辨别出他人需要帮助、抚慰时的情绪状态、表情、情境等, 这样也就影响了他们集体责任心的养成。

三、原因分析

1.教师对“值日生角色”的认识误区

值日生成少数幼儿的“特权”。值日生工作不是某个孩子或某几个孩子的特权。它的主体应该是全班幼儿。教师在选择值日生的过程中, 往往带有很大的倾向性。喜欢把工作任务交给能力、责任心强或者说来得早的孩子去完成。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 班级里往往形成这样一些现象。能力强, 值日生当的多的孩子心生厌烦, 工作敷衍。并逐渐忘却值日生的初衷, 是为集体和小朋友服务出发, 从而经常以“小领导”自居, 滋生一些不和谐的管理现象。而能力弱的孩子因为自身的原因, 没有机会承担繁琐的值日生工作, 慢慢地就会习惯被服务和被管理, 对班级的服务意识, 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 失去许多锻炼自身, 服务于班级的好机会。让值日生工作面向全体, 是教师在值日生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矛盾。

2.教师角色的定位的误区

整个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设计, 布置。处于高度控制中.幼儿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 自主性被大大削弱, 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值日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也没有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幼儿园还给孩子, 把孩子还给他自己。

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师生共同商讨、互助自主中形成规则。在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 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 边实践边改进, 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一些有效经验, 总结如: (1) 根据班级实际, 师幼商量确定服务小岗位。班级管理不应该自始至终处于教师的高控状态中, 我们应该学会把班级还给孩子。我决定让孩子一开始就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 更好的理解集体的意义.理解值日生工作的意义。我们举行了“我能帮老师……”主题谈话, 请孩子说说在幼儿园中我们能帮老师, 帮小朋友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孩子的讨论, 汇总、归纳, 我们设定了管理书本小组长、收玩具、 (分碗) 小组长、美术小组长、纪律小组长、卫生小组长等5个岗位。通过讨论, 孩子知道我能做那些事情, 是多么值得骄傲, 知道了集体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才能井井有条。 (2) 师幼共同制定值日生服务守则。在本班共有35名幼儿, 分为7个小组。根据小组人数, 讨论划分值日生工作板块。如我们一个小组是5人, 所以我们将一天的每天的值日生工作划成5块, (管理书本小组长、收玩具、 (分碗) 小组长、美术小组长、纪律小组长、卫生小组长) 做到每人负责一块。并和孩子们共同制定每一块服务工作的详细的工作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 制作成图文并存的值日生服务规则小图书, 挂在教室中, 让幼儿随时可以翻阅查看。

将岗位简单化, 有利于孩子更好更专一的去做好一件事。值日生工作面向全体, 避免和解决前面提到的片面性和倾向性问题。努力做到人人为我服务, 我为人人服务。大家平等参与。全面每个孩子都有他相对应的岗位。每个孩子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服务。

四、效果与反思

帮孩子在工作中学会交往, 帮孩子在工作中学会配合, 帮孩子在工作中学会生活, 实践和参与是最好的老师。这套制度在班级里已经顺利实施, 应该说很大的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和班级的一些常规秩序。但这里就是还会有一些小思考, 如岗位的轮换以多久为宜?奖励的措施是否可以再多一些?等等,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反思, 去改进。

摘要:责任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意识”, 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自我、任务、承诺责任心是幼儿责任心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包办宠溺偏多, 缺乏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和意识。因此, 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 尤其是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幼儿自我责任感?笔者以班级值日生工作为达成途径和切入点, 来论述值日生工作中培养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大班幼儿,值日生,集体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1.

[2]唐淑.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姚雷.关于“值日生”活动的实践记录与反思.豆丁网, 2009.

8.XX幼儿园大班常规工作计划 篇八

如何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常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查看!

【XX幼儿园大班常规工作计划一】

在本学期里根据本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以及孩子们不同性格,我制定了以下几点常规计划来改正和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一、生活活动:

1、坚持回园洗脸和手,衣着整洁,愉快入园,主动接受晨检,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2、能迅速正确地洗手,会正确用餐,学会粒粒皆辛苦。不掉饭,如不小心掉了,不要捡来吃,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并保持安静文明的进餐。

3、值日生协助老师抹桌,清扫地面。

4、幼儿养成大小便自理,冲厕所,便后正确洗手。

5、使用自己的口杯喝水,做到活动过后、口渴时随时饮水,不浪费水。

6、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7、幼儿独立、较迅速、有摆好自己的鞋子进睡实入睡,睡前不带小玩具上床,养成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的习惯。

8、能独立、迅速地整理床铺。

二、户外活动及早操:

1、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户外活动。遵守规则。

2、会根据气温、活动量及时增减衣服。

3、掌握基本动作:走、跑、跳、爬、攀登、钻、投掷和拍皮球、跳绳等

4、做操时,动作到位正确,有节奏,会调节步频和距离。

三、集中教育活动:

1、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不做小动作。知道互相帮助对方改掉不好的坏毛病。

2、基本形成正确握笔、书写、看书的良好习惯。

3、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能自我控制,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逐渐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习惯。

4、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5、看电视时保持距离,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

四、区角活动:

1、懂得不越区活动。在禁止内玩。

2、能在各区角内安静活动,互不干扰。并知道正确的摆放物具,不到处乱放。学会收拾好才离开区角活动区。

五、游戏:

1、在游戏中,幼儿间友好相处,不争抢玩具。学会互相谦让。

2、正确使用玩具、道具,爱惜玩具。

3、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初步能积极思考,想办法克服。在角色游戏中会扮演角色,遵守游戏规则,丰富游戏情节。

4、较迅速地整理收拾玩具、材料和场地。

5、愉快地参加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或其它活动。

以上是本班这个学期幼儿的常规,它即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我这个老师当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我希望在我的计划中,孩子们能够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XX幼儿园大班常规工作计划二】

幼儿经过在中班的学习生活,在礼貌礼仪,生活习惯以及课堂常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挑吃、偏食,吃饭速度慢等,操作方面,幼儿基本上能够按照操作要求操作,使用玩具材料,能够较好的收放玩具,但是存在个别男孩子,如良为、宇昂等有乱扔玩具的现象;生活自理方面,本学期开始,逐步要求幼儿能够学会自己叠好被子并放在指定的位置.在礼貌教育方面,将继续通过各种故事表演,儿歌,日常随机教育等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了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常规计划:

(一)生活常规

目的:

1、自觉主动地向周围的人问好,主动接受保健医生的检查。

2、到活动室后将带来的物品放在规定的地方。

3、值日生提早到园整理种植园地,自觉遵守并督促其他幼儿遵守常规。

4、上下楼梯要自觉有秩序地靠右走,不互相推挤。

5、饭前便后,手脏时候能够主动的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6、愉快专心进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7、口渴时随时喝水,大活动量后休息片刻再喝水,用正确方法喝水。锻炼前后及时增减衣服,正确使用手帕擦汗擦鼻涕。

9、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完后分类收拾摆放整齐。

10、离园前主动整理桌椅和自己的仪表,带好自己的物品。

11、在规定的地方等待家长来接,不跟陌生人走,不私自离园。离园时,主动向周围的人道别。

措施:

1、教师每周放学10分钟前组织幼儿当选明日的值日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常规

2、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

3、组织幼儿参加年段的自理能力竞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教学常规:

1、每天来园以后能够安静的到各个活动区活动,能合作的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2、做早操动作有力,精神饱满,听音乐变换对形状

3、上课时能够积极举手的发言,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

4、听老师的信号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正确坐姿,活动中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取放东西轻。

5、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正确使用游戏中的玩具,解决游戏中的发生的问题。

6、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完后分类收拾摆放整齐。

7、按意愿选择区角进行活动,与同伴一起协商,不争枪玩具。

8、遵守区角活动规则,要有始有终,不影响他人。

9、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协商一起玩

措施:

1、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帮助本组幼儿协商解决问题

2、每周评选一次好孩子

9.常规反思 篇九

张 莉

自开学以来,我认真执行我校教学常规规定,努力做到最好,但由于本人工作能力问题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现做反思如下:

1、努力让每一堂课都高效。我们学校的课程是完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安排的,这是对我们课堂效率的一个大的挑战。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备好课,力求课堂的高效,但实际却很令我不满意!班里的一部分边缘生与学困生的学习效果甚微。我一直努力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但还没有找到……

2、努力干好教务处分管工作。

信息编辑与简报制作:这学期信息的采用率不如上一学期,自开学至今在基础教育信息上发表信息4条。

校本课程开发:每周四校本活动如期进行,秩序井然;有部分项目的教师成果非常显著,如:纸艺小组的三位老师的衍纸工艺下了很大的功夫,出了学校规定数目的精品;丝网花小组的王冬梅老师,带领学生制作出了大数量的精品丝网花。十字锈、毛线粘贴、布艺手工、剪贴画等手工小组作品很精致。吴鸿志老师、徐连英老师、卢中老师、孟霞老师、范海秀老师的书法堂里孩子们的书定水平更是大有提高。艺术类的项目成果也很明显。令人不满的是,前两周在督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个别不守纪律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在校园里乱走动。

3、努力做好以后的工作。反思总能给人带来思考,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想只要有思考就会有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10.小学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篇十

1、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由于农村小学教学人员不足,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忙于管理学生,老师从早到晚都与学生在一起,说实话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教研活动一般注重形式,谈教学观念变革的少。教师仅满足于个人课堂教学,强调苦教苦学,不放心的要面面俱到,学生消极被动地听,所以谈不上教学效果,学生听得乱七八糟,教师讲的口干舌燥。

2、教学方法改进不足,媒体运用效果不佳。

当前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在均衡发展的助力下大大改善,比以前只靠黑板先进多了,每个教室都配有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年轻教师重视多媒体运用,而年岁大的教师依然还用黑板粉笔、教本加嘴巴的讲解法!从听课中看到,年轻老师虽然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在运用过程中只是图个形式,缺乏深层次的应用,好多资源被遗弃。其主要原因是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3、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新课程倡导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课堂学习活动中,由于缺乏有效指导,有的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教师虽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可是大量的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操做,学生看,学生不能参与到活动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听和看为主,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自己思考和完成。这与城区课堂教学明显的区别就是农村学生不爱说话,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放开大胆讨论。

二、原因分析

一是管理方面的原因

农村小学主要存在人员配备不齐的局面,职能部门人员不足,有的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或班主任身兼数职(会计、功能室管理员、食堂管理员、社团活动等负责人),为了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好多事情都要分配给身兼数职的老师来完成,完成这些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甚至占用课堂时间要完成,教学研讨顾上了研讨一下,顾不上只能过。特别是技能课,由于教师短缺,技能课的专业老师也只能领先代语数英课,兼任技能课,特长发挥不佳,因此,教师始终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虽然大家都尽职尽责的去做这些事情,但还是力不从心。

二是教师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均衡,有的学校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而优秀的师资力量相继流失(进城),致使农村师资严重失衡。导致目前农村小学师资质量、教学水平等因素显得非常薄弱。评价制度与新理念成了纸上谈兵,也是农村校长最大的困惑,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唯教学实绩是举,受这一导向影响,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和时间,学生成了单纯的学习工具。

从主观上讲,一些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只停留在一般的了解上,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的区别与变化没有认真思考过,新的教育理念尚未建立,所以课堂教学创新必然跟不上时代步伐。

三是学生的原因

(1)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低年级是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低年级基础没打好,到了高年级想学又使不上劲,甚至还发现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抄答案的现象,造成课堂教学与完成作业脱节的现象。

(2)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据大部分老师反映,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思想溜号,不认真听课,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完成学习任务只停留在完成作业这一层面。症结还在学生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是给家长和老师学习,由于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监管不到位,致使学生存在严重的懒惰心理,对完不成作业理由相当充足。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如今孩子都比较少,有些属于溺爱型,纵容放任,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学生根本不愿刻苦努力学习。有些属于放任型,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对错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不能理解的是有些家长把所有的责任推给老师,好像孩子是生给学校的,甚至找学校或老师闹事,有些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学习及管理都由学校去做,孩子的学习跟自己没有关系,陪孩子看书、做作业是老师的事,与她们无关。

三、对策与办法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转变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应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应有运用行之有效教学等特殊能力,应该及时不断的去充电,人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走出农村,通过实地观摩体验,感受先进教师的课堂灵感,教学流程的设置,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天天面对那么几个学生,教学灵感从何而来?要明白“只有走出去,才能引进来”的道理。

立足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实际,通过相对系统的在职学习,完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教师的学科素养。认真审视、研读小学各学科的课标,才能改变农村小学的教学实际,研通各学科,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学教师。

2、要改革教师培训的内容60与形式

教师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现在虽然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作用,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感到更需要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培训。近几年农村新上岗的教师比较多,已进行岗前培训,但培训时间并不长。从形式上来看,除了讲授式、报告或讲座式之外,教师更渴望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据了解老师们渴望得到实践方面的具60体指导。网络研修虽好,但老师们真正去一节一节学的人少,时间来不及时,只能让同科老师去代替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失去了培训的意义。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感受新的课堂氛围,课堂创设理念,回来付诸于行动。

3、实行中青年教师城乡交流是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城乡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从两校之间的需要入手,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城乡小学之间的发展瓶颈,实现交流与合作双赢。另外,派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小学管理教学和任教,而农村小学也要派出具有可塑性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城区小学跟岗培训,通过课堂交流,教研交流,管理交流解决瓶颈问题,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水平。

现在我县虽有“支教”和“跟岗培训”,但都不是学校的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要么是年龄偏大,要么是学校里非常一般的老师,这样下去确实起不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谈不上交流、合作双赢了。

4、注重方法指导,变课堂为学堂。

注重引导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肯提问的习惯。首先农村孩子普遍不爱说话,这与生活环境有关,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兴趣,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其次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于、乐于、敢于、善于提问并最终养成喜欢提问的好习惯,另外,学校多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观念,做好家校互联,提高家长意识,共促孩子良好发展。

11.五年级语文常规教学反思 篇十一

开学至今快2个月了,在每天的语文课常规教学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每次实践过程中,都能和学生一起体会语文的美,感受语文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以前的教学中,对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没有把好关,使得一部分同学没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读课文的兴趣,养成了不认真预习、敷衍了事的习惯。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指名分段落读课文会是什么效果呢?当天上课我就点了平时读书较好的学生来读,效果好,找不出他们的不足,都能达到要求。在其他同学听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心不在焉,眼睛也不看书。课下我反思:应该给他们做什么呢?其实,把字音读准,不填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这是学习课文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了,接下来的学习才更加上手,才谈得上研读课文内容。

在接下来的每次初读课文时,我都有针对性的请读书不够流利,比较不自觉,对读书不敢兴趣的同学来读,读得正确、流利的就让他自己给自己加分;读错时马上让他自己或其他同学纠正,我只在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做出特别的指明就行了。

一段时间训练下来,不重视读书的同学爱上了读书,敢于主动举手要求单独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后进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得认真,读得忒卖力;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学生,不间断的锻炼了他们的听力,注意力越来越集中,耳朵越来越会听,反映也快了很多。

12.立足实际抓常规 及时反思促提高 篇十二

红星中心小学校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我们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抓常规,及时反思促提高”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校对于教学常规都有明确规定,并且有专人负责,检查督促。

1、要求教师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要特别强化四有:每课时有教学重点难点,有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教学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力戒形式主义,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发生。

2、要求教师上课,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每一句话都要力求字字珠玑,每一个提问都要力求富有启发,每一种设计都要力求精心巧妙,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相关,切忌漫不经心,切忌随心所欲。

3、要求每位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6节。骨干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每次听完课要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学习听课,回校后要上汇报课、移植课。

4、要求教师要按规定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三——六年级家庭作业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精心选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务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反对“题海战”。

(二)关注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每个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形象。

1、关注常态课。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课。我校要求教师的常态课力求做到:(1)常态课的教学是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2)常态课的课程是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3)常态课的教师要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我校通过教师们的严格自律,通过学校的认真检查督导,通过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使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关注展示课。我们把所有公开教学课统称为展示课,意为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我校除了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之外,还要定期举行教研课活动,使得每一学期中每位教师至少能上到一节展示课。凡进行的展示课,除了本人要进行全力投入以外,我们还发挥团队的作用,一人讲课,多人相助,最后拿出最佳的展示方案,求得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及时反思,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讲,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不光要做好课前预设、课中自我监控,还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时时反思。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校要求教师力求做到:

1、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

2、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做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

3、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设计与实际进程之间差距如何?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在后继教学中该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我校教师通过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加强校本研修,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本着切实搞好校本研修工作,更快更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教师,以学科专题、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等为培训重点,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养,努力达到“立足校本研修,强化教师素质”的目标。

1、加强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老师的工作虽然压力大,任务重,但我们坚信时间就好比海绵中的水,只要我们去挤,总会有的。所以我校在校本研修工作中,主张教师自主研修。教师自主研修好处很多,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自主研修的内容。自主学习也不受时间限制,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2、加强集中培训。间周周五是我校校本研修集中培训时间。为了使每次集中培训不流于形式,而使每位教师有真正的收获。每次培训前,主持人都会根据中心校所规定的内容准备自己的培训稿。培训形式也力求多样,更多的时候我们主要以示范、研讨形式为主,这也是我校老师较喜欢,乐于接受的。通过集中培训,使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开展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我校骨干教师共有11名,其中哈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9人。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两次以上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在每次讲座前都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们欠缺的是哪一方面,迫切想知道的是哪些知识。然后由骨干教师准备材料进行讲座。这样有针对性的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走出去学习”,是每位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每学期,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教师都会有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对于这样的机会,我校教师很是珍惜。每次都能积极参加,认真记笔记,并能把外出学到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对于外出培训的教师,我校也有具体的要求,除了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外,还要求他们把外出学到的理论利用校本培训的时间向全校教师汇报,或是利用讲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这样就使更多的老师接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教法,从而使全校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使我校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利用校本培训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网上工作室,以及浏览名师工作室进行学习,进而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提高了教师们的自身修养。

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为了使全校师生能在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下学习生活,近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投入了大量资金,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极大的提升了育人品味。

1、改善校园环境。优雅的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情愉悦。近年来,我校铺设了甬路,在新教室前面建了两个长方形大花坛。一到夏天校园内四周便会花团锦簇,显得格外美丽。校园东墙建了3个橱窗,橱窗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定期更换。这些橱窗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使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校园西侧新铺了篮球场,今年又购置了一副新的篮球架,一到下课,爱好篮球的男孩子们便会来到这里大展身手,尽享校园生活的快乐。

2、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学校为每间办公室配置了一台新电脑,主任室和校长室分别配置了打印机和复印机。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解决备课中的疑难问题。

3、改善教学设备。2009年,教育局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我校建了一个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和一个微机室。现在,学生可以像城里孩子那样,在微机室里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在科学实验室做各种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2011年,红星中心校又为我校购买了液晶投影和实物投影,配备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3.大班一周教育教学常规 篇十三

1.小儿歌,小律动进入课堂,要求幼儿参与互动,大方展示。

2.课堂上保持课堂安静,学会认真倾听,积极举手,踊跃参与课堂活动。

3.课堂上不予许随便下位置,有事向老师举手示意。

二:文明礼貌常规

上学不迟到,早上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说早上好。校园里见到老师,叔叔阿姨主动问好,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三:就餐常规

饭前洗手,保持餐厅安静,不挑食,不浪费粮食。

四:读书,写字常规

读书时。竖起书,眼立书本一尺

写字时,抬头提胸,一拳一尺一寸

五:作业常规

按时完成作业,主动交作业,做到认真书写,不乱涂乱画作业本,保持页面干净。

六:午休常规

小声进入睡房,自己盖被子,闭眼睛,不说话,安静入睡。起床后,整理好自己的床上用品。

七:排队常规

上一篇:现代名人家教故事下一篇:个性生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