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08-01

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共14篇)

1.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一

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一)明确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宁波市政府和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地和本局实际,及时、全面、有效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扎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奠定坚实基础,为弥

勒文化节顺利开展和积极创建“5a”景区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成立领导机构

我局成立了以dd局长为组长,ddddd为副组长的本局责任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徐天真为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重点工程科、价格检查分局、散装水泥办公室和市场资源科等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明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要切实负担起领导职责,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建立起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落实抓的工作责任制。

(三)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我局重点工程管理科、市场资源科、散装水泥办公室及价格检查分局等科室的工作重点及安全责任范围,制定了《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下发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要求各部门单位明确指导思想,确定责任范围,突出工作重点,密切加强合作,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部署落实工作

针对检查结果及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任务,本局在每两个月一次的局务会议上专门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布置,明确近期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将检查结果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及时汇报,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汇报,有督查,建立责任机制,落实责任制度。

(五)加强工作监督

局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开展隐患排查行动,及时整改隐患,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责成有关单位指定专人负责,限期解决,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把整改情况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本,由局长亲自召开安全检查会议2次,分管负责人召开安全检查会议3次,组织监督检查9次,参加检查人数达45人次,发现隐患2条,整改2条,整改率达100%。

(六)突出工作重点

按照市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结合本局实际职能,突出工作重点。

1、重点工程管理科通过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建设工程实施重点督查与指导。为迎接“奥运”的到来,重点工程管理科对宁波市级以上重点工程分发安全生产宣传图片,提高工程施工方安全生产意识,在掌握工程进度的同时,注重施工安全。同时配合宁波市发改委重点办,对省重点项目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续建工程进行安全生产检查。5月27日,由重点工程管理科牵头,会同监察局、市委督察室、档案局开展为期5天的项目安全检查,分别对三高连接线、城区至莼湖公路工程铁路连接线、甬台温铁路场站及配套工程、甬台温铁路服务区、城区至溪口污水管网工程、环县江为主的城区道路贯通工程等工程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督察,排查安全事故隐患,检查安全责任状落实情况。

2、散装水泥办公室和市场资源科与市东方建材有限公司和市金龙水泥粉磨站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做好散装水泥专用车辆的专职司勤人员和调度管理人员工作,督促检查散装水泥专用车辆安全运行状况,严格按照专用车辆的操作规程,安全行车、安全接卸货。同时布置落实隐患排查年的具体工作落实意见,排查各单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3、物价监督检查分局负责对节日期间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旅游车队票价、停车收费及旅游用品商店的明码标价落实情况的检查,加强市场监测,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加强假日值班工作,畅通“12358”举报电话,对消费者反映的价格问题,做到及时检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在黄金周和弥勒文化节期间,结合溪口节日旅游人员多,用餐、停车收费、旅游车等问题多的特点,专门组织人员24小时值班,特别是保证“12358”物价举报电话全天候保持通畅,以便及时处理游客反映的价格违法行为和及时掌握上级物价部门对敏感物品价格的最新动态,确保溪口旅游秩序井然及全市在黄金周和弥勒文化节期间平安、祥和。

二、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发扬“安全无小事”思想,以近期中央领导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在真学真用上下功夫,在学懂弄通上强意识,在严格排查中求实效,提高安全生产督察人员的素质,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市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工程实施重点督查与指导,在掌握工程进度的同时,掌握

2.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二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预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纪元。其中,发改委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整个十三五规划阶段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坚定不移地做好新政策新方针的执行实施工作,对广大发改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针对“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新问题和新变化,结合发改干部能力素质现状,笔者根据近年来参加发改干部培训的工作实际,通过深入调研,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培训工作,加大发改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力度,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1“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新问题和新变化

1.1 规划总目标不同

相对于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十三五规划在此基础上,目标上升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离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已三十七年,“十三五”时期正是这三十七年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关键阶段。

1.2 推动发展的思路不同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发言指出:“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第一次在推动发展的思路上提出了新要求,把以往坚持的问题导向,辨证地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统一,简而言之,目标导向就是顶层设计,问题导向就是解决实际问题。

1.3 发展道路有所变化

“十二五”通过五年时间奠定了中国走向大国之路,“十三五”则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十三五”规划新增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互联网普及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更加突出创新发展导向;新增建设用地、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等指标,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更加突出开放的理念,户籍城镇化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指标,更加突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发展道路的变化,它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也有大国成为强国对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其活生生的实践基础,它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1.4 政府职能不断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不断由纠正职能配置错位向政府职能性质转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为此,政府的行政活动就必须遵循经济运行的规则,体现经济规律的要求,从而带来最大经济效率。“十三五”阶段政府职能转变工作重点突出三个方面:首先,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理清工作规程,其次,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管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要伸得太长,最后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集中精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2 发改干部现状

2.1 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搭配不均衡的情况

在2016年开展的市县发改干部情况调研中,一地级市有发改干部103人,具有与宏观经济分析和项目建设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仅有46人,其中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35人,仅占全委在岗干部的34%,全委30名正科级领导干部中,50岁以上的15人,35岁以下的仅有2人。另外一个地级市的发改委机关行政编制54名,实有55人,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专科以上43人,中专学历6人,分别占比为:11%、78%、11%,30岁以下、30-45岁、45岁以上干部占比分别为9%、31%、60%,另据咨询其它地市情况也基本如此。纵观分析,发改系统人力资源基本状况表现为:中层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年富力强和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干部缺乏,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2.2 部分发改干部存在业务知识有欠缺,综合素质不全面的问题

近年来,在开展发改干部培训时,通过收集干部培训需求情况,暴露出部分发改干部在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上还有短板,面对新政策、新工作时,进入角色慢,不能迅速调整思路开展工作,尤其是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它如政治理论、公文写作、依法行政等综合素质方面在每年的培训需求中也都会提出,可见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还不全面,还需提升。

2.3 干部自我学习存在时间、环境和动力不足的困境

发改干部日常工作任务紧,用来自我学习时间不足,受办公条件、授课人员、学习空间的限制,干部自学的环境也不乐观,同时干部考核机制目前尚不完善,对干部学习与否、学习效果等还无法实施有效考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学习动力不足。

3 发改干部培训工作探讨

习主席提出的“两个导向”观念在标准和要求上都对发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期望,结合十三五规划任务,发改干部培训工作必须在发展中求变求新,来达到十三五规划和习主席的要求。

3.1 抓牢热点,优化拓宽培训内容

发改干部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应当依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具体布局实施。一要贴合五大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中,针对创新发展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现在已经走上全面创新之路,针对创新发展,发改培训工作则需重点关注“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些关键驱动因素;针对协调发展,培训工作则需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方面开展;针对绿色发展,发改干部培训则立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针对开放发展,发改干部培训则需着眼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重点对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相关环节进行布置;针对共享发展,发改干部培训则需重点关注如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开展好相关培训。二要关注简政放权。针对简政放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还将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而发改干部培训则重点从规范行政审批制度相关方面入手,针对新政策、新方针的尺度和关键点进行相关培训。

3.2 紧贴需求,灵活创新培训形式

一要突出重点。坚持多种培训形式并举,把重点放在提高干部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上。针对部分同志“静不下心、读不进去”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解能力偏弱问题,要结合专家解读、政策宣讲,采用“举事例、看现象、讲道理”的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升学习效果。二要创新形式。针对部分同志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的习惯,可把学习内容要点梳理制作成电子版进行阅读,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掌上平台。在培训学习的过程要带着问题去,不仅要注重“是什么”,更要注重“为什么”,善于举一反三,在组织学习过程中,针对政策规定、理论难点、讲话要点,引导广大干部自己思考,找到答案。三要广接“地气”。学习中,把学习内容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创新理论、当前深化改革、各种体制调整、社会现象以及群众关注的政策热点等结合起来理解,使学习的内容更加“接地气”,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3 上下联动,精选培训对象

要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着眼建立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发改干部队伍,在培训对象方面,加大对县区发改干部的培训。县区发改干部既要面对简政放权之后新业务的承接问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基层工作是发改工作的窗口,县区发改干部个人修养、能力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发改工作成效。因此,在培训中应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发改干部予以培训,加强基层干部对新政策新理念的理解,提高基层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发改工作成效。

3.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三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湖北省发展改革系统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呈现出以下四大亮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逆势进位

主要表现为“四个稳”:一是增速稳

2014年主要指标增速未出现大的波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7%、20.4%、12.8%,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均有所前移。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中部首位,“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油菜、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家,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二是就业稳。通过加大支持创业、促进企业稳岗、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政策支持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新增7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是物价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左右,涨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物价保持低位,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提升。四是保障稳。核准发行企业债券293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达到5843亿元,居中部第2位。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40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6%;直接融资1533亿元,增长49.7%;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7%和17.6%,均高于同期贷款余额增速。

(二)发展韧劲增强,结构优化

主要表现为“四个加快”:一是产业结构加快提升。坚持市场和需求导向布局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1:48.9:3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0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4.8%;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加快调整。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年增长22.7%,高于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接近70%。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1%,快于投资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6%。三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大众消费成为主力,汽车消费超越粮油食品成为第一大消费,信息、旅游、健康、文化等新兴消费增长迅速。居民消费加快升级,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8000亿元,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56.4亿元,与上年比接近翻番。湖北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省份,宜昌、襄阳创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四是区域结构加快优化。一元多层次战略向纵深推进,“两圈两带”战略不断完善。“一主两副”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武汉市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宜昌市、襄阳市双双突破3100亿元,多点支撑格局加速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宜都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大冶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前移;全省县域经济占比提高到60%左右。

(三)发展协调性趋好,质效提升

主要表现为“四个提升”:一是效益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增长17.1%。武汉市国税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第3个国税收入过千亿元的省会城市。二是收入提升。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852元和10849元,增长9.6%和11.9%,增速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农民收入首超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到74.3%。全省“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比为75.5%。全年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46.9万套,基本建成26.5万套,分配入住17.4万套;解决33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解决6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四是环境提升。生态省建设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等规划或条例出台实施。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碳排放权交易量、交易额居全国之首。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活力增强

主要表现为“三个新”:一是行政审批改革取得新进展。再取消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89项。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完善。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湖北省2014年本)》,全省核准事项缩减20%。开通省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网上办事大厅,12个省级审批部门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全省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发布实施。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工商登记、价格、国企、财税、金融等改革全面推进。21家省出资企业按“一企一策”要求分类推进改革重组。三是全面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主动对接和参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提前启动,“汉新欧”铁路实现常态化运营,武汉—东盟四国开通水上试验航线,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3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利用外资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与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做好2015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做好2015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趋势、新要求和湖北新阶段的新特征、新机遇,自觉遵循规律,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主动超前谋划,争取更大作为。结合发改部门职能,拟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抓扩大内需,把握新速度

坚持换挡不失速,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努力保持全省潜在增长率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在全省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千方百计抓有效投资、抓项目质量,确保全年投资增长18%以上。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重大机遇,推进公路、铁路、航运、机场、水利、能源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层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促进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升级。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绿色、教育文体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扩大无线网络、数字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信息消费市场份额。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条件和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加强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需求。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和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做实做强。组建省级再担保集团。

(二)坚持抓转型升级,打造新模式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放大“科技十条”政策效应,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立完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营销、资金、法律、工商登记等方面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精细化、便利化、低成本的服务。积极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百强工程试点。二是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抓优化布局,围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好国家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结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优化石化、钢材、建材、火电、煤炭基地等产业和项目布局。抓“两化”融合,落实重点骨干企业改造提升方案,实施重点企业技改示范工程。抓产业集群和配套,引导重点产业向开发区集聚,重点扶持全省90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汽车零部件、乙烯下游产品等配套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加快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工程”和千亿元产业“接续工程”。结合国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强力推进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落地建设,积极做好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基础装备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对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四是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消费、高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研究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十大科技产业链建设,加大对良种培育、节水节肥技术推广、食品安全、土壤治理等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提档升级。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三)坚持抓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全省行政审批前置管理办法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性意见,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审批、核准范围,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投资项目省级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全覆盖。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同步推进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制度,继续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二是更大力度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启动一批标志性、关联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改革。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体系,夯实申办内陆自贸区基础。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抓好公务用车制度、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价格改革。三是更大力度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政策落实,更大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层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加快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市场主体。四是更大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武汉—东盟”、“武汉—日韩”航运通道建设,提升汉新欧班列国际运输功能;推动鄂东港口资源整合,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建设。积极引导“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全力抓好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落实。推进三峡库区与对口支援区、丹江口库区与对口协作区开展经济合作。

(四)坚持抓绿色发展,创造新环境

一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抓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生态创建工作,做好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建立丹江口、梁子湖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科学安排用地计划,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推进建筑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三是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粉尘等大气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实施绿地工程,力争今年造林300万亩。突出抓好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平方公里。四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快“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探索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积极争取发展核电,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再制造产业化。强力抓好总量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加快黄石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组织办好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

(五)坚持抓改善民生,兜住新底线

4.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四

2013年,市发改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服务全局,突出“谋划大规划、策划大项目、实施大协调、搞好大服务”的工作职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冲刺全国百强、建成中等城市、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立足项目,抓争取。一年来,全局上下以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争取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扬“两勤一厚”精神,全力以赴开展对上争取工作。截止9月底,共计争取落实中央、省预算内项目44个、下达资金1.69亿元。特别是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等两个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度支持,分别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350万元、290万元;安福寺污水处理厂、枝江市城镇垃圾中转设施两个污水垃圾类项目同年获批,下达资金1500万元,这在全省是为数不多的;三宁化工成功发行5亿元债券,开创了县市区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先河;中石化20万吨乙二醇、三宁化工20万吨已内酰胺等5个省重点项目全部落实用地,共安排用地76.9公顷,折合1153.5亩,分别占全省、宜昌市项目个数和用地规模的2.04%、20.8%和3.52%、31.1%,缓解了我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难题;枝江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第十九批湖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为奥美公司争取国家进口棉花配额0.8万吨,总量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同时,经市委常委会审议,2014年计划申报储备项目达到81个,投资总额59.9亿元,拟向上争取资金9.3亿元。

二、立足进位,抓投资。2012年固定资产和重点建设项目全省考评获得最终认定,我市位列全省第一位,获突出贡献奖。元至九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8.5亿元,预计今年全市可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28%,完成年计划目标的100%,比2012年227.3增62.7亿元。在投资工作中,一是注重研究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拓宽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二是强化调度,狠抓项目建设进度。结合班子成员分工,组建项目督办工作小组,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办,使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做到“四个零”,即服务项目零距离,改善环境零收费,严格管理零投诉,依法行政零诉讼。强化便捷、快速、优质的服务意识,积极为基层、为业主服好务;四是加强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不重不漏,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市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三、立足长远,抓规划。一是牵头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以此为契机,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调增了“十二五”规划项目库,重点围绕“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社会发展等六个方面,由原来的340个项目,总投资1598.1亿元,调增为566个项目,总投资3566.6亿元,分别增长66.5%和123.2%。二是参加全省主体功能区推进座谈会,请求省政府进一步明确我市作为除武汉城市圈及各地市州所在地以外的,全省唯一的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出台关于投资、财税、土地、金融等领域更为具体的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加快发展;三是参与编制《宜昌市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等一批专业专项规划。

四、立足决策,当参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协调职能,加强经济形势的预警监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及发展改革工作中的新情况,组织开展了重点专题的调研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撰写了《创新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三大目标》、《关于枝江市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等调研报告,有效促进了全市年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初步预计,今年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现价),可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同比增长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同比增长17%;外贸出口18916万美元,增长20%。

五、立足大事,抓落实。一是重点抓好紫云铁路建设。2013年8月,宜昌紫云地方铁路枝姚段正式开工,我局及市支铁办主动支持、靠前服务、积极配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望2014年9月开通营运,建成后年运货能力可达740万吨,将为姚家港化工园发展、我市实现“三大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二是及时认真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办、市政府办《督办件》、《重点工作交办单》、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中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抓好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制定2013年度目标任务计划和分解目标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责任人。四是以“三万”活动为载体,为对口联系村董市镇周湖村落实扶贫帮困资金2万元以上。

5.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五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建设实力XX、美丽XX、幸福XX,实现“211”目标的首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发改工作精神,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科学谋划发展。一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圆满收官。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广泛征求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社会有关人士对“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后,形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是元月6-7日,市委为进一步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修改意见,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智慧,统一全市上下思想,时隔十年,再次在黄金湖掀起“头脑风暴”。确立我市“十三五”时期“一优三化”、建设“三个XX”发展战略;明确“四大战略定位”、“三大目标任务”;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顺利通过和组织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实施基础。目前,《“十三五”规划纲要》经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已印发全市执行。二是科学制订年度计划。我局多次深入乡镇、部门、企业调研,全面了解掌握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根据我市发

展实际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家、湖北省、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提出2016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全市执行。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一是抓好经济形势分析。及时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动态,加强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乡镇经济运行情况的预警预测,并将全局干部职工下派到各乡镇蹲点联系工作,收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以来,根据《湖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及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和《XX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精神,我局深入研究统筹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工作,着力推进“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组织编制了《X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产能方面,我局勇于担当,协调市经信、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扎实做好钢铁产业工作,宣传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制订我市淘汰落后产能方案,积极帮助钢铁企业向上争取相关政策。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工作,于9月30日,完成省下达的拆除2台220立方米高炉任务,由此我市去产能工作得到了省政府和省发改、经信部门的充分肯定。去库存方面,商品住房去化周期下降至16个月;降成本方面,一方面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实际情况,向市政府提出降低企业融资门槛、融资成本、社保负担、用电成本、营销成本、兼并

重组成本等“六降”,既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中央、省督察组的认可;补短板方面,主要从补产业、补生态、补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精准发力补短板。三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按照年初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对全市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半月一督办,一月一通报。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8.8亿元,同比增长20.73%。按产业类别划分:第一产业累计完成34.93亿元,同比增长9.22%;第二产业累计完成296.81亿元,同比增长26.2%;第三产业累计完成197.06亿元,同比增长15.34%。

(三)大力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两带一路”发展、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武鄂黄黄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领域,深入挖掘项目信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库,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形成了“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谋划梳理2016年重点项目285个,总投资1308.82亿元。二是切实抓好争资争项工作。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机遇,组建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2016年,全市通过发改部门争取项目35个,落实资金12.474亿元,争取资金额度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2个,落实基金9.71亿元(其中2016年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6个,落实基金2.87亿元;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6个,落实基金6.84亿元);国家、省无偿资金项目23个,落实资金2.764亿元。

(四)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一是成功争取到国家第三批新城镇化试点。今年以来,我局秉持“谋事在前”的理念,于5月上旬,组织公安、国土、民政、房产、财政等10多个部门赴省内宜城、宜都、松滋、仙桃等第一、二批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考察学习,并积极谋划争取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预先精心编撰完成《湖北省XX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多次赴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主动汇报沟通,为我市争取试点发声发力。经过不懈努力,11月底,我市成功入选了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成为我市继2008年首获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之后,又一个国字号全国综合试点。二是大力争取国家PPP试点。今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重大市政工程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工作的通知》后,我局迅速组织专班,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湖北省XX市关于开展重大市政工程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并多次赴省进京汇报衔接PPP工作。目前,我省上报钟祥、XX两县(市)。12月中旬,市领导再次赴京汇报,为最终获批全国PPP试点增加了概率。同时,我局还积极向上申报了全国小城镇投融资创新试点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试点工作。牵头组织协调了国务院督查组对我市民间投资的督查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好评。

(五)着力加强项目稽察工作。我局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2014-2016年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情况专项稽察的通知》和XX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务院第三次

大督查迎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单位,对2014-2016年以来全市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开展了“春季稽察”和“秋季稽察”,基本摸清了我市近三年预算内资金项目情况,为下一步更好的向上争取预算内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经核查,2014-2016年我市共争取到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91个,落实资金2626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68个,中央预算内投资24680万元;省预算内投资项目23个,省预算内投资1554万元。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项目已经开工建设61个,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0个,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处于较好水平。

(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领导协调机构建设,及时调整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有领导督办,事务有专人负责的新格局。推进“双公示”在线填报工作,截至目前,收集上报信用信息数据总计1653条,行政许可信息1406条,行政处罚信息247条。推进信用信息目录梳理工作,目前全市48家单位已完成梳理目录事项2405项。推进“红黑榜”发布工作。截至12月,成功发布红榜有《XX市“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名单”》,示范街1条,示范店22家;《XX楷模(好人)》,共计好人17名。发布黑榜有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案例1512例,其中自然人1273人,法人和其它组织239例。环保部门发布《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共7家。

(七)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工作。一是稳步推进节能降耗。推进节能监察中心机构能力建设,为下步开展全市节能降耗

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扎实推进清洁能源使用,以创建“XX市光伏发电创新培育示范区”为重点,有序推进光伏清洁能源推广及使用;完善节能制度和能源计量体系,加大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考核,加快淘汰设备的淘汰步伐,搞好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挖掘节能空间;配合省发改委碳排放核查组对我市8家纳入湖北省第三批碳排放交易企业开展核查;组织劲牌公司、金桥铝业等4家新纳入湖北省碳排放交易企业开展培训。二是配合参与环保大督查工作。根据《XX市环保督查大整改专项工作方案》中“省政府环保综合督查组交办的突出问题整改责任清单”中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XX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与灵乡镇政府协调灵成工业园煤改气工程,在工程第三标段需公路部门批复受阻时,组织协调灵成工业园煤改气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三是加强油气管道安全安全隐患整治。制订《XX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长输油气管道“打非治违”工作方案》、《XX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与中石油、省天燃气集团、华润燃气等油气企业加强衔接,督促企业建立《安全隐患全员排查奖励制度》。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80余人次,检查单位80余次。共发现风险点15个,安全隐患4处。目前,风险点已全部排除,安全隐患整改到位2处,剩余隐患点2处,已下达整改通知,并督促其加快整改。

(八)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一是做好转型十年全面总结工作。精心策划、广泛宣传XX转型成果,通过制作《转型十年》电视专题片、印制《转型十年》宣传画册、连续十期在媒体发表“转型十年”系列深度报道,使具有我市特色的转型经验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真正做到了“在国家有影响、在省内有地位、在地方有特色”。二是做好年度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迎检工作。9月份,我市迎来了由省发改委、省国土厅和省统计局组成的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联合考评组,我局独立承担了《XX市2015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自评报告》的调研和组织撰写工作,并得到了考评组的高度肯定。三是做好对外经验交流工作。参加了6月份在十堰市召开的湖北省与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交流会议,并代拟了王刚市长的典型发言,我市城市转型的特色经验和典型做法获得了与会市(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11月份,接待了江西省新余市发改委调研组,向他们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市十年转型的经验与做法,得到了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九)着力加强价格管理。组织开展涉农、教育、医药卫生服务、商品房明码标价等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规范价费秩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全面落实稳价政策,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积极发挥“12358”价格投诉举报系统平台作用,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健全价格举报工作机制,畅通价格举报渠道,严格执行价格举报工作相关规定和制度,落实价格举报责任制,有效解决民生价格诉求问题。开展农村客运票价整治工作,完成农村道路客运价格调整工作。加强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完成还地桥镇供水价格、我市污水处理费调整工作,核定我市城市供水安装价格、城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服务单价等工作。认真开展价格认证工作,全年共接受各类价格评估案件596起,涉及

金额500余万元,其中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委托评估案件162起,房地产价格认证25起。

(十)切实抓好党务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一是持之以恒抓学习,增强党章和纪律意识。书记领学。党组书记明建福同志向全体党员干部讲授“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党课一堂,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讲授微党课八堂。专家导学。邀请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冯松林同志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宣讲、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宣讲,深入剖析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三会一课”研学。结合“党员三日+”活动,围绕“四讲四有”开展专题讨论四次;每月至少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各一次,加强《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提高规矩意识。以考促学。组织《党史》、《党章》、《准则》及《条例》、《十八届六中全会》知识测试共计4次,通过以考促学,检验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成效,确保学习不走过场,学习内容入脑入心。个人自学。全局84名党员在认真做好政治学习笔记的同时,认真开展《党章》抄写活动,撰写心得体会1篇。二是真查真改转作风,切实加强履职尽责。以找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改、真查真改出实效为主线,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全面开展履职尽责。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参加电视问政等方式,就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发展主体责任、依法行政、改善民生、转变作风、收集和解决问题能力等6个方面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和本局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征求意见80余条,归纳整理后14条,整改14条。三是惩防并举抓廉政,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压力下沉,夯实责任意识。结合班子成员分工和科室、二级单位职责,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教育,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结合党组中心组和党员学习计划,每月至少开展廉政学习1次,增强纪律意识。铁拳出击,严格问责。每月组织分管副局长带队开展1-2次工作纪律检查,作好记录,对违纪行为按制度严肃处理。通过明察暗访,查实上班迟到或不遵守工作纪律8人,在全局进行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健全机制,加强源头治腐。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报告制度,全年向市纪委报告重要会议10次,报告个人重大事项2人次。坚持民主集中制,涉重大事项一律召开党组会集体研究、集体决定,确保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坚持党政主职末位表态制,不搞一言堂,不搞假民主。严格执行“四个不直接分管”规定,由副职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审批、项目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等具体事务。四是丰富形式抓载体,提高党员干部凝聚力。积极主动开展党费补缴工作,全局84名党员共补缴2008年4月至2016年6月的党费13927.3元。按要求开展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代会代表和党员违纪违法未给予相应处理情况排查清理、基层党组织不按期换届问题专项整改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奔赴殷祖镇福利愿慰问孤寡老人1次、上南山头开展革命教育1次、入和平社区开展义务清扫5次、环尹家湖健步走10人次、参加义务献血8人次。结合全体党员的日常表现,各党支部共评定十星级党员22人。五是专班蹲驻,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今年以来,我局一方面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工作,为全市72个村办理光伏工程项目备案手续,争取国家光伏扶贫指标5000余千瓦,为全市贫困村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今年98+特大洪涝灾害救灾工作中,我局切实履行职责,承担起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组牵头单位的重担,统筹协助全市救灾和补短板项目,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近亿元。另一方面,在驻点村贺铺村、继堂村、张伏三村共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在贺铺村,投入资金48万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7万元,成立养牛合作社20万元,各项分散性扶贫资金11万元),推进贺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帮助困难户脱贫。在继堂村,完成500米的通村公路和黄云甫湾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村级产业脱贫项目建设,全村27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继堂村实现全面脱贫。在伏三村,投入资金14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二、存在的问题

2016年,虽然我局在各项事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作风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离市委市政府和全局干部职工的要求与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作风建设方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局存在“守纪不严、创新不够、执行不力”等缺点,特别是在深入基层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等

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二是能力建设方面。干部队伍自身素质不够高,在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宏观研究谋划、实践分析问题以及微观落实执行等能力不足,与工作需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三是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由于“三定方案”迟迟未能确定,办公场所搬迁、维修尚未完成,且人员没有固定、分工没有到位等因素,导致部分工作进度滞后。

三、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市发改局将围绕融入大战略、实施大协调、策划大项目、搞好大服务、谋求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在四大主战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保安湖生态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打响攻坚战,努力在重大战略谋划、重大试点争取、重大改革落实、重大项目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和作风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和实效,全力建设谋事一流、做事一流、作风一流的发改队伍。

(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跟踪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学深学透、精准参谋。加强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特别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乡镇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与分析,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措施,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参谋。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XX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尽快出台《2017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以我市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

为契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建立市镇村三级发展体系,实现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统筹发展。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为目标,统筹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始终把争资金、争项目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产业转型示范区等重大政策机遇,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武鄂黄黄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继续谋划、储备一批带动作用强、关联幅度大、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市重大项目库,确保向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保持较好水平。同时,加强对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配套资金落实、加快已竣工项目的验收等工作,确保做到下达分解投资计划及时、资金拨付按时到位、项目按期开工、开工项目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积极协调市直各部门单位,争取完成市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开展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体系建设全覆盖;探索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工作等。

(五)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坚持“生态优先、创新引领、产城融合、转型发展”,把握工业4.0、互联网+、和多业态融合发展新趋势,积极壮大以

“4+1+2”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积极争创全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努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典范。

(六)加强物价管理。强化市场价格监管调控工作,整顿市场价格秩序,稳定市场价格。加强价格监测工作,提高价格监测质量。继续加强对涉企价格、涉企收费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涉企价格收费秩序,减轻企业负担。继续积极开展价格认证、收费管理工作。对市人民医院住院病房收费标准审核和上报。

6.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六

一、扩大品牌效应,积极推进与定海的山海协作工程。

我区的山海协作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06年又被评为全省先进。今年市协作办下达给我区的山海协作工作目标和任务是确保去年已签约项目履约率达到85%以上;今年新增山海协作项目3个。对照此目标任务,2007年,我们科室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高层领导互访日益频繁。一是1月23日,定海区沈仁华区长、张立军副区长率有关部门来我区进行友好访问,与马卫光区长、王兆波副区长等进行了座谈,我们认真做好组织联络和接待工作。二是5月29日,由王兆波副区长带队,参加了在舟山新华侨饭店举行的宁波——舟山两市“山海协作工程”大会。会上,刘海滨副局长代表宁波市帮扶单位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并代表镇海区协作办与定海区协作办签订了“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结对村协议。三是6月21日,由郭华巍书记、马卫光区长带领有关部门、村、企业一行30人,拜访定海区委、区府,并与定海区签订了4个政府帮扶项目和3个百村结对项目。

(二)确定了4个政府帮扶项目和落实1个生产性项目。在确保去年项目100%履约的基础上,上半年,通过与定海区协作办多次沟通与协调,确定今年的政府帮扶项目4个,分别是金塘镇人民政府新建村民活动中心的民政帮扶项目,干览镇人民政府新增7套多媒体设备及20台电脑的教育资助项目,环南街道办事处盘峙医疗服务中心基建及设施投入的卫生赞助项目及盐仓街道办事处的水库移民自来水管铺设项目,总帮扶资金55万元。目前,这些帮扶资金已基本到位。另外,1个生产性项目即宁波港龙海运有限公司的朱家尖休闲渡假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元,目前已征地28000平方米,项目正在规划报批中。

(三)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落实了与定海3个社区的结对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山海协作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省、市于去年底相继下发了有关文件,决定在全省开展百村经济发展促进活动。根据要求,我区有3个村的结对任务,分别是定海区马岙镇马岙社区、双桥镇紫微社区、长白乡前湾社区。目前,已落实6个部门(教育、围垦、发改、财政、农业、国土)、3个村(棉丰、光明、金东)及3家企业(金属园区、盛发铜业、中平粉末)与其结对。内容为镇海帮扶单位在今后5年时间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帮助结对社区进行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定海社区每年安排村干部来镇海进行挂职锻炼;因地制宜,镇海企业到结对社区开发经济项目,以帮助结对社区经济能有所发展,并落实了今年的帮扶资金39万元。这种采用职能部门、大企业及经济强村四合一的优势结对,进行浙江省百村经济发展促进活动是宁波市首创,受到定海区委、区府的欢迎,同时也得到市经合办的肯定。目前,帮扶资金已全部落实。

二、拓宽协作领域,努力开展与衢州的资源与产业合作工作。

今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到衢州投资的考核任务是协议投资3.78亿元,实际投资1.21亿元。经过我区上下各级共同努力,与衢州方签订协议投资3.95亿元,完成实际投资1.6亿元。

(一)认真开展调研活动。今年2月,我们根据市经合办工作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调查走访活动,广泛征求了各镇(街道)及有关企业对开展与衢州资源与产业合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他们对开展此项工作的有关想法与建议,并向有关企业发放对外投资意向表50余份,掌握企业到衢州投资发展的第一手资料。6月初还对原签订意向企业进行了一次回访,以促使这些企业能早日到衢州投资落户。下半年,我们多次在分管领导带领下,到各镇(街道)和有关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向他们宣传和介绍衢州的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引导和鼓励企业到衢州去投资、去发展。上下各级都充分认识到了与衢州的资源与产业合作的重要性,并从政府层面为企业向外投资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契机、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二)分解考核指标、出台奖励政策。根据市政府的考核任务,上半年我们已把对衢州的资源与产业合作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镇(街道),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奖励政策,对各镇(街道)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并对各镇(街道)书记、镇长(主任)、分管领导、经发科长和具体工作人员等5名同志单独出台了考核奖励办法。同时,在市里政策的基础上,将对实施“腾龙换鸟”和实施印染、电镀、冶铁、金属压延、精细化工等行业转移的企业,再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三)积极组织企业赴衢考察。今年,我们一共组织了10余次的赴衢考察活动,意在帮助企业能了解衢州投资环境,激发到衢州投资的热情。4月12—13日,马卫光区长、王耀军副区长率各镇(街道)镇长(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及18家企业代表组成的镇海区政府代表团一行近50人抵达衢州,分别考察了衢州市、衢州市经济开发区、江山市及常山县,了解衢州的有关情况及投资政策。并举行了镇海区与衢州市资源与产业合作洽谈会,双方共同探讨了推动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新渠道、新方法,全面推进两地间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动“山海协作工程”深入实施。会上,紧固件加工、服装加工、化工、工艺品、农产品加工等5个项目与衢州市招商局进行了签约,意向投资3亿多元,意向用地200亩。为了使中鑫毛纺集团的毛纺项目能早日在江山落户,我们先后6次赴江山,就项目的选址、环保等有关事宜进行专题考察和衔接,目前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企业初定1月初赴江山与江山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另外,我们还2次组织骆驼、庄市、蟹浦、招宝山等四个镇(街道)及相关企业赴衢州经济开发区、衢江区、江山、常山等地进行考察。

三、加快发展步伐,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接轨上海。

2007年镇海区共从上海引进投资项目6个,其中与上海的科研机构(中心)或高校的科技合作项目5个,总协议资金1033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331万元;圆满完成市下达的达成合作项目2个,协议引进1亿元的目标任务。今年除积极参加市组织的上海名医宁波行活动外,还自行组织的各类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活动12次;接待长三角地区来访的代表团10次。

7.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七

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 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有利于积累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分类指导的工作经验, 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

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 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降低碳排放强度, 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

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 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 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

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 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试点地区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 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系统, 加强能力建设, 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

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试点地区要举办面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 提高决策、执行等环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 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 推广使用低碳产品, 弘扬低碳生活理念, 推动全民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

入选试点地区须在8月底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低碳试点实施方案报批, 在获批后展开工作。

8.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八

关于2010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

工作打算的报告

县政府: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坚持“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12345”总体工作思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扩权强县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参谋部”、“项目部”、“协调部”的作用,在宏观调控和规划编制、项目和资金争取、项目管理和协调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出共性目标稳步推进、业务目标跨步迈进、创新目标齐头并进的局面。

一、主要工作

(一)主要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全年任务47亿元,半年目标任务23.5亿元,增速24%。1---6月,预计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27%,超目标任务3个百分点。

2、“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组建了机构。已出台•关于成立开江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开江委办„2010‟19号)、•关于成立开江县“十二五”规

2010年——2012年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71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179万元,地方配套及其它投资6535万元。

4、编制重点项目情况:按照“分类管理、分层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全年共编制“四个一批”项目144个,当年新开工和续建类项目78个、竣工投产34个,加快前期工作32个,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31.07亿元。预计6月底可竣工投产10个,新开工项目34个,预计完成投资14.2亿元。

5、融入重庆工作情况: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与有关部门一道到重庆市6个县区进行了考察对接,促成我县与九龙坡区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高质量的•赴重庆县(区)学习考察报告‣,出台了•关于成立开江县加快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的通知‣(开江委办„2010‟37号),确定了17个合作领域,明确了融入成渝经济区的目标定位,初步形成了•我县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中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创新目标完成情况

1、增收节支,偿还债务情况:目标任务是全年偿还债务10万元。在面对历史债务较重的情况下,党组一班人牢固树立不等不靠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增收节支,想尽千方百计,积极筹措资金,上半年共偿还债务6万余元,主要偿还办公楼基建费用欠款。

2、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及任市火车站扩能升级工程情况:电气化改造已全线铺开,两个站台改造已全面动工,上跨立交桥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候车室改造正在征地中。

收集了重大项目160余个,并加强了向上对接,目前达万铁路复线建设等规划已通过市上上报到省。二是加强了项目的争取。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和投资领域,加强衔接汇报,重点争取城市供水设施改扩建工程后续资金、中小学校舍改造、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政法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资金等,截止现在,共争取已下达投资计划项目资金5651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0万元的113%。三是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出台了•开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每月新开工、竣工项目的通知‣,加强了对市县重点项目的督促检查,坚持每月对市县重点项目和扩内需项目进度进行督查。

(三)“协调部”作用更加紧密。一是与部门形成合力 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经济会议和全国发改工作结束后,我委根据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和产业政策,党组一班人认真讨论和研究我县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并分别与农业局、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卫生局、文教局的领导一起讨论研究项目的储备与争取工作。并多次与卫生局、文教局等单位同志一起到省市汇报争取项目。二是与部门形成合力加强监管。我委加强了与县治工办、县扩监办、县招监委、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等部门的配合,加强了对重点项目、扩内需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招投标等方面的监督。顺利接受了国家扩内需检查组对我县电力系统的检查。三是加强了服务。按照“服务基层、服务项目”要求,认真坚持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凡是来我委办理备案、审批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对资料不齐的,我委必须提供项目业主需具备

家投资项目节资最大化。重点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和•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宣传工作,进一步明确发展改革部门的主体执法地位。领会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操作办法,加强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依法办事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四)充分发挥参谋部作用

1、创新形式,深入基层,强化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突出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

2、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工作新思路,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3、拟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编制完成•开江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江县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9.发改局工作总结 篇九

二、平安生产方面。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制度执行,杜绝“三违”作业,确保平安生产。

三、护林防火方面。强化企业员工的护林防火意识,共同当地当局做好防火鼓吹工作。

10.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十

具体的办法为,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00亿,同时要求地方配套100亿,通过最终批复的200支左右的产业基金,来募集总规模约为1000亿左右的资金。该官员表示,这笔资金将全部投向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新兴产业领域。

此外,国家发改委研究的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相关官员称,9月8日对外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还只是一个总体的意见,更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将在不久后陆续出台。

11.2008 发改局工作总结 篇十一

绵竹市发展和改革局 2008年 度 工 作 总 结

2008年是我市难以忘怀的一年,“5.12”地震给我市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城乡居民财产损失巨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全面瘫痪。在这一中年,我局工作主要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开展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5.12”大地震前工作

1、制定和下达了全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计划;

2、全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按照《德阳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收集了解各镇乡基本情况,加快制定了《绵竹市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3、抓好节能减排及协调工作。认真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实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工作问责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进行;

4、完善了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项目报批、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了移民、征地、拆迁等工作,提高审批效率;

5、重点抓了剑南春、东汽、龙蟒、宏达川润、华宝玻璃、盘龙水泥等企业的新建和技改项目,协调解决了重点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给了市委、政府和市上领导;

6、积极配合实施民生工程。积极配合继续推进“十大惠民行动”,对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惠农补助、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并积极配合落实相关规划、项目申报和项目资金的各项工作。

二、“5.12”大地震后工作

由于“5.12”大地震,打乱了我局全部工作安排和部署,在大地震发生后,全局紧紧围绕抗震救灾来开展工作,在市委、市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我局主要抓了抗震救灾、重建规划、灾后重建、部门日常工作等几方面的工 作。

(一)抗震救灾

1、服从指挥、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降我市,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发改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岗位,在党组书记、局长刘玉带领下,听从市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安排,不顾震后危险,雷厉风行的投入到了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参加抢险救人,并听从指挥部统一调遣为到绵救援部队带路,分别到汉旺、遵道、板桥、九龙、孝德、富新等镇参加救援。全局工作人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始终战斗在抢险的第一线。

2、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

5月13日,全体干部自觉的在上班时间到达原来工作岗位,听候抢险救灾安排。局领导班子在刘玉、张晓波、王伟、彭剑、廖琪等领导下,立即就抗震抢险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初步安排,一是局领导班子无条件地到市抗震指挥部待命听从分配任务、统一指挥;二是年龄偏大的老同志留守在毁坏的办公地点对办公场所进行看守,防止不法分子进行更大的破坏;三是剩余人员立即投入到全市的抗震救灾、抢险救人的工作中去。并每天将灾情上报省发改委抗震救灾指挥部。

3、组织物资和资金,全力帮助灾民

灾情发生后,我市受灾人口多、范围广、面积大,前所未有。全局积极主动对外联系争取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和应急资金,努力保障我市抢险救人和灾民安置等各项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需要,并积极落实应急资金5000万元解决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恢复。先后从省发改委、省经动办、国际安泽救援协会、泸州发改委、希望集团、浙江海虹集团、川音美院、香港玖源集团等单位组织回各类食品一万余件、饮料水一万件、帐篷5000余顶、防潮床垫5200件、防潮布9000米、花胶布300件、净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救援工具包、各类药品若干箱等救灾物资和救援队伍,并把救援物资及时送到市救灾物资组和汉旺、九龙、孝德、富新、兴隆等镇的灾民手中,缓解了灾民的吃、住等问题。

4、服从安排、统一调度

全体干部在深入抗震救灾的前线的同时,服从全市救灾大局需要,抽调共产党员王伟副局长到指挥部数据中心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到指挥部医疗协调组协调外地医疗机构到绵竹抢险救人、医疗药品分发事宜,抽调干部到市指挥部“受难学生家长安抚组”安抚学生家长工作。王局长在市指挥部数据组工作期间为我市的灾情收集和灾情的准确、及时上报打下了基础,使我市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领导和上传给上级部门。在医疗组工作同志受到了所在单位的好评。在学生安抚组工作的同志经过近两个多月对学生家长的安抚,让学生家长激动心情逐步得到了平复和舒缓,化解了矛盾。

(二)灾后重建规划与灾后重建工作

1、抢救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我局取得抗震救灾第一阶段成绩以后,很快转入了我局承担的重建规划编制工作阶段,迅速组织人员到原办公室抢救出未砸坏的电脑6台、打印机2台、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投入工作,安排所有人员对全市灾情损失进行收集、并把人员分成三个小组深入到镇乡、企业、机关单位了解具体灾情损失,掌握第一手资料,取得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提前做好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2、全力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抢险救人工作结束后,我局立即将精力转移到我市的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中去,全局所有人员迅速对收集各部门灾后重建规划相关数据、重建项目以及灾后重建相关政策,进行整理,并与规划院衔接,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工作。

一是对收集回来的项目认真分析,细化项目,为重建规划的编制提供详实数据。在收集灾情损失的基础上,布置规划项目的细化工作。在此期间,先后和中规院、四川大学签订了规划编制协议和智力支持协议,在我局摸清受灾损失和规划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有工程项目和设施设备项目进行细化,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合符我市实际;

二是在细化项目的同时,报送一批先期启动的教育、卫生、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启动重建工作; 三是对绵竹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九个专业规划进行广泛征求意见。经中国规划院、西南交通大学和美国麦肯锡公司专家的辛勤努力,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九个专业规划已形成书面征求意见稿,于2008年7月17日提交发改局,发改局根据规划编制原则和要求,为做到更加科学和合理,更符合绵竹实际,于7月18日向全市、各镇(乡)、各部门分别征求意见。我局将收集的意见汇总后再次送规划院进行修改和补充;整个规划的编制历经三个月。

3、积极建好灾后重建项目库。对全市灾后所有重建项目进行梳理,了解每个项目投资、规模、审批、进展等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为了给我市灾后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编制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规划。在灾后重建项目库的基础上,细化每个镇乡、每个部门的实施项目,把每个项目都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规划中去,确保规划项目不遗漏;

5、积极协调和配合做好成兰铁路建设的前期协调和准备工作。

(三)发改局日常工作

1、国民经济综合方面

(1)完成了《绵竹市2008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2)完成修定了《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绵竹市灾后重建2010年经济目标规划》、《马尾河艺术长廊的规划 纳入灾后重建旅游规划的建议》以及《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和灾后重建重点、灾后防疫和救灾物资管理建议》等文稿和提案;

(3)加强对灾后重建的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和思考灾后产业重建的新思路,完成绵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课题,为政府灾后重建建言献策;

(4)对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因受灾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改。

2、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1)认真做好并完成了房改房的确认工作,对住房维修金的支取做到了亲临现场调查实际情况,落实资金及时到位、监督使用等工作;

(2)做好稳定工作。配合供销社做好情况调查,了解灾后职工的实际状况,并及时给市政府写出了市供销社情况汇报,供市上决策使用;

(3)指导地铁办改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地铁办资产评估工作。

3、行政审批工作

(1)全年共审批政府投资项目23个,审批项目建议书126个1,审批初步设计概算7个;核准投资项目2个,投资1180万元;企业备案项目126个,投资21.1142亿元;

(2)做好招标投标的监督、指导、协调工作,全年共比选核准项目23个,招标核准11个。(3)编制了《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招标投标工作适用文件汇编》、完善和制定了《绵竹市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为有序推进我市灾后重建工作和指导灾后重建项目的管理作出了积极努力。

4、项目争取和项目协调工作

(1)向上争取工作。先后上报争取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7763万元。转发下达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6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263.1万元;

(2)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今年我市列入省重点项目1个(加快建设)。龙蟒金红石钛白粉“8改14”技改项目,总投资9.6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正在做搬迁工作,截止1—10月完成投资0.3亿元。列入德阳市重点项目3个,其中:加快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0.56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1.36亿元,截止1—10月完成投资0.51亿元。争取开工项目1个,总投资3.1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4亿元。绵竹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25.26亿元,其中:教育34个,估算投资10.4亿元;卫生27个,估算投资4亿元;交通29个,估算投资4.8亿元;文化3个,估算投资0.4亿元;民政12个,估算投资0.7亿元;市政设施8个,估算投资1.25亿元;农业6个,估算投资0.33亿元;政权建设5个,估算投资0.474亿元;住房3个,估算投资2.865亿元。到十月底,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已开工15个,完成投资0.433亿元。

5、综合协调工作

(1)努力做好联系镇乡等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到联系的孝德镇,对孝德镇救灾物资的发放进行监督,并深入村组、帐篷以及大南路社区所在帐篷区域内进行宣传。让他们相信党、相信政府,宣传先进典型,安抚了灾民波动的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为了使灾后重建工作以及北京奥运会顺利进行,我局积极和联系镇乡、相关部门配合,定期地到孝德镇做好大接访活动,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努力做好与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发改局作为一个归口管理部门,在部门业务考核、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党报党刊的征订、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全市庆“五一”文体活动等各方面做好了协调和服务工作;

(3)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协调工作;(4)完成了市委、市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2009年工作思路

1、做好测算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发展;

2、按照灾后重建规划,切实做好项目的审批、审查、管理工作;

3、做好对政府投资项目、救灾资金项目、援建与本地资金结合项目的审查、监督、招标等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4、做好灾后重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及时搜集灾后重建重大项目项目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市上,以便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好情况,推动灾后重大项目的建设;

5、监督、管理好我市国家预算内资金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

6、抓好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计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灾后重建努力推进和谐绵竹的建设;、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好政策研究,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写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和建议,为政府做好参谋,已利政府决策。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

12.发改局2009年度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局认真履行发展和改革工作职能,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任务,立足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任务。

2009年

工作简要回顾

一、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局作为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认真履行参谋、协调、服务职责,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加强对经济发展形势的监测预测分析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

一是开展全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围绕该项工作,我们深入调研,加强分析,撰写完成了《关于宁波市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认真做好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了准确判断我区工业经济的走势,创造性地开展了主要工业行业走势预测,撰写了季度主要行业发展走势预测,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基础调查分析。其中《区2009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上半年走势预测》得到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根据省市发改委的要求,探索开展《经济发展报告》、《社会发展报告》及《改革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在全面分析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撰写《2009年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提出促进2009年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区委区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加强经济运行协调监控,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积极做好全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工业经济调查研究、协调管理工作。首先是研究提出2009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目标及措施,并就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制订相应措施;其次是积极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及中小企业联动计划”,完成联动计划草案的编制;第三是开展政策宣贯、企业减负的各项工作,牵头制订2009年工业经济扶持政策。

二是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组织召开“模具产业高峰论坛”活动。组织我区40多家企业参加2009年第三届中国宁波“模具之都”模具展销会和第十一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各项活动,共设摊位140多个。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与8家口属单位签订了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召开会议,查隐患、抓整顿,确保口属企业安全无事故。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首先是组织约700人次免费参加财务总监、绩效管理、国际贸易等7个项目培训;其次是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洽谈会4场,完成区委、区府下达的1400名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第三是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共推荐上报三创、美联、雪龙等5家企业的服务平台,争取市经委补助,其中宁波三创模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的批复(300万元)。

(三)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克服困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步增长。首先是积极做好已列入宁波市预留统筹用地指标的储备项目用地的衔接和土地的报批工作;尽力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厂房,今年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实施了“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74个,总投资141922万元;坚持“双控”标准,提高土地集用水平;做好重点项目的申报、催批工作,力争重点工程带帽指标,确保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在最需要的建设项目。其次是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确保完成政府投资计划。根据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3月份下达了2009年政府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了建设项目138个,年度安排计划投资17.71亿元,安排财政资金15.17亿元。并加强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政府建设项目能够按计划实施。第三是积极抓好项目前期,努力稳定投资增速。专题召集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行了研究,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理顺项目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二是抓好全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根据区府下达的今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目标,年初及时将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截止10月底,全区工业技术改造备案在建项目135个,总投资32.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区府考核指标24亿元的77.5,预计可在年底实现24亿元的考核指标。

三是做好宁波市2009年度技术改造专项申报。组织了我区海天、永发、雪龙、双马等七家企业,申报2009年度宁波市重点优势行业技术进步装备制造业专项项目,争取市级财政的资金扶持,促进我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

四是开展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及应用推广。下发《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2009年全年收缴墙改专项基金1271万元,返退专项基金601.5万元。城

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设用比列达65%,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产量预计达到2.5亿块标砖,比去年增加47%。三个新墙材示范项目(其中一个是建筑节能应用项目)均通过市级验收,市级《粉煤灰高掺和量烧结空心砖研究》科研项目,在7月份通过验收。起草了《区开展粘土砖瓦窑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粘土砖瓦窑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办法》,全年关闭拆除砖瓦窑18家,超额完成目标。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节能降耗

一是深入探索“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首先是精心准备《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方案》等相关材料并上报,积极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先进区。同时,利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领导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作了汇报和申请,争取到了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机会,目前申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次是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核心,推动全区资源利用循环化。区域内7家热电联产企业产生的粉煤灰,形成了“电厂---粉煤灰---水泥”、“电厂---粉煤灰---新型墙材”的废物循环链,促进了区域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第三是以清洁生产为抓手,强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今年我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共19家,预计到年底能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首先是制定、完善各项制度、政策。相继出台了《区(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区(开发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区(开发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文件,完善了《区(开发区)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实施意见》;其次是强化考核机制,在5月份制定并实施了《区(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工作目标责任2009年度考核暂行办法》,日前已进入对各部门的考核阶段;第三是全面启动了区属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审计行动。对全区103家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目前首批45家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已于9月初开始分组分行业进行,预计年底前完成审计工作。第四是积极推进“十大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以宁波钢铁废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北电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等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工业为主、涉及全社会各领域的标志性节能工程。第五是充分发挥节能服务网效用,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具有节能服务特色的、涵盖能耗计算模型等多项内容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区(开发区)节能服务网”,成效显著。

三是精心组织,全面部署有序用电工作。制定出台了《区域2009年有序用电方案》,根据负荷的科学预测,制定出相应的有序用电策略和预警机制,确保顺利度过了夏季用电高峰。

(五)开展扶贫协作活动,积极推进实事工程建设

在扶贫工作上,一是开展“爱心助学”、“图书传递”活动。今年八月份扶贫办牵头举办了“和谐万人助学”走进临港大企业活动,活动得到企业职工的热情响应,六天时间结对1115名贫困学生,募集助学资金32万元。5月份由扶贫办牵头,发起了“甬黔携手图书传递”活动,全区累计捐赠图书118757册,同时捐赠了一批体育学习用品、电脑和现金。期间,中央电视台报道组特意来作了现场跟踪采访;二是切实抓好对口帮扶项目的落实,今年的1月及4月两次赴现场对项目进行了检查、督促,参加捐赠学校落成典礼,并对2009年的项目进行了调研,受到了捐献单位的信任和好评。预计今年的项目捐赠资金总额将达到375万元左右(其中我区政府帮扶资金165万元),项目数14个;三是继续做好市内欠发达地区扶持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扶持市内欠发达乡镇村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的基础上,与奉化市大堰镇人民政府签订了五个项目的帮扶协议,帮扶金额60万元,资金将于近期到位;四是积极协助对口地区开展领导干部管理培训,先后接待了四批次200多人次的对口地区干部来我区考察学习交流。

13.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 篇十三

(一)州发改委文对《州“十二五”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批复进行了批复,下达我县专项建设资金4407.8万元,拟解决县31个乡镇1个林场165个村8.776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该项目的招标方式批复为委托招标。项目分三年实施,实施年份为20xx年-20xx年。

(二)村集中供水厂改扩建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46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0万元,县级配套65万元,新建调节蓄水池1050m、200m两座,建消毒系统2套,抽水泵站1座,安装供水主管7598.3m,解决村、洼垮村、镇及游客2.7万人供水。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三)彝家新寨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工程

20xx年度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区涉及我县13个乡(镇),14个行政村,兴建14处水利基础设施,设计供水总规模为651.3m/d,共计解决5214人的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490.0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自查自评情况

为保障“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对我局《关于成立农村供水总站的请示》进行了批复,对农村供水总站的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农村供水总站制订了《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理制度》、《县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

在项目开工前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及项目乡镇一把手为副组长具体抓好该工程的建设施工。由项目村两委及群众代表监督质量工作,并进行纠纷协调工作。依法办事、强化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的操作行为发生。

施工单位进场前,水务局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实施乡镇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严格把控,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要求监理单位按照合同要求配备专业人员旁站监理;水务局把实施的具体乡、村分在具体的人员上,做到专人管理,同时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

自评合格,自评得分为5分。

三、存在困题和问题

我县幅员面积广、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人均补助偏少,实施难度大,在汛期施工难度大;项目实施区存在土地协调困难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4.发改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十四

发改局扫黑除恶工作汇报

文章摘要: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二是班子带头学习研讨,讲专题党课.我局党组、党委、支部班子,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学习制度,带头参加支部学习研讨会,带头集中学习《……

关于“x”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汇报

市委督导组:

自“x”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委组织部的指示,结合抓好“x”相关要求,牢牢把握夯实“学”这个基础,抓住“做”这个关键,突出“改”这个重点,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共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机关委员会于 x 年 7 月 4 日成立,现有党员 114 人,在职党员 69 人,退休党员 45 人.机关委员会于 x 年 12 月重新设置调整 9 个下属党支部,其中:4 个机关党支部、3 个老干党支部、市股权托管中心支部和市粮食储

备库支部.“x”学习教育开展至今,我局各级党组织共召开动员部署会、专题研究会 15 次,集中学习、讨论、讲党课 20次.二、主要做法

(一)提前谋划、分步实施,以求真务实的学风和作风带动“x”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一是提前进入状态,做实计划方案.通过认真研读中央、省、市“x”相关指导文件和实施方案,结合我局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于 5 月 12 日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局学习教育工作,同日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作动员部署;5 月 25 日制定了《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在全局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x”工作协调小组.5 月 27 日,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二是班子带头学习研讨,讲专题党课.我局党组、党委、支部班子,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学习制度,带头参加支部学习研讨会,带头集中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带头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讲专题党课,带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先学

先知、先悟先行,发挥了“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做出表率.(二)精准定位、联系实际,以真抓实干的劲头和意志促进“x”学习教育稳步实施

一是精准定位系统学习.针对年轻党员,要求既要原原本本读原著,又要认认真真抓研讨,还要实实在在写体会.针对年龄偏大的党员,帮助划出学习重点,要求背记我局整理的“x答疑解惑”常识,真正做到学懂、学深、学透.通过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培训班等集中学习形式,结合党员自学、看系列讲话视频、写心得笔记等自学形式,强化“x”在全体党员心中的烙印.二是联系实际抓实抓细.宣传鼓动全体党员要把立足岗位作贡献作为监督标准,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作为应尽之责.(三)抓住重点、紧盯末端,以推陈出新的智慧和勇气推动“x”学习教育持续有效

一是依托制度“管”.依托党内制度,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平常、融入日常,要求全体党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8 小时外活动”报告制度等.二是开展活动“学”.通过开展“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研讨交流,写一篇感心得体会,开展一次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等活动,促进党员教育“智慧升级”.三是图文展示“传”.及时在局机关醒目位置设置了三个“x”宣传栏,对“x”的目的、内容、意义、方案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学习设想

上一篇:关于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后感下一篇:妇联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