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2024-10-08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共11篇)

1.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篇一

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情节发展的有效策略

角色游戏更多是由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自主生成的游戏,自主性游戏的产生是以幼儿身心发展为前堤的,而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促进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策略。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前提。

游戏本身就是以幼儿能了解和想象的事物、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的。因此,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能保证游戏情节顺利发展,更能不断地丰富游戏情节的内容。

1、引导幼儿关注家人的生活。

经常提醒幼儿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如何关心爱护自己,让他们说说在家里的所见所闻,然后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到角色的扮演中。慢慢地,幼儿对爸爸、妈妈在家中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反映的就越逼真。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沿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进公园如何购买门票以及要爱护公共财物等。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能让游戏情节更加逼真和顺利。因此我们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其生活经验。

二、加强教师有效介入,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关键。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该如何介入?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

1、当游戏情节内容单

一、无趣、停滞不前时,教师需要介入。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开展的进展情况,如果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停滞不前,则需要教师的介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内容总是重复的几个,显得非常单一。如果长期下去,孩子的游戏水平就会显得停滞不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让情节的内容更丰富,变得更有趣。如:小班娃娃家的爸爸总是超市来回买东西,买完就放到娃娃家的桌上,放好了又去买。看到这样的情节,教师进行了介入:“哇,爸爸,今天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家里有开心的事情呀?”爸爸一听,看看桌上这么多东西,很快就想到了好主意,“对呀,宝宝打针不哭,我给他买好吃的。”教师继续追问,“噢,真的呀?那这么多东西都是给宝宝吃的吗?”爸爸想了想,“吃不掉,吃不掉,宝宝吃一点点,等一会儿,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叫他们都到我们家吃饭。”通过教师的介入,原本单一的游戏情节,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2、当游戏情节发展出现价值偏离时,教师需要介入。

有时候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会出现价值的偏离,有些内容不符合社会规范,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让游戏情节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即便是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情节出现不积极的一面,也需要谨慎处理,以免打击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如:一次大班的自主性游戏,两名男孩在娃娃家喝老酒干杯,边喝边聊,然后就开始骂人,“你有神经病”“你脑子坏掉了”。这一听就是在模仿家中成人的语言。于是,教师采取了介入,扮演客人的角色进入娃娃家,“你们在喝酒干杯呀?是不是喝多了,怎么开始骂人了呢?”一男孩回答,“哈哈,喝酒就是这样的呀,有一次我爸爸和爷爷在家里喝酒,喝醉了还打架呢!”教师一听马上说,“是呀,酒喝多了,醉了可就会发酒疯的,所以呀,喝酒要适量。”接着又说,“你们干杯,肯定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吧?”另一名男孩说,“对的,我是爸爸,今天我找到了新的工作,是超市的老板,哈哈!”教师马上追问,“噢,太好了,那你今天上班吗?可要少喝一点呀,否则会丢了新工作的哟!”两位孩子一听,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嗯,不喝了,我要上班去了。”教师一系列的追问,让原本消极的游戏情节有了转折,体现了教师介入的教育价值,让游戏情节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下去。

三、落实材料支持策略,是游戏情节发展的能源。

我们都不会忽视自主性游戏中的情境创设和材料提供,因为,这是支持孩子游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可以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但是可能我们很少去思考,材料支持策略如何为游戏情节发展服务。如果材料提供仅仅只是一种形式,那只能满足幼儿的简单操作,可能对情节的发展缺少真正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有效落实材料支持策略。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梳理一些有效的材料支持策略

游戏前:1、2、3、创设富有情境性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开展游戏。

中大班提供百宝箱,鼓励幼儿自主寻找替代物,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呈现新增材料,引发幼儿积极思维,促进情节丰富。

游戏中:加强观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丰富,促进情节继续深入。(材料提供注意:多一些低结构材料,多一些半成品材料便于幼儿创造性地使用,促进情节创造性地发展)

游戏后:加强反思,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时调整材料。

四、把握游戏交流环节,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助推器。

游戏的交流环节的确是一件很难做好,但做好了又很有利于推动游戏发展、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

1、分享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和成功解决问题的行为,让游戏情节不 断丰富。

我们经常会在游戏中捕捉一些孩子们有价值的创造性行为,及游戏中幼儿成功解决问题的事件,在游戏交流的环节,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不断地丰富游戏情节。如:小医院的医生如何应对一位骨折的病人,拍片、绑石膏,从百宝箱找到各种材料,替代纱布及石膏等游戏行为,这样的事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交流,一方面丰富了医院的游戏情节,也更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展开师生互动式游戏交流,让游戏情节不断深入。

班级“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游戏过程中生成了门票。游戏结束后的讲评分享我将这些植物园门票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在肯定了“新门票”很多优点后有孩子质疑“门票”颜色太淡,看不清。雯雯建议用黑色水笔画,孩子们现场演示对比了一下,植物园的佳佳心服口服表示下次换黑色水彩笔;轩轩又提出应该用绿色水彩笔制作门票,因为绿色代表植物,教师表扬了轩轩。但让孩子思考如果用绿色水笔画,那么淡紫色手工纸合适吗?马上有孩子说改换成白色纸。之所以将“新门票”作为话题进行交流,一是将幼儿自主制作的游戏材料与全班进行一次分享,让大家都知道植物园有新门票这件事情,并肯定孩子的行为。二是对已经制作好的门票通过集体智慧进行修改调整,使其更符合游戏使用要求,也可以让门票事件进一步发展下去。

总而言之,要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需要教师做一位有心人,从丰富又而生活经验入手,做到材料支持、适宜介入、有效讲评等策略的共同落实。这样,孩子的游戏情节才会不断地丰富和深入,游戏的整体水平也会稳步提高。

2.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篇二

1. 观照幼儿特点, 设计多元角色游戏

幼儿存在年龄差异, 对游戏的心理需求也呈现差异性。教师要研究不同年龄段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爱好倾向, 针对性设计适合度更高的角色游戏, 为幼儿的广泛参与提供便利条件。角色有丰富的情境性, 教师设计角色游戏时, 还要充分考量幼儿生活积累的情况, 这样才能提升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价值度。

(1) 考量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年龄阶段决定幼儿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 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参与游戏的能力指数, 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如小班幼儿, 身体处于生长发育初期, 其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比较柔弱, 教师设计角色游戏需要照顾幼儿的参与能力, 不能有太大的运动量, 也不可有较为复杂的情节。而大班幼儿, 其活动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而且生活经历较为丰富, 教师设计角色游戏时, 需要加大运动指数和角色内容, 让幼儿在具体情节演绎中获得生活社会认知。

(2) 调查幼儿个性倾向。通过对幼儿的调查访问, 掌握幼儿的情感倾向, 这对提高游戏设计适合性有一定帮助。为让幼儿对角色游戏有选择性, 教师可以将不同角色游戏进行展示, 幼儿根据自身喜好作出选择, 教师根据大多数幼儿意愿设计角色游戏, 这样的游戏受幼儿欢迎的程度更高。

(3) 设计幼儿特点角色。角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 教师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角色分配, 要让每一个参与的幼儿都能够有自己的身份, 并对这些角色进行解析, 帮助幼儿掌握身份特征。如“小马过河”角色游戏, 教师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设计一定的对话, 幼儿在实际操作时, 都能够快速进入到角色之中, 很快形成角色游戏情节。

2. 创设游戏环境, 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角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并在角色实践体验中形成崭新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场景模拟等形式, 创设适宜游戏的环境, 为幼儿实际参与角色游戏提供背景和气氛,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基。

(1) 媒体导入, 注重气氛渲染。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创设良好氛围。多媒体能够将角色游戏进行分解解读, 为游戏创设适宜背景, 幼儿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获得游戏启示, 对提升游戏认知水平有促进作用。角色游戏有程序性, 教师讲解往往让幼儿听不清楚, 用多媒体展示游戏过程, 直观性很强, 幼儿掌握了游戏情节和人物故事, 可以以多媒体为榜样进行模仿练习,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游戏效率。如教师根据相关动画片改编的角色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 可以借助动画片相关情节, 设计游戏引导, 也可以用动画片音乐作为游戏背景。幼儿进入游戏角色自然顺畅, 甚至还能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台词。

(2) 场景模拟, 注重课堂演绎。教师在角色游戏设计时, 不仅要考量幼儿的心理诉求, 而且要注重幼儿的表现能力。如果情节太过复杂, 幼儿难以厘清故事情节, 演绎就无从谈起;如果游戏缺少内容, 幼儿会感到乏味, 游戏失去吸引力, 幼儿无法展开有效活动。因此, 教师要在角色游戏设计和实施引导时, 对幼儿实际演绎能力进行评估, 设计幼儿力所能及的场景演绎活动, 这样可以提升角色游戏运行水平, 促使幼儿获得历练。教师设计角色游戏“吃西瓜”, 角色人物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语言, 教师对各种人物语言进行设计。为让幼儿有清晰认知, 教师专门进行了课堂表演, 教师一个人饰演不同角色, 将故事情节推演得有条不紊。幼儿看到教师表演非常成功, 都很兴奋。幼儿开始课堂演绎时, 教师跟进引导, 帮助幼儿顺利建立角色意识。

3. 鼓励幼儿实践, 培养幼儿角色情感

幼儿年龄较小, 参与游戏的能力也比较有限, 教师要及时跟进辅导和引导, 帮助幼儿快速进入到游戏之中。角色游戏有人物、情节、场景等因素, 教师亲自参与, 能够理顺各种关系, 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游戏过程, 确保游戏的高效性。

(1) 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大多喜欢参与游戏, 但角色游戏有较为复杂的情节, 有些幼儿在实际参与时, 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需要亲自参与到游戏之中, 感知幼儿参与游戏的为难情绪, 适时给予积极鼓励和帮助。教师鼓励幼儿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要多进行正面鼓励, 要允许幼儿出现失误, 不苛求幼儿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对激励幼儿游戏信心有一定帮助。教师身体力行参与到游戏之中, 和幼儿一起活动,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办法, 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 实现双赢局面。

有一次, 一个小班的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时, 因为忘记台词了, 急得哭起来。教师急忙进行安慰:“忘记说什么不要紧, 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就是说得不合适也没有关系, 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不会怪你的。”这个幼儿很快就平复下来, 游戏继续进行, 虽然台词依然对不上号, 但是游戏质量不受影响。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获得丰富感知。

(2) 培养幼儿情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 需要扮演具体的人物, 通过实践演绎活动, 幼儿从角色人物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 这也是平常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角色游戏的各个角色, 都具有独立性格和情感, 幼儿在具体演绎时, 自然要对人物思想进行感知。学习呈现潜移默化, 这才是幼儿角色游戏最有价值的地方。

3.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篇三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语言;作用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掌握语言最快、最佳的时期。幼儿的语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不断发展的。而角色游戏就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它为幼儿所喜爱,更为幼儿语言交往提供了实践机会。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并在游戏中让幼儿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交往,逐步积累交往的技能和经验,丰富思维,并利用游戏评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怎样才能抓住幼儿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呢?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游戏和语言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而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它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努力创造情绪愉快、气氛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比如,中大班的孩子在游戏活动之前,可以给予他们充分讲述、交流的机会,请幼儿自己制定、讨论游戏的规则,再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所喜欢游戏。这样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关系,体现了人格上的尊重,引发了幼儿表达的愿望,更为幼儿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每次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有意识地请孩子们说说:今天玩什么?刚开始孩子都不愿表达,但当孩子们每次看到丰富的游戏环境以及教师和蔼可亲的笑容时,便有话可说,也能大胆地说了,有的会说:小舞台有五颜六色的漂亮头饰,我们玩小舞台吧;有的说:点心店有各种点心,我们可以玩点心店游戏……就这样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有话可说,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观察环境的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相互间的交流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幼儿的语言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受年龄、周围环境、社会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渐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因此,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在角色活动中就会越积极,角色扮演就越逼真,语言内容就越丰富,角色的关系就越密切,使角色游戏得以更好地开展。如:幼儿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我便结合谈话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在超市购物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超市物品是如何摆放的。由于是亲身体验,幼儿介绍得很详细,绘声绘色,语言内容也很丰富。于是“超市”游戏便顺利开张了,我又鼓励大家配合布置了“超市”的情境,幼儿将家里吃完的饼干盒、牛奶盒等都带来,放在“超市”里,并给物品分好类。同时,我又鼓励幼儿去一些大型超市、购物广场看看,并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都发现,像大润发、华润广场等大型超市里都有卖水果、蔬菜、鱼、虾等食品的地方,我便和幼儿重新添置的这些物品,使“超市”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由于游戏前孩子们的参观、讨论、自己布置,不断丰富和积累了有关超市的知识经验,所以在参加游戏时孩子们都异常活跃。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由此可见,在日常活动中要不断挖掘幼儿的潜力,按幼儿的兴趣和意愿来游戏,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角色当中,他们所表现的语言内容也会随之丰富。

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语言交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内容,幼儿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语言交往的技能也日臻丰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主体地位的作用,当矛盾出现时,应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如一开始的角色是由教师分配的,而慢慢过渡到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在任意选择角色时,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如:上次在玩“娃娃家”这一游戏时,金璐琳和潘雨桐小朋友争抢同一个角色,都想扮演娃娃家的“妈妈”这一角色,可娃娃家只能有一个“妈妈”,怎么办呢?此时,我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但是小朋友各说各有理,争执不下,谁都说服不了谁,后来她们决定猜拳,谁胜出了就可以扮演“妈妈”。

在角色游戏“味多点心店”中,有的时候没什么生意,没有客人吃面,服务员很闲,没事情做。但是,旁边卖汉堡、薯条、饮料的生意很好,不时有客人来买。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我就问老板:“你们店里的服务员都没事做,这样太没劲了。那边的汉堡、薯条,是不是也是你的?”“是的。”“那你想个什么办法呢,让你的服务员也有事可做?你有没有去过街上的汉堡店里买过汉堡?”“有的。”“除了你自己可以去店里买,店里的服务员是不是还愿意送到家里来的呀?”“是的。”“那你的服务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后来,等店里空的时候,老板就让他们去送外卖。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但如何讨论,怎么解决,可以尽量留多些空间给幼儿自己去处理。当他们想出的解决办法被他们自己认可之后,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这种做法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增强了幼儿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四、通过游戏讲评,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每次游戏活动结束后,都要对游戏进行评价,在小班我们可以由老师先说请幼儿仔细地倾听,这样做一方面能通过老师的说,让幼儿了解到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状况;另一方面,老师连贯的语言也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等到幼儿已熟悉所有的游戏规则后,我们就可以请幼儿来做小评论员,自己来评价今天的活动情况,大家有了讨论后,语言方面的能力也会迅速得到发展。如我们班现在每当请幼儿评价时,孩子们都是一脸正经地环看四周后再回答,“今天我觉得超市里很好。”“什么地方好?”老师会追问道:“他们的东西放整齐了。”这样一问一答,让孩子有说的信心,同时对语言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到了中大班,幼儿在讲评中能充分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分地展开讨论,在一次次地讲评与讨论中充分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讲评时,老师可以问问幼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在游戏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鼓励幼儿一起分享经验。如:在一次游戏讲评中,陆煜晟小朋友说,他是银行的老板,玩到后来,发现银行的钱都没有了,都被客人取走了,可是没人来存。问题出现后他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于是大家一起来商量、讨论。最后,讨论出了一个大家都觉得比较好的办法:银行老板可以去店里劝说、鼓励其他老板去银行存钱。讲评可以让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都参与进来,充分讲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去评价别人的游戏过程。如,扮演客人的幼儿总会说:“我”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买了什么东西等等,而没有其他过多的话题。因此,我鼓励扮演客人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别人的举动,在评价的时候就可以说说自己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老板是如何招呼自己的,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等,这样慢慢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多说,同时,还可以捕捉幼儿在讲述过程中用得好的一些词语,让其他幼儿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创造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环境,并对角色游戏进行有目的地指导,使角色游戏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篇四

实录:蔡语婷刚做娃娃家时,只会抱着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孙乐怡拼命的把各种豆类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然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有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反思: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样玩具可以玩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

指导: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让孩子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游戏中我有时做妈妈,有时做奶奶和幼儿一起玩。

第二阶段:角色与现实的冲突

实录:陶嫒怡“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走上前问“陶嫒怡,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 陶嫒怡指着陈浩说。“陈浩你为什么要和她抢东西呀?”“她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当的什么角色?”“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会不会抢东西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反思:小班的幼儿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我们老师经常会提醒他们,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老师的提醒,争抢的事慢慢少了。第三阶段:情节简单发展

实录:秋游活动刚刚结束,星期一早上,沈皓敏来到娃娃家,就抱着娃娃,往教室外走,我就问:“沈皓敏,你干什么去?”“我带娃娃去公园玩。”

今天,从娃娃家里传出了“生日歌”。我过去问:“你们为什么唱生日歌呀?”妈妈说:“宝宝生日,我们在给他过生日。”我又问:“爸爸今天烧了什么好菜给宝宝吃呀?”“烧了青菜、胡萝卜。”“我们还买了生日蛋糕。”

反思:小班幼儿的思维有极强的具体形象性,只有当孩子经历过,才能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游戏。孩子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

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情节的发展依赖孩子的生活经验。老师要帮助孩子多积累生活经验。我们会利用游戏讲评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关系的印象。利用自由活动,让孩子听故事、看碟片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我们也要求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散步、参观、听故事、看电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外出旅游,扩大幼儿的眼界。“见多识广”,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就有了基础。

第四阶段:游戏中出现简单交往

实录:“买蛋糕了,买蛋糕了”从垒高活动区内传出了一阵阵的吆喝声。高逸凌听见了,赶忙从兰兰家跑了出来,对夏磊说“给我一个蛋糕”。

反思:游戏的渐渐深入,孩子们自发的开始了与同伴的交往,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的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虽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

指导:教师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新创意时要注重游戏的评价作用。在讲评时我们先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刚才的游戏情景,肯定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并让别的孩子进行模仿,这样孩子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对下一次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我觉得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

凉城四幼

滕蓓瑾

5.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篇五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幼儿园

李彩红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等等是不同的角色游戏,但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想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角色游戏地指导呢?可以总结为几下几点:

(一)为开展游戏做好准备工作。确定角色游戏在整个教育日程中的位置,分配一定的时间,角色游戏需要时间比较长,一般安排在上午课后,早晨和下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二)丰富幼儿知识和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参观、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的关系的印象。同时帮助家长安排好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经验,为开展角色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准备游戏材料。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意愿,如发现幼儿有想玩理发店游戏的想法应予以支持;事先可启发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可对玩“幼儿园”游戏中的“老师”说:“小朋友头发这么长,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自制的推剪及梳子、镜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幼儿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如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对哪些主题比较熟悉或有兴趣,如喜欢玩“汽车”游戏,就可通过讲故事,木偶表演或者带领幼儿参观其它班幼儿玩“汽车”游戏,以启发幼儿开展游戏。开始时,教师还可以担任角色,带领幼儿游戏。组织游戏是指导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心幼儿的游戏,保证游戏是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必要时对游戏加以影响。如“乘客”抢着上“汽车”,教师可以以角色的口吻说:“我也来乘车,我排在谁的后面?”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排队上车。当游戏内容贫乏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新材料,建议加某一项活动,如为“娃娃家”添置小盆,增加洗衣服。当游戏停顿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如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使“小医院”的游戏停顿,可建议医生给病人先检查身体,如由于材料不足,教师可和幼儿一道制作。同时 教师的帮助不要过早,也要使幼儿在游戏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

(四)使幼儿愉快地结束角色游戏。一个好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在幼儿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方式结束游戏,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结束时,应鼓励和督促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有时可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价游戏。组织幼儿评价游戏,这也是教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中、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使幼儿明确怎样才能玩得好。初步培养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还可以引导幼儿评价和讨论在游戏中谁会动脑筋,谁能克服困难,不仅学会评价自己,还能再去评价别人,并且知道以后怎样玩,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等等,以指导幼儿提高游戏的质量,并且激发孩子们想再做游戏的兴趣。

6.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篇六

如何增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

来源:黑河市教育信息中心 作者: 福建永春仓满幼儿园 尤桂香 发布时间:2007-12-28 09:42:13.53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往往被玩具吸引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缺乏角色意识。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使游戏内容得以丰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呢?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打好角色基础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地再现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活动。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幼儿的游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枯燥、单调。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角色的行为及作用,初步建立起他们的角色意识,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熟悉、贴近生活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如带领幼儿去参观理发店,了解理发师理发的一般过程;观察商店的售货员是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的;观察医务人员怎样给病人看病,从中体验不同行业的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如开展“我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有谁在工作,教师教小朋友学什么本领,阿姨怎样关心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在园一日做了哪些事情,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等。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观察,使幼儿认识角色的行为,理解角色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再次,引导幼儿留意身边的活动,如庆祝“国庆节”、“教师节”活动,组织幼儿谈话、讲故事,观看图片、录像,观看其他班的幼儿做游戏等,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不断积累,幼儿玩起游戏来就不会无所适从,能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进而采取相应的角色行为。

二、提供游戏道具,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角色游戏的道具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选取适宜、有趣、好玩的玩具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首先,教师可根据游戏的内容选择游戏道具。如玩过家家游戏提供玩具娃娃及煤气灶、碗、勺子、锅、衣服、床等,提高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其次,提供角色标志,达到提醒幼儿认清自我角色的作用。如给扮演娃娃爸爸、妈妈的小朋友制作胸牌,给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制作帽子,给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制作工作服等,使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更快进入角色,产生角色行为。

三、加强指导,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1.树立榜样,模仿学习。我们知道,幼儿是好模仿的,成人及同伴的行为或故事中的良好形象都可以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成为其模仿对象。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通过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介入游戏,通过具体的、自始至终的行为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角色意识及行为,或在游戏中启发、引导角色意识淡薄的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怎样进行游戏的。这样,幼儿的行为有了一个可模仿、学习的榜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和游戏质量。

2.扮演角色,随机指导。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不必慌张,可以旁观者角色参与游戏,并随机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建议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如在玩购物游戏时,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很可能会因为没有顾客买东西而无所事事。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扮演商店的经理出场,故作惊讶地说:“今天我们商店进了些新货,大家快来买啊!。”还可引导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给小朋友送些礼物去,好吗?”于是扮演送货员的小朋友马上说:“我去送。”送货回来后,这个小朋友似乎受到启发,说:“今天小红的奶奶过生日,我得给她送礼物去”。可见,教师介入游戏进行指导,既深化了游戏的主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又使幼儿的角色行为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使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

四、重视评价,加深印象

所谓评价就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认识去分析、辨别是非,作出相应的评价,促使幼儿懂得如何扮演游戏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促使幼儿自律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强角色意识的目的。如在一次游戏中,一位小朋友扮演“交警”。开始时,他指挥得很认真,可玩了一会他便对重复枯燥的动作失去了兴趣而结束游戏。此时,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交警在上班时间不在岗,没有指挥车辆、行人行走,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那样做对吗?”有的小朋友说:“没有交警,汽车会相撞的,行人过马路也会发生危险”。通过讨论,幼儿明白交警随便离开岗位是不对的,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7.如何有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 篇七

一、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特征分析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随意性、生活经验少, 且刚刚接触游戏, 所以在角色游戏中他们表演角色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游戏动作重复, 游戏内容简单, 游戏情节单一而零散,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游戏时依材料而进行, 等等。因此, 小班幼儿游戏水平比较低下。而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 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 意识性已经发展, 特别喜欢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 扮演他人角色。大班幼儿是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 随着身心的发展, 他们对周围成人的社会活动的认识已越来越精细和完整, 体验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积累的社会经验也逐渐丰富, 同时心理能力的提高使其思维和想象开始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 更多地通过头脑中的形象进行, 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增强。这使他们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具有与中、小班幼儿不同的特点。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角色和规则, 进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活动, 充分发挥创造性, 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正如维果斯基所说, 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游戏行为总是趋向于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可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可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 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培养幼儿友好相处、共同合作的精神;能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可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 掌握社会规范。同时, 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 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 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 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三、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 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 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 并把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加以引导, 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 更受欢迎, 更有价值。那么, 怎样组织角色游戏呢?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

1.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伙伴

只有依据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 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 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 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 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 等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 鼓励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 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 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 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 敢于选择, 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2.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主题

我们发现, 对于角色游戏中那些来源于幼儿关注、感兴趣的游戏内容, 幼儿会投入更多热情, 游戏的质量也相对较高。但在日常游戏活动中, 幼儿有时会造成“被动游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过于重视预设, 却忽略了幼儿的生成。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幼儿知识丰富, 对周围事物接触面广, 游戏的主题便层出不穷, 内容丰富而充实。因此, 教师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 要改变现状,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自主生成游戏内容、玩法和规则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 帮助那些处于“被动游戏”状态的幼儿确定他们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内容, 如“娃娃家”、“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等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角色游戏。当角色游戏的内容由教师高度预设变为由幼儿自主生成, 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 主动游戏的能力便随之显著增强。

3.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展游戏的前提, 幼儿参与游戏是受玩具吸引, 教师要给予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就游戏区域来说: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 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有一定限制。我们可以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 自由取放玩具,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前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 精心考虑供给幼儿相适应的玩具和材料, 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 老师应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 让他们看得到, 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 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开放的区域, 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 更富有创造性。

4.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角色

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 这种游戏具有很强的模拟性, 幼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老师精心提供一个游戏的场景, 创设一个游戏情节, 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社会, 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 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教师应该给幼儿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的权利。

5.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情节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有充分的机会自主体验、探究、创造、表达与交往, 他们能否在游戏中主动获得社会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我们要积极营造能让幼儿尽情投入游戏的环境,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通过延长幼儿游戏的时间, 鼓励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经验。首先, 幼儿能充分展开游戏情节, 从容地展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经验及他们的好奇心、创造性。如原来“美味烧烤”的区域活动中的小厨师忙于操作摆弄厨具, 现在他不只是忙于做“烧烤”, 还要招呼大家一起吃美味, 甚至还要惦记着洗菜, 等等。随着幼儿探索过程的深入, 他们还要学会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并发展相应的能力。如:大人发现天气变热了, 要给“宝宝”洗个澡, 但区域角里没有洗澡的工具, 于是大家要想用什么其他物品替代。于是幼儿就找了一个圆形塑料瓶做淋蓬头, 一块长方形积木做肥皂, 这样就可以给“宝宝”洗澡了。

6. 幼儿可以自由讲评游戏

游戏结束的评价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 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一定要进行正确评价, 对幼儿游戏评价的指导思想关系到游戏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先组织幼儿在自己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让幼儿进行评价, 使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好的地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提高游戏水平。因此, 游戏后, 教师肯定幼儿的优点, 指出方向, 做到既准确、又具体, 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经过实践, 我们真正理解了“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 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个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真正发现了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教师应做有心人, 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 充分发挥导航作用,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 用幼儿的眼光看世界, 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创造有利条件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是幼儿园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它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期是游戏期”,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 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 并予以指导教育, 这是最重要任务。

8.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篇八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 社会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基于对混龄教育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初步认识,以及对通过开展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预期,我园利用二楼、三楼的公共角色游戏区域开展了混龄的角色游戏。首先,我们调整优化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创设了适宜的角色游戏区域,投放了适宜的材料,保障了幼儿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其次,从混班到混龄,分层次梯度开展,保障了混龄角色游戏的有效实施。再次,开展了教师观察与指导行为研究,提高教师观察指导能力,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园混龄角色游戏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发现,它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知觉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基础是对自我、他人、各种人际关系的知觉。 开展混龄角色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是建立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幼儿接触不同年龄、经验、个性和发展水平的同伴时,会发生认知冲突。由于互动双方年龄差距相对较小,认知冲突往往发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这种冲突能够促进互动双方认知的发展。

【案例1】要做榜样的图图

图图是中一班的一个小男孩,在与孩子相处了一年多以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一个富有想象力,比较有主见,总是尝试能打破“常规“的孩子。他明确地知道一些行为的准则,但是总是试图去”打破“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今天,又是开展“大带小“混龄角色游戏的时间了。这次,有一个小班的弟弟主动地走到了图图身边想和他一起游戏,图图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刚开始他这个小哥哥还有模有样,给弟弟介绍小吃店角色游戏区中投放的新美食”烧烤金针菇“。可是一会,图图就拿起游戏区的各种食材随意摆弄了起来,扔的货架上乱糟糟的。弟弟也好奇地跟着他一起扔。我看见了,就对图图说:”图图,你看看弟弟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这么做?“图图立马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还带领弟弟一起把食材收拾摆放好了。可比我平时说教管用多了。

案例中的图图无疑在游戏中意识到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正在被他的小弟弟观察和模仿,并在通过自己的推测与判断感受到了自己的言行对于小弟弟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他就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朝着更加积极、正面的方向努力。而小家伙呢?他也在游戏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向同伴学习。

蒙台梭利提出:混龄编班模式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与开展合作。在角色游戏这一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向同伴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并且不会感到压抑。

除此之外,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在与同伴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逐渐认识、了解到他人的特点及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能学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或放弃自己的想法达成妥协,从而提高其社会性技能。

二、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对幼儿个性及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上。

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游戏中矛盾会随处产生,选择角色问题、分工问题、遵守规则问题等等,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要学会协商、让步与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体验与角色相适应的社会情感,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规则,进而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在游戏進行中,实现了与别人的沟通,并通过

认知他人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知,社会交往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幼儿逐步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与同龄交往相比,混龄交往活动减少了角色竞争带给心理、情感的冲击,有利于幼儿认识自身的客观条件,能够促进其角色定位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帮助、合作、分享、谦让、对他人负责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案例3】你先当100分钟,我再当

一次混龄角色游戏中,中三班的尘尘和涵涵因为都想当医生而起了争执。尘尘:“是我先拿到医生的服装的,我要当医生。”涵涵:“我先拿到了帽子,应该是我当。”俩人争执不下,尘尘:“我当医生,你来给我当护士吧,我们一起来给病人看病。”涵涵犹豫了一会还是拒绝了,他俩一人拿衣服、一人拿帽子,互相拉扯。尘尘:“那你先当医生,当100分钟,然后你下班,我来当。”涵涵答应了。

尘尘在解决与涵涵的争执中,先是提出了要互相合作,被拒绝之后又想到了轮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其中表现出了能够谦让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均是在游戏的自然情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可见游戏是促进孩子社会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是,老师需要帮助尘尘逐渐建立时间概念,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方法让尘尘在稍事等待后也能够当一次医生,避免孩子在无效的等待中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弱化他积极的社会行为。

随着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混龄角色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理清了只有教师做到创设合理的游戏空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正确语言引导,适时介入游戏;能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做到尊重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经验基础,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观察与指导,鼓励幼儿学习交往的策略,才能够以混龄角色游戏为载体,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编.《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文新.幼儿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九

第1篇、大班主题活动角色游戏教案反思

1.可能出现的主题:

娃娃家,公共汽车,菜场,点心店。

2.目标:

(1)对角色游戏感兴趣,同伴之间多交流合作。

(2)对各个游戏区有一定的认识。

3.能够自己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准备:

(1)布置游戏环境。

(2)游戏材料:各种玩具,橡皮泥。

4.指导方案:

娃娃家:

(1)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角色,自主选择游戏身份。

(2)鼓励娃娃家的成员参与其他的游戏。

公共汽车:

提醒做司机的幼儿排好座位。

司机与乘客之间要礼貌对话。

菜场:

(1)区分不同类的水果和蔬菜。

(2)尝试用简单的对话进行买卖。

点心店:

(1)注意玩泥的常规,不弄脏地面和桌面。

(2)能做出各种点心。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经历了小班和中班,对角色游戏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不光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还学会了如何分配角色、如何布置环境、如何整理环境。

角色游戏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角色游戏仿佛是一个浓缩的社会群体,孩子们在这里成了一个个小大人,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开展工作,赚取工资,体验着为人父母的艰辛,品尝着劳动的乐趣。

大班的孩子经历了小班和中班,对角色游戏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不光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还学会了如何分配角色、如何布置环境、如何整理环境,在我们云朵班,角色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们总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着游戏,一副“我的游戏我做主”的架势。

第2篇、大班角色游戏娃娃家、理发店、医院教案

一、游戏目标: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3、按角色职责游戏,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二、游戏准备: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你想玩什么游戏?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怎么玩?应注意什么?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第3篇、大班角色游戏医院教案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

【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

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出自:屈;老.师”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医生是怎么给你看病的?

2.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3.下次游戏还可以增加什么?

第三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由于前期谈话活动的经验积累,幼儿对于自身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的职责更加清晰了,特别是医生能简单的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诊断。在游戏后,幼儿提出想增设输液用品,给一些生病严重的病人。说明幼儿游戏的技能和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了。针对幼儿的需要,我设计了游戏的方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对症诊断的技能,较为逼真、大胆的扮演医生的角色。

2.了解输液的基本程序,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缓解幼儿对输液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

3.加强医院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经验。

物质准备:新增输液用品、纱布、棉签

【活动过程】

一、展示新增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师提问:这是什么?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是什么感觉?生病时为什么要输液?

师小结:当生病比较严重或者病人很虚弱时,吃药没有效果了,就可以采用输液的方式,把药直接输入到你的身体里,这样病就好的快了。

二、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并邀请个别幼儿学习输液的方法。

1.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学习输液的基本程序。

师提问:护士是怎么帮助你输液的?她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小结:输液时医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手背,这样更快找到血管。然后用棉签沾上碘酒在血管处进行消毒。然后将针头轻轻插入血管里,用胶布对针头进行固定,这样针头就不会移位;最后将输液器放在到输液架上,放太低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要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对输液的剂量进行调整;输液完毕后要及时用酒精棉按压住针口。

2﹒请两名幼儿来尝试操作输液的过程。

3﹒及时指出幼儿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现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其他游戏中的人员不舒服时也可以到医院看病。病人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戏区去玩。

2.协商角色分配,要轮流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3.医生和病人之间要多交流,病人要积极向医生说自己身体的状况。

四、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观察护士输液的程序。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五、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护士给你输液时,你觉得她做怎么样?

2.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戏中你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第四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经过几次游戏的积累,孩子对于医院游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游戏情节逐渐丰富起来了。角色之间的语言交往也越来越丰富。在游戏后有小朋友提出,不一样的病,药剂师都配一样的药,说明孩子很好的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来,也体现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游戏后与幼儿共同商量了几种常见病的药怎么区分?孩子们提出了用颜色区分的方法。随后我们在美工区中运用皱纹纸制作了不同颜色的药丸。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医生的药方进行配药,丰富游戏情节。

2.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新增各色药丸及药品说明清单。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引出新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师: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发现了,不一样的病,药剂师都配一样的药,所以我们一起在美工区中制作了不同颜色的药片和药丸代表不同的病。有些小朋友还一起设计了配药单来告诉大家怎么配药。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协商角色分配,要轮流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2.遇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要尝试与同伴协商解决。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观察药剂师配药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玩的怎样?

2.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戏中你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第4篇、大班角色游戏:梦想成真教案

●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沟通、交往协调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2、幼儿学会合理运用自己的角色,通过行为、肢体的语言及相应的操作来体现角色的特征。

● 活动准备:

各角色区标志牌及胸卡;各区域隔断用鞋架、桌椅、角色区背景乐、生日歌碟片、玩具架、幼儿床铺、爱婴医院:医生、护士的衣帽;指示牌、挂号单、视力表、医药箱、医学器械、多多药房:帽子、药品标价签、各种药瓶药盒、电脑收款机、人体称、面包物语:衣帽、幼儿自制各种糕点、电子称、面粉、橡皮泥、模具、面包蛋糕样品、盘子、纸杯盒、纸袋、鲜花店:各种假花及花篮、彩纸、胶棒、吸管、幼儿自制纸花若干、中国银行:提款机、纸币、银行卡、急救中心:电话、急救车、公用电话亭:电话

● 活动过程:

1、导入:以梦想为蓝图,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热情,拓展思路发掘幼儿想象空间。“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ⅱ时间老人的出现,给予幼儿想象得以实现的新希望。师化妆后悄然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时间老人,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好高兴啊,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吗?让我来帮你们实现伟大的梦想,好吗?”“现在我把时间调到20年以后,(转时针)很快就让你们梦想成真!”

2、活动以各职业工作人员的一日工作为核心,完整的展现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得到模仿实践的机会。音乐切入,以一首《剪羊毛》开始一天的工作,幼儿自己进入活动工作区域,独立进行准备工作:穿制服,整理用具等,医生、护士、面点师、药剂师、收银员、花艺师、急救医生、银行服务人员各就各位之后,其他选择成为顾客的幼儿进入活动区以卡及学号密码取款进行游戏活动。

3、设计情境,进入活动的最高潮,有病人突然晕倒,医护人员全力急救,激发幼儿治病救人的情感。

4、活动的最后,随着下班音乐的响起,孩子们有序的整理制服,收好用具,走出活动区域。面包物语这一

活动区域准备为时间老人庆500岁生日的大蛋糕,整个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10.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十

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形式风貌,氛围欢快热烈,广泛流传于民间。红绸舞是秧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

种舞蹈,它欢快奔放、淳朴热情,能够很好地诠释人们在欢乐、丰收等重大场合中的喜悦心情。舞蹈选

用的音乐是一首传统民间音乐,节奏活泼欢快,变化丰富,能带给人们欢快喜庆的情绪。本活动带领幼

儿走进‘‘红绸秧歌舞“,欣赏、感受它的淳朴热情;参与、体会它的喜悦欢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丰

富民族认知,激发幼儿对秧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满足幼

儿跃跃欲试的愿望,享受参与舞蹈的快乐。

2.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认知经验。 。

3.技能目标:在乐曲的伴奏下自由欢快地舞起红绸,发展对乐曲的感知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

的能力。

4.创造力培养目标:初步尝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欣赏几个“红绸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欢快奔放、淳朴热情的特点,丰

富动作语汇。

2.物质准备:丰收情景背景。

3.环境准备:多媒体设备、成品舞《红绸秧歌》,录音机,幼儿用《红绸舞》音乐磁带两盘,教师用

《红绸秧歌》音乐磁带一盘,大红绸子每人两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谈话,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欣赏秧歌舞蹈作品《红绸舞》,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

师小结:“红绸舞”是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秧歌舞蹈,音乐热闹、欢快、喜庆。每年秋天庄稼

丰收的时候,还有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人们开心极了,就会聚集在一起手拿红绸子跳起红

绸舞庆祝节日,表达自己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展开

(一)初步探索学习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红绸的动作。

1.鼓励幼儿模仿、探索上肢舞红绸的方法。

2.邀请3名幼儿逐一展示动作,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学习。

(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红绸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等动作)

3.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1)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走什么样的步子?这个套掌毳来参一爹攀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

倒及评析动作叫踏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 (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

练习)

(2)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挥舞红绸)

师:“我们一起来做踏步,一二三四……红绸子前边甩,红绸子两边甩。“

4.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1)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二)继续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其他动作。

1.邀请3个具有代表性动作的幼儿展示舞动红绸的动作,带领大家模仿学习。(引导幼儿重点学习

在体前舞∞字、在体侧自下而上划圆圈、在体前由外向里划圆圈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1)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动作可以放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好吗?放慢走,一、二、三、四……”

(2)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在体前舞∞

字等)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1)教师播放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

(三)鼓励幼儿随乐曲随机、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

三、结束

(一)小结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秧歌――红绸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编出了漂亮的舞红绸的动作,.

真棒呀!”

(二)教师表演自编红绸舞。

师:“今天呀,老师也编了一个漂亮的红绸舞;小朋友想看吗?’,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表演的红绸舞,小朋友喜欢吗?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跳舞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课前和导入部分的舞蹈欣赏使幼儿充分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动作语汇。随后运用启发谈话、鼓励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帮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 自由地进行创编表演。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愉悦和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专家点评“红绸舞“欢快奔放、淳朴热情。本次活动作为中班教材,重点立足于引导幼儿“简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因此,在经验准备中必然要通过提前欣赏几个相关舞蹈作品,感知它的音乐和动作特点,丰富动作语汇。教师在活动中创设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

,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跃跃欲试,享受参与秧歌舞蹈的快乐,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喜悦。活动的结

构分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通过谈话和幼儿表演,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欣赏一段红绸秧

歌舞,再次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

作语汇,为解决活动重点做准备。第二版块是引导幼儿尝试创编舞绸动作,解决活动重、难大红绸子舞

起来蕊影悬琴鬻雾黪藿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点。在创编动作过程中,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引

导幼儿探索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舞蹈和乐曲的理解自由表演红绸舞,体

验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在第三版块.中,教师表演自编的红绸舞,将红绸秧歌舞欢快、奔

放和淳朴、热情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将舞蹈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红绸秧歌舞的风格特点,丰富了动作语汇,,-达到对秧歌舞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幼儿园中班设会教案

2.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3.使声音变大幼儿园中班教案

4.中班:爱眼日的教案

5.中班教案音乐

6.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

7.六一儿童节教案幼儿园中班

8.幼儿园问候歌音乐游戏教案

9.幼儿园托班小班游戏教案汇总

11.角色游戏促进幼儿阅读 篇十一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共通经验;角色意识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岁,有意注意稳定性很低,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喜欢用语言或动作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思维的具体行动导致象征水平低;选择实物在外形、功能上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品),角色游戏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

[实践反思]

一、研究前的观察

在研究初期,通过观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特点:

1.游戏参与变化快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对自身角色的扮演不持久、不明显。例如,“西城广场”游戏一开始,西西主动要求做公交车司机,拿着方向盘开了才一会儿,他看到边上必胜客里好多人在做比萨,于是就跑开了。又如,游戏初分配角色时,轩轩选了娃娃家做爸爸,可是游戏开始后,他跑到了必胜客做厨师。

2.游戏方式平行多

游戏中同伴之间没有交集,幼儿往往与同伴用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玩具,但同伴之间互动少或无互动,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游戏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幼儿会互相模仿,但无意识去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孩子就是一起在家里抱着娃娃,你喂娃娃吃东西,我也喂娃娃吃东西,或者只是单纯地摆弄娃娃家里的玩具。

3.游戏角色意识弱

游戏中幼儿都会被游戏的材料、环境、玩具吸引,加入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所处的游戏区的游戏角色却比较模糊,更多的是摆弄玩具、观察同伴。例如,新华书店游戏中,乐乐来做售货员,当有幼儿来到书店的时候,售货员也不主动招呼客人,置之不理;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埋头玩玩具,当有幼儿想要进入娃娃家做客的时候,几个“主人”也是对客人置之不理,各自玩各自的。

二、研究的过程

循着以上特点,尝试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突出幼儿共通经验的角色游戏,以“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衍生可复制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在游戏中复制幼儿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

以本班幼儿为例,在家访中发现了本班幼儿居住地较集中,其中西城广场是幼儿生活经验中持续出现的共同点。通过与幼儿谈话、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产生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较陌生、教师对幼儿也比较陌生,抓住幼儿的特点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角色游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幼儿,从家访、幼儿对谈、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幼儿游戏状态等的观察中,挖掘幼儿的共通经验,帮助幼儿生成游戏内容、选取游戏内容,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其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西城广场”游戏中,选取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些内容开展游戏,娃娃家(府新花园)、饭店(必胜客)、医院(社区医院)、公交车站(府新花园站)、电影院(UME影城)。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共鸣,例如,在“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中,设置了“必胜客”区块,幼儿都有去“必胜客”餐厅用餐的经验,将幼儿去餐厅用餐的情境再现,请幼儿来扮演餐厅中的各个角色,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开展关于餐厅的角色游戏;设置了“府新花园”小区,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住在小区中,幼儿园也位于小区之中,幼儿对于小区十分熟悉了解,在游戏内容中设置该区域,幼儿能够更快地认同这个“娃娃家”,结合娃娃家与建构的内容,幼儿参与的兴趣十分高。

2.游戏材料突出简单操作,凸显替代运用,教师协助幼儿多样化地运用各种材料

(1)发掘成品玩具的替代品,教师提供替代材料及制作

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除了一些已有的成品玩具,更多的是许多物品的替代品,有些是幼儿自发的替代,而有些则是教师协助的替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正在用电话玩具打电话,可是边上的“宝宝”也想打电话,娃娃家的电话玩具已经没有了,宝宝于是拿起了边上建构区中的一块长条积木打起了电话,玩得十分投入;如在必胜客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制作了比萨后假装用锅子烧一下,于是教师用废旧纸盒自制烤箱投放,幼儿自然地将比萨用烤箱制作。

(2)善用半成品玩具的多样用途,教师进行废品改造

绿色环保,回收利用,在角色游戏中,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改造,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及游戏形式。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成品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也难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创造,观察幼儿运用成品玩具的一些游戏状态,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帮助幼儿进一步创造性地玩游戏。如下表:

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提供那些完美无缺的成品玩具,而是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改变性,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开展情况,对游戏材料尽兴地再创造、再加工。

3.教师策略突出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多样化的教师身份促进幼儿经验分享,产生趣味化的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中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游戏,通过与玩具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幼儿不同的互动关系中,或旁观、或参与,推动幼儿多样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玩具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多样提供

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包括已有的、自制的,都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协助者,幼儿正是通过与玩具的积极互动来开展游戏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抱着玩具娃娃,拿勺子和小碗给娃娃喂饭,还会说着“宝宝吃饭,宝宝吃饭”。思晨喜欢拿着锅子炒菜,还会说“巧虎妈妈来烧菜”。通过与玩具的互动,来再现幼儿对于喂饭的生活场景。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玩具提供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提供适合幼儿游戏开展的玩具。

(2)幼儿与同伴互动,教师全面关注,适当协调

角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是串联游戏的关键,也是游戏提升的关键。小班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但在游戏中,却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与同伴互动。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交往,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的自由交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角色、自由搭配游戏的同伴。如,在娃娃家游戏区中,多多提出要做宝宝,小如提出要做妈妈,于是妈妈小如和宝宝多多来到了娃娃家,因为游戏而开始了游戏中的互动。如,在公交车游戏区中,轩轩去开公交车,青青、家伟、甜甜都来坐公交车,大家一起嘀嘀叭叭玩得欢,最后司机轩轩还不忘记和大家收钱。如,在银行游戏区中,管理银行卡的壮壮会询问同伴“你是几号啊思思”,“我27号。”壮壮在自己的银行卡箱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27号银行卡给思思,边上管理纸币的湛湛则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排队。”准备取钱的孩子们听了,开始配合着排队取钱。如,电影院游戏区中,元元是电影院的售票员,他坐在电影院门口,西西跑到了门口,正要进去,元元:“不行,你要付钱才能看电影。”西西:“多少钱?”元元:“10元钱。”西西拿了几张钱给元元,元元就让西西进去看电影了。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游戏协调员,从旁观察幼儿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进行协调帮助。

(3)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仔细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及时给予协助。重视角色游戏开展过程的观察,重视角色游戏后的分享评价。在经验分享中顺势引导,挖掘共通经验,产生新的游戏及角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实例1:在“西城广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化身摄影师参与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情境一一拍摄,在每次游戏后引导幼儿欣赏游戏图片、分享游戏经验。

实例2:在第二次游戏开展后,奇奇小朋友在说到自己在必胜客游戏中的照片时,提到自己曾经和爸爸妈妈坐公交车去吃饭,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公交车的共通经验,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公交车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化身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顺势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开设公交车游戏,便产生了新的游戏角色——公交车司机。

实例3:在必胜客游戏中,服务员月月看到教师,大声招呼:“欢迎光临!”当教师进入游戏区后,月月说:“你要吃什么呀?”教师提出要吃比萨,月月跑到后面的“厨房”拿了几块比萨到教师面前,把比萨放在了教师的面前,教师故意用生气的语气说:“饭店里怎么没有盘子叉子,让我怎么吃东西?”月月想了想,跑到边上拿了盘子、叉子给了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适当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或引导、或协调、或协助、或配合,教师始终要以幼儿在游戏中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研究的反思

角色游戏是不断创想的游戏,不可重复的游戏经验促使幼儿收获不同的体验,提升材料微调策略,促使游戏生生不息。一次次的游戏开展,幼儿收获了快乐,也让教师收获了许多惊喜,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角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更鼓舞我们将适合孩子能力、迎合孩子兴趣的角色游戏继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已有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创想,更好地拓展游戏、延伸经验,主要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需要提供以下支持。

1.从游戏材料上来讲——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利用各种材料来营造游戏场景、提供可操作的玩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关键之一。在游戏中发现个性改造废旧材料的自制玩具,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制玩具与已有玩具同时投放,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同时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整体幼儿的需求,高结构材料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

2.从游戏内容上来讲——重视幼儿的共通经验

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靠幼儿主动的产生、教师引导产生、教师提出产生。实践中突出参与游戏的幼儿的共通经验,寻找幼儿生活经验的交叉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产生游戏区域。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来提供角色区域,请幼儿被动参与,由教师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迎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游戏的内容也会跟着幼儿的想法有所创造并随之改变。

3.从教师策略上来讲——重视幼儿的主体角色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以幼儿的主体为意愿来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随机的表现,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需要,帮助实现,积极鼓励,使其得以生长。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帮助延伸、协助配合,使之继续升华。

总之,通过实践验证发现,角色游戏十分适合喜欢模仿的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本身的游戏内容,又要考虑参与游戏的幼儿主体的特点。善于发现幼儿共通经验,从相似的生活经历着手,以丰富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开展的物质保障,善于观察幼儿、倾听幼儿,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主动性及探索兴趣,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更能迎合幼儿的兴趣,不再是单一的玩玩具,而是快乐地、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角色游戏的最大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收获经验、收获成长。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随着小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进一步开展贴近幼儿能力、兴趣的角色游戏,将幼儿共通经验这个点继续扩大深入,让角色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曹中平.试论儿童游戏的发展特点[J].现代教育研究,1996(02).

[3]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上一篇:如何打造高分作文技法下一篇:风雨城管路无悔城管人演讲稿